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因素名称

危险因素名称
危险因素名称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6-07T10:08:58.317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2月第3期作者:王晓玲王文婧 [导读] 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王晓玲王文婧 莒南县人民医院 276600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总结临床护理预防措施。方法: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结果: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结论: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当引起医务工作者及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以预防干预。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手术室护理中面临的危险因素也越来越多,手术室护理风险作为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业危险之一,也逐渐受到医务工作者及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因此,客观、科学的评估手术室护理中的相关危险因素对于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室护理风险,保障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为此,本文于2012年5月-2015年10月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职业防护现状加以总结,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手术室共有护士25名,年龄在21-46岁之间,平均年龄(26.41±4.28)岁,工作时间在2-13年之间,平均工作时间(6.15± 2.40)年,职称: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15名,学历:中专2名,大专10名,本科及以上13名。 1.2方法自制调查问卷对手术室25名护士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护士一般资料(年龄、职称、文化程度、工作时间等)、认为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职业危险认识、职业防护知晓情况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加以总结,并据此提出可行性护理预防措施。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软件包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文中所涉及的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分析①损伤性危险因素。电离辐射损伤:手术室护理的特殊性使护士需要经常各种影像学检查设备,部分设备所释放的电离辐射会对护士身体造成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手术室护理中需要经常接触针头、手术刀等尖利器械,这些器械在装卸、传递、清洗过程中都有可能割伤护士或成为疾病传播途径,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25名护士中参与锐利器械装卸的有11名,占44.0%,参与器械传递的有23名护士,占92.0%,参与器械清洗的有16名护士,占64.0%;②感染性危险因素。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手术室护理操作中需要经常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等,调查结果显示,接触胃液(参与吸引胃液)的有25名护士,占100.0%,接触尿液(参与导尿)的护士有19名,占76.0%,接触排泄物(参与肠道手术或接触引流口)的护士有23名,占92.0%。接触血液: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液的机会较多,包括手术出血、穿刺操作、样本送检等,其中,手术切口敷料是护士最常接触血液的手术操作之一,25名护士均参与切口敷料操作,其次为针管拔出过程,有17名护士,占68.0%,其他接触血液的原因包括穿刺、样本送检等。③吸入性危险因素。器械消毒、环境消毒、标本浸泡等使手术室环境中经常存留甲醛、含氯消毒剂等物质,长时间吸入会对护士产生一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手术室中的刺激气体主要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其中,最常见的是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包括甲醛、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这些消毒剂在杀灭环境细菌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刺激气体,护士长时间驻留在含有刺激性气体的环境中会出现皮肤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疾病甚至癌症。 2.2手术室护士职业防护现状在接触感染性危险因素时,经常戴手套的护士有17名,占68.0%,偶尔戴手套的护士有5名,占20.0%,其余3名护士无戴手套习惯,占12.0%,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较差,职业防护现状不容乐观。3讨论 3.1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本次调查结果表明,手术室护理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损伤性危险因素、感染性危险因素和吸入性危险因素三种,损伤性危险因素包括电离辐射损伤、锐利器械损伤;感染性危险因素包括接触患者体液、排泄物、血液等;吸入性危险因素包括消毒剂所释放的挥发性气体、麻醉废气、烧灼烟雾、粉尘等。 3.2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护理预防措施针对上述存在的危险因素,首先应当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意识,使其意识到职业危险的存在及职业防护的必要性。其次,应当开展手术室护士的安全防护教育,通过职业技术教育规范护理操作流程,由资深护士定期组织护士进行进修培训,向其介绍手术室护理中可能遇到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讲解常用器械的使用、传递、清洗方法,避免发生器械损伤。在处理患者分泌物、血液时应当注意穿戴好隔离服,双手戴手套,必要时佩戴隔离眼镜,如果在紧急情况下因防护隔离措施而接触到污染物,需要立即用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同时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2-3]。对于手术室环境存在的各种吸入性危险因素,应当定期检查各种仪器设备防止气体泄露,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此外,应当尽量减少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如果必须接触应当做好防护措施防止损伤体表或皮肤。最后,应当加强手术室护士人文关怀,合理配置人力资源,避免超负荷工作,避免其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从而出现错误操作。医院应当组织手术室护士定期接受健康体检并接种相关医疗,从心理和身体两个方面保障手术室护士权益。参考文献: [1] 许多.手术室护理相关危险因素的原因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0):56-57. [2] 管恩玲.手术室护理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733-2734. [3] 王立新.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暴露危险因素的预防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4):3480-3481.

