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

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现状与发展?

赵龙武1,王树杰2,李冬2

(1 水利部杭州机械设计研究所,浙江杭州 310012; 2 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山东青岛 266100)摘要:潮流能是一种清洁无污染、蕴藏量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随着化石能源不断枯竭和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潮流能的开发利用愈加重视,各种潮流能发电技术得到了不断突破,其中英国等欧美国家已进入商业化运作前期。本文介绍了国内外潮流能开发利用的最新进展,以及已建、在建和计划筹建的工程项目情况;对各种水轮机的实验性能、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各种水轮机电站的工作流速、额定功率、固定方式等情况,对各项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对比研究;通过对国内外潮流能利用技术的分析,总结了潮流能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我国潮流能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

潮流主要是由潮汐引起的海水流,储量丰富,据欧盟委员会支持的非核能项目[1](JOULE II Non-Nuclear Energy program)估计欧洲可利用的潮流能达1.25×104MW,我国潮流能资源极为丰富,据《中国沿海农村海洋能资源区划》统计,中国沿岸130个水道的理论平均功率约为1.4×104MW,其中浙江、福建、山东和台湾海峡是世界上潮流能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世界能源的日益短缺和环境的不断恶化,促使世界各国加快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潮流能作为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能量密度高、可预测性强、蕴藏量丰富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

目前潮流能的规模化的开发利用,虽然还没有成功运作的商业化项目,但在选址、经济技术和环境影响等全面评估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原型设计,并在实验室、海域进行实验研究。其中英国海

图16 振荡式潮流能装置

2.5其他形式潮流能获取装置

新加坡Atlantis Resources Co.公司设计的Nereus潮流能装置,如图17所示,Nereus专门为浅水工况设计,叶片以一定的倾斜角度安装在链形式的机构上,水轮机提取流体动能驱动链条转动,于2008年7月进行了400kW的拖拽试验[19],目前没有相关性能参数资料。

图17 新加坡Atlantis公司Nereus潮流能装置

英国的NRE(Neptune Renewable Energy)公司的Neptune Proteus潮流能发电装置,如图18所示,该

装置主要由转子和导流罩组成,采用漂浮式锚泊,导流罩带有导叶可改变流向减小反向力矩,提高获能效率。NRE设计的了6m×6m转子的潮流能发电装置,并对1/100、1/40、1/10的模型进行了水槽实验,结果表明Neptune Proteus装置的获能系数高达0.45[20]。

171

图18 英国NRE公司Neptune Proteus潮流能发电装置

丹麦人Bent Hilleke发明了Tideng水轮机,如图19所示,该水轮机叶片在转动过程中可伸缩,以减小反向转矩的影响,底座还起到提高流速的作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获取,底座是转子2-3倍高,可使流速提高1.3-2倍。对于一个底座长20m,高10m,叶片高2m,在3m/s的流速下,可发电4.167MW。2009年将有一个1MW的项目建成,于2010年在英国的奥克尼郡测试[21]。

图19 Bent Hillekef发明了Tigeng水轮机

3 潮流能利用技术分析与对比 3.1 潮流能利用技术比较

潮流能利用技术发展到现在已有数十种形式,为便于比较,对以上潮流能技术列表比较,如表4所示,其中获能系数为相关公布数据或推算得到。

潮流能开发利用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有兆瓦级的电站建成,由表可见因系统稳定性因素影响,水轮机尺度都在20m以内,额定流速在2m/s左右,最低工作流速在0.5-1.2m/s,获能系数在0.3左右,带有导流装置的设备获能系数相对较高,在0.5左右。

172

表4 潮流能利用技术比较

序号装置名称

所属公司尺寸参数额定功率

额定流速(m/s)

最低工作流速(m/s)

