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问题及对策.doc

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作者:徐建新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7年第15期

[摘要]学分制是具有较大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改革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高职学分制实施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要通过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使学分制得以顺利地实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分制教务管理

[作者简介]徐建新(1958- ),女,浙江海宁人,浙江湖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及管理工作。(浙江湖州 313000)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3-0055-02

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学分制实施过程中的多元性、灵活性、复杂性,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要建立健全与学分制相适应的课程结构体系,提高教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加强对学生的科学管理,使学分制得以顺利地实施。

一、选课制和弹性学制是学分制的基本内容

选课制是学分制实施的基础,在学分制下,学生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教学要求及自身的智力情况、身体状况选择课程及教师。学分制课程可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种。必修课是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规定学生必须修读的课程,必修课程考试不及格,则需重修或重考,直到考试及格,才准予获得相应的学分;选修课分为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根据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学生必须选择其中某一专业方向课程进行修读,所选定的专业方向内的所有课程考试合格后方能毕业;而公共选修课考试不及格,则不需重修或重考,但必须达到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学分才准予毕业。①

弹性学制是伴随学分制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配套制度。学生只要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最低学分即准予毕业。提前修满学分、综合考评优良者可申请提前毕业,而没有修满规定学分的学生在规定的注册期内,允许推迟毕业。

二、学分制下高职教学管理存在的困难

1.知识结构容易缺乏系统性。选课制使学生学习上拥有自主权,学生选什么专业方向课程,选哪位老师的课程,都有充分的自主权。但任何专业、任何课程在选择时都不是独立的、

自成体系的,选课制则容易导致学生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有的学生盲目选课,没有从自身发展的角度去选课,只顾眼前利益,忽视了基础课的学习。

2.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滞后于学分制改革要求。由于弹性学制打破了年级、专业的界限,因此大大增加了排课、考务管理、教材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等的难度。实行选课制后,使得对教学的安排只能估量,而且还存在很多不可预测的不定因素,学生选课结束后往往还要对教学安排重新进行调整。且由于课程的增加、教学班级的变化,对考试的组织管理和学生学籍的管理也变得更为繁杂,这些都加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及繁琐程度。然而,目前高职教学管理人员的状况是:一是学历结构偏低,有些教务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基础知识与操作能力,不能完全胜任网络化的教务管理工作,致使有些网上操作的教务管理工作开展困难重重,难以适应学分制管理要求。二是教学管理人员缺少进修和培训机会,很少有时间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出现了知识结构与管理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再加上有些教学部门因种种原因,教学管理人员更换频繁,致使一些教务管理数据、原始资料丢失,增加了学校对教务系统的培训工作量。

3.学生管理模式不相适应。学分制打破了以系部(班)为单位的管理格局,学生跨系部、跨学科自主选课,原先的一个教学班、一张课表变成每个学生一张课表,学生以课程为纽带,形成多变的听课群。同专业学生不一定学习同样的课程,同时入学的学生不一定同时毕业,原来的班集体不再拥有共同的教师、课程、课堂和听课时间。班级概念模糊化,集体活动无法开展,学生归属感不强,再加上有的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逃课现象无法避免,不同的专业、班级学生选课后组成的“教学班”中,学生彼此不熟悉,不能形成班领导核心,原有的班级管理模式完全不能适应需要,如果自我管理能力不强,就难以配合教师上课。这给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许多问题,稍有不慎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学生素质下降。

三、学分制对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1.构建合理的课程结构体系。完全凭学生的兴趣选择课程,过度的自由化,必将影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强调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的计划性,又要体现学生所选其他专业的相关课程的灵活性,使学生既有坚实、宽厚的知识储备,又能重点掌握某一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可将专业结构模块化,即将课程设置成专业方向有差异的几种模块,使模块具有继承、共享的特性。对课程体系的设置要充分体现专业课程的综合化,以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专业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整合,体现层次化、模块化的要求。对部分课程如体育课、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等,可实施分层次教学,将课程分成几种不同类型、不同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开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酌情选择,这样,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突出了因材施教,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学校有限的教学资源。②

2.做好选课的指导。学分制管理的难点之一,在于其众多的选课课程。既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又适合学生自身特点,是指导学生选课的基本原则。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在选课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从教学管理的角度上看,主要是缺乏因势利导。指导学生选好课是正确引导学生完成学业的基础,也是学分制能取得实效的保证。可由熟悉选修课的班主任对每个学生进行选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