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试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试卷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试卷

河南理工大学 2008—2009 学年第二学期

无机非金属材料热工设备试卷

一.名词解释(18分)

1.窑内气氛:在工业窑炉内,煅烧物料或制品时,不仅有物理过程,还有化学反应。在窑内,除了原料之间的反应外,物料与周围介质之间也有反应。如果介质为气体,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称为窑内气氛。

2.玻璃退火:主要是指玻璃制品中残余应力(包括永久应力和暂时应力)减少或消除的过程,

3.陶瓷烧结:是指高温条件下,坯体表面积减小,孔隙率降低、机械性能提高的致密化过程。

二、填空(40分)

1.玻璃池窑的作业制度包括:温度制度,压力制度,泡界线制度,液面制度和气氛制度等。

2.以浮法横焰窑为例,浮法玻璃池窑结构分为; 玻璃熔化部分、热源供给部分、余回收热利用、排烟供气部分这四大部分组成。

3.烧成反应的分类

(一) 分解反应(热分解) (二)晶型转换(三)固相反应(四)烧结(五)熔融

4.硅酸盐产品在烧成时,为希望获得尽可能均匀的加热而常用的四种均匀供热方法是:

内部供热;底部供热;侧面供热;顶部供热。

5、硅酸盐工业窑炉常用的传热方式

明焰传热半隔焰传热隔焰传热

6.水泥生产的过程是要经过“二磨一烧”:即生料磨,水泥窑和水泥磨。

7.影响旋风筒气固分离效率的其他因素:

粉料颗粒的大小、气流中的粉料浓度、锁风阀的严密程度。

8新型干法水泥烧成系统核心是:悬浮预热技术与窑外分解技术。

9.玻璃的熔制过程可以分为:硅酸盐形成阶段,玻璃液形成阶段,玻璃液澄清阶段,玻璃液均化阶段,玻璃液冷却阶段

10.从传统的意义上来讲,玻璃再有原料到玻璃制品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原料的制备玻璃液熔制玻璃产品的成型玻璃制品的退火等。

三、简答题(32分)

1.简述一下你所学过的隧道窑的优缺点

优点:1、烧成周期较短,生产效率较高;2、产品质量比较好;3、节约燃料;

4、烧成制度单一,便于控制;

5、大大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缺点:1、建设费用比较高;2、烧成制度改变较难;3、对产量变更的适应性较小;

4、它是平焰式窑炉,容易产生气体分层,造成上下温差。特别是预热带,一般

处于负压,上下温差更大。

2.硅酸盐工业余热回收的目的及回收余热的方式?

目的:(1) 生料粉或生坯的预热;(2) 煤气、燃油及助燃空气的预热;(3) 余热发电;

4)其他供热。

方式:a. 有的余热是在窑炉内直接加以利用的,如回转窑及隧道窑的预热带;

b. 有的采用通用的换热设备,如换热器、蓄热器、热管等回收热量;

c. 有的则采用专用的预热器,冷却机等设备加以回收。

3.玻璃制品退火的目的及过程

玻璃制品退火的目的:就是消除玻璃制品在成型后或热加工后其中的残余内应力和光学不均匀性以及稳定玻璃制品内部的结构,从而防止其炸裂以及提高玻璃制品的机构强度。

玻璃制品的退火可以分成两个主要过程:一是内应力的减弱和消失,二是防止内应力的重新产生。

4. 简述隧道窑的分带以及各个带所起到的作用?

答:分为预热带、烧成带、冷却带。(1)预热带,车上坯体与来自烧成带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接触,逐渐被加热,完成坯体的预热过程。 2)烧成带:坯体借助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量,达到所要求的最高烧成温度,完成坯体的烧成过程。3)冷却带:高温烧成的制品进入冷却带,与从窑尾鼓入额的大量冷空气进行热交换,完成坯体的冷却过程。

四、计算题(10分)

已知有一台SP窑,其生料、入窑生料和(岀窑废气中的)飞灰的烧失量分别为为L1=36.0,L2=24.1,Lf=3.9,另外已知飞灰循环量为mfh=0.55kg/kg熟料。试计算入窑生料的表观分解e0,飞灰分解率ef和入窑生料的真实分解率e.

答案见作业

现场热工A考卷

现场热工A(考卷)

————————————————————————————————作者:————————————————————————————————日期:

江苏省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岗位合格证考核试卷 (现场热工)(A卷) (满分100分,时间80分钟) 姓名考试号单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40分) 1、DGJ32/J 23-2006 《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适用于本省新建、扩建、改建的节能工程外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现场。 A.公共建筑 B.民用建筑 C.工业建筑 D.所有建筑 2、热箱法指用标定防护热箱对构件进行和传热系数的方法。 A.导热系数 B.热阻 C.热流值 D.温差 3、DGJ32/J 23-2006规定屋顶、墙体、楼板内外表面温度测点各不得少于个。 A.1 B.2 C.3 D.4 4、DGJ32/J 23-2006规定热阻检测在自然通风状态下持续时间应不小于。 A.1d B.2d C.3d D.4d 5、公式q=C·ΔE中,ΔE表示。 A.热流计系数B.传热系数C.热电势D.热阻 6、 DGJ32/J 23-2006规定隔热性能检测时传感器的数量应以每 m2的室内面 积一个测头为宜。 A.5~10 B.10~15 C.15~20 D. 20~25 7、 DGJ32/J 23-2006规定门窗气密性检测密封板宜采用组合方式,应有足够的。 A.强度 B.牢度 C.刚度 D.硬度 8、DGJ32/J 23-2006规定门窗气密性正负压检测前,分别施加三个压差脉冲,加压 速度约为 Pa/s。 A.30 B.40 C.50 D.60 9、DGJ32/J 23-2006规定门窗气密性检测,测量空气渗透量时每级压差作用时间不 少于 s,记录升降压Pa测量值。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答案

