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
生物学教学论

第1章 生物学教学论概述

学习目标

当你掌握本章内容后,你可以:

1 .掌握生物学教学论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2 .了解生物学教学论发展简史;

3 .了解生物学教学论研究重点领域及其趋势;

4 .了解生物学教学论学习方法;

5 .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师和生物课”,感受当好一名生物教师的艰巨和学好生物学教学论的必要性。

本章序幕

京师名校的熏陶①

名校之名,固然有诸多因素,但就我的体会而言,最重要的是名师荟萃,各领风骚,在改革和发展的进程中,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于是,人才辈出而享誉社会。我感受最深,对我成长起了重要作用的,有以下几项。

一是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二是提倡教学上的百花齐放。三是要求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适应,也可以称之谓多面手吧。四是鼓励教师的学者化,要在学术领域里有所成就,成为专家。

(摘编自朱正威《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

1.1 生物学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建设我们自己的教学论学科体系是目前国内教学论界不少人关心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我国现行教学论的学科体系主要还是属于传统教学论的体系,这种教学论体系主要是吸收赫尔巴特、凯洛夫等人的教学理论而形成的。因此,有些人主张要建设新的教学理论体系,就要完全打破传统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吸收欧美现代教学思想。可问题在于,传统教学思想中也有很多精华,而现代教学思想中也有不少与我国的教育情境不相适应的东西;而且,传统教学思想与现代教学思想确有很多方面是针锋相对的。如何在一种体系中使它们能相互补充、共存共荣,

①朱正威.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9-13

对于这些问题,迄今为止的研究只是提出了一些笼统的原则,而没有具体的解决方案。①

活动

了解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请查阅相关资料,列举两到三点现代教学论与传统教学论的区别

2.请讨论作为教师学习教学论的必要性

1.1.1关于“教学论”概念的由来

教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早在17世纪就确立起来,比课程研究领域的独立早了整整300年。但是,教学研究科学化进程的长足发展还是在20世纪。我国教学论较多地受到西方教学论的影响,因此,探讨教学论概念的由来,有必要从西方教学论思想源流的考察入手。

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卢梭、赫尔巴特、杜威等均在自己的教育理念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我国历史上对教学论曾有过众多的研究。古代教育家孔子曾对教学论作过一些有益的贡献,如“有教无类”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等。启发式教学是孔子的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也是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创造。

此外,孟子,荀子,墨子等均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思想。

活动

请参阅“学习链接”、“参考文献”和其他资源,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制作表格,列举出在教学论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观点。

1.1.2生物学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

①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2-53

学科教学论的缘起①

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教学论,首先应当了解生物学教学论的历史。回顾生物学

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20世纪30年代后期才出现从分析教学过程入手,把生物教学作为一门学科

来进行考察与研究,以构建学科教学体系,并用“法”的概念来予以概括和表述,

并指导生物教学实践。

1917年,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教授法”脱离学生实际,提出以“教

学法”代替“教授法”。此后,“教授法”就逐渐被“教学法”所代替。

20世纪30年代后期,学科名称又更改为“生物学教材教法研究”。

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人试图将“生物学教学法”易名为“生物学教学

论”,借以提高课程的层次水平。

我国学科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也已起步。1986年lO月在济南山东师

范大学召开的全国高师理科教学法建设讨论会上,首次提出了发展学科教育学的

问题。

活动

请就“生物教学法”、“生物教材教法”更名为“生物学教学论”发表你的看法。

小资料

奏定中学堂章程(摘录)②

1.1.3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领域及其趋势

1.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内容

生物学教学论是随着生命科学和教育科学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得益于广

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持续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学生物学科的概念、性

质和地位(是什么)、中学生物学课程目标的把握与落实(为什么教学)、中学

生物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什么)、中学生物学教学规律和技艺(怎样教学)、

①顾明远.学科现代教育理论书系·总序[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1

②课程教材研究所.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生物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教学评价(教学得怎样)、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等。①这一系列的研究促进了该学科的快速发展。

2.生物学教学论研究重点领域及其趋势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用新的观点和方法来审视已经构建的生物学教学法学科体系,并在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明显地感觉到它的不足。现阶段生物学教学论研究开始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生物科学素养教育,前概念及概念转变,以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教育等方面。

活动

请仔细阅读袁维新教授在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全国生物学教学论研讨会”

上所做的报告“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探析”,②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谈谈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发展趋势是什么?

1.2 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小资料

顾巧英老师的知识结构③

1.2.1生物学教学论课程性质

生物学教学论,是以生物学科教育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具体地说,即以全面实现生物教育目标为目的、以相关学科研究成果为理论支撑的,研究生物教育目标、课程、学习、教学和评价等全过程及其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④

1.2.2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

生物学教学论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个部分:

①崔鸿、杨华、王重力.生物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②袁维新.生物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领域与发展方向探

析.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Channel07/UploadFiles_4552/200611/20061107165541405.ppt

③山东师范大学精品课程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guawang/swjxf/skja.asp

④崔鸿、杨华、王重力.生物课程教育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1. 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

2. 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与模式

3. 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

4. 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

5. 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技能

6. 中学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7. 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

你头脑里是否对我们这门课程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你将从这门课程中学到些什么,对你有什么用处?

