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漓江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漓江湿地植被类型及其分布特点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

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

中国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关系

专业选修课论文 学校:云南师范大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班级:08生科A 姓名:龚兴鹏 学号:084120010 科目:植物地理学 教师:崔明昆(副教授)

从气候的角度来论述我们国家植被的分布规律 作者:龚兴鹏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8生科A班 学号:084120010 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山体众多,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中国的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本综述结合气候因素,论述我国植被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 正文: 我国植被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和经向地带性。由于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夏季盛行着由海洋来的热带气团和赤道气团,主要是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带着湿气吹向大陆。又由于我国地形十分复杂,高山众多。东西走向的山脉对寒潮向南流动起着不同程度的阻挡作用,成为温度带的分界线。 东北至西南走向的山脉对太平洋东南季风深入内陆起着明显的屏障作用,与划分东南湿润气候区和西北干燥气候区的分界上有着密切的关系。西藏高原南部东西走向的山脉和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对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入境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另外,来自北赤道的暖洋流在接近我国台湾东岸时,顺着琉球群岛转向日本本州东岸方向向东流去,因此这支暖洋流对我国大陆,特别是对北方气候未能发生直接增温加湿的作用,所以我国温带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 在上述所有自然地理条件的综合影响下,我国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相应的植被变化也由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依次出现了三大植被区域,即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这充分反映了中国植被的经向地带性分布。 1气候与中国植被的分布 1.1.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 气候制约着植被的地理分布,植被是区域气候特征的反映和指示,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 中国植被分区方案大都认为我国基本的植被区有8至9个,即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阔叶林以及雨林季雨林、草原、荒漠以及高寒植被.秦岭淮河线是一条重要的水分气候带,而不是温度带,不是亚热带植被的北界. 我国亚热带植被的北界基本上沿长江北岸,从杭州湾经太湖、安徽宣城、铜陵经大别山南坡到武汉往西,与WI值130-140 ℃·月一致. 我国热带区域的面积极小,仅分布在海南岛的东南部和台湾南端及其以南地区[2] 1.2 受寒流的作用,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其是北亚热带森林中,落叶的成分较多。而夏季又受太平洋东南季风和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使我国东南部地区和西南部地区可以获得大量的降水。地形的复杂,峰峦逶迤的高山,使东西去向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

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4)我国亚热带地区面积广阔,南北延伸纬度达12。。夏季在强盛的太平洋东南季风影响下,炎热多雨,发育着广阔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而在欧亚大陆的其它同纬度地区则为亚热带荒漠和稀树草原,或夏千冬湿的地中海硬叶常绿林和灌丛。 (二)中国山地植被垂直分布的规律性 1.我国湿润区的山地植被带谱结构和特征 (1)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系列特点决定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带谱的结构从北向南趋于复杂,层次增多。 (2)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各个垂直带的海拔高度位置随纬度带由北向南而相应升高。 (3)每一个纬度地带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中,都具有本地带特有的山地植被类型,反映了水平气候地带的特征。 (4)在旱季显著的山地,同一垂直带谱内阴坡与阳坡的森林植被类型有较大差别;而在较湿润和旱季不明显的山地,阴阳坡的森林类型差别不大。 2.我国干旱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和待征 (1)从东到西,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强,山地植被的基带由: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温带荒漠。 (2)从东到西,山地森林带的位置由基带上升到中山带,这是与山地湿润带在干旱地区的上移相关的植被地理分布现象。 (3)草原带位置也由东向西升高,在草原地区,它们是基带;到了荒漠地区的!妇地则成为第二垂直寸告。 (4)在干旱地区,气候愈干旱,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结构愈趋于简化。 (5)干旱地区山地植被垂直带谱的坡向性十分显著,而在湿润区由于湿度条件较一致,不同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

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 [核心知识必备 ] 1.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要素影响 气候气候对植被 ①热量:决定了植物的种类、生长速度、生长量,热 量条件的不同使得自然植被呈现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 域分异。 ②光照:影响喜光、喜阴植物的生长,喜光植物向阳 一侧生长好。 ③降水:同一纬度,降水从沿海到内陆减少,植被呈 现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同一地点,降水 多的年份树木生长好,年轮宽 植被对气候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茂密的地区,空气湿 度大,气温日较差小

