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古代汉语》文选参考译文

任课:黄易青

我们不赞成机械地照搬或模仿古文翻译,那样不利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锻炼。这里提供参考译文的目的,在于让同学从古今对照中琢磨用现代汉语对译古代汉语的方法,并通过古今对照从而能够对古今词汇演变、词义演变发展及语法变化等有深入具体的认识。希望同学从这样的目的出发来参阅这些参考译文。总之,这里提供的是方法,不是具体答案。

这里重申:译文对一些词汇和句法的对译不必完全一样。有的地方也可以有不同的解释。

发现错误或不当之处,请及时提出以使改正。

一、郑伯克段于鄢

当初(郑武公十年),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名叫武姜。武姜生庄公和共叔段。庄公逆生,使武姜受到惊吓,所以起名叫“寤生”。武姜于是讨厌庄公,喜欢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太子。武姜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她。到了庄公即位时,武姜为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城邑。武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东虢的国君)死在那里。其它的城邑唯命是听。”武姜请求京这个地方,武公命共叔段居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大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超过三百丈长,是国都的祸患。先王的制度,大的都邑不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京这个地方不合法度规定,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承受不起。”庄公说:“姜氏要京这个地方,怎能够逃避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什么满足?不如早点安排他个合适的地方,不要让他发展,发展后就难图谋了。滋生蔓延的草尚且不可除去,何况是您贵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必定会自己倒台,你姑且等待事情的发展吧。”

过后不久,大叔命令西部边邑和北部边邑既属庄公又属自己。公子吕说:“国家受不了两属的情况,您打算怎么处理这件事?如果打算给大叔,请您允许我侍奉他;如果不给他,就请除掉他。不要让民众生二心。”庄公说:“不用,他将自己赶上灾祸。”大叔又把那些两属的地方收为自己的城邑,到达廪延。公子吕说:“可以了,土地扩大将得到民众。”庄公说:“既然不义,则民众不亲昵,土地扩大将会崩溃。”

大叔修茸城墙,聚集粮草,修理盔甲武器,备齐了步兵和兵车,打算袭击国都。武姜将为共叔段开城门。庄公打听到他们袭郑的日期,说:“可以了!”命令子封率领兵车二百辆以讨伐京。京的人们叛离大叔段。大叔段进入鄢城,庄公到鄢城讨伐共叔段。五月辛丑日,大

叔段出逃到共。

《春秋》记载说:“郑伯克段于鄢。”共叔段不守弟的本分,所以不称“弟”;(庄公和共叔段)像两个国君(相互攻伐),所以叫做“克”;称“郑伯”,讥刺他失教——认为这是郑伯的意图;不说“出奔”,对这样记载感到为难。

庄公于是就把武姜安置在颖城,对她发誓说:“不到黄泉之下,不再相见。”过后又后悔对姜氏的处置和发誓。

颖考叔任颖谷的守官,听到这件事,献东西给庄公。庄公赐给他食物,颖考叔留下肉不吃。庄公问他原因,他回答说:“我有母亲,我的食物她都吃过了,还没有吃过您的肉羹,请求把这些肉送给她。”庄公说:“你有母亲可以送,独我没有。”颖考叔说:“请问说的是什么意思?”庄公回答他原因,并且告诉他自己的后悔。颖考叔回答说:“您在这件事上忧虑什么呢?如果挖地到泉水,挖隧道然后相见,难道有谁说不是黄泉下相见?”庄公听从他的意见。庄公进入隧道之中赋道:“大隧之中,快乐之情温暖融融。”武姜走出隧道赋道:“大隧之外,快乐之情渲泄淋漓。”于是两人恢复母子之情如初。

君子说:“颖考叔大孝,爱他的母亲,扩大影响到庄公。《诗》说:‘孝子之道不穷尽,长久地影响同类。’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二、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行君道,多收税来雕画宫墙;从高台上用弹丸射人,来观看被弹的人躲避弹丸。厨师煮熊掌不烂,灵公杀了他,把他放在畚箕里,让妇人荷戴着经过朝廷。赵盾和士季见到厨师的手,问厨师被杀的缘故而为灵公的暴行忧患。两人打算进谏。士会说:“如果进谏而不被采纳,那么就没有人接着您了。请让我先进谏,如果不被采纳,那么你接着我进谏。”士会向前走了三次,到了内庭屋檐下,灵公才看他。灵公说:“我知道所犯的过错了,将改正过错。”士会伏地磕头拜答说:“人谁没有过错,有过错而能改正,好事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诗》说:‘没有谁没有一个向善的开端,但少有人能坚持到底。’照《诗》的意思,那么能补过失的人很少。您改正过错能坚持到底,国家就能稳固了,难道只是群臣有利?《诗》又说:‘天子上服刚有破缺,仲山甫即修补它。’说的是能弥补过失。您能弥补过失,社稷就不会败毁了。”

灵公仍然不改过。宣子多次进谏,灵公害怕他,派鉏麑去杀害宣子。鉏麑早晨去到宣子住处,卧室的门已经开了,宣子穿戴好衣冠准备去早朝,时间还早,就坐着打盹。鉏麑退出,叹气说:“不忘尊君敬业,是百姓的主人。杀百姓的主人是不忠,放弃国君主命令是不信。两者之中有一样,不如死。”鉏麑撞槐树而死。

秋,九月,晋侯请赵盾喝酒,埋伏甲士将攻杀他。赵盾的车右提弥明发现这个情况,跑上堂,说:“臣子侍奉君主饮酒,超过三爵是不合礼的。”于是就扶赵盾退下堂。灵公嗾使那只猛犬扑向赵盾,提弥明徒手与犬搏斗,将它杀死。赵盾说:“不用人而用犬,虽然犬勇猛,又有什么用?”一边搏斗一边退出,提弥明为赵盾而死。

起初,宣子在首山畋猎,驻扎在翳桑。发现灵辄饿倒,宣子问他饿得这么厉害的原因。灵辄说:“三天(多日)没有吃饭了。”宣子给他东西吃,灵辄留下一半。宣子问他原因,他说:“给人做事三年了,不知道母亲还在不在。现在离母亲近了,请允许把这些食物送给母亲。”宣子让他都吃完,并且为他准备一筐饭和肉,放在口袋里给他。过后不久,灵辄入伍当了灵公的甲士。[在这次搏斗中]他掉转兵器来抵挡灵公手下的人,使赵盾逃脱。赵盾问灵辄原因,灵辄说:“我是那个曾经在翳桑饿得要死的人。”赵盾问他的名字和住处,灵辄不回答就退下了。赵盾于是就自己逃亡了。

乙丑日,赵穿在桃园攻杀灵公。宣子还没逃出边境处的山就返回国都。大史写道:“赵盾弑杀他的国君。”拿它在朝廷上宣示。宣子说:“不是这样。”大史说:“你任正卿,逃亡而没有越过边境,返回国都而没有惩治杀害国君的人,不是你是谁?”宣子说:“呜呼![《诗》所说的]‘因为我的怀念祖国,给自己招来了这种忧患。’说的就是我啊!”

