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在化学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化学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化学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化学中的应用

摘要

碳材料是地球上普遍存在而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材料,它可以形成硬度较大的金刚石,也可以形成较软的石墨。碳纳米材料一直是科技创新的前沿领域。石墨烯是最近发现的一种具有二维平面结构的碳纳米材料,是碳单质的一种,和石墨、金刚石都是碳的同素异形体。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于室温条件下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石墨烯具有特殊单原子层结构,使其具有极好的导电学、光学、热学、力学、化学以及多种优良的性质。

关键词:石墨烯、石墨烯制备、石墨烯应用

1.石墨烯的发现

2004年,英国Manchester大学的两位科学家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在实验室中发现了石墨烯。他们将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片的两面粘在一种特殊的胶带上,然后撕开胶带,石墨片一分为二。在足够多次的重复上述操作之后,他们得到了仅由一层碳原子构成的薄片,这就是石墨烯。三年之后,Andre Geim和Konstantin Novoselov在单层和双层石墨烯体系中分别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常温条件下的量子霍尔效应,因此他们获得201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1]。

在2004年发现石墨烯之前的研究普遍认为,因为热力学涨落的存在,任何二维晶体在有限温度下不可能存在。石墨烯的发现打破了理论和实验界都认为完美的二维结构无法在非绝对零度稳定存在的论断。

2.石墨烯的结构组成

石墨烯是由最为稳定的苯六元环为基本结构单元的二维周期蜂窝状点阵结构, 石墨烯是构成零维富勒烯(fullerene)、一维碳纳米管(arbon nano-tube, CNT)、三维石墨(graphite)的基本单元。理想石墨烯的结构是平面六边形点阵,每个碳原子均为sp2杂化,并贡献剩余一个p轨道上的电子形成大π键,π电子可以自由移动,赋予石墨烯良好的导电性,可以看作是一层被剥离的石墨分子。二维石墨烯结构可以看是形成所有sp2杂化碳质材料的基本组成单元[2]。

3. 石墨烯的制备

3.1 机械分离法

最普通的机械分离法是直接从较大的晶体上将石墨烯拨片剪裁下来。2004年Manchester大学的Geim和Novoselovt报道了他们用机械剥离法制取了可以在外界条件下稳定存在的单层石墨烯。该方法是将从高定向热解石墨中剥离出的石墨片的两面粘在胶带上,用透明胶带反复剥离出石墨片,这些石墨薄片层相互之间的作用力主要为范德华力和毛细作用力,最后在原子力显微镜下将厚度仅有几个原子层厚的石墨烯片层挑选出来。这种机械剥离的方法可以获得宽度仅为微米尺寸的石墨烯片。但是该法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得到的石墨烯片层尺寸不易控制,得到单原子层厚的石墨烯片十分不易,产量低,不能大量的制备出长度足够供应使

用的石墨烯薄片样品等缺点,所以该法不适合大规模生产。为了适应实际应用的需要,研究者不断地寻找能够制备大面积、连续性好、高质量石墨烯的其他更为高效的制备方法。

图1. 机械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示意图

3.2 化学气相沉积(CVD)法

CVD法是在高温可分解的前驱体(如甲烷、乙烯等)气氛中,碳原子通过高温退火后,沉积在平面基底表面(如金属薄膜、金属单晶等)形成石墨烯,最后将金属基底用化学腐蚀法去除后,得到独立的石墨烯片。通过选择不同的参数(基底的类型、生长的温度、前驱体的流量)可调控石墨烯的生长(如厚度、面积、生长速率等)。该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可制备出面积较大的石墨烯片[3]。

制备石墨烯薄膜电极的具体步骤如下:

(1)碳源准备;

(2)将金属箔基底放入电炉的加热区中央,密封反应室;

(3)通入氩气,加热反应室温度至反应温度;

(4)保持氩气流量不变,保温一段时间,对金属箔基底进行高温预热处理。

(5)开启精密流量泵,使反应溶液通过毛细管注入反应室进行反应,碳源在高温反应区中分解出碳原子并在金属基底上沉积并逐渐形成连读的石墨烯薄膜;

(6)反应完毕,停止进给反应溶液,将金属箔基底快速移动到炉口,关闭电炉,保持氩气流量不变,直至炉温冷却到一定温度以下[4];

图2.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示意图

3.3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

在强氧化剂的作用下,石墨被氧化,使得边缘含有羧基、羟基,层间含有环氧及羰基等含氧基团的石墨氧化物(graphite oxide)之后,再通过外力剥离(如超声剥离)得到单原子层厚度的石墨烯氧化物(grapheneoxide),再通过加入还原剂进一步还原石墨烯氧化物可制备得到石墨烯。用氧化还原法制备的石墨烯为独立的单层石墨烯片,并且产量高,成本低,因此被广泛采用,但该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到点效果差。氧化还原法原理如图3。

氧化还原法制备步骤如下:

(1)将石墨进行氧化,为了降低石墨中碳原子之间的范德华力对其表面进行官能团修饰,致使石墨更易溶于水[5]。

(2)在水中将氧化石墨剥离。

(3)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制得石墨烯。

图3. 氧化还原法制备石墨烯示意图

石墨氧的化方法主要有Huminers[6]Brodie[7]和Staudenmaiert[8]三种方法,它们都是用无机强质子酸(如发烟硝酸、浓硫酸或它们的混合物)处理原始石墨,将强酸小分子插入石墨层间,再用强氧化剂(如KMnO4、KClO4等)对其进行氧化.Hummers氧化法的优点是反应装置简单,生产周期比较短,安全性较高,因此应用最为广泛。在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后,要对石墨烯进行还原以制备石墨,将石墨烯还原为石墨的常用方法有如下三类:

(1)将氧化石墨烯在肼等还原剂的环境中进行还原,使用该方法一般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和压力[9]。但该方法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使用该方法汪汪只能将表面层的氧化石墨烯还原成石墨烯,还原效率低,效果差,得到的石墨烯导电性很差。

