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讲座

借景抒情、借事(折柳、登高、凭栏、用典)抒情、托物言志、象征、衬托、烘托、抑扬、对比昭应、虚实结合、从对方落笔、比兴;卒章显志。

2.描写(写景)方法

比兴、渲染、衬托、动静、对比、拟人、夸张、正侧、虚实。

(二)内容方面:

设问方向: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画面、景物、思想、情怀)

答题过程:描摹图景(切忌翻译原句)把握景物特点(有景、

萧瑟、凄凉、孤独、生机盎然等)依景辨情,把握思想感情(注意情景一致或相对)

(三)语言方面:

设问内容:语言特色、语言风格、语言艺术

答题方向: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

(四)综合设问:

1.就某个词、某个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

答题方向:内容这个词或者句子所描绘的画面(或者所抒发的

情感、阐述的道理);表达效果往往是景物描写对情感表达所起的作用;如果运用了特定的表现技巧,如比兴、拟人化、衬托等,要写出所用的方法。即:用了什么方法,写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诗眼(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或字);诗骨(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帅作用的句子)

逐句分析每句诗的内容,分析其怎样围绕诗眼、诗骨展开。

三、各类诗歌的基本特点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

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内容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住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

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

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四、常用意象

1、树木类:

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

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三国人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等。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桃花:象征美人。

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

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著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元人王冕《墨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以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如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点绛唇》)。

丁香,指愁思或情结,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唐人牛峤《感恩多》)

3、动物类

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

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

莼[ch n]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

庄周梦蝶:语出自《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

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星辰冷落碧潭水,鸿雁悲鸣红蓼风(宋人戴复古《月夜舟中》)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朔雁传书绝,湘篁染泪多(李商隐《离思》)等。

鹧鸪鸟: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西陆:秋天〕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宋人柳

永《雨霖铃》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寒蝉鸣我侧(三国人曹植《赠白马王彪》)等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古诗词中燕子意象

燕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表情之丰,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如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

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好)

古代诗歌表现手法(二) 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巧、艺术特色、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一、古诗词表达技巧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又叫艺术手法,是指诗歌的章法和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高考中经常涉及的主要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寓理于事、联想、想象、渲染、对比、衬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正侧面结合、直抒胸臆、借古讽今、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象征、比兴、互文、用典、倒装、渲染和烘托等。) (1)抒情类: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怀。 (2)描写类:动静,声寂,虚实,细节描写,白描,侧面烘托,对比,抑扬,衬托(正、反衬)、联想,比兴等。 2.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 3.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4.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等。 二、表现手法 1.典型表现手法: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用典、对写法、反衬、白描、细节描写、起兴、绘形绘色等。 例: (1)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观祈雨李约)对比(种田人焦虑万分地吹打着乐器到龙王庙去乞雨,而富人却在一旁看热闹,还唯恐天气阴下来乐器发出的声音不悦耳。 该诗将久旱祈雨的情景与朱门的处处歌舞升平相对举,深刻揭露出统治阶级不顾劳动人民疾苦,终年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社会现实) (2)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柳舞,更作荷心万点声。(雨后池上刘攽bān)动静结合 (3)江城子苏轼(宋)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虚实相生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生李商隐)抑扬结合(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5)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杜牧)以小见大(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今湖北省武昌县西南赤矶山)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二○八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

