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

选题的原则: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研究人员的组成结构、研究的条件和基础、技术与方法)、效应性(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需要性

科研假说: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对所拟研究的问题的某一现象和规律作岀假定性说明和推断性的解释。

科研假说(hypothesis )的特征:1科学性科研假说来源于已有事实材料,是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依据,绝不是无端的幻想和猜想。2假定性对未

知的问题及其规律的猜想和推断。有待于实践的检验,有可能发展为理论,也有可能被证伪而淘汰;

科学思维:比较分类方法、分析综合方法、归纳演绎方法

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Mill准则):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排除法、类推法

二、医学研究的基本要素:1研究因素(study factors ):处理因素、暴露因素(exposures) 2受试(观察)对象,即研究对

象(Subjects) 3试验效应或观察指标(effects)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排除标准;对研究因素敏感、反应稳定、依从性好

确定样本含量时应当具有的条件: 1. a水平:w 5% 2. B水平:检验效能(1- 3 )>75% 3. X,SD; P,Sp或预期的发

病率、有效率(文献、经验、预试验) 4.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如病例对照/队列或实验;成组设计/配对或配伍设计

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化、设立对照、盲法观察、重复的原则

常见人群研究的抽样方法: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两级或多级抽样

对照组均衡原则:即各处理组非实验因素的条件基本一致,以消除其影响。

对照的形式:1空白对照2安慰剂对照:安慰剂(placebo)是一种在外形(剂型、颜色、大小、气味、味道)与实验药

物完全相同,但又不具有特异有效成分的制剂。通常以淀粉、乳糖、生理盐水等制成。3实验对照4标准对照:用标准疗

法5自身对照6交叉对照7.历史对照

三、研究的真实性:研究或调查所得结果和结论与实际情况(真实值)的符合程度。分为内部真实性(研究结果与研究对

象之间)、外部真实性(结果与总体之间)

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随机误差:由于偶然的、无法预测的不确定因素有变动所引起的。1、主要由个体变异性引起2、随机误差的大小和方向

都不是固定的3、抽样误差在随机抽样的研究中普遍存在4、随机误差的分布是有规律的,呈正态分布。根据统计学原理

可以进行估计。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或样本量可以减少随机误差。

系统误差:由某些不能准确定量,但恒定因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离总体真值的误差。特点:有固定的大小、方向;在重复调查(测量)时,

可以重复出现;系统误差是可以消除的。

偏倚:在医学研究各个环节(研究设计、计划执行、资料统计分析)中存在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 使研究结果与真实值出现

倾向性的差异,导致错误的结论。

分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选择偏倚: 1.入院率偏倚(admission rate bias )或Berkson偏倚2.检岀征候偏倚 3.现患病例-新发病例偏倚 4.无应答偏倚

或失访偏倚5.易感性偏倚

选择性偏倚的控制:采用科学的研究设计、掌握研究对象的入选和排除标准、随机化、减少失访率

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报告偏倚、错误分类偏倚

信息偏倚的控制:使用统一的标准收集信息、采用盲法、使用客观的研究指标

混杂偏倚的控制:在研究的设计阶段:限制、匹配、随机化分组;在资料分析阶段: 1.标准化方法 2.分层分析3.多元回

归模型分析四、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描述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特征。探讨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系,提供病因线索。

基本方法:横断面研究、相关性研究、个案调查或病例报告

横断面研究:在特定时间点与特定范围内,以个人为单位收集并描述人群中的有关变量(因素)以及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

情况;并分析有关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又称现况调查或患病率研究

横断面调查目的: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因素的分布特点、研究人群的有关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提供病

因线索或建立病因假设、疾病监测、确定高危人群、建立某些人体生理指标的参考值范围 横断面调查类型:普查、抽样调查

普查:优点:①理论上所有的病人多能查到,以便能及时治疗(三早)。②无抽样误差。缺点:调查质量不高,效益不 高,费用高;必要条件:疾病患病率高、检测方法简便、又有效的治疗措施、足够的人力等。

横断面研究优点:常用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可同时观察 多种因素 横断面研究缺点:难以确定暴露与疾病的时间顺序、研究某个时点上的患病情况,不能获得发病率资料,除非在一个稳 定的群体中,连续进行同样的现况调查、难以调查死亡病例,病程短,已痊愈的病例 生态学研究:又称相关性研究(

correlatenal study )。以人群组为基本单位收集和分析资料,通过描述不同人群中某因素

的暴露水平(平均水平或率)与疾病的频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探求病因线索。 目的:1提供病因线索,产生病因假设

2评估人群干预措施的效果

相关性研究研究类型:1生态比较研究(ecological comparison study )比较在不同人群中暴露因素的分布状况与某疾病的 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关系,为探索病因提供线索。

2生态趋势研究(ecological trend study )系指连续观察一个人群中平均暴

露水平的改变和某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的关系。

优点:经济,出结果快、提供病因未明疾病的病因线索、对个体剂量无法测量的情况,是唯一可供选择的方法、适用于 研究因素暴露变异范围小,较难测量暴露与疾病的关系、人群干预措施的评价及估计疾病发展趋势 缺点:生态学谬误:当生态学上的联系与事实并不相符时称为

"生态学谬误"(ecological fallacy )或"生态偏倚"(ecological

bias )、难以控制混杂因素:相关并不一定有真实联系、暴露水平只是近似值或平均水平,而不是个体、存在多重共线性 问题、难以确定因果联系

五、试验方法的评价和疾病筛检

试验方法的评价程序:1确定金标准2选择研究对象:病人和非病人

3确定样本大小

4同步试验、盲法(double blind)观察

5、根据试验检查的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

金标准是指一种疾病标准诊断方法,是当前医学界公认的、诊断某病的可靠的诊断方法,应用该标准能较正确区分某种 疾病的人和不具有该病的人。常见的金标准有:病理学检查(组织活检和尸体解剖)、手术发现、微生物培养、特殊的 影像学诊断、长期随访结果。

真阳性率

LR

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 LR ) 假阳性率=灵敏度/漏诊率

临床参考值(referenee value )是指正常人体在解剖、生理、生化上的正常水平以及人体对各种试验的正常反应值。这里 的正常人是指没有得所检查疾病的人

.