是否聚流

获能系数* 载体方式

发展现状

国家

1 SeaGen MCT 16m ×

2 1.2MW 2.25 0.7 否 0.48 桩柱

式建成,投入使用英国 2 RITE Verdant Power5m

35.9kW 2.2 0.7 否

0.34 座底式连续9000小时测试

美国 3 TidEL

SMD

Hydrovision

18.5m×2 1MW 2.3 0.7 否 0.31 锚链悬浮 / 英国 4 RTT Lunar Energy19.5m 2MW 3 1.0

是 0.50 座底式 / 英国 5 UEK Underwater

Electric Kite

System 5.18m×2 400kW 3 1.54

是 0.7

水底锚链 / 美国 6

Open Centre OpenHydro 15m×2 1520kW 2.57 0.7 否 0.51

桩柱式 250kW示范样机并网发电爱尔兰 7

Cleaner Current turbine

Cleaner

Current

17m 1MW 2.6 / 是 0.5

桩柱式 65kW示范项目正在测

试加拿大

8 Kobold

Ponte di

Archimede

6m×5m 25kW 2..0 1.2 否 0.23

漂浮式

250 kW在

意大利 9 GHT Gorlov Helical

Turbine

1m×2.5m(D×H) 1.5kW 1.5 0.5 否 0.36 / /

美国 10 EXIM Seapower 1m×1.5m(D×H) 2kW 2.5 / 否 0.17 /

2kW实验机瑞

11 Stingray Engineering

Business

弦长3m 展长15m 150kW 1.54 / 否 / 座底式 /

英国 12 Nereus Atlantis

Resources

/ / / / / / / 400kW实验样机新

13 Neptune

Proteus

Neptune

Renewable Energy

/ / / / 是 0.45 / /

英国 14 Tideng / 展长20m 叶片长2m 4.2MW 3.0 / 是 /

座底式 1MW项目在建丹

15 万向Ⅱ哈尔滨工程大学 2.5×2.5m(D×H) 70/40kW 3.5/2.51.0 否/是 0.26/0.35

漂浮

/座底式

40kW实验电站中

16 柔性叶

片水轮机中国海洋大学 1.5m×1.3m

(D×H) 5kW 2.0 0.5 是 0.28

漂浮式 5kW实验样机中国

17 水下风车浙江大学 1.3m 5kW 2.0 / 否 0.24

座底式 5kW实验样机中

国 18 漂浮水

平轴水轮机东北师范大学 / 1kW / / 否 /

漂浮式 1kW实验样机中

173

3.2 潮流能利用技术分析

水平轴水轮机获能效率较高,结构简单,便于运输,技术较为成熟,实际应用项目较多,现有的在建已建项目和概念设计项目统计中[22],轴流水轮机项目占43%,竖轴水轮机项目占33%;竖轴水轮机利用叶片的升力阻力做功,理论上能达到较高的获能系数,但叶片倾角的控制有一定难度,且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柔性叶片水轮机、EXIM、GHT、等最低工作流速较低,转矩系数较高,可自启动,在低流速的工况下有一定优势。

潮流发电装置载体主要有桩柱式、漂浮式和座海底式三种固定方式。桩柱式固定方式相对稳定,系统可设计为升降式,便于设备维护,但成本较高,不适于水深处;座底式固定方式对海面航行影响小,但靠近海底流速较低,对海底状况要求较高,不便于检修和回收;漂浮式锚泊固定方式可较好的利用表层水流,易于维护,移动和回收方便,但受风浪影响较大,稳定性较差。文献[22]中统计水平轴水轮机潮流发电项目不同固定方式所占的比例为:座海底式37%,漂浮式33%,桩柱式27%;竖轴水轮机潮流发电项目不同固定方式所占的比例为:桩柱式52%,漂浮式28%,座底式8%。对于不同的海况地点,应根据水深、流速等选用合适的载体和固定方式。 4 我国潮流能开发利用建议

近几年,潮流能利用技术在各国的努力下有了快速的发展和长足的进步,对世界潮流能开发利用现状可总结如下:

(1) 潮流能技术已达到商业化前期阶段,众多大容量开发项目正在筹划建设中,潮流能的利用有着广阔的前景。

(2) 潮流能利用技术种类较多,目前较为成熟的有以SeaGen为代表的“风车”式水轮机和意大利Kobold 为代表的竖轴水轮机,其他技术也在逐渐成熟。

(3) 未来几年将有众多较大容量的潮流电站建成,其中英国正在筹建项目较多,韩国计划建设的最大电站容量高达300MW。

(4) 世界各国对潮流能利用愈加重视,已成立了众多相对专业的技术公司。

我国潮流能开发利用得到了国家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来潮流能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了重大进展和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大缩短了与国外的差距,有望很快进入工程示范和规模化应用阶段。针对我国潮流能利用现状提出以下建议:

(1) 对潮流能开发利用做出长期规划,继续加大对潮流能利用研究与应用的投入。

(2) 加强国内外交流合作,引导和鼓励参与国际海洋能相关组织,加强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与交流。 (3) 建立潮流能通用实验与测试平台,避免重复建设,积极推进潮流能利用技术示范和规模化。 (4) 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资金投入,加快潮流能规模化、产业化进程。

174

参考文献

[1] European Commission,The exploitation of tidal and marine currents energy, project result, Technical report,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 Directorate General for Sci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 nt,1996

[2] 2008 Annual Report of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Ocean Energy Systems [

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mplementing Agreement on Ocean Energy Systems, 2008 AnnuAl Report [4]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5]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news/archive.html [6]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7] http://www.verdantpo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8]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9]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10] C A Douglas, G P Harrison, J P Chick.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the Seagen marine current turbine[J]. Proc. IMechE Part M: J. Engineering for the Maritime Environment. 2008(222): 1-12

[11] Roger Bedard, Mirko Previsic, Omar Siddiqui, etc. EPRI North American Tidal In Stream Energy Conversion Feasibility Demonstration Project. 2005

[12]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13]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powerroducers/index.htm

[14] Alessandro Schnborn, Matthew Chantzidakis. Development of a hydraulic control mechanism for cyclic pitch marine current turbines[J]. Renewable Energy, 2007 (32): 662–679

[15] In Seong Hwang, Yun Han Lee, Seung Jo Kim. Optimization of cycloidal water turbine and the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by individual blade control[J]. Applied Energy, 2009 (86) : 1532–1540

[16] M.A. Kamoji, S.B. Kedare, S.V. Prabhu. Performance tests on helical Savonius rotors[J]. Renewable Energy. 2009 (34) : 521–529

[17] 李冬, 王树杰, 赵龙武, 等. 柔性叶片水轮机力学性能测量方法研究. 水电能源科学, 2008, 26(2): 356-362.

