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1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朗读并背诵课文。比较两篇短文在句式、节奏等方面的不同之处,说说它们分别带给你什么样的美感。

参考答案:

这两篇短文在行文风格上有很大不同。陶弘景是南北朝时期人,作品带有骈文的特点,多用四字句构成对偶,句式整齐,节奏感较强,间用散句,参差错落,于整齐中有变化。多用寻常词汇,浅显易懂,但为了形式的整齐,选词用字颇多斟酌。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自然成文,涉笔成趣,不事雕饰,天然中见真章。文章所用散句,四言至十言均有,间用整齐句式,节奏舒缓,不求统一。读此文,带给读者一种散淡自然的感觉。

二、《答谢中书书》所写的景物有什么特征?文章结尾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想一想,其中有什么言外之意?

参考答案:

《答谢中书书》中的景物非常秀美,山高水净,绚烂多彩,充满无穷生机。结尾一句,含有三层言外之意:其一,康乐是“能与其奇者”,表现出作者对谢灵运的钦慕;其二,自谢灵运之后,不再有人能“与其奇”,惋惜于世人对秀美山水的无动于衷;其三,“我”是继谢灵运之后又一“与其奇者”,为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自许,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三、细读《记承天寺夜游》,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写作背景和你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谈谈对“闲人”的理解。

参考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的心境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闲人”既指二人的政治处境,即作为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无可诉说;又指夜游时的心

境,即空灵自在,悠游自如,故能欣赏到一派空明的景象。既含有自嘲、自慰之意——不能修齐治平,只好夤夜闲游赏月;又颇有自许的意味——此等美景,如果不是我们两个富有雅趣之人欣赏,岂不浪费?这又表现出一种达观的生活态度。苏轼的思想兼受儒、道、佛三家的影响,所以往往能在逆境中自解自适,将人生的挫折化为审美的机缘。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并体会其妙处。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参考答案:

1.共:共同。“共”字表现了共同分享的情感。

交:交相。“交”字表现的是相互映衬,交相辉映。

俱:都。“俱”字表现了四季景色全都美妙。

2.入:耸入。见:看见。以“入云”,表山之高;以“见底”,表水之清,用词精练。

将:将要。乱:纷乱。以“将歇”表雾气将消散,以“乱鸣”表猿啼鸟鸣,用词准确。

欲:将要。竞:争相,拿着。以“欲颓”写余晖,以“竞跃”写鱼儿嬉戏,用词生动。

五、从两篇短文中任选其一,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白话散文。

参考答案:【示例】

《答谢中书书》改写

山川秀丽的景色,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共同赞叹的,真所谓“山水美景,人人皆爱”。

抬头仰望,高高的山峰耸入云端,好似擎天大柱。低头俯视,清澈的溪水静静流淌,似活泼的小姑娘,一边唱着,一边舞蹈着,使人顿时感到翡翠的颜色太浅,而蓝宝石的颜色又太深,哪怕是绘画名家,大概也难以描摹这如诗如画般的景色吧。向来有山无水则无趣,有水无山又乏味。正是这山水的相伴相映,才使得游者神采焕然;正是这仰俯的上下结合,才使得游者心旷神怡。

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莫急,你看那两岸石岩壁立千仞,在阳光的照耀下,色彩斑斓、五色争辉、熠熠耀眼。加之又有青林翠竹间于其中,就如五彩锦缎上缀以碧玉翡翠,顿成奇观。两岸如悬着两幅锦幛,上有蓝天作背景,下有流水为衬托,实为“天下第一美景”。山脚下,一株株古松,披鳞挂甲、昂然挺立,好像是一个个威风凛凛的战士。另一边,一片片竹海,青翠欲滴,风轻轻吹过,竹叶微微颤动,真像一张张嘴巴在喃喃细语。如此景色,四季长存。

