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优秀论文集

关注学生评价,放飞创新的翅膀

—通过课题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综合发展论文关键词:关注学生评价,放飞创新的翅膀—通过课题学习评价激发学生的综合发展

课题学习是实践问题与数学知识的综合应用,是数学综合知识在新的学习形态的集中呈现,反应了“问题”和“过程”的两个特征,突出了学习活动的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和探索性,强调了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应用性。是一种沟通生活实践与数学知识、沟通老师与学生、沟通数学知识的各个板块、沟通各种思维活动的全方位的立体性的系统工程。因此,做好课题学习过程中的活动评价,能更好的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钻研探索的激情和探究创新的活力,构建充满探究历险和思维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和个性塑造起着激发、催化、促进、提高的作用!

1、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评价。

课题学习需要小组每个成员的积极努力、合理分工、合作互助。在课题探究的过程中,密切注意每一个成员的态度、自主认识、探究问题的信心、观察——猜想——想象的注意力、合作交流的沟通意愿等情况,全方位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主观意向,进行及时、适宜、激发性、激励性、导向性、成就感的评价,使学生有更强的心理体验,有更深的问题探究的动力,有更加趋向良好的发展心理暗示,有融于整体发展个体的积极展示的强烈愿望班主任论文,为学生智力的发展提供好的心理因素与思考氛围,强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课题学习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有着不同的社会价值。在活动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挖掘并科学阐述课题中的人文理念,向学生渗透爱护自然、关心社会的意识,不断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

2、关注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评价。

课题学习中蕴含了丰富的生活背景和综合的数学知识,每一个成员有着具体的分工,实践性、操作性、探究性、综合性、应用性都很强。

例如: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的步骤(1)明确具体任务要求,(2)组员合理分工,(3)制作与测量,(4)计算、整理、分析,(5)合作交流、分析探究。

需要学生发挥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自主研究验证、交流沟通、吸收他人成果等行为来完成课题学习小论文。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表现,给予激励的评价或积极的暗示,使学生增强自主探究和合作沟通的能力,促进不同个体的发散性和成果共享性的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创造性、独立性和自主性,加强个性发展融于整体的理念,达到不同个体有不同的发展、有相同的成功的体验。

3、关注学生思维发展与学习方式的评价。

课题学习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过程,把实际问题经过刻画、加工、抽象表达成数学问题,然后综合运用数学知识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断进行思考、质疑、调查、探

索、实验、反思等思维活动,对学生思维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训练,促进了学生思维向深度、广度的发展,通过反思也使学习方式不断得到转变和改善。老师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问题认识、知识体验、方法感受等表现,不断激励、引导、和方法上的暗示、空间上的拓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矫正、去感受,加强过程的体验和学习方式的改进,不断增强学生思维创新的活力。

4、关注学生数学应用与能力提高的评价。

课题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包含着数学不同板块的知识,既有实践性,又有综合性班主任论文,是知识性目标与发展性目标连结的啮合点,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本质特征,也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

例如:课题学习《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盒子》中包含的知识包:(1)长方体的折叠;(2)运用变量的关系认识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与折成无盖长方体的盒子的底的长与宽的关系;(3)列代数式描述体积与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关系;(4)利用统计表描述体积随着剪去小正方形的边长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在探究过程中,不仅使学生深刻认识了问题的实践性,也发展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认识,体会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了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知识的衔接与转变,使学生从课题的不同过程、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断感受由感性到理性的挑战,也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转变思维方式、发展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的思维表现,积极引导并进行合理的评价,能使较好的激发学生思维,

拓展思维的空间,优化知识结构,发展创新思维的能力。

评价贯穿于课题学习的整个过程,是课题学习课堂展示的一个重要方面,起到点石成金、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学生思维训练中能促进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使学生在感性和理性、知识与应用、直觉与抽象、自主与合作中实现综合能力的发展。

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中学生心理脆弱。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承担的责任。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责任

中学生心理脆弱,反映敏感,渴望独立又在各方面不具备成熟条件,且学习压力非常大,所以,常常表现出叛逆思想或做出叛逆行为。因此,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为了减少和避免心理障碍的发生,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帮助他们调整和掌控好心态,主动的调适与他人、社会的关系,开发潜能,提升学习成绩,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承担起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理应是中学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