影响阳性预测值的因素:试验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患病率(均为正相关)

提高诊断试验效率的方法:一、选择合适而正确的指标:主观指标、半客观指标、客观指标;二、选择患病率较高的人 群:1.设立专科门诊2.选择高危人群3.选择有特殊临床表现的人群 ;三、联合试验:并联(平行)试验、串联(系列)试验

并联试验:灵敏度 AB=灵敏度A+ (1—灵敏度A )X 灵敏度 B >灵敏度A 或灵敏度B ;特异度AB=W 异度A X 特异度B v 灵敏度A 或灵敏度B 串联试验:灵敏度 AB=灵敏度A X 灵敏度B v 灵敏度A 或B ;特异度AB=W 异度A+ (1—特异度A )X 特异度B >特异度 度A 或B 筛检(screening )是指应用快速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找岀未被识别的疾病患者或缺陷病人 (即表面健康的临床早期或

临床前期的病人)的一种主动的卫生保健措施。

预测值(predicative value, PV )

阳性预测值

真阳性 试验结果阳性人数

1。。% a b

100

%

CI

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 观察人口数固定时:

观察期内的人口数

筛检的应用:发现某病的可疑患者,实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二级预防);确定高危人群,从病因学角度采取措施,

延缓疾病的发生(一级预防);了解疾病自然史

筛检的效果评价:收益、预后效果的评价、卫生经济学效果评价(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用分析) 领先时间是指通过筛检试验,在慢性病自然史的早期阶段,如症状岀现前,提前做岀诊断,从而赢得提前治疗疾病的时 间。 领先时间偏倚是指筛检诊断时间和临床诊断时间之差被解释为因筛检而延长的生存时间。

病程长短偏倚(length bias ): —些恶性程度低的肿瘤病人常有较长的临床前期,而恶性程度高的同类肿瘤病人的临床前 期较短。因此,前者被筛检到的机会较后者大,而前者的生存期又比后者长,从而产生筛检者要比未筛检者生存时间长 的假象。

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分析实施筛检计划的投入费用与获得的生物学效果。估计每发现一例病例的平 均成本包括直接与间接成本,预后的改善情况,如生存时间,以此计算成本效果的比率,如每延长一年生存所消耗的成 本。

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 )分析实施筛检计划的投入费用与获得的经济效益的比值,以货币单位来计算。 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 analysis )分析实施筛检计划投入的费用与获得的生命质量的改善。 实施筛检的基本原则:1该地区当前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 2对筛检阳性者,有明确有效的进一步诊治措施。

3疾病自然史

明确,有可识别的早期症状和体征 4有适宜的筛检技术:要有快速、简便、经济、非侵入性的和高灵敏度、特异度、易

被受检者接受的检查方法。

5有足够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考虑成本与效益

6筛检是一项按计划定期进行的连续性工作。

六、病例对照研究:以目标人群中患有某种疾病的人 (病例组)和未患该病或正常人(对照组)为研究对象,调查过去暴

露于某个危险因素的情况及程度,比较两组暴露史的差别,以分析暴露因素与疾病有无关联以及关联程度的大小。

匹配过头(Overmatching ):把不应该匹配的因素进行匹配,不仅增加了工作难度,而且使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这个因素的 分布人为一致。如果该因素与研究因素也存在联系,就可能使研究因素和疾病之间的关联减弱或消失。 病例对照研究的样本含量,影响因素:暴露率、相对危险度( RR )或暴露比值比(OR )、显著性水平a 、把握度

1-B 、

设计类型

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一般步骤:(

1)资料整理:核对、分组、归纳、数量化。

2)描述性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描述,如年龄、性别、职业等;资料均衡性检验。( 3)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有关因素的暴露率有无显著性差异(

4)

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分析。

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所需时间短,人力、财力、物力省,易组织实施、易岀结果;适用于少见病的研究;一次病例对 照研究可调查多种因素与疾病的关系。病因筛选

病例对照研究的缺点:样本代表性差;暴露资料准确性较差;不能计算

RR 和发病率,不能直接估计联系强度(只能计算

OR )

七、队列研究:按照研究对象是否暴露于某因素或暴露于某因素的不同水平,分为暴露组和非暴露组。然后随访一定时 间,比较两组某种结局的发生率如发病率或死亡率,以检验该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又称套叠式或嵌入式病例对照研究、队列内病例对照研究,将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相结合的一 种研究方法。在队列研究的基础上,收集队列成员基线时的暴露资料和生物标本。以随访期内发生的病例组成病例组, 按照病例的发病时间,以未发病的人群中,随机选择对照组。

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特点:

1在疾病发病前收集暴露资料,信息偏倚和选择偏倚较小;

2病例与对照来自于同一队列,可比

性好;3统计效率和检验效率高于传统病例对照研究,可以计算发病率 4研究样本量小于经典的队列研究,节约人力和

物力;5符合因果推断的时间顺序,论证强度高。 队列研究对象条件:代表性、易感人群、基线时无结局

随访目的:队列人群发生结局人数(分子);研究对象是否仍处于观察之中(分母);收集暴露和混杂因素的信息

随访内容:暴露因素及变化资料;混杂因素资料;失访和人口变动资料;结局资料 结局(outcome ):指研究者预期的结果事件,或研究对象岀现的结果,如发病、死亡或生化检查的异常等。

cumulative in cide nee, CI)

1?累积发病率

人时(person time):观祭人数观祭时间

;特异危险度(AR)=暴露组人群的率-非暴露组人群的率;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AR%=

(暴露组人群的率-非暴露组人群的率)/暴露组人群的率;人群特异危险度

(PAR)=A 群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露组人群的

率;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PAR%=(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非暴露组人群的率)/人群发病率或死亡率

八、实验性研究:采用随机化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接受相应的试验措施,在相同条件下进 行随访,观察试验的效应并比较两组的差异,评价试验措施的效果。

基本特征:前瞻性、有干预措施、平行对照、随机化分组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 ):选定患有某种疾病的病人

(住院病人或非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病

人施加某种干预措施如新药或手术,随访观察并比较结局的发生情况,以评价干预措施的效果。

个体试验:以尚未患病的人群作为研究对象,以个体为单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某种干预措施(要研究的 因素),对照组不给予干预措施或给予安慰剂。现场试验在人群中评价病因和疫苗及预防措施的效果。 实验性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随机、对照、盲法观察

对照的意义:排除非研究因素对结果的影响,反映研究因素的真实效应。对可自然痊愈的疾病、有季节变化的慢性病、 以主观感觉或心理效应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时,都要有相应的对照。

有效的对照:比较的两组除了研究因素外,非研究因素的分布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同。

开放性实验(open trial ):研究对象和研究者均知道研究对象的分组情况,试验公开进行。适用于有客观观察指标,无 法实施盲法观察的试验,如评价外科手术、锻炼、饮食、健康教育的效果。优点 :易设计和实施;研究者了解分组情况,

便于对研究对象及时作岀处理。缺点

:容易产生偏倚

现场试验设计的内容:1.明确研究目的2.研究对象的选择 3.确定实验现场4.样本大小的确定 5.随机化分组6.设立对 照7.盲法的应用8.随访和资料收集 研究对象选择原则:1对干预措施有效的人群

2预期发病率较高的人群

3干预对其无害的人群 4能将实验坚持到底的人群

5依从性好的人群

实验现场选择条件 1人口相对比较稳定、流动性低,有足够数量。 2有较高、稳定的发病率。 3传染性疾病:近期内没有

流行。4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 5领导重视、群众接受等。

研究对象的排除和退岀

1 .排除(exclusion):分组前发现试验对象不符合入选标准者或可能失访或拒绝参加试验者必须排除。

2 ?退岀(withdrawal):指已经随机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研究对象,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而退岀实验的人,常见

