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收稿日期:2004-07-09.

作者简介:刘泽民(1957 ),男,湖南宁乡人,中南大学文学系教授,博士,从事文艺理论与文艺美学研究。

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刘泽民,陈科科

(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摘要:叔本华把意志看作悲剧的本体。意志是非理性的、盲目的冲动,意志本体导致了人生必然的痛苦。把人类从苦海中拯救出来,叔本华指明了两条拯救途径。一条是艺术拯救途径,另一条是伦理拯救途径。艺术拯救只是暂时性的,伦理拯救才具有永久功效。悲剧兼具了这两种拯救功效。叔本华指出了悲剧拯救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但由他的意志本体论导出了他的悲剧因果悖论,同时悲剧关注的是人生的痛苦,艺术拯救萌芽出了现代审美本体观,以上这些使得叔本华的悲剧拯救具有了现代意味。

关键词:叔本华;悲剧;价值观;现代性

中图分类号:B51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66(2004)04-0043-05

Schopenhauer s values on tragedy and its Modern Significance

LI U Ze min,CH EN K e ke

(College o f L iterature,Central South U niversity ,Changsha,410083,China)

Abstract:Schopenhauer regarded will as the noumenon of tr ag edy.W ill is irrational and blind impulse.It leads to the in evitable suffer ing s of human life.T o rescue mankind from the woeful sea,Schopenhauer pointed out two methods o f salvation.O ne is art,temporary,and the other is ethic,eternal.T rag edy has both functions.Schopenhauer pointed out the tragedy s v alue of rescuing human life,but his w ill ontology also leads to par adox of cause and effect on his tr ag edy theory.M eanwhile,Schopenhauer s trag edy concerns the sufferings o f human life,and his art i stic salvation or iginates the modern aesthet ic ontolo g y,all of these add up to make Schopenhauer s tragedy theory be modernish.

Key words :Schopenhauer ;tragedy;values ;modernity

阿尔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 1788 1860),

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哲学的开山鼻祖。他将非理

性的意志确立为哲学和美学的本体,并认为意志也就是悲

剧的本体。

由于意志是盲目的、不可满足的欲求,欲求和挣扎便

是人的全部本质,因而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一切欲求皆

出于需要,也就是出于缺乏,所以也就是出于痛苦。一个

欲求一经满足也就完了;可是一面有一个愿望得到满足,

另一面至少就有十个不得满足,再说,欲望是经久不息的,

需求可以至于无穷,满足的时间却很短。何况这种最后的

满足本身甚至也是假的,事实上这个满足了的愿望立即又

让位于一个新的愿望。叔本华把满足愿望后感到的空虚

和痛苦看作是一个已认识到了的错误,把追求新的愿望看

作是一个没认识到的错误。因此,叔本华说:?在欲求已经获得的对象中,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持久的,不再衰退的满足,而是这种获得的对象永远只是象丢给乞丐的施舍一样,今天维系了乞丐的生命以便在明天[又]延长他的痛苦。#[1](273)?人的存在和生存本身就会成为他不可忍受的重负。所以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的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两者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1](447)对于人的生殖意志,他认为性欲的满足也不过是对自己生存的维护,性欲满足所占的时间非常短暂。生殖的欲望一旦满足,人类便会重新堕入悲哀,因为爱情是造化用以骗人的,所以婚姻是爱情的磨损和消耗而势必归于幻灭。并且在生殖活动中依然包含着死亡的因素。可见无论是生存意志还是生殖意志,其本质都是虚幻与死亡,人生只是一场悲剧。人生是悲剧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即人生就是斗争。因为有了生存的欲望、生存的意志,世界便产生了动力,有第4期2004年8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U niversity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o.4Aug.,2004

了意志的客体化,世界便不再是单一的,?生命意志#总是?一个饥饿的意志#,因为?饥饿#,意志产生了趋向较高客体化的?冲力#,而这一冲力又体现在高级理念对低级理念的征服上。冲突、斗争是征服的主要形式,?生命意志的否定是必须以不断的斗争时时重新来争取的。#[1][536]斗争是必然要出现的,?没有胜利不是通过冲突而来的#,?意志客体化的每一级别都在和另一级别争夺着物质、空间、时间。恒存的物质必须经常更换[自己的]形式,在更换形式时,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有机的现象在因果性的线索之下贪婪地抢着要出现,互相夺取物质,因为每一现象都要显示它的理念。在整个自然界中都可跟踪追寻这种争夺,是的,自然之为自然正就只是由于这种争夺。#[1](212~213)在动物界自身中,每一动物又为另一动物的俘虏和食料,亦即每一动物又得让出它借以表出其理念的物质,以便于另一理念得据以为其表出之用,因为每一动物只能由于不断取消异类的存在以维持它自己的生存。所以,在整个自然界,在意志客体化的一切级别上,在一切族类的个体之间,必然是一场不断的斗争。到了人类,这种?斗争#,这种?意志的自我分裂#暴露到最可怕的明显程度,无时无处不在斗争、角逐、倾轧中生存,明显地显露出斗争的本性,人被比喻为?吃人的狼#。人,这个最能完全体现?生存意志#的个体,最终面对的不过是?死的必然#。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这痛苦之因全在于意志本体的盲目冲动,那么,作为痛苦人生本质反映的悲剧,它的主角个人本身便没有什么罪,他所赎的只是?原罪#。

由于世界的本质全出自一个盲目的意志,因而人生就是痛苦,活着就是受罪。叔本华反复地表明人生就是悲剧这样一个观念。悲剧就是这个痛苦人生的真实写照,甚至可以这样说,悲剧就是人生、人生就是悲剧。因此他说:?任何个别人的生活,如果是整个的一般的去看,并且只注重一些最重要的轮廓,那当然总是一个悲剧#[1](441~444),?在人世正和在戈箕的杂剧中一样,在所有那些剧本中总是那些相同的人物,并且那些人物的企图和命运也总是相同的;尽管每一剧本各有其主题和剧情,但剧情的精神总是那么一个;(同时),这一剧本的人物也一点儿不知道另一剧本中的情节,虽然他们自己是那一剧本中的人物。#[1](256)艺术是对生活、对人生、对世界本质的忠实反映。?艺术可以称为人生的花朵。如果作为表象的整个世界只是意志的可见性,那么,艺术就是这种可见性的明朗化,是更纯洁地显出事物,使事物更便于概览的照相机;是?汉姆勒特%[一剧中]的戏中戏,舞台上的舞台。#[1](369)人生的痛苦因?摩耶之幕#的遮掩使人无法轻易地识破,人们依然在那里追寻所谓的幸福,在盲目的意志的驱使下而为无尽的欲求在奔波,其实他们所作的一切只是徒然。悲剧在本质上揭示了痛苦人生的真正根源,暗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本来性质就是意志。意志的矛盾斗争发展到了顶点在人类所受的痛苦上表露出来,悲剧就以表出这可怕的一面为目的。造成悲剧的本质根源是意志,因而作为悲剧的主角本人是没有什么罪的。他们或是看穿了个体化原理,对于世界的本质有了完整的认识;或是由于大不幸,由于一切的解救都已绝望后自愿放弃生命意志。悲剧里那些最高尚的人物,在漫长的斗争和痛苦之后,最后永远放弃了人生一切的享乐;或是自愿的,乐之为之而放弃这一切。这样的悲剧人物,有加尔德隆剧本中刚直的王子;有?浮士德%中的玛格利特;有汉姆勒特等等,他们都是经过苦难的净化而死的,即是说他们在死之前已经看透了个体化原理,认清了整个世界的真正本质,从而彻底达到了对生命意志的否定。?悲剧的真正意义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认识到[悲剧]主角所赎的不是他个人特有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1](352)认识到对于亚当的陷于罪(性欲的满足)我们一切人都有份,并且由于这次罹罪,我们就活该有痛苦和死亡。认识达到这一高度,悲剧就实现了它的真正意义。因而叔本华十分赞同西班牙诗人卡尔德隆的诗:?人的最大罪恶就是:他诞生了。#[1](352)正因如此,叔本华极力反对悲剧中的正义要求,认为这种要求是由于完全认错了悲剧的本质,也是认错了世界本质的原因。

