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史第1阶段练习题

中外新闻史第1阶段练习题
中外新闻史第1阶段练习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一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中外新闻史》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 分,共20分。)

1.“新闻”一词最早出现于( )

A.初唐B.晚唐

C.秦朝D.宋朝

2.我国最早发布综合性朝庭简讯的封建官报是( )

A.朝报

B.唐进奏院状

C.露布

D.宋邸报

3.1815年8月5日《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 )

A.香港创刊

B.马六甲创刊

C.澳门创刊

D.广州创刊

4.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家英文报纸是( )

A.《蜜蜂华报》

B.《中国之友》

C.《中国丛报》

D.《广州纪录报》

5.上海第一家由外人创办而由中国人主笔的报纸是( )

A.《申报》

B.《上海新报》

C.《字林西报》

D.《字林沪报》

6.能反映洪仁玕比较系统的新闻思想的是( )

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盛世危言》

D.《日报》

7.《昭文新报》由( )

A.郑观应创办

B.王韬创办

C.艾小梅创办

D.邝其照创办

8.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是( )

A.《汇报》

B.《述报》

C.《昭文新报》

D.《循环日报》

9.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是( )

A.《国民报》

B.《循环日报》

C.《神州日报》

D.《中国日报》

10.早期留日学生革命报刊中发行量最大的刊物是( )

A.《国民报》

B.《湖北学生界》

C.《浙江潮》

D.《江苏》

11.辛亥革命时期影响最大的白话报刊是( )

A.《中国白话报》

B.《杭州白话报》

C.《安徽俗话报》

D.《苏报》

12.最早使用”新闻”一词的是( )

A.孙樵B.尉迟枢

C.孙处玄D.李咸用

13.没有封建官报的朝代是( )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4.1815年出版于马六甲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是( )

A.《特选撮要每月统记传》

B.《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C.《天下新闻》

D.《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15.19世纪90年代全国报业的中心在( )

A.广州

B.香港

C.澳门

D.上海

16.1897年11月24日出版的《字林沪报》创办的《消闲报》是我国第一个( )

A.文艺副刊

B.副刊

C.白话报刊

D.画报

17.我国最早认识到报刊的社会功能并开始实施的人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洪仁玕

D.王韬

18.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出现在( )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7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

C.1896年至维新变法失败

D.20世纪初年

19.《国闻报》的宗旨是( )

A.“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

B.以通外情为要务

C.盈利

D.“开风气、拓见闻”

20.戊戌政变后,康、梁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报刊是( )

A.《清议报》

B.《新民丛报》

C.《民报》

D.《大同日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在下列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至五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

1.明代邸报的主要内容有( )

A.皇帝的诏旨

B.朝臣的任免

C.臣僚的章奏

D.军事信息

E.官吏的赏罚

2.王韬的办报主张包括( )

A.办报的目的是为了宣传变法

B.强调报刊的信息传递功能、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

C.提倡言论自由、准许民间办报

D.强调记者的素质和文风

E.提出制定报律

3.我国古代的新闻传媒主要有()

A.外报

B.小报

C.邸报

D.京报

E.朝报

4.早期维新派代表之一的郑观应,其新闻思想包括( )

A.认为报纸是“通民隐,达民情”的工具

B.认为办报是实现民主政治的枢纽

C.要求办报自由,言论自由

D.抨击清政府只准外人办报而不准国人办报的政策

E.让清王朝制定报律

5.报纸产生前我国出现的新闻传播形式有( )

A.口头传播

B.烽烟

C.旗鼓

D.竹简

E.露布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

1.在中华民族传统的传播形式中,最具影响的是和。

2.曾登载中文近代报刊史上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的专文。3.与的竞争是近代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次具有影响力的报业竞争。

4.年8月,月刊在香港创刊,是香港最早的中文刊物

5.是中国新闻史上著名的新闻评论家,担任总编辑达七年之久。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15 分)

1.邸报

2.报刊新文体

3.竖三民

五、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简述《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与《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异同。

2.简述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3.简述《万国公报》出版的意义。

六、论述题(每小题 15 分,共 15 分)

1.分析外国人在华的办报活动及其影响。

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 A 3. B 4. D 5. A

6. B

7. C

8. A

9. D 10. C

11. A 12. C 13. B 14. B 15. D

16. B 17. A 18. C 19. B 20. 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 ABCD 3. BCDE 4. ABCDE 5. ABCDE

三、填空题

1.金石碑刻;写经修史 2.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新闻纸略论》

3. 《申报》; 《上海新报》

4. 1853; 《遐迩贯珍》

5. 陈景韩; 《时报》.