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模板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臵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一、田园山水诗 (一)田园诗 诗歌史上,把田园诗和山水诗是分开的。用诗歌吟咏田园风光描写农村生活的乐趣大约始于东晋的陶渊明。代表作是《归园田居》、《饮酒》等,到了唐代,田园诗不但描写出如画一般的朴素优美的田园景象,而且写出了诗意般的农家生活。如孟浩然《过故人庄》、司空曙《江村即事》、王建《雨过山村》等都描绘了农村美丽的风光和淳朴的人情,辞章流露出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宋代,不仅吟咏田园风光的诗词多了,内容也有了拓展。作品或描写农村风光,或描绘山村、水乡的风俗画,或写农村生活,农民劳动和各式各样的人物,它们不仅表现农村恬淡寂寥的闲适情趣,而且通过农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描写,着意表现充满生机的自然及纯朴而富有活力的劳动者。如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陆游《游山西村》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田园诗如同它的名字一样,语言清新质朴,不事雕琢,常常选择典型事物进行叙述描写,形象真切近人,生活意味极浓。 (二)山水诗 山水诗从曹操的《观沧海》始,经南朝谢灵运、谢眺的进一步创造到唐代已臻成熟,成为蔚为大观的诗歌流派。出现一批胸襟旷达,气象宏伟,意境阔大的讴歌祖国壮丽山河的诗篇,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望岳》《登岳阳楼》、王维的《终南山》、孟浩然的《望洞庭湖呈张丞相》等,更有大量的诗歌着意描写山水绮丽迷人的风光,山林的幽静花鸟怡人的自然秀美,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杜牧的《山行》《江南春》等。 山水诗都表达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古人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什么样的景(包含读者的感受),即反映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怀。大凡用明丽的诗句写出壮美的诗篇,多表现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民族自豪感和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如《望岳》;用清丽的词句,描写秀丽迷人风光的山水诗,大多表现作者热爱生活,积极用向上精神或恬淡快乐的生活情怀。如于良史《春山夜月》、刘方平《月夜》;如果诗歌刻意描绘的是静谧、幽深的景物,一般多则反映诗人寄情山水,陶醉于自然,厌恶世俗,超然尘外的情趣,或表现对隐逸生活的崇尚和追求,或表现作者清高、孤傲的心志。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李白的《山中问答》、柳宗元的《江雪》。 以上所述只是一般情况,鉴赏诗歌,一方面要揣摩诗句,体会诗中景物特征,另一方面要尽可能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和生活经历进行具体分析,仔细把握,千万不可“按图索骥”。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得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得景象(限60字) 2.诗中得“妇姑”就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得意义。 3、、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就是指。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得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得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得思想感情?

4、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得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得原因就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您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您同意她得意见吗?请简述您得见解。 、 11、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得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瞧,诗人得“夏意”就是什么?

。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得作用。 2、第三句中得“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得传神之处。 22、山中问答唐·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从结句“别有天地非人间”瞧全诗,诗人陶醉得“碧山”就是怎样得世界?从中瞧出诗人崇尚得就是什么? 二、赠友别离诗 ? 25、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就是蔡家亲。 注:蔡家亲,指表亲,卢纶就是司空曙得表弟。 这首诗写“喜”,运用了反衬得手法;前人评论也认为,悲喜之情,正反相生。请结合全诗就此作 28 谢亭送别唐·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第二句得“水急流”与上下句哪两处相关联?有何作用? 2.古人写景常用“虚实”结合得方法,请联系此诗作简要解说。三、四句得写法与宋代送别诗歌中哪一句极为相似。 三、思乡怀人诗 亲情、爱情、友情就是文学作品永恒得主题,古代男青年因求学、干名,或戍边、经商而羁旅她乡就是常事,这样就出现了大量得思亲怀人得作品。其艺术手法大体与离别诗相近。

古典诗歌鉴赏题分析

古典诗歌鉴赏题 一.要点 1.题型:填空简答 2.内容:概括内容筛选信息理解内涵把握情感 3.开放性试题:文意把握内容探究感悟评价鉴赏评析延伸拓展 二.重点: (一)品味语言特色: 1.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对比设问反问排比对偶夸张通感双关衬托等) 2.多样的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 3.准确、精炼、生动、形象、鲜明、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颜色词典型动词) 4.丰富的感情色彩 5.多彩的语言风格(整首诗的语言特点)(直露与含蓄活泼与凝重富丽与淳朴清新自然 真挚感人雄浑壮阔细腻动人具体形象通俗易懂) 6.形式多样的表达技巧 (二)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衬情融情入景) 2.结构形式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 3.修辞手法 4.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 映衬烘托欲扬先抑先声夺人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必行直抒胸臆等 三.常见考点: 1.诗意理解 2.意境描绘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题步骤: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主旨把握(某种感情某种哲理) 4.名句赏析 5.技巧分析怎样的表现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6.品味炼字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为什么? 四.附:诗歌中所表现思想感情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人民生活的疾苦,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

