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设计手册

排水设计手册
排水设计手册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彭 丞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深圳518029) 摘 要:结合城市排水工程实践,介绍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发展历程,分析排水系统功能及规划设计,提出符合城市要求的排水管网设计,实现供排水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对生产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关键词: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T U 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96(2011)02-0118-02 The City Drainage System Plan Designs PENG Cheng (Shenzhen M unicipa l A dminist ratio n D 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L imited Company,Shenzhen 518029,China) Abstract:In the article introduced the w ater pollutio n control and the drainage system dev elo pm ent course,the drainage system function,the drainage system plan,the dr aining w ater system and the draining w ater manag em ent design and so on. Key words:city drainag e system ;plan;design 收稿日期:2010-10-26 作者简介:彭 丞(1984-),男,工程师,研究方向:市政给排水设计. 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主要原因:一是水资源总量先天不足,二是水质日趋恶化,不能满足水体正常使用的功能要求。恢复我国水环境是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的根本所在,其主要途径就是在各城市修建和完善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程度,努力促进水的健康循环。 1 水污染控制及排水系统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我国水污染控制经历了由单一污染源的治理、污染物体浓度达标排放到区域污染综合防治、以环境容量为依据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两个阶段。 2 排水系统的功能 传统观念上的排水系统是以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保护城市公共水域水质为目的,认为 污水是有害的,应尽快排除到城市下游,这种观念导致的结果是保护了局部的生活环境,危害了广大流域地区。实际上,良好的水环境不是局部地域的,它的范围是整个流域乃至全球的,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好比是城市水循环的动脉与静脉,排水系统起到 回收城市污水和净化再生、畅通城市水循环的作用。21世纪排水系统的定位应从以前的防灌减灾、防污减灾逐步转向污水的资源化,从而恢复健康水循环和良好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事实证明,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回用是恢复水环境的必由之路,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已为世界各国所瞩目,在这方面的每一个点滴进步都是对社会的贡献。 3 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 在进行排水管网的规划时,要把雨水和污水的 收集、处理、综合利用结合起来,逐步把目前的雨、污水合流或不完全分流制系统转变为完全的分流制系统。雨、污水的分流有利于对不同性质的水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和控制,有利于雨水的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避免洪涝灾害,增加城市可用水资源,同时也有利于减轻城市面源污染。 在规划中还应该引起注意的是应妥善处理和处置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的大量污泥,避免产生二次污染。 3.1 污水处理厂的选址和数目 按照传统规划方法,污水处理厂厂址要根据污染物排放量控制目标、城市布局、受纳水体功能及流量等因素来选择。一般尽可能地安放在各河系下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给水排水专业规范与设计手册 一.规范规程标准类 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 7.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02) 8.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范(CECS14:2002) 9.泵站设计规范(GB/T 50265-97) 10.工业循环水冷却设计规范(GB/T50102-2003) 11.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GB50050-95) 12.工业用水软化除盐设计规范(GB/T50109-2006) 13.水喷雾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219-95) 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5.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年版 1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7.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 18.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19.建筑给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41:2004) 20.建筑排水硬聚氯乙烯管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JJ/T29-98)

2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22.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 2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05) 24.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25.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2006) 26.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0 2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31.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CJ3082-1999) 3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33.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34.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35.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36.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二、设计手册类 1.严煦世等主编:《给水工程》(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2.孙慧修主编:《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张自杰主编:《排水工程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给排水设计手册(完整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 目录 壹、设计原则 2 贰、设计内容.2 叁、初步设计.3 A 设计说明.3 (一)设计依据 3 (二)设计范围 3 (三)室外给水设计 3 (四)室外排水设计 3 (五)建筑给水排水设计 4 Ⅰ、说明.4 Ⅱ、给水系统.4 Ⅲ、消防系统13 Ⅳ、热水系统29 Ⅴ、排水系统37 Ⅵ、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53 (六)节水、节能措施.53 B 设计图纸53

(一)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3 (二)建筑给排水平面图54 C 主要设备表57 肆、施工图设计.58 (一)设计内容.58 (二)图纸目录.58 (三)设计总说明.58 (四)给水排水总平面图.58 (五)水泵房平、剖面图.59 (六)水塔(箱)、水池配管及详图.59 (七)建筑给水排水图纸.59 (八)系统图.60 (九)局部设施.61 (十)主要设备材料表61 (十一)施工图图纸设计61 (十二)给排水专业与其它专业协调内容61 五、设计图纸校对63 六、给排水工程师任职能力74 七、工作职责说明75 六、设计流程76

