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野生药材概况

保定野生药材概况
保定野生药材概况

保定的野生药材概况

河北省保定涞水县,位于河北中部偏西,太行山东麓北端,有山区、丘陵、平原等地貌,还有拒马河流经该县,气候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度,平均降雨量600毫米,平均日照2800小时。国家著名风景区野三坡位于县城的西北方向,这里物产丰富,野生资源多种多样,适宜的光照,多山多河流等条件给了许多植物适宜的生长环境,此外,这里四季分明,许多药用价值较高的植物在这里均有分布。以下将重点介绍这里常见的一些野生植物:鸡冠花、迎春花、槐花、凤仙花、牵牛花、地榆、山桃花、半枝莲、凌霄、马兜铃、山楂、桑树、酸枣。

鸡冠花:苋科青葙属植物,一年生草本,高30~80cm,全体无毛,茎直立,稀分支,

近上部扁平,绿色或带红色,有棱纹凸起,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椭圆形至卵

状披针形,先端渐长或长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穗状花序扁平,顶生,中部

以下多花,夜色多变,淡红色至淡紫色,黄色或白色;苞片和花被片干膜质,宿

存;花被片5,椭圆状卵形,端尖;雄蕊5,花丝下部合生成杯状;胞果卵形,

包于宿存花被内。

茎叶、花穗、种子均可药用,种子富含脂肪油,凉血止血,止带,止痢,主治功

能性子宫出血,白带过多,痢疾。

迎春花:木犀科植物,落叶灌木,枝直立而顶端弯曲下垂成拱形,小枝绿色,4棱形,叶

对生,3小叶掌状复叶,花期3日,花单生,先花后叶;花冠黄色,着生于头年

之上;凋谢时花瓣有时转为白色,花高盆状,5裂,通常6裂,花冠直径2.0-2.5cm。

花瓣背面带古铜褐红色,雄蕊2枚,低于雌蕊,不伸出花瓣;雌蕊一枚长2-3cm,

子房下位,萼片绿色,浆果黑色,花,味甘,性凉,果,微酸,性温,根,味苦,

涩,性寒。花理气,清暑,和胃,止血,果利尿,通经,治水肿,根,清利湿热,

祛风,活血解毒,临床主要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等。

槐花:豆科槐属,植株较高,树冠圆形,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下15片,披针至卵

状,长2.5-7.5cm,宽1.5-3.0cm,先端尖,基部阔契形,全缘,圆锥花序顶生,

花梗披毛,蝶开花冠乳白色或稍带黄色,荚果肉质,念珠状,长达5cm,不裂,种

子上6粒,肾形,长约0.8m,棕黑色,花期7-9月,果期9-10月,

槐花含云香约10%-28%,并含桦皮醇及槐二醇,槐花含芦丁,但较花蕾少些,槐花

性味功能苦,微寒,槐米清热,凉血止血,槐角(即荚果)清热,润肝,凉血,槐

根可以健胃,杀虫,治疗痔疮。

凤仙花:凤仙花科凤仙花属,一年生草本,茎直立,肉质,圆柱形上部分枝,下部节常

藤大,表面有柔软毛,或近乎光滑,常是紫红色,多汁,单叶互生,具柄,柄两侧

有腺体数个,紫红色,叶片窄披针形,先端长尖,基部契形而下延,边缘有疏锯齿,

上面绿色,略有毛,夏季开白花,淡红,深红或紫红色花,生于叶腋或总轴上,萼

片3,侧生2片较小,基部有向下弯曲色距,蒴果椭圆形,尖头,成熟湿果瓣裂开,种子呈扁圆形或卵圆形,少数略有棱角,外表棕褐色。

可活血通经,祛风止痛,外用解毒。茎,种子:破血消积,主治肋痛,风湿性关节

炎。

半枝莲:唇形科黄苓属植物,多年生草本,丛生具地下茎,能萌发新株:地下茎方形,

绿色,单叶互生,叶片呈三角状卵形或卵形,下部叶片较大,叶绿有波状锯齿,叶

柄极短,圆锥花序,顶生,花小,蓝绿色,两朵对生,小坚果卵圆形,棕褐色。

止痛,抗癌之功效;治肝炎,胃痛,早期肝癌、肺癌等。

凌霄:紫葳科凌霄属植物,落叶木质攀援藤木,具藤气根,单数羽状复叶对生,顶端小

叶较大,卵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不对称,边缘有锯齿,两面平滑,夏季开花,三出聚伞花序,花稀疏,花萼5裂至中部,裂片披针形,微弯曲,花冠漏斗状,鲜红色,蒴果细长种子有翅。