[18] The Engineering Business Ltd, STINGRAY TIDAL STREAM ENERGY DEVICE – PHASE. 2003 [19]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20]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tidal_technology.php [21] http://www.hps.as/advantages.html [22] M.J. Khan, G. Bhuyan, M.T. Iqbal, etc. Hydro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 systems and assessment of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axis turbines for river and tidal applications: A technology status review[J]. Applied En ergy. 2009 (86) : 1823–1835

17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存储器的发展史

1.存储器设备发展之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 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 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 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 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 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由冯.诺依曼博士领导设计。 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设计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 它不仅能作科学计算,而且能作数据处理。 2.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带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 一。 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 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用的DLT和IBM的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 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存储备份或通过磁带镜像技术实现多磁带库备份,无疑是数据仓库、ERP等大型网络应用的良好存储设备。 3.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鼓1953年,随着存储器设备发展,第一台磁鼓应用于IBM 701,它是作为内存储器使用的。 磁鼓是利用铝鼓筒表面涂覆的磁性材料来存储数据的。 鼓筒旋转速度很高,因此存取速度快。 它采用饱和磁记录,从固定式磁头发展到浮动式磁头,从采用磁胶发展到采用电镀的连续磁介质。 这些都为后来的磁盘存储器打下了基础。

国内外分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分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引言 密码(学)技术是信息安全技术的核心,主要由密码编码技术 和密码分析技术两个分支组成。密码编码技术的主要任务是寻求产 生安全性高的有效密码算法和协议,以满足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加密 或认证的要求。密码分析技术的主要任务是破译密码或伪造认证信 息,实现窃取机密信息或进行诈骗破坏活动。这两个分支既相互对 立又相互依存,正是由于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才推动了密码学自 身的发展[6]。目前人们将密码(学)理论与技术分成了两大类, 一类是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分组密码、序列密码、公 钥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 PKI技术、VPN技术等等,另一类是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 信息隐藏、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等。 在密码(学)技术中,数据加密技术是核心。根据数据加密所 使用的密钥特点可将数据加密技术分成两种体制,一种是基于单密 钥的对称加密体制(传统加密体制),包括分组密码与序列密码, 另一类是基于双密钥的公钥加密体制。本文主要探讨和分析分组密 码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 国内外分组密码研究的现状 2.1 国内外主要的分组密码 美国早在1977年就制定了本国的数据加密标准,即DES。随着 DES的出现,人们对分组密码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已有大量 的分组密码[1,6],如DES的各种变形、IDEA算法、SAFER系列算 法、RC系列算法、Skipjack算法、FEAL系列算法、REDOC系列算 法、CAST系列算法以及Khufu,Khafre,MMB,3- WAY,TEA,MacGuffin,SHARK,BEAR,LION,CA.1.1,CRAB,Blowfish,GOST,SQUA 算法和AES15种候选算法(第一轮),另有NESSIE17种候选算法 (第一轮)等。 2.2 分组密码的分析 在分组密码设计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分组密码分析技术也得 到了空前的发展。有很多分组密码分析技术被开发出来,如强力攻 击(穷尽密钥搜索攻击、字典攻击、查表攻击、时间存储权衡攻 击)、差分密码分析、差分密码分析的推广(截段差分密码分析、 高阶差分密码分析、不可能差分密码分析)、线性密码分析、线性 密码分析的推广(多重线性密码分析、非线性密码分析、划分密码 分析)、差分线性密码分析、插值攻击、密钥相关攻击、能量分 析、错误攻击、定时攻击等等。 其中,穷尽密钥搜索攻击是一种与计算技术密不可分的补素密码分 析技术,也是最常用的一种密码分析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破 译DES的算法。在DES最初公布的时候,人们就认为这种算法的密钥 太短(仅为56bit),抵抗不住穷尽密钥搜索的攻击。因此,1997 年1月28日,美国colorado的程序员Verser从1997年3月13日起, 在Internet上数万名志愿者的协同下,用96天的时间,于1997年6