给排水施工图目录及内容 项 施工图名称内容 图纸次比例 1 接入公共下水道、管渠的位置及高程的详细尺寸。 1 基地排水管 2 排水横主管 3 排水立主管 4 横支管 5 器具排水管 6 通气主立管 7 通气支管 8 管道间2 管路转向的检查井清扫口位置,每个节点的高程及管段的坡度。 1 穿越地下室的外墙位置及防水措施的做法 2 管道位置,相关尺寸、坡度 3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干管连接位置 4 清扫口位置详细尺寸 5 与排水立管底端接点位置、高程等。 1 管道转向位置及高程 2 通气立管廷伸位置、高程及与邻墙尺寸 3 各排水横支管接入位置、高程与邻墙尺寸 4 伸顶接通气立管位置 5 伸顶管的通气帽位置及高程 6 辅助通气管出入位置及与邻墙尺寸 1 管道位置相邻尺寸、坡度及高程 2 接卫生器具排水管的位置相邻尺寸 3 伸廷通气管的位置 4 管道转向或与其它横支管连接的位置 5 清扫口的位置 6 埋在找平层中的位置及相邻尺寸 1 通气管的位置上下接法 2 与背部通气管的接法,位置 3 管路转向与相邻墙的尺寸 4 与存水弯的接法位置与相邻墙的尺寸 1 管道转向位置 2 环状通气管、汇合通气管、通气支管接入处位置 3 通气辅助管接入位置 1 坡度 2 3 立管与支管的接入点 4 管路转向位置 1 所有管道的位置与固定方式(包括消防、空调、电气)。 2 与结构的相邻尺寸 3 维修口的详细尺寸 4 屋顶泛水 5 屋顶盖、百叶窗、通风等施工措施

排水工程专项规划编制纲要

内容包括: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第三部分规划说明 第四部分基础资料汇编 第一部分规划文本 第一章总则 1.1 规划目的。说明规划编制背景及目的。 1.2 规划依据。法律法规、相关规划、有关政策和其他相关资料。 1.3 规划范围。 1.4 规划原则。 1.5规划期限。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相一致,明确规划基准年和近、中、远期的划分。 第二章规划目标 以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环保规划、城市防洪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为依据,明确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近期、中期、远期的目标。建设排水体制适当、系统布局合理、处理规模适度的城市污水集中收集处理系统。实现控制水污染,保护城市集中饮用水水源,维护水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配置适宜的雨水收集排除系统,消除水涝灾害等目标。 第三章排水体制与分区 3.1排水体制。根据城市发展水平、环保要求等综合因素,明确城市排水体制。 3.2排水分区。划分城市排水分区。 第四章污水管网工程规划 4.1污水受纳水体。 4.2 污水管网布置。根据污水排水分区,明确污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4.3 污水处理厂、站。污水泵站和污水处理厂、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污泥处理处置等。对污水收集处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提出要求。 4.4 污水资源化回用。明确污水资源化回用的途径或提出建议。 第五章雨水管网工程规划

5.1 雨水受纳水体。确定雨水受纳体及排放口的位置、数量。 5.2 雨水管网系统。根据雨水排水分区,明确雨水主干管的走向、管径、管材等。 5.3 雨水泵站。雨水泵站的建设规模、选址、用地控制,以及周围防护距离控制等。提出雨水工程系统的安全运行要求、城市内涝应急措施等。 5.4 雨洪调蓄及资源化利用 提出雨、洪调蓄利用及雨水资源化途径。 第六章近期建设规划 明确各类排水设施及排水管道近期建设内容,并对近期建设项目进行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等。 第七章规划实施措施 规划实施的具体措施,提出政策措施、政策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明确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城市排水规划实施过程中的职责。 第八章附则 规定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审查批准、解释权归属等程序性内容。对规划中涉及的专业术语进行规范性解释。 第二部分规划图纸 1、城市区位图 2、城市总体规划总图。图纸中要明确标注规划居住用地、公共建筑用地、工业用地、绿地用地,河流、铁路等要与其他用地明确区分。 3、城市污水设施及污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4、城市污水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5、城市污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污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6、城市污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污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7、城市雨水设施及雨水管渠现状分布图。标明现状设施的位置、占地界线、服务范围,现状管渠的分布、管径、控制点的埋深等。 8、城市雨水工程排水分区图。标明各个分区的界线、分区面积。 9、城市雨水管道水力计算简图。以简图的形式标明雨水管网各管段的流量、坡度、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 10、城市雨水工程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雨水管网的实际敷设路径、管径、管长、排水方向等,标明污水厂站的位置,用地界线、防护距离等。 11、城市污水工程近期建设规划图。以城市规划总图为底图,标明城市近期建设管道的

