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林木种苗质量检验能力必要性研究

我国林木种苗质量检验能力必要性研究

设备的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

设备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 1.目的:确保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机器设备、工装满足生产工序要求的能力。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使用的关键工序的生产设备及工装。 3.职责:设备科负责关键工序的生产设备及工装的能力的验证。 4.内容 4.1设备的能力验证的时机 A.设备科负责对公司产品生产关键工序的生产设备及工装进行每年(每年6月—8月)一次的能力验证。 B.在以下三种特殊情况下,也应需对生产线上的专用制造设备进行能力验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新设备的验收完毕后; (2)在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出现阶段性异常情况,为查找原因而对设备进行分析验证; (3)在对专用设备进行大修后及在开展对设备本身或相关工装进行技术改造后,为了验证改造的效果。 4.2设备能力验证的内容和方式 A.设备本身的机械性能和相关参数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能力; B.设备满足产品生产实际的加工能力或最大生产能力; C.设备持续生产加工的能力。 4.3设备信息的收集、分析与计算设备能力指数 设备科负责对调查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整理,将调查的信息通过变量加权分析法计算出设备能力指数。 首先确定总分为100分,调查项目分值分配为:设备本身的机械性能和相关参数满足设备正常运行的能力30分、设备满足产品生产实际的加工能力或最大生产能力30分、设备持续生产加工的能力30分、其他10分;设备能力优秀的加权系数为1、良好为0.8、一般为0.6、合格为0.4,不合格为0,对每个调查项目分值与对此项目的加权系数乘积,加权得分作为该项目

设备能力指数。 具体计算公式为: Sn = ∑XiYj 其中Xi为每个调查项目分值;Yj为每种项目的加权系数;Sn为该设备的设 4.4设备的能力验证后纠正措施 A.对于满足生产工序要求能力的设备、工装,放行使用; B.对于不能满足生产工序要求能力的设备、工装,设备科组织填写《设备故障报告单》,联合设备使用部门对设备进行分析,找出不能满足生产工序要求能力的原因并改正,然后对该设备重新进行设备能力测试,直到满足生产要求为止。 C.设备能力验证不合格的设备及工装,不能作为正式生产使用。 附件:《设备能力认可表》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

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情况的总结

林木种苗质量监管情况的总结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提出的生态建设总体要求,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响应州委、州政府“生态立州,绿化全州”的号召,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第一环节林木种苗的质量监管,更是严格管理、明确目标和责任。 一、领导重视责任明确 为确保林业生态建设质量,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质量监察小组,责任落实到各天保工程区实施部门。 二、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管专业人才建设 林木种苗检验员是林木种苗监管的专业技术人员,我局林木种苗专业人员在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木种子包装和标签管理办法》、《四川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及技术规程的基础上,更是历年参加省、州专业院校、业务主管单位及相关部门组织的林木种苗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三、严抓生产环节把牢质量关 生态建设的关键就是林木种苗,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我局严格按照“适地、适树、适种源”原则,一是对苗圃的培育树种种子资源及种子质量严格要求;遴选取得行政许可的林木良种和达到成熟期符合条件的乡土树种种子,做为主要

林木种苗培育对象,杜绝假、劣种子;二是对造林种子苗木的质量要求上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6000-1999)、《四川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DB51/T705-2007)等法律法规及标准;对用于造林的外购林木种子、种苗严格执行两证一签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天保”工程实施以来,没有新的技术力量补充到企业,致使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老龄化严重,一是需要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检验队伍建设;二是加强对专业技术要求高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管的理论知识系统性学习和培训;三是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的仪器设备和药物试剂相对较单一;四是没有独立的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经费。 五、下一步工作要点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林木种苗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二是加强林木种苗检验队伍的建设,引进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三是结合正在开展的林木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更好的摸清适合林业生态建设的本土林木种子资源;四是加大推广已经取得成效的林木良种。

史上最全的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

史上最全的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请收好! 质量检验是质量管理中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一种控制手段,是针对失效模式进行探测从而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环节。本文归纳总结了11种质量检验方法的分类方式,并针对每种类型的检验进行介绍。覆盖面较全,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01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 进货检验 定义: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求:由专职进货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含控制计划)执行检验。 分类: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 定义:也称工序过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生产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特性进行的检验。

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品的继续加工,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要求贯彻执行的作用。 要求:由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按生产工艺流程(含控制计划)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分类:首验;巡验;末验。 3. 最终检验 定义:也称为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 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顾客。 要求: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经返工、返修后

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常见的成品检验:全尺寸检验、成品外观检验、GP12(顾客特殊要求)、型式试验等。 02按检验地点分类 1. 集中检验 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2.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也称为就地检验,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一般过程检验或大型产品的最终检验采用现场检验的方式。 3. 流动检验(巡检) 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应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