1.2.3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

在比较系统地学习了生命科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后,我们是否就可以做一名合格的生物学教师呢?为什么学习生物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这些课程呢?换句话说,生物学教学论的课程目标是什么呢?

小资料

杜威的回答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除了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具有以下专业知识和技能:

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2.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生物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技能

3. 具备高尚的生物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4.具有生物学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

活动 “问”与“问”的区别

通过阅读上面的材料,你认为做一名优秀的生物学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1.3 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教学论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师范教育是什么?教学生变先生。先生是什么?自己会变而又会教人变的是先生。师范生不是别的,是一个学变先生的学生。”①陶行知先生在这里说的“变”,正是师范教育中重要的角色转变的过程,也是学好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有效方法。在这样不断的变化中,胜任中学生物教学的“先生”就诞生了。

活动

请讨论:1.如何学好生物学教学论

2.师范生如何实现角色转换

生物学教学论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科学,它要求针对生物学科的学科特性,要具有一定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教学论,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转变课程学习的角色,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1.3.1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每门学科都有其科学的理论体系。作为一位即将登上讲台的生物学教师来说,生物学教学论的理论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当我们掌握这门学科的理论体系时,才能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一方面可以“一览众山小”地知晓学科的全貌,一方面还可以“游刃有余”地继续“攀登问鼎”,获得专业上的不断发展。

1.3.2主动参与各种实验、实践活动

与生物科学专业的其他课程一样,生物学教学论课程中也有许多实验、实践活动。这些实验、实践活动和细胞、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实验、实践活动一样重要。这些活动不仅能验证理论知识,还能习得技能、获取经验,并迁移运用。另外,还应在认真学习生物教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紧密联系教学实践,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各种训练、模拟教学的各项操作、教学见习、教育实习等各种时间活动环节。

1.3.3重视自我经验的总结

①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375

师范生从第一次参加模拟教学开始,事实上已开始了自己的教学实践,但往往无所适从,缺乏实际的教学能力。要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是一条重要的途径。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按照教学理论的要求,对照所提供的个案样板,运用不同教学策略和手段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地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教训,日积月累必有所得,教学水平会得到很快提高。

1.3.4充分利用各类学习资源

除了教科书和课堂学习以外,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还有很多:如邻近中学的生物学教师,中外专业期刊、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教材、互联网、学术会议、图书馆和生物园等等。

学习这门课程只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在课下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很大的精力,才能顺利的走上讲台。

活 动

请你根据本节的内容和课程目标的具体要求,讨论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学习方法?

本章小结

1.教学的独立和教学论的最早提出均在十七世纪,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教学论,首先应当了解教学论和生物学教学论的历史。生物学教学论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道路。

2.生物学教学论是随着生命科学和教育科学的飞速发展应运而生的,得益于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的持续研究。现阶段生物学教学论研究开始转向科学、技术与社会(STS)教育,生物科学素养教育,前概念及概念转变,以及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HPS)教育等方面。

3.“生物学教学论”是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它对于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学生的师资素养具有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4.生物教学论具体针对中学生物学教学,是一门重点研究中学生物学课程怎样教学的学问。具体地讲,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这七个部分:中学生物学课程设置及其发展、中学生物学课程教学过程与模式、中学生物学学生学习活动与学习策略、中学生物学教学设计、中学生物学教学实施技能、中学生物学教育测量与评价、中学生物学教师专业发展。

5.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除了具有广博而深厚的生物科学知识和技能之外,还应该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掌握生物学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技能;具备高尚的生物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具有生物学教师持续发展的能力。

6.生物学教学论这门课程是一门应用理论科学,它要求针对生物学科的学科特性,要具有一定的实战性和可操作性。所以学习和研究生物学教学论,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转变课程学习的角色,积极主动参与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

关键术语

◆生物、教学论、生物教学法、生物课程教育学、生物学教学论、教育心理学◆课程目标、教学论课程内容、STS教育、科学素养教育、前概念及概念转变、HPS教育

◆生物教育、生物教材教法、研究方法

学习链接

(1)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中国教育和科研网

(2)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 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

(3)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subject/biology 中国基础教育网

(4)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 人民教育出版社

(5)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6)http:///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 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所(The Biology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

(7)https://www.360docs.net/doc/a69454471.html,/index.html 新思考: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

检测-拓展

检测

1.一位优秀的生物教师应具备哪些知识?

2.生物学教学论课程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拓展

1.你喜欢什么样的生物教师?你喜欢什么样的生物课?你理想中的生物教师与生物课应该具备怎样的范式?