(2)利用高温(1 000 ℃以上)对氧化石墨烯进行退火还原,高温退火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的石墨烯质量较好,还原比较彻底,但使用该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也比较苛刻,不适合进行大范围的推广应用[10]。

(3)将催化剂混合到氧化石墨烯中[11],在光照或高温条件下,使氧化石墨烯还原。

3.4 SiC热解法

SiC热分解法将单晶6H-SiC中的Si加热条件下脱出,从而在单晶面上获得石墨烯片层。SiC 热分解法可获得高质量、不同重构方式、不同几何形状的石墨烯[30]。目前该方法已经能够可控地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石墨烯片层厚度取决于加热温度。该方法的缺陷是制备大面积具有一定厚度的石墨烯仍旧比较困难。图4为SiC热分解法的步骤。步骤如下:

(1)利用O2或H2对样品表面进行蚀刻。

(2)在真空条件下利用电子轰击进行加热到1 000 ℃以去除表面的氧化物。

(3)升温至1 250~1 450 ℃,保持恒温1min~20min,即可获得极薄的石墨烯层。

图4 . SiC热分解法制备石墨烯示意图

4.石墨烯的应用

4.1 在电催化领域的应用

石墨烯电学性能良好,比表面积较大,并且具有生物相容性,石墨烯能够对特定电对以及底物产生高的电催化性能,可以用在酶或生物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固定以及特定生物电化学传感器。Sampath 等把剥离的石墨烯氧化物悬浮液涂覆到玻碳(GC)和金(Au)电极表面,分别形成了石墨烯氧化物修饰的GC 和Au 电极,并将这些修饰电极用于研究一些典型氧化还原电对如Fe(CN)3-6/Fe(CN)4-6、抗坏血酸(AA)、多巴胺(DA)等的电化学反应特性[12]。

4.2 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由比表面积高的积碳材料、导电聚合物和金属氧化物等电极材料组成的新型的储能装置高。超级电容器具有循环寿命长、充电时间短、温度特性好、功率密度高等特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就需要提高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密度和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同时降低电容器的等效电阻。2008 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Meryl D 等利用氧化还原法制得石墨烯并将其制成超级电容器,该电容器测试模型在水中和有机电解质中的比电容密度分别为135 pF/g 和99pF/g[13]。

4.3 在LED灯领域的应用

在LED器件中引入石墨烯薄膜电极能够改善电极的透光特性,降低电阻,提高器件的可靠性。目前世界各国研究人员对石墨烯在有机材料LED、宽禁带无机半导体材料LED、纳米阵列LED、LED 器件在不同衬底上的转移以及LED 大规模集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4]。

参考文献:

[1] Novoselov S, Geim K, Morozov V, et al. Electric field effect in atomically thin carbon films[J].Science, 2004, 306 (5696): 666-669.

[2] 吴洪鹏. 石墨烯的制备及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12.

[3] Obraztsov,A.N.Nat.Nanotechnol,2009,4:212

[4] 郝翊彤,贾伟.石墨烯的制备及其作为电机的典型应用[J].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13

[5] Hirata M, Gotou T, Horiuchi S, et al. Thin-film particles of graphite oxide I:High-yield synthesis and flexibility of the particles[J]. Carbon,2004, 42(14):2929-2937.

[6] Stankovich S, Piner R D, Chen X Q, et al. Stabl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graphitic nanoplatelets via the reduct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 in the presence of poly(sodium 4-styrenesulfonate)[J]. J Mater Chem, 2006, 16(2):155-158.

[7] Hummers S,Offeman E. Preparation of graphitic oxide[J]. J Am Chem Soc,1958,80(6):1339.

[8] Tang H, Wang Y, Li M,et al. Preparation,Structure,and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Reduced Graphene Sheet Films[J]. Adv Funt Mater, 2009, 19(17):2782-2789.

[9] Li D,Mulle B,Gilje S, et al. Processabl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graphene nanosheets[J]. Nature Nanotech, 2008, 3(2):101-105.

[10] Stankovich S, Dikin A, Piner D, et al. Synthesis of graphene-based nanosheets via chemical reduction of exfoliated graphite oxide[J].Carbon, 2007, 45(7):1558-1565.

[11] Williams G, Seger B, Kamat V.TiO2-graphene nanocomposites,UV-assisted photocatalytic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J]. ACS Nano.2008, 2(7):1487-1491.

[12] 张旭.石墨烯在化学中的应用[J].辽宁:辽宁师范大学,110034

[13] Stoller D, Park J, Zhu W, et al. Graphene-Based Ultracapacitors[J].Nano Lett, 2008, 8(10):3498-3502.

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石墨烯制备方法及应用的研究进展 邓振琪黄振旭 (郑州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摘要:石墨烯因具有高的比表面积、突出的导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及其非凡的电子传递性能等一系列优异的性质,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石墨烯的研究现状,综述介绍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其应用的研究进展。 关键字:石墨烯;制备;应用 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Geim研究小组首成功地在实验中从石墨中分离出石墨烯[1],并提出了表征石墨烯的光学方法,对其电学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石墨烯具有很高的载流子浓度、迁移率和亚微米尺度的弹道输运特性,从而掀起了石墨烯研究的热潮。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连接按照六边形紧密排列成蜂窝状晶格的二维晶体,其理论厚度仅为0.35nm,是目前所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2]。是构造其他维度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它可以包裹形成零维富勒烯,也可以卷起来形成一维的碳纳米管或者层层堆叠构成三维的石墨。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二维晶体结构,从而具有优异的性能。如单原子层石墨烯材料理论表面积可达2630m2/g,半导体本征迁移率高达2×105cm2/(V·s),弹性模量约为1.0TPa,热传导率约为5000W/(m·K),透光率高达97.7%,强度高达 110GPa[3]。这些优异的性能使得石墨烯在纳米电子器件、传感器、电化学及复合材料等领域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1.石墨烯的制备 现在制备石墨烯主要方法为微机械剥离法、基底生长法、化学气相沉淀法、氧化石墨还原法。另简单介绍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电化学法、石墨插层法等方法。 1.1微机械剥离法 石墨烯最初的制备就是微机械剥离,机械剥离法就是通过机械力从具有高度定向热解石墨表面剥离石墨烯片层。Geim教授采用胶带剥离法可以认为是机械剥离法中的一个代表。Knieke等[4]利用湿法研磨法在室温下研磨普通石墨粉,成功的对石墨的片层结构进行了剥离,制备了单层和多层的石墨烯片。微机械剥离法制得的石墨烯具有最高的质量,适用于研究石墨烯的电学性质。但该方法低

