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线缆传输距离

各种线缆传输距离

各种线缆传输距离

常见传输介质综合比较_百度文库.

常见传输介质综合比较 名称及属性结构及材质组件功能功能特点传输距 离 适用范围 视频同轴电缆(内外由相互绝缘的同轴心导体构成的电缆)金属导体 (铜芯钢芯) 视频流的传输单芯坚硬便 于成型 多芯柔韧 便于施工 -3为200 米 SYV电缆 抗干扰力 强,适用 于视频监 控, SYWV高 频传输能 力好,适 用于有线 电视 中继设备 需要用到 视频放大 器 电介体 (聚乙烯,氮气保护导线 确定阻抗 SYV100% SYWV20% (聚乙烯含 量)介电常数 分别是2.2,和 1.4 -5为300- 500米 屏蔽网 (铜质网,钢质网)信号地线 屏蔽干扰 高编低电阻 但200KHZ以 上无优势 -7为900米 保护层对内部成分保护容易受气温-9为1000米

(聚乙烯)日光的影响 宜外套PVC 关于同轴电缆的两种类型评价 从属性来看SYV和SYWV都属于同轴电缆 相同点是阻抗相同都属于75系列,并且护套,屏蔽层,绝缘层,材质,层数大体相当 不同点是由于材质的制作工艺不同使得SYV衰减值大于SYWV 备注: 阻抗:在具有电阻、电感和电容的电路里,对交流电所起的阻碍作用叫做阻抗。 介电常数:是指在同一电容器中用同一物质为电介质和真空时的电容的比值表示电介质在电场中贮存静电能的相对能力。介电常数愈小绝缘性愈好。水的ε值特别大,10℃时为 83.83 名称及属性结构及材质组件功能功能特点传输距离适用范围 双绞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金属导体 (铜芯钢芯) 视频流的传输单芯坚硬便 于成型 以太网中传 输距离为 100米 适用于抗 干扰类远 距离类高 性价比类 的工程环 境 中继设备 需要用到 双绞线传 输器又名 双绞线收 发器 电介体保护导线定义阻抗单路无源传 输器达到

电缆敷设安全距离

龙翔街道南王村南王新区3#台区技改工程 1. 总述 1.1 设计依据 1.1.1、根据桐乡市供电发展基建部的委托。 1.1.2、根据梧桐一期新配变初设的批复。 1.1.3、现场实际勘测结果。 1.2 设计原则 工程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1.2.1、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标准《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1.2.2、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重大反事故措施。 1.2.3、国家电网公司66千伏及以下输配电工程典型设计原则。 1.2.4、《城市中低压配电网改造技术导则》〈DL/T599-1996〉。 1.2.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1995) 1.2.6《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DL/T 621-1997) 1.2.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1.2.8、《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GB 396-1994〉。 1.2.9、《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 4623-1994) 1.2.10、《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GB 311.1-1997) 1.2.11、《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1994) 1.2.12、《高压电缆选用导则》(GB 50010-2002) 1.2.13、浙江省电力公司配网工程标准化设计(2011年版) 1.2.14、嘉兴电力局20千伏配电工程标准化通用设计(2010年版) 2. 工程方案及规模2.1 工程方案 本台区为新补点台区,因新建住宅,原台区负荷过大,现分出由本台区供电,高压部分由皂林741线94#杆接入,新建400kVA杆上式变压器1台,新建低压出线两路,低压线路先采用电缆埋管敷设一段后上杆沿南北方向架设集束导线,低压导线分支采用集束线沿墙架设。 2.2 建设规模 2.2.1高压部分 经现场勘测,高压线路由皂林741线94#杆接入,导线采用JKLYJ-3*70绝缘线,路径长230米,水泥杆采用直径190的12米杆。新建400kVA杆上变1台。 2.2.1低压部分 电缆部分:新建两路直埋敷设低压电缆出线,电缆型号:VV-0.6/1-4*120,电缆长度30米。 低压主线:新建两路低压集束线架空线路,集束线型号:BS-4*120,集束线路径长度220米。 低压分支:新建七路集束线分支架空线路,集束线型号:BS-4*95,集束线路径长度910米。 工程详见图: 3. 主要经济特性 本工程总投资约万元,详见概预算书。 4. 设计范围 1) 10kV台变本体设计 2) 10kV架空线路本体设计