有害因素分类

(一)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大类。 1.人的因素 (1)心理、生理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括负荷超限指易引起疲劳、劳损、伤害等的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指伤、病期;从事禁忌 作业;心理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 (2)行为性危险、有害因素。包指挥错误;操作错误;监护失误; 其他错误;其他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物的因素 (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 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运动物危害;明火;能够 造成灼伤的高温物体;能够造成冻伤的低温物体;粉尘与气溶胶; 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它物理危险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 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包括致病微生物;传杂病媒介物;致 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环境因素 (1)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2)室外作业场所环境不良 (3)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 (4)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4.管理因素 (1)职业安全卫生组织机构不健全 (2)职业安全卫生责任未落实 (3)职业安全卫生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 (4)职业安全投入不足 (5)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 (6)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 6441-1986),综合考 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将危险 因素分为20类。

自然法则之三大定律

自然法则之三大定律 自然法则 自然法则是无所在无所不在,至小无内至大无外,统御宇宙一切万有的隐性秩序。 其作用范围是竖穷三际,横遍十方,覆盖一切的时空界域:无始无终,无边无际。 它是宇宙的驱动程式、宇宙的运行规律、宇宙的游戏规则。 它界定了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内在联系与互动关系。 它界定了”力”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自然法则的三大定律: 吸引定律Law of Attraction 自主创造定律Law of Deliberate Creation放任自流定律Law of Allowing 自然法则的三大本质: 一切的本质都是能量Everything is about energy 一切的本质都是振动Everything is about vibration 一切的本质都是吸引定律在运动Everything is about Law of Attraction 创造定律 创造定律说:你会得到你所聚焦的,不管你要还是不要!不管你是否察觉这聚焦的过程!我们的意念本身是能量,能够召唤能量,并且启动能量的循环。 当我们聚焦在一样东西(某种想法,某个人,某件事,某项物),我们的心灵就会与之产生共振。根据吸引定律,同频共振同质相吸,于是我们与我们所聚焦的,开始互相吸引,彼此往对方互相靠拢在一起。 所以,如果你聚焦在你想要的财富、健康、爱情,你会得到;如果你聚焦在你所不要的贫困、疾病、孤单,你也会得到! 绝大部分的人所要的得不到,不要的却恰恰得到了,正是因为他们聚焦在自己不要的,多过聚焦在自己想要的,却浑然不觉。 吸引定律是独立存在的,不因为你的不了解、不认同、不留意而转移。所以,就算你不知道它的存在,它依然坚稳一贯的作用到你的身上去,你依然受其影响! 当你有意识地选择你所想的,你所聚焦的,则你就是一个自主创造者。你创造一切你想要的经验,没有意外。你是一个顺心自主,心想事成的魔法师,你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能够作主。你会得到你所要的,而避开一切你所不要的。 当你总是被动地任由外在的世界牵动你的思绪,无意识地想东想西,则你就是一个默许创造者。你创造你要的经验,你也创造你所不要的经验,人生显得很随机起伏。你要的经验有一些,你不要的经验也有一些,而你对这一切似乎无可奈何,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放任定律 放任定律说:如果我要享有自己的自由,我就必须放任别人享有他们自己的自由。 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吸引定律,他就无法相信创造定律;如果一个人不相信创造定律,他就不可能相信放任定律。每一个定律是下一个定律的基础。 每一个人创造自己的实相,没有任何人能够未经邀请而擅自闯入他人的经验造案,没有任何人能够强塞不要的经验给另一个人。 吸引定律与创造定律明定了:你所想的就是你所创造的,一切都是还归己身的,一切都是“包含性的”而不是“排他性的”,任何你所聚焦的都会被你的磁场包含进来。 所以,如果你放任别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其实你就是放任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放任别人自由选择他们所要的,你就是放任自己自由选择自己所要的。 反过来说,当你不能够放任别人,你同时也失去自己的自由了!因为,