石墨烯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前景渺茫

石墨烯用作锂电负极产业化前景渺茫 2015-06-26 作者: 自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Andre Geim)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Konstantin Novoselov)二人因为“二维石墨烯材料的开创性实验”共同获得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任何与石墨烯有关的新闻或者研究成果都受到了人们极大的关注。最近两年,石墨烯相关“产业”在国内也是如火如荼,与石墨烯有关的数十支概念股一再被爆炒。 国际上当然也没闲着,比如一则轰动性的新闻报道宣称:西班牙Graphenano公司(一家工业规模生产石墨烯的公司)同西班牙科尔瓦多大学合作研究出全球首个石墨烯聚合材料电池,储电量是目前市场最好产品的3倍,用此电池提供电力的电动车最多能行驶1000公里,而充电时间不到8分钟。 Graphenano公司相关负责人称,虽然此电池具有各种优良的性能,但成本并不高,该电池的成本将比一般锂离子电池低77%,完全在消费者承受范围之内。 这则消息在国内被很多媒体转载报道,在新能源汽车界和锂电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最近有不少朋友询问笔者:“会做石墨烯电池吗?石墨烯电池前景如何?什么时候量产?”笔者相信,很多锂电界同仁也有类似的问题。并不是所有人都有电化学或者材料学背景,关注石墨烯电池也可能是出于不同目的,所以他们都不会问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什么是石墨烯电池? 在本文中,笔者希望能够揭开笼罩在石墨烯电池上面的神秘面纱,让大家真正了解石墨烯在电化学储能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不是被一些非专业的记者或者炒作者蒙蔽,即便真相也许并不是那么鼓舞人心。 什么是石墨烯?先来看看维基百科的定义:“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由碳原子以sp2杂化轨道?成六角型呈蜂巢晶格的平面薄膜,只有一??碳原子厚度的二?材料。石墨烯目前是世上最薄却也是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缀跏峭耆?该鞯模?晃??.3%的光;导热系?蹈哌_5300W/m·K,高于碳纳米管和金刚石,常温下其电子迁移率超过15000cm2/V·s,又比纳米碳管或硅晶体高,而电阻率只约10-8俜m,比铜或银更低,为世上电阻率最小的材料。”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摘要: 石墨烯是目前发现的唯一存在的二维自由态原子晶体, 它是构筑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米管、三维体相石墨等sp2 杂化碳的基本结构单元, 具有很多奇异的电子及机械性能。因而吸引了化学、材料等其他领域科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几年石墨烯的研究进展, 包括石墨烯的合成、去氧化、化学修饰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石墨烯由于其特殊的电学、热学、力学等性质以及在纳米电子器件、储能材料、光电材料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引起了科学界新一轮的热潮。关键字: 石墨烯, 制备, 应用,氧化石墨烯,传感器 石墨烯的定义 石墨烯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厚度只有0.335纳米,仅为头发的20万分之一,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具有极好的结晶性、力学性能和电学质量。 石墨烯的结构 完美的石墨烯是二维的, 它只包括六角元胞(等角六边形)。 如果有五角元胞和七角元胞存在,那么他们构成石墨烯的缺陷。如果少量的五角元胞细胞会使石墨烯翘曲; 12个五角元胞的会形成富勒烯。碳纳米管也被认为是卷成圆桶的石墨烯; 可见,石墨烯是构建其它维数碳质材料(如零维富勒烯、一维纳米碳管、三维石墨)的基本单元。

单原子层石墨晶体薄膜。 每个原胞中两个碳原子,每个原子与最相邻三个碳原子形成三个σ键。 每个碳原子贡献一个多余p电子,垂直于graphene平面,形成未成键的π电子——良好的导电性。 石墨烯的性能 最薄——只有一个原子厚 强度最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专家为了测试石墨烯的强度,先在一块硅晶体板上钻出一些直径一微米的孔,每个小孔上放置一个完好的石墨烯样本,然后用一个带有金刚石探头的工具对样本施加压力。结果显示,在石墨烯样品微粒开始断裂前,每100纳米距离上可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9 微牛左右。按这个结果测算,要使1 米长的石墨烯断裂,需要施加相当于55 牛顿的压力,也就是说,用石墨烯制成的包装袋应该可以承受大约两吨的重量。 没有能隙——良好的半导体 良好的导热性 热稳定性——优于石墨 较大的比表面积 优秀导电性——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电子的“光速”移动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这样每个碳原子都贡献一个未成键的π电子,这些π电子与平面成垂直的方向可形成轨道,π电子可在晶体中自由移动,赋予

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特性

Vol.33高等学校化学学报No.82012年8月 CHEMICAL JOURNAL OF CHINESE UNIVERSITIES 1804~1808电化学法制备石墨烯及其导电特性 朱龙秀,李英芝,赵 昕,张清华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51) 摘要 采用电化学方法将石墨层电解剥离,得到分散于电解质溶液的结构较为完整的石墨烯.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了石墨烯的形貌和结构,利用四探针法测定了石墨烯导电特性.实验数据和理论拟合结果表明,当100K

石墨烯在轮胎橡胶中应用技术的进展解析

石墨烯在轮胎橡胶中应用技术的进展解析 双钱集团上海轮胎研究所有限公司苏博李玉庭 一、简介 石墨烯(Graphene) 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片状结构的新材料,具有非常好的导热性和电导性,以及高强度、超轻薄、超大比表面积等特性,作为填充体系应用于胎面胶能够从三个方面提高胎面胶性能,分别是导电性、导热性和机械性能,其中,能够有效提高胎面胶的强度、耐磨性、抓地性、耐久性等性能,并能解决白炭黑静电积累问题以及胎面胶热量积累问题,从而可以很好地平衡传统填充体系无法克服的性能缺陷。 二、全球生产石墨烯的企业 国外生产情况