实验室间比对与能力验证程序 1.目的 通过参加实验室之间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综合考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为无法溯源的检测设备提供测量结果可靠性证据,确定新的检验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确保检测数据准确可靠,增强客户对本中心的信任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参加由上级及本单位组织的或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比对和能力验证活动。 3.定义 3.1 实验室间比对(以下简称试验):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校准/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3.2 能力验证: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确定实验室检测能力的活动,它是为确定实验室进行某项特定检测的能力以及监控其持续能力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室间比对。4.职责 4.1 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试验计划,检测科室负责实施,质量管理科和检测科室共同组织试验并对结果进行评定。 4.2 相关检测科室参加试验,按规定报送试验结果。 4.3 质量负责人批准试验计划和试验结果报告。 5.工作程序 5.1 质量管理科负责制定试验计划 每年1月,质量管理科制定试验计划,包括参加外单位组织的试验和本中心组织的试验。计划内容: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技术方案(实验项目或实验参数,实验样品,测量仪器,测量条件,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结果评定方法 等)、参加单位、计划进度、经费预算。计划由质量负责人批准后执行,相关检测科室负责实施。 5.2 参加由外单位组织的试验 5.2.1 省疾控中心组织的本中心开展的检测项目本中心都应参加,因特殊原因不能参加时,应由质量管理科报请中心主任批准。 5. 2.2 兄弟单位组织的试验由质量管理科会同相关检验科室协同商议是否参加,报请质量负责人批准执行。 5.2.3 检验科室接到样品后,按试验方案的要求进行试验并报送结果,以本中心名义参加的试验,报送材料由质量管理科审阅并存档,报质量负责人批准后发送;以检验科室名义参加的试验由检验科室科长审批发送,备份送质量管理科存档。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申请报告

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考核申请报告 自治区林业厅: 我单位已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考核办法》(林场发〔2003〕131 号)的要求,组织了相关材料,特申请办理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请按规定程序予以考核审批。 申请人(盖章): 年月日

林木种子质量检验机构资质考核申请书申请机构名称:(盖章) 主管部门名称:(盖章) 申请日期:

填表说明 1、用钢笔或计算机打印,要字迹清楚。 2、填写页数不够时可用A4 纸附页,但须连同正面编共页,第 页。 3、“主管部门”指质量检验机构的行业行政管理部门。 □、本《申请书》所选“ ”内打“"”。 5、本《申请书》须经质量检验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签名有效。 6、本《申请书》亦适用复查、扩项的申请。

1.概况 1.1 质量检验机构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传真:E-mail: 负责人:职务:电话: 联系人:职务:电话: 1.2所属法人单位名称(若质量检验机构是法人单位的此项不填)地址: 邮政编码:传真:E-mail: 负责人:职务:电话: 1.3 主管部门名称 地址: 邮政编码:传真: E-mail: 负责人:职务:电话: 1.4 质量检验机构设施特点 固定口临时可移动其他 1.5 法人类别 1.5.1独立法人质量检验机构 社团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其他 1.5.2质量检验机构所属法人(非独立法人质量检验机构填写此项)

社团法□人事业法人企业法人其他 1.6 考核类型 首次口扩□项其他 1.7 获取证书情况 计量认证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日期: 资质证书编号:发证日期:有效日期: 1.8 申请机构考核的专业类别 1.9 质量检验机构总人数:名 高工名,占%;工程师名,占%; 助工名,占%;技术员名,占%; 1.10质量检验机构检测报告批准签发人数:名姓名职务签字领域1.11 质量检验机构资产情况 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仪器设备总数:台(套) 1. 12质量检验机构房屋面积(m2) 实验室面积:恒温面积: 2. 提供资料状况 2.1 申请考核项目表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程序