一、中学教师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学生每天的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为他们的学习任务非常重,必须集中精力投入于文化课学习,为高考能够考出好成绩,进入好学校做知识积累。从中学生在学校中所处的环境看,“教”与

“学”即是中学生学校生活的全部内容。“教”即教师的教学,“学”即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包含着诸多内容,文化课是占比重最大的,但是教师责任,学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那么,教师的“教”就不仅仅局限于文化课,其中,必定包含着“教”学生的品行,“教”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学生的“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管理,教师的引导和管理对学生的“学”发挥着稳定思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保障愉悦的学习环境、塑造良好的个性品质的保障作用。因为学校的每一项安排,每一项要求都要由教师安排并传达到学生中去,学生在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必须清楚了解,认真疏导和解决,这是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

从现实情况看,中学生心理健康发面的问题有着以下方面:

一是对学习的逆反心理和表现。中学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大,这些压力从客观上看,是学习内容多,学习时间长,考试多,家长期望值高,教师要求严格;从主观上看,学生的情绪抑郁、焦虑、强迫、恐怖、厌烦、退缩。害怕学习,但又想要好的学习成绩,心情常处于焦灼中。甚至于害怕或回避上学。在学习行为方面难以自控,学习困难多,记忆力下降,作文写不好,作业难完成,注意力不易集中。不愿表现,不想运动,自我封闭。有的开始逃学、斗殴、说谎、偷窃、抽烟、离家出走,沉溺于电子游戏机、不遵守纪律。二是人际交往中的逆反心理和表现。常听到中学生的父母说孩子变了,变得不听父母的话,不尊重父母,与父母顶嘴,我行我素,与父母的要求背道而驰,这是中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普遍表现。实际上,有时他们自己也能意

识到这些表现不对、不应该,但不能控制和摆脱,深为焦虑和不安。他们往往存在着强迫观念。如脑内反复回旋某歌曲的旋律、别人对自己说的话;作业或考试后总觉得写错了字或做错了题,上学路上总疑惑忘带书或文具;总是担心考试失败、挨老师批评,看到老师或父母总是想辱骂、吵闹或打架,与同学间的沟通变少,甚至不合群。三是情绪和精神上的压抑与忧郁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是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和心理疾病开始有反应的状态,常伴有焦虑、沮丧、压抑、苦闷、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有这类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压抑、情绪苦闷,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他们兴趣衰退,对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对自己以前的兴趣爱好也基本丢失。缺乏自信。自我评价过低、妄自菲薄,不能进行复杂思考和较强运动。这情绪苦闷且封闭,不诉说也不写日记,觉得生活中一切都没什么意义,感到前途渺茫教师责任,无望、无助感强烈。易情绪化,思想不稳定,耐挫能力较弱,抗压能力低下,稍遇到一点问题情绪就会发生很大的波动,或意志消沉,颓废沮丧,一蹶不振,或走极端龙源期刊。

对于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实则已被基础教育所关注,无论从学校还是从教师的角度都在开始关注、研究和解决这个问题,但仍需强调教师应承担的责任,因为中学生对教师有着普遍的尊敬和信赖的情感,往往表现出教师说一句,强过父母说十句的效果。而且,教师与同学相处的时间也多过父母,掌握的教育方法和经验也胜过父母。

二、教师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应做到“两个适应”

1个人修养上的适应

爱学生是教师个人修养的首要内容,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关心学生,不仅仅要教书,也要在教书的同时育人。面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今天,教师首先应敏感的认识到这一问题,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满腔热忱的为学生疏导心理问题。教师的政治素质是个人修养的本质内容,也是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虽表现多种多样,说到底都是同理想信念有关。抓住了理想信念教育,就抓住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成为学生理想信念的引路人,自己必须有着坚定的政治信仰,鲜明的政治立场、观点,较强的政治鉴别力,自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并将自身较高的政治素质转化为引导、教育学生的传导能力,影响带动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理想前途与热爱国家、热爱民族,报效国家、报效民族联系起来,将自身修养与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和需要联系起来,加强自我意志品格的塑造。道德品质的修养对于教师说来。是能否在学生中具有人格魅力的底蕴。教师能否得到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教师的教诲学生是否愿意听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道德品质的修养。因为教师的道德品质对学生具有强烈的示范性,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否则,就会形成说教与行为的“两层皮”,就会弱化教师的教育效果。

