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中学校推进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廖代木

重庆市綦江南州中学校

摘要:在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校始终关注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形成路径和价值取向问题,要让学生在校本选修的过程中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要让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现专业提升。

主题词:课程开发课程体系精品课程

国际课程论专家菲利浦·泰勒指出:“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綦江南州中学秉承“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以重庆市规划办“十二五”重点课题《普通高中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组织管理策略研究》为突破口,集中师生智慧,聚合多方资源,初步构建起三维课程体系,着力打造出《青春街舞》、《快乐篮球》、《趣味物理》等多门精品课程,探索出了一条师生共同发展的特色教育路径,具体做法是:

一、研究校本课程建设的核心价值

新课程教学改革,课程当属改革的核心。教师为落实课程而教,学生为掌握课程而学,社会为促进课程而评价。课程建设是学校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课程结构的科学性,课程理念的先进性,将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对此,学校有着清醒的认识。本着遵循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结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以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和经验为基点,以促进学生成长发展为根本目的,确定我校校本课程的核心价值是“促进学生富有个性地全面发展”,培育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是校本课程的灵魂和生命所在。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中,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开发课程必须要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也要有利于满足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需要,要求教师必须坚守校本课程的正确价值取向:一是目标主导,即学校想做什么。校本课程要体现学校的“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办学理念。二是需求主导,即学生喜欢什么。校本课程要尽量满足学生合理的需求。三是条件主导,即学校能做什么。这有两层含义:其一,学校想做的和学生喜欢的,

最后都还要通过学校的现有条件来实现,即所谓量力而行;其二,学校要根据自身在教学设施、文化传统、师资力量、社区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来考虑自己能做些什么。

二、探索校本课程开发的形成路径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学校探索出校本课程开发的两种路径:演绎式和归纳式。

一是基于学校顶层设计的自上而下的演绎模式。基本过程为:理清学校办学理念→整体规划学校课程→进行校本课程的分类开发。这种模式以学校层面推动为导向,科任教师具体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为根本。我校学科拓展类课程《旅游英语》、《数学思维训练》等课程就是在这种模式下开发出来的。

二是基于草根探究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基本过程为:教师自发进行课外活动实践→课外活动课程化→确定校本课程整体结构→提炼学校课程文化和特色→确定学校

办学思想→指导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这种模式是直接基于一线教师的教学实践,并在实践基础上将实践成果理论化、系统化。我校兴趣特长类课程《青春街舞》、《智慧围棋》等课程就采用的这种模式。

三、构建较为完备的校本课程体系

(一)明确目标,确定校本课程基本框架

学校以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个性张扬为目标,以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原则,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使每门课程都能起到较好教育作用,达到提升素质、锻造能力的目的。通过多年开发探索,学校基本构建起兴趣特长类、学科拓展类、科技创新类、生活德育类共四个大类校本课程体系,供教师选择开发。

(二)加强调查研究,形成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

一是调研分析。根据学生需求、教师特长和学校资源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依据。

二是制定方案。分析调研数据,确定校本课程建设目标、实施原则和课程开发指南,建立和完善有关考核管理制度。

三是组织实施。通过校本培训和专家指导等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和指导,按照课程申报、学校审议、形成方案、编写讲义、学生选择、实施教学的工作流程,确保校本课程质量。

四是考核评价。每期对选课教学进行学情问卷调查,再通过对学校总体方案和管理、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发现不足,及时修改,不断完善。

五是形成成果。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含上课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情况进行案例撰写和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梳理成果,条件成熟的编辑校本教材,学校组织评比奖励,以此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四、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精品课程

(一)挖掘悠久历史资源,开发地方校本课程

綦江拥有丰富的历史资源,充分挖掘綦江本土资源,开发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校本课程是我校致力开发的精品课程之一。我校王身伟老师开发开设的《魅力南州——我们从这里出发》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包含:南州溯源、红色綦江、美丽綦江、人文綦江、文化綦江等模块。课程或回溯綦江悠久历史,或展示綦江的三大名片,用綦江丰富的人文资源、历史资源和学校的辉煌历程,激发学生爱区爱校的炽热情感,让学生树立勤奋学习回报桑梓的远大志向。在实施课程时,老师淡化课堂教学,关注学生的活动经历和情感体验,带领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区规划馆、博物馆、工业园区、兰花科技园等地,让学生“研究实践”、“体验探究”和“综合性学习”,形成良好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规范德育教育活动,师生同创德育课程

学校将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序列化和校本化,师生联动,共同开发出独具特色的系列德育校本课程。学校将长期开展的学生海量阅读材料收集整理,开发出6本《阅读经典》校本课程;学校开发出《走进南中》和《南中学生礼仪》两门校本课程,每年9月对2000多名入学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学校将每周的升旗仪式升格为一节40分钟的德育课程,通过国旗下讲话、课本剧表演、情景剧展示、歌舞小品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全校学生进行精神熏陶和思想教育。心理咨询教师余颖结合工作室积累的大量心理咨询案例,开发出《真正的教育从心开始》校本课程,受到学生们的普遍欢迎。