给排水手册·图集

1. 许其昌.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实施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2. 张忠孝,张隽.管道工长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3. 柳金海.管道工程安装维修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4. 张志贤.管道施工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 许其昌.给水排水塑料管道设计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6. 蒋玉翠.工业管道工程概预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7. 王希杰.实用供热外管网土建设计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 张金和.管道安装工程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9. 蓝伙金.简明动力管道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 10. 钱德永,郑学珍.管道工程禁忌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1. 钱德永,郑学珍.管道安装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12. 柳金海.管材管件应用技术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3. 柳金海.管道防腐蚀工程便携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4. 王启山.水工业工程常用数据速查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15.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常用资料(第1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6.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给水(第3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7.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排水(第5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8. 北京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工业排水(第6册)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19.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城镇防洪(第7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12册全套

到以下地址免费无限制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a71183168.html,/soft/sort011/1.html 名称: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1-12册.全套 版本:第二版 0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1册.常用资料 0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2册.建筑给水排水 0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3册.城镇给水 04.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4册.工业给水处理 05.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册.城镇排水 06.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6册.工业排水 07.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7册.城镇防洪 08.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8册.电气与自控 09.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9册.专用机械 10.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11.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 12.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册)常用资料(第二版) 着作者: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书号:9787112041442 出版日期:2000-10-1 市场价:86 元 内容简介: 本手册以给水排水工程设计中常用的数据、图表为主,主要内容包括:单位换算、理化数据、水质指标、气象、地质、地震、管道接口、防水、防腐、绝热、噪声以及不同材质的管渠水力计算表等。可供给水排水、环境保护专业设计人员使用。也可供有关科研、基建、厂矿企业、施工管理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参考。 目录: 1 常用符号及材料 2 制图、图例 3 单位换算 4 计算数表 5 物理、化学 6 水质指标 7 气象、地质、地震 8 管道接口 9 防水、管道防腐、绝热 10 减振、噪声控制 11 钢管和铸铁管水力计算 12 石棉水泥管水力计算 13 钢筋混凝土圆管(满流,n=0.013)水力计算 14 钢筋混凝土圆管(非满流,n=0.014)水力计算

城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 第一部分规划编制大纲 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2. 地形地貌 3. 地质水文 4. 经济社会概况 5. 上位规划概要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2. 问题及成因分析 二、城市排水防涝能力与内涝风险评估 (一)降雨规律分析与下垫面解析 (二)城市现状排水系统能力评估 1. 排水系统总体评估 2. 现状排水能力评估 (三)内涝风险评估与区划 三、规划总论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原则 (三)规划范围 (四)规划期限 (五)规划目标 (六)规划标准 1. 雨水径流控制标准 2. 雨水管渠、泵站及附属设施设计标准 3. 城市内涝防治标准 (七)系统方案 四、城市雨水径流控制与资源化利用(一)径流量控制 (二)径流污染控制 (三)雨水资源化利用 五、城市排水(雨水)管网系统规划(一)排水体制 (二)排水分区 (三)排水管渠 (四)排水泵站及其他附属设施 六、城市防涝系统规划 (一)平面与竖向控制 (二)城市内河水系综合治理

(三)城市防涝设施布局 1. 城市涝水行泄通道 2. 城市雨水调蓄设施 (四)与城市防洪设施的衔接 七、近期建设规划 八、管理规划 (一)体制机制 (二)信息化建设 (三)应急管理 九、保障措施 (一)建设用地 (二)资金筹措 (三)其他 十、附件 (一)近期建设任务与投资列表 (二)规划附图要求 第二部分关于规划编制大纲的说明一、规划背景与现状概况 (一)规划背景 1. 区位条件