1、熔体的概念: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决定硅酸盐熔体粘度大小的主要因素就是硅氧四面体网络连接程度) 在熔体中加入LiO2、Na2O 、K2O 与BaO 、PbO 等,随加入量增加,粘度显著下降。 在含碱金属的硅酸盐熔体中,当Al2O3/Na2O ≤1时,用Al2O3代替SiO2可以起“补网”作用,从而提高粘度。一般加入Al2O3、SiO2与ZrO2有类似的效果。 流动度为粘度的倒数,Φ= 粘度的理论解释:绝对速度理论η=η0exp(ΔE/kT) 自由体积理论η=B exp [ ]=Aexp( ) 过剩熵理论η = Cexp [ = Cexp( )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3、玻璃的通性 (1)各向同性(若有应力,为各向异性) (2)介稳性 (3)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的可逆与渐变性 (4)、熔融态向玻璃态转化时其物化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4、 Tg 、Tf , 相对应的粘度与特点 钠钙硅酸盐熔体粘度与温度关系表明:熔融温度范围内,粘度为50~500dPa·s 。工作温度范围粘度较高,约103~107dPa·s 。退火温度范围粘度更高,约1012、5~1013、5 dPa·s 。 Tg-脆性温度、退火温度,Tf-软化温度、可拉丝的最低温度 5、 单键强度 > 335 kJ/mol(或8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形成体。 单键强度 < 250 kJ/mol(或60 kcal/mol)的氧化物——网络变性体。 在250~335 kJ/mol 为——中间体,其作用介于玻璃的网络形成体与网络变性体之间。 6、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 熔体就是物质在TM 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状态。据随温度降低,熔体释放能量大小不同,冷却途径分为结晶化,玻璃化,分相 ΔGv 越大析晶动力越大,越不容易形成玻璃。 ΔGv 越小析晶动力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玻璃形成的动力学观点: 过冷度增大,熔体质点动能降低,有利于质点相互吸引而聚结与吸附在晶核表面,有利于成核。 过冷度增大,熔体粘度增加,使质点移动困难,难于从熔体中扩散到晶核表面,不利于晶核长大。 过冷度与成核速率Iv 与晶体生长速率u 必有一个极值。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 (1)、键强(孙光汉理论) 熔点低的氧化物易于形成玻璃 (2)、键型 三种纯键型在一定条件下都不能形成玻璃。 )(00T T KV -α0T T B -)(0T T C D P -?0T T B -η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试卷 一、单选:(每题1分,共20分) 1、影响熟料安定性的主要因素是()。 A. 一次游离氧化钙 B.二次游离氧化钙 C.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镁 D.固溶在熟料中的氧化钠 2、粉磨水泥时,掺的混合材料为:矿渣16% ,石灰石5%,则这种水泥为()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普通硅酸盐水泥 C.复合硅酸盐水泥 D.硅酸盐水泥 3、以下哪种措施有利于C3S的形成?() A.降低液相粘度 B.减少液相量 C.降低烧成温度 D.缩短烧成带 4、国家标准规定,通用硅酸盐水泥中各个品种的初凝时间均不得早于() A. 45分钟 B.55分钟 C. 60分钟 D.390分钟 5、和硅酸盐水泥相比,掺有混合材料的水泥的如下那个性质较差() A. 耐水性 B.后期强度 C.抗冻性 D.泌水性 6、引起硅酸盐水泥熟料发生快凝主要原因是() A.C3S水化快 B. C3A水化快 C.C4AF水化快 D.C2S水化快 7、水泥产生假凝的主要原因是() A.铝酸三钙的含量过高 B.石膏的掺入量太少 C.磨水泥时石膏脱水 D.硅酸三钙的含量过高 8、根据GB/T175-2007,下列指标中属于选择性指标的是() A. KH减小,SM减小,铝率增大。 B. KH增大,SM减小,铝率增大。 C. KH减小,SM增大,铝率减小。 D. KH增大,SM增大,铝率增大。 9、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烧结围一般在() A.50-80℃ B. 80-100℃ C. 100-150℃ D.150-200℃ 10、国家标准规定矿渣硅酸盐水泥中SO3 () A <3.5% B ≤3.5% C <4.0% D ≤4.0% 11、复合硅酸盐水泥的代号是() A P·S B P·O C P·F D P·C 12、国家标准规定骨质瓷的热稳定性为() A. 140℃ B.160℃ C. 180℃ D.200℃ 13、一般来说,凡烧成温度降低幅度在( )以上者,且产品性能与通常烧成的性能相近的烧成方法可称为低温烧成。 A. 40-60 ℃ B.60-80℃ C. 80-100℃ D.100-120℃ 14、炉温为1250-1400℃的电炉,电热体可采用()。

(完整版)无机材料热工基础及设备试卷

长沙理工大学考试试卷 试卷编号002 拟题教研室(或教师)签名叶昌教研室主任签名 一、填空(本题总分20分,每空题1分) 1、减少气体在流动过程中的局部阻力损失途径可归纳为圆平直缓少五个字。 2、隧道窑内正压有利于还原气氛的形成,而负压有利于氧化气氛的形成。 3、隧道窑钢架结构的作用是平衡拱顶对窑墙的横向力。 4、坯体在隧道窑低温阶段升温速度主要是根据坯体的入窑水分来决定的。 5、温度梯度是一沿等温线法线方向的矢量,它的正方向朝着温度升高的方向。 6、空气的湿度表示方法主要有: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湿含量。 7、有一重油其牌号为200#,则200表示的是(11)。 8、影响对流换热的主要因素有(12),(13),(14),(15)。 9、在两块无限大平行平板之间设置遮热板时,其隔热效果与遮热板的(16) 无关,与遮热板的(17) 有关。 10、H2、CO及气态烃类的燃烧是按(18)反应进行的,在反应感应期内不断生成高能量的(19),并不放出大量热量,故气体燃料燃烧有(20)现象。 二、是非判断题(你认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12分) 1、流体与管道壁处层流底层厚度增加时,对流换热过程增强。 2、隧道窑内阻力损失是靠消耗窑内动压头来弥补的,因此如果窑内阻力损失大,就会使窑内的正 压和负压都大。 3、在平壁导热过程中,若平壁材料的温度系数β为正值,则表示低温区内材料的导热系数比高温区 的小,平壁内温度分布曲线是向上凸的。 4、一般情况下,固体燃料的挥发分越高,则其着火温度越低,灰渣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愈小,热值相 应也愈高。 5、气体的黑度随着气体的分压与气体层有效厚度乘积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6、在电阻炉中,一般要求电热体具有较高的比电阻和较小的电阻温度系数。 三、选择题(请把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多选不给分,共24分) 1、已知煤干燥无灰基C daf=80%,收到基时水分组成M ar=5%,灰分组成A ar =10%,则收到基 时C ar的百分含量为() a. 76 b. 72 c. 68 d. 69.6 2、热气体在收缩形垂直管内向上流动时,下面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静压头补偿了动压头的增量和压头损失; b. 部分几何压头在向上流动过程中逐步转变成了静压头; c. 热气体向上流动时,几何压头实际上是一种压头损失;

