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线菌的抑菌试验

放线菌的抑菌试验
放线菌的抑菌试验

实验一放线菌的抑菌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掌握放线菌所产抗生素抗菌谱的测定方法

2、掌握牛津杯法检测抗生素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3、掌握微生物实验的基本生物技术,无菌操作技术,培养基无

菌化处理(高温灭菌)、菌种纯化分离技术及纯种培养技术

等。

4、熟悉掌握高压蒸汽灭菌锅、超净工作台、离心机等器材的使

用方法。

5、熟悉各种合成培养基的制备方法,熟练掌握涂平板、在培养

基接种等基本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重要的抗生素产生菌,放线菌所产生得抗生素,能抑制多种细菌的生长,故可用金黄色葡萄球菌(G+)和大

肠杆菌(G-)作指示菌鉴别放线菌,采用牛津杯法检测其所产

抗生素的抑菌活性大小。

三、实验材料及用具

1、菌种:A 放线菌,实验室老师给提供菌种

B指示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2、用具:试管,平皿,涂棒,牛津杯,玻璃棒,高压蒸汽锅,

恒温摇床,恒温培养箱,镊子,移液器,超净工作台

四、培养基

1、高氏一号培养基:K2HPO4﹒3H2O 0.5g,可溶性淀粉

20g,KNO4 1g, MgSO4﹒7H2O 0.5g,FeSO4﹒7H2O 0.1g,

NaCl 0.5g,H2O 1000ml。

2、种子培养基:葡萄糖5g,淀粉1.5g,酵母粉2.5g,CaC l2

0.1g,KNO3 1g,K2HPO4 0.5g,MgSO4﹒7H2O 0.5g,NaCl

0.5g,FeSO4﹒7H2O 0.01g,H2O 1000ml,pH 7.2-7.4

3、发酵培养基:黄豆饼粉 10.0g,淀粉30g,葡萄糖 50g,

酵母粉5g,玉米浆 15g,CaCl2 3.0g,H2O 1000ml,pH 7.0

4、LB培养基(液体):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 10g,

H2O 1000ml,pH 7.0

5、LB培养基(固体):蛋白胨10g,酵母粉5g,NaCl 10g,

琼脂 16g,H2O 1000ml,pH 7.0

五、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按培养基配方比例依次精确地称取各种药品

放入烧杯中,在上述烧杯中先加入少于所需要的水量,用玻

棒搅匀。加足所需的水,调节pH值,将配制好的培养基分

装在锥形瓶和试管中,对锥形瓶及试管封口并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

2、菌种的活化:把放线菌接种到种子培养基,37℃培养2天,

同时把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接到LB液体培养基置于37℃培养

3、发酵:将活化的放线菌接种到发酵培养基上,37℃培养3

4、抑菌试验:将发酵液离心,得上清。同时,将配置好的LB

固体培养基倒入平皿,待凝固后分别加入150μl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悬液和大肠杆菌菌悬液,用涂棒涂布均匀。用灭过菌的镊子夹取灭过菌的牛津杯放到涂好的平板上,根据画好的区域,每个区域放一个。用移液器往牛津杯中加满离过心放线菌的发酵液,如图一所示。37℃培养24小时。观察实验结果。

实验二 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二类参照)

实验二酵母菌的死活染色及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赵奕玲 121180169 一.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 2掌握酵母菌的死活细胞的鉴定方法。 3.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并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形态及出芽方式观察的基本原理:酵母菌的死活染色通过用美蓝染色制成水浸片,来观察生活的酵母形态和出芽生殖方式。美蓝是一种无毒性染料,它的氧化型是蓝色的,而还原型是无色的,用它来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由于细胞中新陈代谢的作用,使细胞内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能使美蓝从蓝色的氧化型变为无色的还原型,所以酵母的活细胞无色,而对于死细胞或代谢缓慢的老细胞,则因它们无此还原能力或还原能力极弱,而被美蓝染成蓝色或淡蓝色。因此,用美蓝水浸片不仅可观察酵母的形态,还可以区分死、活细胞。 2.酵母菌子囊孢子观察的基本原理:子囊类酵母菌是以接合产生形成子囊和子囊孢子的方式进行有性繁殖的。它们一般通过邻近的两个形态相同而性别不同的细胞各自伸出一根管状的原生质突起相互接触、局部融合并形成一条通道,再通过质、核配和减数分裂形成4或8个子核,然后它们各自与周围的原生质结合在一起,再在其表面形成一层孢子壁,这些一个个子囊孢子就成熟了,而原有的营养细胞则成了子囊。能否形成子囊孢子及其形态是酵母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之一。酵母菌形成子囊孢子需一定条件,其中麦氏培养基有利于酿酒酵母子囊孢子的形成。 孢子壁厚不易着色,但是一旦着色就很难被脱色。因此先用强染色剂(孔雀绿)下染色,使染料进入菌体和孢子,水洗时菌体中染色被洗脱而孢子中染料保留。在用对比度大的复染色剂染色后,菌体染上复染色剂的颜色而孢子保留原来颜色,这样可将两者区别开来。 3.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原理:放线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的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和生长在培养基表面的气生菌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各种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形。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实验报告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1、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土壤中分离抗生素及培养方法 2、了解和掌握种子制备和摇瓶发酵技术和方法 3、了解抗生素发酵的一般规律和代谢调控理论 4、了解小型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5、熟悉掌握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6.掌握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7. 掌握管碟法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相关的操作方法。 8.掌握放线菌次级代谢物的初步纯化及牛津杯实验的基 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①发酵罐是进行液体发酵的特殊设备。生产上使用的发酵罐容积大,均用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供实验室使用的小型发酵罐,其容积可从约lL至数百升或稍大些。一般来说,5L以下是用耐压玻璃制作罐体,5L以上用不锈钢板或钢板制作罐体。发酵罐配备有控制器和各种电极,可以自动地调控试验所需要的培养条件,是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医药工业等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设备。 ②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 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③放线菌发酵结束后,次级代谢物可能与菌体结合,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磷酸等酸化剂处理,释放与菌体结合的次级代谢物,并采用加热发酵液70 ℃,2 min使蛋白凝固,所得酸性滤液,在经碱处理,进一步去除蛋白。 抗生素的效价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它是利用抗生素对特定的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的原理来测定抗生素效价的方法,如管碟法。管碟法是目前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国际通用方法,我国药典也采用此法。管碟法是根据抗生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的扩散渗透作用,比较标准品和检

