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美术走进新天地

一年级美术走进新天地
一年级美术走进新天地

《走进新天地》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阶段美术学习的基本内容,认识相关的工具材料,明确美术课应准备的常规工具。

2、通过看看、说说,初步培养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通过画画、玩玩,大胆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几种基本用法。

3、激发学生对美术学科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爱护和灵活运用美术工具材料的意识,为后续的美术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美术课的学习内容和工具材料,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欣赏作品的能力及灵活运用美术工具材料的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课本、素描纸、彩色水笔、油画棒等美术工具。

(教师)课件、一只装有各种美术工具材料的“百宝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借助动画人物“喜羊羊”,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创设参观美术馆情境,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欣赏体验

“喜羊羊”带领小朋友参观美术馆三个展厅:绘画厅、制作厅、体验厅。

(一)、绘画厅,展示绘画作品及相关工具。

1、交流讨论:小朋友,你知道哪些绘画种类?他们都用什么工具来画?

2、课件展示:水墨画、水粉画、线描画、水彩笔画、油画棒等绘画种类及其工具。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对不同的绘画进行初步的认识,了解不同之处。

3、小结:绘画种类形式不同,工具丰富,画面效果也不同。(二)、制作厅,出示各种形式的手工造型作品及相关工具。

1、结合书本、课件图片,让学生欣赏更多地手工造型作品,如纸艺、陶艺、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创意造型等。

2、小结:原来生活中的普通材料,通过手工制作,也能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三)、体验厅,了解并尝试油画棒、彩色水笔导入用笔方法。

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体验学习油画棒、彩色水笔的各种用笔方法,可以大胆尝试新花样。教师适当小结。

三、快乐涂鸦

出示米罗绘画作品,如《太阳与鸟》等,启发学生想象点、线、面可画成什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作画,快乐涂鸦。

四、展示评价,交流拓展。

1、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学生互相观摩学习,养成评价、交流的习惯。

2、课后拓展:美术活动丰富多彩,美术创意精彩无限,课外还

可以外出写生或参观画展。

3、明确美术课所要准备的常规工具,如:绘画工具主要有油画棒、彩色水笔;手工工具主要有手工剪刀、胶水和双面胶等,提醒学生做好相应准备。

美术一上《走进大自然》第一课时教案

二、走进大自然 第周星期总课时数 一、学情分析 本课让小朋友了解认识各种基本的颜色,谈一谈自己对各种颜色的喜欢,对各种颜色的感受。并要求小朋友用多种颜色,并且是喜欢的颜色来表现大自然,通过本课教学让小朋友课一步地了解各种颜色,并能调配出其他颜色来进行绘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让小朋友了解各种颜色 2、用各种基本颜色调配出其他的许多颜色来表现大自然。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课件、树叶、花朵、小盆栽等。 学生:水彩笔或油画棒、蜡笔等。 四、课时1课时 五、教学内容 苏教版美术第一册第一课《走进大自然》P2-P4 六、教学流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新课 1、由教师谈话引入课题:小朋友你们见到过彩虹吗?你们知道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吗?小朋友,你们还知道大自然的颜色吗? 2、揭示主题:《走进大自然》 三、讲授新课: 1、了解各种基本颜色刚才小朋友说了许多关于彩虹的颜色,那彩虹[究竟有哪七种颜色呢?有红、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颜色就是所有颜色的基本色。 2、了解色彩(基本颜色)带来的不同感受。小朋友,当你们看到这个红色会产生什么感觉?那黄、橙、绿、青、蓝、紫,颜色有什么感受呢?红:温暖;黄:热烈;橙:活泼;绿:健康;蓝:安静;紫:浪漫、华丽。 3、让学生尝试用基本色调配其它颜色。除了基本的七种颜色,还有许多我们见到的色彩是哪里来的呢?就是用这七种基本色调配出来的。比如:绿色=黄+蓝;橙=红+黄;紫=红+蓝。

