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的主导作用

来源:《河北学刊》作者:伍堃发布日期:2013-11-22

阅读:1805次摘要: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要承担指导与推进者的角色。本文根据智慧社区的定义,论述了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分析了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阐述了政府在社区建设中的相关职能。

关键词:智慧社区政府主导社区自治社区建设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通过整合街道管理和服务运行的关键信息,探索社会管理、社区服务、惠民兴业的发展新途径,以打造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技术现代化的现代街道工作运行新模式。

一、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按照社区组织原则,社区为自治组织,是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社区自治的提倡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大进步,但社区自治并非群众自发而无序的,它必须有一个坚强正确的领导核心,即党和政府,这是由中国的现实国情以及社区的发展状况来决定的。下面笔者即以智慧社区建设为中心探讨政府主导的必要性。

1.基本国情。中国的智慧社区建设源于21世纪初崛起的智慧社区服务。在中国,社区建设是中国执政党及其执行机关——各级政府进行社会管理的主要手段,尤其是在城市,所以党和政府在社区建设及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是由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政治体制等来决定的。

在现阶段,中国仍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阶段可能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而转型期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社会运行机制仍不够健全和完善,存在着自发性与盲目性,极易引发各种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所以需要政府继续作为“社区”这个国家和社会新的联结点,政府和公民之间构建的新的公共空间的建设作出宏观层面的指导,以指导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政府主导当地智慧社区建设的方向、程度等,尤其是具体街、区的基层政权组织要把握好在本社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2.政府作用。尽管国家与政府存在着诸多联系,但它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国家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公共权力,而政府是履行国家职能、执行国家权力的机构,是执掌公共权力的主体,是行使国家公共权力的代表,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政府执掌着社会公共资源的控制权,它能够对社会公共资源作出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第二,政府自身生存是通过国民纳税来维持,它依赖于社会。政府公共性的意旨在于,作为掌管国家公共权力的机构体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以国家、人民或者说以社会全体成员的根本利益作为其活动的基本宗旨,担负起对广泛社会生活的管理,并施惠于社会公众,以换取其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即获得治下百姓对现在国家权威的认可和服从。

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是政府最基本的职能之一,而城市基层社区是一个产生公共问题、解决公共事务最基本的领域。智慧社区建设,是政府进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社区为依托形成城市管理的新平台,也是政府推动建立市场经济,改革经济管理方式的社会管理改革,并逐步推动政府主导,城市基层群众自治为主,政府间接管理为辅的城市治理体系。政府需要社区协助完成基层社会管理的任务,而社区须接受政府的指导协调和帮助。

3.居民自主参与意识薄弱,非政府组织发育迟缓。目前,城市居民的社区参与意识薄弱,缺乏自治能力,参与不足是一个全国性的问题,尽管社区建设和治理模式中也有社区自治模式,但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的自治。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少,制度不够完善,发育迟缓。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有制度上的。长期以来,尽管法律上规定了社区居委会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行政性色彩太浓,影响了自治能力的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经济利益的驱使,城市居民及第三部门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热情不够高。城市居民缺乏民主自治的意识和能力,而非政府组织还很难承担起社区建设的任务,故仍须在政府的主导协调下,对社区居民及非政府组织进行组织调动,把社区中一部分公共服务分担给非政府组织,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及资金支持。

二、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

中国的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是一种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

1.社区自治对政府主导的依赖。中国智慧社区居民自治,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下,在居委会辖区范围内,以居民委员会为主要依托,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民主选举居民委员会成员,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属于自治范围内的社区公共事务,逐步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过程。

中国的社区居民自治,是有限自治。首先,中国社区居民自治是在政府指导下的自治。《居委会组织法》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对居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而且规定“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可以对居民委员会有关的下属委员会进行业务指导”。其次,社区居民自治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规定。《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公约的内容不得与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相抵触”,“居民委员会成员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而这些法律法规及国家政策主要是由国家和政府来颁布、实施的。此外,政府在国家所有的组织中是最具合法权力和权威的,掌握着最重要的公共财政和公共资源,这是社区居民自治所依赖的根本基础。

2.政府主导对社区自治的依赖。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导离不开社区居民、社区自治组织和民间组织的参与。首先,政府在设立了社区居民委员会的社区,依托居委会来进行社区建设。从组织性质上来讲,居民委员会本身不是一级行政单位,仅是城市基层社区的居民群众所组成的自治组织,但它已成为基层人民政府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和基层政权进行基层社会管理的基石。其次,政府的一部分基层社会管理工作需要由社区居委会协助。《居委会组织法》规定,“居民委员会协助不设区的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或者它的派出机关开展工作”。由此可见,居委会具有协助基层政府组织开展一部分工作的职责,这也是中国智慧社区居民自治的特色。社区居民、社区民间组织或非政府非营利组织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各自发挥着一定重要作用,既是城市基层政府的职责所在,又是社区居民自治的基本任务。

三、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的职能

在中国的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主要起到规划、协调、指导作用,包括提供政策及资金支持,宣传、培育社区文化,积极倡导社区自治,培育社区组织,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意识等,营造良好社区环境,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证社区建设和管理依法进行。