花:酸,微寒,活血通经,祛风。根:苦,凉。凉血散瘀,解毒消肿。

马兜铃:马兜铃科植物,多年生宿根质藤本,茎攀援,根细长,圆柱形,外皮黄褐色,

有香气,茎有棱,单叶互生,广卵形,全缘稍有波状内卷,背面灰绿色,单花腋生,花被筒基部膨大,上部逐渐膨大至筒口或喇叭形,外面淡黄绿色,蒴果熟时褐色,

长圆形,花期5-7月,果期6-9月。

马兜铃清肺降气,止咳平喘。主治肺热咳嗽,百日咳等。

山楂:蔷薇科,山楂属。落叶乔木,树皮暗灰色,一年生枝条呈红褐色;小枝无毛,无刺,

或有短刺;叶广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呈羽状分裂;雄蕊二裂,圆实圆球形,有淡色

斑点,下旬成熟,味酸稍甜,内有硬壳种子。

果实中含有酒石酸,柠檬酸,山楂酸,黄酮类,内酯及维生素c等,消食化滞,散

瘀止痛,主治消化不良,高血压等。

牵牛花:旋花科,牵牛属植物。一年生缠绕草本,茎左旋,多分枝,被短毛。叶互生;具

长叶短柄;叶片心状卵形,常3裂至中部,呈戟形,先端极尖,基部心形,变全缘。

花冠漏斗状,形状似喇叭,蓝色,紫色,或白色。边缘5浅裂,雄蕊5,子房3室。

蒴果球形,基部有外层有反卷的宿萼,种子三棱卵状。

性味苦,寒,有毒,泻下,利尿,消肿,驱虫。主治肾炎水肿,肝硬化腹水,便秘,虫积腹痛。

山桃花: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小乔木,树冠半圆形,树皮暗红紫色,皮孔横裂,单叶

互生,呈簇生状,有腺点,基部有托叶一对,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边缘有

细锯齿,花萼披短柔毛,萼筒钟状,花瓣5,粉红色,倒卵状椭圆形,先端浑圆,

雄蕊多数,离生,短于花瓣,核果肉质多汁,宽卵状球形,核坚木质,具网状凹纹,种子扁卵状心形。

桃仁全身都是宝,桃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活血祛痰药,桃叶含油皮素、奎宁酸等,

果肉含番茄红等,清热利湿,活血止痛,临床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泻下

通便,利水消肿作用。

地榆:蔷薇科地榆属植物,多年生草本,根部肥厚粗大,茎部细弱,奇数羽状复叶,锯齿

状,卵形,小花红色,穗状花序,瘦果褐色,有细毛,有纵枝,包藏于萼内,喜温暖潮湿的气候,主要生长在山坡、草丛中。花色美丽,清晨时放出黄瓜香味。

根茎入药,有消炎收敛作用,根为收敛止血药,清热凉血,种子中含油30%主治膀胱炎、利尿、月经不调、便血、外用于治疗乳腺炎等。

桑树:桑科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000-1500cm,根黄褐色,树皮灰白色,叶互

生,卵圆形,基部近心形,边缘有粗锯齿,托叶披针形,花单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均为穗状花序,腋生,聚合果成熟时变肉质,呈黑紫色或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根皮味甘,性寒,桑葚,味甘,酸,性凉,桑味甘,苦,性寒,主治失眠,健忘,身体虚弱,头晕目眩,支气管炎等。

酸枣:鼠李科枣属植物。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具刺,针形或反曲形,叶互生,叶柄极

短,叶片椭圆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端尖而钝,基部偏斜,边缘有细锯齿,花2-3朵簇生叶腋,花小,黄绿色,核果近球形,熟时暗红色。花期4-5月,果期5-8月。

酸枣仁为常用中药,以种仁供药用,具有养心益肝、安神、剑汗的作用。主治心烦失眠,惊悸怔忪,体恤多汗,神经衰弱,多梦等症。

在对花卉了解的同时,对于野生食药用花卉的开发利用,要合理采集,同时一定要保护植物资源,保护环境,注意生态平衡,被国家命令保护的植物种类和濒危物种,一定要遵纪守法,不越雷池一步。

参考文献:花卉的栽培与药用闻子良 1988

中国农田杂草原色图谱王枝荣 1990

中国植物图鉴贾祖珊 1949

花镜陈淏子 1962

花卉学北京林业大学 1988

中国花径陈俊瑜 1990

名贵中草药高产技术徐乃良 1993

中国杂草志李扬汉 1988

中药植物原色图鉴肖培根 1999

夏季花卉孟庆武 2000

常用中草药原色图谱黄虁才 2001

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0352735.html, 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 作者:魏博洋崔晓笛 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第01期 [提要] 在中央政府建设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下,各地方政府做出了很多积极有益的实践。本文就保定市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和政策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保定;低碳经济;思路;政策 本项目为2012年保定市科技局课题“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及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2ZR025);课题组主要成员:魏博洋、崔晓笛、王朝、张严冰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及政策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10月22日 一、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国对发展低碳经济早已达成共识。一些国家就低碳经济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比如,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国家,在低碳技术的研发推广、国民低碳意识的提升、政策法规的建设等多方面处在世界领先位置。日本是低碳经济立法最完善的国家;丹麦是低碳社区建设比较成功的国家;我国是第一个将节能减排列为国家发展重要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从2006年底中国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发布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开始,“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逐渐成为中国百姓熟悉的字眼,“低碳生活”成为一种时尚。 保定市是较早提出低碳发展的城市之一。2007年初,保定市政府已经提出了太阳能之城 的概念,计划在整座城市中大规模应用以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以降低碳排放量。2008 年初,保定市与上海被世界自然基金会列为“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首批低碳城市建设试点。2010年8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首 先在全国五省八市开展发展低碳产业、建设低碳城市的试点工作,其中保定市凭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和应用方面的领先优势,成为首批试点城市。 二、保定市发展低碳经济现状