【化学】化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化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 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是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甲、乙均为单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某些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甲可以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H 2,则丙一定是两性氧化物 B .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丙生成戊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若丙、丁混合产生大量白烟,则乙可能具有漂白性 D .若甲、丙、戊都含有同一种元素,则三种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可能为甲<丙<戊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甲为单质,若甲可以与NaOH 溶液反应放出2H ,则甲为Al 或Si ,所以丙可能是氧化铝,也可能是二氧化硅,不一定是两性氧化物,故A 错误; B .若甲为短周期中最活泼的金属,且戊为碱,则甲为Na ,乙为氧气,所以丙可以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当丙为氧化钠时,丙生成戊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B 错误; C .丙、丁混合产生白烟,则丙、丁可为HCl 和3NH 或3HNO 和3NH 等,甲、乙均为单质,则乙可能是氯气或氢气或氮气,都不具有漂白性,故C 错误; D .若甲、丙、戊含有同一种元素,当甲为S ,乙为氧气,丙为二氧化硫,丁为HClO 等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戊为硫酸,则含S 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为甲<丙<戊,故D 正确; 故答案为D 。 2.某一固体粉末含有SiO 2、Fe 2O 3、Al 2O 3,加入足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至恒重,最终固体成份为 A .SiO 2 B .Fe 2O 3、SiO 2 C .SiO 2、Al 2O 3 D .Fe 2O 3 【答案】A 【解析】 SiO 2、Fe 2O 3、Al 2O 3,加入足量NaOH 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含有硅酸钠、偏铝酸钠,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生成二氧化硅,故A 正确。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热工设备试题及答案

热能02级《工厂热工设备》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一、解释下列概念和术语(每题2分,共20分) 1.火焰炉内热过程 火焰炉内气体流动、燃料燃烧和传热、传质过程的综合,是以传热为中心的物理和物理化学过程,以物理过程为主。 2.火焰 具有一定的外形和长度、明亮轮廓的炽热的正在燃烧的气流 股。 3.炉温 炉子测温热电偶所反映的温度,是某种意义上的综合温度。 4.定向辐射传热 炉气对炉衬、炉料的的辐射换热量不同的炉内辐射传热现象,分直接定向辐射传热和间接定向辐射传热两种。 5.炉子热平衡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起来的、表示在一定时间内炉子热 量收入和热量支出在数量上的平衡关系。 6.热量有效利用系数 有效热/总供热量 7.热量利用系数 留在炉膛的热量/总供热量 8.炉底强度,有效炉底强度(钢压炉底强度)

单位炉底面积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叫做炉底强度;如果只 考虑钢坯覆盖的那部分炉底面积,就叫做有效炉底强度(钢压炉底强度)。 9. 钢的加热速度 金属表面升温速度;加热单位厚度金属所需要的时间;单位时间加热金属厚度。 10. 钢的加热温度,钢的加热均匀性 加热完后钢的表面温度,钢的外部和中心温度的一致程度。 二、填空(每题2分,共30分) 1.火焰炉内的气体运动大致可以分为(气体射流运动)〔1分〕及(主要由它引起的气体回流运动)〔1分〕两大部分。 2.炉内气体再循环率r 的定义式为( ),再循环倍率的定义式为( )。 a o r m m m r h kg h kg h kg +=) /气体质量流率()+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流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量)/再循环气体流率(再循环率= r a o r m m m m r h kg h kg h kg h kg ++=})/再循环气体流率()+/体质量流率(+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量流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再循环气体流率(再循环率=‘ (1分) a o r a o m m m m m R h kg h kg h kg h kg h kg +++=})/气体质量流率()+从喷嘴周围供入的/量流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 /)+再循环气体流率(/体质量流率(+从喷嘴周围供入的气) /量流率({从喷嘴流出气体的质再循环倍率= (1分)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 陆佩文 课后答案