1.智慧社区建设中相关政策的出台者。政策对社区工作具有权威的指导性和导向性。在智慧社区建设中,政府应用世界眼光、战略思维、科学举措规划智慧社区建设。如根据国家“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当地城市发展规划,智慧社区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定位,明确社区发展路径,把握智慧社区发展的方向,积极引导社区建设,建立强有力的政策引导、支持体系。再如,通过制定并出台社会发展政策、城市发展政策,从总体上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引导社区建设的方向,为智慧社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智慧社区建设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者。法制建设是智慧社区建设和管理规范化、有序化的前提,智慧社区建设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国家制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不仅为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法律环境,而且可有效规范智慧社区建设工作的合法性、有效性。在中国社区建设不断摸索的过程中,先后出台了一些具有重要指导和规范意义的法律法规,成为指导和规范中国智慧社区建设的法律依据。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为了满足促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新要求,国家将持续致力于制定指导社区建设的相关法律法规,使智慧社区建设有法可依,依法进行。

3.智慧社区建设中主要的资金拨付者。智慧社区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财政拨款是资金的主要来源,这就需要基层政府拥有充足的财力,给予财政保障。当然,地方政府应充分发挥筹资能力,引导企业、非政府组织等进行相应的财政支持,实现多元化投入。社区建设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尤其是智慧社区建设逐步智能化,其软硬件设施要求更高,所需资金量更大,政府主导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给予财政支持。政府在直接拨付费用之余,可积极倡导多元化的资金来源,采取合资、合伙、股份制的形式,动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捐资等方式,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4.智慧社区建设中部分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政府代表公共权力,提供公共物品是其基本职责之一,通过一定手段合理配置资源,为社区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环境、医疗、交通、治安等各方面的要求。但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再是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单一提供者,服务型政府条件下须将一部分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的职能剥离给社会服务组织来承担,但政府仍须保持对社会服务组织的宏观管理和有效监督,以保障服务质量。

5.智慧社区非政府组织的培育者。非政府组织( NGO)是非政治性的、独立性的,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社区公众参与社区事务的体现,同时非政府组织可较真实的反映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可有效分担政府的部分职能。但是,在中国的智慧社区中,非政府组织发展还相当薄弱,存在缺位现象,故应广泛参照国外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制定有利于促进和保护非政府组织形成及发展的相关政策,培育非政府组织,以更好地推动智慧社区建设。

6.智慧社区建设中社区文化的引导者。智慧社区,不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都凝聚着时代的科技、人文、社会与文化等要素,携带着特定的传统元素和地方文化符号,同时代表着时代的时尚与对未来的向往。社区作为城市基本单位,具有地域优势、社团组织优势及联系百姓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优势,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共同体中逐渐凝聚起来的相同文化体验和认识”,它能有效增强社区居民的向心力、凝聚力,实现政府与居民的有效沟通与认同。现代社区文化呈现百花齐放景象,有学习型社区、生态型社区、科技型社区、文化型社区等等。政府是智慧社区文化的培育者、引导者,引导社区居民塑造共有的价值观,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实现社区多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四、政府主导下智慧社区建设的完善

智慧社区建设,是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和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文化建设的广阔舞台及经济建设的微观体现。把智慧社区建设好、管理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总结当前社区建设问题,可归纳为两个方面:政府的“放权”和社区的“增能”,已经严重阻碍了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完善。

社区建设的相关理论,诸如“国家—社会”理论、治理理论、社会建构理论等,可有效指导我们如何更好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与措施。在社区建设相关理论指导下,结合当前中国智慧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建议:①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协调政府主导与社区自治的关系;②加大社区财政支持,多方筹集资金;③构建新型社区管理体制,推

进政府行政改革;④培育社区意识,加强社区自身建设;⑤加强社区管理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⑥抓好社区党建,健全领导工作机制;⑦完善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简介:伍堃( 1985—),女,河北省石家庄市人,石家庄经济学院党委宣传部编辑,主要从事法律、经济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寅.公共行政与社区发展[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唐忠新.现代城市社区建设概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201311220516823.pdf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2013年5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凸现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等社会问题,2009年党、国家将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并列成为三项政府重点工作,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旨在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近年来,街道为了更好地发挥街道在事务基层管理与为民服务方面地作用,面传统百姓服务手段匮乏、政府信息收集存在盲区、国际化与现代化建设缺乏有利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问题,街道积极开展研究“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智慧社区”“课题,拟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的探索,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共享、规范作业、条块结合、扁平高效的“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 二、项目需求 街道、社区是居民生活的聚居区,是城市居民赖依存在生活圈,居民对于街道、社区具有与生俱来信赖感。但随着社会发展,扁平化、集中化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社区不再仅仅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空间,更多的逐步演化成 为一个居民服务的信息综合体,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 资源的整合 全面整合和打通的各类办事渠道,使得办事、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平台式”服务。 ? 精确的服务 针对社区不同人群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如老人、残障人士等),能够精确的发现需求,准确的定位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 互动的交流 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圈子,利用新的通信手段和组织手段建立民声收集、反馈桥梁,将社区的居民与社区联系起来,使他们沟通交流更加紧密,真正让社区的每个人成为一员,融入社区大环境中,实现社区的自组织和自我约束和管理。 ? 全面的保障 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现状,规范行政行为,畅通群众诉求渠 道,通过健全基层党建群团一体化、落实排查登记、民生医疗保健、 平安创建职责,保障社区内居民的各种必要需求,包括安全需求、政治需求等。 图平台构建理念 因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整合政府人力、财力、物力资源投放基层社区,夯实基层为民服务组织、壮大基层服务力量、强化基层服务工作规范、实践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将重点难点问题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是成为街道智慧社区即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的出发点。 三、项目目标 通过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街道工作中的党建群团、民生服务、社区医疗、计生监管进行发现、立案、派遣、办结、考核的工作流程规划,实现信息采集、信息查询、信息处理、信息发布、信息反馈5类信息化功能,达到街道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在团队管理力、服务响应力、多元服务力三个能力上全面提升,即: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精)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智慧社区建设推动智慧城市进程 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推广,全国各地都兴起了一股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将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方向。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智慧社区的建设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 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 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 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是政府服务具体体现的代表。可以说智慧地球由智慧城市组成,但智慧城市从智慧社区起步。根据估计,“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

