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及思考题

名词解释: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非细胞体系:来源于细胞,而不具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包含了进行正常生物学反应所需的物质(如供能系统和酶反应体系等)组成的体系即为非细胞体系。

原位杂交:将标记的核酸探针与细胞或组织中的核酸进行杂交,称为原位杂交。

原位分析:在保持细胞结构的基础上,某些化学物质(显色剂)和细胞内某种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在细胞局部范围内形成有色沉淀物,从而对细胞化学成分进行定性或定位。用于对某些细胞成分进行定性和定位研究。

放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辐射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与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

脂质体:脂质体是一种人工膜。在水中,搅动后磷脂形成脂双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直径25~1000nm不等。人工脂质体可用于:转基因、制备药物和研究生物膜的特性。

脂筏:在以甘油磷脂为主体的生物膜上,胆固醇、鞘磷脂等形成有序的脂相,如同漂浮在脂双分子层上的“脂筏”一样载着执行某些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各种膜蛋白。

膜骨架:膜骨架是指细胞质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质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生物膜:质膜和内膜总称为生物膜。细胞质膜是指围绕在细胞最外层,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所以又称细胞膜。围绕各种细胞器的膜,称为细胞内膜。生物膜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水孔:即水通道,是内在膜蛋白的一个家族,在各种特异性组织细胞中提供了水分子快速跨膜运动的通道。对水有高度特异性,只容许水而不容许离子或其他小分子溶质通过。

P-型离子泵:其原理与钠钾泵相似,每分解一个A TP分子,泵出2个Ca2+。位于肌质网上的钙离子泵占肌质网膜蛋白质的90%。

V-型离子泵:存在于各类小泡膜上,水解A TP产生能量,但不发生自磷酸化,位于溶酶体膜、植物液泡膜上。

F-型离子泵:H+ 顺浓度梯度运动,利用质子动力势合成A TP,也叫A TP合酶,位于细菌质膜,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ABC超家族:A TP结合盒式蛋白是古老而庞大的家族,是一类ATP驱动泵。ABC成员之间具有很多共性,如相似的物质转运功能和结构。但随着基因的不断进化,成员之间又产生许多不同点,表现在家族特征的各个方面,如结构、功能、器官分布与亚细胞定位等。

第六章细胞的能力转换——线粒体与叶绿体

原初反应:指光合色素分子被光激发至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为止的过程,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与转换,即光能被天然色素分子吸收,并传递到反应中心,在反应中心发送最初的光化学反应,使电荷分离从而将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过程。

氧化磷酸化:底物在氧化过程中产生高能电子,通过线粒体内膜电子传递链,将高能电子的能量释放出来转换成质子动力势进而合成A TP的过程。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耦连而产生ATP的过程。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称细胞质基质。

信号肽:位于N端,约16~26个氨基酸,包括疏水核心区、信号肽C端和N端等三部分。

分子伴侣: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分子可以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某些部位相结合,从而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装配,这一类分子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因此称为分子伴侣。微粒体:在细胞匀浆和超速离心过程中,由破碎的内质网和形成的近似球形的囊泡结构,内含内质网与核糖体两种基本组分。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和分泌泡等。

分泌溶酶体:当接到外界信号后,会像分泌泡一样释放内含的物质,杀伤靶细胞的溶酶体。

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向内质网腔转移的方式,称为共转移。

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

停止转移序列:与内质网膜的亲合力很高,阻止肽链继续进入网腔,成为跨膜蛋白。

停泊蛋白:内质网膜的整合蛋白,可与信号识别颗粒特异结合。

信号识别颗粒:6种多肽和1个7S RNA组成,属核糖核蛋白复合体。与信号肽序列结合,导致蛋白质合成暂停。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主要类型有直接接触型、直接联系型、间接联系型。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分子(激素或其他配体)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在细胞内产生或释放到细胞内的小分子物质,有助于信号向胞内传递。

受体: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物质,多为糖蛋白,至少包括两个功能区域:配体结合区域和产生效应的区域。

分子开关:细胞信号转导中,通过结合或水解GTP、蛋白质磷酸化或去磷酸化开启或关闭蛋白质的活性。化学突触:是存在于可兴奋细胞间的一种连接方式,其作用是通过释放神经递质来传导兴奋。

电突触:指细胞间形成间隙连接,电信号可以直接通过间隙从突触前向突触后传导。

第九章细胞骨架

细胞皮层:细胞内大部分微丝集中在紧贴细胞质膜的细胞质区域,并由微丝结合蛋白交联形成的凝胶状三维网络结构。

分子马达:主要指依赖于微管的驱动蛋白、动力蛋白和依赖于微丝的肌球蛋白,三类蛋白质超家族的成员。微管组织中心:在细胞中微管起始组装的地方,如中心体、基粒等部位。

中心体:由一对相互垂直的柱状中心粒及周围无定型的电子致密的基质组成,是微管组织中心。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染色质:在间期细胞中构成染色体的DNA、组蛋白和其他非组蛋白形成的线性复合体

染色体:真核细胞分裂中期由DNA及其结合蛋白组成的高度压缩的棒状结构

常染色质:指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那些染色质。

异染色质:在细胞间期保持高度凝聚状态、染色较深、不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包括结构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

