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内江市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内江市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特点

内江城、郊区景观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

【摘要】2013年11月9日在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胡学华、付洪利等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沿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田城湖、大洲广场、三元塔的路线在内江进行了为期一天的自然地理短途实习。在此过程中不仅学到了新的知识还将原来学习的课本知识加以时间运用,更好地培养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科学实践精神。更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城市园林艺术的了解以及城市发展与植被种类者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

【关键词】内江市植物种类及分布大洲广场三元井

前言

透过植物的种类以及分布状况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该地区的一些气候特征、水分状况。利于典型植物种的繁衍和保护。同时也可以观察出城市发展与原始生态保持之间不可调和的关系。其研究意义不言而喻,通过对植被生境的研究加上引进其他植物种、培育新品种等方法更好的解决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植物种单一等问题。

1、植物学的相关知识

种类的概念:根据事物本省的特点和性质而分成的门类,种类是组成群落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是群落形成的基础,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也是鉴别不同群落类型的基本特征,是自然形成的。

品种的概念:是在人工驯化下所形成的遗传形状比较稳定、种性大致相同、具有人类需要的性状的栽培植物群体,品种是一种生产资料,是人类进行长期选育的劳动成果,是种植基因库重要的保存单位。

植物群落的概念:在特定空间和生境之下,具有一定的物种种类组成、空间结构,各种植物之间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外貌和结构的植物组合就是植物群落。

2、内江市道路景观主要植物种类及其生境

2.1内江市珍稀树种——银杏

银杏属银杏科银杏属,是裸子植物,它又名白果树,在古代时也称鸭脚树或

公孙树,有“植物活化石”之称。银杏树属落叶大乔木,有的高达四十米,胸径可达四米,幼苗树皮平滑,呈浅灰色,成年树木的树皮呈灰褐色,并出现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子呈长柄心型。它最为典型的特征是雌雄异株。银杏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物种之一是古代银杏类在地球上存活的唯一品种。

银杏树适宜生长在水热条件配合比较好的亚热带季风区,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四川,

河北,湖北,河南等地。,而根据老师们介绍内江市是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湿润,降雨量丰富,光热较为充足,无霜期长,雨热同期。这样就个银杏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境条件。同时银杏树也被选为内江市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主要树种之一。无论是在师院的图书馆大门前还是在正在开发的万达广场区都能看到银杏挺拔的身姿。

2.2观赏性树种——桂花树

内江桂花品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金桂另一个是丹桂。桂花适应于亚热带气候的广大地区。性喜温暖,湿润湿度对桂花生长发育极为重要,若遇到干旱会影响开花,强日照和荫蔽对其生长不利,一般要求每天6~8小时光照。花季为九月中旬,如果温度较暖,一年会开两到三次次花,花期一般有二十天左右。金桂的花朵为金黄色,且气味较丹桂要淡一些,叶片较厚。丹桂的花期要稍比金桂长一点,同时它的花为橙黄色,而且气味比较浓.如果遇到规划盛开的时节,捡一些落下的花瓣放入杯中,过不了多长时间你就可以品尝清香的桂花茶了。桂花树为何如此地受内江人们喜爱呢?据我所知桂花茶具有美白肌肤、排解体内毒素、润肠通便、止咳化痰、养生润肺的作用;桂花茶的功效与作用对胃不好的人有所帮肋,可暖胃,特别是喝桂花红茶,能起到很好的温中散寒、暖胃止痛的作用。桂花对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氟化氢有一定的抗性,也是工矿区的一种绿化的好花木。

2.3内江市城市道路绿化采用最多的树种——小叶榕

小叶榕树是桑科榕属,比较适宜生长在气候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生根发达,独树成林,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喜欢生长在较潮湿的环境中。可以在微酸性的土壤条件下生长,所以在南方的大多城市园林植物种中都有小叶榕。而且小叶榕的繁殖方式多样化,可以采用插穗技术和扦插技术,这两种技术的成活率都较

高而且利于大面积繁殖。由于繁殖成本也较低每年可以为城市绿化建设节约很多资金以用于其它濒危物种的培育、繁殖。小叶榕树的作用:栽于街道两旁可以减少由于城市车辆等造成的噪音污染,可以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各种造型榕树还是园林景观的主要组成部分——环境效益;可以发展景观植物培育的服务行业——经济价值;其中药用成分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抗炎、抑菌等方面都有显著的效果,民间早有使用,并且用其浸膏作为主成分的哮喘和慢性支气管炎治疗药咳特灵胶囊已收载在部颁标准中——药用价值。

内江市还有许多被选为道路景观建设的植物种类在这里笔者就不做一一介绍,像梧桐树、大叶榕、罗汉松等这些都是内江市城区的园林建设工程所选用的主要树种。

3、透过大洲广场看内江园林艺术的特点

根据老师介绍大洲广场由于几面环水(沱江)所以被人们称之为洲,整个广场呈星月形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其中绿化率达到了百分之七十五以上,目前是川南地区最大的广场。广场采用了中国园林的设计风格,中国古典园林特别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名族风格的各种建筑物,如亭、台、楼、阁、廊等以配合自然的水、石、花、木等组成整体的园林景观。一般讲究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即画即景得效果。由于空间相对狭小,为了突破空间局限、丰富园林而采用“借景”的传统艺术手法。这一点在大洲广场的园林设计中也有所体现。同时大洲广场还融合了西方园林艺术的特色,即采用乔、灌、草三种不同的植物群落来组成园林建设的主体部分,同时在园林规划的时候讲究整齐划一。在大洲广场中园林艺术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同时也融入了西方园林的特色。给人以画中不缺凌乱、整齐却不死板的整体效果。在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川派盆景”它是采用云状嫁接的方法,以达到树木塑性的效果。千奇百怪的造型让人不得为之惊叹。

了解了大洲广场的园林风格我们继续来看它的植物分布状况以及景观植物的选种。中心广场区:①以硬地铺砖为主,由入口广场、音乐喷泉水池、两侧双曲回廊、花台、花池、纪事碑、石灯、石柱等组成,中心广场四角配植六株气势磅礴日百年以上小叶榕古树。②绿化花卉区:位于中心广场两侧,总面积约为七万余平方米。大面积的草坪、高大乔木、花灌木二十五个品种三十余万株相间其中,绿地中央三百米余米长廊与中心广场相连。其中乔木有杨柳科、柳属的垂柳、

旱柳;小叶榕、银杏、黄桷树、黄果树、广玉兰、罗汉松、;小乔木类主要有栾树(也称摇钱树是无患子科),还有喜酸性土的茶花树、枸树、桂花树;灌木主要有杜鹃、凤尾竹、三角梅、黄金叶(小叶女帧)、木芙蓉、日本晚樱等;主要的草本植物有马蹄金、八角金盘等。在胡学华老师的耐心讲解之下我认识了许多的植物种类,并掌握了它们的生境特征以及一些相关知识。使我们加深了对《植物地理学》一书中的具体知识的理解。

