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卖炭翁》教学设计

(完整版)《卖炭翁》教学设计
(完整版)《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

爱辉区西岗子中心学校曲云燕

教学目标:

1.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等方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2.让学生通过对重点诗句朗读感受卖炭翁可怜的遭遇,体会作者对他的深切同情。

3.反复吟咏诵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品析、诵读、积累诗句。

教学过程:

一、初读古诗,简单了解

1.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炭“字:木炭的原意是木材经过特殊烧制而形成的燃料。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炭有关的古诗———《卖炭翁》。

理解题目的意思。

2.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句,注意读准字音。

(2)再读古诗,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重音,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儿来。

(3)指名读古诗,师生评价。

3.介绍作者。

白居易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我们学过他的几首诗,我们刚刚学过他的——师生诵“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我们非常熟悉他的——师生诵“日出江花红胜

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些描写景色的诗句,我们上学期学过他的——师生诵“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描写小娃偷采白莲的事情的诗,今天我们学的《卖炭翁》仍然是一首叙事诗。

二、理解诗意

1.这卖炭翁到底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他的身上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及插图自己解决诗意,不懂之处圈画出来,同桌互相交流。

2.自己试着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指名学生说诗意,师生共同补充。

4.互换角色,巩固诗意。

三、品读诗句,领悟情感

1.卖炭翁的故事发生在唐朝中期,当时社会动荡,制度腐败,统治者任意欺压人民,白居易关心民间疾苦,写下了许多忧国忧民的诗。一日,诗人在市场南门外行走,看见了一位卖炭翁。这位老人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衣着单薄,在风中瑟瑟发抖。诗人看到了这一幕,心中激愤难平,奋笔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卖炭翁》。请齐读课题! 朗读这首诗。

2.在诗人笔下,你感受到这是一位怎样的老人?从诗中的那个词能看出来?诗人用生动的诗句描写出了老人的可怜,让人为之动容,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找出一处你认为最能体现老人可怜的诗句,然后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一:“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预设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预设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3.诗人运用通俗易懂的文字,通过对老人的外貌、心理的细致刻画,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可怜的卖炭翁形象,指名学生朗读全诗。

四、拓展延读

1.同学们认为本首诗结局怎样,或者希望结局是怎样的?师交代结局。

2.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这就是当时臭名昭著的“宫市”制度,皇宫里的太监以皇帝的名义用很少的价值或不用价值任意从劳动者手中掠夺财物。作者就是借这首诗对统治者发出强烈的控诉,请再读这首诗。

3.推荐两首古诗《蚕妇》《陶者》

五、总结

激励学生好好学习,珍惜幸福生活。

《骑桶者》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探究小说的多重主题;体会小说虚构与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领悟小说所表现的现代人的困境。 过程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基层劳苦大众的艰辛,增强社会责任感,能以一双悲天悯人的充满爱的眼睛去看待周遭的一切。 教学重点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老板娘到底有没有看到我。 教学难点理解小说的多重主题;领会“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启发点拨。 教学过程 一、知人论世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位作家指出时代吃人,时代把正常人变成狂人,这位作家是谁?(鲁迅)在西方,也有一个作家指出这种异化,指出时代把人异化成虫: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变形记》 冷漠的社会把人异化成虫,这是哪个作家虚构的故事?(卡夫卡) 2.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