核型:染色体组在有丝分裂中期特征的总和(染色体数目、大小、形态特征等),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显带技术:用特殊的染色方法使染色体产生明暗相间的条带,作为鉴别单个染色体组的一种手段。

巨大染色体:在某些生物的细胞中,特别是在发育的某些阶段,可以观察到一些特殊的体积很大的染色体。多线染色体:染色体DNA经过多次复制而不分开、呈规则并排的巨大染色体,昆虫中的巨大染色体形态特征最为典型。

灯刷染色体:见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双线期卵母细胞,双线期是卵黄合成的旺盛期。染色体主轴两侧有侧环,状如灯刷,故名。侧环是转录活跃的区域。

着丝粒:将姐妹染色单体连接在一起形成有丝分裂染色体的主缢痕部位,着丝粒也是动粒形成与动粒结合及微管与动粒结合的区域。

动粒:位于着丝粒外表面、由蛋白质形成的结构,是纺锤体微管的附着位点。

随体:指位于染色体末端的球形染色体节段,通过次缢痕区与染色体主体部分相连,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形态特征之一。

端粒:位于染色体末端的重复序列,对染色体结构稳定、末端复制等有重要作用。

第十一章核糖体(无)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联会: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彼此配对的过程。

联会复合体:减数分裂前期染色体配对时,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复合结构,既有利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基因重组,也有利于染色体的分离。

染色体整列:又称染色体中板聚合,染色体向赤道面上运动的过程。

中心体整列:中心体分离时,负向运动的马达蛋白雷子姐妹中心体微管之间的搭桥,通过向负极运动,将被结合的微管牵拉在一起,组成纺锤体微管;中心体也自然形成了纺锤体的两极。

中心体周期:中心体在细胞周期也要进行复制,并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称为中心体周期。

第十三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细胞凋亡:一种有序的或程序性的细胞死亡方式,是细胞接受某些特定信号刺激后进行的正常生理应答反应。该过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凋亡细胞最后以凋亡小体被吞噬消化。

Hayflick界限:正常的体外培养的细胞寿命不是无限的,而只能进行有限次数的增殖。

个体衰老:指随着年龄增加机体功能衰退性变化并伴随着生育能力下降和死亡率上升的现象。

细胞坏死:细胞受到意外损伤,如极端的物理、化学因素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而发生的细胞被动死亡形式。细胞坏死时,细胞内含物释放到胞外,引起周围区域的炎症反应。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

组织特异性基因:指不同类型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功能。

管家基因: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活性所必需的。

转分化: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类型的细胞的现象。

决定子:指影响卵裂细胞向不同方向分化的细胞质成分。

位置效应:细胞所处的位置不同时对细胞分化的命运有明显影响,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能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

第十五章细胞连接(无)

思考题:

第一章

1.什么是细胞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是研究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科学,它是在细胞(显微)、细胞超微结构(亚显微)和分子水平等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及生命活动为主的基础学科。

第二章

1.细胞最大体积的极限与什么因素有关?

核质比:各细胞细胞核的大小相似,所含遗传物质有限,对细胞质的控制力有限

表面积与体积之比:体积越大,比表面积越小,与外界物质交流不畅

2.比较动物/植物细胞。

①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液泡、质体、原球体、乙醛酸循环体等结构;动物细胞具有溶酶体、中心体。

②动物细胞的通讯连接方式为间隙连接,植物细胞为胞间连丝。

③动物细胞的胞质分裂方式为收缩环,植物细胞为细胞板。

3.真核/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

①细胞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首先分化为核与质两个部分,细胞质内又分割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各种细胞器。细胞内部的结构与职能的分工协作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

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需要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大大增多,因此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原核细胞的另一重大标志。

③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复杂化,使得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则可同时同区进行,这也是两者区别的最显著差异之一。

第三章

1.各种实验技术的应用。

相差和微分干涉显微镜:观察未经染色的玻片标本

荧光显微镜技术:用于观察能激发出荧光的结构。(免疫荧光观察、基因定位、疾病诊断)

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能显示细胞样品的立体结构;分辨力是普通光学显微镜的3倍;用途类似荧光显微镜,但能扫描不同层次,形成立体图像。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活体中生物大分子纳米级距离和纳米级距离变化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分子运动以及在各种结构上分子动态变化率的大小

第四章细胞质膜

1.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①流动性: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

②不对称性:糖脂的不对称分布是执行其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磷脂类的不对称分布更有利于细胞形态的稳定。膜蛋白的不对称性是生物膜执行复杂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有序的各种生理功能的保证。

2.何谓内在膜蛋白?