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程序 1 目的 保证检测室、检测人员的能力、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符合有关标准和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本中心检测室、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检测工作的全过程。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批准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维护本程序的有效性。 3.2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制定每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 3.3 办公室的职责 组织相关检测室实施比对或能力验证工作。 3.1 检测室的职责 负责编制比对或能力验证方案并承担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4 工作程序 4.1 比对或能力验证工科的内容 4.1.1 积极参加国际、国家、认可委、行业、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机构组织或自行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和工作。 4.1.2 实验室间比对即按照预先规定的条件,由两个或多个实验室对比相同或类似被测物品进行检测的组织、实施和评价的活动。 4.1.3 内部质量控制 4.1.3.1 控制的内容 a. 统计技术; b.使用标准物质; c.用相同的方法或不同的方法重复检验; d.保留样品再检验; e.一个样品不同特性检验结果的相关性。 4.1.3.2 控制的方法 a)人员比对,用一种检验方法在相同条件下检测同一种样品(标准物质),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分析考察不同检测人员的检测结果符合性。 b)仪器设备比对,使用一个样品(标准物质)分割后,用中心内或外同类仪器、或不同仪器检测一个或几个指标通过对检测结果的统计分析,判定其符合性。4.2 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的制订 4.2.1 本中心的技术负责人根据国家认可委、行业、地方质量技术监督局、其他机构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安排制定本中心的计划。 4.2.2 由本中心组织的实验室间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或者本中心参加其他机构进行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应按ISO/IEC导则43-1997的要求运作。 4.2.3 内部质量控制,其内容包括仪器设备期间核查,依据《期间核查程序》的规定确定运行检查的对象,两次检定或自校之间至少应进行一次;人员能力比对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对策探析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对策探析 发表时间:2019-07-02T11:06:58.38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7期作者:邹宇 [导读] 林业工作者也需根据广东地区的林业规划特色进行探索,结合该项目拓展必要的培训类目并做好相应技术实践标准,起到生态优化的作用。 肇庆市林业局种苗站广东肇庆 526000 摘要:林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提供了多元化技术支持,特别是“十九大”中提出了林业建设的目标。因此,林业工作者需完善林业种苗技术及其质量管理方法,并结合广东省的发展现状,完善相应种苗质量及其实践要求,贯彻生态建设理念。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广东省林木种苗的种植情况,结合质量管理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 关键词: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优化对策 引言 广东省的林业发展技术的不断优化,对优化环境技术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支持。因此,工作人员需结合本地常见种苗情况进行管理,围绕桉树、杂交松等植被的种植进行探讨,从而加快该产业的发展速度。由此可见,重视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方法,并深化当地环境建设方针,从而提高该产业的经济效益。 1.广东省林木种苗的种植情况 广东省林业建设向来处于国内前茅,当前可预计规划栽种种子份额已经高于70.4万kg/年,且不断处于持续增长的趋势。同时省内林业局、管理机构的数量也较多,切合相应标准体系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本省树苗栽种质量也不断提升,且相应合格率也不断增高,如表1所示,为2015~2018年本省林木种苗情况的抽查报告(部分)[1]。 表1 2015~2018年期间广东省林木种苗部分合格情况(数量单位:个) 近年来本省林木种苗成活率、合格率不断提升,且种苗种类的选择更具有特色,包括阴香、广宁红花油茶、杉木、大叶樟等。通过结合本地的生态情况确立合适树苗种类,提升了本省林木种苗的有效性。 2.当前林木种苗的质量管理问题 2.1 植株市场管理絮乱 林木种苗经营中务必具备相应的标准许可证件(经营许可、林木树苗工国家职业资格证),并具有一定的从业经历方可进行市场营销。但是,当前相应资格许可证件的取证率相对不高,导致多数部门处于无证经营或资格证件不健全的情况。同时,引入植株质量低,降低了种苗的存活率。实际管理过程中操作市场较为絮乱,不利于相应部门予以备案,大量不规则现象会直接导致植株质量参差不齐,无法实践针对性质量管理办法和管理模式,直接导致出现了严峻的经济损失。 2.2 监测体制不合理 现阶段有关部门对林木树苗的监测体系不完善,且诸多植株的存活率、合格率的检测情不科学,容易导致多元化安全隐患问题。在此过程中,当地专项管理机构设置极其机构检测技术仍有待提高,且相应的责任意识不清晰,极其容易导致检测结果不稳定、不公正的情况[2]。同时,诸多项目检测结果并未全面实践,且当地管理问题频发,易导致经销商无法将优质种苗品种推广至实处,出现营销困难。 2.3 质量控制意识不强 首先,当地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不强烈,且对种苗质量管理认知存在偏见。工作人员对种苗的品种设计、遗传特征的情况调研不深入,仅对于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探讨。同时,造林进程极其造林的生态效益有待提高,且优质苗圃数量相对较低,存在项目核查、培育以及种植方面的问题。此外,工作人员对相关操作制度的推广不深入,种苗实践的资金投入标准、投入体制、投入管理设备不全面,相应的人才建设、培育机制较为片面,降低了种苗的质量标准。 3.优化林木种苗的优化对策 3.1 优化质量管理标准 其一,工作人员需结合广东地区的林业管理标准实践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进行建设,不断强化当地林业工作者的管理意识和核心技术。例如可要求工作人员依据广东地区的林业发展情况选择适合种苗品种,在发展中学习新型种苗技术和种苗流程。同时,需强化工作人员的管理及行政意识,实践相应的解决体系和法律体系,落实不同质量管理的原则于实际工作当中。特别需要注意结合“法律”的体制理念,落实法律基础于实际管理当中,提升经营者的责任意识。此外,需打造出合适的空间环境,强化各部门的法律体系制度和项目内容,加大相应部门的宣传环节,促使这项管理需求更为有效。所以,质量管理标准实践中,需加大各部门对种苗要求、种苗方法、种苗养护方案的管理措施,这对于提升植株质量有积极地作用[3]。 其二,设立标准的过程中需结合植株的生产方法和生产内容进行综合性推广,要求工作人员明确相应法律体系内容和市场质量管理标准,落实操控标准与推广过程中,构建有效、合理的市场监管氛围,提升管理的有效性。通过构建出一个科学、公平的守法的管理体系,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419183.html,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作者:李娜 来源:《乡村科技》2017年第28期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保护环境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林木的种植在 保护环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需注重对于林木种苗的管理。因此,应加大对林木种苗的管理力度,不断优化林木种苗生产技术,为我国环保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基于此,本文详细介绍林木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 [关键词] 林木种苗;管理措施;生产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7)28-37-2 林木种苗在林业生产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整个林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因此,在进行林木种苗的管理与生产过程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林木种苗的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不同种类的林木种苗进行分类管理,制订差异化的管理方案,才能提高林木种苗的管理效率,为林木种苗的生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在林木种苗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建立一套完 善的生产管理体系,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并适当引进优质品种来提高林木种苗的质量。 1 林木种苗的管理措施 1.1 育苗管理 育苗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中最为基础的部分。在育苗阶段,需要工作人员对林木苗种的种子进行筛选,这一步骤对于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种子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林木种苗的质量。因此,应加强对选种技术的研究,才能为林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选完种子之后,需要对种子进行再次筛选。然后将优质的种子进行脱粒、净化,最后将种子置于合适的环境中进行保存备用。在育苗阶段,最需要重视的事情就是播种。在播种过程中,首先需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然后在适宜的环境中进行催芽。之后需要为种子准备一个合适的苗床,待催芽完成后将种子放入苗床中。最后就是对苗床进行培土,然后在土层上方覆盖一层草。这就是整个育苗环节,也是整个林木种苗管理过程的基础。另外,在育苗过程中,要注重对于播种量的控制,因为播种量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林苗的生长。在林木育苗过程中,可以参照如表1所示的播种量进行播种,以确保苗木正常生长[2]。 1.2 幼苗抚育管理 在幼苗抚育阶段,主要是对幼苗的发芽期与苗期进行管理。在幼苗的发芽期,需要定期检查幼苗的发芽情况,保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当幼苗的发芽率超过70%以后,可以适当将芽床上覆盖的草去掉一部分。直到所有的幼苗都开始发芽,才可以将全部的草去除掉。幼苗发芽后就进入到了苗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①当幼苗进入苗期后,一般抗病