人民穷困,家中专制如暴君的父亲和气质忧郁的母亲,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找不到存在感。于是他的作品表现对社会的陌生感,孤独感与恐惧感,他以荒诞不经的形式对人类的困境进行了形而上的拷问和追寻。 《变形记》通过写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表现现代社会把人变成奴隶乃至“非人”的“异化”现象。 《城堡》写土地丈量员K在象征神秘权力或无形枷锁统治的城堡面前欲进不能、欲退不得,看得到城堡却永远到不了城堡,只能坐以待毙。 《地洞》借小动物防备敌害的胆战心理,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时刻难以自保的精神状态和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的孤立绝望的情绪。 美国诗人奥登评价卡夫卡说,“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他的小说采用变形、扭曲、实验性的手段来表达普遍的孤立,展示人如何在世界迷宫中找不到出路,只剩下绝望和屈从。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卡夫卡的一篇小说《骑桶者》,看看《骑桶者》表现了现代人的什么困境。 二、感知情节 1.指名复述故事。 明确: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想去向煤店老板借煤,他不是拎着煤桶走着去的,而是骑着煤桶飞着去的。结果可想而知,他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的围裙扇到了冰山区域。 2.文中的”我”遭遇了怎样的生活困境? 明确:天冷无煤,生存告急,孤立无援。 齐读第一段,感受一下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我”穷困潦倒,困苦不堪的处境。 3.在困境面前,“我”求生的欲望强不强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白居易。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词义,句义。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对人物、事件的描写突出中心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白居易同情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卖炭翁凄苦形象的塑造;“宫市”罪恶的揭露。 三、诗人介绍:白居易,字乐天,唐著名诗人,自号香山居士,唐元和年间 任左拾遗,因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改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官至刑部尚书。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他是位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留给后人的诗近三千首,著作有《白氏长庆集》。《卖炭翁》就在其中。 四、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一)解释加点词: (1)伐.薪烧炭:(2)何所营.:(3)心忧.炭贱愿.天寒:(4)手把.文书口称敕.: (4)回车叱.牛:(5)惜不得 ...:(6)系向牛头充.炭直.: (二)讨论分析,了解大意。 1、明确什么是“宫室”? “宫”指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室”,是指皇宫所需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实际上是掠夺 2、开头一句交代卖炭翁伐薪烧炭的地点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交代? 明确:地点是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上。也为下文埋下伏笔,说明路远,下雪天的山路必然难行。 3、“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为什么这样写?明确:外貌,这样写形象逼真地刻画了老人悲苦的形象,表现老人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4“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这句从什么角度刻画卖炭翁? 心理。可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这种矛盾反常的心理活动,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5了解卖炭翁运炭的艰辛。 衣正单,一尺雪,碾冰辙,“困”、“饥”、“歇 6、“偏偏”一词写出了宫使什么样的情态? 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 7、分析两种人物形象 卖炭翁蓬头垢面、老态龙钟忍气吞声、无可奈何的心态,也说明他是处在受压迫受剥削的无力反抗的地位。 黄衣使者(皇宫内的太监)蛮横无理的强盗 8、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再说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满怀的希望就这样成了泡影。宫使夺走卖炭翁的岂只是一车炭!而是夺走了老人生活的希望,剥夺了他生活的权利。这一切都是谁造成的?可怕的宫市制度!深刻地揭露了宫市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9、全诗诗人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对比,白描,设问 五、小结。 白居易写作《新乐府》是在元和初年,这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他对宫市有十分的了解,对人民又有深切的同情,所以才能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来。但是,《卖炭翁》的意义,远不止于对宫市的揭露。诗人在卖炭翁这个典型形象上,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的辛酸和悲苦,在卖炭这一件小事上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平。读着这首诗,我们所看到的决不仅仅是卖炭翁一个人,透过他,仿佛有许许多多种田的、打渔的、织布的人出现在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依依惜别》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阅读“阅读材料”中文章。 (2)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3)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也可以写倡议书或建议书。 (4)策划并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体书性,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要分工合作,使每个学生得到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学会感恩。 重难点、关键: 1、写好倡议书和建议书。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组织、策划能力。 课时划分:四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2、阅读“阅读材料”中的《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 教学教程: 一、阅读“活动建议”,了解活动内容。 二、阅读《同学录》。 三、阅读《毕业赠言》。 四、阅读《给老师的一封信》。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毕业赠言》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赞扬和爱戴之情,《给老师的一封信》赞扬了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生情谊是爱筑起来的,这样的情谊,我们怎能不难舍难分呢?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给老师的一封信》、《同学录》、《毕业赠言》 2、背诵《同学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 教具准备: 收集毕业赠言。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引入。 二、谈话,拓展思维。 1、教师:你觉得,我们可以给老师写些什么呢?(表达对老师的感激,表达对老师的依恋,表达对老师的赞扬,表达对老师的祝福。) 2、指名反馈:可以给同学写些什么呢?(鼓励,回忆,祝福,建议……) 3、独立思考写给老师、写给同学的赠言。 4、集体反馈,并评议。 三、动笔,写一写。 四、交流欣赏,互相借鉴。 五、集体交流。 六、课堂小结。 七、布置作业。 1、把老师或同学的赠言抄写到书签上,送给老师或同学。 2、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指导学生写倡议书和建议书。 教具准备: 收集相关材料,制作《同学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骑桶者》教案2

《骑桶者》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3、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领会小说的创作主题 三、教学难点:理解“虚构”对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 课前准备: 将作者卡夫卡的生平介绍资料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小说的故事情节是如何发展的? (2)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骑桶者的呼喊,有没有看到骑桶者?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幻灯片展示:骑马、骑牛、骑自行车、小孩子骑扫帚、竹马等图片,并提问:同学们,你们有看过或听说过骑桶飞翔吗?(学生回答)那么,我们今天这堂课就来学习卡夫卡的小说《骑桶者》。 (二)作者简介:学生来讲,老师补充,幻灯片展示 内容:弗兰茨?卡夫卡(1883年—1924年),奥地利小说家,1883年7月3日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21岁时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排除自己内心的苦闷。他短暂的一生给后人留下的是三部未写完的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以《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为代表的几十部中短篇小说。卡夫卡被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生活和创作的主要时期是在一战前后,当时,经济萧条,社会腐败,人民穷困,这一切使得卡夫卡终生生活在痛苦与孤独之中,于是,对社会的陌生、孤独和恐惧,成了他

