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网络和数字通信基础

网络技术(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网络技术 第二章网络技术基础 考点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资源共享的观点将计算机网络定义为“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主要体现在以下3 个方面: ①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 ②互连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互连的计算机之 间应该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联网或者脱离网络工作。 ③联网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必须遵循共同的网络协议。 考点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网络分类方法 网络分类的方法很多,常用以下两种分类法: ①根据网络所使用的传输技术分类,可以分为广播式网络与点一点式网络。选择分组存储转发与路由选择是点一点式网络与广播式网络的重要区别之一。 ②根据网络的覆盖范围与规模分类,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与广域网。 2.广域网、局域网和城域网 (1) 局域网(LAN) 局域网分为共享局域网与交换局域网(或是共享介质式局域网和交换式局域网)。局域网一般属于一个单位所有,易于建立、维护与扩展。在局域网领域中,采用以太网(Ethemet) 、令牌总线(Token Bus) 和令牌环(Token Ring) 原理的局域网产品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2) 城域网(MAN)

城域网(MAN)是介于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的一种高速网络。其设计的目标是要满足几十千米范围内的多个局域网互联的需求。 (3) 广域网(WLAN) 广域网也称远程网,它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千米到几千千米。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主要采 用分组交换技术。早期的网络主要是广域网。 考点3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1.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计算机网络设计的第一步就是网络拓扑设计。拓扑学是几何学的一个分支。 计算机网络拓扑是通过网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表示网络结构,反映出网络各实体之间的结构关系。 2.网络拓扑的分类网络拓扑可以根据通信子网中通信信道类型分为以下两类: (1) 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 采用点对点线路的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有 4 种:星型、环型、树型与网状型。 (2) 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拓扑 采用广播信道通信子网的基本拓扑构型主要有 4 种:总线型、树型、环型、无线通信与 卫星通信。 3.点对点线路通信子网的拓扑 (1) 星型拓扑 星型拓扑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易于实现和管理,但由于其集中控制方式的结构,一旦中 心结点出现问题,就会造成全网的瘫痪,可靠性较差。 (2) 环型拓扑 环型拓扑的环中任意一个结点的故障都会造成全网的瘫痪,这是环型网络可靠性的瓶颈。 (3) 树型拓扑 树型拓扑可以看做是星型拓扑的一种扩展,主要适用于汇集信息的应用要求。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 TM 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 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 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 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 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 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1.10解:()()Y t t X +=π2cos 2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 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P31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围 Okumura模型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基础知识答案 一、选择题 1.E接口是指:(A) A.MSC与MSC间的接口 B.MSC和HLR的接口 C.HLR和VLR的接口 D.VLR和VLR的接口 2. 国内备用网的信令点编码为(B)位。 A.24 B.14 C.8 D.16 3. 在蜂窝通信系统中在满足同频保护比时,能够采用(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 A.频率复用技术 B.时分技术 C.码分技术 4. 两台计算机通过以太网口用网线直接相连,网线制作时应该按照以下哪种方式(A) A.1和3交叉,2和6交叉 B.1和6交叉,2和3交叉 C.4和5交叉,2和3交叉 D.1和3交叉,4和5交叉 5. CCS7信令网脱离于通信网,是一种支撑网,其三要素是:(A) A.SP.STP和Signalling Link B. SP.LSTP和HSTP C.SP.LSTP和Signalling Link D. SP.HSTP和Signalling Link 6. 七号信令系统结构遵循OSI结构,以下部分那些不属于应用层:(D) A.BSSAP B.INAP C.MAP D.SCCP 7.既是MTP 的用户又是SCCP 的用户的功能实体是:(B) A.TUP B.ISUP C.TC D.MAP 8.当某局向对端局发送_____消息后,随即收到对端发送来的相同的消息,且两个消息的CIC都相同,此时意味着发生了同抢。(D) A.ANN B.ACM C.GSM D.IAM(IAI) 9.两信令点相邻是指:(A) A.两局间有直达的信令链路 B.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不一定有直达的链路 C.两局间有直达的话路和链路 D.两局间话路和链路都不直达 10.哪一类业务的SCCP消息在传送时,SLS是随机选择的?(A) A.0类业务 B.1类业务 C.2类业务 D.3类业务 11. 在两个相邻七号交换局间最多可有_______根相邻链路( A ) A) 16

