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开发

指导手册(试行)

目录

前言 (2)

第一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思路

第一章专业教学标准的界定 (3)

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理念 (3)

第三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 (4)

第四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模式 (5)

第二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技术规范

第一章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8)

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 (10)

第三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20)

第一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思路第一章专业教学标准的界定

专业教学标准是政府规范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的纲领性文件。它具体规定了专业培养目标、职业领域、人才培养规格、职业能力要求、课程结构、专业教学内容、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教学安排和教学条件等内容。它是学校组织专业教学和专业评估的依据,也是学生选择专业和用工单位招聘录用毕业生的依据。

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理念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要和职业标准为依据,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要着力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形成新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要按照实际工作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境组织课程,形成以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比较突出的问题是,课程体系与就业岗位有较大距离,传统课程多,就业及工作的相关课程少,教学内容陈旧,学用不一致明显,学校专业教学还没有完全结合企业的实际需要,与职业资格证书结合不够紧密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确立以下理念:

1、以职业生涯为目标----确定改革方向

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实现学生自身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的结

合点,专业教学标准应使学生能获得与企业发展需要相一致的职业能力,拓展更加宽广的职业发展空间,并为学生的终身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

2、以职业标准为依据----确定鉴定项目

国家(行业)职业标准是在职业分类基础上,根据职业活动内容,对从业人员工作能力水平的规范性要求。职业标准是职业教育、职业技能鉴定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的重要依据,专业教学标准的内容要涵盖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并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能顺利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结构

开发专业教学标准要对工作过程有全面的了解和分析,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来设计、组织和实施课程,突出工作过程在课程框架中的主线地位,按照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划分专业方向,打破“三段式”课程传统模式。要尽早让学生进入工作实践,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

4、以工作任务为引领----确定课程设臵

课程设臵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一门课程应包含一项或多项工作任务。要摆脱学科课程的思想束缚,改变“实践是理论的延伸和应用”的理念,以工作任务来整合理论与实践,从岗位需求出发,构建任务引领型专业(实训)课程,增强学生适应企业的实际工作环境和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

5、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

要以能力体系为基础取代以知识体系为基础确定课程内容,围绕掌握职业能力来组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态度,设计相应的实践活动。同时注意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操作技能,突出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注重职业情景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关系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

第三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基本原则

一、规范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的文字表达要规范,技术要求和专业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文本格式和内容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二、实用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要切合实际,有利于职业学校的发展,能适应企业的要求,与职业标准相结合。

三、操作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的各项内容和要求应清晰明确,尽可能具体化、可度量、可检验。

四、发展性原则

专业教学标准要具有前瞻性,能反映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程序

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应当遵循的基本操作程序和规范,可从三个维度进行描述,即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和工作成果。核心是开发过程,包括专业调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课程结构分析、课程内容分析等主要环节,分别由不同的主体来承担。最终形成三个成果,即专业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报告、专业教学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整个开发程序如框图所示。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程序框图

开发主体开发过程工作成果

一、人才需求调研

人才需求调研的内容包括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状况、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专业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成果形式是【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二、工作任务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是把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包括专门化方向)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一级模块),再对工作项目进行任务分析(二级模块),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工作任务分析的成果形式是【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工作任务分析要求以行业或企业直接从事生产现场操作与管理

的专家为主进行分析。为了保证分析的全面和完整,每个专门化方向,

至少要有一位行业专家和一位专业教师参与。行业或企业的专家应在该领域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对所从事的职业领域有较为宏观、整体、前沿性的了解,并善于表达与合作。

基本步骤:

1、将本专业所涉及的职业活动(含所有专门化方向)按工作的性质和工作要求,分解成若干个工作项目------一级模块。

2、按工作的程序和内容,将每一工作项目分解成若干相对独立的单项任务------二级模块,并描述任务的职责与要求。

3、分析完成每项工作任务应具有的职业能力------三级模块,要求用简洁的操作性语言表述,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按一级、二级、三级模块依次排列,后一级是前一级的细化。一级、二级模块供课程结构分析用;三级模块供课程内容分析用。

【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也是实训(实验)室规划设计的基本依据,要求以工作任务为基础,与新的专业(实训)课程相匹配的原则,建立新的实训(实验)体系。

三、课程结构分析

课程结构分析是要把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即【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转化为专业(实训)课程,形成由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以完成某个专业共同的工作任务为目标的课

程,这些课程要以不同专门化方向之间的共同职业能力为基础来设计。它不同于过去所说的专业基础课,要避免过去用“知识”代替“能力”为基础来设计这些课程的倾向。

专业方向课程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基础上,针对某一就业岗位,以完成某些专项任务为目标的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应涵盖国家(行业)颁布的相应职业标准的考核要求。

工作任务模块到课程设臵的转换流程如下图:

相关性原则同级性原则

从工作任务到课程应遵循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有利于

教学的原则。工作任务模块与专业(实训)课程并不要求一一对应,一般可先将能单独成为一门课程的任务挑选出来,然后再将其它工作任务整合。整合的基本技术要求是根据工作的相关性,而不是知识的相关性,并同时遵循相关性和同级性两个原则。相关性原则是指把工作内容关联程度比较高的模块合并在一起,同级性原则是指所合并的任务模块应当处于同一个层级上。