孔子说:“董狐,是古代的好史官,依照记载历史的原则不隐讳。赵盾,是古代的好大夫,因记史的原则而蒙受恶名。可惜啊,如果越过边界就不会蒙受恶名了。”

三、鞌之战

《左传》。成公二年,春,齐侯攻伐我国北部边邑,围攻龙城。齐顷公的宠臣卢蒲就魁攻打龙城城门,龙城人擒获了他。齐侯说:“不要杀他!我和你们订立盟约,不进入你们的疆界。”龙城人不听齐侯的话,杀死卢蒲就魁,把他的尸体剖开披在城墙上。齐侯亲自擂鼓,士兵登陵龙的城墙,三天,攻取龙城。接着,齐国军队向南侵入,到达巢丘。

卫侯派孙良夫、石稷、宁相、向禽将侵入齐国,卫国军队跟齐国军队相遇。石稷要返回,孙良夫说:“不可以!率领军队攻伐别人,遇到他们的军队而返回,将对国君说什么?如果知道不能胜,则应当不出兵。现在已经遇上了,不如与他战。”夏,有(中缺文)。石稷说:“军队战败了。你不稍事等待,军队恐怕会被消灭殆尽。你丧失士兵,拿什么回覆国君的命令?”都不回答。石稷又说:“你是国家的正卿,损失你,是国家的耻辱。你带领大军撤退,我在这里抵御。”并且告诉说援军兵车来得很多。齐国军队于是才停下,驻扎在鞫居。新筑大夫仲叔于奚救了孙桓子,桓子因此而逃脱。过后,卫国赏给仲叔于奚城邑,他不要城邑,请求享受诸侯规格的乐器“曲悬”,以诸侯所用的马饰“繁缨”朝见,卫国答应他。孔子听知这件事,说:“可惜啊!不如多给他城邑,最是标志名位的器物和名号不能够不合名分地给他人,这些是国君所掌握的。名位是用以显示威信的,威信是用以保守器物的,器物是用来蕴含礼的,礼是用来推行义的,义是用来产生利益的,利益是用来安定民众的。——这些是政治的大节要。如果把这些标示名位的器物和名位给他人,是送给他人政治。政治亡失则国家跟着它灭亡,无法控制了。”

孙桓子从新筑回来,不进入国都,就接着到晋国求救兵。臧宣叔也到晋国求救兵,两人都以郤克为主人。晋侯答应郤克七百辆战车。郤克说:“这是城濮之战的兵力,城濮之战因为有先君的圣明和先大夫的敬肃(或译敏捷),所以能获胜。我和先大夫相比,没有能力完成七百辆取胜的任务。请给八百辆。”晋侯答应他。郤克率领中军,士燮率领上军,栾书率领下军,韩厥任执法官,来救鲁国和卫国。臧宣叔迎接晋国军队,并且引导晋军。季文子率领军队和晋军会合。行至卫国的地方,韩厥要处决犯人,郤克驱马疾行,打算制止他。赶到时,那人已经被处决了。郤克命令快速载犯人在军营巡行示众,告诉他的仆从说:“我用这个做法来为分担指责。”

晋军追逐齐军到莘。六月壬申,军队追至靡笄山下。齐侯派人请战,说:“你带领你们国君的军队辱临敝国边邑,不多的敝军,明天早上与你们相见。”郤克回答说:“晋国和鲁国、卫国是兄弟之国,他们来报告说:‘齐国从早到晚来到我国发泄怨恨。’我们国君不忍心,派

我们臣子向你们求情,不是要让军队久留在您的地方。只能前进不能后退,用不着辱您派人请战。”齐侯说:“晋国统帅的应允,是我希望的;假如他不应允,也将相见。”齐国高固冲入晋军营中,举起石头投掷晋人,擒获晋人然后乘上他的战车,把桑树根系在车后,在齐军营田垒中巡行,说:“要勇敢的,买我剩余的勇气。”

癸酉日,军队在鞌地列阵。邴夏为齐侯驾车,逢丑父为车右。晋军解张为郤克驾车,郑丘缓为车右。齐侯说:“我姑且先消灭晋军然后吃早饭!”不给马披甲就驱马进击。郤克被箭所伤,血流到了鞋上,仍然击鼓不止。他说:“我伤得很厉害了。”解张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射中了我的手和肘,我把箭折断了来接着驾车,左边的车轮都深红色了,哪里敢说伤得厉害?您忍耐一下伤痛吧!”郑丘缓说:“从开始交战,如果有险阻难走的地方,我一定要下去推车,你该知道这些吧?——这样您是伤得很厉害了……”解张说:“军队所看所听,在于我们的旗帜和战鼓,前进或撤退都跟从它们。这辆车一个人镇守住,就可以成就战事。怎能因伤重而败坏国君的战事呢?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是走向死亡。伤重还没有到死的地步,您勉力指挥吧!”解张左手并合缰绳,右手拽过鼓槌来击鼓。马狂奔不能停止,军队跟从这辆战车。齐国军队大败。

韩厥追赶齐侯,绕着华不注山追了三圈。

韩厥头一天晚上梦见子舆对自己说:“早上避开车的左边和右边。”所以站在车中驾驭以追赶齐侯。邴夏说:“射他们驾车的,那是君子。”齐侯说:“认为他是君子而射他,不合乎礼。”射韩厥左边的人,左边的人翻掉到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倒仆在车中。綦毋张丢失了车,追上韩厥,说:“请让我搭车。”綦毋张陪立在韩厥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背碰他,让他站在自己的后边。韩厥俯下身子放稳他的车右。

逢丑父和齐侯换位置。快到华泉时,骖马被树挂住而停下。头天晚上逢丑父睡在栈车中,蛇从车的下面爬上来,逢丑父用手臂击蛇,手臂受伤而把伤情隐瞒了,所以不能下来推车而被韩厥赶上。韩厥持着绊马索站在齐侯马前,拜两拜然后行稽首礼,捧着觞和璧进献,说:“我们国君派我们这些臣子替鲁国和卫国向贵国请求,说:‘不要让军队深入您的国土。’我不幸,恰巧碰上您的兵车行列,没有地方逃避躲藏,并且怕逃奔躲避会给两国国君带来耻辱。我忝为武士,冒昧禀告我不才,代理这个职务,承继空缺的职位。”逢丑父派齐侯下车到华泉取水,郑周父驾驶副车,宛茷为车右,载着齐侯逃脱。韩厥献上逢丑父,郤克要处死他。逢丑父叫道:“自古至今还没有代他的国君承担祸难的人,现在这里有了一个,将要被杀掉吗?”郤克说:“人家不把用自己的死来使其国君逃脱视为难事,我杀他是不祥。赦免他以鼓励服事君主的人。”于是就释放了他。

四、学而

孔子说:“学习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喜悦吗?有弟子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知道自己而不抱怨,不也是有德行吗?”

有若说:“为人,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而喜欢犯上的,很少见;不喜欢犯上而喜欢作乱的,从来没有过。有德行的人致力于做人的基础,基础建立之后仁道就可以产生。孝顺父母、敬事兄长,该是行仁道的根本吧!”