四、名词解释

1.是中国古代官报的通称,它出现于唐代,是一种形态较完备的正式的封建官报。(2分)宋代对京都的分散的进奏院进行整顿,设立了都进奏院,进奏官有时也被称为邸吏,经由进奏官们传发出去的封建官报叫邸报,(2分)邸报具有了更多报纸的特点和封建官报的色彩。(1分)2.又称“时务文体”,起于王韬,发展于梁启超的《时务报》,成于《新民丛报》。(2分)其特点是内容切中时弊;文体自由,打破传统戒律;力求平易畅达,以浅近文言文为主;感情充沛。(2分)成为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社论文体的典型,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报刊。(1分)

3.1909年,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出版92天后被封。20余天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出版一个月后被封。一年后,于右任创立《民立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2分)《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相同,被人称为“竖三民”。(2分)“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作出了很大贡献。(1分)

五、简答题

1.均为基督教传教士所办,在形式上均为中国线装书式,刊名相似,封面设计也颇为相似。(4分)从内容看,两者均由宗教、伦理道德、科学知识三部分组成。所不同的是三者的比重,《东》的宗教内容比重大大下降,其主要内容是科学文化知识。《察》对科学知识的介绍偏少且偏重于天文知识。(4分)《东》注重新闻和言论,言论有了固定的专栏,其新闻文体得到初步发展。(3分)

2.戊戌变法时期,随着办报实践的增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派志士对报刊的认识不断深化。其中阐述最多的仍是报刊对于国家的积极作用,他们将报刊的功能高度民主概括为“通”。可分三方面。第一,维新派极力阐述并努力实践报刊的“通西情”特别是“通外情”的功能。重视报刊传播信息和稳定国家统治秩序的作用。(2分)第二,强调并利用了报刊的开通民智的功能,因而始终把开民智作为报纸的主要任务之一。第三,重视并自觉地运用了报刊开通风气的功能,即引导舆论的功能。(3分)其次,对报刊性质的认识超出了早期维新派人士的程度。维新派已经把办报视为为民众的当然权力和政治民主的体现,意识到报刊反专制的战斗作用。(3分)最后,对报章文体和报人素质问题发表了见解,提出制定报律的建议。(2分)

3.《万国公报》的出版使维新派从此拥有了自己独立的舆论宣传阵地,带动各地维新团体纷纷创办自己的机关报;(4分)通过其言论和新闻系统地宣传维新思想,为维新变法创造了群众基础;(4分)为第一个维新团体强学会的成立立下汗马功劳。(2分)

六、论述题

1.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前,外人在中国创办了约180种中外文报刊,这一时期的外报在宣称办报目的时,大多谈其为公众通信息,广见闻的宗旨。(3分)

史实证明,外人在华的办报活动,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外人在华的报刊,总体上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3分)其表现为:①为武力侵华,政治说辞,提供了情报;②为英国倾销鸦片政策辩护,报业本身的经营也是一种凭借特权的经济侵略活动;③宣传西方文明,进行西化,为列强对中国的文化征服服务。(3分)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3分)1、传播西方民主自由、进步成果、科学技术,推动了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它们所刊载的商业经济信息,为新生的中国资产阶

级所利用,它们所介绍的文化科学知识被中国一部分知识分子所吸收,进而开始了与殖民主义者意愿相反的争取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斗争;2、外报的出现也刺激了国人办报活动和中国人自己近代报刊的产生。此外,在印刷设备与技术上,外报也为中国人自办报刊准备了物质基础。(3分)

