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中考总结复习备考规划方案.doc

初中中考总结复习备考规划方案.doc
初中中考总结复习备考规划方案.doc

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中考复习备考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课程标准为指南,以考试说明为依据,以教材为载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考试为渠

道,以心理素质和应试能力培养为突破口,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中考成绩。

二、复习原则

1 、低起点,小步伐,快反馈,高密度;2、讲练结合,以练代讲;

3、面向全体,关注差异;

4、培优扶差;

5、有效教学,向课堂要质量。

三、复习设计

(一)确立目标,结合每次考试成绩比照指标找差距

1、学校制定升学指标。把重点高中一榜、指标到校、普通高中、职高指标确定总数

后分解到各班级,张榜公示。

2、班级制定升学指标。即对分解到班级的指标落实到人头。要和学生谈话、交流、

指导,让学生给自己定位。

3、任课教师制定分数指标。对每一名学生应该达到多少分定位。

4、学生自我设计目标。对升入学校,各科理想分数预设。

(二)制订计划

1、初三上半年结束全年课程;

2、寒假时间同科教师集体研究制订复习计划,体现:( 1)复习课时;( 2)每课时复习内容;( 3)复习方法;( 4)实现目标。

制订复习计划要从二个方面入手:

(1)资源:课标——对照课标,反复学习,吃透标准,明确方

向;考纲——依据考纲,反复研究,定量、定位。

考题——收集近几年中考题,教师做题、析题、研究各知识点,生成的题型、分值和

难易度。

教材——不离教材,挖掘教材,提炼升华,熟知教材编写意图、体系,归纳知识点,

形成知识网络。

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知根知底,知彼知己,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信息——及时捕捉中考有关的信息,筛选、疏理,择用和调整。

(2)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单元章节复习。( 3 月 1 日—— 4 月 20 日)

复习时重点抓学科知识的单元、章节过关。每天定量记忆。复习各知识点、考点时,将其题型化(即设计成题)。要面面俱到,要由易到难;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

第二轮:专项复习( 4 月 20 日—— 5 月 20 日)

首先要对中考的考点知识进行训练,其次要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在训练考点知识时,着重训练标准和考纲所涉及的重点和难点。训练时以题代讲,讲练结合。在训练中考题型时着重放在中考新增题型和学生易丢分的题型。

第三轮:综合模拟和查缺补漏( 5 月 21 日—— 6 月 27 日)

模拟的试题要精挑细选,要从多套题中由教师自己按复习进程,结合学生实际重新整合和改编。模拟测试题要达到 20 套。既要训练学生的答题速度,同时一定要训练学生的解决技巧,还要训练学生的准确度,规范度和自信心。

经过模拟测试后,要留出最后一周时间查缺补漏,这个时候一定要回归课本,进行知识回顾,查缺补漏(看错题集),学生自查,查

自己易混、易错、易马虎的知识点和题型;教师查,查学生知识是否有疏漏,是否有的题型训练不到位。另外,还要加强心理辅导和应试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复习方法

1、学生建立错题集,把历次考试丢分题抄在本子上,并写出正确答案。建立记忆卡片,用于背诵、默写知识点,如古诗词,英语单词、词组,数理化公式等。

2、复习课基本环节为:讲——练——考——评——补

讲:精讲知识点(归纳),精讲典型题(考点解析),精讲多练,练习为主线,学生成绩的提高是教师指导下,自己主动练习和考出来的。

练:围绕考点,设计习题。课堂上少讲多练,训练是主线。不在多做题上下功夫,要在做过的错题上下功夫;不在讲上下功夫,要在练上下功夫;不在课外下功夫,要在课内下功夫;不在复习资料上下功夫,要在精编精选上下功夫;不在耗时上下功夫,要在提高效率上下功夫。教师要多做题,从中提炼精典题,指导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练。

考:考试是复习阶段的主要活动。从考中发现问题,从考中解决问题,从考中培养学

生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从考中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自信心。