从任务转换到课程的工作主要由资深专业教师完成,行业专家可参与,并提供建议。

四、课程内容分析

课程内容分析是将【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表述的职业能力落实在相应的课程中(即【专业(实训)课程】表),明确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知识、技能和态度)、技能考核项目与要

求、建议学时数等内容。

根据【专业(实训)课程】表中列出的专业(实训)课程制定专业核心课程标准。需要指出的是,课程标准要反映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预期的学习结果,陈述的角度应以学生为出发点,目标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五、项目审定

项目审定由课改办公室组织实施,一般程序是:1、项目组在完成开发任务后,向课改办提出审定申请,并提交相关材料;2、课改办根据不同的专业情况,组成专业评估专家小组进行审定,并提出书面审定意见;3、审定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六、颁布实施略

第二部分专业教学标准开发的技术规范

第一章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

题目:关于XX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的研究报告

一、XXXX专业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指导思想

主要阐述人才需求和专业改革调研的基本思路、方法。

二、XXXX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XXXX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既要有数据,又要有分析。

2、XXXX行业从业人员基本情况

3、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分析

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有哪些?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包括人数、技术等级、年龄、学历分布结构、工资收入等)、这些岗位过去三年人才招聘情况如何,未来人才需求呈什么趋势,对学历与职业资格证书有什么要求?

4、XXXX专业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分析

XXXX专业社会通用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哪些证书社会认可度高,对学生就业帮助大?这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岗位之间是什么对应

关系?

5、XXXX专业人才招聘渠道分析

XXXX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目前主要从哪些渠道招聘人才,是否能满足需要,以后准备从哪些渠道招聘人才。

6、XXXX专业在职人员进修需求分析

企业对XXXX专业人员的在职进修有什么计划和要求,这些要求是否得到了满足。

三、中职XXXX专业现状调研

1、中职XXXX专业点分布情况

主要统计设臵该专业的学校有哪些?

2、中职XXXX专业招生与就业岗位分布情况

统计该专业近三年来在校生数和招生数,以及近三年来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分布情况。

3、中职XXXX专业在职人员培训情况

XXXX专业近三年来培训在职人员的数量,这些人员有什么特点。

4、中职XXXX专业教学情况

包括课程设臵、教材使用、实训条件、考证率、师资情况等。

四、中职XXXX专业改革建议

1、XXXX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方向调整建议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专门化方向。

2、XXXX专业课程设臵建议

包括对课程模式、课程结构以及具体课程设臵提出建议。

3、XXXX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4、XXXX专业师资与实训条件配臵建议

主要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职业资格和实训场地、设备提出建议。

排版要求:要有分析、有数据,数据要可靠

字体: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1、25行。

字数:不少于3000。

第二章专业教学标准

2. 2-1 2-1-12-1-22-1-3…

2-2 2-2-12-2-22-2-3…

2-3 2-3-12-3-22-3-3…

8、【专业(实训)课程】课程工作任务(编号)职业能力(编号)主要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态度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参考学时1

2

3

4

5

6

7

8

注:如专业下设若干专门化方向,须分别列表说明。专业课程名称一般按照“名词+动词”的格式来表述,如“数控机床维修”、“电子产品在线测试”。

9、【课程结构】

10、【指导性教学安排】课程分类课程名称总学时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17周17周17周周周周

公共基础课程语文204

数学204

英语204

信息技术基础108

德育

体育

专业核心课程

专门化方向1

专门化方向2

专门化方向3

综合实训

其它课程

合计

注:三年制总课时不超过3300学时,公共基础课课时不超过1200学时。

11、【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12、【实训(实验)装备】

12.1实训(实验)室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M2装备标准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最低配臵重点配臵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2.2实训(实验)室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M2装备标准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单位最低配臵重点配臵适用范围(职业鉴定项目)

13、【说明】

二、技术规范

字体要求: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

1、25行。

1、专业名称

根据专业的技术特点和内涵,参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确定专业名称。

2、入学要求

如初中毕业生。

3、学习年限

一般专业以3年为主,少数技术要求高、需要学习时间较长的专业为4年。

4、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所确定的职业方向和工作任务,确定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目标定位准确合理,文字表述简明扼要。

5、职业领域(就业领域)

说明该专业应设臵的专门化方向,对应的就业岗位和应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专门化方向是根据“人才需求与专业改革调研报告”的调查结果来设臵的,基本上一类就业岗位设臵一个专门化方向,对应一种职业标准。

6、人才培养规格

主要说明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

1)基本素质:包括德育目标、职业道德规范和通用职业能力。 2)专业技能和知识:根据工作岗位和职业标准对技能和知识的要

求确定。

3)职业资格证书: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等级。

如果专业下设若干个专门化方向,专业技能和知识、职业资格证书应分别具体说明。

7、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

8、专业(实训)课程

专业(实训)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不包括公共基础课和选修课程)。通过对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归并、梳理,提出专业核心课程与实训项目,确定专业课程设臵。要说明每一项专业(实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以及建议课时数。