中外新闻传播史期末试题

中外新闻传播史复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弢园文物外编》 2、第一次提出学习“五四运动”的报刊——《每周评论》 3、中国古代的官报称——邸报 4、首先在《新青年》上用白话文写诗的是——胡适 5、1993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播的大型杂志栏目——《东方时空》 6、揭开了“拒检”运动序幕的——《重庆国讯书店》 7、中国共产党创建第一座广播电台时间——1940年 8、香港最早开办的有限黑白电视台——《丽的电视台》 9、世界上最早的日报——莱比锡一位书商创办的《新到新闻》 10、托马斯·凯恩1776年月出版政论小稿子——《常识》 11、泰晤士报道创办人士——约翰·沃尔特 12、20世纪初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掏粪运动”的国家——美国 13、英国宪章运动中著名报纸——《北极星报》,创办人,奥康·劳尔 14、北京电视台正式开播时间——1938年9月2日 15、文革中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批判主的笔名——梁效 16、奥克斯接办《纽约时报》后1904年任用优秀编辑——范安达 17、将无线电广播称为“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的人——列宁 18、法国最有名的字报——《世界报》 19、世界上最早运动的广播电视台——美国KD、KA电台 20、意大利晚邮报有一位女记者思维敏捷、提问尖锐——法拉奇 二、多选题 1、《时务报》和《知新报》的共同点 (1)都是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重要刊物。 (2)都发表维新言论,宣传变法思想,与爱国救国的热情分不开。 (3)都有梁启超兼理笔政 2、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创办了哪些报纸 (1)《华报》 (2)《集纳批判》 (3)《中华新闻社》 (4)《国际新闻社》 3、新中国成立初期集中在华东地区的私营报纸主要有 华东区(28份):上海16份,分别是《大公报》《文汇报》《新民报晚刊》《商报》《大报》《亦报》《百货新闻》《工商新闻》《烟业日报》《人民文化报》《剧影日报》《密勒氏评论报》《俄文新生活》《俄文公民日报》《俄文晚报》《字林西报》;杭州3份,《当代日报》《西湖报晚刊》《金融论坛报》;南京2份,《南京新民报》《南京人报》。其他各有一份私营报纸的城市有:无锡《晓报》,常州《常州民报》,镇江《大众日报》,宁波《宁波人报》,福州《星闽日报》,厦门《江声日报》,福建莆田《奋兴报》。 4、贝内特在1835年创办的纽约《先驱报》有哪些特点

