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数一数》 - (1)

中班数学《数一数》 - (1)
中班数学《数一数》 - (1)

大足区昌州幼儿园

中班数学活动:数一数

执教人:黄梅一、活动目标:

(一)进行11以内物体的点数。

(二)认识数字11。

二、活动重难点:

(一)重点:认识数字11。

(二)难点:能进行11以内的手口一致的点数和按数取物。

三、活动准备:

(一)《我的数学》第13页。

(二)雪花片、纽扣、小棒若干,9、11的数字卡。

(三)小篮子每组一个。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游戏:“按数取物”。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一个数字,幼儿根据数字在小篮子中分别取拿相应数量的小物件。

师:“今天有一个数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看看是谁呢?请小朋友看一看黑板,老师请三个小朋友在小筐中拿出相应数字的小物件”(写出数字“9”)。

(二)认识数字“11”并进行11的按数取物游戏。

1.师:“请宝贝们在小篮子里拿出10个小东西。”

2.师:“拿好了吗?(拿好了)请你们再拿出1个放到你的面前,数一数现在一共有多少个?”(11个)。

3.师:“数字11是什么样子的?

(1)两根筷子、两个1在一起……

(2)请宝贝们现在把你们手里的小物件放回篮子里面去,再重新拿取11个小东西。

(三)幼儿操作。

请幼儿翻到《我的数学》第13页,数一数看每一个方格里的物品分别是多少个,把对应的数字圈出来。

1.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把你们右手的的小食指拿出来,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猴子有多少只?(8)请用手里的笔把数字宝宝“8”圈起来。小船、青蛙、不倒翁分别是多少个?然后在旁边的数字里找出相应的数字并圈上。

2.师:“请问最多的物品是哪一个?最少的物品又是哪一个呢?

猴子、船、青蛙、不倒翁哪个是最多的呢?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 认识10以内的数

中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10以内的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单数和双数的意义,能区分10以内的单、双数。 2、复习巩固对1-10序数的认识。 3、培养小朋友的判断、分析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1-10面小红旗、数字卡片各一套,1-10的圆点卡片一套(圆点均匀两两排列)。 2、学具:1-10的数字卡片各一套,小事子各10颗。 活动过程: 一、复习10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小红旗任意几面,小朋友很快说出其数量。 2、教师出示任意数字卡片,小朋友能击出相应次数的掌声。 3、教师出示任意一圆点卡片,教师能踏出相应次数的脚步声。 二、学习区分单、双数。 1、用磁性小棋子在黑板上贴出六行棋子,分别贴出1个、2个、3个、4个、5个、6个,启发小朋友说出各行棋子的数量,并请一名小朋友在各行的下面写出相应的数字。 2、(1)师问:"小朋友们,想一想,怎样把各行的棋子两两排队?谁能上来演示一下?" (2)引导小朋友观察并说出:"哪些数两两排队后剩下一个?哪些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余?"小结:两两排队后,有一个单独的,表示这些棋子数量的数叫单数。两两排队后,没有剩下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 3、全体小朋友操作小石子。

教师分别报出7、8、9、10这几个数,小朋友按每次所报的数取出相应数量的小石子,然后进行两两排队。引导小朋友说出7、8、9、10是单数还是双数。 4、出示1-10的圆点卡片,按顺序排列。 引导小朋友观察、分析、讨论说说10以内数中哪些是单数,哪些是双数。 三、练习区分单、双数。 1、小朋友操作1-10的数字卡,按单数、双数分成两组,比比看谁分得快。 2、教师指出(或说出)任一数,小朋友口头回答是单数还是双数。 3、教师报单、双数,小朋友举出任一单(双)数的数字卡。 4、玩"抱单躲双"的游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小朋友判断该数为单数或双数。是单数则双手遮住脸部,头自然下垂作躲避状;是双数则双手在胸前抱住。 四、指导小朋友做教材第一页练习。 1、先数一数每幅图中的物体由多少个,然后在空格里画出相应数量的圆点。 2、观察图形的数量,是单数的画上"ⅹ",是双数的画上"√"。 五、欣赏数字歌。 "1"像铅笔细又长,"2"像小鸭水上游。 "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 "5"像称钩称东西,"6"像豆芽咧嘴笑。 "7"像镰刀割青草,"8"像麻花拧一道。 "9"像勺子能盛饭,"10"像鸡蛋做蛋糕。 活动延伸: 玩"翻纸牌"游戏。将1--10的数字卡片和圆点卡片扣在桌子上,两个小朋友玩,开始各自分别认清单数一方或双数一方,然后轮流翻

中班上学期数学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学计划第一周:小兔逛超市 第二周:给小动物排队(从少到多排序) 第三周:拼卡片 第四周:漂亮的彩旗 第五周:会变的圆 第六周:切蛋糕 第七周:水果接龙 第八周:相邻朋友在哪里 第九周:我和朋友比高矮 第十周:蔬菜卡片接龙 第十一周:捆小棒 第十二周:有趣的拼图 第十三周:喂猫咪 第十四周:他们一样多吗 第十五周:说一说,比一比 第十六周:小动物排队(序数) 第十七周:图形找家