既然悲剧主角所赎为?原罪#,人生的痛苦又不可避免,我们是否只能沉沦在这个苦海之中,找不到一叶拯救之舟呢?叔本华认为并非如此,他提供了拯救我们脱离苦海的两叶扁舟。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被?摩耶之幕#所蒙蔽,看不透?个体化原理#,他们在盲目的意志的驱使下进行永无止境的追求和斗争。人作为意志最完善的客体化,相应地也就是一切生物中需要最多的生物,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整个的人生是如此地沉重,每天开门相见的需求之下,一般都充满着为了维护生存的忧虑,而与这忧虑直接相连的又有种族绵延的需求。同时,周围还有各式各样的危险,到处都没有安全。而且,死总站在后台,无可避免。生命就象是布满暗礁和漩涡的海洋,人们即使小心翼翼,使出全身解数成功避开了这些暗礁和漩涡,但也只是一步步在接近那不可避免的船沉海底,并且是直对着这结果驶去,对着死亡驶去。人生是如此痛苦,处于这种痛苦境遇之中的人们如何才能得到解救呢?叔本华在这里提出了两种解救途径,即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唯有这两种途径,才能踏上认识之光照亮意志的道路,认识到世界真正的本质。这两条途径分别是通过摆脱为意志服务以及否定意志而予以实现的。艺术拯救是直观认识(审美的方式),它摆脱了欲求和功利,摆脱了为意志服务的关系,直观到了事物之理念。人们把自己从欲求中分开,孤立地去考察作为意志客体化的表象世界,让这种没有欲求的考察来占领全部意识,成为了纯粹认识的主体,摆脱了一切个体性和由个体性而产生的痛苦,随之产生了一种怡悦和恬静的审美心境。?那么,我们都要把艺术看作这一

44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79期

切东西的上升、加强和更完美的发展;因为艺术所完成的在本质上也就是这可见的世界自身所完成的,不过更集中、更完备、而具有预定的目的和深刻的用心罢了。因此,在不折不扣的意义上说,艺术可以称为人生的花朵。#[1](369)伦理拯救是否定生命意志,走上禁欲主义的人生之路,达到清心寡欲、无我无求的涅境界。欲求是生命意志的表现,意志愈强烈,人生愈痛苦。只要有意志的存在,人生就被系于欲求挣扎的痛苦和空虚无聊的两极之间,必然得不到解脱。禁欲的实质就是彻底否定生命意志。认清了个体化原理就是认识到个体生命只是意志的表象或客体化,是意志肯定自身的工具,个体生命本身是无价值的;意识到自己和别人的同一性,现象世界都是出于同一个普遍的本质,以致这人不再在人我之间作出自私自利的区别,就会自然地把一切有生之物的痛苦都看作自己的痛苦,这样,他就会对所有的一切表现出同等的关切,产生自觉的公道、真正的善和无私的爱。因此,这种?领悟生命意志之否定的人;从外表看尽管他是那么贫苦,那么寡欢而总是缺这缺那,然而他的[心理]状况却充满内心的愉快和真正天福的宁静。这已不是那个不安的生命冲动&&而是一种不可动摇的安定,是一种深深的宁静和内心的愉快。#[1](534)

把人从人生的苦海中拯救出来,唯有通过艺术和伦理这两种途径才能实现。叔本华认为,艺术拯救是暂时的,伦理拯救才是永久的,悲剧兼具了这两种拯救功效。

痛苦人生的两种拯救方式都必须使认识摆脱为意志服务的关系,但又有着各自的特点。艺术拯救是暂时性的,是生命中一时的安慰。叔本华认为造成艺术拯救暂时性的原因在于两个方面。首先,这是由艺术所反映的生活题材所决定的。因意志使然生活本身只可能是痛苦和无聊的,不可能是持久的满足和福泽。艺术作品?都只能表达一种为幸福而作的挣扎、努力和斗争,但决不能表出常住的圆满的幸福&&因为真正的常住的幸福不可能,所以这种幸福也不能是艺术的题材。#[1](439)所以戏剧在表现出它的主人公历尽千辛万苦而达到目的后就匆忙收场,是因为除了指出那个灿烂的目标外,主人公曾妄想在其中找到幸福的目标在目的达到后并不如想象中那么美好幸福,即使剧作家想继续创作下去,接下来也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了。另一方面,在艺术拯救的过程中,主体的欲求只是暂时消退,意志只是暂时隐匿到了后面,并非真正被否定。审美愉悦只是短暂的,它使我们沉醉一时,由于外来因素或内在情调突然使我们从欲求的无尽之流中托了出来,这时认识甩掉了为意志服务的枷锁,我们的注意力不再集中于欲求的动机,我们已从自己所处的这个欲求世界中抽身而出,从时间之流中超升出来,在审美的愉悦的瞬间达到了对世界本质那种纯粹的、真正的、深刻的认识高度。可惜这种好景不长,由于没有彻底地否定生命意志,审美愉悦转瞬即逝,现象中骗局仍然会要来缠住我们,现象中的动机还会来重新推动意志。希望的诱惑,生活的迷人,享受中的甜蜜,这一切现象的骗局就又会把我们拖回到欲求世界之中,重新将我们捆绑到意志的绳索上去。因此,这种拯救方式不同于达到清心寡欲境界的伦理拯救方式:?不是意志的清静剂,不是把他永远解脱了,而只是在某些瞬间把他从生活中解脱一会儿。所以这认识不是使他能够脱离生命的道路,而只是生命中一时的安慰。#[1](370)艺术只是人生中短暂的审美游戏,在此美妙的游戏中恬息宁静片刻之后,必须要重新返回到严肃的生活中来。痛苦人生要获得彻底解救,是要由伦理拯救这条途径来实现的。这是一条彻底否定生命意志的禁欲主义的人生之路。既然意志是世界的本体,是悲剧人生的本体,那么我们直接将这个自在之物予以否定,结果必然会是根除了这一痛苦之源,从而达到了彻底解救之功效。禁欲和否定生命意志的第一步就是自愿的、彻底的不近女色。这就阻断了新意志现象的繁殖之路,预示着意志将随这身体的生命一同终止。大自然宣称如果这条戒律普及了的话,人种就会绝灭。随着最高意志现象的人的消灭,意志那些较弱的反映,动物界也会消失。因为没有主体便没有客体,随着?认识#的彻底消灭,其余的世界也自然消灭于无有。其次,禁欲主义是自愿的受苦,自动克制欲求,达到与世无争、真正无所为和完全无意志的状态。达到这种地步的人,作为有生命的肉体,作为具体的意志现象,还是会觉得有各种欲求的根子存在,但是他是故意地抑制着这种根子,反而去做他不愿做的事,并且会欢迎任何外来的由于偶然或由于别人的恶意而加于他的痛苦,以此证实自己是欣然站到了意志现象(即他自己本人)的任何敌对的方面去了。?他把这意志看作自己和这世界在痛苦中生存的根源,是他所深恶痛绝的。 [在未死之前,]这意志的本质由于自愿的否定它自己,除了那一点微弱的残余现为这躯壳的生机外,是早已死去了的。如果死亡终于到来而解散了意志的这一个现象,那么,死,作为渴望的解脱,就是极受欢迎而被欣然接受的了。在这里和别的人不同,随着死亡而告终的不仅只是现象,而且是那本质自身也取消了。#[1](524)彻底否定生命意志并非告诉人们自杀是最彻底的办法。表面上看,再没有什么还比真正取消意志的个别现象即自杀更有别于这生命意志的否定的了。但是叔本华认为自杀不仅不是对生命意志的否定,反而是强烈肯定意志的一种现象。因为意志之否定的本质不在于人们对痛苦深恶痛绝,而是在于对生活的享乐深恶痛绝。自杀者自杀的理由是对轮到他头上的生活条件的不满,是对不堪忍受的痛苦的逃避。因而,在自杀者的内心他是要生命的,他要这生命、这身体畅遂无阻的生存,这实际上是更强烈肯定意志的一种现象。并且,自杀者所否定的只是个体