四、学生作业,老师巡回指导 1、用基本颜色,画出大自然的颜色。 2、用基本颜色调配各种其他色彩,并绘画出晴天或阴天的大自然。 七、小结与评价 1、学生作业讲评: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讲评。 2、教师小结学生行为进行点评 八、教学反思 九、板书设计 走进大自然 彩虹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绿色=黄+蓝;橙=红+黄;紫=红+蓝。

苏教版一年级美术1.走进大自然

课题第1课走进大自然主备人苏小娟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 2 教材分析 景色旖旎的自然风光、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这些都能让孩童欣喜和好奇。尤其是大自然中五彩缤纷的颜色,可以带给孩童丰富的视觉感受。本课是小学阶段的第一节美术课,是学生进入小学后学习美术的重要一课。利用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引导学生感受色彩、认识色彩、体验色彩、游戏色彩、创意色彩,激发学生学习色彩、学习美术的浓厚兴趣,为小学阶段以至更高学段的学习奠定积极、向上的学习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辨别几种基本的常见的颜色。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使用颜料、毛笔、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尝试用涂涂、画画、喷喷、印印等方法加深对色彩的认识,体验多元的美术表现形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对生活对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感受大自然的丰富色彩,认识颜色,学习基本的涂色和调色方法。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学会欣赏色彩,观察并发现利用色彩的叠加、溶合等方法使颜色产生丰富而奇妙的变化。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课件、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 画纸、抹布等。 学生准备: 水粉颜料、调色盘、毛笔、水罐、油画棒等绘画工具,小喷壶、纸团、画纸、抹布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颜色,体验涂抹,学习使用颜料的基本方法 1. 取绿色颜料涂在纸上,然后用喷壶喷湿,让颜料淌下来。观察并发现像是下雨了。 “暖和的春风吹拂在脸上舒服极了,睡了一冬的小草们揉揉眼冒出了它们嫩绿的小脑袋,大地一片绿色。(示范打开颜料盖,挤色加水调和)老师找到了绿色,让大地变得到处都是绿油油的。(在画纸中间涂抹绿色——喷水)呀,是雨姑娘来了,一滴滴的小雨珠淌下来啦。 A. 观察:老师的这幅画像不像春雨绵绵的田野呢? B. 谈话:小朋友,用小喷壶来画画是不是很有趣?想不想也来试试?找出一种喜欢的颜色一起来尝试一下吧。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走近大自然》名师教案

《走近大自然》名师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中多种媒材进行造型游戏,学会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形状、质感进行创作。 2、技能目标:通过组合、拼摆、粘贴、插接、等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3、德育目标:教育学生走进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中五彩斑斓的世界。 教学重点: 怎样运用自然界中多种事物根据其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 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感悟发现 1、师搬出一个宝箱,里面准备的不同形状、质感的物品,让学生上台摸一摸,通过形状和质感猜宝箱中的事物。学生一边摸一边说出摸到的感受,其他同学一起猜。(树叶,树枝,石头,香蕉,菠萝,西红柿,松塔等) 2、小结:是根据什么猜出来的?学生一边说,师板书。板书:形状:规则的,不规则的;肌理:粗糙的,光滑的;颜色:五颜六色的。 (设计目的:尝试发现不同事物的形状、颜色和质感) 二、新课教学,欣赏提升。 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事物,大自然中还有更多、更新奇的事物呢!今天,就和老师一起走进大自然。 1、欣赏艺术家卡尔·华纳的作品 大自然中的事物可真多啊,有些艺术家就喜欢用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艺术创作。英国就有这样的一位摄影师,他善于把各种食物拼摆成一副独特的风景画,他就是艺术家卡尔·华纳,我们一起欣赏他的作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他的作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设计目的:学生思考用各种事物的不同颜色、形状、肌理造型的变化,通过组合、插接等方法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美好感受) 2、欣赏小朋友的作品 欣赏了大师的作品,再看看同学们的创意吧!看看他们从大自然中发现了什么? (设计目的:了解设计的过程,引导学生从功能、材料、色彩、美感等方面对作品进行鉴赏。) 3、分析演示插接的方法 教师示范演示蜻蜓的做法,现场根据不同事物运用组合、插接等方法制作,并分析制作的材料与方法。 4、感悟发现,分析材料。 同学们,马上就六一儿童节了,老师发出倡议,要征集一部分作品用于六一儿童节的展览,你们愿不愿意参加?你打算用什么来插接、拼摆、粘贴你的艺术品呢? (设计目的:学生尝试发现不同事物的组合与变化。) 三、学生创作体验 亲爱的小朋友们,请用手中的材料、拼摆或插接一件有趣的艺术品,我在六一现场等你哦!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美无处不在。) 四、小结 生活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发现,勤动脑、勤动手,就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趣。