中班数学:小兔逛超市(数量) 活动目标: 1.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3. 重点、难点: 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并用点数方法计数。 活动准备: 1.5的苹果实物卡一张,6的西瓜实物卡一张,在磁性黑板上布置成超市。 2.《幼儿画册》,笔。 活动过程: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用点表示5。 出示苹果实物卡,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实物卡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个苹果。 2.用点表示6。 出示西瓜实物卡,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实物卡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师: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对称

[设计意图] 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神秘而美好的事物,对称就是其中的一种。孩子们每天生活在具有各种各样对称的环境中,但孩子们不能有意识地主动观察生活中对称地事物,更别说欣赏对称美了。那么,如何让孩子们主动地、有目的地观察和发现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及对称美呢?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

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粉红塔》【活动目标】 1、充分通过视觉和触觉,分辨正方体的大小,感知其特点。 2、通过手指抓、捏、摸等动作,培养手眼协调及肌肉运动的控制力。 3、增强专注力,建立秩序感。 【活动准备】 1、粉红塔、粉红塔形式卡片若干。 2、字卡:大、小。 3、音乐准备:班得瑞钢琴曲。 4、照片:粉红塔的创意建构。 【活动过程】 (一)走蒙氏线。 1、念儿歌走蒙氏线。听音乐走线,边走边念儿歌积木长积木宽,我用积木盖楼房,一块一块叠上去,看看楼房有多高? 2、线上游戏积木叠叠高。 (二)第一次感官操作:垂直积塔。 1、师幼一起工作:今天我们要进行粉红塔的工作,先来继续上次进行的工作‘垂直积塔’,请你和我一起做。(取放材料遵循小取大放原则)

2、叠高后欣赏:美吗?象什么?可以站起来看一看。(欣赏整体的感觉) 3、错误控制:爬楼梯游戏。 4、游戏:哪个不见了?(从积高的粉红塔中取掉一块,让幼儿猜猜谁不见了?) (三)第二次感官操作:感受大小、三阶段命名。 1、认识字卡大、小。 2、比较大小,进行三阶段命名: 师取出三块,有什么不一样?给它送上名字:一起 来说说它们的名字,每个名字说三遍,如这是最大的、 最大的、最大的。 3、请幼儿用双手分别取最大的、最小的和比较大的。 4、闭上眼睛,老师放在你手里的是最大的、最小的、还是较大的? 5、游戏:看谁指得快。 师:现在我们要来玩个游戏,看谁指得快?如:最 大的在哪里? (四)第三次感官操作:序列造型。 1、欣赏认识各种不同的形式卡。 2、幼儿排序、配对工作:自愿选择不同难度的粉红塔形式卡片,然后找出和卡片大小对应的方块进行对比 排序。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学习8的形成与数 数 活动内容: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活动意图:本次教学内容是由幼儿园领导统一拟定,内容为“学习8的形成与数数”。紧紧围绕数的形成的四层涵义,以游戏为主线,综合运用游戏法、操作法、讲解示范法进行教学,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游戏化、生活化,引领孩子学中玩,玩中学,以此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锻炼其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 活动目标: 1.能够积极愉悦地参与探索活动,并在有趣的游戏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2.激发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学习8的形成,准确点数数量是8的物品,正确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具——在幼儿用桌贴上数字1—7;演示教具,蝴蝶蜜蜂,数字7、1、8;课件;数量为8的图片若干,布置在教学场地周围;轻音乐。 学具——贴有数字1—7的小花粘贴若干;操作小花卡片若干,数字8若干;装小花卡片的小盘14个。

2.心理准备:幼儿已掌握7以内数的形成。 3.重点分析:学习8的形成,知道7添1是8, 难点分析:理解8的实际意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以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兴趣,为复习7以内的数做好铺垫:师:小朋友胸前贴上了什么?,知道你的数字是几吗?提问幼儿“你是数字几?”小结:你的数字是几,就是几号花宝宝。 二、展开 1.引导幼儿对号入座,复习7以内的数 师:花宝宝要飞到花盆里,你是几号花宝宝,就飞到几号花盆里。 教师介绍花盆编号后,幼儿根据自己胸前的数字,到相应花盆里坐下。问:你来到了几号花盆?为什么?依此复习7以内的数。 2.引导幼儿操作探索,复习7的形成,初步感知发现8的形成 师:暖和的春天到了,有许多小花来与我们做游戏,我们先邀请红花。 复习7的形成:请幼儿邀请6朵红花,排成一排,点数验证说出总数。