放线菌

土壤中放线菌的提取与分离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工13实验班杨健3130206323 【摘要】: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大的原 核生物。因在固体培养基上呈辐射状生长而得名。大多数有发达的分枝菌丝。菌丝纤细,宽度近于杆状细菌,约0.5~1微米。可分为:营养菌丝,又称基质菌丝,主要功能是吸收营养物质,有的可产生不同的色素,是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气生菌丝,叠生于营养菌丝上,又称二级菌丝。放线菌[1] 是一群革兰氏阳性、含量( >55% ) 的细菌。放线菌因菌落呈放线状而的得名。它是一个原核生物类群,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主要以孢子繁殖,其次是断裂生殖。与一般细菌一样,多为腐生,少数寄生。从土壤中提取放线菌主要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培养。 【关键词】:原核微生物,高氏一号,革兰氏阳性,孢子等。 【Abstrat】:Actinomycetes is a kind of main assumes the hypha growth and to spore reproductive land was more powerful prokaryotes. Named after the deep in radiating growth on solid medium. Most have developed branch hyphae. Hyphae slender, width to rod-shaped bacteria, about 0.5 ~ 1 micron. Can be divided into: vegetative hyphae, also known as the substrate mycelium, main function is to absorb nutrients, some can produce different colors, is important basis of species identification; Aerial hyphae, fold, was born in the vegetative hyphae, also known as secondary hyphae. Actinomycetes [1] is a group of gram positive bacteria, content (> 55%). Actinomycetes by colony is put a line of its name. It is a prokaryotic organisms,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nature, mainly by spore reproduction, followed by rupture of reproduction. As the common bacteria, and more for saprophytic, a few stray. Extracted from the soil actinomycetes mainly use high's number one medium for culture. 【Key words】: procaryote microbiology, coates, number one gram positive, spores, etc. 引言 放线菌在自然界分布广泛,主要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于土壤、空气和水中,尤其是含水量低、有机物丰富、呈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中数量最多。放线菌只是形态上的分类,属于细菌界放线菌门。土壤特有的泥腥味,主要是放线菌的代谢产物所致。本次实验所取的放线菌都来自于土壤,用高氏一号培养基进行对土壤放线菌的分离和培养。一、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的制备

琼脂打孔法抑菌圈试验

琼脂打孔法(琼脂打孔抑菌圈实验) 一、试验原理 利用抑菌剂不断溶解经琼脂扩散形成不同浓度梯度,以显示其抑菌作用。试验通过抑菌圈大小以判断其是否具有抑菌能力。本试验适用于抑菌剂与溶出性抗(抑)菌产品的鉴定。 二、试验器材、化学试剂及菌种 培养皿、试管、5uL~50uL 微量移液器,100uL~1000uL微量移液器以及配套的枪头、10mL离心管、游标卡尺、涂布棒、麦氏比浊管、电动混合器、水浴锅、超净工作台、高压灭菌锅、鼓风干燥箱、生化培养箱、电热炉营养琼脂培养基、PBS缓冲液、无菌水、95%乙醇。 菌种: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棒状杆菌、吸附性绿脓杆菌、大肠杆菌 三、试验步骤 1、实验工器具准备及灭菌 在锥形瓶中配置营养琼脂培养基,用电热炉加热煮沸至澄清状态,盖好塞子,同PBS 缓冲液、无菌水、配套枪头、涂布棒、离心管一同放入高压灭菌锅中灭菌,121℃杀菌25min。将培养皿用牛皮纸包好和试管一起放入鼓风干燥箱中灭菌,170℃杀菌2h。实验前超净工作台及操作室使用前需用紫外灯杀菌30min以上。 2、倒培养皿 将培养基及培养皿放置到60℃后开始倒培养皿,培养基使用前摇匀,每个培养皿倒15~20mL左右,倒好后水平静置至完全凝固。 3、菌悬液的制备 从冰箱取出需要测试的菌种活化0.5h 后,加入5mL 的PBS缓冲液将斜面上,在手掌上轻轻振打80次,使菌株完全冲下,倒入试管中轻轻摇匀。吸取1mL 的菌液加入到4mL 的PBS缓冲液中,再吸取1mL稀释的菌悬液依次进行5倍梯度稀释,选择108CFU/mL左右的菌