古代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 常州期末 三、古代诗歌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9~10题。 正月二十一日病后,述古邀往城外寻春 苏轼 屋上山禽苦唤人,槛前冰沼忽生鳞。 老来厌逐红裙醉,病起空惊白发新。 卧听使君鸣鼓角,试呼稚子整冠巾。 曲栏幽榭终寒窘,一看郊原浩荡春。 注:述古:杭州知州陈襄,字述古。 9. 请简要分析本诗的构思脉络。(6 分) 10.概括这首诗的情感内涵。(5 分) 镇江期末(一模)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绝句杜甫 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徐步立芳洲。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注:此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年),安史之乱尚未平定。9. 《绝句》中写出了怎样的诗人形象?(5分) 10.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无锡期末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九日蓝耕会饮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润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莱萸仔细看。 9. 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特色。(5 分) 10. 整首诗是如何写“悲"的?请简要概括。(6分) 苏州期末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杜甫 江月光于水,高楼思杀人。 天边长作客,老去一沾巾。 玉露团清影,银河没半轮。 谁家挑锦字,灭烛翠眉颦。 9.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10.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6分) 徐州期末(一检)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 马戴 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汇总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 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限60字) 2.诗中的“妇姑”是指。 3.最后一句用了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3.. 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儿女各当家”是指。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 社日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6. 春山夜月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 1.诗中说“赏玩夜忘归”的原因是;首联在全诗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10. 江南春绝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见解。 . 11. 夏意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13.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试述“人语响”在创造意境上的作用。 2.第三句中的“入”字极为洗练,说出它的传神之处。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

古代诗歌鉴赏练习题 2.雨过山村 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庭中栀子花。 1 ?用自己的话写出前两句诗描绘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字) 2. 诗中的“妇姑”是指 3. 最后一句用了 ______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 学种瓜。 1 ?“儿女各当家”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作一、二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写幼童“也傍桑阴学种瓜”的细节,意在表现什么?诗中流露出作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 (限60 0 表现手法。简说此句描写的意义。

4.社 日 唐?王驾 鹅湖山下稻粮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枳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 这首诗描写社日农民的欢乐情景运用了细节描写,很具表现力。试举两例分析。 春山多胜事, 兴来无远近, 1 .诗中说“赏玩夜忘归” 构上起什么作用? 2.你认为诗中哪一联写得最好?选出来试作简析,品味其妙处。 6.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 处,楼台深翠微。 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首联在全诗结

10.江南 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南朝四百八十寺, 千 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 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 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 中矣。”你同意他的意见吗?请简述你的 见解。 11.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1. 这首诗描写的环境有何特点?试简说之。 2. 从全诗看,诗人的“夏意”是什么? 水村山郭酒旗风。 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诗论家杨慎曾评说:

古代诗歌赏析试题

古代诗歌鉴赏试题分数:120分 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早梅 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1)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 颂梅的神韵,本诗则侧重写一个“_____”字。(1分) (2)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 了早梅___________。(1分) (3)次句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__________。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4)第四句回应了_______________。一个“不知”加上一个 “疑”字,写出梅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色。(2分) 2.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①蝉声唱,南冠②客思深。那堪玄鬓③影,来对白头吟④。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余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⑤梗犹泛⑥,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①西陆:指秋天。②南冠:代指囚人,这里是诗人自指。 ③玄鬓:古代妇女发式“蝉鬓”,又黑又光润,缥缈如蝉,故称。玄,黑色。这里代指蝉。④白头吟:乐府曲名。鲍照等曾以此曲作 诗,自伤清直却遭诬谤。 ⑤薄宦:官职卑微。 ⑥梗犹泛:《战国策·齐策》载土偶与桃梗对话,土偶曰:“子东国之桃梗也,刻削子以为人。降雨下,淄火至,流子而去,则子漂漂者将何如耳?”此处喻指四处漂泊。 (1)两首诗中蝉的形象与诗人各自的身世有哪些相似之处?两 首诗的尾联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首诗运用了哪些相同的艺术技巧?(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②。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③。 ①天末:天尽头。这里指夜郎。当时李白因永王璘案被流放夜郎, 途中遇赦还至湖南。 ②过:经过。此句说山林鬼怪喜欢有人经过成为它们的食物。 ③汨罗:汨罗江。屈原投汨罗江而死。 (1)首句以“凉风”开头,作用是什么?前四句怎样具体表现怀念 李白的殷切情意?(3分)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专题练习