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

质量检验方法分类总结 一、按生产过程的顺序分类 1. 进货检验 定义:企业对所采购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配套件、辅助材料、配套产品以及半成品等在入库之前所进行的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入仓库,防止由于使用不合格品而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秩序。 要求:由专职进货检验员,按照检验规范(含控制计划)执行检验。 分类:包括首(件)批样品进货检验和成批进货检验两种。 2. 过程检验 定义:也称工序过程检验,是在产品形成过程中对各生产制造工序中产生的产品特性进行的检验。 目的:保证各工序的不合格品不得流入下道工序,防止对不合格品的继续加工,确保正常的生产秩序。起到验证工艺和保证工艺要求贯彻执行的作用。 要求:由专职的过程检验人员,按生产工艺流程(含控制计划)和检验规范进行检验。 分类:首验;巡验;末验。 3. 最终检验 定义:也称为成品检验,成品检验是在生产结束后,产品入库前对产品进行的全面检验。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向顾客。 要求:成品检验由企业质量检验部门负责,检验应按成品检验指导书的规定进行,大批量成品检验一般采用统计抽样检验的方式进行。 检验合格的产品,应由检验员签发合格证后,车间才能办理入库手续。凡检验不合格的成品,应全部退回车间作返工、返修、降级或报废处理。经返工、返修后的产品必须再次进行全项目检验,检验员要作好返工、返修产品的检验记录,保证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常见的成品检验:全尺寸检验、成品外观检验、GP12(顾客特殊要求)、型式试验等。 二、按检验地点分类 1. 集中检验 把被检验的产品集中在一个固定的场所进行检验,如检验站等。一般最终检验采用集中检验的方式。 2. 现场检验 现场检验也称为就地检验,是指在生产现场或产品存放地进行检验。一般过程检验或大型产品的最终检验采用现场检验的方式。 3. 流动检验(巡检) 检验人员在生产现场应对制造工序进行巡回质量检验。检验人员应按照控制计划、检验指导书规定的检验频次和数量进行检验,并作好记录。 工序质量控制点应是巡回检验的重点。检验人员应把检验结果标示在工序控制图上。 当巡回检验发现工序质量出现问题时,一方面要和操作工人一起找出工序异常的原因,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恢复工序受控状态;另一方面必须对上次巡回检后到本次巡回检前所有的加工工件进行100%追溯全检,以防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客户手中。

