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和机械能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题试卷

功和机械能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题试卷
功和机械能单元 期末复习测试题试卷

功和机械能单元期末复习测试题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

2.如图所示,用10N的水平拉力F拉滑轮,使足够长的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若不计滑轮重、弹簧测力计重、绳重和滑轮摩擦,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以A为参照物,B是静止的

B.滑轮移动的速度为0.4m/s

C.绳子拉物体A的功率为1W

D.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增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也会增大

3.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4.利用四个相同的滑轮,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用同样的时间,把质量相等的重物G 提升了相同的高度,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 甲、F 乙,拉力做的功分别为W 甲、W 乙,拉力的功率分别为P 甲、P 乙,机械效率分别是η甲、η乙,(忽略绳重与摩擦),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W 甲=W 乙,P 甲=P 乙

B .F 甲>F 乙,η甲>η乙

C .W 甲=W 乙,P 甲>P 乙

D .F 甲=F 乙,η甲=η乙

5.如图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使重为G 的木棒绕固定点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在棒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逐渐增大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拉力F 不变,F 的力臂变大

B .拉力F 变大,F 的力臂变小

C .重力G 不变,G 的力臂变小

D .重力G 变小,G 的力臂变大

6.如图所示,某人用扁担担起两筐质量为m 1、m 2的货物,当他的肩处于O 点时,扁担水平平衡,已知l 1>l 2,扁担和筐的重力不计.若将两筐的悬挂点向O 点移近相同的距离△l ,则

A .扁担仍能水平平衡

B .扁担右端向下倾斜

C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

21

l l l - D .要使扁担恢复水平平衡需再往某侧筐中加入货物,其质量为(m 2-m 1)2l

l l

-

7.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 1和F 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 1和v 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8.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9.如图,质量分别为m1、m2、m3(m1>m2)的物体通过轻绳和弹簧连接起来,三个物体均处于静止状态.不计弹簧自重、绳重和摩擦,关于此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A.绳子对m2的拉力大小为m2g

B.绳子对m1的拉力大小为m1g

C.弹簧中拉力大小为(m1-m2)g

D.地面对m3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

10.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探究滑轮组作用的实验装置,每个钩码重2N。实验时要竖直向上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拉力大小如图所示,则动滑轮重为______N,将弹簧测力计向上移动

30cm,则钩码上升的高度为______cm。(不计一切摩擦及绳重)

12.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M是重5000N,边长为0.5m正方体的配重物体,杠杆AB的支点为O,OA∶OB=1∶2,当重为700N的工人用300N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滑轮、杠杆及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3.如图甲所示,质量为60kg的小明坐在地上,最多能拉着质量为400kg的物体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物体A所受阻力为物重的0.2倍,则小明对物体A的拉力是____N。如图乙所示,当小明站立在地面上,利用滑轮组以尽可能大的力竖直向下拉绳子,恰好能将浸没在水中、密度为4×103kg/m3的物体B缓慢拉离水面,物体B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_____N(不计滑轮重及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绳子能承受的拉力足够大)。

14.如图,把物体A放在水平板OB的正中央,用一不变的力F将板的B端匀速地慢慢抬高(O端不动),设A相对平板静止,则A对板的压力将__________,A与B之间的摩擦

力将___________,F对O点的力矩将_____________.

15.如图为我国自主设计生产的、世界最大的观光潜水器“寰岛蛟龙1”号。该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40m,空载时质量为24t,总长7.9m、总宽3.6m、总高4.4m,配备有供电系统、浮力调节系统、生命支持系统及导航控制系统等。海水密度取1.0×103kg/m3。(g=10N/kg)

(1)潜水器潜入水面后,在下潜过程中受到海水的浮力________,海水对它的压强

________ (选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2)该潜水器在水面下40m处、面积为1cm2的外壳上承受的海水压力有多大_______?(3)该潜水器空载浮在海面时,受到的浮力多大______?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多大

_______?

(4)潜水器返回母船时,利用母船艉部起吊装置将潜水器缓缓吊上母船甲板。若潜水器在海面上被吊起的过程中,起吊装置的机械效率为80%,潜水器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

0.2m/s,则起吊装置在1min内的总功为多少________?起吊装置的功率为多大_______?(设起吊过程中潜水器空载)。

16.如图所示,轻质木杆AB可以绕O点转动,OA的长度是OB的三倍,A端细线下所挂280N的重物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B点用600N的动力竖直向下拉动,木杆静止不动,则重物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此木杆为_______(“省力” “费力”“等臂”)杠杆。

17.某同学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行进,当自行车两个脚踏板转到___________位置时(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与水平方向成45度角),用力最小,这是因为这个位置的________最大.