2.有人认为学习生物学教学论的目的就是学习生物学教学的具体方法。你认为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3.请阅读其他版本的生物学教学论著作,比较不同著作的特点。

4.调查“中学生最喜欢的生物教师和生物课”,感受当好一名生物教师的艰巨和学好生物学教学论的必要性。

阅读视野

教学论的基本类型①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编.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生物卷)[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2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王克勤.关于高等师范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4(2):43-47

[4]崔鸿、杨华、王重力.生物课程教育学(第二版)[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6

[5]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5

[6]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

[7]朱正威.我和中学生物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4

①李森.论教学论的基本类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45-48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1

[9]裴娣娜.现代教学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10]张汉光、周淑美.生物学教学论[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1

[11]王长纯、曹运耕、王晓华.学科教育学概论[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12]汪忠.新编生物学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6

[13]鲁亚平.生物学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14]字文忠、李荣玲.极限概念前概念及其转变的教学策略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6:89-93

[15]丁邦平.HPS教育与科学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2000.6:6-12

[16]陈继贞,张祥沛,曹道平.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17]郭友、赵隽咏.师范生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与实践[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增刊:156-16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N].中国教育报,2008-9-4,第一版

[19]金成林、伍尧.陶行知全集(第一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7

[20]李森.论教学论的基本类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2):45-48

[21]裴娣娜.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8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教学论复习要点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2)生物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 (3)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卷(第五套) 一、名词解释:(共10个,共20分) 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学技能: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利用教育理论和教学经验进行某一学科教学的能力基础,是教师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的基本要求。它既指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课时计划:课时计划是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所从事的教学活动,所用的教学方法和所希望达到的教学目的的详细计划。通常称课时计划为教案。 观察力:表现在生物学科上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物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启发式教学:教师遵循认识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确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善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模象直观:模象直观是指实物、事物的模型和图像,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如模型、图片、图表、图画以及幻灯、电视、电影等。 标准化考试:是按照系统的科学程序组织,具有统一的标准,并对误差作了严格控制的考试。STS教育思想:STS教育的基本精神强调理科各科教学应与本学科的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紧密结合,与当前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通过阐述科学、技术、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学科教学与本学科的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获得各学科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STS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常态记分法:或称正态记分法,即用简单文字等第或数字把学生学习成绩优劣表示出来的方法。 二、填空题:(共50个空,共25分) 1、最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_面向全体学生、_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_倡导探究性学习_。 2、中学生物学的学科特点有(至少三个)_传授生物学基础知识__ 、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反映现代生物学科学水平。

生物教学论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 A、教学策略 B、教学手段 C、基本理论 D、教学内容 2、下列关于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教学大纲的说法错误的是() A、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 B、生物课程标准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 C、它们都是国家制定的统一的要求 D、生物教学大纲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 3、关于生物课程标准的结构框架中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A、前言:主要介绍课程标准的制作背景和制作过程 B、课程目标:包括课程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它指出了教师在实施课程中的努力方向 C、内容标准: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学习的具体内容和知识点 D、实施建议:提出了活动和探究的具体内容、方法及课时分配 4、下列关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科学工作定量化的特点是将科学与数学结合在了一起 B、在自然科学领域,实验是向自然界准确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的方法 C、量化的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当预期被实验验证之后,便成立了 D、自然科学包括动态和静态两个部分 5、下列哪个理论属于行为学习理论() A、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理论 B、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 C、杜威的经验性学习 D、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论 6、下列关于概念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概念图不包含交叉连接 B、概念图不包含具体事例 C、概念图是按递进的形式表现的 D、概念图表达的是学习者个人的理解 7、下列哪项不属于传统的备课理念() A、以学生为中心 B、以书本为中心 C、以课堂为中心 D、以教师为中心 8、“用所给的材料探究……”、“通过自行设计、完成小实验、体验……”的学习活动体现了教学目标的哪个要素及表述要求()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9、下列哪种讲解模式是从一般性概括的引入开始,然后对一般性概括进行论述、推证,最后得出结论() A、解释式 B、描述式 C、原理中心式 D、问题中心式 10、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方式是()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汇总

课程与教学论(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简介】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学校教育中与课程、教学相关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该学科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正朝着新的、更高水平的理论综合和不同学科教学论专门化研究的方向发展。课程与教学论的发展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文化学、历史学以及自然科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属于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生物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生物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生物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生物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本专业为国家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培养思想上进、功底扎实、具有社会责任感、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敬业精神。 2.系统掌握生物学科领域的专门知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熟悉生物学科国内外理论研究及学校实践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胜任教学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大中小学学科教学研究的能力及独立撰写论文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格、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 三、研究方向:生物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旨在培养掌握生物教育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生物实验能力,熟悉生物教学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能运用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组织教学的中等和高等生物教师及研究、管理人员。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为主。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3.培养计划要突出个性化培养,导师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在入学后3个月内完成。 4.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课程设置计划

