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稿浅析《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2)

3稿浅析《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2)
3稿浅析《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2)

目录

中文摘要 (2)

英文摘要 (2)

前言 (4)

1 穿越剧的出现和审美倾向 (5)

1.1 穿越剧的出现 (5)

1.1.1 穿越的科学依据 (5)

1.1.2 后现代主义理论推动了穿越剧的出现和发展 (5)

1.2 穿越剧的审美倾向 (6)

2 《步步惊心》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6)

2.1 《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 (6)

2.1.1 历史的时间线索 (7)

2.1.2 历史事件 (8)

2.1.3 历史人物 (9)

2.2 《步步惊心》的艺术真实 (9)

2.2.1 符合客观真实 (9)

2.2.2 高于客观真实 (10)

3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10)

结语 (11)

参考文献 (12)

后记 (13)

摘要:穿越剧是目前很常见的一种影视剧形式,以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到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为鲜明标志,并主要以一批在网络平台上的穿越写手创作的众多风格迥异的穿越小说为剧情蓝本。其中皆有涉及历史,但围绕着的主题却是:改变历史的催泪爱情故事。它不是完全照搬的历史题材正剧,也不是脱离史实的歪剧,而是历史依据与艺术创作的有机结合,因此它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对穿越剧,评论者们意见无法统一。但总的来说,不过两种。一种是,认为穿越剧是一种颇具创新意味的题材能让编创人员大展身手,且剧中交错的时空、古代与现代智慧的碰撞和摩擦给创作者以足够的操作空间。而另一种则认为穿越剧内容太肤浅、结构不够紧凑,其对历史的解读不够严谨,过分的强调娱乐性。对《步步惊心》这一热门穿越剧,评价也各有不同。有人认为它里面的女主角马尔泰若曦完全是虚构的,其完全是一部披着历史正剧外衣的言情偶像剧,相比其他历史剧而言,它的历史娱乐性更强一些,如果硬要以历史真实去剖析,并没有太大的价值。与此相反,有人却认为《步步惊心》里面的故事,是以清朝康熙雍正年间九龙夺嫡的真实历史为依据创作并加工的,其剧情的发展符合历史逻辑。这两种观点,相悖中有相和的部分,归根到底就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问题。

关键词:穿越剧;历史真实;艺术真实;《步步惊心》

Abstract: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is a drama of movie and TV is very common, with the content and elements of the story more or less related to the time, as the symbol,and a number of the network platform through the writers created many different styles of novel through the story for the blueprint. Among them are related to history, but on the topic is: the history of tear love story. It is not completely copythe historical drama, also not from the historical facts of the crooked drama, but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historical basis and artistic creation, it is the unity of historical reality and art reality. To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critics disagree. But in general, but two. One is, that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is a very innovativemeans material for creative personnel mettle, collision and friction and theinterleaved space-time, ancient and modern wisdom for creators to enough operation space. And the other is that wear the Shaoxing opera content too shallow, no compact structure, its interpretation of history is not precise enough,too much emphasis on entertainment. On "startling step by step" this hot wearthe Shaoxing opera, evaluation are also different. Some people think it "'history'more entertainment, to the historical reality to analyze, not much value." On the contrary, some people think that "startling step by step" inside story, is the real history as the background processing, the plot development

conforms to the historical logic. These two viewpoints, fill with and contradictory, in the final analysis is the historical truth and artistic truth binding problem.

Keywords:traversing drama; historical truth ; artistic truth; Startling step by step

前言

近几年来,一股穿越风向中国文坛席卷而来,穿越历史小说更是比比皆是。它们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一些真实的历史,并在不影响历史大致走向的前提下虚构人物、事件。所谓“穿越剧”就是指剧中的主人公,因为某种特殊原因到达自己所处时代之前或之后的某个时代,从而发生一系列事件的影视剧。

“早期的穿越剧有《寻秦记》,讲述的是一个名叫项少龙的现代人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战国的经历。由此引发了很多类似穿越的小说出现,例如网络小说《绾青丝》、《梦回大清》系列等。除此之外,很多穿越题材的电视剧也相继出现。比较为众人所知的有《穿越时空的爱恋》、《古今大战秦俑情》、《月光宝盒》、《魔幻手机》、《神话》。”[1]如此多穿越题材影视剧也让一些人对中国的历史教育忧心,认为这会让人们错误的认识历史。自此,穿越剧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低迷期。

随着电视剧《宫锁心玉》的热播,穿越剧重新走入了人们的观赏视角,紧随其后的《步步惊心》更是获得了一系列的奖项,可谓是名利双收。电视剧《步步惊心》是由网络作家桐华的同名清穿小说《步步惊心》改编而成的,讲述的是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成为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在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挣扎求生存,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却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九龙夺嫡”的纷争,与他们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穿越剧带有玄幻色彩,它不像历史剧那样厚重,娱乐性较强,让观众能够轻松的观看。因此,穿越剧深受人们喜爱,而穿越文学的创作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是在关注这些穿越剧、穿越小说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这些涉及到历史的穿越剧其中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以《步步惊心》为例,分析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能更好理解这部小说以及其改编成的电视剧,知道在那段历史时期,那些是真实的,那些是虚构的,不偏听偏信的以为书中的影视剧中的就是真实的历史。并且可以为中国的历史穿越剧中得虚构做一个规范,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更可以规范历史剧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

《步步惊心》作为一部穿越剧,里面虽然主要讲述的是女主角的爱恨情仇,但是其中也涉及到了清朝的历史,尤其是康熙雍正年间的历史。所以,这儿就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都知道,不管是小说还是有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都是需要在事实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创作再加工的,而穿越剧《步步惊心》就有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问题。既然剧里面涉及历史,那么就必须符合历史逻辑和发展方向,但是它又不是真正的历史教科书,它是一种艺术形式,所以它有需要一定的艺术加工。那么,这个艺术真实和历史真实的问题该怎么解决呢?这就是这篇文章讨论的问题。为论述方便,本文将从穿越剧的出现—穿越剧的审美倾向—《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1 穿越剧的出现和审美倾向

穿越剧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影视剧形式,其剧情或多或少涉及到时空穿越的内容和元素。以科幻玄幻的的开头引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吸引观众。那么,穿越剧又是怎样出现的呢?它是应运而生,还是生不逢时呢?

1.1 穿越剧的出现

一种新事物的产生,总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穿越剧的出现同样逃不脱这一规律。“穿越”一词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简称,不同的学科对它有不同的解释。作为物理名词,它有时空旅行之意;作为文学名词,它是一种展开情节的特殊桥段;作为运动学名词,它是户外及探险运动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从这三个解释,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到,物理学和运动学为穿越剧的产生提供了科学依据,文学解释又为其提供了文学思潮的依据。1.1.1 穿越的科学依据

若以严谨的态度来看待,“穿越”是衍生自现代西方物理学和天文学理论。一直以来,人类对于自然与世界的态度都是敬畏与探索并存的,并不拘泥于一小寸天地,我们需要更大更广阔的时间与空间,所以外星人、UFO等传闻数见不鲜。“最早从科学上将时间与空间联系起来,并提出一种时空倒流理论的当推爱因斯坦了,虽然他并未直接提出时光可穿越的想法与概念,但后来科学家霍金却力证穿梭时空是有可能的。”[2]

首先,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让人们对穿越时空充满了遐想,使人们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有了极大的改变,并提出了“同时的相对性”“四维时空”“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这些都为之后的平行时空、架空提供了依据。