(三)打造艺体教育特色,开设艺术校本课程

艺术教育能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体育活动能增强体魄、磨练意志。学校高度重视艺体教育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集中全校艺体教师的智慧开发出了系列校本教材。体育学科组张勇、何春笋等教师大力挖掘篮球文化,开发了校本课程——《快乐篮球》,不但让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拼搏意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快乐大课间》,通过每个年级600多人的集体大型舞蹈学习,让学生掌握一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项目。他们在气势恢宏大的大型团体操、华尔兹和太极舞等活动中,挥洒

青春激情,展示自信人生。

(四)挖掘科技教育资源,开发科技创新课程

科教兴国,教育先行。广泛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是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质得以普遍提高的重要途径。我校面向初高中学生大力开展以信息技术教育为核心的科技教育。通用技术教师周宏开发了《足球机器人》校本课程,张松开发了《电脑动画制作》校本课程。在普及机器人的知识的同时,也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五)立足学生知识需求,开发学科拓展课程

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将校本课程知识化,将知识课程生本化,是我校开发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策略。许多学科教师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将抽象繁难的理科知识趣味化、文科化、文学化,让学生换一种方式来学习,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如物理学科开发的《生活中的物理》、《趣味物理与应用物理》、《物理思维新疆界》,就是将生活中物理现象、文学作品中的诗词歌赋、影视作品中的魔术表演、物理学史中的逸闻趣事编进教材,大大丰富了物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学生的思维领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校本课程开发取得的效果

(一)丰富和完善了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缺一不可。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不仅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落实新课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校本课程建设,丰富了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建立了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为全面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起新的平台

校本课程的开发,一方面打破了各校课程一样书本相同的局面,课程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更强,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很好发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品德修养和审美能力都得到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设计、实施、评价、反思和以学生活动为情景的教学案例的撰写,使自己的教育科研能力、科学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可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特色教育成果显著

本着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价值观,“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教学理念得以不断

的践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我校高三学生唐生艮赴台湾参加“两岸三地”书法爱好者协会交流获金奖,并被重庆工业学院破格特招录取;张元超因书法优秀被广西师范大学书法系录取;国家一级运动员何琪睎参加全国运动会获射击铜牌,并被西南大学特招;杜凯文参加美术联考,专业成绩名列首都师范大学第一名。

《重庆晨报》、《香港商报》、新华网、安徽电视台等三十多家媒体以《三名高中生跳街舞获大学特招》为题,在媒体上相继报道了我校选课学生金秋双子、代林莉、雷杉三名因街舞成绩优异被大学免试特招的消息。

《青春街舞》队学生代表綦江参加“重庆市第三届田径运动会”开幕式入场表演,2012、2013年分别代表重庆市到西昌和青岛参加“全国万人健美操比赛”均获全国二等奖。《快乐篮球》队学生代表綦江参加“重庆市第四届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荣获全市第四名,学校篮球队已成我校艺体教育品牌。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催生出舞蹈、合唱、文学社等20多个学生社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已发展成为“重庆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基地”“綦江县青少年心理咨询与健康教育实践基地”。

诗人说:每一朵鲜花都会绽放,每一个生命终将出彩。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学校课程体系的构建,让这种梦想成真。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过程,就是一段师生共享成功、同步成长的美好的历程。

参考文献:

[1] 廖哲勋.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思考.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

[2] 胡继飞.找寻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则与范式. 中国教育报,2009,01

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旅游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1、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和适应现代农业、农村现代化及沿海都市型农业农村发展需要,具备较高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系统扎实的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人文素质、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旅游业经营、管理、策划、咨询、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2、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构架 3、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思路 以“宽口径、厚基础、强技能、高素质”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为本、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建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体系、内容为重点,以加强实践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为手段,以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为尺度,以产学研一体化合作为切入点,加强特色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推进各核心课程的持续均衡发展。 4、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措施 4.1 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以胜任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为基点,不断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人才既看学历、职称,更注重实际学术水平、研究成果和职业道德,形成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密切结合的有效机制。 充分利用学院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紧紧围绕学科建设,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旅游管理学课程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设学期 旅游学概论 I ntroduction to Tourism Science 54 3.0 二 导游实务 tour guide practice 36 2.0 二 旅游市场营销学 Tourism Marketing 36 2.0 三 旅游经济学 Tourism Economics 36 2.0 三 旅游商务英语 Tourism Business English 72 4.0 五 旅行社经营管理 Travel agency management 54 3.0 五 休闲农业 Leisure Agriculture 36 2.0 五 会展经济 Economics of MICE Industry 54 3.0 六 旅游地理学 Tourism Geography 36 2.0 六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54 3.0 七