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 生物教学论以中学的生物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基本任务是认识生物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生物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生物课程与教学实践。详见P3 本次课改是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生物课程改革的背景: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时代发展的需要;3、我国基础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基础课程改革:1)学校课程的知识本位倾向2)课程缺乏多样性和选择性3)生物科学发展迅猛,生物课程不能与之相适应4)生物课程受重视程度不够5)生物课程结构欠妥6)生物课程的安排不尽合理。详见P19 生物课程的理念和追求:1、提高生物科学的素养:发展科学态度科学世界观,科学探究方法与技能,STS的教育,生物学的知识和技能2、面向全体学生:同等的学习机会,课程内容的多样性,教学因材施教,学习资源公平,教学评价必须公正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国家对学生在某一方面或领域应该具有的素质所提出的基本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标准。 生物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详见P29 课程目标(三级教育目标)就是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是各学科、各目的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上期望达到的程度。 教学目标(四级教育目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教育目标。

我国初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确定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础。详见P38 我国高中阶段生物课程总目标: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判断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与生物科学相关的应用领域,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准备。详见P39 布鲁姆将目标分为: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三维目标: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目标的三个层次:课程的总体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知识维度、过程方法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 初中阶段内容体系。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是个内容,1、科学探究2、生物体的结构层次3、生物与环境4、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5、生物圈中的人6、动物的运动和行为7、生物的生殖、发育和遗传8、生物的多样性9、生物技术10、健康地生活详见P56 高中阶段内容体系。必修:1、分子与细胞2、遗传与进化3、稳态与环境;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2、生物科学与社会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详见P59 各国生物教材的发展趋势:详见P66 (1)分科、小综合及大综合三种教材体系并立;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 和要求。 2、多媒体: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的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的加工、处理于一体的系统,能同时 获取、编辑、存储和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的技术。 3、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的、期待的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的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运用必要的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的因果规律的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形成的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是十分重要的,这就是、和。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和等方面都有 了很大的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两种具体方法是和。 5、教学语言中声音的变化是指教师讲话的、、节奏和速度的变化。 6、观察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的两个特点是和。 8、学生应该掌握的科学探究的一般技能包括:、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 组织十个方面的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的第三部分“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的高低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是 A 结构化的—功能化的—肤浅的—多维的 B 肤浅的—结构化的—功能化的—多维的 C 功能化的—肤浅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D 肤浅的—功能化的—结构化的—多维的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 B 善于组织和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的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B 与知识增长有密切的关系 C 与非智力因素有密切的关系 D 与以上三者都有密切的关系 *来源于网络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重点