4、内江郊区植物种类分布的典型区域——三元井

内江属于川中丘陵地带,平均海拔在300米~500米之间,而三元塔的海拔大概又400米,所以站在三元塔德顶峰可以观察到大半个内江城区。在城区我们所观察到的大多是在人工干预下形成的植物群落,而在前往三元井的路途中我们了解到,这是内江城区内原生植物群落保护较为完整的地区。下面笔者将按照乔、灌、木三层分类为大家介绍三元井该地区的植物种类及其分布状况。代表性乔木——刺桐、楹树,刺桐也称象牙红因其花朵形似象牙而得名。楹树的叶片呈现掌羽状,它是木溪科、女桢属,它较为典型的特征是刚生长的萌枝特别直。这里的灌木就比较高大了,有的树木目测高度大约有30米,在三元井我们可以观察典型的有乔、灌、草组成的植物群落,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能够保存下来这样一块未被影响的区域,是十分难得的。接着为大家介绍该地区常见灌木。笔者记录下一些有趣的名字,如“六月飞雪”、“枸骨树”、“夹竹桃”、“珊瑚树”,其中夹竹桃这个树种值得一讲,它自身又毒,但是它的花也很漂亮,所以在很多高速公路沿线以及铁路沿线你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据说它还具有堕胎的作用。在草本植物里面,最具有象征意义的还是“野菊花”,我们都知道古人常借菊花来比喻高雅、脱俗的隐士风格,也常借它来比喻坚韧的性格。如今一见果不其然。形似艾草尤其是叶以及叶片所散发出来的味道,但是她有着爱才不能比拟的东西那就是她所开的灿烂的小黄花。荒凉的山麓有了她的点缀具有别样一番的魅力。我想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生存竞争中我们也应该学学这野菊花凭借不屈的意念取胜。

5、从三角梅成功落户内江而得的启示

据老师介绍三角梅刚引进内江的时候极少开花,但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三角梅也就成功的在这个亚热带季风气候区落户生长。三角梅原本是生长于

热带,喜欢强光照射,整个生长期间都需要光照充足,日照时间越长开花越多、花色越艳。反之,如果三角梅长时间的得不到阳光照射,不但不会开花,连叶片的颜色也会渐渐浅淡,甚至掉落。三角梅的枝条过多过密也会影响到营养的分散,不能促发花芽。养护期间要根据植株的形状不定期的疏剪去过密、多余的枝条。微酸的土壤最利于三角梅的生长,冬季应维持不低于5℃的环境温度。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为何三角梅在刚引进内江市不开花了。由于受温度的影响,所以三角梅一时间还不适应这里的气候,但时间一长它适应了之后也就正式成为该地区的一员。

对于可以深度利用的植物资源,我们可以培育它,让它适应不同的生境条件,以达到深度利用的效果。这样不仅给我们带来经济效益同样其生态效益也是不可忽略的。

透过此次自然地理的短途实习,“内江印象”一词在我心中又有了不一样的解释,它不仅仅包括这里的人和事同样包括着里花、草、树,也让我加深了对“科、属”这两个字的认识,人与植物犹如城市与生态环境,只要我们找到其中的平衡点,那么和谐发展就会成为必然的结果。

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 (一)植物设计分类及配植原则 1、种植形式上分:规则式,自然式 2、规则式:中心植(孤植)、对植及行列植 3、自然式:丛植(树丛)、群植(树群)、片植(林植或纯林、混交林) (二)规则式—中心植 中心植(孤植)特点:单株配植,也可2或3株紧密栽植,形成单株栽植效果,但必须同一树种。 选择要求:树种姿态优美,色彩鲜明,或具有美丽的花朵或果实,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 如:轮廓端正的雪松、金钱松;姿态丰富的罗汉松、五针松、油松;有观干价值的白皮松、梧桐;有花大而美的白玉兰、广玉兰;具观赏价值的银杏,槐树,元宝枫,鸡爪槭,七叶树,榆树,榕树。

常用尺度:依场地大小而定,体形略大,最好保留原有大树,满足观赏空间(一般是4倍的树高) 乔木:略大于常用大乔木尺度,冠幅≥10米,主杆分枝≥3米 中小乔木:冠幅5-8米 灌木:冠幅3-4米 比例尺:通常比例 1:200, 1:250,1:300,1:500。 2、功能:林荫和作为观赏的主景。 场地位置:开阔草地中心;河边,湖畔,用水作背景;建筑院落或广场中心;桥头和道路转弯处,引导行人视线作用; 3、表达与阴影:与单体乔灌绘制技法一致

(三)规则式—对植和行列值 定义:一种或多种植物元素组合,按照某种形式排列 设计核心要点:阵列感(规则、对称、均衡)---给人感觉庄严、整齐 对植: 行列植: 尺度:在单体中与常用植物冠幅和高度一致。 间距:根据常用大小而定,一般大乔木5-8米(主干分枝≥2.5米),中小乔木3-5米,大灌木2-3米,小灌木1-2米。 比例尺:通常比例 1:200, 1:250,1:300,1:500。 2、设计中技法:中轴相对分明,排列有序,树冠体形整齐,几何形式多样,相对均衡协调,色彩相对鲜明,轮廓富于变化。 场地位置:常用于园区入口,建筑物入口,道路两侧,广场或桥头两旁。

植物种类及分布报告原版

植物种类及分布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我们的校园座落在美丽的北塔湖畔旁,她犹如一个绿色而宁静的公园,校内绿化达到了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的特色格局。每当我们漫步于校园间或站在楼上极目远眺整座校园,就会感到些许惬意!但经我们初步调查,大多同学对校园植物了解甚少,对这样的环境,让学生们自己多去了解一下校园植物及其分类。同时,作为二中的学子,我们应该更多关注给大家身心带来宁静致远的二中校园。所以,我们小组同学决定对学校各种树木进行一次研究性学习,主要对植物种类、用途、分布、习性等进行一次较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使大家更熟悉校园植物,并初步锻炼我们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调查范围 学校校园内所种植的各类木本植物。(花卉、野生类等植物不列为本次研究范围)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实物标本、查阅资料、咨询老师、小组讨论。 四、研究时间 第一次研究时间:2013年10月17日——2013年10月18日: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第二次研究时间:2013年11月20日——2013年11月23日,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进行实地参观及调查,并作好相关记录。 第三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2日——2013年12月6日,由组长杨晨带领小组成员利用课余的时间进行实地采集树木标本,作好相关记录。