国内外密码学发展现状

国内外密码学发展现状 简述国内外密码学发展现状 一、近年来我国本学科的主要进展 我国近几年在密码学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下面我们将从最新理论与技术、最新成果应用和学术建制三个方面加以回顾和总结。 (一)最新理论与技术研究进展 我国学者在密码学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序列密码方面,我国学者很早就开始了研究工作,其中有两个成果值得一提:1、多维连分式理论,并用此理论解决了多重序列中的若干重要基础问题和国际上的一系列难题。2、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曾肯成提出了环导出序列这一原创性工作,之后戚文峰教授领导的团队在环上本原序列压缩保裔性方面又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2)分组密码方面,我国许多学者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吴文玲研究员领导的团队在分组密码分析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对NESSIE工程的候选密码算法NUSH的分析结果直接导致其在遴选中被淘汰;对AES、Camellia、SMA4等密码算法做出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攻击轮数屡次刷新世界纪录。 (3)Hash函数(又称杂凑函数)方面,我国学者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尤其是王小云教授领导的团队在Hash函数的安全性分析方面做出了创新性贡献:建立了一系列杂凑函数破解的基本理论,并对多种Hash函数首次给出有效碰撞攻击和原像攻击。 (4)密码协议方面,我国学者的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在重置零知识方面的研究:构造了新工具,解决了国际收那个的两个重要的猜想。

(5)PKI技术领域,我国学者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冯登国教授领导的团队做出了重要贡献: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KI模型框架,提出了双层式秘密分享的入侵容忍证书认证机构(CA),提出了PKI实体的概念,形成了多项国家标准。该项成果获得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6)量子密码方面,我国学者在诱骗态量子密码和量子避错码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工作;在协议的设计和分析方面也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7)实验方面,主要有郭光灿院士领导的团队和潘建伟教授领导的团队取得了 一些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的“量子政务网”和“量子电话网”均属世界首创。 (二)最新成果应用进展 2009年是我国《商用密码管理条例》发布实施10周年。10年来我国的商用密码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可信计算和WAPI方面的密码应用。 (1)通过在可信计算领域中的密码应用推广,推出了我国自主的《可信计算密码支撑平台功能与接口规范》,大大提升了我国密码算法的应用水平和密码芯片的设计和研制水平。 (2)我国自主研发的宽带无线网络WAPI安全技术,弥补了同类国际标准的安全缺陷,形成并颁布了两项国家标准;其中的加密算法采用了自主研发的分组密码算法SMS4。该成果2005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二、密码学的发展趋势和展望 (1)密码的标准化趋势。密码标准是密码理论与技术发展的结晶和原动力,像AES、NESSE、eSTREAM和SHA 3等计划都大大推动了密码学的研究。 (2)密码的公理化趋势。追求算法的可证明安全性是目前的时尚,密码协议的形式化分析方法、可证明安全性理论、安全多方计算理论和零知识证明协议等仍将是密码协议研究的主流方向。

新媒体研究的现状

新媒体与网络传播就其本质而言相互联系。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不断推进,博客、播客,维客、手机媒体、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电视、SNS、RSS、P2P等越来越多的新产物成为这一领域的亮点。可见,网络并非物质载体而是虚化的技术,它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间的壁垒已逐渐破除。随着网络技术的演进,这样的媒介会更多。可见,新媒体是以网络为基础集纳多种媒体功能和无线通讯技术的新的媒介形态,是多种传播形式复合的媒体,强调的是一种信息的融合,而非区别。当今,新媒体革命推动的不仅是传媒产业的迅猛发展,更是整个社会系统的优化统筹。在新媒体环境下,全球正逐渐成为一个网状传播整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是不断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占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1年1月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微博用户规模达到6311万人,使用率为13.8%,手机网民中手机微博的使用率达到15.5%,青少年网民则占整体网民一半左右。根据《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1)》蓝皮书显示,在2010年138起社会舆情热点事件中,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为89起,占比65%,比2009年的56%提高了9个百分点;传统媒体曝光的为47起,占比34%,相比2009年下降10个百分点。(参照最新)。一方面,新媒体研究的方向越来越务实.研究方法逐渐由理论研究向实证研究发展。理论研究者进入媒体调研指导,媒体从业者加入了研究者行列,政府管理者也进入了媒体管理平台。以往实践成果先于理论成果,或者研究与实践运作“两张皮”的局面正在被改写。这些研究都大大促进国内媒体研究的务实化程度。另一方面,从媒体经营管理角度、受众角度、文化批判角度来对新媒体进行研究的案例不断上升。可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渗透性发展,新媒体研究的视线已延伸到社会信息传播的方方面面。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如何更好的把握新媒体环境的构成、基本特征、特有语言、功能和作用,从新媒体环境角度去审视、分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现状、成因和方法论体系的研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概述 阻变存储器(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RRAM)是一种基于非电荷存储机制的新型存储技术。RRAM的上下电极之间是能够发生电阻转变的阻变层材料。在外加偏压的作用下,器件的电阻会在高低阻态之间发生转换从而实现“0”和“1”的存储。在二进制存储中,一般将低阻态代表“1”,高阻态代表“0”。器件从高阻变化为低阻的过程称为Set,从低阻变为高阻的过程称为Reset。Set 过程中,一般需要限制通过器件的最大电流,以避免器件完全损坏。虽然阻变存储器的研究自2000年后才兴起,但薄膜的阻变现象早在1967年就由英国Standard Telecommunication Laboratories的J. G. Simmons等人发现[1]。1971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华裔教授Leon Chua就在理论上预言了除了电阻、电容、电感之外的第四种基本器件——忆阻器(Memristor)的存在[2]。在2008年的Nature杂志上,惠普公司报道已成功制备出忆阻器原型器件并提出了相应的物理模型。他们模拟了(a)有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b)无动态负微分现象的电阻器件、(c)存在非线性离子运动的电阻器件三种不同器件的工作机制:(a)中当所加正电压到达最大值时,器件还未完全发生电阻转变,在正电压逐渐减小的过程中器件继续发生电阻转变(电阻减小),因此观察到了明显的负微分电阻现象;在(b)中所加正向电压到达最大值之前,器件已经完全发生电阻转变,之后在未加负偏压之前器件电阻一直保持不变,因此没有负微分电阻现象;在(c)器件中,离子运动是非线性的,其到达上下电极两种边界条件是突变的,因此其一般只有两种状态(OFF和ON态)。阻变存储器RRAM可以归为忆阻器(c)类器件中的一员。 2.1 阻变存储器的材料体系 2.1.1 固态电解质材料 固态电解质体系中包含两个要素:一是固态电解质层,二是可在固态电解质层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金属。基于这类体系的RRAM器件被称为PMC (programmable metallization cell)或CBRAM(Conductive Bridging RAM)[5],其特征是两个电极一边是惰性金属如Pt,另一边是易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活泼金属如Cu和Ag。两电极中间是固态电解质层,金属离子可以在固态电解质中移动。当Cu或Ag等活泼金属作为阳极时,这些易氧化的金属原子失去电子成为金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存储器的发展史