国内生产情况 目前,我国石墨烯产业已经有超过 50 家的制备及相关应用开发企业,目前市场竞争也主要集中在石墨烯规模化制备技术以及与下游商业化应用对接两方面。经过前期的积累,国内大型石墨烯企业(年产石墨烯粉体50吨以上)已经初步掌握了

国际相对主流的石墨烯制备方法,大部分指标足以满足低端应用需求。此外,少数企业已经具备了规模化生产的优势,产能扩建也在进行之中。

二、国内发展情况 石墨烯应用到轮胎生产中,可以使轮胎变得更加耐磨、防穿刺,而且能大大提高使用寿命。正因为具有这样的特性,一些研究机构开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已经自主研发出世界首个石墨烯橡胶轮胎。 双星全球研发中心暨石墨烯轮胎中心实验室奠基仪式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其中,石墨烯轮胎中心实验室将是全国首个石墨烯轮胎实验室,目标是实现高端石墨烯轮胎的超前研发和产业化,引领世界轮胎研发制造领域的新一轮革命。据介绍,石墨烯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是目前强度最高、韧性最好、质量最轻、透光率最高、导电性能最好的材料,被称为“新材料之王”,应用到轮胎可以提升轮胎的耐磨、抗刺扎、降低肩空等性能,使其变成超级轮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20亩,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其中,一期全球研发中心项目占地面积25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计划于2016年年底投入运行。 2016年9月14日,世界首条石墨烯导静电轮胎智能化生产线,在青岛森麒麟轮胎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投产运行,森麒麟-华高墨烯合作生产世界首条石墨烯导静电轮胎成功下线。此次下线也标志着全球首家石墨烯导静电轮胎产业化基地正式落地,森麒麟与华高墨烯就石墨烯导静电轮胎合作集成创新向纵深发展。森麒麟采用华高墨烯提供的专利技术和石墨烯“华高2#”进行石墨烯导静电轮胎的合作生产。据介绍,石墨烯导静电轮胎采用石墨烯与胶质复合改性制备技术,克服了现有拖曳式汽车防静电技术和装备打火花、易磨短、易脱落、不能可靠导出车体静电等缺点,通过具有导静电功能的轮胎胎面接地,实现全时段、连续、可靠地导出车体静电。石墨烯导静电轮胎,其核心功能是无需额外增加车载设备导出车体静电,无安全隐患,能有效避免汽车静电对司乘人员造成的伤害,杜绝汽车火灾和爆燃,特别适用于易燃易爆品运输车、电子设备专用车、军﹙警﹚用等特种车辆。石墨烯导静电轮胎产品采用华高墨烯专有技术制造,其导电率可达到10-5S/m,能保证可靠导

石墨烯量子点制备与应用

石墨烯量子点的概述 石墨烯量子点的性质 GQDs是准零维结构的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半径小于波尔激发半径,原子内部的电子在三维方向上的运动均受到限制,所以量子局域效应十分显着,因此具有许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其与传统的半导体量子点(QDs)相比,GQDs 具有如下独特的性质:不含高毒性的金属元素如镉、铅等,属环保型量子点材料;自身结构稳定,耐强酸和强碱,耐光漂白;厚度可达到单个原子层,横向尺寸可达到几个互相联接的苯环大小,却能够保持高度的化学稳定性;带隙宽度范围可调,原则上可通过量子局域效应和边缘效应在0~5 eV 范围内调节,从而将波长范围从近红外区扩展到可见光区及深紫外区,从而满足了各种技术对材料能隙和特征波长的要求;容易实现表面功能化,可稳定分散于常用的化学试剂,满足材料低成本加工处理的需求。GQDs拥有的发光特性主要是通过光致发光和电化学发光产生,其中荧光性能是GQDs最突出的性能,GQDs的荧光性质主要包括:激发荧光稳定性高且具有抗光漂白性;荧光发射波长可以进行可控调节,有些GQDs还具有上转换荧光性质;激发光谱宽且连续,可以进行一元激发、多元发射。目前关于GQDs的光致发光机理主要有两个:(1)官能团效应,即在GQDs表面进行化学修饰,使得GQDs表面产生能量势阱,表面物理化学状态发生显着变化,导致其荧光量子产率提高;(2)尺寸效应,即GQDs的荧光性能取决于粒径尺寸的大小。GQDs还是优良的电子给体和电子受体,因此GQDs在能量存储、光电转化和电磁学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同时在生物、医学、材料、新型半导体器件等领域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 GQDs的合成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如图1-1所示。自上而下法是通过简单的物理化学作用,进行热解和机械剥离块状石墨,得到尺寸较小的GQDs,是最常用的制备方法,比如改进的Hummers法,其使用的原料廉价,但是反应条件比较苛刻,制备周期比较长,通常需要经过强酸、强氧