有三种原因:(1)不合格(i“eligibility)⑵不依从(non-complianee):原因:1)干预措施有副作用; 2)研究对象对实验不感

兴趣;3)研究对象的情况发生改变,如病情加重。 ⑶失访(lose to follow-up)

实验性研究数据分析模式:

1意向性治疗分析(intention-to-treat analysis ,ITT )指参与随机分组的对象,无论是否接受该

组的治疗,应纳入所分配的组中进行统计分析。效应可能被低估。

2遵守研究方案分析(per-protocol analysis, PP)只对实

验依从者分析,能反映干预因素的生物学效应,但由于剔除了不依从,可能效应被高估。 3接受干预措施分析:对接受实

际干预措施者进行分析。非随机分组,可能有选择偏倚。

临床试验设计基本原则:随机、对照、重复、盲法、多中心、医学伦理

涉及人体研究的伦理学基本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有益无害的原则、公正的原则 临床试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临床依从性2临床不一致性 3安慰剂效应4向均数回归5沾染和干扰6不良事件观察、记

录、分析

向均数回归:一些极端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有向正常回归的现象。即一些极端的临床症状或体征或化验指标的病人,即使 不进行治疗处理,在其后的连续测量中,这些指标也有向正常值趋近的现象。

实验性研究特点:优点:1随机分组,可比性高,减少了混杂偏倚 2前瞻性研究,因果论证强度高

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

然史4获得一种干预与多种结局的关系

缺点:1时间、费人力、花费高 2有时研究对象代表性不够,影响结果外推 3如随访时间长,易致失访群数量较大;有时

依从性不高,影响结果 4易涉及伦理问题

九、病因和病因推断方法

当观察人口数有变化时(增加或失访等)

ID

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

观察人时数

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RR

相对危险度 非暴露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

郭霍法则:1在同样特殊疾病中能发现同一病原体;2能从特殊疾病中分离岀病原体并纯培养;3这种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引起相同的疾病;4能从实验动物中重新获得病原体纯培养。

病因判定的标准:1.关联的时间顺序 2.关联的强度3.关联的重复性4.关联的合理性5.剂量反应关系 6.病因与疾病分布一致7.实验依据

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 Word文档资料临床科研设计与分析试卷(带答案) 适用围: __________ 出题教师: __________ 题型得分单选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总分1. 资料整理的基础工作和资料分析的首要工作是对资料进行: ( ) A. 审核B. 演绎分析C. 归纳分析D. 分类 2. 查得资料比较杂乱,没有时代特点,属于哪种文献检索的特点:( ) A. 引文查找法B. 顺差法C. 综合查找法D. 逆差法 3. 某医生用针刺疗法治疗三种不同的疾病,目的在于弄清:针刺治疗对哪种病疗效最好,三种病人分别在甲、乙、丙三组接受相同的辅助治疗。 该医生每天依次给甲、乙、丙三组病人(每组30人)一一扎针,这样做人为产生了: ( ) A. 重复误差B. 随机误差C. 条件误差D. 抽样误差 4. 实验研究变量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 ) A. 实验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B. 实验变量、效果变量和无关变量C. 效果变量、过程变量和无关变量D. 效果变量、目标变量和有关变量 5. 为了避免重复劳动,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必要的工作是: ( ) A. 文献检索B. 选定课题C. 课题论证D. 历史分析 6. 根据访谈过程是否有严格设计的访谈提纲,可以把访谈调查分为:

( ) A. 结构性访谈调查和非结构性访谈调查 B. 个别访谈调查和集体访谈调查C. 访谈调查和网络访谈调查D. 一次性访谈调查和重复性访谈调查7. 研究生没有公开发表的学位论文属于类文献: ( ) A. 教育档案B. 书籍C. 其他D. 报刊8. 书目属于文献等级中的: ( ) A. 一次文献B. 四次文献C. 二次文献D. 三次文献9. 反映实验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的真实性,决定实验结果解释的是: ( ) A. 在效度 B. 生态效度C. 外在效度D. 总体效度10. 许多人习惯用单因素设计取代多因素设计,这样做在什么情况下易得出错误的结论: ( ) A. 因素之间独立时B. 样本含量较小时C. 因素之间有交互作用时D. 实验者操作不太熟练时11. 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 ) A.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B. 有了试验数据之后C.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D.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12. 以下属于三次文献的是: ( ) A. 索引B. 手册C. 论文D. 文摘13. 为了研究一组因素X1,X2,,Xg对一组肺癌患者生存时间长短的影响,对病人进行追踪随访观察,观察结果分为两档,,即病人生存时间?2年和?2年,考察的危险因素有治疗方法(4种)、治疗前

医学科研设计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 姓名班级学号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医学科研设计: 2、金标准: 3、临床试验: 4、操作定义: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3、简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四大原则。 4、简述误差控制的6种基本方法。 三、实践题(40分) 结合你所从事的专业和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要求,拟定一份简要的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医学科研设计》考试卷(A卷)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科研设计是运用科学的、专业的和艺术的思维方法对医学所研究的问题进行决策、规划的过程。 2、金标准:即同行公认的专业标准,如疾病诊断的病原学、病理学、影像学、解剖学标准。 3、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与对照所显示的效果及其临床价值的一种前瞻性研究。 4、操作定义:操作性定义是一种规定,它可使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提出研究假设的四种方法。 提出假设有以下4种基本方法: (1)差异法。一种疾病在两种不同情况下的发病明显不同,那么,在一种情况下出现的因素在另一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则这种因素的存在或缺少应可能是该疾病的病因(如吸烟者和非吸烟者肺癌发病的差异)。 (2)一致法。如果一种因素的存在与否都与一系列不同场合中某病的出现与否有联系,那么这种因素的存在与否就与该病的发生有关(如甲肝的发生与接触病人、拥挤、卫生条件差有关,这些因素都有利于肝炎病毒的传播)。 (3)伴随变异法或剂量反应效应。如饮食中含碘减少,则地方性甲状腺病增加;放射线暴露增加,则白血病发病率增加;不洁性行为越多,爱滋病的感染机会越大。这些都是伴随变异的具体例子。 (4)相似法。一种疾病或某种结果的分布和频率可能与另一种疾病十分相似,就说明其发病原因相似,如乙肝病毒感染和肝癌。 2、简述建立科研结论的条件。 在医学研究中,经过统计学检验成立的假设还不能成为科学理论,而只能形成一种有待进一步验证的假说。假说要转化为理论需要具备如下3个基本条件: (1)假说与客观事实相符。即科学假说运用于实践时,有越来越多的事实与这个假说的内容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C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随机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 A、可行性 B、价值和水平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意义 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A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B 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 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 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A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 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 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6、分层分析可控制C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A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D B A、三个研究因素 B、水平数可以不等 C、利用标准方 D、不考虑交互作用 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B C A、5 B、6 C、8 D、9 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二、填空题(10分) 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创新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则、需要性原则、效益性原则。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随机化原则、盲法原则、对照原则、重复原则。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处理因素、受试对象、试验效应。 三、简答题(28分) 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五步骤:科研选题,科研设计,实施方法,设计分析和总结归纳。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系统误差是在调查或测量时,由于某种确定的原因,如实验方法不当、仪器不准等原因造成的,使调查结果偏大或偏小。偏倚是指医学研究中的系统误差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使得研究结果与真实性值出现偏倚性的差异。按偏倚的性质分三大类: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3、简述随机化抽样的常用类型以及实施随机化的意义。常用类型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方法。意义:随机化抽样的最大优点是在根据样本资料推论总体时,可用概率的方式客观地测量推论值的可靠程度,从而使这种推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4、常用的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评价的是诊断试验的哪方面一灵敏度。灵敏度表示试验方法对疾病的检出能力。二特异度。特异度表示试验方法对无病的检出能力。三似然比。阳性似然比值越大或阴性似然比值越小,则试验的诊断价值越高。四Youden