地貌地貌对植被 ①山地阳坡和阴坡植被不同,马尾松生长在阳坡,而 冷杉生长在阴坡。 ②海拔不同,水热组合不同,因此山区植被呈现垂直 分异特征。 ③受地形的阻挡,山脉两侧植被截然不同,如安第斯 山脉南部大陆西岸为温带落叶阔叶林,东岸为温带荒 漠和草原;天山北坡有森林,南坡则没有 植被对地貌 一方面加快岩石的风化过程,改变地貌形态;另一方 面又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了原始地表形态 水文水文对生物 水文条件影响生物(动物和植物)的数量、种类(如水域 中渔业资源的种类) 植被对水文 植被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影响水循环,减小河 流含沙量,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 耐酸怯碱,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 热带气候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 加,利于喀斯特地貌的形成 2.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实例应用提升] 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中国植被的分布与气候地形的关系

从气候的角度论述我国植被分布规律 摘要:中国地域广阔、山体众多,是世界上植被类型最丰富的国家。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中国的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还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本综述结合气候,地形等因素,论述我国植被的分布特点。 关键词:植被分布,气候,地形 我国位于欧亚大陆东南部季风气候区,幅员辽阔,地形结构特别复杂,具有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湿润到极端干旱的不同气候带(区)。同时,我国西北位于世界最大的陆地——欧亚大陆的腹地,东南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西南有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这样的地理配置使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与环境的显著特点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而由此导致的我国植被分布既有水平地带性分布,又有垂直地带性分布,还受到气候等因素的很大的影响[1]。 从广东湛江北上至黑龙江省最北端的漠河,从南到北,沿着纬度方向有规律地更替的是纬向地带性植被分布。因为随着纬度的增加,温度会降低,平均纬度每增加1度,温度会下降0.5℃~0.6℃。由于温度随纬度增加而逐渐下降就使南方热带和亚热带植物种类因无法适应低温而不能分布到纬度较高的区域,这样就在从南到北的方向,由于温度的不同,便形成了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暖温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温带气候。在不同的气候带下就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 但是从上海到达新疆的乌鲁木齐,却穿越了东部的森林区、中西部的草原区和西部的荒漠区。也就是说,从东部至西部你经历了中国的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干旱区3个气候类型。 1 中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1.1 中国植被经向地带性分布 我国东南部和东部濒临太平洋,而西北部则处于欧亚大陆的腹地,像新疆的首府乌鲁木齐,东到太平洋3500多千米,西离大西洋6900多千米,北距北冰洋3400多千米,南至印度洋约2500千米。再加上四周被高山包围;北有阿尔泰山、西有准噶尔界山、南有昆仑山、东有北山等,使上空大气环流中的水汽又很难到达新疆上空,因此形成了东西地区水分巨大的不同。导致水分从我国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深入的过程中,降水越来越少,夏季温度越来越高,大陆性气候越来越强,从而使植被发生了变化。这种以水分条件为主导因素,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发生更替的分布格式称为植被的经向地带性。 1.2 中国植被水平地带性分布 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在我国表现得十分明显。地带性植被是指能够最充分地反映一个地区气候特点的植被。我国位于世界上最广阔的欧亚大陆东南部的太平洋西岸,西北部深入大陆腹地。冬季盛行着大陆来的极地气团或北冰洋气团,常形成寒潮由北向南运行。侵入我国的寒流大致有三条主要路线;第一条是由西伯利亚西北部出发,向南由新疆或蒙古侵入河西走廊进入我国内地;贯穿中国大陆;第二条是由西伯利亚东部向南经过我国东北、内蒙古到达华北平原,遇到泰山阻挡后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由山东半岛北部入渤海,另一支在大陆南进时又受大别山和桐柏山的阻碍,再次分为二股气流危害我国南方地区;第三条是由西伯利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十章 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中国植被的分布 第一节 自然植物群落的主要类型和分布 世界上不同的地带生长着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它们的分布,决定于群落所在的生态环境和历史原因,但是气候常在其中起着主导的作用。因此,大多数类型的植物群落在分布上是有地带性的。以下将分别叙述世界植物群落的基本类型和他们的分布。 一、常雨林和红雨林 这两类群落都出现在潮湿的地带。 常雨林又称为潮湿热带雨林,分布在终年湿润多雨的热带(年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分配均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常雨林分布在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赤道非洲的西部,其他如中美的东部,印度西南沿海,中印半岛的西部,我国的台湾南部、海南岛,以及许多热带岛屿上,也都有出现。常雨林分布在雨量最充沛、热量最丰富,热、水与光的常年分配最均匀的地带;相应地,常雨林就成为陆地上最茂盛的植物群落。在常雨林里,植物种类很多,每公顷的地面上可以出现二、三百种以上的树种(也有种类较少的情况)。树木的分枝少, 树 冠小,树身高挺,有些树种在树干下部 产生许多板状跟、像护墙一样围绕着高 大的树身。由于乔木的高度不等,因此 常雨林的树冠常参差不齐。成层结构很 发达,乔木层多至4~5层,下面还有灌 木层和草本层。藤本植物纠缠交错,如 棕榈科的省藤属(Calamus )缠绕茎长可 达300米,附生真蕨类和附生的兰科植 物最为常见(图10-1)。这些附生植物 大量出现,种类也很多。除附生的藻类 和藓类外,还经常出现附生的蕨类和有 花植物,尤其是附生植物不但生在枝干 上,还生在叶上,似乎形成特殊的空中 花园。常雨林中所有植物都是常绿的, 终年生长,轮流开花。很多树木,例如 可可属(Theobroma )、木波罗属 (Artocarpus )、榕属(Ficus )以及柿属 (Diospyros )等的许多种,能在树干和 老茎上直接开花结实(图10-2)。常雨林中所有植物的芽都没有牙鳞。林内湿度很高,林下植物具有大而柔软的叶, 显示出湿性植物的特征;但上层乔木的 叶由于有时接触到晴朗炎热的天气,所以通常革质、坚硬、具光泽,带有旱生特征。