最初的早晨,白雾缭绕于山间;继而如絮如带,仿佛是仙女在此作画;紧接着似烟似缕,好似天堂美景……就在如纱一样的薄雾将要消失的时候,太阳冉冉升起,猿啼鸟鸣,众音齐会,生机勃勃,仿佛是一场盛大的演唱会。傍晚来临,红日西沉,她是太过劳累,去休息了。落日的余晖,为群山抹上了淡淡的红晕,好似一个娇羞的姑娘。飞鸟归林,猿猴栖树,山色苍茫,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静中见动,寂中现响,冲破了湖面的寂静,别具意趣。

不得不说——此般人间天境,无处能及也!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清荣峻茂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的静景,然后写了“悬泉瀑布,飞漱其间”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1-4)

2017年八年级上册语文练习题(一)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凛冽(lǐng)要塞(sài)轻盈(yínɡ)锐不可当(dǎng) B.颁发(bān) 仲裁(zhòng) 履行(lǚ)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湛蓝(zhàn) 摧枯拉朽(xiǔ) D.凌波(lín) 镌刻(juān) 督战(dū) 一丝不苟(gǒu)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潇洒凌空凛冽眼花潦乱 B.监视操纵桅杆阵耳欲聋 C.馈退坠毁紧绷惮精竭虑 D.浩瀚遗嘱吞食白手起家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军乐团奏响《检阅进行曲》,万众瞩目的阅兵分列式开始了。 B.舆论的力量就像排山倒海一般,令人无法抵挡。 C.中国人每年“舌尖上浪费”锐不可当,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D.一位市民收到中奖短信,喜冲冲跑去银行汇钱,却在见到银行前一道防诈骗横幅后如梦初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新春佳节,万家团圆,你们却依然坚守在祖国最北端的边防线上,你们的钢铁之躯为万家和乐奉献着自己的青春。 B.一首首诗,一段段合唱,一幕幕短歌剧,在两小时之内,将半个多世纪的残酷历史出现在我们眼前。C.战争的历史与人类的历史一样久远,从远古战争中走来的现代人,依然没有走出战争的阴影。 D.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5.依次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这是一片冲淘过的秋天,这是一条栉沐过的山谷,这是一处返璞归真的休闲去处。你要住在溪边,_________;你要住在崖下,__________;你要住在林间,_________;你要住在村头,__________这就是休闲山庄了。 ①可听月下虫鸣夜鸟梦②可观石上生云 ③可看水中腾雾④田园牧歌就不再是画上的风景。 A.②③④①B.③②①④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 6.默写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________________,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2)风声一何盛,________________!(刘桢《赠从弟〈其二〉》) (3)柴门何萧条,________________。(曹植《梁甫行》) (4)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__。(《庭中有奇树》) (5)《龟虽寿》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年老而壮志犹存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 (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 (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 (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文学常识练习