临床科研设计

临床科研设计方法 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产生新知识的具有创造性或创新性的活动 研究课题的选择和确立 科研选题,是整个科学研究带有方向性的关键决策。爱因斯坦就认为:在科学研究方面“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选题能集中体现作者的学科信息、科学思维、学术水平和实验能力。 科研选题,不仅决定了预期成果的水平,更关系到科研的成败。国内外由于选题的失误,导致整个课题失败的例子很多,而同水平或低水平重复性研究的例子就更多了,造成了时间、财力和人力的巨大浪费。因此,科研工作者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科研选题。一选题的范围 当前,由于疾病谱的变化,医学模式和医疗目的的改变,人类对于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追求更加强烈。人类对疾病和环境的认识,疾病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治疗思路和方法都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革,顺应这种潮流,选择在医药卫生保健事业中有重要意义或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选题的种类 从研究的不同发展阶段可分为: 1 基础研究:以增强科学技术知识,解决未知领域的理论问题为目的,探索医学领域中,带有全局性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研究。有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这类研究特点一般不以具体应用为目的,探索性强,自由度大,风险高。由于未知因素多,在课题设计上要求比较原则,对研究手段要求高。他们的重要成果常常对整个医学领域甚至生命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2 应用研究:以应用为目的,针对医学实践中的某一具体的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或药物。如临床各科疾病的预防、诊疗、康复研究。 这类研究特点是采用基础研究提供的理论和成果,解决具体的问题,因此实用性强,理论和方法比较成熟,风险较小,在课题设计上要求技术路线清晰,方法具体可行。目前这类研究是招标的主体,也是重点资助的领域。有应用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制。 3 开发研究:以物化研究为目的,运用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成果,研制出产品性物质,或对生产环节进行技术工艺改进的创造性研究。如中药新药开发研究,中医诊疗仪器研制及中药制药仪器和设备的研究等。 这类研究是采用较成熟的理论和技术进行新产品研究,未知因素较少,风险低,成功率高,具有投资大,经济效益高的特点。这类研究多与企业合作进行,也是今后大力提倡和鼓励的方向。有试生产研究和推广应用研究。 从研究的时点可分为:前瞻性研究,回顾性研究。 依研究课题的来源可分为:有关部门下达的、自选的和协作的课题。 根据医学科研的种类及不同特点,可分为: 1 调查研究性的: 2 实验观察性的: 3 资料分析性的: 4 经验体会性的: 5 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开发应用: 课题来源 根据我国国情及资金来源,医学科研选题大致分为以下几个: 1 指令性课题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考虑全局或本地区医药卫生事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指导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在某一时段完成某一针对性很强的科研任务。这类课题具有行政命令性质。因此称为指令性项目。 2 指导性课题指导性课题又称招标性课题。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医药卫生科学发展的需要,制定若干科研项目。 指导性课题主要有以下渠道: 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①面上项目:②重点项目:③重大项目:④新医药基础性研 究基金: 2.2 政府管理部门科研基金国家、省市及地方科技、教育、卫生行政部门设置医药科学专用研究基金。

医学科研设计试题

科研论文 一.最佳选择题 1、科研工作的第一步,也是科研工作的关键是:---(A) A.课题选题 B.收集资料 C.整理资料 D.分析资料 E.开题报告 2、科研选题的意义在于:---(E) A.科研选题关系到整个科研工作的成败 B.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人员的个人成才 C.科研选题关系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D.科研选题关系到科研管理活动的效能 E.以上都正确 3、科研选题范围要有利于:---(E) A.有利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及重大疾病的防治 B.有利于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使某些研究形成“拳头”课题 C.有利于利用现有的人力、设备、集中投资,解决有可能突破的问题 D.有利于贯彻“以应用研究为主,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开发研究 E.以上都正确 4、不属于艾滋病防治研究重点的是:---(D) A.群体预防研究 B.检测诊断方法及检测试剂研究 C.预防疫苗的研究 D.个体预防研究 E.治疗AIDS的药物研究 5、科研设计的作用为:----(E) A.可以减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B.可以取得较为可靠的资料 C.可对实验数据的误差大小做出比较准确的估计 D.提高实验效率 E.以上都是 6、在整个调查设计中占主要地位的是(C) A.整理资料的计划 B.分析资料的计划 C.搜集资料的计划 D.研究计划 E.选择调查方法 7、医学科研设计中对照的意义:----(E)

A.排除或控制自然变化对观察结果的影响 B.鉴别处理因素与非处理因素的差异 C.可找出综合因素中的主要有效因素 D.通过对照可消除或减少实验误差 E.以上都是 8、搜集资料时要遵循的3个原则为(B) A.对照、随机、重复 B.准确、完整、及时 C.细心、耐心、及时 D.随机、准确、及时 E.检查、核对、仔细 9、以下检验方法除下列哪一种外,其余均属于非参数统计方法(D) A.Friedman,sM检验 B.H检验 C.配对设计符合秩和检验 D.t检验 E.查r s界值表法 10、总体分布类型不清小样本资料的均数比较可采用: (A) A. t 检验 B. 秩和检验 C. χ2检验 D. u 检验 E. 查r界值表法 11、在假设检验中,当t0.05 B.P<0.05 C.P>0.01 D.P<0.01 E. 0.01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10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对照的原则 ?对照的作用:分离处理效应(排除偶然的非处理因素的干扰)。 ?常见的对照方法: (一)空白对照:如疫苗、中毒试验 (二)实验对照:如两种药物疗效比较 (三)标准对照:如正常值(常模)、标准值对照(四)自身对照:如服药前后、减肥试验 (五)相互对照:如几种药物互相对照 (六)历史对照:如蚊虫密度(一般不可取) 二、均衡的原则 又称齐同原则,要求有关的非实验因素尽可能相同。 随机抽样是达到均衡性的一种手段。