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教基[2003]6号),提高学校课程建设及实施的整体质量,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现就江苏省普通高中校本课程建设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普通高中新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充分利用当地和学校的课程资源,以学校为基地开发的、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满足学校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促进学生全面而生动地发展;要继承和发扬学校的办学传统和优势,有利于学校特色的形成,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的成长。 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要园地制宜,努力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开发的课程要体现科学发展观,注重与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融合及渗透,农村学校应紧密联系现代农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就业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与城市化进程等实际。 二、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采用模块的方式,各模块的学时和学分设置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规定相同。学校要保证开发足够数量的模块,保证相应的课时,供学生自主选择学习,获得所需学分。 (二)校本课程可以由学校独立开发或校际联校开发,也可以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共同开发。学校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要避免和防止与国家课程必修、选修模块的简单重复、加深、拓展。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要积极探索多种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能力在学习中整合提高。要采用多元评价方式,突出教师和学生的自我评价;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和教师。 三、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程序 (一)学校应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定的培养目标为基础,研究、分析学校和社会的发展需求,评估可提供的教育资源,调查、分析学生的需求。在校情分析的基础上,对学校课程做出整体安排,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总体方案。总体

课程体系搭建方案(修改版)

2018年下半年度人才培养计划方案 一、培训目的 为切合公司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提升公司员工个人工作能力及丰富工作技能。计划开展针对公司全员关于提高人员素质、能力、绩效的系统培养和培训活动。目标在于使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得到更新和发展,从而发挥出最大的潜力来提高个人和组织的业绩,推动组织和个人的不断进步,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发展。 二、培训对象和人数 (一)培训对象 管理公司全体员工;分批次、分层级、分阶段进行培训。 (二)培训人数 根据具体的培训规格,安排人数。 三、培训时间和地点 (一)培训时间 2018年8月1日-2018年12月14日 (二)培训地点 IFS办公楼37楼38楼各培训室。 四、培训内容 在半年的培养周期内,安排集中学习5次以上,以及用实践来检验

培训结果。 (一)集中学习部分 集中学习部分将围绕“中层沟通能力”“薪酬绩效能力”“目标管理能力”“员工执行能力”“压力管理能力”等5个模块,进行主题化学习。 主模块一:中层沟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经理级员工 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二:绩效制定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各单位负责人、人事负责人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三:目标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经理级、总监级员工推荐师资:外部专业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四:员工执行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主模块五:压力管理能力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全体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备选模块:办公常用工具 针对学员:管理公司主管级及以下员工推荐师资:内部师资 课程方向: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二〇一一年元月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施工作报告 潍坊市坊子区实验学校 2010年4月~我校承担了坊子区教育局重点工作项目“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一年来~在刘伟局长的亲自主持和大力支持下~在丰际萍主任和李梓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按照方案设计~结合学校实际~扎扎实实逐步推进。下面将我校实施阶段的主要做法作一介绍。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课程体系建设的前提 1.明确主旨~统一认识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作为我区2010年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旨在以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实现教师思想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促进特色学校建设。为此~我们深入学习领会项目精神~并在实施过程中边工作边领会~将思想认识逐步统一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发展上来~并以此为导向~扎扎实实~展开工作。 2.校长引领~群策群力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所学校的发展~校长的办学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长的引领更是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009年9月~校长带领领导班子统一思想~形成了实验学校“责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2010年4月份~课程体系建设作为一个重点实施项目开始构建框架并逐步实施。为了改变教师观念~学校多次组织头脑风暴~引导教师们解放思想~献计献策~增强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知。

3.请进来~走出去 “请进来、走出去”是学校开阔教师视野~转变观念的又一重要措施~为的是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学校先后邀请著名教育专家肖川、陶继新、亓殿强、陈培瑞、张斌、崔秀梅、潘永庆等到我校指导课程体系建设工作~给老师们做专题报告,还派多名教师到广州、上海、乐陵等地参观考察课程建设情况。这些活动的开展~统一了教师思想~增强了教师信心~拓宽了教师视野~激发了教师积极参加课程体系建设研究的热情。 4.骨干带动~全员参与 在实行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实施骨干带动、分层推进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每一个版块都组建了自己的骨干教师队伍~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理念引领与示范作用~同时关注全体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研修活动~为每一个教师的提高和发展搭建平台~全校上下齐努力~共同经历探索实践的 1 过程~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 5.定期总结~反思改进 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经常审视和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才能成为一个善于理性思考的人~成为一名与课程体系建设共同成长的研究者。区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组每月一次总结反馈~学校教师每周一反思。学校定期开展项目推介~将教师的成功经验进行推介~鼓励教师进一步发展创新~激发教师们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提升。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理念植根在教师心中~老师们对课程体系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一种从表象逐渐升华到内涵的嬗变。 二、步步落实~扎实行动——课程体系建设的关键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浙江大学本科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暂行办法 (试行) 浙大发本【】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高【】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校本科课程与教案改革,全面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本科专业核心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构成的不可或缺的专业必修课程,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作用的课程。 第三条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建设须重新梳理各学科专业知识点,整合、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各院系要仔细研究现有专业课程的教案大纲,围绕专业核心知识点,同时充分考察国际一流大学相同或相近学科的本科专业课程设置,结合我校特色和优势,重新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第四条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可总体规划,分步分级实施,学校鼓励院系通过自筹经费,先行建设,并择优向学校推荐。学校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目标是,通过年建设,在全校所有本科专业中建设门左右,平均每个专业门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为标杆,辐射和带动其它专业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本科课程教案质量。学校优先支持高水平教师从事本科专业核心课程讲授,以提升专业课程的教案水准。 第二章课程设计与教案 第五条专业核心课程设计以先进的教育教案理念为指导,聚焦最能反映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知识点,强调传统经典知识与学科发展前沿知识相结合,课堂教案与课外实践相结合,充分研究,精心设计。 第六条专业核心课程教案要突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与教案过程的深度参