18.为了将重为600N的物体运送到6m高的楼顶上,甲工人利用图甲的滑轮组施加300N拉力在30s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此过程中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________m,拉力的

功率为________W;乙工人搭建了图乙所示的斜面,斜面长12m、高6m,乙工人沿斜面方向施加400N的拉力匀速将重物也成功运送到楼顶,该过程中斜面的机械效率

为________,物体所受斜面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19.如图,杠杆每小格的长度相等,质量不计,以O为支点,杠杆的右端挂有重物M,支点左边的A处挂钩码时,杠杆平衡,将重物M浸没在水中,钩码放在B处,杠杆又平衡,则重物与钩码的质量之比为____,重物M的密度是____kg/m3

20.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00N,在拉力F的作用下,能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右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拉力F的功率是______;物体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N。

三、实验题

21.某实验小组利用图示装置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用轻绳悬挂杠杆一端的D点作为支点,在A点用轻绳悬挂总重为G的钩码,

在占点用轻绳竖直悬挂一个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保持水平;

②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缓慢匀速上升(保持0点位置不变),在此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利用刻度尺分别测出A、B两点上升的高度为h1、h2。

回答下列问题:

(1)杠杆机械效率的表达式为η=____________.(用已知或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

(2)本次实验中,若提升的钩码重一定,则影响杠杆机械效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3)若只将钩码的悬挂点由A移至C,O、B位置不变,仍将钩码提升相同的高度,则杠杆的

机械效率将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所示,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装置。

(1) 实验前,杠杆右端偏高,应将两端的螺母向________调节,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2) 杠杆平衡后,在左侧挂两个钩码,每个钩码重1N,在右端竖直向下拉着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如图所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_____N(弹簧测力计自重不计);

(3) 当弹簧测力计处于图中的虚线位置时,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仍等于F,应将钩码向_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适当的距离;

(4) 小华想到若铁架台不是在水平桌面上,而是在略微倾斜的桌面上是否影响实验呢?经小组分析不在水平桌面上_______ (填“影响”或“不影响”)实验过程。

23.图甲是某型号的抽水马桶水箱进水控制装置的示意图,浮子是有上底无下底的圆柱形容器,中间有圆柱形的孔(图乙是浮子的放大示意图),壁的厚度忽略不计,浮子通过圆孔套在直杆上,并与调节螺母紧密相连,手动上下移动调节螺母,可以使浮子的位置随之上下移动,轻质细杆AB可绕O点旋转,A端与直杆底端相连,B端装有塞子当水箱的进水孔进水,水面接触到浮子下端后,浮子内的空?开始被封闭压缩,随着水位继续上升,浮子上升带动直杆向上运动,当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AB杆处于水平位置时,塞子压住进水孔,进水孔停止进水。

(1)为测出浮子上底面的面积,现有刻度尺、量筒和水,请完成实验:

①将浮子倒置后,用刻度尺测出浮子内的深度h;

②将浮子装满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浮子上底面的面积表达式:S上=_________(用所测量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2)若浮子上升的过程中内部被封闭的空气不泄露,用上述方法测得的浮子上底面的面积为10cm2,外界大气压为1.0×105Pa,浮子、直杆、细杆AB、塞子的重力及所受浮力均不计,忽略所有摩擦,当进水孔停?进水时,浮子内的?体压强为外界大气压强的1.2倍,

OA=6cm,OB=4cm,塞子受到水的压力为___________N。

(3)科学研究表明,?定质量的?体,在温度不变时,其压强与体积成反比,当进水孔的水压过大时,塞子被冲开,水箱内的水位超过?定?度,会使水溢出,若通过移动调节螺母的方法保证?桶正常使用,应如何移动调节螺母:__________。

2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表为某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

动力

(牛)

动力臂

(米)

阻力

(牛)

阻力臂

(米)

1

挂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

力.

20.0520.05

2

挂不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

阻力.