中国植被分布规律

植被地理分布主要决定于热量和降水量,水热结合导致植被沿纬度地带性分布。从沿海向内陆随着降水量变化而使植被沿经度地带性更替。海拔的离度变化形成了植被的垂直地带性。这三方面的结合决定了一个地区植被的基本特点。 (一)中国植被的水平分布规律 1.纬向变化规律我国东南半部是季风区,发育着各种类型的中生性森林,由于自北而南的热量递增,明显地依次更替着下列森林带:寒温带针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雨林带和赤道雨林带。 2。经向变化规律由于我国东临太平洋,因而夏季东南季风的强弱决定着降水的多少。自东南往西北,距海愈远,东南季风力量愈弱,降水愈少,所以植被按东南一西北近乎经度方向按下列规律更替: (1)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或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 (2)温带草原地区,在这地区内由东向西随着干燥度的递增,依次出现森林草甸草原带,典型草原带,荒漠草原带; (3)温带与暖温带荒漠地区,从东到西按水分状况可分为东阿拉善一西鄂尔多斯草原化荒漠,中亚东部荒漠和中亚西部荒漠。 3。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几个特点 (1)由于青藏高原的存在,迫使高原面上的西风环流向南北两侧分流,其北支急流加强了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使其具有荒漠气候,故在北纬35”一50。之间形成了广阔的温带荒漠,成为世界上纬度最北的荒漠。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使草原向东南方向扩展,直达欧亚草原区的最南界,而且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也偏向干旱性。 (2)由于冬半年寒潮向南侵入低纬地区,因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季雨林出现一定数量的落叶成分,同时热带植被也向南退到北回归线以南的南海沿岸一线。 (3)滇南和藏南的东喜马拉雅山地的热带山地植被向北挺进可达北纬29”,其原因是青藏高原隆起后,夏季强大湿热的西南季风受东喜马拉雅山和横断山脉阻挡,产生大量降雨,为热带雨林发育创造条件。同时由于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使寒潮不能到达藏南也是重要原因之