其次,虫洞理论和黑洞理论的提出,证明了穿越的可操作性。更有人说,虫洞是穿越第四维的通道,黑洞是天然的“时间机器”。作为相对论的延伸与发展,虫洞理论和黑洞理论为穿越提供了严谨的科学依据。

最后,穿越有现实事件的强有力证明。最出名的便是神秘的百幕三角海区。1970年,一架搭乘有一百二十七名旅客的美国727客机经过百慕三角海区飞往迈阿密机场,在着陆前二十分钟,飞机却突然从雷达荧屏上消失,约十分钟后又重新出现并安全在机场着陆,机上人员安然无恙,只是飞机提前到达机场,飞机上所有计时器也都慢了十分钟。除此之外,还有“凡尔赛宫的时间差”、“进行了三十六年的热气球比赛”以及“失踪半世纪的客机崭新再现”等现实案例。这些不可思议的事件都证明了穿越时空的可能。

1.1.2 后现代主义理论推动了穿越剧的出现与发展

“后现代主义理论最突出的便是反叛性与解构性,要求对已有的权威传统观念原则等抱以怀疑、批判、颠覆和消解,已达到对人们一致认同的真理、进步价值的否定。而穿越剧中主角能够时空穿梭,明显违背人们对常理的认知。可这恰恰符合了后现代理论的内在

要求。因此,后现代理论推动了穿越剧的出现,并为其的长足发展作出了有利贡献。”[3] 1.2 穿越剧的审美倾向

穿越剧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它的审美也是众说纷纭,有欣赏的,有反对的。欣赏的更多的是倾向一种消费性和娱乐性。以电视剧《步步惊心》为例,观众观看时,大多是抱着里面男女主角之间的爱恨纠葛去的,而其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在大多数观众看来不过是对剧中人物的关系和情感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剧中的女主角马尔泰.若曦是现代女性张晓穿越的,她本质上还是一个普通的现代女性,从这一角度看,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给观众以代入感。

而反对的,便是针对穿越剧对历史的篡改或编造,认为这些对历史胡编乱造的穿越剧会给人们造成“哦,原来历史上是这样的”的一种错误认识,让人们遗忘真正的历史。而这正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以《步步惊心》为例,试着简单的探析一下穿越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2 《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

2011年9月改编自著名作家桐华的同名清穿小说,由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著名导演吴锦源等执导的电视剧《步步惊心》在湖南卫视首播。“故事讲述了现代白领张晓因车祸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成为满族少女马尔泰.若曦,身不由己地卷入了“九子夺嫡”的纷争。她看透所有人的命运,却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结局,个人情感夹杂在宫廷争斗中备受煎熬。经历几番爱恨嗔痴,若曦身心俱疲再也支撑不住,临终前,她彷佛听到一阵歌声,引她入梦。”[4]

这部电视剧一经播出,便引起了收视狂潮,更是斩获多项大奖,而男女主演吴奇隆和刘诗诗也凭借此剧在优酷大剧盛典、国剧盛典、爱奇艺盛典等颁奖典礼上获奖。自以“穿越”为形式的电影、电视、小说进入中国后,这种特殊的文学题材便在中国落地生根,网络上的穿越小说层出不穷,改编自小说的穿越剧也不胜枚举。常见的穿越剧多为现代穿回古代,或魂穿或身穿,然后主人翁用集合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知识在古代拼搏,最终或成就霸业,或逍遥天地间。这些穿越剧之所以如此吸引观众,最大的原因就是奇幻的想象、啼笑皆非的现代古代思想的碰撞,以及现代人的一种逃避现实的心里。

对于《步步惊心》来说,它无疑是成功的。但是有欣赏的,必然就有驳斥的,双方最大的争论便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问题。

2.1 《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

要了解《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就要先知道到底什么是历史真实。“历史真实,笼统地讲就是真实的历史。历史是不可更改,不可随意编撰的,探查一段历史是否属实,需要广泛的求证和小心的推敲,只要有一点不合历史逻辑和发展规律,就不能称其为真实的

历史。”[5]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步步惊心》的剧情是否符合历史真实。

2.1.1 历史的时间线索

《步步惊心》作为发生在康熙雍正年间的故事,肯定会涉及到这段时期历史史实。首先,现代白领张晓于2011年穿越到清朝时正是康熙四十三年。此时,天下已平定,可天下太平的内里却暗潮汹涌,皇子之间的争斗才刚刚开始。接下来,便是女主角马尔泰.若曦在八阿哥府里等待选秀,并在期间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来到清朝的日子里,若曦依次结识了八、九、十等阿哥。十阿哥没心没肝却与若曦交往笃深,八阿哥的温柔体贴让若曦对他产生了一种难言的情绪,毒舌的九阿哥对若曦不耐烦等等。而在八阿哥府中,八阿哥对若曦的姐姐若兰关怀备注,可若兰似乎并不接受,每天在府中抄经念佛。

接下来,便是清朝康熙年间有名的“一废太子”。这个时候,马尔泰.若曦已经进宫成为康熙身边的侍茶宫女。剧中也提到过具体的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与历史上一废太子的时间吻合。剧情中,当时弹劾太子的风波刚刚过去,康熙准备出塞行围,命八阿哥胤禩留下监国,实质上却是因为太子要打击八爷党的势力,故意请旨康熙将这一虚差安在八阿哥的身上。这时,众阿哥之间的争斗便逐步显现,“九子夺嫡”已初露端倪。

然后,是“二废太子”。康熙五十年,太子向康熙求取若曦,八阿哥决定,再次拿出太子贪污舞弊的证据,以此避免若曦嫁给太子。此时四阿哥胤禛也对若曦产生情愫,便在暗中相助,以期挽救若曦。同时,镇国公上奏,弹劾太子参加结党会饮,康熙严令追查此事。到此,若曦嫁与太子之事作废。后又发生十三阿哥被圈禁时件,太子却依旧我行我素,最终康熙五十一年二度被废。

但在这一段时间中,十三阿哥被圈的时间与历史上有出入,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被圈有一废太子的影响,但时间是康熙四十七年。只是当时被圈不久,康熙就把他放出来了,并不是后人以为的被圈禁十年之久。被圈禁十年是之后的事情,也就是说,十三阿哥胤祥首次被圈是康熙四十七年。在《步步惊心》中,这是不符合史实的一点。

二废太子之后,皇子之间的斗争才真正的摆到台面上来。四阿哥行事越来越低调,让康熙愈加看中于他。相反八阿哥却在朝堂上积极活动,引起了康熙的忌惮。又经八阿哥送“将死之鹰”事件,康熙大怒,两人之间父子之情恩断义绝,八阿哥的帝王梦也随之破灭。可到最后获利最大的却是十四阿哥,康熙经常让他单独处理朝事,对他也渐渐倚重。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感染风寒,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于十一月十三日驾崩,传位于皇四子胤禛。接下来便是胤禛继位,雍正时期的故事正式开启。而雍正时期涉及到的历史不多,多为若曦与胤禛之间的感情纠葛,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从上面的时间线可以看出,电视剧《步步惊心》是按照真实的历史时间线索来演绎的,唯一的一点出入,就是十三阿哥胤祥的被圈时间。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还是符合历史逻辑和发展的。

2.1.2 历史事件

之前分析了《步步惊心》中涉及到的历史时间,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其中的历史事件。