小考:教师复习了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小测验。一定要限时,一定要当堂反馈。小

考时间最多 45 分钟, 5 分钟也可, 10 分钟也可,根据需要。

周考:每周考一次。同学科教师轮流命题。语、数、英三科用两节连排的时间,考试

时间为 90 分钟,理化、政史四科任选择一节课,

考试时间为45 分钟。命题范围为复习过的基础知识和学生练习过的题型和考点。教

师要把每次周考的成绩写在计分册中,班主任管理记分册。学生用过的周考题和模拟题要

求学生按学科分类妥善保管。(可用档案袋)

评:结合考试题展开评析。指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自评—总结试题难易度和质量,

总结学生答题得失,提出个别整改方案和补救措施,这项活动在学科组备课时进行;学生自评——自我反思,总结得失,把错题抄写在错题集中,写出正确答案,这项活动,由学科教

师在课堂上或晚自习辅导中进行,同时推举优秀学生交流学法和经验;班级互评——每周班

主任必须用 10—— 20 分钟时间召开考试评析会,让学生对照“中考自我设计”查问题,找

原因,检查学生各科错题集;学校评价——每次考试结束后,教导处要查学生错题集,教师

记分册,召开初三教师会,依复习设计中“确立目标”的四点要求比照讲评。

补:补后进生,不言放弃,提出最临近的成绩目标,帮助其制订学习计划,促进其主

动学习;补中等生,不甘落后,提出赶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促进学习成绩稳步提升;补

优等生,不谈成绩,看问题,看失误,严格要求,精益求精,指导其自主复习。

3 、讲考试题的方法。先给学生5—— 10 分钟时间去相互改卷,发现问题,更正错题,并在小组内能讲明白,然后将搞不懂的试题集中全班学生一起探讨,这时也不完全由教师

来讲,而是由尖子生为全班同学讲解,如果尖子生也讲不明白,教师这时再进行点拨、讲

析。这样讲析试题,既能让学生动起来,又能使他们真正的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而且还面向全体,有助于后进生转化和尖子生提高。

4、抓两头带中间。给后进生的投入,更多的是鼓励,是格外关心,让他们感到温暖,受

到尊重;给尖子生的投入,更多的是严厉,是精益求精;给中等生的投入,更多的是表

扬。信心十分重要,自信才能成功。关注的是细节,学生学习中的情绪变化、心理状态,

答题中的字迹、格式,小到标点符号和错别字,字字甄酌,句句分析,点点滴滴,方方面

面,教师都要关注,从小事抓起,从细节入手,小事养成习惯,细节决定成败。

五、心理辅导

心态在考试当中十分重要。如果没有平常心,很难在中考中发挥正常水平,更不用说

超常发挥。中考试题有易有难,易题分值大,而且都是应知应会的题。要让学生知道会做的

题不做错,永远是提高中考分数的秘诀,教师在判卷时,必须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准确、规范。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要反复训练学生:“我易他也易,但我不大意;我难他也难,但我不畏难”,“平时练习当中考,中考就当做练习”。让这些话牢牢记在学生心中,写在后墙黑板上。

心理辅导还需教师和家长沟通。第一次模拟考试结束后,召开一次学生家长会,学科教师、班主任、学年主任、教导主任从不同角度评析备考工作,召开学生中考誓师大会,表决心、增信心。学校召开不同层次学生会议,对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心理辅导,主要是调整学生的心态,树立他们的信心,中考前,学校召开考前动员大会,鼓舞志气,让学生从容进考场,坦然做考卷,守住平常心,树立自信心。

六、学校管理

学校管理贯穿复习全过程,管理的质量决定复习的质量,决定中考的质量。

1、进入复习阶段前制定中考复习备考方案,复习过程中不断调

整和改进方案;确保教师灵活应用方案。

2、领导“三参与”:参与集体备课;参与课堂听课;参与课后反思。

(1)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以备学生为中心——即学情,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背景、爱好、习惯等。以备“三题”为主线,即——精心设计当堂练习题,达标测试题,课后作业题。以备学法为导引——每轮复习前,要用一节课时间向学生交代复习内容、方法和要求,老师上课过程,学生学习方式,不同层面的学生应该达到的复习目标,都要向学生讲清,让学生有抓手,有方向,有目标,有动力。

