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

小学科学“生命世界”教学策略概览

一、关于教学策略

(一)教学策略概述

1.界定:对教学策略的界定,可以说仁者见仁。

较早研究课堂教学策略的美国学者埃金等人认为,教学策略就是:“根据教学任务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

顾明远在《教育大辞典》中的定义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某一特定目标而采用的相对系统的行为,包括事先有意识确定的一些教学方法。

张大均在《教育心理学》中提出:“教学策略是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

袁振国认为:

“所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1998)

尽管对教学策略的内涵存在不同的认识,但在通常意义上,人们将教学策略理解为:

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是教学模式的核心,它是在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通过多种教学活动的科学分析产生的,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可操作性。他能使教师摆正教和学的位置,有效地改善教和学的行为,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2.教学策略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指示性和灵活性,不具有规定性。教学策略指向具体的学习目标,不同的学习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对于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的策略能够适用于所有的情况。

(3)有效地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多种策略来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

(4)最好的教学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

3.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

(1)从学习目标出发教学策略是实现具体学习目标的操作方式,有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就应该有与之对应的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2)根据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教学策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促使教学成功、促进学生学习发生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策略的制定要遵循教学和学习规律。即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

(3)要符合学习内容

相对于学习内容,教学策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手段,是促使教学成功、促使学生学习发生的方式和方法。因此,在策略的制定要遵循教学和学习规律。即以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为依据。(4)要适合教学对象的特点

不同年龄、不同特征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风格,对实现学习目标的态度倾向不同,因而要求有不同的教学策略。在制定教学策略时要考虑对学生的特征分析结果

(5)要考虑教学策略实施的可能性

教学策略的实施受教学条件的制约。一方面根据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根据地区教学条件特点,创造性地制定教学策略。

(二)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1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方式和手段的总称。

2 .常用的教学方法

(1 )传统的教学方法:

与获得认知类学习结果有关的教学方法

①讲授法

②演示法

③谈话法

④讨论法

⑤练习法

⑥实验法

⑦实习作业法

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教学方法

①示范——模仿法

②练习——反馈法

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教学方法

①直接强化法

②间接强化法

(2 )现代的教学方法:

①支架式教学方法:搭脚手架—引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②抛锚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③小组协作学习法:

3 .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的关系

教学策略在施行过程中也是一些具体的手段和技巧,是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是不可割裂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从教学策略产生的途径考察。

教学策略产生于对教育理论的思考、解释和判断;产生于对教学的反思;产生于对教学方法和技能的理性思考。所谓对教学方法和技能的理性思考,就是要对具体方法、技巧的特征深入地进行比较,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方法的特点,进而深入认识各种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清晰地了解各种教学方法的利弊和适应性,有利于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形成有效地教学行为。

从教学策略的内涵考察。

教学策略具有动态的教学活动维度和静态的内容构成维度。教学策略内容在构成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指影响教学处理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倾向:第二层次是对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式的一般规则的认识:第三层次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策略在教学活动过程上是指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而有意识地选择的教学方式方法与灵活处理的过程,其明显特征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对具体教学方法进行灵活选择和创造。我们看到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内容构成的第三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是对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策略分类及列举

教学策略可以具有不同的概括程度而表现为不同层次。高层次策略是对较低层次策略的概括,适用范围较大。低层次策略是较高层次策略的具体化,适用范围较小。

高层次教学策略实际上属于教学思想范畴,它体现着教师对教育教学方针、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论和方法体系的认识,也常常表现为概括性的和比较稳定的原则或活动规则。因此,可以把教学思想及其原则体系看作是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由于最高层次的教学策略比较概括和抽象,常常用语言描述,或者用有关的高级规则系统来表示。

中层次的教学策略是从教学实践中提炼、升华而形成的,它经过逐步完善,形成规范化和概括化的工作方式和程序,是一系列活动规则的联合,符合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学模式是对具体教学策略的概括,但其概括程度低于教学思想,是中等层次的教学策略。中间层次的教学策略常常用模式框架图来表示对活动的主要步骤和顺序的规定,以及活动跟目标的关系,并且用文字做配合说明。

低层次教学策略是具体的教学策略,又可成为教学思路。虽然它的通用性差,但操作性最强,并且有很强的技巧性。在实际的教学设计中,具体教学策略是在教学思想指导下,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起点和其它教学条件,运用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工作的成果。该层次的教学策略也可以用模式框架图来表示活动的具体步骤和相互联系。

1. 问题情景引导策略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景,而且以解决问题情景为目的。科学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多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为学生提供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空。在教学过程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景要求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急,问题情景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要有合理的程序性和阶梯性,要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并有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师不直接给出问题,而是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中,让学生自己在学习实践中自己去发现、去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2. 实验探究引导策略

《科学课程标准》(7~9年级)指出:科学课程要“培养观察现象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进对提出问题意义的理解;发展提出猜想和形成假设的能力,了解假设对科学探究的作用,发展制定计划、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因此,科学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科学教学形式,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获取科学知识,而且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习探究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有效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内容让学生探究。