生物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 1、什么是科学实验?实验设计最重要的原则有哪些(2项)?科学实验与科学观察有何区别与联系? 1)科学实验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使自然过程以纯粹的、典型的形式表现出来,暴露它们在自然发生的条件下无法暴露的特性,以便通过观察和研究来探索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2)设置对照原则、真实客观原则 3)联系:观察是实验的基础,而实验又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活动,以致实验与观察常常被合并使用;区别:观察是收集自然界所提供的东西,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人们所期望的东西。 2、生物学实验主要有哪些主要类型?请举例说明。 1)观察鉴别实验。例如实践的“观察花的结构”“观察种子的结构”,侧重于通过观察认识生物学对象,重视观察结果。 2)验证性实验。例如“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侧重于通过实验证明已有结论,实验的结果和过程并重。 3)探究实验(局部探究实验全程探究实验)。例如“探究环境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侧重于通过实验发现新知识和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侧重的是探究的过程和自主获得结论。 4)模拟实验。像高中的“细胞模型制作”“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是按照真实实验的原理,利用不相干的替代材料所做的实验,是根据相似性原理利用模型代替研究对象。 3、验证性实验有哪三种基本的教学模式?举例说明实验材料选择的重要性。 1)先讲后做型、先做后讲型、边讲边做型 2)正确的选材决定着实验的成败,正如孟德尔选择闭花授粉的豌豆做杂交实验,普鲁斯特利选择生长旺盛的植物做光合作用实验。 4、举例说明模拟实验的三段式教学模式。 基于原型的引入——基于模型的实验——基于原型的阐释。如“探究细胞体积大小与物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的读书心得 古田县第一中学陈小瑾 刘恩山教授的《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中学生物学教育工作所必备的一些专业技能和持续发展自身专业素养的基本能力。它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学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通过总结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经验,并吸收现代教育教学的有益成果,研究中学生物学教学的目标任务、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教学能力培养、考试与评价、教师备课、课外活动等问题的科学规律,把生物教学中的具体现象和问题理论化、科学化、规律化,从而形成独立的科学体系。这本书是根据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对生物学教师的要求而编写的,是旨在提高职前和在职生物教师理论和技能的专业教科书,它不仅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也是在职教师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这本书中论述了当前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概述了指导生物学教育的理论和教学原则,具体介绍了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绪论、中学生物学课程、科学的本质与生物学素养、生物学教育有关的学习和教学理论、基本教学技能、教学策略、直观教学与直观教具、现代教育技术的利用、中学生物学实验、生物学教师的备课、中学生物学教育评价、生物学研究性学习与教学中的安全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教育研究及专业素养的发展等等。本课程注重为高师学生将来独立从事生物学教学工作奠定良好基础,并帮助在职教师去面对新课程的挑战,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提高很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在学习了这本书之后了解到要做好一名中学生物教师要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对中学生物学课程性质和价值的认识反映了教师对自身工作特点和实质的理解,这种理解会影响教师工作中的努力方向,是对生物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生物学教育工作者对中学生生物课程的认识会随时代的前进和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地深入和变化。生物学教师要不断地思考这个问题,与时俱进。同时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生物学教育有两块基石:一是人们对于生物科学、对于科学的本质和特征的理解;另一个是人们对于青少年认识规律的认识。因为中学生物学课程包含了科学和技术的内容,所以生物学教师对科学和技术本质的认识有助于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科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和技术素养。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因为学生是一个很灵活的群体,教师要掌握了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后,可以减少实际教学中的盲目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能及时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有序、有效、有趣的过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各方面的素养。 通过阅读这本书也学习到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例如:导入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变化技能、强化技能、演示技能、板书技能、结束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等。学习并且掌握这些技能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去传授知识,让同学们更加容易理解知识。一个老师,要想有效地传递知识给学生的前提必须要先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否则,整个教育过程将会是教师的一台独角戏罢了。刘恩山教授很详尽地告诉我们导入技能的类型有九种:直接导入、经验导入、旧知识导入、实验导入、直观导入、设疑导入、事例导入、悬念导入、故事导入。我觉得书中对这九种导入的概述是很全面的,他还强调在应用这九种导入技能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的原则与要点,就是导入的目的性和针对性要强,导入要具有关联性,导入要有趣味性,有一定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以前称为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 1、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 2.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3.科学的世界观:即在其自身的体系内是没有逻辑错误或价值矛盾的理论和判断.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按其固有规律永恒运动着,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最根本的规律。生物科学所研究的是生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也是客观规律的一部分 4.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获得知识或者引起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较持久的改变的过程。 5.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6.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教育: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8.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试题库 第二部分选择题 1.义务教育阶段生物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理念包括()。 A. 倡导独立性学习 B. 倡导探究性学习 C. 淡化知识系统性 D. 突出内容趣味性 2.()由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编定了《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草案)》,结束了我国中学生物教学缺乏一个完善的教学大纲的状况。 A .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1952年 3.我国中学生物学课最早是在()年之后,随着英国传教士传教活动,在中国办学开始设立的。 A. 1902年 B. 1840年 C.1912年 D.1856年 4.制定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的要求的依据是() A. 根据普通中学培养目标的需要 B. 根据中学的课程设置 C.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 D. 以上三点都是 5.选取生物学基础知识,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里指的联系实际,是指() A. 我国目前和将来生产和科学发展的实际 B. 我国社会需要的实际 C. 我国工农业生产和自然状况的实际 D. 我国学生的实际 6.从我国实际出发,生物学教学内容()。 A. 要有统一性 B. 要有多样性 C. 要有传统性 D. 既要有统一性,也应有多样性 7.初中阶段主要学习的生物学内容是() A. 偏重感性的、比较浅显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B. 偏重感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C. 讲述共性的,较多涉及生命本质的基础知识 D. 讲述生物共性的,侧重生命现象的基础知识 8.衡量生物学教学质量的主要标准是()

A. 教学过程设计的合理与否 B. 教学目的要求达到与否 C. 考试分数高与否 D. 教学内容丰富与否 9.初中阶段的生物学教学内容包括() A.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 B. 植物、动物;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C.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态 D. 植物、动物;人体生理卫生;生物的遗传进化;生态 10.能力的培养与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关系是() A. 相互对立的 B. 相辅相成的 C. 知识和技能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D. 能力的发展为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创造条件 11.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都必须() A. 从科学的内容出发 B. 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进行 C. 寓思想教育于知识教育之中 D. 单纯地进行思想教育 12.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 A. 教师 B. 教师和学生 C. 学生 D. 以上三点都不是 13.教学过程是学生以学习()为主的认识过程。 A. 直接经验 B. 间接经验 C. 直接和间接经验 D. 人类的认识过程 14.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我国在解放后进行了防病治病消毒灭菌方面的成就,从而激起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据()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 生物学教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 理论联系实际的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体会(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高中生物学科教学心得1 我担任高中生物教学已有半年年,在同科教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刻苦努力,取得了些许进步。现将半年来我在教学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想法,呈现出来,与大家共榷,望能抛砖引玉,对大家有点启发。初到有色一中,紧张有序的教学氛围给了我很大压力,也给了我许多动力。学校的一套先进的教学理念也给了我许多启发。因此,接手高一以来,我迅速地向老教师学习教学的相关要求和技巧,并能够及时地去落实、去实施。因而很快地进入角色,使得教学工作顺利起步,没走弯路。在半年的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一、用己所长,抓好初、高中教学衔接。初中生物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的生物学知识,最基本的实验技能和简单的动手能力。知识层次要求为“知其然”,而高中的知识要求趋向于系统化、理论化,不但要求学生“知其然”,还要求学生“知其所以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法上要有很大的改变。我就利用自己了解的初中教情和学情,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要教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对课本知识在本质上的理解。从开始我便舍弃了集体提问,集体回答这种看似热烈的方法,强调学生:问题提出来后5秒钟不得出声,然后举手回答。养成学生勤于思考的作风。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学会认真记,学会整理错题集,学会归纳总结,学会画知识系统图等,使学生一步步地从一个懵懂的初中生,逐渐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高中生。这样,我在教学中少走了许多弯路,也为后来成绩的取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狠抓基础,细研课本,以不变应万变。以基础知识为重点,降低学习和教学的起点和难度,面向全体学生,以不变应万变。,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学习有着极高的热情,但这种热情下,却暗藏着不求基础的浮光掠影的学习态度。狠抓课本有利于收住学生的心,更有利于让学生打好坚实的基础,为以后的学习做好准备,有效防止学生眼高手低,样样通,样样松,翻书就会,做题不对,从而造成厌学情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复习提纲 绪论 1.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哪些专业知识及技能? 答:(1)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2)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3)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4)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5)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6)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2.怎样做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物学教师? 3.课程改革的焦点聚集在“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 4.“面向全体学生”带来的变化是课程内容加大了灵活性和选择性,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学生能学到更适合他们的需求和条件的内容 5.“倡导探究性学习”则大大增加了课程中对于过程技能的要求和探究活动(或解决问题)的内容,并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物学研究的能力和引导发现的教学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章 1.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答:性质:学科课程;科学课程;技术课程。地位:必修课程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