45

总第79期 刘泽民,陈科科: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生命而不是物种,对意志之否定来讲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自杀是一种完全徒劳的、愚蠢的行为,它离意志之否定还远着。只有走上自愿受苦,克制一切欲求的禁欲主义之路,才能彻底否定意志,才能真正从痛苦人生中得以永久解脱。但是,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人只顾置身在生活的享乐之中,只有圣人才真正能够并且愿意接受禁欲主义,他们总是极少数。并且这里有个认识上的前提,即只有那些真正认清了意志的本质,看穿了个体化原理,进入了纯粹认识的形式,而这认识作为意志的清静剂带来了真正清心寡欲的人,才能走上这条禁欲主义之路,才能达到永久解脱的途径。

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都是通过认识摆脱为意志服务的关系而实现其解脱痛苦人生的功效,两者只不过有着过程的长短,暂时和永久之分。就产生摆脱意志奴役的那一瞬间来说,这两种拯救途径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实际上,悲剧兼具这样的双重功效。首先,悲剧是痛苦人生的真实写照,它的题材来源于表象世界,它反映的本质上是表象世界自身所完成的,只不过是更集中、更完备而具有预定的目的和深刻的用心。这样,痛苦人生作为桥梁从而沟通了艺术拯救和伦理拯救两种方式,这两种拯救途径都是为了使人们脱离痛苦人生这一苦海。审美所产生的那种怡悦,是由于我们进入了纯观赏状态之中。在这瞬间,一切欲求,也就是一切愿望和忧虑都消除了,这是我们所能知道的一切幸福的瞬间中最幸福的一瞬。这就是没有痛苦的心境,是神的心境。自动走上禁欲主义之路的那些圣人,他们将这一瞬间的享受永远平静下来了,甚至完全寂灭,只剩下最后一点闪烁的微光维持着这躯壳并且还要和这躯壳同归于尽。他们在和自己的本性艰苦斗争之后终于得到了胜利,所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纯认识着的东西了,就只是反映这世界的一面镜子了。这样的人必然彻底地从痛苦人生中得到了永久的解脱。其次,这两种途径都是由于悲剧主人公的认识之光照亮了意志,从而认清了世界的真正本质后才达到拯救功效的。悲剧主人公由于痛苦而提高了他的认识,达到了看穿?个体化原理#的程度,从而基于这原理的自私心也就随之而消逝了。?这样一来,前此那么强有力的动机就失去了它的威力,代之而起的是对于这世界的本质有了完整的认识,这个作为意志的清静剂而起作用的认识就带来了清心寡欲,并且还不仅是带来了生命的放弃,直至带来了整个生命意志的放弃。#[1](351)在这里,叔本华用两种类型的悲剧人物形象代表了他指出的两条否定生命意志的道路。第一类是列奥诺拉公主形象,她是歌德所著?妥尔瓜脱!塔索%一剧中的公主。公主在诉说自己和亲人们的一生是如何伤感寡欢时,她自己却完全只朝普遍的一面看,也就值得敬重。这类悲剧人物形象是因为看透了个体化原理,意识到个人的痛苦、悲剧全是一个意志而造成,他自己的痛苦只是整个痛苦的一个特例,他的眼光已从个别上升到了一般,因而这人生的全部即被理解为本质上的痛苦,已使他达到无欲无求的境界。这代表着否定意志的第一条道路。第二类是格勒特(又译作甘泪卿)小姑娘形象,她是歌德在他的巨著?浮士德%中塑造的苦难形象。这代表着一条由于大不幸,由于一切解救都已绝望所带来的意志之否定的道路。他们通过激烈的挣扎抗拒经过了苦难继续增长的一切阶段,而陷于绝望的边缘之后,才突然转向自己的内心,对于生命意志的认识就会不可阻拦地涌上心头,一切挣扎的虚无性也就会被理解了。?这是在痛苦起着纯化作用的炉火中突然出现了否定生命意志的纹银,亦即出现了解脱。#[1](538)这两条道路都是在悲剧主人公的认识纯化上升到了不再受?摩耶之幕#的蒙蔽才能达到的,也就是说他们这时已经摆脱了意志绳索的束缚,成为了纯粹认识的主体。最后,作为文艺的悲剧的目的和意义就是通过揭示世界的本质,促使人们的认识纯化上升为纯粹认识,从而达到伦理拯救的功效。悲剧唯一基本的东西就是写出人生的巨大不幸,它表出了世界可怕的一面,从本质上把意志客体性的最高级别的斗争反映出来,暗示意志和它自己的矛盾斗争。人们从这种可怕的斗争中发现,原来你的痛苦和我的痛苦都是同一个意志的产物,整个世界全出于同一个意志,这本体的意志在不断的生灭中,在无意义的冲动中,在内在的矛盾和常住中,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厌恶心理,厌恶这世界的核心和本质,厌恶生命意志,从而自愿否定它,走上清心寡欲的禁欲主义之路。认识上升到如此的高度,悲剧便成为意志的清静剂,同时产生出了伦理的功效。

叔本华的悲剧拯救理论具有现代性特色,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他的悲剧因果观是悖论性的,既存在现代性的建构因素,又有后现代的解构因素。

悲剧的特点是表出人生巨大的不幸,将在盲目意志驱使下的痛苦现实在本质上反映出来。悲剧中表出的这些不幸、痛苦和灾难只是手段和工具,其真实的本意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表象世界中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根源。悲剧是要成为意志的清静剂,使人们的认识得以纯化,提升,从而看穿这个世界的真正本质,领悟人生的真谛,不再被?摩耶之幕#所蒙蔽,自愿地否定甚至放弃生命意志。这样,在叔本华的理论中,悲剧的意义显得是如此重大,但同时却产生出了一种悖论。这是由意志本体论本身的悖论性导出的悲剧因果悖论,意志既为悲剧原因,悲剧所产生的必然效果又要否定这个本体性的意志,并且这一结果的真正实现导致的将是人种的消亡,世界的彻底毁灭,这样,其悲剧的因果理论成为悖论就是必然的。这是叔本华意志本体论所必然导致的矛盾,但本文并非是为了指出这种矛盾从而否定其理论的真正价值,只是为了

4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79期

说明在叔本华的悲剧因果悖论中蕴含的现代意味。在这个悲剧因果悖论中,既有后现代的反叛和解构精神,也有现代性的同一性和中心化的元叙事。在他用非理性的意志取代以理性为中心的现代性价值中心,摧毁了理性的神话,对人们的思想进行了再一次启蒙这一方面来说,他是具有后现代性的;但他在摧毁理性的同时,却将意志确立为世界的本体,并从意志出发去解释和说明一切,这又建构了一种新的形而上学理论,构成了新的同一性中心,因而他又是现代的。

