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XX年8月~12月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795例产妇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8例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397例产妇运用品管圈。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品管圈在产后护理中应用,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产妇;产后护理

品管圈(QCC),又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一定人数的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产妇产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我科自运用QCC管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XX年8月~20XX年12月,我科收治产妇795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7例,剖宫产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97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28例;对照组398例,剖宫产21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8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4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职业、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对照组按医嘱及常规护理进行产后护理,遵医嘱给药,新生儿沐浴,常规会阴护理,剖宫产常规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QCC成员制定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2.2 现状把握,设计产妇产后健康教育调查表,找出产后护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依据2/8原理,抓住80%问题关键点,A宣教意识薄弱;B缺乏沟通技巧;C知识的缺乏;D缺乏适宜的场地;E宣教形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

2.2.1制定制度:制定《产后区健康教育实施管理细则》,包括:产妇健康教

育培训计划(每年2次,培训后考核);产妇健康教育形式(每周集中培训一次、文字宣传、个体化面对面、电话随访等);产妇健康教育时段(入院时、产后第1d、出院时、出院后随访);产妇健康教育调查评价:结果与护士考核挂钩。 2.2.2 护士方面:提高认识、加强学习培训:通过晨间学习、晨间提问方式提高护士健康宣教意识;通过每周二的业务学习强化护士健康宣教意识;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提高护士健康宣教意识。

2.2.3借助工具与宣传资料:印发《致产妇书》,将产妇从饮食,休息,活动,个人清洁卫生,性生活,避孕以及新生儿保健与护理等知识都囊括在其中,并附有联系电话及地址。印发《新生儿安全监护知情同意书》,将新生儿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列出来,并告之每位产妇及家属注意事项,最大限度的杜绝新生儿安全事故发生。记录《母乳喂养护理记录》,制作母乳喂养护理记录表,将每位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的时间、次数,乳房的充盈度,婴儿大小便情况记录并进行交接班,让每班护士检查并督促母乳喂养。管床护士配备"床旁护理夹",内含:入院宣教内容;出院指导;剖宫产、自然分娩后健康宣教内容、新生儿护理宣教;回访登记表。进入临床路径的产妇,与临床路径相结合进行宣教。

2.3对每一位出院产妇,发放满意度调查表,评价效果。

3 结果

3.1两组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实验组96.9%明显高于对照组7.76%。

3.2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实验组98%明显高于对照组82%。

3.3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实验组91.6%明显高于对照组69%。

4 讨论

4.1成立QCC,可以有效的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的、主动性、创造性,采用头脑风暴,发现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忽视的细节,针对问题拟定正确的对策并加以实施。责任护士对分管的每一位产后的产妇建立床旁护理架,针对其存在的护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从母乳喂养,产妇关心的身体康复知识,饮食、清洁卫生、活动,用药指导,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等[1~3],进行全方位指导。

4.2产妇经历了分娩的痛苦,无论是剖腹产还是自然分娩,从生理、心理都经历了非常大的转折,很难非常快的适应角色的转换。孩子的出现更让许多年轻

夫妇手忙脚乱,母乳喂养问题,担心孩子安全等,给产妇带来心理焦虑,这就更需要我们护士耐心、细致的护理,帮助其角色的转换。通过PPT集中讲解、结合临床路径分时段对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大大提高了母乳喂养成功率,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综上,通过QCC圈员活动,对产妇产后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以事实为依据,借助质量管理工具中的鱼骨图,拟定对策表,符合卫生部提出的优质护理服务,同时也满足了产妇对产后知识的需求,大力提高了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充分发挥了护士的积极性,主动性,保障护理工作质量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品管圈在产妇产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20XX年8月~12月我院进行住院分娩的795例产妇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8例产妇给予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的397例产妇运用品管圈。结果观察组产妇对产后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和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品管圈在产后护理中应用,可以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知识、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度和护理工作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品管圈;产妇;产后护理 品管圈(QCC),又称为质量管理小组,是由相同、相近或互补之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一定人数的团体(又称QC小组,一般6人左右),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工作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制定活动计划,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产妇产后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干预。我科自运用QCC管理在产妇产后护理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XX年8月~20XX年12月,我科收治产妇795例,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7例,剖宫产200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97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28例;对照组398例,剖宫产216例,经阴道自然分娩182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340例,两组产妇一般资料职业、教育程度无显著差异,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对照组按医嘱及常规护理进行产后护理,遵医嘱给药,新生儿沐浴,常规会阴护理,剖宫产常规术后护理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QCC成员制定的护理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 2.2 现状把握,设计产妇产后健康教育调查表,找出产后护理存在的问题,根据公式计算出目标值,依据2/8原理,抓住80%问题关键点,A宣教意识薄弱;B缺乏沟通技巧;C知识的缺乏;D缺乏适宜的场地;E宣教形式单一,针对以上问题拟定对策,并实施。 2.2.1制定制度:制定《产后区健康教育实施管理细则》,包括:产妇健康教