市”的各方投资总规模有望达5000亿元,智慧社区作为其中的建设重点,将在投资中占据优先位置。 2006-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增长示意图 来源:创想智慧城市研究中心整理 《中国智慧社区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了53.7%,比2012年提高了1.13%。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抓手,并强调以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这充分显示了城镇化的重要地位。但在加快城镇化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老龄化现象严重、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文化娱乐设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而智慧社区建设能够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给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添砖加瓦,进一步提升城镇化的质量。以往城镇化发展方式较为粗放,随着地方政府对城镇化的重视,需要在整个统筹规划方面,把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的一些理念融入进去,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 二、智慧社区建设案例 1、北京 2012年9月,北京市社会办、市经信委、市民政局共同印发了《关于在全市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北京市智慧社区指导标准(试行》,标志着北京市智慧社区和便民服务终端网络建设两项重点任务的顶层设计工作的完成,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工作的全面启动,并提出了智慧社区的建设目标:近期目标: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在全市建设1500个左右智慧社区。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信息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信息的自动感知、及时传送、及时发布和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实现对社区居民“吃、住、行、游、购、娱、健”生活七大要素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让“五化”成为居民工作、生活的主要方式。

智慧社区经验材料

智慧社区经验材料 篇一:智慧社区汇报材料 智慧社区分析报告天津卓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1智慧社区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 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 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 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1.1.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 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 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 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

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 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 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 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 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 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 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 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 日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 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智能化社区的现状及今后发展趋势 一、国内智能化社区的发展状况 智能小区在我国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新事物,经过10多年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但发展还很不平衡。深圳、上海、广州、北京等各沿海城市、直辖市和各省级中心城市发展较快,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相比有的慢一到二个节拍,有的社区的智能化刚开始不久,有的还处于炒作阶段。总的来说,社区的智能化犹如雨后的春笋方兴未艾,开遍在祖国的神州大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随着我国3111工程的推进,创建平安城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深入,无疑对智能社区的发展起到催化的做用。据相关资料统计,未来5年中国的智能化小区将以30%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10年我国大中城市中的60%住宅要实现智能化。 1、智能化小区产品控制技术之竞争 智能社区在我国虽有10多年的历史,但还属于方兴未艾的时期,还没有统一的技术标准,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还在制定之中,整个系统的集成度还不高,还未能向智能大厦那样将所有系統集成IBMS平台上。目前行业内的主要技术和产品缺乏开放性、兼容性、互联性,各自为阵、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目前行业内技术产品主要分为两大阵营:“网络派”和“总线派”。网络派主张整个社区以计算机网络集成技术为平台,实行多网合一。所有的产品都以计算机网络为应用的基础,因此它对智能化社区产品技术和成本要求较高,但它是目前国际技术的主流和发展趋势。随着我国的IPv6(10G/S的传输速率)实施为这一派(包括慑力等企业)奠定了基础。 2、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与发展 安全防范技术在社区的应用经过1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层出不穷,并广泛的应用于社区建设中。生物识别技术中的指纹门禁已开始在深圳一些高档社区的单元门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技术已更广泛、深入地应用到各个行业,其中不少网络化建设水平较高的社区也开始应用第三代数字化网络远程视频监控设备。 所谓“智能住宅”(Smart Home),就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

智慧社区建设总结

智慧社区建设总结 篇一: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综述 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综述 作者:朱慧马德峰 摘要:本文回顾20XX年以来有关我国智慧社区建设的论文、专著,从核心概念、国内外发展现状、国内运行模式、建设中要素重要性以及研究者发现的不足等角度进行梳理,加以综述。 关键词:智慧社区、研究现状、运行模式、综述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所谓智慧城市,就是遵循以人为本的价值核心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智慧,最终成长为一个创新、高效、安全、和谐的城市系统。社区作为城市必不可少的基本组成单位,城市居民必要的生活空间,社区的智慧化建设更是直接关系到智慧城市的建设。自20XX年以来,部分学者把研究方向投向智慧社区,本文针对这些研究,进行文献梳理,为今后建设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基本概况 自20XX年以来,有学者陆续开始研究智慧社区,搜索知网发现,绝大部分发表在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都出现在20XX年以后。智慧社区建设处于刚起步阶段,目前的研究情况基本是20XX——20XX年,学

者主要研究智慧社区的概念,明确核心概念;20XX年则主要研究各个部门或是组成要素在建设中的重要性和意义;到了20XX年,学者开始研究进一步深入社区家庭的问题。 三、研究主要内容 (一)核心概念的涵义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组成部分,是信息时代的社区形态。由于未给出明确定义,国内外学者都有不同的见解,大致如下: 国际上,美国杂志insight将其定义为:“智慧社区”是指应用信息技术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各项重要领域进行改革。在国内,张澎认为,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对住宅楼宇、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的构建,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 管理形态社区。可以归纳:从管理角度切入,智慧社区本质上是一种新型管理形态的社区;从技术角度切入,智慧社区是充分运用物联网、云计算、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的社区;从最终目标切入,智慧社区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方便人们生活为目的的社区。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电信智慧城市研究组的研究,国外的成熟的智慧社区的基本运作模式是政府主导,社区主管,企业、非盈利部门级居民参与政府出台建设指南,社区指定建设纲领与建设方案,即社区的规划通常有州政府或省政府规划,社区细化实施。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文件。

