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分析

摘要:目的:对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进行探讨,分析儿童自闭症的情

绪行为的原因并提出处理策略,以便自闭症儿童健康的成长。方法:选取2017

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日

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对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综合分析后,分

为哭叫、跳闹、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哭叫10例(16.67%);跳闹

15例(占25.00%);自我伤害20例(占33.33%);攻击他人15例(占

25.00%)。结论:这些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和日常生活

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还会危及自闭症儿童自身以及他人的生命安全,

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自闭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认真

分析自闭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其情绪行为,是自闭症儿童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关键词:儿童自闭症;日常行为;情绪分析。

Daily behavior and emotional analysi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Liu li

Harbin children's hospital 150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aily behaviors and emotion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emotional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nd propose treatment strategies to facilita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autism.Methods: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7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ir daily behaviors and emotions wer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Results: afte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60 case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were divided into crying, jumping, self-harm, aggression and other emotional behavior.There were 10 cases of crying (16.67%).15 cases (25.00%) of jumping noise;There were 20 cases (33.33%) of self-injury.There were 15 cases (25.00%) of assault.Conclusion: these emotional behavior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autistic children education training and the acquisition of daily life and daily life skills, but also endangers children with autism themselves and other people's life safety, therefore, correct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emotional problems is the foundation of al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ctivities, carefully analyse the causes of autism children's emotional behavior problems, and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deal with the emotional behavior, is the basic guarantee of the healthy growth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Key words: children with autism;Daily behavior;Emotional analysis.

前言:儿童自闭症,又称为儿童孤独症,是一种精神发育障碍导致的、比较严重的儿童疾病。自闭症儿童在思维、社交、语言沟通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各种不健康的

情绪行为的产生[1]。情绪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也会对儿童的日常生活以及

社会性发展产生很大的障碍。本文旨在探讨儿童自闭症的日常行为及情绪,并分析其原因以

及处理策略,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自闭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

日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60例患者中,男性儿童52例,女性儿童8例。年龄在4-9岁之间,平均6.5岁。所有患者均存在一定的情绪行为。

1.2方法

对60例自闭症儿童的日常行为以及情绪进行综合分析,并予以记录。

2.结果

对60例自闭症患者综合分析后,分为哭叫、跳闹、自我伤害和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哭

孤独症儿童情绪问题处理及策略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及其处理策略 [发布日期:2008-3-6 16:04:18]浏览人数:535 孤独症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儿童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这些往往都会导致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的产生。情绪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日常生活以及日常生活技能的习得,而且可能会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本文将从分析情绪行为的原因入手来探讨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处理。 关键词:孤独症情绪行为处理策略 情绪是指个体的天然生物需要是否获得满足而产生的强烈的、具有情境性的情感反应。对于在思维、人际关系、语言沟通、智力等等方面发展严重不足的孤独症儿童来说,这些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哭叫、跳闹、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情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严重影响到对儿童的教育训练和儿童习得日常生活技能,而且可能危及儿童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是一切教育训练活动的基础。 一、孤独症儿童情绪行为的原因分析。 第一,引人注意。

语言迟滞、沟通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于是就会产生许多问题行为,其中最严重、最明显的就是情绪行为。他们企图借助于情绪行为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抒解其内心压力或达到某种目的。 第二,固执行为受到限制或改变。 孤独症儿童适应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活动大多无新意。80%以上的儿童拒绝环境改变,其行为多固执、刻板。每当指导者(老师、家长)试图阻止或改变其固执、刻板行为时,立即会引起儿童强烈的情绪反应。 第三,逃避要求。 孤独症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如果在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整天都让他随心所欲,不加任何约束,可以肯定地说,他们极少出现情绪问题。但是,任何人在任何环境中都应该有一定约束和规范。孤独症儿童的情绪问题大多是在指导者对儿童有一定教育训练要求、生活及社会行为规范时发生,而且表现极其强烈。如:乱吼乱叫、哭闹、跑跳甚至自我伤害、攻击他人等,他们企图借此逃避要求。 第四,身体疾病。 据有关资料显示,有的孤独症儿童均有不同程度的脑部机能障碍(如:脑波异