最主要的事件有一废太子、二废太子、圈禁十三、“将死之鹰”、康熙传位这五件事。

先来看看一废太子。剧中一废太子的缘由很清晰,康熙四十七年,出塞行围时十八阿哥病重,康熙决定班师回朝,太子却饮酒误事,康熙认为太子不友爱兄弟而心情郁结,太子之位已经岌岌可危。没想到还未回到京师,康熙便接到十八阿哥夭折的噩耗,他悲痛不已。此时,太子又半夜窥视惊扰康熙,康熙一怒之下,决定回京后罢黜太子。这是剧中对一废太子作出的解释,而历史上康熙一废太子最主要的原因,却是因为索额图。索额图是太子党的首脑人物,康熙对太子党的忌惮便是针对索额图。而剧中提到的原因,仅仅是起到了激发康熙与太子之间矛盾的作用。再加上之前,明珠党派对太子的弹劾,使康熙不满太子的暴行和越位处事。另外在巡幸塞外的回京途中,太子夜晚靠近康熙帐篷,向里窥视,让康熙怀疑他想“弑父”。这几个原因,最终导致了一废太子。《步步惊心》对此历史事件的解释比较片面。

第二,是二废太子。经过太子的一废一立之后,康熙对太子的感情也有所改变。在此之前四阿哥胤禛一直处在太子党的阵营,八爷党便开始暗中铲除四阿哥胤禛,设计陷害他意图钻营谋取皇位,并利用其来打击太子。后十三阿哥胤祥挺身而出,将所有罪责揽于己身,被康熙圈禁于养蜂夹道,开始长达十年的被圈生活。此事之后,太子依然不知悔改,我行我素,再加上之前的贪污舞弊案,康熙对其彻底灰失望,太子二次被废。

而历史上对二废太子的解释则倾向于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君储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太子复立之后,原有的君储矛盾还没有得到解决,不久就又发生了严惩皇族事件。康熙五十年,步军统领托合齐被抓。康熙五十一年四月查出的贪污受贿事件,牵扯皇族,处罚特重,托合齐更是被挫骨扬灰。更有太子胤礽让托合齐等人,借手中的势力保奏他早日登基为帝这件事情被康熙知道后,康熙怒不可遏,决定再废太子。

第三,十三被圈事件。前面提到过,历史上十三阿哥胤祥被圈是在一废太子康熙四十七年,被圈不久被放出。而电视剧中胤祥被圈却是复立太子之后,这与史实不符。所以这时间应该是作者桐华为激发剧中人物冲突,发展剧情而自己编撰的。

第四,八阿哥送“将死之鹰”事件。太子二度被废之后,康熙出塞行围。八阿哥为讨好康熙决定送两只海东青,结果进献时,两只海东青却已经奄奄一息,康熙大怒,觉得八阿哥这分明就是在讽刺自己是“将死之鹰”。自此,八阿哥帝王梦破灭,与康熙之间的父子情谊恩断义绝。这件事在历史上到没有什么争论,是真实事件,只是到底是谁陷害八阿哥不清楚。《步步惊心》中很多人认为是十四阿哥所为,因为这样对他最有利。

最后,是康熙传位。康熙六十一年,皇帝驾崩,四阿哥胤禛继位。“其实,康熙到底传位于四阿哥还是十四阿哥,众说纷纭,也没有一个定论,但大多数还是认为是传位于四

阿哥。”[6]但剧中说的是康熙欲传位于十四阿哥,却没能写完遗诏便昏厥。而此时,十四阿哥还未回京,四阿哥却已与殿前伺候的大臣隆科多假传圣旨,就此,四阿哥作为新皇登记大统。这一历史事件,我们不能完全说它是编造的,也不能说它是照搬事实,因为历史对于这件事并没有明确的定论,所以只能说剧中的说法是在历史事件上进行的艺术再加工。

2.1.3 历史人物

《步步惊心》中涉及到的历史人物有本就存在的,也有编撰的。首先女主角马尔泰.若曦就是历史上不存在的一个人物,他的姐姐马尔泰.若兰也是不存在的。其他宫中的宫女太监,唯一可以证明存在的便是历史上出现过的苏培盛、李德全、梁九功,其余也不可查证。除此之外,基本上都是真实存在于历史的人物,或者历史上有原型的人物。

2.2 《步步惊心》的艺术真实

“文学的艺术真实指的是作者对生活主观评价和主观情感的真实。并且这种主观的评价和情感,必须同实际生活保持一致,或大体一致。但是评价与情感的真实,又不等同于这种评价、情感同实际生活一致,所以,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评价与情感就是一种艺术真实。”[7]《步步惊心》的艺术真实,便是对康雍年间真实生活的深化、净化和美化,是作者的主观思想与客观真实生活的辩证统一。

2.2.1 符合客观真实

艺术真实,首先便是要符合实际生活,符合客观真实。在探析《步步惊心》的历史真实的时候,我们就说过,《步步惊心》讲述的是康雍年间的故事,它是以历史发展为时间线索的,并且百分之八十的还原了历史时间和事件。从康熙四十三年到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驾崩,这一时期的时间线索都很明晰,尤其是康熙年间的重大事件事件。这些都说明,《步步惊心》的情节发展在客观上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历史逻辑的。

电视剧《步步惊心》中的场景、摆设、布景、人物的服饰、头饰都是最大程度的向真实历史还原的。但是,我们不能太过苛求。毕竟,这是一部商业电视剧,如果投资过大,不管是制片商还是剧组都是负担不起的,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盈利,并不是为了拍摄一部历史题材的正剧。所以,我们可以说,剧中的配件是符合客观真实的。

再来看故事经过的时间和事件。剧中出现的历史事件和时间大体上都与真实的历史保持一致,这符合艺术真实的要求。

然后是人物,之前说过《步步惊心》中有原本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也有作者原创的人物。我们从主要人物来着手分析。

剧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有马尔泰.若曦、四阿哥、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康熙、马尔泰.若兰、郭络罗.明慧(八福晋)、郭络罗.明玉、苏完瓜尔佳.敏敏、玉檀、绿芜、太子。其中除马尔泰.若曦、马尔泰.若兰、玉檀、绿芜、苏完瓜尔佳.敏敏是原创人物,其余都是真实存在于历史的人物,只是人物的出身设定有细微差别。

康熙与其子这个我们就不多说了,这几个人物熟悉历史的人都很熟悉,尤其是“九龙夺嫡”中的几位皇子。“历史上八阿哥的福晋确实是郭络罗氏,是和硕额驸明尚的女儿,亲王岳乐的外孙女,父亲姓郭络罗氏。据史书记载,八阿哥胤禩是很爱他的福晋郭络罗氏的,基本只宠幸她一个,态度跟现在的一夫一妻制没什么差别。”[8]剧中的郭络罗氏.明慧的设定与历史一致。而郭络罗.明玉在剧中是八福晋的妹妹,后被康熙指给十阿哥为嫡福晋。但是历史上,十阿哥确实有位福晋郭络罗氏,不过她不是额驸明尚的女儿,而是员外郎永保之女。这儿的出身设定就与历史有点差距了。

