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关于教学设计和说课的思考

山东师范大学 毕华林

●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教学设计,实质上是指某学科教学单元或课时的设计。(裴新宁2005)

观点1:教学设计是由一套系统化步骤(或程序)构成的过程。

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教学设计包含一些基本的要素。例如,认为教学设计包含的基本要素有:分析、设计、开发、实施、评价(裴新宁2005,这实质上是宏观设计的基本要素,以教育系统设计、课程设计为主要目的)。

再如,认为不论哪种教学设计模式,都包含五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五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就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鲁献蓉2004,这实质上是教学的微观设计,是立足于已建立的教学系统,对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的设计)。

我前国内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是这种观点。(教学设计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预设、规划的过程)

观点2:教学设计是解决教与学问题的过程。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学习者的学习问题就是教学设计要解决的根本的教学问题。为了促进学生的有效(有意义)学习,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除了各种必要的资源条件,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需求和表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是动态的、实时地产生,因此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设计。

所以这种教学设计通常不强调固定的模式,而是提供有关问题解决的策略包和资源库。

不管哪种观点,作为现代教学设计,都强调以下几个方面:(裴新宁2005)(1)教学设计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2)教学设计是目标导引的;(3)教学设计关注真实世界中的表现;(4)教学设计强调评价手段的信度和效度;(5)教学设计是经验性的活动;(6)教学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协作活动。

教学设计是指在系统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运用现代学习理论、教育理论和教师经验,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可操作过程(毕华林,2005)。

●如何进行教学设计

虽然教学设计的模型多种多样,但是任何教学设计活动都可以概括为三种活动:

教学分析活动、教学决策活动和教学设计的结果评价活动(杨开城,2001)。

其中分析是决策和评价的基础和前提。分析什么?我认为主要是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教学对象(学生),另外,教学环境(包括校园文化、班级氛围、教师风格等)也是分析的对象之一。

在全面、深入分析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的基础上,然后进行综合决策,明确教学目标,设计达到目标的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所以对课标、教材、学生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根本前提。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制、教师教学和教学评价的依据。对课程标准的分析(解读),主要是明确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掌握课标中对相关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以及教学建议。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重要资源。对教材的分析主要包括:(1)教材的编写思路;(2)教材内容的构成及其特点;(3)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4)教材中的情景、活动、习题、材料等;(5)教材内容的价值分析(STS、科学方法、学科观念等)(茅树国,1994;毕华林,1998)教材内容为教学设计提供了可能的起点(卜玉华,200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现实基础。对学生的分析关键在于搞清楚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特别是有关的相依构想和前科学概念。要深入分析学生产生这些认识的可能原因,而不是仅满足于现状的分析(杨开城,2001)。对学生的分析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在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分析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可能存在的学习困难和思维障碍。这就属于教学任务分析的工作了。

通过对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的分析,就可以明确教学的基本任务。教学任务不同于教学目标,它是一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内容和活动。任务分析理论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技术指导(毕华林,2000)。任务分析关键在于明确从起点(已有知识)到终点(教学目标)之间学生认识发展的思路,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设计奠定基础。通过对学生认识发展思路的分析,明确在新知识学习中学生认识发展的障碍和关键点。

教学目标是预期的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学是以目标为定向的活动。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三方面的定向功能:(1)指导测量与评价的功能;(2)指导教学策略选择的功能;(3)指引学习的功能(皮连生,1996)。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是分列的,也可以是整合的,关键在于要明确、具体、切实可行。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综合性的决策工作。它包括:确定课堂教学的一般步骤(基本环节、基本结构);设计不同环节课堂教学的具体活动(情境、问题、活动);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等内容。首先应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确定课堂教学采用的主要教学模式(方法),即课堂教学大体分为那几个阶段(环节、板块);然后考虑在不同的阶段,分别设计什么样的情境、问题和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考虑是否采用现代的教学媒体手段,以辅助教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教师的教学理论、学习理论和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教学评价的设计应根据具体学习活动,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可以是在每一学习阶段进行评价,也可以是最后进行评价。关键是教学评价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要能提供准确、及时的反馈信息。