中国气候类型、植被、农业地域类型填图小训练

一、图上填写我国五种气候类型,评价各种气候对农业影响。 【例1】(1)、评价东部季风气候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不利: (2)、评价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不利: (3)、评价高原气候区 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 不利: 二、中国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例2】(1)、填写下列各地农业生产地域分类: ①为 农业;②为 农业; ③为 农业;④为 农业。 ⑤为 农业; (2)、下列措施中,属于因地制宜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 是 (多项选择) A . 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B . 华北平原推广水稻种植 C . 建设长江中上游和沿海防护林 D . 依靠科技优势,在上海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E . 在黄土高原上全面建造梯田,发展粮食生产 F . 在新疆、甘肃河西走廊的绿洲上建设粮棉生产基地 (3)、比较③与⑤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有何差异? (4)、⑤地比③农产品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什么? ⑤

5、填写中国各地植被类型: A 、 ; B 、 ; C 、 ; D 、 ; E 、 ; F 、 ; G 、 ; H 、 ; ①线为 线, 经过 mm 等降水量线。 ②线经过 山脉与古长城, 经过 mm 等降水量线。 ③线经过 山,经过 mm 等降水量线。 例2: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 图回答1~2题 1.图中②为 A 、 草原 B 、荒漠 C 、 针叶林 D 、针阔混交林 2.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 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A 纬度 B 洋流 C 地形 D 季风 下表为某地气候相关数据。读表回答3~4题。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植被 4.该地易发生的主要自然灾害是 A .雪灾 B .台风 C .泥石流 D .暴雨洪涝 读我国大陆东部季风区四地日平均气温≥10℃的开始日期与结束日期示意图,回答5~6题。 5.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四地纬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④②③① D .④②①③ 6.当③地的纬度较④地低,则③地可能是 A .东南丘陵 B .华北平原 C .四川盆地 D .青藏高原 ① ② ③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气候对xx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摘要]: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关键词]: xx植被自然要素气候条件分布规律 一、xx气候的特征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 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xx植被的主要类型 我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首先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

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

1、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草原、荒漠、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 叶林 2、我国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第一章人的由来 1 2进化论的建立者是19世纪的达尔文 3、演变大致过程:环境变化→下地生活→直立行走→前肢解放→制造工具→大 脑发达→产生语言 3 输精管---输送精子 4 输卵管---输送卵细胞,受精的场所。 胎儿与母体物质交换的场所是胎盘。 5青春期的身体变化 (1)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神经系统以及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 (2)性器官迅速发育: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 6 第二章人体的营养 1 种为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能提供能量。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约占体重的60%-70% 含糖类较多的食物奶、蛋、鱼、肉 含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肥肉、大豆、花生 含脂肪较多的食物葡萄糖、蔗糖、淀粉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牛奶 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动物肝脏、菠菜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 ——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1

维生素C ——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牛奶等 2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收器官) 消化腺:唾液腺——唾液淀粉酶 肝脏——胆汁(化成脂肪微粒) 胃腺——胃蛋白酶 胰腺、肠腺——含有消化糖类、 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3、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4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胃、小肠) (胆汁)

第二部分 微专题三植被类型及分布

微专题三 植被类型及分布 [核心知识必备 ] 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1.(2018·烟台市考前训练)下图中K 岛于1983年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1)~(2)题。 (1)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 ) A.热带雨林 B.热带草原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2)与相同植被类型的大陆地区相比,K 岛植被恢复迅速的独特条件是( ) A.海拔高 B.种源丰富 C.火山灰深厚 D.光照充足 解析 第(1)题,由经纬网及海陆分布状况判断图示区域属于马来群岛的一部分,图中面积较大的岛屿为爪哇岛。该区域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所以K 岛天然植被类型属于热带雨林。第(2)题,据材料可知,K 岛屿与大陆上的热带雨林相比,K