河北省保定市的发展优势

河北省保定市发展优势 加快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保定市委、市政府致力以求的目标。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全面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拼搏进取,努力加快保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其在环渤海和环京津经济圈中的特殊地位,进入21世纪,保定市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保定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生产要素方面 1、自然资源 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各约占1/2。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境内河流主要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流经东北部边界。境内有西大洋、王快、安格庄、龙门4大水库。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地理位置 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交通优势明显。她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抱白洋淀,与京、津呈三足鼎立。历来为军事重镇,曾北控三关,南通九省,宣化、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龙泉三关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清代以来至公元1968年前,近300年为直隶和河北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3、科技文化

3.1历史文化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2科学技术 保定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40余万人,市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拥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100余家,省级以上27家,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开发机构14家。科技局星火办荣获国家科技部星火20周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 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单位10所,民营科技型企业770家。相继开发了生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初步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3.3通讯技术 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 4、旅游资源 保定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既有野三坡、白洋淀、白石山、大茂山、西胜沟峡谷等自然风光

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道地药材产区产地 RUSER redacted on the night of December 17,2020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着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

河北省保定市的发展优势

加快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也是保定市委、市政府致力以求的目标。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唱响“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主旋律的要求,市委、市政府精心谋划,全面部署,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拼搏进取,努力加快保定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由于其在环渤海和环京津经济圈中的特殊地位,进入21世纪,保定市的发展优势更加明显。根据波特的钻石理论分析保定具有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生产要素方面 1、自然资源 保定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50毫米。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各约占1/2。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境内河流主要为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永定河流经东北部边界。境内有西大洋、王快、安格庄、龙门4大水库。自然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 2、地理位置 保定市地理位置优越,区域交通优势明显。她位于河北省中西部,西依太行山,东抱白洋淀,与京、津呈三足鼎立。历来为军事重镇,曾北控三关,南通九省,宣化、大同为之屏障,倒马、紫荆、龙泉三关为之阻隘,联络表里,翊卫京师。清代以来至公元1968年前,近300年为直隶和河北省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直接可达首都机场、正定机场及天津、秦皇岛、黄骅等海港。京广铁路、京昆高速公路、107国道、京港澳高速公路、保津高速公路、滨保高速公路、保沧高速公路、张石高速公路使保定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成为华北地区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3、科技文化 历史文化

保定市地处河北省中部,是一座有23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元明以来,历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是1986年国务院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多少年来,这片土地滋养出大批的文学家、诗人、创作家、表演艺术家、书画家和多种文化工艺人才,曾获得“戏剧之乡”、“中国民间音乐之乡”、“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雕刻之乡”等多种称号。这里曾是中国抗战文学的重要发源地。这里还是新时期双拥共建模范城的诞生地。这里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科学技术 保定市科技事业蓬勃发展,拥有各类人才资源总量40余万人,市区每万人拥有科技人员数量居全省首位;全市拥有各类企业研发中心100余家,省级以上27家,其中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3家、博士后工作站3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开发机构14家。科技局星火办荣获国家科技部星火20周年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 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单位10所,民营科技型企业770家。相继开发了生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初步形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 通讯技术 全市通讯畅达迅捷,移动通讯方面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及中国电信先后在保定建设3G网络,成为全国首先开通3G网的10个城市之一,也成为同时拥有两个3G网的3个中国城市之一(另外两个为上海和无锡);电力充足;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医疗保健机械完善,文化娱乐场所众多。 4、旅游资源 保定境内群山西峙,沃野东坦,植被繁茂,山明水秀。既有避暑的凉城,又有泛舟的湖泊。既有野三坡、白洋淀、白石山、大茂山、西胜沟峡谷等自然风光又有收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的清西陵、“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的直隶总督署、出土金缕玉衣、长信宫灯的西汉靖王满城汉墓等历史文物。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10大道地药材产区 道地药材主要指某些地区栽培生产的优质药材,也包括优质野生药材。该产地称道地产区。“道”是古代行政区划名,如唐代将全国分为关南道、河东道等10余道。道地本指各地特产,后演变为“货真价实、质优可靠”的代名词。道地药材之所以质量优良,主要是因为这些地区有适宜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长期优育、栽培形成了优良的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独特的加工方法形成了美观的商品性状。这些商品性状常常是鉴别道地药材的方法之一。道地药材由于品质优良,在国内外具有很高信誉,在经营中具有很强竞争力,因而形成了较大的商品规模。据初步统计,传统道地药材有200多种,其生产数量和产值都占80%以上。一些道地药材,常在名称前加上道地产区,例如川泽泻、建泽泻分别表示四川和福建产道地药材泽泻。道地药材是中药材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特色。 一、道地药材产区 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环境条件变化大,经过长期的生产实践,各个地区都形成了一批适合本地条件的道地药材。道地药材与地域是不可分的,根据我国中药资源的分布区域和主要药材10大道地产区介绍如下: (一)关药产区 关药通常指东北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著名关药有人参、鹿茸、防风、细辛、五味子、关木通、刺五加、黄柏、知母、龙胆、哈蟆油等。所产人参占全国人参产量的99%,人参加工品边条红参体长、芦长、形体优美;辽细辛气味浓烈、辛香;北五味肉厚,色鲜、质柔润;关龙胆根条粗长、色黄淡;防风主根发达,色棕黄,被誉为“红条防风”;梅花鹿茸粗大、肥、壮、嫩、茸形美、色泽好;哈蟆油野生蕴藏量占全国99%。 (二)北药产区 北药通常指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和东部等地区所出产的道地药材。主要有北沙参、山楂、党参、金银花、板蓝根、连翘、酸枣仁、远志、黄芩、赤芍、知母、枸杞子、阿胶、全蝎、五灵脂等。山西潞党参皮细嫩、紧密、质坚韧;河北酸枣仁粒大、饱满、油润、外皮色红棕;河北连翘身干、纯净、色黄壳厚;河北易县,涞源县的知母肥大、柔润、质坚、色白、嚼之发黏,称“西陵知母”;山东东阿阿胶驰名中外。 (三)怀药产区 怀药泛指河南境内所产的道地药材。河南地处中原,河南的怀药分南北两大产区, 产常用药材300余种,有著名的“四大怀药”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以及密(县)银花、茯苓、红花、全蝎等。 (四)浙药产区