与。课程难度大,富有挑战性与吸引力。重视基于知识的方法启迪、研讨和习得,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过程参与,重视学生课前、课后的深度学习。原则上,讨论课、习题课、基于问题(项目)的学习等互动教案课时比例不低于三分之一。 第七条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以每门课程学分为主,长学期开设。原则上,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可设计为周学时,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学分课程设计为周学时或,即每周理论讲课()学时,案例讲授、讨论、基于问题(项目)的互动教案等()学时,课外阅读、资料查阅、作业、小组讨论等至少()学时;以此类推。研讨或案例课应分小班进行,具体视各课程教案需要定。 第八条核心课程采用多种方式,有效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强调课程考核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学生研讨课表现、平时作业(论文)、平时测验、期末考试等均有清晰而明确评分,要求多维度评价学生学业。 第九条学校鼓励有条件的院系采用双语教案。 第三章教案团队与职责 第十条课程负责人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的主要领导人和责任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设一位课程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同时必须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学校授予课程负责人该课程“首席主讲教师”荣誉称号。课程负责人可以在现有的教师队伍中遴选产生,也可在全球范围内招聘。 第十一条各专业可根据实际课程学分、专业人数和学科特点,由课程负责人负责组建教案团队。教案团队由首席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和助教组成。原则则上,除首席主讲教师外,主讲教师不超过人。个别特别学科,可酌情增加。原则上每人的讨论班可配备名助教,助教可由本学科的年轻教师或在职博士生担任。 第十二条专业核心课程负责人任职条件: 1.必须具有相当于教授的专业技术职称(本领域资深教授);

1 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具备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饭店、景区、旅行社等一线工作的初中级服务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围绕这一目标,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必须以职业需求为导向。 一、指导思想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要求,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必然要求有相应的课程体系作为支撑,这种课程体系的构建要把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的,也就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来构建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目的。 二、建设目标 制定出适合“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根据“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各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方性和职业性。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从而构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这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适应岗位职业能力人才的实际需要,更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 三、建设思路 根据“双元主体重德强能三入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依托区域内与学校有长期实训合作关系的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等旅游企业,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作深入调研,同时对本专业已毕业学生进行跟踪调研,了解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确定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从企业真实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出发,将真实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性工作任务的思路。通俗一点说就是从事企业某一工作岗位,完成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能力,都需要学校在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对之进行培养,使学生一毕业就

某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XX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学校的核心任务是培养人才,而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就是教学工作。在教学工作中,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建设是学校各项改革与建设的核心,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课程质量是衡量学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尺度。 课程建设是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中心,以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为依据,以教学设备,实践条件建设为保证,以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为成果载体,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一项系统工程。 一、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课程是学校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进而实现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的课业及其进程,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重要载体,从广义上讲,课程是学校全部教育教学活动的总和,是学校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载体。 开展课程建设活动,不仅决定了一门课程的教学质量,而且决定着一所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必须明确课程定位,有效开展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为了使课程建设与改进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学校提出了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思路。(一)基本原则 课程建设要体现职业教育的思想,贯彻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人才;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原则。专业课程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基础设计课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建设课程的原则。 要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能工巧匠合作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实施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探索工学交替、任务趋动、项目引导、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学习模式,重视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融教学研为一体,突出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增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积极改革学业评价模式,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原则。 改革学生学业的评价方法,大力推行多元多主体评价。探索学生自主学习情况,创新活动及表现,学习过程情况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实行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建立以能力考核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为主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开发优质教材,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