(2)集体教研:同学科教师每周保证互听一节课,并在听课领导的指导下,集体研讨、评析复习课的质量。主管领导要做到“三深入”——深入班级看管理,深入课堂看学情,深入学生看成绩。

(3)课后反思,教师写反思日记,听课领导单独与教师交换意见。

3、主管领导严把周考关。检查“四到位”,严查每一套试题,标准是否到位;严查试卷成绩,批改是否到位;严查周考讲评,分析是否到位;严查考后辅导,补习是否到位。

4、请教研员听课、诊课、导课,帮助教师增强自信心,教师有信心,才能培养学生

自信心。

5、收集中考信息,精心筛选,有效应用。

6、指导教师带学案进课堂,学案包括一章一节的知识点;典型的例题;历届中考中

出现的试题;相应的练习题;学法指导。编印给学生,即题签进课堂。

7、复习课表的编排,依中考分值比例排课表,其中语、数、英三科每周有两节连排。

七、体艺工作

1、体育考试 60 分。复习备考中要强化训练,进行两次模拟考试,从初一开始就要让学生知道体育考试的内容和分值,并在体育课、大课间、体活等时间专项训练。

2、重视体、音、美特招工作,对有其特长的学生,要由体、音、美教师为其制订专项训练计划,并指导训练。

八、初三复习阶段的活动安排

1、3 月 1 日前审核中考复习计划;完善和补充;学习考纲(旧)和课标;

2、集体备课,每周每科一小时;

3 、集体教研,三轮复习的开始时间( 3 月初、

4 月下旬、

5 月中旬);

4 、学习考纲(新)和课标,调整复习方案( 4 月下旬)

5、小考 +周考 +专项考 +模拟考

(1)小考——随堂测试,即复习达标测试;

(2)周考——每周一次(按前述要求)

(3)专项考——在二轮复习中进行(讲—练—考—评—补)

(4)模拟考——(考、评、补)

6、家长会,在进修学校组织的模拟考试后召开。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超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5.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6.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7.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精品)-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 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

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第三章透镜知识归纳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2、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照相机:原理;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 幻灯机:原理、成倒立、放大的实像,f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_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s v ——速度公式:_t 公式变形:求路程 物理量单位 广V ――速度m/s km/h 单位换算: s ――路程m km 2 3 1 m==10dm=10 cm=10 mm -—时间s h t=s s=vt 求时间---- V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物理量单位 G――重力N --- 质量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J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 g=10N/kg 合力公式: F = F1 + F2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i - F2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m V 浮力公式: F 浮=6 — F 物理量 J*—i- 单位G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N F浮-浮力N m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kg F 浮= G 排=m 排g彳P 密度kg/m 3 1 V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m F浮=p水gV排g=9.8N/kg,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F浮=6 物理量单位 4F浮——浮力N G——物体的重力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压强公式: p= S 「物理量单位 P 2 压强Pa; N/m F ——压力N S ——受力面积 2 m 注意:S是受力面积, :指 有受到压力作用的 :那部分面积 面积单位换算: / 2 ,c--4 2 1 cm =10 m 2 --6 2 | 1 mm2 =10 m