智慧社区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0执行概要 (4) 1.1. 目标 (4) 1.2. 任务 (5) 1.3. 关键因素 (5) 2.0公司情况 (6) 2.1. 公司所有权结构 (6) 2.2. 公司历史 (6) 2.3. 公司现状 (7) 2.4. 商业模式 (7) 2.5. 其它情况 (8) 3.0产品及服务 (8) 3.1. 产品及服务描述 (8) 3.2. 产品优势 (8) 3.3. 切入产品或服务 (9) 3.4. 产品资源 (9) 3.5. 产品技术 (9) 3.6. 未来发展 (9) 4.0市场分析 (10) 4.1. 市场组成 (10) 4.2. 目标市场 (10)

4.2.2.市场趋势 (11) 4.2.3.市场增长 (11) 4.3. 行业分析 (11) 4.3.1.行业参与者 (11) 4.3.2.行业分销形式 (11) 4.3.3.行业购买形式 (12) 4.4. 竞争分析 (12) 4.4.1.竞争形式 (12) 4.4.2.主要竞争者 (12) 4.4.3.我们的优势及劣势 (13) 5.0策略分析 (13) 5.1. 价值体现 (13) 5.2. 市场策略 (13) 5.2.1.定价策略 (14) 5.2.2.推广策略 (14) 5.2.3.广告制定策略 (14) 5.2.4.公共关系策略 (14) 5.2.5.具体的市场计划 (14) 5.3. 销售策略 (14) 5.3.1.销售体系的建立 (14) 5.3.2.销售目标 (15)

5.4. 战略联盟 (15) 5.5. 进度计划 (15) 6.0管理团队 (16) 6.1. 组织结构 (16) 6.2. 管理团队 (16) 6.3. 管理团队空缺 (16) 6.4. 激励方案 (16) 7.0财务分析 (16) 7.1. 重要前提 (17) 7.2. 投资回报 (17) 7.3. 盈亏平衡分析 (17) 7.4. 利润分析 (18) 7.5. 现金流分析 (18) 7.6. 资产负债分析 (18) 7.7. 财务结构分析 (19)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方案建议书 2013年5月

一、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对凸现的“社会结构发生变化,阶层群体冲突增加”、“社会状态更加活跃,开放性、流动性问题增多”、“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转型社会价值真空,社会失范引发风险”等社会问题,2009年党、国家将社会管理创新与社会矛盾化解、公正廉洁执法并列成为三项政府重点工作,是指导我们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纲领,旨在通过社会管理创新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地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 近年来,街道为了更好地发挥街道在事务基层管理与为民服务方面地作用,面传统百姓服务手段匮乏、政府信息收集存在盲区、国际化与现代化建设缺乏有利信息化手段支撑的问题,街道积极开展研究“社会管理服务创新”、“智慧社区”“课题,拟通过一系列数字化、智能化工作模式的探索,构建政府行政管理与居民自治管理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结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受理、一网协同、信息共享、规范作业、条块结合、扁平高效的“街道基层管理服务数字平台“。 二、项目需求 街道、社区是居民生活的聚居区,是城市居民赖依存在生活圈,居民对于街道、社区具有与生俱来信赖感。但随着社会发展,扁平化、集中化成为全球的一个趋势,街道、社区与居民之间关系也发生着微

妙的变化,社区不再仅仅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空间,更多的逐步演化成为一个居民服务的信息综合体,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资源的整合 全面整合和打通的各类办事渠道,使得办事、沟通更加顺畅,实现“一站式”服务和“平台式”服务。 ?精确的服务 针对社区不同人群提供的不同类型的服务(如老人、残障人士等),能够精确的发现需求,准确的定位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 ?互动的交流 社区与居民、居民与居民之间形成交流互动的圈子,利用新的通信手段和组织手段建立民声收集、反馈桥梁,将社区的居民与社区联系起来,使他们沟通交流更加紧密,真正让社区的每个人成为一员,融入社区大环境中,实现社区的自组织和自我约束和管理。 ?全面的保障 打破部门壁垒与条块分割现状,规范行政行为,畅通群众诉求渠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几点看法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几点看法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的推动,智慧社区建设开始融入各大城市建设。 智慧社区是一个新名词,最早的实践是在 2009 年 9 月,美国的迪比科市宣布,将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 一个由高科技充分武装的 6 万人社区。 近年来,信息化建设得到国家高度重视。 十八大报告中有十八处提及信息化、信息技术、信息网络、信息公开等关键词,充分体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也反映了国家对信息化的重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强调要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融入智慧城市的概念,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社区是最佳切入点和落脚点。 息资源与服务,这些智慧社区的探索建设,对我们创建智慧社区建设模式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性和示范性。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区信息化建设现状,笔者走访了所在的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五里社区。 五里社区位于扬州市邗江区邗上街道的中心区域,辖区面积 1.12 平方公里。 社区内有美琪、万鸿城市花园、雍华府等 10 个住宅小区,居民楼 184 幢,常住居民 7245 户,常住人口 2 万余人,社区内机关 1 / 10

人员多、白领多、退休人员多、流动人员多,居民的利益分层,需求多元化。 目前五里社区的信息化建设主要可以概括为一内一外,一内:即依托社保、计生等政府行政部门设立的专线信息管理平台;一外: 即通过互联网成立社区网站、建立 qq 群等方式提供居民服务。 专线信息管理平台是作为政府社会管理的基础数据收集、基础居民服务。 在内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主要依托各行政机关对口进行建设和管理,例如,社区居民办理医保、新农合医保等可以通过社区社保平台就近办理;基层计生部门可以通过计生系统调用辖区内育龄妇女相关情况,了解计生形势。 所有的系统均由安装单位进行维护和管智慧社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由于智慧城市的加快推进,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最后落脚点应运而生。 国内虽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统一的概念,也没有完成成功的模式可以遵循,但是不少城市已经做出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例如上海陆家嘴街道的智慧社区建设、广州天河区康城社区,依托广州市一卡一页(社保卡、市民网页)整合的信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几点看法☉ 周步峰(江苏省扬州市委党校)方面,小区网站集成了社区情况介绍、各种办事程序、便民商业服务、生活便民措施等多方面内容,居民日常可以通过网站查询自己所需服务,其定位为居