最后要强调的一点是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做任何事情都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课堂教学更是如此,不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不是说教师讲得越多、越细,学生就能掌握的越好。课堂教学必须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必须留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所以一定要突出重点内容,要学会选择,要懂得舍弃!所谓重点是学科知识体系中最基本、教材中最重要的内容,是在促进学生认识发展中起关键作用的知识点。教学重点是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主要线索。教学中突出重点可以采取(1)尽早引入,贯穿始终;(2)分清主次,有详有略(茅树国,1994)。所谓教学难点就是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或难以理解的内容。这些内容可能是本身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学生的认知水平难以到达;也可能是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难以理解;或者是学生存在模糊的认识,不易澄清。要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切实找出学生感到学习困难的内容和原因。突破难点可以采取:化抽象为具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等等。要注意,重点不一定就是难点,难点不一定是重点。每节课可能没有教学难点,但一定要有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一定是在对教材和学生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毕华林,1994)。

教学设计的基本任务

通过上述分析,我认为通过教学设计主要完成以下任务:

(1)分析教学任务,制定教学目标;(2)了解学生认识,明确重点难点;(3)设计教学活动,选择教学策略;(4)实施教学评价,调整教学方案。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模型表示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和主要环节。其中对课程标准、教材、学生的分析是进行教学设计的基本和前提,应贯穿在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当中。

●“说课”说什么

“说课”作为衡量教师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设计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教师招聘和教学技能比赛中。

“说课”说什么?首先是说“教学设计理念”。任何课堂教学都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具体体现,不同的教学理念就决定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因此,“说课”首先要阐明这节课是在什么教学理念指导下设计的。既然是理念,那就应该是比较上位的,可以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或教学模式,也可以是体现学科特点的思想、方法和观点。理念一旦确定,应该统整、指导教学设计,贯穿在教学设计的每一环节,而不能是理论和实践脱节,造成两张皮现象。

其次是说“教学设计思路”。主要包括:教材分析(含课标分析)、学生分析、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这几个环节。其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评价的设计,在阐述“是什么”和“怎么做”的基础上,还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的理由,即要说明设计的意图。

“教学活动”的设计是要突出理论(理念)的指导,要简明清晰,特别是教学活动各环节的设计不要面面俱到,而是突出最关键、最重要的活动。

最后,一般要说明教学设计的创新之处。不要夸大,力求反映自己的真实特色。

总之说课没有固定的格式,也不必遵循僵化的模式,但主要的环节不能少,设计的理由要说充分。

●主要参考文献

1.裴新宁,现代教学设计的概念与特征,开放教育研究,2005(4)

2.杨开城,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1(5)

3.鲁献蓉,从传统教案走向现代教学设计,课程教材教法,2004(7)

4.卜玉华,试论课堂教学设计的“可能起点”与“现实起点”,教育情报参考,2007(7)

5.毕华林等,任务分析理论与化学教学设计,中国教育学刊,2000(4)

6.皮连生,智育心理学(第2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7.刘知新主编,中学化学,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28-53

8.茅树国主编,化学教学与能力培养,济南出版社1994,15-22

2011年3月22日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说课稿 小学四年级语文《长城》说课稿 xx为您整理了:长城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愉快! 长城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教学目标 《长城》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主要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在阅读中理解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留心文章表达方法。 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2.技能目标:初步了解作者观察和表达方法 3.情感目标:了解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这样确定教学目标,使传授知识,发展能力和陶冶情操紧密结合,在同一数学过程中,互相渗透,共同完成。 2、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这是根据长城气势雄伟的远景和高大坚固的近景来确定的,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作者用自己的心和情去观察长城之后自然产生的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由衷的赞叹,是学生体会作者情感的关键。 二、说教法、学法 1、教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不是被动地信息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对信息的解释。该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情境性。因此,本课拟采用情景教学法,三次运用投影,创设情景。第一次,课始,定格投影,静态展现长城的远景,整体感知长城全貌;第二次,学习第二自然段后,定格投影长城近景的各个部位,学生图文对照,说各部位的位置、样子和作用,理解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三次,慢速移动式投影,有重点地依次出现长城的远景和近景,并配上相关的解说词和乐

【语文】部编版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说课稿4.dtnl【教案】教学设计

《d t n l 》教案 设计说明 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学得快,掌握得牢,就要变无趣为有趣。而“游戏是孩子们快乐求知的源泉”。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教师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游戏情境,引导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再现脑中已有的生活经验,将所学新知识与已有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汉语拼音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摘苹果”“分苹果”“捏字母”“送信”“摆一摆”等活动中,口、脑、手多种感官协同参与,轻松愉快掌握d、t、n、l 四个声母的发音方法和字形,体会声母d、t、n、l和单韵母拼读的方法,懂得生活中我们要爱护花草的道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声母d、t、n、l,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书写。 2.正确拼读d、t、n、l和单韵母ɑ、e、i、u、ü组成的音节。 3.借助拼音,正确认读“马路、泥土”2个词语;正确朗读儿歌《轻轻跳》。 4.认识“马、土、不”3个生字。 教学重点:声母d、t、n、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教学难点:n、l的发音;n、l和单韵母组成音节的正确拼读。 课前准备 1.课件,拼音卡片,写有声母、韵母的房子图两个,写有6个单韵母和8个声母的信封图。(教师)