孔子说:“不由衷地说好听的话,表现恭敬的脸色,这样的人仁道很少。”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而不尽心吗?与朋友交往而无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温习吗?”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军队的大国,敬业而信诚,节约财用、爱护人民,根据农事季节来役使百姓。”

孔子说:“晚辈在家要孝父母,出门要敬兄长,谨慎而守信,博爱众人而亲近仁者。这

些都做好了还有富馀的精力,然后去学习古代遗文。”

子夏说:“重视贤良的品德,轻视姿色;服事父母能尽自己的力量,服事君主能为之献身;与朋友交往,说话之后有诚信。这样的人,即使说是还没学习,我也一定认为他是学了。”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则没有威严,学习也不会巩固。以忠信为根本。不与不如自己的人交友。有过失就不怕改错。”

曾子说:“慎诚地办理父母的丧事,祭祀远代先祖,这样,百姓的道德就会回归淳厚。”

子禽问子贡说:“夫子到这个国家,一定要问知这个国家的政事。这是他求着问知这些政事呢,还是人君主动告诉他呢?”子贡说:“夫子温和、善良、恭敬、俭约、谦让,夫子如果请求问知政事,大概也是跟别人的求不一样吧?”

孔子说:“父亲在世时就观察儿子的志向,父亲去世后就观察儿子的品行,三年之中没有改变父亲的准则,就可以称他是孝了。”

有若说:“礼的施行,要以乐的调和为宝贵。先王的原则,这是最好的。小事大事都遵循礼,有不可行之处。只知道调和而求和,却不用礼去节制,这样也有不可行之处。”

有若说:“如果诚信合于义,那么说出的话就可以去实践;恭敬如果能合于礼,就会免遭耻辱;依靠他人同时不离弃自己亲近的人,也是可以效法的。”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追求吃得饱、住得舒适。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而受他的匡正,可以称作好学了。”

子贡说:“无财而不谄媚,有财而不傲慢,怎么样?”孔子说:“不错。但是不如无财而乐于道,有财而遵循礼。”子贡说:“《诗》说:‘修身就像切磋琢磨礼器一样’,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了说:“子贡啊,可以开始同他一起论《诗》了,我告诉他安贫乐道的修身准则,他懂得切磋琢磨的修身道理。”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五、许行

有个实践神农主张的人叫许行,从楚国来到滕国,上门对滕文公说:“我是远方来的人,听说您施行仁政,希望得到一个住处,做百姓。”滕文公给他住处。他的门徒有几十个,都穿粗劣衣服,以编草鞋织草席为生。

陈良的门徒陈相和他的弟弟陈辛,背着犁从宋国到滕国,说:“听说您施行圣人的政治,这也是圣人。希望做圣人的百姓。”

陈相见到许行之后大为高兴,把他所学的东西全部丢掉然后向许行学习。

陈相见到孟子,转述许行的话说:“滕文公贤君倒是贤君,虽然这样,他还没有懂得治国之道。贤人跟百姓一同耕作然后得食,自己做饭同时兼治国家,现在滕国有储存放置粮食、财物、器械的府库,那么这是依赖百姓来养活自己啊,哪里称得上贤明!”

孟子问:“许行一定要自己种粮食然后才吃饭吗?”陈相说:“是的。”问:“许行一定要自己织布然后才穿衣吗?”回答说:“不。许行穿粗麻毛布。”问:“许行戴帽吗?”答:“戴帽。”问:“戴什么帽?”回答说:“戴原色绢帛做成的帽。”问:“是自己织的吗?”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换的。”问:“许行为什么不自己织?”回答说:“那样做妨害耕种。”问:“许行用锅和蒸笼做饭,用铁器耕种吗?”回答说:“是的。”问:“这些是自己制造的吗?”回答说:“不是。是用粮食交换的。”

孟子说:“用粮食换器物的做法,不算是依赖制作陶器铁器的;制作陶器铁器的也用所制器物换粮食,怎么能算是依赖农夫呢?并且许行为什么不制作陶器铁器,什么东西都可以从他自己的家中取来用呢?为什么频繁跟各种工匠交换呢?为什么许行不怕麻烦?”

陈相回答说:“各种工匠做的事,本来不可能边耕作边去做。”

“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边耕边治了吗?有统治者的事,有劳力者的事。并且,一个人所

用的东西是百工所制作具备的,如果一定要自己制作然后使用它,这是牵率天下百姓使之疲惫。所以说:有的使用心思,有的使用体力。使用心的人统治人,使用力的人被人统治。被人统治的人供养别人;统治人的人被人供养。这是天下通行的道理。

“在尧时,天下还没有平定,洪水横流,四处泛滥。草木茂盛,禽兽繁殖众多。五谷不能成熟,禽兽威逼人类,鸟兽横行的足迹在中原纵横交错。尧一个人忧患洪水和禽兽,举荐舜分理这些事。舜派益主管火,益放大火烧山和泽薮,把草木烧尽,禽兽逃窜。禹疏通黄河的九条支流,疏导济水和漯水,把它们注入大海。决开汝水和汉水,筑淮水和泗水的堤防,让它们注入长江。这样之后,中原百姓才能够吃上粮食。在那个时候,大禹在外八年,多次经过他的家门而不进入去,即使想自己耕种,能吗?

“后稷教百姓农业生产、种植五谷,五谷成熟之后百姓得到蕃育。人有这样的规律,如果吃饱穿暖,生活安逸而没有有教化,就会近于禽兽。尧又忧患这事,命契掌管教育,用人伦道理教育人民:父子之间有亲情,君臣之间有尊卑,夫妇之间有分别,长幼之间有次序,朋友之间有诚信。尧每日慰劳而使百姓来,纠正他们、使他们守规范,辅助、庇护他们,使他们自得他们本来的善性,又接着救肋施惠他们。圣人这样地忧虑百姓,有时间耕种吗?

“尧把没得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以没得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那些以百亩农田没耕好作为自己忧虑的,是农夫。把财物分给别人叫作惠,用善道教人叫做忠,为天下得到人才的叫做仁,所以,把天下传给别人容易,为天下得统治者难。孔子说:‘伟大啊,尧作为君主!只有天是伟大的,只有尧能效法天,坦荡广大啊百姓无法用语词称赞他。好君主啊,舜!道德高尚,拥有天下而自己不参预谋求。’尧舜治理天下,难道没有用他们的心思吗?也是不用于耕种罢了。

“我听说过用中原的文化教化夷狄的,没有听说过被狄同化的。陈良,是楚国生的人,喜欢周公孔子的学说,到北方来向中原学习。北方的学者,没能够有谁超过他的。他是所谓的豪杰之士啊。你们兄弟事从陈良几十年,老师死了就背叛他。以前,孔子去世,三年之后,门徒整理行李将回家,进去向子贡作揖行礼,相向而哭,都禁不住失声,这样之后才回去。子贡送门徒回来,在墓场旁筑茅屋,独住三年,这之后才回去。另有一天,子夏、子张、子游因为有若像孔子,想用事奉孔子的方式事奉有若,他们劝勉曾子同意。曾子说:‘不可以。老师的德行如同用长江汉水洗濯,用秋天的太阳曝晒,明亮洁白无可超越(比拟)。’现在,南方不开化民族短舌头的人,非难先王的学说;你背叛你的老师而向他学习,也跟曾子不一样了。我听说从深谷飞出而迁到高树的,没听说从高树下来而进入深谷的。《鲁颂》说:‘迎击西方和北方的戎狄,惩罚南方的楚国和舒国。’周公尚且迎击它们,你却肯定他们的学说,也是不善于学习教化。”

“按照许行的学说做,就买卖没有二价,中原没有诈伪,即使让五尺高的小孩到市场上,也没有人欺骗他。布帛如果长短一样,就价钱相同;麻线、丝线重量同,就价相相同;五谷的量多少同,就价钱相同;鞋尺寸大小同,就价钱相同。”

孟子说:“事物的好坏质量不一样,这是万物的本来性质。有的相差一倍五倍,有的相差十倍百倍,有的相差千倍万倍。你把它们并列而同一,这是使天下乱。粗劣的鞋和细致的鞋同价,人们难道会制作它?按许行的主张去做,相引导而作假,哪能治国家!”