三、随机的原则 随机≠随便 随机是指受试个体有同等的机会分配到各组 例10.1 将10头动物应用随机数字表分配到甲、乙两组(用表10-1)。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随机数字 6 3 2 9 3 3 6 3 3 8 组别乙甲乙甲甲甲乙甲甲乙 1)将动物编号(可随便) 2)表10-1中取10个随机数(21行21列开始往下。实际上可随便指定开始点) 3)约定双数为乙组,单数为甲组,得各个动物组别 4)从甲组中随机抽一头到乙组(若需两组相等) 1)将动物编号(可随便) 2)表10-1中取10个四位的随机数(21行21列开始往下。实际上可随便指定开始点) 3)约定单数为甲组,双数为乙组,得各个动物组别 4)约定前5个序号对应的动物为甲组,其余为乙组(按计划的例数分配,一次分组成功)

动物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随机数字 6847 3663 2207 9206 3468 3472 6395 3082 3191 8483 序号 8 6 1 10 4 5 7 2 3 9 组别 甲 甲 乙 甲 乙 乙 甲 乙 乙 甲 四、重复的原则 重复是指有一定的例数 要素: 1)第一类误差α=?(0.05) 2)第二类误差β=?,或检验效能1-β=?(0.80) 3)精度要求,如δ=μ1-μ2 4)观察值的变异度,如总体标准差σ的估计值S=?(经 验估计或预试验) 1. 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 2 )(?????? +=δβαS u u n 双侧u 0.05=1.96 u 0.20=1.2816 单侧u 0.05=1.645 u 0.20=0.8416 S 为总体标准差σ的估计值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

《临床科研设计》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D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2、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B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3、在开始设计、选合适的研究方法(设计方案)时,最首先考虑的是:B A、创新性 B、可行性 C、样本量 D、研究目的 4、下列哪类人群适合作为实验研究的研究对象:D A、发病率稳定的人群 B、可以从研究中受益的人群 C、依从性很高的人群 D、患病人群 5、论文的讨论部分不包括:B A、研究新发现 B、其他研究者的文献综述 C、本文的不足之处 D、与同类研究的比较 6、在科研选题时,最需要考虑下列哪项原则:A A、创新性 B、可持续性 C、国际性 D、效益型 7、论文的题目不具有以下特征:A A、可以在成文之后再确定 B、与研究设计题目(立项)一致 C、有字数的限制 D、具体的同时要求简洁 8、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D A、收集数据、建立假设、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B、建立假设、收集数据、科研设计、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C、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建立假设、科研设计、得出结论 D、建立假设、科研设计、收集数据、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9、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C A、选择热门、前沿的问题 B、国外正在开展的高水平研究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0、科研论文的正文部分不包括:B A、前言 B、摘要 C、材料与方法 D、讨论 二、填空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受试对象、处理因素、实验效应和结论四部分组成。 2、医学论文的正文部分通常由: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和讨论四大部分组成。 3、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可分为:准备阶段、预试阶段、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报告等过程。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简述科研的选题与立题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开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 性原则、限制性原则。 2、被称为是论文“核心”的具体是指哪一部分?为什么?结果部分。因为它显示的是论文的主题…… 3、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准备阶段—、预试阶段—、设计阶段—、执行阶段—和总结报告— 4、简述科研设计过程中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需要性原则、开创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可行性原 则、限制性原则。 四、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试述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其意义:对比研究原则、随机化原则、重复性原则、盲法原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终稿

《临床科研设计》模拟试题 —浙江省住院医师培训必修课统一考试 试题1: 一、单项选择题(10分) 1、在下列研究设计方法中,按临床科研设计论证强度排列,一般认为最强的是: A、前瞻性队列研究 B、病例对照研究 C、随机对照研究 D、横断面调查 2、在科研选题、立题时,不必考虑下列哪项因素: A、可行性 B、价值和水平 C、临床阳性结果 D、临床意义 3、在选研究方法时应当考虑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 A、科研目的 B、可行性 C、样本量 D、创新性 4、研究设计中要估计样本量,主要是因为: A、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二类错误 B、样本量过小容易犯第一类错误 C、样本量过大会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D、样本越大,可行性越差 5、研究对象分组方法设计最重要的指导思想是: A、两组研究前的基线状况一致 B、两组研究条件要一致 C、两组分组方法要一致 D、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要一致 6、分层分析可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信息偏倚和混杂偏倚 7、用住院病人作研究对象容易发生: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 8、采用拉丁方设计具有如下要求,但不包括: A、三个研究因素 B、水平数可以不等 C、利用标准方 D、不考虑交互作用 9、三个因素各两水平,若采用析因分析设计时,至少要设的组数: A、5 B、6 C、8 D、9 10、被认为是论文核心部分的是: A、材料与方法 B、结果 C、讨论 D、摘要 二、填空题(10分) 1、临床科研选题原则有:—、—和—等。 2、临床科研设计的原则有:—、—、—和—等。 3、临床科研设计的要素是:—、—和—。 三、简答题(28分) 1、简述临床科研的基本步骤。 2、为什么说偏倚是系统误差,它具有哪些基本属性? 3、简述随机化抽样的常用类型以及实施随机化的意义。 4、常用的诊断试验真实性的评价指标有哪些,各评价的是诊断试验的哪方面? 四、计算分析题(12分) 有人采用病例对照调查,对150例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其中75例为确诊的肺癌病人,75例为对照,以研究肺癌与接触石棉的关系,结果见下表: 组别接触过石棉未接触过石棉合计 病例40 35 75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对某一项医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作为科学研究,生物医学研究探索生物医学领域内未知事物和未知规律的科学活动,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设计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影响研究效应的因素很多、许多因素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对研究设计的要求就更高。如果研究设计存在缺陷(如样本代表性、可比性、混杂等),就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研究对象(样本)的数量,样本量过少或过多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一个缜密而完善的研究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研究因素,严格控制各种误差,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足够而可靠的资料。合理的研究设计是顺利开展各种医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得到预期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保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医学研究设计中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盲法原则和重复原则。 第一节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的核心是机会均等。随机化是医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医学研究中,随机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随机化抽样和随机化分组。通过随机化选择研究对象,可以得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当存在未知或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时,随机化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中,使这些非处理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一致。因此,随机化是实验性研究中保证组间均衡、可比的重要手段。 一、随机化抽样 随机化抽样是指总体或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机会被抽中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在医学研究中,由于时间、人力、物力限制,通常不能把所有目标人群都作为研究对象,而只能选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对一组(或几组)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调查或实验,获得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到样本信息(如均数、率等指标),并以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人群的特征。要实现这一推断的前提条件是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样本)要有代表性,即能代表目标人群。否则,就不能实现这一推断。获得一个有代表性样本的常用方法是采用随机化抽样来选择研究对象,即目标人群中每一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相等。这样获得的样本称为随机样本。“随机”不等于“随意”或“随便”。医学研究一般都需要推论,因此都需要采用随机化抽样的方法选择一组有代表性的研究对象。随机化抽样也是数据能统计分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