比对和能力验证程序

1. 工作目的 为了保证检测/鉴定数据的可靠性及结果的有效性。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站比对和能力验证工作。 3. 工作职责 3.1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制定比对、能力验证计划。 3.2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组织比对能力验证的实施。 3.3 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负责比对、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 3.4 各部门技术主任负责对比对能力验证结果进行评价。 3.5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比对、能力验证相关记录、报告等资料的保存和归档。 4. 工作程序 4.1 能力验证和比对工作计划的制定 4.1.1 能力验证和比对项目的选择 4.1.1.1 认可委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中本站可开展的项目; 4.1.1.2 省认证认可协会组织的实验室间验证比对。 4.1.1.3 对于技术能力要求较高的项目; 4.1.1.4 新开展的项目; 4.1.1.5 曾经发生过质量事故或投诉的项目。 4.1.2 对一些无法参加能力验证的关键量,技术负责人可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实验室间比对。 4.1.3 技术质量管理部根据以上要求和上年度的质控情况,制定年度《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 4.1.4 计划内容包含:能力验证或比对的项目、测试方法、组织方或参加试验室、负责和参加人员、技术要求、辅助资源、验证或比对结果的评价等。 4.1.5 《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技术质量管理部组织实施。

4.1.6 参加实验室的选择 4.1.6.1 能力验证选择认可委指定的组织方。 4.1.6.2 应在同类试验室中选择水平相当或较高的试验室作为比对的实验室。 4.1.6.3 比对既可以是双边的也可以是多边的,如多边实验室参加则应指定一个主持试验室,其余实验室为参加实验室。 4.2 能力验证和比对工作计划的实施 4.2.1 技术质量管理部在获得能力验证计划和样品后,及时将样品交接给各检测所、土工实验室技术主任,由技术主任按照其作业指导书要求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应包括实施时间、参加人员及职责、试验方案、试验过程控制要点、数据处理等内容。 4.2.2 对于实验室间比对,由技术主任制定《能力验证和比对实施方案》(方案中应明确判断指标)和相应比对作业指导书,报技术负责人批准,并准备稳定的样品进行检测/鉴定。由技术主任负责将比对作业指导书和样品一起交参比实验室进行检测/鉴定。 4.2.3 技术负责人随时协调解决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中出现的资源和技术问题。 4.3 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的分析和评价 4.3.1 技术负责人组织对能力验证和比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2 对于能力验证以组织者的报告为准,对于自行组织的比对试验按照预定的方案进行分析。 4.3.3 对于能力验证或比对试验不满意的结果,由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主任和相关参加人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填写《纠正措施记录表》,按《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制定切实可行的纠正措施进行整改。 4.3.4 对于不满意的项目应暂时停止使用认可标识,通过必要的验证如重新参加能力验证、测量审核等方式确认符合要求后重新启用认可标识。 4.3.5 技术负责人将能力验证和比对试验情况形成总结,输入管理评审,明确改进方向。 4.4 技术质量管理部负责比对、能力验证相关记录、报告等资料的保存和归档。 5. 相关文件 5.1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林木种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

林木种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 寄语:下面是我们的为大家的林木种苗质量自查报告范文,请大家参阅! 根据省林业厅林种函〔**〕587号《关于开展**年林木种苗质量检查工作 __》要求,我局对全县林木种苗质量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自查依据及时间 依据《中华人民 __种子法》、《安徽省林木种子条例》、《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自查时间为**年9月20日—10月8日。 (二)自查范围及重点 自查范围:生产、销售和使用林木种子的单位及造林地、苗圃。自查重点:林业重点工程造林使用的林木种子和苗木等。 (三)自查主要内容

林木种苗质量情况,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制度执行情况,林木种苗标签制度执行情况,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情况,林木种苗质量自检情况,林木种子情况,按照造林作业设计使用林木良种以及种苗质量要求情况。 (四)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及时成立了由营林站为主的林木种苗自查小组,负责全县林木种苗自查工作,依据政策要求和标准,对全县种苗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质量抽查;二是根据我县实际情况,明确了林木种苗抽查范围,以苗圃地及近年林业重点工程建设造林地为重点,对育苗圃地情况、造林苗木质量等进行自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三是近一步完善林木种苗质量管理,不断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维护林农利益,营造良好的种苗经营市场氛围。 (一)林木种苗合格率。 经过对2个苗圃及4个造林现场抽查,共抽查了6批苗木,苗木苗批合格率为100%。 (二)苗圃育苗水平及圃地管理情况。