网络基础第二章习题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在脉冲编码调制中,如果规定的量化级是128个,则需要使用(A )位编码。 A. 7 B. 6 C. 5 D. 4 2、使用载波信号的两种不同频率来表示二进制值的两种状态的数据编码方式称为( B) A.移幅键控法 B.移频键控法 C.移相键控法 D.幅度相位调制 3、异步传输模式(ATM)实际上是两种交换技术的结合,这两种交换技术是(A) A. 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 B. 分组交换与帧交换 C.分组交换与报文交换 D.电路交换与报文交换 4.信号可以分为(A)两种信号。 A.数字和模拟 B.比特和波特 C.数据和信息 D.码元和码字 5、衡量网络上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每秒传送多少个二进制位,记为( A )。 A.bps B.OSI C.Modem D.TCP/IP 6、在数字通信中广泛采用CRC循环冗余码的原因是CRC可以( A )。 A.检测出一位差错 B.检测并纠正一位差错 C.检测出多位突发性差错 D.检测并纠正多位突发性差错 7、调制解调器用于完成计算机数字信号与(A )之间的转换。 A.电话线上的模拟信号 B.同轴电缆上的音频信号 C.终端匹配器(端接器) D.网络适配器 8、目前因特网还没有提供的服务是( D )。

A.文件传送 B.电子函件 C.远程使用计算机 D.实物传送 9、OSI参考模型中的最上层是( D )。 A.表示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10、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lGbps等于(A)。 A. 1×103Mbps B. 1×103Kbps C. 1×106Mbps D. 1×109Kbps 11、Internet 2可以连接到现在的Internet上,但其宗旨是组建一个为其成员组织服务的专用网络,初始运行速率可以达到(A)。 A. 51.84mbps B. 155.520Mbps C. 2.5Gbps D. 10Gbps 12、以下哪一个协议是国际标准( A) A.X.25 B.TCP/IP C.FTP D.UDP 13、以太网使用的介质控制协议是( A) A. CSMA/CD B. TCP/IP C. X.25 D. UDP 14、TCP协议工作在以下的哪个层(C ) A.物理层 B.链路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15、以下属于低层协议的是( B)。

通信网络基础(李建东盛敏)课后习题答案

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 网络,分组数据网络,PSTN ,ISDN ,移动通信网等。 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 链路,利用PSTN 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 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 和56kb/s ;(2)xDSL 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 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 ,x 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 ,利用PSTN 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 信道(64kb/s ),D 信道(16kb/s 或64kb/s );(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 ~2Mb/s ;(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 网络链路有:(1)提供48kb/s ,56kb/s 或64kb/s 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 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s ;(3)SDH (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 ;(4)光波分复用WDM ,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 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 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 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答:差别:ATM 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 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TM 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 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 ,再将CS-PDU 分成信元,再传输。 答:OSI 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 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 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 模型 TCP/IP 参考模型 解: ()()Y t t X +=π2cos 2 ()()Y Y X cos 22cos 21=+=π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 VHF和 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 P5 (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 150MHz频段、 450MHz频段、 900MHz频段和 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 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5.7MHz,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10MHz,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45MHz, 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 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 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 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 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 P6 频分多址( FDMA)时分多址( TDMA)码分多址( CDMA)和空分多址( 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 P9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 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 ,简称 ISI ),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 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 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 的分集技术? P10-11 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 的接收技术。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 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常用的分集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 9.为什么要进行信道编码?信道编码与信源编码的主要差别是什么?P11-12 信道编码通过在传输数据中引入冗余来避免数字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差 错。 10.作为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哪些特点? 作为下一代( 3G)标准的 IMT-2000 具有特性如下: (1) 采用 1.8~2.2GHz 频带的数字系统; (2) 在多种无线环境下工作(蜂窝系统、无绳系统、卫星系统和固定的无线系统 环境);