《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后的普通高中学校,课程形态变得复杂起来了。不仅有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有学校自己开发的校本课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三级课程体系。但是长期以来,为了确保我国基础教育的共同质量,同时也便于管理与评价,我国采用了“从上而下”的中央集权的课程政策模式,这使我国的课程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度统一的状态。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原来整齐划一、统一标准的国家课程满足不了社会经济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也不能完全体现学校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特点。因此形势的发展给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国必先强教。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保证学生全面完成国家规定的文理等各门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为学生提供更多选择,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全面实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多方面指导。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我市的高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存在着教师置自身的学习经历、教学经验和学生的生活体验于不顾的“教教材”的现象;另一方面存在着解读文本不到位、教材资源利用不充分甚至边缘化的倾向;一方面教学设施与新课程要求不配套,“硬件”设施不能完全满足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另一方面部分学校、部分教师不能合理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实验室、图书馆等支持新课程的实施。特别是我省普通高中全面启动新课程后,在学生学习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如何开发和利用普通高中课程资源,已成为目前推进高中课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中新课程开发,作为我国新一轮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长期以来严重脱离实际、效益低下的基础教育而言,是一个具有革命性意义的机遇与挑战。对于一个地域广阔、农业人口众多的落后的农业大国来说,普通高中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关系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成败,还有可能对整个国家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分析 校本课程开发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西方国家,一直代表着课程研究和课程开发的主流传统,体现着课程的主流价值观。学校在课程开发上具有较大的自主性,比较关注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比较重视学校和教师的参与,注重那些决策、方法、模型、模式、程序、评估等操作性知识。 1、美国长期以来没有正规的国家课程。各学区之间、各州之间的教育状况差异甚大,来自校内外的

小学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详细

小学课程建设案 口东街道东庄中心小学 2017.10

小学课程建设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容的主要载体。中小学课程改革要求构建各具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并增加课程学习的选择性。学校课程建设是学校涵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促进我校课程建设的整体发展,特制定此课程建设案。 一、指导思想 1、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把课程建设与天津地域文化相融合,体现课程的育人功能。 2、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准确把握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并将其落实到课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 3、课程规划、开发、实施应适合学生发展要求、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和培育学生的学习潜能和特长,让每一位学生愉快学习,幸福成长。 二、课程建设目标 搭建多元平台,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成功中幸福成长。 三、课程建设策略 东庄中心小学基于学校办学理念下的课程建设,有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基于促进教师理性思考与专业发展的课程建设构架,二是基于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平台,提供适合可选的课程体系。课程建设价值取向不是“给”而是“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采取如下策略: 1.人人参与策略 对教师而言,每位教师都参与课程开发与实施。除了自己课堂上完成的学科教学任务之外,可选择一门校本课程来开设,这门课程可以是学科领域的,也可

以是跨越到所教学科之外的。对学生而言,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所长,自主选择一门课程来学习。学生所选的课程,至少坚持学习一学期,确保他们参与所选课程的学习质量。 2.多元平台策略 对于教师来说,有充分的课程选取或设置自主权。既可以围绕自身优势学科,在学科群中选择拓展型课程,又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设置一门综合实践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在完成规定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享有充分的校本课程选择权,为学生多元发展提供可能。 3.适合可选策略 从学生需要出发,开设课程的教学既是教师胜任的,也是学生需要的,且可以有不同的选择。通过适合可选的课程超市,促成学生快乐走班,享受最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 4.成功体验策略 从教师评价出发,通过多种式与途径,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课程体系建设 东庄中心小学课程体系是基于“多元发展,人人成功”办学理念下的多元课程架构,它出发于人的发展需求,通过成功的体验,获取成功的金钥匙,从而归宿于人的幸福成长。基于这种的思考,我们坚持以人的多元发展、全面发展为基本的价值取向,以课程校本化实施为基本途径,将、地、学校三级课程整合成一个有序而高效的学校课程体系,按照课程承载的任务不同,分为“课程校本化实施”和“校本特色课程”两大类。

最新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学校的建设任重道远,是一项长期的发展过程,但我们相信在各界领导、专家的关心与支持下,在机遇与挑战面前,我们全乡各校师生将同舟共济、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必将会走出一条切合各校实际的特色创建新路子!本站精心为大家整理了,希望对你有帮助。 小学特色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办出学校特色已经成为当前中小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学校有特色,教师有专长,学生有特长”是中小学办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依据《禹城市中小学特色学校建设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十里望教育办领导精心研究讨论,确定了“以特色促发展”“以特色打造品牌”的发展思路,要求各学校在原有的课程开发,特色活动等基础上,深入拓宽领域,形成一种文化与精神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学校的特色。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十里望回族乡教办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禹城市市教育局“以改革创新促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想,尊重教育规律,依托各校自身的教育优势,培育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努力把十里望各校办成有一定影响的人民满意的学校。 二. 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先进性原则、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传承性原则。 三.实施的基本策略 循序渐进策略。特色学校建设应该坚持走“优势项目—特色学校—品牌学校”之路。各校要应首先从学校多个项目中找出自身发展的优势项目,并着力打造,形成特色项目,并努力发展成为特色学校,最终成为品牌学校。 因校制宜策略。要从学校实际出发,分析认识本校的优势和劣势,合理选择和打造本校特色项目,合理整合、支配相关资源,力求取得突破性成效。 科研孵化策略。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先导作用,用课题研究孵化特色学校。可以同一所学校独立开展课题研究,也可以由多所学校加盟形成研究团体,孵化一批同中有异的特色学校。