优秀的大班数学:数积木

上海冰厂田幼儿园世纪部张叶敏 设计思路: 在区角活动和游戏中,孩子很喜欢用积木经行建构,在活动中,经常会听到孩子有这样的讨论:“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为什么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积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积木比我多”。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孩子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中间的积木看不见,不知道有多少。 于是针对孩子空间逻辑的发展,设计了这节以培养孩子有条理推测数量和挑战空间逻辑的活动。我觉得这个题材对发展幼儿空间方面的计算能力还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想针对我部目前还不配备白板的情况下,对教案作进一步的调整和梳理,继续设计出符合大班幼儿的教学活动。 活动过程: 目标: 1、在数积木的过程中,学习有序地观察和统计数量的方法。 2、能清晰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喜欢挑战空间逻辑游戏。 准备:正方体小积木;“积木房”图片若干;记录用纸和笔 流程: 一、话建筑,赢积木 导语: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有各种各样的老房子和新建筑,你喜欢怎样的房子,为什么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欢的房子? 过渡:今天我们就用积木来造房子!每组的桌上有几块积木呀?够不够造一幢房子? 那就请你们就分成4组在数积木游戏中赢取更多的积木。 二、争回答,数积木 (一)数数相同数量的积木房 导语:听清题目哟!(出示相同数量积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题:我用积木造了4幢房子,请你们用好方法数一数,每幢房子各由几块积木建成的? 形式:将答案记录在记录纸上,呈现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对的为本组加上一块积木。 验证:移去屋顶,拆层演示 重点提问:房子有几层?每层有几块?一共有几块? 小结:数量相同的积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积木被其他积木挡住了,我们不容易发现,点数的时候我们可以一层一层的数清楚,不多数,也不漏数看不见的那些积木。

中班数学的活动方案

中班数学的活动方案 丑丑虫(中班数学)活动起源: 孩子们对虫子的身体特征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玩电脑游戏时,对游戏中的小虫子描述得非常生动,如:我的虫子眼睛多,我的虫子是彩色的多脚虫子等等。俗话説:兴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及时抓住孩子们这一兴趣点,设计了丑丑虫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尝试按数取物设计虫子。 2.能与同伴大胆交流自己的感受。 3.乐于操作,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 会操作电脑进行简单游戏、有过创作丑丑虫的经验。 2、物质材料准备: 每人一张画有虫子外轮廓的画纸、带橡皮擦的铅笔每人一支、五官图片各一张。 3、环境准备: 用幼儿自制的丑丑虫装饰虫子王国。 活动过程: 1.出示丑丑虫,引导幼儿回忆在电脑中做虫子的方法。

“你是怎样做丑丑虫的?你的丑丑虫身上有什么?” 2.游戏:听数做虫子. (1)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 然后报数(范围1-5),请一名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黑板上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2)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 然后报数(范围1-5),4名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黑板上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3)老师随机出示一张五官图片, 然后报数(范围1-5),请全班幼儿根据老师报出来的数字,给自己的虫子添上相应的五官。 3.游戏:有趣的丑丑虫 请幼儿在虫子王国里选择自己喜爱的丑丑虫,互相介绍自己的丑丑虫。(如:我的丑丑虫有两双眼睛,五条尾巴等等) 延伸活动: 启发幼儿分组在电脑中,选择难度更大的内容制作虫子. 活动名称:小动物搬新房(数学) 设计意图: 小班时,大家是在不同的幼儿园度过的,刚到中(8)班,孩子们之间较为陌生,彼此之间交往也较少。通过将近一年的接触、交往,孩子们之间由陌生逐渐相熟起来,有很多孩子在班里都有了好朋友,大家在一起做游戏,学本领,其乐融融。一次自由活动时,王蕾对张希源说:“源源,今天下午吃好饭了到我家玩吧。”源源听了很开心,就问王蕾说:“你家住在哪里呀?”“住在6楼。”“6楼的哪个房间呀?”“6楼呀,就是6楼呀。”王蕾很着急,可越着急越说不清楚。“我们家住201,可你们家住六零几呀?”源源有些不耐烦了。王蕾急得脸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方案大全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1 一、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 2、初步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 3、通过多种形式的游戏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 促进幼儿数概念的发展,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动物手偶小猪、音乐CD 2、图片故事“小猪的旅馆”(楼房)、小兔、小鸡、小猫、 蘑菇等图。 3、大、小不同的1-5的数字卡片两组 4、自制图书每个幼儿一本(图书共6页,第1页封面,每页 苹果数量不同,大数字表示水果数量,小数字表示页码) 5、幼儿熟练掌握5以内的基数和序数〔前4条是活动材料 的准备,后一条是幼儿经验的准备〕三、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师:小朋友早上好! 幼:老师早上好! 师:小朋友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幼:春天,花开了、草绿了、树木发芽了,河水哗哗地流……师:非常棒,今天老师就带小朋友去大森林里去找春天, 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地边听音乐,边听老师说。(播放音乐CD《森林的早晨》)附情景清晨,老师带着小朋友来到了美丽的 大森林,小鸟在枝头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在说:“春天的早晨,真美!”风儿轻轻地抚摸着地上的嫩草和枝头的嫩芽,我们走呀 走呀,听到了哗哗的流水声,哇!原来有一条小河从这里流过, 青蛙在河边欢快地唱歌,鱼儿在水里咕噜噜、咕噜噜地吐着水泡泡,紧接着我们看见了凶猛的大狮子和大老虎伸着懒腰,哇!那 是什么呀!哦,原来是红色房顶的楼房,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看 美丽的楼房吧!(出示楼房图卡)〔听音乐创设情景是教学活动开