墨菲定律三大定律

墨菲定律三大定律 “墨菲定律”、“帕金森定律”和“彼德原理”并称为二十世纪西方文化三大发现,是著名的西方管理学三大定律。小伙伴们对于这三大定律有没有了解呢?墨菲定律三大定律分别是什么意思呢?墨菲定律三大定律对我们的生活而言有什么意义呢?本期乔布简历小编就将为大家科普墨菲定律三大定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墨菲定律 实际上,“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由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爱德华·墨菲提出。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 根据墨菲定律,我们可以知道①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②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③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④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2、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是官僚主义或官僚主义现象的一种别称,源于英国历史学家诺斯古德·帕金森的《帕金森定律》一书的标题。 帕金森定律要产生作用,必须满足一些条件:①必须要有一个组织,其中该组织的内部管理要占有一定的地位;②这个组织中存在能力平庸的管理者,他在组织中的角色扮演不称职; ③组织中不称职的管理者本身不具有对权力的垄断性;④这个组织一定是一个不断自我要求完善的、发展中的组织。 在满足以上条件后,帕金森定律对组织发展的经典描述是: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的效率越来越低下。 3、彼得原理 彼得原理是管理心理学的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雇员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地位。 对一个组织而言,一旦组织中的相当部分人员被推到了其不称职的级别,就会造成组织的人浮于事,效率低下,导致平庸者出人头地,发展停滞。 怎么样,看完乔布简历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内容,现在小伙伴们清楚墨菲定律三大定律是什么了吗~ 本文来源简历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128428.html,/knowledge/articles/562de3880cf2fbc9ea3b9ffd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健康危险因素干预 是指应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心理学、营养学和其他健康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个体和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和干预,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在了解管理对象健康状况,并进行健康及疾病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来帮助和指导管理对象采取行动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和习惯,控制健康危险因素,实现健康管理的目标。

高血压的干预原则 个体化根据患者高血压病情确定分类管理水平,同时考虑患者个人需求、心理及家庭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高血压干预计划。 综合性 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血压相关指标和并发症监测,健康教育,高血压患者自我管 理及支持等综合性措施。 连续性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常规随访、综合医院阶段性诊疗,结合患者日常自我管理,组成对高血压患者的连续、动态管理。 参与性开发高血压患者主动参与的意愿,提高患者主动参与的能力,为患者提供咨询等健康指导。 及时性定期为高血压患者进行病情、并发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 3

高血压干预的目标人群 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患者 符合下列任一项者即为高血压高危人群 ?收缩压为120~139mmHg和/或舒压为80~89mmHg者 ?有高血压家族史(双亲、同胞、祖父母、外祖父母、叔伯姑、舅姨、等患有高血压) ?胖超重和肥者(体质指数(BMI)≥24千克/米) 2 ?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酒量≥100毫升,且每周饮酒在4次以上) ?长期高盐膳食者

高血压的干预策略 结合 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自我管理 协调

非药物治疗的主要方法 (1)健康饮食 (2)戒烟 (3)限制饮酒 (4)增加身体活动 (5)管理体重 (6)高血压健康教育 (7)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一)

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一) 作者:韦志岩孙建中张岿牛飞韦学斌 【关键词】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 【摘要】目的分析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将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求诊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并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及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评定分析。结果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女性193例(64.33%),男性107例(35.67%);主要临床表现为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家庭管教方式粗暴、家庭关系不融洽、缺乏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恶劣及青少年业余时间沉迷于电脑游戏是导致青少年心理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早期的心理干预,对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尤为重要。 【关键词】心理障碍;青少年;危险因素Ananalysisonriskfactorsofmentaldisordersinteenagers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mainriskfactorsofmentaldisordersinteenagers.Methods300patientswithme ntaldisordersinteenagerswereassessedbyselfmadequestionnaireandtheLogisticmultipleregression .ResultsAmongthe300patients,thefemalewer193(6433%)andmale107(3567%);themainclimicalma nifestationswerelowspirits,inobedience,anxiety,divergenceofattentionandonointerestingetc;incid enceratesofmentaldisorderswerehigheralongwithageing,especiallyabove16yearsold.Themainriskf actorswereroughfamilyteaching,failymemberrelationtension,absenceofcommunication,badsocial climateinlivingplace,internetaddictiondisorder.ConclusionEarlypsychointerventionisveryimportant inimprovingmentalhealthinteenagers. 【Keywords】Mentaldisorders;teenagers;riskfactor 青少年期是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时期,以性成熟为其生理基础,通常也被称作青春期。青少年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快速而不稳定,易产生心理问题,因而又有人将青春期称为"危机中的十年"。国内有报道显示,青少年多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及品行问题到精神科咨询。为进一步探讨影响青少年心理障碍的危险因素,作者对我院心理咨询科青少年咨询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1998~2003年4月我院"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登记表"中的300例青少年咨询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07例,女性193例,年龄11~20a,平均15.77±1.71a。 1.2方法采用自编青少年心理障碍调查表对资料进行测评。全部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包处理,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临床表现300例青少年心理障碍者中焦虑131例(4 3.67%),注意力不集中173例(57.67%),多动104例(3 4.67%),恐惧32例(10.67%),情绪低落(218)(72.67%),睡眠障碍52例(17.33%),烦恼93例(31%),缺乏兴趣128例(42.67%),不听话145例(48.33%),骂人42例(14%),易激惹107例(3 5.67%),说谎93(31%),逃学27例(9%),孤独感78例(26%)。以情绪低落、不听话、焦虑、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兴趣等因子较多见。 2.2不同年龄心理障碍发生率11a6例(2%),12a10例( 3.3%),13a12例( 4.0%),14a11例(3.7%),15a18例(6%),16a23例(7.67%),17a35例(11.67%),18a49例(16.33%),19a64例(21.33%),20a72例(24%)。结果显示: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随年龄增高而增高,>16a增高比率更显著。2.3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以咨询者父母受教育程度、婚姻、经济状况、教育方式、无时间与子女沟通、居住地社会风气及青少年业余活动等9个因子为自