妇科护理品管圈主题

妇科护理品管圈主题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妇科护理品管圈的定义与意义 2.妇科护理品管圈的主题 3.妇科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步骤 4.妇科护理品管圈的成效评估 5.妇科护理品管圈的意义和未来发展 正文 一、妇科护理品管圈的定义与意义 妇科护理品管圈(Obstetric and Gynecologic Quality Management Circle)是一种以护理质量改进为目标,以妇科护理为内容,通过团队合作、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制定、实施及成效评估等步骤,达到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妇科护理品管圈旨在提高妇科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团队的专业素质,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妇科护理品管圈的主题 妇科护理品管圈的主题涵盖了妇科护理的各个方面,如: 1.产后护理:关注产妇产后恢复情况,提供合理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产前护理:为准妈妈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确保母婴安全。 3.妇科手术护理:为妇科手术患者提供专业、安全的手术室环境,降低手术风险。 4.妇科炎症护理:为患者提供合理的抗感染治疗及护理措施,减轻炎症症状。

5.妇科肿瘤护理:关注患者心理、生理需求,提供个性化护理方案。 三、妇科护理品管圈的实施步骤 1.确立主题:根据科室现状及患者需求,选择具有针对性的妇科护理品管圈主题。 2.组建团队:成立跨专业的妇科护理品管圈团队,包括护士、医生、药师等,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 3.分析现状:通过数据收集、现场观察等方法,了解妇科护理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4.制定目标:根据现状分析,设定具体、可量化的目标。 5.制定措施:针对目标制定具体的改进措施,如修订护理常规、加强培训等。 6.实施措施:按照计划实施改进措施,确保措施的落实。 7.成效评估:通过数据对比、现场评估等方式,评估改进措施的成效。 8.持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措施,形成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四、妇科护理品管圈的成效评估 妇科护理品管圈的成效评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护理质量:通过护理质量评估表、护理缺陷率等指标,评估护理质量的改善情况。 2.患者满意度: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妇科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 3.护理团队素质:通过培训考核、技能比赛等形式,评估护理团队的专业素质。 4.医疗安全:通过医疗安全事件发生率、不良事件报告等,评估医疗安全状况。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中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对活动前自然分娩产妇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进行统计与分析,并制定和落实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运用品管圈后产妇的会阴伤口愈不良率明显低于活动前的 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员在品管圈运用、团队精神及护理科研能力方面均有所提高。结论运用品管圈能降低产妇的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提高圈员的团队精神、护理科研及专业能力。 标签:品管圈;会阴伤口;愈合不良;应用 会阴切开缝合术是在第二产程中为避免会阴及盆底组织严重裂伤或母儿有病理情况、需缩短第二产程、加速分娩的一种手术,近年来有成为常规施用的倾向,其感染率为10%[1],给产妇带来很多痛苦,影响产妇的生活质量。品管圈活动(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同一工作现场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这些小组作为全面品质管理活动的一环,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地原则之下,活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地方式不断进行维持及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2]。为了减轻产妇的痛苦,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我科于2013年10~12月开展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对品管圈活动前即2013年7~9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344例进行数据收集,其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为4.9%。选择2013年10~1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在我院自然分娩的产妇356例,实施针对性干预措施,观察干预措施对降低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的影响。活动前后的两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新生儿体质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品管圈由7名護理人员自发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2名,由其中1名主管护师担任圈长,护士长任辅导员。 1.2.2选定主题,制定计划召开品管圈圈员会议,通过头脑风暴法,从问题的紧迫性、上级重视程度、可行性、预期效果、圈能力等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活动主题[3]。最终确定”促进会阴伤口愈合”为活动主题,并制定了相关的活动计划。 1.2.3现状把握圈员详尽列出了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的原因,2013年7~9月自然分娩344例,发生会阴伤口愈合不良17例,发生率为4.9%,见表1。 1.2.4目标设定通过品管方法的目标值设定公式[4],对会阴伤口愈合不良率