1.存储器设备发展之汞延迟线 汞延迟线是基于汞在室温时是液体,同时又是导体,每比特数据用机械波的波峰(1)和波谷(0)表示。机械波从汞柱的一端开始,一定厚度的熔融态金属汞通过一振动膜片沿着纵向从一端传到另一端,这样就得名“汞延迟线”。在管的另一端,一传感器得到每一比特的信息,并反馈到起点。设想是汞获取并延迟这些数据,这样它们便能存储了。这个过程是机械和电子的奇妙结合。缺点是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这种存储器方式会受各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精确。 1950年,世界上第一台具有存储程序功能的计算机EDVAC由冯.诺依曼博士领导设计。它的主要特点是采用二进制,使用汞延迟线作存储器,指令和程序可存入计算机中。 1951年3月,由ENIAC的主要设计者莫克利和埃克特设计的第一台通用自动计算机UNIVAC-I交付使用。它不仅能作科学计算,而且能作数据处理。 2.存储器设备发展之磁带 UNIVAC-I第一次采用磁带机作外存储器,首先用奇偶校验方法和双重运算线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最先进行了自动编程的试验。 磁带是所有存储器设备发展中单位存储信息成本最低、容量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的常用存储介质之一。它互换性好、易于保存,近年来,由于采用了具有高纠错能力的编码技术和即写即读的通道技术,大大提高了磁带存储的可靠性和读写速度。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可分为螺旋扫描技术、线性记录(数据流)技术、DLT技术以及比较先进的LTO技术。 根据读写磁带的工作原理,磁带机可以分为六种规格。其中两种采用螺旋扫描读写方式的是面向工作组级的DAT(4mm)磁带机和面向部门级的8mm磁带机,另外四种则是选用数据流存储技术设计的设备,它们分别是采用单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为1/4英寸、面向低端应用的Travan和DC系列,以及采用多磁头读写方式、磁带宽度均为1/2英寸、面向高端应用的DLT和IBM的 3480/3490/3590系列等。 磁带库是基于磁带的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同样的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但同时具有更先进的技术特点。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 磁带库不仅数据存储量大得多,而且在备份效率和人工占用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在网络系统中,磁带库通过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系统可形成网络存储系统,为企业存储提供有力保障,很容易完成远程数据

国内外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密码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密码技术现状 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码,基于生物特征的识别理论与技术)。 自从1976年公钥密码的思想提出以来,国际上已经提出了许多种公钥密码体制,但比较流行的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基于大整数因子分解问题的,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是RSA;另一类是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比如ElGamal公钥密码和影响比较大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由于分解大整数的能力日益增强,所以对RSA的安全带来了一定的威胁。目前768比特模长的RSA已不安全。一般建议使用1024比特模长,预计要保证20年的安全就要选择1280比特的模长,增大模长带来了实现上的难度。而基于离散对数问题的公钥密码在目前技术下512比特模长就能够保证其安全性。特别是椭圆曲线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要比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的计算更困难,目前技术下只需要160比特模长即可,适合于智能卡的实现,因而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国际上制定了椭圆曲线公钥密码标准IEEEP1363,RSA等一些公司声称他们已开发出了符合该标准的椭圆曲线公钥密码。我国学者也提出了一些公钥密码,另外在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方面也做了一定的工作,比如在RSA的快速实现和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方面都有所突破。公钥密码的快速实现是当前公钥密码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包括算法优化和程序优化。另一个人们所关注的问题是椭圆曲线公钥密码的安全性论证问题。 公钥密码主要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当然,数字签名和密钥分配都有自己的研究体系,形成了各自的理论框架。目前数字签名的研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普通签名和特殊签名。特殊签名有盲签名,代理签名,群签名,不可否认签名,公平盲签名,门限签名,具有消息恢复功能的签名等,它与具体应用环境密切相关。显然,数字签名的应用涉及到法律问题,美国联邦政府基于有限域上的离散对数问题制定了自己的数字签名标准(DSS),部分州已制定了数字签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学习与研究 第 23 期 海航集团 2012年11月26日 新媒体应用现状研究 【编者按】近年来,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关于新媒体的论述频见报刊,而且以“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跟常规媒体的共存”等主题的论坛也在推波助澜,一时间关于新媒体的字眼铺天盖地袭来。本文介绍了新媒体与其商业价值,分享了优秀企业在新媒体应用上的案例,并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在集团的运用前景。 一、新媒体定义 新媒体是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