2.橡皮泥。(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1.摘苹果。出示一幅苹果树挂图,树上结着6个单韵母苹果和6个声母苹果。引导学生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名字?自己轻声读一读。 2.请一名学生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盘,(出示两个有编号的空果盘图)再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 预设:因为ɑ、o、e、i、u、ü是韵母,所以把它们放在1号盘子里,b、p、m、f、y、w是声母,所以把它们放在2号盘子里。 3.开小火车读1号盘子里的单韵母。 4.引导学生想一想: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声音要短。) 5.指名读声母。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C语言for循环语句教案

for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教案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 本课内容:循环结构程序设计——for 语句 一、教学目标 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 2 、掌握for 语句的用法 二、教学重点 1、for 语句的一般格式 2、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三、教学难点 for 语句的综合利用 四、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 2、讲解其基本格式。 3、应用示例,结合相应的知识讲解。 4、执行过程用流程图和例题用(演示法和讲解法)进行详细说明。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习前两节课我们学习的两种循环语句——while语句和do~while 语句的基本格式和执行过程和特征。 2、给出例子如下:

main( ) {int x=1; (表达式1) s=0; while(x<=100) (表达式2) {s=s+x; x=x+1; (表达式3) } printf(“%d”,s); } 分析用while语句来完成的程序,主要完成1到100的累加和,对一个循环程序来说最关键的三个部分:循环变量的赋初值、控制循环条件、循环控制变量的更新。 (二)教学过程 1、写出本节课要介绍的for语句的一般格式 for(表达式1;表达式2;表达式3) 循环体; 2、掌握:基本格式和各个表达式的功能和特征 强调:for语句中的所有表达式和while语句中的表达式所完成的功能是相同的。 表达式1:循环变量的初始化(初始值) 表达式2:循环条件(终止值) 表达式3:循环变量自增 3、for语句的执行过程 for ( int i = 0 ; i < 10 ; i++) { printf("我最棒"); }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dtnl》语文教案

部编版一年级上册《d t n l》语文教案教学目标: 1.学会d、t、n、l四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并正确书写。 2.学会d、t、n、l与带调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3.会认“马、土、不”3个生字,认识“马路、泥土”,会读儿歌《轻轻跳》并体会童趣。 4.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热爱自然的情感,以及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认识汉字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执笔姿势、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教学重点: 声母d、t、n、l的发音方法及与韵母组成的音节;会认“马、土、不”3个生字,认识“马路、泥土”。 教学难点: 读准与带调韵母组成的音节。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生字卡片,小兔、小狗的头饰。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一)卡片认读声母:b、p、m 、f,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什么?

声母一般都站在音节的最前面。 (二)认读韵母卡片,这些字母我们称它们为什么?(单韵母)再人带调韵母,教师讲解:声调都标在韵母上面。 二、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两个声母和它们的拼音。看哪个小朋友最认真,最聪明,学得最好,读得最准。 三、讲授新课 (一)看投影说话引出d:图上画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说话:鼓棒敲鼓,咚咚咚。 师引出:鼓声“咚”的声母就是d,板书:d。 (二)教学d的发音,记清形。 1.听:教师示范发音,舌尖顶住上颚,堵住气流,然后舌尖突然离开,让气流冲出来。 2.看:教师范读时的口形,发音部位。发音d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先憋气再放开,爆破成音。 3.读:领读,正音。 4.记:马蹄声响d d d 像个反6 d d d 左下半圆d d d (三)教学d的书写。 1.范写:两笔写成,半圆也在2楼。 2.书空:作业本上写三个。 (四)教学d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1.板书d,声母是→d。板书ì,韵母是→ì。声音不中断,紧接着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OR循环语句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中的内容。这一节的前面是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紧接FOR语句后面是DO语句和循环嵌套。本节课是FOR语句的初次学习,着重介绍FOR 语句的基础知识:格式和执行过程,不涉及双重循环等较难的运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VB程序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对条件语句有了较深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算法基础和比较、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进一步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程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机房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故事引出本节课内容: 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64个格子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可一个粮仓的米还摆不完一半的棋格子,全部摆满后,你知道排满棋盘全部格子有多少米吗?请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列出式子。 学生回答:2^0+2^1+2^2+……2^64 那用vb程序怎样进行计算呢?引出循环结构。 2、新课讲授: 在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具体规律性的重复运算问题,反映在程序中就是将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语句重复执行多次。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每重复一次循环体,都必须做出继续或者停止循环的判断,其依据就是判断一个特定的条件,成立与否,决定继续还是退出循环。