40.0360.02

3

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

为动力和阻力.

30.02 1.50.04

4

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

为动力和阻力.

5.80.0450.04

a、该同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b、实验序号4的数据显然发生错误,若记录无误,则错误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4)该同学在学习了机械功后,认为力×力臂的单位恰好是“牛×米”,那么就可以将“力×力臂”的单位合写成“焦”.你认为该同学的认识是___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25.如图所示,下面是某同学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斜面的倾斜程度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实验数据。

斜面与

水平夹

小车的

重力

G/N

斜面的

粗糙程

斜面的

高度

h/m

沿斜面

拉力

F/N

斜面长

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W

/J

机械效

η/% 20° 2.1玻璃面0.090.60.50.1890.3063 30° 2.1玻璃面0.21 1.10.50.4410.5580.2 45° 2.1玻璃面0.36 1.80.5

45° 2.1棉布面0.36 2.00.50.756 1.0075.6

(1)此探究实验是采用了_____________的物理研究方法。

(2)请将上表中空格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表中的实验数据,得出要探究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

26.如图是工人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当物体下降的距离为2m时,用时4s。工人的拉力为50N,工人质量为60kg。(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求滑轮组的效率η1;

(3)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η1:η2=4:3(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10N/kg)。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27.如图是某科技小组设计的在岸边打捞水中金属块的装置示意图,每个滑轮重为 100N,均匀实心金属块的密度为 8×10 3kg/m3,金属块的质量为 80kg.绳重和摩擦、滑轮与轴及杠杆支点处的摩擦、水对金属块的阻力均忽略不计,金属块一直匀速上升.(水的密度ρ水=1.0×10 3kg/m3,g 取 10N/kg)

(1)在金属块还未露出水面时,求此时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

(2)在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F;

(3)金属块在水中匀速上升 2m,且金属块未露出水面时,求人的拉力所做的功.28.如图所示,两个和尚用轻质扁担来抬水,水桶和水的总质量为20千克。扁担在水平位

置平衡时,水桶悬挂点到甲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0.8米,到乙和尚肩上支撑点的距离为1.2米。

(1)求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

(2)如果在水桶中多装入5千克水,要保持两和尚支撑点的位置及甲和尚对扁担的支持力大小不变,求水桶悬挂点应移动的距离和方向。

29.“振华30”轮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起重船,有“大国重器”之美誉。某次施工中,“振华30”轮船将重达几千吨的海底隧道接头装置,匀速缓慢的从其上表面距海面 10 m 深的水下提升到空中。“振华30”起吊装置、滑轮组示意图如图甲,提升过程中,绳子自由端拉力F的功率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接头装置脱离水面后,滑轮组机械效率为80%。不计绳重及摩擦,不计海水阻力,ρ海水=1.0×l03kg/m3,g取10N/kg)。求:

(1)开始提升前,隧道接头装置上表面受到的压强;

(2)隧道接头装置的重力;

(3)隧道接头装置的密度。

30.如图所示,甲是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实心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2m/s 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P 随时间t 的变化图象,设t=0 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绳子重力及滑轮的摩擦,g 取 10N/kg。求:

(1)圆柱型重物的质量?

(2)圆柱型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圆柱型重物的密度?

(4)若考虑绳重及摩擦,圆柱型重物全部出水后,汽车的实际拉力为 5000N,此时该装置

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如图,杠杆在A 位置,因为杠杆平衡,所以

F ×OA =

G ×OC

所以

OC

F G OA

=

杠杆在B 位置,OA '为动力臂,OC '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G ,因为杠杆平衡, 所以

F OA

G OC '?'=?'

所以

OC F G OA '

'=

'

如图,又因为

OC D OA B ''∽

所以

::OC OA OD OB ''=

因为

::OD OB OC OA =

所以

::OC OA OC OA ''=

所以

OC OC

F G G F OA OA

''=

=='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A 位置匀速提到B 位置的过程中,力F 的大小不变。故ABC 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

2.C

解析:C 【详解】

A.匀速拉动A 的过程中,以A 为参照物,B 与A 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B 是运动的,故A 错误;

B.由图可以知道,F 作用在动滑轮上,由动滑轮的特点可以知道,动滑轮移动的速度是绳端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物体A 的移动速度为