部编本语文八年级上册文 学常识练习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八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学常识填空 1、《消息二则》 消息是_______的一种,广义的_______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也叫________。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五部分。消息的三个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诺贝尔,________(国)科学家、工程师、发明家。 3、《“飞天”凌空》是一篇_________。 4、《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是一篇_________。 5、《藤野先生》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着名作品集有散文集 《______________》,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文集《华盖集》、《坟》等。 6、《回忆我的母亲》作者是_________,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_________家。 7、《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国着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代表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丽的颜色》描写的是____次获得诺贝尔奖的_____国的着名科学家_____________。 9、郦道元,字善长,___________家。撰《_____________》四十卷,该书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_____________,也是一部优美的_____________。“三峡”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在文中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绘出了三峡景色,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陶弘景,字通明,着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_____________”。 (2)苏轼,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着名的文学家。与____________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___________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他与唐代__________、_________和宋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位散文家并称为 “_____________”。 11、①吴均,文学家。本文虽名“书”,是吴均写给朋友朱元思的信,实际上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 ②骈文,是________以来产生的一种文体,是与散文相对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讲究________,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_________”,也称“骈俪文”或“骈偶文”。 12、①《野望》的作者是_________,号__________,此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秋景,带着几分 _____________。 ②《黄鹤楼》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既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又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使至塞上》的作者是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_。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_____________的心情以及在大漠雄浑壮美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_____________之情。 ④《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__”,与杜甫并称为“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通过对出蜀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 ⑤《钱塘湖春行》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此诗通过对__________明媚风光的描绘,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3、《背影》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家。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八年级上册语文选择题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9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溃退(guì)舀水(yǎo)白洋淀(dìng) B.绥靖(suí)脂粉(zhǐ)蹿一蹿(cuàn) C.寒噤(jìn)拂晓(fú)颤巍巍(chàn) D.提防(tí)惊骇(hài)迫击炮(pò) 2.下列词语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眼花嘹乱晨曦血腥闪烁 B.臭名昭著荒谬憧憬珐琅 C.响彻云宵杀戮箱箧揣摩 D.精疲力竭纳粹鞠恭铁锈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词语恰当的是() 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______江阴要塞,________长江。 A.占有牵制封锁 B.占领控制封锁 C.占领控制封闭 D.占有牵制封锁 4、对句子大意理解不正确的是()。(2分) A.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对于牡丹的钟爱,人该有很多了。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藓长上碧绿的台阶,青草的颜色映入青翠的帘子。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5.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妥当的一项是() A.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所以西路当面之敌锐不可当,纷纷溃退。 B.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C.老妇人又捧起土来继续往坟上盖,她要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坟堆。 D.两个强盗从前对巴特农神庙怎么干,现在对圆明园也怎么干,只是更彻底,更漂亮,以至荡然无存。 6.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写的小说,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 ) A.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原来的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六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原来的三分之一倍.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短文两篇》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短文两篇》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 2. 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 3.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 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A.应当 B.适宜 C.当然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A.新鲜 B.少 C.鲜艳 (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A.否则 B.却 C.那么,就 (4)无丝竹之乱耳 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 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 B.可以用 C.能凭借 (6)濯清涟而不妖 A.美丽而不庄重 B.妖气 C.装束奇异 (7)同予者何人 A.赞成 B.同意 C.和……一样 (8)亭亭净植 A.植物 B.栽种 C.树立 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 (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 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 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 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 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 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模块。六个单元是指 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 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24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新闻阅读;二单元,为人物传记;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四单元, 散文;五单元,说明文单元;六单元,文言文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 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 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 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 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爱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但也有少数 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 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 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 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读 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 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 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 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 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 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课文赏析: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整体把握 《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叫声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王国维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本文写景,没有仅仅停留在景物本身,而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记承天寺夜游 一、整体把握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的一篇小品文,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文章仅84字,却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时值冬初,寒意森森,正“解衣欲睡”之时,月色悄然入户,于是作者“欣然起行”。“欣然”写其兴奋喜悦之情。“念无与为乐者”,“念”由“行”转化而来,写出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文情也显得跌宕起伏。

八上语文试题集10-短文两篇-练习题

一、基础部分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字____________,号_________________。北宋_______家,_______家。和父亲_______、弟弟________________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五色交辉(交相辉映)晓雾将歇(消散) B.夕日欲颓(坠落)沉鳞竞跃(争相跳) C.月夜入户(窗户)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但少闲人(只是) 3.翻译句子。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4~8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书”的意思是________,“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 6.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本文分___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 8.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列文段,完成9~12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 10.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 1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 1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这些句子表现了苏轼怎样的心境(结合苏轼被贬的情况)? 二、提高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 [甲]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蝮蛇蚹,以至于剑拔士导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 [乙]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而节叶具焉具:________ (2)节节而为之为:________ 14.[甲]文中包含了两个成语,请写出一个,并解释它的意思。 答:成语是:____________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乙]文中说“意在笔先”,[甲]文中也有文字说的是这个意思,请将这些文字找出来,写在下边。 答:这些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1个字) 16.[甲]文中作者明确指出了当时画竹的毛病,这些毛病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作答。答:这些毛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2个字)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练习