答:(1)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2)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3)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3.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人应具有正确的科学态度、价值观和世界观;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具有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理解力,能够应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去面对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4.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颁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课程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要求。《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国家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生物课程标准则是具体规定了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标准,并提出了教学评价及编写教材等方面的建议。它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每个中学生物学教材编写人员、生物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 5.标准和大纲的异同是什么? 标准和大纲的共同之处是它们都是教育部颁布的指令性的课程文件“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也就是常说的“4个依据”的作用。 课程标准有一些与大纲不同的特点: (1)课程标准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而大纲则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

东北师范大学 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

东北师范大学生科院09级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考试题 10级杨鹏 一、生物区别教学及形式 答:生物区别教学:是一种因材施教的特殊形式,全体学生按国家规定的教学汁划和教学大纲进行学习的同时,根据主客观的需要与要求、有部分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别学习有关课程的加深加广的内容,其中包括实践和到校外进行各种学习活动,这就是区别教学。 形式: 1、课外小组活动(校外、校内、社团、研究性学习、小项目); 2、选修课 二、评价功能 答:教学评价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促进学生发展、鉴定水平和选拔淘汰等作用。 1、反馈——调节功能 2、动机功能 3、巩固功能 4、区分—监督功能 三、板书作用 答:板书设计的基本要求:1、教学板书的直观性表现为图文并茂。2、教学板书的条理性表现为层次分明脉络清晰。3、教学板书的简洁性表现为词语精炼,提纲挈领。4、教学板书的多样性表现为教学板书形式上的多样性。5、教学板书的启发性表现为打破板书由教师一手包揽的局面。 板书是教师教授的提纲,也是学生听课和复习的线条。它能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中心内容和重点,了解知识的知识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从而使知识系统化,其作用表现为: 1、优化理解教学内容 2、强化信息记忆 3、增加教学趣味 四、事实、概括、应用的关系 举例说明:学习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教师做了一个小实验。这是一块已经凝固的新鲜猪血,表面和用刀剖开之后内部颜色的区别?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血块表面呈鲜红色,内部呈暗红色,为什么?引导学生分析,血块表面血红蛋白与氧结合,颜色

鲜红;血块内部血红蛋白与氧分离,颜色暗红。由感性到理性,掌握了血红蛋白的特性,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五、教学过程技能 答:一、教学过程是特殊的认识过程。 包括:有领导的认识过程、间接的认识过程、个体认识过程、认识过程的教育性。 二、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一个认识过程,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知识、技能形成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教师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和个性品质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逐步形成……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六、程序教学法及其发展 答:程序教学法也称程序学习,是帮助教师将课堂的集体情境改变为个人的学习情境,使用程序教材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有如下几个原则:小步子原则、减少线索原则、及时强化原则、自定速度原则、验证学习原则。 其理论基础:刺激—反应理论(S—R理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七、引起动机的方法 答:引起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有: 1、建立學生的自尊心 2、利用學生現有的動力 3、引發淺在的學習動機 4、提供良好的示範作用,以身作則。 5、創造積極的班級氣氛。 6、利用活動或輔助工具來引起興趣,例如遊戲、影片、繪本。 7、引導發問。 8、學生的接納態度。 9、老師的態度。 10、家長的鼓勵。 11、老師的教學創意 12、家長的鼓勵和讚美。 八、科学探究过程环节、您的看法 答:其一般过程包括: 1、确认和表述问题 2、根据问题提出假说 3、为检验假设而寻找证据 4、根据证据而评价假设的真实性,如有必要,对假设进行修改 5、得出结论,并将结论应用于解决相似的问题中 科学探究的题目应该源于学生觉得有意义的疑问和问题。时事所强调的科学课题是一个好的选择,而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实际问题是有意义的科学探究题目的又一选择。有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刘恩山