骑桶者教案修订稿

骑桶者教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骑桶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 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着,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 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 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明确:(1)煤全部烧光了;煤桶空了;煤铲也没有用了;火炉里透出了寒气,灌得满屋冰凉。 (2)我连一星半点煤屑都没有了。 探究二:赊煤为什么失败了? 思考: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讨论法) 明确:两者皆可。 听到看到的理由:小说中说“她当然马上看到了我”,“她把围裙解了下来,并用围裙把我扇走”,从中可见,老板娘看到了“我”,但是拒绝了。 没有听到看到的理由:“我”从未下降到齐房屋大门那么低,老板娘上来后,不可能朝空中看,因此她看不见“我”。如果她看见“我”了,发现“我”骑着桶在空中飞翔,应该会惊讶新奇,说不定会用煤换“我”的会飞翔的桶。而老板娘解下围裙

同学聚会方案(完整版)

同学聚会方案 同学聚会方案 参与者缴交。聚会后,费用支出情况由石头统计后在大家面前公开。(或是事后在群里公布)多余的费用平均退回。 这只是个大概的活动意向,请同学们看后共同研究决定,有更好的活动提议,请积极提出,希望我们的聚会能办的让大家开心。两天的时光能让我们感觉出值得就好!希望大家群策群力,积极参与! 同窗汇—用心维系同学情!同学聚会就找同窗汇! 微信号: tonghuanghui123 “同窗汇”是国内首家专业的同学聚会服务机构。“同窗汇”成立以来始终如一的专注于同学聚会及其相关的聚会方案策划、文化衫制作、毕业纪念册制作、摄影制作、会场布置等领域。秉持“用心维系同学情”的宗旨,坚持创新,不断完善服务流程,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不断超越客户的期望,承办了数百场同学聚会,场场精彩,得到各届院校校友的好评。 第四篇: 初中同学聚会方案 二十年前, 我们怀着青春的梦想和热情, 相聚相识,初中同学聚会方案。在那三年中,我们相知相重,经历了人生最纯真美好的时光,如今,友情已如绿水长流,浩然成湖。多年的分别,多年的牵念,给了我们相约再聚的足够理由。

为保障此次同学聚会的顺利进行,让同学们能够在短短的聚会时光尽情回味师范生活曾经留下的难忘记忆,真情叙说当年友情,分享多年来的人生经历,特拟订本活动方案。盼望您早作安排,如期赴约。 一、主要考虑 程序上突出紧凑高效,内容上突出丰富实效,形式上突出新颖活泼,气氛上突出热烈隆重。友谊、情谊的深化和拓宽;人生体验的经验交流及相互支持和协助,工作计划范文《初中同学聚会方案》。 二、 201X年7月26日 说明: 这样在时间上基本能保证大家都在家。有别的什么原因不能前往参加的同学能尽量调整或克服下最好都能前往,毕竟少了你的该班是不完整的. 三、地点: 金荔园 四、拟邀请对象: 所有曾在88级1班同学和赵付雄等老师。原则上不可以带家属,确实不愿割舍的请提前与组织联系. 五、筹备小组名单: 同学会签到财务组: 杨德模\李开琼 同学会后勤组: 周四海\刘洪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系列《外国小说欣赏》第八单元《骑桶者》教学设计

《骑桶者》教学设计 【教学构思】 本单元侧重于认识小说的虚构与真实,在学习了《沙之书》,初步认识了虚构与真实的基础上,本课应侧重于引导学生自主理解,自主分析,交流探讨;本篇小说的主题较为多元模糊,可鼓励学有潜力的学生在课外进一步探讨,课内最好不做无边际的讨论;为拓展学生阅读面,加深对虚构与真实的理解,可在课内开展群文阅读;本篇小说篇幅短小,应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读,更好体会人物心理、处境与形象;用一课时完成即可;如果设计群文阅读,应提前一天印发阅读材料给学生自主阅读,自主理解,为上课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1.认识小说虚构和真实有机结合的特点。 2.理解小说的主题。 3.群文拓展,加深对虚构的认识。 【教学重点】 认识小说虚构和真实的有机结合。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准备】 印发群文阅读材料,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卡夫卡简介。 背景简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 二、一读作品,概括情节 快速通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小说主要内容。 一个穷得买不起煤的人骑着煤桶飞着去向煤店老板借煤,结果他不但没有借到煤,反而被煤店老板娘用围裙扇走了,“不复再见”。 三、二读作品,认识虚构与真实 方法:朗读作品相关片段与问题交流探讨结合。 研讨问题: 1.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真实”? 2.本文中的哪些地方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3.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虚构的方式? 参考理解: 真实:环境真实,心理真实,人物真实,场景真实,语言真实,细节真实,第一人称 虚构:骑着煤桶前去,高高漂浮在地窖穹顶,它太轻了,浮升到冰山区域 匈牙利文学批评家卢卡契指出:“卡夫卡的作品的整体上的荒谬和荒诞是以细节描写的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

《卖炭翁》教学设计教案

《卖炭翁》教案 主备人:李素云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 2.掌握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卖炭翁形象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 课前预习、课件 教学方法: 研讨式教学、学生自学、教师导拨。 教学过程: 1、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叱(chì)骑(j ì)系(jì) 3、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4、思考:《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5、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6、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 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7、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