西电通信网络基础答案

第一章 1.1答:通信网络由子网和终端构成(物理传输链路和链路的汇聚点),常用的通信网络有ATM网络,X.25分组数据网络,PSTN,ISDN,移动通信网等。 1.2答:通信链路包括接入链路和网络链路。 接入链路有:(1)Modem链路,利用PSTN电话线路,在用户和网络侧分别添加Modem设备来实现数据传输,速率为300b/s和56kb/s;(2)xDSL链路,通过数字技术,对PSTN端局到用户终端之间的用户线路进行改造而成的数字用户线DSL,x表示不同的传输方案;(3)ISDN,利用PSTN实现数据传输,提供两个基本信道:B信道(64kb/s),D 信道(16kb/s或64kb/s);(4)数字蜂窝移动通信链路,十几kb/s~2Mb/s;(5)以太网,双绞线峰值速率10Mb/s,100Mb/s。 网络链路有:(1)X.25提供48kb/s,56kb/s或64kb/s的传输速率,采用分组交换,以虚电路形式向用户提供传输链路;(2)帧中继,吞吐量大,速率为64kb/s ,2.048Mb/s;(3)SDH(同步数字系列),具有标准化的结构等级STM-N;(4)光波分复用WDM,在一根光纤中能同时传输多个波长的光信号。 1.3答:分组交换网中,将消息分成许多较短的,格式化的分组进行传输和交换,每一个分组由若干比特组成一个比特串,每个分组都包括一个附加的分组头,分组头指明该分组的目的节点及其它网络控制信息。每个网络节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来实现分组的交换。 1.4答:虚电路是分组传输中两种基本的选择路由的方式之一。在一个会话过程开始时,确定一条源节点到目的节点的逻辑通路,在实际分组传输时才占用物理链路,无分组传输时不占用物理链路,此时物理链路可用于其它用户分组的传输。会话过程中的所有分组都沿此逻辑通道进行。而传统电话交换网PSTN中物理链路始终存在,无论有无数据传输。 1.5答:差别:ATM信元采用全网统一的固定长度的信元进行传输和交换,长度和格式固定,可用硬件电路处理,缩短了处理时间。为支持不同类型的业务,A TM网络提供四种类别的服务:A,B,C,D类,采用五种适配方法:AAL1~AAL5(ATM Adaptation Layer),形成协议数据单元CS-PDU,再将CS-PDU分成信元,再传输。 1.7答:OSI模型七个层次为: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运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CP/IP五个相对独立的层次为:应用层,运输层,互联网层,网络接入层,物理层。 它们的对应关系如下: OSI模型TCP/IP参考模型 1.10 1.11)0=θd 显然,的均值为常数,相关函数仅与时差有关,且为二阶矩过程,所以该随机过程是广义平稳的。 故()t X 的均值和相关函数都具有各态历经性, ()t X 是各态历经过程。

【网络通信】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培训教材移动通信基本知识 市中兴通讯股份

第一章引言 1.1移动通信概述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程控交换、数字通信的发展,近些年来,移动通信系统以其显著的特点和优越性能得以迅猛发展,应用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到目前为止,全球移动用户超过1亿,预计到本世纪末用户数将达到2亿。无线通信的发展潜力大于有线通信的发展,它不仅仅提供普通的业务功能,并能提供或即将提供丰富的多种业务,满足用户的需求。 移动通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任何通信对象之间的通信。 从通信网的角度看,移动网可以看成是有线通信网的延伸,它由无线和有线两部分组成。无线部分提供用户终端的接入,利用有限的频率资源在空中可靠地传送话音和数据;有线部分完成网络功能,包括交换、用户管理、漫游、鉴权等,构成公众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从陆地移动通信的具体实现形式来分主要有模拟移动通信和数字移动通信这两部种。 移动通信系统从40年代发展至今,根据其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1.1.1第一代――模拟蜂窝通信系统 第一代移动系统采用了蜂窝组网技术,蜂窝概念由贝尔实验室提出,70年代在世界许多地方得到研究,。当第一个试运行网络在芝加哥开通时,美国第一个蜂窝系统AMPS(高级移动业务)在1979年成为现实。 现在存在于世界各地比较实用的、容量较大的系统主要有: (1)北美的AMPS;(2)北欧的NMT-450/900;(3)英国的TACS;其工作频带都在450MHz和900MHz附近,载频间隔在30kHz以下。 鉴于移动通信用户的特点:一个移动通信系统不仅要满足区,越区及越局自动转接信道的功能,还应具有处理漫游用户呼叫(包括主被叫)的功能。因此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希望有一个与公众网之间开放的标准接口,还需要一个开放的开发接口。由于移动通信是基于固定网的,因此由于各个模拟通信移动网的构成方式有很大差异,所以总的容量受着很大的限制。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练习试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二章练习题 2007-9-13 一、填空题 1、数据通信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相互渗透结合而兴起的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也是 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2、信息仅对____________而言。 3、______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以及关于事物状态和运动方式的反映。 4、信息论的主要奠基人香农把信息定义为__________________。 5、数据被解释为一种素材,一种原始资料,当我们对这些素材(或原始资料)进行有序组 织后,得到的“成果”就是_______。 6、数据通信中的数据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包括数值、字符、图形和图像等。 7、通信系统中使用的信号是__________,是随时间变化的电压或电流。 8、按信号变化的连续性,非连续性其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种。 9、模拟信号规则波形是正弦波,可用三个参数来表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0、调制技术主要用来将模拟或数字信号转换成特殊的______________。 11、常用的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有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常见的把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调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 13、根据数据传输系统在传输数据信号的过程中是否对信号进行调制处理,可以把数据传 输系统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4、按传输数据的时空顺序,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5、按发送器和接收器时钟是否同步,可以把数据传输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 16、基带传输是一种不对传输信号进行______________的传输方式。 17、调制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简称波特率。 18、如果一个单位调制信号波的时间长度为T(s),那么调制速率:B(波特)=______。 19、数据信号速率的单位(b/s)也表示每秒钟传递的______________。 20、调制速率(波特)与数据信号速率(比特/秒)在______传输______状态的调制信号时, 二者的速率相同。 21、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的单位是________。 22、在数据信号速率相同时,数据传输速率随__________不同而变化。 23、信息是将_________和_________都包含在内,另一种仅指_________。 24、数字信道只允许传输离散的__________。 25、调制解调器是进行数字、模拟信号转换的专用设备,进行数/摸转换的目的,就是要利 用模拟信道传递___________。 26、双向信道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是以宇宙空间为传输媒体的信道。 28、_________主要作为同轴电缆通信系统的替代或补充,用于长途干线通信。 29、_________是在地面微波中继通信和空间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通信方式。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全)