苏教小学美术一上《1走进大自然》word教案 (4)

教学内容准备课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习惯,激发学生学好美术的兴趣。 2、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明确美术课的学习要求,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 教学难点养成学生的良好绘画习惯。 学具准备常用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师生问好,相互介绍。 二、启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1、师画一圆,问:①这是什么? ②你能把它变成什么?③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美术吗? A、发现美 B、创造美 C、欣赏美 2、你发现生活中什么是美的? 3、你是如何创造美的? 4、你生活中的物体景物美在哪里? 三、明确目标: 1、自主阅读课本,寻找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说说为什么喜欢? 2、翻翻看,我们这学期共有几课?需要哪些用具,必须学会哪些知识? A、用画笔来表现的有哪些? B用橡皮泥、剪刀、彩纸等表现的又有哪些? 四、创作活动: 1、学习绘画方法。 2、学画太阳和月亮(随时纠正不正确的作画习惯)

3、画好太阳或月亮,涂上喜欢的颜色。 4、写上自己的名字和想说的话,或是一些建议、想法(不会写的也可以用拼音) 五、展评,小结。 课后反思 开学的第一课,在对学生习惯养成上花费了较多的时间,其余安排较紧。学生对画太阳画月亮非常感兴趣,学生们真正喜欢上了美术课。 教学内容第一课美妙的小世界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中微小的世界。 2、使学生应用手中已有的材料表现微小的世界。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注意发现细节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的微小的世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微小的世界。 学具准备常用的水彩笔、油画棒等工具、树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引导学生观察: 1、引导学生观察窗外的树和树上的叶子。 2、指名学生到黑板上画出树叶的形状。 3、师出示树叶让学生观察,纠正绘画中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观察。 4、亲亲大自然中有极其微小的世界,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 5、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6、用放大镜,还可以看到更多奇妙的小世界,学生们用放大镜寻找自已所感兴趣的物体进行观察。 三、寻找身边的颜色 1、问:苹果是什么颜色? 2、引导学生观察:有许多的颜色。 3、观察春、夏、秋、冬四幅图,说说它的色彩。 4、我们身上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 四、欣赏《蝈蝈黄花》 艺术家善于用。细腻的手法画出蝈蝈的神态。用大写意的手法画黄花,它画出了果园中的细小世界。 五、学生创作

人教 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课 走近

人教版第二册第2课《走进大自然》 一、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 二、教学理念: 本课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中自然物以及美丽的家乡武夷山丰富的植被带给我们的美感。引导学生多运用身边的易获取的自然物树叶进行创作,并让学生了解不仅树叶可以创作出美丽的作品,世界上许多艺术家不断在大自然中探寻可以激发灵感的创作材料,并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性,塑造出形式多样的艺术品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收集到的树叶及一些易获取的自然物,了解各种自然物都具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知道利用树叶的色彩、外形进行创作,作品能体现巧妙的构思。 2.技能目标:利用树叶及其它枯枝干花等各种自然物,根据其特征,通过拼、接、剪、贴、绘等方法创作一件有创意、美观的作品。 3.德育目标:通过创作活动,使学生感受大自然丰富的物质资源,增进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激起保护大自然保护家乡自然环境的意识。体验美术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 四、学情分析: 在一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丰富多彩的美术课程,但以绘画方式居多,本课根据新课标“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要求,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利用各种自然物进行美术创作,巧妙地利用自然物的色彩、外形和质感,重新塑造崭新的形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并在课堂中渗透环保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本课为造型 五、教学重难点与关键: 1、如何利用好现成材料的造型特点进行创作。