石墨烯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1 引言 (1) 1.1 石墨烯的制备 (2) 1.1.1 机械剥离法 (2) 1.1.2 电化学剥离法 (2) 1.1.3 化学气相沉积法 (3) 1.2 石墨烯电极材料的制备 (5) 1.3 石墨烯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5)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试剂 (6) 2.2 实验仪器 (6) 2.3 RHAC和GQDs的制备 (6) 2.4 RHAC-GQDs的制备 (6) 2.5 电极制备和电池组装 (7) 3 结果和讨论 (8) 3.1 分析了RHAC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结构 (8) 3.2 GQDs的拉曼光谱和荧光光谱分析 (8) 3.3 红外光谱分析 (8) 3.4 XRD分析 (8) 3.5 扫描电镜分析 (9) 3.6 循环伏安法测试分析 (9) 3.7 恒流充放电试验分析 (9) 3.8 电化学阻抗分析 (10) 4 结论与展望 (12) 4.1 结论 (12) 4.2 主要创新点 (12) 4.3 展望 (12) 参考文献 (13)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石墨烯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石墨烯在离子液体电解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阎兴斌1,*,刘文文1,2,郎俊伟1, 薛群基1 1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甘肃省兰州市天水中路18号,73000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石景山区玉泉路19号(甲),100049 *Email: xbyan@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54195.html, 石墨烯因其具有极好的导电率和超高的比表面积而被广泛研究用做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然而其能量密度还需进一步提高。电解液是影响电容器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适合的电解液对提高超级电容器的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报道,利用离子液体作为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的电解液可以提高其能量密度。然而,石墨烯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文运用电化学等测试技术详细研究了有机溶剂、咪唑类离子液体阳离子烷基链和阴离子官能团、离子液体浓度、离子液体温度,以及离子液体在石墨烯中的插层现象等对石墨烯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影响[1]。实验结果表明:石墨烯电极在EMIMBF4/DMF电解液中具有优异的电容行为,同时其电容行为受阳离子烷基链的长度、阴离子官能团和离子液体摩尔浓度等因素影响。实验结果还发现,石墨烯-EMIMBF4电解液体系在-20℃-60℃温度范围内都具有较好的电容性能。 关键词:石墨烯;离子液体;烷基链;温度;超级电容器 参考文献 [1] Liu, W.W.; Yan, X.B.; Lang, J.W.; Xue Q.J. J. Mater. Chem., 2011, 21: 13205.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graphene sheets in the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 Xingbin Yan1,* Wenwen Liu1,2, Junwei Lang1,Qunji Xue1 1Lanzhou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8 Tianshui road (M.), Lanzhou, 730000 2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19 Yuquan road, Beijing, 100049 Graphene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as the electrode material of supercapacitors due to its excellent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ultra-high surface area. However, its energy density still needs to improve compared with other energy cells. The electrolyt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capacitor performance. Thu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 new type electrolytes to increase the energy density of supercapacitors. Ionic liquids have been reported as the electrolytes in graphene supercapacitors owing to its excellent performance, but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graphene in ionic liquid electrolytes needs to be further studied. In this work, the effects of organic solvents, the cation alkyl chain of imidazolium ionic liquid, the anionic functional groups of imidazole ionic liquids, ionic liquid molar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and the intercalation of ionic liquids on the supercapacitive of graphene shee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electrochemical test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graphene electrode has a good capacitive behavior in EMIMBF4/DMF electrolyte, and its capacitance has been affected by the cation alkyl chain length, the anionic functional groups, and the molar concentration. Moreover, the graphene electrode has the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EMIMBF4 electrolyte at the operating temperature ranging from -20 ℃ to 60 ℃.

石墨烯的应用领域

第二章石墨烯应用领域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电学性能、力学性能、热性能、光学性能和高比表面积,近年来受到化学、物理、材料、能源、环境等领域的极大重视,应用前景广阔,被公认为21世纪的“未来材料”和“革命性材料”。具体在五个应用领域:一是储能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造超级电容器、超级锂电池等。二是光电器件领域。石墨烯可用于制造太阳能电池、晶体管、电脑芯片、触摸屏、电子纸等。三是材料领域。石墨烯可作为新的添加剂,用于制造新型涂料以及制作防静电材料。四是生物医药领域。石墨烯良好的阻隔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可用于药物载体、生物诊断、荧光成像、生物监测等。五是散热领域。石墨烯散热薄膜可广泛应用于超薄大功耗电子产品,比如当前全球热销的智能手机、IPAD 电脑、半导体照明和液晶电视等。 中国科学院预计,到2024年前后,石墨烯器件有望替代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器件,在纳米电子器件、光电化学电池、超轻型飞机材料等研究领域得到应用。目前,全球范围内仅电子行业每年需消耗大约2500吨半导体晶硅,纯石墨烯的市场价格约为人民币1000元/g ,其若能替代晶硅市场份额的10%,就可以获得5000亿元以上的经济利益;全球每年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在2.5万吨以上,并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石墨烯若能作为负极材料获得锂离子电池市场份额的10%,就可以获得2500吨的市场规模。可见,石墨烯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巨大的经济效益。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目前国内外对石墨烯技术的应用研究如火如荼,具体应用如下: 2.1 石墨烯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容量大、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性等优点,目前已成为全球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首选电池以及新能源汽车的主流电池。高能量密度、快速充电是锂电池产品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正极材料中添加导电剂是一种有效改善锂电性能的途径,可大大增加正负极的导电性能、提高电池体积能量密度、降低电阻,增加锂离子脱嵌及嵌入速度,显著提升电池的倍率充放电等性能,提高电动车的快充性能。 所谓石墨烯电池并非整个电池都用石墨烯材料制作,而是在电池的电

综述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

半导体物理课程作业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材料)

目录 一、石墨烯概述 (2) 二、石磨烯的制备 (3) 1、机械剥离法 (3) 2、外延生长法 (5) 3、化学气相沉积法 (6) 4、氧化石墨-还原法 (6) 5、电弧法 (9) 6、电化学还原法 (9) 7、有机合成法 (10) 三、石墨烯的应用 (11) 1、石墨烯在电子器件领域的应用 (11) 1.1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 (11) 1.2 石墨烯基计算机芯片 (12) 1.3 石墨烯信息存储器件 (13) 2、石墨烯在能源领域的应用 (14) 2.1 石墨烯超级电容器 (14) 2.2 锂离子电池 (15) 2.3 太阳能电池 (16) 2.4 储氢/甲烷器件 (17) 3、石墨烯在材料领域的应用 (18) 3.1 特氟龙材料替代物 (18) 3.2 石墨烯聚合物复合材料 (18) 3.3 光电功能材料 (19) 4、石墨烯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20) 4.1 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纳米载药体系 (20) 4.2 氧化石墨烯对DNA/基因/蛋白的选择性检测 (21) 4.3用于生物成像技术 (23) 4.4 石墨烯在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 (23) 四、总结及展望 (24) 参考文献 (25)