第四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7日——2013年12月13日,查阅相关资料、咨询老师。 第五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4日——2013年12月15日:小组讨论,并总结这次研究性活动。 第六次研究时间:2013年12月16日——2013年12月17日小组进行结题报告 五、研究成员:杨晨(组长)、毕成(副组长)、李于慧、黄露、范文轩 六、指导老师:杨立轩 七、研究过程 1、研究讨论:小组成员有了初步的一些构思及想法,确定研究主题,商讨并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及小组成员的分工明细说明。 2、实地调查:由指导组长杨晨带领小组同学参观并初步熟悉校园内树木的分布及种类,并做好相关记录。利用校园的建筑分布图画出植物分布草图,将不认识的树木重点记录、做记号。 3、采集标本:利用课余的时间,小组成员分为三组,一组成员为组长杨晨、副组长毕成,二组成员为黄露,李于慧,三组成员为范文轩。分别对校园植物进行采集,组员将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装在透明的标本袋中,在标本袋上做好相关标记;不认识的和暂时不能确定的树木的叶片采集下来,压制做成植物标本,查阅资料和咨询老师以确定树木的相关信息。 4、询问查阅:组长杨晨带领组员将所做植物标本拿去咨询老师,弄清树木的名称和特性。另外,咨询老师实地介绍各类树木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植物的经验。

园林花境植物选择与营造

园林花境植物选择与营造 花境(flower border)是起源于英国的一种自然优美、景观丰富、经济节约的园林植物应用形式[1],目前在我国已有应用,并逐渐成为热点。笔者结合自身经验与国内园林花境应用的现状,从花境植物选择及设计营造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以丰富花境植物应用种类,拓展花境设计的思路。 1 花境的概念与特点 花境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以宿根花卉为主,配以花灌木、一二年生花卉、球根花卉等,表现植物的个体美及植物组合的群体美[2]。花境植物种类丰富,花期错落,四季呈景;一次投入,多年可赏;类型多样,适宜于多种环境场合。 园林花境以一种近自然植物群落的形式,既具四季观赏效果,又节省了大量换花成本,且养护、管理简便,不仅可以增加自然景观,还具分割空间和组织游览线路的功能[3]。 2 花境的类型 花境是由多种地被植物种群组成的人工植物群落,由于其丰富的表现形式而分属多种类型。根据所使用的植物材料,可将常见的花境分为三种:由同属不同种或同种不同品种植物为主要材料的专类植物花境,如芍药花境、牡丹类花境、鸢尾类花境、菊花花境等;全部由露地过冬的宿根花卉组成的宿根花卉花境,常用如宿根天人菊、萱草、桔梗、八宝景天、宿根福禄考等;以及种植材料以耐寒的宿根花卉为主,配置少量的花灌木、球根花卉或一二年生草花的混合花境,此类花境季相分明,色彩丰富,园林中应用较多。 另外,依据立地条件、设计意图的不同,花境可分为林缘花境、墙基(篱前)花境、临水花境、岛状花境、路缘花境、岩石花境和专类花境;按照季节,花镜可以分为早春花境、春夏花境和秋冬花境;从观赏角度,花镜又可以分为单面花境与双面(多面)花境,等等。 3 花境植物的选择 花境植物材料绝大多数属地被植物,如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等。目前地被植物的种类很多,随着对野生资源的不断开发,地被植物的种类和品种还会更加丰富,在营造花境时的选择范围会越来越广,但不是所有地被植物都适用任何花境,要进行比较和选择。花境中地被植物的基本选择原则有两个,一是根据地被植物的特性,二是根据花境的类型。 3.1根据地被植物的特性选择 3.1.1适宜当地的气候条件 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极大,花境地被植物应选择能够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种类。乡土植物应作为首选,从外地引进新种时应考虑植物本身的耐寒和耐旱性。 3.1.2适宜当地的土壤条件 土壤是植物赖以生存的基础,其性质与肥力直接影响地被植物的生长状况。在营造花境时应考虑当地的立地质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 3.1.3可观赏性 建造花境是为了美化环境,在选择地被植物时,是否具观赏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应尽量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 3.1.4生态功能

植物分类

木兰科 乔木,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有叶痕,花两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排列在花托上,聚合蓇葖果 常见的植物:广玉兰,鹅掌楸,含笑花,八角,荷花玉兰 毛茛科 草本,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基部有距,花瓣5枚,萼片5或多数,雄蕊,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常见的植物:小毛茛,牡丹,芍药,白头翁,乌头,黄连

桑科 木本,常具有乳汁,单叶互生,花单性,雄蕊与萼片同数对生,,上位子房,果为复果 常见的植物:榕树,构树,桑树,无花果 胡桃科 落叶乔木,羽状复叶,互生,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下垂,葇荑花序,雌花直立,穗状花序,子房下位,花柱两个,羽毛状,种子无胚乳,子叶褶皱。

常见的植物:核桃,胡桃,青钱柳 石竹科 草本,茎节膨大,单叶全缘对生,花两性,辐射对称,雄蕊为花瓣的2倍,子房上位,特例中央胎座 常见的植物:石竹,繁缕,王不留行,康乃馨,满天星 锦葵科 单叶互生没有托叶,花两性,辐射对称,花瓣5枚,螺旋状排列,雄蕊多数,花丝联合成单体雄蕊,上位子房,中轴胎座

常见的植物:锦葵,扶桑,木槿 葫芦科 草质藤本,常有卷须,单叶互生,叶掌状分裂,单性花,花萼,花瓣5个,雄蕊5个,分为3组,花药折叠弯曲,下位子房,果实为瓠果

常见的植物:葫芦,黄瓜,西瓜,丝瓜,苦瓜,罗汉果 杨柳科 乔木或灌木,单叶互生,有托叶,花单性,雌雄异株,葇荑花序,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上位子房,果为蒴果,种子小,基部有长毛。

常见的植物:胡杨,垂柳 十字花科 花瓣4片,花冠十字形,花两性,辐射对称,四强雄蕊,侧膜胎座,有假隔膜,总状花序,本科有经济价值的许多蔬菜和油料作物 (油菜),少数供药用、观赏和作饲料。 常见的植物:二月兰,油菜,青菜,白菜,萝卜,甘蓝,拟兰芥