卖炭翁 优秀教案

卖炭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理解诗句的意思,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古诗,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两首古诗。 3.认识本课生字。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有韵律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两首古诗。 2.品味语言的内涵,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入诗情,读诗文。 (一)了解诗人,引出课题。 (二)理解课题,激发情感。 1.从课题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以人物为题,引发了我们对人物命运的思考。请再读课题。 3.我们一同随作者的视线跨越千年,看诗人白居易是怎样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的。 (三)读诗,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顺畅。 1.自由读诗,争取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再读古诗。 3.指名读古诗。 4.怎么才能把古诗读得有滋有味,传情达意呢?教师指导: (1)可以反复多读几遍。 (2)两行一句,一句之间读得要连贯一些,两句之间稍做停顿。 (3)注意,要读出古诗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来。 (4)自由练读。 二、品诗意,悟诗情。 (一)借助书中的注释和插图说说古诗的大概意思。 (二)学生齐读古诗。 师板书:贫穷等词语。诗中的哪个词表现了作者的情感,把它圈出来。(板书:可怜)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人表达的情怀。 (四)学生畅谈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诗中哪句使你真实地感受到了卖炭翁很可怜? 预设: (五)“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那座西安城外的终南山。生说体会。 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生说,师指导朗读。 过渡:从其它诗句中的哪些词语中你还读出了卖炭翁的可怜? (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理解“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你体会出什么?生说体会。 2.这是卖炭翁生命的颜色,这十个木炭一般的手指担负着生命的全部希望。为了生存他已经“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默读这一句诗,你能捕捉到几个画面? 3.师引读。 三、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一)何所营:做什么用?设问句,一问一答,我们来读好它。 (二)师引读“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三)忧:他有担心,师:给“忧”组个词吧。他在担心害怕什么? (四)这一忧一愿,有卖炭翁多少的无奈。 卖炭翁担心(),他盼望()。 (五)齐读这首诗。 四、整体回顾对古诗的理解,展开想象。 (一)透过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透过这首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 (三)透过这首诗,你仿佛想到了什么? 五、想象结局,表达情感。 (一)天随人愿,真的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卖炭翁的木炭真的能卖个好价钱吗? (二)回归事实,感悟诗情。 六、循诗韵,悯古人。 【板书设计】 卖炭翁(节选)

同学聚会流程和方案(完整版)

同学聚会流程和方案 同学聚会流程和方案 同学聚会流程和方案 5月1日: 在远一点地的各同学希望能当天中午11点统一入住指定的宾馆,中午12点准时在宾馆大堂集中,出发到指定的地方用餐,用餐期间收取活动经费,到场每位同学发放一本同学通讯录! (1)、聚集: 14: 00---14: 30签到,告知聚会活动时间安排和具体活动,迟到的人员自己赶上部队,恕不等候。 聚集地点: xx宾馆大堂(具体另行通知,q群公布或手机短信通知)。 (2)、前往xxx山: (商议后决定) 14: 30---15: 00从宾馆到达xxx山脚下,到达山脚集合一下,清点人数,马上登山。个人有什么事临时走动,请和组委会说明情况。组委会时刻注意人员,少了成员应立刻联系,如遇上突发事件需冷静处理。 15: 00---15:

30 登上。路上,抽扑克的方式选出成员,分享他(她)几年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心得体会,争取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只是次序先后的问题。 注意: 在发言的时候,都不能拿相机和手机拍照,大家都悉心听听每个人的心声,每人有5分钟的发言时间,不要一言不发,事先可以自己准备一下。! 16: 30---17: 00在山顶自由活动。可以做做小游戏,照照相,砍砍大山,但是不要走动太远 17: 00准时集合。 17: 00---17: 30原路返回。下山,可以自由活动拍照等,尽量不要走离人群! (3)、晚餐: 18: 00---18: 00乘车到xx酒店,组委会再次清点人数! 18: 00---18:

30在xx酒店举行晚餐,由组委会主持并组织,增强就餐气氛。难得聚首,切勿贪杯,大家把握自己酒量,喝酒不是主要,沟通才是重点! 酒桌上的小游戏,仅供参考! 1满汉全席。 那么每个人都为其夹一份食物,必须吃完。这叫撑死他! 2替罪羊。 这个可真是中头彩。你再次进行抽签,那是有每个人名字的签,抽到谁,那么你报复的机会就到了。在房间内你可以让他做一件事情。比如: 背你饶一圈等。这叫整死你! 3、打死我也不说。 聚会中其实大家都很想互相了解,可是又因为一些原因而无法深入。所以,给你一个机会,抽到谁,那么在座每个人都可以问他一个问题。尽量问吧,必须说实话啊。这可是个好机会啊! 20: 00-00: 00指定地点卡拉ok 00: 00聚会结束!回宾馆休息。、 5月2日: 早上 8.00--- 8.30在宾馆大堂集合早餐自行解决!!!