2-1 名词解释(a )弗伦克尔缺陷与肖特基缺陷;(b )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 (c )类质同象与同质多晶 解:(a )当晶体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足够大的原子离开平衡位置而挤到晶格点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原子,而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这种缺陷称为弗伦克尔缺陷。如果正常格点上原子,热起伏后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跃迁到晶体的表面,在原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这种缺陷称为肖特基缺陷。(b )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的位错称为刃型位错。位错线与滑移方向相互平行的位错称为螺型位错。(c )类质同象:物质结晶时,其晶体结构中部分原有的离子或原子位置被性质相似的其它离子或原子所占有,共同组成均匀的、呈单一相的晶体,不引起键性和晶体结构变化的现象。同质多晶:同一化学组成在不同热力学条件下形成结构不同的晶体的现象。 2-6(1)在CaF 2晶体中,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肖特基缺陷的生成能为5.5eV ,计算在25℃和1600℃时热缺陷的浓度?(k =1.38×10-23J/K ) (2)如果CaF 2晶体中,含有百万分之一的YF 3杂质,则在1600℃时,CaF 2晶体中时热缺陷占优势还是杂质缺陷占优势?说明原因。 解:(1)弗仑克尔缺陷形成能为2.8eV ,小于肖特基缺陷形成能5.5eV ,所以CaF 2晶体中主要是弗仑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可忽略不计。-----------1分 当T =25℃=298K 时,热缺陷浓度为: 242319298 1006.2)298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当T =1600℃=1873K 时,热缺陷浓度为: 423191873 107.1)18731038.1210602.18.2exp()2exp(---?=?????-=?-=??? ??kT G N n f -----2分 (2)CaF 2中含百万分之一(10- 6)的YF 3时的杂质缺陷反应为: Ca F Ca CaF V F Y YF ''++??→??62223 由此可知:[YF3]=2[Ca V ''],所以当加入10- 6YF3时,杂质缺陷的浓度为: 73105][2 1][-?==''YF V Ca 杂--------------------1分 此时,在1600℃下的热缺陷计算为: Ca i Ca V Ca Ca ''+→?? x x +5×10- 7 则:8241089.2)107.1()exp(][]][[--???=?=?-==''kT G k Ca V Ca f Ca Ca i 即:871089.21 )105(--?=?+x x ,x ≈8.1×10-4 热缺陷浓度: 4101.8][-?=≈''x V Ca 热------------------1分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重点

第二章、晶体结构缺陷 1、缺陷的概念 2、热缺陷(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热缺陷是一种本征缺陷、高于0K就存在,热缺陷浓度的计算 影响热缺陷浓度的因数:温度和热缺陷形成能(晶体结构) 弗伦克尔缺陷肖特基缺陷 3、杂质缺陷、固溶体 4、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结构缺陷(半导体) 种类、形成条件、缺陷的计算等 5、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形成条件 6、影响形成间隙型固溶体的因素 7、组分缺陷(补偿缺陷):不等价离子取代 形成条件、特点(浓度取决于掺杂量和固溶度) 缺陷浓度的计算、与热缺陷的比较 幻灯片6 8、缺陷反应方程和固溶式 9、固溶体的研究与计算 写出缺陷反应方程→固溶式、算出晶胞的体积和重量→理论密度(间隙型、置换型)→和实测密度比较 10、位错概念 刃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垂直,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垂直 螺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平行,伯格斯矢量b与位错线平行 混合位错:滑移方向与位错线既不平行,又不垂直。 幻灯片7 第三章、非晶态固体 1、熔体的结构:不同聚合程度的各种聚合物的混合物 硅酸盐熔体的粘度与组成的关系 2、非晶态物质的特点 3、玻璃的通性 4、 Tg 、Tf ,相对应的粘度和特点 5、网络形成体、网络改变(变性)体、网络中间体 玻璃形成的结晶化学观点:键强,键能 6、玻璃形成的动力学条件 (相变),3T图 7、玻璃的结构学说(二种玻璃结构学说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8、玻璃的结构参数 Z可根据玻璃类型定,先计算R,再计算X、Y 注意网络中间体在其中的作用。 9、硅酸盐晶体与硅酸盐玻璃的区别 10、硼的反常现象 幻灯片8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 1、表面能和表面张力,表面的特征 2、润湿的概念、定义、计算;槽角、二面角的计算 改善润湿的方法:去除表面吸附膜(提高固体表面能)、

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专项培优易错试卷练习题及答案 一、无机非金属材料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 1.某一固体粉末含有SiO2、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过滤,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至恒重,最终固体成份为 A.SiO2B.Fe2O3、SiO2 C.SiO2、Al2O3D.Fe2O3 【答案】A 【解析】 SiO2、Fe2O3、Al2O3,加入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溶液中含有硅酸钠、偏铝酸钠,加入过量盐酸,生成硅酸沉淀,将所得滤渣洗涤并灼烧生成二氧化硅,故A正确。 2.蛇纹石由MgO、Al2O3、SiO2、Fe2O3组成。现取一份蛇纹石试样进行实验,首先将其溶于过量的盐酸,过滤后,在所得的沉淀X和溶液Y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红色颜料Fe2O3 C.在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过滤得到沉淀是Fe(OH)3 D.溶液Y中的阳离子主要是Mg2+、Al3+、Fe3+ 【答案】A 【解析】 【分析】 金属氧化物MgO、A12O3、Fe2O3会溶于盐酸,生成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过滤后,得的沉淀X是二氧化硅,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向Y 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等。 【详解】 A、沉淀X的成分是SiO2,A正确; B、将蛇纹石试样直接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可得到MgO、Fe2O3的混合物,B错误; C、溶液Y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过滤后的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偏铝酸钠,沉淀是氢氧化镁、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 D、溶液Y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铝以及氯化铁以及过量的盐酸,含有的阳离子主要是 Mg2+、Al3+、Fe3+、H+,D错误; 答案选A。 3.青石棉(cricidolite)是世界卫生组织确认的一种致癌物质,是《鹿特丹公约》中受限制的46种化学品之一,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青石棉用稀硝酸溶液处理