观察在自然分娩中使用品管圈减少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观察在自然分娩中使用品管圈减少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 自然分娩是女性生育过程中最为自然的方式之一,但在这个过程中,产后出血是一个 常见的并发症,甚至可能危及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为了减少自然分娩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品管圈可以被应用,通过观察和监测产妇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措施,降低产 后出血的风险。本文将探讨在自然分娩中使用品管圈减少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方法和效果。 品管圈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医护人员的责任意识和监督 机制,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从而减少因操作不当或监测不到位而导致的产后出血。通 过建立品管圈,可以规范自然分娩的操作流程,包括科学合理地进行产程监测、利用先进 的监护设备和技术、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监督和培训等措施,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性,降低 产后出血的风险。 品管圈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加强医疗团队间的沟 通和合作,提高产后出血的早期预警和处理能力。通过建立品管圈,可以实现医疗信息的 共享,加强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后出血的风险因素,提高产后 出血的处理效率,从而减少其发生率。 品管圈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增强医院的抗风险和应变能力,从而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通过建立品管圈,可以合理 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医疗服务的整体效率和水平,增强医院的抗风险和应变能力,降低因 资源不足或管理不善而导致产后出血的风险。 品管圈在自然分娩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持续观察和监测生理指标、规范操作流程、建立 信息共享和协作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有效地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建议医疗机 构在自然分娩中加强品管圈的建设和应用,提高产后出血的预防和处理水平,保障产妇和 新生儿的生命健康。

品管圈在提高产后康复操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品管圈在提高产后康复操依从率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对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立”提高产妇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为活动课题,对产妇进行随机分组,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各12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由60%上升至9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后康复操的依从率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标签:产妇;产后康复操;宣教;依从率 妊娠后由于保持子宫正常位置的各条韧带及盆底肌肉、筋膜等松弛,分娩过程均可致盆底肌肉、筋膜的损伤,可能导致子宫脱垂、膀胱膨出、直肠膨出、张力性尿失禁等[1,2],有时甚至会诱发尿潴留、产后抑郁等严重并发症,国外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产后妇女大约有1/3有尿失禁;1/7以上有盆腔器官脱垂象,对产妇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均造成严重影响[3]。因此针对产褥期妇女的康复干预具有重要的临床及社会意义[4]。 品管圈活动指的是同一工作现场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所组成的小组,有效挖掘護理人员的管理才能,实现全员参与及质量持续改进,有利于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全面、全程、优质的护理服务[5,6]。2013年4月,我科将品管圈应用于提高产后康复操依从率的临床护理之中,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4月~2013年5月在本科分娩且无并发症的产妇120例(活动前),采用传统休养方法实施产后护理。其中自然分娩60例,剖宫产60例。选择2013年5月~2013年6月在本科分娩且无并发症的产妇60例为实验组,进行针对性健康宣教,其中自然分娩30例,剖宫产30例。两组分娩方式、年龄、学历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人员组成品管圈成员采取自发报名,共7人,集体推荐1名圈长,护士长为辅导员,其中护师3名,护士4名。 1.3方法采取品管圈的头脑风暴法提出多个可实行的主题,结合本科室的特点,以投票计分方式筛选出主题,通过鱼骨图分析产妇未依从产后康复操的原因。 相应提出针对性措施:①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康复操宣教,在产妇综合状态良好,没有其他人、事、物打扰时进行。②给家属同时宣教,争取家属的理解与支持。③宣教要语言说明与肢体示范相结合,沟通要因人而异、生动易懂。④及时为产妇解决问题,以便产妇有精力进行自身康复锻炼,按制定的对策执行,一个月后进行调查对比。依据我科现状和圈员能力,预期改善后产后康复操依从率有所提高。