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请以班级中的自闭症儿童为个案,找出一名学生的5个生活事件,并对这些事件进行功能性评估。 东城区特殊教育学校邢映梅 因我所教班级是聋生班级,班内没有自闭症学生,所以无法按要求完成上述描述。但在我的班中似乎有自闭症倾向的学生,他的一些表现似乎有些问题,不知是否符合此题的要求。 小霆是一个12岁的男孩子,在班内听力较好,进行简单对话交流没有问题。但是当他受到批评不高兴的时候,他会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有时情绪激动时会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有时在老师批评他后,他会去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有时还会有精神分裂的表现,说自己看到两个小人,一个是恶魔,一个是天使。恶魔叫他去做坏事,天使叫他做对的事,这两个小人就在他的头脑里打仗。 A(前事分析): ?(何时)在老师批评后。 ?(何地)学校 ?(何人)自已、同学 ?(怎样)受到老师批评,情绪变坏。 B(行为本身的描述): ?不断地重复老师说的话,双手紧紧握拳。 ?扯自己的头发或扣手指甲 ?打班里比较弱的同学。 ?精神分裂的表现。 C(行为的结果): ?强制性安抚:要求其承认自己发脾气是不对的,要对自己做错的行为承认错误。 (导致屈服于老师,但是自身的脾气可能更加厉害) ?设计性安抚:分散注意力,带着参与各项活动。等其情绪平复时,再来谈心。 因为本学生并不是自闭症学生,只是在行为中略带过分的行径。所以在对该生的指导时还是以讲理为主。 1、告诉该生不管是因为什么,有自我伤害行为都是一种不好的行为,应尽量避免和改正。当伤害性行为出现时,即使后果没有特别严重,也要告诉他这样做是错误的。 2、对于该生的各种情绪,教师要与家长经常沟通,以便用心加以体会。当该生能明白教师批评他是为了他好以后,他的愤怒就会大大地降低,从而放弃过激的破坏性行为。同时,这也可以发展他们的沟通能力,使师生感情更亲密。 3、搞清楚该生发生破坏性行为的原因。在他有所不适当的行为发生时,不要过分批评,应采取措施安抚他们的异常情绪。 4、对于该生在情绪激动时的破坏性行为所破坏的东西,凡是能恢复原状的,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要求该生和自己一起将它加以恢复和修补。如果不能恢复原状的,要带领他做好善后工作,让该生了解破坏的后果是什么。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韦芳燕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1.个人情况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表现情况交往平时沉默寡言,从不主动与他人交往,不和别人目光对视,从不关心周围发生的事情,不参加集体活动。玩具不感兴趣。固执要求得到某样东西。 语言间断性地冒出不符合汉语语法规则的话语并不断重复。以尖叫的方式对大人提出要求。情绪长时间发呆,或经常性莫名其妙地咬牙切齿,歇斯底里地尖声喊叫,固执。爱好咬袜子、脱裤子,有时甚至会喝自己的尿液;尿盆、对小大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趁大人不注意玩起这些东西。 习惯睡觉时只盖从小到大盖的一床被子,如得不到满足则尖叫、哭闹,并无法入睡。上幼儿园或出行旅游都要带上小被子。 (二)分析原因,确立目标 郑XX小朋友存在着以上的表现状况,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认识理解障碍。郑XX小朋友,理解别人的语言十分困难。当大人向对她提出要求时,她只会做简单的回应,却很少能做出正确的应答。她无法用常人的语言同我们进行沟通,当她想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情感时,却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当别人不理解她所说的话时,她便会歇斯底里地尖叫、发脾气,以此束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同时也希望能引起别人的注意。2.交往障碍。郑XX小朋友同许多孤独症儿童一样,缺乏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她对许多人的态度是冷漠的,见到父母也是面无表情。因为她没有掌握与人交往的技能,当她和别人接触时,时常会感到束手无策,久而久之便失去了与人交往的意愿。也许只有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她才不会感到紧张和压抑。3.语言沟通障碍。郑XX由于言语障碍不能象正常人那样灵活自如地运用语言,只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 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 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 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 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 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 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 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 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 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 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 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 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 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 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 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与情感问题分析

自闭症儿童的情绪常常像汹涌跌宕的激流,他们的情感世界又如同没有绿洲的荒漠。面对自闭症儿童情绪、情感的奇异组合,我们怎么办? 高功能孤独症儿童,因为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对人际关系可能会很敏感,终有一天他们会期待理解和友谊。但是,他们的主观愿望和他们构建友谊的能力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差距,这就会导致他们在高级情感沟通方面的挫折。如果能及时给予帮助,可以指导他们修正一些行为,减少一些挫折,但是,能否从根本上修补他们的情感动机缺陷,还是未知。能否在与同龄人的情感交往中做到协调互动,心领神会,还是未知。从世界上现有的文献看,孤独症患者摘取人类心灵桂冠上的“情感明珠”,是十分艰难的。 情感障碍是孤独症儿童的特有障碍之一,我们可以依据心理科学关于情感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针对孤独症儿童的情感发展给予教育干预。当然,我们不能期望所有的孤独症孩子都实现相同的目标,但是,无论孩子能力的高低,无论障碍的多少,都是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的。促进孤独症儿童正常的情感需要出现,并一定程度地学会情感交流,享受到情感交流的乐趣,这是可行的,也是我们情感教育的目标追求。 肉体之上的“高级建筑” 谈情感发育问题,首先应该谈情绪,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情绪是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激越的心理状态和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是社会化、稳定化、复杂化的情绪体验和态度反应。情绪带有情景性,而情感带有长期性和稳定性。 心理学家们对情绪的分类具有许多争议,我们将其分为简单情绪和复杂情绪。比如说,愉快、高兴、愤怒、恐惧,这些都属于简单情绪。简单人和动物都会有。像骄傲、自豪、羞愧、内疚、轻蔑、尴尬、懊悔部属杂情绪,复杂情绪则是人类特有的。孤独症儿童的情绪发展停留在简单碱谣上,社会化程度很低,缺乏高级的复杂情绪。 一般常人的情绪障碍是指情感活动的变态与失常现象,其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外界足以引起情感反应的刺激麻木不仁,引起情感丧失,对亲人不关心、不体贴,久别重逢甚至生离死别也无动于衷,面部表情呆板、冷漠,内心体验贫乏;另一方面是情绪暴躁,喜怒无常,缺乏同情心。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交往中的许多具体怪异行为源于情感障碍。 情绪的产生是脑神经多种部位的整合活动,主要涉及下丘脑、网状系统和边缘系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孩子的融合教育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发育障碍,表现为语言、社交、行为各方面的异常,大部分患儿还伴有智力落后的症状,而病因尚未明确,可追溯认知神经理论、大脑机制、环境和遗传等因素。 对于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通常他们是孤独的,很难真正融入到班集体之中。其实,融合教育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融合教育是要让有特殊需要的孩子,包括:肢体伤残、视觉受损、听觉受损、智力障碍、自闭症、学习困难、语言障碍、长期病患者等,跟同龄孩子一起在常规学校接受教育,使他们适应主流学校的校园生活,发挥潜能,让其身心均能得到全面的发展。融合教育是为了给自闭症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而不是让几十个普通孩子陪着一两个自闭症孩子学习,更不是让自闭症孩子随班“混”读或只随不读,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儿童真正融入集体是我们面临的一大难题。 一、首先我们要掌握自闭症儿童的身心特质 (一)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互动特质 自闭症者的人际关系障碍,包括不注意人、眼睛回避与他人互动、欠缺基本社交应对能力、无法适当表达自己对他人情绪的了解和反应、缺乏参与合作性团体游戏的能力以及和父母的依恋关系薄弱。