技能考核项目与要求,应涵盖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项目和要求。

9、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由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和选修课等组成。

公共基础课程指各专业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以上海市教委颁布的文化基础课课程标准为依据。

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按【专业(实训)课程】表。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专业特点、就业方向以及实际情况自行选择或开发。

10、指导性教学安排

根据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遵照教学规律和循序渐进原则,将各门课程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合理地排列组合,形成有机的课程体系。要根据实际需要安排综合实训项目,包括企业实习、综合实训等。指导性教学安排要为学校制定专业教学实施方案,适应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留出足够的拓展空间。

11、专业教师任职资格

根据专业教学要求,提出专业教师(含实训指导教师)应具备的任职资格,具体要求包括专业、学历、技术职称、工作态度、实践能力等方面。

12、实训(实验)装备

要按照新的专业课程设臵和教学改革要求,构建新的实训(实验)体系。实训(实验)室的功能定位要打破传统模式,能满足专业核心课程和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技能训练需要,并涵盖职业资格鉴定项目。要分别对实训(实验)室名称、功能与要求、场地面积、装备标准提出规范要求。

13、说明

对以上不能涵盖的内容作必要说明。

第三章专业核心课程标准

一、文本格式

******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适用专业:

1、前言1.1课程的性质1.2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模块课程内容教学要求参考课时

4、实施建议4.1教学建议4.2教材编写建议4.3教学评价建议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5其它说明

二、技术规范

字体要求:标题为四号“黑体”,内容为五号“宋体”,行距:1、5行。

1、前言

主要包括课程的性质、功能、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明确学生学习该门课程后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因此定位要准确,表述要清晰明了。

3、课程内容与要求

根据专业课程目标和涵盖的工作任务要求,确定课程内容和要求,说明学生应获得的知识、技能与态度。为使课程内容与要求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压片机”。

通常采用的动词有:

l操作类:操作、采集、配臵、标定、使用、挑选等

l程序类:排序、连接、制造、调整、准备、安装等

l理会类:理会、阅读、摘录、寻找等

l知识类:了解、理解、应用等

l解决问题类:计划、设计、排除、估算、计算、选择、布臵等 l管理组织类:组织、管理、指导、协调、监控等

4、实施建议

根据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提出教学建议、课时建议、教材编写建议、教学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等。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标准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标准 1、前言 1.1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电子商务概论 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 课程编码:071023 学时:60学时 适应专业:电子商务专业 1.2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专业必修课程。 本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基础兼核心课程,在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对电子商务相关概念、理论、业务和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电子商务领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对职业方向和职业岗位的认知,解释和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基本问题和现象的能力。并为后续电子商务专业学习方向的选择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以“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同时与“网络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网络零售”等课程相衔接,共同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 1.3 设计思路 电子商务概论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课程,传统学科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方法上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本课程以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职业成长为目标,践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电子商务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以电子商务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为导向构建课程体系,突出课程特点,强化实践教学。通过设计若干“工作项目”,创设相应工作情景,使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消化掌握课程所需传达的知识内容,并掌握电子商务基本操作技能,切身体会电子商务业务流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在设计思路上,通过对电子商务领域实际工作任务的调研分析,提炼出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以此构建学习性工作任务集合,并依托学习型工作任务实施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安排充分体现任务驱动,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课程思想,同时遵循课程的目标要求、创新创业理念、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教学过程的实施体现相应职业工作过程,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得到不断的完善与强化。2.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对什么是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与人们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关系,以及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掌握电子商务活动中常用的网络调研、交易、营销、支付、物流等基本技能;能进行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的调研分析和方案策划;培养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吃苦耐劳、勤奋工作的意识以及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为今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1 能力目标 (1)能讲述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史及关键年份的重要事件; (2)能从个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角度调研分析相关电子商务的应用,并形成调研分析报告; (3)能分析电子商务对当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影响,调研相关企业,并形成分析总结报告; (4)能分析以阿里巴巴网站为代表的 B2B 网站的经营模式,解释其网站栏目、买家和卖家的工作流程

中职教师培训方案

中职教师培训方案:烹饪专业 为全面提升中职学校教师队伍素质,加快中职教育发展适应社会对中职人才的需要,加快中职教师队伍的培训,改革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中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课题。因此,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结合中等职业学校烹饪学专业的教育教学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坚持按需施教培训原则,突出培训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学研用相结合的培训理念,推行教研、培训、自修一体化,探索优质、高效、开放的培训模式,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一支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富有开拓创新精神、具有较高职业教育素养和专业化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二、培训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本着“立足课堂,聚焦实践” 的宗旨,突出以参训教师为主体,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为前提,以培养其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为目的,努力建设一支理念新、能力强、素质高的中职骨干教师队伍。烹饪学专业中等职业教师的在职培训,是面向21 世纪中国烹饪学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以提高专业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为重点,培训具有“双师型”素质的专业骨干教师。 重点学习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改革、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烹饪技术新工艺等内容。通过培训,提升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手段、专业技术与技能、教育科研与实践等综合素质和能力,适应国家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