描述城市位置与区位情况。 2. 地形地貌 描述城市地形地貌概况。 3. 地质水文 描述城市气候、降雨、土壤和地质等基本情况。 4. 经济社会概况 描述城市人口、经济社会情况等。 5. 上位规划概要 (1)城市性质、职能、结构、规模等内容。 (2)城市发展战略和用地布局等内容。 (3)城市总体规划中与城市排水防涝相关的绿地系统规划、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城市防洪规划等内容。 6. 相关专项规划概要 重点分析城市防洪规划、城市竖向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城市水系规划等与城市排水与内涝防治密切相关的专项规划的内容。 (二)城市排水防涝现状及问题分析 1. 城市排水防涝现状 (1)城市水系 城市内河(不承担流域性防洪功能的河流)、湖泊、坑塘、湿地等水体的几何特征、标高、设计水位及城市雨水排放口分布等基本情况。 城市区域内承担流域防洪功能的受纳水体的几何特征、设计水(潮)位和流量等基本情况。 (2)城市雨水排水分区 城市排水分区情况,每个排水分区的面积,最终排水出路等。(3)道路竖向 城市主次干道的道路控制点标高。 (4)历史内涝 描述近10年城市积水情况,积水深度、范围等,以及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间接经济损失。 (5)城市排水设施 城市现有排水管渠长度,管材,管径,管内底标高,流向,建设年限,设计标准,雨水管道和合流制管网情况及城市雨水管渠的运行情况。 城市排水泵站位置,设计流量,设计标准,服务范围、建设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 1 总则 1.0.1 为在城市排水工程规划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提高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编制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排水工程规划。 1.0.3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期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期限一致。在城市排水程规划中应重视近期建设规划,且应考虑城市远景发展的需要。 1.0.4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划定城市排水范围、预测城市排水量、确定排水体制、进行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确定排水枢纽工程的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 1.0.5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贯彻“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保护环境、造福人民”的方针。 1.0.6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用地应按规划期规模控制,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1.0.7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应与给水工程、环境保护、道路交通、竖向、水系、防洪以及其他专业规划相协调。 1.0.8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排水范围和排水体制

2.1 排水范围 2.1.1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范围一致。 2.1.2 当城市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设在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时,应将污水处理厂或污水排出口及其连接的排水管渠纳入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范围。涉及邻近城市时,应进行协调,统一规划。 2.1.3 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外的城镇,其污水需要接人规划城市污水系统时,应进行统一规划。 2.2 排水体制 2.2.1 城市排水体制应分为分流制与合流制两种基本类型。 2.2.2 城市排水体制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要求,当地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形及气候)和废水受纳体条件,结合城市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城市原有排水设施情况,经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同一个城市的不同地区可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 2.2.3 新建城市、扩建新区、新开发区或旧城改造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分流制。在有条件的城市可采用截流初期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 2.2.4 合流制排水体制应适用于条件特殊的城市,且应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3 排水量和规模 3.1 城市污水量 3.1.1 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

如何进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如何进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 目录: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 城市排水系统体制选择 2.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原则 3. 城市污水处理和回用 二、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1. 城市排水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 2. 城市排水工程分区规划内容与深度 ①规划文本与说明书主要内容有②图纸 3. 城市排水工程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 4. 城市排水工程设施专业规划内容与深度 第二节城市污水管网规划 一、城市污水管网平面布置 1. 污水管平面布置的原则 2. 污水管道的布置形式 3. 城市排水管网的总平面布置城市排水系统平面布置的内容(表4-4-1) 二、城市污水管道的敷设 1. 污水管控制点和埋深的确定 2. 排水管道的布置与敷设(表4-4-2) 3. 污水管道的设计参数 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原则 1.城市排水系统体制选择 城市排水体制(分流制或合流制)的选择是城市和工业企业排水系统规划中的首要问题。因为它将直接影响城市下水道系统的布置,污水厂的建设规模、数目飞