品管圈在提高顺产后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在提高顺产后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顺产后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方法:于2020 年1月-6月实施主题为“提高顺产后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的品管圈活动,探讨产 妇三早的执行情况,并制定对应的措施来提升执行率。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之后,三早的执行率由78.6%(55/70)增长至94.3%(66/70),提高了20%。讨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顺产产妇产后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执行率,增进护 理人员与产妇间的关系,值得继续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顺产产妇;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 三早是指产妇分娩半小时之后,让新生儿与母亲进行皮肤接触,同时引导新 生儿吸吮乳头,实现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的目的。母乳喂养对新生儿与产妇 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品管圈是当前医疗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护理活动,其利 于激发圈内每位成员的潜力,促使圈组成员全身心投入活动当中,进而及时发现 问题、解决问题。本次为了提升顺产后母乳喂养的三早执行率,于2020年1月-6月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效果十分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到2月在我院顺产的70例孕妇为对照组,对此三早执行情 况做以全面的调查分析,同时明确问题的成因,并提出改进对策。将2020年4 月到5月顺产的7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统计三早的执行率。 1.2研究方法 (1)成立品管圈 圈组成员共10人,其中辅导员1名,圈长一名,其余8人为护士和助产士圈员。经过投票将圈名确定为“幸孕圈”,寓意幸福孕育生命,爱心呵护花朵。 (2)拟定活动计划 所有圈组成员共同参与品管圈活动的计划拟定,且每个步骤均有对应的负责人。活动时间为2020年1月到6月。 (3)分析问题 将2020年1月到2月我院顺产的70例产妇作为查检对象,统计发现这一时 期完全执行三早的产妇仅有55人,执行率为78.6%。将不执行三早的15例产妇 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三早执行不佳的直接原因较多,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产妇孕期、孕后知识缺乏,护理人员宣教内容、方法单一,助产护士思想重视不足,制度、 流程不健全,护理人员培训少、知识缺乏 (4)设定目标 依据国家爱婴医院复核标准要求母乳喂养三早执行率≥90%,故将目标值定为90%。 (5)对策拟定与实施 针对对照组执行三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圈组成员积极发挥个人才智,最终 经过热烈讨论得到以下几点对策,并于2020年4月份开始实施:第一,加强对 护理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护理人员加强自身学习,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的执行流程,同时组长定期组织三早执行制度与执行流程的培训学习,后期进行培训内容的考 核与追踪评价,让护理人员从思想上重视产妇的产后护理工作。第二,实行弹性 排班制度,根据圈组内每位护理人员的特长分配工作。结合以往不同时段的工作

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 杨富燕;关伟丽;林梅珍;林俊填;邱倩玲;古慧贤;梁江霞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运用QCC的管理方法,分析影响产后出血护理的因素,制定与实施对策,并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产妇产后出血率由QCC前的7.87%下降至QCC后的6.23% (P <0.01),产妇及其家属满意度由QCC前的87.50%增加至QCC后的95.00% (P <0.05),年轻护士工作满意度由QCC前的77.78%增加至QCC后的100.00%,开展QCC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QCC的管理方法实施到产妇产后出血的护理工作中,可减少产妇产后出血率,提高产妇、家属及年轻护士的满意度.既增强年轻护士筛查产后出血的能力,提高其团队精神,又能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题和患者的需求. 【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 【年(卷),期】2019(045)003 【总页数】3页(P205-207)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产后出血;年轻护士 【作者】杨富燕;关伟丽;林梅珍;林俊填;邱倩玲;古慧贤;梁江霞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200;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佛山528300;佛山市中心血站,广东佛山528000;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广东佛山528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71 品管圈(QCC)是指在同个工作环境中,由工作质量相同或互补的一群人自发形成的一个小圈子,从而充分调动圈中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共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题[1]。随着二胎政策开放及高龄妊娠产妇分娩率增多,产妇及家属对护理的期望值 不断增高[2-3],产后出血的筛查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我科护理人员中,年 轻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与能力相对不足,针对此问题我科自2017年6月起开展了以提高年轻护士筛查产后出血率为主题的QCC。经过6个月的管理,运用QCC 的管理方法不断对年轻护士筛查产后出血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进行持续改进和完善,使年轻护士接诊的产后出血率明显降低,产妇与家属的满意度得到一定提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对照组:2016年6—11月入院的1906例待产妇。其中产后出血150例;年龄24~41(30.01 ± 3.24)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8例,高中/中专 及以上102例;分娩方式为顺产125例(83.33%)、孕次1~7(2.47±1.34)次。观 察组:2017年6—11月入院的1975例待产妇。其中产后出血76例;年龄25~43(31.04 ± 3.11)岁;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4例,高中/中专及以上52例;分娩方式为顺产100例(81.40%);孕次1~8(2.68±1.04)次。两组孕妇年龄、文化程度、分娩方式、孕次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QCC小组的成立我科年轻护理人员18名,年龄21~30岁,学历结构:本科4名,大专4名及大专以下10名;职称结构:护师10名,护士8名;工作年