清次清浊清浊清浊重唇帮p 滂p‘並b 明m

轻唇非pf 敷pf‘奉bv微

舌头端t 透t ‘ 定d 泥n

舌上知彻澄 娘

牙音见k 溪k ‘ 群g 疑?

齿头精ts 清ts‘ 从dz 心s邪z 正齿照t?穿t?‘ 床d?审?禅?喉音影?喻j 晓h匣?半舌来l

半齿日n?

阴声韵:无韵尾或收—i、—u的韵。阳声韵:收—n、—ng、—m的韵。入声韵:收—t 、—k、—p的韵。收—k、—ng 的韵及其相配阴声韵为收鼻;—i、—t、—n为收舌;—p、

—m为收唇。

1

1拟音参照王力《同源字论》“纽表”,有改动。

王力 古代汉语 文选复习要点

一、文选部分复习要点: 1.重点篇目: 第一册:《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娲补天》、《蝜蝂传》、《巫山、巫峡》《王子坊》、《庐山草堂记》、《传是楼记》、《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鞌之战》、《触龙说赵太后》、《孙膑》 第二册:《谏逐客书》、《报任安书》、《答李翊书》、《逍遥游》、《秋水》、《许行》、《天论》 第三册:《登大雷岸与妹书》、《哀郢》、《风赋》、《氓》、《七月》 2.复习办法: A.熟悉课文,每一句话都要会翻译,每一个字都要会解释; B.注意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被动句等; C.注意字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等; D.注意关键词语的古义、本义、特殊意义,尤其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意义。 二、常用词部分复习要点:

1.复习范围: 第一册: (一)古今词义不同辨析例(二)词的本义探求例 第二册 (三)引申义分析例(上)(四)引申义分析例(下)第三册 (五)同义词辨析例 2.复习办法: A.注意每个词的本义、古义;

B.注意古今意义的不同; C.注意同义、近义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通论部分复习要点: 复习通论部分的基本原则是,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在记住知识的要点的同时,一定要掌握书上举出的例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结合例子。 上 册 (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1.字典排列方法:A.按音序排列;B.按部首和笔画排列;C.按号码排列。 2.《康熙字典》作者,成书年代,214个部首,先注音,后释义。 3.《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反切法、直音法、叶(xié)音法;掌握每种注音方法的概念。认识到“叶音法”是一种不科学的注音方法,应当批判和否定。 4.《助字辨略》的作者是( ),收字( )个,按(

古代汉语文选

《古代汉语》文选学习 《晋灵公不君》 晋灵公不君。厚敛以彫墙。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宰夫胹熊蹯不孰,杀之,寘诸畚,使妇人载以过朝。赵盾、士季见其手,问其故而患之。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会清先,不入,则子继之。”三进及溜,而后视之。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稽首而对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夫如是,则能补过者鲜矣。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岂惟群臣赖之。又曰:‘袞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能补过也。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宦子骤谏。公患之,使鉏麑贼之。晨往,寝门癖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齐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其右提弥明知之,趋登曰:“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遂扶以下。公嗾夫獒焉。明搏而杀之。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灵辄饿,问其病,曰:“不食三日矣。”食之,舍其半。问之,曰:“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今近焉,请以遗之。”使尽之,而为之箪食与肉,寘诸橐以与之。既而与为公介,倒戟以御公徒,而免之。问何故,对曰:“翳桑之饿人也。”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乙丑,赵穿攻灵公于桃园。宣子未出山而复。大史书曰:“赵盾弑其君。”以示于朝。宣子曰:“不然。”对曰:“子为正卿,亡不越竟,反不讨贼,非子而谁?”宣子曰:“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孔子曰:“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赵盾,古之良大夫也,为法受恶。惜也,越竟乃免。” 不君:言行不符合为君之道。厚敛:重税。雕:刻画。辟:避。宰夫:厨师。胹(ér):煮。熊蹯(fān):熊掌。畚:以草索制造的容器。载:戴,以头顶物。士季:春秋晋国大夫。士之孙,名会。因先后受随邑(今山西介休东南)、范邑(今山东梁山西北),又称随会、随季、随武子、范会、范季、范武子。襄公卒,他与先蔑受赵盾命,入秦迎公子雍归国为君。灵公立,盾拒公子雍,士季奔秦。他为秦谋划,晋国畏惧,设计迎回。景公三年(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惟他所率上军不败而退。七年,率师灭赤狄之甲氏(在今河北永年东北)、留吁(今山西屯留南)、铎辰(在今长治)。归,升任中军。后聘周,修改法律。八年,致仕退休。入:采纳、接受。谏而不入:士季此话的主语是“赵盾”。莫之继:无人可继续进谏。三进:始进为入门,再进为由门入庭,三进为升阶当霤。溜:即霤,屋檐下接水长槽。而后视之:按照《燕礼》规定,士会始进入门后,晋灵公要“降立阼阶之东南”,面朝南,迎接士会来到。〔51〕引自《诗经·大雅·荡》。〔52〕固:保障。〔53〕引自《诗经·大雅·民》。衮(ɡǔn):天子及上公的礼服。职:适,恰。阙:同“缺”。仲山甫:即仲山父,西周宣王时大臣。受封于樊(今陕西西安南),故又称樊侯、樊仲甫、樊穆仲。〔54〕衮:以衮服比喻晋国政权。〔55〕鉏麑(chúní):又名鉏麛、沮麛、鉏之弥,晋国武士。贼:刺杀。〔56〕辟:开。〔57〕盛服将朝:穿戴好朝衣朝冠将朝见晋君并参与朝议。〔58〕假寐:闭目养神。〔59〕槐:赵盾家庭中之槐树。〔60〕提弥明:又作祁弥明、示眯明,赵盾的车右。〔61〕爵:饮酒器。三爵:往爵中三次注酒。过三爵非礼:古代国君设宴款臣,其中的小饮酒礼即小燕礼,饮酒不过三杯。〔62〕嗾(sǒu):使唤犬。獒(áo):长四尺的猛犬。〔63〕田:田猎。首山:即首阳山,又名雷