移动通信基础知识培训会议记录 一移动通信常用的专业术语 基站:即公用移动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都是以主设备加基站天线的形式呈现,最直观的就是我们现实中看到的铁塔,抱杆,桅杆型的基站。 直放站:是在无线通信传输过程中起到信号增强的一种无线电发射中转设备。直放站的基本功能就是一个射频信号功率增强器。实际上基站在其覆盖范围内并不是100%的覆盖到每个角落,难免会由于某些原因而在有些地方出现信号弱,更甚者出现盲区的现象,这时候就需要直放站进行覆盖,达到消除弱信号或者盲区的目的。因此直放站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将基站信号接入并进行放大,进而改善信号不良区域。 天线(Antenna)——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简单的理解,天线就是负责信号中转的无源器件。 室内分布系统:室内分布系统是将基站信号引入室内,解决室内盲区覆盖;它可以有效解决信号延伸和覆盖,改善室内通信质量;它将基站信号科学地分配到室内的各个房间、通道,而又不产生相互干扰。它是基站和微蜂窝的补充和延伸,有不能被基站和直放站所代替的优势,是大都市中移动通信不可缺少的组成

部分。 盲区:在移动通信中,盲区表示信号覆盖不到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移动信号非常微弱,甚至是没有。由于建筑物的隔墙、楼层等障碍对电磁波产生阻挡、衰减和屏蔽作用,使得大型建筑物的底层、地下商场、停车场、地铁隧道等环境下,移动通信信号弱,手机无法正常使用,形成了移动通信的盲区。 通话质量:顾名思义,就是手机通话时的语言质量即清晰程度。在移动通信中通话质量是一个很重要的网络参数,按照语言的清晰程度将通话质量分为0到7不同的8个级别,0最好,客户通话时的感知最好;7最差,通话时的感知最好,客户。一般正常的通话质量应该为0-3。 信号场强:是指信号信号的强弱。在移动通信中信号的强弱用具体的电平值表示,通过测试手机可以测得,一般-40~-90dBm为可正常通话的强度范围,也可直观的从普通手机的信号显示格数看出。 手机发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是指,手机在寻呼基站时的功率。手机发射功率越高,说明上行越弱,客户感知为拨打电话上线慢。 切换:就是指当移动台(用户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从一个基站覆盖区移动到另一个基站覆盖区,或者由于外界干扰而造成通话质量下降时,必须改变原有的话音信道而转接到一条新的空闲话音信道上去,以继续保持通话的过程。 掉话:是指用户手机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出现异常而自动挂断的现象。 单通:是指用户双方正在通话时,由于异常出现只有一方可以听见另一方的