要求,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培训结束后,学员应达到以下培养目标:把握烹饪学专业的建设方向,理解烹饪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能结合培养方案指定专业教学计划;通过学习观摩,掌握主要专业课程“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和教学方法;掌握主要实验、实训项目的开发思路和操作要求,能承担专业实验实训室的建设任务;了解烹饪学专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及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课件开发技术;能组织学生进行职 业技能训练工作,形成新的职教模式,并在全国的职业教育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三、培训对象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烹饪专业骨干教师 四、培训方式 烹饪学专业中职教师培训将引进先进理念和成熟模式,根据骨干教师培训目 标,结合参训教师的实际情况,以集中学习与分散研修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 结合,并在其指导下通过与广大中职教师的研讨和实训等形式,创造一个 能体现先进职业教育特点,并与我省职业教育现状相适应的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通过对烹饪学专业所涉及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特色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 置、教学方法进行深入学习和研讨,以项目设置培训内容,通过专题讲座、互动研讨、观摩教学、实验实训操作、现场参观等方式完成培训项目。 五、培训内容及时间安排 (一)综合讲座(64学时)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标准(

附件: 民航运输专业 教学标准 二〇一四年九月

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情况说明一、专业教学改革与建设指导委员

二、专业教学标准开发流程

民航运输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代码】 民航运输/520501 【教育类型】 高等职业教育 【招生对象】 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 【学制/学历】 三年/大专 【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民用机场、通航机场、航空公司货运以及相关代理公司的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服务意识,具备扎实航空货物接收与交付、机坪操作、货物进港出港作业、国际航空货运报关报检等专业技能,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从事有关民航企、事业单位货运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知识要求 (1)了解民航基本概况; (2)了解飞机基本机构、国内外主要航空港概况、航线分布等知识; (3)熟练掌握民航运输规范流程,主要包括:市场销售、制单、运价、吨控、配载、平衡、短驳、查询、中转、货物安检、破损货物的理赔以及电报处理等专业知识; (4)熟练掌握普货和特种货物运输的操作流程; (5)掌握航空货代基本业务知识; (6)掌握国际航空货物报关与报检知识; (7)掌握与该专业需求相适应的英语知识及多式联运知识; (8)了解本专业领域技术标准,相关行业的政策、法律和法规。 2.能力要求

(1)具有民航运输相关法律法规基本运用能力; (2)具有国际国内常见货物的接收、交付能力; (3)具有航空危险品的收运、交付和包装、储存管理能力; (4)具有国际货物的储存及海关报关报检手续办理能力; (5)具有货运状况的查询与处理能力; (6)具有货运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 (7)具有航空货物的配载业务能力; (8)具有民航货物运输的市场营销能力; (9)具有职业安全防护能力。 3.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心理与身体素质; (2)具有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和诚实守信; (3)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自我调整能力,具备创新精神,保持可持续发展; (4)掌握基本礼仪规范,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5)具有适应不同职业岗位需求和一定的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6)具有从事相关工程策划、组织、管理和持续发展必需的素养,具有信息获取和终生学习的能力。 【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一、职业面向 二、岗位职业能力

2018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建筑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建筑类学科主要基于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研究城乡人居环境的营造、协调、经营和优化的学科。建筑类学科及其专业教学以工程科学为基础,兼具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特点,理论与实践应用并重,并具有突出的规划或设计创意特征。 建筑类学科发展历史悠久,在20世纪前的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建筑学曾经是统领性的代表学科。它以城镇物质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体型艺术和景致审美为基本的评判基准。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带来了学科的分化与重组,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先后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学科,并与建筑学一起成为三足鼎立的人居环境主干学科。我国的建筑学本科专业教育开始于1927年的中央大学建筑系(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前身),1952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城市规划本科专业,1951年北京农业大学和清华大学设立造园组,1956年北京林学院正式设立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教育,2003年同济大学设立第一个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国家特设专业。在我国的学科分类中,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曾长期依托建筑学一级学科,学科发展受到一定制约。2012 年,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和风景园林学学科各自相对独立,获得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不再满足于常规的经验定性主导的规划和设计研究及其实践模式,而是力求与新兴的数字技术、工程技术创新和交叉学科结合,同时,融合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地域文化,从而将学科推进到国家战略和人居环境学科集群的高度。 与建筑类学科密切相关的城乡建设和建筑业在国家建设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中常常占有支柱性的重要地位。伴随人类文明进步和城镇化进程,今天的建筑类学科已经涵盖了自然地景、城乡土地、建筑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场所营造的广袤对象。通过科学、人文与艺术结合的建筑设计及其环境营造、城乡规划、风景区规划设计等,建筑类学科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及人居环境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我国,建筑类学科所依托的基础理论、技术方法及丰富的工程实践将会在未来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关键性的重要作用。 建筑类主干学科包括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 建筑类学科群的相关专业主要包括:设计学类、美术学类、历史学类、生态学类、土木类、计算机类、交通运输类、测绘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管理学类、地理科学类、林学类、生物科学类等。 建筑类专业教学主要培养面向社会有较强执业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教学有别于诸多文理学科较系统的知识学习和运用,而多采用“案例式研究学习”和“案例式模拟实践”等重实践应用与技能培养的方式。建筑类专业教学通常以执业实践中代表性的具体个案条件作为教学模拟课题设置的依据,通过小组师生间单独或小组的评改、研讨等组织形式,综合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最全)

