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 学案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  学案
必修二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  学案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变革与成熟的过程;

2、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并能举出典型史实加以说明;

3、认识到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小农经济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重点】农业生产的发展

【难点】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课前学习】

1、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法经历了—石器锄耕—的过程。

2、我国古代传统农业注重精耕细作,根据课文完成下列表格

探究问题一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主要耕作方式——铁犁牛耕;主要组织方式——男耕女织(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主要生产特点——精耕细作;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封建土地私有制等。

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突出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施肥、灌溉技术的掌握和提高等。

探究问题三:什么是小农经济?形成的原因?特点?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2、形成的原因:①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②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③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3、小农经济的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个体、分散;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结合--男耕女织;③生产目的为生活和交税--自给自足

4、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封建政权的安危。

【突破疑难】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小农经济(自然经济)?

(1)积极性:

(2)局限性:

【课堂练习】

1、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下列几幅图中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于中国古代

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们反映了古代中国

A.播种方式的变革

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D.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2、春秋战国时期,牛耕开始使用。牛力用于生产,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动力的一次革命,它对当时生产方式带来的变化是

A.私田开垦的规模扩大B.精耕细作的程度提高

C.自耕农经济应运而生D.土地国有制转变为个人土地所有制3、《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

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你认为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利用了土地资源

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的重要特点之一,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不包括

A.铁犁牛耕技术未能实现革命性进步

B.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C. 耕地有限,人多地少矛盾突出 D .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5、我国古代的农业是一种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A.农具的改进

B. 技术的提高

C.小农经济

D. 国家政策的推动

6、精耕细作农业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萌芽于夏商周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是技术成形期,隋唐宋辽金元是精耕细作的扩展期,明清是深入发展期。我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最大意义在于

A.扩大了耕作面积B.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

C.丰富了农作物品种D.积累了生产经验

7、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引文反映出在战国时期

A.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奴隶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去开荒

D.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8、下列说法符合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特点的是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经营方式是“男耕女织”③生产主要是满足家庭生活需要④自耕农无需承担国家的赋税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五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

何可得哉!”(《海防篡要·卷七》)材料中“可谓中国不缺耶”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特产丰饶,人民生活富足

B. 所谓夷货,中国均可生产

C.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夷货不符合中国人的消费习惯

10、/纵观中国古代历史,尽管“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女夙兴夜寐,纺绩织纫”,

但农业生产始终没有大的突破,温饱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重农政策的长期推行②人口增长的压力③农民赋役负担沉重④自然经

济的长期存在

A. 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而牵牛尾,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材料二“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产技术?

(2)材料二反映的是怎样的生产方式?它有什么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古代农业发展需要哪些条件?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

——《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2分)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2分)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2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