串口通讯—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串口通讯—传输速率与传输距离 1.波特率 在串行通信中,用“波特率”来描述数据的传输速率。所谓波特率,即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其单位为bps(bits per second)。它是衡量串行数据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标。有时也用“位周期”来表示传输速率,位周期是波特率的倒数。国际上规定了一个标准波特率系列:110、300、600、1200、1800、2400、4800、9600、14.4Kbps、19.2Kbps、28.8Kbps、33.6Kbps、56Kbps。例如:9600bps,指每秒传送9600位,包含字符的数位和其它必须的数位,如奇偶校验位等。大多数串行接口电路的接收波特率和发送波特率可以分别设置,但接收方的接收波特率必须与发送方的发送波特率相同。通信线上所传输的字符数据(代码)是逐为位传送的,1个字符由若干位组成,因此每秒钟所传输的字符数(字符速率)和波特率是两种概念。在串行通信中,所说的传输速率是指波特率,而不是指字符速率,它们两者的关系是:假如在异步串行通信中,传送一个字符,包括12位(其中有一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2 个停止位),其传输速率是1200b/s,每秒所能传送的字符数是1200/(1+8+1+2)=100个。 2.发送/接收时钟 在串行传输过程中,二进制数据序列是以数字信号波形的形式出现的,如何对这些数字波形定时发送出去或接收进来,以及如何对发/收双方之间的数据传输进行同步控制的问题就引出了发送/接收时钟的应用。 在发送数据时,发送器在发送时钟(下降沿)作用下将发送移位寄存器的数据按串行移位输出;在接收数据时,接收器在接收时钟(上升盐)作用下对来自通信线上串行数据,按位串行移入移位寄存器。可见,发送/接收时钟是对数字波形的每一位进行移位操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送/接收时钟又可叫做移位始终脉冲。另外,从数据传输过程中,收方进行同步检测的角度来看,接收时钟成为收方保证正确接收数据的重要工具。为此,接收器采用比波特率更高频率的时钟来提高定位采样的分辨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3. 波特率因子 在波特率指定后,输入移位寄存器/输出移位寄存器在接收时钟/发送时钟控制下,按指定的波特率速度进行移位。一般几个时钟脉冲移位一次。要求:接收时钟/发送时钟是波特率的16、32或64倍。波特率因子就是发送/接收1个数据(1个数据位)所需要的时钟脉冲个数,其单位是个/位。如波特率因子为16,则16个时钟脉冲移位1次。例:波特率=9600bps,波特率因子=32,则接收时钟和发送时钟频率=9600×32=297200Hz。 4.传输距离 串行通信中,数据位信号流在信号线上传输时,要引起畸变,畸变的大小与以下因素有关: 波特率——信号线的特征(频带范围)

电缆敷设规范(最全,绝对标准!)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应保证电缆路径最短。 3 应便于敷设、维护。 4 宜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应保证供油装置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均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其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算。 5.1.3同一通道内电缆数量较多时,若在同一侧的多层支架上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由上而下”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上,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实行耐火分隔时,应配置在不同层的支架上。 5.1.4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的配置,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叠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叠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1倍电缆外径的空隙。 5.1.5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相序配置及其相间距离,应同时满足电缆金属护层的正常感应电压不超过允许值,并宜保证按持续工作电流选择电缆截面小的原则确定。 未呈品字形配置的单芯电力电缆,有两回线及以上配置在同一通路时,应计入相互影响。 5.1.6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与公用通讯线路相距较近时,宜维持技术经济上有利的电缆路径,必要时可采取下列抑制感应电势的措施: 1 使电缆支架形成电气通路,且计入其他并行电缆抑制因素的影响。 2 对电缆隧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实行钢筋网焊接连通。 3 沿电缆线路适当附加并行的金属屏蔽线或罩盒等。 5.1.7明敷的电缆不宜平行敷设在热力管道的上部。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除城市公共场所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执行外,尚应符合表5.1.7的规定。 表5.1.7 电缆与管道之间无隔板防护时的允许距离(mm) 5.1.8抑制电气干扰强度的弱电回路控制和信号电缆,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 6.6条~第3.6.9

计算机网络中的数据传输介质

教学目标 了解数据传输介质的概念及分类 了解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 教学内容 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 传输介质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常用的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 纤)和无线两类。 双绞线 双绞线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STP)两类,可以用于传输模拟或数字信号,常用点到点连接,也 可用于多点连接。在三种有线传输介质中,双绞线的地理范 围最小、抗干扰性最低,但价格最便宜,是当前使用最普遍 的传输介质。 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有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两种基本类型。其中,基带同轴电缆用来传输数字信号,宽带同轴电 缆可以传输模拟或数字信号。同轴电缆可用于点到点连接或 多点连接。在三种有线传输介质中,同轴电缆的地理范围中 等、抗干扰性中等,价格也中等。 光纤 光纤分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两种,只能单向传输数字

信号,用于点到点连接。在三种有线传输介质中,光纤性能最好、传输距离长、不受电磁干扰或噪声影响、体积小、重量轻,但价格也是最高的。 无线介质 常用的无线介质是无线电波和微波等。无线传输不需铺设网络传输线,而且网络终端移动方便。其中,微波通信常用的有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两种。 重点/难点 双绞线和光纤的特点及应用 传输介质的基本概念 传输介质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介质是指传送信息的载体,是通信网络中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物理通路。因此,传输介质也称传输媒体、传输媒介或传输线路。 1. 传输介质的分类 通信介质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两大类。网络中常用的有线介质是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常用的无线介质是无线电波、微波和红外线等。 2. 传输介质的特性 数据传输的质量除了与传送的数据信号及收发两端的设备特性有关外,还直接与通信线路本身的机械和电气特性有