热工控制系统和设备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计30分。) 1.精度为0.5级的温度表,测量范围为50~800℃,该表的允许基本误差是( A )。 A、±3.75℃; B、±4℃; C、±4.25℃; D、±0.35℃。 2.有一压力测点,如被测量最大压力为10MPa,则所选压力表的量程应为( A)。 A、16MPa; B、10MPa; C、25Mpa; D、20MPa 。 3.标准化节流装置是( A)。 A、文丘利管; B、偏心孔板;C、翼形动压管; D、毕托管。 4.氧化锆氧量计要得到准确的测量结果,其工作温度必须在( B)。 A、500℃左右; B、850℃左右; C、1200℃左右; D、 600℃左右。 5.在计算机控制系统中,计算机的输入和输出信号是( B )。 A、模拟信号; B、数字信号; C、4-20mA的标准信号; D、开关信号。 6.补偿导线的正确敷设应从热电偶起敷到( C )为止。 A、就地接线箱; B、二次仪表; C、和冷端补偿装置同温的地方; D、控制室。 7.在三冲量给水调节系统中,校正信号是( A )。 A、汽包水位信号; B、蒸汽流量信号; C、给水流量信号 D、给水压力信号。 8.热工仪表的质量好坏通常用( B )等三项主要指标评定。 A、灵敏度、稳定性、时滞; B、准确度、灵敏度、时滞; C、稳定性、准确性、快速性; D、精确度、稳定性、时滞。 9.锅炉灭火保护动作最主要作用是( C ) A、跳一次风机 B、跳引送风机 C、切断所有燃料 D、切断所有一二次风源。 10.在协调控制系统的运行方式中负荷调节反应最快的方式是( D )。 A、机炉独立控制方式 B、协调控制方式 C、汽轮机跟随锅炉方式 D、锅炉跟随汽轮机方式 11.DCS系统的备用电源的切换时间应小于( D )ms,以保证控制器不初始化。 A、1; B、2; C、3; D、5。 12.关于单元机组自动调节系统中常用的校正信号,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B ) A、送风调节系统中用烟气氧量和给定值的偏差作为送风量的校正信号; B、给水调节系统中用给水压力和给定值的偏差作为送风量的校正信号; C、在燃料量调节系统中用机组实际输出的功率和负荷要求的偏差来校正燃烧率;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复习资料_百度文库

第三章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玻璃具有下列通性:、态转化时物理、化学性能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 2.在硅酸盐熔体中,当以低聚物为主时,体系的粘度 3.物质在熔点时的粘度越越容易形成玻璃,大于,等于,小于)时容易形成玻璃。 4.熔体是物质在液相温度以上存在的一种高能量状态,在冷却的过程中可以出现和分相三种不同的相变过程。 5.当SiO2含量比较高时,碱金属氧化物降低熔体粘度的能力是Li2Na22O。 6. 2Na2O·CaO·Al2O3·2SiO2的玻璃中,结构参数Y为 3 。 7. 从三T曲线可以求出为避免析出10-6分数的晶体所需的临界冷却速率,该速率越小,越容易形成玻璃。 8.NaCl和SiO2两种物质中SiO2 容易形成玻璃,因其具有极性共价键结构。 9.在Na2O-SiO2熔体中,当Na2O/Al2O3<1时,加入Al2O3使熔体粘度降低。 10. 硅酸盐熔体中聚合物种类,数量与熔体组成(O/Si)有关,O/Si比值增大,则熔体中的高聚体[SiO4]数量减少。 11. 硅酸盐熔体中同时存在许多聚合程度不等的负离子团,其种类、大小和复杂程度随熔体的组成和温度而变。当温度不变时,熔体中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 O/Si比值增大,这时熔体中高聚体数量减少。 二、问答题 1.试述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的影响?在硅酸盐熔体中,分析加入—价碱金属氧化物、二价金属氧化物或B2O3后熔体粘度的变化?为什么? 答:1) 熔体粘度对玻璃形成具有决定性作用。熔体在熔点时具有很大粘度,并且粘度随温度降低而剧烈地升高时,容易形成玻璃。 2) 在硅酸盐熔体中,加入R2O,随着O/Si比增加,提供游离氧,桥氧数减小,硅氧网络断裂,使熔体粘度显著减小。加入RO,提供游离氧,使硅氧网络断裂,熔体粘度降低,但是由于R的场强较大,有一定的集聚作用,降低的幅度较小。加入B2O3,加入量少时,B2O3处于三度空间连接的[BO4]四面体中,使结构网络聚集紧密,粘度上升。随着B2O3含量增加,B开始处于[BO3]三角形中使结构网络疏松,粘度下降。 3+2+ 1当我排队等着站上小便池的时候有人已经在大便池先尿了■■■■■■■■■■■■张为政整理■■■■■■■■■■■■勿删■■■■■■■■■■■■ 2.试阐述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变性体。 玻璃网络形成体:其单键强度>335KJ/MOL。这类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璃。 网络变性体:其单键强度<250KJ/MOL。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

无机材料热工基础习题库(可编辑修改word版)

“无机材料热工基础”课程习题库 第一章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 思考题 1.窑炉系统气体流动有何特点?将伯努利方程应用于窑炉系统的气体应注意哪些条 件?二气流伯努利方程有什么特点? 2.窑炉系统内的“窑压”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生产实践中是如何调窑压的?窑压 大小对生产过程由什么影响。 3.在窑炉系统中气体垂直流动时的分流法则是什么?,此法则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4.音速、马赫数 Ma 都是表示气体可压缩程度的参数,二者之间有何不同? 5.为什么亚音速气流无论在多长的收缩管道中流动都不能获得超音速气流? 6.在超音速流动中,速度随断面积增大而增大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7.亚音速气流在缩—扩喷嘴中流动获得超音速的条件是什么? 8.烟囱的“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若烟气的温度相同、同一座烟囱的抽力是夏季大 还是冬季大? 9.若烟气与环境气温都不变,烟囱的抽力是晴天大还是雨天大?为什么? 10.为什么同样规模的烟囱在沿海地区能正常工作而在内地高原地区却达不到原有的 排烟能力? 11.家里燃气灶的结构如何?燃气灶的一次空气量吸入原理是什么?如何调节一次空 气量的大小? 作业题 1.热气体在一垂直的等直径管内自下而上流动,管内气体的平均温度为500℃,管外 空气温度为20℃。试求2—2 截面上的静压并画出相应的压头转换图。设1—1 截面在上方,1—1 与2—2 截面之间的距离为10m,压力损失为6Pa。 2.某窑炉的窑墙厚为240mm,窑墙上下各有一个直径为200mm 的小孔,两个孔间垂 直距离为lm,窑内气体温度为1000℃,烟气标态密度为1.32kg/Nm3,外界空气温度20℃,窑内零压面在两个小孔垂直距离的中间。求通过上下两个小孔的漏气量。 3.压缩空气从装有一管嘴的气罐中流入大气,气罐中的压力p1=7×105Pa,温度20℃, 求流出速度(Pa=1.05×105Pa,管嘴速度系数 =0.9); (1)管嘴为收缩管; (2)管嘴为拉伐尔管。 4.已知烟囱高度35m,上口直径1m,流速为2 Nm/m,烟囱下口直径为上口直径的两倍, 烟囱内烟气平均温度为273℃,烟气在烟囱内流动时摩擦阻力系数为0.05,烟囱外界温度20℃,密度1.20kg/m3,求烟囱底部的负压。 5.某窑炉的烟气量为8000Nm/h,烟气密度为1.34kg/Nm3,烟囱底部的烟气温度为400 ℃,系统总阻力为180Pa,夏季空气最高温度为38℃,计算烟囱的直径和高度。