专题专项突破 演练29 古代诗歌阅读专项练·鉴赏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11分) 春题湖①上 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注】①湖,即杭州西湖。 ★(1)下列各句对原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作者在满心的愉悦中对春天的西湖做了集中而又概括的介绍。 B.颔联和颈联,作者将远望近观、仰视俯瞰诉诸笔端,对西湖全部景点做了细致描绘。 C.颔联中“排”字形象、生动,用比喻的手法,写山峦起伏,环湖而绕,且排列整齐。 D.尾联,作者借“一半勾留”来表达自己对西湖春色的喜爱,对西湖、对杭州的依恋。 E.全诗以“湖”字开头,以“湖”字作结,以“湖”为中心,绘出了一幅西湖春景图。 【解析】选BC。B项,“西湖全部景点”概括不当;C项,颔联中“用比喻的手法”不当,“排”字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2)在题写西湖春景时,为了突出画面中景物的某些具体特点,作者运用了一些写作技巧。试结合原诗就其中一种技巧的使用效果做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19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 1.(2019·河南郑州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发剡中石城寺 赵嘏 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相关。 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 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 明朝一倍堪惆怅,回首尘中见此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尘世奔忙,而次日黎明因要离去内心又为尘世思虑所扰。 B.颔联写诗人辞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 C.尾联写诗人辞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离别此地倍加惆怅,只能回望此山以慰藉情怀。 D.作品以时间为序结构全篇,熔叙事、描写、抒情于一炉,情意自远,饶有韵味。 B[“烟霞”,泛指山水、山林。“去”,离开。该句意为诗人辞别宿处的山水胜景离去。] (2)请结合全诗,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①写景上视听结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隐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苍翠而宁静,白鹤刚刚飞回停歇,描绘了一幅山林清晨图景,营造出幽深、静谧、出尘的氛围。 ②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描绘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隐回荡、雨后松林苍翠宁静、白鹤刚刚飞回的清幽静谧的景象,寄托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爱。③反衬(或“对比”“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闲适,与俗世中奔忙忧劳的自己形成对比,呼应尾联末句,表达自己在世俗中奔走时内心的无奈、凄苦。(意思对即可。) 2.(2019·山东青岛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村行①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宋淳化二年(991)作者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在商州一年多的时间里,写了不少山水诗,《村行》是其中的一首。②原:原野。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题目,点明地点和时令,写出了诗人信马徐行、观赏山野景色的悠然兴致。 B.尾联两句自问自答,抒发了诗人由外界景物所触发的思乡之情。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诗歌鉴赏专题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训练:形象、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1.(2010·福建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 ①坞:山坳。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1)在诗句中,与诗题相呼应的最关键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1分)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在全诗中,仅有第一句中的动词“踏”与诗题“访隐者”中的“访”相呼应。 答案:踏 (2)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通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通过“残花满地”的景物描写进一步烘托隐者孤独、随性自然的形象。 答案:通过描写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造访,无人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本题是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鉴赏能力的考查。诗歌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考生要学会概括这些形象的特征并揭示出作者刻画某一形象的意义,其中对景物形象的鉴赏,常常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所描述的画面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的题目则要求考生概括意境。相比较而方,诗歌对于“形象”的考查比“语气”“表达技巧”“思想”要少一些。因为诗歌不同于小说以塑造形