科学实验有的危险性较大,有的对个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较大,这些实验一般不适合学生探究。教师可选择保证学生安全和在约定时间内完成的实验引导学生探究。

其次,依据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进行引导。

设计实验方案的步骤是:确定课题→提出设计方案→讨论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操作→对实验进行分析评价→确定最佳实验方案。

先由学生自学实验课内容,教师提出自学的要求,教给自学的方法。允许学生进行讨论,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究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迅速地抓住问题的本质,发现和提出自己要研究的问题,并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和假设。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这些猜想和假设,积极寻找设计,验证“猜想、假设”的试验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排除法、理想实验法、定量测量法等。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挥智慧和想象力,尽快地发散思

维,获得多向思维的最佳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帮助学生修改、选择或综合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并使学生从中受益。

3. 借助互联网引导策略

网上教学应该是受控的自主学习,而不是完全地让学生放任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实质是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的活动。在网上就是通过教师、可见以及网络监控功能实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各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潜力和个别差异,使指导和监督的力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相适应。学生的自主学习也必须接受教师、课件和网络管理的指导和引导。所以,应该从下列方面引导学生网络上自主学习:

(1)

加强网络教学管理,教学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关心、解决和协调教师与网络环境管理之间、学生与可见之间出现的要求、问题和关系,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要等待事后总结经验教训时再提出建议和措施;

(2)负责网上教学的教师应有责任心,担负起教学管理的责任,或设立网上教学的助教,辅助主讲老师协调、监控和管理整个教学过程;

(3)在网上教学过程中,要事先设定一些时间与学生在网上讨论和交流,随机抽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情况;

(4)通过网络定时向学生布置和收交、批改、反馈学生的作业;

(5)在网络课件中和你刚开发具有一定功能的教学检查和管理功能的模块,如课件中“在线笔记”具有帮助教师掌握学习过程中记录笔记情况的功能等;

(6)在网络课件的管理平台上开发、设置类似网页流量监测的各种管理软件,可以帮助、辅助教师或网络管理员了解和掌握学生在网络上学习的情况。

4. 单元小结性学习引导策略

单元小结性学习是指在学完所学内容时,以知识、内容联系紧密或对比鲜明的知识单元作为基础,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学、质疑、探索,在课堂上集中学习、交流、探索、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巩固下所学知识。主要流程为:点拨引导→自己小结→课堂交流→练习巩固→拓展深化。

教师编制复习提纲,内容包括知识概要、问题讨论、疑难问题探讨等几个方面。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学生基本把握知识点。对于疑难问题在课堂中设置台阶,引导学生讨论,分步理解。学生解决不了的由小组长向课代表汇报,课代表整理归类,为课堂教学提供有针对性的材料。这样,教师可以高效、全面、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的想法,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最后采取竞赛形式,设计一些与内容一致的试题抢答。整个活动教师精心设计,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既有预定目标,又有点拨功能。十分适合高中学生的特点,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思维,在活动中发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教学策略有以下几种分类(当代教育学笔记-袁振国:根据教学策略的构成因素,顾泠沅分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综合型)

1 .内容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以教学内容为中心的策略。以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提供学习内容为核心,强调知识结构和追求知识发生过程两个类别,即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

2 .形式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集体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形式和小组教学形式三种教学形式中,集体教学仍为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改进集体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很多,如实施小班制、按程度分班、班内分组、单元教学、设计教学、掌握学习教学等。

3 .方法型策略

这种策略是以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这是一个包含着各种各样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强调要注重科学的分类法,确定教学方法的分类体系。

4 .综合型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是从教学的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地展开的教学策略。是内容、形式、方法三种类型的综合,更多地以教学经验为基础。

5 .先行组织者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策略。其教学程序是:

1 )准备预备性材料;

2 )设想学习进程;

3 )显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

4 )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

5 )运用活动强化。

其特点是教学时并不立即原封不动地呈示教材,而是呈示具有“组织”作用的相关材料,也就是说,它指向的并非是教材的“实体”,而是一种“关系

”。这一概念是奥苏贝尔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三种“组织者”:陈述性、比较性、具体模型组织者。

6 .概念形成策略

这种策略是建立在布鲁纳等人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教学程序是:1 )呈现实例;2 )确认概念;3 )强化练习;4

)发展思维技巧。

7 .认知发展策略

这是建立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的策略。这种策略运用的基本原则是:

1 )儿童从实践中获得知识;

2 )教学活动以儿童为中心;

3 )实施个别化教学;

4 )社会交往起重要作用。教师以开发者、诊断者、认知冲突的创设者和促进者、社会交往的推动者等身份参与教学活动。

8 .自我管理策略

这种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教学程序为:

1 )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

2 )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

3 )制订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

4 )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方法包括示范、督促、强化和指导。

9 .行为练习策略

这种策略又称为“直接教学”。主要特征是建立一系列模式化的行为。教学程序是:1 )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 2 )呈现新信息;3 )控制练习时间;4

)通过语言揭示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5 )个别指导;6 )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