古代汉语译文

郑伯克段于鄢 当初,郑武公从申国娶妻,叫武姜,生了庄公和共叔段。庄公是倒着生的,使姜氏受到惊吓,所以给庄公取名寤生,于是姜氏就很厌恶他。姜氏宠爱共叔段,想立他为太子,屡次向武公请求,武公不答应。 到庄公就位的时候,姜氏替共叔段请求制这个地方。庄公说:“制是险要的城邑,虢叔死在那里。如果您要其他地方,我唯命是听。”姜氏就请求京地,庄公便让段住到那里,人们称段为京城太叔。 祭仲说:“都邑的城墙如果超过一百雉,是国家的祸害啊。先王的制度,大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三分之一,中等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五分之一,小城邑的城墙不能超过国都城墙的九分之一。现在京不人合乎法度,这不是先王的制度,您将会承受不了。”庄公说:“姜氏要这样做,我怎能避开祸患?”祭仲回答说:“姜氏有什么满足的!不如早点给公叔段安排个地方,不要让他的势力滋长蔓延。假使蔓延,起来就难以设法对付了。蔓延的野草尚且不能除掉,何况您那受宠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然会自己摔跟头,您姑且等着瞧吧 不久,太叔命令西部和北部的边邑既服从庄公,又归属自己。公子吕说:“国家不能忍受分属二主的情形,您对这件事怎么办呢?如果想把君位让给太叔,请允许我去侍奉他;假如不想给他,那就请您铲除他,不要让百姓产生二心。”庄公说:“不用,他将会自己赶上灾祸的。”太叔又收两属之地为自己的封邑,一直到了廪延一带。子封说:“可以(动手)了,他的土地日益扩大,将会得到广大的人民。”庄公答道:“做不合道义的事情,人民就不会亲近他,土地扩大了,也必将崩溃。” 太叔修葺城墙,聚集民众,整治铠甲武器,准备步兵、战车,将要偷袭郑国。夫人姜氏也将为太叔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探听到共叔段偷袭的日期,就说:“可以(动手)了。”他命令子封统率战车二百辆,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也背叛太叔段,段就逃到鄢邑,庄公又在鄢邑讨伐段。五月辛丑这一天,太叔逃亡到了共国。 鞍之战 癸酉这天,齐晋两国军队在鞌地摆开阵势。邴夏给齐侯驾车,逢丑父做车右。晋军解张给郤克驾车,郑丘缓做车右。齐侯说:“我们姑且剪除消灭晋军之后再吃早饭!”不给马披上铠甲就驱马进攻。郤克被箭射伤,血一直流到鞋上,仍然没有停止击鼓。说:“我伤得很重!”张侯说:“从一开始交战,箭就穿进我的手和肘;我折断箭继续驾车,左边车轮都被染成深红色。怎么敢说伤得很重呢?您还是忍住它吧。”郑丘缓说:“从一开始交战,如果有难走的路,我必定下来推车。您难道知道这些吗?然而您却说伤得很重。”张侯说:“军队的注意力在于我们的旗帜和鼓声,前进、后退都听从它。这辆战车只要有一个人镇守它,就可以使大事成功。怎么能因为受伤而坏了君王的大事呢?穿上铠甲,拿起兵器,本来就抱定了必死的决心;伤重还没有死,您还是努力坚持吧!”解张把缰绳并在左手,右手拽过鼓槌来击鼓,战马狂奔不能停止,军队跟随主帅的车向前冲。齐军大败。晋军追赶齐军,围着华不注山绕了三圈(追赶不止)。 韩厥做梦梦见父亲子舆对自己说:“早晨要避开兵车左右两侧。”因此他代替御者,立在车中央驾车追赶齐侯。邴夏说:“射那个驾车的人,他是君子。”齐侯说:“称他君子而又射他,不符合礼。”于是射他左边的人,左边的人坠落到车下;射他右边的人,右边的人仆倒在车中。綦毋张失去了兵车,跟随韩厥说:“请允许我搭乘您的车。”綦毋张站在韩厥的左边和右边,韩厥都用肘撞他,让他立在自己的身后。韩厥低下身把他右边被射倒的人放稳当。

古代汉语 课文翻译

精卫填海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音同“笑”)。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音同“音”)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山海经》 注释 1、曰:叫作 2、发鸠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3、拓木:拓树,桑树的一种 4、状:形状 5、乌:乌鸦 6、文首:头上有花纹。文,同“纹”,花纹 7、其鸣自詨:它的叫声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 8、是:这 9、炎帝之少女:炎帝的小女儿 10、故:所以 11、湮:填塞 古今异义词 赤足:1.文中指红色的脚。 2.现代汉语中指光脚。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树林里有一种鸟,它的形状像乌鸦,头上羽毛有花纹,白色的嘴,红色的脚,名叫精卫,它的叫声像在呼唤自己的名字。这其实是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有一次,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所以化为精卫鸟。经常叼着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块,用来填塞东海。浊漳河就发源于发鸠山,向东流去,注入黄河。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 ①逐走:赛跑。逐:竞争。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大湖。传说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现在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邓林既“桃林”。 ⑧未至:没有赶到。 ⑨渴:他感到口渴。 ⑩弃:遗弃。 夸父逐日全文翻译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

王力《古代汉语》中的《论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论语》文选及翻译{好辛苦的整理呀}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经常学习,不也喜悦不?远方来了朋友,不也快乐不?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不也就是君子不?” 【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工作就是否敬业?交友就是否守信?知识就是否用于实践?” 【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求饱、住不求安、做事灵敏、言谈谨慎、积极要求上进,就算好学了。”(二)为政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原文】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就象大车没有车轴,小车没有车轴,怎么能启动?” (三)里仁、 【原文】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上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原文】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就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曾子说:“就是。”孔子走后,其她学生问:“什么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就是忠恕。”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她瞧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四)公冶长[1] 【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就是。” 【译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她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我能拿她怎样?”孔子又说:“以前我瞧人,她说什么,我信什么;现在我瞧人,听她说,再 瞧她做。因为宰予,我改了过来。” 【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就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获得‘文’的称号?”孔子说:“灵敏又好学,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不觉得没面子,所以称为‘文’。” 【原文】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然后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思考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时。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说:“愿将车马与裘衣与朋友共用,坏了也不遗憾。”颜渊说:“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不宣扬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少儿能得到关怀,朋友能够信任我。” (五)雍也 【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二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未闻好学者也。”