始前的预备活动,是让幼儿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慢慢进入情景,是 为了让幼儿静下心来,集中精神,提高专注力,为接下来的学习 作好准备〕(二)复习5以内的序数1、通过故事,让幼儿理解序 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a、教师接着讲故事:“这是谁家的楼房呀!这么高、这么美!让我敲敲门”(教师做神秘敲门的动作),“谁呀!”(出示手偶, 并变声学习小猪),哇!原来是小猪开的旅馆,“旅馆开业了,欢 迎来住店!”小猪亲切地说,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听到了都来住店,小兔来住店,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猫也来住店, 小猪说喜欢哪个房间就住哪间吧,小兔和小猫都喜欢圆形的房间,它们俩吵了起来…… b、提问:小兔和小猫为什么吵架呢? c、讨论:怎样帮助小猪为动物们合理安排房间? 2、复习5以内的序数指导语:“第一个来的小动物住第1 层的圆形房间”。(并依次贴上小数字卡??)小结:重新安排了房间,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总结了经验,旅馆的房间一定要有 顺序地排号。 3、复习5以内的基数指导语:到了用早餐的时候了,小猪 为小动物们准备了蘑菇餐,请帮助小猪为小动物们送早餐。注意:小动物住在几楼,就送几份蘑菇餐。 如:小兔住在一楼,送一份蘑菇餐。(并依次贴上相应的大 数字卡) (三)感知基数和序数的不同1、〔通过观察黑板上刚出示的 一系列图片,让幼儿理解基数与序数的不同〕提问:请小朋友仔 细观察黑板上一共出现了几组数字? 大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代表什么?(小数字表示住在第几层? 大数字表示送了几份蘑菇餐?)小结:按楼层编号,给小动物们送 了对应的早餐,小动物们都很满意,小猪也高兴得准备带大家去 坐过山车。 2、巩固练习。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doc

大班数学教案数一数 【篇一:大班数学活动(一)】 大班数学活动:趣味拼搭执教教师:杨久茹 设计思路: 《纲要》中指出:“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一位幼儿 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大班幼儿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基于幼儿的 知识基础,抓住幼儿喜欢富有挑战性活动的个性,因此我选择了数 学活动《趣味拼搭》,旨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进一步感知图形 变化的多样性。一、活动目标:1、巩固对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变化 的认识,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学习寻找和发现图形拼搭的不同的方法,感知与理解图形公用边。 3、喜欢参与数学活动,在操作中体验探索的乐趣。二、活动准备: 1、《趣味拼搭》ppt ;相机一台。 2、塑料小棒若干根、彩色笔、小盆、操作卡纸若干。三、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用小棒拼搭正方形,巩固对正方形特征的认 识。 1、出示小棒,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2、教师:请小朋友用小棒拼搭 1 个正方形。 3、提问:用了几根小棒拼搭成的? (二)、引导幼儿用小棒拼搭 2 个正方形,初步发现、认识“公用边”。 1、幼儿拼搭,教师观察。 2、出示ppt ,小结幼儿的不同拼搭方法。 3、提问:为什么用7 根小棒也搭成了 2 个正方形?谁看出了其中的 秘密? 4、引导幼儿发现公用边。(原来两个正方形共用的一条边,它叫 “公用边”) 1、幼儿拼搭,教师巡回、观察。 2、教师小结:(观看ppt ),了解使用了公用边,可以节省小棒, 可以组合出不同形状、不同方向的图案。 3、出示统计表,帮助幼儿回顾、记录。 共用了几根小棒?其中公用边有几条?巩固对公用边的认识。 (四)、鼓励幼儿自由拼搭,发现公用边在熟知的图形间的应用。