2020年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

2020年高一语文古代诗歌鉴赏训练题附答案第一组(30分)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 张九龄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1)诗中所写庐山瀑布有什么特点?诗人为我们描摹了一幅怎样的瀑布图?(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举例说明。(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诗中所写瀑布从天而降,气势不凡,光彩夺目,云气缭绕。诗人以山相衬,以天相映,为我们描摹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 (2)本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有:①夸张,如万丈红泉落的万丈,突出了瀑布的气势不凡;②比喻,如日照虹霓似,将阳光下的瀑布喻为天上的虹霓,突出了瀑布的神采。 诗歌鉴赏:这首诗描写的是庐山瀑布水的远景,从不同角度,以不同手法,取大略细,写貌求神,重彩浓墨,渲染烘托,以山相衬,以天相映,描绘了一幅雄奇绚丽的庐山瀑布远景图。诗人欣赏瀑布,突出赞叹它的气势和神采等。首联写瀑布从高高的庐山落下,远望仿佛来自半天之上,红泉、紫氛相映,光彩夺目。颔联写青翠高耸的庐山,杂树丛生,云气缭绕。远望瀑布,或为杂树遮断,或被云气掩住,不能看清全貌。颈联写阳光照耀,远望瀑布,若彩虹当空,神采突显;天气晴朗,闻其响却若风雨声。尾联以赞叹作结:庐山本属仙境,原多秀丽景色,而以瀑布最为突出。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其一) 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1)贯休的诗在语言上善用叠字,试以本诗为例作简要分析。(3分)

专题21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解析版)

专题21 规范作答——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真题速递 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内容分析不正确。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故选D。 2.【2015年北京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题目。 醉翁操①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②。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③,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④。 [注] ①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②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③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④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练习题 命题人:侯小斌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B.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升。C.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D.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装镜台。 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袅袅 ..兮秋风(微风吹拂的样子)帝子降兮北渚.(水边的浅滩) B.目眇眇兮愁予 ..(使我发愁)与佳期.兮夕张(日子) C.夕济.兮西澨(渡水)遗.余褋兮澧浦(遗弃) D.时不可兮骤.得(很快)登白兮骋望 ..(纵目远望)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理解正解的一项是: 映阶碧草自.春色三顾.频烦天下计 天生丽质难自.弃君臣相顾.尽沾衣 A.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也相同 B.两个“自”相同,两个“顾”不同 C.两个“自”不同,两个“顾”相同D.两个“自”不同,两个“顾”也不同 4、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与尔.同销万古愁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但.愿长醉不愿醒但.见悲鸟号古木 C.主人何为.言少钱烹羊宰牛且为.乐 D.将进酒,杯莫.停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不见/ 黄河之水/ 天上/ 来,奔流到海/ 不复/ 回。 B.五更/ 鼓角/ 声/ 悲壮,三峡/ 星河/ 影/ 动摇。 C.与/ 君歌/ 一曲,请/ 君为我/ 倾耳/ 听。 D.家住/ 吴门,久作/ 长安旅。五月/ 渔郎/ 相忆否? 6、下列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在艺术手法上不同的一项是: A.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C.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斯。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7、诗人将静与动巧妙地统一在诗中,共同构成动人的意境,颇具艺术辨证法。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动静相衬手法的一项是: A.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许浑《夜归丁卯桥村舍》)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古典诗文 12-23 1456 古典诗词鉴赏专题训练题 1、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燕诗 粱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衔泥两椽间,一巢生四儿。四儿日夜长,索食声敖孜, 青虫不易捕,黄口无饱期。觜爪虽欲敝,心力不知疲。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树枝。举翅不回 顾,随风四傲飞。雌雄空中鸣,声尽呼不归。却入空巢里,啁啾终夜悲。燕燕尔匆悲, 尔当返自思。思尔为雏日,高飞背母时。当时父母惫,令日尔应知。 ① 按照诗人对自己诗歌的,这是一首“讽喻诗”,请你谈谈这首诗歌“讽喻”(规劝)的是什么。(4分) 答. ②赏析“青虫不易捕……一一刷毛衣”这10个诗句。(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8分) 塞下曲(其二)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诗中“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与杜甫《兵车行》中的“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都写到了古战场,两相比较 (1)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共同之处? (2)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有何不同? 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 [双调] 水仙子·咏江南 张养浩 一江烟水照睛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看沙鸥舞再三,卷香风十里珠帘。画船儿天边至。酒旗儿风外飐,爱杀江南。 (1)这支小令咏赞江南的美景,写出了江南景物什么样的特色?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曲写景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分析。(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每小题4分) 东岗晚步 李弥逊 饭饱东岗晚杖藜,石梁横渡绿秧畦。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

