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慧中 对福州江滨滨水绿化景观带空间结构设计理念与特色的思考

徐慧中 对福州江滨滨水绿化景观带空间结构设计理念与特色的思考
徐慧中 对福州江滨滨水绿化景观带空间结构设计理念与特色的思考

《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课程论文

对福州江滨滨水绿化景观带空间结构设计

论文名称

理念与特色的思考

院(系)建筑学院

专业城乡规划学

姓名徐慧中

学号

指导教师方遥

2014 年 5 月 2 日

对福州江滨滨水绿化景观带空间结构设计理念与特色

的思考

徐慧中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指导教师方遥

[摘要]:我国大部分园林城市都得益于其周围美丽的自然环境,如南京有浓荫覆盖的紫金山,杭州有水光潋滟的西湖,厦门和大连有碧波万顷的海滨。城市生态化是2l世纪城市的发展方向,凡有远见卓识的城市决策者和规划者都应把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的议题加以考虑,景观带的空间结构组织对滨水空间以及城市生态与景观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合理的树种布置、空间布局是我们在滨水景观设计中需要重点研究的内容。福州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对于良好景观及生态的需求日益明显。福州滨江景观的规划是提升城市生态化的一个重要措施,对福州的城市景观和城市风貌均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滨江滨水景观绿化空间结构

1 福州市江滨滨水景观带介绍

我们研究的福州江滨公园,是福州市政府投巨资兴建的一处大型滨江园林景观,依闽江而建,分为南北两园,风格各不相同,绵延长约三公里,占地三十多公顷。福州江滨公园是福州市绿化系统的一个重要节点,是闽江畔居民亲近自然的重要平台。耗资近亿元的这个公园,在日益被钢筋混凝土建筑覆盖的城市中挤出一个温情的空间。城市滨水空间为久居闹市的人们提供了一片开敞的水面、绿地,一方明净的天空,使人们能够摆脱都市的喧嚣,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获得人工环境难以给予的空灵与宁静[1]。

江滨公园北园位于江滨大道西河段至闽江四桥之间,是江滨公园的主园。全长5.5公里,面积44.24公顷(663.6亩)。由七个景区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西河园、锦江园、金沙园、望龙园、缤纷园、闽风园和闽水园。每个景区各有景观主题和风格。金沙园面积6.2公顷,集生态、文化、休闲美食为一体。建有观江平台、

嵌草堤岸、沿江石阶、入水沙滩、休闲茶座和卵石健身步道,游人在园内可赤足徜徉在金沙碧水之间,享受一份都市喧嚣之外闲适放松的心情。锦江园面积6.7

公顷,由大小两个半岛组成,保持自然生态群落,增植耐水湿植物和开花乔木,花开时节,江边小岛恰似红云浮江。大岛上点缀休闲木屋,架栈桥、设亭台,游其闽,江风徐来,杉柳蔽天,满目清秀。闽风园面积5.81公顷,突出展现福州市历史的船政文化。

江滨公园在福州的位置

福州江滨公园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福州市区由闽江贯穿而过,江岸无疑成为了城市景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江岸景观带的规划设计不仅是城市建设、丰富城市景观的需要,出色的景观设计更能体现城市特色,保持城市文脉,为居民提供一个游憩、交流的场所,同时,也可以调整福州市的生态气候,保持城市的生态功能。因此,福州江滨公园的景观带是整个城市景观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生态作用。

江滨公园区位示意图

2 江滨景观带道路及绿化现状

2.1 整体空间布局

福州江滨公园为城市主干道与水系围合而成,地形狭长,有四个主要的出入口,以此保持它与城市的联系。它是福州主要公共开放绿地的组成部分,是城市人工开放空间向城市自然空间的过渡区域。福州江滨公园规划定位为城市的重要绿化节点,是市民亲近自然的重要平台。公园内设计有五个不同风格的主题公园,由灵活性强的景观廊道相连接。公园的景观空间由绿地空间、路线空间和水面空间三个空间层次组成,共同营造一个灵活多变的环境。通过多变的设计手法,保证空间的连续性,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

2.2 道路横断面及现状

北江滨的滨江道路横断面为一块板,为城市快速路,车流量大。但是道路的宽度却不能满足作为城市快速路的要求,并且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北江滨道路存在诸多问题,作为城市快速路,缺乏必要的分车隔离带,行车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道路的宽度过小,会造成车辆拥挤的状况。我们在人行道行走时也发现,北江滨道路的人行道十分窄,行人走起来非常困难,人行道宽度仅有1.4m,是十分不合理的。此外,北江滨道路的道路绿化很少,有些段甚至没有道路绿化。

南江滨的滨江道路,也是以一块板为主,但是南江滨相对于北江滨,车流量小了很多,所以可以不必设分车隔离带。人行道宽度也十分适宜,并种上了行道树。道路沿江设置了5个串联的广场,可以让行人走动,欣赏滨江风景。此外,北江滨的道路也为以后的发展留了余地,在道路的另一面有8m的绿化,方面今后道路的拓宽。

2.3 滨水道路绿化的组织形式

依据南北江滨大道的道路横断面,其道路绿化都采用了一板二带式。这是道路绿化中最常用的一种形式,即在车行道两侧人行道分隔线上种植行道树。它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用地经济、管理方便、较整齐。

在行道树和绿化隔离带的布置上,南江滨的行道树种植采用了树带式种植形式,于人行道上留出一条不加铺装的种植带,宽度为3.7米。北江滨因人行道偏窄,而采用了树池式种植形式,即在人行道上设计正方形空地,种植花草树木,形成池式绿地,周边铺设硬质铺地用于人行。北江滨大道的金山大桥至尤溪洲大桥路段路面存在高差,因此道路横断面由简单的一块板变为错层的两条道路,在两条道路之间的缓坡就被作为隔离带。在这隔离带上以树带式种植了单排的热带的棕榈树。而南江滨大道道路横断面属于一块板,没有设置绿化隔离带。

2.4 树种的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上,主要采用福州本地的特色树种。在实地探访后我们发现,北江滨的绿化少,树种较为单一,而南江滨由于滨江景观带的绿化设计,有多个树种,并用了不同的组织方式。南江滨配置的树种非常丰富,在强调道路防护的同时,也追求者景观效果。有鸡旦花树,桂花树,紫荆,大叶杜英等乔木。南江滨道路绿化树种的配置以高大乔木搭配低矮的灌木,以形成完善立体的道路绿化防护体系。相比于南江滨的树种配置,北江滨的树种就相对单一。整个调研路段只有两种树,一种是福州本地树种——榕树,另一种就是棕榈树。榕树是福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象征和最显著独特的风貌特征,被定为福州市树、福建省树。福州榕树历史悠久、数量多而著称于史。其自然起源与栽培历史为全国之最。唐末五代时期已广植榕树。宋治平四年,郡守张伯玉下令编户植榕。当时“满城绿荫蔽日,暑不张盖”,榕树的种植能较好地体现城市特色。