大学近代史试题及答案

近代史纲主观题复习 第一专题重点 一正确认识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的影响 1 资本帝国主义势力对中国的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人民的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使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发动军事侵略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掠夺财富。政治上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上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同时进行文化渗透。 2 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的中国,封建的中国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3 随着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不仅旧的阶级发生了变化,还有新的阶级产生出来。 4 积极影响,经济上,企业制度和现代银行金融体系,向中国传播了现代工业技术,铁路的建设使中国现代化具备了现行的物资条件。制度上,西方传来的政治经济模式成为中国人追求的目标。精神上,使先进的中国人产生了忧患意识,刺激出了中国人的民族观念和爱国主义。推动了中国的城市化和原有城市的现代化,促进了现代科技和文化教育事业和进步,中国开始西学东渐的进程使得中国人逐渐形成了现代性的观念 第二专题重点 一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及其这四次运动的阶级局限性1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根基。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同时还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还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是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次运动。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他们无法克服小生产者所固有的阶级局限性,因而无法从根本上提出完整的、正确的政治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无法制止和克服集团自身腐败现象的滋长,也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洋务运动的意义:具有近代中国人探索国家出路的早期尝试,是中国社会由传统迈向近代的第一步,是具有中国化历史的开端。 洋务运动的局限性: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对外国具有依赖性,同时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维新运动的意义:维新运动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维新运动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沉重地打击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同时给中国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会进步、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积极变化。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解放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不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其中,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是根本。 第三专题的重点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 测试一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 ()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 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 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答案: 1、敬业的作风,热爱党的新闻事业,献身党的新闻事业 2、实事求是的作风,报实情,讲真话 3、艰苦奋斗的作风 4、清正廉洁的作风 5、严谨细致的作风 6、用于创新的作风 【题型:单选】 [7] “新闻是易碎品”这句话突出强调的是新闻价值诸要素中的()答案: C A 接近性 B 可读性 C 时效性 D 重要性 【题型:多选】 [8] 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 ) 答案: BE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中外新闻史外国部分复习题 1、广播和电视诞生的国家和时间是?(1920年11月2日,美国西屋电器公司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建立的KDKA电台;1936年11月2日,英国广播公司) 2、什么是公共广播电视?什么是商业广播电视?(公共广播电视——国有国营、国有公营、社会公营的机构;商业广播电视——私有私营、公私合营机构) 3、美国NBC\ABC\CBS\FOX\CNN的特点和优势分别是什么?( 4、无线电通信的发现与发明者是谁?(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发现电磁波理论;意大利人古格列尔莫.马可尼发明无线电通讯) 5、AM ,FM分别指什么?(AM:调幅频段;FM:调频频率) 6、电视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对什么的发现?(是对视觉原理的发现) 7、什么是视觉暂留现象?(当物体在人们的眼前消失后,视网膜上会短暂地保留物体的影像,因此,将系列静止图像做快速运动,可以产生连续动感。) 8、电视之父是?(英国的贝尔德) 9、电报指什么?(以文字传递消息的传媒) 10、谁发明了实用型电报?(美国肖像画家莫尔斯) 11、电报的缺陷有哪些?(早期的电报速度很慢,线路常出故障;电报必须由经过训练的报务员来操作,对个人而言并不方便;此外,电报是通过抽象的简练文字来传送的,很难表达感情和语气;而且,电报还是单向的,缺乏及时的反馈与交流) 12、世界第一家有营业执照的电台是?(西屋公司创办的KDKA电台) 13、英国广播公司BBC开始试播电视的时间?(1929年开始试播) 14、世界电视事业的诞生日是?(1936年11月2日) 15、ENG和SNG分别指什么?(电子新闻采集设备和卫星新闻采集设备) 16、美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正交平衡调幅制,后来也称NTSC制) 17、法国彩色电视的制式是?(顺序传送和彩色存储制,也称SECAM制) 18、世界上第一颗同步卫星是?(美国“同步2号”卫星) 19、第一个发射国内通讯卫星的国家是?(苏联) 20、广播电视体制指什么?包括什么?取决于什么?(广播电视体制是一国广播电视事业赖以建立和组成的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方法;包括“制度”和“体系”两个部分,它既包括理念和法规的基础,又包含组织和经营的内容。取决于国家对广播电视事业进行管理的法律和行政规定,特别是广播电视事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也包括广播电视媒介机构组成的方法和遵循的路线、方针、政策。) 21、广播电视体制的分类及特点?(分类:私营商业制(商营制),以美国为典型;公共服务制(公法制),以英国全国独占式和德国地方分散式的体制为典型;公有国营制(国营制),以苏联为典型。特点:1、资产为私人所有;在法制范围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 一、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 1、三社四边协议 1870年1月17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又称“三社四边协定”,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 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 2、默多克 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纽约邮报》、英国《泰晤士报》、英国《太阳报》、《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 3、新记《大公报》 1926年9月1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四不方针”: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三驾马车”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 4、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癸丑报灾”,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癸丑报灾”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 5、便士报 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世纪30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 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 6、黄色新闻 “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这里的“黄色”,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

大学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qr

中国近代史纲要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D)。 A.是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思想解放运动 B.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C.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D.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 2.在甲午战争后,通过翻译《天演论》为戊戌维新运动提供理论根据的是( A )。 A..严复 B.康有为 C.梁启超 D.谭嗣同 3.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的主观目的是(C)。 A.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B.为中国近代化开辟道路 C.维护清朝统治 D.为洋人服务 4.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 A.黄兴B.宋教仁C.邹容D.陈天华 5.武昌起义的主力是(C) A.同盟会会员 B.留学生 C.新军 D.人民大众 6.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A)。 A.领导阶级不同 B.领导方法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性质不同 7.中国无产阶级最早诞生于(a) A、外国资本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

B、洋务派开办的工厂 C、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辛亥革命后新兴的资本主义企业 8.近代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的岛屿和澎湖列岛的条约是( B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9.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割去中国(B)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 A.香港 B.台湾 C.澳门 D.崇明 10.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的条约是( D )。 A.《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1.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C )。 A.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儒家思想与拜上帝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满族与汉族的矛盾 12.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 )。 A.社会制度腐败、经济技术落后。 B.清廷消极备战、积极求和。 C.文官贪财、武将惜命。 D.军队素质差、军事装备落后。 13.1927年南昌起义的最大意义在于(A) A.开始与国民党反动派武装对抗 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一