悬液或106CFU/mL左右的孢子悬浮液(对比0.5麦氏比浊管),将选好的菌悬液十倍系列稀释后选第二支试管(即浓度约为106/CFU/mL左右的菌悬液或104CFU/mL左右的孢子悬浮液)进行试验。 4、试验菌的接种 用移液枪吸取浓度为 106cfu/mL 试验菌悬液0.1mL ,将其接种到已经倒好的营养琼脂培养皿内,用涂布棒涂布均匀(注意涂布棒每次使用后在酒精灯下灭菌,涂布时动作轻不要刮破培养基),盖好培养皿。 5、抑菌剂的配置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量1g样品于灭菌后的15mL离心管内,加入10mL溶剂(无菌纯水、95%乙醇等),摇匀使溶解(根据情况可使用电动混合器摇匀或放入水浴锅中加热使溶解)。溶解后吸取上清液对倍稀释样品,可根据情况决定稀释几次,一般稀释6~10次。若样品是液体,可直接对倍稀释。 6、添加抑菌剂 6.1在培养皿上打三个孔,用10~100uL的枪头打孔,打完孔用无菌针头将琼脂孔中的培养基挑出(打孔时一次打孔,不能转动枪头,以防琼脂圈裂缝,影响药液扩散以致抑菌圈不均匀,每次无菌针头挑完后都要酒精灯烧一下灭菌)。各孔中心之间相距 25mm以上,与培养皿的周缘相距 15mm 以上。用微量移液器吸取抑菌剂20uL 到琼脂孔内(三个孔为一组),盖好培养皿。 6.2 用不加抑菌剂的培养皿、加入配抑菌剂时的溶剂做阳性对照,用未接种菌的培养皿做阴性对照。 7、培养培养皿并观察抑菌效果 于37℃生化培养箱中正置培养,培养16h~18h 观察结果。用游标卡尺测量抑菌圈的直径并记录。注:每个培养皿做一个浓度,测量抑菌圈时,应选均匀而完全无菌生长的抑菌圈进行。测量其直径应以抑菌圈外沿为界。 四、试验结果 各浓度抑菌剂抑菌圈直径(mm)

实验十二___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抗生素产生菌的抗菌谱测定。 3、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微生物大量存在与土壤中,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 实验材料: 1、土壤菜园土。 2、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8h培养物。 3、培养基淀粉琼脂和淀粉液体培养基。 4、其它 10%的酚、牛津杯、灭菌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涂棒、酒精灯、无菌吸管等。 实验方法: 一、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 1、配制淀粉培养基 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 可溶性淀粉 2克;硝酸钾 0.1克;磷酸氢二钾 0.05克;氯化钠 0.05克;硫酸镁 0.05克;硫酸亚铁 0.001克;琼脂 2克水 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调整pH值到7.2~7.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 面粉 6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 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 (1)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2)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

微生物的抑菌圈检测方法

抑菌圈实验说明 抑菌圈法是衡量杀菌防霉剂效果的一种方式,主要用于测定杀菌防霉剂对细菌、霉菌、酵母菌的抑菌作用,是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通过杀菌防霉剂在琼脂平板上的扩散能力来初步筛选更有效的杀菌防霉剂品种。 用具和材料 霉菌培养皿,无菌吸管(或针筒),圆片滤纸(直径2cm),带玻璃珠的无菌水,带过滤漏斗的三角牌,镊子,接种针(环),熔化状态的琼脂培养基(最好保温于45℃左右水浴中),一定浓度的药剂,供试验用的菌种。 试验过程 1.用接种环挑取各试管斜面的菌种于带玻璃珠的无菌水中,用手振荡数分钟使孢子分散, 过滤后制成混合孢子悬液。 2.用无菌吸管(或针筒)向各培养皿中注入一定浓度的混合孢子悬浮液0.5mL。 3.向各培养皿内注入15Ml~20ml的熔化状琼脂培养基(约45℃),将菌液与培养基混合均 匀,待其冷却。 4.用镊子将圆片滤纸在不同浓度的防霉剂中浸渍片刻,取出置于带菌培养基平板的中央, 盖上盖子 5.置适宜温度下,培养2~3d,观察滤纸片圆片周围抑菌圈的有无及大小。 注意事项 1.所有的操作用具和材料都要事先做灭菌处理,操作必须在无菌室(或无菌箱)内于火焰 旁进行。 2.霉菌、细菌、酵母菌等各种微生物都必须分别配置混合菌液,即这里指的混合菌液是霉 菌或酵母菌等诸种菌的分别混合液,并非霉菌、细菌和酵母菌的混合液。 3.混合菌液的浓度一般为106~108cfu/mL. 4.倒入培养皿的琼脂培养基温度不能太高(一般为45℃左右),否则会引起微生物死亡。 也不能太低,因为琼脂会很快凝结,以致搅拌不均匀,影响试验结果。 5.各种微生物的最适生长温度不同(例如霉菌一般为25~30℃,细菌一般为32~37℃等), 恒温培养时宜分开放置。 结果评判 由于滤纸圆片所吸附的药液慢慢向四周扩散,因此在滤纸片的周围就出现清晰的抑菌圈(加入该防霉剂对供试菌有抑制效果)。抑菌圈的大小代表药剂抗菌力的高低。在一定的药剂浓度范围内,药剂的浓度越高则抑菌圈的直径越大。此法同样适合于测定单个菌的抗菌效果。