第二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知识大赛决赛精彩试题(1)

第二届全国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 基础知识大赛决赛试题 一、必答题 1.硅酸盐熔体的粘度随()而降低。 A.温度下降 B.SiO2含量增加 C.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 D.以上三个都不对 2.马赫数是气体动力学一个很重要无量纲量,它反映()相对比。 A.粘性力与惯性力 B.惯性力与弹性力 C.粘性力与重力 D.惯性力与重力 3.某晶面族X射线衍射强度正比于该晶面的()。 A.晶面间距 B.结构因子 C.多重因子 D.B和C 4.在形成连续固溶体的二元相图中存在一个二元无变量点,该说法()。 A.对

C.不能确定 D. 5.关于气体燃料预混燃烧的叙述错误的是()。 A.火焰较短,燃烧空间较小 B.需要的空气过剩系数较大 C.火焰黑度小,不发光 D.不需将空气和燃料预热到较高的温度 6.透射电镜主要由四大系统构成,其中()是其核心。 A.真空系统 B.电子光学系统 C.供电控制系统 D.附加仪器系统 7.研究表明,Ni2+和Ca2+离子可完全置换MgO晶体中的Mg2+离子,因此可以推测NiO或CaO可与MgO生成()。 A.有限固溶体 B.连续固溶体 C.化合物 D.非化学计量化合物 8.在不可压缩流体流动过程中,各相邻流体间的()做功,造成流体自身机械能的损失。 A.内摩擦力

C.曳力 D.范德华力 9.在获得的试样DSC曲线上,如果存在373℃晶型转变放热峰,基本可说明是石英相变,具体是()。 A.β-SiO2转变α-SiO2 B.β-SiO2转变γ-SiO2 C.α-SiO2转变β-SiO2 D.γ-SiO2转变β-SiO2 10.制备玻璃要经过高温熔化形成无气泡的玻璃液,但是玻璃还是分相。() A.会 B.不会 C.可能 D. 11.静止液体中其一点的压强与()的一次方成正比。 A.淹没深度 B.位置高度 C.表面压强 D.以上都不对 12.要测定聚合物的熔点,可以选择()。 A.红外光谱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试卷2

试题第1页(共8页) 试题第2页(共8页) ○—○—○— ○—○—○— 密封线 内 不 要 答 题 试卷代号: 座位号 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试题2 2013年4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传递函数的定义为: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 的拉氏变换和输入的拉氏变 换之比。 2、根据热工对象阶跃响应曲线,热对象动态特性可分为两大类: 和无自平 衡能力对象。 3、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闭环控制系统特征多项式(设首项系数a n >0)各项系统均 。 4、某标准二阶系统的阴尼比ζ=0,则其衰减率ψ= 。 5、可变逻辑的控制器有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 。 6、前馈调节系统由于无闭合环路存在,亦称为 。 7、积分作用调节器也称为 。 8、调节器依据 、 和 三个信号进行调节, 称为三冲量调节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是指遇到阶跃扰动时,过渡过程结束后,被控量是否趋于( ) ① 有限值 ②零 ③1 ④无穷 2、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通道纯迟延时间τ μ 增大,被控量动态偏差( ) ①一定增大 ②一定减小 ③不变 ④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3、在过热汽温控制系统中,为克服汽温被控对象的迟延和惯性,常常引入的辅助被控量是( ) ①过热器入口蒸汽温度 ②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③减温器出口蒸汽温度 ④减温水流量 4、下列热工对象中,属于有自平衡能力对象的是( ) ①燃烧率扰动下汽轮机负荷不变时的汽压控制对象 ②燃烧率扰动下汽轮机调门开度不变时的汽压被控对象 ③汽轮机进汽量扰动引起负荷变化时的汽压被控对象 ④给水量扰动下的汽包水位被控对象 5、直流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其主要输入量为( ) ①汽温、汽压和蒸汽流量 ②给水量、燃烧率和汽轮机调门开度 ③汽温、汽压和汽轮机调门开度 ④给水量、燃烧率和蒸汽流量 6、0<ψ<1是(衰减振荡的调节过程) ①是非周期的调节过程 ②是等幅振荡的调节过程 ③衰减振荡的调节过程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6)

6-1 说明熔体中聚合物形成过程? 答:聚合物的形成是以硅氧四面体为基础单位,组成大小不同的聚合体。 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石英的分化; 中期:缩聚并伴随变形; 后期:在一定时间和一定温度下,聚合和解聚达到平衡。6-2 简述影响熔体粘度的因素? 答:影响熔体粘度的主要因素:温度和熔体的组成。 碱性氧化物含量增加,剧烈降低粘度。 随温度降低,熔体粘度按指数关系递增。 6-3 名词解释(并比较其异同) ⑴晶子学说和无规则网络学说 ⑵单键强 ⑶分化和缩聚 ⑷网络形成剂和网络变性剂