品管圈促进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

品管圈促进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 标签:品管圈;剖宫产;切口愈合;护理管理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是剖宫产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轻则影响切口的愈合,重则导致官腔感染、晚期产后大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患妇生命,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工作问题、突破工作绩效、自发地组成一个小团体,应用品管方法进行分析、解决工作场所发生的问题,达到业绩改善的目标。我院选定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活动主题进行了品管圈活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6月30日,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为研究组,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564例,年龄17~44岁,平均(24.4±2.2)岁;对照组:689例,年龄16~45岁,平均(24.1±2.1)岁。两组产妇在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前期工作及主题拟定由产科、手术室医护人员自发组成11人的团队,其中主治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护士4名。选出产科1名主管护师做为圈长,圈长综合评估了全体圈员的能力,以及对去年产科高危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后,一致选出本次活动的主题是降低剖宫产手术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同时命名本次活动圈名为“一线圈”,寓意快速修复切口,切口成一丝线愈合。同时邀请1名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对品管圈的活动进行指导。 1.2.2拟订计划整个“品管圈”活动历时6个月,即从2015年1月1日到2015年6月30日止。全体圈员通过讨论,一致通过参考PDCA循环,在活动期间不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实施的对策,并记录。PD—CA循环(PDCA cycle)是由美国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PDCA循环通过计划(Plan,P)、实施(Do,D)、检查(check,c)、处理(Action,A)4个阶段的管理。 1.2.3把握现状及制订目标制定与主题有关的工作流程,进行数据收集。由圈长指定圈员负责数字收集。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选取本院产科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剖宫产病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到我院2014年7月1日至2014年12月30日689例剖宫产患者,发生切口愈合不良9例,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为1.31%。其中因为脂肪液化所致切口愈合不良2例,切口感染所致切口愈合不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婴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母婴分离中应用品管圈活动对产妇母乳采集率的研究。方法选 择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作为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选择2020年3月至5月在我科分娩的母婴分离产妇为观察组(40例),应用品管圈活动。对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母婴分离产 妇母乳采集率。结果两组产妇的泌乳量、母乳采集成功率在产后第1、3、5d比较,对照组均少于观察组,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分 离产妇实施品管圈活动管理,产妇母乳采集行为更加规范,有效促进母乳分泌, 提高母乳采集率,有利于母乳喂养。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母婴分离;母乳采集 母乳喂养是母亲乳汁对婴儿进行喂养的方式。大量研究证实,母乳喂养是一 种非常健康的喂养方式,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也有利于婴儿,尤其在增强婴儿 免疫力方面更为显著。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母乳喂养对婴儿健康的益处能够持续 到成年,有效降低婴儿死亡率,因此,建议婴儿出生1h就开始母乳喂养,0至6 个月纯母乳喂养[1]。但是,由于产后乳胀疼痛,很多产妇不愿意母乳喂养,尤其 对于母婴分离的产妇,大大降低母乳采集率。本文就品管圈活动对母婴分离产妇 母乳采集率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8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年龄21~40岁,平均为(30.55±5.19)岁,经产妇13例,初 产妇27例,观察组40例,年龄23~39岁,平均为(30.18±5.24)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均为单胎足月活产儿,产妇均符合母乳喂养标准。本研究经 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产妇及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产妇在年龄、产次、生产方式、新生儿体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产后护理、母乳喂养指导等。观察组给 予品管圈活动,具体为:①组圈,成立品管圈,分别为由责婴班护士2名,责任 护士6名,护士长2名组成,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先对品管圈成员进 行品管圈和母乳喂养等相关知识培训[2]。②选定活动主题,本次选定“提高母婴 分离产妇母乳采集率”为主题,制定护理活动计划,仔细填写进度表,明确每个品管圈成员的职责,做好分工工作。本次活动计划时间为一年,根据 PDCA 时间分 配原则绘制“甘特图”。③目标设定。品管圈实施以质量循环管理为基础,护理人 员对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在护理过程中,明确目标值,从而提高医护人员的 责任意识[3]。④现状调查数据收集,护理人员对母乳喂养现状进行调查,主要 内容有:姓名、年龄、产次、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技巧等,了解产妇对母乳喂养 的认识情况,分析产妇母乳喂养信心缺乏和喂养技巧缺乏的主要原因。⑤拟定对策并实施,对产妇及家属进行口头的健康教育,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教,提高 产妇及家属的理解,使其明白母乳喂养对母婴健康的重要性。同时还可设计图文 并茂的母婴喂养宣传手册,在产科发放,把喂奶指导列入护理工作中,产后护理 人员及时主动协助产妇正确饮食、喂奶和挤奶等。品管圈活动实施过程中,应落 实质控计划定期开展质量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4]。⑥效果确认。根 据品管圈活动对母乳采集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比两组产妇的母乳采集率。