选址、效益和费用等问题。同时,对城市和工业企业的规划和环境保护也影响深远。 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应根据城镇和工业企业规划、当地降雨情况和环境保护的要求,原有排水设施,污水处理和利用情况,地形和水体条件,排水系统工程总投资和初期投资费用以及维护管理费用等综合考虑确定。规划设计时,对同一城镇、不同地区可考虑采用不同的排水体制。对于一些已有合流制下水道的老城市,改造有困难的,可选用部分分流、部分合流下水道系统。在附近有水量充沛的河流或近海,发展又受到限制的小城镇地区,在老城区街道较窄,地下设施较多,修建雨水和污水两条管线有困难的地区,或在干旱、半天旱地区,可将雨、污水全部处理的地区等,规划设计可以考虑合流制。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一般采用分流制。 总而言之,在城市排水工程系统规划设计时,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指导思想。当确定规划推荐方案时应考虑水污染防治与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水环境保护以及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的协调。 2.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原则 (1)应妥善、科学地进行城市污水收集、排放流域的划分。城市排水工程设施规划要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从全局出发,统筹安排,使城市排水工程成为城市有机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应有利于水环境的保护和水质的改善。应该把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的保护放在首要位置。改善河道水质状况,维持河道的景观观瞻,在规划时应考虑―上下游结合‖的原则。 (3)对于缺水城市,应考虑污水及污泥的资源化,考虑处理水的再利用。如补给河道和湖泊,供公园浇花灌草,利用再生的城市污水灌溉农田,或做工厂冷却水或工艺用水等。下水污泥作堆肥或制有机肥,供农作物及花卉、庭院之用。 (4)建立合理、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有计划地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厂。要及时、快速、安全地收集和排放暴雨径流量与大量积雪,有效地收集、输送、处理、排放污水,确保城市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5)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原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新规划排水系统与原有排水系统合理的有机结合。

建筑给排水毕业设计任务书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11届给水排水工程技术专业 毕业设计任务书与指导书 课题名称:广州某小学教学楼 给排水工程设计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孙超 二O一三年十二月

第一部分 毕业设计任务书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1、毕业设计的内容 受广州某学校的委托,设计其教学楼,要求设计完善的建筑给水、排水和消防给水系统。并满足下列要求: 1)给水系统供水安全可靠,保证水质、水压、水量、水温; 2)排水畅通、气压稳定、室内环境卫生条件好; 3)技术先进、运行管理方便、投资少。 2、毕业设计的要求与数据 (1)工程概况 某小学教学楼建筑总面积为3010.8m2, 地上5层,各层高详见建筑图。各层功能详见平面所示,首层为架空层和水泵设备房、电房,2~5层为教室,每层设用男女卫生间,内设台式洗脸盆、大便器,小便槽等。教职工人数按学生人数的10%计。每层走廊预留恒温饮水机进水管(DN20,设置倒流防止器)。 (2)原始资料 A、建筑设计资料 1)各层建筑平面图 2)屋面、楼梯顶建筑平面图 B、给排水设计资料 3)据市政建设和环保部门批准文件决定,给水进水管从建筑北面的规划路给 水管DN150引入,市政给水管网常年提供可靠水压为0.25MPa,水质符合 饮用水标准。城市管网不允许直接抽水。 4)污水、雨水排出管可从建筑西南面的规划路排出,与城市排水管网相连。 该市设有城市污水处理厂,室内生活污水需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 管道。接入市政雨污水管前必须设置水质检测井。

(3)工程地质和地震资料 不考虑地震影响。 二、毕业设计(论文)应完成的工作 1、设计、计算、说明书一份,(约为2万字),装订成册。包括6部分: 1)设计总说明; 2)目录 3)前言:设计资料、工程性质、设计任务和设计范围、设计内容等; 正文: 1、分析设计资料,确定建筑内部的给排水、消防系统方式。 2、用水房间卫生器具及管道的布置及敷设。 3、室内外管道材料、设备的选用及敷设安装方法的确定。 4、建筑内部给排水系统、消防系统的计算。 5、水泵房布置及计算。 4)结论 5)参考文献 6)致谢 2、设计图纸包括: 1)图纸目录; 2)总说明、图例、设备统计表; 3)各层给排水平面图(首层给、排水平面图分开) 4)各层水消防平面图 5)消防水箱大样图; 6)泵房平面布置图; 7)泵房剖面及管道轴测图; 8)给水管道系统图;