3江滨道路绿地系统规划的指导思想

3.1 挖掘福州地方人文特色

充分利用福州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与时代精神,将其灌注于环境设计的主题与立意中,在江滨的五个主题广场穿插福州本地文化,通过景观要素的合理搭配与组合,塑造独特的自然与人文完美结合的滨水道路景观带。

福州的文化历史悠久,由于滨江、滨海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其特别的历史文

化特色。福州是一个具有2200年建城历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长期以来,既有中原文化广泛吸纳又有海洋文化的强力濡染;既有闽越土著遗风的固有流传又有入迁民族多种文化的持久化育。江滨公园景观带的设计充分吸取了福州园林的精华,福州园林的是典型的南方园林,也就是私家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福州江滨公园的设计作为福州市目前比较重要的景观节点,应该较好地传承福州的文化特色。城市的传统文化是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依托,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延续能推动城市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文化底蕴。同时,考虑到福州江滨的特殊区位,以及周边的建筑现状以及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规划,在设计手法上也应该尽量做到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不仅能增加江滨公园的经济效益,更是体现城市的文化品味、文化特色的一个重要窗口,符合现代城市的发展理念,满足人们的物质以及精神需求。

3.2 强化绿地环境的生态作用

景观绿带建设不仅能增加绿地面积,增强水体的景观性与生态性,更重要的是能发挥绿地水系布局的空间效应与规模效应,让有限的绿地和水体发挥最优的生态景观效能[2]。福州江滨公园的规划面积达到了三十多公顷,并且在其中尽量多的种植树木,打造一个绿树成荫的休闲空间,是福州市区绿化比较集中的地区之一,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有很强的净化作用。

考虑防洪的需求,设计有驳岸,采用斜坡式驳岸,这种驳岸相对于直立式驳岸来说,有利于保护滨水生态环境,容易使人接触到水面,让人产生回归大自然的感觉[3]。

驳岸设计 3.3 突出植物造景的景观特色

根据空间的性质、功能,充分利用纯林、混交林、疏林草地等组成不同特色的绿地空间,通过植物的花、叶、果来丰富景观特色,并利用植物的季相变化来增加色彩和时空变幻,做到四时景致各不相同。在植物造景的处理上,在靠近游人的一面主要种植低矮的灌木,少种乔木,使游人的视线不受束缚,直接感受到水面的尺度。滨水区主要采用福州本地的特色树种,注重展现层次变化、质感变化、色彩变化、季相变化等,以适应城市气候环境和城市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布置模式:

1. 由低矮灌木、地被植物构成的开敞群落空间;

2. 组团式、图案式的人工群落;

3. 以乔木为背景的开敞空间;

4. 自然情趣的自然混交林景观。

3.4 空间设计多变,打造多元的滨水景观

强调多元化的创作,总体上注重对道路、透景线、水系、地形、植物的把握,运用混合式造景手法,形成多样统一的演水道路景观。由于福州北江滨的岸线连续,并且长度很大,对滨水景观带的空间结构设计要求较高。营造滨水空间不能只对目的性较强的活动配置单一的目的空间,而是应该根据使用者的多样性,来设计适合各种活动的高质量空间。在实际设计中,考虑周围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例如老人需要晨练的场所、傍晚人流较大的散步以及短暂的停留、节假日的表演及聚会的场所等,设计了不同规模的空间节点,尽量满足不同人对滨水空间的需求。并且,通过多变的道路相连接,打造多变丰富的滨水景观。

4江滨道路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分析

4.1 功能结构分析

功能是塑造公园空间的依据,福州江滨公园内的功能多样,它是福州市重要的绿化节点,是周边居民的主要活动空间,亲近自然的场所。因此,根据其服务的人群,结合其主题,主要功能有公共活动的场所、运动场所、休憩场所、儿童娱乐场所等。公共活动场所以及运动场所主要为公园的主要入口节点,需要满足大量人流集散的要求。休憩场所是相对安静的半私密空间,尺度不宜太大,空间安全感较强。儿童娱乐场所内设施要比较丰富,方便儿童接触不同的空间体验。各个空间的界限不是很强,一般由绿化相分隔,营造出有区别却过度自然的空间结构。

集散空间设计

4.2 道路系统分析

道路空间是滨水空间秩序最核心的一个要素,借助不同层次的道路空间,把公园内的各个空间巧妙地结合起来。福州江滨公园地形狭长,旁边为一条主干道,道路上车辆较多。沿路设置有停车位,公园内仅设置有人行道,使人能够舒适地在公园内行走。人行道的形式多样,结合水系,有蜿蜒的小路,也有滨水栈道,能把行人很好地引导到水边,沟通城市空间与滨水空间的联系,并由人行小路串联若干开敞空间,方便集散人群。

4.3 亲水空间分析

滨江是福州江滨道路的一个显著优势,依据亲水性设计理念,创造各种亲水景观。所谓亲水性是指人能够触摸到水的一种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很容易就能达到的物理现象,也可以说是手能触及到的心理现象。滨水区设计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能够满足人们亲水的愿望,亲水性几乎是滨水区规划建设能否成功的关键。岸线的亲水性取决于岸线的平面和断面形状。水具有可塑性,岸线的平面设计决定水体的平面形态。通过岸线的处理,可以丰富水的平面形态,增强亲水性。对于平直岸线,有时可以处理成凹式或外凸式具有强烈几何形态的亲水平台。凹入式岸线能给人一种向心、围水的亲水感受,凸出式岸线则使人有一种置身水中的自然感受。江滨公园的岸线采用凹式凸式相结合的布局方式,使岸线的变化多样,从各个方向进入公园的游客都能得到较好的亲水体验[4]。

4.4 视线分析

人在公园内行走,对公园进行动态欣赏,同一景观由于视角不同,能给游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福州江滨公园的滨水布道与林荫道、主要广场结合成为线性的纽带,开敞的江面营造了连续的视觉空间,突出了江滨公园的特色与功能,担负了生态绿地和水系保护的功能。公园内的空间主要由植物围合而成,突出了植物群落和优美的林冠线。江面视线通透,并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行人驻足观赏,在主要的观赏点留有组合视距,营造通透的视觉效果。对岸的城市天际线进行了统一规划,能让公园内的游人体验到城市与自然的完美结合。

在公园内,设计有足够宽度的廊道,保证步行空间和视线的连续性,蜿蜒的岸线进一步丰富了游人的视觉空间,结合灵活布置的树木,让人有一种柳暗花明

的视觉体验。

5 江滨滨水景观带规划理念分析

突出“人、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主题。通过对中央大道两侧的交通及景观环境分析,采用现代景观设计手法,将各种景观要素统一为多维复合空间,构成自然与人文相交融的现代一流的城市生态滨水景观带。通过树立用植物造景为主、建筑景观为辅的现代造景理念,以建设生态型景点为指导,整体布局中注重“点”、“线”两者的高度协调与统一,注重绿化、硬化、亮化、净化、美化的合理组织,形成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生态景点。充分利用丰富的地方历史文化、人文文化内涵,展现滨水开放空间的景观特色。设计上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高度统一,力求在整体布局与局部景区景点的设计中充分注入福州市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特色。