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合肥一六八中学课程建设方案 (2017——2020) 合肥一六八中学是合肥市教育局于2002年创办的一所现代化寄宿制中学,办学理念先进,管理科学,质量优秀,已成为省内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多元化、集团化优质学校。 学校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立足于升学预备教育,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中华民族复兴育才”办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大力转变教育思想,努力提升办学品位,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全国和谐校园先进学校”“国家汉办汉语国际推广中小学基地”教育部“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安徽省示范高中”“安徽省体育专项特色学校”、“安徽省花园式单位”“安徽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合肥市先进单位”“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花园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 合肥一六八中学正以饱满的精神面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向着全国一流名校的既定目标奋力前进! 第一部分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一、学校课程发展基础 学校以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为本,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学校通过开设各类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通过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各类特长;通过开展主题丰富的研究性学习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开展德育主题教育,丰富学生德育体验,完善学生人格。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了具有国际视野、平民情怀、爱生活、能自治、懂合作、会学习、善思辨、求真理的现代中学生。 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教育创新,使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一六八中学素质教育的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近年来,一大批学生以其杰出的创造力和优异的成绩在数、理、化、生、信息学奥赛、模拟联合国会议、科技创新大赛、读书征文等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其获奖级别之高、数量之多、科类之全,均位居安徽省前列。 学校通过外出培训、在岗研修、自觉内省和蓝青工程、“四子工程”、“五个一工程”、名师工程等多种途径与方式促使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学校逐步建立起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

学校课程规划总体与方案

建设路小学课程规划总体方案 一、愿景与使命 1、基本情况 中牟建设路小学位于中牟县荟萃路中段,占地47亩。前身为中石油管道三公司子弟学校,期间经历两年和郑州市郑开学校联合办学,2015年8月正式归属中牟县教育体育局。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职教师91人。教师年龄结构合理,年轻教师居多,充满朝气和活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2、办学愿景 学校已初步确立“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逐渐明晰“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健康是指学生有健康体魄,健全人格;明礼指是明辨是非,知书达理;乐学是指热爱阅读,热爱学习;笃行是指勤于动手,乐于实践。“厚德博学扎实灵动”的教师发展目标。努力把学校打造成为师生们共同的“生活花园学习乐园精神家园”,最终实现“办规范学校创特色名校”的建设梦。 3、学校使命 学校使命是深挖学校课程资源,构建多彩的课程体系;发挥个性特长,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培养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灵动的教学艺术,深入的科研能力,自觉的成长意识的教师团队。学校一方面“强素质,重提升”,致力打造善教、乐教的智慧团队;另一方面“抓习惯,促养成”,着力培养好学、乐学的德行少年,努力促进

教师、学生、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 二、目标与结构 根据国家对小学阶段培养目标,围绕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学校的课程总目标,如下图: 学校教育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着眼点,应当聚焦

于“以人为本”。中牟县建设路小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让师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办学宗旨,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的专业成长铺路”的办学理念,围绕“健康、明礼、乐学、笃行”的育人目标,树立“乐实”课程观,“乐实”就是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去追求,以一种快乐的心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的工作,教师把上课当作是自己最快乐的事情;学生在学校是快乐开心的,在学校学到实实在在的知识,真实地参与到学习中。 因此,学校以“构建多彩课堂,发展个性特长”为课程发展目标。构建一个有利于学生和老师发展的课程体系,设置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形成了“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适实融合校本课程适性开发”等多元并存的课程体系。 学校课程体系建构如下图:

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水利工程专业 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 水利工程系

水利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水利工程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必备的水利工程专业基础知识,能掌握土木工程通用的基本技能,具有从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指导、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工程造价预测、工程投标、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以及中小型水利工程设计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未来从事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工作范围 及 工作内容 工程施工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 中小型水利 工程设计施工技术指导、 工程材料的检 验分析、工程测 量放样、工程质 量标准 施工组织设计、施 工现场组织与管 理、工程资料整 理、工程投标 水库工程、灌区工程、 河道管理等部门承担 各种水工建筑物的安 全检查、数据采集分 析、维护、加固处理 等工作 乡镇水务部 门从事中小 型水利工程 设计、工程绘 图等技术工 作 面向的主要岗位施工员、测量 员、试验员 质量员、安全员、 材料员、资料员、 项目经理 水工监测工、闸门运 行工、泵站运行工、 水文勘测工、灌区灌 溉工、河道修防工、 渠道维护工、混凝土 维修工 设计、绘图 员、描图员、 监理员、造价 员 序号课程名称负责人建设时间 1 力学与结构李燕飞2007年~2009年 2 工程制图与Autocad 张多峰2007年~2009年 3 建筑材料刘宁2007年~2009年 4 水工建筑物冷爱国2007年~2009年 5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刘祥柱2007年~2009年 6 水利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刘祥柱2007年~2009年 7 现代灌排工程技术何晓科2007年~2009年 8 工程造价与招投标尹红莲2007年~2009年 四、各课程建设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它反映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意志,同时又传承和发展着人类的科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始终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认真落实实施建设课程,不断反思完善学校课程,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1、学校背景分析 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打造、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二个体系基础建设,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2、学校课程与办学思想目标 传承优良传统,培育并发展学校特色品牌,丰富学校内涵文化,梳理体制机制,建设优秀队伍,真正落实在基础管理、制度管理、人文管理等科学理念作用下的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和全员管理,形成学校"'规范—自觉"的和谐管理文化,使学校师生能自尊自律自主自强,进而达到学校建设定位的高品