中班数学活动称一称

活动:称一称 活动目标: 通过掂一掂等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关系。 会使用类推的方法比较三到四个物体见得轻重关系,并找出最轻和最重的。 体验用多种方法比较物体轻重的乐趣与成功感。 活动准备:《小朋友用书。数学》、大小差不多的实心球和空心球各一,两个弹簧秤、小书包、衣服、鞋子、等实物若干,一个天平称,最重、重、轻的娃娃各一个。 活动过程: 比一比,感知和区分物体的轻重。 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实心球和空心球的重轻。 教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实心球和空心球,让幼儿掂一掂,并讨论。提问:哪个重?哪个轻?你怎么知道的?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的?(让幼儿完整的表述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两件衣服的轻重。 出示两件衣服,比一比,谁轻谁重? 学习使用工具——弹簧秤,比较物体的轻重。 用弹簧秤演示比较两种物体的轻重。 教师出示弹簧秤,告诉幼儿用手很难掂出两种物体谁轻谁重的时候,可以用弹簧秤来称一称。教师用弹簧秤成两件衣服,,请幼儿观察并谈论。 提问:你知道那件衣服轻?哪件衣服重?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理解弹簧拉得长的一端物体重,辣的断的一端物体轻。 用弹簧秤称其他物体,判断它们之间的轻重关系。 通过天平秤城中,理解三种物体之间的轻重关系。 1、将最重的娃娃和重的娃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幼儿判断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 2、再将中的娃娃和轻的娃娃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让幼儿判断谁轻谁重,是怎么看出来的? 3、请幼儿判断三个娃娃中间那个最重、哪个最轻?然后请幼儿按照轻重对三个娃娃排序。 四、使用《小朋友用书。数学》内容,比较物体的轻重。 1、游戏“称一称”,观察第19页“称一称”画面上弹簧秤物体的重量,比一比每一组物体谁轻谁重,说一说,并在比较重的物体下面“√” 2、游戏“跷跷板”仔细观察第20页,判断每一组小动物之间的轻重,请在最重的小动物左边的○里涂上红色,在最轻的小动物右边的○里涂绿色。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身边的数字

幼儿园中班上学期数学教案:身边的数 字 一、活动目标: 1.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发现周围世界中处处有数字,体验发现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幻灯片(鞋子、汽车车牌、幼儿园门牌、警车、房子着火、消防车、救护车)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生活中的物品),铅笔,橡皮。 3.实物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一)说说我找到的数字。 1.今天,小朋友都从家里带来了有数字的东西,请小朋友来讲一讲,你带了什么东西?上面有些什么数字?上面的数字有什么用? 2.请个别幼儿介绍。 3.请幼儿相互介绍。 4.将收集的物品放在篮子里。 (二)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 1.我们一个班的小朋友就带来了这么多有数字的东西,那除了这些,你还在哪里也见过有数字的东西? 2.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在哪里见过数字,数字有什么用? 3.了解汽车牌照、门牌、鞋子上数字的作用。 (1)了解牌照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

唐老师也找到了一些数字宝宝,大家看我在哪里找到的(出示汽车牌照)这块牌照上有哪几个数字?(738)还有哪些地方也有牌照,你们知道牌照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吗? 小结:每辆车上的牌照上都有不同的数字,用来辨别不同车辆,就像我们小朋友的姓名一样,这样就不会认错了。 (2)了解门牌在生活中的应用及作用。 a.(出示幼儿园门牌号)咦!这是什么地方?上面怎么也有数字呀!上面的数字谁来读一读? b.这是一块我们幼儿园的门牌号,上面写着新华路57号,表示我们幼儿园在老闸新华路的第57号。 c.你们有没有在别的地方也见过门牌?门牌是几号的?请小朋友回家看一看。 (3)了解鞋子上的尺码。 a.(出示鞋子)这是什么?鞋子上的数字表示什么?这双鞋子是多少尺码的? b.请幼儿找寻自己鞋子上的尺码。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好多地方都有数字,这些数字都有不同的作用,有的数字能变动,还有的数字是不能变动的,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特殊数字不能变动! (三)了解生活中的特殊数字。 1.(出示警车)看!什么车子开来了?看到警车你会想到哪几个数字? 2.(出示110)哦!对了,原来报警电话是110。 3.(出示房子着火图片)你们看!房子怎么了?着火需要拨打什么号码? 4.(出示119)房子着火要打火警电话119。 5.(出示救护车)这是什么车?救护车有什么用? 6.对了,遇到有人生病我们可以拨打120求救。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教学设计

新修订幼儿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Mathematics activity design for middle clas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幼儿园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

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兔、小猪、小象、)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教案