称为“第五媒体”。 图1新媒体网络图 二、新媒体对品牌价值的影响 新媒体对商业及品牌营销的五大价值如下: ㈠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新媒体可以更好地降低营销成本。企业会花很多钱建一个官方网站,定期发布企业动态和产品信息,不间断维护与推广,但效果却并不理想,而新媒体提供了更多免费的开放平台,如在开心网建立官方账户,在豆瓣建立兴趣小组,在天涯建立品牌空间,在新浪微博建立官方微博,在百度百科建立品牌词条等等。

新媒体不仅提供了低成本平台,而且还提供了低成本的传播方式。在传统媒体时代,大量品牌的信息需要花费巨资推广,而在新媒体时代,只要内容有创意,网民觉得有趣或有价值,就会帮忙免费传播。 ㈡更精准化的客户定位,满足个性化需求 在新媒体营销中,不论是门户网站的按钮广告,还是搜索引擎的关键词广告,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都更有针对性。如你在微博谈论购买篮球的事情,那么系统会认定你具有购买篮球的需求,一段时间后,不管你是否再进行篮球主题谈论或搜索,系统都有可能为你定制耐克、阿迪或李宁等品牌。在这个营销过程中,一切都是基于人、账户和关系网,一切需求和潜在消费欲望都可以被记录、被计算、被推理。 未来的消费将越来越强调个性化,消费者会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喜欢的时间和地点获得喜欢的商品或服务,而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各种工具能让企业清楚地知道顾客的需求。 ㈢及时有效面对危机公关 企业经营不可能完美无缺,面对众口难调的消费者,任何产品和服务都有可能存在所谓的“缺陷”,而社会化媒体的特点就是信息分散,舆论极难控制。 合理、有效地利用新媒体,能完善企业危机公关应对策略。公关是整合营销传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危机公关在某种意义上事关企业的长远利益甚至生死存亡。新媒体环境

阻变存储器可靠性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847873.html, 阻变存储器可靠性的研究 作者:沈冬云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1期 摘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种存储器设备在工业生产与民用消费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我国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不断进步的过程中,以浮栅结构为基础的FLASH存储器在物理尺寸上已经达到物理极限,如何对储存器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已经成为相关机械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 中阻变存储器以结合简单、高速度、低功耗等方面的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中阻变存储器在技术与应用上还没有十分成熟,在可靠性方面也没十分充分的保证。本文对阻变存储器在可靠性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并根据具体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法,希望可以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问题分析;可靠性国;阻变存储器 阻变存储器属于三明治结构器件的一种,内部结构中的电极材料对于器件的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阻变存储器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电极材料与功能层材料上。 一、器件的工艺制备 本次实验研究所采用的器件结构为1T1R,通常情况下,晶体管能够起到限流与形状两方面的作用,阻变存储器结构为Pt/Ti/HfOx/Cu结构,其中Cu是阻变存储器的下电极,在CMP 工艺处理下,该部件能够起到电极的作用。功能层FfOx,离子束或ALD蒸发生长。Ti/Pt为上电极,粘附层为Ti层,能够使功能层与Pt的粘附性得到提,上电极Ti/Pt与功能层HfOx,厚度分别为70nm与6nm。具体工艺流程如下。 (一)硅片清洗 以硅片为衬底,阻态越高越好,去掉硅片表面所附着的有机物,具体操作方法为通过双氧水与浓硫酸对硅片进行冲洗,再对氢氟酸溶液进行稀释处理,将自然氧化层去除掉,再用气氛将水分吹干。 (二)SiO2层的生长 SiO2能够对硅片起到决绝作用,在对硅片清洗干净后将其置于热氧化炉,经过4-5小时的干法氧化后,SiO2会得到生长,可以达到200nm的厚度; (三)ZrO2或HfO2原子层或原子层沉积或离子束溅射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存储器的文献综述