一、石墨烯概述 碳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构成生命有机体的基本元素之一。碳基材料是材料界中一类非常具有魅力的物质,从无定形的碳黑到晶体结构的天然层状石墨;从零维纳米结构富勒烯到一维碳纳米管无不给人们带来炫丽多彩的科学新思路。而二维碳基材料石墨烯的发现,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碳材料的家族,而且其所具有的特殊纳米结构和性能,使得石墨烯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实验研究方面都已展示出了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从而为碳基材料的研究提供新的目标和方向。 碳的晶体结构—石墨和金刚石(三维)是自然界中最早为人们熟知的两种碳同素异构体,因化学成键方式不同而具有截然相反的特性。1985年,一种被称为“巴基 (零维)被首次发现,三位发现者于11年后, 即1996年获诺贝尔球”的足球形分子C 60 化学奖。1991年,由石墨层片卷曲而成的一维管状结构: 碳纳米管被发现,发现者饭岛澄男(Sumio Iijima)于2008年获卡弗里纳米科学奖。石墨烯(Graphene)是只有一个原子层厚的单层石墨片,是石墨的极限形式。作为碳的二维晶体结构, 石墨烯的出现最终为人类勾勒出一幅点、线、面、体(从零维到三维)相结合的完美画面(图1)。 图1 碳的晶体结构 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晶体,有着非常优异的性能:具有超大的比表面积,理论值为2630m2/g;机械性能优异,杨氏模量达1.0TPa;热导率为5300W·m-1·K-1,是铜热导率的10多倍;几乎完全透明,对光只有2.3%的吸收;在电和磁性能方面具有很多奇特的性质,如室温量子霍尔效应、双极性电场效应、铁磁性、超导性及高

石墨烯修饰电极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石墨烯(Graphene>是碳原子紧密堆积成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质新材料,是构建零维富勒烯、一维碳纳M管、三维石墨等其他碳质材料的基本单元,具有许多优异而独特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在微纳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新型复合材料以及传感材料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基于石墨烯的相关研究也成为目前电化学领域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 本论文围绕石墨烯的不同修饰电极条件,结合电化学基础研究,开展了石墨烯及其相关的电化学性能研究。具体内容归纳如下: (1>将石墨烯与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聚苯胺(PANI>复合,研究了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利用石墨烯与聚苯胺之间电子给体与电子受体的相互作用,实现了聚苯胺在中性甚至强碱性溶液中的电化学活性,并利用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和紫外光谱进行了可能的机理探讨。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材料在中性溶液里的电化学活性,在生物传感领域具有可能的应用空间。同时,在不同pH溶液里的电化学活性也为石墨烯/聚苯胺复合物材料在pH传感中提供了可能的应用空间。 (2>将石墨烯与具有电绝缘性能的凡士林混合,研究了石墨烯/凡士林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循环伏安测试表明:采用10.0 mg/mL、5.0 mg/mL和1.0 mg/mL的石墨烯/凡士林修饰电极可以依次得到常规尺寸电极、亚微尺寸电极和微尺寸的纳M电极阵列,并且通过简单混合所制备的石墨烯/凡士林膜电极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稳定性。作为新型碳材料的膜电极,石墨烯/凡士林膜电极在基础电化学研究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潜在价值。 (3>将石墨烯组装在具有完全电绝缘性能的硫醇自组装膜电极上,研究了石墨烯/硫醇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交流阻抗数据表明,随着组装时间的增加,石墨烯/硫醇自组装膜电极的电化学阻抗逐渐降低,表明石墨烯在硫醇自组装膜上是一个可控的组装过程。循环伏安测试还表明,石墨烯的组装时间是120 min和5 min时,可以分别得到常规尺寸和微尺寸纳M电极阵列的石墨烯/硫醇自组装膜电极,而且对抗坏血酸、多巴胺、尿酸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活性。同时,为了探讨可能的实验机理,我们讨论了电子传递的可能原因以及影响自组装膜电极双电层结构的两个因素。结果表明随着硫醇中碳链长度的增加,电子传递速率逐渐降低,氧化还原峰电位的差值逐渐增大。不同碳材料的电子转移速率呈现为:石墨烯>多孔碳>石墨。这种采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制备的石墨烯/硫醇自组装膜电极,在电化学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具有较好的前景。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绿色、新型的储能元件,因为其高效、无污染的优良特性,符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超级电容器的核心是电极材料。 新兴的石墨烯二维单层原子碳材料因具有大的比表面积、优异的导电性、高的机械强度,被认为是理想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化学方法制备的氧化石墨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可用于制备“石墨烯纸”并进而应用于无支撑电极。 此外,氧化石墨烯上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可用于锚定金属纳M粒子,形成石墨烯复合材料。本论文围绕石墨烯薄膜制备、修饰和电化学电容性质开展研究工作,发展了石墨烯/碳纳M管复合薄膜的溶液铸造制备方法,提出了水热还原制备石墨烯基复合薄膜的途径,并研究了所制备材料的电容性能,取得了以下的研究成果:1.利用氧化石墨烯良好的成膜性,通过溶液铸造方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薄膜和氧化石墨烯/碳纳M管复合薄膜。 然后通过200℃退火,得到了相应的石墨烯薄膜、石墨烯/碳纳M管薄膜。这种薄膜通过石墨烯层间相互作用结合,例如π-π堆积,以及范德华力等,因而能够在各种极性电解液中稳定存在。复合薄膜的比电容在70~110 F/g,并且因为其表面仍然存在着部分含氧官能团的作用,显示了一定的赝电容的特性,表明其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的潜质。2.通过抽虑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碳纳M管复合薄膜。在水热条件下,氧化石墨烯被水还原并实现自组装,重新构建成具有π-π堆积的网络状三维结