位、高质量,有品牌,有内涵,努力实现"多元共生、绿色和谐、优秀卓越幸福校园"。 学校课程建设,以优化基础型课程、发展拓展型课程、完善研究型课程为策略目标,发展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形成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由基础课、拓展课引伸的研究性课程。使课程内容和结构有利于学生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及创新精神和谐发展。形成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 学校响应县教育局要求,积极开展课程建设。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内容。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课程《古城卢龙》相整合,明确主题,注重过程。将校本必修课程《经典诵读与赏析》、《美文欣赏与写作》和语文课程相整合,即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程的质量。继续增加学生喜爱的选修课,确定时间,确定选修课教室和指导教师,保证上课的质量。每周安排0.5课时的写字课和阅读指导课,按照单双周上课,阅读指导课要求让学生走进图书阅览室,能够静下心来阅读,而不是流于形式。将德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法制和安全教育与班会课相整合,以综合实践小课题的形式让学生自己组织,即受到了教育又锻炼了能力。 另外,从前一阶段的学校课程建设可以看到: (1)教师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健全学校评价机制激发出来。 (2)教师的学科素养、思想眼界,决定了选修课的质量。学校应该创造机会,鼓励教师不断丰富提高自己,促进教师的发展。 (3)在选修课的质量与保障上,要求教研组从宏观上统筹规划,分工合作,集全组之智慧、之力量开发课程。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上海市闵行中学课程建设与实施方案报告 课程是学校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教育目标、支撑办学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创建学校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学校管理的主要平台。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它反映社会的需要、国家的意志,同时又传承和发展着人类的科技文化,推进人类文明发展。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的核心。 闵行中学始终把学校的课程建设和特色发展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精心设计开发课程,认真落实实施建设课程,不断反思完善学校课程,以课程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只有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办学价值。 一、学校课程实施的基础与条件 1 、学校背景分析 上海市闵行中学创建于1928年,是闵行区创办最早的重点中学。学校坐落于申城西南、黄埔江畔,毗邻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紫竹高科技园区。学校现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高中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学校。学校占地面积89亩、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60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绿树掩映,拥有教学中心、科技中心、艺术中心、体育中心和信息中心等一流的现代化教育设施。 闵行中学在办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德育为先的人才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观,坚持“基础加特色,实践加创新”的工作理念,以“绿色、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追求优秀卓越建设幸福校园”为愿景,以队伍建设打造、管理落实优化、智慧生成传递为内涵发展工作机制,围绕育人的核心目标,夯实德育、课程教学二个体系基础建设,以“一体二翼”,(即加强学校内涵文化建设为“一体”,以信息化、国际化为“二翼”)带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夯实基础工作,落实基本规范,提高基本素养,全力保障学校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持续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激活学校队伍建设活力、学校发展活力。 学校办学成绩斐然,是“上海市文明单位”十五连冠、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教育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可持续发展教育示范校、全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发明示范基地、中国创造学会创造教育先进实验基地、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国际发明协会联合会(IFIA)特别会员、上海市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上海市知识产权示范校、上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和上海市田径、棒垒球二线学校等。学校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队伍,现有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80%以上,达到硕士层次的教师占总数的三分之一。现有42个教学班,学生约1800人。 近年来,学校站在新的起点,谋求新发展,积极运作以闵行中学、文绮中学、颛桥中学、闵行二中、闵行三中、浦江二中、龙茗中学和西藏江孜县闵行中学为主要成员的“闵中教育联盟”,进一步发挥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辐射作用,为推动区域性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做出贡献。此外学校还积极开展国际教育交流,与英国Blackheath中学、韩国尚一中学等结为友好学校,与港澳台教育同仁进行交流; 推进国际交流生项目,并组织学生参加海外修学夏(冬)令营活动,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学校背景分析 (一)学校的资源与优势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复旦附中)创办于1950年,历经华东人民革命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复旦大学附设工农速成中学(1953年)、劳动中学(1957年)、复旦大学预科(1958年)等阶段,1962年定名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在上海市教委和复旦大学的双重领导下,建校60年来始终秉承复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素以“教风民主严谨、学风踏实自主、学生基础厚实”闻名。学校长期坚持推行素质教育,在综合性大学的学术文化熏陶滋养下,积极探索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规律,创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全面发展的校园文化,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 在迈向教育现代化的背景下,复旦附中继续确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筑全方位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的目标。 (二)学生现状 在上海的各高中学校同龄学生中,复旦附中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愿望以及发展潜力等诸方面都应该是最优秀的;从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科竞赛成绩,被海内外名校录取的人数和比例,以及自主管理、规划未来的能力和意识上,都说明我们有进一步创设校本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学生基础。 但与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目标作纵向横向的比较,也会发现目前学生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思想上存在是非观念模糊、责任感缺失,素养上存在缺乏尊重、不善沟通与聆听、意志力薄弱,学习上存在有厌学、盲目或纯功利地学等应试教育体制下的通病。 (三)教师队伍现状 复旦附中拥有一批敬业爱生、专业博学、教有特色的高水平教师。在123名现职教师中,高级教师50余位,先后有13名教师获上海市特级教师荣誉称号,一批有影响的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各类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千篇,主编或参编专著、教参数百册,市级科研课题十多项。 教师队伍的特点是责任性强,知识面广,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论,善于启发学生,是复旦附中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主要不足之处是:相当一段时期以来,专业意识与职业精神局限于“升学教育”模式;参与课程改革的意识不强,课程执行力还跟不上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科研弱于教研;缺乏一个稳定的高水平的培养观念新、师德好、业务强的骨干教师队伍的平台。 二、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复旦附中的课程改革目标是建立并完善能满足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和创新人才培育所需要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机制。 要坚定地贯彻以德育为核心、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宗旨,营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氛围。除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国家规定课程的教学任务,还要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现代知识结构和技能,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同时课程建设要体现复旦附中的特点,与大学课程相关联,突出体现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度衔接期的培养需要,有利于学生将来顺利进入大学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关注教师的职业素养、个人修养与人格魅力的提升,将学校课程实施的过程与教师的专