第2章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第2章网络安全技术基础 1. 选择题 (1)SSL协议是()之间实现加密传输的协议。 A.物理层和网络层 B.网络层和系统层 C.传输层和应用层 D.物理层和数据层 (2)加密安全机制提供了数据的()。 A.可靠性和安全性 B.保密性和可控性 C.完整性和安全性 D.保密性和完整性 (3)抗抵赖性服务对证明信息的管理与具体服务项目和公证机制密切相关,通常都建立在()层之上。 A.物理层 B.网络层 C. 传输层 D.应用层 (4)能在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提供的网络安全服务的是()。 A.认证服务 B.数据保密性服务 C.数据完整性服务 D.访问控制服务 (5)传输层由于可以提供真正的端到端的连接,最适宜提供()安全服务。 A.数据保密性 B.数据完整性 C.访问控制服务 D.认证服务 解答:(1)C (2)D (3)D (4)B (5)B 2. 填空题 (1)应用层安全分解成、、的安全,利用各种协议运行和管理。 解答:(1)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TCP/IP (2)安全套层SSL协议是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提供通信双方网络信息的性和性,由和两层组成。 (2)保密性、可靠性、SSL 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 (3)OSI/RM开放式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七层协议是、、、、、、。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ISO对OSI规定了、、、、五种级别的安全服务。 对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防抵赖

(5)一个VPN连接由、和三部分组成。一个高效、成功的VPN具有、、、四个特点。 客户机、隧道、服务器、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保证、可扩充和灵活性、可管理性 解答:(1)网络层、操作系统、数据库、TCP/IP (2)保密性、可靠性、SSL 记录协议、SSL握手协议 (3)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对象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防抵赖 (5)客户机、隧道、服务器、安全保障、服务质量保证、可扩充和灵活性、可管理性 3.简答题 (1)TCP/IP的四层协议与OSI参考模型七层协议的对应关系是什么? Internet现在使用的协议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是一个四层结构的协议族,这四层协议分别是:物理网络接口层协议、网际层协议、传输层协议和应用层协议。TCP/IP 组的4层协议与OSI参考模型7层协议和常用协议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2)简述IPV6协议的基本特征及与IPV4的IP报头格式的区别? TCP/IP的所有协议的数据都以IP数据报的形式传输,TCP/IP协议簇有两种IP版本:IPv4和IPv6。 IPv4的IP地址是TCP/IP网络中唯一指定主机的32位地址,一个IP包头占20字节包括IP版本号、长度、服务类型和其他配置信息及控制字段。IPv4在设计之初没有考虑安全性,IP包本身并不具有任何安全特性。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1.1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 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1.2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 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1.3 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 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 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 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1.4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 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 输链路数H=N-1。 》环形网:同样节点数情况下所需线路比网状网少,可靠性比星形网高。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N。

移动通信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的发展简述 主流标准编码典型特征 第一代AMPS、TACS FDMA频谱效率低,网络容量有限,保密性差 第二代GSM、CDMA TDMA 第三代WCDMA、CDMA2000、 CDMA TD-SCDMA 2.移动通信的分类 按多址方式可分为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码分多址(CDMA) 按工作方式可分为同频单工、异频单工、异频双工和半双工 Ps:SDMA 空分多址 第二章 1.电波传输的三大特性:多径衰落、阴影衰落、多普勒效应 2.三种电波传送机制:反射、绕射、散射 3.什么是阴影衰落? 阴影衰落时移动无线通信信道传播环境中的地形起伏、建筑物及其它障碍物对它的电波传输途径的阻挡而形成的电磁场阴影效应。 4.多普勒公式: (λ:电波访问与移动方向的夹角,0~180°) 5.相关带宽与信号带宽之间对传输特性的影响 P31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平坦衰落信号波形不失真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频率选择性衰落引起波形失真,造成码间干扰 6.平坦衰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P39 平坦衰落(非选择性衰落) : 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B 、T 》σ 频率选择性衰落:信号带宽 > 相关带宽条件: B 》 B 、T 《σ Ps:T 信号周期(信号带宽B 的倒数);σ:信道的时延展宽;B :相关带宽 7.预测模型 适用范围 Okumura模型 150~1500MHz ,主要应用于GSM 900MHz COST-231模型 2GHz 用于GSM1800 以及3G系统 第三章 1.什么是信源编码,目的是什么? 信源编码位于从信源信宿的整个传输链路中的第一个环节,其基本目的是压缩信源产生的冗余信息,降低传递这些不必要的信息的开销,从而提高整个传输链路的有效性. 2.话音编码技术 2G/3G系统中的话音信源编码技术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采用了矢量量化和参数编码的方式,它不同于PCM方式,没有直接传递话音信号的波形。而是对这些波形进行参数提取,传递的是这些参数。优点:一方面,传递这些参数本身需要数据量较小;另一方面,说话停止时,这种方式只允许用很少的带宽,只把描述背景噪声的参量发送到对方,从而大大提高了有效性。 3.调制解调的作用:实现频谱展宽