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 石墨烯的简介 石墨是碳单质的同素异形体,碳元素的神奇的六号元素,碳单质同素异形体从最硬到极软,从全吸收到全透光,绝缘体到半导体到导体,绝热到良导热,而石墨烯就是单原子层的石墨。 石墨烯增强树脂机理 石墨烯具有很大的表比面积,加上石墨烯的分子级的分散,可与聚合物之间形成很强的界面作用,羟基等官能团和制作过程均会使石墨烯变成褶皱的状态,这些纳米级的不平整可增强石墨烯与聚合物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官能团化石墨烯表面含有羟基,羧基等化学基团,可与极性高分子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形成较强的氢键。 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导电性 改性的石墨烯于环氧树脂复合,加入2%的改性石墨烯,环氧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增大113%,加入4%是,强度增大38%。纯EP树脂的电阻为10^17欧姆.厘米,添加氧化石墨烯后电阻下降6.5个数量级。 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导热性 将碳纳米管、石墨烯加到环氧树脂中,当加入20 vol% CNTs 20 vol%

GNPs, 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可达7.3W/mK. 石墨烯在环氧树脂中的应用——阻燃性 当加入5wt%有机功能化氧化石墨烯时阻燃值提高23.7%,加入5wt%的石墨烯时阻燃性能提高43.9%。 石墨烯导热塑料的优势 石墨烯导热塑料容易加工、成型耗费能源少、密度适中做出产品轻巧、可降解对环境污染小、加工可自动化高效、颜色丰富任意调整、仓库运输成本大量降低、不易碰撞变形、可绝缘不易造成安全隐患,散热均匀。 环氧树脂的种类 1. 缩水甘油醚型树脂缩水 2.缩水甘油脂型树脂 3.缩水甘油胺型树脂

4.脂环族环氧化合物 5.线状脂肪族环氧化合物。 环氧树脂的用途 环氧树脂一般和添加物同时使用,以获得应用价值。添加物可按不同用途加以选择,常用添加物有以下几类:(1)固化剂;(2)改性剂;(3)填料;(4)稀释剂;(5)其它。 其中固化剂是必不可少的添加物,无论是作粘接剂、涂料、浇注料都需添加固化剂,否则环氧树脂不能固化。 由于用途性能要求各不相同,对环氧树脂及固化剂、改性剂、填料、稀释剂等添加物也有不同的要求。

石墨烯常用计量单位及简介

石墨烯 一、常用的计量单位及含义 纯度(Purity): wt% 【“wt%”是重量含量百分数(%);wt是英文weight的简写。】 比表面积SSA(Special Surface Area): m2/g 【比表面积是指单位质量物料所具有的总面积。单位是m2/g,通常指的是固体材料的比表面积,例如粉末、纤维、颗粒、片状、块状等材料。】 电导率(Conductivity):S/m 【电导率,物理学概念,也可以称为导电率。在介质中该量与电场强度E之积等于传导电流密度J。对于各向同性介质,电导率是标量;对于各向异性介质,电导率是张量。生态学中,电导率是以数字表示的溶液传导电流的能力。单位以西门子每米(S/m)表示。电导率是用来描述物质中电荷流动难易程度的参数。】 振实密度(Tap Density): mg/mL 【振实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容器中的粉末经振实后所测得的单位容积的质量。振实密度或者说体积密度(在一些工业领域称为松装密度)定义为样品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这一体积包括样品本身和样品孔隙及其样品间隙体积。堆积密度对于表征催化剂、发泡材料、绝缘材料、陶瓷、粉末冶金和其它工业生产品都是必要的。】 片径(Scale):microns/μm 灰分(ASH):wt% 【无机物,可以是锻烧后的残留物也可以是烘干后的剩余物。但灰分一定是某种物质中的固体部分而不是气体或液体部分。在高温时,发生一系列物理和化学变化,最后有机成分挥发逸散,而无机成分(主要是无机盐和氧化物)则残留下来,这些残留物称为灰分。】 体积电阻率(Volume Resistivity):Ω?m 【体积电阻率,是材料每单位体积对电流的阻抗,用来表征材料的电性质。通常体积电阻率越高,材料用做电绝缘部件的效能就越高。通常所说的电阻率即为体积电阻率。,ρv=R v S/h式中,h是试样的厚度(即两极之间的距离);S是电极的面积,ρv的单位是Ω·m(欧姆·米)】 中值粒径D(50):4-6μm【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粒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 方阻(方块电阻):Ω/sq【在一长为l,宽w,高d(即为膜厚),此时L=l,S=w*d,故R=ρ*l/(w*d)=(ρ/d)*(l/w)。方块电阻R=ρ/d令l=w于是R=(ρ/d),其中ρ为材料的电阻率,此时的R为方阻。蒸发铝膜、导电漆膜、印制电路板铜箔膜等薄膜状导电材料,衡量它们厚度的最好方法就是测试它们的方阻。什么是方阻呢?方阻就是方块电阻,指一个正方形的薄膜导电材料边到边“之”间的电阻,方块电阻有一个特性,即任意大小的正方形边到边的电阻都是一样的,不管边长是1米还是米,它们的方阻都是一样,这样方阻仅与导电膜的厚度等因素有关】 迁移率(Mobility):cm2/V·s 【指单位电场强度下所产生的载流子平均漂移速度。它的单位是厘米2/(伏·秒)。迁移率代表了载流子导电能力的大小,它和载流子(电子或空穴)浓度决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课程论文