2016年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综合测试1 【题型:单选】 [1] 包含全部“时、地、人、事、因”五要素的导语,一般被认为是()答案: A A 第一代导语 B 第二代导语 C 复合导语 D 延缓式导语 【题型:论述】 [2] 试述《“老报童”罗伊去世了》这篇新闻作品的主要特点。 答案:这是一篇人物特写,“老报童”人物形象典型鲜明,人物外貌、对话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此文将叙事、 写人、抒情融合在一起。 【题型:简答】 [3] 简述研究外国新闻作品的方法与要求。 答案:1、研究外国新闻作品,可以采用多种防范,在多个层次上展开2、或对某一类新闻作品进行分析研究,或对某个国家一个时期的新闻作品进行综合研究,或对某一个外国记者新闻作品进行研究,而具体分析、研究 单篇新闻作品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他研究均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3、结合作品撰写的历史背景分析。4、各个 国家的新闻报道,记者都有各自不同的立场、世界观和表达方式。因此要注意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倾向在作 品中的反映,以作出正确的分析和评价。 【题型:多选】 [4] 新闻作品研究者除认真按照《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的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外,还需特别加以注意的有()答案: BC A 高度的社会正义感 B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C 正确的研究动机 D 认真求实的研究态度 E 爱国主义情操 【题型:论述】 [5] 在新闻作品研究中,如何做到主观与客观相统一?请结合具体新闻作品论述。 答案: (1)坚持观察的客观性,反对主观地评析作品。(2)坚持观察的全面性,反对片面地评析作品。(3)坚持观察的深刻性,反对表面地评析作品。 【题型:简答】 [6] 什么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作风?

外国新闻史试题A卷试题答案

暨 南 大 学 考 试 试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 分) 1.公元前59年,古罗马执政官凯撒下令公布议事纪录,后人称之为《每日纪闻》,采用的传播形式是( C ) A.口头传播 B.新闻信 C.公告牌 D.印刷新闻 2.英国最早的定期报刊是1621年出版的( B ) A.《各地见闻》 B.《每周新闻》 C.《报纸》 D.《新闻报道》 3.通常认为,世界上第一张日报是1650年在莱比锡创办的( A ) A.《新到新闻》 B.《每日新闻》 C.《法兰克福邮报》 D.《莱比锡新闻》 4. 依据形式上的演进,人类古代的新闻传播依次经历的发展阶段是( A ) A .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 B .手写传播、口头传播、印刷传播

C.印刷传播、口头传播、手写传播 D.口头传播、印刷传播、手写传播 5.1450年前后,进行印刷技术的革新从而提高了印刷质量和效率的德国人是( B ) A.富格尔B.谷登堡 C.里兹赫D.福斯 6.美国第一份成功的廉价报纸《太阳报》创办于( A ) A.1833年B.1834年 C.1835年D.1836年 7.法国大革命中,马拉创办的报纸是(B ) A.《杜歇老爹报》B.《人民之友报》 C.《法国及布拉班革命报》D.《箴言报》 8.被人称为“黄色新闻鼻祖”的美国报人是(A) A.普利策B.默多克 C.北岩D.赫斯特 9.目前,《泰晤士报》的拥有者是(D) A.镜报报业公司B.快报报业公司 C.汤姆森集团公司D.默多克的新闻国际公司 10.1954年,世界上最早播出彩色电视的机构是(A) A.美国全国广播公司B.英国广播公司 C.德国公共广播联盟D.苏联中央电视台 二、名词解释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谷登堡德国发明家,他改进了金属活字印刷技术,制造了机械印刷机,大 大提高了印刷的质量和效率。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库 说明:为使学生复习方便,期末考试规范,本题库基本以章为单位设定一个代码,其中将上编综述与第一章合并,代码为A,计22题;第二章代码为B,计12题;第三章代码为C,计13题;中编综述与第四章合并,代码为D,计15题;第五章代码为E,计14题;第六章代码为F,计15题;第七章代码为G,计15题;下编综述与第八章合并,代码为H,计18题。第九章、第十章因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内容重叠,故略。总计124 题。 A.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1、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入侵 2、中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A.2、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两个根本性变化 1、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2、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A.3、在近代,中国没有完全变成殖民地的原因是什么 1.中国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大国2、中国人民的反抗3、帝国主义列强间争夺中国的矛盾无法协调 A.4、近代中国工人阶级的来源有哪些 1、城市贫民 2、手工业者 3、破产农民 A.5、中国工人阶级的优点有哪些 1、革命性最强 2、组织纪律性强 3、集中、团结 4、与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 A.6、中国资产阶级包括哪几部分 1、官僚资产阶级 2、民族资产阶级 A.7、简述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两面性 1、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2、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