《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标准目录 一、基础会计 二、电子商务基础 三、商品拍摄与图片处理 四、经济法律法规 五、电子商务客户服务 六、网络营销实务 七、电商运营 八、电子商务物流 九、商务广告文案写作 十、商务活动策划与实施 十一、网络推广 十二、电子商务网页制作

一、《会计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1课程定位 《会计基础》课程是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目标是通过教师课堂讲授、实物演示、学生自主学习等方法,使学生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熟练运用会计核算方法进行建账、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具备初步的会计核算的实操能力。 1.2设计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重点,根据就业导向和高职应用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从新的设计理念出发,将抛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会计工作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做中学,注重学生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把握重要的专业知识,给学生一种拓展能力发展的空间。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校企合作、融合,共育高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2.课程目标 2.1知识目标 (1)了解会计的含义,熟悉基本职能、掌握会计对象和信息质量要求; (2)了解会计要素含义,掌握会计要素的内容及特点; (3)了解会计等式的含义,理解企业经济业务四大典型,掌握会计等式的具体运用; (4)熟悉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

(5)掌握借贷记账法的特点,熟练其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6)了解会计凭证的含义、熟悉会计凭证的种类,掌握其填制与审核方法; (7)了解会计账簿的种类、用途,掌握其登记方法; (8)熟悉对账、结账的方法;掌握错账更正的方法; (9)了解财产清查的含义和意义,掌握财产清查的方法及其结果的处理; (10)了解财务会计报表的意义、种类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11)了解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种类,掌握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运用。 2.2能力目标 (1)能够规范的开展会计工作; (2)能够识别、填制与审核各种类型的原始凭证; (3)能够根据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编制并审核各类型的记账凭证; (4)能够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各类型的明细账; (5)能够编制科目汇总表; (6)能够根据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登记总账; (7)能够进行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 (8)能够对财产清查的结果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 (9)能够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10)能够对中小型企业进行全套账务处理; (11)能够终身学习以胜任变化环境下的新会计工作。 2.3素质目标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 教师…201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大部署,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发…2012?41号)精神,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建设高素质“双师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教育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是引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基本依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培训院校(机构)、中等职业学校要把贯彻落实《专业标准》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和举措,认真制订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实效。 各地、各校要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专业标准》学习宣传活动,帮助广大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和师范生准确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全面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把《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要紧密结合实际,抓紧制订贯彻落实《专业标准》的具体措施。依据《专业标准》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据《专业标准》制定教师培训课程指南。将《专业标准》作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完善考核的内容和指标。 教育部 2013年9月20日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程标准 (初稿) 前言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和有效工具。数学科学是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科学的基础,并在经济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的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正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与计算机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是终身发展的需要。数学教育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一、课程的任务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初中级专门技术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具体来说,以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核心,使学生良好的思想素质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具备适应就业需要的职业素质。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要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精神,数学课程的任务是: 1.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所必须的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2.为学生学习职业知识和形成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3.为学生接受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自身发展,转换职业岗位提供必要的条件。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模板】

专业教学标准调研方案及要求 一、调研目的 调研是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工作的必要环节,为标准制订工作奠定基础。 二、调研框架 调研对象: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及职业学校两类主体。 总体要求:通过企业调研,主要反映出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企业岗位设置及对人才结构类型的要求、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要求。通过学校调研,了解现行专业教学情况、学生就业去向、学生继续学习的要求与培养现状、企业对现行专业教学的要求与建议等,为制订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提供比较全面、客观的依据。 调研范围:以所承担的专业为主,重点调查相应的岗位或岗位群。 重点调研范围与内容: 1.行业发展研究 ----相关行业发展规划要求(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依据) ----相关行业发展现状(行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及国际化发展趋势)、行业人才结构现状及需求,中高等职业教育供求状况----相关行业文化、职业道德素养状况 2.企业调研