石墨烯的制备与应用前景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以sp2链接的单元子层构成,其基本结构为有机材料中最稳定的苯六元环。它是目前发现的最薄的二维材料。石墨烯是构成其他石墨材料的基本单元,它可以翘曲成为零维的富勒烯,卷曲成为一维的CNTs或者堆垛成为三维的石墨。石墨烯是人类已知强度最高的物质,比钻石还坚硬,厚度相当于普通食品塑料袋的石墨烯能够承担大约两吨重的物品。石墨烯最大的特点是石墨 烯最大的特性是其中电子的运动速度达到了光速的1/300,远远超过了电子在一般导体中的运动速度。这使得石墨烯中的电子,或更准确地,应称为“载荷子”的性质和相对论性的中微子非常相似。此外石墨烯有相当的不透明度:可以吸收大约2.3%的可见光。而这也是石墨烯中载荷子相对论性 的体现。 石墨烯的合成方法 1.微机械剥离法 这是最早制备出石墨烯的方法。2004年Novoselovt等用这种方法制备出了单层石墨烯。典型制备方法是用另外一种材料膨化或者引入缺陷的热 解石墨进行摩擦,体相石墨的表面会产生絮片状的晶体,在这些絮片状的 晶体中含有单层的石墨烯。但缺点是此法是利用摩擦石墨表面获得的薄片 来筛选出单层的石墨烯薄片,其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造长度足供 应用的石墨薄片样本。 2.外延生长法 一般是通过加热6H—SiC单晶表面,脱附Si(0001面)原子制备出石墨烯.先将6H- SiC单晶表面进行氧化或H 刻蚀预处理在超高真空下加热去除表面氧化物,通过俄歇电子能谱确认氧化物完全去除后,继续恒温加热10-20分钟,所得的石墨烯片层厚度主要由这一步骤的温度所决定,这种方法能够制备出l-2碳原子层厚的石墨烯,但由于SiC晶体表面结构较为复杂,难以获得大面积、厚度均一的石烯。与机械剥离法得到的石墨烯相比,外延生长法制备的石墨烯表现出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等特性,但观测不到量子霍尔效应。 3.碳纳米管轴向切割法 前文已经提到过,碳纳米管从结构上可以看作是由单层的石墨烯纳米带卷曲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概述 1物理法制备石墨烯 物理方法通常是以廉价的石墨或膨胀石墨为原料,通过机械剥离法、取向附生法、液相或气相直接剥离法来制备单层或多层石墨烯。这些方法原料易得,操作相对简单,合成的石墨烯的纯度高、缺陷较少。 1.1机械剥离法 机械剥离法或微机械剥离法是最简单的一种方法,即直接将石墨烯薄片从较大的晶体上剥离下来。Novoselovt等于2004年用一种极为简单的微机械剥离法成功地从高定向热 解石墨上剥离并观测到单层石墨烯,验证了单层石墨烯的独立存在。具体工艺如下:首先利用氧等离子在1mm厚的高 定向热解石墨表面进行离子刻蚀,当在表面刻蚀出宽20μm —2mm、5μm的微槽后,用光刻胶将其粘到玻璃衬底上, 再用透明胶带反复撕揭,然后将多余的高定向热解石墨去除并将粘有微片的玻璃衬底放入丙酮溶液中进行超声,最后将单晶硅片放入丙酮溶剂中,利用范德华力或毛细管力将单层石墨烯“捞出”。 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些缺点,如所获得的产物尺寸不易控制,无法可靠地制备出长度足够的石墨烯,因此不能满足工业化需求。

1.2取向附生法—晶膜生长 PeterW.Sutter等使用稀有金属钌作为生长基质,利用基质的原子结构“种”出了石墨烯。首先在1150°C下让C原子渗入钌中,然后冷却至850°C,之前吸收的大量碳原子就会浮到钌表面,在整个基质表面形成镜片形状的单层碳原子“孤岛”,“孤岛”逐渐长大,最终长成一层完整的石墨烯。第一层覆盖率达80%后,第二层开始生长,底层的石墨烯与基质间存在强烈的交互作用,第二层形成后就前一层与基质几乎完全分离,只剩下弱电耦合,这样制得了单层石墨烯薄片。但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的石墨烯薄片往往厚度不均匀,且石墨烯和基质之间的黏合会影响制得的石墨烯薄片的特性。 1.3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 液相和气相直接剥离法指的是直接把石墨或膨胀石墨(EG)(一般通过快速升温至1000°C以上把表面含氧基团除去来获取)加在某种有机溶剂或水中,借助超声波、加热或气流的作用制备一定浓度的单层或多层石墨烯溶液。Coleman等参照液相剥离碳纳米管的方式将墨分散在N-甲基-吡咯烷酮(NMP)中,超声1h后单层石墨烯的产率为1%,而长时间的 超声(462h)可使石墨烯浓度高达1.2mg/mL。研究表明,当溶剂与石墨烯的表面能相匹配时,溶剂与石墨烯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平衡剥离石墨烯所需的能量,能够较好地剥离石墨烯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第7卷第6期 413 中国科技论文CHINA SCIENCEPAPER 2012年6月 氮掺杂石墨烯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的电化学性能 高云雷,赵东林,白利忠,张霁明,孔 莹 (北京化工大学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 摘 要:以天然石墨为原料,通过氧化、快速热膨胀和超声分散制备石墨烯。将氧化石墨与三聚氰胺在氮气下950 ℃反应合成氮掺杂石墨烯。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衍射(XRD)以及红外光谱(FTIR)、X射线能谱(XPS)等测试方法对氮掺杂石墨烯的形貌、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合成了薄层状氮掺杂石墨烯。 采用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法等手段测试氮掺杂石墨烯、石墨烯和天然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研究了三者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氮掺杂石墨烯负极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化学能和独特的储锂机制。 关键词:氮掺杂石墨烯;石墨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 中图分类号:O613.71;O64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783(2012)06-0413-5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as anode material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Gao Yunlei,Zhao Donglin,Bai Lizhong,Zhang Jiming,Kong Ying (Key Laboratory of Carbon Fiber and Functional Polymers, Ministry of Educatio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Graphene sheets (GSs) have been prepared from natural flake graphite by oxidation, rapid expansion and ultrasonic treatment. Graphene oxide (GO) was further annealed at the presence of melamine at 950 ℃ and transferred into nitrogen-doped grapheme (N-GSs). 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X-ray diffraction (XR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graphene and graphite as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galvanostatic charge-discharge and cyclic voltammetry methods. It was found that the prepared N-GSs exhibited a relatively higher cycling stability and larger specific capacity compared with the pristine nature graphite and GSs. Cyclic voltammogram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higher cycling stabil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more structural defects during cycling. Key words: nitrogen-doped graphene;graphene;lithium ion batteries;anode material;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收稿日期:2012-02-2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06720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资助项目(2008AA03Z513) 作者简介:高云雷(1986-),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通信联系人:赵东林,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炭材料及其应用,dlzhao@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54195.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