内在膜蛋白,又称整合膜蛋白,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细胞膜中,或在内外两侧以非极性氨基酸残基与膜双分子层的非极性疏水区相互作用而结合在质膜上。与膜结合非常紧密,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3.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功能。

化学组成: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膜脂是膜

的基本骨架,膜蛋白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动物细胞膜通常含有等量的脂类和蛋白质。

功能: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选择性的物质运输,包括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

4.哪些实验可以验证膜的流动性?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光脱色恢复技术)、细胞融合实验、淋巴细胞成斑成帽现象、凝集素的凝集作用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

1.比较载体蛋白与通道蛋白的特点。

①载体蛋白:载体蛋白有的需要能量驱动。为跨膜蛋白,外表面有与专一性溶质结合的部位。载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对转运的分子不作任何修饰。

②通道蛋白:是跨膜的亲水性通道,与离子转运有关,故又称离子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只介导被动运输,不需与溶质结合。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性。大多数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仅在特定刺激下才打开,又称为门通道。主要有3类:电压门通道、配体门通道、压力(应力)激活门通道。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①主动运输:特点是逆浓度梯度或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能量;都有载体蛋白。生物学意义:动物细胞借助Na-K泵维持细胞渗透平衡,同时利用胞外高浓度的Na所储存的能量,主动从细胞外摄取营养;植物细胞、真菌和细菌细胞借助膜上的H泵,将H泵出细胞,建立跨膜的H电化学梯度,以此来驱动主动转运溶质进入细胞。Ca泵主要存在于细胞膜和内质网膜上,将Ca泵至细胞外或内质网内,以维持细胞内低浓度的游离Ca,对调节肌细胞的收缩与舒张至关重要。

②被动运输: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不需要能量;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需要。生物学意义:每种载体蛋白能与特定的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运输;通道蛋白为多次跨膜亲水/离子通道,允许适宜大小的分子和带电离子通过。

3.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工作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天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同时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次变化将K泵出细胞,完成整个循环。其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生物学意义:维持细胞的渗透平衡,保持细胞的体积;维持低Na+高K+的细胞内环境;维持细胞的静息电位。

4.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①同:真核细胞用来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②异:所有真核细胞都有胞饮作用,而只有特殊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前者是连续过程,后这是信号触发过程。胞吞泡大小不同:胞饮泡小,吞噬泡大。胞吞泡形成机制不同:胞饮泡形成需网格蛋白,而吞噬泡形成需要微丝及其结合蛋白的帮助。

5.比较组成型胞吐途径和调节型胞吐途径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细胞的胞吐作用是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他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质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①组成型胞吐作用指真核细胞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途径:细胞新合成的囊泡膜和脂类不断地供应质膜更新,以确保细胞分裂前质膜的生长;囊泡内可溶性蛋白分泌到细胞外,成为质膜外围蛋白、胞外基质组分、营养成分或信号分子等。

②特化的分泌细胞调节型胞吐途径存在于特殊机能的细胞中,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在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结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

生物学意义:细胞的质膜更新,维持细胞的生存与生长。

6.协助扩散的条件。

运输物质为极性分子和无机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运输;需要膜转运蛋白的协助

7.膜转运蛋白的种类和功能。

①通道蛋白:允许适当大小的分子和带电荷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只介导被动运输,不需与溶质结合。

②载体蛋白:跨膜蛋白,外表面有与专一性溶质结合的部位。载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离子载体:是疏水性的小分子,可溶于脂双层,多为微生物合成,是微生物防御或与其它物种竞争的武器。

第六章细胞的能量转化——线粒体和叶绿体

1.试比较线粒体与叶绿体在基本结构方面的异同。

①相同点: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大小、数量与分布常因细胞种类、生理功能及生理状况不同而有较大的区别。两者均具有封闭的两层单位膜,内膜向内折叠,并演化为极大扩增的内膜特化结构。

②不同点:a.线粒体外膜含孔蛋白,通透性较高;内膜高度不通透,向内折叠成嵴;含有与能量转换相关的蛋白;膜间隙含许多可溶性酶、底物及辅助因子;基质含三羧酸循环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b.叶绿体内膜并不向内折叠成嵴;内膜不含电子传递链;除了膜间隙、基质外,还有类囊体;捕光系统、电子传递链和ATP合酶都位于类囊体膜上。

2.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是如何运送到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功能部位上的?

①定位于线粒体基质中的蛋白,其导肽的N端带正电荷,含有导向基质的信息,在跨膜转运时,首先在细胞质分子伴侣的参与下解折叠为伸展状态,然后与膜受体结合并在接触点处通过线粒体膜进入基质,其导肽即被基质中的蛋白水解,成为成熟的蛋白质。

②定位于线粒体内膜或膜间隙的蛋白,是其在伴侣分子引导的导肽进入基质后进一步在伴侣分子的引导下进入(或定位)线粒体膜或膜间隙。

③定位于叶绿体基质中的蛋白,其前体蛋白(在细胞质中合成的)N端的转运肽仅具有导向基质的序列,引导其穿过叶绿体膜进入基质,由基质中特异的蛋白水解酶切去转运肽成为成熟蛋白质。

④定位于叶绿体类囊体中的蛋白,其前体蛋白N端的转运肽有两个区域,分别引导其穿过叶绿体膜上由孔蛋白形成的通道进入基质,而C端含有导向类囊体的序列又引导其穿过类囊体膜进入类囊体腔。因此,其导肽经过两次水解,一次在基质内,一次在泪囊体腔中。引导多肽进入类囊体腔中形成成熟蛋白的不是转运肽而是C端的跨膜区域类囊体导向序列。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1.比较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的形态结构与功能。

①糙面内质网多呈扁囊状排列较为整齐,在其膜表面分布大量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蛋白质修饰与加工;新生肽的折叠与组装;脂类的合成。

②光面内质网常呈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在其膜的表面没有核糖体。功能:类固醇激素的合成;肝的解毒作用;肝细胞葡萄糖的释放;储存钙离子。

2.细胞内蛋白合成部位及其去向如何?