小学课程体系

小学课程体系

" 小学奥数智力开发课程十二级体系" 是学而思教育专家团队与网校名师团队经过7

年的积累和沉淀,在2010年推出的全国唯一的完整的奥数学系知识体系。 为什么要建立奥数十二级体系? (1)我们每年培训无数金牌选手的培训教材需要沉淀; (2)近几年尤其是09 年和10 年杯赛及小升初的现状有了新的变化; (3)当前全国缺乏完整而优质的教材体系,奥数的教学效果需要在分层的基础上实现标准化,学而思网校作为覆盖全国300 多个城市的中小学第一品牌耗费巨资打造十二级体系。 谁来创立主导十二级体系? 在全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超常教育的卓越实践者陶晓永教授指导下,在众多华杯赛等全国顶级赛事的主试委员们的关心下,由一批全部来自清华北大等顶尖学府、拥有辉煌竞赛及培训战绩的学而思教育核心教研团队经过长时间的充分酝酿及反复调研,最终推出这套《超常儿童培养体系》及《优秀儿童智力开发体系》。 怎样理解十二级体系的优越性? 十二级体系具有曾经数版教材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因材施教、深入浅出、科学系统、思维与技巧同练、应试与趣味兼顾

小升初课程体系 提前学习初一 春季班、暑 语文、数3~8 课程 期班 学、英语 月 小升初衔接由于处于学生的阶段性过渡, 很多家长面对众多课程选择无从下 手,学而思网校从专业的角度给家长提供最合理的衔接课程规划 总体上,小升初分为三个主要阶段: 一阶段(小升初预备冲刺阶段): 7 月~12月份(暑期与秋季)阶段,这段 时间主要的学习课程有: 暑期班、秋季班、小升初真题班、 各类考级杯赛冲刺班, 奥数基础不够扎实的同学可以选择专题班。 课程规划 推荐班次 学科 时间 适合学员 学习内容与目标 小升初冲刺第 一轮:专项知 暑期班 识点突破 语文、数7~8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冲刺第 二轮:专项综 秋季班 合题突破 语文、数9~12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考试大纲的专项 知 识点精讲,掌握小升初 考 察知识点。 小升初考试大纲的经典 考 试题型精讲,掌握小升 初考察基本题型与解题 技巧。 小升初重点中 学真题模拟班 考前应试 冲刺(短期 突破) 语文、数9~3 学、英语月 小升初冲刺第 三轮:全面复 习、考试技巧 寒假班 语文、数1~2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各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 真题与模拟 全面复习小升初考试考 察知识点,进行真题演 练。 小升初最后冲 刺:考试实战、春季班 真题模拟 语文、数3~5 学、英语月 所有目标考入 重点中学的优 秀学员。 小升初初中衔 语文、数 3~6 接班 春季班 学、英语 月 已确定考入重 点中学的优秀 学员 重点中学分班 考试冲刺班 考前应试 冲刺(短期 突破) 语文、数4~7 学、英语月 参加重点中学 入学分班考试 的优秀学员。 以各大重点中学名校真 题 为基础进行专项考试 训 练,全面模拟考试。 复习 小学奥数重点知识 点,并 学习部分初中阶段 必须掌握知识点, 打下基 础。 集中学习各重点中学入 学 分班考试的考试真题 与模 拟。 已确定考入重 点中学的优秀 学员。 提前学习初中上学期重 点 知识点,为初中打下扎 实 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