《长城谣》说课稿

《长城谣》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教学内容 《长城谣》是语文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现代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抒怀、反观历史的抒情诗。诗歌通过对长城这个抒情意象的讴歌与赞美,表达了对故乡对祖国的思念和赞美之情。 2、说结构与内容 全诗篇幅较短,共三节。第一节,诗人用数十个字,概括了几千年来长城上发生的是是非非,凸显了长城的沧桑之感。其中,“夺”“还”“无情”“冷眼”是这一节的几个关键词,对理解整节诗歌内容与主题的起重要作用。第二节,诗歌抒情的主体部分,抒发了对长城的依恋和赞美之情。其中,“总”“一…便”这两个副词,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对理解感情起重要作用。“万里的躯体”“千年的面容”是这节诗歌中的两个重要意象,“云、树、风”作者借用古典思乡意象,来抒发自己感情。第三节写诗人梦回故乡,感受梦中故乡的美好。考虑到诗歌教学的抽象性和这首诗的借物抒情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把重心放在对一、二节内容的把握上。主要方法是通过对关键词语和主要意象的把握来理解整节诗、整首诗的感情。 3、说教学目标 根据单元提示、诗歌的特点和对课文的分析,我将《长城谣》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朗诵技巧——重音(重读、轻读,表达不同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朗读诗歌,在朗读中感悟诗情。 ○3、(情感道德与价值观目标)理解诗歌内容情感,激发爱国热情 其中第○1○2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重点,第三个目标确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教学时,我们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与教学方法。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八年级学生,大部分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是太好或者说比较差。但他们对诗歌并不陌生。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余光中的《乡愁》、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

说课教学设计方案

2013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数学类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题内容抛物线的定义与标准方程授课时间2课时授课年级高三授课教材数学(拓展模块)上册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材分析1.使用教材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拓展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2.教学内容 抛物线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它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中,并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加深。最早见于初中数学,作为二次函2 y ax bx c =++)0 (≠ a的图像,以二次函数的形式初步探讨过。高中阶段,它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求最大(小)值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这种曲线的本质学生并不清楚,从二次函数的角度研究的抛物线是不完善的。随着学生数学知识的逐渐完备,尤其是学习了椭圆、双曲线的知识之后,已具备了探讨这个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认知方面: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并能够画出开口向上(下)的抛物线,具备一定的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方法。 能力方面:初步具备解决圆锥曲线问题的方法,但数学基础较差,理解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参差不齐,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意识、类比等合情推理能力等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 情感方面:学生愿意学习与实际生活贴近、就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但对数学科目有畏惧心理,自信心不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需要营造一定的学习氛围加以带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抛物线的定义,掌握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推导。 ②明确抛物线标准方程中P的几何意义,能解决简单的求抛物线标准方程问题。 2.能力目标 熟练掌握求曲线方程的基本方法,通过四种不同形式标准方程的对比,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会数学的简捷美、和谐美。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汉语拼音《dtnl》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精品3套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 汉语拼音《dtnl》教学设计,同课异构精品3套《d t n l》教学设计