保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保定市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发布时间:2014-05-21 信息发布人:管理员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打造环京津地区新的发展增长极,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为统揽,积极应对宏观经济环境诸多不利影响,扎实推进稳增长、调结构、攻重点、抓改革、惠民生、优环境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为推动跨越式发展、实现打造环京津增长极的新突破提供了坚强保障。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265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42.9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56.9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0.8亿元,增长8.4%。三次产业结构为12.9:55.0:32.1。人均生产总值25982元,比上年增长8.3%。 增加值369.6亿元,比上年增长6.8%。 比上年增长3.3%,工业技改完成投资479.8亿元,比上年增长16.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67.9亿元,比上年下降0.7%。 全年亿元以上施工项目达到602个,完成投资1381.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 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805.6亿元,比上年增长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8.1%,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实缴税金259.7亿元,比上年增长17.9%,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为80.0%,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从业人员272.7万人,比上年增长3.8%,占全社会二、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87.4%,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累计同比上涨2.7%,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累计同比下降1.0%;固定资产投资总指数累计同比上涨0.5%。 规模以上工业中,装备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6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大中型企业完成增加值535.5亿元,比上年增长9.3%。汽车、新能源、纺织、食品和建材五大主导行业完成增加值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业完成增加值241.6亿元,比上年增长23.4%;新能源及输变电业完成增加值44.9亿元,比上年下降8.2%;纺织服装业完成增加值17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食品业完成增加值69.4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建材业完成增加值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六大高耗能行业完成增加值110.8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完成增加值28.9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完成增加值17.5亿元,比上年下降21.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完成增加值16.2亿元,比上年下降0.9%;石

保定市中小企业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保定市中小企业民营 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按照市委研究室“关于开展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们对全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与总结。从总体上看,我市民营经济深入贯彻“一个战略”(催生、助长、扶强),实施“两大工程”(扶持企业成长工程和 企业素质提升工程),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民营经济运行平稳, 支撑作用明显增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基本情况 到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组织发展到23.4万家,从业人 员196万人。完成增加值974.9亿元,同比增长20.2%;上缴税 金52亿元,同比增长14.8%;增加值占全市GDP(2007年快报 数)的比重达到70.9%,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42.7%。其中,工业企业17089家,规模以上企业1149家;工业总产值1501亿元,增加值385.5亿元,利税总额162.4亿元,同比分 别增长21.2%、26.3%和29.7%;在全部民营经济中的比重分别为39.4%、39.5%和25.1%,工业税金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达到22.1%。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质量效益同步提高。民营经济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9705元,比2006年增加6760元,增14.3%;人均实现利润19271元,增加2187元,增长12.8%。 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149家,其中年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 达到10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71.9亿元,同比 增长25.6%,超过全市民营经济增速5.4个百分点;占民营经济总 量的17.6%,比2006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

(二)成长型企业发展迅猛。市政府认定的100家成长型 民营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到2007年9月底,全市百 家成长型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87559万元,同比增长57.1%;上 缴税金19320万元,同比增长49.9%;出口创汇116088万元, 同比增长82.4%;固定资产投入61598万元,同比增长99.2%, 分别高出全市民营经济平均增长水平34.2、30.9、65.2和82个 百分点。 (三)产业聚集特色凸显。全市初步形成各类产业集群44个,集群内营业收入1320亿元,实现增加值320亿元,上缴税 金1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7%、27.2%和33.1%。其中年营业 收入10-50亿元产业集群发展到11个,5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 发展到6个,100亿元以上产业集群1个,有力拉动了区域特 色经济的发展。容城服装、高阳纺织、安国药材、白沟箱包列 入省十大特色产业。蠡县、容城、曲阳等县分别被国家有关部 门授予“中国皮都”、“中国服装名城”、“中国雕刻之乡”等称号。 (四)名企名品牌不断涌现。“三利”毛线、“古城”蚊香、“丽华”礼帽等8个产品荣获中国驰名商标。长城皮卡出口28000辆, 在中国汽车行业出口皮卡销量第一;丽华礼帽年生产能力600 万顶,产品出口率为90%,其中羊毛毡制礼帽占全国同类产品 的90%,占世界总销量的40%,是世界礼帽行业中生产规模最大 的企业集团;华夏胶粘带和PVC电器胶带国内市场占有率30%, 世界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古城蚊香系列产品,国际市场占有 率达到30%,生产规模和销售数量均为世界第一;巨力吊索具 产量与销量均排亚洲第一。 (五)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2007年,民营企业完成出口 交货值179.8亿元,同比增长20.7%。其中机械类出口31.5亿元, 同比增长81%,占出口总量的比重比06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