(即绳端移动速度),所以动滑轮的移动速度为

,故B 错误;

C.由图可以知道,滑轮为动滑轮,绳端拉力为F 的一半,即

,

则绳子拉物体A 的功率,所以C 选项

是正确的;

D.测力计对B 的拉力与A 对B 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在运动过程中若将拉力F 增大,B 物体仍然静止,因为B 和A 之间的摩擦力不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不变,故D 错误. 所以C 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如果发生位置的变化,被研究的物体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

(2)由图可以知道,F 作用在动滑轮上,所以动滑轮移动的速度是绳端移动速度的二分之一; (3)由图可以知道,滑轮为动滑轮,绳子拉力为F 的一半,根据求出绳子拉物体A 的功

率;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拉力的大小无关,测力计对B 的拉力与A 对B 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拉力增大时摩擦力不变,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

3.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重物A 上升速度为0.4m/s 时,滑轮上升速度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0.2m/s ;此时拉力为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

2210N 20N F G ==?=

故D 正确。 故选D 。

4.A

解析:A 【详解】

AC .因忽略绳重与摩擦时,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物体和动滑轮总重力做的功为总功,且两物体提升相同高度,所以,由W =Gh 可知,F 甲、F 乙做的总功均相等,故W 甲=W 乙,又因为时间相同,故P 甲=P 乙,故A 正确C 错误;

BD .由图可知,甲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 1=3,乙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n 2=2,由题意可知,两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力相等,且提升物体的重力相等,所以,忽略绳重与摩擦时,

由G G F n

+=

可知,F 甲

5.B

解析:B 【详解】

设杠杆长为l ,由力臂的定义可知,水平力F 的力臂

1

l lcos θ

木棒重力的力臂

2sin l l θ=

随着夹角逐渐增大,F 的力臂越来越小,木棒重力的力臂越来越大,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1122Fl F l =得

12Fl Gl =

重力大小不变,因此水平力F 变大,故B 正确。 故选B 。

6.D

解析:D 【详解】

AB .原来平衡时,m 1gl 1=m 2gl 2, 由图知,l 1>l 2,所以m 1<m 2,

设移动相同的距离?l ,则左边:m 1g (l 1?△l )=m 1gl 1?m 1g △l , 右边:m 2g (l 2?△l )=m 2gl 2?m 2g △l , 因为m 1<m 2,所以m 1△lg <m 2△lg ,

则m 1(l 1?△l )g >m 2(l 2?△l )g ,则杠杆的左端向下倾斜,故AB 错误; CD .因为m 1(l 1?△l )g >m 2(l 2?△l )g ,故往右边加入货物后杠杆平衡,

即:m 1(l 1?△l )g =(m 2+m )(l 2?△l ) g , 且m 1gl 1=m 2gl 2, 得m =(m 2?m 1)

2l

l l

-,故C 错误,D 正确. 7.B

解析:B 【解析】

A. 如图,甲滑轮组由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1移动的距离为:12s h =;

乙滑轮组由三段绳子承担物重,则F 2移动的距离为:23s h =,所以21s s >,故A 错误; B.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112F G G =+物动;()21

3

F G G =+物动, 所以F 1大于F 2,故B 正确;

C. 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由于21s s >,根据s

v t

=得,v 1小于v 2,故C 错误;

D. 在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 1和F 2做的功都为:()

W G G h =+物动,即做功相等,故D 错误; 故选B .

8.D

解析:D 【解析】

A 、由图知,水平使用滑轮组,对于物体

B 来说,n=2,拉力端移动速度

220.1m/s 0.2m/s v v ==?=物,拉力做功功率223N 0.2m/s 0.6W P F v ==?=,故A 正

确;

B 、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如图弹簧测力计端由三段绳子拉着,所以示数为:2333N 9N F F ==?=,故B 正确;

C 、物体A 受到B 向左的摩擦力为23N 6N ?=,受到向右的拉力F 1为4N ,,物体A 静止受力平衡,所以受到地面向右2N 的摩擦力,即物体A 与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故C 正确;

D 、因为A 、B 间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都不变,所以增大F 2,物体B 会做加速运动,但A 、B 间摩擦力不变仍为6N ,,即A 仍然保持静止,故D 错误. 故选D .

