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案-第三节 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 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 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硝酸

化学教案-第三节硝酸

第三节硝酸

一、教学目的

1、掌握硝酸的化学性质。

2、了解实验室制NO2、NO的反应原理

3、使学生了解硝酸的用途。

二、重点、难点

重点:硝酸的氧化性

难点:硝酸的氧化性。

三、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483436.html,)设计

探究问题框架:

1、硝酸的物理性质:(直接给出)

2、从硫酸得到启示,硝酸有什么化学性质?(引导发现)

我们学习了氮元素的单质、氢化物、氧化物,接下来我们学习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硝酸。我们首先学习它的物理性质。

第四节硝酸

一、物理性质

63%浓硝酸。

发烟硝酸。

质量分数为98%以上的浓硝酸在空气里由于硝酸的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通常叫做发烟硝酸。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

查硝酸的密度,熔、沸点。查常用浓硝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及“发烟硝酸”

比较一下硝酸和硫酸的物理性质,找出其不同点:

色、态、气味、掂轻重、打开瓶塞,观察。得出结论:纯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比水重,能溶于水。

空气里挥发而产生“发烟”现象。

在化学性质上,浓硫酸的特点是具有强氧化性,硝酸是否也如此呢?下面我们学习硝酸的化学性质。根据硫酸的化学性质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研究硝酸的化学性质。

注意与浓硫酸进行比较。哪一个剧烈。

初中我们已经学过硝酸的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没有吸水性和脱水性。我们今天主要从氧化性来学习硝酸的特性。

二、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的反应

(1)与不活泼金属反应

Cu+4HNO3(浓)=Cu(NO3)2+2N O2↑+2H2O

酸性、氧化性(与铜、与碳)、吸水性、脱水性,常温下,铁、铝在浓硫酸中钝化

现象:产生红棕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绿色。铜在不断溶解。结论:铜和浓硝

酸常温下反应剧烈,比铜与浓硫酸反应剧烈,铜与浓硫酸需要加热,铜与浓硝酸反应不需要加热。

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我们知道稀硫酸不能与不活泼的金属铜反应,稀硝酸能不能与不活动的金属铜反应呢?并与稀硫酸与铜反应进行比较。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浓硝酸与稀硝酸与铜的作用有何不同;硝酸与硫酸氧化性哪一个较强,从哪几个方面表现。

现象:产生无色气体。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铜在不断的溶解。无色气体遇空气变红棕色。

结论:此无色气体是NO。因为:此气体遇空气变为了红棕色。

3Cu+8HNO3(稀)=3Cu(NO3)2+2NO2↑+4H2O

浓硝酸生成NO2、稀硝酸生成NO气体。浓硝酸反应速率快,不需加热,稀硝酸反应速率慢,有时需要加热。

浓硫酸与铜反应需要加热,浓硝酸不需加热。稀硫酸与铜不反应,稀硝酸可以反应。

可见,硝酸的氧化性比硫酸强。

王水的成分:浓硝酸与浓盐酸的混合物,其体积比为1:3。氧化能力极强,可溶解金和铂。

与浓硫酸一样,铝和铁都浓硝酸中钝化,即浓硝酸把它们的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膜,常温下可以用铝槽车装运浓硝酸。

不能,因为硝酸的氧化性很强, NO3-起氧化作用。而不是H+起氧化作用。

结论:可以。原因是:硫酸可以氧化单质碳等,所以浓硝酸也应该能氧化碳单质等。

C+4HNO3(浓) 4NO2↑+CO2↑+2H2O

因为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皮肤、衣物、纸强等都有腐蚀作用,所以使用硝酸时,一定要格外小心,注意安全。万一不慎将浓硝酸弄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用小苏打(NaHCO3)水或肥皂洗涤。

可能有NO2产生,由于NO2溶于硝酸而变黄。如果是有NO2生成,那么硝酸的分解产物还必应有什么物质生成?

推测产物,试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不稳定性:

硝酸应如何贮存?