预防医学-健康危险因素

1 实习 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目的】 学习对个体健康危险因素的评价,即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方法。 【习题】 根据图1、表1和表2试作一位45~49岁男性的健康危险因素评价。 【方法和步骤】 (1)拟订调查表,收集个人危险因素的资料。如健康危险因素评价表(表3)。 (2)收集当地年龄、性别、疾病死亡率资料。如表2第2项。 (3)危险因素评价的关键步骤是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本实习应用Geller -Gesner 表将有关危险因素换成危险分数值(见表2)。 (4)组合危险分数:将每一项危险因素对某病死亡率的影响进行综合。计算时将大于1.0的数值相加,如计算心脏病组合危险分数时,有几种危险因素同时存在,如收缩压为24kPa (180mmHg ),查40~44岁男子危险分数转换表(略)得危险分数为2.7,大于1.0的数值则为1.7,同时将其他几种危险分数超过1.0的部分数值相加,两项合计即为心脏病的组合危险分数。将上列从危险分数转换表中查得的数值填入表2。余类推。 (5)存在死亡危险:即平均死亡率×组合危险分数=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死亡率与年龄呈函数关系如图1。由死亡危险总计查图得出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根据本人存在的危险因素,医生针对性提出降低危险因素的建议。如被评价者采取这些建议如服降压药、参加体育锻炼、戒烟、减少饮酒等。危险因素将减少,危险分数将相应下降。表1第9项为医生建议,第10、11项为新的危险分数。按上述计算评价年龄的方法,同理可以计算存在死亡危险,得出增长年龄。 (8)分析实际年龄、评价年龄和增长年龄之间的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25~60岁年龄组,已有心脏病或其他器质性疾病患者不宜使用。 23000 19000 15000 9000 5000 3000 40 45 50 55 60 65 年龄(岁) 图1 预期死亡率与年龄间函数关系 每10万人口预期死亡数