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对称》教案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对称的概念,引导幼儿利用数学插板进行简单对称的操作。 2、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 数学插板幼儿人手一套,PPT,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电子白板帮助幼儿巩固认识行和列。 1、复习行、列的意思。 “在数学插板上横着摆放棋子的叫行,竖着摆放棋子的叫列。” 2、老师在数学插板上摆放行或列的棋子,让幼儿说说那是第几行或第几列。 二、利用PPT进行学习对称的教学活动。 1、观看PPT演示,认识对称轴。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直线,这是一条很神奇的直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①这是一个三角形,一条直线把三角形从中间分成两半,这两半我们把它对折后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 ②这是一只蝴蝶,一条直线把蝴蝶从中间分成两半,我们把它对折一下,发现大小一样,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条直线真厉害! 小结:从图形或图案中间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变成两个大小一样的图形或图案,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③一个图形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④一个图案沿着对称轴对折,对折的两部分大小一样,这样的图案叫轴对称图案。 三、引导幼儿进行操作简单的对称。 “这条对称轴这么厉害,今天让我们在插板也做一条对称轴。请你在第5列插上10课黑色的棋子。” 1、在数学插板第五列插上10颗黑色的棋子,当作对称轴。 2、老师在对称轴左边第4行摆放2颗红色的棋子,幼儿在自己的插板上插上对称的两颗棋子。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计数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活动:10以内数的计数 活动名称:1、复习10以内数量物品的计数。2、学习物品数量与 特征的二次对应。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教具:数群卡片。学具:人 手一本幼儿用书,一支铅笔。活动过程:一、完整描述物体特征。(形状、颜色、数量。) 1、教师分别出示大小相同的6个红色正方形雪花片(图卡),7个 黄色圆形雪花片(图卡),5个绿色三角形雪花片。 师:图上有什么?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那他们各有几个呢?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他们是什么,各有几个? 2、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描述物品的数量及其特征。 教师指着一排红色正方形的雪花片提问:“这是什么?” 引导幼儿用完整地语言回答:“这是6个红色正方形的雪花片。” 3、教师分别出书画有6只铃鼓的松鼠图片,7只拿着碰铃的猴子 的图片,8只拿着响舞板的熊猫的图片。 师:图片上有什么?手里拿着什么乐器?有多少个呢?谁能完整地说 一说? 如:这是6只拿着铃鼓的松鼠。 二、练习根据物品部分特征进行指认。 1、教师将这三种物品分别放在三个不同的地方。 2、请幼儿根据物品的部分特征指认物品。

玩法:教师只说出某种物体的一种特征或数量,请幼儿猜一猜老师说的是哪种物体并指给老师看。比如教师说请你指向数量是5的物品,幼儿就迅速用手指指向放绿色三角形的地方;当老师说请你指向红色的物品,幼儿就迅速指向6个红色正方形的雪花片;当老师说请你指向圆形的物品,幼儿就迅速指向7个黄色圆形的雪花片。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他们分别在什么地方,待会儿老师说的时候看谁的小手最快指向对的地方。 师:同时,你们在指向的时候,还要说一说他们是谁各有几个,要说完整噢!明白了吗? 师:准备了好吗?请你指向数量是5的物品!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师:请小朋友拿好自己的书本,拿好一支铅笔,翻开书本第6页。我们有一个题目,需要小朋友开动脑筋完成。 2、师:我们先来看看图画上有什么小动物?数一数他们各有几只呢?再比一比他们的穿戴有什么不同。 师小结:8个戴帽子的鲤鱼;9个戴着头巾的乌龟;7个戴着皇冠的章鱼。 3、师:请小朋友看下面这个习题,我们要用连线的方式,把他们相关的东西连接起来。 4、幼儿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幼儿一起说一说是怎么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排第几》(数的认识)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设计《排第几》(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 所谓一维就是物体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只涉及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的位置对应。序数和空间位置的对应是最简单的一维对应, 为以后更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教学打基础。序数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 是一个难点,本活动用故事情节穿插,让幼儿反复操作,能充分调 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强化对序数的认识。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排第几 活动目标: 1.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认识1-5的序数 活动难点: 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大公鸡、小猴子、熊猫、小狗、山羊)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图片或挂图。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 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挂图,请幼儿数一

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2)请 幼儿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引导幼 儿把数字宝宝贴在车厢上。)(3)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教师边演示边说: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 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是第二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4)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每节车厢的 顺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5)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 入相应的车厢上。大公鸡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猴子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小狗坐在第四节车厢,小山羊坐在第五节车厢。 2.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下了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小动 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准备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急了,因为它找不到自 己的车厢了,它也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它呢?可以怎么帮助它?(告诉它是第几节车厢,或直接带它去。)(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3.理解序数的概念,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 请几名幼儿分别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挂图空格处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练习。 4.利用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共有几只小动物在玩滑梯?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2)请在每个小动物后面对应的方框内打"√"。 活动延伸: 1.利用体育活动中《排队》等活动,复习序数。

中班数学教案分析.doc

中班数学教案分析 篇一:中班数学教案(上) 学期计划 1、学习7以内的数字,知道数字的实际意义,理解数字的形成。 2、学习数量守恒,正确判断7以内物品的数量,初步感知自然数列中相邻两数的等差关系。 3、认识长方形和半圆形,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4、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进行分类,能按两个特征对同一类物体进行层次分类 5、会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5以内物体的正、逆排序,学习按一定的规律排列顺序。 6、能理解简单的集合概念,知道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能区分时间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好习惯。 8、能运用观察、比较等方法发现周围环境中物体量的差异、物体的形状及它们所在的空间方位等。 9、会按操作规则进行活动,学习讲述操作的过程和结果, 并能按要求整理操作材料。二、学情分析1、我班有十一名幼儿,其中男生七名,女生四名。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与幼儿的交往及和家长交