在HNO3中,由于氢元素和氮元素都处于最高价,又因NO2的生成,是氮元素的化合价降低了,所以只能是HN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因此,可能有氧气生成。

C+4HNO3=CO2 ↑+2NO2↑+2H2O↑

避光、阴凉处。

硝酸的特性是强氧化性和不稳定性。共同的特点是由于+5价氮元素得电子,被还原为低价态氮的化合物的缘故。

(完整word版)高一化学硝酸的计算练习题及答案

硝酸的计算 一、基础运算 (一)、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 1、某金属单质跟一定浓度的的硝酸反应,假定只产生单一的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A. NO2 B. NO C. N2O D. N2 2、在锌和很稀的硝酸充分反应,当消耗锌与硝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2.5时,除生成硝酸锌和水之外还生成另一种物质,该物质可能是() ①NO2 ②.N2O ③.NO ④.NH4NO3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某单质能与足量浓硝酸反应,若参加反应的单质与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则该元素在反应中所显示的化合价可能为( ) A.+1 B. +2 C. +3 D. +4 4、FeS2与HNO3反应后的产物有Fe(NO3)3和H2SO4,若反应中FeS2与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8,则HNO3被还原得到的产物为() A.NO2 B.NO C.N2 D.N2O3 5、某金属单质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假设只生成单一还原产物。当参加反应的单质与被还原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时,还原产物是( ) A、NO2 B、NO C、N2O D、N2 (二)、氧化、还原量的判断 6、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A.2mol B.1 mol C.0.5mol D.0.25mol 7、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4 B.1:5 C. 2:3 D.2:5 8、a mol FeS与b mol FeO投入到VL、c mol/L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产生NO气体,所得澄清溶液成分可看作是Fe(NO3)3、H2SO4的混合液,则反应中未被还原的硝酸可能为()①(a+b)×63g ②(a+b)×189g ③(a+b)mol ④Vc-(9a+b)/3mol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锌与很稀的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锌、硝酸铵和水。当生成1 mol硝酸锌时,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 ) A.2mol B.1 mol C.0.5mol D.0.25mol 10、含A克硝酸的溶液与B克铁恰好完全反应,若有A/2克硝酸被还原,则A 与B之比可能是() A、9:3 B、27:4 C、6:1 D、4:1 11、含有ag硝酸的稀溶液跟bg铁恰好反应,铁全部溶解,生成NO,已知有a/4克硝酸被还原,则a:b可能是() ①3:1②3:2③4:1④9:2 A.① B. ④ C. ①③④ D. ①④ 12、25.6mgCu能恰好与含1.4×10-3molHNO3的浓硝酸完全反应,使生成的气体溶于水,最终得到的气体在标况下的体积(mL)为() A.7.84 B.13.44 C.15.68 D.5.97 二、解决一种类型题的技巧 13、一定量的铁与一定量的浓HNO3反应,得到硝酸铁溶液和NO2、N2O4、NO的混合气体,这些气体与3.36 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

2020-2021年高二化学 化学平衡状态教学案

2019-2020年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实用文档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 V正 > V逆 反应过程中 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 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实用文档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③若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气体,且总体积不等,则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恒温、恒容)、平均摩尔质量、混合气体的密度(恒温、恒压)均保持不变。 ④反应物的转化率、产物的产率保持不变。 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 实用文档

高一化学必修1《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一《氨硫酸硝酸》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0小题,共30分。) 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B.计算机芯片 C.石英钟表 D.光导纤维 2.下列操作不能 ..用于检验NH3的是 A.气体使湿润的酚酞试液变红 B.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气体与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 D.气体与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3.在下列反应中,硫元素表现出还原性的是 A.稀硫酸与锌粒反应 B.三氧化硫与水反应 C.浓硫酸与铜反应 D.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 4.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工业上利用反应在3Cl2+2NH3=N2+6HCl检查氯气管道是否漏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管道漏气遇氨就会产生白烟 B 该反应利用了Cl2的强氧化性 C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 生成1molN2有6mol电子转移 5.下列关于S、SO2、H2SO4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硫是一种易溶于水的黄色晶体 B.SO2溶于水生成H2SO4 C.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含有SO2的尾气 D.浓H2SO4不稳定,光照易分解 6.区别SO2和CO2气体可选用的方法是 A.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通入品红溶液中 C.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D.通入石蕊溶液中 7.下列酸在与金属发生反应时,其中S或N元素的化合价不会发生变化的是A.浓硝酸 B.浓硫酸 C.稀硝酸 D.稀硫酸8.浓硫酸有许多重要的性质,在与含有水分的蔗糖作用过程中不能显示的性质是A.酸性 B.脱水性 C.强氧化性 D.吸水性 9.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 A.CO2通入水玻璃中得到白色沉淀 B.SiO2溶于水成为硅酸 C.CO2通入饱和CaCl2溶液能生成白色沉淀 D.硅酸酸性比碳酸弱,所以SiO2不能跟Na2CO3反应 10.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干燥Cl2 B.吸收HCl C.石油的蒸馏 D.吸收NH3 二、双选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有关下列反应产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Cl2中点燃铁丝,有FeCl2生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2.3《化学平衡状态》参考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溶解平衡的建立 开始时v(溶解)>v(结晶) 平衡时v(溶解)=v(结晶) 结论: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二、化学平衡状态 1、定义: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 [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 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问]不溶了是否就意味着停止溶解了呢? [讲]回忆所学过的溶解原理,阅读教材自学思考后回答:没有停止。因为当蔗糖溶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地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里去;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为晶体,当这两个相反的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了最大限度,形成蔗糖的饱和溶液。 [讲]所以说刚才回答说不溶了是不恰当的,只能说从宏观上看到蔗糖的量不变了,溶解并没有停止。我这里把这一过程做