心理学中各种常用的效应、定律

各种效应、定律 【月曜(yào)效应】(也称为月曜病) 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在星期一上课时往往精神疲惫、注意力分散,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心理学家的解释是:双休日中,学生在心理上开始自我放松,原来紧张有序的学习生活被悠闲随意的玩乐所取代,于是,晚睡晚起,精神不振。到了星期一,,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生物钟还没有及时调整过来,结果出现了不少学生在星期一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差、纪律散漫等现象。因为我国古代把星期一又叫做“月曜”,所以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称为“月曜效应”。 “月曜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双休日(包括其他假日),家长要精心安排孩子的生活,既不能施加太大的压力,又不能放任自流。如果学习负担过重,孩子疲于奔命,身心无法得到充分休息;完全不管,孩子过分放松,便很难适应星期一的紧张学习生活。另外,家长最好在星期一上学前对孩子进行必要的提醒,引导他们调整生物钟,从而更好地投入紧张的学习生活。 【酝酿效应】:所谓酝酿效应,又称为直觉思维,是指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由于某种机遇突然使新思想、新心象浮现了出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往往一下子便找到解决办法。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一件事情束手无策,不知道从何入手,这是思维就进入了“酝酿阶段”但我们茅塞顿开的时候突然会有类似阿基米德的惊叹,这时,“酝酿效应”就绽放了“思维之花”,结出了“答案之果”古代诗词说“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正是这一心里的写照。 心理学家认为,酝酿过程中,存在潜在的意识层面推理,储存在记忆里的相关信息在潜意识里组合,人们之所以在休息的时候突然找到答案,是因为个体消除了前期的心理紧张,忘记了个体前面不正确的、导致僵局的思路,具有了创造性的思维状态。因此,如果你面临一个难题,不妨先把它放在一边,去和朋友散步、喝茶,或许答案真的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它是在对程序编码时与定势有关的一种现象。也就是说,在解决问题时会碰到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形,此时,如若干脆把该问题搁置于一边而改做其它事,时隔几小时.几天,甚至长时间之后再来解决它,问题答案常可能较快地找到。这种效应产生的原因,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解释是,原初的定势不合适,致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后来通过暂时放下这个问题,不合适的知识结构得到消除,个体便能够运用新的定势去解决问题。 【瓶颈效应】与【东风效应】: 所谓“瓶颈效应”,反映的是一定社会心理过程中各个因素、环节的相互关系。社会角色扮演者在进行某项创造活动时,在从事某一学习、工作和生活的角色行为时,要求与之相关的各因素、环节配合与协调并进,其中如果某一因素和环节跟不上,就会成为“瓶颈”卡住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的正常进行。有的时候,“瓶颈效应”得到了克服,TOT状态很快从“几几乎有了”转向“有了”,从“就在舌尖上”转为“完全说出来了”,问题获得解决,创造趋于成功。有的时候,听任“瓶颈效应”起作用,TOT状态得不到解除,时间一长,心理上松懈并产生一种惰性,那就会使整个活动和某一行为前功尽弃。 社会是一个系统,人也是一个系统。同样,我们也可以把个体扮演社会角色的过程看成是一个系统,把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某一活动、某一行为看成是一个系统。按照系统论的观点,一个系统总是由三大类的子系统构成的:要素子系统、一般子系统、多余子系统。其中,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标准

ICS ××××××× × ×× 备案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HRB03.11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 Basic dataset of behavioral risk monito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D00X-2009 目次 前言................................................................................ I 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缩略语 (1) 3.1 术语 (1) 3.2 缩略语 (2) 4 数据集元数据 (2) 5 数据元目录 (2) 5.1 数据元属性 (2) 5.2 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7) 6 数据元索引 (9)

WS D00X-2009 前言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数据集》是我国居民健康档案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的组成部分之一。本标准旨在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提供一套术语规范、定义明确、语义语境无歧义的基本数据集标准,以规范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基本记录内容,实现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在收集、存储、发布、交换等应用中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保证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信息的有效交换、统计和共享。 本标准以行为危险因素监测记录表中各记录项为对象,以数据元为标识单元,按照摘要式目录格式编制。包含38个数据元,8个数据元值域代码表。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卫生信息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

2013年xx县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xxx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疾病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已成为阻碍我国居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掌握我县主要慢性病及危险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制定慢性病预防控制相关政策、干预策略和防治措施提供客观依据,决定在我县开展人群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调查目的 了解我县主要慢性病患病情况及高危因素流行情况,从而为慢性病防控提供相关依据。 二、调查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根据平遥县居民地理分布、经济状况的特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6个乡镇,分别是洪善、杜家庄、宁固、卜宜、东泉、古陶,以街道或居民区抽样并考虑年龄、性别分布的均衡性,调查18岁以上的成年人3070人(每点随机选择500人),按照全县人口年龄段比例,将所调查人群分为三个年龄段(18岁—34岁、35岁—64岁、65岁以上)。 三、调查方法 (一)、调查内容 1、问卷调查:首先对调查人群进行慢病防治知识调查。

