初中语文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初中语文组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一、小组的划分、建立和组织

1. 划分原则:班主任、任课教师规划与学生意愿相结合。

2. 制定小组学习活动参与规则: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制定规则,明确:

(1)谁是发言人

(2)谁是组长

(3)组如何分工

(4)组交流方式

3. 注意问题

(1)小组规模的大小。参与人过多,会让一些组员无法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人数过少会使部分活动无法展开,因此要结合时间、环境等因素灵活调配。

(2)组角色的分配。组长的工作室协助老师管理小组,并协调好组成员的任务分配和关系度。因此对于组长来说,关键能力是协调和管理能力,这与知识水平无必然联系。如果协调能力不够,组长可能无法调动组员,甚至可能包揽全组任务。除了协调组织的角色外,组也可以有记录员、监督员等角色分工合作。

(3)组员要意识到,对组学习进行评价时,不是对他们个人的评价,而是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对任何个人评价都要放在小组环境下,看对小组的贡献。要让学生明确,他们是一个团队在活动,团队的表现与他们彼此之间的合作密不可分。

(4)结合小组表现和发言,要建立组竞争积分制,结合积分为小组划分不同等级,不同等级的小组在班里有不同的权利,激发小组和组员竞争意识。

二、小组开展语文学习的方式

1. 新授课

课前: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

(1)布置学习任务的原则:

学习目标要设定明确;

任务容要联系课上,有助于学生提前掌握学习容;

要根据学生特点设置任务,激发学生兴趣,增添挑战性;

任务布置有层次性,每组各个层次同学都有适合自己的任务去做,在给出一定的学法指导的基础上,允许学生自订学习步骤。

允许学生在完成过程中犯错,通过错误教师发现学生学习上的问题。(2)学习任务完成的监督和评价

家校沟通,网络督促,学习任务完成情况要及时在网上反馈。

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作业,并填写自主学习任务单。按要求填写学习任务的结果、学习的方法和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根据网上反馈和小组填表情况教师评估学生的参与情况和遇到的问题,并给予量化评价,占评价成绩百分之七十。任务作业教师及时收上批阅,了解学生问题。完成老师结合任务发布的基础知识检测,检测成绩占评价成绩百分之三十。

以上检查结果均要量化到学生的平时成绩中去。

(3)课前任务多样化的组织、展示形式

学习任务可以选择的方式:看书预习、视频式预习等为普通方式。画脑图预习较新颖。为加强小组间的合作,加强只是与生活运用的联系,可以进行生活式预习,让组员合作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寻找课本相关知识,在课堂上展示;也可进行制作型展示,每个小组将自己预习的容以画成漫画、做成视频、表演情景剧的方式展示。

课中,以小组活动引领组员的学习

(4)课上活动安排

首先花五、六总结课前任务,进行难度不大的小测验或小展示,提升学生信心。然后花十分钟将课前发现的学生问题精讲一遍(可以做成短视频反复放),各小组长负责保证本组组员都能把基本问题搞明白。随后教师提出更难的问题、练习,各小组分层次协作完成,教师协调学生课堂合作、交流,让各组在完成后对成果有所展示。

智慧课堂带动小组学习举例:

限时提问与回答,教师限定时间读秒,学生研究问题并在时间结束时回答问题,读秒结束时对问题还有困惑不解的组将受惩罚。所以在限定时间结束前,学生随时可就无法搞懂的方面提出疑问,此时读秒暂停,其他小组能解答当场可解答,如果没有小组能作答,读秒继续,在结束时如果仍无小组能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那由老师解答。

一般回答问题时,挑人、抢答结合。抢答答对加分,答错不扣分;挑人答对不加分,答错扣分。

课后,进行形成性评价

(5)学习评价

进行形成性评价,方式很多,例如:每组填写出门条:“这堂课我学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想学什么”;或者进行概括总结“学得最清楚的是哪三点”“最模糊的是哪几点”,让其他组帮着解答;或者讨论下如果是他讲这节课,想怎么讲;等等。

2. 复习课与作文课

(1)作文课、复习课在课前任务、课上组织上和新授课有差异,其余大致相同,不再冗述。

(2)复习课、作文课的小组学习组织形式

作文课在写作选材、写作手法运用上。教师在制定题目和写作注意事项之后,在组和小组间进行五分钟头脑风暴的组织方式:首先组交流五分钟,随后各组代表总结词,在吸取各组经验基础上,组再次交流,使用智慧课堂挑人述。

复习课小组组织手段举例:

竞赛复习法,复习大纲下发,学生提前复习,课上小组间进行问答对抗赛。

作弊式复习,下发卷子考试,组成员各自独立完成后可彼此对答案,然后重新发同样的空卷子,再考一遍。

戏剧、视频复习法,文言文翻译复习,可以让小组以演话剧、配音的方式,背诵课文,记住翻译。

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

“不善合作,一败涂地,齐心协力,共享成功。”当今时代是一个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的成功往往取决于其参与团队的合作程度,只有与团队成员充分的合作,才能实现知识的真正理解、掌握和交流应用。

“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子》”

在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观念与方法呢?

针对一些存在的问题我及时的进行调整,比如:在第一学期,应学生要求把3个班级的10人编组改为4人编组,实践证明分

组人数越多,越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开展。从学生的反馈意见上来看,不是什么课都适合分组合作的,所以我决定一些有难度,理论性新授课程不再进行小组合作形式的实验。通过不断的更正,调整,我们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应用越来越得心应手,也逐渐地摸索出里面的一些规律。但是还发现了许多问题。

由于受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在来的一学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语文课堂教学实验中,展示交流环节所应起到的作用并未得到充分的发挥,还存在着效率较低、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力度不够等问题。究其问题成因大致如下:学生小组合作意识习惯还未养成,自主学习意识不够,合作观念淡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形成很好自主的学习习惯,造成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发言质量不高,即使出现个别学生高质量的发言,也被其他学生开的小差玩笑而误导。

2、大部分学生缺乏自信,害怕发言,担心出错;

3、有学生发言了但是表达能力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或者出现绕着答案转圈圈的现象;

4、没有互助观念,即使分成小组了单打独斗的多,不会顾忌成员。以上因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流于形式化趋势。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个人认为在小组合作学习教师的“导演”作用尤为重要,要做到三个明确:1是要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任务;2是明确合作方法和过程(个人独立思考---共同探讨

--及时发现问题补漏----学生汇报合作成果);3是明确合作小组的学生角色(主发言、补充发言、以及查阅资料等)划分。

老师要及时捕捉和激励学生回答中的闪光点,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现自我,表现自我,避免虎头蛇尾的现象。在这一模式下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语文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享受学习的成功和快乐。(红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