《步步惊心》虽然原创了一些人物,但是这些人物只是小范围的和那些历史人物有了矛盾或感情纠葛,并没有大幅度的改变历史,历史依旧是照着既定的顺序向前发展的。

所以,总的来说,《步步惊心》是符合客观真实的。

2.2.2 高于客观真实

《步步惊心》的题材是穿越剧,一开始就带有玄幻色彩。在文章开头,我们也讨论过穿越的可能性,《步步惊心》便将这种想象变成了现实,触电、撞车,然后穿越到清朝。刚穿越时,若曦并不适应古代的生活,一切都很新鲜,也闹出了一些无伤大雅的笑话。比如说,若曦刚醒来时,丫环称呼她为“二小姐”。这个“二”字,就始终让若曦觉得别人在说她傻。因为在现代,“二”可理解为“二货”的简称,说一个人“二”就有骂别人傻的意思。还有中秋节至,若曦进宫面见康熙时,康熙问她为何把他称为是一代圣君,若曦念出了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以此来称颂康熙是千古一帝。再加上后来若曦制作的果冻、为八阿哥唱现代歌曲《茉莉花》、为苏完瓜尔佳.敏敏编排的舞蹈,这些都是不可能出现在古代的现代元素。而古装剧中加入现代元素,正是穿越剧的一大特色。

原创的人物,现代元素,再加上在不改变历史大事件的情况下添加的以推动剧情发展的故事情节,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这些都是艺术真实的体现。

3 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步步惊心》不是一部讲述历史的历史正剧,它只是一部涉及到历史的穿越剧。它的审美更倾向于消费性和娱乐性。所以,对真实历史的艺术再加工是绝对需要的。而为了避免让它成为时下的雷剧、狗血剧,就必须达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步步惊心》从一开始,就在历史中。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感情冲突,也在几大历史事件和几个添加的故事中得以推动和加剧。最开始,若曦对八阿哥胤禩有好感,但她知道历史上最后登上皇位的是四阿哥胤禛,所以她劝说八阿哥放弃皇位。可是八阿哥并不理解若曦的苦闷,依然在为他的帝王梦努力,导致两人越走越远。一废太子后,更是彻底决裂。若曦与四阿哥胤禛,则是在太子两废两立中愈加交心,彼此感情深种。却在四阿哥登基后,因为他与兄弟之间的权利争执,两人误会重重,最终未能在一起,若曦也逝世于十四阿哥

府中。

剧中,整个“九龙夺嫡”期间,强调的便是一场爱恨情仇的大戏,而不是阴谋深沉的历史剧。不管剧情如何发展,编剧、作者添加了哪些人物和故事,但是整个剧中的历史都是一环套一环,按照真实的历史进行下去的。太子的废立、四阿哥的继位、八福晋的死亡、十阿哥被削爵等等都是有迹可循的。

正因为《步步惊心》不是历史剧,所以它更多的是艺术真实,而不是历史真实。统观整部电视剧,踏符合历史发展规律,进行的艺术再创作也是符合艺术真实的。它没有胡编乱造改变历史发展进程,没有超越现实生活而存在。所以,即使它是一部穿越剧,它也达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辩证统一。

结语

《步步惊心》的热播表明了穿越剧的盛行,但是在看待这些穿越剧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它们的侧重,不要把剧中的人物或事件当作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这些都不过是作者、编剧的主观想象加上对客观事实的艺术创作,更有甚者完全脱离历史,将历史改的面目全非。历史剧要求历史真实,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小说既然涉及到历史,那么就不能对历史胡编乱造,要在尽力保全真实历史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编,或添加人物、故事,或小幅度的忽略删减历史人物。这些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辩证统一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有流传的价值。

参考文献:

[1][3]苑晓阳.中国近年来穿越剧研究综述[J].中国传媒科技,2012,(16):10-13.

[2][9]李春裕.小议穿越剧的构成要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13-15.

[4][11][14]桐华.步步惊心[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1-3,10-50,55-60.

[5][8]李言.大清王朝 [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3:50,55.

[6]康保成.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浅识 [J].中州学刊,1983,(1):11-12.

[7]刘轼.大清王朝未解之谜:上册[M].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4:60-70. [10]朱立元. 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0-90.

[12][13](德)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40-45. [15]李国立.步步惊心 [Z].上海:上海唐人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出品,2011.

后记

穿越剧的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是一个存在很大争执的话题,本文以《步步惊心》为例进行分析。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新的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法、在广泛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需要进行理论归纳和总结。

正如我在文中所说的那样:“历史剧要求历史真实,除历史剧外的都要求艺术真实,而一部电影或电视剧或小说既然涉及到历史,那么就不能对历史胡编乱造,要在尽力保全真实历史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改编,或添加人物、故事,或小幅度的忽略删减历史人物。这些都是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辩证统一的基本要求,只有做到了这一点,这样的艺术创作才有流传的价值”。

在写作论文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徐万平老师的耐心且热情地指导,使我受益匪浅。在此谨致深深的谢意。

是为后记。

2014年3月20日

杜华平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杜华平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性 发表时间:2019-04-08T11:37:13.417Z 来源:《中国教师》2019年6月刊作者:杜华平陈艳华[导读] 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诚然,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好问题必然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是知识的浓缩、思想的精华提炼,更是课堂激励与启发的源泉,对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进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初中是学生接受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老师恰到好处 的提问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杜华平陈艳华湖北省枣阳市南城梁集中学 441200 【摘要】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更是如此。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诚然,在课堂教学中,一个精心设计的好问题必然集科学性和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是知识的浓缩、思想的精华提炼,更是课堂激励与启发的源泉,对学生的思考和知识的进阶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初中是学生接受物理教学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有着基础性的作用,老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避免问题盲目性、无效性等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谨在此文中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如何让初中物理教学的课堂提问更加恰当这个问题”。【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恰当方式 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19)06-029-01 提问是初中物理课堂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关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考的激发,也关乎重点知识的传授与获取。一个恰当时机的恰当问题不仅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也能对学生的物理思维与科学态度有重要的启发作用;否则,就会带来课堂节奏混乱、重难点把握不清、学生茫然而无积极性等负面影响。所以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提问、提好问题,下面笔者就提出几点“课堂提问”的方法和策略。 一、找准切入点,问在关键处 良好的切入点是问题成功与否的关键,正如庖丁解牛,因为刀刀关键,才能游刃有余。在物理课堂的提问上面,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就是关键的地方,也是老师提问的较好切入点,对此进行恰当的课堂提问,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解开学生的困惑,让他们茅塞顿开、消除疑惑。例如在学习《力》这一章时,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下列说法:①只有一个物体也会产生力的作用;②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有力的作用;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 B. ③④C. ①③D. ②④。这里,主要是考察学生对力的产生和性质的理解,因为力的产生是源于相互作用的物体间的挤压运动,所以前两个选项就可以排除,后面两个选项固然是对的,但是选项排除法也可以得出正确答案,所以如果学生做错了这道题,那么他对力的理解一定是存在问题的。这个时候,老师不仅要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做对题目,还要引导学生对“力”的相关知识做复习和理解,这样错误才可真正避免。 在一节新课的开始阶段,老师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引入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活跃思考,他们迫切地想在新课程中寻找答案、参与学习,这样会对新内容的学习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就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提问,“有时候我们放在杯子里的水,一段时间之后会莫名其妙地消失很多;水在冬天会结成冰,天气回暖又会化成水;冬天的窗户玻璃上会有很多小水珠,而且还在室内,这是为什么呢?”选取这样的切入点,既能让学生感受到亲切相关,又直接联系了教学内容,无疑是一个好的课堂开头。 二、注意提问方式,直指教学要点 提问方式和技巧有很多种,比如类比、对比、分层等等,在此笔者仅取三种常用的提问方法来做说明。 1、启发提问 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候就需要老师来给予方法或知识上的引导,去引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去寻找新知识的获取方式或实现对问题的解决。老师在进行启发式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和提问尺度,做到“引而不发,启而不露”,从问题和疑惑的关键点出发,引导他们实现自我的思考与领悟。比如在教“密度”相关的知识时,同学们可能会犯主观上的错误,以体积或重量来判断密度大小,这个时候老师可以拿实物来验证问题的答案,用相同体积或相同质量的铁块、铝块等给学生做展示,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体积和重量不等的时候,不能单凭某一个方面来就对物体的密度大小做出判断,而是要看他们二者之间的关系如何,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才是密度的最终结果。 2、激励提问 顾名思义,激励提问法就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知识、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使用激励方式提问时,老师要善于把疑问设置在学生的认知冲突上,从学生司空见惯的思维惯性出发激发他们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思考与讨论。比如结合视频、图片等来进行提问,会激发学生的直观认知,从而能让他们迅速地投入进积极的思考之中,事实证明效果良好。 3、层递提问 层递提问主要针对于有一定难度和深度的问题,对于这样的复杂问题,直接粗暴的方式往往很难收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因为学生的认知和接受都有一定的层次和规律,单刀直入会冲击他们的认知结构,容易让他们感到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下,物理教师就必须一层一层地来进行提问和讲解,从易到难、层层深入、步步递进,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进问题的更广和更深层,最终实现对问题的解决,并能在此过程中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方法。 三、结语 总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项能力。一个恰如其分的好问题是知识的浓缩、思想的精华提炼,更是课堂激励与启发的源泉,会对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物理教师要不断“修炼”,掌握好课堂提问的艺术,让教学目标更快更好地达成。参考文献: [1]刘桂玲.物理课堂提问的艺术[J].科学大众.2012.