(新)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实验报告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掌握土壤中分离抗生素及培养方法 2、了解和掌握种子制备和摇瓶发酵技术和方法 3、了解抗生素发酵的一般规律和代谢调控理论 4、了解小型发酵罐的基本结构 5、熟悉掌握小型发酵罐的使用方法和保养 6.掌握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7. 掌握管碟法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相关的操作方法。 8.掌握放线菌次级代谢物的初步纯化及牛津杯实验的基 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①发酵罐是进行液体发酵的特殊设备。生产上使用的发酵罐容积大,均用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供实验室使用的小型发酵罐,其容积可从约lL至数百升或稍大些。一般来说,5L以下是用耐压玻璃制作罐体,5L以上用不锈钢板或钢板制作罐体。发酵罐配备有控制器和各种电极,可以自动地调控试验所需要的培养条件,是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医药工业等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设备。 ②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

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的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方法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合物。 ③放线菌发酵结束后,次级代谢物可能与菌体结合,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磷酸等酸化剂处理,释放与菌体结合的次级代谢物,并采用加热发酵液70 ℃,2 min使蛋白凝固,所得酸性滤液,在经碱处理,进一步去除蛋白。 抗生素的效价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它是利用抗生素对特定的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的原理来测定抗生素效价的方法,如管碟法。管碟法是目前抗生素效价测定的国际通用方法,我国药典也采用此法。管碟法是根据抗生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中的扩散渗透作用,比较标准品和检品两者对试验菌的抑菌圈大小来测定供试品的效价。管碟法的基本原理是在含有高度敏感性试验菌的琼脂平板上放置小钢管(内径6.0±0.l mm,外径8.0±0.l mm,高10±0. lmm),管内放人标准品和检品的溶液,经16~18小时恒温培养,当抗生素在菌层培养基中扩散时,会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的自然梯度,即扩散中心浓度高而边缘浓度低。因此,当抗生素浓度达到或高于MIC(最低抑制浓度)时,试验菌就被抑制而不能繁殖,从而呈现透明的无菌生长的区域,常呈圆形,称为抑菌圈。根据扩散定律的推导,抗生素总量的对数值与抑菌圈直径的平方成线性关系,比较抗生素标准品与检品的抑菌圈大小,可计算出抗生素的效价。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

放线菌的分离与筛选方法放线菌介于细菌和丝状真菌的一类丝状原核生物,多为腐生,少数寄生。腐生型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放线菌突出特性产生抗菌素,常以孢子或菌丝状态存在,以土壤最多,常存在肥土农田土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 1.拮抗放线菌的筛选方法: 1.1平板划线法: 待测菌株与检测病原菌通用培养基制成平板,在平板中央划线接种待测菌株,28-30℃ 3-5d,将病原菌垂直方向划线于待测菌生长线的两侧,不能与待测菌相连,在37℃ 24h取出观察。如果待测菌株对病原菌有抑制活性,病原菌靠近待测菌的一端生长会受到待测菌抑制产生抑菌带。可根据抑菌带的长短来判断待测菌活性强弱。选择抑制活性强的复筛。 1.2抑菌圈法或十字交叉法:常用的初筛方法 将待测菌接种于平板,长出成熟菌落后,用打孔器将供试病原菌苔打成直径5-6mm小菌块,并将其移入到病原菌平板培养基中,将待测菌与病原菌呈十字交叉排列,即病原菌在中央,待测菌置于病原菌的四周,培养3-4d。若有抑菌活性在待测菌周围形成一个没有生长病原菌抑菌圈。若菌块厚度大小一致的,抑菌圈的大小可直观反应待测菌抑菌活性的强弱。 1.3纸片法或生长速率法: 主要测定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即将相同灭菌后的圆形滤纸片放于待测

发酵液中,取出并黏贴在接种有病原菌的平板培养基,培养后观察有 无抑菌圈或抑菌圈的大小。 2.放线菌分离与筛选. 2.1培养基; 2.1.1改良高1号:可溶性淀粉20g/L KH2PO40.5g/L NaC10.5g/L MgSO40.2-0.5g/L KNO3 1g/L FeSO40.01g/L 重铬酸钾(3%) 3.3mL/L PH7.2-7.4(分离保存用)每100ml培养基加入1ml0.1℅的FeSO4溶液。 2.1.2淀粉培养基和秸秆腐解物培养基 2.1.3拮抗试验培养基:高1号牛蛋 PDA改良培养基加3g牛肉膏2.2抑菌剂的选择:有效降低细菌真菌的数量,细菌扩散真菌蔓延速 度迅速。 重铬酸钾50-75ug/ml(150ug/ml为宜)或另添加1-2ug/ml青霉素,可 显著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不影响放线菌的数量和种类。 2.3靶标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八联球菌变形 杆菌 2.4放线菌分离与筛选 2.4.1传统的分离筛选思路; 以对某些如病原菌或杂草,昆虫为靶标的抑制和杀灭效果为标准筛选 产生活性物质的放线菌,即筛选拮抗放线菌。 初筛:将分离得到菌株进行真对靶标抑制活性筛选。 优点:较早知道是否筛选到拮抗菌株,筛选范围广。缺点:方法粗放,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六、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初步掌握放线菌形态观察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 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 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菌 丝体由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 菌丝组成。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 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 “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 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2.高氏一号培养基 高氏一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