高中化学精讲硝酸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25、硝酸 1.复习重点 1、记住硝酸的物理性质。 2、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硝酸的化学性质。 3、掌握实验室制取硝酸的方法。 4、掌握工业上氨催化氧化制硝酸的反应原理,常识性了解其主要生成过程。了解NO 和NO 2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方法。 2.难点聚焦 一、 物理性质 纯净硝酸是无色、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因为它的晶体为分子 晶体,所以它的熔沸点较低。因为硝酸分子为强极性分子,所以它能以任意比溶于水。常用浓硝酸的质量分数大约是69%。98%以上的浓硝酸叫“发烟硝酸”。浓硝酸为挥发性酸,打开瓶盖露置于空气中,瓶口上方观察到白雾。 二、 化学性质 硝酸溶于水发生完全电离:HNO 3=H ++NO 3-,常用浓硝酸中,硝酸也是以离子形成存 在于水溶液中,因此硝酸具有酸的通性。硝酸是一种强酸,除具有酸的通性外还有它本身的特性。 1、硝酸的不稳定性 △ 2H 2O+4NO 2↑+O 2↑ 或光照 硝酸的浓度越大越易分解,温度越高分解越快,光越强分解越快。为了防止硝酸的分 解,必须把它盛在棕色瓶里密封贮放在黑暗而且温度低的地方。常用浓硝酸略带黄色,是因为少部分硝酸分解而产生的NO 2气体溶解在硝酸中的缘故。 如果将浓硝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再溶于水时,该混合气可被水完全吸收,无残留气体。这是因为收集到的气体中22:O NO V V =4:1溶于水时,发生反应:4NO 2+O 2+2H 2O=4HNO 3,恰好均被完全吸收。 2、硝酸的氧化性 硝酸是一种很强的氧化剂,不论稀硝酸还是浓硝酸都有氧化性。硝酸越浓氧化性越强。 同浓度的硝酸温度越高氧化性越强。硝酸能氧化除Pt 、Au 之外的绝大多数金属,还能氧化许多非金属(如碳、硫、磷),及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如H 2S 、Na 2SO 3、SO 2、HBr 、HI 、Fe 2+、Sn 2+,松节油、锯未等)。如: 铜、汞、银等不活泼金属与浓硝酸剧烈反应,一般认为生成硝酸盐和二氧化氮而与稀硝酸反应通常需加热,产生金属硝酸盐和一氧化氮,在反应中硝酸均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酸性。 Cu+4HNO 3(浓)= Cu (NO 3)2+2NO 2↑+2H 2O ……………………① 3Cu+8HNO 3(稀) △ 3Cu (NO 3)2+2NO ↑+4H 2O …………………② 上述两反应均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 Cu+4H ++2NO 3-=Cu 2++2NO 2↑+2H 2O 3 Cu+4H ++2NO 3-=2Cu 3++2NO ↑+4H 2O 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以还原产物的价态来判断硝酸氧化性的强弱,必须肯定浓硝酸氧化性强于稀硝酸氧化性。同时必须切实知道反应中作为氧化剂的硝酸的物质的量等于产生气体(氮的氧化物)的物质的量,即使产生NO 2和NO 的混合气体亦是如此。 反应①可用作实验室制取NO 2气体,用平底烧瓶分液漏斗、双孔塞组合实验装置,由于反应剧烈,可控制滴加浓硝酸的速率控制产生NO 2的速率,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NO 2气体,多余的NO 2气体可用碱液 吸收。该制取应在通风橱中进行。反应②可作为实验室制取NO 的反应,装置选择固+液 △ 气的装置,只能用排水法收集。 铝、铁遇冷的浓硝酸产生钝化现象,即浓硝酸将它们表面氧化成一层薄而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进一步反应的缘故。