高低压电力线路与地面的安全距离及依据

高低压电力线路与地面的安全距离 一、《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与树木间:10kV为1.5 m; 35kV为3.5 m; 110kV为4.0 m; 220kV为5.0 m; 这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 二、《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而制定的。其中: 1.对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考虑最大风偏后)与道路(路缘石)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均为0.5米。 2.对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道路(地面)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均为7米,横跨道路的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距地面应大于9米。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见表1。 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1

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表1 1~330kV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在导线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表2 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建筑物之间安全距离 (在导线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表3 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间最小垂直距离(m) (在最大计算导线弧垂情况下)表4

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论文: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的架设和运行

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论文: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的架设和运 行 摘要:从经济和技术角度上说,长距离电缆输电一般采用高压输电。本文笔者依据多年长距离高压输电线路工程施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长距离高压电缆的接线方式,并以常见的35kv高压输电线路设计为例探讨了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的架设和运行,希望为在特殊地质环境和生态区等保护区进行输电线路架设提供些参考。 关键词: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输电线路;架设和运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方面造成电力需求的日益加大,客观上导致市区内变电所的数量和规模快速递增;另一方面城市建筑物等设施的密度也在不断扩大,考虑到铺设障碍和城市市容要求,架空输电选择逐渐在对周围整体环境有要求的城市和特殊景区景点放弃,而取而代之的是高压电缆形式的输电线路逐渐出现,如正全力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西安在主城区逐渐替换掉了有碍观瞻的大规模高空架设的电线,而选择了高压电缆埋入地下的铺设方式,市容市貌因此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比架空线路的路径选择,高压电缆地下敷设具有以下优点:一是高压电缆具有输电线路路径宽度小的特点,因此线路路径受空间影响小,铺设相对容易。二是从市政上看,高压电缆在埋入地下后,会被草坪、人行道等城市基础设施

覆盖,从而不会影响到城市面貌。三是由于线缆埋入地下,不易受外部环境诸如雨雪、化学气体等的腐蚀,线路寿命相对高空架设的电线要长。因此,在电力技术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上,选择电缆输电无论从城市市容环境还是电力成本上说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事实上,我国许多城市和大面积的旅游景区等在逐渐推广长距离电缆输电,因此也积累一些经验。本文以长距离电缆输电线路的架设和运行为例探讨了长距离电缆输电的可行性。该景区面积大,地质环境复杂,选择长距离电缆输电既能避免因地质环境复杂给高空架设带来的技术和成本难度,还能保持住景区整体环境,因此此案例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一、长距离电缆线路与电力系统的连接方式 考虑到电缆线路的敷设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存在埋入地面或架设的情况,因此电缆的接线方式随周围环境的不同而采取最佳的方式。目前一般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电缆进线段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电缆应用方案。具体做法是变电站出线间隔采用高压电缆,敷设一段电缆后,再采用架空线的方式与对端变电站相连;二是高压电缆线路纳入电力线路中间的一部分。这种方式多用在城市长距离电缆架设。城市中的高压电力线路由于受到架空线路径选择困难的影响,架空线路中间的一段采用电力电缆,也即是说电缆的两端均为架空线路。三是变电所之间全线采用高