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 一、默写课文 鲁施氏有二子 鲁施氏有二子,其一好学,其一好兵。好学者以术干齐侯,齐侯纳之,为诸公子之傅。好兵者之楚,以法干楚王,王悦之,以为军正。禄富其家,爵荣其亲。 施氏之邻人孟氏,同有二子,所业亦同,而窘于贫。羡施氏之有,因从请进趣之方。二子取实告孟氏。孟氏之一子之秦,以术干秦王。秦王曰:“当今诸侯力争,所务兵食而已。若用仁义治吾国,是灭亡之道。”遂宫而放之。其一子之卫,以法干卫侯。卫侯曰:“吾弱国也,而摄乎大国之间。大国吾事之,小国吾抚之,是求安之道。若赖兵权,灭亡可待矣。若全而归之,适于他国,为吾之患不轻矣。”遂刖之而还之于鲁。 既反,孟氏之父子扣胸而让施氏,施氏曰:“凡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子道与吾同,而功与吾异,失时者也,非行之谬也。且天下理无常是,事无常非。先日所用,今或弃之;今之所弃,后或用之。此用与不用,非定是非也。投隙抵时,应事无方,属乎智。智苟不足,使若博如孔丘,术如吕尚,焉往而不穷哉?” 孟氏父子舍然无愠容,曰:“吾知之矣,子勿重言!” 二、解释名词术语 1、章句:汉代注释家解释古书体例,往往在解释词义之外,再串计文章大意,这种解说方法叫章句。(流传到现在的以“章句”为名的注释书,有后汉赵岐的《孟子章句》和王逸的《楚辞章句》。 2、古无舌上音:指在上古声母系统中设有“知、徹、澄”这组舌上音声母,它们是从舌头音“端[t],透[t],定[d]”这组声母中分化出平韵。 3、倒置:或称“倒装、变序”等,为了对仗、押韵、调平仄或追求新颖等需要而改变语序的修辞方式。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八:“香稻啄余鹦鹉粒 .. .......,碧梧 栖老凤凰枝 .....。” 4、之为言:表示声训,释词与被释词属于同源词,读音相近或相同,。例如:《周礼·秋官·司寇》:“凡杀其亲者,焚之。杀王之亲者,辜之。”郑玄注:“辜之言枯也,谓磔之。”《释名·释训》:“鬼之为言归也。” 三、指出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1、象形:鸟耳户禾鬲鱼马户 2、指事:本上廿牟寸下门丹牟 3、会意:即涉旦采见既陟弃粪采 4、形声:通悲旌题视徒歌江疆徒 四、选择题 1、c 2.cd 3.D 4、ad 5.abd 6.a、b、c 7、bcd 8、ad 9、ac 10. a、d 五、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指出该意义属于本意还是引申义 1、心忧炭贱.愿天寒。贱:价格低、便宜,本义; 2、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发:启发。引申义。 3、巨防容蝼而漂邑杀人。防:堤坝,本义;

古代汉语郭锡良句子翻译重点

古代汉语下册翻译三十题 1、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贤人周任有句话说:‘能够施展自己的力量就任职;如果不行,就该辞职。’比如瞎子遇到危险,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不去搀扶,那又何必用助手呢?) 2、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万物兴起不去干预,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但不靠它达到什么目的,功成而不自己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永远不失去功。) 3、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井里的蛙不可与它谈论关于海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狭小居处的局限;对夏天生死的虫子不可与它谈论关于冰雪的事情,是由于它的眼界受着时令的制约;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受着所受教育的束缚。) 4、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伯夷以辞让君王之位而博得名声,孔子以谈论天下而显示渊博,这是他们的自我夸耀,不正像你刚才自以为河水广大一样吗?) 5、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学生中没有称道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失传了。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一定要说,那么还是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6、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所以君子远离厨房。) 7、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8、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 9、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再说许子为什么不自己烧陶炼铁,使得一切东西都是从自己家里拿来用呢?为什么忙忙碌碌地同各种工匠进行交换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文选部分)

《古代汉语》复习资料(文选部分) 07历史1班编辑部获月(六月)继续奉献,预祝各位同学期末考一帆风顺,无人肥佬! 本资料主编:林荣举、于笛 郑伯克段于鄢 01.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初:当初) 02.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寤生:逆生,足先出,“寤”通“啎”,不顺。 惊:使动用法,使······受惊。 恶:憎恶,讨厌) 03.亟请於武公,公弗许。(亟:多次弗:不) 04.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及:等到请制:请以制为封邑) 05.公曰:“制,严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严:险要佗:“佗”通“他”,别的) 06.谓之京城大叔(大:通“太”) 07.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都:都邑,城镇城:都城的围墙 参国之一:国都的三分之一,“参”通“三”。 五之一:五分之一九之一:九分之一 不度:不合乎法度不堪:不胜,不任,受不了) 08.姜氏欲之,焉辟害。(焉:何。辟:避) 09.姜氏厌之有?(典型的宾语前置句) (之:结构助词,助宾语前置。厌:满足) 10.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为之所:为他安排地方为:动词。之:间接宾语。 所:处所,直接宾语难图:难以对付) 11.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该句是一个前用“犹”推宕,后用“况······乎” 逼问的进曾复句。宠:地位尊贵) 12.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跌倒,比喻失败姑:姑且) 13.既而大叔西鄙北贰於己。 (既而:副词,表示时间的短暂,可译为“不久”贰:益,附益) 14. 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若之何:对它怎么办) 15.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生:使动用法, 使······生) 16.无庸,将自及。(无庸:不用将自及:将自己于 祸) 17.可矣!厚将得众。(厚:指势力雄厚,多) 18.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 将启之。(启之:开城门) 19.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以:连词) 20.段入于鄢,公伐诸鄢。(诸:“之于”的合音。之 代大叔) 21.称郑伯,讥失教也。(讥:讥刺) 22.不言出奔,难之也。(难之:对这感到为难) 23.遂置姜氏于城(遂:表顺接的副词,就置:通 置,安置) 24.尔有母遗,翳我独无。 ( 翳我独无:唯我一个人没有。翳:语气词) 2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何谓:谓何) 26.公语之故,且告之悔。(该句是一个双宾语句,“之” 都是间接宾语。“故”“悔”都是直接宾语) 27.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 不然?(君何患焉:国君您担心什么呢?若:如果 阙:通掘隧:名词作状语,在隧道里。其:表反 诘的语气副词) 28.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融融:形容暖和舒适) 29.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泄泄:形容舒畅愉快) 30.爱其母,施(yi)及庄公(施:延及) 31.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注意:该句用典,见《诗经·大雅·既醉) 32.其是之谓乎。(其:表推测的语气副词之:结构 助词,助宾语前置) 1

古代汉语课文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翻译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武姜便请求封给太叔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城墙超过三百方丈长,会成为国家的祸害。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之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法度,不符合法制,您的利益会受到损害。”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如何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蔓延开来的野草还很难铲除干净,何况是您那受到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待。” 过了不久,太叔段使原来属于郑国的西边和北边的边邑既属于郑,又归为自己,成两属之地。公子吕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请求去服待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不要使百姓们产生疑虑。”庄公说:“不用管他,他自己会遭到灾祸的。”太叔又把两处地方改为自己统辖的地方,一直扩展到廪延。公子吕说:“可以行动了!土地扩大了,他将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庄公说:“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土地虽然扩大了,他最终会垮台的。” 共叔段修整了城郭,准备好了充足的粮食,修缮盔甲兵器,准备好了步兵和战车,将要偷袭郑国都。武姜准备为共叔段打开城门做内应。庄公知道了共叔段偷袭郑的日期,说:“可以出击了!”于是命令子封率领二百辆战车,去讨伐京邑。京邑的人民背叛共叔段,共叔段于是逃到鄢城。庄公又追到鄢城讨伐他。五月二十三日,共叔段逃到共国。 庄公就把武姜安置在城颍,并且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到死后埋在地下),不再见面!”过了些时候,庄公后悔了。有个叫颍考叔的,是颍谷管理疆界的官吏,听到这件事,去把贡品献给郑庄公。庄公赐给他饭食。颍考叔在吃饭的时候,把肉留着。庄公问他为什么这样。颍考叔答道:“小人有一个母亲,我吃的东西她都吃过,只是从未吃过君王的肉羹,请让我带回去送给她吃。”庄公说:“你有个老娘可以孝敬,唉,唯独我就没有!”颍考叔说:“请问您为什么这么说?”庄公把原因告诉了他,还告诉颖考叔他后悔的心情。颍考叔答道:“您有什么忧虑的?只要掘地挖出泉水,挖个隧道,在那里见面,那谁能说不是这样(不是跟誓词相合)呢?”庄公依了他的话。庄公走进隧道去见武姜,赋诗道:“大隧之中相见啊,多么和乐相得啊!”武姜走出地道,赋诗道:“大隧之外相见啊,多么舒畅快乐啊!”于是姜氏和庄公作为母亲和儿子跟从前一样(即恢复了母子关系)