①部位:细胞内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

②去向:向细胞外分泌蛋白;膜的整合蛋白;内膜系统各种细胞器内的可溶性蛋白(需要修饰或隔离)。其他多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体上合成的:包括细胞质基质中的驻留蛋白、质膜外周蛋白、核输入蛋白、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蛋白。

3.糙面内质网上合成哪几种蛋白质,它们在内质网合成的意义又是什么?

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是分泌性蛋白、膜蛋白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和溶酶体中的蛋白。意义:多肽的糖基化及其折叠与装配在内质网中进行,而肽键上的信号序列决定多肽在细胞质中的合成部位,并最终决定蛋白质的去向。

4.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需要哪些主要结构或因子?它们如何协同作用完成肽链在内质网上的合成?

①指导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蛋白质N端的信号肽。信号是被被颗粒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的受体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

②蛋白质首先在细胞质基质游离核糖体上起始合成,当多肽链延伸至80个氨基酸左右时,N端的内质网信号序列暴露出核糖体,并与信号识别颗粒结合,直至信号识别颗粒与内质网膜上的停泊蛋白结合。核糖体或新生肽与内质网膜上的易位子结合,信号识别颗粒脱离信号序列和核糖体,返回细胞质基质中重复使用,肽链又开始延伸。以环化构象存在存在的信号肽与易位子组分结合并使孔道打开,信号肽穿入内质网膜并引导肽链以环的形式进入内质网腔中。与此同时,腔面上的信号肽酶切除信号肽并迅速使其降解。肽链继续延伸,直至完成整个多肽链的合成,蛋白质进入腔内并折叠,核糖体释放,易位子关闭。

5.结合高尔基体放入结构特征,谈谈它是怎样行使其生理功能的。

①结构特征:高尔基复合体由成摞的类囊泡叠折而成。囊泡的边缘部分连接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表面光滑的小管网,其周围还存在衣被小泡和无被小泡。一个成摞存在的囊体又被称为分散高尔基体。分散高尔基体在结构和生化成分上具有极性和内质网临近的近核一侧,囊泡弯曲成凸面,称为形成面或顺面;在远核的一侧,囊泡呈凹面,称为成熟面反面。从顺面到反面,囊泡膜的厚度逐渐增加。

②功能:高尔基体顺面膜囊或顺面网状结构是入口区域。高尔基体中间囊膜,多数糖基化修饰、糖脂的形式以及与高尔基体有关的糖合成发生于此处。高尔基体反面膜囊以及反面网状结构是出口区域,参与蛋白质分类与包装,最后输出。高尔基复合体在内膜系统中处于中介地位,它在对细胞内含物质的修饰和改造中具有重要作用。许多重要大分子的运输和分泌都要通过高尔基复合体。

6.蛋白质糖基化的基本类型、特征及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①基本类型:N-连接糖基化,O-连接糖基化

②特征:N-连接糖基化连接的糖为N-乙酰葡萄糖胺,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在糙面内质网中进行;O-连接糖基化连接的糖为N-乙酰半乳糖胺,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在高尔基体上进行。

③生物学意义:在不同的蛋白质中,糖基化具有不同的功能。对多数分选蛋白质来说,并非分选信号。糖基化的主要作用是蛋白质在成熟过程中折叠成正确构象和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多羟基糖侧链影响蛋白质的水溶性及蛋白质所带电荷的性质。寡糖链具有一定的刚性,从而限制了其他大分子接近细胞表面的膜蛋白,这可能使真核细胞的祖先具有一个保护性的外被,同时又不像细胞壁那样细胞的形状和运动。

7.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

①发生途径:前溶酶体蛋白→N-连接的糖基化→高尔基体(顺面)→磷酸转移酶识别信号斑→将N-乙酰葡糖胺磷酸转移在1~2个甘露糖残基上→在中间膜囊切去N-乙酰葡糖胺形成M6P配体→与反面膜囊上M6P 受体结合→出芽的方式转运。

②基本功能:1)清除无用生物大分子,衰老细胞器、细胞;2)防御作用:如巨噬细胞;3)细胞内消化:如从LDL释放胆固醇,单细胞真核生物籍其消化食物;4)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如将甲状腺球蛋白降解成有活性的甲状腺素;5)发育过程中细胞的清除;6)受精过程中的作用。

8.过氧化物酶体与溶酶体有哪些区别?怎样理解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的细胞器?

①区别:过氧化物酶体和初级溶酶体的形态与大小类似,但过氧化物酶体中的尿酸氧化酶等常形成晶格状结构,可作为电镜下识别的主要特征。

②在不同的生物细胞以及单细胞生物的不同个体中的过氧化物酶体所含酶的种类及其行使的功能有所不同,因此说过氧化物酶体是异质性细胞器。

9.何谓蛋白质的分选?图解真核细胞蛋白

质分选途径。

概念: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开始合成,在

细胞质基质或运至糙面内质网继续合成,然

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这

一过程成为蛋白质的分选或定向运转。

10.已知的膜泡运输有哪几种类型?各自主要功能如何?