如何根据所需要的信号传输距离

如何根据所需要的信号传输距离,计算光链路损耗? 首先光学损耗值是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各个独立部件损耗的总和。导致光学损耗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光纤每公里的损耗(该损耗一般可根据如下参数估算:62.5/125多模光纤,在采用850nm波长时为3.0 dB/km,采用1300nm波长时为1.0 dB/km;9/125单模光纤,在采用1310nm波长时为0.35 dB/km,采用1550nm波长时为0.25 dB/km。 2、光纤熔接点的损耗(一般每2公里光纤有一个熔接点,每个熔接点损耗按0.1~0.2 dB计算)。 3、光纤连接器的损耗(一般ST连接器损耗为1dB,FC/SC连接器损耗为0.5dB)。 但在工程实际情况下,计算这些损耗并不可能十分准确。因此在工程中还可使用光学仪器来测量实际的损耗,如光功率计等仪器。当光链路损耗的实际损耗低于光端机的光功率预算时,光端机即可正常工作。 光纤传输链路测试及技术参数 2)光纤传输链路测试技术参数(1)1楼宇内布线使用的多模光纤,其主要的技术参数为:衰减、带宽。光纤工作在850nm,1300nm双波长窗口。在850nm下满足工作带宽160MHz?km(62.5μm),400MHz?km(50μm);在1300nm下满足工作带宽500MHz?km(62.5μm,50μm);在保证工作带宽下传输衰减是光纤链路最重要的技术参数。A光=aL=10logp1/p2 式中a——衰减系数;L——光纤光度;P1——光信号发生器在光纤链路始端注入光纤光功率;P2——光信号接收器在光纤链路末端接收到的光功率。光纤链路衰减计算:A(总)=Lc+Ls+Lf+Lm 公式(6-2) 各环节衰减分配:式中Lc——连接器衰减:≤0.5dB×2;Ls——连接头衰减:≤0.3dB×2;Lf——光纤衰减:850nm,≤3.5dB/km,1300nm,≤1.2dB/km;Lm——余量:由用户选定。一般情况下,楼宇内光纤长度不超过km/2时,在设定测试标准时,A(总)应为:850nm 下:≤3.5dB (0.5×2)+(0.3×2)+(3.5dB/km÷2)+余量=3.5dB(余量=0.15dB) 1300nm下;≤2.2dB (0.5×2)+(0.3×2)+(1.2dB/km÷2)+余量=2.2dB(余量=0dB) (2)光纤链路测试测量仪表设备(a)主机测试系统包含一个检波器,光源模块接口,发送和接收电路,主机通常使用水平链路测试仪主机配以光接收器,可以在测试中作为光功率计使用。(b)光源模块它包含有发光二极管(LED),可在850nm,1300nm,1550nm波长上(通过切换)发出预选波长的光功率,发送功率可以预置。(3)测试前校准工作测试前需要对测试系统进行校准,校准可以排除测试系统带来的偏差,因为在实际测试光链路衰减料小的情况下,系统本身的偏差可能导致测试结果出现数值不合理。校准按下图连接方法进行光纤测试的校准(4)光纤链路的测试(a)测试光纤链路的目的是要了解光信号在光纤路径上传输衰耗,该衰耗与光纤链路的长度、传导特性、连接器的数目、接头的多少有关。(b)测试按下面框图进行连接。(c)测试连接前应对光连接的插头、插座进行清洁处理,防止由于接头不干净带来附加损耗,造成测试结果不准确。(d)向主机输入测量损耗标准值。光纤链路衰减测量(e)操作测试仪,在所选择的波长上分别进行A8,B A 两个方向的光传输衰耗测试。(f)报告在不同波长下不同方向的链路衰减测试结果。“通过”与“失败”。单模光纤链路的测试同样可以参考上述过程进行,但光功率计和光源模块应当换为单模的。

电缆线路安装工艺标准

2-7 电缆线路安装工艺标准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10及以下电力电缆、控制电缆线路安装工程的施工。 1 施工准备 1.1 施工材料及机具 1.1.1材料砂子,红砖:240×115×53,混凝土保护板:300×150×30—300×250×30,混凝土标桩:100×100×1200,镀锌精制带帽螺栓:M8×100—M10×100,裸铜线:162内,铜接地端子带螺栓,镀锌扁钢,镀锌电缆卡子:2×35,标志牌,封铅,硬脂酸:一级,

电缆吊挂:3×50—3×100,铜铝过渡接线端子,铜接线端子,铝接线端子,铜压接管,铝压接管,自粘性橡胶带,塑料手套:型,塑料带20×40m,电力复合酯:一级,石英粉,环氧树脂,苯二甲酸二丁酯,乙二胺,聚酰胺树脂:651#,硬脂酸:一级,丙酮,丁腈橡胶管,相色带20×20m,双面半导体布带20×5m,铸铁终端盒,铸铁中间头盒,环氧树脂终端头盒,环氧树脂中间头盒,铅皮中间头盒,镀锌铁终端头盒(自制),热型终端头手套,硝胺炸药,雷管,导火索,乙炔气,氧气,普通硅酸盐水泥,电焊条:结422 φ3.2,汽油,镀锌铁丝:8#—12#,钢板:δ4-10,石棉绒,镀锌管卡子100

—150,钢套管,沥青枕木,沥青清漆,砂轮片:φ100—400,防锈漆,棉纱,膨胀螺栓:M8—M16,冲击钻头:φ8—16,塑料胀塞:φ6—8,尼龙扎带300,木螺钉M4.5—6×15—100,油毛毡,石棉扭绳,石油沥青10#,沥青绝缘漆,橡胶垫,焊锡丝,焊锡膏,锯条:300。 1.1.2机具载重汽车:5T,汽车吊:5T,交流电焊机:21,液压千斤顶,直流弧焊机,台式砂轮机,潜水泵,电动空气压缩机103,电缆盘托架,转向导轮,电缆滑托,三角架,倒链钢丝绳,手持扩音器,无线对讲机,绝缘摇表,耐压试验设备,手持放电器。 1.2作业条件