骑桶者教案(整理过)

骑桶者(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和骑桶者的形象意义,领悟小说的内涵。 2、通过理解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重难点】 分析骑桶者的形象,探究荒诞虚构背后的真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如果有一天早晨,你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你觉得这现实吗?欧洲有一位作家就把它写成了名著,这就是卡夫卡的《变形记》。 PPT呈现: 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他仰卧着,那坚硬的像铁甲一般的背贴着床,他稍稍抬了抬头,便看见自己那穹顶似的棕色肚子分成了好多块弧形的硬片,被子几乎盖不住肚子尖,都快滑下来了。比起偌大的身躯来,他那许多只腿真是细得可怜,都在他眼前无可奈何地舞动着。 ——卡夫卡《变形记》 由人异化为虫是一个不合常理不合现实的荒诞的情节,这其实就是——虚构。 虚构是小说家编织的谎言,与事实相反,它是超现实的想象,但它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表现的是心灵的真实。因此,虚构意义就是编织真实的谎言,追求心灵的真实。 今天我们学习《骑桶者》这篇小说,体验作品在虚构荒诞的外表下表达了一个怎样的心灵真实。 二、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请用两个字概括小说的中心事件:讨煤、买煤、赊煤…… 2、找出“赊煤”的文本依据 三、文本探究 探究一:“我”为什么要去赊煤? 探究二:“我”为什么以骑桶飞的方式赊煤? 提示: 骑着空桶飞翔着去赊煤,明显是虚构的情节?卡夫卡为什么要设计这么一个虚构的故事情节? (1)如果拎着桶走着去赊煤,情节走向必然是怎样的? 明确:“我”拎着桶去赊煤,被拒绝,作品可能会是惯常看见的“控诉型”小说:主人公是值得怜悯的,老板娘是值得谴责的,作者和读者的态度都是同情主人公的。 (2)卡夫卡让骑桶者骑着桶飞着去赊煤,情节走向是怎样的? 明确: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3)小说中“我”认为老板娘看见了自己,老板娘说“我什么也没有看到,什么也没有听到”,那么老板娘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看到“我”这个人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理由。(讨论法)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组诗之一,诗歌通过对一个卖炭老人的不幸遭遇的描写,揭露了“宫市”制度掠夺的本质,讽刺了当时腐败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主题。 3、品味诗歌语言,学会初步赏析这首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合作探究,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把握诗歌主题。 2、体会本诗的写作特点。 德育目标: 同情古时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抒发的感情,把握诗歌的主题。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是我国文化宝库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追溯历史的河流,走进诗歌盛世——唐朝,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叙事诗《卖炭翁》。 二、走近作者,了解背景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是杜甫之后,唐朝的又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写,诗歌应该为了反映现实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易懂,被称为“老妪能解”,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卖炭翁》是一首为反映现实而做的叙事讽喻诗。 2、介绍讽喻诗: 《卖炭翁》是白居易讽喻诗中杰出的诗篇。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卖炭翁》一诗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3.介绍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作于元和四年(809)。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宫市”本指宫中所设立的买卖货物的场所,后来变为皇室于集市中公开掠夺民间财务的一种弊政。这一弊政到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更变本加厉,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太监常率爪牙(又称“白望”,言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在长安东市、西

唯美同学录留言句子大全(完整版)

唯美同学录留言句子大全 唯美同学录留言句子大全 唯美同学录留言句子大全: 1、栀子花开的季节,挥手分别的时刻,再不见白衣飘飘的年代,再不见爱上爱情的日子,谁会为同桌的你穿上嫁衣,谁会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把酒言欢,不知不觉叹息,叹这不知不觉年纪,毕业了,道一声珍重,不管前路多少风雨,我们永远在一起,永远不会彼此忘记。 2、同一片蓝天下,我们甜美相识;同一个校园,我们执着进取;同一个教室,我们泛游书海;同一个六月,我们彼此祝福。亲爱的朋友,有你们的陪伴我的生命变得多姿多彩,真诚希望你们都有美好的明天。 3、轻轻地,我们走了,正如我们轻轻地来。挥一挥手,作别青青的校园。我们在这里留下灿烂的笑容,在这里祝福你未来的日子更精彩。 4、亲爱的朋友们,三年的幸福光阴里,我们踏一路相知风雨,携一路幸福阳光,采一路美丽芳菲,唱一路幸福欢歌。三年的快乐时光里,我们以勤劳作帆,智慧作舟,畅快进取,而今我们又将带上彼此的祝福开始新的征程,请珍重。 5、缘份是一根线,架起我们相遇的桥,划开我们别离的界;情谊是一坛酒,天南地北共饮心不醉,他日相见举杯终有时。毕业了,亲爱的,一路顺风,永远想你!