重点调研相关企业技术变化(工艺、设备、材料等);运营方式变化(商业业态、分销系统发展、服务类型);劳动组织变化(流水线、小组工作、岗位轮换、一人多岗等)等内容,重点研究上述三个方面变化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变化要求,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的变化情况,要求列出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各不少于10项。 3.学校调研 ------现行专业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专业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存在问题、课程结构比例等) ------学校生源状况 ------就业与升学情况(专业就业率、对口就业率,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及对口率) 4.毕业生调研 对本专业课程设置、职业技能训练等教学过程与效果的意见和建议。 三、基本要求 1.采用直接调研、间接调研、材料搜集等形式,要求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并形成相应的研究报告。并从产业、专业调研出发,分析工作任务和职业标准,确定职业能力,填写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企业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规模的大中小、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数不少于10个。 3.学校调查要兼顾地域的发达欠发达,类别的国重与省重,中专与职高、技工等。学校数量不少于20所。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药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征求意见稿) 1. 概述 药学是以现代化学、生命科学为主要理论指导,研发、生产、使用和管理药物的一门学科。药学的任务包括:研究和发现新药;阐明药物作用机理;研制新型制剂和技术;制定药品质量标准、控制药品质量;合理使用药物;开拓医药市场,规范药品管理等。药学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备的科学知识体系,包含药物化学、药物分析学、药理学、药剂学、生药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临床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事管理学)等主干学科。 药学事业发展直接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命健康。一方面,药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世界上许多国家把医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另一方面,药品与人民生命健康休戚相关,随着药品使用规模的增长、新药的不断涌现,临床对疾病的药物治疗方案选择范围不断扩大,药物不合理使用导致的疾病治疗延误、药物不良反应增加以及药源性疾病等问题日渐严重,药学服务愈来愈受到重视。体现在药学教育领域,逐步实现以“药品为本”向以“患者为本”的重心转移。 在我国,受国家药品战略安全、医药产业经济迅速增长、庞大人口基数及老龄化趋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用药需求提升等因素推动,药学类专业人才在经济建设与社会生活中

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人才,尤其是药学服务人才培养将成为未来我国药学类专业教育的重要方向。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1007 药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药学(100701)、药物制剂(100702)、临床药学(100703TK)、药事管理(100704T)、药物分析(100705T)、药物化学(100706T)、海洋药学(100707T)等专业。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培养目标 药学类专业培养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系统掌握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的专门技术人才。 3.2 各专业培养目标 3.2.1 药学专业 培养具备药学学科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在药物研发、生产、检验、流通、使用和管理等领域,从事药物合成和评价、药物制剂制备、药品质量标准研究和质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专业代码:620405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侧重于培养面向西南、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相关企事业部门,以及电子商务行业的个人自主创业、自主个体产业经营等职业。 2、就业岗位(群) 主要岗位和从事职业有:企业传统营销岗位、文员秘书岗位、企业信息化专员、网络营销岗位、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岗位、网络编辑师、个人自主创业等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简单拼凑和组合。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信息化管理平台

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 信息化管理平台 省级管理员帮助文档 2016-06

目录 1.培训项目管理 (3) 新建培训项目 (3) 设置报名配额 (4) 2.报名审批管理 (4) 项目报名查看 (4) 3.培训学时管理 (5) 审定学时 (5) 验证学时 (5) 4.培训学时查看 (5) 按机构人员查看 (5) 按培训项目查看 (6) 5.审批培训方案 (6) 6.系统管理 (6) 通知管理 (6) 培训管理员管理 (7) 7.进入中职培训系统 (7) 管理中心 (7) 学习进度管理 (7) 统计分析管理 (8) 所有开课管理 (8) 课件内容管理 (8) 课程论坛管理 (9)

1.培训项目管理 新建培训项目 培训项目管理页面,可以按照项目代码、项目名称、所属单位、培训级别、培训形式、项目年度等信息查看项目。(如下图中所示) 图例 点击新建培训项目按钮新建项目,填写培训项目名称、培训项目代码、培训级别、规定学时、项目弃之时间、培训天数、报名方式、报名起止时间、培训形式、面向用户类型、培训文件名称等必填项,点击提交按钮保存并提交培训项目信息。(如下图中所示) 图例

图例 设置报名配额 点击培训项目列表操作栏中的“设置配额”按钮,即可进入设置配额及培训基地列表页面,在该页面中勾选参加培训的机构,可以分配名额以及指定培训基地。(如下图中所示) 图例 图例 2.报名审批管理 项目报名查看 在培训项目查看列表同时显示出每个项目中报名的人数、分配到的配额数和未完成报名数,直接点击“按机构查看”进入项目报名机构列表页面,可以查看机构名称、分配给大市配额、报名数、通过数、审批情况。点击“学员查看”进入培训项目学员报名情况列表页面,可以查看所属市、所在学校、学员姓名、身份证号、用人形式、性别、年龄、任教类别、学科、学历、职业技能等级、行政职务、专业职称、手机、邮编、地址、状态、所在培训基地、所在培训班(开班时间)等信息。(如下图中所示)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1. 概述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是人们观察和揭示生命现象、探讨生命本质和发现内在规律的科学。 生物科学在国家建设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战略意义和核心地位。生物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类所面临的粮食安全、人口健康、能源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的解决。高新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已成为推动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力量,新型的以基因、蛋白质为基础的巨大的新型知识经济产业已经形成,并将在21 世纪产生越来越重要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生物科学研究成果使相关科技产业逐步成为社会经济结构重要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学形成各种Bio-X 交叉学科,使得生物科学不断涌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和生长点,如:合成生物学、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后基因组科学等。同时,由于环境不断恶化,资源日渐衰竭,生物物种急速消亡,人类逐渐认识到生物科学不可估量的地位和作用,使生物科学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生物科学的主干学科涉及到生物学、医学、农学等众多领域。可以按照研究对象、生物类型、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生物功能的类型以及研究的主要手段等加以划分,并体现为二级及二级以下的学科。如依据生物类型,可分为古生物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依据生物结构和生命运动的层次,分为分类学、解剖学、组织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态学等;依据生物功能的类型,可分为生理学、免疫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等;依据研究的手段分为合成生物学、计算生物学等。此外,由于生物科学学科内外的交叉还产生出化学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肿瘤生物学和干细胞生物学等。总之,研究内容的细化以及相互交融、新老学科的更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值得提出的是,近年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其他“组学”的迅速发展,在学科越分越细的进程中出现了综合和系统化的新动态,系统生物学的重要性已经显现。 现代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具有涉及面宽、知识更新快等特点。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数理化基础知识,同时又要具备敏锐观察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生命过程是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因此,数学、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和信息科学都会在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找到恰当的结合点,生物科学相关技术的进步离不开其他自然科学的发展,生物科学理论的创新也离不开其他学科的参与。数学、物理、化学等多门学科与生物学密切交叉,相互渗透,是当前生物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推动生物学飞速发展和取得重大突破的动力。 2. 适用专业范围 2.1 专业类代码 0710 生物科学类 2.2 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071001 生物科学 3. 培养目标 3.1 专业类的培养目标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较系统地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生物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育、科研、技术研发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3.2 学校制订相应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各高校按照上述培养目标和学校的基本定位,结合各自专业基础和培养方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学科课程标准