充分展现人和水的景观关系,是滨水开放空间的又一全新设计理念。利用水系绿地生态资源建造滨水旅游观赏景观,在滨水开放空间中,对自然生态资源充分发掘和利用,为风景旅游观光事业服务。在福州江滨公园中,设计了例如滨水栈道、亲水平台、江滨沙滩等景观,在沿公园步行一段距离即有一处亲水景观。不同类型亲水景观的设计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江滨公园的亲水性,使之成为一个居民与自然互相亲近的枢纽。并且,在设计中避免运用大体量或者板式建筑,而是采用小型的、趣味性强的建筑,增强滨水区对人的吸引程度。

6 江滨道路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北江滨的绿地系统存在的问题相对较多,主要还是北江滨道路缺乏完善的绿地规划,在道路宽度,行道树及隔离带都有很大的问题,并且行道树种类过于单一,树种的搭配不合理,没有形成立体的防护体系。没有供行人休息驻足的场所。对此的建议则是增加北江滨道路绿化的种植形式,以树池式为主,树带式为辅,以高大乔木配低矮灌木的原则增加北江滨的道路绿化。

南江滨的道路绿地系统相对成熟,在规划上考虑到了绿地系统的整体性和道路未来的发展需要,在绿地组织形式及树种的安排上均比较合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道路滨江一块目前为止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虽然沿江的广场已经

比较成熟,但是广场与闽江间的一块亲水带还是没有被利用,处于未开发的状态,不仅滨江景观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而且影响滨江公园的视觉效果。在将来的建设中,应该对这一地块进行改造,建设更完善的滨江绿地系统。

7 总结

对一个城市而言,滨水区往往是其发展的起点,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州的滨江道路景观建设已经基本成熟,但是仍然有许多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比如公众的参与性不够,由于周边主要是别墅区,建筑密度很小,在实际探访中,发现只有较少的游客。在未来的规划中,应该增加周边的商业设施,吸引人流。景观带的设计并不仅仅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也是让人接触自然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滨水公园应该达到充分的利用,不是仅仅对其进行规划,也要与周边的设施进行配合,才能最大地发挥其作用。

滨水区的功能丰富,经济作用、生态作用都十分明显,是城市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区域。在不停发展扩张的城市中,人们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的保护,人与自然越离越远。城市滨水景观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其生态作用,并且以人的感受出发,设计出一个亲切有趣的空间。要从长远可持续发展和维持滨江生态的多样化角度出发,以此构筑城市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道路绿化网络,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市区环境,提升城市形象,实现城市生态城市发展的长远目标。

参考文献:

[1]孟涛. 城市滨水地区景观设计初探-以青岛市滨海景观建设为例 [D]. 青岛理工大学, 2006.

[2]何阳鹏, 徐定炎. 城市滨水环境景观设计[J]. 绿色科技, 2011 (5): 113-115.

[3] 周晓娟, 彭锋. 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兼对上海外滩景观设计的分析[J]. 规划师, 2002, 18(3): 37-41.

[4] 陈艳. 城市公园景观空间特征分析研究[D]. 安徽农业大学, 2012.

城市道路绿化带设计说明

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景观绿化设计 城市道路不仅仅是连接两地的通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人们公共生活的舞台,是城市人文精神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证,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是构成区域文化的灵魂要素。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2.气象概况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但冬夏长春秋短降水和气温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较大。 路线所经区域的气象概况 温度:年平均气温在15.4℃,冬季一月份平均气温0.4℃,;夏季炎热七月份平均气温26.4℃。年日照总时数为2026.80小时,相对湿度54%。 降雨:年平均降雨量580-608mm多集中在夏秋二季。 蒸发量:年蒸发量平均700-750mm. 日照:年日照2058.2小时辐射总量为114.0千卡/平方厘米。 风: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东北风。 结冻:最大冻深为35cm。 3.区域内土壤条件 的土壤主要为泥质潮土和沙质壤土,PH值8.38。 4.区域内水资源 地下水位较高,埋藏深度一般为2—5米,水量丰富,水质清洁,是西安市重要的水源地。 二、区位分析 是陕西制造业整合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级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组成部分。将在3~5年内建成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位于泾河以北,西铜高速公路以东,园区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目前累计入区项目101个,总投资368.5亿元,已形成商用汽车、重型机械、新材料等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总投资150亿元的兵器工业科技产业基地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新增产值300亿元,未来将重点培育发展军民结合型装备制造业和精细化工产业。 三、规划设计依据 1、相关的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1)

平原新区滨水带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地形地貌 蒙山县四周群山环抱,境内丘陵起伏,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湄江纵贯其中。县境东西宽43公里,南北长70公里。北部的新圩镇、文圩镇、蒙山镇及西河镇为盆地。南部的黄村、汉豪、陈塘为峡谷地。县境西连大瑶山。西北部的骛山,属萌诸岭山脉,海拔1104米,是全县的最高峰。东北部有鸡冠山脉,从荔浦县的猪头山起延伸经蒙山、昭平两县,成为两县的天然分界线。北部有白面山,西南部有百崖顶、大道岭,南部有高山岭。 水文状况 县内有大小河流159条,均发源于金秀大瑶山山脉和鸡冠山山脉等山系,其中较大的江河有24条。湄江是蒙山江河的主流,属西江水系,是西江支流蒙江的上游,发源于大瑶山,从县西北新圩镇的坝头村入境,流经新圩镇、西河镇、蒙山镇(县城)、黄村镇、汉豪乡、陈塘镇,下经藤县在蒙江镇汇入浔江,全长107。50公里,县内流程86。86公里,水位最高为112。61米,最低为106。61米。主要的支流有壬山河、茶山河、瓦冲江、百合江、夏宜河等河流。 气候特征 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县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夏季长,酷热;冬季短,严寒期短,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9。7℃,平均最高气温24。5℃,极端最高气温38。5℃(1971年7月22日),极端最低气温一4。5℃(1955年1月12日)。全县太阳年辐射总量为102。03千卡/平方厘米,平均年日照总量为1581小时。年平均降雨量为1738。7毫米,最多为2529毫米(197年),最少为1138。3毫米(1958年)。降雨季节分布不均匀,雨季一般始于4月中旬,终于8月下旬。主要气象灾害有:倒春寒、冰雹、狂风。暴雨、寒露风、霜冻等。 土壤状况 全县分为水稻土、旱地土、山地土3个立类。水稻上有7个亚类,18个上属,43个土种,均宜种植水稻。旱地土多分布在村庄前后及河流两岸、河谷地带,是多种农作物适生地。但大部分耕作层浅,保水保肥力差。一般山地上以山地黄红土、山地紫色土、山地红土