液体压强公式: P= P gh 帕斯卡原理: 物理量单位 2 p --- 压强Pa; N/m P ------- 液体密度kg/m3 h --- 深度m 粗略计算时取c g=10N/kg P l = P2 二Sl S2 或F2 S2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提示:应用帕斯卡原理解题时,只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i L i=F2L2 或写成:F2 L i 物理量单位 F1 - 动力N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1.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 。 2.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 3.长度的单位关系是:1千米= 米;1分米= 米, 1厘米= 米,1毫米= 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 和 ;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 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 的下一位; (4).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 5.测量时间的基本工具是 。在国际单位中时间的单位是 (s), 它的常用单位有 , 。1h = min = s. 1.2 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 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1.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 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 的物体)叫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 。 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5.速度的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 。 公式: 速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单位是: 。1米/秒= 千米/小时 6.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 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 7.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 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 1.3 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 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 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21== 4.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它与发声 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3)音色:不同乐器、不同人之间他们的 不同。 5.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2.1、2.2 光的色彩 光的传播 1.光源:自身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 2.光的色散:将光分解成红、 、黄、绿、蓝、 、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3.光的三原色: 、 、 ;颜料的三原色: 、 、 。 4.红外线主要特点:热效应。 应用:取暖、摇控、探测、夜视等。 5.紫外线主要特点:使荧光物质发光。 应用:灭菌、验钞等。 6.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中是沿 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看不 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物体、日食、月食,都说明光在同一种物质中 。

初中物理中考总结(可打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6.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7.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8.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0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知识点总结全集

第一篇基础知识篇 初中物理主要学习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在教材中主要体现为声学、光学、力学、热学、电学等板块的内容。这些内容主要达到的要求是: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第一章机械运动 知识网络构建 ???????? ?? ????? ?????? ????????????????????????????????????????????测量工具长度单位及换算 测量方法测量工具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时间单位及换算测量方法 概念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选定参照物研究物体运动与否的方法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机械运动定义定义匀速直线运动公式速度单位直线运动分类意义机械运动定义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曲线运动s v t ???????????????? ?? ?? ?? ?? ?? ??????????????????????????? ?????? ?????? ???? ???????????? ????????????? 原理:=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实验过程 高频考点透析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 初中物理个人工作总结篇一20xx年,我们学校初三物理学科在中考中取得了全镇第一名的优秀成绩,这与学生的努力以及教师的辛劳是分不开的。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为了能进一步的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总结了几条经验: ①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考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物理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应物理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②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物理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今年试物理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③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物理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物理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物理 ④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物理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我们学校虽然还么有实施物理新课程标准,但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物理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⑤强化教学过程的相互学习、研讨。听完课后能与上课

初中物理总结

2017—2018学年初三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两个班物理学科得教学任务。为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一方面在教学中实施“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推进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尊重学生,努力构建与谐得师生关系,使学生乐于所学、学有所得;另一方面,利用业余时间加强业务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形成比较完整得知识结构,从而不断提高自己得教育教学水平。现将本学期得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上好课,我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努力做好下面得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得知识结构,重点、难点,适当得搜集、补充资料;(2)了解学生得知识现状与她们身心发展得特点,从她们得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出发,精心设计好每节课;(3)根据学生得实际与教学得需要选择正确得教学方法;(4)按照“三维五环”课堂教学模式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调动学生得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得情感,使她们产生愉悦得心境,创造良好得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物理得兴趣。讲练结合,精心布置作业,少而精,减轻学生得负担。 (二)抓好培优补弱,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平时得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得学生甚至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要抓好学生得思想教育,要加强学生得养成教育,引导她们形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得辅导与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得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得人都渴望得到别人得理解与尊重,所以,与后进生交谈时,对她得处境、想法表示深刻得理解与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得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她们意识到学习得重要性与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得学生进行相应得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得学生得需求,避免了一刀切得弊端。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她们得求知欲与上进心,让她们意识到学习并不就是一项任务,也不就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

1 / 4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求时间——v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合力公式:F = F 1 + F 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 = F 1 - F 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V m = ρ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S F

2 / 4 p =ρgh 帕斯卡原理:∵p 1=p 2 ∴2211S S 或21 21S F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 21L L F F = 滑轮组: F = n 1 G 总 s =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 =1 ∴F = Gs = h 对于动滑轮而言:∵n =2 ∴F = 21 Gs =2 h 机械功公式: W =F s P =t W 机械效率: 总有用 W W = η×100%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 = c m △t (保证△t >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 放= mq ★电流定义式: t Q I = 欧姆定律: R U I = 电功公式: W = UIt W = UIt 结合U =I R →→W = I 2Rt W = UIt 结合I =U /R →→W = R U 2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 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 = W /t P = I U