《数学》课程标准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它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它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应用正在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数学课程是技工学校的一门主要文化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说有如下性质:也有助于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用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引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知道;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思想方法指导;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 是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必须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初步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 2. 努力提高学生空间想象、视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数据处理、体系构建等基本能力。 3. 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4. 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5. 逐步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6. 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美学魅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教学内容的确立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当前技术学校的教学实际,将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分为两个阶段:

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积极开展专业教学标准建设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创新职业教育模式,大力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三对接”。天津市教委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教育部发布的18大类410个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为抓手,全面推进专业教学标准的落实与优化,不断提升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一是从教学一线出发,全面落实专业教学标准。参照专业教学标准,全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全面落实专业教学标准,优化、完善现行人才培养方案。各院校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组织的作用,对照专业教学标准,校企共同重新修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教育部尚未颁布的标准,也通过对照检查,融合各院校的优势与特色,对现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梳理与提升,完成了市级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工作。 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开展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建设。将“双证书”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重点建设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标准,实现教学过程根本性转变。强调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接职业标准,整合教学内容,融入岗位技能,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合理配置课程教学资源,编写、出版了一批优质专业教材。 依据专业教学标准,开展专业教学检查工作。2013 年初,

对近两年来开设的新专业和部分招生人数过多的专业,开展了 教学检查工作。教学检查工作从专业教学的实际出发,依据 专业教学标准,重点检查师资配备、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与下 达、课堂教学实施等情况,全面地梳理与评价专业教学情况。 二是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提升优化专业教学标准。2013 年,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进入验收阶段。以验收为契机,在验收过程中坚持“基于标准、高于标准”,将全市41 个建设项目与专业教学标准比对。通过项目建设,各专业的 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水平明显提升, 超过专业教学标准。 “十二五”期间市财政将投入6 亿元,重点支持高等职业院校开展提升办学水平建设项目,包括建设18 所高水平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3 所优质特色专业建设校。我们将项目建设视为完善和优化专业教学标准的过程,各院校均要在达到已经规定的标准后进行提升与完善,形成具有天津特点的专业教 学标准。 三是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做好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开发工作。2012年6月,启动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开发工作,将其作为推进天津市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的重要契机。市各院校依托各自优势特色专业,以专业教学标准为基础,以 国外先进国家同类院校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人才培养标准为参 考,以发达国家颁布的行业或职业岗位能力标准为依据,与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机械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1概述 机械工业是国家工业体系的核心产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处于主导地位c没有先进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发达的农业和工业,更不可能实现国防现代化。机械工业担负着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任务,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技术水平与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械工业所能提供装备的技术性能、质量和可靠性。因此,机械工业的技术水平与规模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程度和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工业设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等。主干学科分别包括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机械类专业承担着机械工业专业人才的培养重任,直接影响着我国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同时,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所提供的相关教育,对其他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具有基础性的意义。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另外,机械类专业的大规模、多需求以及社会的高度认可,使其成为供需两旺的专业类。 机械学科的主要任务是将各种知识、信息融入设计、制造和控制中,应用现代工程知识和各种技术(包括设计、制造及加工技术,维修理论及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电子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等),使设计制造的机械系统和产品能满足使用要求,并且具有市场竞争力。 机械学科的主要内容包括机械的基本理论、各类机械系统及产品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原理与技术、测控原理与技术、自动化技术、材料加工、性能分析与实验、工程控制与管理等。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相互交叉、渗透、融合,极大地充实和丰富了机械学科基础,拓展和发展了机械学科的研究领域。 总体上,机械类专业更加强调学生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以及机械学科及相关学科专业知识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更加强调学生设计、创新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 2适用专业范围 2.1专业类代码 机械类(0802) 2.2本标准适用的专业 机械工程(080201)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2)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080203) 机械电子工程(080204) 工业设计(080205)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080206) 车辆工程(080207) 汽车服务工程(080208) 机械工艺技术(080209) 微机电系统工程(080210) 3培养目标 3.1专业类培养目标 机械类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从事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的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生产管理、技术眼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云南开放大学“中高衔接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项目”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 专业名称:电子商务 专业代码:620405 招生对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相同或相近专业一年级在读学生。 学制:中高学制5年,实行弹性学制,最低毕业年限4年,学籍8年有效。 学历:开放教育专科 毕业要求 本专业最低毕业学分为76学分。 本专业实行完全学分制管理,学生获得的学分满足毕业最低总学分和各课程模块最低学分设置要求,达到最低毕业年限,满足各项毕业条件,可获得毕业证书。 就业面向 1、服务面向 侧重于培养面向西南、服务地方的应用型电子商务人才。主要就业方向是传统企业和电子商务相关企事业部门,以及电子商务行业的个人自主创业、自主个体产业经营等职业。 2、就业岗位(群) 主要岗位和从事职业有:企业传统营销岗位、文员秘书岗位、企业信息化专员、网络营销岗位、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岗位、网络编辑师、个人自主创业等职业岗位。 培养目标与规格 1、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电子商务是由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法学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交融而成的学科,因此电子商务学科具有综合性、结构多样性和知识体系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不同于已有学科的既定模式与成果,也不是各种学科的