课堂提问艺术初探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湛江市第四中学梁丹丹 俗语说,“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一半”,培养学生自己提问题是培养其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效率之根本。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提问,提问是课堂的一个重要环节,除了传授基本知识,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控制教学过程。它贯穿于语文课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如何通过提问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语文教改的一个重要课题。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问艺术,提问也要讲艺术。语文重在引导。如果教师在备课和教学上能在上多下工夫,设计好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课堂教学提问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位老师在上《项链》一课时,他提出这么一个要求:除了课文的这种结尾外,你们还能想到另外比这更好的结尾吗?大家兴趣倍增,思维的闸门打开了,设想了许多结尾进行交流、讨论、比较,还是一致认为课文的结尾更妙。这位老师的教学魅力之一即是他艺术的提问,充分挖掘教材因素,抓住发散点提问。我在教《醉翁亭记》时,对课文四部分作了这样的提示:《醉翁亭记》是由四组朴实的镜头用蒙太奇方法组合而成的,同学们,假如你们是摄影师,你们将用怎样的镜头拍摄这些美景?同学们是这样来欣赏这组美景的:首先出现的是一个“远景”,接着镜头摇动推进,以特写的方式停留在“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之上。接着是一组快速闪过的空镜头,山间早晚之景,四季景色得到生动再现。这样意味深长地表达出山水之乐的无穷。紧接着是一个景、情兼容的“长镜头”: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一气呵成,在欢乐气氛中尽情展现“与民同乐”的情趣。最后一个全景镜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夕阳在山、人影散乱、群鸟欢鸣、太守醉归,把“与民同乐”之意,渗透到画面之外。通过兴趣盎然的提问,使学生理解了文章“与民同乐”的主题,也体会了文章的无穷韵味。 那么,怎样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设计提问呢?这就需要教师改进提问的方法,讲究提问的艺术,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以下为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关于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一些体会。 一、要注意提问的态度 提问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获得知识和找到获得知识的方法。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往往会因人而异,从多角度、多侧面去思考,这不仅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所希望的。教师对回答问题的学生,要公平、公正,要满腔热情,一视同仁。对回答正确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也不

漫谈备课和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讲稿)

谈谈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常规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大学之大,不在有大楼,而在有大师。教学工作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关系到一个学校的兴衰。本来“教无定法”,但有一定的规则。 本人从事职业学校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22年,作为广西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在这里谈一点心得,恐有“班门弄斧”之嫌。若有不足,请多指教。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工作(对教师而言)的八大环节: 一、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教具器材) 二、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教学的语言、课堂教学的演示和实验等) 三、实践性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实习、顶岗实习)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 五、课外辅导 六、考核和评价(应知、应会、考核评价手段改革) 七、教研和科研 八、职业指导和课外活动 可说三天三夜。仅略谈一、二环节。 备课 (一)备课的内容 1.实现三个转化 (1)通过学习教学大纲,把教学任务和目标转化为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 (2)通过熟悉教学内容,把教材转化为教师自己的知识和学问。 (3)通过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和学生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内容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2.做好三项工作 (1)钻研教材(备教材)(熟悉大纲、教科书、教参) 几条原则: A.整体性原则(处理好前后衔接和过渡) B.针对性原则(明确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特点,以便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抓住关键点’体现特点) C.目的性原则(具体确定训练的内容、范围,安排好讲和练的方式和方法,并使教学的每一步骤、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有 明确的目标) D.科学性原则(对教材的每个概念、定理、注释、每一句话尽可能正确) E.实用性原则(一切从实用出发) (2)了解学生(备学生)只有了解学生,在备课时,才能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使教学做到有的放矢。 要了解什么? 思想状况 学习目的 学习态度 兴趣、爱好、意志 (非智力,全班、个别) 原来知识基础 接受能力 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智力) 怎么了解? 查阅资料(班级总结、教学质量分析) 班主任介绍 与学生的沟通 检查作业和课堂提问 (3)选择教法(备教法)(解决怎么教) 教学方法是一门艺术,因课不同、因人不同选择不同的教法。 3.制定两种计划 (1)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应在学期开始时制定出来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吴永桂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吴永桂 发表时间:2018-12-03T12:00:16.0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3月05期作者:吴永桂[导读] 吴永桂黔西南州义龙新区德卧中学 562400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5-173-01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教师还要尊重学生,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基本的道理他们都明白,只是自制力较差,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有自己的个性、情感、兴趣、爱好,有敏锐的观察力,具备快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性,给予适时的引导鼓励。要营造宽松、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思维很活跃,教师应在正确引导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和精辟的观点应加以鼓励、概括升华和扩展,注意保护学生积极性和自尊心,这样学生也敢于发问。使课堂气氛始终处于和谐、民主、自由、活跃的状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才能够尊重教师、配合教师,才能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并且秩序井然的课堂。 二、提高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重视程度 首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课堂导入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使其尽可能丰富多彩,借鉴一些历史中的著名事件和小故事,使学生喜欢上历史课,还应该注重与一些其他教学科目的结合,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点。历史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可以和语文、地理进行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广泛收集相关契合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良好地调动。 其次,在历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地发挥。一是教师可以通过自己的教学影响力和课堂魅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适当的方法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其主动地参加到教学过程中来。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引导者,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总结一些重要的历史规律。如对秦始皇、武则天等人物的评价,一般都会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在军事、农业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进行评论,同时结合影响社会进步的阻碍处进行综合评价。 三、用好图文史料 新教材中提供了大量史料,图文并茂,处理好坏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如果不用活史料,只对教材简单重复,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编者的用意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史料的学习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地比较、概括和解释。因此,要求教师要有较高驾驭能力:一是史料的选择,大部分可来自课本,还可以根据学生实际自行选择一部分,有机整合;二是问题设置要有梯度,一方面可以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另一方面也是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从易到难、从低到高。史料运用得当。可以让学生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地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良好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在合作互动中解决问题, 形成多种思维方式,采取多种解决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实践证明,小组讨论学习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课堂上,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自己想想”“组内说说”等学习活动,在观察、思考、研讨交流中,体验与同伴合作、交流、沟通、争辩等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感悟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设计非常重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清晰的板书下来,才能记下来,可以有学生代表到黑板板书,培养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意识,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教学思想,同时让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主体意识得到有效张扬。 五、信息技术手段和课程的有效结合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意思就是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方法,融合到教学之中。通过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力求信息获取,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多重交互,促进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多方面要求的教与学方式,从而实现新课改所提倡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是信息化的一个部分,大力促进多媒体教育已成为教育发展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与技巧 课堂提问,是艺术性很强的教学手段之一,课堂提问艺术浅谈。随着对发展智能的日益重视,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提问成了一个值得认真研究的课题。 当前课堂提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表面性提问,旨在追求热闹场面,要求一问齐答,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习惯性提问。问题未经精心设计,每讲一两句便问是不是、对不对,形同口头禅,发问不少,收效甚微。惩罚性提问。发现某一学生精力分散,心不在焉,突然发问,借机整治。久而久之使学生视老师提问为畏途,等等。这些类型的提问利少弊多,甚至不如不问。 我们在教学中要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能,必须在课堂提问的艺术性上着实下一番功夫。下面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中的体会,对此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精心设问。 讲授一篇课文之前,首先应在吃透教材和学生两头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要提问的问题,教育论文《课堂提问艺术浅谈》。这些问题,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体现教材的重点难点,不仅让学生知道是什么,更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这些问题,应紧密关联,由浅入深,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作品情境,体会个中妙处,使之有渐入佳境的喜悦感。这些问题,应力求难度适中,太浅显的不必问,太艰深的不宜问,难度较大的可分几步问。总之,要