环境保护及道路景观设计说明

4.6.13环境保护及道路景观设计 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依托,加强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普遍重视,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道路建设是一项对社会、经济影响深远的开发性活动,其施工建设和通车运营将对自然环境和社会产生很大影响,必须妥善处理项目实施和保护环境的相互关系。 因此,设计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减少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促进良性循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6.12.1设计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以治为辅、综合治理”的原则。具体如下: (1)环境保护设计应贯穿于项目各阶段或主体工程设计的各个组成部分,使道路、桥涵、互通立交和沿线设施与自然景观相协调。 (2)路线布设尽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文物、景观及城市规划相协调,少占地、少拆迁,减少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3)做好道路绿化、美化设计,结合沿线地形、地物、地质等不同情况,种植各种适生的灌木、乔木和花卉;路基防护以植草为主,尽量减小大面积浆砌片石而造成的视觉污染。 (4)做好施工组织设计,使施工对沿线环境影响降低至最小程度。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和地域特点,在路线布设与横断面布置时尽量结合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现

有的植被资源。 绿化设计在满足基本防护功能,达到相关标准的前提下,着重恢复和重建景观,防止水土流失,尽可能美化路容路貌,改善行车环境;同时解决好沿线噪声治理和污水处理问题,尽可能地改善和提高道路环境质量。 景观、绿化设计首先要服从道路的交通功能,使行车视线通畅。突出绿地内交通标志,诱导行车,保证行车安全。 植物配置上同时考虑其功能性和景观性,尽量做到“常绿树与落叶树结合、快长树与慢长树结合,乔、灌、草相结合”。 注意选用季相不同的植物,利用叶、花、果、枝条形成色彩对比强烈、层次丰富的景观,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 4.6.12.2环境保护设计及措施 (1) 总体平面布置 在道路平面布置设计时,全面考虑沿线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尽量节省耕地、林地,绕避重要的工业园区及居民集中区等环境敏感点;顾及与水利设施、电力电讯等的位置关系,减少拆迁和占地,尽可能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程度。 (3) 路基设计 施工料场,应考虑其位置、开采方式、数量等对坡面植被、河道等的影响。 做好施工组织计划,充分利用挖方调运土方,减少废方。对弃方的位置、数量应考虑其对自然环境、水土流失的影响等,并进行防护和绿化设计。 (4) 做好路基路面的防护与排水、桥涵系统的综合设计 为防止路基边坡受到冲刷和水土流失,在路基防护设计中采用柔性支挡、浆砌片石拱型骨架护坡、浆砌片石人字骨架护坡、

室内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理念 1、让灵感自由释放,创造一个心灵渴望的空间。 2、艺术源于生活,而生活是艺术的来源,在生活中追求艺术之美的存在。 3、设计是包括功能、材料、工艺、造价、审美形式、艺术风格、精神意念等各种因素综合的创作。 4、室内设计的目的就是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5、将设计融于人性,将家居带入悠闲自在的情境。 6、室内设计所追求的是包含天、地、墙、家具及陈设品在内的整体环境风格与质量。 7、设计就是空间、色彩、设计回归本位。 8、用心观察生活,感悟人生真谛,让设计与生活互动。 9、装饰美的享受是属于客户的,创意的快乐是属于设计师的! 10、室内设计注重材料的选择,注重品牌、质感,因此更为理性实用。 11、人为的设计生活方式,是为了努力去创造一种更好的生活状态。 12、设计源于生活,细节成就品质。 13、如果你无法将自己当成消费者,那么你根本就不该进入广告这一行。

14、形式追随功能。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少就是多,简洁就是丰富。 17、一切设计由概念出发,围绕功能进行细节设计。 18、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可以影响人,而设计则可以改变人和环境。 19、以人为本,用简约明快的手法表现居室空。 20、室内设计的首要目标在于满足客户生活的基本需要。 21、企划广告时,就该想到如何销售。 22、用有限空间,做无限设计,成就梦想之家。 23、设计源于生活,生活因设计而改变!成就空间和-谐,让设计物有所值,让细节缔造完美! 24、即使不考虑道德因素,不诚实的广告也被证实无利可图。 25、用10%的精力涉足十门设计学科,不如用100%的精力涉足于一门学科。 26、设计就是着重于点、线、面的灵活运用,把整个环境营造出家的温馨。 27、因生活而设计,因设计而美好。 28、设计是恒久的,在经过很长一段岁月后仍然具有耐看的质感。 29、一尘不染、素净澄明。用平静的心灵看世界,利用淡淡的家具布局把原有的空间净化,把气质和品位含蓄地表现出来……

(精品论文范文)滨水公园设计说明

滨水公园设计 摘要 畅春园景观设计从生态的角度出发,着重对当地绿色景观的缺乏与大小东湖的水系进行治理规划,改善该区域景观环境匮乏现状,有效地防止生态的破坏欲恶化。提高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环境质量,提供优美静雅的城市滨水景观,满足市民对户外活动的需求。同时将该区域与城市的发展向联系起来,打造成城市对外展示的门窗,运用畅春园设计主题中蕴含的交流合作思想与充实的文化底蕴,来树立城市形象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既迎合了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又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城市景观欣赏的眼光需求,达到城市发展的需求与景观规划的双赢。 关键字:生态景观、城市滨水景观、城市形象。

Abstract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is designed from the point of ecological ecological view.Based on the warter system of Daxiao east Lake, it focises on consummating of local green landscape: the effeltive preventing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ecological desteruction:the imporving of resideuts living standard and quality of the city envioronment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cling a beautifui warterfornt landscape for the citizens altivities.Atthe same time,as a citys display window, it link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ign the me of Changchunyuan Landscape, which mainly contains the idea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envichment of cultural foundation, it establishes upstanding image and good mental outlook of the city. All in all ,Changchunyuan Landpscape meets the needs of morden citys development and the demand of peoples appreciative Vision of the urban landscape , which is oibsolutely a win-win situation for both city development and landscape dewign. Key Words:Ecological landscape, urban waterfront landscape, city image

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

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室内设计师的9个设计理念(经典) NO1.不要过分“填充”房间 一个设计好的、规划合理的室内空间很容易会在软装进场后变成家具和饰品的“垃圾场”。房间里要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不要让房 间看上去太狭小。这些家具和装饰品应该把空间装扮得吸引人且具 有相应的功能性,而不只是用来“填充”房间。如果经过装饰的房 间真的看上去很狭小,那么试着重新摆放或者干脆移走一件家具。 有时候空间的狭小感并不一定是家具太多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家具 摆放的问题。如果重新摆放一两件家具后,房间仍然看上去很小, 那么就干脆彻底移走一件。你一定会惊讶于这个举动所做出的改变。过度的“填充”房间不仅仅会使空间变小,使人在其中活动不方便,更会使得心情烦躁,进而迁怒于整个方案。 NO2.不要往房间中放入大小不合适的家具 型号过小的家具会让房间看上去失衡,不合适,甚至像一个玩具屋——这一定不是我们想追求的视觉效果。相反,房间中摆放太大 的家具同样也会有失衡感和拥挤感。在你深化软装方案,准备采购 家具前,一定要确认好家具和房间尺寸:长、宽和高。如果你没有 这样做,将会以昂贵的代价告终。 NO3.用减法恢复室内的平衡 不要在房间中过多的堆砌各种东西,要谨记“少即是多”原则,平衡感,流动性以及充足的活动空间对于任何一个空间都非常重要。在房间中堆砌过多的东西会使视觉的注意力分散、房间的条理性变 得不协调。我们可以通过“减法”对混乱的摆放进行补救:移除物品,直到房间的条理性和平衡感再次重现的时候。 NO4.要善待自然光