高中化学--硝酸 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学案

高中化学--硝酸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硝酸的性质,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表示硝酸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根据HNO 3 的性质说明其妥善保存、合理 使用的常见方法。3.能说明HNO 3 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参与社会性科学议题——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的讨论。 一、硝酸 1.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01无色、有□02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03低,□04易挥发,在空气中呈“白雾”状,质量分数95%以上的浓硝酸称为“□05发烟硝酸”。 2.化学性质 (1)酸性:属于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CaCO 3与HNO 3 反应□06CaCO3+2HNO3===Ca(NO3)2+ H 2O+CO 2 ↑。 (2)不稳定性:见光或受热易分解,化学方程式为 □074HNO3===== 光照或△4NO2↑+O2↑+2H2O。 (3)强氧化性: ①与金属反应 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与除□08Au、□09Pt、□10Ti以外的大多数金属反应。 a.Cu与浓HNO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1Cu+4HNO3(浓)===Cu(NO3)2+2NO2↑+2H2O。Cu与 稀HNO 3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2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b.与Fe、Al反应: □13常温时浓硝酸可使铁、铝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而□14钝化,所以可以用□15铁容器或□16铝容器盛放浓硝酸。

②与非金属反应 碳与浓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7C+4HNO3(浓)===== △ CO 2↑+4NO 2 ↑+2H 2 O。 3.用途 硝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制造□18炸药、染料、塑料、硝酸盐等。 二、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 1.氮氧化物的危害 (1)以□01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为主的氮氧化物是形成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的一个重要原因。 (2)光化学烟雾:汽车尾气中的□02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经紫外线照射发生反应形成的一种有毒的烟雾。 (3)酸雨:氮氧化物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反应生成的□03硝酸和亚硝酸是酸雨的成分。 (4)水体富营养化:当进入水的□04氮含量增大时,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疯长”并覆盖在水面上。 2.减少人类活动对氮循环和环境的影响的措施 (1)控制进入大气、陆地和海洋的有害物质的数量。 (2)增强生态系统对有害物质的□05吸收能力,如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等。 一、硝酸的性质及应用 [交流研讨] 1.打开实验室中保存已久的浓HNO 3 ,除闻到有刺激性酸味外,还发现溶液呈黄色,为什么? 提示:闻到酸味说明HNO 3具有挥发性;保存已久的浓HNO 3 呈黄色的原因是HNO 3 能分解生 成H 2O、O 2 和NO 2 ,NO 2 溶解在硝酸中使浓HNO 3 呈黄色。 2.依据HNO 3 中氮的化合价和浓硝酸分解的产物NO 2 、O 2 ,预测一下硝酸的性质。 提示:HNO 3 中氮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其能分解生成强氧化性物质O 2 和NO 2 ,因此HNO 3 具有 强氧化性。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铜与硝酸的反应 嘉禾县第一中学:王赛中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将铜与硝酸的反应放在学习了氮的氧化物和氨之后,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放在一起学习。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为了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设置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2、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反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两个反应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重要考点,该实验的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现象描述、相关计算和实验创新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传统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2个实验分开做,操作麻烦,费时、费药品;另一方面没有隔绝空气很难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2、正是因为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有这两个反应,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但是没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反应及相关问题掌握不好。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将铜与浓、稀硝酸两个反应的实验有效地整合。 2、实验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3、实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的过程。 4、实验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5、实验操作的成功率非常高。 四、实验用品: 药品: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用品:锥形瓶1个、带玻璃管橡皮塞1个、实心橡皮塞1个(上部中间打薄,方便注射器扎入)、硬质短玻璃管1根(容积略小于20ml)、医用20ml注射器2个、小烧杯2个、25ml 量筒一个、铁架台(带铁夹)。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原理:Cu+4HNO 3(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 2NO+O 2= 2NO 2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以及压强关系的运用。装置说明和装置平面图:

高中化学 硝酸的分子结构

硝酸的分子结构 化学式(分子式):HNO3,结构式:HO—NO2。 HNO3是由极性键形成的极性分子,故易溶于水,分子问以范德华力结合,固态时为分子晶体。 硝酸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纯硝酸是无色油状液体, 开盖时有烟雾,挥发性酸[沸点低→易挥发→酸雾] 熔点:-42℃,沸点:83℃。密度:1.5 g/cm3,与水任意比互溶,98%的硝酸为发烟硝酸,69%以上的硝酸为浓硝酸。 化学性质: ①具有酸的一些通性:例如: (实验室制CO2气体时,若无稀盐酸可用稀硝酸代替) ②不稳定性:HNO3见光或受热发生分解,HNO3越浓,越易分解.硝酸分解放出的NO2溶于其中而使硝酸呈黄色。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强氧化性:不论是稀HNO3还是浓HNO3,都具有极强的氧化性,HNO3浓度越大,氧化性越强。其氧化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浓硝酸与稀硝酸的氧化性比较: 由铜与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浓硝酸被还原为NO2,氮的化合价由+5→+4;而稀硝酸被还原为NO,氮的化合价由+5→+2,由此得出稀硝酸具有更强的氧化能力的结论是错误的。因为氧化剂氧化能力的

强弱取决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而不是本身被还原的程度。实验证明,硝酸越浓,得电子的能力越强,因而其氧化能力越强。如稀硝酸能将HI氧化为I2,而浓硝酸可将HI氧化为HIO3。 硝酸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其还原产物可能有多种价态的物质: 等,这取决于硝酸的浓度和还原剂还原性的强弱。除前面的实例外,锌与硝酸可发生如下反应: 浓硝酸的漂白作用: 在浓硝酸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微热,可观察到: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浓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某些有色物质褪色(氧化漂白)。但一般不用它作漂白剂,因为它还具有强腐蚀性。新制氯水或浓硝酸能使淀粉碘化钾试纸先变蓝后褪色,这不是因为它们的漂白性,而是因为发生了如下的化学反应:

高中化学_化学平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特征过程与方法: 1、借助数学知识的图像来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问题 2、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归纳和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动态平衡的学习,加深理解“对立统一”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点 1、化学平衡状态概念 2、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三、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和判断标志 四、教学方法 类比、归纳、精讲点拨 五、教学过程 [导入]:图片引入课题 [复习]:可逆反应的定义和可逆反应的特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练习] 判断下列有关可逆反应的说法是否正确 (1)H2和O2反应能生成水,水又能分解生成H2和O2,该反应为可逆反应 (2)SO2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在一定条件下,把氢气和足量的氮气混合,充分反应后,氮气完全消耗。 2.可逆反应的特点: [引导学生理解溶解过程及溶解平衡的建立,为化学平衡建立做铺垫]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类比溶解平衡,引导学生建立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归纳化学平衡相关结论] (二)化学平衡

[引导学生完成思考与交流1和2,归纳有关的规律]。 【思考与交流1】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C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 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成3n mol B C. 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 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思考与交流2】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不能表明反应A(g)+2B(g) C(g)+ D(g)达到平衡。() A. 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 B.混合气体的总压强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D.混合气体的密度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 [试一试]: [布置] :课下作业 1教材P32 2、3、4 2、预习化学学平衡的移动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高中化学有关硝酸考试常考知识点