改变课堂提问的随意性,而把提问设计作为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其次,要巧妙启发。 如何把问题向学生提出,对课堂提问的成败有重要关系。问之得当,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根据不同课文及问题的不同类型,可采用下列不同问法: 1.书面提问。适用于课文预习。把设计好的问题印在预习提纲上,让学生带题求解,课上检查预习效果,进行交流订正。 2.设情激问。讲课中在某些需要提问的地方,引而不发,不把问题直接提出来,而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 创设出某种情境,把矛盾显示出来,激发学生自己提出问 题,进而讨论明确答案。 3.换向提问。适用于教材中看似无疑的地方的提问。换向包括:①由顺向换为逆向,如:不问作者这样写为什么好,而问不这样写行不行,为什么;②由单向转为多向。由于语文教材内容包罗万象,有时可以从政治、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乃至数、理、化、生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既能给学生以新鲜感,又有利于沟通各种知识的联系;等等。

读历史的选择五分钟演讲稿

读历史的选择五分钟演讲稿 大家好,我演讲的是读历史的选择演讲稿。 它记录下了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铭刻下了明妃的忧怨,沉淀下了历史的精髓。 他忘记了那些惨绝人寰的杀戮,掩埋了累累白骨的姓名,屏弃了历史的“杂质”。 铭记与忘记,一对矛盾,结合于一体,浑然天成。这样的“一体”,只有郁闷关。 1凄美篇章 大汉风采,昭昭日月:为和平友好,张骞出使西域,大汉朝的马蹄踏过这里;旌旗飘飘,骠骑将军西击匈奴,汉人的鲜血洒在这里;曲中忧怨,昭君出塞,迎亲的乐曲响在这里;“今别子兮归故乡,旧 怨平兮新怨长”,蔡文姬的车轮碾过这里。芸芸众生,虽然他们早已 被封印在历史的长河中很久很久了,但玉门关见证了他们的曾经存在,铭记下了这些历史的凄美篇章。 玉门关,是血与泪的铭记,是生命存在的见证,是历史走过的痕迹。 2平凡渺小 大汉盛世,并不朗朗乾坤:玉门关忘记了西出西域被俘致死的大汉臣子;忘记了骠骑将军一场战争带来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忘记

了“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惨剧;忘记了大漠黄昏,那一抹青冢的孤独;忘记了文姬的两个孩子遥望着母亲远去车影是那双后会无期的眼睛。芸芸众生,他们早已被历史所遗弃。因为他们在大汉如此盛大的辉煌面前是如此的平凡和渺小。 玉门关,是平凡与渺小的深渊,忘记了沧海中的一栗又一栗,是历史走过的一片茫然。 3记平凡,忘记了的辉煌 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当和亲的曲调早已消失在广袤的天空,当尘埃早已掩盖了车轮碾过的痕迹,当时间早已抚平了人们心中的伤痕。此时的大汉早已化为一堆堆黄土,留给人们的早已不是曾经的辉煌——一切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难道这个就是玉门关铭记下的大汉?这个就是为中华民族赢得至高无上尊严的大汉?时间可是抹去一切。经过了2000过年岁月的侵蚀,大汉朝早已辉煌不在。因为它只属于 历史,永远只是丹青中壮丽的一笔,只可远观,远的足以让人去忘记,最后只剩下一个粗犷的轮廓。 当大汉朝的背影消失在21世纪的夕阳中,无论是昭君还是蔡文姬,无论是张骞还是霍去病,却依旧向人们昭示着生命的传奇与瑰丽。这些被历史屏弃的“杂质”——被万丈光芒掩盖的珍珠永远留在了 人们的心田。因为他们虽生的平凡,却演绎了不平凡的人生,向人们诠释了平凡的伟大——把自己生命中最璀璨的部分留在了大汉的回 忆里;因为他们至今仍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更因为只有生命的绝响才会成为人们心中的永恒。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摘要:学生物理知识的得到,绝大部分是从课堂40分钟而来。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兴趣、爱好的培养,对物理规律的掌握都离不开这堂课堂40分钟的教学, 教师对学生智力的开发,物理方法的传授,研究分析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 能力的提高等也大都在课堂内完成。课堂教学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物理 的结果,所以教师必须注意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在课堂上充分注意情感的激发, 做到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使物理课能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 高涨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使学生热爱物理、喜欢物理,进而学 好物理。 关键词:物理;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0257-2826 (2018)09-0121-01 课堂教学是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作为课堂教学行为的设计 者和组织者,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手段能否得到有效发挥,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高中物理教师应当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教学艺术手段的有效运用。 一、恰当运用导入艺术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重视课堂导入 艺术的运用显得十分必要。好的导入首先要能够满足激发学生兴趣的要求,让学 生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产生足够兴趣,其次,导入要紧贴教学目标,为接下来的 教学内容做好铺垫,最后,好的导入还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起 到一定的启发引导作用。只有满足以上几个要求的导入才能称得上好的导入。在 物理课堂上,常用导入手段很多,包括故事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等。合格的教师应该是懂得运用导入艺术的教师,基于导入功能选择恰如其分的方式。一旦导入做好了,为课堂教学打好了“头炮”,接下来的事情就会顺利很多。例如,笔者在给学生讲“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漫画:一 个人快速向前奔跑,突然脚底一滑,向后摔了下去,原来踩到了香蕉皮。漫画内 容十分简单,但由于漫画特有的夸张幽默的表现手法,有效吸引了学生眼球。接 下来,笔者带着学生分析漫画中人物摔倒的原因和方向,从而顺利引出本节课的 主题。该导入十分简洁,但效果很好。 二、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艺术 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无疑是开展教学活动的第一工具,教师的教学语言功底 往往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合格的物理教师一定要懂得恰如其分 地运用语言艺术。物理学科是一门逻辑严密、抽象性较强的学科,面对物理学科 的特点,教师在选择教学语言的时候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保证语言的严 谨性和逻辑性。物理作为一门严肃的科学,严谨准确的语言表述是最基本的要求。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每字每句都要认真斟酌,务必遵循严谨性 和逻辑性要求,例如,“入射角等于反射角”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两种表达 方式看起来没有任何区别,但在物理教学中,前者不如后者严谨,这是因为反射 角的大小是由入射角的大小决定的,如果采用第一种说法,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就会颠倒。由以上例子可见,物理教学中语言严谨的重要性。其次,重视语言的 形象性和直观性。物理学科作为一名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它的这一特点给很多学 生的物理学习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如何降低物理理论的抽 象性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物理课堂上,教师如果能够选用一些较为形象直观

