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就结合自己学习的情况、学习的体会来给大家做《为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设计教学》如何进行学情分析的介绍

首先我要说的是如何进行说课的设计,是不是一定要按照朝阳区小学基本功考核说课评价表,从说教材、说学生、说目标、说思路、说过程这五方面来说呢?大家可以跟我看看下面的幻灯片,这里还有一张北京市教学设计评价标准参考的标准、有上一届教师基本功大赛获奖老师进行的展示,有三年级教研员在管庄学区做的培训、还有上一届基本功大赛开始时高萍主任对教学设计的点评,也就是大多数数学老师常用的说课思路,按照教学设计模板的七大项内容进行的。我对她们的说课内容进行了小结。(课件展示)

综上所述,说课的形式多种多样,众说纷纭。不过,我觉得按照朝阳区小学基本功考核说课评价表的顺序说可能会更好。一是因为评委手里拿着的就是这张表,二是按照此表要点肯定全,不缺项。我们所要做的只是改改咱们说课顺序就行了。

第八节教师基本功大赛的一个理念就是“为学生进行教学,为学生设计教学”,因此本届基本功大赛老师一定要关注的就是学情的分析。在您的教学设计和说课中,对于学情分析应该尤为详细。

我从三点进行说明: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中谈到: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因材施教。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说:“如果我不得不把全部的教育心理学还原为一句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原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二、学情分析几个角度

我先说说数学学科,学情分析不仅要对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进行分析,还要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特点进行分析。

语文学科应尽可能从学生的“要知”“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学生情况,这些方面都是因材施教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的方法

学情分析应该有个科学的方法,不能凭感觉。一般常用的方法有出前测题、访谈和经验的积累。学情分析的表达要真实,最好能够展示原始材料,结果也要客观真实。

学情分析的一般书写思路是:为什么要调研?(怎么想到要调研);用什么来调研?(经验、问卷、访谈)调研的结果;针对调研,自己的认识。如何处理好学生已有的基础与今天要学的内容的关系。也就是说课中经常听到的我的思考。

前测和调研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前的真实情况。不要把前测和后测相混淆。一般不拿新知当前测。调研和前测题目的出题原则是不干扰新知的学习和研讨。

下面我举个例子,供大家进行借鉴。

《圆的周长》这是以前测题进行的学情调研。一年级人民币的教学是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的学情调研。

这里也举几个语文学科进行学情调研的例子,仅供参考。这几个例子是教研员张瑾在管庄学区对所有语文老师进行的培训。第一个例子应该是《和时间赛跑》,第二个是《小壁虎借尾巴》。

下面我对我这次参加基本功大赛做的学情分析展示给大家。

我分四方面来说明:

(一)教材分析

《年月日》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常见的量。关于“时、分、秒”这一内容,本套教材分三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是在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产奠定了基础。第二阶段是在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进一步认识时间,主要让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同时为以后学习时、分、秒的认识及相关计算打下基础。第三阶段是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主要教学时间单位“秒”,以及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年月日》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时间单位是

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低年级的小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为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时、分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才能逐步理解离他们生活较远的较大的时间单位,如年、月等。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正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二)学情分析

布鲁姆曾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我们教材中所谈到的知识基础,真的就是学生的实际状况吗?生活中孩子们对年月日的知识能够有所了解,但是了解多少,有着怎样的时间基础?他们会对研究时间感兴趣吗?什么才能引起他们探究时间知识的兴趣呢?对此,我进行了一项有关年月日知识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绝非我之前分析的那样乐观,给我教学新的启示。

思考一:年历、台历、挂历、或是传统的黄历不再是家庭必备用品了,纸质年历已经被家庭中的电子产品:如电子台历、电脑等所取代了,孩子们家中确实没有。还有个别孩子通过询问表示家里有,只是从没看过,忘记了。对于教具学具的准备和使用,给了我新的启示。

思考二:教材主题图呈现了建国、申奥成功、植树节、六一儿童节四个节日的精美插图,想借助这些有意义的日子引入年月日的学习。然而,在孩子们的心里,他们认为最有意义的日子并不是这些光辉的日子,而仅是自己的生日和能放鞭炮、领到压岁钱的那个欢庆的春节。我们的孩子多么纯真!我想应该要尊重孩子的兴趣,教学的引入就要适当为孩子做出调整。

思考三:看来,同学对于年月日之间的关系还是很陌生的,部分学生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性,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获取的是支离的片段,如何让知识系统化纳入孩子的认知结构,是这节课的首要任务之一。

思考四:教材将难点定位于此是非常准确的,如何将生活中不太引起关注的闰年知识呈现,引发学习探究的兴趣呢?我想,开门见上的提问是不符合学生需求的,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依赖于一些时间知识的补充,促使学生思维的碰撞,自己发现问题,从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提供有关信息,指导学生探究闰年规律主动获取知识,从而问题得到解答,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得到发展,思维得到提升。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分析

在“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的指导下,结合教材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

1.贴近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与感悟数学,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

2.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空间,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四)技术准备与教学媒体

年、月、日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对时间单位学习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单位都是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所以教材在编排上非常注重选择和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给学生呈现了四幅主题图,展现了一些十分有意义的日子,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日、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植树节、儿童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揭示出将要认识的时间单位。接着教材通过例1给学生呈现了一张年历,回答一些相关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另外教材还特别安排“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教材例2给学生分别出示了2004年2月和2005年2月两长月历卡,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天数是不同的,这样引出平年和闰年的知识,然后再利用“做一做”中呈现的1993年至2004年的二月份月历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说明闰年的判断方法。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本课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解决问题。

相关教学资料是学生掌握新知必要的补充。呈现丰富的年历种类,能够将数学所学知识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唤起学生系统学习知识的兴趣。

太阳、地球、月亮相关运转知识的影音资料的呈现,有助于学生理解年月日关系以及建立闰年的概念。对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索的情感起到一定的作用。

谢谢大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