医学科研设计的分类及其特点[关键词] 科研设计分类特点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医学科研设计的类型取决于医学专业的各自特点、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等条件。医学研究的分类及其设计类型现代医学研究的分类可以沿自然科学的分类,分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和卫生事业管理学研究。研究对象包括正常人、病人、动物(实验动物)和生物体赖以生存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包括①调查研究:研究者为了解人群的健康状况(疾病的分布、患病率、发病率、病死率和死亡率的水平和消长),研究环境因素的致病或保护作用,必须结合专业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调查设计是调查研究工作的先导和依据,也是调查结果准确可靠的保证。调查设计的特点即研究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如职业、地域、民族等;不能用随机化分组来平衡混杂因素对调查结果的影响,故重点是调查表、分析表与抽样方法设计。 ②临床试验:临床医学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包括了病因学、诊断学、疗效和预后诸领域的研究。限于篇幅现仅就其中疗效观察予以阐述。疗效研究内容即有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的效应,也有营养、护理等辅助措施与预防措施的作用,也可以是对完整的一组治疗方案或一种特定形式的治疗措施的研究。疗效研究的指标,根据不同的目的可以是:生存或死亡,痊愈或未愈,有效或无效,症状或体征的存在或消失,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及副作用等等。如何评价临床疗效的优劣,应注意试验设计的类型,被试因素(药物、手术、理化因素等)的科学性,受试对象的代表性及其诊断的正确性,疗效指标的统一性和可靠性。③实验研究:将若干随机抽取的实验对象随机分配到两个或多个处理组,观察比较不同处理因素的效应,这种研究称为实验研究。实验研究的特点是: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研究对象接受处理因素的种类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决定的。因此,实验研究能够更有效地控制误差,使多种实验因素包括在较少次数的实验之中。广义的实验研究包括动物实验、临床试验和社区干预试验。医学科研设计的内容(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 科研设计主要是为了保证科研(实验、观察)结果符合以下四个性质:①有用性(适用性、目的性,也包括可行性);②独创性(先进性);③在减少或排除系统误差前提下的可重复性;④经济性(样本的代表性)。科研设计可分为两个方面:①专业设计,是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技术来进行设计,主要功能是为了解决实验观察结果的有用性和独创性。从专业理论角度来选定具体的科研课题,提出假说,围绕检验假设制订技术路线和实验方案。专业设计的正确与否是科研成败的决定因素。②统计学设计,是运用数理统计学理论和方法来进行设计。减少抽样误差和排除系统误差,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间的可比性,确保实验观察内容的合理安排,以便使实验结果进行高效率的统计分析,以最少的实验观察次数(例数)得出相对最优的结果和可靠的结论。因此,统计学设计是科研结果可靠性和经济性的保证。总之,专业设计和统计学设计都是科研设计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由于实验设计涉及医学科研领域广泛,内容也较复杂,方法也较繁多,本文重点介绍科研设计的要素与实验设计的原则及其注意事项。

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上)

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上) 导读:本文临床研究设计的基本原则(上),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键词] 临床研究设计原则 健康网讯: 一、对照的原则(一)对照的概念和意义对照指的是在调查研究或实验研究的过程中,确立可供相互比较的组别。“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这是唯物辨证法认识事物的基本法则。疾病的发生、转归、预后往往不是单因素作用的后果,而是受着许多因素的影响,如气候、饮食、社会状况、个体禀赋、心理活动等,不同疾病也有其不同的自然进程和预后。不少疾病如感冒、溃疡病、早期高血压、红班狼疮等有自愈或自行缓解的倾向。如果不通过对照,对非处理因素加以控制,则难以识别研究过程中有关因素对于疾病的发生或结局的影响作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研究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评价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中,不设立对照组所带来的缺陷尤其显而易见。例如黄疸的消退、支气管哮喘的缓解,红班狼疮的缓解究竟是其它的因素影响的结果,或者疾病自身的表现,抑或药物的治疗效应,没有对照,无从得出结论。对照的主要作用正是鉴别处理因素、非处理因素的差异,从而确认处理因素的真实效应。合理的均衡的对照可使组间的非研究性措施处于相等状态,使组间的基线特征具有均衡性或可比性,从而提高了结论的真实性。必须强调,均衡是十分重要的。没有对照,难以比较、鉴别;而有了对照,

但不是均衡,就失去对照的意义。我们以后将要谈到的对于实验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也是以对照的均衡为前提的。(二)对照的方法1、空白对照指在对照组不加任何处理的“空白”条件下进行观察、研究。如动物中的诱癌试验,需设立与实验组动物种属、窝别、性别、体重均相同的空白对照组,以排除动物本身可能自然患癌的影响。在观察某种新免疫制剂对某种传染病的预防效果时,采取免疫组与空白组的对比观察,比较两组的血清学和流行病学的效果,这样才能真正说明这种免疫制剂的作用。2、实验对照指在一定实验条件下所进行的观察、对比。例如观察中药雾化吸入剂对于支气管哮喘的作用,为了排除单纯雾化作用的效应,应该设立包括不加中药的雾化吸入组(如水液雾化吸入)。临床试验中的复合对照属于实验对照的范围。3、标准对照以正常值或标准值作为对照,以及在所谓标准条件下进行观察的对照。研究药物的疗效时,可以公认的常规有效疗法作为对照。“标准”的建立,或疗效的“公认”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应用标准对照的研究,在进行结论推导时要特别慎重。4、自身对照如用药前后的自身对比观察;或是对照与实验在同一对象身上进行,例如身体对称部位的比较观察或同一对?在观察的不同时期接受不同的疗法,然后比较它们的差异,这种方法也称为自身交叉对照。自身对照或自身交叉对照的应用受一定条件的限制,结论的推导也应慎重。5、相互对照各实验相互为对照。如中医各种不同证候的对照;中药组、西药组、中西药结合组治疗急性心梗的对照等。两组或多组在同一时间的比较、观察也称平行对照。6、配对对照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样本例数估计