探究练习 一、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德馨( ) 苔痕( ) 鸿儒( ) 案牍( ) 西蜀( ) 蕃( ) 淤泥( ) 濯清涟( ) 亵( ) 鲜有闻( ) 2.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读音或解释有误的一项( ) A.斯是陋室,惟吾德馨(lòu简陋) B.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hóng大) C.濯清涟而不妖(ér却) D.香远益清(yì好处) 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3)可爱者甚蕃( ) (4)濯清涟而不妖( ) (5)亭亭净植 ( ) (6)宜乎众矣 ( ) (7)无案牍之劳形( ) (8)无丝竹之乱耳( )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D.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5.下列与课文不一致的是( ) A.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D.予谓菊,花之君子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选出对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1)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 A.对于菊花来说,花中的隐士啊。B.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C.我说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D.菊花,即所谓花中的隐士 (2)何陋之有?( ) A.有什么地方简陋呢? B.哪些地方简陋呢? C.简陋又有什么呢? D.有什么简陋的呢? 7.根据课文默写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3)可以,。无丝竹之乱耳,。 (4)菊之爱,。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爱莲说》选自《》作者,代哲学家 (2)《陋室铭》作者是朝。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或者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的。 (3)“说”“铭”是古代一种文体,请你再举出二例与之相类似的文体。 二、教材探究 1.《陋室铭》一文中,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2.作者为什么先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用原文语句回答 (1)文章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表现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3)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 (4)与“惟吾德馨”相呼应的句子是: 4.文章结尾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5.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理?

2020部编本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第一学期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4分) 大气,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大海大气,不拒绝点滴清澈的泉水抑或浑浊的污水,于是,他的心胸更加广阔,拥有了hào hàn()与澎湃;高山大气,不嫌弃一块石头的丑陋,一棵小草的卑微,于是,他的身姿更加伟岸,拥有了巍峨与坚定;蓝天大气,不厌恶一片乌云的阴晦.( ),一只小鸟的聒.( )噪,于是,他的眼界更加辽远,拥有了广mào()与无边。 2.下列语句与原文书写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3分) A.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B.其间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荇、藻交横,盖竹柏影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这条公路修好才几个月,就到处坑坑洼洼,严重影响行车,实在是差强人意 ....。 B.骄傲的人终会黯然失色,只有真正谦虚的人才会永远鹤立鸡群 ....。 C.两个小机器人跳舞时突然四脚朝天,却仍在不停扭动,卖萌 ..的模样逗得围观者哈哈大笑。 D.大自然是崇高、卓越而美好的。它煞费苦心 ....,创造了世界。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本着“服务G20,奉献G20”作为目的,杭州市政府发出志愿者征集令,希望广大市民以主人翁姿态踊跃报名。 B.执法人员近日加大了对上市蔬菜抽样检测,以防止不合格产品出现在百姓的餐桌上,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C.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世态以及对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D.一篇有关中国人在5 000年前就酿制啤酒的论文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第一作者是位90后的杭州姑娘。 5.给下面的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4分) ××网2016年4月22日讯4月24日是首个中国航天日。为迎接首个航天日,航天专家在国家博物馆学术报告厅做专题报告,总结了中国载人航天、火箭发射、深空探测等方面的航天成就,强调了中国进入太空的能力目前已经达到航天大国的水平,并指出“十二五”期间,中国每年的航天发射数量稳居世界前三,尤其值得所有中国人自豪的是,近20年中国长征火箭的发射成功率居全球之最。 6.古诗文名句默写。(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2.短文两篇