4 / 4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 =I 1=I 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 =U 1+U 2 分压原理:21 21R R U U =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21 2 1R R P P =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 =I 1+I 2 分流原理:12 21R R I I =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 =U 1=U 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12 21R R P P =

初三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就是摩擦起电现象 2、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3、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4、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5、电荷在金属杆中可以定向移动,金属是导电的.有的物体善于导电,叫做导体.金属、人体、食盐水溶液等都是导体.有的物体不善于导电,叫做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等都是绝缘体. 二、电流和电路 1、电路的组成:○1、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2、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的器件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线:连接电路 2、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三、串联和并联 1、串联电路:把用电器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后,只有一条通路,逐个通过各用电器后,直接流回电源负极;切断任何一处电路,整个电路均断开;开关可以串联在电路中的任意位置,并不影响对电路的控制作用. 2、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用电器之间的连接点叫并联电路的分支点.从电源两级到分支点的那部分电路叫干路,两个分支点间的个条电路叫支路.切断一条支路,其余各支路仍然工作,因此,干路中的开关可以控制整个电路的通断,支路开关只能控制其所在支路的通断. 四、电流的强弱 1、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代表,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2、使用电流表的注意事项:○1、电流表串联在待测电路中○2、电流从正接线柱进,负接线柱流出.○ 3、估测、试触,选择合适量程 五、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1进户线:火线、零线○ 2、电能表:测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总开关(闸刀开关):控制户内与户外的通与断○ 4、保险丝:当电路中又过大电流,保险丝熔化,自动切断电路(其保护作用) 2、进户的两条输电线中,有一条在户外就已经和大地相连,叫做零线,另一条叫做端线,俗称火线. 一、电压 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就要有电压.电源的作用就是给用电器两端提供电压 2、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它的两侧就要用电压,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家庭照明电路的电压是220V 3、电压表的使用:用直流电压表测量某元件两端的电压时,应与这个元件并联.应该使标有“—”号的接线柱靠近电源的负极,另一个接线柱靠近电源的正极.所用量程的最大测量值必须大于被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二、电阻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越大,标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不同的导体,电阻一般不同,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导体的电阻通常用字母R表示,电阻的单位是欧姆,简称欧.

初中物理中考常用公式-总结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V= 公式变形:求路程 求时间 t=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公式变形 :m= 合力公式: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F = F 1 - F 2 [ 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 F 浮=G – F F 浮=G 排=m 排g F 浮=ρ水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P=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面积单位换算: 1 cm 2 =10--4m 2 1 mm 2 =10--6m 2 注意:S 是受力面 积,指有受到压力 作用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F ——物体浸没液体中时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N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F ——压力 N S ——受力面积 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提示:[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 的质量 kg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中考)

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 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测量时:四会 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书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小资料:门高2m ;一层楼高3m ;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 人走一步:0.6m左右 3、时间的测量 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 分min 1h=60min 1min=60S 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 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 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一年 人体脉搏跳动1min 80次左右;1S 1次多点 人走1m 1S左右 4.特殊测量方法: (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

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方法如图: (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 (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 利用影子,找个小东西,例如易拉罐什么的,跟教学楼放同一水平线上,量它的高度,并在同一时间测量它影子的高度和大楼影子的高度,初步想简单,就要早上,量好之后,就等比,例如:大楼的高度是X,影子长度是B,小物件的高度是a,影子长度是b,得到的算式就是X/A=B/b,可以得出大楼高度X (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 (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 减少误差的方法是: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改进测量方法;3、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一般同一物体的运动状况也不同。 世界万物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说静止的物体是相对参照物静止的。