简单拼凑和组合。一般而言,电子商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知识,又全面掌握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和外语等知识技能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2、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分析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因此需要对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分析,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根据以上分析,建议本专业学生获取下列职业资格证书:

打造国际化高职教育 培养国际化高职技能人才

打造国际化高职教育培养国际化高职技能人才 -----聚焦国际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特色办学之路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要高等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肯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需要在必然选择,对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国际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全国尤其是上海教育综合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各大高校都有国际化有意识地思索当下肯未来在国际化方向,作为沪上高职业高专专院的领头羊,上海出版印刷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上海版专)在引领高职业院校国际化建设方面有这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对于自己的国际化思考有其独特的设计方式。上海版专建校60多年以来,历史传统,实行开放办学理念,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尤其是近年来伴随学校发展国际示范性骨干高职业院校建设的同时,其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越来越明晰灵活、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实践举措也越来越丰富可行。 踏实基础,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思路应势而动,打造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随着国际合作交流和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的日益丰富,上海版专的国际化办学李四日益明晰,可以用“一个核心、三个着眼点、五个原则”来示意: 一个核心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达到国际人才培养标准的复合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核心,积极展开与国外大学联合办学与合作办学,引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 “三个着眼点”:一个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的中文合作或联合办学,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二是将国际化内化为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丰富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外延:三是围绕产业发展要求,服务国家经济“走出去”发展战略,发挥国家示范性骨干院校优势,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工作。 五个原则:一是把国际化渗透到学校的“印刷工程与包装设计”、“出版传播与文化管理”、“艺术设计与影视动漫”三大专业群,体现整体性原则;二是将世界技能大赛技术标准和国际认可的行业标准贯穿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体现高水平原则;三是积极开展国际化办学,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体现开放性原则;四是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素养、艺术眼光、创新意识的印刷出版传媒类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出发点,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原则;第五,把国际化开放办学凝结为课程、专业、学科建设成果,体现内涵提高原则。 开放竞争,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技能标准接轨 上海版专在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采取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技能标准接轨的方式,实施职业标准与课程标准向行业先进企业、国际技能标准转换,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2013年在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上海版专王东东同学获得印刷传媒技术项目的铜牌,创造了我国印刷高技能人才首次参赛即位列第三的历史,圆了印刷人在国际技能大赛上的“中国梦”,彰显了上海版专印刷媒体技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达到国际化高水平标准,这是该校将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与国际技能标准接轨的最好实践。 上海版专凭借专业雄厚的师资优势和丰富特色的培训经验呗国家确定为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集训选拔工作。 一、实践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引进特色。紧缺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开展以及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对于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有益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各中外合作办学在各校普遍开展,但存在引进专业雷同,特色不明显的状况。在原有的美国罗切斯特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图文信息处理专业合作项目之外,上海版专与时俱进又拓展了新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14年与法国艺术管理学院(EAC)成功申报与该院“及”艺术设计(艺术经纪方向)”两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这两项专业紧密结合了上海版专传承文化的办学特色,并且是目前人才市场紧缺的项目。项目采用“2+1”模式,项目的实施将为上海及我国的文化产业、文化国际贸易和数以品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极大满足了文化产业大发展下对从事文化媒介与版权经纪、艺术品交易市场工作人才的需求。 二、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项目,提升国际化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水平 全球化北京下我国职业教育不仅要重视职业教育的规模效益,而且还要注重国际化办学标准。与国外校院开展联合办学项目是快速合理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及教学模式的有效方式。上海版专根据骨干高职业校院建设项目要求,积极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学校与国内外同类高校建立了广泛、密切的关系,开展了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联合办学项目。 近年来,上海版专共开括了中爱都柏林格里菲斯学院联合培养项目、中英博尔顿大学联合培养项目、中法IPAG商学院联合培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