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桂林医学院病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桂林医学院病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何谓转移?举例说明肿瘤的转移途径。

【答案】转移:是指瘤细胞从复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瘤同样类型肿瘤的过程。常见的转移途径有:

(1)淋巴道转移如乳腺癌时,瘤细胞侵入淋巴管首先到达同侧腋窝淋巴巴结,先聚集于边缘窦,然后生长繁殖累及整个淋巴结,使淋巴结肿大变硬。有时瘤细胞侵破淋巴结被膜,进入一相邻淋巴结并彼此融合成团块,还可继续转移至下一站淋巴结,最后经胸导管入血。

(2)血道转移瘤细胞侵入静脉或经淋巴管入血,随血液到达远隔器官继续生长,形成继发瘤。血道转移途径与栓子运行途径相似,包括①侵入体循环静脉的瘤细胞经右心到肺,在肺内形成转移瘤,如骨肉瘤的肺转移②侵入门静脉的瘤细胞,例如,胃肠癌首先发生肝转移;③侵入肺静脉的肺原发生性肿瘤及肺内转移瘤通过肺毛细血管进入肺静脉,瘤细胞均可经左心随主动脉血流到达全身器官,如脑、骨、肾等;

④侵入胸、腰、骨盆静脉的瘤细胞经吻合支进入脊椎静脉丛,如前列腺癌转移到脊髓,进而转移到脑,就是通过此途径。

(3)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表面,瘤细胞脱落,像播种一样种植在体腔及各器官表面,形成多数的转移瘤,如胃癌穿破胃壁后种植到大网膜、腹膜及腔内其他器官表面。

2.举出至少五种常见的肉芽肿性炎,并分别说明它们的病变特点。

【答案】(1)结核病(2)风湿性心肌炎(3)肠伤寒(4)异物肉芽肿(5)结节病

3.试述良性高血压肾脏的病理变化及相应的临床表现。

【答案】高血压患者晚期,肾脏可表现为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肉眼观,肾缩小、变硬、表面呈细颗粒状。切面皮质变薄,皮髓质境界不清。镜下除见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动脉内膜及中膜增厚外,还可见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玻璃样变,相应的肾小管萎缩,纤维组织增生及淋巴细胞浸调,部分肾单位代偿性肥大。临床上,晚期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障碍,表现为有多尿、夜尿及低比重尿和比重固定尿;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升高,甚至出现尿毒症。

4.急性细菌性痢疾和中毒型菌痢在肠道病变、全身变化及临床过程上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肠道病变全身变化临床过程

急性细菌性痢疾早期粘液分泌亢进,粘膜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可见点状出血;病变进一步发展粘膜浅表坏死,在渗出物中有大量纤维素,后者与坏死组织,炎症细胞和红细胞及细菌一起形成特征性的假膜,假膜首先出现于粘膜皱襞的顶部,呈糠皮状,随着病变的扩大可融合成片,假膜一般呈灰白色,如出血明显则呈暗红色,如受胆色素浸染则呈灰绿色;大约一周后,假膜开始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地图状溃疡。由于病变肠管蠕动亢进并有痉挛,引起阵发性腹痛,腹泻等症状;由于炎症刺激等原可出现里急后重和排便次数增多。病变早期为急性卡他性炎,随后为特征性假膜炎和溃疡形成,最后愈合;与肠道的病变相对应,最初为稀便混有粘液,随后转为粘液脓血便,偶尔排出片状假膜。急性菌痢的病程一般为1-2周痊愈,少数病例可转化慢性。

中毒型菌痢肠道病变一般为卡他性炎改变,有时肠壁集合和孤立淋巴小结滤泡增生肿大,而滤泡性肠炎改变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发病后数小时即可出现中毒性休克或呼吸衰竭而死亡。

5.试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

【答案】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变如下:(1)肝细胞变性、坏死①肝细胞受损后,细胞水分增多,开始时细胞肿大,胞浆疏松呈网状,半透明,称胞浆疏松化。进一步发展,肝细胞肿大呈球形,胞浆几乎完全透明,称为气球样变性。②肝细胞胞浆水分脱失、浓缩,嗜酸性染色加强,称嗜酸性变。进一步发展,胞浆更加浓缩,胞核也浓缩以至消失,形成均一红染、圆形的嗜酸性小体。③点状坏死为仅累及一个至几个肝细胞的灶状坏死,并伴有炎性细胞浸润。④溶解性坏死常由肝细胞高度气球样变发展而来,此时核固缩、溶解、消失、最后细胞解体。⑤碎片状坏死为肝小叶周边界板处肝细胞坏死、崩解,伴炎性细胞浸润。

⑥小叶中央静脉与汇管区之间、两个汇管区之间或两个中央静脉之间出现相互连接的肝细胞带状坏死,称桥接坏死。

(2)炎性细胞浸润肝炎时在汇管区或小叶内常有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浸润的炎性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有时也有少量浆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浸润等。

(3)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间叶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坏死灶周边肝细胞可通过直接或间接分裂而再生。

6.何谓毒性甲状腺肿?试述其主要临床表现和光镜下的病理变化。

【答案】毒性甲状腺肿是指由于血中甲状腺素过多,作用于全身各组织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统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主要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基础代谢率和神经兴奋性增高,T3、T4高,吸碘率高。如心悸、多汗、烦热、潮韩、脉搏快、手震颤、多食、消瘦、乏力、突眼等,女性多见,20-40岁最常见。

光镜下主要表现为:①滤泡上皮增生成高柱状,有的呈乳头样增生,并有滤泡形成;②滤泡腔内胶质稀薄,滤泡周边胶质出现许多大小不一的上皮细胞的吸收空炮;③间质血管丰富、充血,淋巴组织增生。

7.为什么不同的炎症以及炎症的不同阶段渗出白细胞的种类有所不同?

【答案】不同的炎症由于致炎因子不同,渗出的白细胞不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过敏反应则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因为各种炎症局部存在的趋化因子不同,趋化因子的作用具有特异性,故不同类型的炎症渗出的白细胞种类不同。

炎症的不同阶段游出的白细胞的种类有所不同。急性炎症早期(6~24小时)嗜中性粒细胞首先游出,48小时后则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其原因在于:①嗜中性粒细胞寿命短,24~48小时后崩解消失,而单核细胞寿命长;②嗜中性粒细胞停止游出后,单核细胞可继续游出;③炎症的不同阶段所激活的黏附因子及趋化因子不同。

8.试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及其发展过程。

【答案】风湿病的典型病变是肉芽肿性炎。病变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期:

(1)变质渗出期病变部位的结缔组织发生粘液样变和纤维素样坏死,并有炎性渗出。

(2)增生期增生期以形成对风湿病具有诊断意义的Aschoff小体为其特征。Aschoff小体呈椭圆形或梭形,其中心部为纤维素样坏死灶,周围有风湿细胞及淋巴细胞等。风湿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碱性;核大,呈卵圆形,空泡状,染色质集中于中央,横切面呈枭眼状,纵切面呈毛虫状。除单核外,亦可见双核或多核的Aschoff巨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