点睛:重点是平衡状态的判断,要牢记匀速运动时物体一定平衡,本题中物体A 受到B 的摩擦力,地面的摩擦力和拉力F 2,此三个力平衡.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分别对质量为m 1、m 2、m 3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对照各选项逐一进行判断即

可.

解答:如图所示:

A、根据定滑轮工作特点可知,绳子对甲物体的拉力等于物体乙对绳子的拉力,等于乙物体的重力,所以,绳子对甲物体的拉力大小为m1g,故A错误;

B、对乙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乙物体的重力与绳子对乙物体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绳子对乙物体的拉力大小为m1g.故B正确;

C、弹簧中拉力为乙物体与甲物体的重力之差,即(m1-m2)g,故C正确;

D、对丙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丙受到地面的支持力、甲物体的压力(等于重力)、乙物体的拉力(等于重力)三个力的作用,地面对丙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m2+m3-m1)g.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定滑轮及其工作特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关键是对各个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有一定难度!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 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G Mg

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F N G

+=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

()

N G F Mg mg M m g

故C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G+G轮)求动滑轮

解析:2 10

【分析】

(1)实验过程中要匀速直线拉动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便于读数;在进行测量工具的读数时,要先认清分度值;

(2)不计绳重和摩擦,利用F=1

3

(G+G轮)求动滑轮的重力;

(3)由图可知,该滑轮组绳子的段数为n=3,根据s=nh可以判断出钩码上升的高度。【详解】

[1]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2N,所以拉力大小是2.4N。

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F=1

n

(G+G轮)可得,动滑轮的重力

G轮=3F-G=3×2.4N-6N=1.2N

[2]由图知,滑轮组由3段绳子承担物重,则由s=3h得,钩码上升的高度

h=1

3

s=

1

3

×30cm=10cm

12.4550 1.82×104Pa

【分析】

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先对工人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人的拉力,

又知道

解析:4550 1.82×104Pa

【分析】

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先对工人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人的拉力,又知道人的重力,从而可以计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分析杠杆A 端受到的拉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B端受到的拉力,对M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地面对

物体的支持力即物体M对地面的压力,根据

F

p

S

算出物体M对地面的压强。

【详解】

[1]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人、竖直向上的拉力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由力的平衡条件F+F支=G人,可得

F支=G人﹣F=700N﹣300N=4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 压=F 支=400N

[2]滑轮、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则定滑轮受3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

F A ′=3F =3×300N =9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

F A = F A ′=900N

根据OA ∶OB =1∶2和杠杆的平衡条件F A ×OA =F B ×OB ,可得

900N 450N 2A B F OA OA

F OB OA

??=

==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M 的拉力等于物体M 对杠杆的拉力,即 F B ′=F B =450N

物体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M 受到的支持力为

F M 支持=

G M ﹣F B ′=5000N ﹣450N =455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M 对地面的压力

F M 压=F M 支持=4550N

[3]物体M 对地面的压强

4M 4550N 1.8210Pa 0.5m 0.5m

F p S =

==??压 13.300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物体A 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f=0.2G=0.2mg=0.2×400kg×10N/kg=800N

[2]小明对绳子的最大拉力

F=G 人=m 人g=60k

解析:300 【详解】

[1]由题意可知,物体A 作匀速直线运动,拉力

F =f =0.2

G =0.2mg =0.2×400kg×10N/kg=800N

[2]小明对绳子的最大拉力

F =

G 人=m 人g =60kg×10N/kg=600N

由图示可知,滑轮组有两段绳子承担物重,当物体B 离开水面时

G B =2F =2×600N=1200N

物体B 的体积为

3B 33

1200N

=

==0.03m 410kg/m 10N/kg

=

B

B

B V m G g ρρ??