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 3.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为避免破环细胞及菌丝体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和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界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 三、实验材料 1.菌种 青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glaucus);弗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四、实验操作 1.配置高氏一号培养基(200ml) 按配方称取高氏培养基各组分,先用少量冷水,将淀粉调成糊状,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

实验五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 药物的抗菌试验是为了检查药物的抗菌能力。该项试验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新药研究和指导临床用药。如抗菌药物的筛选,提取过程的生物追踪、抗菌谱的测定、耐药谱的测定、药敏试验、药物血浓度测定等各个方面。 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在实验室进行,优点是方法简便、需时短、用药量少,不需要活的动物、实验条件容易控制。因此,药物的体外抗菌试验已广泛应用各种测定了。 药物的体外抑菌试验是常用抗菌试验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方法用系列稀释法和琼脂扩散法。 (一)稀释法(结果示教) 稀释法有液体培养基连续稀释法和固体稀释法(斜面法)两种。这两种方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是指该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低浓度,通常用μg∕ml或U/ml表示。 (二)琼脂扩散法 它是将抗菌药物加至接种试验菌的平板表面,抗菌药物在琼脂胶内向四周自由扩散,其浓度随扩散距离增大而降低,在药物一定的扩散距离内,由于药物的抗菌效应,试验菌不能生长,此无菌生长的范围称为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与药物的抑菌效应成正比。琼脂扩散法常有纸片法、管碟法、打洞法和挖沟法。 滤纸片法(K-B纸片法)-学生操作 滤纸片法是最常用的方法,适用于新药的初筛试验(初步药物是否有抗菌作用)及临床的药敏试验(细菌药物第三性试验、以便选择用药)。滤纸片分湿、干两种,可以在试验时用无菌纸片沾取药物溶液放在含菌的平板表面,也以预先做成一定浓度的干燥纸片。一般来说预先做成的干燥纸片实用一些而且准确一些。 至于干燥纸片的制备方法:选用吸水力强而且质地均匀的滤纸,用打洞机制成6mm直径的圆纸片,120℃干燥灭菌2小时。然后把配制好的各种适宜浓度的抗生素溶液,每100张纸片加入0.5ml药液,使它均匀浸润,放在无菌平皿中,

放线菌形态的观察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7年11月13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姓名:丁志康 一、目的要求 ? 1.学习并初步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 2.初步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像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 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为了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尽可能保持住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试验介绍其中几种常用方法。 1.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2.玻璃纸法:玻璃纸是一种透明的半透膜,将灭菌的玻璃纸覆盖在琼脂平板表面,然后将放线菌接种于玻璃纸上,经培养,放线菌在玻璃纸上生长形成菌苔。观察时,揭下玻璃纸,固定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既能保持放线菌的自然生长状态,也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特征。 3.印片法:将要观察的放线菌的菌落或菌苔,先印在载玻片上,经染色后观察。这种方法主要用于观察孢子丝的形态、孢子的排列及其形状等。方法简便、但形态特征可能有所改变。 (*本次试验采用插片法) 三、器材 1、菌种: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及其他用具:经灭菌的平皿、玻璃纸、盖玻片、玻璃涂棒,以及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 石碳酸复红染液,显微镜等。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题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放线菌观察方法—插片法 2、了解放线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器材】 1、菌种: 青色链霉菌、弗氏链霉菌 2、培养基: 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培养基 3、仪器和用具: 显微镜、酒精灯、载玻片、盖玻片、接种环、镊子、培养皿等 【实验原理】 1.高氏I号培养基 高氏I号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二种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高氏I号培养基中,需要加入FeSO4。 2.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生菌丝在上层、基内菌丝在下层,且气生菌丝较暗,基内菌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图1:链霉菌一般形态和构造(模式图) 1-直形,交叉分枝 2-丛生,波曲 3-顶端形成大螺旋 4-松螺旋 5,6-紧螺旋 7-短而直,轮生 图2:链霉菌属孢子丝的主要类型 3.插片法 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 1-盖玻片 2-琼脂层 图3 【实验内容及步骤】 1、高氏I号培养基的制备(100ml) 1)根据配方按照一定比例称取可溶性溶粉、及其他成分溶解。 2)待将所有药品溶解后,补充水分到所需的总体积,进行pH调节到7.2~7.4 3)材料灭菌:将所配溶液装在三角烧瓶中并加棉塞,棉塞外包一层牛皮纸,并用麻绳捆好,

放线菌抗生素的发酵及目的产物的提取实验报告

放线菌抗生素得发酵及目得产物得提取 一、实验目得 1、熟悉掌握土壤中分离抗生素及培养方法 2、了解与掌握种子制备与摇瓶发酵技术与方法 3、了解抗生素发酵得一般规律与代谢调控理论 4、了解小型发酵罐得基本结构 5、熟悉掌握小型发酵罐得使用方法与保养 6。掌握抗生素生物效价测定得原理与方法; 7. 掌握管碟法测定抗生素生物效价相关得操作方法、 8、掌握放线菌次级代谢物得初步纯化及牛津杯实验得基本原理与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①发酵罐就是进行液体发酵得特殊设备。生产上使用得发酵罐容积大,均用钢板或不锈钢板制成;供实验室使用得小型发酵罐,其容积可从约lL至数百升或稍大些。一般来说,5L以下就是用耐压玻璃制作罐体,5L以上用不锈钢板或钢板制作罐体。发酵罐配备有控制器与各种电极,可以自动地调控试验所需要得培养条件,就是微生物学、遗传工程、医药工业等科学研究所必需得设备、 ②抗生素(antibiotics)就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得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得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她生活细胞发育功能得化学物质。现临床常用得抗生素有转基因工程菌培养液液中提取物以及用化学