传输介质

3.2 传输介质 -------------------------------------------------------------------------------- 传输介质是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媒体,是网络通信的物质基础之一。传输介质的性能特点对传输速率、通信距离、可连接的网络结点数目和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均有很大的影响,根据不同的通信要求,必须合理地选择传输介质。在网络中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和无线电等。 3.2.1双绞线 双绞线是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它是由两根绝缘的铜导线用规则的方法绞合而成,称为一对双绞线,如图3-4所示。通常把若干对双绞线(2对或4对),捆成一条电缆并以坚韧的护套包裹着,以减小各对导线间的电磁干扰。每根铜导线的绝缘层上分别涂有不同的颜色,即橙白、橙、绿白、绿、蓝白、蓝、棕白和棕色,以便于用户区分不同的线对。双绞线绞合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信号在传输中的串扰及电磁干扰。双绞线常用于模拟语音信号或数字信号的传输。 1. 双绞线的分类 双绞线是网络中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尤其在局域网方面。 ⑴根据屏蔽类型,双绞线分为屏蔽双绞线(STP)和非屏蔽双绞线(UTP)两大类。 ①非屏蔽双绞线 该类双绞线的外面只有一层绝缘胶皮,因而重量轻、易弯曲,安装、组网灵活,比较适合于结构化布线。在无特殊要求的小型局域网中,尤其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中,常使用这种双绞线电缆,如图3-5所示。 ②屏蔽双绞线 屏蔽双绞线的最大特点在封装在其中的双绞线与外层绝缘皮之间有一层金属材料,如图3-6所示。这种结构能减少辐射,防止信息被窃听,同时还具有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如:5类屏蔽双绞线在100米内传输速率可达到155Mbps ,而同样条件下非屏蔽双绞线的传输速率只能达到100Mbps 。但由于屏蔽双绞线的价格相对较高,安装相对较困难,且必须采用特殊的连接器,技术要求也比非屏蔽双绞线高,因此屏蔽双绞线只使用在大型的局域网环境中。 ⑵根据传输数据的特点,双绞线又可分为3类、4类、5类和超5等类别。其特点及用途见表3-1。 表3-1 双绞线性能和用途

电力线路对地安全距离

高低压电力线路安全距离 高低压电力线路与地面的安全距离 依据:《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与树木间: m; m; m; m; 这是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的最小水平距离。 相关规范 一、?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 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是为合理利用城市用地,统筹安排工程管线在城市 的地上和地下空间位置,协调工程管线之间以及城市工程管线与其他各项工程之间 的联系,并为工程管线规划设计和规划管理提供依据而制定的。其中 对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考虑最大风偏后)与道路(路缘石)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要求均为米。 对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路边导线与道路(地面)之间交叉时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均为7米, 横跨道路的小于或等于110KV架空电力线距地面应大于9米。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见表1。 电力杆柱与工程管线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m) 表1 管线名称高压铁塔基础边照明及<10KV ≤35KV >35KV 道路侧石边缘 给水管 污水、雨水排水管 燃气管 热力管 电力电缆 电信电缆 二、《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是由国家建设部与国家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 适用于设市城市的城市电力规划编制工作。规范中要 求城市高压线路架空走廊宽度如表2。架空电力线路导线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

与地面的最小垂直距离如表3。 市区35~500KV高压架空电力线路规划走廊宽度 (单杆单回水平排列或单杆多回垂直排列)表2 线路电压等级高压线走廊宽度(m)线路电压等级高压线走廊宽度 500KV 60~75 110、66KV 15~25 330KV 35~45 35KV 12~20 220KV 30~40 城市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地面之间最小垂直距离表3 线路经过地区线路电压(KV) <1 1~10 35~110 220 330 居民区6.0 6.5 7.5 8.5 14 非居民区5.0 5.0 6.0 6.5 7.5 三、《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DL/T5092-1999)》,1999 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批准颁发,其中对送电线路与公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要求见表4。 送电线路与公路交叉或接近的距离要求表4 线路电压(KV) 110 220 330 500 导线至路面最小垂直距离(m)7.0 8.0 9.0 14 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平行,开阔地区)最高杆(塔)高 杆塔外缘至路基边缘最小水平距离(路径受限制地区)5.0 5.0 6.0 8.0 四、《电力设施保护条例》,1997年9月国务院颁布,是为保障电力生产和建设的 顺利进行,维护公共安全而制定的。条例中规定,架空电力线路保护区的范围为导线边线向外侧延伸所形成的两平行线内的区域,在一般地区 各级电压导线的边线延伸距离如下: 1-10千伏5米; 35-110千伏10米; 154-330千伏15米;

各类网线比较-传输距离最大的是哪种-!

前言: 小网线也有大学问,不能忽视,对网络比较了解的朋友知道,网线都存在传输距离,好比如在综合布线规范中,也明确要求水平布线不能超过九十米,链路总长度不能超过一百米,也就是说,一百米对于有线以太网而言是一个极限,这个极限是从网卡到集线设备的链路长度。 双绞线有一个“无法逾越”的“一百米”传输距离,无论是十米传输速率的三类双绞线,还是一百米传输速率的五类双绞线,甚至一千米传输速率的六类双绞线,最远有效传输距离为一百米,双绞线的物理因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线的优劣,劣质网线往往采用不合格的双绞线芯线缠绕方式,低廉的金属芯线,达到偷工减料的目的,而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直接加重了网线中网络信号的干扰,从而使网线的有效传输距离远不及100米,同时还会影响网络传输的稳定性,以及网线的使用寿命等。 1 各类网线传输距离 五类,六类都是100米,同轴电缆细缆185米,粗缆500米光纤1 传输速率1Gb/s,850nm(纤径)

a、普通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550m b、普通6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75m c、新型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1100m 2 传输速率10Gb/s,850nm: a、普通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250m b、普通62.5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100m c、新型50μm多模光纤传输距离550m。 3.传输速率2.5Gb/s,1550nm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100km b、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390km 4、传输速率10Gb/s,1550nm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60km b、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240km 5、传输速率在40Gb/s,1550nm a、g.652单模光纤传输距离4km b、g.655单模光纤传输距离16km