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智慧社区建设实施方案 目录 1 概述 (5) 1.1 设计说明与创新意义 (5) 1.2 设计原则 (5) 1.3 设计思想 (6) 1.3.1 从社区安全性方面考虑 (7) 1.3.2 从多元信息化方面考虑 (7) 1.3.3 从优质服务及优化管理方面考虑 (7) 1.4 标准规范 (8) 2 智慧社区公共区域各系统设计方案 (9) 2.1 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 (10) 2.1.1 基础环境建设 (10) 2.1.2 网络及传输环境建设 (10) 2.1.3 应用管理环境建设 (11) 2.2 智慧社区统筹公共服务方面 (11) 2.2.1 智慧城市社会创新管理延伸体系 (11) 2.2.2 便民健康服务应用建设 (12) 2.2.3 智慧社区养老 (14)

2.2.5 智慧社区区域环境保护 (15) 2.2.6 智慧社区便捷出行体系 (15) 2.2.7 社区网站与智慧社区管理平台 (16) 2.3 智慧社区内部管理和服务方面 (17) 2.3.1 社区公共区域视频监控系统 (17) 2.3.2 停车场管理系统 (19) 2.3.3 网络型门禁管理系统 (29) 2.3.4 背景音乐及紧急广播子系统 (32) 2.3.5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35) 2.3.6 周界防越系统 (40) 2.3.7 在线式电子巡更系统 (43) 2.3.8 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 (45) 2.3.9 物业管理系统平台 (48) 2.3.10有机垃圾循环处理运行管理系统 53 2.3.11三表抄报系统方案设计 53 2.4 便民健康服务应用建设 (54) 2.5 智慧社区养老 (56) 2.6 智慧社区内部管理和服务方面 (57) 2.6.1 智慧社区安保 (57)

智能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智能社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就目前社区智能化建设情况看,大多数功能已实现的是家庭办公、远程办公、高速上网、远程教育、远程医疗、VOD视频点播、视频会议等需要个人用户与运营商投资很大的领域,而对社区居民最关心的功能如治安、医疗、家政等方面却较少实现。这也是社区智能化喊得很响,回应者却寥寥无几的一个主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建设社区智能化应注重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先从解决社区居民最关心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入手 我们经常在电影中看到如下一幕:受害人受到生命威胁正打电话报警时,还没有拨通,就遭到犯罪分子的袭击;老年人疾病突然发作,哆嗦的手怎么也拨不通电话号码;家中发生火灾时,惊慌的居民怎样说也无法给消防队员说清出事的地点……因此居民最关心的就是家庭安全、医疗、家政方面的问题,而娱乐并不是第一需求。因为家中现在有VCD、电视机的用户很多,加之现代人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在家娱乐的时间不是很多。社区智能化建设恰恰就在这方面定位不是很恰当。 2、社区智能化要考虑到老年人,操作应简单、方便既然是社区智能化,那么就要照顾到社区中的所有人。但现在的社区智能化的内容照顾年轻人、小孩的居多,对老年人却考虑得不多。从实际上来看,现在的年轻人社会交往范围很广,娱乐的地方也比较多,所以常呆在家里利用社区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应该是老年人;再加上现在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年轻人工作环境压力大,竞争力很大,一般很少能抽出时间照顾老人,所以社区智能化要尽可能地考虑到老年人,操作起来要尽可能地简单,不要繁琐的步骤,让老年人用起来很方便。 3、功能上可以一步到位,也可逐步增加,但价格上不妥一步到位目前有一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价格与功能都一步到位,用户很容易产生抵触情绪。从运营商方面来说,提供的功能很全,当然投资就不会小,价格当然就会高一点。但是运营商也要考虑一下你提供的功能用户是否能用到,如用不到你还进行收费,推广起来就会吃力。所以社区智能化可考虑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这样既可减轻运营商的负担,用户也能接受。 4、智能社区建设要结合本地文化背景 智能社区建设应该鼓励百花齐放,深圳的智能社区功能不同于上海的、上海的不同于成都的都应该是好事,甚至成都本地不同区域也不尽相同是完全正常的。智能社区的智能建设最终目的是向住户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生活条件,只要能为住户提供真正实用的上述服务就可以了,不应太超前,不应讲究统一标准。 功能的规划应主要参考当地的人文背景,很多东西在沿海行得通,本地却行不通。总之,上不上某个系统以及怎么上完全取决于当地的实际情况,要与本地人文背景相结合。 3