①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介导蛋白质从高尔基体反面向质膜、胞内体向溶酶体和植物液泡的运输。

②COPI有被小泡,介导逆向运输,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也可介导高尔基体不同区域间的蛋白质运输。

③COPII有被小泡,介导顺向运输,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形成于内质网出口位点,该处无核糖体。

11.比较N-连接和O-连接。

①N-连接的糖基化: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糖为N-乙酰葡糖胺。

②O-连接的糖基化: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

12.何谓泛素和泛素化途径。

①泛素:真核细胞中高度保守的小分子蛋白,与要降解的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共价连接,指导蛋白质在蛋白酶体中进行降解。

②泛素依赖性降解途径:在E1、E2、E3三种酶的催化下,通过一系列级联反应将泛素连接到靶蛋白上,最后由26S蛋白酶体特异性识别被泛素化的底物并将其降解,同时释放出泛素单体以备循环利用。

13.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分别是什么?

①内质网:葡糖-6-磷酸酶②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③溶酶体:酸性磷酸酶④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1.试述细胞以哪些方式进行通信,各种方式之间有何不同?

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1)主要类型:①直接接触型: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即细胞识别;②直接联系型:即细胞间隙连接,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③间接联系型: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可分为4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化学突触。

(2)区别:①直接接触型:细胞间直接接触,不需要分泌化学信号分子,通过与质膜结合的信号分子与其相接触的靶细胞质膜上的受体分子相结合,影响其他细胞;②直接联系型:细胞间通过孔隙交换小分子实现代谢偶联或电偶联;③间接联系型:细胞间的通讯需要细胞分泌化学信号。

2.何谓细胞转导中的分子开关蛋白?举例说明其作用机制。

(1)概念:具有可逆磷酸化控制的蛋白激酶称为分子开关蛋白。有两种类型:通过磷酸化传递信号的分子开关蛋白和通过结合蛋白传递信号的分子开关蛋白(G蛋白)

(2)作用机制:如胞内第二信使分子NO在导致血管平滑肌舒张中的作用机制,NO导致靶细胞内可溶性的鸟苷酸活化,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应答神经终末的刺激,NO扩散进入靶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快速导致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从而引起血管扩张、血流畅通。

第九章细胞骨架

1.细胞骨架包括哪几部分?简述其组成、结构及对应的特异药。

2.简述肌肉中的三种蛋白质。

(1)肌球蛋白:构成粗肌丝。由2重链和4轻链组成,具有2球形的头和1螺旋化的杆,头部有ATP酶活性。II 型肌球蛋白主要功能是参与肌丝滑动。在非肌细胞中,II型参与形成应力纤维和胞质收缩环。

(2)原肌球蛋白:由两条平行的多肽链形成α螺旋构型,位于肌动蛋白螺旋的沟中,作用是加强和稳定肌动蛋白丝,调节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头部的结合。

(2)肌钙蛋白:含三个亚基,C亚基结合钙,T亚基与原肌球蛋白有高度亲和力,I亚基抑制肌球蛋白的ATP酶活性。

3.微丝结合蛋白

已知的的微丝结合蛋白有100多种。①核化蛋白:使游离actin核化,开始组装②单体隐蔽蛋白:阻止游离actin向纤维添加③封端蛋白:使纤维稳定④单体聚合蛋白:将结合的单体安装到纤维⑤微丝解聚蛋白⑥交联蛋白⑦纤维切断蛋白⑧膜结合蛋白

第十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1.概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结构: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核仁、核体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的存储场所,在这里进行基因复制、转录和转录初产物的加工过程,从而控制细胞的遗传和代谢活动。

2.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功能。

结构:胞质环、外环、核质环、内环、辐(柱状亚单位、腔内亚单位、环带亚单位)、栓

功能:①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被动扩散亲水通道;②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亲核蛋白的核输入,核定位信号;RNA及核糖体亚单位的核输出,核输出信号。

3.染色质按功能分为几类?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按照功能状态的不同,可将染色质分为活性染色质和非活性染色质。活性染色质是指具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非活性染色质是指没有转录活性的染色质。活性染色质具有DNasel超敏感位点,在生化上具有特殊性,在组蛋白修饰具有特异性。

4.DNA为什么要包装成染色质?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

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模型:①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串珠结构;②由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螺线管;③由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0.4μm的超螺线管(单位线);④超螺线管进一步螺旋折叠,形成染色单体。染色体组装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与DNA复制、修复和重组直接相关。

5.分析中期染色体的3种功能元件及其作用。

①自主复制DNA序列:DNA复制起点;②着丝粒DNA序列:有两个彼此相邻的核心区,一个是AT区,另一个是保守区;③端粒DNA序列:保持线性染色体的稳定性。

6.概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

结构:①纤维中心:是致密纤维包围的低电子密度的圆形结构,主要成分为RNA聚合酶和rDNA。是rRNA 基因的储存位点;②致密纤维组分:呈环形或半月形包围FC,由致密纤维构成,是新合成的rRNA;③颗粒组分:由直径15-20 nm的颗粒构成,是不同加工阶段的RNP。是核糖体亚单位成熟和储存的位点。