第十章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第十章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陆地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 如在潮湿热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逐渐更替出现热带雨林→山地雨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寒温带暗针叶林→高山灌丛、高山草甸。 我国的植被分区 原则:是分地理地带性和植被地带性,尤其是水平地带性作为基础,并结合考虑非地带性规律。 ①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大兴安岭北部山地、用材基地。 ②温带针阔混交林区域:垂直分布带较明显,木材重要基地。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域:地带性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植被区,占全国总面积的1/4左右。 ⑤热带季雨林、雨林区域:是我国森林类型中植被种类最为丰富的类型。广东分布于湛江、化 州、高州和阳江一线以南。 ⑥温带草原区域:是欧亚草原区域的一部分。 ⑦温带荒漠区域:本区内有一系列巨大山系,如天山、昆仑山等。 ⑧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区域:发育着以山地森林垂直带为代表的植被。 第二节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一、植物群落分类 分类方法: ①按外貌分类: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生长型)作为分类基础。 森林、矮疏林、密灌丛、草地、稀树干草原、灌木稀树干草原、树丛、稀树草地、草甸、干草原、草甸性草原、真草原、灌木干草原、草本沼泽、木本沼泽、荒原 缺点: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一起。 ②按结构分类:忽视生态特征,没注意群落与环境的统一 ③按植物区系分类:注意植物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④按优势度分类: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⑤按生态分类: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为分类基础. ⑥按外貌——生态分类:以群落主要层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 和生态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 ⑦按演替分类: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要性。 (二)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以群落本身的综合特征作为分类依据 1.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系统 主要分类单位分三级:植被型(高级单位)、群系(中级单位)和群丛(基本单位)。每一等级之上和之下又各设一个辅助单位和补充单位。高级单位的分类依据侧重于外貌、结构和生态地理特征,中级和中级以下的单位则侧重于种类组成。其系统如下: 植被型组:如草地

山东沿海与内陆地区植物种类分布的差异 —活动总结

山东沿海与内陆地区植物种类分布的差异 ——活动总结 摘要: 树种植物的分布与很多因素有关,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为水热条件,不同的水热条件造成的树种、植物分布的不同。当然,不同的树种分布区可以反映当地的水热条件等自然环境。本次暑假社会实践的主题为山东沿海与内陆地区植物种类分布差异的调查。调查得出的结论会使我们清晰的认识到树种适合的生存条件,也为各区域绿化树种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实践心得: 2014年的夏天,我想一定会在我们十五个人的记忆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久处象牙塔的我们,突然被告知要去做社会实践,似乎总有些突然。考虑到假期各个成员的安排,我们决定在八月十五日在烟台集合,将烟台作为沿海城市的样本集体考察。而在这之前,将每个成员的家乡作为内陆的样本(有在青岛、威海地区的成员,他们的家乡作为沿海样本去考虑),队员们通过各种途径,如实地考察、网上搜索、想专业人员咨询等方式去搜集团队所需要的资料。八月十五日来到烟台之后,再集体活动去搜索烟台市的树种资料。 作为光电学子的我们,所学知识的局限性也在这次社会实践中一览无余,而其中最直接和主要的问题是,尽管我们在假期的家乡里通过各种途径认识了不少树种,可在实地的考察中,还是有很多我们不认识的树种,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现象似乎成了再那八天里我们队里的常态。不过不得不说,这也为疲劳的奔波中带来些许幽默与放松。在相互指正中,我们的队伍也完成了从熟悉到陌生、从沉默到活跃的蜕变。 在整个的旅程中,最令我们难忘的是在十七号我们去“红唇海滩”时,里面丰富的树种让我们有种欣喜却茫然的感觉。因为之前去植物园,每棵树上都会有标签上的信息供我们参考,而“红唇海滩”上的树木大多是没有标签备注的。正在惘然之际,海滩上的工作人员(被我们称做“最美大爷”)看出了我们的窘迫,在得知我们的意图时,热心的带领着我们去辨认每个树种。他在那里工作两年左右,主要负责树种的养护工作,而他在林业方面的工作已经快有十年的“工龄”了。他一举一动之间,用“爱树如子”似乎也不为过。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树”,我想我们的实践可以为齐鲁大地带来一些绿意,亦或是为之提供些许的参考,也就足够了。 活动记录: 8.15本日之前各团队成员在自己的家乡考察植物物种的分布,资料汇总带到学校后,团队集合进行比较分析

花境植物的选择

花境植物的选择 花镜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自然景观状态,运用艺术手法提炼、设计成的一种花卉应用形式。花镜可设计在公园、风景区、街心绿地、家庭花园及林荫路旁。花镜没有规范的形式,多以管理简便的宿根花卉为主要材料,间有一些灌木、耐寒的球根花卉,或少量的一二年生花草,一次种植后可多年使用,四季有景。花镜注重欣赏植物个体的自然美及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其基本构图单位是一组花丛,每组花丛通常由5~10种花卉组成,有的多达35种花卉组成花镜,花丛内应由主花材形成基调,次花材作为补充,由各种花卉共同形成季相景观。花镜的季相设计多为2~3季,一般同种花卉集中栽植,平面上看是各种花卉的块状混植,立面上看高低错落。因此,在选材上必须考虑物种多样化才能使不同季节花开花落,立面观赏层次丰富。依植物选材可分为宿根花卉花镜、混合式花镜、专类花卉花镜。 1.宿根花卉花镜 种植材料全部由可露地过冬的宿根花卉组成,管理相对较简便。常用的植物材料有:翠雀、大花翠雀、耧斗菜、随意草、荷包牡丹、石竹、须苞石竹、瞿麦、常夏石竹、大花剪秋萝、玉簪、紫萼、金光菊、菊花、荷兰菊、一枝黄花、桔梗、紫斑风铃草、丛生福禄考、圆锥福禄考、大花亚麻、芍药、大滨菊、蓝刺头、乌头、萱草、鼠尾草、松果菊、蜀葵、大花秋葵、鸢尾、射干、八宝景天、黑心菊、落新妇、月见草等。

2.混合式花镜 以耐寒的宿根花卉为主,配置少量的花灌木、球根花卉或一二年生花卉。这种花镜季相分明,色彩丰富,质感差异较大,在园林绿化中应用较多。常用的球根花卉有:郁金香、大丽花、美人蕉、晚香玉、百合、风信子、欧洲水仙等。一二年生草花有:金鱼草、蛇目菊、矢车菊、毛地黄、波斯菊、福禄考、柳穿鱼、夏堇、凤仙花、千日红、凤尾鸡冠、一串红、朱唇、一串蓝、香雪球、紫罗兰、桂竹香、美女樱、山梗菜、天竺葵、雏菊、小百日草、翠菊、金盏菊、硫化菊、黄晶菊、白晶菊、银叶菊、天人菊、向日葵、矮雪轮、银边翠、紫茉莉、醉蝶花、虞美人、花菱草、锦葵、蜀葵、地肤等。 3.专类花卉花镜 由同一属不同种类或同一种不同品种植物为主要种植材料的花镜。做专类花镜用的宿根花卉要求花期、株形、花色等有较丰富的变化,从而体现花镜的特点,如百合花镜、鸢尾花镜、郁金香花镜、菊花花镜等。

植物分类表-(1)

植物分类表-(1)