其次,悲剧拯救的是人生的痛苦境遇,关注痛苦人生,把人从上帝的手中拯救出来,其悲剧理论走上了一条个人的,世俗化的道路;并且,这种拯救是以主体达到自由的纯粹认识的状态才得以实现的。因而叔本华的悲剧拯救观体现了现代性的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把人从上帝世界中,从了无生趣的理性世界中解救出来,不可否认叔本华在其中所起的转折性作用。关注人生,人们如何才能从痛苦境遇中得以解脱,是叔本华理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甚至可以说就是叔本华哲学的最终目的。意志本体的确立是为了说明人生痛苦的根源;审美的愉悦是一种摆脱了欲求忘记了痛苦的人生最幸福的瞬间;禁欲主义的人生之路更是远离着痛苦的现实人生。因此,叔本华哲学处处洋溢着这种关注人自身的厚重现实情怀,体现了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叔本华给人们指出了这种人生痛苦境遇的两种解脱途径,这两种途径的实现必须在人们超越现实,超越意志,达到纯粹认识的高度时才能实现。在那种宁静幸福的境地里,人们成了纯粹认识的主体,主体的认识成为了一种纯粹认识,充足根据律在现象世界中无处不在的功力已失去了作用,主体及其认识本身同时超越了意志、痛苦和时间,达到了永恒和自由的境界。在审美的一刻,主体已自失于对象之中,摆脱了充足根据律的羁绊,认识的已是那个本体世界中的理念,达到了与理念的同一和永恒;在永久的清心寡欲的那条道路上,本体的意志也被彻底否定了,人们成了仅剩下微弱残余的躯壳,在他们的心里,已是一个虚无的世界,这个世界已无欲无求,无意志,更没有了充足根据律的作用,是完完全全的一个自由的世界。所以,人生痛苦境遇的两种解脱途径的自由性又体现出了现代性另一方面的重要特征。

最后,对艺术拯救的重视,使审美成为具有了哲学意义上的拯救痛苦人生的功效,开始出现了现代审美本体的萌芽。叔本华所指出的痛苦人生的两条解救途径之一的伦理途径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发挥作用,这是因为现实生活

中的人们往往拘泥于尘世生活的各种各样的享乐,要达到大彻大悟自愿走上禁欲主义的圣人毕竟少之又少。何况作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源头的文艺复兴运动以及随着这场运动兴起的人文主义学说,是以反对宗教神学的禁欲主

义为目标,以肯定人的自然的世俗享乐为内容的,因此叔本华的禁欲主张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中很难让人产生

共鸣。但另一方面,只有暂时性特征的艺术拯救途径在现实中却是切实可行的,它能使人从现实社会的痛苦境遇中解脱出来,摆脱一切功利欲望,观审到那本体性的理念,达到有限和无限的统一。这种审美方式具有两种不可分的成分(叔本华有时将审美称为直观或纯粹认识,在他的理论中,这些概念都具有同一个内容,都必须符合下面的两个条件)。从主观方面来说,认识着的主体必须成为无意志的纯粹之主体,脱离了一切欲求,只是成为一面反映的镜子而存在;从客观方面来说,是要把对象不当作个别事物而是当作理念来看待。这两个方面统一在一起就摆脱了根据律的束缚,成为了纯粹认识。正是在审美的艺术中,人们才能真正沉浸于直观,同时也只有本质的理念才能是艺术的对象。或者说,艺术和审美,从方法论上说,有着不按根据律进行直观的功能,并且,由于这种直观,进而得以实现?直接客体性#,直接达成与理念即永恒形式的相遇。在这个层面上,艺术和审美的存在具有了本体论的意义。现代审美本体初步萌芽的势态在叔本华所提出的艺术拯救人生的方式中得以显露。正如张辉在?审美现代性%一文中所说:?在康德的意义上,审美走向了对自身的认识;在叔本华意义上,审美(?美术)成为一种高于科学的存在并凌驾于理性之上的话;那么,可以说在尼采的意义上,审美在进一步占领伦理的世袭领地的同时,就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科学与道德的全面渗透与统摄,审美原则也因而被泛化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精神与生活原则了。#[2](145)。因此,叔本华在初步确立了现代审美本体后,尼采将其发扬光大,艺术的、审美的方式在现代越来越得以重视,并通过柏格森、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人,审美本体的地位得以巩固并被推崇到极至,诗和艺术自此走向了本体论的层面,哲学因此而被称为诗化哲学。

参考文献:

[1](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

务印书馆,1982.

[2]张辉.审美现代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47

总第79期 刘泽民,陈科科:叔本华的悲剧价值观及其现代性意义

从《红楼梦》看人生的三种悲剧

王国维先生在《评论》中引用叔本华的悲剧说,把《红楼梦》划为第三种悲剧:“由叔本华之说,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何则?彼示人生最大之不幸非例外之事,而人生之所固有故也。若前二种之悲剧,吾人对蛇蝎之人物与盲目之命运,未尝不悚然战然憟然,以其罕见之故,犹幸吾生之可以免,而不必求息肩之地也。但在第三种,则见此非常之势力足以破坏人生之福祉者,无时而不可坠于吾前。且此等惨酷之行,不但时时可受诸己,而或可以加诸人,躬丁其酷,而无不平之可鸣,此可谓天下之至惨也。若《红楼梦》,则正第三种之悲剧也。”然而我却以为《红楼梦》中的人物,实则分为三种不同类型的悲剧,有些人的命运是一种悲剧造成的,有些人却是两种或三种悲剧的叠加。而且我也对悲剧有我自己的分法。 我以为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无常的命运中流转遭遇,随波逐流,随势浮沉,得意时,失意处,一切都随命运的因缘际会而转移,悲喜苦乐都随着外事外物外人而改变。第二种就是由于自身的性格气质造成的,看似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改变一下自己的秉性,就可以时运流转得心应手,然而却不清楚这种性格和气质的因子是深入骨髓的,是构成了其之所以成为自己的根本,是绝对无法调整更改的。第三种悲剧就是人类自身的悲剧,人本身就是宇宙间最孤独最可怜的生物,人和人本质上也是隔绝的无法相通的,人从来都无法决定自己的生死和所处的时地,人永远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人类都永远逃脱不了盛极必衰物极必反好景难久的规律。 说了这么多,无法想打破很多人形成的固定思维,让他们认识到大部分人是谈不上什么性格的,没有坚定的行为原则,没有固定的处事方式,没有一定的个人底线,不过是随着岁月和际遇的推手不断变化的流体,更谈不上遭遇什么性格的悲剧。《红楼梦》里性格悲剧最明显的就是晴雯和鸳鸯了,但是如果她收敛一下也算不得晴雯了,如果她屈服一下也算不得是鸳鸯了。性格的悲剧就是在别人看来,你只要稍微变退一步就豁然开朗海阔天空了,看似命运就掌控在自己手中,最后造成的悲剧也完全是咎由自取,然而他们根本就无法了解,就是这一点变不得,就是这一步退不得。很多先圣前贤志士仁人的悲剧都有这种性质,性格,是他们坚持人之所以为人,自己之所以成为自己的底线。 第三种悲剧其实是人类本身的悲剧,只要是个人都逃不掉的,但只有极少数人能感受到。出生了,做人了,这本身就是个劫数。从来都见人哭着出世,却不见人笑着离开。首先是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代和地方,这种悲剧也只能用“无可奈何”四个字可以解说,比如汉武帝感叹李广的“生不逢时”,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比如阮籍登上广武山楚汉争霸旧址,慨然而叹“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比如陈子昂幽州台放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比如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比如宝玉初会秦钟时恨自己为什么要生在公府侯门之家。其次就是人身处宇宙间的那种孤独,极力想靠近,然而最终却无法沟通,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的行星,人和人根本上是隔绝的,冰心在《春水》中说“人类呵!相爱罢,我们都是长行的旅客,向着同一的归宿”,鲁迅先生在《而已集》中写道“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间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从宝黛的爱情中我们看到,就算两个人是相爱的知己,然而真到心灵相通彼此懂得的地步有多难,即使是两人都站在对方的角度着想,仍是有不断的误解矛盾和隔膜,仍是有顾影自怜无人解惜的时候。人类依赖于亲情爱情友情,本来就是想打破这种天生的人与人之间的隔绝与孤独,然而最后却徒劳地发现,人与人之间越接近,越能体会到那种绝望的无可消解的孤独。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大学生思想汇报: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敬爱的党组织: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的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我们的人生追求才能更高,人生步履才能更坚实,人生价值才能更美好,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那什么是理想呢?理想是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对于我们来说,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如果把人生比作在茫茫大海中航行,那么,理想就是前进的灯塔。有了崇高的理想,我们才能志存高远,心地宽广,跳出个人的小圈子,摆脱种种忧虑和烦恼,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扬帆远航。理想又是人生前进的动力。在奋斗进取的征程中,谁都不可能万事如意,一帆风顺。伟大的目标才能激发起忘我献身热情和无穷的拼搏勇气,崇高的追求才能带来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理想还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不能仅仅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愉悦,更需要有崇高的精神寄托。有了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才能在种种诱惑和压力面前,矢志不渝,不改初衷,始终保持坚贞气节和献身精神。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论是革命战争时期,还是进入社会主义新世纪新阶段,许多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可歌可泣的业绩,为亿万人民所敬仰、效仿,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鸿鹄之志”。事实证明,理想绝不是人生旅途中可有可无的装饰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理想,力量就会散乱,生机就会衰退;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满脑子个人小算盘,思想就会空虚,精神就会瓦解。我们大学生应该有远大的追求和抱负,做有理想的一代新人。 那我们青年大学生应该树立的崇高理想是什么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树立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我们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奋斗目标。按照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描述,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社会产品极大丰富,劳动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的社会,社会在自己的旗帜上写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八个大字。这样的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美好、最进步的社会。从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需要一代又一代人长期不懈奋斗。我们年青人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践者,不能因为目标遥远,就放松今日的努力。要牢记这个大目标,脚踏实地、锲而不舍地努力学习、工作,为实现共产主义贡献自己毕生的光和热。 二、要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摆脱贫穷走向富强,消灭**走向民主,抛弃愚昧走向文明,是近代以来我国人民不断追求和奋斗的夙愿。在党的领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它集中反映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是凝聚中华民族的伟大旗帜,是实现共产主义最理想的必经阶段。为实现共同理想而奋斗,已经构成了我们