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

V 排=V =0.03m 3

物体B 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

F 浮=ρ水V 排g =1×103kg/m 3×0.03m 3×10N/kg=300N

14.减小 增大 减小

【详解】

[1][2]物体m 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N=mgcos ①,静摩擦力f=mgsin ②,在平板绕接地点转动过程中,角逐渐增

解析:减小 增大 减小 【详解】

[1][2]物体m 受重力、支持力和静摩擦力;由平衡条件得:支持力N =mg cos θ ①,静摩擦力f =mg sin θ ②,在平板绕接地点转动过程中,角θ逐渐增大,则支持力N 减小,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m 对平板的压力N ′=N =mg cos θ减小,摩擦力f =mg sin θ增大; [3]设m 到接地点的距离为l ,支持力的力臂等于l ,对物体和平板整体而言,总重力要使板顺时针转动,拉力要使板逆时针转动,根据力矩平衡条件,有

F ?L cos θ=MgL 2cos θ+mgl cos θ ③

其中:L 为板长,则F 的力矩:

MF =F ?L cos θ=MgL 2cos θ+mglcos θ

可见,随着θ的增大,cos θ减小,MgL 2cos θ+mgl cos θ减小,则MF 减小,即F 对O 点的力矩将减小.

15.不变 变大 40N 2.4×105N 3.6×106J 6×104W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下潜过程中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由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解析:不变 变大 40N 2.4×105N 324m 3.6×106J 6×104W 【解析】 【详解】

第一空.下潜过程中排开液体体积不变,由F ρV g =浮液排可知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 第二空.下潜过程中深度不断增加,由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可知,压强增大; 第三空.水面下40m 处受到的压强为:

335=10kg /m ?10N /kg?40m =4?10Pa p gh ρ=

压力为:

5-424?10Pa ?10m =40N F ps == ;

第四空.因为漂浮,所以浮力等于重力为:

3524?10kg?10N /kg =2.4?10N F G mg ===浮 ;

第五空.排开海水的体积约为:

53

332.4?10N =24m 10kg /m ?10N /kg

F V =g ρ=浮排液 ;

第六空.有用功为:

562.4?10N?0.2m /s?60s =2.88?10J W Gh Gvt ===有

因为W W η=

则 总功为:

662.88?10J

===3.6?10J 80%80%

W W 有

总;

第七空.起吊装置的功率为:

643.6?10J ==6?10W 60s

W P t = 。

16.费力

【解析】以杠杆为研究对象,杠杆A 点受到物体G 对其竖直向下的拉力FA 和B 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B ,杠杆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FA×OA=FB×OB.由于FB=600N ,OA=

解析:费力

【解析】以杠杆为研究对象,杠杆A 点受到物体G 对其竖直向下的拉力F A 和B 点竖直向下的拉力F B ,杠杆不动,即处于平衡状态.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F A ×OA =F B ×OB .由于

F B =600N ,OA =3OB ,可以求得F A =200N .由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G

的拉力竖直向上且等于200N .以物体G 为研究对象,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杠杆对其向上的拉力F 拉=200N ,重力为280N ,地面对其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 支.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这三个力平衡即:G =F 支+F 拉,从而可以求得F 支等于80N ,因为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所以

F 压=F 支=80N .由图示情况可知,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所以此木杆为费力杠杆.

故答案为:80;费力

17.水平方向 动力臂

【解析】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相当于双轴对称性杠杆,支点在两脚踏板的中心转轴点,当转到水平位置时,此时动力臂最大,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此时动力最小. 故答案为:车把有花纹

解析: 水平方向 动力臂

【解析】自行车的两个脚踏板相当于双轴对称性杠杆,支点在两脚踏板的中心转轴点,当转到水平位置时,此时动力臂最大,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此时动力最小. 故答案为:车把有花纹是为增大摩擦(合理即可);水平方向;动力臂.

18.180 75% 100 【解析】

解答:由题知,n=3,s=3h=3×6m=18m,W 总=Fs=300N×18m=5400J ;

P===180W.人做的有用功:W有=Gh=600

解析:180 75% 100

【解析】

解答:由题知,n=3,s=3h=3×6m=18m,W总=Fs=300N×18m=5400J;

P=W

t

总=

5400

30

J

s

=180W.人做的有用功:W有=Gh=600N×6m=3600J;人所做的总功:

W总=Fs=400N×12m=4800J;人做功的机械效率:η=W

W

=

3600

4800

J

J

=75%;

W总=W有+W额 Fs=Gh+fs f=Fs Gh

s

-

=

48003600

12

J J

m

-

=100N.

19.4:5 4.0×103

【解析】(1)如图,

由图可知mgLOA=MgLOC,

(2)

思路分析:M未浸没水中,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出钩码和重物的质量关系;浸没后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出右边

解析: 4:5 4.0×103

【解析】(1)如图,

由图可知mgL OA=MgL OC,

(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