品管圈妇产科应用

品管圈妇产科应用 1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6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5d~15d的患者496例,年龄23岁~73岁,平均48岁。其中产妇196例,子宫肌瘤74例,妇科炎症52例,异位妊娠5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8例,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自愿参与者。2组患者年龄、病情、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观察组采用QCC管理方法,通过圈员间的互相协作,按照PDCA循环([Plan(计划):主题选定、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解析目标、对策拟定,Do(执行):对策实施与检讨,Check(检查):效果确认,Action(处理):相关指标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的程序实施,预防和干预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降低高危患者跌倒率,具体措施如下: 2.1组织培训 2021年1月,护理部选派人员外出参加QCC的相关知识培训后回院对全院护理人员进行了专题培训,本科室组织科内护理人员对QCC知识进行了相应培训。同时对护理人员进行品管圈知识理论考试,对圈长、护士长和骨干护士实施应用能力考核以评价培训效果。 2.2组圈 根据自发自愿,将护理人员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人。观察组6人组成一个圈按照品管圈模式对观察组的病员进行跌倒预防干预管理,选举该组的责任组长为圈长,组织QCC小组活动、策划、组织实施、分析调查结果;圈员5人,负责为圈活动建言献策,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分派到的各项工作;推选护士长为辅导员,负责指导监督品管圈活动,并评价活动效果。 2.3拟定计划 2.3.1确定主题 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了需要改善的问题,并按上级政策、重要性、迫切性、圈能力分别依照5分、3分、1分进行评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活动改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中的应用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中的应用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中的应用。 方法:对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分娩的42位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提问,对比品管圈活动开展前后,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结果:品管圈活动开展后,对21位产妇进行母乳喂养知识调查,知晓为123条,知晓率为83.6%。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使产妇产后母乳喂养知识知晓率明显升高,从而达到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品管圈活动母乳喂养知识 品管圈活动(QCC)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 。QCC是医疗质量管理中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工具,它打破了传统的由上至下的管理模式,让科室内的所有的护士参与到科室管理中来,创造良好的改善活动氛围。为了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从而达到提高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提高产妇及家属满意度,我科于2014年9月-2014年12月开展了以“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QCC小组成员:共8人,均为女性,年龄27-41岁,平均年龄33岁,其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2名,护士3名;本科1名,大专6名,中专1名。小组选择负责产科责任组长高年资主管护师为圈长,护士长为指导老师。QCC活动参与产妇:系2014年9月-2014年12月在我科顺产及剖宫产孕妇,共42人,年龄20-39岁,平均年龄29.5岁,学历不等。 1.2方法 1.2.1选定活动主题依据医院“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服务理念,通过脑力震荡的方法选定“提高产妇产后三日母乳喂养知识的知晓率”为活动主题。确定圈名袋鼠妈妈圈。圈名的含义:①母乳喂养的要求是就是让宝宝长在妈妈身上②对早产儿在育儿方式选择中有一种叫袋鼠妈妈式③袋鼠妈妈的形象象征着妈妈对宝宝的爱。 1.2.2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制定调查表对9月到10月在院產后三日的产妇对母乳喂养的知识的知晓率进行调查。 现状调查及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调查来院分娩产妇21人,按照爱婴医院检查要求的母乳喂养知

关于产科论文范文

产科的主要职责为为产妇及新生儿的健康、安全进行保护,正 是由于其工作性质和对象的特殊性,因而存在更大的医疗风险。下 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产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产科护理风险管理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对2013年9月~2015年9月在我院产科应用品管圈活动,观察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产妇满意度、知识掌握情况、护理 缺陷发生率、护理病历合格率差异。结果实施品管圈后产妇满意度、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护理病历合格率同实施前比较均明显提高,护理缺陷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 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产妇均无妊娠并发症;产妇无意识障碍;产 妇无精神疾病;产妇对本研究知情且自愿参加。本研究所有研究内 容均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护理方法:所有产妇入院后均给予临 床常规护理内容,包括产妇生命体征监测、水及电解质平衡维持、低压吸氧、必要时可给予营养物质补充能量。护理组产妇在上述 内容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主要内容:

①开展健康教育:分娩是每个孕妇必经的过程,其过程对产 妇本身以及家庭来说是幸福而艰难的,对初产妇的影响更明显[1]。因此,医护人员在产妇入院初期应积极与其沟通,大力开展健康 教育,从生理以及心理等层面提升产妇对分娩的认识,以及接受 产妇自身社会及家庭身份的改变,同时向产妇讲解分娩、妊娠过 程中的相关知识,对产后新生儿护理进行介绍和教授,让产妇在 心理上做好准备,缓解紧张情绪。 ②分娩中护理:分娩过程中,激素作用导致产妇自身宫缩加剧,疼痛感较强,加之对分娩的恐惧,部分产妇可能出现恐惧、 排斥等情绪,部分产妇甚至出现依从性严重下降等[2]。因此,为 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意外情况,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对一的心 理护理,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帮助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护理 人员在分娩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产妇的基本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 常情况。护理人员应在产妇分娩后2h内给予细致入微的护理,给 予心理护理等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 ③产妇分娩后,为让产妇感受到作为母亲的快乐,护理人员 应在第一时间促进母婴接触;指导产妇做好自身的清洁工作,保持