医学科研实验设计的三大原则、样本例数估计[关键词] 医学科研原则样本例数健康网讯: 熊国强(湖南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长沙410078)贺石林(湖南医科大学生理学教研室长沙410078)在医学科研中,通过专业设计正确而科学地解决三大要素中各环节的复杂问题以后,在进行具体实验以前还必须进行实验设计,例如对受试对象如何分组、怎样合理估计各处理组(处理组合)中样本例数、如何对非处理因素的控制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操作和安排。对照、随机与重复是实验设计中的三大原则,这是任何实验都应当高度注意和遵循的。对照的原则对照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有比较才能鉴别,对照是比较的基础。除了受观察处理因素外,其它影响效应指标的一切条件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应尽量齐同,要有高度的可比性,才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对试验观察的项目作出科学结论。对照的种类有很多,可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加以选择。常用的有以下几种:①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容易引起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心理上的差异,从而影响实验效应的测定。临床疗效观察一般不宜采用此种对照。②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一种无药理作用的安慰剂,药物剂型或处置上不能为受试对象识别。因为精神心理因素也可通过神经与内分泌多途径对机体与疾病产生重要影响。据估计临床疗效约30%来自病人对医护人员与医疗措施的心理效应。但务必注意在临床科研中务必遵循病人利益第一的原则。一般认为只有无特效治疗的慢性病,方可使用安慰剂。③实验条件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相同的实验条件。实验条件包括操作技术、被试因素的溶媒或容量等。凡对试验效应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宜采用此法。④标准对照,用现有的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做对照。在观察评价某种药物或疗法对某病的疗效时,为不延误病人的治疗,对于急性病、危重病和有特殊治疗办法的疾病,均应用已知的有效药物、有效疗法或公认的标准疗法作对照。应当指出:临床疗效判断仅有自身前后对照是不够的,因为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时间、季节等因素有关。其次,对于绝大多数疾病而言,历史对照也是次要的,因为随着年代的变迁,许多条件发生了明显变化;但目前认为的“不治之症”的疾病,还可以历史作为潜在对照。随机化原则在实验研究中,不仅要求有对照,还要求各组间除了处理因素外,其他可能产生混杂效应的非处理因素在各组中(对照和实验组)尽可能保持一致,保持各组的均衡性。贯彻随机化原则是提高组间的均衡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资料统计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随机化抽样的目的就是要使总体中每一个研究对象都有同等机会被抽取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随机抽样又根据医学研究的范围大小、专业类型和研究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用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人群中的流病和非流病题目采用单纯随机、系统、整群与分层抽样。实验研究时,采用完全随机分配或分层随机分配;小动物实验大多数先配对或配伍组,然后“对”内或“伍”内进行随机分配,但大动物多半先分层后在层内随机分配。随机化抽样的基本方法有随机数学表、计算器随机数学法和抽签法等,研究者可视具体情况而定。[!--empirenews.page--]重复的原则要使统计量(样本指标)代表参数(总体指标),除用随机抽样方法缩小误差外,重复实验是保证实验结果可靠的另一基本方法,这是实验设计的另一基本原则。实验要求一定重复数,其目的是使均数逼真,并稳定标准差,只有这样来自样本的统计量才能代表总体的参数,统计推断才具有可靠的前提。重复例数(样本例数)的决定因素包括处理的效果的明显性、实验误差的大小、生物个体变异的大小、资料性质、确定的第一类误差(α)和第二类误差(β)的大小和实验设计的类型。总之,样本例数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揭示事物间的差别。为此,应该在保证实验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低的样本例数,以便节约人力和经费。样本例数的估计假设检验(显著性检验)时所需样本例数的估计方法,可通过公式计算或查表求得,但两者均需要事先确定如下指标。①所比较的两个总体参数间的差值。若无法得到参数的信息,可作预试验或用专业上公认的差值代替。 ②总体标准差,常用预试的样本标准差来估计。③第一类误差的概率(α),即检验水准。α越小,所需样本例数越多。结合专业要求判断是单侧检验还是双侧检验。④检验效能(1-β),

临床科研设计类型

临床科研设计类型 第一种是描述性研究,是测量一个时点,然后一个样本的人群,或者是连续观察一系列的病例。案例:欧洲国家开展的入户调查,把每一个家庭里面每一年红葡萄酒的消耗量进行统计(多少千克),然后跟这个家庭里面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死亡的这些病例做一个回归分析。结果是说红葡萄酒的消耗量越大,心血管病的病死率越低,它呈现的是一个负相关的关系。它的缺点就是没有对照,你也不知道那些没有喝酒的人患心血管病的几率,你没有做一个平行的对照。还有就是个体的特征和群体的特征很难区分,然后就是容易发生选择性偏倚,因为这样的调查毕竟是抽样,不可能对所有的人都调查,所以它能得到假设,但是不能得到因果推断。 第二种是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有对照,但它是回顾性研究,是根据结果来选择病例组。比如说外科证实或者B超证实你得了胆囊结石,你就是病例组,然后做了B超未发现胆囊结石的就是对照组,之后回顾性去调查性别、年龄、家族史、饮食习惯等,而做这样一个分析就是病例对照研究。所以它最经典的是用于病因、危险因素的探讨。病例对照的一个研究特点就是把现在的病人分成两类,一类是有病的,一类是无病的,研究方向是回顾性的,然后去观察他们既往的暴露。这个暴露的概念,包括个体的特征,也包括接受的治疗措施,所以评价疗效也可以用这种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是比较容易操作,做一个问卷调查,调一些病例就可以做,比较省钱、快速,比较适用于罕见的结局。但是它有其缺点,一个是测量误差,一个是回忆偏倚。因为它既然是过去发生的事,人的记忆随着时间延长就记不清楚了,所以有的时候问他过去的信息,他就记不清楚了。但是,如果这个时候你能从既往的医疗记录里面调阅出信息,它是非常可靠的,当初做的什么检查、什么诊断、做了什么治疗,这个就比较准确。 第三种是队列研究,不是我们人为地去分组,而是病人来就诊的时候,同样的疾病接受了不同的治疗。比如说腰椎间盘突出,一部分病人到医院来,可能去针灸,一部分病人可能去推拿科做推拿,有的病人会去做牵引,一部分病人还可能去做手

2019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2019医学科研设计方案 众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进行医药方面的科学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 统计研究设计方案,那么什么样的设计方案才称得上是完善的呢? 完善的设计方案需具备六个条件 一般来说,应具备以下条件:人力、物力和时间满足设计要求;实验设计的"三要素"和"四原则"均符合专业和统计学要求;重要的实验因素和观测指标没 有遗漏,并做了合理安排;重要的非实验因素(包括对能产生的各种偏性)都得 到了很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都已考虑在内,并有 相应的对策和严格的质量控抓对操作方法、实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等均有 一套规范的规定和正确的方法。而其中准确把握统计研究设计"三要素和四原则",无疑是其设计方案科学严谨的象征。 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实验设计三要素应着重考虑: 一、受试对象的种类问题。这里面包含以下几种情形:1.一般医学科研-常用动物、离体标本或人体内取得的某些样品作为受试对象;2.新药的临床前 试验-一般用动物作为受试对象;3.新药的临床试验阶段-一般用人作为受试对象。新药临床试验一般分为4期,在1期临床试验阶段,通常用健康志愿者作为 受试对象;而在其他各期临床试验阶段,常用患特定疾病的患者作为受试对象。 选择什么样的患者,应有严格的规定。 二、实验因素。实验研究的目的不同,对实验的要求也不同。若在整个实验 过程中影响观察结果的因素很多,就必须结合专业知识,对众多的因素做全面分 析,必要时做一些预实验,区分哪些是重要的实验因素,哪些是重要的非实验因 素,以便选用合适的实验设计方法妥善安排这些因素。实验因素有数量因素与质 量因素之分。所谓数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量的,如药物的剂量、药 物作用的时间等,在实验中取哪些水平需要认真考虑,水平选取得过于密集,实 验次数就会增多,许多相邻的水平对结果的影响十分接近,不仅不利于研究目的 的实现,而且将会浪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反之,该因素的不同水平时结果的影 响规律不能真实地反映出来,易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在缺乏经验的前提下,应进 行必要的预实验或借助他人的经验,选取较为合适的若干个水平。所谓质量因素,就是因素水平的取值是定性的,如药物的种类、处理方法的种类等。应结合实际 情况和具体条件,选取质量因素的水平,千万不能不顾客观条件而盲目选取。 三、实验效应。实验效应是反映实验因素作用强弱的标志,它必须通过具体的指标来体现。要结合专业知识,尽可能多地选用客观性强的指标,在仪器和试 剂允许的条件下,应尽可能多选用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客观指标。对一些半客 观(如读取病理切片或X光片上所获得的结果)或主观指标(如给某些定性实验 结果人为打分或赋值),一定要按事先规定读取数值的严格标准,必要时还应进行统一的技术培训。 实验设计的"四原则" 实验设计四原则的实施主要包括: 一、随机原则的实施:即运用"随机数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随机排列表"实现随机化;运用"计算机产生伪随机数"实现随机化。