2、慢性病及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对调查人群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血糖等免费检查(体格检查由乡镇卫生院实施),同时了解生活方式及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患病情况。 (二)、判定标准 1、现患疾病:由乡镇及以上医院确诊,未经医院确诊的不计入疾病史; 2、超重和肥胖:24kg/m2≤体质指数(BMI)<28 kg/m2为超重,BMI≥28 kg/m2为肥胖; 3、吸烟:每天至少吸1支烟,并且连续或累计大于6 个月; 4、饮酒:每周至少饮酒一次; 5、缺乏运动: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或其他运动的累计时间不足2小时。 四、质量控制 1、问卷调查 县疾控中心经过多方收集资料,确定调查问卷的正确性及有效性,并经过预调查和专家咨询后多次修改,保证了较好的可信度。调查员由乡镇卫生院(分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控人员组成并接受统一培训,实行调查人员签名制,问卷当日回收,由审核员对当日调查的问卷进行审核,对缺项、漏项等不合格问卷及时补充或剔除。 2、体格检查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2020年)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 (2020年)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抓安全不能忽视心理危险源(2020年) 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危险点预控是一项全方位、多角度的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现场生产人员的心理因素也是很重要的安全危险源,我们在排查安全隐患、分析事故原因时不能忽视了工作人员的心理因素。 许多习惯性违章、许多血淋淋的事故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人员安全责任心不强、现场安全措施不到位、有章不循等等,试想:安全事故带来的悲惨后果和巨大损失,可以说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人员和生产人员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谁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谁愿意与企业、个人的切身利益过不去?显然,生产人员有时并不是故意要违章,而是往往由于某种原因心不在焉、身不由己,人走向工作现场,心中却惦记着别的事儿,或是手里抓着操作工具,实际上一肚子烦躁不安、满脑子昏昏沉沉,诸如此类的心理状态怎能不造成走错间隔、操作漏项、忘记验电呢?

分析电力系统中的历次安全事故,由于人员的心理因素酿成悲剧的大有事例,例如:某供电公司曾发生一起试验人员走错工作地点,误入带电间隔,结果触电身亡的事故,事后,大家无不为死者顿足惋惜,该人员是高试班班长,业务素质很强,平时无论是抓班组安全管理还是个人从事安全生产,都精细严谨,是该公司小有名气的安全生产先进工作进者,可是,那天进入工作现场前,他由于家庭矛盾,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佳,一时糊涂独自登上了带电设备,生命在刹那间就消失了。 可见,心理因素是看不见的"杀手",容不得我们一丝一毫忽视,要加强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心理危险源辩识,安排工作前先了解人员的思想状况和精神状态:是否有个人家庭、生活、工作上的困难和影响安全的情绪;工作组的成员之间是否有矛盾、配合能否协调;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是否合理得当,有无造成打疲劳战的可能;有无饮酒进入工作现场者;大型工作要安排身体力行、业务和心理素质都较好的人员进行;复杂工作领导干部要做好人员的后勤工作,并亲自在现场督查,适当给予工作人员劳动和成绩的肯定和嘉奖等等。

浅睡眠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浅睡眠的原因及其相关危险因素 失眠症发病率高,国外调查显示成年人失眠症患病率大约在6%~9.5%,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记忆、人际关系和身心健康,常伴有焦虑、抑郁,老年人长期失眠增加痴呆风险,RSHWHO快眠可以明显促进脑中枢多巴胺释放有助于减轻工作压力,缓和疲劳的症状,抗焦虑,调节脑内神经传达物质的变化,消除疲劳,起到舒心、放松,能让人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对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失眠发生率高、控制率低、慢性化多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如何提高失眠的治愈率,有效控制失眠临床存在很多问题。慢性失眠治疗效果不确定临床易归结为伴有焦虑、抑郁;抗焦虑、抑郁治疗后仍然有部分患者失眠不能控制。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发生率高占61.1%,也可以说焦虑抑郁相关因素,患者主观认为卧床越多睡眠时间越长有补眠要求,睡眠期待严重。刺激性精神因素女性多见,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失眠与心理因素的因果关系可能是双向的,即失眠带来心理因素,心理因素维持加重失眠,调查结果证实失眠患者常有心理因素问题与有关研究一致。 RSHWHO快眠可对症缓解消化问题例如消化不良,上腹胀痛,消化道受损,肠胃胀气,溃疡;治疗烦躁不安与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镇静抗焦虑。 精神因素: 夜间进食、抽烟、饮酒、咖啡、饮茶等不良生活方式致失眠,部分患者同时存在以上几种因素或者全有,在治疗失眠评估中应该引起重视。长期抽烟患者多无影响睡眠,夜间大量抽烟引起失眠。饮酒失眠患者主观感觉明确,失眠与夜间饮酒相关,生活中有酒后睡眠更好的人,长期饮酒引起乙醇依赖性失眠。 环境因素: 长期的噪声、夜间强光刺激、睡眠环境因素所致失眠临床常见,患者常伴焦虑,改变睡眠环境后失眠不能立马改善。倒班和作息时间紊乱所致失眠常见,长期的作息时间紊乱易损伤人体生物钟造成醒眠节律紊乱引起失眠。夜间剧烈运动疲劳所致失眠与有关研究一致,夜间适当的轻体力运动有利于睡眠。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镇静催眠药物应用存在严重问题,长期服用镇静催眠药物引起药物依赖性失眠与有关研究一致。 结果显示共病性失眠及其他特殊药物因素引起失眠常见。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慢性鼻炎、非镇静催眠药物引起失眠等。医师不主动问诊多数容易漏诊误诊,部分患者在非专科易误诊为焦虑症、抑郁症。RSHWHO快眠可明显改善精神压力,消化问题,记忆力及精神集中力问题,睡眠问题,情绪波动,最具创新性。健康配料获奖,获得营养补充,品权威界的认可。失眠患者有家族史与有关研究一致,不能除外家族不良生活方式所致失眠。结果显示慢性失眠病因多、部分患者伴有多种病因和或危险因素。哪一种因素为主,临床易明确病因或危险因素是单一因素,结果显示单因素引起慢性失眠不足15%,多因素为主占85%以上,最多达6个。围绝经期综合征失眠和镇静催眠药物依赖性失眠病因易明确,昼精-夜瞑是失眠恢复的最佳状态《灵枢·营卫生会》说:“壮者之血气盛,其肌肉滑,气