云平台在社区建设的作用

云平台在社区建设的作用 1传统社区与智慧社区面临的问题11传统社区面临的问题社区是城市构成的基层单元,是居住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其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我国的社区基本具有以下几个功能协管功能、民主自治功能、监督功能和文化功能,这些功能都和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社区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的环境与品质。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的步伐越来越快。 城市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更集中、更大规模、更社会化的生产,也带来了城市生活对资源的更大需求和更复杂的社会关系。 传统社区建设和管理模式在应对越来越突出的社区安全问题、邻里关系问题以及社区服务质量问题等方面显得捉襟见肘。 12智慧社区的概念区别于传统社区,智慧社区是综合运用无线网络、物联网、网络通信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科技手段,建立社区公共数据资源中心,综合开发利用社会各类信息资源,集家庭无线宽带覆盖、家居安防、家居智能、家庭娱乐和小区智能化为一体的理想社区[4]。 智慧社区具备的基本特征有全面感知、充分融合、协同运作和智能处理。 目前,全国各地已陆续开始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探索,截止到2013年3月,上海、北京、广州等地已开展了智慧社区探索试点。 上海市目前已有16个街镇开展了试点,北京市已出台《十二五时期社会建设信息化工作规划纲要》和《十二五期间社区信息化建设指

导意见》,明确指出,力争到十二五规划末期,在北京市建设约1500个智慧社区。 13智慧社区面临的问题目前,各地的智慧社区正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其建设运营和服务各有特色。 但是由于缺少最核心的架构平台,智慧社区仿佛是一个个信息孤岛,缺少了互通互联的氛围,建立一个标准化、开放的综合平台成为智慧社区的阿喀硫斯之踝[5]。 从上海、北京等地的智慧社区试点中可以发现,目前我国的智慧社区建设存在如下问题1高花费、低利用。 在花费巨资采购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同时,又有很多的计算资源闲置;而资金有限的地区或部门却无法获得必要资源。 2信息孤立。 海量数据被孤立于所属的部门,综合数据的应用受到限制,缺少相应的共享机制。 3难应用。 由于分布、异构、多样和动态变化的环境,使得网络环境下的应用系统复杂程度高、开发时间长,不利于系统的推广应用。 4难维护。 应用系统的部署、运行和维护费用高,由于计算机和软件系统的频繁升级换代,各个部门不得不维持一支专门的技术队伍,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用于系统的升级维护。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一个开放、成熟的云计算平台,在这个平台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的若干思考 发表时间:2017-07-24T17:18:26.7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7年第9期作者:刘斌 [导读] 摘要: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展开,城市信息化进程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日益兴起。 天津市河西区市容和园林管理委员会天津 300000 摘要:随着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的展开,城市信息化进程又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推动了智慧城市的日益兴起。在此背景下,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在智慧城市建设大潮中也就应运而生。虽然国内外关于智慧社区建设也在不断发展,但作为一个新的领域,智慧社区从理论到实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 关键词:智慧社区;建设;思考 1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1.1 规划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 智慧社区规划设计阶段主要是确定智慧社区建设的战略目标、顶层设计、法律体系、建设方向等。在我国,政府行政导向在社区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但政府指导体系的不健全影响智慧社区建设的进程。一是政府对智慧社区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其空间划分往往以静态管理为主,未考虑社区内部空间与外部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没有真正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进行目标定位,社区人本化建设不足;二是国内智慧社区建设大多引用国外的规划模式,缺乏对自身实际情况的考量,政策、法律规范不完善,难以为智慧社区建设提供制度保障,且政府指导限于技术层面缺乏实用性,使得社区建设陷入“形变而质不变”的内卷化状况,难以形成整体推进的态势。 1.2 开发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 智慧社区开发建设是指在规划设计的约束下,投入原材料、技术、人才、资金、政策等要素,并通过一定的管理活动进行要素组合以实现规划目标的过程。智慧社区开发建设阶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核心技术不成熟。虽然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对这些技术远没有达到普遍推广和熟练运用的程度,有关的技术开发有待深入,且各地的社区发展不平衡,难以实现系统间的互通互联和信息共享,没有形成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导致社区服务智能化水平偏低。二是建设主体不协调。现阶段,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主体之间相互独立,缺乏横向的沟通关联,信息孤岛与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且政府在智慧社区建设中占据主导地位,基层政府在社区建设管理与服务实践中的职能和角色错位严重,并没有真正向社会和社区分权,不利于智慧社区建设的高效、可持续。三是个体能力不具备。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对参与者、管理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也形成挑战。同时,社区居民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不足,导致“数字鸿沟”所引起的“知识鸿沟”进一步扩大,制约着智慧社区产品与服务质量的提升。四是制度保障不完善。智慧社区的建设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社会规范,难以调节不同社会主体的利益关系,有关信息安全责任、个人信息保护等法律法规没有相应完善,智慧社区中各行为主体对风险与责任的承担缺乏刚性约束,不利于智慧社区的建设和运营。 1.3运营维护阶段存在的问题 智慧社区运营维护阶段的核心目标是将交付的业务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高效合理地整合,保障服务运行的安全。该阶段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应用主体信息素养不高,未发挥智慧社区的价值。各城市社区的工作人员和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基本都存在信息素养不高的问题,难以使用智慧社区中的各平台,也难以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导致新技术虽有百般好处,却得不到社区居民的认可,使得智慧社区的推广和应用受到极大的阻碍。二是信息安全严重阻碍了智慧社区的普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智慧社区的建设越来越依靠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虚假信息、不对称信息内容在社区网络节点中滋生、传播。由于各类信息数据大都涉及社区居民的财产和隐私,使得智慧社区的用户对自身的信息安全保障充满忧虑,对智慧社区的建设缺乏信心,影响智慧社区的发展与应用。 2推进国内智慧社区建设的对策 2.1统筹规划,保证充足的要素投入 在制度层面,应加强顶层设计,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对智慧社区建设实行统一规划,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打破信息孤岛的局面。其次,在智慧社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各部门应分工明确、权责清晰,建立健全智慧社区建设协调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低效率的重复建设。再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智慧社区建设的方向、目标、重点建设内容并制定技术标准。在操作层面,构建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充分考虑信息服务平台的可重构性及可扩展性特征,推进社区事务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最后,还应该加强社区管理、加大基层工作人员的投入,加强员工能力培训和定向培养。通过使用评价反馈体系,对服务商及管理团队进行服务质量测评,从而建立服务质量档案,形成考核机制与退出机制,增强用户满意度。 2.2加强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 为实现智慧社区规划、管理、服务等不同技术体系之间的耦合互通和无缝对接,促进社区信息化和智慧化建设,需要加强物联网、云计算、ICT技术在智慧社区中的应用。基于云计算和数据挖掘及分析,可以最大限度地整合社区内部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管理。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社区中人、物、信息网络之间的实时交互;运用ICT技术为社区管理提供线路搭建、网络构架,减轻社区网络在系统升级、运维、安全等方面的负担,节约运营成本。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通过对社区居民时空间行为和社区周边设施利用状况的分析,可以使信息得到迅速有效的整合,并制定不同的社区服务方案,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效率。 2.3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调动全社会参与积极性 在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过程中,要以人性化和大众化为宗旨,提高居民对智慧社区建设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培养居民的IT使用习惯,确保信息获取的有效性。社区居民之间的各类共享和非市场互动行为,可以促进居民之间和谐相处、相互信赖,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与社区精神。社区各方广泛参与,则使社区治理更加科学,能够真正承担利益协调任务,实现社区建设的新高度。同时,智慧社区建设还应结合地方特色和人文情怀,以居民需求为中心,实现智慧社区品牌建设,从而提升社区的宣传效应和社区自豪感。 2.4保障信息安全,全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变迁和各类信息技术在社会领域的扩散与渗透,对信息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技术本身的内在风险,更多地来自于信息系统外部的主体实施的各类侵害行为。因此,需要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设置智能化的监控传感设备,建设大数据平台,增加对关