1道地药材来源探究(整理)

道地药材探究 1“道地”一词的起源和演变 “道地药材”指具有有特定种质、产自特定地区、有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经过长期的中医理论和实践不断发展总结出的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中药材,它是传统中医药学中对中药材质量的一项独特的综合判别标准。 中药自产生之日起,便与其生境产生了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经过中医理论和实践的不断的发展,在长期的社会以及文化演变中,逐渐形成了“道地药材”这一理论。 1.1“道地药材”概念的形成 中医药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所以与人所在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道地药材体现了中国古代先民适应自然,并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获取生存所需要的物资,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人置于大自然循环中的一员的理念,远古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活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人们从大自然获取食物、水和空气,不可避免受到其中一些物质的侵害,又从大自然中寻找另一种物质加以克制,仍然保持着人与大自然共生共荣、循环发展、天人合一的关系。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该书从药物本身出发对部分药材的生境作了描述,如生于山谷、丘陵、田野等,同时指出药要区分产地的产地的观点,即“土地所出、真伪新陈,并各有法”,首次产地将产地与药材联系起来。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比较全面系统阐述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古典医学著作,它的问世初步确定了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其中有“岁物者,天地之专精好。非同岁物则气散,质同而异等也。”从药材产地与质量、疗效的关系方面阐述了特定产地药材在对中医药的意义。 公元200-205年(东汉末年),张仲景在总结数千年中医实践经验基础上著《伤寒杂病

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河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保定市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姓名: 准考证号: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目录 摘要 1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1 二、保定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2 (一)保定市优势(S)分析 2 1、区位条件2 2、自然资源条件2 3、文化和旅游资源 3 4、劳动力资源条件 3 5、科教、人才资源条件 3 6、基础设施条件3 7、县域特色经济基础3 (二)保定市劣势(W)分析 4 1、区位因素4 2、土地因素4 3、财力调控因素4 4、能源和基础设施因素 4 5、发展战略因素4 (三)保定市发展机遇(O)分析 5 (四)保定市潜在威胁(T)分析 5 三、保定市经济发展重点和任务 5 (一)工业立市5 (二)旅游旺市6 (三)开放活市6 (四)特色富市6 结论 6 参考文献7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以及我国加入WTO十几年的时间,我国的经济更加全面的融入了世界经济。与此同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大格局中找准位置,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是摆在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论文通过对保定市经济发展现状的认识,运用多学科理论,分析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采用多种方法,找出保定市发展的一些规律,对保定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做出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定市经济发展的知道方针和经济发展目标,制定出保定市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关键词:保定市;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发展战略 一、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区域发展具有多维性,经济发展具有多重性,社会发展具有多面性。区域不同,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物质技术基础不同,所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然不同;区域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形态和区域社会发展形态不同,要求实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必然不同;区域不同,区域地位、区际联系不同,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模式也必然不同。一个区域要注意研究和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国家,尤其是大国更要注重研究和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如何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从而在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大格局中找准题位置,走出一条良性循环的健康道路,是摆在一切从事经济工作的人士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保定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的城市。位于河北省中部,(辖3区、4市、18县)总人口逾千万,总面积2.2万平方公里,是河北省第一大市。保定市与京津呈三足鼎立之势,相距均约140公里。保定区位优越,市场广阔。京广铁路、京深高速纵贯南北,神黄铁路、津保高速横跨东西。 “九五”、“十五”时期,保定市的总体经济水平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属于发展较慢的地区,城市面貌变化不大,工业结构钢化、县域结构多年保持不变。环京津贫困带中有保定的涞源县、阜平县、顺平县、唐县、易县、涞水县和曲阳县,这些地区的发展水平远低于全国贫困的平均水平。保定市作为环渤海经济圈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其经济发展的快慢和发展的模式无疑会对京津冀都市圈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充分分析保定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特征,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远景目标规划,为保定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良好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二、保定市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一)保定市优势(S)分析 1、区位条件 第一,保定的区位条件不仅要从京津冀都市圈的角度分析,而且还要考虑华北地区战略布局中“东中西”的关系和南北协调的问题。首先,保定的区位条件表现为能够借用京津优势,如京津的市场、技术,京津的机场、港口,京津的人才流、信息流、资源流、资金流等等,保定具有将这些优势“归为己有”的独特区位条件。 第二,保定处于华北平原西侧及与太行山区联接地带,沿京广线所有县市均是西部地区东出的山口城市,保定西部及西北部的内蒙、山西等山区、高原县,取道保定是与东部沿海地区开放交流的最便捷路径,因此,保定的区位条件还表现在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带动作用,并能够成为直接吸纳西部不发达地区劳动力的焦距点。只要打通所有山口城市横向通道,纵横成网,就具备了物流节点的区位条件。