高中化学有关硝酸考试常考知识点中学教学中大家知道,硝酸是一种很强氧化性酸,其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知识中的重点及难点,也是高考中常见的热点,现将考查硝酸强氧化性的知识要点及题型归类分析如下:一、考查硝酸与指示剂(或试纸)的变色情况 知识要点:浓硝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先变红(酸性引起), 微热后褪色(强氧化性引起);而稀硝酸则只能使石蕊 试液变红,不能使之褪色,因稀硝酸的氧化性不如浓硝 酸强,不能将石蕊氧化。 例1.取三张蓝色石蕊试纸置于表面皿上,然后按顺序滴 加65%的硝酸,98.3%的硫酸和新制氯水,三张试纸最 终呈现的颜色是()。 A. 白红白 B. 红黑红 C. 红红红 D. 白黑白 解析:因上述两酸均为浓酸,均具有强氧化性,新制氯水中含强氧化性的次氯酸,浓硫酸还表现出脱水性,所以应选D。 二、考查气体制取及装置的选择 (1)硝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其来制取还原性气体(如:H2S、SO2、HI、HBr等);(2)因NO3-的氧化性强于H+,所以硝酸与金属反应不会产生H2;(3)由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对橡胶制品有强腐蚀作用,所以制取HNO3时常用曲颈玻璃仪器,涉及连接仪器的胶管应尽可能短,尽可能使两玻璃接口非常接近,盛放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皮塞等。 例2.一定量的盐酸和过量铁粉反应,为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向盐酸中加入适量的()。 (1)氢氧化钠固体(2)醋酸钠固体(3)氯化钠溶液(4)水(5)硝酸钾溶液 A. (1)(2)(3) B. (2)(3)(4) C. (3)(4)(5) D. (1)(3)(5) 解析:要减缓反应速率且不影响H2的总量,可以稀释,也可将强酸转化为弱酸。(1)氢氧化钠要消耗盐酸,(2)醋酸钠固体能将强酸转化为弱酸,(3)、(4)相当于稀释,加(5)相当于溶液中有硝酸,将不再产生H2,所以应选B。 三、考查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铝钝化现象 知识要点:铁、铝遇冷的浓硝酸、浓硫酸均可发生钝化。 例3. 欲迅速除去铝壶中的水垢又不损坏铝壶,最佳的方法是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 浓盐酸 B. 稀硝酸 C. 冷的浓硫酸 D. 冷的浓硝酸 解析:该题加入试剂必须满足:不但能与水垢(CaCO3、Mg(OH)2)反应,而且要求不能与铝反应。因浓盐酸和稀硝酸均与铝反应,冷的浓硫酸尽管使铝钝化,但与CaCO3反应不彻底(生成难溶物CaSO4),冷的浓硝酸不但能与水垢反应,还可使铝钝化,所以应选D。 四、考查硝酸对金属的溶解情况 知识要点:(1)Pt、Au不与硝酸反应,只溶于王水。(2)一般情况下,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以后的金属与硝酸反应时,浓硝酸产生NO2,稀硝酸产生NO。 例4.用铜锌合金制成的假金元宝欺骗行人的事件屡屡发生,下列不易区别其真伪的方法是()。 A. 测密度 B. 放入硝酸中 C. 放入盐酸中 D. 观察外观 解析:铜锌合金与金的密度不同;合金放入硝酸中会全部溶解;合金放入盐酸中会部分溶解;而金在硝酸或盐酸中不会溶解无明显变化,即A、B、C均能区别其真伪,所以应选D。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精选3篇) 身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平衡教学反思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平衡教学反思1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在中学化学理论中占重要地位。它的大部分知识内容抽象、理论性很强,学生学起来觉的很吃力。因此课堂教学的主体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重点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上老师精讲,学生多练以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回顾化学平衡的教学过程,反思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有以下感想: 一、努力做到课堂精讲精练 精讲精练字面上可以说是陈词滥调,但在教学实际中它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它需要不断创新,不断充入新的教学理

念、教学思维和教学探究,努力做到每一堂课的精讲精练,是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必须追求的课堂教学目标。 备课过程中我首先对章节知识的大结构进行粗框架、主线索的大扫描,定好大方向后,再侧重知识点之间的有机衔接和知识梯度的合理铺设,重难点知识要自然合理穿插引入,努力实现学生课堂和课后自我突破,使学生在表观抽象、散乱、灵活的化学理论知识面前轻松领略逻辑和本质在化学理论推证、分析应用中的魅力。真正实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教学目标。对于课上例题及课后练习都按照题型进行精心的筛选,使学生在练习时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扎扎实实。 对教材的处理,我觉得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化学平衡概念的引入建立于对同学门已经很熟悉的溶解结晶平衡的复习基础之上,类比于化学平衡,找出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动、等、逆、定、变,为避免部分同学将达平衡时“浓度不变”理解为“浓度相等”,课本上反应达平衡后CO、H2O、CO 2、H2浓度示例数据可稍做改动,以免误导。 2、化学平衡部分知识的检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平衡状态的判定、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等效平衡的判定。这三方面均为重难点。教师在处理这类知识应用时,应牢牢把握一个解题原则:万变不离其踪。