功能:核仁的主要功能涉及核糖体的生物发生,这是一个向量过程。这一过程包括: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rRNA前体的加工;核糖体亚单位的组装。

第十一章核糖体

1.以80S核糖体为例,说明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

(1)核糖体是一种没有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成分是:核糖体表面为r蛋白;核糖体内部为rRNA。(2)80S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由60S大亚单位与40S小亚单位组成。小亚单位中含有18S的rRNA

分子和33种r蛋白;大亚单位含有一个28SrRNA分子、一个5SrRNA分子、一个5.8SrRNA分子和49种r 蛋白分子。

(3)核糖体的大小亚单位常游离于胞质中,只有当小亚单位与mRNA结合后,大亚单位才与小亚单位结合形成完整的核糖体。肽链合成终止后,大小亚单位解离,重又游离于胞质中。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其唯一的功能是按照mRNA的指令由氨基酸高效且精确的合成多肽链。

2.已知核糖体上有哪些活性部位?它们在多肽合成中各起什么作用?

①与mRNA的结合位点;②氨酰基位点:又称A位点,与新掺入的氨酰-tRNA的结合位点;③肽酰基位点:又称P位点,与延伸中的肽酰-tRNA的结合位点;④E位点:肽酰转移后与即将释放的tRNA的结合位点;

⑤与肽酰tRNA从A位点转移到P位点有关的转移酶(即延伸因子EF-G)的结合位点;⑥肽酰转移酶的催化位点;⑦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其它起始因子、延伸因子和终止因子的结合位点。

3.何谓多聚核糖体?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行使功能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概念:核糖体在细胞内并不是单个独立地执行功能,而是由多个甚至几十个核糖体串连在一条mRNA分子上高效地进行肽链的合成,这种具有特殊功能与形态结构的核糖体与mRNA的聚合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生物学意义:细胞内各种多肽的合成,不论其分子量的大小或是mRNA的长短如何,单位时间内所合成的多肽分子数目都大体相等。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多肽合成,对mRNA的利用及对其浓度的调控更为经济和有效。

4.多聚核糖体形式如何进行蛋白质合成的。

①30S小亚基与mRNA结合;②第一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P位点;③第二个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 位点;④氨酰转移酶催化A位点的氨基和P位点的羧基形成肽键,肽键形成后,A位点的tRNA一端与密码子相连,另一端连接一个二肽;⑤转位:核糖体沿mRNR分子的5’→3’方向移动3个核苷酸,携带二肽的tRNA从A位点移动到P位点,没有携带任何氨基酸的tRNA进入E位点并脱离核糖体,开始新的循环;

⑥终止:当A位点为终止子时,在释放因子的作用下肽链合成终止,多肽链自核糖体上脱落进入细胞质,核糖体从mRNA上释放并解离为大小亚基。

5.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在结构组分及蛋白质合成上的异同点。

相同点: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蛋白质合成均是以多聚核糖体的形式进行的,可大大提高多肽合成的速度。不同点:①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同时并几乎在同一部位进行;②真核细胞的转录在细胞核内,蛋白质合成在细胞质中。

第十二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1.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

(1)从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经过物质积累过程,直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细胞生长、DNA复制和细胞分裂,最终将细胞遗传物质和其他内含物分配给两个子代细胞。

(2)一个细胞周期可分为G1、S、G2和M四个时期。主要变化:①G1期细胞的物质代谢活跃,进行RNA 和蛋白质物质代谢活跃,细胞体积增大,dNTP积累,为进入S期做准备。在G1期晚期有检验点,检验前次有丝分裂是否完成、外界环境是否合适、细胞是否充分长大、DNA有无损伤。②S期主要事件是DNA的复制,常染色体与异染色体的复制不同步进行,DNA量加倍。③G2期合成大量蛋白质,但此时期合成的蛋白质与前两期不同,主要为细胞进入M期做好准备,如合成着丝粒蛋白、细胞周期蛋白B和微管蛋白。④M期核膜破裂,核仁消失,染色质形成染色体,子染色体移向两极,在两极形成子核,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

2.细胞周期时间是如何测定的?

标记有丝分裂百分数法,用3H-TdR对测定细胞脉冲标记、定时取材,通过统计标记有丝分裂细胞百分数来测定细胞周期。

3.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1)自然同步化:①多核体:粘菌、疟原虫。②水生动物受精卵:海胆、两栖类。③增殖抑制解除后的

同步分裂:真菌休眠孢子。

(2)人工同步化:(1)选择同步化:a.有丝分裂选择法:优点:操作简单,同步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伤害;缺点: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少(分裂细胞约占1%~2%)。b.密度梯度离心法(细胞沉降分离法)优点:可用于任何悬浮培养的细胞;缺点:同步化程度较低。②诱导同步化:a.DNA合成阻断法:用DNA合成抑制剂,可逆阻断细胞周期,然后释放。常用TdR双阻断法。优点:同步化程度高;缺点:产生非均衡生长,个别细胞体积增大。b.分裂中期阻断法:用秋水仙素等微管抑制剂将细胞阻断在中期。优点是便于观察染色体,缺点是可逆性较差。