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A.8、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占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A.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任务是什么 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2、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 A.10、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1、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入半殖民地的地位 2、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转变为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鸦片战争后资本—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A.1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1、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 2、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1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1、鸦片战争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中国的社会性质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半殖民地,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使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3、半封建是指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成有一定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A.1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近代中国人民始终面临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在两大历史任务中,首先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成为可能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历史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后一个任务是前一个任务的最终目的与必然要求 A.14、近代中国,列强对华军事侵略采取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3、勒索赔款,抢夺财富 A.15、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政治控制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扶植、收买代理人 A.16、近代中国,列强对华经济掠夺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1、控制中国通商口岸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A.17、近代中国,列强对华文化渗透主要表现是什么

2018年4月自考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卷 (课程代码00661) 本试卷共6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o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5小题,每小题l分,共l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对我国通讯文体作出了开拓性贡献,正式奠定了通讯文体在报纸上的地位的著名记者是 A.刘少少 B.徐铸成 C。黄远生 D.邵飘萍 2.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郭超人的代表作品是 A.《英雄髓上地球之巅》 B.《华美窗帷的后面》 C.《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D.《谁是最可爱的人》 3.以简洁的文字、简明扼要的方式及时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文体是 A.消息 B.解释性报遴 C.评论 D。深度报道 4.《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的作者是 A.胡乔木 8.陆定一 C,郭超人 D.范长江 5.常用来对新闻报道中的新闻事实或人物的有关背景材料进行介绍和解说的表现手法是 A.叙述 B.议论 C.描写 D。说明 6.下列关于新闻重要性的表述,错误的是 A.新闻的重要性,是由它所蕴含的意义决定的,不单纯取决于题材的大小 B.重要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可变因索 C.考察新闻的重要性时,出发点应该是报道者对该事件的理廨和评价 D. 由于新闻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想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不同,作用不同, 因此会导致人们对新闻重要性在认识上的差异 7.关于退缓式导语的说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它是第一代导语 B. 它是第二代导语 C.它出现于19世纪中期 D.它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 1945年 B. 1966年 C. 1997年 D. 1949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 )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比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 )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 ) A.《祁连山北的旅行》 B.《相思正是吐黄时》 C.《夜宿车马店》 D.《华阳礁上补给忙》 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 ) A.言论 B.消息 C.图片 D.版面 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 )

近代史试题库最终版

试题库——上编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 D ) A.族权制 B.市民社会制 C.领主制 D.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宗法等级制 2.在近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前提是( C ) A.进行实业救国 B.实行资本主义 C.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进行西方式的工业革命 3.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其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 D ) A.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B.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中国 C.英国对华输出商品激增 D.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4.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产生在( B ) A.洋务企业中 B.外国资本经营的近代工商企业中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中 D.私人小作坊中6.近代中国社会中最革命的阶级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8.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其主要特征是( A ) A.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以家族为单位的集体经济 C.以机器为生产工具的工场经济 D.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商业资本主义经济 9.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支柱是(A ) A.封建势力 B.资产阶级势力 C.宗教势力 D.地方实力派 二、多项选择题 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 ABCD ) A.在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 B.在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C.在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在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是( ABC ) A.革命性最强 B.相对集中 C.同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D.同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C )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B.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 4.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 BD ) A.发展生产力 B.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改进生产关系 D.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5.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是(AC ) A.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 B. 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殖民地的中国 C.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D.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三、思考题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①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逐步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点? ①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最主要的是前者。 ②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 ③基本特征: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中国的封建势力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封建所有制仍然广泛存在,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很弱小,且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极不平衡,地方割据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受三座大山压迫,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019年中国近代史题库(一)