灯光是设计中最重要的元素,但自然光才是最好的“光源”,不要肆意使用窗帘和配饰挡住自然光,房间应该尽可能的拥有自然光。要尽量通过用镜子的位置摆放来增加自然光线,使光线可以折射到 房间内。一个充满自然光线的房间无须过多的装饰都会很有生命力。 NO5.确定墙面色彩前先选择家具 很多客户在选择家具前,就已经选择墙面涂料的.颜色,然而后 期他们会发现“为墙的颜色来选择匹配颜色的家具会很难”。我们 建议先选择家具(如长沙发)的颜色,根据沙发面料纹样的元素去选 择合适的墙漆会简单许多。同时,我们还强烈建议在开始刷墙之前,要利用样板多试几次不同明暗度的同一色彩。色板的选择要非常精确,因为自然光线在一天中的不同阶段都会改变,这会影响到墙的 颜色。所以在确定最后的颜色前,要观察色板在24小时内的颜色是 怎样的。 NO6.要重视预算 在具体的项目操作中,我们应该将预算与设计一同进行,而不是仅仅追求设计效果。上面说到的“减法”仅仅适用于设计阶段,而 非具体的摆场。因为,谁也不想让自己的作品打折,并增加繁琐的 后期工作不是吗。 NO7.不要做家具公司的“销售代表” 不要在同一个家居商店或者产品采购源购买所有的东西!软装设 计师都希望所有的物品都彼此相关,协调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具有 冲突感和差异化。一个通过精心设计的的空间是要有个性和维度的,所以绝对不能允许的就是:所有的东西都看起像“配套产品”一样。 NO8.不要把家具全都靠墙放 这是新手们最常犯的错误。我们应该做的是把家具放在一块,打造一个有利于谈话的私人空间。通过把家具组合在一起,我们可以 打造出一个又一个活动空间,使人们在家具的中间和边缘自由走动。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能把任何一件家具靠墙放,我们只是不想让它 们都靠墙,除非你计划开一个大的派对,想在房间中间做一个舞池。

道路绿化方案设计说明

4.7具体设计方案 4.7.7绿化工程 1设计依据 1)建设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设计规范》; 2)《城市绿地设计规范》; 3)投标提供的相关资料; 4)现场踏查核实资料。 2、设计目标 结合片区的未来发展,依托良好的区位条件和自然资源,营造舒适通行、景色优美的独特隧道道路景观。良好的道路景观空间在本片区不仅仅是综合交通资源的载体,亦是人们休憩交流的场所。 3、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导向:绿化设计通过园林植物的配置和道路铺装及小品设施布置,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正确导向,有效减弱汽车眩光,降低驾驶者疲劳度等,创建适宜人的行车与人行的道路环境,体现人文关怀。 2)整体设计:道路景观基于市政道路设计和现状及规划建筑设计整体统一设计, 结合各段道路两侧建筑特性构景,尽量减少因道路建设而对环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道路景观与周边不同性质用地有机融合。 3)适地适树:植物选择应因地制宜,多利用本土树种进行园林绿化。以岭南树种 为主,同时兼顾引种适应性,观赏性强的树种,合理搭配。 4)地域文化:突出岭南的历史文化特色,将一些文化符号和岭南特有的建筑材料 应用到交通标识、景观小品和街道家具当中。 4、主要措施 (1)在绿化带范围种植乔木和少量的灌木,形成统一、整齐的道路绿化景观,突出线性感。 个性元素。 (3)为了打造完整的道路形象,隧道出口和入口的绿化设计方式大致统一,衔接成完整的道路景观。 5、设计内容 1)景观空间设计 主要为道路绿化带的绿化设计,通过乔、灌、草立体结合及垂直绿化的有机配置设计,形成“简约、现代、彩色”且赋有文化气息的景观特点。以简洁大气,规则的乔木种植与统一的道路铺装,突出道路线性空间。 2)道路铺装设计 在人行道铺装采用环保型透水砖。环保型透水砖是一种新型环保建材,具有环保、高强度、耐磨不脱层、透水秀气、自然呼吸、通透散热、隔音、防滑、保持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等优点。人行道铺装以简洁大方,色彩统一,审美耐久的灰色透水砖为主题,局部以 暖色系列进行分割,打造一条即统一又有变化的个性化道路空间。 人行道铺装 3)景观小品设计 道路设施小品以简洁现代、自然生态为基调,突出深圳滨海城市的特点,并力求在造型、体量、色彩和材料上均与总体环境的立意和绿地效果相协调。 (2)沿路标识、垃圾箱、广告牌等小品设施进行统一的设计,形成该片区独特的 — 1 rprrf 訂 益 h Eii .:f 」 F1i?!K 瞪 E il:: 足HIHIIlil!" 蛊SIBERE snsBE. BU-QMU . =ns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公园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摘要: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占地面积 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公园。但是,尚存在一些 问题,根据龟山公园实际情况与预计规划,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只着重论述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 关键词:滨水景观;生态;湿地公园 1.总体分析 1.1区位概况 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位于安徽省合肥市,长江淮河之间,湖水经东南河道汇入长江,西部靠近大别山山区,景色秀美,地理位置优越,并且具有便捷的交通。周边半汤温泉、中庙等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景点众多,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1.2自然条件 巢湖地处中纬度地带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降雨量适中,气候较为温和,水热条件较好,但是兼有南北气候之短,季风明显,冬寒夏热,降水时空变化比较大,旱涝灾害较频繁。因位置特殊有明显的过渡性,也具有南北气候之长:光资源优于南方,水热资源优于北方。土壤分布为丘陵地带多为黄壤、黄棕