中学生物教学论(刘恩山) 一、中学生物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是由生物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兼有文、理学科特点的学科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涉及中学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规律、教学手段及方法。这门课程可以帮助师范生克服初为人师的困难,尽快胜任生物学教师的工作;同时它也有助于在职的生物学教师进一步提高专业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这门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就业指导课程。 二、中学生物学教师的任务与岗位要求 要胜任当代中学生物学教师的工作,一个人不仅要有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和不断提高以下方面的专业知识及技能: (一)理解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价值 (二)理解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本质和特征 (三)掌握学生的学习规律和学习特点 (四)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五)能够利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反映学生的进步 (六)专业素养的持续发展 通过“中学生物教学论”课程的学习和训练,每个师范生的专业素养都会有显著的提高,再经过教学实习课程的实践,大多数师范生在毕业时能够达到中学生物学教师上岗的基本要求,但要达到优秀生物学教师的标准,则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长期的努力和钻研。 四、对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角色的转变主动参与充分利用学习资源 第一章中学生物学课程 第一节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性质、价值和地位 一、生物学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1.中学生物学课程从课程性质来说属于学科课程。 生物学课程是科学课程。 生物学课程具有技术课程的性质。 生物学课程作为必修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2.生物学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为: (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为学生终生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 (三)为学生步入社会、择业和确定进一步学习的专业方向提供帮助 生物学课程既有学科特有的课程价值,又有泛学科的课程价值,在生物科学迅速发展并日益影响我们社会变革和发展的今天,这门课程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和作用正备受人们的关注。 二、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设置 生物学课程的设置是指:这一课程在哪些学段中开设,课程形式以及在各学科授课总学时中所占的比例(课时要求)。 它反映了课程设计人员对于生物课程地位、作用及其他课程相互关系的认识。 在实行课程同意管理(集权管理)的国家和地区,课程设置一般在政府颁布的《课程计划》中描述。 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中学生物学课程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 与生物学相关的综合课程包括:生物学、物理、化学、地学和空间等学科内容的综合理科课程,也称作“科学”、或“自然科学”。 分科课程应称作“生物学”。多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课程仍按习惯称之为“生物”。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各占有优势和局限。 我国综合理科课程成为初中生物学(科学)课的主要设课方式。高中学段的生物课是分科课程。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1:简答题:举例说明什么就是"前科学概念”。 参考答案: 许多学生在进入课堂之前已经思考过一些在生活中所见到得生物学现象,并形成了一些想法来解释身边发生得现象,这就就是"前科学概念”。学生得前科学概念有些与科学家得认识接近或相同,但大多数就是科学界不能接受得结论,有人也将其称为"错误概念或迷思概念”。例如人们腐肉生蛆得认识。 2:简答题:请您介绍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并对其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 提供一个中学生物学教育相关得网站得网址;主要栏目、特色;简单评价。 3:简述概念图在教学中得用途。 参考答案: (1)作为教得工具,主要就是用于组织课程内容; (2)作为学得工具; (3)作为评价工具。 4:简答题:您就是如何理解教学目标与评价之间得关系得。 参考答案:教学目标就是制定评价标准得基础;评价就是围绕着目标展开,否则就就是无效得评价。 5:简答题:简要介绍导入得基本结构。 参考答案:引起注意;激起动机;组织引导;建立联系。 6:简答题:举例说明建构主义学习观得某些合理性。 参考答案: (1)强调学习者得经验(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2)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3)创造冲突得真实得学习情境(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4)注重互动得学习方式(举例证明该观点得合理性)。 7:简答题:简述初中生物学新课程倡导得课程理念。 参考答案: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8:简答题:简述中学生物学实验得类型。 参考答案: (1)从生物学学科特点瞧,生物学实验可分为:形态学实验、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与分类学实验等。 (2)从教学活动得特点瞧,可以将生物学实验分为:观察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及设计与制作实验等。 9:[多选题]教态得变化包括( ) A:声音得变化B:停顿C:目光接触D:面部表情变化E:身体移动F:头手得动作变化 参考答案:ABCDEF 10:[单选题]讲授"光合作用”这部分内容时,按布鲁姆得教育目标分类,属于理解水平得问题就是( )。 A:叶绿体中含有哪两类色素B:光反应得场所C:光合作用得实质D:作物栽培要合理密植参考答案:C 11:[多选题]下列属于"模型”得特点得就是( )。 A:可用缩时得方式表现复杂得长过程得概貌B:能立体地显示结构特征与各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1-4及参考答案(1)