2、为自己的创作找到合适的造型并合理利用。 六、教学课时:一课时 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1、各种树叶、枯枝、干花、彩色纸。 2、16开色卡纸作底板、剪刀、胶水(双面胶)。 八、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分析材料: 师:同学们,你在生活中都见过哪些蔬菜和水果,哇,你们懂得还真多,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蔬菜和水果让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同学们表现真棒,那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老师给同学们一个惊喜。我数一、二、三你们睁开眼睛。 看这是英国一位名叫卡尔·华纳的艺术家制作的乡村风景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刚才看到的材料都在画面中的什么地方,都变成了什么? 生:各种水果变成汽球,土豆变成岩石,坚果变成乡间小道…… 师:还有什么?你还能看到更多吗? 师总结:瞧这位艺术家多有创意,他把我们平时常见的水果、蔬菜、根据它的形状和颜色组成了一幅生动有趣的风景画。我们大自然中有好多好多这样的材料,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找找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成什么,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第二课走进大自然。 课件欣赏作品思考它们是运用什么材料做的?利用了材料的什么特质使作品显得巧妙而富有创意。帮助学生认识自然界的物种可以用规则形概括,但大多数为不规则形,便于学生进行联想。

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的: ⑴ 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⑵ 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⑶ 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⑴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⑵ 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多幅观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搜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观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老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拾掇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顾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领会造型的高兴。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老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老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舞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相互参观。 活动五: 拾掇与整理。 教学评价: ⑴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⑵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小学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时数:2教时 授课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大地艺术 沙雕作品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____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 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请同学讨论你想让这些地方呈现怎样的效果(喜气洋洋的、冰天雪地的、异国风情的、神秘的、亮丽的……?) (2)、你觉得可以利用哪些物品来造型。 (3)、自由分组,回家准备,讨论设计方案。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大家一起来交流。 ●四、讲评 ●五、小结 教学随感: 对大地艺术、沙雕、冰雕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感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和伟大。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走近大自然》教案

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走近大自然》教案课题: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走近大自然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案走近大自然 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能力目标: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德育目标: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难点: 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自然材料,如沙、雪、泥堆造各种造型。启发大胆构思进行想象。 教具学具:学生自行携带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教材、演示工具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二、讲授新课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

意都可以做。 大地艺术沙雕作品讲解。 三、讨论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以让你们挥洒的好地方——沙坑。 1、指出活动地点,根据你手中的材料,你有什么设计思路? 2、来到活动地点,进行自然分组,划分各组活动场地。并进行讨论,根据组里的材料进行创作。 3、分组进行拼摆造型游戏。 活动前进行安全教育;不打斗、不攘沙、不扔东西。(各组指定地点活动)师巡回指导,注意学生安全。 4、展评之后收拾与整理。(展示时进行互相评价,适时表扬鼓励)。 5、进行小结。 6、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走进大自然

主备人使用人课时总课时 课题走进大自然授课 时间 月日 教学目标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 重点 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与同学友好合作。 教学 难点 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法学法教学具 主备人教学环节设计使用人个性修改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友已经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玩具,废旧物品和颜料。看来 一场比武较量的争夺赛马上就要开始了。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无意识地发现自己收集到的各种废旧材料的样子、颜色。 二、讲授新课 1、观看大自然中的各种植物、矿石等材料制作的工艺品。(如图例) 认识各种材料,认识植物材料、矿石等。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2.大自然太迷人啦,这么多丰富材料,美丽的色彩、形象。你能分辨 出来是什么吗?学生观察到有树、花、石头和种子等等。交流出观察 到的各种材料,并分析它们的使用方法。老师示范用蔬菜和种子进行 拼贴画的制作。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同学和老师可以使其思路更趋合理。 问:我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材料?你准备怎么做? 2、也可以公开招组员,如:我想用种子做一幅画,谁想与我合作? 三、学生制作 教师布置作业,巡回辅导。学生可以单独或小组合作完成某一作品 四、讲评欣赏 师生欣赏、评议。学生自评、互评。 五、教师总结 表扬学生的创意设计,学生欣赏。 板书设计 2.走进大自然 找材料巧构思细制作 课后反思本课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甚至提前布置“实地感受”的活动来走近大自然。希望在本课的学习后,当学生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当学生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能够闻到画中花的香味……,总之,当孩子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时,他们就学会了欣赏美。