河北省保定市经济发展情况实践报告

关于河北省保定市经济发展的实践调查报告 ——河北保定打造“中国电谷”领军新能源产业 河北省保定市是一座历史悠久且人文气息浓郁的古城,同时它也是一座人口超过1000万,但农村人口占九成的城市。虽然毗邻北京,但资源稀缺加上周边环境脆弱,让当地的发展遭遇了瓶颈。不过,从2006年开始,随着世界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保定推出了建设“中国电谷”的构想,决心大力打造新能源设备制造业。通过招商引资,保定先后与各方签下上百亿元人民币的战略投资协议。短短几年间,在原有产业基础上,集光电、风电、输变电、储电于一体的新能源与电力设备制造基地初具轮廓,一大批企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由于我的高中生活是在保定度过的,因此,其实在我的记忆中就有关于保定一步步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内容。那时,最初在我的校园里,晚上的路灯还都是用电的,但过了不久,偶然发现这些用电路灯上方多了一块板。后来才知道,这些灯就是太阳能路灯,而那些板子就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能来提供照明,就环保又实用,非常符合我们现在提倡的“低碳”生活。 在今年暑假里,我又从新闻联播中看到了有关保定市新能源发展的报道后,就燃起了对新能源的兴趣。我个人认为,保定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倡导低碳生活,是十分明智的,我为我的家乡能为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保护作出这么大的努力而感到十分自豪。由此,我就针对保定市新能源的发展通过多种渠道做了一些简单的调查,也更加深入的了解了其对整个保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受益匪浅。 在保定市里,街道两旁的灯全都是太阳能照明,就连许多酒店等场所都在使用太阳能。 坐落在保定市区的电谷锦江国际酒店是一座现代化的酒店。让人称奇的是,它还是中国首座太阳能并网发电的五星级酒店。因为在酒店的外墙上,安装了4500平方米的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吸收的光能经设备转化后,能提供酒店日常用电量的1/4。据该酒店人员说:“这个酒店就叫太阳能电站式的酒店,平均每年的发电量大概26万度左右。酒店四周还有一些大的建筑,未来整个太阳能光伏安装面积能发电达到1.5兆瓦。” 这座“太阳能酒店”真是保定的一张亮丽名片,不仅因为它装备的光伏发电设备全部由当地企业研发、制造,更因为它表达了以新能源产业带动城市崛起的强烈意愿。 近年来,顺应世界新能源产业发展潮流,保定市提出打造“中国电谷”的战略构想,即依托保定国家高新区新能源和能源设备产业基础,构建起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制造中心、技术中心和信息中心,逐步形成光伏、风电、输变电、储电、节电、电力自动化六大产业体系,建成国内最大的“电字号”产业、技术、人才聚集区,使保定成为面向世界的新能源产业领军城市。