(二)自闭症儿童言语沟通的特质 约有 50%的自闭症儿童没有沟通性的语言。在了解他人的口语、肢体语言或以言语、手势、表情来表达意思时,都有程度不同的困难,在语言使用的质与量都远落后正常儿童。自闭症儿童沟通障碍包括不熟练的文法结构、回复言语(鹦鹉式语言)、代名词倒置、无法使用抽象名词、暗喻性言语、音调简单、语调和节奏缺乏变化、缺乏情绪表达、少有动作配合、无法了解和记忆和他对话的人以及对他们的谈话细节不感兴趣等。因此,自闭症儿童很难用言语的表达和同伴互动沟通,或是同伴无法了解自闭症儿童想要表达的意思,使得自闭症儿童在团体生活中不受欢迎。 (三)自闭症儿童的行为特质 模式化、固定的行为是自闭症者的普遍特征。自闭症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育乐方面常有仪式行为。另外,功能性、象征性游戏的缺乏也是自闭症的特点之一。自闭症儿童常不按玩具的功能性质操作,而是出现对某些玩具的偏好和不恰当的玩法,如放入嘴里咬,用手触摸特殊的材质或只注意某些角度或动作,而让人觉得它有斜视的现象。自闭症儿童因其固定玩法与知觉缺陷而缺少一般儿童想象的、功能的、变化的及和别人互动的游戏形式。 除上述自闭症的行为特征外,自闭症儿童也常有活动量太高、活动量太低、注意力不集中、缺少主动、对某些事物特别的恐惧或特别的喜爱、乱发脾气,甚至没有达到他的要求时有攻击或伤害自己的行为。这些行为只在少部分的自闭症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自闭症儿童课堂情绪问题及应对策略 一、自闭症儿童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的原因 自闭症的课堂情绪问题主要原因表现在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首先是内因,即学生的生理原因。自闭症学生大多伴有语言障碍,他们很难表达基本的生理需要,例如:上厕所和吃饭。他们不会用语言或者手势表达其需求,上厕所往往表现出上课突然冲出教室,想吃饭了就表现为大哭、大叫。其次是外因,自闭症学生的不良情绪问题是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例如,班级有一个学生因某种原因哭闹,其他自闭症学生就会也跟着哭闹,一个影响一个,形成了“羊群效应”,使正常的教育教学无法进行。基于上述表现,往往使教师对他们产生错误的判断,有时候会“冤枉”他们,而学生为了让老师了解自己的真意,则加倍地发泄他们的情绪,使之对他们的教育无法进行,因此找出更多更有效的办法解决此类问题是目前特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对自闭症学生不良情绪问题的应对策略 1、行为矫正必不可少 个别学生的不良情绪通过不良的行为表现出来,那么我们就需要对其进行必要的行为矫正。根据以往的教育教学经验,基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惩罚。针对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之一。例如:宋某某,11岁,重度自闭症,上课的时候经常尖叫、躁动,各科教师曾采用很多种方法进行教育。如:从简单的大声制止到通过奖励其他学生冷落他,从拍桌子到告诉家长,始终都没有效果。有一次他过生日,我买了个毛绒玩具打算送给他,可是他看见这个玩具不但没有欢喜反而掉头就跑。后来我从他母亲那了解到,宋某某从小就怕带毛毛的东西。通过这个小细节,我掌握了宋某某的特点,于是,他每次在课堂上产生情绪问题时,我就会让他摸一下毛绒玩具,并告诉他这是在惩罚你上课哭闹、大喊大叫,如果你下次还是这样,还会受到老师这样的方法惩罚。这时宋某某的哭闹情绪有了明显的减弱,经过几次之后,他的情绪问题表现越来越弱,基本能到达可控的状态。所以,掌握每个自闭症学生的个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惩罚措施并将惩罚和情绪问题建立联系,使之形成条件反射,这时自闭症学生的上课哭闹、尖叫的情绪问题就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2)强化。与惩罚相反,无论是正常学生还是自闭症学生都会主动的重复做一些受到奖励的事。为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奖品,在其表现好的时候给予奖励。在奖励的同时,必须要告诉学生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让他以后继续好好表现,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doc