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将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要力量,代表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而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生能否树立起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兴衰。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理想脚踏实地 随着《蜗居》的热播,很多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讨论也越来越激烈。在《蜗居》中,海藻是一个悲剧,不是一个胜利者。剧中的海藻在物质上是得到了少许和短暂的满足,却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女人的生育权被永久的剥夺了,真爱的小贝随之远去,还有母亲的白眼,社会的唾弃,道德的煎熬,心灵的折磨可能在陪伴她的一生。这正是海藻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才导致了这样的悲剧。所以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当代大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如今这个物欲纵流和现实残酷的社会里,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层次的物质生活,而忽视自己的精神世界,使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正面领着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期,我们应该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应该有正确的追求和崇高的理想,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热爱祖国,发奋图强,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概念 (一)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包括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由于人们的社会实践、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所受教育的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

叔本华和尼采哲学思想的比较

比较尼采和叔本华思想的异同 叔本华和尼采都是19世纪意志主义的代表人物。二人的思想存在着共同点,都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志,强调意志的重要性,把意志看做万物发生和发展的根源,用意志解释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精神各种现象的存在和变化,否认了人类意志的客观物质根源和生理基础,陷入了主观唯心主义。以上是二者的相同之处,下面谈谈叔本华和尼采思想的不同之处。 叔本华认为的意志是生命意志,即求生的意志。尼采认为的意志是权力意志,即求发展、壮大的意志。 叔本华认为意志就是不能遏止的盲目冲动,就是欲求,它所欲求的就是生命,一是维持自己的生存,二是繁衍后代。他说:“意志自身在本质上是没有一切目的、一切止境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所以又把意志称为生命意志,而生命意志的本质就是痛苦。因为一切欲求都是由于缺乏,由于对自己现状的不满,一天不能得到满足,就痛苦一天。欲望是无穷的,而满足是有限的。在宣传其悲观厌世的人生观的同时,叔本华极力抨击乐观主义。同时宣传利己主义乃是人类的天性,万物的本质。利己主义是必然的,生命意志的肯定是绝对的。但这种肯定又无异于痛苦,因此要解决痛苦,就要舍弃欲求,摆脱意志的束缚,否定生命意志。他认为既可以通过艺术来达到暂时的解脱,也可以通过禁欲来达到永远的解脱。要得到永久的解脱,就要彻底否定生命意志,就是走禁欲之路。叔本华的人生观是消极的,他确立了意志却又扼杀了意志,确立了人的地位和价值又泯灭了人的一切,使他的哲学走向了反人生的悲观厌世之路,所以他的思想只是反映了人生要求摆脱痛苦的愿望,而没有起到革命的作用,反而掩盖了痛苦的真正根源。 尼采认为,强力意志是人的本质,是人存在的基本形式。他的强力意志哲学一方面禀承了叔本华的意志主义,另一方面尼采是从希腊文化的悲剧精神中找到这一哲学起点的。尼采极其赞赏希腊悲剧精神,他认为希腊悲剧精神有两个,一个是日神(阿波罗)精神,一个是酒神(狄俄尼索斯)精神。真正的精神是酒神精神,真正的哲学的酒神哲学。尼采认为不仅人的生命本质是强力意志,而且一切自然过程和自然事物都是强力意志的表现。在人类社会中强力意志主宰着一切。强力意志是世界运动变化的动力,由强力意志所派生和推动的世界的永远“流传”、“永久循环”的,是沿着螺旋形变化的。万物皆变,唯有意志永存不变。尼采从他的权力意志出发,引出了他的人生哲学——超人哲学,超人哲学是疯狂主义的,人称狂人哲学。他认为超人就是指权力意志达到顶峰的人。超人创造着社会历史,推动着社会前进。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正确树立人生观世界观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每个人的价值观与他的世界观人生观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首先我们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是迄今为止最科学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突破,一是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二是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只要善于总结,举一反三,认识规律,就可以把工作做得更好。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决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我们当前面临着人生发展的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不够的,还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更好地改造主观世界。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着主观世界。但这种改造是通过主观努力、刻苦学习来完成的。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于每个劳动者而言,都是需要知识和技能的,而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途径,只能是从学习中得来。 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有助于增强更新知识结构的紧迫感。今天,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令人目不暇接,人类知识总量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本文是关于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敬爱的党组织: 今天我们在我们党课快要结束时,进行了我们的小组讨论。每个人的发言都很精彩,我也从中获益匪浅。更让我明确了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树有的人生价值观。 我们都知道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实,为人民服务谁都可以做到。但为什么要在为人民服务前面加一个全心全意呢。我觉得这就是针对我们的党员提出的一个更高的要求。而汪金权老师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我认为他是真正正正的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说窄一点就是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作为一名重点院校毕业的高材生,本来已经在著名中学黄冈中学任教了。可当他了解了家乡的教育现状后,毫不犹豫并且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立刻就回到家乡学校去任教。而且这一去就是一辈子。 我总在思考为什么他能做到这些呢?难道他就没有什么追求吗?其实不然,他不但有追求,而且他的追求很伟大,很崇高。而他为什么能够做到那些我们一般人都不能想象的事呢?我认为归根结底是他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全心全意的奉献。其实对于一个共产党员来说,只有真正具有了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变得精神高尚,眼界开阔,胸怀坦荡;才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地观察事物、判断形势、分析问题,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不躁,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消沉不动摇,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也只有如此,才会彻底冲破一己私利的精神牢笼,在亿万人民创造历史的广阔天地里找准自己的位置,为国家为社会为集体的利益奋不顾身地工作,毫无保留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毕生精力。 而对于我们入党积极分子来说,在学习汪金权老师的先进事迹时,扪心自问下,到底有没有树立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树立了一个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我们作为人这个属性的价值,我们才有可能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3篇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3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迫切需要解决好人们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仅供参考。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谈及价值观,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谈似乎意义不大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之所以经常被谈论,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现今社会实在是太需要强调关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问题了。更进一步地去看便是,现在我们虽然能在报纸等媒体上看到无数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的人生价值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让人痛心的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时候,道德败坏、人生价值低下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其中一部分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对这样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又怎么能去回避谈论这样一个看似"古老"的话题呢? 所谓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西方世界,大多数的人们信仰基督教,而在印度,佛教则十分盛行。宗教对于这些信徒而言,就是一种信念,一种行事处事时所必须恪守坚持的原则。价值观虽然和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与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教义一样,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每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决不在于一朝一夕之间,其价值观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烙印着他的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并在一定岁月的积淀之后,固定成为价值观。 所以我们看到有一些大学生,在进入职场前的大学岁月里,被教科书中无数光辉形