浅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0-11-17T11:37:28.193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7月上旬刊供稿作者:张文丽[导读]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 张文丽(陕西省建筑职工大学)摘要: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的缺陷,导致现阶段水资源消耗过大,对城市给排水系统造成一定的威胁。为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几个急迫性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给排水规划设计城市引言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水系统的规划与设计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和制约城市的发展。“城市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系统、用水系统、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回用系统和雨水系统,但现阶段由于缺乏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整体规划和设计,从而导致现有水资源消耗过大,规划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了城市给排水系统,乃至城市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这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认真思考与解决现存的问题,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经济和技术方面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中的几个急迫性问题及相应的措施进行探讨,希望对同行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城市给排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给排水工程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分为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循环水系统3个子系统。其目的是通过一定的规划,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和排放几个环节上相互协调,使各环节的排水设施建设工程规模适宜,合理利用水资源。市政给排水工程宏观规划一般分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总体规划中的排水专项规划、某一规划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的主要内容有: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定,市政给排水量的预测,排水体制的确定,排水系统布局;原则确定处理后污水污泥出路和处理程度;排水枢纽工程位置、建设规模和用地的确定。 2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存在的问题 2.1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滞后在市政道路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给排水工种处于配合地位,影响了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的发展。往往出现道路要求快速建设,造成了排水工程规划没有编制,一些排水工程往往不能与道路工程同期施工;有的虽然设计完成后,排水工程规划由于相关原因需要修改,许多工程项目未能按照规划进行建设,规划的指导意义也没有得到真正体现,造成了工程需要再次改造。 2.2 规划的科学依据不足城市水系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各类指标、标准、基础数据和分析工具,其中水量预测和水平衡分析是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水量预测工作主要是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中有关规定,但我国不论在国家还是在区域层次上都缺乏对用水工艺、各种用水器具和用水行为的详实系统监测,缺乏对新型用水技术替代规律和扩散规律的基础研究,缺乏对多种用水信息的综合性和结构性分析。 2.3 排水体制规划混乱、排水体制的不合理目前绝大部分市区的排水设施分别由环保局、市政工程管理处、水利局等不同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沟通不够,管理人员责任不清,加之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对排水设施存在的问题以及发生的新问题都不能及时解决。另外传统的防洪和排水设施设计中,强调采用分流制排水体制将雨水和污水尽快排出城市,但忽视了城市径流面源污染的控制和雨水资源的利用。随着流域整体水质的逐步改善,城市随机性暴雨径流和突发排放事件引起的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冲击,已日益成为流域污染控制的主要内容。 2.4 传统的给排水专业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由于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技术参数多、不定因素多,且具有交叉学科的特点,这使城市给排水规划的难度大大增加,刚从传统的给排水专业毕业的学生,因受知识结构的限制,不能进行宏观的分析论证,不适应城市规划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论证要求,远不能满足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的需要。 3 解决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问题的对策 3.1 城市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规划的协调城市水系统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水源、供水、用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子系统及其各项要素的综合布置。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非常重要,必须优化组合各种可行的节水、水回用等方案。要做到这些,首先要了解城市水利用规划,加强城市总体规划中的水专项规划,按照水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编制城市水利用规划,内容应包括:地面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等水资源平衡;供水、排水和污水再生利用等总量平衡;供水节水规划和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规划;水的生态循环规划;各类水工程设施的规模和布局等。对当前我国的城市水系统建设中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管理不统一等问题,规划中要特别注意管网配套和供水、排水及污水处理能力的协调增长,确定规划期内水系统及其网络设施建设的规模、详细布局和运行管理方案。 3.2 加强水量规模预算水量预测是给水规划的基础,水量规模预测是否符合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对水资源的工程总体布局、合理利用、实施步骤和工程费用产生重大影响。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具体包括: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详细规划阶段给水、污水量预测。改革开发以来,工业生产、城市建设、住宅建设、第三产业迅速发展,使供水量也不断增长。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之一的供水量的增长规律也将与过去不同,水量预测就不能仅按历史的发展计算,还要根据具体的城市规划对不同类型用水量分别进行预测分析。 3.3 城市给排水系统应当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自然界的水是循环的,给水和排水是统一的,人类社会对水的使用应服从这一过程。在用水之后,必须对水进行再生处理,使水质达到自然界自净能力所能承受的程度,否则累积的大量污染物将超过水环境的容量,从而导致水资源危机和水污染现象,最后破坏水的良性循环,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控制城市给排水系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的途径有:①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节水子系统;②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治污子系统;③在城市水系统中增加再生水回用子系统。加强节水、治污和再生水回用力度,重视再生水、中水等非传统水资源利用,是促进城市给排水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4 完善各项法规根据我国当今给排水体制规划混乱的现状,应通过行政立法,完善相关法规,建立明确的给排水工程建设及管理职责制度和相关体系,明确管理权限,形成规划、建设、维护、监督各部门明确的权利、职责和监管机制。 4 结束语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说明书