一个自闭症小学生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 记得刚开学时的一名叫陈XX的女孩子,小小的个子。刚来时,躲在妈妈的身后,不肯放手,她那大大的眼睛警惕地看着周围的一切,流露出那份惊恐和不安。她不爱说话,课堂上也不发言,在学生齐读齐唱时,她只是默默地坐着,课间操也不做,只是静静地站着,脸上丝毫没有笑容。 原因分析 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这孩子从小胆子就小,在幼儿园时做操都不跟,在家依赖性强,有一次在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说她是班上最嫩的一个,接下来她就不愿去上课,有时连饭也不吃,实在没办法。通过家访,我明白了笑妍她由于从小性格内向、敏感、自尊心强,如果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她,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孩子一旦对自己的某方面的能力丧失自信,还可能会跟着连带对自己的其他方面的能力也丧失自信,最后造成多方面甚至全面地落伍。 个案处理 尊重她,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自信。

有人说孩子就是一本书,要想教育好孩子首先就要读懂这本书。作为老师应该认识到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学习上不适应,生活上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把这个时期称之谓“断乳期”,作为班主任老师如何做好这个过渡我认为非常重要。孩子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强烈,有些甚至到了过于敏感的程度。在学校,他们会用警惕的目光注视着老师和同学对自已的态度,只要稍稍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他们就会变得自我封闭。XX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其症结就在于自卑、自尊心强。要纠正她的这种不良行为,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保护好她的自尊心,帮助她消除自卑心理,树立起自信。我主要采取以下方式方法: 1、在思想上开导她,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 告诉她,老师和同学都很爱他。老师就是她的好朋友,遇到不开心的事就和老师说,老师会帮你的。她拼音学得不够好,就鼓励她说她很聪明,只要稍加努力,上课大声读就可以取得好成绩。同学、老师都会帮助她,和她一起努力的。每次做课间操,我都会到她旁边,告诉她,其他同学也和她一样不会做,都是跟着领操的大姐姐乱做,没关系的,只要动起来就好。 2、注意多表扬,不“语罚”。 赞扬可以对儿童产生奇迹,过多批评则塑造自卑、怯懦的“绵羊”;惩罚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和报复心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希望老师的赞扬,十分厌恶那些疏远、冷落责备她的人,因为这些人不仅伤害了她的自尊心,用引导代替讥讽,用表扬代替批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孤独症儿童的情绪行为的个案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儿童孤独症((autism)又称自闭症,是一种广泛性发育障碍。1943年美国约翰·霍普金大学的心理医生雷奥·凯纳(Leo Ke er)首次将孤独症作为一种诊断分类提出。他报告了11个患有此症的儿童,其共同表现为:从婴儿期开始很少与人交往,极端孤僻,语言发展迟滞,缺乏交际语言,重复简单活动,要求环境中的刺激保持原样,行为刻板,缺乏想象。Ka er将这类患儿命名为婴儿孤独症(infantile autism)。我国开始对儿童孤独症的研究,特别是对弱视群体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及重视。 而在家长们中,有些家长对孩子是孤独症的问题并没有正确的看待,也不知道如何去治疗矫正孤独症幼儿,另一方面,如何对孤独症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严峻的挑战。 二、研究目标 作为一线幼儿教师,了解儿童孤独症的特征,采取一定的方法、手段,积极的教育和训练,使孤独症儿童在语言方面的障碍及交流、交往方面的障碍得到较大的改善,对我们更好地研究儿童的认识和情感活动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也为我们了解认识儿童的精神世界提供了可探索的途径。 三、研究的内容、方法 1、文献资料查阅法。用文献资料查阅法掌握整理有关儿童孤独症的理论和实践资料。 2、观察法。观察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具体表现。 3、访谈法。通过访谈,和家长、教师交流,如实的记录幼儿在家在园的表现情况以及家庭学校对幼儿的矫正教育情况。 四、研究的时间、对象 研究时间:10个月(2004.9---2005.7) 研究对象:小班的一名特殊幼儿 五、研究实施阶段 (一)搜集资料,建立档案 1.个人情况 姓名:郑XX,性别:女,出生年月:2001年3月,入学时间:2004年9月 2.家庭情况 父亲:郑XX,私营商人,文化程度:大专。母亲:朱某某,无业。文化程度:中专。因工作繁忙,父亲很少和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孩子身上投入的精力较少!母亲的文化程度较低,是较传统的家庭主妇。两个人较重视对孩子的教育与治疗,注重孩子的发展。 3.表现情况。 郑XX小朋友表现情况 能力项目 表现情况 交往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五个自闭症儿童个案分析 (1) 引言 随着融合教育在欧美植根后,让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回归主流,已成为本港教育发展得一个大方向(教委会,1996)。融合教育就是特殊教育发展一个很好得路向,但要达成融合教育得使命,支持主流学校推行融合教育得工作实不可少。 因此本校在2000年度申请优质教育基金,在本校成立资源中心(RCIE, Resource Centerfor Integrated Education),开始对兼收特殊教育需要学生得主流学校作出支持,以求落实融合教育得理念,为有特殊教育需要得学生,提供更优质得教育。正因为这样,本校能有机会与主流学校教师分享一些教导智障及自闭症儿童得经验;「五个自闭症得少年」,便就是有关帮助一些抗拒参与大班体育课自闭症儿童得个案分享、 (2)理念 教育主宰着每个人得未来,而教育得成功与否,亦决定在每个教师得手上。要帮助自闭症儿童融入主流学校中学习,主流学校得教师必须对自闭症儿童有一定得暸解与认识。 每个自闭症学生均有着多种得、不同得,又或相关得学习障碍与特征(教育署,2002),例如她们有沟通障碍,不懂得以适当得方法表达自己得不快情绪;她们可能有特殊得感觉反应,对光线及炎热天气有着烈得反应;又或就是她们得一些固执及不易接受改变得性格等。而这种种得障碍与特征,正正令自闭症儿童在大班体育课中引出了许多学习及行为问题。 「学生为本」、「永不放弃」就是本港教育改革得重要原则(教统会,2000),而这两项原则,亦就是成功教育得根本要素,更就是达成融合教育愿景得关键所在。因此,若能协助主流学校教师,因应自闭症学童不同得障碍与特征,在教学策略上作出相应得调适;以及运用创意及想象来设计独特得、富个别性得教学方法及策略,便有助鼓励自闭症学童参与体育课,投入体育课学习;让她们能在愉快得环境下,享受体育活动得乐趣;并协助她们朝着全人发展得方向迈进。 (3)自闭症儿童体育教学个案分享 个案一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自闭症儿童异常行为的出现与解决 吉林市龙潭区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张雅婷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章标识码】C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42-01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是一种由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一搬来说,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就可诊断为儿童孤独症:(1)人际交往障碍: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 (2)语言障碍: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奇特、言语的可懂性差。 (3)兴趣和活动异常:刻板行为或仪式性行为。 教育自闭症儿童时首先要确定儿童是否患有自闭症,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及训练。在我校B班就读的付明月同学她的自闭症行为就表现的尤为突出,经常表现为自言自语的念广告词,对其它孩子们极感兴趣的游戏活动也很难吸引她的注意力,有时候她还会发出呻吟声。还有A班的佟琳云同学语言障碍就表现得非常明显,语言沟通能力几乎没有,目光交流、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在内的非语言行也严重缺失、还有A班的徐帆、郭天一、B 班郑子爵同学都是自闭症儿童。他们在平时也都表现出以上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患自闭症的孩子,心理是不正常的,所以,不能以正常孩子