智慧小区建设设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小区建设设计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目录 项目背景 (4) 1.1 小区服务网络的可行性 (5) 1.2 小区服务O2O价值何在 (6) **项目分析 (8) 2.1 定向市场分析 (9) 2.2 智慧小区项目结合思路 (10) 2.3 **产品技术理念 (12) 智慧小区盈利模式 (15) 3.1 家庭安防模块 (15) 3.2 物业服务模块 (17) 3.3 小区社交模块 (18) 3.4 周边商家模块 (19) 3.5 运营成本投入 (21) 技术方案 (23) 4.1 技术架构 (23) 4.2 服务器部署方案 (24) 4.3 服务器软件 (24) 4.4 服务器软件导图 (25) 智慧物业系统功能概述 (25) 项目实施方案 (43)

6.1 项目报价 (43) 6.2 合作模式 (43) 6.3 项目人员安排 (43) 6.4 项目工期安排 (44) 6.5 智慧小区人员配置建议 (45) 售后服务体系 (45) 7.1 产品安装 (45) 7.2 售后服务 (46) 7.3 培训计划 (49)

项目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北京,上海,广州等超一线城市房地产的繁荣可以看出在中国已经出现了一大部分高收入人群,他们大都居住在都市现代化小区内,并且队伍在不断壮大,他们对生活的品质有很高的要求,并对互联网有比较高的理解,在小区内建立小区服务网的实机已经成熟。 最近一段时间,通过几条热点新闻,“互联网思维”和“房地产” 两个词被频繁地联系在一起。首先,在 地产界中有着“地产思想家”之称的“冯 仑”在亚布力论坛上,高调地谈起互联 网思维和马佳佳,预言房地产行业将会 被互联网思维颠覆和改变。然后就是万 科,最近郁亮带着万科的高层,马不停蹄地拜访互联网公司阿里、腾讯、海尔、小米等互联网公司,试图寻找“卖房子”之外的全新的商业模式。从这一连串的事件看出,面对互联网思维的汹涌大潮,这些地产大佬终于坐不住了,开始思考如何用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业了。 提起互联网思维,大家能够想到的是“用户至上”、“硬件免费”、“粉丝经济”、“体验式营销”,这些词语听起来跟房地产行业格格不入。如此看来,房地产几乎跟“互联网思维”是绝缘的,那又如何通过互联网思维改造房地产业呢?

2019年智慧社区项目发展分析报告

2019年智慧社区项目发展分析报告

一、智慧社区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一)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

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日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 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 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 家居智能化 物业管理智能化 (二)为什么建设智慧社区 1.我们的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社区是城市的单位,是城市人生活区域,智慧社区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建设在许多领域概念相通。 智慧社区建设的起因是为了解决当今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如人口膨胀、流动人口服务与管理的难题、公共安全完善的瓶颈、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保障压力、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健康管理的薄弱、看病的困境、人们生活空间的拓展的障碍、资源如何整合再应用等等,这些问题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016年智慧社区发展分析报告(完美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5月

一、智慧社区概述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社区智能化已经成为新世纪全新生活方式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信息化飞速迈进的今天,人们对住宅的关注已经不再局限于居室面积、周边环境、交通等方面,而是把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放在与外界沟通、通信服务、安全防范、物业管理等方面,这就要求传统的社区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延伸服务功能。 (一)智慧社区概念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网络通信技术把物业管理、安防、通信等系统集成在一起,并通过通信网络连接物业管理处,为小区住户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环境。从而形成基于大规模信息智能处理的一种新的管理形态社区。智慧社区的提出,是从强调以技术为核心到强调以技术为人服务为核心的一种转变。 “智慧社区”既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念思考,也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它以智能、人文、服务为理念,以“管理精细化、服务人文化、运行社会化、手段信息化、工作规范化”为建设思路,以统筹各类服务资源为切入点,以满足社