初中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新选

初中生如何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所表现出来的评价,它包括对人的生存和生活意义即人生观的看法,它是属于个性倾向性的范畴。价值观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被认为是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根本观点。它从根本上决定着个体的道德品质及其一生的发展方向。中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之中,他们热情奔放、精力充沛、善于思考、求知欲强,此时及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正当其时。 因中学生年轻、好奇,对有些事物还缺乏科学的鉴别能力,一些不良的思潮会冲击中学生的意志和行动,导致形成一些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相吻合的言行,在一部分中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厌学。表现为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和压力,不思进取,厌学情绪严重; 二是价值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不愿受社会集体的束缚,个人主义泛滥; 三是贪图享乐,金钱至上,拜金主义严重;四是急功近利,实用主义。这些都从反面说明了加强中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 针对上述情况,到底如何培养中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里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一是要学会客观地看待问题。客观地看待问题,就是说要实事求是。这一点好像很容易做到,但其实人从一开始对于这个世界的认识就是带有一定的倾向性的,同样的事物,对于一个人的认识价值和意义可以是完全不同的。客观地、中性地看待事物,不先入为主,不唯我独尊,也不被他人的意见所左右,对事物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必要的冷静和理智是一个人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要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尽管我们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3篇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3篇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干部、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迫切需要解决好人们的人生价值观问题。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才能经得起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本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仅供参考。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想汇报篇一: 敬爱的党组织: 谈及价值观,可能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再谈似乎意义不大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之所以经常被谈论,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现今社会实在是太需要强调关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等问题了。更进一步地去看便是,现在我们虽然能在报纸等媒体上看到无数道德模范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诠释的人生价值的意义,但另一方面,让人痛心的是,在这样一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得蒸蒸日上的时候,道德败坏、人生价值低下等现象仍是屡见不鲜,其中一部分还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面对这样血淋淋的现实,让我们又怎么能去回避谈论这样一个看似“古老”的话题呢? 所谓的价值观,主要是指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西方世界,大多数的人们信仰基督教,而在印度,佛教则十分盛行。宗教对于这些信徒而言,就是一种信念,一种行事处事时所必须恪守坚持的原则。价值观虽然和宗教信仰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与那些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教义一样,价值观对人们自身行为的定向和调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决定人的自我认识,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人的理想、信念、生活目标和追求方向的性质。每一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决不在于一朝一夕之间,其价值观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深深烙印着他的生活经历。这些生活经历影响着每一个人的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并在一定岁月的积淀之后,固定成为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 摘要:人生价值观地问题是一个古老而常新地问题.在社会大变革地时代,大学生如何从多元地价值观中做出正确地价值选择,坚持正确地价值取向,这是一个十分重要地问题.人生观从萌芽、发展到基本形成都是在青少年时期,特别是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形成系统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地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大学生要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深入思考“人地本质是什么”、“人生是为了什么”、“怎样地人生才更有意义”等问题,懂得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地界限,只有这样,才能在社会实践中充分利用有利地客观条件,发挥自身优势,创造出崇高地人生价值. 关键词:人生价值、人生观、价值观、金钱、享乐主义、实用主义、虚无主义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地价值,是人地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地作用和意义.有什么样地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地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地主流是积极向上地,他们知道人生地价值不仅包括自我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即他们在获得社会地物质和精神认可地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地贡献中实现自己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是人地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地统一.对人生价值地看法,在整个人生观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地实践活动,为人们地人生目地和人生态度地选择提供依据.当代大学生只有真确理解人生价值地内涵,明是非、辩善恶、知荣耻,才能在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创造人生地价值,成就人生地辉煌.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地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青少年是祖国地未来、民族地希望,大学阶段正值人生价值观形成地关键时期,加强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地是非常有必要地. 一、大学生要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就必须树立正确地人生观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们地立场和观点不同,对人活着地意义地理解不同,存在各种不同地人生观.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地重要时期,每个人都树立要正确地人生观,以指导自己走正确地人生道路.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地对于人生目地和意义地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地目标、人生道路地方向和对待生活地态度.人生观主要包括人生目地、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人生目地,是人们生活实践中地根本问题,也是人生观地核心.它决定着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人生目地在意识形态领域表现为不同地理想意识、观念,有高尚地、平庸地、低级地观念.在各种观念地指导下,实际生活中就有不同地人生目地.人生态度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地对人生问题地一种稳定地心理倾向和基本意图.人生价值主要是指人对社会地贡献,对人生意义地评价,是把人作为一个特定地社会个体所应具有地最基本价值地取向问题,也是决定人生观形成地重要因素. 科学地人生观是时代地精华,具有鲜明地时代性.不同地时代、不同地历史背景,有不同地人生观.每一个时代地人生观,都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地反映,都铭记着那个时代地特征.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地人生观,它是历史地产物.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地人,由于对人生问题认识地深度、广度和正确程度不同,而又不同地人生观.人生观是随着历史地发展而发展地,没有超越历史和历史永恒地人生观;代表时代发展方向地人生观往往就是那个时代地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又推动着历史地进程.所以对于广大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价值观,掌握科