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11年第10卷第18期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8 Industrial &Science Tribune 保定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刘松颖 【摘要】近年来,河北省保定市各县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保定市 的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意义出发, 阐述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保定主城区的影响以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建议。【关键词】县域经济;中心城市;社会建设 【基金项目】本文为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 “县域经济发展与模式研究”(编号:201102063)成果。【作者简介】刘松颖(1979 ),女,河北清苑人,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会计实务与财务管理 一、发展县域经济的意义 县域经济是指以县为单位的所有经济的总和,既包括城镇和农村的经济, 也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县域经济作为一种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在国家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已经成为协调城乡发展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现方式。只有保证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才能促进国民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部,是农业大市,也是人口大市,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门”之称。保定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环渤海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改革开放以来,保定各县市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及产业发展特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如白沟箱包、满城草莓、望都辣椒、 高阳纺织、曲阳石雕、蠡县的皮毛加工等十大特色产业。根据2010版《河北经济年鉴》计算,2009年保定市GDP 为1730亿元,县域经济GDP 为1177.30亿元,占整个保定市GDP 的68%,可见,县域经济在保定市经济中居于重要地位,县域经济的发展为保定的整体经济建设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二、保定市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 保定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发展县域经济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大力实施“强县兴市”战略,以县域实力的提升托起游发展结合起来, 将传统特色文化发展成增加农民收入的好工作,发挥传统优秀特色文化的优势,重视特色文化建设,发挥经济效应, 发展文化旅游,促进文化消费,重视深入民情民意,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增加品牌意识,培育文化亮点,建设人才队伍, 确立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积极性,发展文化团体的产业和工业功能,发展文化消费的增长点。 三、抢抓机遇,发展并繁荣优秀传统文化 发展并繁荣城镇化农村的传统文化,能增加农村的凝聚力和团结力,发挥创造力,加快城市建设的进程,发展农村文化事业, 让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生长民族文化的根,发展民族文化的魂,建设城镇化农村,实现农村优秀文化的凝聚、整合、同化、规范,并发挥文化的作用,用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主导,进行文化建设,能更好地实现农民的团结力和创造才能,为农村发展提供动力支撑和智力支持。 繁荣优秀传统文化能增加农村发展的向心力,创造力,完善农村的生产模式,发展文化利益,实现家庭和社会的集 体的交流,实现农村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转变农民传统文化发展的思维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思维发展,打破文化发展的观念限制,促进文化经济化发展。 繁荣农村优秀传统文化,能满足农民需求,发展精神动力,增加文化建设的意义,改变设施少、人才少、活动少的现状,重视新的文化生活方式的作用,重视农民的闲暇生活,消除消极迷信的思想,运用先进思想科学思维,更新农民的观念,抵制腐朽文化,传播农村优秀文化,增加城镇化农民的精神动力,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潮流,提高文化发展的进程。 繁荣农村优秀文化,能为农村城镇化发展提供智慧力量,促进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增加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的积极性和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力,促进农村现代化发展,并促进农村民主化发展,提高文明水平,打造和谐社会,实现民主法制自我管理,提高文明现象,让农民追求高尚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观念,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提高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 91·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 发表时间:2018-03-15T11:18:56.93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2月上第23期作者:李玲 [导读] 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融入到道地药材品质评价过程中,重视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山东省德州华安医药有限公司山东/德州 253000 摘要:道地药材“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但中药成分复杂,长期以来都缺乏一个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目前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关键词: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整体思维 中药药材的品质与生态环境、遗传背景密切相关,由中医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将来自特定产区、生产历史久、栽培加工精良、质优效佳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1]。产地不同会对药材的形态、生理特性及有效成分含量产生直接影响,中医历来重视药材的产地,“道地”与否带来的药材品质的差异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然而中药成分复杂,很难制定统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因此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是一直以来的难点问题。本文就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进行概述,并且从整体思维来探讨道地药材的质量评价。 就目前而言,评价道地药材质量的直接指标主要有三点: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药效,前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药效。由于气候、土壤、光照、水分等生长环境的不同,药材的外观也会出现一定的差异,最直观地反映药材质量。在漫长的古代,人们都是凭借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眼看、鼻嗅、口尝、触摸等方法来判断药材质量的优劣,药材的外观能够一定程度上反应药材的性状,但是由于鉴别者经验有别,评判标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完全客观的反映药材质量。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19世纪以来,随着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为中药材品质评价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保障,能够探析药材比较稳定的内部结构和细胞形态,进而评价药材质量;现代分析手段能够探析药材中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将不同产地药材之间的生物药应进行对比,进而对药材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弥补了性状鉴别的不足。后来遗传信息法从能够基因水平鉴别药材质量,近年来应用DNA多态性分析技术对药材的DNA片段进行测序,进而有效鉴别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同时有利于诠释“道地性”的科学内涵。 道地药材的内涵包含着药材的品种、产地、栽培技术、性状、化学成分、疗效等多个层面的内容,产地与栽培技术是前提条件,药材性状、化学成分以及疗效则是评价道地药材有效指标,各个要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是一个不能分离的整体[2]。上述鉴别道地药材品质的方法都是基于单一的性状或者是化学成分,虽然现代分析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也只能一定层次上反应药材质量,并没有将药材内在的疗效与临床应用相结合,不能体现“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四个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在评价的过程中缺乏整体性[3]。因此在道地药材质量评价过程中要融入整体观念,应用现代的技术手段,不仅要关注药材的生态环境、生物特性、遗传信息等,还要重视与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确立道地药材质量评价的综合指标。 1. 遗传信息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药材的性状、化学成分都是由基因决定的,特定的基因产生的酶能够调控药材次生代谢产物。例如应用HPLC测定含量、分析SS-rRNA基因隔区序列等方法测定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结果显示不同产地的金银花其基因变异情况与绿原酸分析结果一致;厚朴经HPLC测定含量、RAPD分析遗传分化测定发现其遗传分化与有效成分的含量显著相关。 2. 生态因子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 药材的品质主要由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决定,同时也受光照、水分、土壤等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研究通过矿物质元素和土壤pH值测定来分析栀子的化学成分,结果显示影响栀子苷含量的主要因素在于Mg和pH值,其中的矿物质元素与药效密切相关。通过分析金银花生长的土壤、气候等因素,发现光照时长能够影响有效成分含量,而土壤并不起重要作用。 3. 化学成分与生物效应的相关性 评价药材品质的重要依据是药材所含有效化学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不同产地的药材其化学成分也存在差异,是影响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重要因素。目前主要是将化学成分测定和生物测定相结合,进而探析药材的本质,为其质量评判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例如不同产地的黄连其抑菌作用也存在差异,经过抑菌活性和黄连总生物碱含量测定得出其抑菌作用与生物碱含量关系密切,另外黄连的抗菌活性与其产地、气候、经纬度以及采收时间等生态因素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道地药材品质的评价,传统的方法简捷直观,实用性较强;现代有效化学成分含量测定、基因测序能够更加精准、客观的揭示药材的内在性质[4]。就中药而言,其成分复杂,影响药效的因素众多,同时中药发挥作用往往是多种成分共同发挥作用,因此难以用单一的指标去评价和界定道地药材的质量。将中医的整体观念融入到道地药材品质评价过程中,重视遗传因素-生态环境-有效成分-生物效应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道地药材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 参考文献: [1]李亚杰,覃大吉,杨永康,等.道地药材的品质评价现状[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科版), 2010,28(4):410-413. [2]张艺,范刚,耿志鹏,等.道地药材品质评价现状及整体性研究思路[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 11(5):660-664. [3]鄢丹,王伽伯,李俊贤,等.论道地药材品质辨识及其与生态环境的相关性研究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 2012, 37(17):2672. [4]王永炎,张文生.中药材道地性研究状况与趋势[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4):1-4.