植物分类 植物界分为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现在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估计有50万种以上(种子植物25 万种左右)。 1 藻类植物(Algae) 藻类植物是一群古老的植物,地球上已知的藻类植物答约有3万余种,主要分布于淡水或海水中,分为淡水藻类和海洋藻类两种,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裸藻门Euglen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绿藻门Chlorophyta、红藻门Rhodophyta、褐藻门phaeophyta。 我国的土地面积广大,江河、湖海面积也大,海岸线长,沿岸地形复杂,藻类植物种类繁多,产量丰富。藻类植物和人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藻类营养价值很高,含有大量糖、蛋白质、脂肪、无机盐、各种维生素和有机碘,如发菜、石莼、海带、裙带菜、鹅肠菜等可以食品。在海边沿岸生长的藻类,既是鱼类的食料,又是鱼类极好的产卵场所,可以保护鱼卵及鱼苗的发展。藻类化石还是是探矿的指示生物,它们常常是矿藏的伴生物。 2 地衣植物门(Lichens) 地衣(Lichenes)是藻类和真菌共生的复合体。由于菌、藻长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形态上、结构上、生理上和遗传上都形成一个单独的固定的有机体,所以把地衣当作一个独立一门看

待。本门植物约有500属,25,000余种。多数地衣是喜光植物,要求新鲜空气,不耐大气污染,因此,大城市及工业区很少有地衣生长。但地衣的耐寒和耐旱性很强,能在岩石、沙漠或树皮上生长,在高山带、冻土带和南北极,其他植物不能生存,而地衣独能生长繁殖,并形成一望无际的广大地衣群落。地衣能分泌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逐渐龟裂和破碎,再加上自然界的风化作用,使岩石表面变为土壤,为以后高等植物分布创造了条件,地衣是植物分布的先导。 3 苔藓植物门(Bryophyta) 苔藓植物是一种小型的绿色植物,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苔藓植物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一般生长在裸露的石壁上,或潮湿的森林和沼泽地。在植物界的演化进程中,苔藓植物代表着从水生逐渐过渡到陆生的类型。约23000种。通常分为苔纲(Hepati-cae)和藓纲(Musci)两纲。近年来不少学者主张将角苔从苔纲中分出,设角苔纲(Anthocerotae),与苔纲和藓纲并列。遍布世界各地,多数生长在阴湿的环境中,如林下土壤表面、树木枝干上,沼泽地带和水溪旁、墙角背阴处等,尤以森林地区生长繁茂,常聚集成片。我国约有2800种。习见种类有葫芦藓(Funaria)、地钱(Marchantia)、泥炭藓(Sphagnum)等。 4 蕨类植物门 (Pteridophyta) 现存蕨类植物约12000种,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大多为土生、石生或附生,少数为湿生或

园林花境植物的选择方法

园林花境植物的选择方法 花境植物材料绝大多数属地被植物,如露地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及一二年生花卉等,已有种类丰富,加上近年来对野生植物资源的不断开发,可供花境选择的地被植物更加多样。然而在园林花境营建时不会所有地被植物都适用于任何花境,如何进行比较和选择,笔者认为要遵循两个基本的原则:一是地被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二是所营建花境的类型。 1、根据地被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选择 1.1应适应花境营建区域的气候条件生态学研究发现,植物的生长和分布与气候有着密切关系,从而形成了植物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即一定的植物种类只能分布在特定的气候区域。我国南北气候差异显著,特别是冬季南北温差极大,花境地被植物的选择应根据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以能够适应区域气候条件的乡土植物作为首选,从外地引进新种类时应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耐受限度(耐寒性和耐旱性)。 1.2应适应花境营建区域的土壤条件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水、肥、气、热等条件,是植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营造花境时应调查了解所在区域的立地类型和质量,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地被植物,做到"适地适种"。 1.3应具观赏性营造园林花境时选择的植物材料除满足以上两个基本生长条件的同时,还应能满足人们的观赏需求。因营造花境的首要目的是为了美化环境,在选择地被植物时,是否具观赏性是最重要的原

则。 1.4应具生态功能花境地被植物除了具有观赏性外,还应能调节气候、保持水土或减噪滞尘,充分发挥园林绿化植物的生态功能。 2、根据营建花境的类型选择 2.1宿根花卉花境常用材料有宿根天人菊、八宝景天、宿根福禄考、桔梗、芍药、萱草、鸢尾、玉簪、蜀葵、荷包牡丹、耧斗菜等。这些植物在花、叶、质感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花期、绿期相对其它植物较长,在花境造景时应用较广。 2.2球根花卉花境常用材料有百合、郁金香、大丽花、水仙、石蒜、美人蕉、唐菖蒲等。 2.3灌木花境常用材料有月季、杜鹃、迎春、大红花、连翘、紫叶小檗、榆叶梅、紫薇、金银木、红叶槭、石楠等,多观花、观叶或观果的小灌木地被。 2.4混合花境植物材料多选择一二年生花卉、露地宿根花卉(如鸢尾、美人蕉、福禄考)、球根花卉、花灌木甚至小乔木,进行混合配置营造。 2.5专类花卉花境此类花境常见有鸢尾花境、菊花花境、百合花境、牡丹花境等,植物材料要求花色、花期、株形等有较丰富的变化,从而体现花境的特点。

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及类型专题(定)

高三地理植被分布及类型专题 【模拟赏析】(2019·广东深圳文综调研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瓦尔德斯半岛位于阿根廷南部大西洋沿岸,面积约3 625 km2。半岛90%以上为低缓的岩石台地,最高点海拔为100米,沿海是倾斜的海滩和悬崖。地面野草、荆棘丛生,半岛上没有高大树木,但半岛陆地上栖息着181种鸟类,半岛海湾内繁殖着大量的海狮、海象、海豹、鲸等大型海洋动物,是闻名遐迩的“海鸟和海洋动物乐园”,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一直以来,瓦尔德斯半岛人迹罕至,但近年来日益受到各国游客的重视。下图示意瓦尔德斯半岛地理位置及大型海洋动物分布。 (1)分析瓦尔德斯半岛上不能生长高大树木的原因。(8分) (2)分析瓦尔德斯半岛周边海域成为多种大型海洋动物乐园的原因。(6分) (3)海狮以鱼类为食且食量大,主要天敌是虎鲸和鲨鱼。20世纪50年代以前,当地大量捕 杀海狮以获取毛皮和油脂,1960年后被立法禁止。近年来当地海狮数量逐年增加,有人主张开放商业捕猎海狮。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8分) 【必备知识】

一、植被与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降低径流量的变化幅度 土壤土壤对植被 土壤肥力、水分含量、特性等影响植被生长,如茶树耐酸怯碱, 喜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 植被对土壤 植被生长可以改变土壤的性质,如大豆可以固氮、亚热带气候 利于有机质的分解,导致土壤有机酸含量增加,利于喀斯特地 貌的形成 【典型例题】 例1、如图为一摄影爱好者在公园拍摄的景观照片,图中常绿灌木外围采用了防寒措施,周围的景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针叶林 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落叶阔叶林 (2)常绿灌木采用此种防寒措施所考虑的因素主要是() A.防寒成本 B.观赏需求 C.采光、风向 D.昼夜温差 (3)根据图示景观,可推断该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时间是() A.春季上午 B.春季下午 C.秋季上午 D.秋季下午 二、将“植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归纳整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法 防护棚影子