第二节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河北农业大学科技中心,位于农大西校区。 总建筑面积:14100.82m 本工程建筑等级Ⅱ级,耐火等级:Ⅱ级 首层层高4.2m,2--5层为3.9m,水箱间和电梯机房层高为3.9m,室内外高差为0.45m。每层均设卫生间。 给水水源:室外给水管网压力为0.32MPa,DN200,埋深1.2m 一.设计内容 生活给水、生活排水、消防系统 二.设计依据 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3.《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纸》05S1 4.《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6.《建筑设计防火规划》 三.系统划分 1.给水系统:生活给水利用外网压力直接供水。 2.排水系统:直接排到室外管网。 3.消防系统:消防给水利用外网压力直接供水。 四.管材 1.生活冷水管道采用PP-R管,热熔连接。 2.排水管采用U-PVC管(防酸),粘接,排水管伸缩节详见05S1 六.防腐及保温 1.吊顶内的给排水管道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保温,保温厚度:20mm,七.给水配件的选择 1.实验室水龙头采用化验水龙头。 2.本设计水嘴采用陶芯不锈钢水嘴,坐便器水箱配件采用节水型, 3.小便器采用红外线自动冲洗阀。 八.设计参数 1.单位用水定额:45L/人d,最高日生活用水量:11.25吨/日最高小时生活用水量:3.2吨/小时,小时变化系数2.3, 九.其它说明 1.本设计标高以米计,其余以毫米计。 2.排水支管大于2米增设伸缩节。 3.排水立管与排水出户管连接处采用两个45度弯头相连接,以利于排水顺畅。4.地漏篦子比相应地面低10mm。 5.给水系统试验压力1.0MPa,详见《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的规定。 6.隐藏或埋地的排水管应做闭水试验,其灌水高度不低于底层地面高度,满水15分钟 7.液面下降后,再灌满延续5分钟,液面不下降为合格。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兰州交通大学)

实用文档 10级建筑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兰州交通大学课程设计 西津西路2号楼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任务 兰州市新建西津西路2号楼,层数四层,要求进行给排水设计,具体项 目为: 1.建筑给水工程; 2.建筑排水工程; 3. 建筑消防工程; 设计文件及设计资料 1.已获批准的设计任务书; 2.设计手册及规范: 《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3年版);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2册); 《建筑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3.与设计相关的建筑图(一层、标准层) 4.室内外高差为 0.5 米;冻土深度为 1.03 米。 5.一层标高:±0.000;层高:二至四层住宅3米,一层商场4米,屋面均 为上人屋面。

兰州交通大学课程设计 三.生活给水设计计算 1.给水设计资料计算 给水用水量定额与时变化系数,由课设条件图可知,此五层单元式住宅的卫生器具设置有:大便器、洗脸盆、洗涤盆、,故属于普通住宅Ⅱ,由《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3.1.9选用: 1.1. 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 q d =250L/(人·d),时变化系数K h =2.5 1.2.用水人数 由课设条件图可知,西津西路2号楼共五层,一层为商场,二至四层住宅,分为三个单元,皆为一梯三户。该建筑共有3×3×4=36(户),以每户3人计算,该建筑共有m=3×36=108(人)。 1.3.最高日用水量 Q d =m×q d =108×250=27000L/d=27m3/d 1.4.最高日平均时用水量 Q p =Q d /T=27/24=1.125m3/h=0.3125L/s 1.5.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Q h =Q p ×K h =0.3125×2.5=0.78125L/s 1.6.生活给水系统给水方式 本设计拟建一座四层单元式住宅,一层为商场,根据设计资料,初步确定给水系统所需的压力: 4.0+3×4+10=26m 所以室外给水管网的水压在一天内均能满足该四层单元式住宅的需要。因此选用直接供水方式。 1.7.补注

给水排水设计所需工具书

手册: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材料设备.续册1(管材阀门)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材料设备.续册2(泵)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材料设备.续册3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材料设备.续册4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1册.常用资料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2册.建筑给水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3册.城镇给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4册.工业给水处理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5期.城镇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6册.工业排水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7册.城镇防洪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8册.电气与自控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09册.专用机械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0册.技术经济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1册.常用设备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12册.器材与装置 水工业工程设计手册 规范: 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50013-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4-20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版) GB50015-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版) 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T50106-2001给水排水制图标准 GB/T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 GB/T50125-2010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 GB50141-2008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5-2010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2-98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288-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9-9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96-99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GB50318-2000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50332-2002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GB50334-2002城市污水处理厂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6-2002建筑中水设计规范 GB50400-200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DBJ01-47-2000北京市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CJJ17-2004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给排水设计手册精编版