品管圈活动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精选文档

品管圈活动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精选文 档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品管圈活动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 doi: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s,QCC)为品质质量持续改进小组,简称QCC小组,是指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相类似的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质量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团队[1]。近年来,品管圈活动逐渐被应用到医院护理工作的许多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2]。护理健康教育是护士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贯穿于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各个阶段,是检验整体护理效果和评价整体护理质量的主要指标[3]。健康教育是“知、信、行”的统一,其中“知”是基础,因此,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可作为临床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标准之一[4]。优质护理要求健康教育覆盖率为100%,健康教育知晓率在95%以上。笔者所在科室于2014年3-10月开展以“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为主题品管圈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共有护理人员9人,均为女性,年龄24~42岁,平均31岁;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学历:本科6人,大专3人;护士长1人。 品管圈活动实施方法

圈组成及主题选定护士长组织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全面学习品管圈相关理论知识和品管手法,科室购买相关书籍以供圈员学习,护理部举办品管圈相关讲座,并安排专家以便咨询。遵循自发自愿原则于2014年2月份组成QCC小组,圈员9人,由护士长担任辅导员,圈长1名由圈员推举产生。在第一次圈会上全体圈员运用头脑风暴法提出众多备选圈名圈徽,再采用无记名投票法选定圈名圈徽。圈员先采用头脑风暴法根据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提出多项备选主题,然后采用优先次序矩阵法根据“迫切性、可行性、圈能力、上级重视程度”4个方面,采用1、3、5打分标准取总分选取总分最高者,最终选定“提高产妇健康教育的知晓率”为本次品管圈活动主题。 活动计划拟定在第二次圈会上依据品管圈十大活动步骤和“5W”原则拟定出具体的活动计划甘特图。计划活动起止时间为2014年3-10月,3-4月为实施前,5-8月为实施中,9-10月为标准化与检讨改进。 现状把握首先圈员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并经过讨论,设计出产妇健康教育知晓率调查问卷,问卷包括12个项目。对出院当天产妇进行调查,每个项目均设有“知道、部分知道、不知道”三种选项,分别予1、、0分,每个项目满分1分,健康教育知晓率=问卷知识调查得分/问卷知识满分 ×100%,调查时间为2周。统计出健康教育知晓率的现况值为%。将回答未得满分的题目汇总分析制作查检表、柏拉图,

品管圈活动(QCC)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

品管圈活动(QCC)在产后出血护理中的应 用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产后出血护理中品管圈活动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试验研究对象是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52例产后出血患者,将患者以随机双盲法分组,对26例实施常规护理途径(对照组)与26例实施品管圈模式护理(观察组),观察和分析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产后1 天内失血量、有效止血时间以及生命体征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中,应用效果比较明显,能减少产后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患者来说有利,要重视。 【关键词】产后出血;品管圈活动;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in postpartum hemorrhage nursing. Methods the subjects of this trial were 52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8 to June 2020.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pided into two groups. 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routine nursing (control group) and 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quality control circl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The nursing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loss, effective hemostasis time, recovery time of vital signs, hospital stay and satisfa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i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hemorrhage is obvious. It can reduce the amou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 shorten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的运用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的运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会阴侧切率方面的运用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12月(活动开展前)的阴道分娩总人数及会阴侧切人数,和2013年1~5月(活动开展后)的经阴道分娩总人数及侧切人数,计算出侧切率及侧切原因,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结果因”会阴条件差”行会阴侧切的比例由活动前的26%将至14%,总体会阴侧切率由活动前的30%下降至24%。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降低会阴侧切率,提高产科工作质量,值得推广。 标签:品管圈;降低;会阴侧切率 品质管理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简称品管圈,或QCC)是指由工作性质相同或接近的基层成员,自愿以小组的形式组织起来,通过定期的活动,提出、讨论并解决与工作成效有关的各种问题[1]。将QCC运用到医疗护理服务行业中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深化质量管理[2]。会阴侧切术作为产科常用的一项小手术,在接产过程中,特别是初产妇采用率极高。国际组织提出的”产时爱母分娩行动十条”中认为,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尽量不干预或减少干预,让其回归自然。其中,会阴侧切率<20%为宜[3]。本科室于2013年1月成立产房品管圈,开展了以”降低会阴侧切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2年9~12月(活动开展前)的阴道分娩总人数及会阴侧切人数,和2013年1~5月(活动开展后)的经阴道分娩总人数及侧切人数,计算出侧切率及侧切原因,分析品管圈活动前后的结果。 1.2方法 1.2.1组圈品管圈由我科产房助产人员12人自愿组成,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8人,助产士2人。由产房护士长担任辅导员,任命一名圈长。每周召开会议一次,通过自由提案,全体表决的形式确定圈名为”完璧圈”,并确立圈徽。 1.2.2选定主题完璧圈采用评价法选定主题,即圈员经过头脑风暴对日常接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列出评价项目,每个人依评价项目给予打分,经计算后将备选主题分数累加,得分最高者定为本期活动主题。完璧圈最终选定”降低会阴侧切率”作为本次活动的主题。 1.2.3活动计划拟定从2013年1月~5月共5个月完成本次活动,运用品管手法甘特图制作活动计划表,规划把握现状、目标设定、问题分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改进和成果发表各阶段的实施时间。 1.2.4现状把握通过查阅电子病历和翻阅接生登记表的形式,收集2012年9~12月(活动开展前)的阴道分娩总人数及会阴侧切人数,计算出侧切率及侧