方法合成或半合成得化合物。 ③放线菌发酵结束后,次级代谢物可能与菌体结合,工业上常采用草酸或磷酸等酸化剂处理,释放与菌体结合得次级代谢物,并采用加热发酵液70 ℃,2 min使蛋白凝固,所得酸性滤液,在经碱处理,进一步去除蛋白、 抗生素得效价常采用微生物学方法测定,它就是利用抗生素对特定得微生物具有抗菌活性得原理来测定抗生素效价得方法,如管碟法。管碟法就是目前抗生素效价测定得国际通用方法,我国药典也采用此法。管碟法就是根据抗生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中得扩散渗透作用,比较标准品与检品两者对试验菌得抑菌圈大小来测定供试品得效价。管碟法得基本原理就是在含有高度敏感性试验菌得琼脂平板上放置小钢管(内径6。0±0、l mm,外径8、0±0。l mm,高10±0。lmm),管内放人标准品与检品得溶液,经16~18小时恒温培养,当抗生素在菌层培养基中扩散时,会形成抗生素浓度由高到低得自然梯度,即扩散中心浓度高而边缘浓度低。因此,当抗生素浓度达到或高于MIC(最低抑制浓度)时,试验菌就被抑制而不能繁殖,从而呈现透明得无菌生长得区域,常呈圆形,称为抑菌圈。根据扩散定律得推导,抗生素总量得对数值与抑菌圈直径得平方成线性关系,比较抗生素标准品与检品得抑菌圈大小,可计算出抗生素得效价、 常用得管碟法有:一剂量法、二剂量法、三剂量法。后二法已经列入药典。二剂量法系将抗生素标准品与供试品各稀释成一定浓度比例(2:1或4:1)得两种溶液,在同一平板上比较其抗药活性,再根据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四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和繁殖方式。 二、基本原理 放线菌是由纤细的有分枝的菌丝构成,菌丝体为单细胞原核微生物。大多数放线菌的菌丝分化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两部分。营养菌丝深入培养基中生长,气生菌丝则生长在培养基的表面,并向空中伸展。因此用普通方法制片,往往很难观察到放线菌的整体形态。必须采用适当的培养方法,以便将自然生长的放线菌直接置于显微镜下观察。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玻璃纸培养法、插片法和印片法。 三、材料及器材 1. 菌种:细黄链霉菌(5406放线菌) 2. 溶液和试剂:吕氏美蓝染液 3. 仪器及其他用具:盖玻片,载玻片,擦镜纸,接种环,显微镜,剪刀,镊子,吸管,玻璃涂布棒,玻璃纸等。 四、方法与步骤 (一)插片法 1. 取一淀粉琼脂培养基平板,用接种环将菌种在琼脂平板上划线接种,然后用无菌镊子将灭菌的盖玻片以大约45°角插人琼脂内(插在接种线上,插片数量可根据需要而定。 2. 倒置培养,28℃,3~5天。 3. 用镊子小心取出盖玻片,擦去背面培养物,然后将有菌的一面朝上放在载玻片上,直接镜检。 (二)玻璃纸法 1. 以无菌操作用镊子将已灭菌的小块玻璃纸片铺在琼脂淀粉培养基表面,

用无菌涂布棒将玻璃纸压平,使其紧贴在琼脂表面,不留气泡,每个平板可铺5~10块玻璃纸。 2. 用接种环挑取菌种斜面培养物在玻璃纸上划线接种。 3. 平板倒置,28℃,培养3~5天。 4. 镜检在载玻片上加一小滴水,用镊子小心取下玻璃纸片,菌面朝上放在玻片的水滴上,使玻璃纸平贴在玻片上,中间不要有气泡,直接镜检。 (三)印片法 用一洁净盖玻片,平放在培养皿中放线菌的培养物上,轻轻按压一下,取出盖玻片,将印有放线菌的一面朝下,放置在加有一滴美蓝染液的载玻片上,观察孢子丝和孢子。 五、实验作业及实验报告 (一)结果绘图说明你所观察到的放线菌的主要形态特征。 (二)思考题 1. 试比较3种培养和观察放线菌方法的优缺点。 2. 玻璃纸法是否适用于其他类群微生物的培养和观察?为什么? 3. 放线菌的菌体为何不易挑取? 六、实验结束、检查试验仪器破损情况,清理实验室