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CG

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 摘要: 关键词: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群落类型;结构特征 引言 冰缘地貌是由冻胀、热融蠕流、热融、雪蚀、风力等寒冻风化和冻融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一般指无冰川覆盖的气候严寒地区的冻土分布区和季节冻土区发育的冰缘地貌, 因而冰缘地貌又称冻土地貌[ 1]辽东地区冻土环境属于季节性冻土,冰期内地表受到强烈的风化作用,使得山体岩层崩解分离,散落的岩块、碎屑常堆积于缓坡或谷地,形成杂乱无章的乱石堆积,故此,当地人也将该地貌称为“乱石窖”或“跳石塘”。目前植被状况良好,苔藓、地衣、蕨类和灌木覆盖严密,乔木根系固定在岩石缝隙之间,郁闭度在0.7以上,给公顷蓄积量达300立方米。但这种特殊石质生境上的森林植被一旦遭到破坏,不仅恢复困难,还潜在着发生泥石流、啸山等重大地质灾害的危险。加之本区正好处在我国东部2~3级生态敏感带的边缘,生态环境脆弱,存在着生态环境的不稳定性。因此,掌握冰缘地貌上覆植被的分布规律,对提高植物群落的稳定性、丰富性。目前国内外对于冰缘地貌与植被生态学之前的关系研究还比较少见,1983年陈鹏等研究了长白山冰缘地貌与土壤动物之间的关系。【6】对于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的研究仅限于对其冰缘地貌的形成和冰缘地貌本身单方面的研究,还没有把辽东山地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与其植被生态学联系到一起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老秃顶子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群落类型及结构特征的研究,旨在揭示其冰缘地貌上的植物类型,分布、结构等特征与其所在冰缘地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冰缘地貌上的植被保护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 1研究区概况 老秃顶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24°41′13″~125°5′15″ E;41°11′11″~41°21′34″ N)位于辽宁省东部桓仁、新宾两县交界处,主峰老秃顶子位于辽宁老秃顶子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内,海拔1367.3m,相对高差867m,为辽宁第一峰。其四周群山起伏,各山间谷地均有大量冰缘地貌分布。土壤类型主要以棕壤和暗棕壤为典型代表,多由花岗岩残积母质发育而成,结构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适宜植被生长【2】。地带性植被为温性落叶阔叶林,植物区系属长白植物区系的西南边缘,兼有华北植物区系的过渡性,生物多样性丰富,查明有真菌植物50 科 44 种 , 地衣植物 13 科 84 种 , 苔鲜植物 50 科 204 种 , 维管束植物 120 科 1141 种。维管束植物中有蕨类植物 19 科 60 种 , 裸子植物4 科23 种, 被子植物97 科1058 种[ 24 ], 主要优势科有菊科(Compositae) 、蔷薇科 (Rosaceae) 、毛茛科(Ranun2culaceae) 、禾本科( Gramineae) 、百合科(Liliaceae) 、豆科(Leguminosae) 、伞形科(Api2aceae) 、杨柳科(Salicaceae) 、莎草科(Cyperaceae) 、唇形科(Labiatae) 等。区内气候类型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温 6.3℃,年降水量为870--10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67%【4】;年无霜期133d,冻结期114d,年平均冻土厚度91cm。境内水系发达、河流网布,局部乱石窖之下形成暗河,在巨石

植物分类

植物分类 按生态习性分类: 阳性植物(喜光植物):马尾松、油松、赤松、黑松、落叶松、金钱松、水松、水杉、落羽杉、池杉、南洋杉、火炬松、白杨、刺槐、桦木、银杏、板栗、苦楝、麻栎、栓皮栎、小叶栎、槲栎、漆树、黄连木、火炬树、泡桐、旱柳、刺楸、无患子、盐肤木、梓树、白蜡树、紫薇、木芙蓉、合欢、凌霄、核桃楸、乌桕、悬铃木、臭椿、相思树、桉树、紫藤、平枝枸子、杏树、腊梅、桃树、海棠、金钟花、连翘、黄刺玫等。 阴性植物(喜阴植物、耐荫植物):紫杉、罗汉松、香榧、冷杉、云杉、铁杉、竹柏、粗榧、南方红豆杉、福建柏、山茶、紫楠、大叶楠、苦槠、甜槠、绵槠、栲树、青冈栎、枸骨、珊瑚树、大叶黄杨、海桐、蚊母树、桂花、交让木、桃叶珊瑚、朱砂根、厚皮香、椤木石楠、南天竹、棕榈、丝兰、马银花、马醉木、络石、接骨木、地锦、杜鹃、栀子、天目琼花、八角金盘、玉簪、十大功劳、常春藤、六月雪等。 中性植物(喜光,耐荫):杉木、柳杉、圆柏、柏木、杜松、刺柏、华山松、日本五针松、连香树、榔榆、朴树、榉树、七叶树、枳、五角枫、元宝枫、枫杨、香樟、竹类、杜鹃、葱兰、紫羊茅、万年青、马蹄金等。 耐干旱植物:马尾松、油松、黑松、赤柏、雪松、刺柏、白皮松、铅笔柏、圆柏、落叶松、黄檀、臭椿、榔榆、构树、小檗、化香、棠梨、山胡椒、旱柳、麻栎、栓皮栎、枫香、黄连木、继木、石楠、火棘、合欢、山槐、苦楝、乌桕、腊梅、盐肤木、芫花、君迁子、槐树、白榆、朴树、榉树、糙叶树、山麻杆、马甲子、紫穗槐、紫藤、石榴、柽柳、枣树、木槿、胡颓子、紫薇、赤杨、刺槐、白蜡树、丝棉木、山楂、楸树、泡桐、桃树、栾树、三角枫、白桦、山杨、雪柳、枸杞、六月雪、六道木、柿树、夹竹桃、结楼草、百喜草等。 耐水湿植物 湿地松、水松、水杉、池杉、落羽杉、圆柏、河柳、垂柳、旱柳、杞柳、龙爪柳、