22.短文两篇 一、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可以调.素琴。 (4)无案牍之劳形.。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 (6)濯.清涟而不妖.。。 (7)亭亭净植.。 2、理解性默写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 是,。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 是,。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 是,,。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答: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答: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答: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答: 二、语言运用 4.班级以“我爱文学”为主题出一期手抄报,为积累更多的文学知识,办好手抄报,小明前

往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图书馆他遇到了管理员王老师,他该怎样说?(3分) 答: 5.李容是班上的语文科代表,因病住院。她的同桌好友张林星期天到医院探望她。李容请张林把自己写的作文转交给语文老师赵老师,并请张林代自己向赵老师表示迟交作文的歉意,希望赵老师能批改好,让张林后天来时带给她。 第二天,张林把李容的作文交给赵老师时,对赵老师说: 根据语境,写出张林的转述语,要简明连贯得体,不超过45个字。 答: 三、课内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6.解释加点的字词。 (1)名: (2)灵: (3)德馨: (4)鸿儒: 7.这篇短文的主旨句是:。 8.从上文找出3句对偶句。 (1),。 (2),。 (3),。 四、课外阅读 《陋室铭》阅读训练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人教版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材分析】 重点:教学目标1、2 难点:教学目标3 【课前准备】 1、借助注释工具书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二、整体感知 1、反复朗读课文 2、以同座为单位交流自学情况,疏通文意,提出认为比较重要的或解决不了的词句。 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并检查掌握情况 (解释以下加点词,翻译粗字体句子)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 ..俱 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 ....。实是欲界 ..之仙都 能与.其奇者。 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 三、合作探究 1、以小小组为单位欣赏作者是怎样写景的(参考《山峡》的各种描写角度) 2、古人善于从一川一坳之中发现地理形胜之美,在对美的描述之中表达其中的适己之 意。想想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第10课《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答谢中书书》画面布局的巧妙。 2、《记承天寺夜游》中“闲人”的含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他们为我们奉献了大量的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美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南朝梁代陶弘景写的一篇山水小品——《答谢中书书》。 二、作者及写作背景、文体简介。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期思想家、医学家。隐居茅山。梁武帝遇有国家大事,常去山中征询他的意见,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节奏、韵律、情调。 ⑴多媒体显示优美的山水图画,教师配乐朗诵,学生听读,掌握字音、节奏。 读毕,教师提示朗读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ú)其奇者。

⑵学生大声朗读,品味四字句的节奏。 ⑶选一学生读课文,其余同学点评。 ⑷学生齐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句,整体感知文意。 ⑴学生读课文,口头翻译课文,画出疑难句。 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巡视酌情指导。 (3) 理清背诵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明确:全文可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中间的写景部分,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瞰“清流见底”,再平视“两岸石壁”“青林翠竹”,最后分“晓”与“夕”两层来写。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 四、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像文中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体会文章的意境。 1、选两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其余同学补充、评价。 2、多媒体依次显示山水相映图,石壁翠竹图、晨晖、夕照,激发学生想像。 3、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稍加粗拨。 明确:作品首先为我们呈现了山水相映之美。“高峰入云,清流见底”,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山的倒影给水铺上异彩,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水相伴相映,情味盎然。 其次是缤纷的色彩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山青水绿固然清幽雅静,但色调单一却使人感到冷寂。石壁壁立千仞,五色争辉;又有青林翠竹,间杂其中,就如五彩锦锻上缀以碧玉翡翠。 第三是晨昏变化之美。“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写的是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时,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将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是一幅多么热烈欢快的晨景,又是一幅清静幽寂的暮景。 三种美交替出现,构成一幅美丽迷人的山水画轴。 教师根据学生讲解归纳成板书: 4、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复背课文,深入领会文章的诗情画意。 五、深入研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提问: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有的认为流露了闲适归隐之意,等等。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点拨:文章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流露出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实欲界之仙都”,表露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两篇教案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句。 (2)理解本文的主题。 (3)了解铭文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 (1)朗读、背诵全文。 (2)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3.情感与价值观 (1)理解作者描述陋室和莲的情怀 (2)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重点难点】 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法学法】 1.释义法:积累文言词句。 2.品读法:理解本文的主题。了解铭文的特点 3.模拟写作:领会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提高认识并尝试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陋室铭) 刘禹锡 一、解题 1.陋室,是刘禹锡的室名,就是简陋的房子。据说是刘禹锡在安徽和州任刺史时修建的。一正房,两厢房,坐北朝南。正房中有石碑一方,碑首有篆书“陋