6.引入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4个声母d、t、n、l。 【设计意图:兴趣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因此,在检查复习时,为了避免简单、枯燥,创设了摘苹果的情境,学生从上课伊始,就被一种愉快和谐的气氛所陶冶、感染、激励,从而唤起学生对学习拼音的兴趣。】 二、图文结合,学习音、形 1.课件出示字母d、t、n、l。 2.指名试着读一读,然后提问:你们见过它们吗? 预设:我在幼儿园里学过d、t、n、l这四个声母。 我妈妈教过我d的读法。 我问过奶奶t念什么。 3.学生同桌互读d、t、n、l。 4.学生个别读,教师相机讲解发音要领:发d时,感觉不到气流冲出。发t时,有较强的气流冲出。发n时,气流是从鼻腔出来。发l时,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 5.教师出示d、t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d、t,教师及时纠正错误口形。 6.学生捏着鼻子发l的音,体会气流从舌头两边出来;松开鼻子发n的音,体会气流从鼻腔出来。 7.出示n、l字母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 8.课件出示教材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 预设:我发现图中立起来的鼓和旁边的鼓棒组成了声母d。 跳舞的姐姐拿的伞把像声母t。 舞台上艺术节的彩门像声母n。 打架子鼓的小哥哥手中拿的鼓棒像声母l。 9.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首字母歌。 预设:敲小鼓ddd,小伞把ttt, 一个门洞nnn,小鼓棒lll。 10.课件出示儿歌,指名领读、同桌对读、男女生对读。 11.引导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能记住它们。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做到精讲多练,把课堂的自主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学习方法。本课教学设计我是本着以读为主,以练为辅的教学理念进行构思。四年级的学习过程是逐渐从中年级过度到高年级的过程,学生的思维发展迅速,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采用了以读贯穿全文,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巩固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深度,通过小组讨论、汇报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学习中掌握知识点,在课堂上攻破难点。设计本课时,我还着重考虑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通过分析学习本课的知识点,提高读文赏词的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从而更好地完成新课标理念下的三维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材分析: 《长城》是小学四年级人教版第八册第四单元第1课的第2课时的教学。这是一篇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长城的彩图和一篇短文紧密配合,赞美了长城的雄伟气魄,歌颂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能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其中最后一个自然段“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概括了全文内容,是全文的总结段。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生字,理解新词,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 3、知道长城,了解长城的结构。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及概括能力;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提高学生分析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建造方面取得的成就,进一步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 2、通过感知长城的雄伟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结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是精神,培养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任务分析: ⒈、起点能力:学生在学习《长城》之前已经学过了《颐和园》、《赵州桥》这两篇同样是描写文化古迹的文章。三篇文章在写法上具有共同点,因而具备了学习这类课文的基本的方法和能力。

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的联系与区别

教案、教学设计与说课稿联系与区别 一、教案 教案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操作性方案,它重在设定教学的内容和行为,即:“教什么”。是整个课堂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案对于教师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教案是教师的教学方案,所以教师必须提前编写,因而它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预设性。编写时,要求以课程标准为准绳,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把计划实施的教学内容落到实处。 教案的基本内容包括:教学三维目标,课时安排,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后反思作业布置等。 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三、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三者之间的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三者之间的不同点 第一、教案只是教师课堂教学方案。一般只要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仅是事先的准备。 第二、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三、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学法选择等。 1

最新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d t n l》教学设计 【省比赛一等奖】名师精品优质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声母dtnl,熟练拼读带有声母dtnl的音节。 2.借助挂图及拼音认读词语马路、泥土,认识“马、土、不”三个生字。 3.借助拼读儿歌,体会童趣,懂得爱护花草树木。 4.能正确书写dtnl四个声母。 2学情分析 一位教育家曾说:对于一个孩子的发展,最重要、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帮助他寻找到一条他的才能可以尽情施展的途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要为学生自主学习创设情境、铺路搭桥。既凭图明白了字义和短文的意思,又在运用汉语拼音识字读文的过程中巩固了汉语拼音、掌握了独体字、认识了见面字。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一种教、学关系,生活关系。此有益于师生思想交流、阅读优化、砥砺创新及身心持续发展。人人学有所思、学有所得,人人求同存异、和勉共进。在和谐的语文课堂中一切目标皆有可能。在教学中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3重点难点 1.能在具体情境中运用“马、土、不”三个生字。 2.能有感情朗读儿歌,懂得爱护花草树木。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复习声母dtnl,进一步巩固带有声母dtnl的音节的拼读。 2.借助挂图及拼音认读词语'马路"和"泥土",认识“马、土、不”三个生字。 3.借助拼读儿歌,体会童趣,懂得爱护花草树木。 4.会正确书写声母n、l。 4.1.2学时重点 1.能在一定语境中运用“马、土、不”三个字。 2.培养学生按照先中间后两边、由近及远观察图片并能完整表达。

C语言中for语句的教学设计上课讲义

C语言中f o r语句的 教学设计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教学设计的概念 (3) 2 FOR语句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3) 3 教学目标分析 (4) 3.1知识与技能 (4) 3.2过程与方法 (4)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 4 教材分析 (4) 5 学情分析 (5) 5.1学生基础知识分析 (5) 5.2学生心理分析 (5) 6 教学方法分析 (6) 6.1教法分析 (6) 6.2学法分析 (6) 7 教学准备 (6) 7.1资料的准备 (6) 7.2备课 (7) 7.3课件的准备 (7) 7.3教学环境的准备 (7) 8 教学过程 (7) 9 教学评价与反思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附1 FOR语句教案 (13) 附2 FOR语句说课稿 (19) 附3课件 (22)