高中化学硝酸化学教案

2010年化学研讨课教案

解析发生的反应为Fe+4HNO 3(稀)===Fe(NO 3 ) 3 +NO↑ +2H 2O;Fe+2Fe(NO 3 ) 3 ===3Fe(NO 3 ) 2 通过计算,可得出正确答案为C。 10.(12分)在浓硝酸中放入铜片: (1)反应开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铜有剩余,则反应快要结束时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待反应停止时,再加入少量25%的稀硫酸,这时铜片上又有气泡产生,其原因和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将12.8 g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消耗完时,共产生气体 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所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答案(1)Cu+4HNO 3(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2)3Cu+8HNO 3(稀)===3Cu(NO 3 ) 2 +2NO↑+4H 2 O (3)加入稀硫酸后,H 2SO 4 溶液中的H+与原溶液中的NO- 3 又形成了具有强氧化 性的稀硝酸,稀硝酸再与过量的铜反应产生气体。离子方程式是3Cu +8H+===3Cu2++2NO↑+4H 2 O (4)0.65 mol 41.2 进教材中“铜与硝酸反应”实验,以探究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中加水至浸没长导管口,塞紧试管c和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放一小块铜片,由分液漏斗a向c中加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表是制取硝酸铜的三种方案,能体现绿色化学理念的最佳方案是

高一化学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氨气的泄漏事件 2007年1月25日下午1点10分左右,大兴区正大大发熟食厂冷冻车间的氨气管道突然泄漏,外泄的液态氨瞬间挥发成白色气柱冲出来。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浓烈的刺激性气味,进入厂区呼吸都感到困难.厂区内寒气逼人。刺鼻的味道也弥漫到了附近的林校路上。…消防员利用喷雾水枪稀释空气中的氨,地上的水流已经结成了厚厚的一层冰。 上在的材料告诉我们些关于氨的什么性质?你能将它们一一找出来吗? 一、氨 1.氨的物理性质:氨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在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可溶解体积氨气。易液化(-33.5℃),液氨常作制冷剂。实验4—8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 现象:烧杯里的液体烧瓶,形成;烧瓶中的液体呈色。原因:当滴管中的水挤入到烧瓶中时,烧瓶内的氨,使瓶内压强,瓶外的空气将烧杯内的溶液很快到烧瓶,形成。 结论:①氨气水(1:700)。②氨气水溶液呈。 知识迁移1 下列装置中都收满了NH3,你认为都能引发喷泉实验吗? 知识迁移2 前面学过的气体SO2和Cl2,它们在水中溶解度都不大,你能有用它们设计出喷泉实验吗?好好想一想。 知识迁移3 你能设计出一个蓝色的喷泉实验来吗? 思考:氨水为什么会显碱性呢?氨溶解于水仅是简单的溶解过程吗?氨溶于水后有无发生化学反应? 2.氨的化学性质 (1)氨与水反应: 氨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称为氨水,氨水呈碱性,易挥发,且浓度越大挥发性越强。 NH3·H2O的不稳定性: 思考:氨水能与哪些物质反应?试着尽可能多写: 思考:用两根玻璃棒分别蘸浓盐酸和浓氨水后靠近,你预测将有什么现象发生?体现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2)氨与酸的反应:

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化学平衡状态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知道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3.会进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教学重点 1.可逆反应的定义 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教学难点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展示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 单的计算。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 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4.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本节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知道化学平衡的建立过程 3.会进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 考点一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概念: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要点:二同一不能 思考与探究 1.反应2H2O 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2.向含有2 mol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 2SO3,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小结归纳 (1)可逆反应的可逆是指同一反应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不是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中任一物质的浓度都不能为零,而是介于完全正向转化与逆向转化之间。 (3)参与反应的物质的转化率不等于100%。 考点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高二化学10硝酸及硝酸盐