壤,平原地带多为水稻土;自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与针叶林混交区,主要树种为苦楮、栎、马尾松、黑松、杉树等,森林覆盖率16.29%。 1.3现状分析 龟山公园位于巢湖市西郊5公里的龟山脚下巢湖东北岸,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座依山傍水的亲水休闲开放式公园。内有尚未开发的龟山山体,海拔126米,酷似一只巨大的神龟探入巢湖畅饮巢湖之水,南为巢湖湖景。本文论述范围初步拟定为龟山西侧,河流汇入口以东,北至龟山山脚,南至巢湖水体的未施工的区块,实际面积约为7.5公顷,本文着重论述如何改造水体湿地区块工程设计。 2.规划设计 2.1规划目标 在景区设计中将景观生态规划观念适当的引入景区总体规划的 理论体系中,在景观规模上,各个景观单位或者独立的生态系统都可以作为一种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而现代生态景观设计多将设计作为廊道斑块理论中的一部分,以达到与周围自然生态相融合的效果。所以尊重自然、创造艺术、渗透人文思想,让环境与人们的生活相融相生,以实现游憩、生态、文化等综合效益最大化为本次设计的目标[1]。 2.2设计理念 本次设计以“改善环境,生态环保”为主题,利用自然的恢复再造能力,对风景区的景观加以美化,对景区的水质加以改善。辅以“渔家”、“灵龟”等设计元素,力求将有关巢湖当地的特色文化与生态功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室内装饰设计理念 一. 室内装饰设计要素 1.空间要素:空间合理化并给人们以美的感受是设计的基本任务,我们要勇于探索时代技术赋于空间的新形象,不要拘泥于过去形成的空间形象。 2.色彩要求:室内色彩除对视觉环境产生影响外,还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心理。科学的运用色彩有利于工作,有助于健康,色彩处理得当既能符合功能要求又能取得美的效果。室内色彩除了必须遵守一般的色彩规律外,还随着时代审美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3.光影要求:人类喜爱大自然的美景,常常把阳光直接引入室内,以消除室内的黑暗感和封闭感,特别是顶光和柔和的散射光,使室内空间更为亲切自然。光影的变换,使室内更加丰富多彩,给人以多种感受。 4.装饰要素:室内整体空间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构件如柱子、墙面等,应结合功能需要加以装饰,可共同构成完美的室内环境。充分利用不同装饰材料的质地特征,可以获得千变万化和不同风格的室内艺术效果,同时还能体现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特征。 M E3F+a q w(W 5.陈设要素:室内家具、地毯、窗帘等,均为生活必需品,其造型往往具有陈设特征,大多数起着装饰作用。实用和装饰二者应互相协调,争取求的功能和形式统一而有变化,使室内空间舒适得体,富有个性。 6.绿化要素:室内设计中绿化已成为改善室内环境的重要手段。室内移花栽木,利用绿化和小品沟通室内外环境、扩大室内空间感及美化空间。 二.室内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 1.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是以创造良好的室内空间环境为宗旨,把满足人们在室内进行生产、生活、工作、休息的要求置于首位,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使用功能要求,使室内环境合理化、舒适化、科学化;要考虑人们的活动规律处理好空间关系,空间尺寸,空间比例;合理配置陈设与家具,妥善解决室内通风,采光与照明,注意室内色调的总体效果。 2.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精神功能要求 室内设计在考虑使用功能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精神功能的要求(视觉反映心理感受、艺术感染等)。室内设计的精神就是要影响人们的情感,乃至影响人们的意志和行动,所以要研究人们的认识特征和规律;研究人的情感与意志;研究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设计者要运用各种理论和手段去冲击影响人的情感,使其升华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室内环境如能突出的表明某种构思和意境,那末,它将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更好地发挥其在精神功能方面的作用。 3. 室内装饰设计要满足现代技术要求 建筑空间的创新和结构造型的创新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应取得协调统一,充分考虑结构造型中美的形象,把艺术和技术融合在一起。这就要求室内设计者必须具备必要的结构类型知识,熟悉和掌握结构体系的性能、特点。现代室内装饰设计,它置身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范畴之中,要使室内设计更好地满足精神功能的要求,就必须最大限度的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 4. 室内装饰设计要符合地区特点与民族风格要求 由于人们所处的地区、地理气候条件的差异,各民族生活习惯与文化传统的不一样,在建筑风格上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差别。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的地区特点、民族性格、风俗习惯以及文化素养等因素的差异,使室内装饰设计也有所不同。设计中要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要体现民族和地区特点以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n4t/Y F C T)t \

景观道路设计说明

5.2景观道路工程 道路的最基本功能就是保障交通畅通,而公园内道路基本功能不仅仅是保障园区内交通畅通,更要与公园内部的整体景观风格相结合,带领游人到达园区内各个景点,同时(略)、组织空间序、展示价值景观和提供游人散步、运动等活动场所的功能.现代公园道路的设计不应仅停留在满足上述基本功能,更应该从视觉角度注(略)景观设计。 本工程建设道路2条,为连接生态湿地公园核心景区和东入口的观光大道,道路全长220米,宽19米,地面花岗岩铺装面积4180平方米地面琉璃景观铺装148平方米,景观石柱34座、照明灯240盏,均为新建。 5.2.1设计依据 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 37-90); 2、《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0-95); 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 75-97); 4、《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 5.2.2设计原则 ⑴、根据道路规划,和现状条件,结合区域用地性质,以较高的起点确定建设标准。统筹兼顾,合理安排,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分发挥,提高城市发展中的可持续性。

⑵、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在满足工程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⑶、合理利用当地建筑材料,降低工程造价。 5.2.3技术标准 按照建设部颁布的《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的规定,道路采用如下标准 ⑴、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I级; ⑵、设计车速:20Km/h; ⑶、荷载标准:双轮组单轴载BZZ-100; ⑷、停车视距(m):支路≥30; ⑸、路面结构:花岗岩铺装路面; ⑹、最大纵坡:1.0% ⑺、最小纵坡0.3% ⑻、土基回弹模量:E≥30MPa; ⑼、设计年限:20年; 5.2.4道路平面、纵断面 道路平面走向依据规划路网走向不变。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区内现有地形条件,根据道路竖向规划,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 纵断设计除考虑雨水收集要求和行人冬季通行能力外,还要兼顾道路两侧的建筑景观标高及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0.3%,最大纵坡控制为0.1%。