放线菌形态观察

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作者:喻曙光学号:201000。。。。。。班级:生院2010级生命基地生北周五第四组同组者:。。。。。。。。。。。。。。。。。。。。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了解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实验原理】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 高氏I号营养培养基是用来培养和观察放线菌形态特征的合成培养基。此合成培养基的主要特点是含有多种化学成分已知的无机盐,这些无机盐可能相互作用而产生沉淀。因此,在混合培养基成分时,一般是按配方的顺序依次溶解各成分,甚至有时还需要将两中或多种成分分别灭菌,使用时再按比例混合。此外,合成培养基有的还要补加微量元素,如Fe元素。放线菌及插片法观察放线菌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叫基内菌丝(简称“菌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内菌丝而无气生菌丝。放线菌菌丝体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组成,制片时不采用涂片法,以免破坏细胞及菌丝形态。通常采用插片法或玻璃纸法并结合菌丝体简单染色进行观察。在插片法中,首先将灭菌盖玻片插入接种有放线菌的平板,使放线菌沿盖玻片和培养基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取出盖玻片可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而且有利于对不同生长时期的放线菌形态进行观察。 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有直、波曲、各种螺旋形或轮生。在油镜下观察,放线菌的孢子有球形、椭圆、杆状或柱状。能否产生菌丝体及由菌丝体分化产生的各种形态特征是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菌种:青色链霉菌(S. glaucus ),弗氏链霉菌(S. fradiae )。 2.培养基:高氏I号培养基。 3.仪器或其他用具:培养皿,盖玻片,载玻片,接种针,镊子,显微镜等。

放线菌抑菌圈实验

放线菌主要分布在土壤中(主要是链霉菌),其数量仅次于细菌。一般在中性偏碱性、有机质丰富、通气性好的土壤中含量较多。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仪器 本项目研究所用主要仪器为:高压蒸汽灭菌锅,生化培养箱,分析天平,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微波炉,空气恒温震荡器。 1.1.2 试剂 NaOH,乙醇,10%酚等。 1.1.3 菌种 本实验所用指示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1.1.4 培养基 (1)高氏I号培养基(g/L)[3]:可溶性淀粉 20;NaCl 0.5;KNO3 1;K2HPO4?3H2O 0.5;MgSO4?7H2O 0,01;FeSO4?7H2O 0.5;琼脂粉15-25,加去离子水至1L, pH7.4-7.6。121℃,灭菌20min。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g/L)[3]:牛肉膏3;蛋白胨10;NaCl5;琼脂粉15-20,加去离子水至1L,pH7.0-7.2。121℃,灭菌20min。 (3)发酵培养基(g/L)[4]:蔗糖45;黄豆粉25;KH2PO4 0.2;NaCl 1;NaSO4 0.1;FeSO40.01;CaCO3 3;加去离子水至1L,pH7.2。121℃,灭菌 20min。 1.2 方法 1.2.1采土样 选取有机质丰富、通气性良好的、偏碱性的土壤,(pH 7.0-7.5)。用小产挖取地表下5-25cm 的土壤5g。

1.2.2放线菌的筛选 (1)土壤悬浊液梯度稀释:将5.0g土壤加入到50ml无菌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无菌水中作10倍稀释;按1:10稀释至10-3、10-4、10-5 [3]。 (2)倒平板:取6套无菌平皿,在皿底贴上标签,注明土壤稀释液的稀释度(10-3、10-4、10-5,每个稀释度做两个培养皿)。然后在融化并冷却至50℃左右的高氏I号培养基加入10%的酚数滴,混合均匀;在每个培养皿中倒15-20ml左右,待冷凝备用[3]。 (3)涂布:用1ml无菌吸管分别精确地吸取10-3、10-4、10-5的稀释菌液1ml,对号放入编好号的无菌培养皿中,每一浓度对应两个平板。用无菌涂布棒(从浓度小的开始)将加入平板培养基上的土壤稀释液在整个平板表面涂匀 [3]。 (4)培养:接种完毕,将平皿放入28℃培养箱中培养7天,观察平皿上放线菌菌落生长情况[3]。 (5)平板划线分离纯化:挑取培养7天后的平皿上的单个放线菌菌落,在淀粉琼脂平皿上进行三区划线法一次分离纯化,28℃培养7天。若不纯,则如上方法进一步分离纯化,直至纯培养为止,并观察放线菌菌落特征[3,4]。 1.2.3 鉴定菌种 制作装片,镜检,观察菌落特征,判断是否属于放线菌。 1.2.4产抗生素放线菌的筛选 (1)初筛:配制高氏I号液体培养基,分装于8个250mL的三角烧瓶中,每瓶50ml;鉴定出的菌株接种于高氏I号液体培养基中,于28℃,160r/min振荡培养7天。 (2)抑菌实验:配制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分别倒15ml于12个培养皿中,冷却后作下层平板,将三种指示菌菌悬液和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混匀后倒上层平板,并在其上放入牛津杯,在牛津杯中分别加入经离心(4000rmp,15min)的供试菌培养液0.1ml,于28℃培养24小时,观察抑菌圈情况,并测量其直径[5.6]。 (3)复筛:配制发酵培养基,分装于6个250ml三角烧瓶中。将初筛到的放线菌培养液以6%的接种量转接入装有50ml初始发酵培养基的250ml三角摇瓶中,于28℃,160r/min培养4天【5】,得发酵液。