6、携一缕快乐阳光,同学情谊绵绵长;唱一路纯真梦想,埋头苦读书香傍。四年时光如流水,相聚时短别情长。此番归去展壮志,相逢之时欢歌唱。祝你前途一帆顺,幸福快乐永徜徉! 7、同窗情,就像六月的太阳,光芒万丈。同窗情,就像六月的姑娘,热情奔放。六月了,毕业了,数易寒暑我们渐渐成熟。几度春秋,我们百尺竿头。让我们潇洒的挥一挥手,珍重朋友! 8、最心碎的是毕业的《离歌》,最难忘的是《同桌的你》,最留恋的是你《爱笑的眼睛》,最深刻的是一起写过的《笔记》,最追忆的是《那些年》的光景。毕业了希望《朋友别哭》,送上真心《祝福》,《祝你一路顺风》。 9、轻轻的我们相聚一起,无限欢声和笑语;轻轻的我们又要分离,情谊栓起彼此;毕业的我们再难相聚,让我的祝福随你一路。 10、道一声珍重,作别深厚的情谊;斟一杯水酒,不舍的泪眼迷离;送一段路程,寄托美好的希冀;发一条短信,诚挚地祝你:一路顺风! 1 1、人生路,有点苦,走过风,走过雨,路过欢笑,经过痛苦,有些感情,停留心中,有些朋友,时常挂念,朋友,一路保重! 1 2、多少年来风雨路,现跟随岁月叹流年,忆往昔同游书山路,此时各奔天涯不相见,几多相思只化作颗颗热泪,祝君平安,愿君幸福。 1

《骑桶者》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年级《外国小说欣赏》之 《骑桶者》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实施新课程研究的重要课题。自读方式教学的课文容易“满堂放”。此类教学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但不意味着教师的指导作用丧失,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环节,以点带面,课堂达到预设与生成浑然一体。 本堂课从板书着手,营造一种读后感的氛围:“以轻化重——走近《骑桶者》”,同时向学生明确学习三步骤:自我感受、合作体验、分享交流,达到同学为主,各抒己见;老师为辅,及时引导的最佳组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选修第八单元中的一篇自读课文,与前一篇精读课文《沙之书》一样都是西方现代主义的小说的典范。要求学生能在精读前一篇课文基础上通过自读本文能进一步领会现代主义小说与现实主义小说的区别;明确“虚构”“事实”“真实”“想象”这些概念的区别与联系;理解本单元的话题“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虚构的能力。 【学情分析】 绝大多数学生在平常学习中都很少接触现代主义的小说,所接触的更多是现实主义批判小说,或古典小说。现代主义小说多用夸张、变形、扭曲的手法来发掘人物内心的奥秘,表现人物的意识活动,表达人类的现代性困境,这无疑给学

生的理解带来困惑。如对本文的理解,学生很容易停留在仅仅关注外在的客观世界这一浅层面,认为本文只是批判老板娘的冷酷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冷漠的关系。如何帮助、启发他们将简单化、浅表化的解读丰富、深刻起来,如何纠正学生对文章的误读,这都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师生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氛围,从而使学生有说的冲动与热情。在理解“骑桶者”这个处于困境却因自卑、畏缩而对强大的外部世界全然无力的小人物形象时,可用问题探讨法、活动体验法,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自身经历来增强体验,从而为理解小说的虚构而搭建桥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卡夫卡小说的特点。 2、了解现代派作品的特点及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 1、熟读全文,领会《骑桶者》的内容与题旨。 2、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情感与价值 1、体会主人公作为一个卑微、胆小,爱好幻想,渴望新生活但又不敢面对社会、面对众人,害怕与人交往、害怕失败的小人物的内心世界。 【重点难点】 1、区别“虚构”、“真实”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体会“虚构”对于小说表达的重要性。 教学策略:问题探讨法、活动体验法。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自读思考: 1、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有哪些?并从文中找出理由。(多元解读)

余映潮课堂实录2《卖炭翁》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学设计余映潮 [教例简述] 这是一节教读课。 第一个环节:自读。(8分钟) 读课文,读注释,再读课文,自讲课文。 第二个环节:诵读。(12分钟) 读第一遍,要求读准字音。 读第二遍,要求读得顺畅。 读第三遍,要求节奏鲜明。 读第四遍,要求读出情感。 读第五遍,要求读出“情景”。 读第六遍,要求集体背诵。 第三个环节:品析。(15分钟) 1.教师:我们可抓住课文的哪一点来理解课文、分析课文。 同学们发言:①抓“苦”:烧炭苦,卖炭苦,炭被抢更苦。②抓“炭”:烧炭,送炭,失炭。③抓对比描写:对卖炭翁的刻画,对宫市使者的刻画。④抓卖炭翁的人物形象:外貌,心情,遭遇,。⑤抓卖炭翁周围的的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 卖炭(经营)环境,社会环境。⑥…… 教师:我们就抓住诗中的两组对应性的艺术描写诗句来理解课文吧。 ①分析对卖炭翁的肖像描写。 ②分析对卖炭翁的生活环境的描写。 ③对比分析对宫市使者的描写。 形成如下板书: 卖炭翁:面、发、指、衣、心辛劳、穷困、挣扎、痛苦 对比 使者:把、称、回、叱,系专横跋扈,肆意掠夺 第四个环节:练习(10分钟左右) 1.写出含下列字词的四字词语。 ①伐②薪③面④鬓⑤辙⑥苍苍 2.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或诗句。 ①状其劳动环境之脏(尘灰) ②写其长期烧炭之劳(烟火) ③绘其饱经风霜之衰(苍苍) ④诉其生活无着之苦(心忧炭贱愿天寒) 3.说说卖炭翁被抢之后的心情。 (痛苦中酝藏着愤怒。) [评析] 我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评析这个教例的美点。 教路严谨,目的明确。 自读,意在训练学生自学自悟,疏通文意。 诵读,意在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技能。 品析,意在点拨学生品读课文的基本思路。 练习,意在教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方法。 整个教例的主旋律是:让学生学会读书。