2.教育方法上的适应

一是防患未然,筑牢堤坝。教师要了解和掌握处于青春萌动期的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结合任课,有意识的向学生灌输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要留心和关心学生的情绪变化,关心他们的生活和

学习情况,并给予及时的必要的指导。要引导他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通过人际知觉达到相互认同,人与人交往中应该遵守的基本准则。让他们知道,只有当人们通过信息交流,相互了解,满足交往需要时教师责任,才能实现相互间的协调。教师要学会运用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对学生有良好的“期待”,并向他们指出努力的方向、途径和方法,激发学习与生活中喜悦、乐观、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情绪。二是抓住苗头,因势利导。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心理问题要善于抓“早”,指导学生学习交往的原则和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或通过交友故事、交友箴言的学习,或讲述自己与同学、家人乃至路人交往过程的得失。去感知建立同学友谊的原则和方法。学会真诚待人、宽容待人、关心他人。要提醒学生注意在交往过程中做到“五不”:不宜过分亲昵;不宜过分冷淡;不必过分拘谨;不要喋喋不休;不可太严肃。要注意纠正他们以偏概全、以貌取人、固执己见、自命清高等认识偏向,发现人际知觉中的相似性,做到客观、公正地认识自己和他人,认识彼此间在交往中的权力、义务、责任,正视差异,及时沟通。三是,加强交流,常抓不懈。中学生渴望被倾听、被理解,渴望心灵关怀和心灵慰籍,教师要特别重视与学生的情感沟通,注意说话内容和语气。无论是个别谈话,还是课堂交流,必须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教师的评说和指导是客观的、真诚的,充满爱心的。教师要创造学生交流交往、展示自我、锻炼提高的机会,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协调同学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多组织分组讨论、小组辩论;课外多组织文体活动,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

能参与进去,作为集体活动中的一员平等的沟通想法、交流意见,进而逐步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见,虚心的接纳他人的看法,客观的对待他人的评价。

魅力惩罚,让惩罚更加美丽

—高中班主任惩罚教育方法的运用策略探究论文摘要:魅力惩罚,让惩罚更加美丽高中班主任惩罚教育方法的运用策略探究-论文网

论文关键词:魅力,惩罚,惩罚,更加,美丽

惩罚是高中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但是,惩罚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当,既能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加深师生间的相互理解,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又能起到震慑作用,营造遵规守纪的良好班级氛围,维护班级管理的正常秩序;相反,使用不当,不仅起不到教育学生的作用,而且会加深师生间的误会,恶化师生关系,对班级管理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对惩罚教育方法的运用研究意义重大,而且非常迫切。

一、注意区分惩罚与体罚

所谓惩罚,指为维护学校内部的秩序,如果学生有违反秩序的行为或出现不当行为干扰教学活动,则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必要的惩戒。教师惩罚的运用,不得逾越法律规定的范围。教师实施惩罚时,必须尊重学生的身体及尊严,避免对当事人身体的伤害,且禁止出现语言暴力及侮辱、激怒等态度。

体罚是指以各种方式直接造成当事人身体上的痛苦或间接控制当事人身体造成极度疲劳、生理痛苦的一种处罚方式。前者如打手心、打臀部、打头等;后者如罚站、罚跪、罚跑步等超出学生心里负荷行为。

要注意的是,虽然惩罚与体罚二者有很大区别,但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往往混淆二者。比如,学生无故不出操,老师惩罚其跑步。若罚其跑两三圈的话,并不足以对学生造成伤害,但如果在跑步过程中不慎跌倒,造成身体伤害,那教师要承担法律责任;再如因情绪激动罚学生跑十五圈的话,因学生体质各异,可能会间接造成学生极度疲劳或者生理痛苦。这时惩罚就变成体罚了。

二、常见的惩罚类型分析

1、偿还型惩罚。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要求犯错误的学生对所犯错误作出补偿,表达愿意反省改正的态度。主要有道歉、写检查、当众检讨和写检查等等。这里要说明的是,学生作出补偿性行为不一定非是当时做出,班主任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因地因时作出惩罚。另外,写检查要防止流于形式,检查的内容重点不是认错表态,而是要反思自己犯错误的过程。