心理饱和:无处不在的危险因素-精品

【关键字】建议、方法、条件、成就、成绩、计划、认识、问题、矛盾、系统、有效、继续、现代、合理、良好、和谐、健康、执行、保持、建设、建立、发现、研究、关键、稳定、情绪、意识、信心、思想、精神、需要、环境、能力、方式、作用、办法、比重、水平、反映、关系、增强、检验、吸引、疏导、包容、调控、逐步、尊重、树立、丰富、保护、满足、严格、纠正、管理、坚持、引导、保证、服务、帮助、支持、解决、适应、提高、协调、做实、做深 心理饱和:无处不在的危险因素 有一个故事:有个美国商人去印第安人居住地旅游,他见那里的编织草帽很漂亮,于是问商贩:“买一顶多少钱?”对方回答:“10元。”“如果我买100顶同样的草帽呢?”“每顶20元。”“为什么我买批发反而更贵?”“做一顶我们感到很新鲜,做10顶我们要耐着性子,而要做100 顶相同的草帽,我们将要怎样强忍着性子!” 心理饱和导致了这笔生意的流产。 心理饱和 心理饱和,顾名思义就是指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难以再继续承受的程度。就像将盐、糖等溶质不断加入水中,开始时会溶解得很快,但超过了一定量之后,它们就不再溶解,而自然地沉淀到容器的底部,这种现象就叫做“饱和”。 心理饱和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调查发现,心理饱和会明显影响人的情绪、行为及社会功能,轻者引起工作学习效率的下降和生活品质的降低,重者可导致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甚至危及宝贵的生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心理饱和是破坏婚姻的头号元凶 案例:“野花”竟然不如“家花”! 李先生是一家合资企业的高管,妻子宋女士是一位中学教师,孩子今年刚上小学。在外人看来,这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宋女士心里却有着难言之隐。自从她有一次出差回来,在家里撞见了丈夫和另外一个女人的私情后,平静的生活就此结束。丈夫交代说,这是公司的一个客户,交往一段时间之后,两人不知不觉就 走到了一起。 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考和权衡,宋女士决定为了这个家原谅丈夫一次。可是让宋女士一直无法释怀的是,自己相貌、身材出众,当年丈夫穷追不舍才娶到了她。相濡以沫快十年了,为什么丈夫会突然背叛自己?“他要是找一个条件比我好的女人,我还能理解,为什么一个各方面都不如我的女人,就能轻易地让他背叛了我们近十年的感情?”压抑了一个多月,感觉马上就要憋出病的宋女士,在一个周 末的下午约见了心理咨询师。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除去诸如法律、道德、责任等社会因素,引起婚外情的一个重要而复杂的动因就是“心理饱和”。夫妻结婚几年、十几年,朝朝暮暮长相守厮,对方的一蹙一笑、一言一行都已了如指掌,于是彼此间不再有新鲜的感觉,尤其性生活方面变得远不如新婚时那般陶醉和痴迷,一种淡淡的厌倦感开始萌生。电影《手机》中形象地把这种心理现象叫做“审美疲劳”。追求新奇、喜欢探险是人的天性。此时,一旦遇到别的异性向其投来异样的眼神,对自己表示理解和欣赏时,便极易触动内心深处那根久已不碰的“琴弦”,坠入情网,难以自持。 纵观、横观各种婚外恋现象,心理饱和者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小链接】为什么男性更易出现婚外情 传说美国总统卡尔文·柯立芝(Calvin Coolidge)曾和妻子参观一家家禽农场。第