硝酸 硝酸盐 一、选择题 1. 制备相同质量的硝酸铜,下列反应中消耗硝酸少而又不污染环境的是( ) A. 铜跟浓硝酸反应 B. 铜跟稀硝酸反应 C. 氧化铜跟硝酸反应 D. 氢氧化铜跟硝酸反应 2. 下列盛放试剂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把硝酸盛放在棕色瓶中,并放置在冷暗处 B. 把硝酸银盛在棕色试剂瓶中 C. 把氢氧化钠溶液盛在玻璃瓶中 D. 把氢氟酸盛在玻璃瓶中 3. (1999年上海)1.92g 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的气体为1.12L (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 A. mol 12.0 B. mol 11.0 C. mol 09.0 D. mol 08.0 4. 下列物质和浓硝酸反应时,硝酸既表现出氧化性,又表现出酸性的是( ) A. 2)(OH Cu B. Cu 5. A. 溶有2NO B. 溶有 6. 是( ) 7. A. 都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 B. C. 在稀的某盐溶液中加入浓D. 8. 13g 锌与含有31.5g A. 34NO NH 或O N 2 9. 加热23)(NO Cu 固体0.02mol 至完全分解,将生成的气体用水吸收并制成100mL 溶液,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L mol /2.0 B. L mol /4.0 C. L mol /4 D. L mol /2 10. 某溶液中除含有较多的+H 外,还存在大量+2Ba 和- I ,则该溶液中还可以大量存在的离子有( ) A. -Cl B. -23CO C. -3NO D. -24SO 11. 将1.92gCu 和一定量的浓HNO 3反应,随着Cu 的不断减少,反应生成气体的颜色逐渐 变浅,当Cu 反应完毕时,共收集到气体1.12L (标准状况),则反应中消耗HNO 3的物质的量为( ) A .1mol B .0.05mol C .1.05mol D .0.11mol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案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 素教案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影响化学平衡状态的因素教学设计 南海中学侯肖娥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第二课时) 一、 1. (1 响; (2 (3 2. (1 实验方法。 (2 (3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学会主动意识和合作精神。? (2)在实验中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推理、缜密思考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浓度、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勒夏特列原理的形成和理解 四、内容与学情分析及相关策略? 1.内容分析 化学平衡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是中学化学中所涉及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等知识的基础,对很多知识的学习起着指导作用。“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是“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一章的核心内容,是本章的重点。本节在掌握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平衡状态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归纳总结出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当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反应速率要发生改变,相应的化学平衡就有可能发生移动,同时应明确,研究化学平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保持平衡状态不变,而是为了利用外界条件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向有利的方向移动,由此说明学习本节的实际意义。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二选读理科的学生,前面刚学习的浓度、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内容,不仅在知识上为本节的教学奠定了基础,而且其探讨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控制变量法),也可迁移用来指导学生进行本节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的习惯,具有科学的探究方法,初步具备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 础。另外,学生学习本课可能出现的问题?:实验操作阶段耗时较多;实验分析能力 不强,缺乏从实验现象中发现、抽取、归纳总结规律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不强等。? 3.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必修一《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教案-新版

第四节氨硝酸硫酸 第二课时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能够通过实验现象,并对现象做出客观解释的科学探究素养,以及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 教材分析 硫酸、硝酸是硫、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重要的含氧酸,氨是氮的氢化物。在硫、氮元素的知识体系中,比较重要的是氧化物和含氧酸。硫酸、硝酸既有酸的一些通性,又有它们自己的特性。本节主干知识:浓硫酸、硝酸的强氧化性,它们能与绝大多数金属反应,反应的特点是浓硫酸、硝酸中的硫、氮元素被还原,生成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对浓硫酸和硝酸的相关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浓硫酸和硝酸作为酸所具有的酸的通性,本节课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新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步骤,实验现象描述的准确性,并且能够根据现象推测实验产物,写出反应方程式。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 掌握浓硫酸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2.能力目标 培养观察能力及实验动手能力、形成规律性认识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知识的建构能力的,理解知识结构由主干知识和基本知识构成,主干知识作支撑。 (2)重视实验尾气处理,提倡环境保护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浓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 教学过程设计 【提问】硫酸和硝酸都具有酸的通性,具体有哪些?

【学生讨论后回答】 1、使指示剂变色: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4、与盐反应 5、与活泼金属反应 【思考】实验室里用金属和酸的反应制取氢气时,往往用稀硫酸或盐酸,而不用浓硫酸或硝酸,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性质决定用途,可能是具有某些性质使它们不能制取氨气 【新课】浓硫酸的氧化性 教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在学习了今天的内容后就知道了,首先来复习浓硫酸的两个特性。 1、吸水性 实验室常用做干燥剂。 2、脱水性 【演示实验】观看浓硫酸与蔗糖实验视频 浓硫酸与蔗糖反应生成了黑色的碳,而产生了气体使它变得疏松多孔 (辨析脱水性和吸水性的本质) 【提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是什么呢?稀硫酸可以和活泼金属反应制取氢气,而浓硫酸不能制取氢气,下面我们以实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 学生观看演示实验: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学生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反应条件 2、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产物 3、写出反应方程式 4、氧化剂、还原剂 【教师讲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体现在硫元素 请同学们写出稀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以及加热条件下,浓硫酸与金属铁的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