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第一节植物群落的外貌和结构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人们观察和区别植物群落时,首先关注的是群落中占优势的生活型,正是它赋予该群落一定的外貌形象,如森林、草原、荒漠等。 植物群落生活型的组成特征是当地各类植物与外界环境长期适应的反映。研究表明,一个域的典型植被,均有一定的生活型谱(表4-1),而且一定的植被类型,一般都以某一两种生活型为主,各拥有较丰富的植物种类。 表4-1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热带和亚热带湿润森林均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如对高位芽植物作进一步划分即可比较出差异。 对每一群落,均可作叶级的分析,并作出叶级谱。不同植被类型的叶级谱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即往往以某一叶级占优势,并以此与其他类型相区别(表4-2)。叶面积的大小,与气候带有某种相关性。在热带地区,大叶的比例最高,随着逐渐离开赤道,叶面积较小的类型亦渐增多,而大叶的比例逐渐减少。 表4-2 不同群落类型叶级的比较 表4-3 贝加尔针茅草原生物学类群与生态类群综合分析表 (据植被,1985,简化) 对生活型与生态类群组成的综合分析,能够更好地反映群落与所处环境的关系。对贝加尔针茅(Stipa baicalensis)草原作此类分析(植被,1985)可显示出它的群落重要属性,即中旱生和旱中生的杂类草(双子叶植物)占有很大比重,也表明它的所在地环境并非十分干旱。 以上只涉及生活型所含种数的多少,进一步分析还需考虑它们在群落中的各种数量特征,才能判别其所起的作用。

二、植物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植物环境 群落中的各种植物,在群落占据一定的生存空间,而全部植物(按所属生活型)的分布状况,构成了植物群落垂直的和水平的结构,并将原有生境改变为特殊的群落部环境(植物环境)。 (一)垂直结构 大多数的群落都有高度上的分化或成层现象,这是群落中各植物间及植物和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特殊形式。无论是木本群落或是草本群落,都可看到垂直分化。 在森林群落,不同种类植物的植冠(叶层)分布在不同的或是相同的高度围,它们在群落沿着垂直高度的梯度及光照强度的梯度,占有不同的位置。根据它们垂直高度,可划分出一定的层次。在森林中,一般划分出乔木层,林下的灌木层、草本层以及地被层(贴地的苔藓地衣)。这种层的分化是群落对环境条件适应的一种表现。然而在自然界,情况并不是那样简单,就乔木层而言,也不是所有乔木都长到一个几乎接近的高度。在热带雨林里,乔木层的垂直高度,可以达到30—40m或更高,一般可分出三个亚层,但是由于乔木层组成复杂,高矮参差不齐,层的界限并不是一般目测能分辨出来的。还有不少灌木也能发育成幼树状态,因而往往与小乔木交错生长在近似的高度,这样就会产生乔木亚层和灌木层的重叠。 除上述基本层次外,藤本植物和附生、寄生植物,攀援或附着在不同植物的不同高度,往往在整个群落的垂直高度都有分布,因而并不形成一个层次。这类植物称之为层间植物。层间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多少,是和热量、温度的大小密切有关的。例如在我国的岛和滇南的森林中,藤本植物种类繁多,生长奇特,它们的枝叶花果常伸到高达20—30m的林冠层中,下部的藤茎又粗又壮,在这种森林里几乎没有一株树木可幸免于它们的干扰。 群落特别是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照强度密切相关。一个群落中的光照强度,总是随着高度的下降而逐渐减弱,这主要是部分光被上层的有机体所吸收或反射。形成林冠最上层的树木是受到全光照照射的,上层树冠的枝叶可以吸收和散射一半以上的光能。在乔木的下层,是利用残余光的小树。下层的灌木层,大约利用全光照的10%,而草本层仅利用了1—5%的全光照,以维持本身的生长,最后是得到极微弱光照的苔藓地衣层。由此可见,森林的垂直结构包含一种适应光强梯度的生活型梯度——几层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以及地表的苔藓。

华东地区花境植物的选择与基本布置手法

华东地区花境植物的选择与基本布置手法 徐冬梅1姚一麟2 (1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200438,2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200433) 作者简介:徐冬梅(1979-),女,山东荣成人,讲师,硕士,从事园林植物及其应用的研究。 摘要:花境在国外的应用已有百年历史,而在我国,花境应用的历史较短,其植物材料、布置形式等方面都还处于较低的水平。近些年,华东地区从国外大量引入了各类花境植物,本文通过数年深入调查,根据花境特点筛选了部分适宜华东地区应用的花境植物种类、探讨了花境植物的选择和基本布置手法,对发挥花境的优势,提升其应用水平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花境植物、植物配置、华东地区 花境(Flower Border)是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1],在形状不一的带状人工种植床上,将多年生花卉为主的不同植物斑块状、自然式混交,表现出层次上高低错落,花期上次第开放,平面上步移景异的持久性植物景观,在植物形态、质感、体量、色彩上达到自然和谐的一种园林植物造景形式。 1.华东地区常用花境植物种类调查 狭义的花境植物是指应用于花境中的宿根花卉、球根花卉和一二年生花卉,其中前两者合称为多年生花卉,是花境的主体材料。广义的花境植物还可以包括株型相对矮小的中小型灌木和针叶树等木本植物,这些植物在花境中起着层次骨架和背景作用[2]。本文中所指的花境植物是广义的花境植物,不仅包括上面所述的植物,还包括部分水生、湿生植物。 目前国外繁育的花境植物种类繁多、品种丰富,在西方园林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近十年来已陆续从国外引进各类花境植物近2000个品种,通过初步的筛选,约有500个品种用于花境之中,其中最常用的约有200多个品种。大量新优花境植物的引入为今后营造更加自然、精致、变化丰富的植物景观提供了必需的造景材料。 1.1多年生草本植物 多年生草本植物是花境最为主要的一类植物材料,其园艺品种极为丰富,但人们对它们的了解还非常匮乏。由于对花境植物材料的不够熟悉直接导致了花境布置受到了局限性,缺乏创新力。华东地区花境中常用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有:萱草属Hemerocallis、玉簪属Hosta、马鞭草属Verbena、石竹属Dianthus、鼠尾草属Salvia、美人蕉属Canna、福禄考属Phlox、火炬花属Kniphofia等,均含有大量的园艺品种,其他花境常用植物详见表1。 表1 华东地区常见多年生花境植物 种名科属花色/叶色花期株高(cm)大花金鸡菊Coreopsis drummondii菊科金鸡菊属金黄5~8 20~50

植物形态分类

植物分类方法 对于植物分类从本、叶、花、果四方面入手。具体介绍如下。 草本:具有木质部不甚发达的草质或肉质的茎,而其地上部分大都于当年枯萎的植物体。但也有地下茎发达而为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和常绿叶的种类。 木本: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是草本植物的对应词。地上部分为多年生,分乔木和灌木。 滕本:茎细长,缠绕或攀援它物上升的植物。茎木质化的称木质藤本。如北五味子、葛、木通等;茎草质的称为草质藤本。如何首乌、葎草、栝楼、丝瓜、白扁豆等。

叶子是维管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典型的叶由叶片、叶柄和托叶组成。叶子分类有按叶片与叶柄的数目关系为分单叶与复叶,其他的还有按叶脉、叶形状及花序的分法。