(完整版)《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整体教学设计.doc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整体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难忘小学生活 当我们开始这一次综合性学习的时候,学生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六年来,学生从天真烂漫的幼儿成长为身心健壮的少年,这既是孩子自己努力的结果,也浸透着学校、老师的心血。这六年中,发生过多少令人激动、喜悦、忧愁和伤心的事;这六年,是孩子在人生道路上开始起步而永远难忘的岁月。在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把师生情、同学情以及对母校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并且永久珍藏,成为美好的回忆,是师生共同的需求。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是充分运用多种语文形式,让学生回忆美好的小学生活,互相激励,继续前进。 “难忘小学生活”分成“成长足迹”和“依依惜别”两大板块。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 ,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开展活动。“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可以激起对六年小学生活的回忆,激发对老师、同学和学校的感情,同时在写讲演稿、给母校老师写信、临别赠言等方面得到借鉴和启发。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此,学生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再提供一些。在五六年级,学生已开展过三次这种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综合性学习,也具备了一些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充分体现综合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特征,抓好策划、活动、交流、评价等几个环节,使这次综合性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真正成为学生难忘的回忆。

综合性学习要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主。“成长足迹”板块可以以制作“班级纪念册”为中心开展活动。为了制作好“班级纪念册” ,可以做以下几件事:(1)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2)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3)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写写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最后制作成班级纪念册。“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1)为老师和同学写临别赠言。(2)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3)举行一次毕业联欢会,在联欢会上回忆成长经历,表达惜别之情,互相赠言。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 10 至 14 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开始时可以用 1 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 1~2 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把几节语文课 连在一起,有一些活动,如,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资料、为母校做 有纪念意义的事、为准备毕业联欢会排练文艺节目,需要利用课外的 时间。 1.通过读“阅读材料”中的文章,感受作者对小学生活的怀念,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感情。 2.回顾个人和集体的成长经历,懂得成长需要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 学校的关怀、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帮助。 3.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 好的志向。 4.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选做) 5.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选做)

骑桶者教案

骑桶者教案 刘丽芳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 2.通过分析小说的虚构和情感真实的有机结合,理解虚构对小说主题多元化和深刻性的重要作用,探究荒诞虚构背后心灵的真实; 3.通过理解小说丰富的思想内涵,思考社会人生。 教学重点理解虚构对小说主题多元化和深刻性的重要作用,探究荒诞虚构背后心灵的真实。 教学难点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以及造成悲剧的环境因素,探究小说的多元主题。教学过程 导入 争取人生必须的温暖总是非常急切的,这关系到生与死的抉择,因而人不能只当旁观者。……弱者、贫者比有足够燃料的强者、富者更糟。可以说,弱者常常在被轮子碾轧之前就垮倒了。(卡夫卡) 故事发生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奥匈帝国最艰苦的一个冬天的真实情况:缺煤。复述故事情节(请一位学生) 一、介绍作者及作品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出生于犹太商人家庭,18岁入布拉格大学学习文学,后转学法律,1906年获法学博士学位,1923年迁居柏林,1924年6月3日病逝于维也纳附近的基尔灵疗养院。 卡夫卡长期担任公司职员,1904年(21岁)开始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进行写作,他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只是想用写作来解除内心的苦闷。主要作品为三部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和《变形记》《判决》《地洞》《饥饿的艺术家》等短篇小说,且生前大多未发表,三部长篇也均未写完。 卡夫卡被公认为是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奠基人),是欧洲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 卡夫卡笔下描写的都是生活在下层的小人物,他们在这充满矛盾、扭曲变形的世界里惶恐,不安,孤独,迷惘,遭受压迫而不敢反抗,也无力反抗,向往明天又看不到出路。 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行将崩溃的时代,又深受尼采、柏格森哲学影响,对政治事件也一直抱旁观态度,故其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并在欧洲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卡夫卡热”。 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作为欧美首先出现的文学思潮,早在上世纪初就传到中国。这种流派的产生有它的历史和地域因素:现代工业的兴起,涌现出一批中产阶级,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冷漠,孤僻,社会变成了一种异己的力量,作为个体的人感到无比的孤独。两次世界大战,人类历史上出现了用人类发明的枪支弹药屠杀自己的同类,西方的什么自由、博爱、人道理想的观念被战争蹂躏得体无完肤,西方的文明被抛进了一场深刻的危机之中,现代主义就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表现主义文学 是20世纪初期以德国为中心兴起的一场国际性文学运动。表现主义文学特点:1)凭借主观精神进行内心体验,并将这种体验的结果化为一种激情 2)舍弃细节描写,追求事物的深层“幻象”构成的内部世界 3)作品中的人物常以某种类型的代表或某种抽象本质的体现代替有个性的人。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卖炭翁》公开课教案及反思