的教育来要求和对待他们,只能在顺应中循循善诱,不能主观地强求。 正常孩子要全面发展,不能由着孩子的倾向。而对自闭症的孩子却不能这样要求,要先顺着孩子,满足孩子,取得孩子的充分信任,再适当引导。例如我校B班的郑子爵同学比较喜欢电脑,(这是因为他难以和人沟通的原因),那我就利用电脑扩展他的知识:用电脑播放动画片,我制作的课件等。还利用电脑促使他与人沟通,和他一起玩益智游戏,逗引他说话,让他回答我的问话,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在他熟练掌握操作方法后,我便让他教其他同学玩,目的是为他创造自然交流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们在游戏中体现互助和友情,同时也增强了该生的自信心。 在教育自闭症儿童时教师还要和他们建立起师生依恋情感。大家都知道要想自闭症儿童接受你的教学,首先要让他们能接受你、喜欢你,在我们特教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因为有很多自闭症儿童他们非常胆小,愿意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不愿与任何人交往,喜欢独处,像我校于思佳同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在教学中我主动与她接近,用肢体语言表达我喜欢她,使她打消了对我的戒备,这样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也非常愿意接近我、愿意上我的课了。 因材施教是我国基础教育中最提倡的方法,特殊儿童的因材施教也就是个别化教育教学,它也成为教学中的常用手段。自闭症儿童在学前教育机构的个别化教学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针对儿童的缺陷能力,通过个别的训练实现的。游戏是学前儿童的生命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特殊孩子自闭症的案例分析 自闭症是近几年才被人们正视的一个病种,过去就有,但统计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对自闭症的定义有很多种,自闭症也叫孤独症,即人为地自我封闭于一个相对固定与狭小和环境中,由于隔绝了人的交往而产生的迟到是障碍的症候群,社交困难,缺乏与他人的情感交流,对外界刺激无动于衷。语言发育迟缓。在社会交往中很少使用言语,即使使用也多为模仿言语、刻板言语、言语的可懂性差。 一、个案资料 本班有一名叫小王的男孩,7岁,患有自闭症。刚来校时,整天呆坐在位置上,不和旁边的小朋友交流,全然一副与身边同伴井水不犯河水的模样。与他交流比较吃力,要放慢速度,用简短的一、两个字进行对话。集体活动时,总漠然的呆在一边,不会主动参与,老师用很多种方法引导他参与集体活动,他都是不予理睬。即便是排队洗手等简单的活动,都需要老师走过去手把手的拉,更有的时候,即使老师带领他到活动场地,他也是旁若无人的定格在那里,什么也不动。很少讲话,即使讲话声音也很小,很低,经常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来吧?要吃。做了。”等 二、调查与分析 小王的自闭症是天生就有的。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小王的语言发展能力迟缓,语言表达能力弱,就不能和小朋友正常的交往,久而久之,小王就产生自卑心理,不喜欢和人交往,不喜欢和小朋友接触,慢慢的演化成当旁边一切事物不存在,活在自己一个人的世界里,不主动找小朋友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