人教版小学美术一下《走近大自然》教案3

《走近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 1、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二、教师示范,讲授新课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三、艺术实践 1、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

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2、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四、讲评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老师点评,学生互评。 五、小结 由于是户外活动,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和大自然融为一体,随意的排列组合成有趣的形状,作业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

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今天我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二)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今天我在一年级上了《走进大自然》一课,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寻寻找找,观察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传统美术教学只重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把学习仅仅局限在书本上,脱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在这种学习观念下,不仅很难培养出学生的创造精神,而且会泯灭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影响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既要重视学生对艺术的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还要注重美术更多地与生活相联系,创建多维互动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组织形式,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感受美,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在玩中学,让学生围绕目标自主选择内容、材料和方法,让学生在知识探索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我在教学中,以教材为依托,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耳闻目睹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丽,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努力用新的理念来组织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综合性学习”是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感受能力、综合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互相合作能力等。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创造了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状态之中,用口头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表达自己的情感,并用即兴回答形式汇报查找的结果,在丰富多采的美术实践活动中,拓宽了美术学习的内容、形式、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走进大自然教学反思(三)美丽神奇的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是我们生存的环境,我们只有爱护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大自然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才能带给我们更舒适的环境。一年级上册美术第一课是《走进大自然》,虽然学生对颜色并不陌生,但对色彩的具体名称却不是太了解,于是我在教学中充分让学生去自主实践,探索发现。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寻找校园里都有哪些颜色?说说你喜欢哪些颜色?同学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的校园里竟然有这么多美丽的颜色,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缤纷,也激发了学习色彩的兴趣。我又适时提出问题:你能不能把刚刚说到的这些美丽的颜色从你的水彩笔中找出来呢?学生齐声回答:能。我逐个说出色彩的名称,让学生自己动手找找相应的颜色,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部分不认识的颜色很快便记住了。

走进大自然(认识美术学具)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课 走进大自然(认识美术学习工具) (微课程脚本) 博爱教育集团怡康校区许炜 一、课题:走进大自然 二、教材: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美术第一册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学生分析 自然与儿童有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儿童总是喜欢用他的全身心去体验他周围的世界,注视、抚摸、倾听、闻嗅……并往往把它们作为自己的创作源泉。本课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大自然中去认识色彩、感受色彩,诱发儿童自身潜在的色彩美感。 五、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各种小学生常用的美术学具。 认识大自然中的色彩,并能叫出他们的名字。 感受大自然是美丽的,色彩是美丽的,用这些色彩来画成的图画也是美丽的。 2、教学重点 理解各种不同学具的性能、特点、差别。 认识色彩并大胆的运用色彩来表现大自然的美。 3、教学难点 能感受到大自然的色彩美感,激发情感共鸣,并把这种情感延续到作画过程中去;能恰当运用画具表现自己的感受。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自然风景图片、范画 2、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课前完成: ⑴、美术包里有各种美术工具,这些不同的美术工具怎么用?它们有什么差异呢? 看视频。 A、(展示一年级上册美术书)同学们,你们喜欢美术课吗?学好美术课,一定要准备好一些必须的学习工具。各种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作用、效果,哪些才是真正适合我们使用的呢?今天,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小学生常用的美术用具的不同特点吧! B、一一示范展示: ①、水彩笔(适合勾线) ②、油画棒(适合大面积涂色,鲜艳、持久) ③、彩色铅笔(涂色时变化丰富) ④、水粉色(大面积涂色、比较难把握、涂色均匀、水色变化丰富) 小魔术(油画棒和水粉颜料结合的《雪景图》) ⑤、彩色签字笔(适合画小图、小效果) ⑥、橡皮泥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 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人教版美术小学一年级第二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第二课走近大自然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教学重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 2、是否能与同学友好合作。 3、是否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是否能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课前准备: 1、收集一些沙雕、大地艺术和岩画的作品图片。 2、学生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如:各种废旧物品(瓶子、罐子、彩色纸、绳子、彩色塑料纸、竹竿、芦苇、芦花、高粱穗……)、工具(铲子、水桶、画笔、颜料……) 教时数:2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沙雕作品、大地艺术作品等图片 沙雕作品 二、讲授新课