给排水设计手册

(一)设计中应严格遵守国家现行的规程、规范要求,特别应遵守国家规定的强制性条文的要求。 (二)选用国家标准图及院标准,应注意选用新标准图号,不能用作废的或已被新的图号替代的标准图号。 (三)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深度有关内容。 贰、设计内容 通常民用建筑给排水包括如下内容 (一)给水系统; (二)排水系统; (三)消防系统;

初步设计阶段,给水排水专业设计文件应包括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主要设备表。 A 设计说明书 (一)设计依据 Ⅰ、摘录设计总说明所列批准文件和依据性资料中与本专业设计有关的内容;Ⅱ、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 Ⅲ、其他专业提供的本工程设计资料,工程可利用的市政条件。 (二)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任务书和有关设计资料,说明本专业设计的内容和分工(当有其他单位共同设计时)。 (三)室外给水设计 Ⅰ、水源:由市政或小区管网供水时,应说明供水干管的方位、接管管径、能提供的水量与水压。当建自备水源时,应说明水源的水质、水温、水文及供水能力,取水方式及净化处理工艺和设备选型等。 Ⅱ、用水量:说明或用表格列出生活用水定额及用水量,生产用水水量,其他项目用水定额及用水量(含循环冷却水系统补水量、游泳池和中水系统补水量、洗衣房、锅炉房、水景用水、道路、绿化洒水和不可预计水量等);消防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量、最大时用水量)。 Ⅲ、给水系统:说明生活、生产、消防系统的划分及组合情况,分质分压分区供水的情况。当水量、水压不足时采取的措施,并说明调节设施的容量、材质、位置及加压设备选型。如系扩建工程,还应对现有给水系统加以简介。 Ⅳ、消防系统:说明各类形式消防设施的设计依据,设计参数,供水方式,设备选型及控制方法等。 Ⅴ、管材、接口及敷设方式。 (四)室外排水设计 Ⅰ、现有排水条件简介:当排入城市管道或其他外部明沟时应说明管道、明沟的

给排水设计说明书

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题目:制冷机房设计说明书 所属系、部:建筑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空调101 姓名:游勇 学号: 2 指导教师:樊荔 完成时间: 2012年11月15日 目录 1.设计任务 (2) 1.1工程概况 (2) 1.2设计依据 (2) 1.3设计基础资料 (2) 1.4设计参数 (2) 1.5设计内容 (2) 2.设计方案 (2) 2.1.方案列举 (3) 2.2.方案比较 (3) 2.3.方案结论 (4) 2.4.方案概述 (4) 3.设计计算书 (5)

3.1.室内给水系统计算 (5) 3.2.室内排水系统计算 (6) 3.3.热水计算 (9) 3.4.建筑消防计算 (11) 4.设计总结及心得 (13) 1设计任务书 1.1工程概况 该设计对象是本市修建一幢宿舍,总共6层,总面积2310m2,每层设一个卫生间,卫生间设备见图纸。水工程的设计任务是该建筑工程中的给水(含消防用水)、排水及热水供应单位工程项目。 1.2设计依据 设计规范:《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GB50045—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J15--2003; 《建筑给排水设计手册》2003版; 《给排水标准图集》; 建筑设计资料:包括底层建筑平面图; 1.3设计基础资料 该设计为宿舍给排水工程设计。宿舍楼为框架结构,共6层,建筑一层层高为3.6m,标准层层高为3m,室内地坪比室外地坪高0.3m.。详细情况见所提供的平面图纸。 城市给水排水管道现状:本建筑北侧(入口侧)为城市街道,有城市给水干管做为该建筑的水源,管径DN300,可提供的水压为200kPa,管顶埋深为-1.0m;建筑物南面为小区道路侧,有小区排水管道,管径DN300,管顶埋深为-2.0m。 1.4设计参数 选用学生最高生活用水定额:q d=140m3/(人·d); 最大小时生活用水量:Q h=10.08×2.8/24=1.176m3/h; 最高日用水量:Q d=72×140/1000=10.08m3/d,; 小时变化系数:k h=2.8; 每间宿舍:m=6人; 1.5设计内容 要求设计建筑给排水工程,并和土建工程配套,具体包括: 1.建筑生活给水系统的设计; 2.建筑消防系统的设计; 3.建筑排水系统的设计; 4.建筑热水系统的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