电信网络工程第一章、第二章基础知识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传统通信网络由传输、(交换)、终端三大部分组成。 2.电话语音被量化编码后以(64)kdit/s 的速率进行传送。 3.GSM 网采用当前广泛使用的(No7 信令)系统传送移动网的各种信令信息。 4.现代通信息网的综合化就是把来自各种信息源的业务综合在一个(数字通信网)中传送,为用户提供综合性服务。 5.帧中继是在(X25)网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数据通信网。 1.较有代表性的网形网络是完全互连网,网内任何(两个节点)之间均有线路相连。 2.星形网也称为辐射网,它将一个(节点)作为辐射点。 3.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 网络。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固定电话网已从五级网演变为(C)级网。 A.一 B.二 C.三 D.四 2.总线形网是所有节点都连接在(A)公共传输通道——总线上。 A.一个 B.二个 C.三个 D.无数个 3.实现数字传输后,在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和传输设备之间均需要实现信号(D)的同步。 A.频率 B.速率 C.传导 D.时钟 4.宽带ISDN 的信息传递方式,采用异步转移模式(ATM),并确定了用户-网络的接口的 速率和结构的国际标准,接口速率为(C)Mbit/s 和622080Mbit/s。 A.155 500 B.155510 C.155 520 D.155530 5.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能与任何地方的另一个人进行通信是实现(C)。 A.个人化 B.群体化 C.个人通信 D.自由通信 三、多项选择题 1.现代通信网中的业务网包括(ABC)、IP电话网、数据通信网、窄带综合业务数字网和宽 带综合业务数字网。 A.固定电话网 B.移动电话网 C.智能网 D.传输网 2.现代通信网中的支撑网包括(ABC)。 A.信令网 B.同步网 C.管理网 D.传输网 3.未来的通信网正向着(ABCD)的方向发展。 A.数字化 B.综合化 C.智能化 D.个人化 4.数据通信网包括(ABCD)。 A.分组交换网 B.数字数据网 C.帧中继网 D.计算机互联网 5.信令网由(ABC)组成。 A.信令点 B.信令转接点 C.信令链路 D.电路 6.数字化就是在通信网中全面使用数字技术,包括(ABD)等。 A.数字传输 B.数字交换 C.数字传真 D.数字终端 四、判断题 1.同步网的功能就是实现数字交换局之间、数字交换局和传输设备之间的信号频率同步。(×) 2.支撑网是使业务网正常运行,增强网络功能,提供全网服务质量以满足用户要求的网络。

通信网络基础抓包作业答案

网络协议数据获取与TCP/IP协议分析 一、实验环境介绍 网络接入方式:校园网宽带接入,IP获取方式:DHCP; 操作系统为windows7旗舰版; 本机MAC地址为5c:f9:dd:70:6a:89,IP地址为10.104.5.53。 图1 网络状态截图 二、实验步骤 1. 启动wireshark; 2. 启动一个网页浏览器,并键入一个URL地址,如:https://www.360docs.net/doc/a64264676.html,。注

意此时不要按下回车键; 3. 清除电脑中的DNS缓存,启动wireshark,开始抓包; 4. 在浏览期网页位置按下回车键,开始访问指定的网页。 5. 一旦网页内容下载完毕,立即停止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抓包,并将抓到的数据包存入文件中,同时将显示的网页存储下来,以便后面参考。 三、实验过程 使用wireshark前清除DNS缓存截图如下。 图2 清除DNS缓存 抓取协议如下图所示:

图3 抓取协议 四、协议分析 1. 抓取的协议类型 检查在Microsoft Network Monitor顶端窗口的协议一列,确认你已经抓到了DNS、TCP和HTTP数据包。 答:由图3可看出抓到了DNS、TCP、HTTP数据包。 2. 以太网帧,IP分组和UDP数据报 (1) 检查客户端发出的第一个DNS分组 a.确定客户端的以太网地址和IP地址 答:如图4,客户端的MAC地址为5c:f9:dd:70:6a:89; IPv4地址为:10.104.5.53。 b.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是什么内容? 答:如图所示,以太网帧结构的TYPE字段为:0x0800,表示该帧是IP协议。

北邮通信网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通信网概述 简述通信系统模型中各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并举例说明。答: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反变换器和信宿六部分。 信源:产生各种信息的信息源。变换器:将信源发出的信息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的信号。信道:按传输媒质分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有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或光电信 号约束在某种传输线上传输;无线信道中,电磁信号沿空间传输。 反变换器:将信道上接收的信号变换成信息接收者可以接收的信息。信宿:信息的接收者。 噪声源:系统内各种干扰。 现代通信网是如何定义的答: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的,按约定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信息交换的通信体系。适应用户呼叫的需要,以用户满意的效果传输网内任意两个或多个用户的信息。试述通信网的构成要素及其功能。答:通信网是由软件和硬件按特定方式构成的一个通信系统。硬件由:终端设备,交换设备和传输系统构成,完成通信网的基本功能:接入、交换和传输;软件由:信令、协议、控制、管理、计费等,它们完成通信网的控制、管理、运营和维护, 实现通信网的智能化。 分析通信网络各种拓扑结构的特点。(各种网络的拓扑结构图要掌握) 答:基本组网结构: 》网状网:优点:①各节点之间都有直达线路,可靠性高;②各节点间不需要汇接交换功能,交换费用低;缺点:①各节点间都有线路相连,致使线路多,建设和维护费用大;②通信业务量不大时,线路利用率低。如网中有N 个节点,则传输链路数H=1/2*N(N-1)。 》星形网:优点:①线路少,建设和维护费用低;②线路利用率高;缺点:① 可靠性低,②中心节点负荷过重会影响传递速度。如网中有 N 个节点,则

移动通信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 1.移动通信主要使用VHF和UHF频段的主要原因有哪三点P5 (1)VHF/UHF频段较适合移动通信。 (2)天线较短,便于携带和移动。 (3)抗干扰能力强。 2.移动通信系统中150MHz频段、450MHz频段、900MHz频段和1800MHz频段的异频双工信道的收发频差为多少 1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10MHz,900MHz 的收发频率间隔为45MHz,1800MHz的收发频率间隔为95MHz。 4.移动通信按用户的通话状态和频率使用方法可分为哪三种工作方式 ~ 分为单工制,半双工制和全双工制。 5.移动通信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具有哪七个特点 与其他通信方式相比,移动通信具有以下基本特点: (1)电波传播条件恶劣。 (2)具有多普勒效应。 (3)干扰严重。 (4)接收设备应具有很大的动态范围。 《 (5)需要采用位置登记、越区切换等移动性管理技术。 (6)综合了各种技术。移动通信综合了交换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传输技术等各种技术。 (7)对设备要求苛刻。移动用户常在野外,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因此对其设备(尤其专网设备)要求相对苛刻。 6.常用的多址技术有哪四种P6 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码分多址(CDMA)和空分多址(SDMA)7.什么是均衡技术P9 均衡技术是指在数字通信系统中,由于多径传输、信道衰落等影响,在接收端会产生严重的码间干扰(Inter Symbol Interference,简称ISI),增大误码率。为了克服码间干扰,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在接收端采用的技术。均衡是指对信道特性的均衡,即接收端的均衡器产生与信道特性相反的特性,用来减小或消除因信道的时变多径传播特性引起的码间干扰。 】 8.什么是分集技术常用的分集有哪四种举例说出目前实际移动通信中采用的分集技术P10-11 分集技术是通信中的一种用相对低廉的投资就可以大幅度改进无线链路性能的接收技术。分集的概念是:如果用一条无线传播路径中的信号经历了深度衰落,那么另一条相对独立的路径中可能包含着较强的信号。 常用的分集包括: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极化分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