00536古代汉语

00536《古代汉语》自考学习笔记 绪论 1、汉语发展四个时期: (一)上古汉语:秦汉以前的汉语 (二)中古汉语:魏晋至唐代的汉语 (三)近古汉语:宋代至民国 (四)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 2、古代汉语,是指古代汉族所使用并被记录下来的书面语,也就是 古代文献语言。分为,文言和古白话。 3、文言的两大特点:超方言性和仿古性 第一课汉字的结构与演变 1、世界文字两大类:拼音文字和构意文字。汉字属于构意文字。 2、许慎作《说文解字》。 3、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4、象形:“象形者,書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象形字也有表示实物性质或状态的,作形容词。 5、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为数最少。 6、会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两种类型:形合会意字、义合会意字。 7、形声:“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最早是增加声符构成,后是增加义符构成 8、转注:“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非结构类型。

六书 例字 会意 9、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托事,令長是也” 。非結構類型。各类型例字: 形象 人 大 女 又 目 耳 口 齒 日 月 草 木 水 戈 戶 門 牛 羊 犬 豕 馬 鹿 弓 矢 高 向 眉 栗 血 指事 上 下 一 二 刃 亦 形合 从 牧 莫 舂 义合 臭 息 法(灋) 明 形声 江 河 星 雞 項 題 顏 顛 產 转注 考 老 假借 令 長 其 莫 10、古文字时期汉字包括:殷商甲骨文、西周金文、战国文字、秦系小篆。小篆以后,汉字进入今文字时期。 11、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成熟于汉代。字体扁方平整,布局稳重匀称。笔画鼠头燕尾,有波势挑法。 12、楷书萌芽于东汉,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隋唐。文选译文 1) 夫子至于是邦也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 (这种资 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 “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 (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 ,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2) 贫而无谄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 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 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 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子贡说:“《诗》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 ,就是讲的这个意思吧?” 孔子说:“赐呀, 你能从我已经讲过的话中领会到我还没有说到的意思,

古代汉语教案文选巫山巫峡

巫山巫峡 《水经注》 一、作品介绍: 1.《水经注》和《水经》 《水经注》是给《水经》作注的,《巫山巫峡》从《水经注》选出,题目自加。 《水经》是我国古代记载河流的一部地理着作。作者是谁说法不一,有说是汉代桑钦着,有说是晋代郭璞着,但无可靠依据,据明、清人考证,着者可能是三国时人,姓名不可考。 《水经》原书内容很简略,共三卷,记载大小河流137条,到北魏时郦道元给《水经》作注,名义是“注”,实际上是以北魏以前的地理着作进行了新的创作。 2.作者介绍 郦道元(446或472—527)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家善长,范阳涿鹿人(今河北涿县)。曾任尚书省主客郎(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占,中占,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省,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东汉之制,取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占,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尚书占总领长官为“尚书令”。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皆统属其下)东荆州刺史,御史中尉(尉、春、秋、晋国上、中、下三军都设尉主发众使民。战国时赵设中尉,职掌“选练举贤,后官,能”,秦汉为武职,掌京师治安)等职,他执法严峻后为派出作关右大使,途中被企图反叛北魏的雍州刺史肖宝寅杀害。郦道元好学博览,遍历北方,留心观察水道地理现象,故能撰写出《水经注》。 3.《水经注》的价值: ①《水经注》共四十卷,资料超过原书20倍,记载了全国水道1252条,它不仅大大扩充了原书的内容,更主要的是,它不只是简单地记述这些河流的名称,而是对每条河流的发源地,支流及所经地,还有每个流域的水文,气候、地形、土壤、植物、物产,工程建设都作了较详细的记叙。专家们认为《水经注》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好的水文地理,河流地理名着而且也是一部以河流为基础的区域自然地理名着。 ②《水经注》还用“因水记山,因地记事”的方法,记载了各条河流沿岸城市的建设沿革各流域,近的风士人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和神话传说,并且用优美的文笔对这些地区优美的风光,山川形貌作了生动描写,远远超出了“水”的范围。“地理书”的范围,其中许多篇章也是优秀的游记体散文,语言简洁,文笔深峭,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文学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③《水经注》在保存资料方面也有很高的价值,书中引用着作437种之多(不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古代汉语文选重点句翻译 (一)《左传》 亟請於武公,公弗許。 译:屡次向郑武公请求,武公没有答应.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译:国都的城墙超过百雉,就会成为国家的祸害。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貳於己。 译:不久太叔使西边和北边的边邑一方面属于庄公,一方面属于自己。 大叔完聚,繕甲兵,具卒乘,將襲鄭。 译:太叔修葺城墙聚集百姓,制造铠甲和兵器,备好步兵和兵车,即将袭击郑国。君子曰:潁考叔,純孝也。 译文:古指有品德修養的人。这里是作者的假托,是《左传》习用的发表评论的方式。 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 译:齐国的诸侯率领各国军队侵袭了蔡国。 師進,次於陘。 译:军队行进,临时驻扎在陉这个地方。 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 译:您若是用武力强攻,楚国把方城作为城墙,把汉水作为护城河,即使我们人多,也没有用它的地方啊! 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 虞公说:”我把食物献给神明,祭品丰盛清洁,神明一定会保佑我.”

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译:假如晋国消灭了虞国,用黍稷向神敬献来使德明,神难道会不食所祭之物吗? 師還,館于虞。 译:从京师回来后,住在虞国. 晉軍函陵,秦軍氾南. 译: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水以南. 焉用亡鄭以陪鄰?鄰之厚,君之薄也. 译:哪里用得着灭亡郑国来为邻(晋)国增加土地呢?邻(晋)国的国土扩大了,您的却缩小了. 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译:假如(舍弃)不灭掉郑国,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外交使节往来,为其供应馆舍资粮等不足,对您而言也没有害处. 闕秦以利晉,唯君圖之。 译:削弱秦国的力量来有利于晋国,希望您好好考虑这件事. 以亂易整,不武。 译:用无秩序代替有秩序,用攻晋代替秦晋友好,这是不明智不道德的. 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 译:使军队很疲劳去袭击远方,不是我所听到过的事. 其南陵,夏后之墓也; 译:南陵是夏君主皋的陵墓. 將諫,士季曰:諫而不入,則莫之繼也。 译:(赵盾)将要直言劝谏,士季说:劝谏却不被接受,那么没有谁能在您之后了.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知识分享

古代汉语(重点句子翻译,段落翻译)

句子翻译: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郑伯克段于鄢》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齐桓公伐楚》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齐桓公伐楚》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齐桓公伐楚》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齐桓公伐楚》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宫之奇谏假道》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宫之奇谏假道》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宫之奇谏假道》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宫之奇谏假道》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翻译