For语句的教学设计 XX专业 XX 指导教师 XX 摘要:教学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课程的学习方法。本文在分析C语言中for循环语句教学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C语言中for语句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探讨,针对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和毅力不足的特点以及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来制定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学习方法,在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指导下,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高学生内在驱动力,让学生在这种带着任务主动学习的探究模式下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调动不同程度者的学习兴趣,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建构主义,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The statements about for teaching design Major:专业 Author:姓名 Supervisor:教师 Abstract:To teaching students understand learning method about courses is the key poin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is based on analysis of emphasis and difficulty point about "for" loop in C program language, and integrated practice of teaching, investigated the teaching method of "for" in C program language, formulate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learning methods, to point vocational students is poor performance of study, inadequate of learning, impatiently, and training objectives, under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Task-driven pedagogies”, improve a bility of learning for students, enable students to positive complete learn task to achieve knowledge of Sense-Making. Creation of context,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d to mobilize the different student of interest learning,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results. Keywords:constructivism,Mission driving,Cooperative learning

《长城》说课稿

《长城》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城》一课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全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是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教学中,学生已经掌握理解了本课生字生词,对整篇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依据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拟定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结合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情感目标:激发民族自豪感,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分析 在教法上采用引导学生动脑、动口、动笔品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引导学生品读、讨论、领悟,让学生用眼睛去接触文本,用大脑去思考和体验文本,用朗读去转换、表现文本,用语言去表达体现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勾画、批注,在体会感情的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指导、语言文字的训练、表达方法的渗透,做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形成自己读懂课文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配乐播放《世界遗产景观》课件。),引出所学内容,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游览长城后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样读会使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想,边读边划作批注,更是要求学生要读有所感,读有所悟。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三)深入品读,感受长城的魅力。 这个教学环节就围绕“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怎样理解这句话展开的。我因势利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长城,感受长城的魅力。 1、从远处看长城,感受长城的雄姿。

优秀教学设计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们团队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面试方法与技巧》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及成效特色五方面逐一进行阐述。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教材为《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属于“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本次课属于第七单元模块三《面试方法与技巧》的内容,所需学时4学时。 (二)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为自动化系三年级学生,即毕业班级,学生对求职知识需求强烈,面试知识略知一二,但不系统;90后的高职生具有信息化能力强、爱动不爱静、爱做不爱钻等特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面试知识、提升应聘能力和信息化设备使用、审美、协作等各项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信息化环境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找到成就感,增强求职自信。 (四)教学重难点 面试自我介绍与面试礼仪——教学重点 面试问题回答——教学难点 二、教学策略 (一)教学方法 依据教学内容、对象与目标,以做中教、做中学、错中学的教学理念为引领,选择运用自主学习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自我训练法、游戏法,形成课堂的有效翻转,最终完成对面试知识的理解深化和面试能力的全面提升。 (三)教学手段

片及游戏软件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资源共建共享、实体课堂与网络课堂即时互动,提供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 本次课由课前学习与准备、课堂任务实施与分析、课后训练与提升三个阶段,聆听面试、准备面试、体验面试、面试反思、面试检验、面试拓展6大教学环节组成。 (一)课前学习与准备——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1 聆听面试 学生在网站“教学内容”、“拓展资源”板块,自主学习教案、课件、教师自制微课、网络优秀微课,形成对面试知识的初步认知。 环节2 准备面试 教师在两周前通过移动学习平台,下发《职来职往实践教学方案》和任务单。对不同角色提出不同任务要求。 职来职往角色分工及任务要求 了解活动流程之后,自愿选择不同角色,并按要求进行相关内容准备,并制作课堂所需ppt 。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dtnl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dtnl教案教学设计 《汉语拼音》教学设计 d t n l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材,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本设计在拼音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编顺口溜、做游戏、合作拼读等形式,让孩子在自主实践中,兴趣央然地学习。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把自己放在引导者、参与者、服务者的位置上,真正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二、教学目标正确认读 d t 两个声母,会正确书写。会正确拼读音节。认识5个生字。一、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1、复习 6个单韵母及y w b p m f 6个声母。(1)、今天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果园里去摘苹果,好吗?(出示一棵苹果树,树上结着6只单韵母苹果和6只声母苹果。)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这些苹果分别叫什么?自己轻声读一读。(2)、请小朋友上来,把这些苹果摘下来,分成两盆(出示两只有编号的空果盆图),再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分。(3)、开小火车读1号果盆里的单韵母苹果。(4)、2号果盆里是声母苹果,想一想,