区居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的需求为落脚点,以信息化技术手段为支撑,努力在广内地区构建涵盖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区建设、社会动员、社会组织、社会领域党建等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信息服务管理平台。依托这一智能化的社会服务管理平台,一方面创新管理手段,促进街道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同时创新服务模式,为辖区居民和单位、社会组织提供人文化、多元化、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使其感受到智能生活的新体验,享受到一种“全响应”智慧状态,真正实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中体现管理”,工作日标是全力打造“生活服务更便捷、生活环境更优美、生活状态更和谐、幸福指数更提升的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新型社区。 智慧社区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舒适、开放的人性化环境 高度的安全性 便捷的数字化通讯方式 便利的综合社区信息服务

智慧型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智慧型社区建设工作总结 智慧浦东建设纲要(iPudong_20XX) (3)社会事业亲民工程,推动教卫文体从“单一渠道”向“多维共存”明显转变 坚持以人为本、城乡一体、服务为先,重点加强教育、文化、卫生和社区等领域信息化建设,逐步形成新型的全方位的信息化 公共服务应用体系,全面提高教卫文领域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实施“数字健康”计划,建立新型的卫生管理和医疗服务模式。 整合各方教育资源,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推广校 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管理、家校互 动中的创新应用。在中小学校开展“电子书包”试点,普及以智 能终端为载体的“一机通”式的教学管理、生活管理、小额支付、信息查询的信息化服务与应用。构建和推广终身教育服务平台, 积极推动以电视、手机、互联网等为载体的远程开放终身教育及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加快推动科普信息化,鼓励科研院所、社会企业提供科普资源共享服务,集成国内 外现有科普图书音像等资源,并加以数字化和网络化,提升科学 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的效率和效益。 实施“数字文化”计划,拓展先进文化传播途径。

建设网上图书馆和一批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形成规模适当、布局合理、贴近居民的新型图书馆网络服务架构。探索建立浦东公共文化交流与服务机制,整合新区各种文化资源,通过网络建立面向国际的文化交流渠道,扩大浦东新区优秀文化的影响力。 (4)民众生活关爱工程,推动智能服务从“分散低效”向“智能互动”明显转变 积极应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为居民提供更为安全、便捷、健康、愉快、高效、绿色的智慧化生活环境。实施“智慧社区”计划,促进社区管理和服务方式转变。 以街镇为依托,构建亲民便捷的社区服务信息综合平台,并将社区事务延伸到居(村)委;针对浦东新区面积大、部分居民“人户分离”等特点,本着“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安全可控”的原则,逐步实现社区事务受理模式从“本地受理本地办结”向“本地受理全区通办”转变。试点推进电脑、电视、手机“三屏互动”,探索应用电视作为公共服务渠道,完善通信运营商、有线电视提供的为民声讯服务,形成“网上和网下相结合,网络和实体相结合”的新型社区服务形态。到20XX年,完成XX%街镇的社区服务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城市区域智能小区覆盖面达到XX%。 试点推进“市民卡”计划。

智慧社区的发展方向如何定义

智慧社区的发展方向主要有智慧社区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智慧社区的智能化元素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社区物业、社区建设以及网络运营企业将形成完整的智慧社区网络构建等三个方面。 1、智慧社区的集成化、智能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智慧社区的内容将会更为多元化,为用户带来更为丰富的应用体验,其自身也将呈现更为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通过信息通信技术(ICT)的应用,将自动化、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集于一身,互联网信息能够将用户的家用电器设备以及小区基础设施的应用状态进行自动获取,并通过智能控制技术对其进行控制,设备运行应用过程中能够实现自动化、个性化的系统性服务。同时伴随互联网时代引导民众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使得智能化以及集成化的生活方式更加普及,人们可以足不出户的进行网络购物、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教育娱乐等多元化的生活需求。另外,民众对于小区生活环境需求的不断提高,智慧社区还会将现代的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应用到其小区居住环境的营造建设中,利用现代的仿生材料、生物工程以及生物电子技术,并灵活应用生态保护发展理念,为用户的生活營造建筑智能化的生活氛围,实现智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2、智慧社区的智能化元素渗透到民众生活的各个层面。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进步,在未来的社区生活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宽带将成为小区建设的基本设施,通过完备的智慧社区的建设理念引入,社区的机电设备以及家庭住宅的智能

化和自动化能够实现对其进行远程智能操作监控。智能社区的应用和建设都是为社区民众的生活服务,因而其发展方向必将趋于居民生活的应用领域,家居电子设备、通讯设备、照明设备及娱乐设备等多方面的生活需求,都能够通过智能社区的应用理念发生改变。居民能在生活环境中获得更为优质的服务体验,传统小区的垃圾回收一直是小区环境维护和清理的重点,智慧社区的引入将实现智能垃圾箱的定时清运,为居民营造整洁的生活环境,一站式的生活服务将会使居民生活变得更为安全舒适。 3、社区物业、社区建设以及网络运营企业将形成完整的智慧社区网络构建。为迎合智慧社区的应用和建设需求,建筑设计、社区物业以及网络运营企业之间的相互协作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将智慧社区的建设理念在建筑项目的初始设计阶段便规划实施,将不同功能需求的建筑结构设置、网络信息线路设置进行综合评估,实现一体化和系统化的建设模式,建筑工程完工后智慧社区的功能便能够得到有效的应用,不仅能够为小区民众的生活带来便利,还能够实现建筑企业、物业企业以及通讯网络企业的共赢建设应用模式。同时三方之间的协作能够有助于促进智慧社区建立统一规范的建设和应用标准,有助于促进其更为广泛的应用和拓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