论滨水主题公园设计

论滨水主题公园设计:以临海湖滨公园景观规划为例 2010-09-01 09:30:17 作者:maj来源:现代园林杂志浏览次数:0 网友评论0 条作为一位工作多年的景观设计师,笔者先后参与了多个滨水项目的设计,此次更有幸作为主创设计参与了临海湖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亲历了一个滨水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 摘要:滨水区域之于城市空间,是一份瑰宝。世界上众多著名的城市,也往往因为它优美,且极具人文特色的滨水景观而享誉世界,诸如伦敦的泰晤士河、巴黎的塞纳河等等。滨水区域,是一座城市的重要窗口,展现的是一座城市的风貌和精神。在进行滨水区域景观设计时,思考如何同一座城市的精神气质、一座城市的肌理环境相融合,可以说是整个滨水景观设计计的前提。而同时,作为景观本身,设计怎样才能够满足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满足人们精神生活上的诉求,也是关键所在。 关键词:城市肌理:地域性特质;生态环境:滨水景观;以人为本;主题公园设计;景观规划设计 滨水区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与江、河、湖、海连接的区域,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它在有机传承了大陆与水域之际的过渡,也协调了城市的宏观景观与微观景观,是一个屡次丰富日幻化多样的空间中介。 中国历来非常崇尚滨水文化,在古代,文人雅士游历江河,寄情山水,写下了诸多优美的诗句。到现代,滨水景观己不仅仅是一种心灵寄托,更多成为了城市对外展示的窗门-慽市文化延伸的载体,亦或者是城市精神对外的倾诉。如伦敦的泰晤土河了展示城市的历史底蕴:巴黎的塞纳河体现了城市的含蓄内敛;上海的外滩则表达了城市的海纳百川。优秀的滨水景观不仅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更可以以此为支点推动整个城市多方面的迅速发展。作为一位工作多年的景观设计师,笔者先后参与了多个滨水项目的设计,此次更有幸作为主创设计参与了临海湖滨公园的景观设计,亲历了一个滨水公园从无到有的全过程,此文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内涵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内涵 一、以人为本的理念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公路交通事业特别是高速公路发展极为迅速。但同时由于高速公路在我国历史时间比较短,其规划、设计和管理经验不足,再加上驾驶员和车辆的适应性较低,给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带来隐患,一旦发生公路自然灾害和交通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是无法估量的,因此高速公路交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公路设计应注重“以人为本”,一切以人为中心,从人的本性出发,注重人的价值。 公路作为交通运输专用通道,其交通功能是第一位的,因此,首先应当满足出行便利快捷的需求;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公路应当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公路设计应将安全放在首位,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的安全理念贯穿始终,提高公路的安全性,减少事故的发生率。 二、灵活设计的理念 我国地域广阔,地形地质、气候条件差异很大,不同地区公路乃至同一公路不同路段具有不同环境特征。在公路设计中一个重要的概念便是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包括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条件、沿线社会环境特点、公路使用者的需求以及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因此,灵活的设计理念也是公路设计新理念的重点、精髓。 “公路设计灵活性”并不是试图去创建一个新的标准,而是依据现有的法规、标准、规范,在不降低道路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标准和灵活运用设计指标,寻找与道路沿线环境相协调和满足沿线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道路设计方案。 我国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是多年经验的总结,是做好技术工作的行为准则。规范中对指标的规定一般是考虑较多影响因素后,采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通用值。灵活运用,超限指标论证采用。 灵活性设计包含合理选用技术标准、灵活运用设计指标两个层面的内容。灵活性设计是有条件的,必须以保证安全为前提,严格按照现行组合的设计原则进行设计就是保障安全的有力措施。即:设计灵活性就是“在充分掌握和理解现有标准、规范本质的基础上,在不降低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选择技术标准,灵活运用设计指标,寻求达到更符合公路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目标”。实际上,每一个公路建设项目都具有特殊性,由于项目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气候气象、社会环境、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审美观特点以及公路使用者的需求、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等均不尽相同,这些都构成不同地区特有的公路景观环境,公路灵活性设计所面临的任务就是在运输功能和安全与周围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寻求协调与结合,其目的是针对不同公路、不同路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哲学理念 哲学思想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指导作用 哲学作为文化的一种特有形式,是自然科学、社会学和思维意识的概括和总结,对人类社会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启发和指导的作用。唯物主义强调思想应源于生产实践,指导并高于生产实践。而我国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探索更为人性、合理、科学和系统的设计方法,使之满足当今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立足我国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实际情况,从本质上体现生态、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等现代设计理念。 哲学的本质特点是思考深层问题,其思维方法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从而主动地把握事物的变化,坚 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城市公共空间是围绕人这一主体,依托自然环境,以社会经济和社会活动为基础,有序运转的一个整体。设计的实用性和目的性决定了它的客观内容,要求设计不仅要进行充分的实地勘察、调研和分析等实质性工作,还务必遵循客观规律,建立严谨、科学、理性的设计系统。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处理好人与空间其他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使之有机融合,既要充分实现空间的使用功能,又要注重城市已有的基本格局、文化传承和未来发展的能动性,还要体现城市的性格和形象,符合公众的审美,以实现人与城市空间、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完美和谐这一最终设计追求。 唯物主义哲学的观点对事物的认识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法则和意图理念是必定要通过种种客观存在的形式来实现的,要使这些外在表象具有更深刻的思想内容,就应该从更为理性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正确运用哲学观点能引导我们跳出以往设计过度强调设计感和艺术性的感性思维模式。这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下面我们通过具体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和探讨。 哲学方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一是对立与统一是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的构成本质。对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其认为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各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对立面之间的斗争产生动力,从而推动事物的发展,也就是说矛盾的根本即对立统一。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树立从对立中把握统一、从统一中把握对立的思维方法,从而解决问题,使事物间的矛盾良性发展。在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公共空间的功能性与艺术性之间的矛盾、公共空间新的规划与旧有布局的局限性之间的矛盾、时代文明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矛盾以及地方性与城市发展的开放性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是设计规划的构成本质,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设计工作的时候,对这些本质问题和矛盾,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研究,以求实现城市公共空间的 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满足城市规划和发展的整体要求,保护地方特色和文化传承,建立更为科学有序的人性化城市公共环境。 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是将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类社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设艺术,其中体现的物质实体和精神表达、商业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在的使用功能和外在的表现形式、设计形式法则中的自然美与秩序美等,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我们需要从这些对立的差异面中寻找它们的联系和契合点,进行有效的利用,从而化解矛盾,使之从对立走向统一,达到“和”的境界。运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的规律,在设计中针对事物矛盾相反相成的特性,因势利导,去制造矛盾和对立的抑扬关系,使设计更具突破性和创造性,达到人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一方面,矛盾既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千差万别的,不同矛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表现形式各不相同;即使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展示设计的影子,事实上展示空间和展示艺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艺术甚至组织和利用着空间,把艺术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如果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成为了空谈,因为展示空间为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环境的前提,空间规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概念由始至终贯穿在展示设计之中,无论是从展示的本质概念上看,还是从展示设计的程序范畴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展示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之前,要遵循“理念的基石”,也就是首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一)四维性。空间的思维主要是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时间的维度,会制约到人们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与感受。 (二)时间性。人们在展示空间中进行观赏的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是静止的。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时间一直在流逝,空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一种动态的观赏运动,也是对于动态的一种诠释方法。人们体验到观赏的时间性,从而有更加完整的感官体验。时间性作为空间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的空间形式的根本。 (三)流动性。从上面的时间性我们可以得知,观众的观赏活动具有流动性,它是必然存在与展示环境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展示空间的特定功能和特点,来形成一种独有的流动形式和表现手段,为观众传达着信息。展区中不同的规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把不同的效果和参观的路线结合起来,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四)多功能性。如今的展示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了满足到人们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展示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化,集展示、娱乐、沟通、营销等服务为一体,故要求空间的区域划分要对符合指定的功能要求,符合该区域的性质。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道路绿化设计说明74315