岛没有种源和光照优势,海拔高也不是恢复植被的优势,火山灰可形成肥沃的土壤,利于植被生长。 答案(1)A(2)C 2.在低山地区,植物的分布并不完全一样,最显著的差异表现在阴阳坡的不同。某地理实习小组,对我国北方某低山区(年降水量490毫米,海拔500米)进行了植被生长与分布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如下表。据此读下表完成(1)~(2)题。 A.针叶树种为主的阴坡 B.阔叶树种为主的阳坡 C.草本植物为主的阴坡 D.灌木植物为主的阳坡 (2)乙坡植被优于甲坡,主因归结于() A.热量适宜 B.植物种类优势 C.土壤肥沃 D.水分条件较好 解析第(1)题,该山区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年降水量490毫米,降水相对较少。水分成为影响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阳坡水分蒸发旺盛,阴坡水分蒸发较弱,故阴坡水分条件好于阳坡,植被覆盖度好于阳坡。故甲坡为阳坡,据表中甲坡代表植物高度,可以判断为灌木。第(2)题,据上题分析,乙为阴坡,阴坡植被优于阳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条件好。

中国植被

(一)《中国植被》分类系统 吴征镒教授主编的《中国植被》一书(科学出版社,1980年),采用的分类单位有三级,即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级分类单位之上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即植被型组,群系组与群丛组。此外,在某些主要分类单位之下设亚级,如植被亚型,亚群系等。各级分类单位的具体划分标准如下。 植被型组:凡是建群种生活型相近并且群落的形态外貌相似的群落联合为植被组,如针叶林、阔叶林、荒漠、沼泽等,全国共划分出10个植被型组。 植被型: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近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寒温带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等。全国共分出29个植被型,其中地带性植被型26个,它们各自反映了一定的生物气候带,例如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湿润区域的代表等,其余3个植被型为隐域性植被,即草甸、沼泽、水生植被。 植被亚型:在植被型内根据优势层片或指示层片的差异进一步划分亚型。如落叶阔叶林分三个亚型,一是典型落叶阔叶林,以温带落叶阔叶乔木层片占绝对优势,为温带湿润地区地带性植被的代表类型;二是山地杨桦林,以杨柳科与桦木科的小叶树种占优势,常见于温带山地,多具次生性质。三是河岸落叶阔叶林,以耐湿的或耐盐湿的乔木树种占优势,与特殊的地下水条件相联系。 群系组:在植被型或亚型范围内,根据建群种亲缘关系近似(同属或相近属)、生活型近似或生境相近划分群系组,如温性常绿针叶林可分出温性松林、侧柏林等群系组,典型草原可分出丛生禾草草原、根茎禾草草原、小半灌木草原等群系组。 群系:凡是建群种或共建种相同的植物群落联合为群系。如辽东栎林、大针茅草原、红砂荒漠、芨芨草草甸,等等。

中国植被区划 最后

中国植被区划 学院:林学院 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姓名:李银莲 学号:2010203025

中国植被区划 一、几个定义 植被:一定地区中植物群落的总体。 植被分布的纬度地带性:植被受纬度(热量条件)影响所呈现的南北向分布规律。植被分布的经度地带性:植被受经度(水分条件)影响所呈现的东西向分布规律。植被分布的垂直地带性:植被受海拔高度(水热条件)影响所呈现的垂直分布规律。 植被区划:在一定地段上依据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等划分出高、中、低各级植被组合单位。 二、中国的植被类型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树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热带季雨林地带;温带草原地带;温带荒漠地带 3、植被区域基本特征 I. 寒温带针叶林区域 我国称寒温性针叶林,系指主要分布于寒温带及中、低纬度山地的针叶林。针叶林主要由耐寒的针叶乔木组成,它们在欧洲大陆北部和北美洲分布最为普遍,构成一条非常明显的针叶林带。它们的北方界线就是整个森林带的最北界线。 针叶林分布区的气候比夏绿阔叶林更具有大陆性的特点,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最温暖的七月平均气温10℃~19℃,最冷月份在欧亚大陆的西部为3℃,在我国东北地区达-20℃,在西伯利亚甚至降至-52℃,一年中温度超过10℃以上的只有1—4个月。而严寒月份连续2—3个月,在雪被不多的地方,经常有很厚的冻土层。一般说来,植物生长期是很短的。年降水量为300—600毫米。 针叶林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就是外貌非常特殊,很容易和其他森林类型区别。由于组成的优势种不同,外貌也有差异。一般来说,由云杉属(Picea)和冷杉属(Abies)树种组成的针叶林,可以见到圆锥形和尖塔形树冠;由松属(Pinus)组成