2020年【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新探】

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策略新探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取进步,就需要讲究方法与技巧。历史作为一门对学生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积极的将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于课堂教学。本文就有助于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几个有效方法进行探析。一、通过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为了使学生每一节课都对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教师还需要把握好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那就是有效的进行课堂导入,在导入环节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整个课堂的学生都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奠定基础。当然,想要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知识点学习兴趣,需要教师对导入环节进行巧妙的设计。本人在导入环节往往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置悬念使学生对课堂上教师将要讲解的知识点充满好奇心,自然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通过上文我们不难发现,课堂导入环节在学生的学习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对课堂导入环节引起高度重视。二、注重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新时期的高中历史教师,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能够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就目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来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未必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通过多媒体的应用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教师应该对以下几方面引起重视(一)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将多媒体运用于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理解知识点,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要从知识点的角度出发,通过更多的方法使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通过多媒体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会结合教学内容,将一些与知识点相关的视频穿插到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将事件发生的场面更加直观的呈现给学生,既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同时又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二)通过多媒体更好的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是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有趣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借助于多媒体能够将更多有趣的元素更加快速、有效的展示给学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一定要对通过多媒体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引起重视。总之,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对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有重要意义,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三、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积极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这不仅对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更好的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也有很大帮助。新时期,学生在历史这门知识点丰富的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再一味的死记硬背,而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一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知识点繁多、记忆压力大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如果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不仅学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且也难以有效的掌握知识点。反之,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势必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助于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点的能力。有些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即使能够有效的掌握知识点,但是由于在应用知识点的过程中难以有效的发挥主观能动性,依然难以通过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达到有效解决问题的目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历史知识点应用的过程中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使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四、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新时期有效开展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

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艺术 发表时间:2012-01-13T16:06:34.687Z 来源:《考试与评价》教师版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英 [导读]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不仅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率,也反映了课堂节奏的快慢。 李英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心中学 一、正确把握提问的频率 教师在课堂上提问的次数不仅反映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频率,也反映了课堂节奏的快慢。课堂节奏是影响课堂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会出现注意不稳定或注意范围狭窄的现象。而且,我国学生是在缺少目标语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外语,再加上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更容易出现,因此保持课堂教学的快节奏和稍高的提问频率十分必要。为了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需要师生之间的默契配合。教师应充分利用体态语调控全班学生的行为,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成为督促学生时刻准备回答问题的信号,或是指挥学生个体答、集体答、依次答或随即答的教学指令。当然,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应接不暇,还容易使学生对提问产生紧张和厌倦的心理,而且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提问频率要与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节奏相适应,并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做相应的调节,做到起伏有致,快慢相谐,相得益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此乃“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二、合理把握提问类型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类型较为丰富,其中课堂秩序性问题运用较多。这种问题旨在落实教学计划,实施课堂活动和检验学生的理解状况,例如:let’s sing a song ,ok?/let’s play a game, understand?/ Who can read ? 等,在学习英语的初始阶段,学生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学习基本词汇和进行简单的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务是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练的机会,例如:引出新词和新句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重复朗读或者做简单替换,此提问,只要求学生做出快速和正确的反应。故而,多数情况下,教师可采用“one by one ,pair by pair ,row by row ,group by group ,the whole class”等提问方式进行依次模仿和连锁回答,从而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程序性问题的提问形式不仅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 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在课堂教学中应增加课文理解性提问和有真实交际意义的提问比例,即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课文理解性问题是教师就具体教学内容进行的提问,教师运用此类问题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提供导向,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听力,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而有真实意义的问题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例如:“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 Why do you like it?”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仅要从大脑中搜寻相关的词汇,而且在聆听不同答案时也能扩展其词汇量,进而培养其用英语思维的能力,教师在设计此类问题时应注意由易到难的过渡,帮助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这样有助于锻炼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三、巧妙把握提问时机 1.导入新课时提问 在一堂课的开始,教师以free talk 的形式,通过与学生回答交流,自然而然地过渡到新的学习主题,例如:在教学do you like +doing 句型时,教师可以用如下富有启发性和连贯性的问题导入新课:“I like apples/bananas? Do you like apples?”/what do you like? I like sports.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at do you do after class? Do you like playing football? Why do you like it?”通过提问引出 do you like +doing 句型的学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强烈的解疑愿望。例如,在教学”what time is it?”这一句型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一个圆,再问学生:“what’s this? 他们可能会回答”It’s a zero /circle...”接着教师在圆内画一个小圆点,再问学生,他们可能会回答“It’ a cake /an apple...”最后,教师在圆内画长、短针或者标上数字,学生便会马上领悟:It’s a clock.”进而引出新句型:”what time is it?” 2. 新旧知识过渡提问 教师从一个知识点讲到另一个知识点时应衔接自然,多角度和多方位地设计各种问题,以发展学生的横向、类比、逆向和联想等思维方式,使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而且能利用已学知识去创造和探索。所以,教师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可以帮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整合,有利于突出知识的连贯性和整体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 3. 强化重点时提问 一般来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句型)就是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提问抓住了重点,也就抓住了主要的训练内容,教师备课时应准确把握好教学重点,并以此为主线,联系其他教学内容,从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其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补充与调整教学内容,并通过让学生反复操练促进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四、灵活掌握提问策略 1. 面向全体,兼顾差异 从提问的策略上讲,教师提出的问题后应目光扫视全体学生,使每一个问题都产生群体效应,保证全体学生都有时间、有动力对问题进行思考,同时,教师要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和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问”,实行分层次教学,以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操练的机会,并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深浅程度上有所差异。 2. 设置情景,化难为易 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应精心简化问题语言,使用学生能听懂的词汇和句子结构表述问题。为了保证学生对问题的正确理解,教师可以使用图片、简笔画、板书和多媒体等直观演示以及表情、手势和动作等体态语言创设情景,以降低语言的难度,使学生在情景的提示下充分理解问题并作出正确的回答。 五、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会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关键在于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学习“Christmas”这一课时,教师拿出一张圣诞贺卡来启发学生的思维:“I got a postcard yesterday.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about it?”学生的发散思维会由这一张贺卡而延伸开来:“where is it from? What does it say?...”教师顺着学生的提问自