沙雕是一种以沙和海水为基本材料的雕塑艺术,它通过堆、挖、雕、掏等手段塑成各种造型。沙雕只能用沙和水为材料,不允许使用任何化学粘合剂。作品完成后经过外表喷洒特定胶水加固,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以保持几个月。沙雕属于大地艺术的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其体积的巨大是传统雕塑难以比拟的,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沙雕是一门边缘艺术,融合雕塑、绘画、建筑、体育、户外娱乐等各大元素。一般的爱好者不需要特别的专业训练,所有的人只要愿意都可以做。 大地艺术 沙雕作品 冰雕是一种用天然的冰加工而成的艺术品。它是俄国人首创的。1740年,欧洲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寒冷天气,除了南部地区外,均被坚冰封锁,所有的河流湖泊都结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专横跋扈的俄国女皇安娜伊万诺夫开了一个很残酷的玩笑:下令工匠用冰块在彼得堡的内瓦河上建一座宫殿,用作失宠的王子米歇尔格里申的新婚住所。工匠们无奈,在河上建成了一座长17米,辟有3间冰室的冰宫,冰宫内还摆放着各种造型美观的冰制家具、床上用品以及炊具,宫内的小花园里还“长着”用冰塑的各种花草树木。冰宫修好后,女皇命王子在冰宫中举行了婚礼,并且在那里度过了洞房花烛之夜。安娜伊万诺夫的恶作剧导致了冰雕艺术的诞生。从此,艺术园地中又增添了冰雕这一奇葩。 三、讨论 小朋友们今天你是不是也想来试一试呢?我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个可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教学实录

《走近大自然》教学实录 小学一年级美术 教学目标: 学生在大自然里寻找喜欢的材料,学会巧妙地利用材料独特的形状和色彩,有目的地摆放出各种有趣、新颖的造型,创造出有趣的美术作品。 教学方法: 通过欣赏图片和动画,了解因材造型的方式和方法,学会用手中的工具和材料,有目的的摆放完成一件美术作品。 一、导入新课 欣赏导入 (1)艺术家用什么材料创作了这幅作品? (2)这是一个怎样的小世界?是什么材料? 小结:这些都是大自然中的材料,艺术家根据它的形状颜色,进行拼摆,创作出来的作品,它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二课《走近大自然》,去自然中寻找美和创造美。 (板书)走近大自然 以欣赏实物拼摆作品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动画的欣赏,教师根据当地教学实际引导学生选择喜欢的材料并巧妙运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学会根据材料色彩和形状的特点,有目的的摆放出各种有趣、新颖的造型,体验自由造型的乐趣。计算机与美术的结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如在原来的“师与生、生与生”,增加了:“师与机、生机与”的交流互动。假如能与传统的美术学习方式融合起来,学习方式就更加丰富了。学生更主动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乐于探究与创

新。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看到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为一体的电子材料,以此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生的美术学习不再是模仿与接受,一味地在教师圈定的美术知识圈子里打转。相反,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平台,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独立地搜寻相关内容与知识,兴奋地探究美术的奥妙。有些课,学生因为兴趣高,课内时间有限,他们在兴趣的驱使下,还会在课外花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日后,有新的认识,他们会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补充完善。研究性学习得以落实,拓展性学习也能真正做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目前和将来,各种新的信息技术软件不断发展更新,会使学生对电脑绘画设计一直保持学习的新鲜感。 二、讲授 1. 说材料 看一看:孙悟空和花果山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想一想:这么漂亮的房子是用什么材料搭建的? 说一说:下面的作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组内交流:你能从大自然中找到哪些材料用于创作? 2. 视频欣赏 想一想:怎样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创作? 插入视频:沙和雪 插入视频:沙滩上拼摆小鱼 3. 作品欣赏 想一想:小作者用银杏叶摆出了什么动物?还用银杏叶还拼摆出了什么造型? 看一看:这棵许愿树用了哪些材料? 说一说:小作者用什么材料做的交通工具?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