《卖炭翁》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在学习中感受古代诗歌艺术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中一个空前鼎盛的时期,经济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有力地促进唐代文学的繁荣,而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主流,更是大放异彩,可以说,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不仅诗歌的艺术风格、流派多样化,而且艺术形式也很完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一首乐府诗《卖炭翁》。 乐府诗主张诗歌应“文章合时而著,歌诗合事而作”,那《卖炭翁》又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 2、检查预习 薪(xīn)鬓(bìn)碾(niǎn)翩(piān) 叱(chì)骑(jì)系(jì) 三、朗读课文 (1)抽一学生朗读,正音。 (2)教师朗读

四、思考 《卖炭翁》一文是作者为何事而作呢?(时、地、人、事、结果) 五、理解文意、句意 圈画关键字词,学生分组研讨文章的词义句意。 关键词、重点句、 抽学生翻译句子,师生导拨。 六、卖炭翁形象分析 从文章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外貌描写:“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写出买炭翁的生存状态,劳动艰辛、年岁已高。 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卖炭翁孤苦无助,急于通过卖炭获取生活资料,“可怜”两字表现出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动作描写:“伐薪烧炭”“哓驾炭车碾冰辙”写出卖炭翁劳动的艰辛和卖炭的不易 卖炭翁形象:劳动艰辛、生活困苦、年岁已高 七、句子分析 文章多处使用了对比,即有卖炭翁自身的对比,又有卖炭翁与公使的对比,请从文章中找出这些句子,并说说各自的作用。 (1)“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 (2)“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 (3)“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八、课堂小结 在这篇文章中,白居易为我们塑造了一卖炭翁的形象,通过他的遭遇,使我们能够感受到当时宫市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感受到百姓生活的疾苦和无奈。同时文章也表现出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搞笑同学录留言大全(完整版)

搞笑同学录留言大全 搞笑同学录留言大全 搞笑同学录留言大全: 1、同桌: 哈哈!我的恶梦终于结束了,再也不用和你坐在一起了! 2、王小花: 我知道你喜欢我,但是希望你喜欢我之前先照一下镜子! 3、狗剩子: 我一直相信你说的那句名言学校就是垃圾场现在咱们终于被人从垃圾堆里捡出来了。 4、翠花: 终于毕业了,我再也不怕你薅我头发了! 5、王麻子: 哈哈!大哥咱们这样的也毕业了,我想你是不会忘了我的,从认识你到现在,每次你都是倒数第一,我倒数第 二,大哥! 6、老师: 等你毕业离开上高中之后我真的挺担心,不是担心你,我担心的是,下一个倒霉的老师会是谁? 7、班长的最后留言: 咱们不要再见了,还是永别吧 8、你毕业之后千万不要唱歌啊!我不是怕你招来狼,我是怕你把狼唱绝种喽,不是我吓唬你,你唱的歌能把狼吓死!

9、等你毕业离开上高中之后我真的挺担心,不是担心你,我担心的是,下一个倒霉的老师会是谁? 10、以后记住,剧烈运动后千万洗脚! 1 1、希望我们再见面时,是在美国哈佛大学的博士毕业典礼上,你我激动万分,互握双手,你说: 恭喜你获得博士学位!我也说: 你再到别处看看,这儿易拉罐被人捡光了! 1 2、班主任: 你是一个聪明的学生,之所以其他人都不这么认为,那是他们不了解你。 1 3、小胖: 祝你以后的人生路上时时记得我! 1 4、班花: 其实四年来我一直喜欢你! 1 5、女友: 其实四年来我一直不喜欢你! 1 6、睡在我上铺的兄弟: 以后记住,剧烈运动后千万洗脚!

7、老实王: 祝你以后妻妾成群,左拥右抱,艳福永享! 1 8、花心李: 祝你今天与小白白头偕老,恩恩爱爱!另: 楼上的老实王,鄙视你!今儿算看清你真面目了! 9、大块头: 祝你以后子孙满堂!共享天伦!孙子名字想好没?我已经起好了。 20、小朱: 使用小仙草,今生无烦恼!兄弟,一路走好,我现在在小仙草上班,有空去看我哦! 2 1、第一名: 祝你以后的日子节节高!另: 毕业考试时你问我那道题,我终于想出来了,现把答案写给你 2 2、班长: 兄弟,一路珍重,千万要平平安安,这是我对你最后一次命令,尽管你在我手下四年里从没听过我一次命令。 2 3、刘美: 四年一晃而过,你我无比留恋这四年的美好时光,岁月流逝人不老,像这样的日子,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