4.试比较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点。

(1)有丝分裂:①发生在体细胞;②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前后均为二倍体;③DNA的复制发生在S期;④染色体独立活动;⑤经历的时间短,⑥遗传物质不发生变化。

(2)减数分裂:①仅发生在成熟的生殖细胞;②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分裂前为二倍体,分裂后为单倍体;③DNA复制发生在前减数分裂间期和减数分裂I前期;④染色体发生配对、联会、交换和交叉;⑤经历的时间长;⑥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是遗传多样性的基础。

5.试述动粒的结构与机能。

结构:动粒的外侧主要用于纺锤体微管附着,内侧与着丝粒相互交织。在电镜下,动粒分为一个圆盘结构,分为内中外三层,内侧可能由着丝粒染色质构成,外层为细纤维网络状结构,中层有细纤维横跨内外层之间。在外层表面有一些纤维样的物质。

功能:染色体的向极运动依靠动粒被纺锤体微管所捕获。没有动粒的染色体不能与纺锤体微管发生有机联系,也不能和其他染色体一起向两极运动。

6.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各起何作用?

(1)G1/S检验点:在酵母中称为start点,在哺乳动物中称为R点,检验DNA是否损伤、细胞外环境是否适宜、细胞体积是否足够大

(2)S期检验点:检验DNA复制是否完成

(3)G2/M期检验点:检验DNA是复制是否完成、DNA损伤是否得以修复、细胞是否已生长到合适大小、环境因素是否有利于细胞分裂

(4)中-后期检验点:纺锤体组装检验点

第十三章程序性细胞死亡与细胞衰老

1.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特征及其与坏死的区别是什么?

概念:是一个主动的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由于其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形态特征:①凋亡的起始:细胞表面特化结构消失,细胞间接触消失,糙面内质网减少,染色质固缩;②凋亡小体的形成:核染色体断裂成小片段,某些细胞器聚集并被反折的质膜,细胞表面产生泡状或芽状凸起并逐渐形成凋亡小体;③凋亡小体逐渐被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

区别:①细胞凋亡是细胞变小变园,细胞内成分密度增大,凋亡小体内被吞噬,细胞内容物不渗漏,不引起炎症。②细胞坏死时外形变得不规则;溶酶体膜破坏,水解酶破坏胞内成分;细胞膜破坏,胞浆外溢,引发周围组织的炎症。

2.什么是“Hayflick界限”?

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细胞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称为“Hayflick界限”。

第十四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无)

第十五章细胞的社会联系:细胞连接、细胞黏着和细胞外基质

1.细胞通过哪些方式产生社会联系?细胞社会联系有何生物学意义?

细胞通讯、细胞连接与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细胞通讯使信号细胞与靶细胞产生社会联系外,细胞还通过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胞外基质间形成连接结构,识别与黏着以及胞外基质的参与,协调多细胞生物体中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在形态建成、组织构建以及细胞通讯等方面的细胞社会联系,对细胞的存活、发育、迁移、增殖以及基因的差异表达产生重要的调控作用。

2.细胞联系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功能?

(1)封闭连接:紧密连接是封闭连接的主要形式。紧密连接存在于上皮细胞顶部侧壁,连接区域具有蛋白质焊接线,也称嵴线,由成串排列的特殊跨膜蛋白组成。相邻细胞之间的质膜紧密结合,没有缝隙。主要作用:封闭、连接和隔离作用,如形成构成血脑屏障。维持上皮细胞极性。

(2)锚定连接:通过细胞骨架系统将相邻细胞或细胞与胞外基质,连接形成一个坚挺、有序的细胞群体。根据参与的细胞骨架成分的不同分为与中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与半桥粒)、与肌动蛋白微丝相连的锚定连接(粘合带和粘合斑)。主要功能:分散细胞间或细胞与胞外基质间的作用力。

(3)通讯连接:是多细胞有机体中相邻细胞间连接的一大类型组织结构,包括间隙连接、植物细胞中的胞间连丝以及化学突触。主要功能除了具有细胞间连接作用外,还具有胞间小分子物质交换和信号传递作用。

3.细胞黏着分子有哪些?

(1)钙黏蛋白:同亲型CAM,依赖Ca2+;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均含Ca2+结合部位。作用:介导细胞连接:如E-钙粘蛋白;参与细胞分化:决定胚胎细胞间的粘附,影响细胞分化;抑制细胞迁移。(2)选择素:异亲型CAM,依赖于Ca2+;其分子的胞外部分具有一凝集素样结构域;参与白细胞与脉管内皮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粘合;已知选择素有三种:L选择素(选择素广泛存在于各种白细胞的表面,参与炎症部位白细胞的出脉管过程)、E选择素(存在于活化的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及P选择素(贮存于血小板及内皮细胞)。

(3)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同亲型或异亲型CAM,一般不依赖于Ca2+,含有免疫球蛋白(Ig)样结构域,介导细胞间的黏着作用。