关于天然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间距相关规定(个人整理使用,仅供参考)剖析

关于天然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间距相关规定 管道专业的相关规范有1、2 1、GB50028-2006相关规定: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和垂直净距,不应小于表6.3.3-1和表6.3.3-2的规定。 表6.3.3-1 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m)(节选) 表6.3.3-2 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 注: 4 地下燃气管道与电杆(塔)基础之间的水平净距,还应满足本规范表6.7.5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 力线接地体的挣距规定. 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不应小于表6.7.5的规定。

表6.7.5 地下燃气管道与交流电力线接地体的净距(m) 2、GB50251-2015 条文:4.3.11 埋地输气管道与其他埋地管道、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输气管道与其他管道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3m ,当小于0.3m 时,两管间交叉处应设置坚固的绝缘隔离物,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 以上的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2 输气管道与电力电缆、通信光(电)缆交叉时,垂直净距不应小于0.5m ,交叉点两侧各延伸10m 以上的管段,应确保管道防腐层无缺陷。 4.3.12 埋地输气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和接地体之间 的距离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开阔地区,埋地管道与高压交流输电线路杆(塔〉基脚间 的最小距离不宜小于杆〈塔)高; 2 在路由受限地区,埋地管道与交流输电系统的各种接地装置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宜小于表4.3.12 的规定。在采取故障屏蔽、接地、隔离等防护措施后,表4.3.12 规定的距离可适当减小

各类音视频信接口的最佳传输距离(终审稿)

各类音视频信接口的最 佳传输距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各类音视频信号接口的最佳传输距离前一段时间,经常有朋友问到关于接口的传输距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各种视频接口的传输距离是多少。 一、视频信号接口 监控视频线种类介绍: 按照材料区分有SYV及SYWV两种,绝缘层的物理材料结构不同,SYV是实心聚乙烯电缆;SYWV是高物理发泡电缆,物理发泡电缆传输性能优于聚乙烯。(S--同轴电缆 Y--聚乙烯 V--聚氯乙烯 W--稳定聚乙烯) 按照阻抗可分为SYV 50-XX SYV 75-XX SYV-100 XX……XX代表绝缘层外径。 复合视频信号 一般接头为BNC、RCA(莲花头)。 75代表抗阻性,后面的3、5等代表它的绝缘外径(3mm/5mm)。 视频线分: 75-3传输距离约200米; 75-5传输距离约500米; 75-7传速距离约500--800米); 75-9传速距离约1000---1500米; 75-12传速距离约2000----3500米。 S-端子(或称 Y/C) 它的学名叫做“二分量视频接口”,俗称S端子,传输距离短,15米。

S-Video连接规格是由日本人开发的一种规格,S指的是“SEPARATE(分离)”,它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避免了混合视讯讯号输出时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S接口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 同AV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 但S-Video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 而且由于Cr 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甚远。S-Video虽不是最好的,但考虑到目前的市场状况和综合成本等其它因素,它还是应用最普遍的视频接口之一。 VGA信号 VGA(Video Graphics Array)是IBM在1987年随PS/2机一起推出的一种视频传输标准,具有分辨率高、显示速率快、颜色丰富等优点,在彩色显示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易衰减,传输距离短,易受干扰。 其3+4/6VGA的传输距离是15-30M。