道路景观设计项目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介绍(项目背景、目的及意义) (一).项目背景,本设计是一条交通景观型城市主干道,全长292米,绿化总面积为8072平方米,路宽14米,断面形式为两板三带式:绿化带(13米)+人行道(3米)+机动车道(14米)+中央绿化带(3米)+机动车道(14米)+人行道(3米)+绿化带(13米)。本次绿化设计的内容为3米宽中央绿化带、人行道绿化和两侧13米宽的绿化景观带。 (二).目的及意义,道路景观作为城市整体景观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将城市景观和道路景观紧密结合。大气、时尚的道路景观风格体现着新通州蓬勃发展的城市风貌。线条流畅而富有韵律感的绿篱像是给通朝大街披上了飞舞的彩带,自然搭配的花灌、乔木像一个个跳动的音符点缀其中,无处不在的洋溢着动感都市的特有魅力。充分考虑满足使用功能在不同地段合理的划分了商业、居住休闲、自然风景绿地等公共开放空间,每个空间在满足交通需求的同时,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大道。因地制宜,根据周围环境及人们的使用需要,适当设置与整体城市风格相协调的道路铺装、文化休息、公共服务设施。 二、项目的研究方法、设计思路(设计立意、构思及指导思想) (一).设计立意,设计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道路与景观、人文、生态有机结合在一起的理念,结合现有道路现状,我们提出合理的布局及按照“绿化、美化、文化”的建设思路,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元素,以人为本,极力打造具有民族文化特色且性格独特的新景观街区。 (二).构思,本段路的绿化景观设计结合交通型主干道车速快、车流量大的特点,突出景观、生态效益,贯彻“四季常绿、四季有花、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简洁明快”的设计原则,达到引导视线、美化环境、组织交通的目的。本次设计运用几何构图形式,形成简洁、明快、具有时代特色的道路绿化景观,为驾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安全的外部环境,使司乘人员有“人在车中坐,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狭义是指那些供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居住区户外场地、公园、体育场地等。广义是指公共空间不仅仅只是个地理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进入空间的人们,以及展现在空间之上的广泛参与、交流与互动。这些活动大致包括公众自发的日常文化休闲活动,和自上而下的宏大政治集会。 1.概述室内公共空间设计定义和关联 2. 1.1.室内设计: 又称室内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在建筑内居住、行为等要求下的环境设计。是建筑内部空间应用的深化设计。是空间形式化再现行为意愿的过程。 1.2.建筑设计: 又称建筑空间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居住、行为于内部和外部的不同要求而进行的空间设计,建筑设计的动机旨在强调建筑空间内与内、内与外、外与外的行为关联。 1.3.室内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建筑设计更注重空间的建造及空间的骨架作用。 建筑设计重在创造总体和综合的时空关系,主要解决建筑的基础使用功能问题, 强调建筑内部与外部的形式以及建筑构造等问题。 室内设计实际就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是围绕着建筑应用行为空间的深化改良设计。室内设计更注重内部空间行为形式的细化塑造,主要利用空间界面的形式塑造,空间形式语言对生理的作用和心理的引导。 室内设计更强调形态的塑造和细部的处理,材料的质感、纹理、色彩以及灯光的运用,所以室内设计又比建筑设计更加细腻,更加具体。 1.4.室内设计的内容: 主要围绕着围构建筑内部的 空间界面形式塑造(墙地顶)、 空间通与隔的再造改良(门窗隔断)、 辅助行为的构造设施(家具台柜橱库)、 空间行为的导向塑造(围隔形式虚实向势)、 符合空间行为要求下心理精神的外在形式表现(陈设装饰与象征主义)、 采光照明的优化(自然照明人工照明)、 新风排风的制造改良(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温湿调控(空间行为的物理条件及规范)、 以及空间设计的形式语言和美学原则(视听嗅触味、造型色彩肌理声音采光通风)等等… 室内空间设计涉及建筑学、形式美学、工程学、材料学、人机工程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如果再断增加不同地域文化及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见识,会对丰富设计语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5.室内公共空间设计: 相对于室内私有空间而言,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更强调的是满足公众行为需要的室内空间设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通过对行为、环境、文化、时代、习俗、理念、科技以及生理和心理等因素的综合思维进行的空间设计,旨在改善公众的物理生活环境,提高公众精神生活质量。物理环境设计包含空间使用性和经济性两个因素: 室内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的基础问题,主要考虑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如,室内空间的行为划分、导向隔通、家具设施、安保储藏、采光通风等要符合科学和法规,主要满足人

浅析滨水景观设计说明

浅谈滨水景观设计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离不开现代城市景观空间的享受。尤其是人们对于现代城市滨水空间景观的要求越来越高,正因如此背景,在景观设计创新过程中就须着眼于现在,放眼于未来,既要有传统的文化内涵,又要富于时代感。在其设计时必须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念作为总指导和总的中心思想,针对现代城市滨水景观,在设计中就应遵循景观设计的准则、原则:即它的安全性、生态性、审美性以及时代性。具体到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空间,还应该考虑到它的:共享性、亲水性、生态保护性及可持续发展等原则,从而充分体现人性化这一中心理念。 1、滨水景观特点 1.1综合性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设计艺术。由于该类型的景观所设计的对象和考虑的因素都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做海滨公园景观中的“共享性”即陆地环境与水域空间的结合,更需要从整体上去把握,所以要把握好景观构成的三大要素:景观形象、环境绿化、行为心理。把握住了这三要素也就把握住了景观设计的精髓。在设计中坚持人性化设计的中心理念,将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相互结合,充分体现景观设计的宗旨:即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海滨公园景观的综合性还体现在它的“多样的统一”。 景观的综合性不仅仅是单方面的,远景设计研究院提醒滨水公园中的每个部分功能区都是多样的,把多样化的部分有秩序地排列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这就给人来了有秩序地美感。一旦这种秩序被打乱,就会陷于混乱中而失去了

美感。 1.2多样与统一 再者,“多样与统一”又是景观造型设计中常用的设计原则之一。特别是在设计城市滨水公园景观环境时,它包含了许多功能、形式、内容等,因此,更需要强调“多样化的统一”,注重在整体环境下的统一设计。在景观设计中始终把握整体全局的设计是统一的关键,在整体的前提下寻求小变化,这样既不失整体风格,统一中又有变化。统一是体现整体秩序的美、和谐的美,是美的标准与尺度。整体统一的表现是一个相互关系的群体,贯穿其景观的综合性,从而使整个景观环境的视觉效果更加柔和而深刻。 归纳起来,景观的综合性是体现在多方面的:它的复杂性、共享性、关联尺度、多样与统一它们是相互联系的,相互影响。而“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是突出体现整体风格、加强景观环境印象的手段之一,留给人们的整体视觉印象亲切而深刻。因此:在喧闹繁杂的大都市内的环境设计中,“多样与统一”的设计法则尤其显得重要。它将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滨水景观的视觉感受与审美心理。 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是景观设计中最为复杂、综合性很强的的课题,而景观设计师必须通过遵循滨水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创新、设计,着眼现实,从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了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价值。“诗意的栖居”始终是人们内心的向往,而海滨公园景观设计正是通过提高生活品质,提升生活品味,以人为主体,以空间环境为客体,构架着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 2、景观设计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