谈了解到我班幼儿有以下特点:2、大部分幼儿聪明伶俐、举止大方,活泼好动,习惯良好。3、多数幼儿都坚持几分钟认真听老师讲课。也有几名幼儿非常爱动, 如,李鸿运、刘宗延、史鸿琪三名幼儿很难听完老师讲完一句完整的话。4、如今的孩子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这就使一些幼儿显得非常娇气,自己做错事也不许别人说个不字,这就给幼儿教育增加了难度。5、大部分幼儿都爱吃零食。三、提高质量的具体措施1、深入了解幼儿,做到因人适教因材施教。 2、加强学习,多读与幼儿有关的书籍,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多与我的同行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与幼儿多接触,和幼儿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 1 学前中班教学进度学计划 2 第一课时 活动名称:捉迷藏 活动目标:1、会人读数字1和2,能理解数字的实际意义。 2、初步学会数的形成,知道一个数添上“1”能形成另一个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概括能力。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让我们来量一量称一称》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让我们来量一量称一称》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一、心育目标: ⒈让幼儿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 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的。 ⒉培养幼儿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 二、活动准备: 幼儿入园时的身长图和体重表。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幼儿刚入园的身长图和体重表,引起幼儿观察,并进行 讨论。 ⒈这些图片上的娃娃是谁?(贴有照片的幼儿外形) ⒉上面有些什么?(表示身高的竹子和体重的小称砣) 小结:这些都是我们刚上幼儿园时保健老师给我们量身高,称体 重的表,上面的一根竹子和一个小砣就表示那时我们的身高和体重。 (二)通过操作活动对比,让幼儿感知其中变化,了解自己在长大。 ⒈小朋友,现在你们的身高和体重有没有变化? ⒉请幼儿现场量身高称体重,再贴上表示身高的竹子和小称砣。 ⒊请幼儿在观察对比,了解其中变化。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小朋友在原来的竹子上又加上了一根小竹子,竹子越长越高,说明小朋友长高了,小称砣越来越多,说明小朋友变 重了。我们长大了。 (三)通过讨论,知道我们长大了,学会了许多本领。 “现在,我们长大了,在幼儿园学会了哪些本领?”(从生活自理 能力、学习、游戏等方面去讨论)

小结:我们长大了,学会自己吃饭,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会讲故事,会念儿歌,拍皮球,玩各种游戏,今后我们还会长大,学会更多的本领。 四、亲子活动 建议家长在家中一角,为孩子做两颗生长树,一棵 记录身高的变化,一棵记录体重的变化,并定期为孩子测量。 五、活动评价: ⒈知道自己在不断地长大; ⒉逐步学会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活动:复习认识数字1—7

幼儿园中班下学期数学活动:复习认识数字1—7 [活动目标]1、正确认识7以内的数字,知道每一个数字都可表 示一定的数量。2、能注意倾听、并能按要求进行活动。3、激发幼儿 保护益虫的情感。[活动准备]投影仪、电视、录音机、数字1—7卡 片人手一套、实物图卡(小乌龟、七星瓢虫、青蛙)数字1—7硬卡若 干。 [活动过程] 1、电视上出示教师故意放倒的数字 2、4、6、7。教师:“小朋 友,你们看数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它叫醒好吗?一起喊数字×,快起 来。”(幼儿:“数字7快起来!” ) 2、数宝宝讲话(录音):“小朋友,谢谢你们把我叫醒,听说 咱们班的小朋友可聪明了,今天我想考一考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 (幼儿:“敢!” ) 考题一:点数找数 (1)利用电视、投影仪出示乌龟、七星瓢虫、青蛙等实物图卡。 教师:“哪个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 轩序:“这是小乌龟!” 教师:“数一数有几只小乌龟?并将这个数字从你们手中的数字 卡中找出来。”(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并找出数字。) (2)教师利用同样方法让幼儿点数七星瓢虫与青蛙的数量,并 引导幼儿说出它们都是益虫,应该保护。 考题二:听声音找数

1、教师利用录音机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及乐器声。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这是谁的声音?叫了几声?” 幼:“这是小猫的声音,小猫叫了五声。” 幼:“这是大牛的声音,大牛牟牟牟叫了三声。” 幼:“这是木鱼声,木鱼敲了七下” 3、数宝宝讲话(录音机): “这下我可服了,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最棒的,我们一起做 个“捕小鱼”的游戏吧?” 4、游戏“捕小鱼”: (1)教师请一半幼儿扮演小鱼,自由选择数字卡片挂在身上,并 请幼儿说说卡片上的数字是几。请另一半幼儿每两人手拉手扮演鱼网。 (2)游戏开始前,教师告诉“鱼网”:“请你们听见鼓声后,捕 捉挂有数卡X的小鱼”。 (3)游戏开始后,“小鱼”四散游。教师开始敲鼓,“鱼网”捕 捉挂有数卡X的小鱼。教师停止敲鼓,幼儿停止捕鱼。 5、教师讲评活动情况,幼儿整理物品。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中班数学活动设计