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工作特点

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及其工作特点 现在比较常见的有: 电话线,价格便宜、安装方便,使用DSL技术的情况下可以传输较长距离(例如ADSL的有效距离就有5公里),一般用于宽带网最后一公里的连接。 光纤:价格相对较贵,传输距离很远(单模光纤可以连接到40公里以上),一般用于广域网、城域网、省际骨干网。 双绞线 (1)工作原理:双绞线是现在最普通的传输介质,它由两条相互绝缘的铜线组成,典型直径为1毫米。两根线绞接在一起是为了防止其电磁感应在邻近线对中产生干扰信号。外面再用朔料套套起来。 (2)分类: 非屏蔽双绞线:无屏蔽层,一般由4对双绞线对组成,最长100米,有较好的性价比,被广泛使用。分为1,2,3,4,5,超5类。3类用于10MBPS的传输;5类100MBPS以上的网连接。 屏蔽双绞线:具有一个金属甲套,一般由2对双绞线组成,最长为十几千米,抗干扰性好,性能高,成本高,没有被广泛使用。对电磁干扰具有较强的抵抗能力,适用于网络流量较大的高速网络协议应用。屏蔽双绞线可分为6类、7类双绞线分别可工作于200MHz和600MHz的频率带宽之上,且采用特殊设计的RJ45 插头(座)。 [解释两个个概念]频率带宽(MHz)与线缆所传输的数据的传输速率(Mbps)是有区别的——Mbps衡量的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传输的二进制位的数量,MHz衡量的则是单位时间内线路中电信号的振荡次数。 同轴电缆 (1)概念:由同轴的内外两条导线构成,内导线是一根金属线,外导线是一条网状空心圆柱导体,内外导线有一层绝缘材料,最外层是保护性塑料外套。金属屏蔽层能将磁场反射回中心导体,同时也使中心导体免受外界干扰,故同轴电缆比双绞线具有更高的带宽和更好的噪声抑制特性。 (2)分类: 一种为50Ω(指沿电缆导体各点的电磁电压对电流之比)同轴电缆,用于数字信号的传输,即基带同轴电缆;分为:粗缆最大距离为2500米,价格高。 细缆按最大长度为185米。 另一种为75Ω同轴电缆,用于宽带模拟信号的传输,即宽带同轴电缆。但需要安装附加信号,安装困难,适用于长途电话网,电视系统,宽带计算机网 3)缺点: 由于物理可靠性不好,易受干拢,由双绞线替代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IP地址、网络协议 网络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处理机通过线路相互连接成通信子网。人们借用拓扑学的概念,将通信处理机称为节点,将通信线路称为链路,将节点和链路连接的几何构型称为网络的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决定网络性能的主要因素,构造网络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来物理连接所有的节点及计算机系统。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型、网状结构等。 总线型结构 优点: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安装使用方便。 缺点:故障诊断和隔离比较困难。 环型结构 优点:简化了路径选择控制,传输延迟固定。实时性强。

超实用电力施工作业140种安全距离

超实用电力施工作业 140 种安全距离 一涉电区域 1. 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栏,遮栏的高度在 锁 者。 2. 无论高压设备是否带电,作业人员不得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栏进行工作;若有 必要移开遮栏时, 应有监护人在场,并符合表 1 的安全距离。 (摘自变电安规表 1、线路安规表 1、配电安规表 3-1 、电工制造安规表 1、建设安规表 15) 表 1 设备不停电时的安全距离 3. 10 、 20、 35kV 户外(内)配电装置的裸露部分在跨越人行过道或作业区时, 若导电部分对 地高度分别小于 2.7 m (2.5 m )、 2.8 m (2.5 m )、2.9m ( 2.6m ), 该裸露部分两侧和底部应装设护网。 4. 户外 10kV 及以上高压配电装置场所的行车通道上,应根据表 2 设置行车安 全限高标志。 (摘自变电安规表 2、配电安规表 2-1 、建设安规表 16) 2 1.7m 以上,安装牢固并加

5.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路的工作。(摘自线路安规表4、配电安规表5-1、建 设安规表24) 表 3 邻近或交叉其他电力线工作的安全距离 6. 作业时,起重机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不准小于表 4 的规定,且应设专人监护。(摘自变电安规表18、线路安规表19、配电安规表6-1 、电工制造安规表3) 表 4 与架空输电线及其他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 7. 施工机械作业安全距离

起重机、高空作业车和铲车等施工机械操作正常活动范围及起重机臂架、吊具、辅具、钢丝绳及吊物等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不得小于表 5 的规定,且应设专人监护。如小于表5、大于表 1 所示安全距离时应制定机械操作和现场监控的专项安全措施,并经施工单位和运维部门会审、批准。小于表 1 的安全距离时,应停电进行。(摘自建设安规表18) 表 5 施工机械操作正常活动范围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 8. 在电力线附近组塔时,起重机应接地良好。起重机及吊件、牵引绳索和拉绳与带电体的最小安全距离应符合表 6 的规定。(摘自建设安规表19) 表 6 起重机及吊件与带电体的安全距离 9. 金属脚手架附近有架空线路时,应满足表7 安全距离的要求。(摘自建设安规表11) 7

各种数据线的传输距离

各种数据线的传输距离是多少 前一段时间经常有很多的弱电朋友问到接口的传输距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各种视频接口的传输距离是多少。 一、视频信号线 监控视频线种类介绍: 按照材料区分有SYV及SYWV两种,绝缘层的物理材料结构不同,SYV是实心聚乙烯电缆;SYWV是高物理发泡电缆,物理发泡电缆传输性能优于聚乙烯。(S--同轴电缆 Y--聚乙烯 V--聚氯乙烯 W--稳定聚乙烯) 按照阻抗可分为SYV 50-XX SYV 75-XX SYV-100 XX……XX代表绝缘层外径。 1.复合视频信号:一般接头为BNC、RCA(莲花头) 75代表抗阻性,后面的3和5代表它的绝缘外径(3mm/5mm)。视频线分:

75-3传输距离约200米;75-5传输距离约500米;75-7传速距离约500--800米);75-9传速距离约1000---1500米;75-12传速距离约2000----3500米。 2、S-端子(或称 Y/C) 它的学名叫做“二分量视频接口”,俗称S端子,传输距离短 15米。 S-Video连接规格是由日本人开发的一种规格,S指的是“SEPARATE (分离)”,它将亮度和色度分离输出,避免了混合视讯讯号输出时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扰。S接口实际上是一种五芯接口,由两路视亮度信号、两路视频色度信号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线共五条芯线组成。 同AV接口相比,由于它不再进行Y/C混合传输,因此也就无需再进行亮色分离和解码工作,而且使用各自独立的传输通道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视频设备内信号串扰而产生的图像失真,极大地提高了图像的清晰度。但S-Video仍要将两路色差信号(Cr Cb)混合为一路色度信号C,进行传输然后再在显示设备内解码为Cb和Cr进行处理,这样多少仍会带来一定信号损失而产生失真(这种失真很小但在严格的广播级视频设备下进行测试时仍能发现)。而且由于Cr Cb的混合导致色度信号的带宽也有一定的限制,所以S-Video虽然已经比较优秀,但离完美还相去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

电缆敷设国家标准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GB50217-94 (5 电缆敷设) 5 电缆敷设 5.1 一般规定 5.1.1 电缆的路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避免电缆遭受机械性外力、过热、腐蚀等危害。 (2) 满足安全要求条件下使电缆较短。 (3) 便于敷设、维护。 (4) 避开将要挖掘施工的地方。 (5) 充油电缆线路通过起伏地形时,使供油装置较合理配置。 5.1.2 电缆在任何敷设方式及其全部路径条件的上下左右改变部位,都应满足电缆允许弯曲半径要求。 电缆的允许弯曲半径,应符合电缆绝缘及其构造特性要求。对自容式铅包充油电缆,允许弯曲半径可按电缆外径的20倍计。 5.1.3 电缆群敷设在同一通道中位于同侧的多层支架上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按电压等级由高至低的电力电缆、强电至弱电的控制和信号电缆、通讯电缆的顺序排列。 当水平通道中含有35kV以上高压电缆,或为满足引入柜盘的电缆符合允许弯曲半径要求时,宜按“由下而上”的顺序排列。 在同一工程中或电缆通道延伸于不同工程的情况,均应按相同的上下排列顺序原则来配置。 (2) 支架层数受通道空间限制时,35kV及以下的相邻电压级电力电缆,可排列于同一层支架,1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也可与强电控制和信号电缆配置在同一层支架上。 (3) 同一重要回路的工作与备用电缆需实行耐火分隔时,宜适当配置在不同层次的支架上。 5.1.4 同一层支架上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控制和信号电缆可紧靠或多层迭置。 (2)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力电缆的同一回路可采取品字形(三叶形)配置外,对重要的同一回路多根电力电缆,不宜迭置。 (3) 除交流系统用单芯电缆情况外,电力电缆相互间宜有35mm空隙。

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架设设计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715873442.html, 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架设设计探讨 作者:丁鲁昌等 来源:《华中电力》2013年第05期 摘要:如今,我国各城市的不断发展给电力架设与输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长距离的电力输送一般采用高压的方式,但是在复杂地表结构的限制催生了地下埋线方式的诞生,这样可以解决众多的问题,但是也需要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安全性保障工作,本文拟从地下埋线的优势出发,分析在35kv高压电线架设设计过程中如何保障安全与性能,希望能够为高压电的架设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架设设计 与传统的高空架设高压电线相比,新型的地下埋线方式具有众多的独特优势,首先在空间上,地下线路不会受到地面建筑的影响,因此可以更加自由和方便,其次是从管理上来说,地下的埋线方式不会为人们所见,因此也就可以为地面的空间留下更多余地,也不会在视觉上显得繁复,再次从环境的角度来说,高空架设高压电线容易受到风雨和温差变化的影响导致电线的性能下降,地下的走线方式完全避免了这一问题,寿命延长。因此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在架设设计上完全可以借鉴这样的方式,避免很多传统以及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的接驳 相比于高空中架设高压电线的方式,在其线路逐渐向地下转移的过程中仍然会遇到与传统电力设备的接驳问题,在迈入地下以后,电线的接驳需要考虑当地原有的架设环境,具体的解决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种。首先是在进线处进行处理,具体是在变电站将电力接出时采用高压电线的方式引入,继而再用空线与下一个变电节点相连接,这也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式,还有一种是将埋在地下的高压电线与传统的线路相连接,将其放置在线路中间,两段均为空线,该种方法可用于本文所提到的长距离输电方式,这样的连接方式主要应用在城市空间结构较为复杂并且难以选择的情况,最后一种方法是当地面空间结构较为简单或者电线架设的范围并不大的情况下,将变电设备之间的线路均采用高压的方式进行传输,这样的结构较为简单,效率高,也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二、长距离35kv高压电线架设设计 在对35kv高压电线进行架设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多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在操作上的方案需要做到足够安全和稳定,同时在线路走向中需要进行屏蔽干扰和避开雷击的技术操作,这些都是保证高压电线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例如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就根据其多年来的运行经验认为,35kv的高压输电线路中最有可能发现的安全问题与隐患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雷电的冲击事故,其中包括防雷设备不足,接地不良和绝缘性能降低,另一个就是电线的接头处受环境影响潮湿、老化等而性能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