2、剥夺型惩罚。这类惩罚的特点是暂时剥夺学生的某些权利,以此达到警示作用。具体来讲,经常使用的剥夺型处罚主要有推迟进教室,取消其上课的发言权,调座位,取消参加相关活动的权利,调座位,停课(严重错误)等等。再次列举一二进行说明。(1)推迟进教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有学生无故迟到或不经老师允许就擅

自闯入教室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先让他在门口站会儿。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作出惩罚之前要先询问学生为何迟到,如果因特殊原因迟到,就可以免除惩罚,并向其他同学说明情况。二是把握住时间,不宜长时间站立,并借机对其进行教育。(2)调座位。即把学生从原来的位置调离,靠前、靠后或者单独位。这种惩罚也能起到惩戒作用。比如,我们班有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找我说,想和某某坐一起,因为俩人是好朋友,而且某某学习成绩好可以帮助自己。我告诉他,调位可以,但是要答应老师好好学习,遵规守纪,他应允了。可是,经过观察我发现,该生上课讲话,做小动作,令周围同学非常反感。我毅然把他调离此位。

3、冷淡式惩罚。这是一种特殊的惩罚方式,简单讲就是“我不睬你”。这种处罚方式有特殊的对象,主要是对那些屡教不改的又有非常强的表现欲的学生,当这类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可以表现出冷淡的态度,不无你耍什么花招,我都不看你一下。但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不可长时间使用,以免引起学生误解,影响效果。

4、升级型惩罚。这类惩罚的特点是超过了班主任的管辖范围,上升到了学校高度,适宜那些犯严重错误的学生。(1)报年级组或政教处。有些班主任动辄就把问题学生上交学校,这是不明智的,会降低老师威信,引发师生矛盾。(2)给予纪律处分。确实该处分的学生一定要处分,不可姑息,否则会打击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助长歪风邪气。当然,处分学生要慎重,征求教师意见,并告知家长。

三、惩罚教育方式的运用策略分析

鲍行曾经说过:“权威与处罚的运用,应兼顾法则性、价值性、认知性、自愿性。”可见,正确惩罚方法的运用,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关键。班主任在运用惩罚教育方法时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1、实施惩罚应公平一致。所谓公平,即“教师面前,所有学生一律平等。”平等不意味着没有差异,而是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果两名犯错误的学生行为形式完全相同、动机也相同,则惩罚不应有所区别,这样才叫“公道”与“公平”。惩罚应有理性客观的原则可循,才能达到一致性目的。说起来简单,可做起来难。在日常管理过程中,教师往往不够公平,犯同样错误的两个学生,教师容易受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本人和有关学生是亲属关系、学生是自己朋友或学校同仁的孩子,或者其中有个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即所谓的“好学生”等等。

2、惩罚应注重个别差异。公平并不是毫无差异的惩罚,而是要针对个别差异,否则是一种缺乏人性尊重的粗鲁行为。在不违反一致性和公平性的原则下,也要考虑发到学生个别差异,所以惩罚也是一种艺术。举例来讲,同样两名学生上课迟到,一位可能是身体不舒服,拉肚子,另一个可能是行为习惯差,经常迟到。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对二者的处置应有所差异。再如,来能够为学生打架,其中一位是骂人故意挑衅另一位同学,另一位同学是自卫,二者的打架动机不一样,则对于两位同学的惩罚应有所不同。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间浓厚的感情与融洽的关系,是有效惩罚的基本条件。因此,教师应努力去建立师生间的和谐关系。

皮德里认为:“当教师以爱和关怀赢得学生的信任时,学生便会很主动地将自己的经验向老师倾诉。”若是师生关系不好,则教师对学生的惩罚,很容易引起师生冲突。哲学家卡谬曾说过:“请不要站在我前面,我不会跟随你;也不要站在我身后,我不愿领导你;请站在我旁边,让我们做朋友。”但教师应注意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过度的亲密关系,反而引起不必要的困扰。

4、惩罚应有教育价值存在。教师应为“教育”而惩罚,非为“惩罚”而惩罚,皮德里说“爱、信任与人际关系的教育,是其他更专门的教育活动的重要基础。”以爱为教育出发点的惩罚,才算是教育的本意。处罚的缘由一定是学生违反了纪律或班级行为规范,而处罚的实施必定是学生可以接受的,且可以阻止学生不当行为的再次发生。如学生课堂期间故意干扰同学,可以令学生暂时起立,已中止其干扰行为或罚其劳动服务等。