自己玩,例如:嘴经常地发出怪声;在教室、走廊、操场乱跑;手中总爱玩弄一些物品,如铅笔、橡皮、笔袋等。对周围的事不关心,似乎是听而不闻,视而不见,自己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毫无顾忌,旁若无人,周围发生什么事似乎都与他无关,很难引起他的兴趣和注意,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而且生活不能自理,整天不去厕所,有时大小便解在裤子上。针对他的这些行为,我决定在他身上实施训练,以帮助它缓解一些较严重的症状,并努力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 三、教育策略 我们知道,患有自闭症孩子不会像正常的孩子一样,正常的去玩,去参与游戏,只会独自玩耍,封闭自己。因此如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孤独,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学习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专家也曾提出:“让孩子得到情绪上的成长,满足他某些发展上的需要,并获得自我结构上更统整的层次和情感控制的统整。”以下是我的一点做法和体会,和大家交流一下。 1.培养兴趣,引起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患有自闭症孩子而言,要引起其注意,必须先从其兴趣出发,引起他的无意注意,然后将他的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服从教师的言语指令。但在训练过程中必须注意,自闭症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很差,所以,给出的指令必须是简单的,而且要统一,变化尽可能少。例如上音乐课,上课前老师做了一些基本的上课动作,然后一个个同学点名,跟他们每人都打一声招呼,然后击掌。我发现欢快的音乐能使小王兴奋,他对击掌很感兴趣,会引起他的注意。随着音乐响起有的孩子会跟着音乐的节奏动,小王也会跟着音乐,跟着大家动起来。发现了他对音乐感兴趣,在他怪叫的时候,我就放音乐,在音乐声中,小王会安静下来,听老师和他说话,久而久之就改掉了怪叫的毛病。 2.表扬鼓励,培养信心。 老师的一个表扬、一个鼓励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奖赏。对于一个自闭症孩子,则更为有意义。在他封闭自己的同时,自卑应该也是一个强有

自闭症儿童行为评量表(CLAC GRAM)

自闭症儿童行为评量表(CLAC GRAM) 儿童姓名:性别:男、女生日:年月日实足年龄:岁月就读机构:地址: 电话: 监护人姓名:地址: 电话: 家庭成员: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兄人、弟人、姊人、妹人 发现异常时期:内容: 咨询就医情况: 1.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2.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3. 年月~ 年月 医院、机构名: 诊断名称或指导内容: 评估者姓名:初评日期年月日 复评日期年月日(第次) 〔生活自理〕 欲食习惯 1.自理程度 口①需全面由他人喂食 口②需由他人喂食,但偶尔会动手抓食 口③需由他人喂食,但偶尔会使用汤匙或筷子 口④自己拿筷子或汤匙进食,但食物会泼洒在外 口⑤能自己进食 2.偏食 口①对吃无兴趣(缺乏吃的意欲) 口②不喜欢正餐的食物