此次抽查的2个苗圃生产及经营规模小,基础设施差,缺乏灌溉等设施,圃地管理水平粗放。 (三)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持证情况。 抽查的七都考坑绿化苗木园及矶滩乡秋浦河湿地植物繁育中心苗圃2个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中,有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单位2个,占100%。 (四)标签制度落实情况。 在检查的2个苗圃地中,尚未执行苗木标签制度。 (五)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管理情况。 检查的2个林木种苗生产单位中,均建立了档案资料,但档案资料零乱,内容不规范、不齐全。 (六)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质量自检情况。

林木种苗专业技术总结

林木种苗专业技术总结 篇一:林木种苗专业技术总结 专业技术总结 我是的一名种苗培育技术工人,参加工作多年来,在工作中向师傅虚心学习,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在师傅的指导和自己的刻苦努力下,业务水平逐渐有了很大的提高,现将自己多年来在思想建设、专业技术工作中的表现和收获做总结汇报如下: 一、加强政治思想学习,提高素质 在林业局的号召和领导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与之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十几年来我始终让自己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踏实敬业、勤奋上进的工作作风。 二、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加强团结服从管理,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参加林业局组织的各种政治活动和公益性活动。但我不能满足以前所取得的成绩,还

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 项集体活动,工作中要加强团结,服从管理,乐于助人,平时要能热心帮助他人解决困难,求真务实,要紧跟形势,认真学习五岔沟林业局提出的“内方外圆、富民强局”工作方针及指导思想,并肩作战齐心协力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 三、专业工作方面 通过多年来的学习实践,对林木种苗专业方面有以下心得。 (一)提高对林木种苗质量重要性的认识。种苗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造林成效。充分认识到种苗在林业事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战略地位和关键作用,采取有力措施,落实一把手抓种苗,超前抓种苗,下大力气抓种苗的工作方针,切实抓紧抓实种苗工作。同时要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加大《种子法》和林木种苗质量标准的宣传力度,营造重视种苗质量的社会氛围,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质量意识,建立和加强种苗质量管理的有效机制和手段,确保为造林绿化提供质量优良的林木种苗。 (二)强化种苗质量全过程监管力度。要按照有关种苗生产技术规程,抓好林木种苗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一是强化苗木田间管理,按照苗木生长的不同时期,深入到育苗点,按照壮苗培育要求及时指导监督育苗户做好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间苗、定苗等各项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尤其要根据当地气候特点做好防灾保苗工作(:林木种苗专业技术总结),促进苗木健康生长,确保苗木数量和质量。二是要加快种苗生产技术规程和技术标准的修

能力验证含义

能力验证 1.能力验证的作用和目的 (1)能力验证的作用 能力验证(定义)是利用实验室间比对来确定实验室能力的活动,实际上它是为确保 实验室维持较高的校准和检测水平而对其能力进行考核、监督和确认的一种验证活动。 参加能力验证计划,可为实验室提供评价其出具数据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客观证据,它的主要作用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①评价实验室是否具有胜任其所从事的校准/检测工作的能力,包括由实验室自身、实验室客户,以及认可或法定机构等其他机构进行的评价; ②通过实验室检测能力的外部措施,来补充实验室内部的质量控制程序; ③这些活动也补充了由技术专家进行实验室现场评审的手段,而现场评审被认可或法定机构所经常采用; ④增加实验室客户对实验室能力的信任,就实验室的生存与发展而言,用户对其是否能够持续出具可靠数据的信任度是非常重要的。 (2)能力验证的目的 能力验证是确定实验室能力的实验室间比对,而开展这种比对活动的目的可归纳为以下七点: ①确定实验室进行某些特定检测或测量的能力,以及监控实验室的持续能力; ②识别实验室中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补救措施,这些措施可能涉及如个别人员的行为或仪器的校准等; ③确定新的检测和测量方法的有效性和可比性,并对这些方法进行相应的监控;

④增加实验室用户的信心; ⑤识别实验室间的差异; ⑥确定某种方法的性能特征——通常称为协作试验; ⑦为参考物质(RMs)赋值,并评价它们在特定检测或测量程序中应用的适用性。 能力验证是为实现目的之①而进行的实验室间比对,即确定实验室的检测或测量能力。 但能力验证计划的运作也常为上面所列的其他目的提供信息。 2.能力验证计划的类型 为确定实验室在特定领域的检测、测量和校准能力而设计和运作的实验室间比对,称 为能力验证计划。这一计划可覆盖某个特定类型的检测,或对某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材 料的检测。显然,所涉及的能力验证技术,根据被测物品的性质、所用的方法和参加实验 室的数目,会随之发生变化。但大部分能力验证活动具有以下的共同特征:将一个实验室 所得的结果,与其他一个或多个实验室所得的结果进行比对。在某些计划中,参加实验室 之一可能具有控制、协调或参考的功能。最常用的能力验证计划有以下六种类型: (1)实验室间校准计划(测量比对计划) 校准计划所涉及的被测物品,是按顺序从一个参加实验室传送到下一个实验室,这类计划通常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①被测物品的指定值(参考值) 由某个参考实验室提供,该实验室应尽量考虑由国家有关测量的最高权威机构(如国家计量院)承担; ②被测物品是按顺序传递给下一个参加实验室,在传递过程中应确保被测物品的稳定性,因此有必要在能力验证计划过程中对其进行校核,以保证特性及其指定值不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林业局关于2017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