浅淡班主任与学生谈话的艺术

论文关键词:班主任,学生,谈话的艺术

一、谈话前要有准备

找学生谈话,不能心血来潮,随心所欲,毫无准备。要确实谈话的对象,要真正了解谈话对象。“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谈话前认真做好调研工作,要对谈话对象的思想、心理、问题的原因以及社会、家庭、学习生活环境等,要做到心中有数。根据“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的原理,制订谈话方案,选择最好的谈话方法。

二、把握谈话的时机,精心选择谈话的时间、地点及场合

捕捉谈话时机,把握谈话火候,谈话效果将事半功倍。一般情况下,当学生知错认错,试图改变,需要帮助时,当犯了错误,已经自责,需要谅解时,当骤遭不幸,悲痛万分,需要安慰时,当内心抑郁,愁绪满怀,需要排遣时,当取得成绩,满心欢喜,需要认同时,当遇到麻烦,筹莫展,需要指点时,均是与学生谈话的最佳时机。过早,时机不成熟,“话不投机半句多”;过迟,事过境迁或事态已扩大,于事无补,悔之晚矣。

三、谈话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学生谈话,要有明确的谈话主题,即要明确谈什么问题,在到什么目的。找学生谈话,谈话的目标要尽量集中,内容要围绕主题进行,时间不可拉得太长,否则容易引起学生厌倦。要适可而止,让学生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样的谈话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要遵循谈话的原则找学生谈话不仅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也是一种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需要遵循学生思想活动规律,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一)真诚原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班主任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做到以情感人。唐代诗人白

惟有真心才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才能与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交流,心理上有了沟通,心灵上引起共鸣,学生才能敝开心扉,将内心坦露无遗。在谈话过程中,如果班主任带有厌恶的情绪,甚至皱一皱

眉,有一点走神,学生都会敏锐地觉察到。若让学生产生一种被轻视、被愚弄的愤怒,就会引起师生间的树立情绪,影响谈话效果。

(二)尊重原则找学生谈话时,要态度和蔼,给对方以亲切感、实在感,要倾听对方的诉说,让对方把心中的体验、

感受、困惑、疙瘩、怒气、忧愁尽情地倾述出来;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语,要与人为善,正面引导,鼓励帮助;不要高声训斥,挖苦讽剌,话难听、脸难看。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这样学生才会为之倾心,与之交心。

(三)差异原则找学生谈话的方式要因人而异,因事施法,不可千人一面。要根据对方的性别、年龄、性格特征、情绪心态,根据谈话的内容、主题、环境等诸多因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同学是直性子,性情豪爽,谈话就要开门见山。有的同学自尊心较强,谈话要就应含蓄一些,旁敲侧击,不要硬把一层“窗户纸”捅破,对方接受不了。

五、要运用一定的谈话技巧谈话是一门综合艺术,它要求班主任有较高的思想修养、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还要有广博的学识,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信息学、美学等综合知识,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灵活运用谈话的技巧,这样,与学生谈话时才能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一)方式技巧

1.循循善诱交谈中可采用多种方法对学生进行诱导,或叙经历、谈感受,或树观点、辨是非,或引典设喻、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做

到忠言顺耳,使学生心悦诚服。如有学生问:“早恋在中专生中普遍存在,老师你怎么看呢?”班主任打了一个比方,他说:“大家都才十八九岁,产生恋情是正常的,但过早恋爱我不赞成。大家想想。葡萄还小的时候,摘下来吃,那是什么滋味?是酸的!而当它长熟了呢?那是什么滋味?是甜的!恋爱不也是这样吗?等大家各方面都成熟了再恋爱,岂不更好?”这样的回答学生都比较容易接受,觉得教育者既是良师又是益友,产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之功效。

2.目标激励对鼓励进步的谈话对象,要帮助其设立恰到好处的奋斗目标,并激励其努力拼搏,不断进取,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生活、学习中的目标。