3.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4学时

实验三霉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 初步了解放线菌和四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二、实验原理 1. 霉菌(真核微生物): 霉菌是一类可产生菌丝体的真核微生物的统称。霉菌的菌落形态较大,质地疏松,外观干燥,不透明,菌落与培养基间连接紧密,不易挑取,菌落正反面,边缘与中心的颜色、构造通常不一致,有霉味。霉菌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包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 菌丝的孢子较大,在低倍镜下即可清晰观察到有隔或无隔菌丝和孢子及巨大的孢子囊。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放线菌粗的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霉菌菌丝较粗大,细胞易收缩变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飞散,所以制标本时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标本片特点是:(a)细胞不变形;(b)具有杀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较长时间;(c)溶液本身呈蓝色,有一定染色效果。霉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常作为分类的重要依据。 曲霉形态特征:表面灰绿色,菌体有许多复杂的分枝菌丝构成。营养菌丝具有分隔;气生菌丝的一部分形成长而粗糙的分生孢子梗,顶端产生烧瓶形或近球形顶囊,表面产生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成串的表面粗糙的球形分生孢子。 根霉形态特征:匍匐菌丝弧形,无色,向四周蔓延。 放线菌形态特征:呈菌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显微镜下呈紫红色。 青霉形态特征:菌丝初期白色,颜色逐渐由白转变为绿或蓝,菌丝有隔膜。

气生菌丝特化成子实体,子实体类型为分生孢子头。 霉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载玻片培养观察法:无菌操作将培养基薄层置于载玻片上,接种后盖上盖玻片培养,霉菌即在载玻片和盖玻片之间有限的空间内沿盖玻片横向生长。培养一定时间后,将载玻片上的培养物置于显微镜下观察,这种方法既可以保持霉菌自然生长状态,还便于观察不同发育期的培养物。 (2)玻璃纸培养观察法:与放线菌的玻璃纸培养观察方法相似,这种方法用于观察不同生长阶段霉菌的形态,也可获得良好的效果。 (3)直接制片观察法:用解剖针挑取少量培养物置于预先滴加乳酸石炭酸棉蓝染色液中,制成霉菌制片镜检。 2. 放线菌(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是由不同长短、纤细的菌丝所形成的单细胞菌丝体。菌丝体分为两部分,即潜入培养基中的营养菌丝(或称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和生长在培养基以上的气生菌丝(简称气丝)。有些气生菌丝分化成孢子丝,呈螺旋形、波浪形或分枝状等,孢子常呈圆形、椭圆形或杆状。能否产生气生菌丝及孢子的形状和颜色常作为放线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 放线菌的菌落形态特征为:形成干燥、不透明、表面呈致密丝绒状,上有一层彩色“干粉”的菌落。菌落与培养基连接紧密,难以挑取,菌落正反面颜色不一致,在菌落边缘的琼脂平板上有变形的现象,有泥腥味。 放线菌在显微镜下一般气丝在上,基丝在下,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放线菌的培养和观察方法: (1)扦片法:在放线菌平板上扦上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用镊子拔出盖玻片,擦

结核菌素试验

【编号】B3.1.1.1 【名称】结核菌素试验 【别名】结素试验 【适应证】 结核菌素(简称结素)是结核杆菌蛋白质制成的一种特异性反应原,结素试验是诊断结核菌感染的一种传统方法。目前全球和我国均推行纯结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内法以5U的PPD作为使用的标准剂量,2U的PPD-RT相当于5U 的PPD。结素试验适应证如下。 1.测定结核感染率和年感染率 通过结素试验获得某一地区人群中结核菌感染和传播的情况。 2.辅助结核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年龄越小,辅助诊断价值越大。特别适用于: (1)有肺结核病可疑症状; (2)近期有与肺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史; (3)胸部X线检查异常; (4)怀疑患肺外结核病者。 3.监测卡介苗接种质量,即在卡介苗接种后12周进行结素试验,了解接种成功情况。 4.寻觅结核患者和选择预防性治疗对象,对结素强反应的儿童、青少年,做进一步检查以及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查,作为发现结核病的途径之一,根据条件也可对强阳性反应者做预防性治疗。 5.监测结核病暴发流行,可及时发现结核的集团感染情况,作为发现结核病暴发流行的线索。 【禁忌证】 1.各种传染病患病期及恢复期。 2.各种疾病的急性期。 3.有过敏反应史,或有癫痫史、癔症史者慎用。 4.有全身性皮肤病。 【准备】 试验前先核对品名、剂量及有效期,如有沉淀、安瓿破损及过期者不得使用。

【方法】 1.在左前臂掌(或背)侧中央无瘢痕或病变处,用乙醇消毒皮肤。 2.应用1ml一次性注射器,刻度和针孔斜面一致向上,与皮肤平行刺入皮内,缓慢准确地注射0.1ml(含5U PPD),呈直径约为6~10mm大小白色隆起,不要揉摩,会自行消退。 3. 72h(48~96h)检查反应,测量局部硬结反应的横径和竖径,或仅测量横径,以测量的实际大小进行记录,如有水疱、丘疹、淋巴管炎等反应,也应在记录大小以后注明。 【结果判断】 经48~96h(一般为72h)观察反应,结果判断以局部硬结直径为依据:无硬结或硬结平均直径<5mm为阴性(-),5~9mm为一般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反应(+++),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泡、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为极强阳性反应(++++)。 【注意事项】 1.结素应冷藏(2~8℃)、避光保存,不能直接放在冰上,不与其他药物混放。 2.安瓿打开后1h内用完。 3.试验应在室内进行,避免阳光照射。 4.结素试验采用一次性注射器。 5.做好宣传工作,避免紧张。 6.对人群进行结素调查时,对发热和明显衰弱者暂不应用。 7.注射时或注射后出现晕厥、癔症反应、过敏反应及过敏性休克、注射局部形成溃疡、感染和坏死等并发症,应及时给予对症处理。 8.查验反应时,如局部有水疱、溃疡,应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减少前臂活动。 9.应记录结素批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