国家林业局关于2017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 【法规类别】林业管理 【发文字号】林场发[2017]105号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2017.09.27 【实施日期】2017.09.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林业局关于2017年全国林木种苗质量抽查情况的通报 (林场发〔2017〕10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国家林业局各有关司局、各有关直属单位: 2017年,我局委托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质量检验机构对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湖南、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14个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及内蒙古森工集团、大兴安岭林业集团的林木种苗质量进行重点抽查,同时部署其他省、森工(林业)集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自查。现将抽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抽查内容、抽查方式、检测项目、判定依据

(一)抽查内容。 1.林木种子、苗木质量情况。 2.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制度执行情况。 3.林木种苗标签制度执行情况。 4.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档案情况。 5.林木种苗质量自检情况。 6.林木种子来源情况。 7.县级以上地方林业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规定确定采种林和在林木种子采收季节向社会公告采种期情况。 8.造林地种苗档案情况。 9.造林作业设计中是否对使用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提出要求情况。 10.按照造林作业设计使用林木良种以及种苗质量落实情况。 (二)抽查方式。抽查采取现场抽查与内业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种子抽查由抽查人员现场随机抽取种子样品封存后,带回检验室检测质量指标;苗木抽查由抽查人员现场检测苗木质量指标。 抽查人员现场检查被检单位许可、标签、档案、自检、种子采收等制度落实情况及造林作业设计中良种使用、种苗质量要求情况,并提出存在问题和改进意见。 检测结果出来后,承检单位向被检单位反馈抽查结果、抽查结论及建议。 (三)检测项目。 1.林木种子:净度、发芽率(或生活力,或优良度)、含水量。 2.苗木:综合控制条件、地径、苗高、根系。 (四)判定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及其配套法规、规章。

广东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09广东林业科技2014年第30卷第2期 广东省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的现状与对策* 古定球周世均 (广东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广东广州510173) 摘要文章介绍了广东省林木种苗生产的基本情况,并对2010—2013年全省种苗质量抽查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现有种苗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种苗;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S7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427(2014)02-0090-03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eed and Seedling Quality Management in Guangdong GU Dingqiu ZHOU Shijun (General Administation Station of Forestry Seed and Seedling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Guangdong510173,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ed the basic situation of forest seed and seedlings production,and analysed seed- lings quality sampling results from2010to2013in Guangdong Province,and then pointed out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seed and seedling quality. Key words seed and seedling;quality management;current situation;countermeasures 据林业部门预测,到2020年前,广东省每年需要各类苗木(含花木)达10亿多株,其中林业重点工程需要苗木5亿株,社会造林绿化需要苗木2亿多株,外销苗木3亿株。广东省林木种苗生产技术处于全国一流水平,其中杂交松(Pius elliottii?P.caribaea)、高脂松(P.massoniana)、相思(Acacia confusa)类、桉树(Euca-lyptus)类等树种的选育繁殖技术达国内领先水平,各类苗木、花木生产高度市场化,也是全国重要的苗木、花木集散地。种苗质量管理是营造林木的重要基础[1],种苗质量问题直接关系到森林质量优劣,也关系到生态景观建设。因此,加强种苗质量管理意义重大。 1广东省林木种苗生产和管理概况 据统计,目前广东省每年可生产林木种子60万kg,生产各类苗木13亿株(其中组培苗5亿株),近年来年销售额60亿元(不含草本花卉)。已成规模的种苗生产基地(含良种基地及苗圃)370个,其中国有苗圃91个,集体苗圃23个,经营总面积1.2万hm2;组培室面积2.4万m2,温室面积8万m2,大棚面积36万m2。全省国家级良种基地8处,省级良种基地22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审定良种64个,认定良种34个。 广东省现有林木种苗管理机构22个,其中省级1个、市级10个、县级11个,定编专职种苗行政人员136人;全省共有种苗从业人员6254人,其中管理人员1239人,技术工人1763人,有1023人获得广东省林业厅核发的《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员证》。 2广东省林木种苗质量抽检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林木种子质量管理办法》、《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第一作者:古定球(1962-),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管理工作,E-mail:gdq@gdf.gov.cn。 通信作者:周世均(1976-),男,经济师,主要从事林木种苗执法及种苗质量检验工作,E-mail:89475248@qq.com。