气候对中国植被分布规律的影响

[摘要]: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中国气候复杂多样,会对植被分布产生影响。一定地区内植物群落的总体称作植被,植物群落是构成植被的基本单位。地球上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基本上决定于气候条件,主要是热量和水分以及其它有关的自然要素。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 [关键词]:中国植被自然要素气候条件分布规律 一、中国气候的特征 从气候类型上看,东部属季风气候(又可分为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西北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青藏高原属高寒气候。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二.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 我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首先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一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一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浅谈气候条件与中国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摘要:植被类型的出现,主要决定于气候条件,由于我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具有不同的生态地理条件,与此相应,也有不同的植被类型。本文主要从我国的气候条件来阐述我国的植被类型的地理分布。 关键词:气候类型植被类型植物群落 中国陆地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气候,而中纬度气候是热带气团和极地气团相互角逐的地带。影响此地气候的主要环流系统有极锋、盛行西风、温带气旋和反气旋、副热带高压和热带气旋等。因此我国一年中辐射能收支差额的变化较大,四季分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在15~18℃以下,有4~12个月平均气温在10℃以上。全年可能蒸散能量在130~52.5cm之间。天气的非周期性变化和降水的季节变化都很显著。再加上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大陆面积较大,受海陆热力对比和高耸庞大地形的影响,因此我国气候更加错综复杂。 一、中国主要气候类型: 1、热带季风气候。 包括台湾省的南部、雷州半岛和海南岛等地。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6℃,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华北和华南地区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8--0℃,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内蒙古和新疆北部等地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1600--34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8℃、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但超过25℃的已很少见。 4、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义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及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包括温带沙漠气候、温带草原气候。 5、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山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二、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图1.1) 植被是某一区全部植物群落的总称。陆地表面分布着各种类型的植物群落,如森林、灌丛、草原、荒漠、草甸、沼泽等,总体为该地区的植被,又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本文主仅介绍我国自然植被。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一)、热带植被 热带植被主要包括下列植被类型: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热带稀树草原和红树林等。 (1)、热带雨林 热带雨林是由耐阴、喜湿、喜高温的常绿种类组成,并具有丰富的附生植物和木质藤本植物、种类丰富、结构复杂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我国台湾、广东、广西至云南和藏东南的热带地区。