3.理解安慰对遭受挫折、打击,或非主观原因成绩骤然下降的学生,一方面要体贴安慰,表示理解,帮助抚平其心灵的创伤,另一方面要帮助其分析原因,使其尽快走出低谷。

(二)言语技巧

1.有理有据谈话时始终要把握不容置疑的道理,要运用恰当的说理方法,观点鲜明,论证有力,所涉事实要有理有据、准确无误。

2.有节有度话语要注意分寸,适可而止,批评不可把对方说昨一无是处,弄得对方垂头丧气,毫无自信。表扬不可把对方说得完美无缺,吹得对方头脑发昏,得意忘形。同时,话语要做到散而不乱、活而有度、张弛相间、刚柔相济、进退有序。

(三)情态技巧

1.表情亲切谈话时表情要友善、亲切,目光温和,充满爱心,

不可面若冰霜,也不可嬉皮笑脸。

2.手势得当谈话时要根据话语内容辅以必要的手势,以便于沟通情感,体现言语意图,但手势不宜过于频繁,幅度不宜过大,不宜手舞足蹈,不可翘脚架腿。

3.语调适度谈话时要随着情绪和气氛变化,采用适当的语调,或轻或重,或缓或急,或大或小,或高或低,以更好地传递思想感情,增强表达效果。

只有重视与学生谈话的技巧和艺术性,才能和学生愉快、成功地谈话,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品行端正、情操高尚的人。我祝愿天下所有的教师都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有企业文化,一个学校有校园文化。班级作为教育学生的最前沿阵地,更应该有班级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既是一种文化氛围的创建,又是对被教育者心灵的塑造。因此,班级文化建设应以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身心愉悦,内心充实,具有成就感)、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全员参与,分工协作,共创共享,高举民主、平等、以人为本的大旗,提倡学生自律、自治,

有成本意识、效率意识、经营意识,在有序、务实、高效、和谐、创新上做文章。在班级管理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充分利用励志语,唱响班级文化主旋律。

几年来通过教育实践,我认为充分利用“励志语”既可以融洽师生关系,陶冶学生情操,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感恩意识。

所谓“励志语”,我觉得没必要界定确切的含义,只要是积极向上、温暖健康的言辞均可以称得上是“励志语”,用积极的语言催人上进,用温暖的话语暖人心脾。师生生活在洋溢着“励志语”的环境中,耳濡目染,心态便会变得积极,从而远离假恶丑,走向真善美。

(一)、教室励志语。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开中说话,每一件物品都发挥积极的教育作用,教学论文不仅为学生创设温馨和谐的学习场所,而且让教室成为学生心灵的港湾。

1、班规。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学生拟定出班规,时时提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如“班级守则”:勤奋守纪,努力争先;朴素大方,文明节俭;礼貌待人,团结友善;积极思考,踊跃发言;静净敬竟,事事心关。

2、课桌文化。课桌是学生们自由发挥的小天地,他们喜欢在上面张贴明星照片或卡通图片,但有时也张贴一些不够积极的健康的内容,比如书写一些很消极的言论或歌词。只要正确引导,规范书写和张贴的内容,课桌文化同样可以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如个人奋斗卡:必填项目:姓名、我的大学、超越目标(班内班外)、奋斗格言选填

项目:惜时警句、我的优点、我的缺点张贴相片:个人帅照、父母靓影或温馨全家福。

3、教室标语。

教室的前面、后面、黑板两侧都精心设计出适合本班的标语。如:自爱自尊立志立德;用毅力战胜坎坷,用信心铸就辉煌;业彩人生自己打造;付出就有收获,尝试就能成功;勇于质疑,敢于展示;我努力,我成功,我快乐;今天我为母校而骄傲,明天母校为我而自豪;张扬个性,塑造品格,展现自我成就未来。

教室门外:入门即入静莫扰勤学人

教室门内:出门莫忘学,劝君多惜时

时间表旁: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学习,不会学习的人什么也不会课程表旁:我思考我成熟(自习课)

我锻炼我健康(体音美)

(二)、学生励志语。

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在教室的墙壁上,悬挂学生的名言,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句句激励着学生自己。这种做法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如:精彩课堂,由我展现;快乐人生,由我把握。宁可充实过一天,不愿茫然活一生。三天改变态度,三月改变成绩,三年改变人生。人生:昨天是过去,今天是转折,明天是辉煌。展示自我风采,成就天生我才。积极、踊跃、敢于创新就是成功的最好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