【根据果实的形态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单果、聚合果和复果】 单果是由一朵花中的一个单雌蕊或复雌蕊发育而成,根据果皮及其附属部分成熟时的质地和结构不同,又可把单果分为肉质果和干果两类。 聚合果是由一朵花中多数离心皮雌蕊发育而来,每一雌蕊都形成一个独立的小果,集生在膨大花托上,如蔷薇、草莓、悬钩子。 复果(聚花果、花序果)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成的果实。花序中的每朵花形成独立的小果, 聚集在花序轴上,外形似一果实,如桑葚、菠萝、无花果。 单果复果

聚合果 花:一朵完整的花包括了六个基本部分,即花梗(pedicel)、花托(receptacle)、花萼(calyx)、花冠(corolla)、雄蕊群(androecium)和雌蕊群(gynoecium)。其中花梗与花托相当于枝的部分,其余四部分相当于枝上的变态叶,常合称为花部(flower parts)。一朵四部俱全的花称为完全花(complete flower),缺少其中的任一部分则称为不完全花(incomplete flower)。

2021届新高考 地理一轮复习第六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7讲植被与土壤教学案

★第17讲植被与土壤 一、植被 1.植被与环境 (1)自然界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称为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荒漠等叫作天然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人工草场等叫作人工植被。 (2)在新形成的裸地上,很快会有少数种的植物生长;植物生长过程中,也改造其生长的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从而有更多种类的植物在此生长,直至形成稳定的植被。 (3)一般而言,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数量越多,垂直结构越丰富。 2.森林 (1)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可以通过观察森林的垂直结构、生态特征等,认识不同森林的差异,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 (2)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这里终年高温、降雨丰沛,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3)常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这里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且无明显干季。与雨林相比,垂直结构较简单。 (4)落叶阔叶林:主要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这里温暖生长季节达4~6个月,冬季寒冷并延续3~4个月,且降水适宜。 (5)亚寒带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亚寒带地区。这里夏季短促、温和,冬季漫长、寒冷,发育了以松、杉类植物为主的针叶林。 3.草原与荒漠 (1)在热带和温带,当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而在水分更少的干旱地区,则形成荒漠植被。 (2)热带草原一般分布在热带雨林一带的南北两侧。这里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有的热带草原中散生着乔木或灌木。 (3)温带草原地区夏季温暖,冬季寒冷,气候干燥。草原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热带草

动植物分类

动植物分类

————————————————————————————————作者: ————————————————————————————————日期:

一、以植物茎的形态来分类 1.乔木 有一个直立主干、且高达5米以上的木本植物称为乔木。与低矮的灌木相对应,通常见到的高大树木都是乔木,如木棉、松树、玉兰、白桦等。乔木按冬季或旱季落叶与否又分为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 2.灌木 主干不明显,常在基部发出多个枝干的木本植物称为灌木,如玫瑰、龙船花、映山红、牡丹等。 3.亚灌木 为矮小的灌木,多年生,茎的上部草质,在开花后枯萎,而基部的茎是木质的,如长春花、决明等。 4.草本植物 草本植物茎含木质细胞少,全株或地上部分容易萎蔫或枯死,如菊花、百合、凤仙等。又分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草本。 5.藤本植物 茎长而不能直立,靠倚附它物而向上攀升的植物称为藤本植物。藤本植物依茎的性质又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两大类,常见的紫藤为木质藤本。 藤本植物依据有无特别的攀援器官又分为攀缘性藤本,如瓜类、豌豆、薜荔等具有卷须或不定气根,能卷缠他物生长;缠绕性藤本,如牵牛花、忍冬等,其茎能缠绕他物生长。 二、以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分类 1.陆生植物

生于陆地上的植物。 2.水生植物 指植物体全部或部分沉于水的植物,如荷花、睡莲等。 3.附生植物 植物体附生于它物上,但能自营生活,不需吸取支持者的养料为生的植物,如大部分热带兰。 4.寄生植物 寄生于其他植物上,并以吸根侵入寄主的组织内吸取养料为自己生活营养的一部分或全部的植物,如桑寄生、菟丝子等。 5.腐生植物 生于腐有机质上,没有叶绿体的植物,如菌类植物、水晶兰等。 三、以植物的生活周期来分类 1.一年生植物 植物的生命周期短,由数星期至数月,在一年内完成其生命过程,然后全株死亡,如白菜、豆角等。 2.二年生植物 植物于第一年种子萌发、生长,至第二年开花结实后枯死的植物,如甜菜。 3.多年生植物 生活周期年复一年,多年生长,如常见的乔木、灌木都是多年生植物。另外还有些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生活多年,或地上部分在冬天枯萎,来年继续生长和开花结实。

植物种类调查报告

植物种类调查报告 篇一:植物资源调查报告 植物资源调查报告一 题目: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院(系): 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完成日期:20XX年8月17日 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与分析 调查时间:20XX年8月17日 调查地点:我校南校区及周边地区 调查人员: 目的意义: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调查,掌握群落多样性调查方法。通过对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掌握群落内多样性和群落间多样性分析方法。 调查内容: 调查的植物包括木槿、鹅掌楸、青桐、玉兰、曼陀罗、泡桐、棕榈、狗尾草、麦冬、蛇梅、雪松、睡莲、红叶李、月季、柏树、爬山虎、苦楝、紫叶小檗、女贞、金叶女贞、小腊、竹子、碧桃、酸模、木瓜、白皮松、白三叶、紫薇、美人蕉、银杏、石楠、丁香、苏铁、三角枫、合欢、侧柏、紫荆、五角枫、广玉兰、火棘、枇杷、接骨木、柏树、红枫、牵牛花、杨树、鸢尾、圆柏、栾树、油松、柿子、美国黄栌、

南天竹、芭蕉、李子、七叶树、梨树、连翘、菊花、龙爪槐、桃等校园内栽培的植物。 一.基本概念 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简单度量,它只计算给定地区的不同物种数量。在数学公式里用S代表。 物种的丰富程度跟纬度呈明显的反比关系。即使考虑高纬度地区地表面积减少等因素的修正,离赤道越远,物种就越稀少。 物种多样性的其它度量包括种群的稀有程度,以及他们具备的进化稀有特征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是指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它们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群落物种多样性是群落生态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是物种丰富度和分布均匀性的综合反映,体现了群落结构类型、组织水平、发展阶段、稳定程度和生境差异。城市植物的多样性是维持城市生态平衡的关键,是其他生物重要的栖息地,是生物流动和能量交换的场所,并决定其他生物的多样性,是生态城市建设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调查研究,对植物群落作综合分析,找出群落本身特征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以及各类群落之间的相互联系。 二.用品与材料 1.测量仪器:指南针,经纬仪,气压高度表,测绳,计步器。2.调查测量设备:钢卷尺,剪刀,标本夹,采集杖,各种表格,记录本,标签。 3.文具用品:彩笔、铅笔、橡皮、小刀、米尺、绘图薄、资料袋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