2019年中国近代史题库(一) 1.19世纪上半期,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是( D )A.中国B.美国 C.法国 D.英国 2.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导致大量白银流入英国的主要商品是( C ) A.呢绒 B.布匹 C.鸦片 D.茶叶 3.鸦片战争爆发时,清朝在位皇帝是( B ) A.嘉庆帝 B.道光帝 C.咸丰帝 D.同治帝 4.下列关于林则徐的事迹错误的一项是( B ) A.向道光帝上书禁烟B.禁止外国商人进行的正当贸易活动C.在虎门销烟D.在广州他命令外商必须交出囤积的所有鸦片 5.“弱国无外交”是中国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给我们的警示。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是( B )A.中俄《尼布楚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 C.中英《天津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6. 中英《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是( A ) A.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B.广州、厦门、福州、杭州、上海 C.广州、厦门、定海、杭州、上海 D.广州、厦门、定海、杭州、天津

7. 下列关于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割让香港地区 B.赔款2100万银元 C.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在通商口岸派驻领事 D.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8.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B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殖民地 D.资本主义社会 9.“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副对联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一事件对中国人民的危害( C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输入 D.烟草输入 10.若建立邓世昌纪念馆而收集文物,准备打捞“致远舰”,你认为应该到哪里打捞(D) A.丰岛海域 B.威海卫海域 C.旅顺海域 D.大东沟海域 1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左宗棠收复新疆②邓世昌抗击日军③林则徐虎门销烟 A.①②③B.③①② C.③②①D.①③②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 点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外国新闻史期末复习重点1、论述新闻传播与社会的关系。 第一,新闻产生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表现:生存的需要;生产的需要;生活的需要。 第二,社会条件对新闻传播的制约。 1、物质条件的制约:载体、传播工具; 2、精神条件的制约:民族精神、国民性格、社会教育水平; 3、社会制度的制约。 第三,新闻传播的社会作用。两个极端倾向:夸大新闻传播的作用;给新闻传播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社会作用:1、马克思主义:宣传、鼓动、组织、社会监督——政治工具。 2、实用主义新闻观:环境监测、联系社会、传承社会精神遗产、娱乐——信息传播。 2.工业革命对近代报业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各国经济飞跃发展,国家与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往因之密切,人们对他们的信息需求大增。

(2)工业革命需要大量产业工人,从而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入城市,人口的集中,城市化的加快,社会的信息需求进一步提高。 (3)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急需管理人才和技术工人,于是国民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形成了新的读者群。 (4)由于邮电通信,印刷出版、交通运输的新进步,电报、电话、轮转印刷机、火车、轮船等新事物的出现,使得新闻的采集和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报纸也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从而直接推动近代报业的成熟。 (5)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广告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报纸不仅能在经济上自立,而且还能不断更新设备、扩大再生产,成为赚钱的企业,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金。 (6)从政治上看,工业革命后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逐步成长的工业无产阶级也在为自身的民主权利而斗争。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新闻出版的自由度有所提高,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3、试论述大众化报业诞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政治民主化的完成。 1、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美发达资产阶级国家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天赋人权”学说深入人心,三权分离的民主政治秩序基本确立。