存储器芯片的使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班级:XXX 姓名:XXX

学号:XXX

一、选题背景 存储器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消费电子、网络存储、物联网、国家安全等重要领域,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性的产品。当前,伴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存储器的需求量迅速增加,存储容量、存取速度、功耗、可靠性和使用寿命等指标要求也越来越高。世界各大企业在这方面出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涌现出多种新型存储器,并且工艺水平和性能都在不断提高,给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二、相关问题现状研究综述 我们一般会将存储器划分为,易失性存储器和非易失性存储器,这种划分是根据断电后数据是否丢失而决定的。现有技术中,整个存储器芯片行业主要有三种种产品:DRAM NAND FLASIHNOR FLASH DRA是易失性存储器的代表,NAND Flash和NORFLASI 是非易失性存储器的代表。尽管按照不同的分类特点,可形成存众多种类的储存芯片,但从该行业产业结构分析,上述三种存储器毫无疑问是全球重点厂商最为关注的产品领域。 NANtFLAS和DRAI都是硅基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在摩尔定律和海量数据存储需求的推动下,不断向大容量、高密度、快速、低功耗、长寿命方向发展。但随着特征尺寸不断减小至接近原子级,传统平面型结构遇到无法跨越的性能障碍,存储器的性能和可靠性达到极限,而且新工艺节点开发成本迅速增加,进一步降低预期收益。 因此,存储器向两大方向转型发展:一是继续沿用硅基材料,用垂直堆叠替代特征尺寸微缩,从平面转向立体结构;二是使用新材料和新结构研制新兴传感器技术。前者的挑战是开发出可实现8层到32层甚至64层连续堆叠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并保证每一层存储器性电性能的一致可控。后者的挑战是论证开发配套生产工艺,并保证新材料不会对既有生产线造成污染、产品性能优于现有存储器和可长期可靠使用等。 新材料、结构和物理效应方面研究的不断突破,使得其他新兴存储器技术也因此得到发展。新兴存储器以大容量、低功耗、高速读写、超长保存周期、数据安全等为发展目标,包括利用自发极化现象开发的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利 用电致相变现象的相变存储器(PCM、利用磁电阻效应开发的磁性随机存储器 (MRA M利用电致电阻转变效应开发的电阻随机存储器(RRAM,以及赛道存储器、铁电晶体管随机存储器(FeTRA)导电桥梁随机存储器(CBRAM内容寻址存储器(CAM 等。 铁电随机存储器(FRAM:它包含由锆钛酸铅制成的铁电薄膜,其中心原子可在外加

密码学及其研究现状(2014年)

密码学及其研究现状(2014年) {摘要}: 密码系统的两个基本要素是加密算法和密钥管理。加密算法是一些公式和法则,它规定了明文和密文之间的变换方法。由于密码系统的反复使用,仅靠加密算法已难以保证信息的安全了。事实上,加密信息的安全可靠依赖于密钥系统,密钥是控制加密算法和解密算法的关键信息,它的产生、传输、存储等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关键词}:密码技术安全网络密匙管理 密码技术是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如今,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的保密性、完 整性、可用性和抗抵赖性,都需要采用密码技术来解决。密码体制大体分为对称密 码(又称为私钥密码)和非对称密码(又称为公钥密码)两种。公钥密码在信息安全中 担负起密钥协商、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等重要角色,已成为最核心的密码。 密码是通信双方按约定的法则进行信息特殊变换的一种重要保密手段。依照这 些法则,变明文为密文,称为加密变换;变密文为明文,称为脱密变换。密码在早 期仅对文字或数码进行加、脱密变换,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对语音、图像、数据 等都可实施加、脱密变换。 密码学是在编码与破译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并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 应用,已成为一门综合性的尖端技术科学。它与语言学、数学、电子学、声学、信 息论、计算机科学等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它的现实研究成果,特别是各国政府 现用的密码编制及破译手段都具有高度的机密性。 进行明密变换的法则,称为密码的体制。指示这种变换的参数,称为密钥。它 们是密码编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密码体制的基本类型可以分为四种:错乱--按照 规定的图形和线路,改变明文字母或数码等的位置成为密文;代替--用一个或多 个代替表将明文字母或数码等代替为密文;密本--用预先编定的字母或数字密码 组,代替一定的词组单词等变明文为密文;加乱--用有限元素组成的一串序列作 为乱数,按规定的算法,同明文序列相结合变成密文。以上四种密码体制,既可单 独使用,也可混合使用,以编制出各种复杂度很高的实用密码。 当前,公钥密码的安全性概念已经被大大扩展了。像著名的RSA公钥密码算法、 Rabin公钥密码算法和ElGamal公钥密码算法都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有些公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综述(自己整理)