叔本华:痛苦和无聊之间的悲剧人生

叔本华:痛苦和无聊之间的悲剧人生 2016-01-15同道学园 叔本华,悲剧人生 叔本华:痛苦和无聊之间的悲剧人生 叔本华是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叔本华是意志主义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者之一。他主要持悲观主义的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叔本华在其艺术分类中,十分推崇悲剧,因为在他看来,悲剧是以表现人生可怕的一面为目的的,是要在我们面前演出难以形容的痛苦、悲伤,演出邪恶的胜利,嘲笑统治着人的偶然性,演出正直、无辜的人们不可挽救的失陷。他认为,悲剧中的不幸、痛苦和灾难都只是手段和表面现象,其真实的本意是要传达出这一本质的洞见:意志是一切不幸、痛苦和灾难的原罪,从而让人看穿世界的本质和人生的真谛,自觉地放弃和否定生命意志。 叔本华认为人生之所以不幸,因为人的本质是意志。叔本华反对在正义中去寻找悲剧灾难的原因,悲剧人物之所以得到毁灭的惩罚,并不是由于犯了什么个人的罪过,而是犯了原罪,即生存本身这一罪过(所以叔本华多次赞美加尔德隆的那句诗:“人最大的罪恶,就是他诞生了”)。为此,他反驳说:“奥菲利娅、苔丝狄蒙娜或者狄利亚有什么过错?”总之,正是悲剧揭示了人的原罪,故而是“文艺的顶峰”。 由此,叔本华认为悲剧以表现人性的痛苦、不幸、灾难等可怕的一面为题,他把不幸的来源分为三种,我们也可以说悲剧由此分为三类: 首先,它可能来自“一个特别坏的人”,或者说造成巨大不幸的原因可能是某一剧中异乎寻常的、发挥尽致的恶毒,这时,这角色就是肇祸人。例如理查三世、《奥赛罗》中的雅葛、《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安提戈涅》中的克瑞瓮等。 其次,它可能是盲目的命运造成的,也即偶然的机缘与错误,大多数的古希腊悲剧,如《俄狄浦斯王》,以及《罗密欧与朱丽叶》、《麦西纳的新娘》等都属于这类。 最后,它可能仅仅是由于“剧中互相所处的地位不同,由于他们的关系造成的”。这种悲剧的酿就,既不需要邪恶的人为非作歹,也不需要安排可怕的谬误和闻所未闻的意外事故,而只需要将普普通通的人安排在普普通通的环境下,使他们处于互相对立的地位,这样,他们就由于地位所迫,彼此非常自觉地损害对方,而在情理上却又不能完全归咎于任何一方。席勒的《华伦斯坦》、歌德的《浮士德》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就属于这一种类型。 在三种类型的悲剧中,叔本华尤其欣赏第三种。因为他认为第三种最为可怕,因为第一、二种悲剧的威慑力离我们较远,这两种所造成的恐怖一般说来是可以避免的,而第三种悲剧的威慑力最大,离普通人最近。 “因为这一类不是把不幸当作一个例外指给我们看,不是当作由于罕有的情况或狠毒异常的人物带来的东西,而是当作一种轻易而自发的,从人的行为和性格中产生的东西,几乎是当作[人的]本质上要产生的东西,这就是不幸也和我们接近到可怕的程度了”。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讲课稿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 进性 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首先必须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胡锦涛总书记在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专题报告会上明确强调,共产党员“要提高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影响和侵蚀,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曾庆红同志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就是要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引导广大党员把科学理论运用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深刻检查、认真反思,端正自己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深处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并把它贯彻到学习、工作和生活当中去,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 一、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党员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就是它的先进性。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一个先进的政党,党的理论、路线、纲领和方针要由全体党员来执行;一个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通过全体党员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来体现。作为一个党员,要具备这种高度的思想觉悟和奉献精神,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党对其成员的基本要求。少数党员干部经不住利欲诱惑,堕落成腐败分子,就是动摇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的必然要求 世界是不断变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面对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只有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正确看待各种事物,改造主观世界有力的思想武器。在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要把先进的思想理论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要自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对照检查自己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点,真正解决好在对待权力、地位、政绩、利益等方面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从思想理论上透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才能在工作实践中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现实要求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就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立党为公,核心是“公”字;执政为民,核心是“民”字。共产党员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态度,时刻不忘人民群众,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才能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时刻不忘群众利益,努力实现群众利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时刻从维护人民、民族、国家大局利益出发,科学地制订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科学地处理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各种关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摘要:大学生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一个国家进步的动力。人生价值观的树立又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走向,所以我们大学生要真切的认识如何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 价值观使人们对周围世界的价值的反映和判断,并影响自己所采取的的态度和行为等。价值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指导人们价值活动多的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一般思想原则。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人生的目的、意义等问题的追问及评价的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因为他们在获得社会的物质和精神认可的同时,也懂得如何为社会做贡献,如何在为社会做贡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人生价值观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阶段正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尤为重要。 一、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误区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某些原有的价值观念和规则别废弃或者搁置,而某些新树立起来的观念和规则也难以很快建立健全,加上封建腐朽观念以及资本主义负面观念的冲突,这些都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是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朝着多

元化方向发展趋势,甚至产生一下误区: 1、拜金主义。拜金主义是一种认为金钱可以主宰一切,把追求金 钱作为人生的至高目的的观念。有的大学生非常崇拜这种观念,把“挣钱”、“升官发财”作为人生的价值标准,认为读书无用。 因此他们吧大号的学习时间用到挣钱上,在大学里欣起一番不可忽视的“厌学风”。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们会变得唯利是图,把金钱看成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标准。这事非常不可取的。 2、享乐主义。享乐主义是一种把享乐作为人生目的,主张人生的 唯一目的就是在于满足感官的需求与快乐的思想理论。人们在辛勤劳作之后享受生活,这是正当的需要,也是有利与经济发展的。 如果一味的把享乐作为人生的唯一目的,作为一种“主义”的话就是一种不正确的价值观。比如一些大学生在校园里用父母的血汗钱来比阔气,摆排场,在消费上过度追求品牌等。这些都是错误的价值观。 3、个人注意。个人主义就是以个人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一种思 想和道德原则,主张个人本身就是目的,具有最高价值,社会他人只是达到个人目的的手段。表现的自私自利,不愿意关心他人,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相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的损害集体利益而保证自己的利益。 二、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作为尚未走出大学的我们来说,目前的我们应该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因此我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读后感 《叔本华论生命悲剧哲学》一书,以优美的语言和一针见血的见地,揭示了生命中最真实的痛楚,给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以居安思危的警示。阅读他的文字仿佛于浮躁中感受到一丝宁静,于狂热中焕发出一份清醒,于盲目中寻找到些许理性。他的很多思想观点于今天仍然具有丰富的价值。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受,那就是,它告诫我们生活如此残酷,只有正视痛苦,坚定信念,不断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才能确定自己的世界,在这大千世界中站稳脚跟。 突然想到于丹老师曾讲过的一个故事:在一座佛寺里,供着一个用花岗岩雕刻的非常精致的佛像,每天有很多人到这里膜拜。但是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是跟它采自同一块山石的很多花岗岩。终于有一天,这些台阶变得不服气了,它们对佛像提出抗议说:“我们本是兄弟,来自于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去膜拜你呢?你有什么了不起?”那个佛像淡淡的对这些台阶们说了一句话,他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千刀万剐终以成佛”。今天的社会给人的压力太大,只有一个人有效的建立起内心的价值系统,才能把这种压力变成生命反张力。而叔本华所倡导的自我体验正是建立这种内心价值系统的一种方式。叔本华的一生也恰是历经挫折磨难、千锤百练,甚至千刀万剐后才功成名就,受到大众的认可和追捧。这正如他自己所言:“当人们变得老朽,生活的快乐和消遣就像秋天的落叶一去不复返了,也就在那时,名声才像冬青树一样开始萌芽”。 我想,要理解叔本华的思想不能不了解他的生平。因为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人思想的形成。既然叔本华被奉为悲观主义的代表人物,那么就一定有形成他悲观思想的客观原因。 阿尔图尔·叔本华(1788——1860),19世纪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但泽(今波兰)一个世代为商的家庭。早年在法国受教,后随父母游历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1809年进入哥亭根大学学医,后改学哲学。1811年转入柏林大学,1814年获耶拿大学博士学位。1822年被聘为柏林大学讲师,又因与黑格尔竞争惨败而离开讲坛,靠父亲遗产过离群索居的生活,死于法兰克福,终年七十二岁。他的主要著作有《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论自然意志》、《伦理学的两个根本问题》等。 叔本华的父母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两个人,老叔本华比约翰娜(即叔本华的母亲)大二十岁。老叔本华生性耿直,坦率得吓人,对违背他心愿之事从不假以辞色,哪怕是国王。而约翰娜则生性活泼,喜欢交际,又极富才情。由于性格和年龄的差距,夫妻二人的关系并不和谐。约翰娜经常在家中举办沙龙聚会,以其高雅的风度、机智的谈吐、高超的交际手腕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上流社会的男男女女,这让沉默寡言的老叔本华妒火中烧。妒忌也是最终导致他从汉堡家中阁楼上摔下来而死于非命的原因。叔本华深知忌妒之害,他在《论生命悲剧哲学》一书中指出:“忌妒是人的天性,……但却是幸福生活的大敌。”“至于忌妒,我们可以认为是针对别人的。如果我们遭到别人的忌妒,应当永远记住:没有哪一种仇恨像忌妒而引起的仇恨那样难以和解,我们应该小心谨慎,避免遭人忌恨,并且,正如其他许多形式的不幸一样,