历史的选择演讲稿3篇

历史的选择演讲稿3篇 历史的选择演讲稿1: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发表的演讲稿题目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 鱼儿选择湖泊,是因为它有一条能够自由畅游的尾巴;鸟儿选择了天空,是因为它有一双能够自由飞行的翅膀;骏马选择草原,是因为它有矫健的身姿;历史选择了中国,是因为它有民族团结力量的支撑。 一个曾称为“东亚病夫”的国家;一个曾被无数列强侵略的国家;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国家;一个历经磨难的国家。她没有选择懦弱,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坚强,选择了奋斗(关于奋斗的演讲稿)。我们的祖国(我的祖国演讲稿),她选择了“千锤万凿出深山”,选择了“千磨万韧还坚劲”,就是这种选择,让历史的选择是她。 我们的祖国是历史的选择,我们的祖国她就犹如一只沉睡在太阳升起的地方的雄狮,我们的祖国有气势浩然,被称为历史长龙的万里长城;我们的祖国有古朴雄风,精致如画的苏州园林;我们的祖国还有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巍峨泰山;我们都祖国海有很多很多,她让世界人民知道,历史的选择是中国。

中国,有着悠久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平凡而伟大的龙的传人。历史的选择演讲稿,汩罗江上的一圈涟漪,让我们想到了屈原,他用孤奋的诗行代替了富贵,用楚辞《离骚》洗去了铅华。他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豪言壮语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他的铮铮铁骨为后人所传颂。夜深人静里的长明灯,让我想起了司马迁,他用手中的丹青妙笔记成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巨著——《史记》,他用伟大的行为,让史学的天空更加熠熠闪耀,让文学的园地更加灿烂辉煌……。 中国,因为她的地大物博,因为她的人才济济,让历史做出了选择,无穷的力量感动了历史,让历史的选择成为悠久。漫长的中国历史文化中,有太多太多的奇迹被中国人民所创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他用了九十年的时间,为民族谋求独立和解放,为人民寻找富裕与安康。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事业,战胜了各种风险和挑战,把一个四分五裂,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蓬勃发展的新中国。 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人类并不惊讶,因为今日的中国有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有勤劳善良的中国人,有美丽富饶的广袤土地。同学们,在我的演讲稿最后,我衷心地希望所有中国人都团结起来,不畏艰难,敢于奋斗,让我们携手并肩去

教学艺术漫谈

教学艺术漫谈 摘要:教师工作是极具创造性的,要创造出和谐、轻松、积极上进的学习气氛,教学艺术在教学工作中的渗透尤为重要。要想上好一堂好课,实现学生的一次享受,关键是教师的教学技巧和语言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到来,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教学的艺术性,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多元化。 关键词:教学;教学的反思;教学的艺术;语言艺术 一、充满信心和激情 自信心就是让自己充满自信和力量,如果对自己有信心就是对自己的一种信任,做事也会很勇敢、坚定,充满了力量。每个人都会有遇到挫折的时候,但不要一受到挫折就垂头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要树立好信心,坚信自己能行。在学习上尤其要树立好信心,这样我们做任何事才会更加富有激情。像尼克·胡哲凭着信心的成长,展现了人生的光芒,其演讲更触动了人的心灵。教师在教学上就是要发挥语言的优势,让教师的语言充满情感,还要闪烁出哲理的灵光,力求知识情感化,讲授表演化。 二、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 我发现教师在教学中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一遍一遍地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却越来越差,出现了厌学现象。在

教学中我借助图片、寓言故事,给学生设定情境,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积极地启发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质量和教学也大大提高。《谁动了我的奶酪》中说:“变化总是在发生,他们总是不断地拿走你的奶酪。”可能面对环境的变化,就像《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们总是感到不断变化的“奶酪”,总是在这种变化中找寻。失去与得到,每个人对“奶酪”的看法是不一样的,但是道理是一样的,不管是在学习中还是生活中都要适应环境的变化,在不断变化中求发展。 三、增强管理能力,以爱动人、以理服人,着眼于学生发展 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能力,这是成为一名成功教育者的前提和关键。要做到此,教师就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公平、公正。多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要做到心中有爱,要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就需要教师细心。教师要讲究说的艺术性,会“说”,能从学生角度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观察学生,关注学生成长,能够说进学生的心里,有针对性地说,让他们受到启发,勤于思考,以理服人,合情合理,打动学生,做到事半功倍。为了学生的将来,我将继续增强管理能力,以爱动人,以理服人,着眼于学生发展,

(完整版)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大连第71中学符玲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

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

浅谈课堂提问艺术及技巧 课堂提问要有准确设计,实施中还要讲究操作艺术及技巧,方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教学中如何实行课堂提问,提出下述见解。 1、创设宽松的提问环境 课堂提问最好是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实行,务必使学生主动参与,敢于回答提问。 形成热烈争辩,生动活泼、学习气氛浓厚的局面。在这样的学习情景中,学生装的思维处于开放状态,个人的见解敢于充分发表,这样学得积极,学得主动,学习效率高。有的课堂提问让学生实行自由讨论,充分发表已见,发言无序,任其争辩,这样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学生的思路开阔,思想活泼,学习效益倍增,对培养开拓型人才大有好处。 课堂提假若在紧张的环境中实行,学生害怕教师提问,回答起来词不达意,有的只好照本宣科,情绪紧张,思路闭塞,学得被动,学习效益极低,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 2、注重鼓励即时肯定 在新课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一般从不全面到全面,这是正常的,所以,学生的回答即使不够全面,对其准确部分也应给予赞扬。要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加计论,敢于发言,勇于争论,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特别要支持那些能够发表创见的学生。鼓励学生回答问题要大胆,不要照本宣科,表述要清楚明白,不要含糊其词。尤其是对少新课教学中的在课堂提问,是教师指导学生探究未知的过程,学生回答问题一数胆怯的学生,要注意引导,给予锻炼的机会,问一些容易的问题,促使树立学习信心。切忌以提问的手段去迫使学生学习,或对回答有错的学生加以指责和讽刺,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他们害怕提问,师生间产生对立情绪,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事与愿违。但是,对学生回答中的错误必须指正,必要时还要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 3、讲究提问的技巧性 课堂提问,教师要预估学生的回答可能出现哪些错误和问题,应如何去纠正和引导,比如,学生回答时出现知识超前或离题的现象,教师不能跟随去作详细解答,也不能置之不理,应指出这是后续学习的问题。 课堂提问,有的是从提升教学效果的需要出发,根据事先确定的期望结果来选择某一层次的学生作回答。比如有的问题学生极易产生某种错误,期望回答也出现类似错误,此时教师能够针对错误对学生实行提示,引导他们找到准确答案,理解产生错误原因。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问题解得更深刻,记忆得更牢固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提问要有重点、有层次、有顺序。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问题,要分层次、分步骤去解决,不能急于求成。提问时要给予思考的时间,学生回答条理不够清晰的或是重要结论,教师一定要再准确地复述一遍,务必使全班学生弄明白清楚。有的问题要围绕中心问题,层层深圳特区入,定向引导,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分析推理判断的方法;有的提问则要求学生放开思路,以训练他们的发散思维,比如计算题的一题多解;以不同角度答问题;用不同形式表述某一结论,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机会充分发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