答:⑴晶子学说:玻璃内部是由无数“晶子”组成,微晶子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它们分散在无定形介中质,晶子向无 定形部分过渡是逐渐完成时,二者没有明显界限。 无规则网络学说:凡是成为玻璃态的物质和相应的晶体结构一样,也是由一个三度空间网络所构成。这种网络是由离子 多面体(三角体或四面体)构筑起来的。晶体结构网 是由多面体无数次有规律重复构成,而玻璃中结构多 面体的重复没有规律性。 ⑵单键强:单键强即为各种化合物分解能与该种化合物配位数的商。 ⑶分化过程:架状[SiO4]断裂称为熔融石英的分化过程。 缩聚过程:分化过程产生的低聚化合物相互发生作用,形成级次较高的聚合物,次过程为缩聚过程。 ⑷网络形成剂:正离子是网络形成离子,对应氧化物能单独形成玻 璃。即凡氧化物的单键能/熔点﹥0.74kJ/mol.k 者称为网 络形成剂。 网络变性剂:这类氧化物不能形成玻璃,但能改变网络结构,从而使玻璃性质改变,即单键强/熔点﹤0.125kJ/mol.k者称 为网络变形剂。

6-4 试用实验方法鉴别晶体SiO2、SiO2玻璃、硅胶和SiO2熔体。它们的结构有什么不同? 答:利用X—射线检测。 晶体SiO2—质点在三维空间做有规律的排列,各向异性。 SiO2熔体—内部结构为架状,近程有序,远程无序。 SiO2玻璃—各向同性。 硅胶—疏松多孔。 6-5 玻璃的组成是13wt%Na2O、13wt%CaO、74wt%SiO2,计算桥氧分数? 解: Na2O CaO SiO2 wt% 13 13 74 mol 0.21 0.23 1.23 mol% 12.6 13.8 73.6 R=(12.6+13.8+73.6 ×2)/ 73.6=2.39 ∵Z=4 ∴X=2R﹣Z=2.39×2﹣4=0.72 Y=Z﹣X= 4﹣0.72=3.28 氧桥%=3.28/(3.28×0.5+0.72) =69.5%

热工过程及设备

目录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2) 实验二燃料热值的测定(氧弹法) (7) 实验三球体法导热系数的测定. (12) 实验四套管换热器液-液换热实验 (16) 附录1 铜-康铜热电偶分度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录2 精密数字温度温差仪使用方法 . (21)

实验一流体力学综合实验 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为多用途实验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流体力学综合试验台结构示意图 1.储水箱 2.上、回水管 3.电源插座 4.恒压水箱 5.墨盒 6.实验管段组 7.支架 8.计量水箱 9.回水管10.实验桌 利用这种实验台可进行下列实验: 一、雷诺实验; 二、能量方程实验; 一、雷诺实验 1.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流动状态; (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数; (3)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 2.实验装置 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数实验管、阀门、伯努力方程实验管道、颜料水(蓝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秒表及温度计自备。 3.实验前准备

(1)、将实验台的各个阀门置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把水箱注满水,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的水有少量溢流,并保持水位不变。 (2)、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4.实验方法 (1)、观察状态 打开颜料水控制阀,使颜料水从注入针流出,颜料水和雷诺实验管中的水迅速混合成均匀的淡颜色水,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状态为紊流;随着出水阀门的不断的关小,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的水渗混程度逐渐减弱,直至颜料水与雷诺实验管中形成一条清晰的线流,此时雷诺实验管中的流动为层流。 (2)测定几种状态下的雷诺系数 全开出水阀门,然后在逐渐关闭出水阀门,直至能开始保持雷诺实验管内的颜料水流动状态为层流状态。按照从小流量到大流量的顺序进行实验,在每一个状态下测量体积流量和水温,并求出相应的雷诺数。 实验数据处理举例: 设某一工况下具体积流量Q=3.467×10-5m 3/s ,雷诺实验管内径d=0.014m ,实验水温T=5℃,查水的运动粘度与水温曲线,可知微v=1.519×10-6m 2/s 。 流 速 s m F Q V /255.0014.04 10467.325 =??= =-π 雷诺数 207510519.1/225.0014.0/Re 6=??=?=-v d V 线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习题与解答完整版

第一章晶体几何基础 1-1 解释概念: 等同点:晶体结构中,在同一取向上几何环境和物质环境皆相同的点。 空间点阵:概括地表示晶体结构中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 结点:空间点阵中的点称为结点。 晶体: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对称: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对称型: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伸轴)的集合为对称型,也称点群。 晶类:将对称型相同的晶体归为一类,称为晶类。 晶体定向:为了用数字表示晶体中点、线、面的相对位置,在晶体中引入一个坐标系统的过程。 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的集合。 布拉菲格子:是指法国学者A.布拉菲根据晶体结构的最高点群和平移群对称及空间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原则,将所有晶体结构的空间点阵划分成14种类型的空间格子。 晶胞:能够反应晶体结构特征的最小单位。 晶胞参数:表示晶胞的形状和大小的6个参数(a、b、c、α 、β、γ ). 1-2 晶体结构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哪种几何图形可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解答:⑴晶体结构的基本特征: ①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作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②晶体的内部质点呈对称分布,即晶体具有对称性。 ⑵14种布拉菲格子的平行六面体单位格子可以表示晶体的基本特征。 1-3 晶体中有哪些对称要素,用国际符号表示。 解答:对称面—m,对称中心—1,n次对称轴—n,n次旋转反伸轴—n 螺旋轴—ns ,滑移面—a、b、c、d 1-5 一个四方晶系的晶面,其上的截距分别为3a、4a、6c,求该晶面的晶面指数。解答:在X、Y、Z轴上的截距系数:3、4、6。 截距系数的倒数比为:1/3:1/4:1/6=4:3:2 晶面指数为:(432) 补充:晶体的基本性质是什么?与其内部结构有什么关系? 解答:①自限性:晶体的多面体形态是其格子构造在外形上的反映。 ②均一性和异向性:均一性是由于内部质点周期性重复排列,晶体中的任何一部分在结构上是相同的。异向性是由于同一晶体中的不同方向上,质点排列一般是不同的,因而表现出不同的性质。 ③对称性:是由于晶体内部质点排列的对称。 ④最小内能和最大稳定性:在相同的热力学条件下,较之同种化学成分的气体、液体及非晶质体,晶体的内能最小。这是规则排列质点间的引力和斥力达到平衡的原因。 晶体的稳定性是指对于化学组成相同,但处于不同物态下的物体而言,晶体最为稳定。自然界的非晶质体自发向晶体转变,但晶体不可能自发地转变为其他物态。