小学美术一年级---《走近大自然》教案 课题: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一年级下册美术走近大自然教案 走近大自然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材简析: 本课与上学期所学的“大家一起做”有些相似,但本课主要是利用自然界中的材料进行造型。 教学目标: 1、能够利用自然界中垂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进自然,更加热爱大自然。 教学重难点: 1、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2、是否能对自己所选材料的特性有近一步了解,是否进一步领略大自然的美丽。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幅欣赏图片、有关录像资料、电教设备。 学生:收集各种废旧瓶子、彩色纸、绳子、竹竿等,带小碗或小盘子。。 教与学活动的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 通过录像、实物投影设备观看岩画、沙雕等装饰大自然的造型活动的录像。欣赏大地艺术作品的图片。 请学生谈一下观看的感受,说一说这种艺术形式与自己以前接触过的艺术形式有何不同。 活动二: 出示教师制作的小冰花,请学生看一看、摸一摸,引起学生兴趣。根据自己的经验说一说它是怎样做成的。 活动三: 看看自己带的材料哪一些直接就可以用来制作小冰花,哪一些还需要进行改造再做。 2-3人一组,制作小冰花的胚子。 活动四: 将冰花胚放到小碗或小盘里,拿到操场上使其上冻。 在等待冰花上冻的时间里,学生观察自己学校的校院里哪一个地方、适合进行什么样的大地艺术创造活动。并根据各组讨论结果分配各组下节要准备的工具材料。 活动五: 将冻好的小冰花小心的取出,大家一起玩一玩,并把它吊到学校里的松树上,再运用带来的其它材料,把松树打扮成圣诞树。

活动六: 收拾整理,整队回班。 第二课时 活动一: 带队来到校园里。将材料工具放好。 回忆曾经学过的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中小动物是怎样在雪地里作画的。利用带来的工具在沙地上仿造一下各种小动物的脚印。体会造型的快乐。 活动二: 各组派代表交流自己组上节课讨论得要进行的艺术活动的创作思路,教师和其他同学可以提出建议,使其思路更趋合理。可以根据造型内容交换各组需要的工具、材料。 活动三: 小组合作完成作品。教师要指导组长分配任务,鼓励每个人都要发扬合作精神,还要注意安全。 活动四: “大地艺术展”,互相参观。 活动五: 收拾与整理。 教学评价: 、是否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是否能与学生团结合作。

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课美丽的大自然广西版

第一课美丽的大自然 教材分析: 大自然给人类创造了赖以生存的空间,美丽的自然景色能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如何处理好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应该要重视的问题。要让学生从小就有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美得机会。在热爱大自然的基础上,学习保护环境的知识,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陶冶情操,热爱祖国。学生学情分析:对于刚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小学是他们人生一个新的阶段,在美术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思维更为灵活。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知与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力目的:从自然景观、自然现象、季节变化、景物的形状和色彩变化等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难点:如何启发、引导学生在大自然的风景图片或在自然景物中找

一找美丽的线条、形状和色彩,用简短的语言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课时:2课时 教具准备:大自然的图片以及相关绘画作品、教案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的情绪。(新学期第一节课,了解学生基本情况) (二)导入新课: 师:给学生展示一些当地大自然的图片,问: 1.同学们见过图片上的这些地方吗? 2.知道这些地方是哪里吗? 3.你最喜欢哪一张?(教师用鼓励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大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小结:同学们说的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教师板书课题。顺理成章的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有趣的导人,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带着新奇很快迸人学习的角色。 (三)讲授新课: 感受与创作: 1.学生欣赏课本上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 (1)引导学生说一说最喜欢哪一幅作品,它美在哪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