中国植被区划历史及其发展状况

中国植被区划历史及其发展状况 刘向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摘要:植被区划对于国家的农业布局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在介绍我国植被区划历史的同时,结合现阶段植被区划研究现状,指明了我国植被区划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植被区划;发展;历史 植被区划,是指根据植被类型及其组合,结合其形成因素而对某地区进行植被分区。植被区划侧重于植被空间分布规律性的研究,强调地域分异性原则。其最主要的依据是该地区的植被类型、组成植被的植物区系以及它们的环境条件。植被区划是植物地理学与地植物学最基本的工作,植被区划本身对于农业、林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伴随着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的出现,植被区划工作对于认知环境变化和合理利用各类地理资源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我国植被区划历史 1.1 植被区划的由来 对某地区的植被按照群落特征进行相应分区的做法自古就有。古人在从事种植、狩猎等原始农作时,就已经意识到了草原、森林、荒漠、沼泽等不同的植被分类单位之间明显的差别。在我国古代如《诗经》、《管子》、《梦溪笔谈》、《徐霞客游记》等文学著作中已经有了对植物群落与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素关系的论述。但是受制于我国古代重视技艺而轻视理论创新的观念,我国古代只是产生了植被生态学的早期萌芽,并没有催生近代植被区划及其相关的理论科学体系。 真正意义上的植被生态学及植被区划起源于近代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后,伴随着西欧工业革命的进程,资本市场的蓬勃发展激发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德国哥廷根大学教授C.L.Willdenow和法国植物学家A.BonPland以及他们的学生对欧洲大陆以及南美洲中部和北部的植被类型进行了大量的工作并发表了相关的研究论文及专著,被认为是植被生态学及植被区划研究的开端。随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植物生态学及地植物学在欧洲快速发展,至20世纪中期,相继形成了法瑞学派、英美学派和俄罗斯学派三大学派,不同学派之间的相互争鸣极大地促进了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1.2 建国前的植被区划工作 民国时期,伴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一批青年学子相继奔赴欧美等国家学习先进的文化科学技术。其中就有不少人学习植被生态学及植被区划的相关知识。刘慎谔1929年在法国发表了他关于法国山地植物地理研究的博士论文;回国后,他在及其艰难的情况下徒步考察了我国西北、西南、华南等地区的植物资源状况,采集到了诸多宝贵的植物标本,并对我国西部及南部的植被进行了初步的区划,发表有一系列的学术论文,如:《中国北部及西部植物地理概论》、《中国南部及西部地理概论》、《黄山植物分布概要》等,为我国今后进行大规模的植物区系调查及植物区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还有杨承元、樊庆笙、郑万钧等人也在这一时期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植物区系进行了调查,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我国的植被生态学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侯学煜就植被与土壤之间的关系做了大量的调查,并达标有论文集《指示植物》,1947年,年轻的植物学家张宏达远赴西沙群岛进行植被调查,并发表了《西沙群岛的植被一文》,这一系列的工作被认为是我国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中国植被区划图

植物生态学报 1998, 22(6)523~537 Acta Ph ytoecologica Sinica 关于中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的 中国植被区划图 孙世洲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093)a 摘 要 本文将中国植被区划的原则、依据、指标和标志作了明确说明和区分。将中国植被区划系统分为4级:超级单位为植被带,全国分为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第一级单位为14个植被区域,第二级单位为植被地带,第三级单位为植被区。对这些区划单位的划分,充分吸取了以往历次中国植被区划方案的成果,并对很多区域单位的界线,依照新资料作了改动。 关键词 中国植被区划 植被区划标准 植被区划系统 C ONC ERNING THE VEGETATION C HINESE REGIONALIZATION MAP AS A PART OF IN THE NATURAL GEOGRAPHICAL ATLA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un Shizhou (I nstitu te of Botan y,the Chinese A cad emy o f Sciences,Beij in g 100093) Abstract T his paper explicitly defines t he principles,bases,indices and marks of 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 syst em was classif ied int o4lev-els.T he super level unit is vegetat ion biome.T he whole country can be subdivided int o forest biome,g rasslands biome,and desert biome.T he primary unit is veget at ion region,having14 ones in China.T he secondary unit is vegetat ion zone and t he t ert iary unit is vegetation area. T he above division scheme has f ully absorbed t he achievement s of previous Chinese vegetation regionalization schemes.T he borders of many regionalizat ion unit s,w ere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updated mat erials. Key words Chinese veget ation regionalizat ion,Standards of vegetat ion regionalization,Vege-tation regionalizat ion syst em 中国植被区划始自黄秉维(1944)发表的中国植物区域图。1956至1959年,先后有钱崇(1956)、侯学煜(1957)、马溶之、刘慎谔(1959a,1959b)、曾昭璇(1959)等多次发表过中国植被区划及有关论述,明确了植被区划图与植被类型图的根本区别,探索了中国植被区 a本文于1996-03-22收稿,1996-11-18收到修改稿。 1979~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科学技术项目。本图是1997年出版的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地图集》中植物图组的主图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