初三物理中考题型归纳与总结

中考物理题型归纳与总结(按难度) 第I 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题型一 (1).使用复读机学习英语,调节音量按钮时改变了声音的( ) A 、频率 B 、音调 C 、响度 D 、音色 (2).热现象在一年四季中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春天的早晨经常出现大雾,这是凝华现象 B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 C 、夏天揭开冰棒包装后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升华现象 D 、初冬的早晨地面上会出现白色的霜,这是凝固现象 (3).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改变 C 、人能通过平静的湖面看到自己的脸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阳光照射下,地面上呈现电线杆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4).在探究“感应电流产生条件”的实验中,将导体ab 水平置于蹄形磁铁的磁场中,如下图所示。闭合开关后,能使灵敏电流计G 的指针发生偏转的做法是( ) A 、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 也保持静止 B 、让蹄形磁铁静止,导体ab 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C 、让导体ab 静止,蹄形磁铁在竖直方向上下运动 D 、让导体ab 静止,蹄形磁铁沿水平方向左右运动 题型二 (1).如下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2).某同学在家中更换台灯的灯泡时,先将一只灯泡插入灯座,灯泡正常发光,再将另一只灯泡插入该灯座的一瞬间,灯泡接口冒出火花,同时家中停电、保险丝烧断。其原因是( ) A 、灯座短路 B 、灯座断路 C 、灯泡的接头短路 D 、灯丝断路 (3).如图所示,小明每次都让小车在斜面上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然后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关于这实验,下面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车是为了保证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惯性相同 B 、小车的轮子起到减小摩擦的作用 A 、镊子 B 、钳子 C 、起子 D 、 剪子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 第二章、光 第三章、热 第四章、电 第五章、力 第六章、实验 纵横高考

1、声音的三要素 音调:音调是由声源的频率决定,是指声源震动快慢。 例如,女生声音尖、女高音男低音、调整琴弦的松紧、往水壶里灌水 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例如,闻其声知其人、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买碗要碰几下听声音 响度:响度是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例如,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用不同的力气敲鼓、调节电视机音量、扩音器2、减弱噪声的途径 (1)声源处:社区内禁止鸣笛、消声器 (2)传播过程:马路旁种树、马路旁装隔音板、 (3)人耳处:耳塞

1、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实例区分 (1)光沿直线传播: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手影、影子 (2)光的反射:镜子成像、水中倒影、 (3)光的折射:水中的筷子变完、海市蜃楼、放大镜 2、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u,像距v,焦距f u>2f f2f 异侧倒立放大实像投影仪、幻灯机u=f 不成像车灯 u

1、物态变化 凝华:雪、霜、窗花 凝固:冰挂、 液化:露、雨、雾 2、晶体熔化 晶体:冰、海波、萘 非晶体:石蜡、沥青 3、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 4、比热容 单位质量的物质在改变单位温度所变化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Q T =cm Q:变化的热量,J J kg K c:比热容,/(.) T ?:变化的温度 第四章、电学 1、公式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 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 (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基础知识分类总结

初中物理分类整理 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 第二部分:初中物理定律、定理部分 第三部分:初中物理特点部分 第四部分:实验器材使用方法部分 第一部分:初中物理定义部分 1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时,事先被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速度: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5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6变速直线运动:我们把运动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7声源:能够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也不同,我们把由这个原因引起的效应叫做双耳效应。人们用双耳效应判断声源方位。(我们听见立体声就属于双耳效应的应用); 9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10乐音:人们将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1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12频率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 1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 14振幅指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15音色:指声音的品质

16噪声:在物理学中,把发声体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噪声。17超声与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称为次声。 18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9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20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距离)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21光的反射: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2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3漫反射: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沿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 24凸面镜:以球的外表面为反射面,叫凸面镜。 25凹面镜;以球的内表面为反射面,叫凹面镜。 26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27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红光偏折角度小,紫光偏折角度大) 28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29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30主光轴: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31光心: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2焦点: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用“F”表示。 33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34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35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6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37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38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个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39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点在同一个物体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