王力《古代汉语》文选译文 按:此据热心网友整理,适当调整,仅供参考。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3) 齐桓公伐楚 (3) 宫之奇谏假道 (3) 烛之武退秦师 (4) 蹇叔哭师 (4) 晋灵公不君 (5) 齐晋鞌之战 (5) 楚归晋知罃 (6) 祁奚荐贤 (6) 子产不毁乡校 (7) 冯谖客孟尝君 (7) 赵威后问齐使 (8) 江乙对荆宣王 (8) 庄辛说楚襄王 (8) 鲁仲连义不帝秦 (9) 触龙说赵太后 (10) 学而 (11) 为政 (11) 里仁 (11) 公冶长 (11) 雍也 (11) 述而 (11) 泰伯 (12) 子罕 (12) 先进 (12) 颜渊 (12) 子路 (13) 宪问 (13) 卫灵公 (13) 季氏 (14) 阳货 (14) 微子 (14) 子张 (14) 有子之言似夫子(檀弓上) (15) 战于郎(檀弓下) (15) 苛政猛于虎(檀弓下) (15) 大同(礼运) (15) 教学相长(学记) (16) 博学(中庸) (16)

诚意(大学) (16) 寡人之于国也 (16) 齐桓晋文之事 (16) 文王之囿 (18) 所谓故国者 (18) 夫子当路于齐 (18) 许行 (19) 攘鸡 (21) 陈仲子 (21) 弈秋 (21) 舜发于畎亩之中 (21) 非攻 (22) 老子 (22) 北冥有鱼(逍遥游) (23) 不龟手之药 (24) 庖丁解牛 (25) 胠箧 (25) 百川灌河 (27) 庄子钓于璞水 (27) 惠子相梁 (27) 惠子相梁 (27) 运斤成风 (28) 曹商使秦 (28) 劝学 (28) 察传 (30) 五蠹 (31) 淮阴侯列传 (35) 魏其武安侯列传 (38) 艺文志诸子略 (42) 霍光传 (44) 哀郢 (46)

古代汉语标点及翻译

《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①。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译文】谢安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泥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孩子们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列子说符第八》 昔齐人有欲金者①,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②。吏捕得之,间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③?”对曰:“取金之时,不见人,徒见金。”【译文】过去齐国有个想得到金子的人,清早穿上衣服戴好帽子到了集市上,走到了卖金子的地方,趁机拿了金子就走。官吏抓到了他,问道:“人都在那儿,你为什么要拿别人的金子呢?”回答说:“‘我拿金子的时候,看不见人,只看见了金子。” 《程敏政夜度两关记》 予告谒南归[1],以成化戊戌冬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2],抵大柳树驿时[3],日过午矣,不欲但已,问驿吏,吏绐言虽晚尚可及滁州也[4]。上马行三十里,稍稍闻从者言,前有清流关[5],颇险恶多虎。心识之[6]。 抵关,已昏黑,退无所止,即遣人驱山下邮卒[7],挟铜钲束燎以行[8]。山口两峰夹峙,高数百寻[9],仰视不极[10]。石栈岖崟[11],悉下马,累肩而上[12],仍相约,有警,即前呼噪为应。适有大星光煜煜自东西流,寒风暴起,束燎皆灭,四山草木萧飒有声。由是人人自危,相呼噪不已,铜钲哄发,山谷响动。行六七里,及山顶,忽见月出如烂银盘,照耀无际,始举手相庆。然下山犹心悸不能定者久之。予默计此关,乃赵点检破南唐擒其二将处[13]。兹游虽险,而奇当为平生绝冠。夜二鼓[14],抵滁阳[15]。 【译文】我请假探亲回南方,在成化十四年十月十六日过大枪岭,到达大柳树驿站。当时时间已经过了正午,不想就此停下来,向驿站的小吏打听,小吏胡乱地说:“等天黑就能赶到滁州。”骑马走了三十里,渐渐听到随从有人说:“前面有处清流关,非常险要可怕,老虎多。”我记住这些。到了清流关,天已经黑了,退回去也没有可以住的地方。就派人叫山下的邮卒带着铜锣火把继续赶路。山口两个山峰对峙,高几百寻,向上看不到山头。石头栈道崎岖险要,我们都下了马,踩着肩膀向上攀登。频频相约定,如果有危险情况,就前后喊叫呼应。恰在这时有一个大星,光芒明亮,从东向西划过天空。寒风突然刮起来,火把都灭了,四面山上的草木发出飒飒的声响。于是人人感到害怕,互相大声喊叫不停。铜锣一起敲起来,响声震动山谷。走了六七里,到了山顶。忽然看见月亮出来了,像一个灿烂的银盘,照耀着无边无际的大地,我们才开始举手互相庆贺。然而下山的时候,还长时间心中害怕不能平静。我估计这个山关就是赵匡胤攻破南唐擒捉了两个大将的地方。这次游历虽然很惊险,但却是一生中最奇特突出的。夜里二更的时候,到达了滁阳。 欧阳修《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勺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欧阳修《卖油翁》)【译文】陈康肃公尧咨善于射箭,当世没有人能跟他相比。康肃公也以此自负。他曾经在家中菜园里射箭,有一个卖油的老人放下担子站在那里,用眼睛斜视很久没有离去。看见康肃公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点头。康肃公问他说:“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技术不是很精湛吗?”老人说:“没什么,只是手熟罢了。”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翻译重点(自己总结)

《郑伯克段于鄢》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您如果打算把郑国交给太叔,那么我去服侍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齐桓公伐楚》 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为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 您(指齐国诸侯之师)比邻渤海,我们居住在南海,本来两国相距甚远,一向互不相干。不料您进入了我们的领地,这是为什么呢?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你们应当进贡的包茅没有交纳,周王室的祭祀供不上,没有用来渗滤酒渣的东西,我特来征收贡物。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给?昭王之不复,君其问诸水滨。 没有向您进贡,是我们国君的过错,我们怎么敢不供给呢?周昭王南巡没有返回,那还是请您到水边上去问问吧。 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如果您使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很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处了吧。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 晋侯又向虞国借路去攻打虢国。 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晋国的这种贪心不能让它开个头。这支侵略别人的军队不可轻视。一次借路已经过分了,怎么可以有第二次呢? 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 现在虢国都要灭掉,对虞国还爱什么呢?再说晋献公爱虞,能比桓庄之族更亲密吗? 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维德是依。 我听说,鬼神不是随便亲近某人的,而是依从有德行的人。 皇天无亲,维德是辅。 上天对于人没有亲疏的不同,只是有德的人上天才保佑他。 《烛之武退秦师》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 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放弃灭郑,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使者来来往往,郑国就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秦国而言,也没什么害处。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关秦,将焉取之? 晋国,有什么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把郑国当作东部的疆界,又想往西扩大疆域。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从哪里取得它所企求的土地呢? 《蹇叔哭师》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

古代汉语文章翻译

郑伯克段于鄢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庄公寤(wù)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爱共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公曰:“制,岩邑也,虢(guó)叔死焉。佗邑唯命。”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祭(zhài)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五月 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 教也;谓之郑志。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既而悔之。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曰:“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公从之。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诗》曰:‘孝子不匮,永锡 尔类。’其是之谓乎? 【译文】: 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名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所以很厌恶他。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到庄公即位的时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