临床科研设计46566

临床科研设计 (诊断试验设计) 题目:CA19-9抗原对胰腺癌诊断的价值及评价 1、【立项依据】: 1)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肿瘤之一,发病率今年来明显上升,恶性程度高、发 展较快、预后较差。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食欲不振、消瘦和黄疸等。发 病年龄以45~65岁最多见,男女之比为 1.58:1. 2)CA19-9抗原,属胰腺癌相关抗原,是检测胰腺癌的常用检测方法,有助于 胰腺癌的诊断。 3)无创伤性,危险性小,简单易行,费用低。 4)研究具有可行性。 5)研究对象充足。 6)试验条件具备。 7)符合社会伦理道德。 8)通过该诊断试验来评价CA19-9抗原对胰腺癌是否有独立的诊断价值,是否 与穿刺病理活检互为补充,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水平。 2、【诊断标准】(金标准):经皮穿刺病理活检。 临床出现明显食欲减退、上腹痛、进行性消瘦和黄疸,上腹扪及肿块;影像学有 占位。对40岁以上近期出现下列临床表现时应重视: 1)持续性上腹不适,进餐后加重伴食欲下降; 2)不能解释的进行性消瘦; 3)不能解释的糖尿病或糖尿病突然加重; 4)多发性深静脉血栓或游走性静脉炎; 5)有胰腺癌家族史、大量吸烟、慢性胰腺炎者应密切随访检查。 3、研究对象的来源、入选标准及分组方法 3.1【研究对象的来源】:2007年~2010年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经上述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胰腺癌的住院病人。 3.2【入选标准】: ①由于该病可发生于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所以年龄在45-65 岁; ②性别要求无差异; ③经上述临床诊断标准诊断为胰腺癌的病人。 3.3【分组方法】:经皮穿刺病理活检确诊为胰腺癌的P例为病例组,病理活检

医学科研设计总复习题答案

实验设计 一、简答题 1.交叉设计和拉丁方设计的适用条件和优缺点各是什么? 答:交叉设计适用条件: (1)处理因素只有2水平(A、B),且两个非处理因素(试验阶段、试验顺序)与处理因素间无交互作用。(2)试验要求两个阶段之间必须安排一定的间隔时间,以便消除前阶段治疗措施的残留效应保证两阶段的起始条件一致。(3)两次观察的时间不能过长,处理效应不能持续过久。(4)为消除患者的心理作用或防止研究者的暗示,一般多采用盲法。(6)交叉设计应尽量避免受试者的失访(lost of follow up)。(7)资料分析中,同样要考虑基线的影响。 拉丁方设计适用条件(特点):(1)必须是三因素的实验,且因素水平数相等。(2)三因素是相互独立的,均无交互作用。(3)各行、列、字母所得实验数据的方差齐。 交叉设计优缺点:优点:(1)具备自身配对的全部优点,如减少个体差异对处理因素的影响,节省样本含量等;(2)能控制时间因素(试验阶段)对处理方式的影响,因而优于自身对照设计;(3)各试验对象皆接受了试验因素和对照,符合医德要求。 缺点:处理时间不能太长;受试对象中途推出造成数据缺失。限于慢性病的对症治疗,有时停药的间歇期不能为病人接受。 拉丁方设计优缺点:(1)优点是大大减少了实验次数,用较少的实验次数获得较多信息,尤其适用于动物实验和实验室研究;(2)双向控制误差,可以减少实验误差,比配伍组设计优越.(3)可以考核3个因素,也可以考核1或2个处理因素,可同时控制两个因素 缺点:(1)是要求处理数必须等于拉丁方的行(列)数,一般的试验不容易满足此条件(2)数据缺失会增加统计分析的难度;(3)重复少,对差别估计不够精确。 2.析因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实验效率高:比单处理因素设计能提供更多的试验信息,可用来分析全部因素主效应,以及因素间各级的交互作用,在医学上可用于筛选最佳治疗方案、药物配方、实验条件等研究。缺点:当因素增加时,实验组数呈几何倍数增加,所需试验的次数很多;不但计算复杂,而且给众多交互作用的解释带来困难。因此,当因素及水平数较多时,一般不采用完全交叉分组的析因设计,而采用正交设计。 析因设计资料分析:应先分析交互效应。若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要逐一分析各因素的单独效应,即固定一个因素对其他因素进行分析;反之,若交互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则因素间的作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LELE was finally revised on the morning of December 16, 2020

第三章医学科研设计的基本原则 医学科研设计是指对某一项医学研究的具体内容和方法的安排。作为科学研究,生物医学研究探索生物医学领域内未知事物和未知规律的科学活动,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合理的设计才能获得真实、可靠的研究结果。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生物医学研究,由于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影响研究效应的因素很多、许多因素无法完全消除,因此对研究设计的要求就更高。如果研究设计存在缺陷(如样本代表性、可比性、混杂等),就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价值。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研究对象(样本)的数量,样本量过少或过多都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一个缜密而完善的研究设计,能合理地安排各种研究因素,严格控制各种误差,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最大限度地获得足够而可靠的资料。合理的研究设计是顺利开展各种医学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得到预期结果、达到事半功倍的保证。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医学研究设计中必须遵循四项基本原则:随机化原则、对照原则、盲法原则和重复原则。 第一节随机化原则 随机化的核心是机会均等。随机化是医学研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在医学研究中,随机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随机化抽样和随机化分组。通过随机化选择研究对象,可以得到一个有代表性的样本。当存在未知或不可控制的非处理因素时,随机化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之中,使这些非处理因素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布一致。因此,随机化是实验性研究中保证组间均衡、可比的重要手段。 一、随机化抽样 随机化抽样是指总体或目标人群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同机会被抽中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在医学研究中,由于时间、人力、物力限制,通常不能把所有目标人群都作为研究对象,而只能选取其中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样本)。对一组(或几组)研究对象(样本)进行调查或实验,获得原始数据,经过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得到样本信息(如均数、率等指标),并以样本的信息来推断总体人群的特征。要实现这一推断的前提条件是所采用的研究对象(样本)要有代表性,即能代表目标人群。否则,就不能实现这一推断。获得一个有代表性样本的常用方法是采用随机化抽样来选择研究对象,即目标人群中每一个个体被选中的概率相等。这样获得的样本称为随机样本。“随机”不等于“随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