*——幼教精品资源——* 中班数学活动设计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兔、小猪、小象、)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 活动名称:有用的电话号码 活动目标: 1、了解电话号码的作用,体验数字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与有趣。 2、复习9以内的数字、数数。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能读出自己家的电话号码和家人的手机号码,知道特殊常用的特殊电话号码。 2、物质准备:0-9数字卡片若干套、浆糊、白纸人手一张;“翻译号码”游戏图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翻译电话号码。 (1)明天我们将举行一个运动会,想邀请小兔、小猪、小象来参加,去请大家想想办法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幼儿泛讲) 师:你们真会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那么,用什么方法最好呢? (2)打电话要查电话号码,我们来查一查动物家的电话。 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小兔、小猪、小象、) 师:这是小猴家的电话。让幼儿观察发现小猴家只有图形,没有号码。2、特殊的电话号码。 给特殊的车辆,找到正确的电话号码。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幼儿数一电话号码是几位数的。 4、请幼儿念读自己粘贴的电话号码。 *——幼教精品资源——*

中班数学《对称》

中班数学《对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对称的概念,知道对称分点对称和轴对称两种形式。 2.初步感知生活中对称的事物和对称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意识。 3.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理解和表现对称。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材料:各种大小、颜色、花纹不同的蝴蝶翅膀、蜜蜂翅膀、每人若干套。 2.京剧脸谱、窗花、树叶、衣服、围巾等分类展示在教室环境中。 3.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纸,剪刀若干。 4.春天的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感知对称 1.故事引入:春天来了,花园里并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美丽的蝴蝶、蜜蜂、蜻蜓在花丛中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时,飘来一片乌云,棋了大于,朋友们赶紧拍拍翅膀准备飞回家。忽然,大家一起叫了起来:“我丢了一只翅膀,飞不起来了!”(把纸制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分散地布置在背景图上)雨越下越大,谁愿意帮助他们找到另一只翅膀呢? 2.分组操作:把小朋友分成三组,分别为蝴蝶、蜜蜂、蜻蜓找翅膀。请个别幼儿为背景图上的蝴蝶、蜜蜂、蜻蜓的翅膀配对。 3.幼儿展示配好对的翅膀,并说明配对的理由(从颜色、形状、花纹的角度)。 4.教师小结:蝴蝶、蜜蜂和蜻蜓的翅膀以身体为中心线,它们左右两边的大小、颜色、形状和花纹完全相同,只是方向相反,我们把这种形式叫轴对称。 二、找对称 1.幼儿分成三组分别进入植物角区观察树叶和花瓣,进入生活区观察门、窗、玩具柜、衣物等物品,进入美工区观察脸谱、窗花、工艺品等美术作品,找找都有哪些物品是对称的。 2.师生分享:大家找到什么物品是对称的?为什么? 3.师:人体有哪些器官是对称的?动作可以对称吗?(请小朋友指出并做动作。) 4.师: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对称的事物?(飞机的翅膀,汽车的车轮,树叶的叶脉等。) 5.师:为什么很多事物都是对称的呢?(平稳、美丽、协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设计《了解一双一对》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了解“一双一对”的概念。 2、学习进行正确的物品配对,会使用量词“双”“对”。。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40 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一双的概念。 1、问题情境导入,了解一双有两个。教师:到晚饭的时间了,熊妈妈 把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熊宝宝也帮忙拿筷子。可是应该哪多少筷子呢?熊宝宝挠挠头,跑回去问爸爸,爸爸正在喝水没有说话,伸了三个手指,熊宝宝还是不能确定,又跑过来问妈妈,妈妈说6,熊宝宝更加迷惑了,爸爸说3,妈妈说6,到底应该是多少呢?谁说的对呢?你们能帮帮熊宝宝吗?(教师出示玩具熊宝宝) 2、请幼儿发表自己的观点,说一说。

3、教师小结:熊爸爸和熊妈妈说的都对,却又都不完整,熊爸爸 应该说,拿3双筷子;熊妈妈应该说,拿6根筷子,数字后面应加一 个词。一双有两个。 二、说一说,你知道还有什么东西是一双一对的。 1、哦,原来是这样,一双有两个,6根筷子和3双筷子是一样多的,你们还知道什么东西是一双的吗? 2、幼儿自由回答。如:一双鞋子、一双袜子、一双手套、一双手、一双球拍等。 3、若幼儿说的范围比较局限,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想一想身上有什 么是一双的,穿戴的东西什么是一双的,体育用品中有什么东西是一 双的。 三、通过特殊例子,帮助幼儿理解一双一对的特点。 1、教师:一双有两个,一双的两个东西是一模一样的吗? 2、教师出示两双一模一样的鞋子活手套,同时取出两只右脚或手 的鞋子或手套。它们是一双吗?为什么?(其实一双的物品是对称的,有的物品左右方向是相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