无机非金属材料试题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学试卷(B) 一、填空题(每空l分,计20分) 1.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过程的共性包括:原料、物料的制备与运输、热处理、成形和干燥等 2.粘土的主要化学组成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铝、结晶水,还有少晕碱金属氧化物(K2O、Na2O)碱土金属氧化物等。 3.表明煤的组成时,必须指明所选用煤的基准,才能确切说明问题,通常煤有四个基准,即: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 4、玻璃的热膨胀系数是极重要的基本性质,通常分为和。 6.整个物料干燥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加热阶段、等速干燥阶段、降速干燥阶段。 8.陶瓷注浆成形的基本力方法分空心注浆和实心注浆两种。 9.水泥的石灰饱和系数越大表明硅酸盐矿物中硅酸三钙的比例越高,熟料强度越好。 10,硅质耐火材料是指以二氧化硅为上要成分的耐火材料。 11.玻璃体中的缺陷主要包括三大类:气泡、结石、节瘤和条纹。 二、判断题〔每题l分,计15分) 2.石英品型转变的重建性转变是一石英、一鳞石英、一方石英间的转变。(错) 3 浮法玻璃成形的平衡厚度是指当重力和表而张力达到平衡时玻璃带的厚度,约为7mm(对) 4、.建筑石膏是一种以硫酸钙为主要成分的气硬性胶凝材料。(对) 5.回转窑的主体部分是圆筒体,倾斜放置,物料山圆筒的高端加入,燃烧用空气也由 高端通入(错) 6.立窑中的“带”按窑的高度方大致可分为预热带、碳酸盐分解带、烧成带和冷却 带。(错) 7建筑石膏是将一水石膏〔熟石膏)磨细而成的自色粉末;水玻璃是一种能溶于水的硅酸盐,山不同比例的碱金属和二:氧化硅组成。( 错) 1}.物料中的水分可分为化学结合水、物理化学结合水和机械结合水三类;〔对) 11,立窑在锻烧的时候常会导致立窑中部通风不良、边风过剩的现象,是影响立窑熟料 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 12.水泥回转窑的窑头是指物料进入回转窑的一端,窑尾是指回转窑出熟料一端。 13 耐火材料的耐火度是评价耐火材料的重要技术指标(对) 14、陶瓷的烧成制度包括温度度制度其中温度制度、气氛制度是关键,压力制度起中保证温度制度、气氛制度顺利实施的作用(对) 15.坯釉适应性是指陶瓷坯体与釉层有相互适应的物理化学性质,使釉面不剥脱、不开裂的 性质。(对)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计25分) 1.玻璃的熔化 2.宾汉体模型 3、石灰饱和系数、硅率、铝率 4.高温体积稳定性 5硅酸铝质耐火材料 四、问答题(第1题8分,第2题1分,第3、4题何题10分,计40分) 1.简要回答胶凝材料的定义及分类,并分析建筑石膏的硬化机理。 2试论述水泥窑中的物料反应带,并分析每个反应带所发生的主要物理化学变化并指出水泥

最新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试卷1

精品文档 试卷代号: 座位号 宁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2012—2013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热工过程自动调节》试卷A 2013年4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用数学模型可以描述系统的特性,这种特性又可分为 和动态特性。 2、根据热工对象阶跃响应曲线,热对象动态特性可分为两大类: 和无自平衡能力对象。 3、某二阶系统传递函数为4 4s s 8 R(s)C(s)2++=,其无阻尼荡振频率为 。 4、炉膛压力的测量应在炉膛 的不同侧面装设三个压力测点,然后进行“三取二”判别。 5、集散系统的分散性主要表现在 级。 6、前馈调节系统由于无闭合环路存在,亦称为 。 7、积分作用调节器也称为 。 8、电液转换器是将 转换成液压信号的转换元件。 9、汽包炉通常选燃料量、 和 作为相应的控制量。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在程序控制系统中,给定值的变化是( ) ① 固定的 ②未知的 ③按一定时间函数 ④随机的 2、单回路控制系统采用比例控制器,比例带δ减小,被控量静态偏差( ) ①一定增大 ②一定减小 ③不变 ④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3、下列参数中,不属于三冲量给水控制系统冲量信号的是( ) ①水位信号 ②蒸汽流量信号 ③给水流量信号 ④燃料量信号 4、直流锅炉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的被控对象,其主要输入量为( ) ①汽温、汽压和蒸汽流量 ②给水量、燃烧率和汽轮机调门开度 ③汽温、汽压和汽轮机调门开度 ④给水量、燃烧率和蒸汽流量 5、反馈控制作用的方向与被调量的变化相反,也就是反馈作用的方向应( ) ①正反馈 ②负反馈 ③正增益 ④负增益 6、0<ψ<1是( ) ①是非周期的调节过程 ②是等幅振荡的调节过程 ③衰减振荡的调节过程 ④是渐扩振荡的调节过程 7、 在导前微分信号中断时,系统能够正常工作,调节品质( ) ①不变 ②提高 ③下降 ④不一定 8、 在非低负荷工况下,一般取满负荷的25%左右为界宜采用( ),所以,单冲量系统和三冲量系统的切换在全程调节系统也是必要的。解决的方法是在调节系统中增加逻辑控制功能。 ①单冲量调节系统 ②双冲量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