生物学教学论试题第1套*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国家课程标准:就是由教育部颁布得带有指令性得、重要得国家课程文件,就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得基 本规范与要求。 2、多媒体:就是指集图形、图象、动画、声音得输入、输出以及各种信息得加工、处理于一体得系统,能同 时获取、编辑、存储与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信息媒体得技术. 3、合作学习:就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得过程。 4、效标参照评价:指以预先设定得、期待得教育目标为评价基准,来衡量评价对象达到程度得一种评价。 5、教育实验法:就是依据一定得教育理论假说,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得,运用必要得控制方法,变革研究对象, 探索教学得因果规律得一种科学研究活动.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中学生物学教学论”就是由、、心理学与教育技术等诸多学科 相互交叉、渗透形成得学科课程。 2、在科学研究中,有三个环节就是十分重要得,这就就是、 与。 3、在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生物学课程在课程理念、课程目得、课程与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得改变. 4、生物教育科学研究常见得两种具体方法就是与。 5、教学语言中声音得变化就是指教师讲话得、、节奏与速度得变化。 6、观察就是指利用视、听、味、、五种感觉与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 7、教育实验法最显著得两个特点就是与 . 8、学生应该掌握得科学探究得一般技能包括: 、做出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得出结 论、 . 9、教学技能主要包括、、、教学语言、讲解、变化、强化、演示、结束、课堂组织十个方面得技能。 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15分) 1、在《生物课程标准》得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确立了 A 8个一级主题 B 10个一级主题 C 6个一级主题 D 12个一级主题 2、生物学素养得高低就是一个连续变化得过程,这种生物学素养分为四个水平,其顺序就是 A 结构化得-功能化得—肤浅得-多维得 B 肤浅得—结构化得—功能化得-多维得 C 功能化得-肤浅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D 肤浅得—功能化得—结构化得—多维得 3、下列各项中与讲述法得基本要求无关得就是 A 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善于组织与诱导 C 与其它教学形式相配合 D 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4、学生得能力培养 A 与智力因素有密切得关系B与知识增长有密切得关系 *来源于网络

生物学教学论题库

《生物学教学论》考试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科学素养:是指了解进行个人决策、参与公共和文化事务、从事经济生产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过程。 3、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4、科学态度:是人基于对科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对科学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科学的信念和科学习惯。 5、创造力:它指的是对自己来说是初次进行的、新的、前 所未有的认识或创造。 6、频因律: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这种行为习惯的形成越快。 7、近因律:在反应频繁发生时,最近的反应总是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强化。 8、准备律:指学习者对某种刺激的反应与其准备状态有关。 9、练习律:指学习者的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牢固程度与其练习次数有关。 10、效果律:指刺激—反应联结的增强或削弱与反应后获得的是奖赏还是惩罚有关。 11、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12、概念转变理论:是试图理解和解释那些先前概念是如何转变为科学概念的理论。 13、错误概念: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形成了的那些与当前科学理论对事物的理解相违背的经验的理解。 14、导入技能: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习动机、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 动方式。 15、教学语言: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教材、传授知识、组织练习和不断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在这一过程中所运用的语言就是教学语言。 16、提问技能:是通过师生的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行为方式。 17、变化技能:是教学过程中信息传递、师生相互作用和各 种教学媒体、资料的转换方式。 18、强化技能:是教师在教学中的一系列促进和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保持学习力量的方式。 19、演示技能:是教师进行实际表演和示范操作,运用实物、样品、标本、模型、图画、图表、幻灯片、影片和录像带提供感性材料,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的方式。 20、结束技能:是教师通过归纳总结、实践活动、转化升华来结束教学活动的方式。 21、课堂组织技能:在课堂上教师不断地组织学生注意、管 理纪律、引导学习,建立和谐的教学环境, 帮助学生达到预定教学目标的行为方式。22、教学策略:是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 23、概念图:是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每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连接线和连接线上的词表示。 24、合作学习:是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 或以小组为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按小组接受任务,师生间或生生间共同完成完成学习任务,并以团体评价为标准的教学策略。 25、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26、发现式探究:是以学生本身观察和经验为基础,在学习情境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自我发现学习的主要内容。 27、观察:是指利用五种感觉----视、听、味、嗅、触和一些工具来感觉事物和自然现象的过程。 28、直观教学:即利用教具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29、直观性原则:是指利用教学中的直观手段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 6-1-130、生物标本:是生物体或其器官组织经过加工处理而保存下来的完整的或部分的生物体形态。31、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指在计算机硬件环境下,教师与学生运用事先编制的教学软件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 32、搜索引擎:指的是可以对互联网信息进行关键字搜索的远程可访问程序。 33、形态学实验:是以研究生物体的外部形态为目的的实验。 34、生理学实验:是研究动植物体以及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的机能的实验。 35、验证性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先讲授知识,后组织学生实验,让学生用实验结论来验证已学过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实验。 36、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实验前不告诉学生实验将会出现什么现象,试验结论是什么,而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自己动手进行观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去探究、发现、获得新知识。 37、模仿式实验:是指教师一边讲解试验的原理和操作要领,一边示范操作过程,学生边听边看,并模仿教师的示范进行实验。 38、演示实验:是配合讲授或课堂讨论,教师在全班学生面 前进行的实验。 39、学习任务:是指对学生要完成的具体学习内容、学习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