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的分类 质量检验的目的,主要是判定产品质量是否符合技术标准,把好质量关,以保证向用户(包括下道工序)提供符合标准或有关规定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以维护用户(消费者)的利益。 为此,在检验过程中,必须选择合适的检验方式及方法,质量检验工作因其特点和作用不同有多种不同的检验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一、按生产流程分 ㈠进料检验 进料检验即由接收者对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外协件等进行检验,进料检验包括首件(批)检验和成批检验两种。 1.首件检验 目的是通过检验,对货单位提供产品的质量水平的所了解,以便确立具体的验收标准,为今后成批产品的验收建立质量水平标准。 2.成批检验 目的是为了防止不符合持要求的成批产品进入生产过程,从而避免打乱生产秩序和影响产品质量,对于成批大量购入产品按重要程度分别不同情况进行检验,进料检验必须在入库前及投产进行。 ㈡工序间检验 工序间检验是判断半成品能否由上一道工序转入下一道工序所进行的检验,目的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工序间检验不仅要检验产品,还要检验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各项因素的稳定状况(影响质量的五大要素:人、机、料、法、环),还可以根据受检产品的质量状况对工序质量稳定状况作出分析和推断,以判定影响产品质的因素是否处于受控状态。逐道工序间检验时,对保证部件和装配的质量有效的,但检验工作量比较大。因此,除制造重要的零部件或在每道工序的中国共产加工精度都决定着下道工序相继进行的产品,可以在数道工序完成后一次进行检验。 在工序检验特别要搞好首件检验,对生产开始时和工序要素变化后的首件产品质量进行的检验称为首件。首件检验不合格,不得继续进行成批加工。 1.应进行首件的产品 ①刚上班或换班后加工出来的第一件产品。 ②调整设备后加工出的第一件产品。 ③改变原材料、毛坏、半成品后加工出的第一件产品。 ④调整或更换工装出来的第一件产品。 ⑤改变工艺参数或操作主加工出的第一件产品。 2.质检QC进行首件检验时,应检查的项目。 ①图样与加工路线是否相符。

林木种子品质检验.doc

第五章林木种子品质检验 种子品质包括遗传品质和播种品质两个方面,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遗传品质是指从母体遗传下来的特性,所以遗传品质的好坏,取决采种母树的选择;播种品质是指种子的生活力强、纯洁一致、饱满健壮、无病虫害。它受林木的生长状况、气候条件、土壤水肥等因素的影响。 本章所讲的种子品质检验,是指种子播种品质而言。通过播种品质的检验,才能判断各批种子的实用价值做到合理使用种子。还可以改进种子的采集、调制、贮藏和运输。使用遗传品质经过一定改良,播种品质优良的种子,就可培育出优质的苗木,因此检验种子的播种品质是林木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第一节抽样 一个种子批的种粒可以认为是无穷多。检验对于种粒又具有破坏性。因此检验的第一个重要步骤就是抽样。样品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否则无论检验工作如何细致准确,其结果也不能说明整批种子。这是因为种子群体中的各个种粒的大小、轻重、成熟程度、饱满程度、机械损伤以及病虫感染等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别,其间含有夹杂物。种子堆又存在着自然分级的现象,在倾泻或振动时,光滑的同粗糙的、大的同小的、重的同轻的各种颗粒就会重新分配、重新组合,不可能按比例均匀地分布在种子堆中。要使样品有最大的代表性,关键在于认识种子群体的这种不整齐性,严格遵守抽样程序。 一、抽样程序 正确的抽样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一个种批随机分布的若干个点上抽取初次样品,充分混合,组成混合样品;第二个阶段是从混合样品中抽取若干数量组成送检样品,检验站再从中一一抽取测定样品。 第一阶段是全部抽样工作的基础,工作量大,最好趁种子摊放晾晒之时,或装入容器倒出容器之时进行。否则就需从容器中用取样器取样或徒手取样。第二个阶段实际上是样品数量的逐步缩减,最好是使用分样器。 混合样品的数量一般不宜少于送检样品的10倍。送检样品的最低量通常根据种粒的大小作出规定。例如,一般要求小粒和特小种子送检样品至少含有10,000粒种子,中粒的至少含有3,000—5,000粒,大粒和特大粒的至少含有300—500粒。因此,凡《林木种子检验方法》没有列入的树种,可以参照千粒重大致推算出送检样品的最低需要量。 二、种批 一个种批是指性状大体一致,可以作为一个单位接受检验、调拨、贮存的一份种子。性状大体一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范围的宽窄随使用的目的和方便而定。例如,在科学研究工作中,当比较不同坡向对种子品质的影响时,从各个坡向上采得的种子也要归入不同的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