读声母时要注意什么?指名读声母。2、揭示新课声母是个大家庭,它们共有23个兄弟呢!这节课,我们学习汉语拼音第4课中的2个声母d t 。(二)借助插图,学习新知1、教学声母d(1)出示课文 d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出示实物鼓和鼓锤,请小朋友上来敲鼓。你听到了什么声音?(3)这个“得”的声音读得轻、短一些,就是声母 d 。(板书 d )(4)教师示范发 d 音,学生看老师舌尖位置。(5)学生自己模仿读。多种形式正确认读声母 d 。(6)你看看,d 像什么?还像什么?(引导学生自编顺口溜)(此设计不局限于“唯一”“统一”,引导学生编出多种顺口溜,注重鼓励适合每位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方式,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渗透。)(7) d 的家住在哪里?引导学生看书上四线格 d 的位置,当堂指导正确书写2、教学声母 t (1)出示课文 t 的插图:图上画着什么?(2)(板书 t ),这个跟这条跳起的鱼儿很像的声母读什么呢?(3)教师示范读 t (注意区别 t 和 d 的发音)。(4)学生模仿读 t ,多种形式读准声母 t 。(5)你还看到过什么东西很像 t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编顺口溜)(6) t的家在哪里?学生自己看书找准位置,正确书写。教师为有困难的学生服务。3、拼拼音节(1)教师在1号果盆里取出e 贴在d 的旁边d—e—de 。请小朋友试着拼拼。教师提示拼读音节时要注意: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2)教师又取出 a i u,贴在 d 的下面,生生合作,自由拼

《C语言中的for循环》教案

《C语言中的for循环》教学设计 班级:计科软件对131 学号:124 姓名:李泽倩 日期:2016.6.12

《C语言中的for循环》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C语言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语言,学会使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需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它在各高校计算机专业中既是其他课程的前期基础课,又是培养学生具有程序设计、调试能力的专业核心课程。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重中之重就是循环结构。而循环中的for循环是程序中运用最多的,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知识的基础。本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阐述for循环语句的教学方法和过程,使学生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格式、功能和特点及其在具体编程时的灵活应用。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大学生在智能发展上呈现出进一步成熟的特征。他们的思维有了更高的抽象性和理论性,并由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向辩证逻辑思维发展。他们观察事物的目的性和系统性进一步增强,已能按程序掌握事物本质属性的细节特征,思维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独立性更为加强,注意更为稳定,集中注意的范围也进一步扩大。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程序设计中构成循环的方法

2、能使用for循环语句编写C语言程序,并能运用for循环语句解决程序设计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教学以行动导向教学为主线,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扩展―讨论―总结归纳―实践”的程序,过渡到知识应用和练习。 本次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通过课件把文字和图片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学习效率高。在课堂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教师适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学习内容,既有利于学习新东西,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重点的突破上,采用范例比较教学法,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通过典型的例子掌握知识,同时通过用while、do while语句的所编写的程序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快速的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C语言程序设计循环结构程序中,要使用for循环语句进行程序设计,首先要求学生要掌握语句的基本格式,理解各个表达式的作用,以及执行过程,所以C语言程序设计中for循环语句的重点是“for语句的结构”。 教学难点:for语句的应用 学生掌握语句的结构和用法并不困难,难的是在实际的应用中那些时候该使用那种循环来解决问题比较简洁、高效,所以我把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for语句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给出主要内容。

说课与教案和教学设计的区别

说课与教学设计、教案的区别 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设计包括 (1)教学对象:具体分析所选班的学生的基础、学习情况,及学生对本次课的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这次课学生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 (2)教材分析:分析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分层,哪些内容是学生必须掌握,是学生容易掌握,哪些内容较深,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有哪些差距,学习的内容对学生有哪些实际的帮助。 (3)教学目标:根据该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教材的要求具体分析,设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重点要突出技能目标。 (4)教学重点、难点:突破教材,来确定学生在学习本次课时的重、难点知识点。 (5)教学思路: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而选择何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能达到的预期教学效果。 (6)教学策略:能充分体现本次课的教学思路,在课堂教学中所采取的具体做法;对教学过程能有一定预测,并如何调控。 (8)教学流程图:用图表的形式反映出本次课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过程。 (7)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相符,充分体现师生互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教案 教案即教学方案。是教师阅读教学大纲和教材后,经过分析、加工、整理后写出的切实、可行的有关教学内容及教材组织和讲授方法的方案。教案是教学的内容文本,是教师教学设计和设想的系统规划,是教师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 教案主要包括: 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2. 教学重难点 3. 教学方法 4. 教学用具 5. 教学过程 6. 板书设计 7. 教学反思 三、说课 说课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向领导、或同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就是教师口头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也就是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的活动。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说得简单点,说课其实就是说说你是怎么教的,你为什么要这样教。 说课包括: (1)、说教材:说教材主要说明“教什么”的问题和“为什么要教这些”的道理。即在个人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说清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的主要特点,它在整个教材中的位置,作用和前后联系并说出教者是如何根据标准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确定本节课的教