古代诗歌鉴赏之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 【知识卡片】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 反复对比引用双关反语顶真通感用典互文叠字 呼告讳饰(婉曲)仿词飞白回文列锦 判断下面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比喻 2、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韩愈《晚春》)拟人 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对比比喻 4、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纱》)比喻对偶 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用典 6、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比喻对偶 7、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夸张 8、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互文 9、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互文 10、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比喻 11、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拟人 1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比喻 13、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顶针 14、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拟人比喻通感

1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互文 16、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设问 1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18、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比喻 19、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夸张 20、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借代 21、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 2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设问 23、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比喻对偶夸张 2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25、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 26、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夸张借代 27、举酒欲饮无管弦。借代 28、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比喻 29、淡月梨花曲槛傍,清露苍苔罗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凭栏人·春思》反语 30、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毛泽东《蜂恋花?答李淑一》双关 3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比喻 3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呼告 33、马克思永远地睡着了。讳饰(婉曲) 33、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地方口音:“武兄(松)把老五(虎)打喜(死)了。”飞白 34、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用典对比 35、沉默,监房突然像沉入无底的黑夜的深渊中,就是落下一根针也仿佛可以听见。夸张 36、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年不闻丝竹声借代

高中古代诗歌鉴赏新题【教师版】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 1.郑州市第三次质量检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归雁 陆龟蒙 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似悲边雪音犹苦,初背岳云行来高。月岛聚栖防暗缴,风滩斜起避惊涛。时人不问随阳意,空拾栏边翡翠毛。 【注】①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末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②岳:指南岳衡山。衡山有回雁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明写归雁“象我曹”,实则写地上漂泊不定的人像天上不断迁徙的雁一样劳苦。 B.颔联中“岳云”与“边雪”分别点出了大雁北归的起点与终点,与首联照应,写出归雁行程之远。 C.颈联以“暗缴”“风滩”“惊涛”等意象,描绘出雁群所处的险恶环境,暗寓了归雁的悲剧色彩。 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而是意在形外,着力于表达诗人的人生感悟。 15.本诗所咏“归雁”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意象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6分) (二)(9分) 14.(3分)D("本诗没有像有的咏物诗那样摹写事物的形象"错,本诗也摹写了事物即"归雁"的形象。) 15.(6分)相同点:①都是以物喻人(或"双关");②都抒发了作者苦闷(愁

苦)的情感(或"都抒发了作者羁旅天涯的感慨")。(2分,答出一点给1分)不同点:①本诗的"归雁"表现了诗人生活状态的悲苦艰辛、处境的险恶、世无知音无人理解的愁苦,(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也反映了晚唐社会的黑暗险恶;(1分)②王诗中的"归雁",表现了出临边塞、远离朝堂的失落之情(或"王诗中的'归雁',反衬了自己远离家乡、出使异域的愁苦。")。(1分) 2.大连二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小孤山① 谢枋得② 人言此是海门关,海眼③无涯骇众观。天地偶然留砥柱,江山有此障狂澜。坚如猛士敌场立,危似孤臣末世难。明日登峰须造极,渺观宇宙我心宽。 [注]①小孤山:位于安徽宿松县城南65公里的长江之中,四无依傍,地势险要,是南宋军事要地。②谢枋得:宋末弋阳(今属江西)人,以忠义自任,曾率军抗元。兵败后隐居福建一带,后被元人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③海眼:急流遇阻所形成的大漩涡。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开篇即用比喻,将小孤山所处环境比作“海门关”,突出其地势之险要。 B.颔联“砥柱”一词运用典故,又照应诗题,而且赋予小孤山中流砥柱的意义。 C.尾联借景抒情,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D.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诗人身为孤臣,时处末世,亦不忘报效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