中药材产业扶贫重点优先区域划分和推荐种植中药材名录整理-精品文档

中药材产业扶贫重点优先区域划分和推荐种植中药材名录整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2011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充分发挥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优势,培植壮大特色支柱产业,带动和帮助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的工作部署。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等文件提出的:“支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加强中药民族药资源保护利用,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建立健全产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贫机制,每个贫困县建成一批脱?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的工作任务,全国各地各部门均在积极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材广泛分布于我国贫困地区,中药材种植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建立中药材产业扶贫机制,是调整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中医药发展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医药

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充分发挥中药材产业优势,凝聚多方力量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国家中医药XX局,XX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积极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主要通过“三百工程”,引导中药材生产药企在贫困地区建基地,发展大宗、道地药材种植,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 大部分中药材生产受生物自身特性、自然生态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交互影响,表现出强烈的地域性。为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科学布局中药材产业发展,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本文在对贫困地区中药材相关数据资料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以期为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贫困县目录根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名单”,整理国家级贫困县名单。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整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涉及的县。应用ArcGIS基于中国省级和县级行政区划矢量数据,得到国家级贫困县和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涉及县的分布图。

湖北道地药材研究现状

湖北道地药材研究现状 摘要:湖北省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具有种类多、分布广、南北兼备的特点。《本草纲目》所记载的1800多味中草药,武当山有400多种,神农架有1200多种,其中,道地药材资源尤其丰富,占全国道地药材品种总数的10.5﹪。至今为止,本省已形成了多个生产基地,建立了多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拥有道地药材生产的极大优势。本文重点介绍了湖北道地药材资源种类、分布情况和个别地药材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湖北、道地药材、生产基地、中药材 道地药材资源是我国中药资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以传统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逐渐形成的货真质优,疗效卓著,药用价值极高的精品中药资源。每一种道地药材都是在我国某一历史时期的某一特定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经济发展状况、文化背景等诸因素综合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药资源精髓。湖北省是“神农尝百草”这一古老传说的发生地,具有浓厚的中医药人文资源,同时也是著名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的故乡。 湖北是拥有中医药自然和人文双重优势的中医药大省,在地理条件上具有环境多样性、气候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特征,适合多种动植物的生长,蕴藏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素有“中华药库”之称,是驰名中外的天然动植物园。湖北自改革开放以来,一批中药材生产的特色县市和专业乡镇村也不断出现,郧西被誉为“中国黄姜之乡”,安陆素有“中国银杏之乡"之称,罗田县素有“茯苓之乡”的美称,利川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现今,中药材原料生产已经成为很多县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其中,尤以恩施和蕲春两大药材生产基地规模最为巨大和成功。本文介绍的道地药材有中国板党、黄连、厚朴、当归、竹节参、湖北贝母、缬草、白术以及“蕲春四宝”。 中国板党:“板党”是党参家族中最为珍贵的一种,品质最好,因产于湖北恩施板桥镇而得名。“板党”于明朝洪武年间由野生转为家种,1997年在国家工商局登记注册。它外型美观、根条细嫩、肉质饱满,是纯天然绿色植物,无污染、药用功能独到,可与人参毗美。 鸡爪黄连:利川素有“黄连之乡”的美誉,盛产“南岸味连”,其品质明显优于云连、雅连及其它味连。黄连以根、茎、叶入药,是多种中成药的主要原材料。位于福宝山的湖北省黄连GAP试验示范基地,2004年通过省级认证,目前正在争取国家认证,种植面积6000亩。紫油厚朴:恩施为其原产地,有500多年种植历史,属名贵药材和珍稀保护植物。以根皮、茎皮入药,皮细、断面浮棕色,内表深紫色,油性重,香气浓烈,厚朴酚含量高。2000年3月,国家科技部将其列为GAP试验示范研究品种,2002年11月紫油厚朴种子种苗规范种植与研究通过国家科技部验收合格。 石窑当归:恩施石窑所产当归因其品质俱佳留芳天下,历史以来称为窑归。本品“主根圆柱形,归尾多少不相等,质地油润色黄棕,裂缝油性为特征,气香浓郁甘辛苦,活血补血又调经”。经农业部检测中心检测,窑归为合格产品,并且含有16种氨基酸。该产品在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认定为湖北省名优产品。 竹节参:又名白三七,属五加科植物,以根茎入药。它具备南药三七和北药人参的共同品质,专家学者称其为“百草药之王”。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心肌氧耗作用,用于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等,其药用价值潜力巨大,近来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据统计我国的竹节参储量只有2吨左右,属珍稀名贵药材。竹节人参为恩施州珍稀野生药用植物资源,“野生转家生”种植研究已获成功,为湖北省农科院中药材研究所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1992年获恩施州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申报科技部创新基金获65万元项目资金资助,现有种植面积40亩,规范化种植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恩施州重点发展品种之一。 湖北贝母:别名窑贝、板贝。鳞茎卵球形、扁卵形或倒圆锥形,表面白色或黄白色,较光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