中外新闻史复习题答案

复习题 1、北大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的历史地位 十大第一: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成立,中国第一个系统讲授和研究新闻学的团体。 2、1919年4月20日,出版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 3、1919年12月6日,出版中国人自撰最早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1920年1月,在中国语言系开设中国历史上第一门新闻学课程 5、徐宝璜,中国新闻教育第一位的大师,中国新闻界最初的开山祖 6、1924年建立燕大新闻学系是中国或者亚洲第一所完全的新闻系 7、第一个同西方(美国)新闻学院交换学生的中国新闻教育机构 8、第一个中国新闻学研究生葛鲁普,中国第一本广告学硕士论文 9、旧中国培养新闻学子最多、声誉最好的新闻专业的大学 10、建国初期全国原系调整后第一个设立新闻学专业的大学 2、唐代进奏院报 进奏院状报:是一种刚刚从官文书中分离出来的原始形态报纸。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和地方诸道,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报告。内容:皇帝的活动、皇帝的诏旨、官吏的任免、臣僚的章奏、其他军事消息。特点: 第一,它是不定期地由首都向地方传发的。它的读者主要是各地的藩镇和诸道长官。 第二,它不同于公文。新信息、比正式公文为早 第三,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和收阅者没有直接关系。 第四,它所提供的信息,有不少是进奏官们自行采集的。 3、定本制度 我国最早新闻检查制度。 北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皇帝下诏要进奏院将准备抄发的内容每五天向中央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抄报一次,由枢密院审查批准,产生邸报的样本,进奏官们就必须根据这一样本进行发报。 灾异军情、朝廷机事、未经批准公布的臣僚奏章 为中央集权服务,由中央政府直接编辑和发行是宋代官报最大的特点。 4、宋代小报 性质: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 最早记载:《宋会要辑稿》59册、165册 出现称呼:南宋《海麟集》 特点:1、小报产生于北宋,流行于南宋。2、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非官方报纸。3、发行人是邸吏、使臣、中下级官员、印售之家4、内容:朝廷官员的变动和宰相百官的言论,皇帝谕旨诏令,信息灵通,朝廷机事5、有手写,有印刷6、读者范围广泛 5、《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1815年8月5日马六甲创刊,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和米怜创办。内容以阐发基督教义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及少量新闻报道。1821年停刊。 内容:宣称以阐释基督教教义为根本要务。内容首先为基督教教义,其次为天文地理等科学知识,也刊登阐述伦理道德的文章。 6、《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年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2 年4 月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答案课程代码:0066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别了,“不列颠尼亚” 》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 ) A.1945 年 B.1966 年 C.1997 年 D.1949 年 2.《京郊出现“科学热” 》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 ) A.农民 B.农业教育工作者 C农村干部 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 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 闻作品是( A.《水面下的桥梁》

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 C.《水城威尼斯》 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 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 ) A.呼和浩特 B.乌鲁木齐 C拉萨 D银川 5《. 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 ) A.个别访问 B.向当事人提问 C现场观察 D.电话采访 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 ) 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 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 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 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 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 )

A.空军飞行员 B.民航飞机驾驶员 C.跳水运动员 D.工艺美术工作者 &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 A.象征性手法 B.拟人化手法 C上匕喻手法 D.夸张手法 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 A.《相思正是吐黄时》 B.《写在绢帕上的诗》 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 D.《依依惜别的深情》 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Z中》的通讯社是() A.法新社 B.美联社 C.共同社 D.路透社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以及练习题(有答案)

中国新闻事业史重点内容及练习题 中国新闻事业史这门课程讲授的是中国新闻发生发展的历史。所以要确立“史”的概念,从宏观上把握课本,掌握中国新闻史的发展线索、发展过程、衍变规律及其特点,全面系统地了解新闻传播活动。同时,要明确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对在新闻史上产生重大作用的人物要掌握其生平、重要的报刊活动,主要的新闻思想,并且能正确加以评价,在评价时绝不能用当今的眼光去苛求历史上的报人和报刊,要联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条件及当时的时代趋势去分析和评价。如何来组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呢?本文试着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本课程中的重点内容概述 第一章:邸报的产生、发展及其特点;京报的产生、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察世俗每月统计考》在新闻传播史上的地位;《万国公报》的西学介绍与变法宣传;《申报》改革及其借鉴与启示作用;如何评价在华外报 第三章:王韬和他的《循环日报》;时务文体;梁启超在维新变法时期的新闻思想;《新民丛报》 第四章:《中国日报》;《苏报》和“苏报案”的成因、结局和意义;竖三民;《大公报》;《明报》;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第五章:横三民;黄远生;邵飘萍;五四时期新闻业务发展概况 第六章:李大钊与《新青年》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共产党》和《新青年》在建党过程中的作用;五四前,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及其主要内容 第七章:《申报》的改革;戈公振和《中国报学史》 第八章:《红星》报的性质及主要内容;邹韬奋;范长江及西北通讯 第九章:《新华日报》;国民党新闻检查;《解放日报》 第十章:反“客里空”及其现实作用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的答案的号码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古代报纸最普遍的称呼邸报一词最早出现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