室铭”三个字,现在安徽和县仍保存着。 2.铭,本是古代刻在器物或石碑上用来歌功颂德或警戒自己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二、作者简介(板书:刘禹锡) 1.刘禹锡,是唐代进步的思想家,又是一位有成就的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词散文,受到同时代大诗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铭》就是一篇传世佳作。今天我们就来共同赏析这篇文章的写作特色(板书:学习目的:赏析写作特色) 2.给下列字注音并解词。 德馨( ) 案牍( ) 鸿儒( ) 乱耳( ) 三、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孔子云:“何陋之有?” 四、课文分析 1.出示胶片(与本文有关的山水画),齐读课文两遍。 (1)文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写陋室中人的句子是: (3)写陋室中事的句子是: 2.提问:这篇短文可分为几个层次? 回答: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山不在高一惟吾德馨”;第二层:“苔痕上阶绿一无案牍之劳形”;第三层:“南阳诸葛庐一孔子云:何陋之有?”我们一层层讲解。(出示与第一层意义相吻合的山水画胶片) 3.教师讲解 文章的题目是《陋室铭》,但是作者并没有直接写陋室,而是从什么写起呢? 回答:山水写起。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字词清单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字词 第一单元 1、消息二则(xiāo xi èr zé) 溃退(kuì tuì) 泄气(xiè qì) 督战(dū zhàn) 要塞(yào sài) 业已(yè yǐ)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锐不可当(ruì bù kě dāng) 2、首届诺贝尔奖颁发(shǒu jiènuòbèiěr jiǎng bān fā) 颁发(bān fā)遗嘱(yízhǔ)建树(jiàn shù) 仲裁(zhòng cái) 巨额(jù é) *屠呦呦(tú yōu yōu)青蒿素(qīng hāo sù) 嵩山(song shān)竹篙(zhú gāo) 3、“飞天(fēi tiān)”凌空(ling kōng) 凌空(líng kōng)翘首(qiáo shǒu)酷似(kù sì) 潇洒(xiāo sǎ)轻盈(qīng yíng)悄然(qiǎo rán) 由衷(yóu zhōng)新秀(xīn xiù) 屏息敛声(bǐng xīliǎn shēng)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 如梦初醒(rú mèng chūxǐng) 4、一着惊海天(yìzhāo jīng hǎi tiān) 桅杆(wéi gān)浩瀚(hào hàn) 娴熟(xián shú) 咆哮(páo xiào) 紧绷(jǐn bēng)镌刻(juān kè) 一丝不苟(yìsī bù gǒu)白手起家(bái shǒu qǐjiā)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艉(wěi)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téng yěxiān sheng) 挟(jiā)[另读xié] 樱花(yīng huā)绯红(fēi hóng) 宛如(wǎn rú) 掌故(zhǎng gù) 落第(luò dì) 畸形(jī xíng) 不逊(bú xùn) 匿名(nì míng) 诘责(jié zé) 呜呼(wūhū)凄然(qī rán) 教诲(jiào huì)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 jiàn) 杳无消息(yǎo wú xiāo xī) 抑扬顿挫(yì yang dùn cuò) 正人君子(zhèng rén jūn zǐ) 深恶痛绝(shēn wù tong jué) *烂熳(làn màn)[现:烂漫(làn màn)] 喝采(hēcǎi)[现:喝彩(hè cǎi)] 6、回忆我的母亲(huíyìwǒ de mǔqī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