心理学

001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 分) 1、感觉阈限: 2、记忆表象: 3、有意后注意: 4、双趋冲突: 5、自我意识: 6、气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 分) 1、心理现象指、与等三大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 2、现代心理学的三大势力指:、精神分析学派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派。 3、心理发展水平的四个阶段分别为:、、思维萌芽阶段与意识阶段。 4、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三个基本环节。 5、想象构成的四种基本方式为:、、以及。 6、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是与。 7、四种基本的情绪类型指:、、与悲哀。 8、粘液质的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特点是:强、、。 9、按马斯洛的观点,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10、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有交往动机、成就动机以及。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0 分) ()1、第一个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的人是______________。 A巴甫洛夫B冯特C斯金纳D艾滨浩斯()2、果断性是一种优良的____________。 A记忆品质B思维品质C情感品质D意志品质()3、为人坦率、精力旺盛、情绪发生快而强、易怒和暴躁、具有外倾性, 这些都是_______________的气质特征。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D抑郁质()4、鲁迅创作《阿Q正传》是通过____________完成的。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无意想象D幻想()5、谈到桔子之酸,有人就禁不住要流口水,这属于____________的活动。 A第一信号系统B第二信号系统C本能D无条件反射()6、不能在需要的时候迅速地提取自己大脑中的知识经验,这是记忆的____较差的表现。 A敏捷性B持久性C精确性D准备性()7、人们在对待工作、学习、劳动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属于性格的____________。 A态度特征B理智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8、睡前识记效果好,是因为不受___________的影响。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精校版

GB/T13861-2009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产过程中各种主要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分类和代码。 本标准适用于各行业在规划、设计和组织生产时,对危险和有害因素的预测、预防,对伤亡事故原因的辨识和分析,也适用于职业安全卫生信息的处理与交换.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3690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产过程process 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 3.2危险和有害因素hazardous and harmful factors 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 3.3人的因素personal factors 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4物的因素material factors 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5环境因素environment factors 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3.6管理因素management factors 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4.分类原则和代码结构 本标准按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性质进行分类,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共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

心理学(3)

第一章绪论 第1题: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 答: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 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个性和心理状态三大范畴。 第2题:心理学的理论取向 答:1、构造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2)主要观点:①心理学是研究直接经验的科学;②元素分析与创造性综合;③实验内省法。 2、机能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卡尔 (2)主要观点: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适应性的心理活动,强调意识活动在人类的需要与环境之间起重要的中介作用。 3、行为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2)主要观点: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意识,还应该研究行为。 4、格式塔心理学 (1)代表人物:魏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2)主要观点:强调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又称弗洛伊德主义) (1)代表人物: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 (2)主要观点:①无意识学说。②释梦理论。③人格理论。 6、人本主义心理学 (1)代表人物:马斯洛(创立),罗杰斯(代表) (2)主要观点:马斯洛的主要观点是:对人类的基本需要进行了研究和分类,将之与动物的本能加以区别,提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发展的。罗杰斯的主要观点是:在心理治疗实践和心理学理论研究中发展出人格的“自我理论”,并倡导了“患者中心疗法”的心理治疗方法。 7、认知心理学 (1)代表人物:皮亚杰, (2)主要观点:重视心理学研究中的综合的观点,强调各种心理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主要研究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计算机模拟法 第3题:心理学的任务 答:心理学的任务是: *描述:对心理事实用科学语言予以叙述,以便人们认识心理学 *解释:对已知的心理事实进行分析,找出因果关系 *预测:是科学研究的基本目的之一,根据心理现象的因果制约性、规律性,对人的心理进行预测*控制 第4题: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和独立的标志 答:1879年,德国哲学家和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它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1、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 有两种方式:○1是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过程,成为其中一个成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