小学语文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dtnl教学教案

小学语文统编(部编)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dtnl教学教案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到拼音王国里认识了四个声母家族的朋友,你们还记得都是谁吗?(点击课件拼音王国,出示\\\b p m f\\\),这四个字母已成为我们的老朋友,让我们亲切地与他们打声招呼吧。今天我们再去认识四个新的声母朋友,他们是谁呢? 二、学习声母d: 谈话过渡:听说拼音乐园正在举行一场有趣的游园活动,让我们去瞧瞧。(课件出现一只小鼓边上竖着鼓捶,小朋友在河边草地上正准备做击鼓传花游戏的情景图) 1、看图,提示:你看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情景告诉大家。敲鼓的声音是怎么样的?听鼓声de de de,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声母d,就藏在图中,你能找出来吗?(点击小鼓,d从中拖出并闪烁) 2、教学d的发音。过渡;瞧,多么可爱的拼音朋友,你能向他打个招呼吗? ⑴、学生尝试发音。 ⑵、教师范读,讲解发音要领,学生仔细观察。 ⑶、让学生自己感受舌尖的变化。 ⑷、领读,齐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辨别“d-b”的形。 过渡:d的好朋友b也来了。(课件出示) ⑴、看看这两个声母朋友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⑵、谁能想想办法记住他们,但是又不会把他们认错。学生自编顺口溜:右下半圆b b b。左下半圆d d d……(课件演示:bd是对好兄弟,竖起拇指对面坐,b的半圆朝着右,d的半圆朝着左。)学生拍手念。 ⑶、我们再来做个小游戏“摆一摆”。快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竖条和半圆(老师举起竖条和半圆),就用竖条和半圆把这两个拼音朋友摆出来,自己试试吧,一边摆一边读。(教师巡视检查) ⑷、我们来个比赛吧!准备好了,注意听!老师发出哪个声母的音,你们就摆哪个,准备,看谁听得准、摆得快。“dd”学生摆d的形。(同桌检查)“bb”学生摆b(再检查) 4、指导d的书写: 大家已经认识了d朋友,他邀请咱们到他家去做客呢!让我们去看看他住在四线

FO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F O R循环语句教学设计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F O R循环语句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第二章第四节“程序的循环结构”中的内容。这一节的前面是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紧接FOR语句后面是DO语句和循环嵌套。本节课是FOR语句的初次学习,着重介绍FOR语句的基础知识:格式和执行过程,不涉及双重循环等较难的运用。循环结构是程序设计的三种基本结构之一,是程序设计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掌握VB程序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程序执行流程,对条件语句有了较深的理解,并具有一定的算法基础和比较、归纳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3)能用for循环结构编写简单的程序。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进一步理解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1、掌握FOR循环语句的基本格式; 2、理解FOR循环语句的执行过程;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编写简单程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 六、教学环境:机房 六、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故事引出本节课内容: 阿基米德与国王下棋,国王输了,国王问阿基米德要什么奖赏?阿基米德对国王说:我只要在棋盘上第一格放一粒米,第二格放二粒,第三格放四粒,第四格放八粒………按这个比例放满整个棋盘64个格子就行。国王以为要不了多少粮食,可一个粮仓的米还摆不完一半的棋格子,全部摆满后,你知道排满棋盘全部格子有多少米吗?请根据你所学的数学知识列出式子。 学生回答:2^0+2^1+2^2+……2^64 那用vb程序怎样进行计算呢?引出循环结构。 2、新课讲授: 在实际问题中会遇到具体规律性的重复运算问题,反映在程序中就是将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组语句重复执行多次。重复执行的一组语句称为循环体,每重复一次循环体,都必须做出继续或者停止循环的判断,其依据就是判断一个特定的条件,成立与否,决定继续还是退出循环。 举例说明: Fori=1To10 s=s+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