解读电影《夜宴》中的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

【摘要】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是19世纪西方悲剧理论的重要学说之一。电影《夜宴》取材于西方经典悲剧作品,电影设置了婉后和太子两位悲剧人物形象,从正反两方面对叔本华唯意志论悲剧观进行了冯小刚式的阐释。对电影进行西方悲剧理论视角上的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层次地理解影片。【关键词】《夜宴》;唯意志论悲剧观;叔本华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6-0139-02一、叔本华唯意志论主义基础上的悲剧观叔本华的悲剧学说是以其生存意志论为哲学基础的,在其代表作品《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中,叔本华明确提出了“世界是我的表象”和“世界是我的意志”两个根本哲学命题。“世界是我的表象”适用于一切有认识功能的物种,而作为高级的具有反思能力的人可以将其作抽象的哲学思考。哲学意义上的“表象”是针对“表象者”而言的,山川河流只是人的山川河流,日月星河只能是人的日月星河,没有人这个“表象者”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存在,依旧“同归于寂”。“整个世界只是一种与主题有联系的客体,是一种直观者的直观,也就是一种表象。世界万物的存在都是以主体的存在为先决条件,没有主体就无所谓世界,因而就无所谓“表象”。有了主体才有世界,这个世界就是表象。”①由叔本华的另一个哲学命题“世界是我的意志”,而世界是人的世界,他推导出了作为“表象”主体的人要认识世界就必须认识人自身的意志的结论,至此叔本华建立了自己独特的叔本华式的本体论哲学理论构架――唯意志论主义哲学体系。在此本体论基础上,叔本华提出了其非理性直观认识论的观点。叔本华认为,理性认识的能力是极其有限的,不能全面认识生命意志世界的本质,欲望、激情、意志才是认识的强大动力,世界的本原是意志,意志决定了万物。“意志”是无法用理性控制的盲目冲动,即所谓的生存意志。正如叔本华所说“意志本质上没有目的、它是一个无尽的追求。”这恰恰导致了叔本华走向了唯意志论主义,体现在人生伦理层面上为人生痛苦论。人生痛苦论不仅是伦理上的,并且具有本体论上的含义。无穷的意志产生无尽的欲求,无尽欲求的无法真正满足产生痛苦,三者成连环的闭合状态,即是叔本华所谓的人生来痛苦理论依据。正如叔本华所说,“欲求和挣扎是人的全部本质,完全可以和不能解除的口渴相比拟。但一切欲求的基地却是需要、缺陷,也就是痛苦,所以,人从来就是痛苦的。人生是在痛苦和无聊之间像钟摆一样来回摆动着,事实上痛苦和无聊也就是人生的两种最后成分。”②人的本质在于痛苦,其本源在意志的无止境,其特点在于欲求本身非满足性,所以人生来就是来受苦的,这是从意志推论出欲求,欲求得不到满足进而产生痛苦的结论。任何一部生活史就是一部痛苦史。二、电影《夜宴》的人物形象设置凸显了叔本华唯意志悲剧观的精髓(一)无鸾:塑造忧郁太子形象对人生痛苦论进行正面解读影片《夜宴》中,每个人身上都具有悲剧色彩,影片中的悲剧主角所赎的不仅仅是个人在现实生活中因果关系所犯下的罪,而是原罪,亦即生存本身之罪。电影《夜宴》描述了人性与欲望的同时并将其塑造得合情合理,更加突出了意志同自身矛盾冲突的悲剧本质。叔本华的悲剧观从本质上反映出意志同人自身固有的矛盾和冲突。意志以同自身的天然分裂来展示人生的痛苦、不幸和灾难的理所当然,借以唤醒人们对生存意志的否定,而采取顺从、退让的态度,心甘情愿地赎那与生俱来的原罪。在五代十国的年代,权利斗争异常惨烈,政治手腕强硬、果断坚决的人物才能在复杂的朝廷争斗中存活下来,而影片把太子无鸾设置成与主流权力斗争格格不入的人物形象。他深受中国古代伦理纲常思想的制约,使得其忧郁和软弱的性格有其典型的时代特征。太子无鸾一开始就注定了悲剧的命运。“鸾”指凤凰之类的神鸟,也就是女性的象征。“无鸾”这个名字饶有趣味,且隐含隐喻,预示着他本身就是一个忧郁软弱的人物。当父皇迎娶自己心爱的人婉儿时,他没有反抗,也无法面对情人成为自己母后的事实,于是隐遁在吴越竹林里习武弄歌,实则消弭意志。三年后,他的叔叔“杀父娶母”,婉儿再一次被夺走,他也没有实际行动,采取了顺从和退让的态度。软弱又阴沉的太子内心是复杂和挣扎的,比如他曾去市场找毒药复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B11110528 金鹏大学生在对待各种事物和关系时, 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看法, 并逐渐形成一个对整个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总的看法, 这些看法对人生产生了根本观点, 这样就形成了人生观。人生观的不同, 对人生许多根本问题的态度也不同。因此,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至关重要的。 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幸福观、恋爱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 人们对痛苦和快乐及其关系的基本见解就是苦乐观。有些大学生认为大学是享乐的天堂,甚至有些人认为此时不行乐以后就没有行乐的机会了。这是一种极其危险错误的想法。大学生没有不吃苦的权力。相反,面对未来我们现在在大学中更要吃苦,不仅是对个人、对社会也是一种责任和交代。所以我们要要懂得“苦尽甘来”的道理。要有吃苦精神;吃苦之后要能从苦中意会到甜的感觉;要善于总结苦中甜的感觉,并将这些感觉升华为真正的甜。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与辱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受一定社会的风尚、习俗和传统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又受一定阶级的思想影响。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以热爱祖国,贡献全部力量建设社会主义,是最大的光荣;损害祖国的利益、尊严和荣誉,是最大的耻辱。我们应当好好学习八荣八耻当中的思想教育内容。树立正确的正确的荣辱观,将引领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一个民族如果分不清荣辱那么无非等同于忘记了民族自身光辉与耻辱的历程。社会是有群体组成的,作为个体,首先是做好自己,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一个社会的所有成员都拥有正确的荣辱观,那么社会才会正确的行驶在历史发展的长流里;成为有知识本领的人之后,再去工作,工作就是对社会做出贡献;做任何工作都需要考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并要很好的协调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 关于生死观,历史上的每一位名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他们独到的生死观。如孔子的“杀生成人”;毛泽东的“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我们也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生死观。正确的看待死亡与生存的价值。在见义勇为上,或者其他面临很多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都遭受威胁的时候,我们要顾全大局,周到考虑,做有价值的决定。 把幸福的创造和幸福的享受结合起来,并把创造幸福作为前提,然后才谈得上享受幸福。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幸福可言。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只有社会劳动才是创造幸福的根本途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才是人生的最大幸福。这才是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我们不能够太自私,自私是资本主义才有的阶级观念。为他人的幸福照相及时对我们自身幸福的着想。要学会关爱,要关注社会上的弱势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