品管圈在降低顺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品管圈在降低顺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中的护理应用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对降低顺产后尿潴留发生率的干预作用。方法:2016 年4月—12月本院在产科护理中未应用品管圈时接诊的产妇41例名为对照组,2017年1月—10月本院产科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时接诊的产妇41名为实验组。分 析两组顺产后尿潴留的发生情况,并对各组的护理满意度作出比较。结果:实验 组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33%,比对照组的19.51%低,P<0.05。实验组对产科 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7%,比对照组的82.93%高,P<0.05。结论:积极开展 品管圈活动,对于预防顺产后尿潴留具有显著作用,并能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产妇 对产科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建议临床推广。 【关键词】尿潴留;品管圈;护理满意度;顺产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5-0279-02 目前,品管圈作为一种比较新型的管理方法,在诸多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中 都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可显著提升工作质量及效率,同时能够对工作中存在的 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以不断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团队配合度[1]。此研究,笔者 将重点分析预防顺产后尿潴留应用品管圈的价值,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4月—12月本院接诊的顺产产妇41名为对照组,予以常规产科护理,产妇年龄在21~34岁之间,平均(26.95±2.47)岁;孕周在38~41周之间,平 均(39.22±0.76)周。2017年1月—10月本院接诊的顺产产妇41名为实验组, 利用品管圈进行护理,产妇年龄在20~34岁之间,平均(27.14±2.58)岁;孕周 在38~42周之间,平均(39.67±0.84)周。产妇对研究知情,比较两组的孕周和 年龄等基线资料,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产科常规护理的流程与方法对两组产妇进行干预,内容有环境护理、基 础护理和康复训练等,实验组加用品管圈,详细如下:(1)成立品管圈小组, 明确活动主题为“降低顺产后尿潴留发生率”,找到当前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比如:健康教育不到位、无规范流程指导等,并经原因分析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制定完善的护理管理方案。(2)对产妇进行催尿,向产妇发放健康宣传册,将尿潴留的发生原因、危害性、临床表现与防治措施等详细告知产妇,教给产妇 促进排尿的有效方法,促使产妇形成良好的自主排尿意识。主动与产妇沟通,了 解产妇心态变化,予以产妇言辞上的安慰和鼓励,向产妇提供热心的服务,以改 善护患关系,减少护理纠纷发生风险。指导产妇采取交谈、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 意力,减轻心理压力。(3)利用热毛巾对产妇的腹部进行热敷,以对膀胱区进 行有效的刺激,促使膀胱肌收缩,提高腹压,促进排尿。从左向右对产妇的下腹 部膀胱膨隆区进行科学的按摩,10~20次,然后再利用手掌从膀胱底部开始向下 进行缓慢推移并按压,经按摩与热敷,可显著减轻产妇的宫缩疼痛以及切口疼痛 程度,并有助于刺激膀胱进行收缩,从而起到诱导排尿的作用。(4)利用50% 硫酸镁纱布对产妇的会阴水肿进行湿敷,促进水肿症状缓解,减轻疼痛感,利于 尿液顺利排出。嘱产妇多饮水,若身体状况较好,可下床活动,促进盆底肌功能 恢复。 1.3 评价指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