口③只吃某些特定食物 口④对食物有明显的喜恶 口⑤几乎无偏食现象 3.饮食时间 口①每天进食时间、次数皆不规则 口②每天进食次数固定,时间则不定(想吃时就吃) 口③有自己进食的时间 口④和家人一起用餐,但途中会站起来走动 口⑤和家人一起好好地用餐 排泄 4.小便(白天) 口①需使用尿布 口②有小便训练,但一不注意就尿在裤子上 口③有小便训练,且自己有便意时会做意思表示,但需他人全面协助口④有便意时会自行如厠,但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处理小便 5.大便 口①需使用尿布 口②有大便训练,但不留意时就排在裤上 口③有大便训练,且有便意时会做意思表示,但需他人全面协助 口④有便意时会自行如厠,但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处理大便 睡眠 口睡眠时间很长,约 口睡眠时间很短,约 口容易入睡 口睡不安稳,常会醒来或哭闹 口其他 6.穿脱衣服 口①需全面协助 口②能自己脱衣但不会穿上 口③能扣按扣 口④能扣钮扣,但有时需部分协助 口⑤能自己穿脱衣服 [游戏] 请先针对下列各项作答(在适当处打√,并具体记下玩法) 完全不玩偶尔玩经常玩玩法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自闭症专题:行为篇(四)情绪行为难题解答 一.恐惧 子平十分害怕动物,远远见到猫只或狗只便会尖叫。 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自闭症学生接收和理解他们的感官世界,可以跟一般人不同。有时他们对无伤害性的事物会产生莫名的恐惧。这些恐惧可能是基于某一次不愉快的经验,而学生却固执地牢记那些事物带来的恐慌。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害怕的是事物的那一方面,例如是害怕茸茸的狗毛,抑或是牠 的吠声。如学生未能指出惊恐的来源,教师可以透过观察尝试进一步了解。教师可与家长联络,尝试找出学生恐惧的原因。 2. 订定一些合理的目标,例如在训练初期,害怕狗只的学生能够在远处见到狗只又 不会产生恐慌便已足够。 3. 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消除这些恐惧,同时亦可逐渐加长学生接触那些事 物的时间。 4. 进行以上步骤时,亦可考虑作出以下各项配合: o 用柔和、平静的声线安慰学生 o 给予一些轻松愉快的体验,例如让学生听轻音乐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少许恐惧的事物,例如狗的照片、吠声的录音带 o 按学生的能力安排简单的活动以分散注意力,例如哼歌、随 音乐的节拍摇摆、一面跳一面数一至十等 o 慢慢增加接触的时间,直至恐惧消除为止 o 不要忘记每次有少许进步,便给予口头赞赏 o 让学生接触一些会令他有较多恐惧的事物,例如一只真的狗,但却在一个远离的位置。重复以上的步骤,直到恐惧减退为止。 二.情绪起伏 德华不明白为什么在酒楼轮候不同人数的桌子时,别人比自己快轮到,因此大发脾气。我们如何理解这样的行为? 1. 由于他们不善于掌握因果关系,故往往为了无法明白转变的因由而发脾气。 2. 他们未必能够准确地了解自己的情绪及诱发情绪的事件。 3. 他们未必能够像一般人实时了解其它人的感受。 4. 他们往往没有怎样处理自己情绪的概念。 要帮助他们,可尝试以下的方法: 1. 把转变预先告诉自闭症学生。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学前教育系082班程万 【摘要】早在自闭症被认识和命名之前,具备所有自闭症表现特征的儿童和成年人可能就已经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了。这些孩子中的大多数看上去身体都是正常的,他们的外表往往非常漂亮。从人们认识到这些孩子患有自闭症以来,自闭症的康复、治疗就成了教育界、医学界的研究焦点。一个多世纪以来,由于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还未找到,因此自闭症的真正治愈办法还未研究出来。但是,自闭症的康复治疗方法却在不断的进步、发展。 【关键词】自闭症;结构化教学;感觉统合;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 自闭症是一种通常起病于3岁以前,以明显的社会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以及刻板的兴趣、奇特的行为方式为特征的广泛发展障碍,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从19世纪欧美各国记录这种特殊疾病至今,自闭症的病因一直是个谜团,也没有治愈的药物或疗法。只有尽早发现并根据自闭症儿童显著特征,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行为改变等。 自闭症儿童发病早,起病缓慢,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行为的发展。所以,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越早越好,康复训练在自闭症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单一的语言训练或者是单一的感觉统合训练不利于自闭症儿童的发展。现如今的教育提倡综合素质教育,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也应当讲究综合教育。长期的、综合的、有目的的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促进和提高自闭症儿童的各个方面的提高。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通过采用感觉统合训练、游戏治疗法、音乐陶冶法和结构化教学对一名自闭症儿童进行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综合康复训练,探其对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二、研究对象 1、个案基本情况: 李亮,男,2003年5月出生。2010年入读某市残疾儿童学前教育中心。医生诊断为中度自闭症,韦氏智力量表测试其智商为59。 2、研究前的行为表现: ①语言方面:语言流畅,语速较快,被叫名字时会回应但是不看对方,偶尔会莫名其妙的笑或是自言自语。 ②认知方面:能从1数到20,若给以引导能数到30,但不会书写;不会写字,能识别自己的名字;模仿能力强;用蜡笔给图画图上颜色的能力较好,上色慢却均匀。 ③情绪行为方面:易发脾气,有时在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会出现自己掐自己手腕的自伤行为;玩游戏时间长一点就表现出不耐烦,对别人的指令不予理睬;注意力不集中;让其洗毛巾或者餐具时如不命令其停止,他会一直洗下去。 ④生活自理方面:能自己如厕;会简单的自我清理,比如自己用纸巾擦鼻涕、饭后用抹布擦桌子;会系扣子,但是不会拉拉链。 因此,2010年9月到2010年10月我在师兄的帮助下,针对亮亮的情况,在课上及课后进行了两个月的综合康复训练,主要内容为语言、认知、情绪行为三个方面的训练。

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及干预

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及干预 摘要 孤独症又叫自闭症或全面性发育障碍。这种发育障碍的成因,至今学术界不能对其做出准确和科学的解释。但是,根据已知的研究,学术界对孤独症有一个基本共识:孤独症是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而引起的广泛性、发展性障碍。这种疾病呈现出许多有别于其他精神病、发展障碍的特征。除此之外,孤独症儿童还表现为心智年龄的低龄化,致使他们在自控力、耐挫力等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障碍。更主要的方面,孤独症儿童在语言、认知、行为和社会交往这几大方面可能会同时出现和交叉出现严重的问题。 目前,由于孤独症的病因无法明确,因此无法做到对症下药,所以对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只能进行干预,以减轻症状。 关键词:孤独症;儿童自伤行为特点;干预