目录 引言 (1) 1 RRAM技术回顾 (1) 2 RRAM工作机制及原理探究 (4) 2.1 RRAM基本结构 (4) 2.2 RRAM器件参数 (6) 2.3 RRAM的阻变行为分类 (7) 2.4 阻变机制分类 (9) 2.4.1电化学金属化记忆效应 (11) 2.4.2价态变化记忆效应 (15) 2.4.3热化学记忆效应 (19) 2.4.4静电/电子记忆效应 (23) 2.4.5相变存储记忆效应 (24) 2.4.6磁阻记忆效应 (26) 2.4.7铁电隧穿效应 (28) 2.5 RRAM与忆阻器 (30) 3 RRAM研究现状与前景展望 (33) 参考文献 (36)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 引言: 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是一种基于阻值变化来记录存储数据信息的非易失性存储器(NVM)器件。近年来,NVM器件由于其高密度、高速度和低功耗的特点,在存储器的发展当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硅基flash存储器作为传统的NVM器件,已被广泛投入到可移动存储器的应用当中。但是,工作寿命、读写速度的不足,写操作中的高电压及尺寸无法继续缩小等瓶颈已经从多方面限制了flash存储器的进一步发展。作为替代,多种新兴器件作为下一代NVM器件得到了业界广泛的关注[1、2],这其中包括铁电随机存储器(FeRAM)[3]、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4]、相变随机存储器(PRAM)[5]等。然而,FeRAM及MRAM 在尺寸进一步缩小方面都存在着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RRAM器件因其具有相当可观的微缩化前景,在近些年已引起了广泛的研发热潮。本文将着眼于RRAM 的发展历史、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入手,对RRAM进行广泛而概括性地介绍。 1 RRAM技术回顾 虽然RRAM于近几年成为存储器技术研究的热点,但事实上对阻变现象的研究工作在很久之前便已开展起来。1962年,T. W. Hickmott通过研究Al/SiO/Au、Al/Al2O3/Au、Ta/Ta2O5/Au、Zr/ZrO2/Au以及Ti/TiO2/Au等结构的电流电压特性曲线,首次展示了这种基于金属-介质层-金属(MIM)三明治结构在偏压变化时发生的阻 变现象[6]。如图1所示,Hickmott着重研究了基于Al2O3介质层的阻变现象,通

存储器的未来发展状况(精)

存储器未来发展状况 如果有一种半导体领域被视为商品,那就是存储器。当然,它是容纳最多列吋的区域。 DRAM 芯片的当前需求量最高,其平均售价的涨落通常作为整个半导体行业的主导。 市场和制造商 在商业方面,半导体市场目前每年收入大约可达 3000 亿美元, 存储器芯片对此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它每年的占有率极不稳定。制造商立足市场的成本很高,利润越来越微薄,只能在旺季才能赚取利润, 或许,除非您恰好是市场领导者。在过去十年间,该行业的主要供应商数量(占据了 5% 以上的市场占有率明显减少,或者说我们已看到存储器供应商已在大势整合。这种情况首先出现在 DRAM 行业,在过去几年间,非易失存储器 (NVM 的领先制造商群体(多半为闪存供应商中已改组。 过程、体系结构和互连 在技术方面,存储器芯片开发的主要挑战在于与微处理器提高的性能保持同步并提供快速且和较低功耗的存储器。存储器制造商的压力越来越大,以改进体系架构并移至更小的工艺节点,虽然存储器一直在硅工艺开发的驱动者。领先 DRAM 制造商现在以 30nm 的规格节点开始生产,一些供应商更供应 25nm 的规格工程样本。在 NAND 闪存中,闪存存储器最常见的类型用于固态驱动器、 USB 闪存驱动器和多媒体存储卡中的数据存储,领先的制造商现在开始生产 64 位存储器,采用 20 到 30nm 的过程技术。 随着 3D 存储器技术日益重要,还需要创新型存储器架构和结构:在技术过程阶段, DRAM 存储器单元采用 3D 结构设计,在硅压模阶段,使用 TSV (硅片直通孔互连进行 DRAM 压模堆叠,以满足高密度需求。 3D NAND 闪存存储器(带垂直门结构具有长寿命和高可靠性,前景很好,明年左右即可实现。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及发展调查报告

高校新媒体运用的现状以及发展调查报告 一、新媒体运用的基本情况 (一)什么是新媒体 要了解新媒体这个概念,先了解什么是媒体。所谓媒体,是指传播信息的媒介,通俗的说就是宣传的载体或平台,能为信息的传播提供平台的就可以成为媒体。在对媒体的划分中,按其产生的先后有这样的五种媒体,分别是报纸刊物、广播、电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我们通常将互联网和移动网络划归到新媒体的范畴。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使得互联网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以互联网为传播媒介的新媒体,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娱乐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等。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新媒体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力,对于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宣传、引导和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新媒体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在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等。它是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所以被称为新媒体。尤其是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和手机是大学生最常接触的新媒体。新媒体以其独特的功能和魅力强烈吸引着最易接受新生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当然对于新媒体的具体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现在还属于众说纷纭的阶段,各家持有不同的观点。新媒体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和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丰富的信息和娱乐的内容,具有交互性与即时性,其信息具有海量性与共享性,包含多媒体与超文本,融合个性化与社群化等特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虽然大家对新媒体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大家都认识到了新媒体发展的广阔前景和丰富的应用,以及巨大的影响力。 (二)新媒体的特点 综合不同的观点,我们发现新媒体具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内容定制化:受限于技术发展的水平,传统的媒体的受众往往是面向全体大众。而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在受众发面突破了许多限制,可以说,新媒体做到了受众的细分化,甚至将受众具体到个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受众用户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