ABSTRACT Autism is also known as autism or generalize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has yet to make an accurate and scientific explanation for the causes of autism. However, there is a consensus in academia that autism is a generalized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 caused by developmental disturbances in the brain and nervous system. This disease presents many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 mental disorders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Not only that, autistic children also show mental age of younger age, resulting in their self-control, frustr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emergence of varying degrees of obstacles. What's more,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in language, cognition, behavior and social interaction. At present, due to the reasons for autism can not be clear, and therefore can not be the right remedy, so the treatment of autistic children can only intervene, in order to alleviate symptoms. Key words:Children with autism; self injurious behavior; intervention

自闭症真相(完整版)

伊健莉 现在有一种趋势,儿童出现某种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时,人们不再有耐心去思考孩子的个性差异或教育生态环境,而是直接把这些问题推给医疗,所以围绕孩子大脑和意识的疾病越来越多。 活泼亢奋的得了多动症,内向孤僻的得了自闭症,迟迟不说话的得了语迟症,说话太多是威廉姆斯综合症,不好好吃饭是进食障碍症,吃得太多是嗜食症,动作不协调是感觉统合失调症,经常说脏话的得了秽语综合症,霸道或懦弱的孩子有社交障碍症,不敢和生人说话是选择性缄默症,上网太多的患了网瘾,玩具不离手则是患了恋物癖……疾病的名单会很长,几乎儿童成长中所有的情况——只要它不被成年人满意——最后都会进入医疗,成为一种需要医生和治疗干涉的病症。 尤其“多动症”和“自闭症”,因其事关儿童整体行为状态,涉及点多,目前成为最大的两支流行病。 关于“多动症”,我已在另一本书中探讨过这个问题。这几年以来,“多动症”在中国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少,在人们的概念中逐渐淡化。我相信它的生命周期本该这样,虚假的东西没有生命力。很多儿童不必因为淘气或注意力不集中而轻易被扣上“多动症”的帽子。他们虽然有缺点,却没有病。这一简单概念的确立,对他们的人生影响深远。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能逃过“有病”的厄运,“多动症”之后,取而代之的是“自闭症”。此病的宣传、阐释、诊断及治疗等等,与“多动症”如出一辙,但较之“多动症”,更加来势汹汹。虽进入中国时间不长,但其宣传声势之大,发病率上升之快,发病人数之多,病人范围之广,前所未有。没有谁会否认“自闭症”这样一种先天缺陷存在的可能。因为人类的任何器官都可能存在先天缺陷,大脑也不例外。除了像唐氏综合症等这样有明确基因缺陷的先天残疾;智力正常但语言功能低下,交流功能障碍的情况肯定也有。但不管什么先天缺陷,发生率都不会高到离谱。如果说某种先天疾病突然莫名其妙地成为大面积爆发的流行病,那一定是某种外部原因促成的。 一、“自闭症”宣传中的水分及其悖论 当下,尽管不同渠道公布的“自闭症”发病率五花八门,相差甚远,总体调调是越来越高,某些媒体甚至陈述为“暴发式增长”,比癌症、艾滋病、糖尿病患者的总人数还多——这就是说,如果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一个癌症或糖尿病患者,就应该见过一个以上自闭症患者——敢这样报道的媒体当然不会进行这样的对比分析,它要抓眼球,就不需要深入和理性。所以在白血病发病率大约是十万分之二、三的情况下,某些媒体和某些相关机构完全无视常识,把“自闭症”的发病率炒到1%,甚至更高。同时强调患儿越来越多,多到自闭症康复机构不够用了,政府和公众应该给予支持,多建康复机构……新闻学中最重要的一条铁律是“真实”,但在“自闭症”宣传中,处处可见道听途说。 事实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没有权威的儿童自闭症流行病学数据报告,没有任何人、任何机构对此有过大规模调研和统计。所以尽管是如此吓人的高发病率,却几乎看不到权威机构或权威学者站出来说话。 美国电影《雨人》,中国大陆电影《海洋天堂》和台湾纪录片《遥远星球的孩子》是目前中国公众了解自闭症的主要来源,几年来,甚至媒体宣传也一直在用这几部电影说事。社会心理学有一条原理:一切煽动性的宣传,瞄准情绪比瞄准理性效果好得多。而电影是煽情最好的载体,剧本可以随意编写,镜头可以任意取舍和切割。影片把“自闭症”患者描绘为一群宛如被上帝特别圈点过的异类,他们天生孤僻冷漠,不擅交流,却在某方面有极高的天才,社会交往能力低下,使别人不理解他们,常令他们不知所措,生活艰难。从2008年开始,每年的4月2号是“国际自闭症日”,到了这一天,很多人,尤其演艺界的一些名星会大声呼吁关爱自闭症患者,这当然是出于人们的善良和博爱。但如果你问他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