(4)整联蛋白:多为异亲型细胞粘着分子,作用依赖于Ca2+,是由α和β亚单位形成异二聚体。整联蛋白识别的主要部位是配体上的RGD三肽结构,可介导细胞与细胞及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黏连链接。

4.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1)胶原:结构:基本结构单元为原胶原,原胶原分子间共价交联,呈1/4交替平行排列,形成胶原纤维。功能:对细胞的粘连作用;促进细胞的生长;胶原与细胞分化;胶原缺陷与疾病;胶原作为细胞外基质,对细胞的形态、增殖、分化及运动都有调控作用。

(2)糖胺聚糖:是重复二糖单位构成的无分枝长链多糖。二糖单位通常由氨基已糖和糖醛酸组成。可分为: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硫酸乙酰肝素、硫酸角质素。功能:吸引大量阳离子,吸水产生膨胀压力,赋予胞外基质抗压的能力;在细胞外形成多孔的水和胶状体,提供机械支持作用。

(3)蛋白聚糖:是许多糖胺聚糖与核心蛋白的Ser残基共价连接形成的巨分子,以非共价键连接许多蛋白聚糖形成多聚体。功能:形成多孔、吸水的胶状物,保护细胞,抗挤压;可与成纤维细胞成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结合,有利于激素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完成信号的转导;部分蛋白聚糖参与基膜的形成。(4)层粘连蛋白:结构:是高分子量糖蛋白。由三条肽链借二硫键交联成不对称十字形分子。已知7种LN 分子,8种亚单位(α1-3、β1-3、γ1-2)。与FN不同,这8种亚单位由不同基因编码。LN中至少存在两个不同的受体结合部位(R-G-D序列)。功能:是一种多功能性蛋白质,其功能和细胞粘连、细胞生长、细胞形态、细胞分化和基质组装等密切相关。

(5)纤连蛋白:结构:含糖4.5-9.5%;已鉴定的FN亚单位20种以上。由同一基因编码,转录后拼接不同,形成多种异型分子;FN的每个亚单位有5-7个有特定功能的结构域。功能:主要功能是介导细胞粘着;FN上的RGD(Arg-Gly-Asp)序列可与细胞表面的整合素结合;在胚胎发育过程中,FN 对细胞的迁移和分化起作用。

(6)弹性蛋白:是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高度疏水性的非糖基化蛋白。分子结构特点:无规则卷曲;形成网状结构。功能:与胶原纤维共同存在,分别赋予组织弹性和抗张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完整版)《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行政组织学》综合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功利性组织(教材P6):这种类型的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教材P36) :里格斯创立了所谓的“棱柱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教材P43):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教材P128):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 5.单向沟通(教材P190):单向沟通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 6.主文化(教材P228):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7.单环学习(教材P212):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 8.敏感性训练(教材P281):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第二部分:选择题 1、行政组织是追求(A)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公共价值的组织 D、行政权力的组织 2、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为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D) A、罗森茨韦克 B、卡斯特 C、孔茨 D、帕森斯 3、学者(A)将影响一切组织的一般环境特征划分为文化特征、技术特征、教育特征、政治特征、法制特征、自然资源特征、人口特征、社会特征、经济特征等几个方面。 A、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 B、罗森布鲁姆和法约尔 C、帕森斯和里格斯 D、斯蒂格利茨和巴纳德 4、上世纪六十年代,钱德勒出版了一本专著,提出了组织结构的设计要跟随战略变化的观点,此本书名为(A) A、《战略与组织结构》 B、《组织管理战略》 C、《战略管理》 D、《组织与战略》 5、民族自治地方分为自治区、(B)、和自治县三级 A、自治乡 B、自治州 C、自治市 D、自治地方 6、个体心理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D)两方面的内容。

细胞生物学课后题

一、细胞内膜泡运输的概况、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膜泡运输是蛋白质分选的一种特有的方式,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在转运过程中不仅涉及蛋白质本身的修饰、加工和组装,还涉及多种不同的膜泡靶向运输及其复杂的调控过程。主要分为一下三种类型: COPⅠ包被小泡:负责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返回内质网。 COPⅡ衣被小泡:介导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的物质运输。 网格蛋白衣被小泡:介导质膜→胞内体、高尔基体→胞内体、高尔基体→溶酶体、植物液泡的物质运输 二、试述物质跨膜的种类及其特点 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被动运输: 指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1、简单扩散:也叫自由扩散(free diffusion)。特点:①沿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扩散; ②不需要提供能量;③没有膜蛋白的协助。 2、促进扩散:特点:①比自由扩散转运速率高;②运输速率同物质浓度成非线性关系; ③特异性;④饱和性。 (二)主动运输: 是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 主动运输的特点是:①逆浓度梯度(逆化学梯度)运输;②需要能量;③都有载体蛋白。(三)吞排作用 真核细胞通过胞吞作用和胞吐作用完成大分子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 三、试述Na+—K+泵的工作原理 Na+—K+ATP酶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构象的变化,导致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在膜内侧Na+与酶结合,激活ATP酶活性,使ATP分解,酶被磷酸化,构象发生变化,于是与Na+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外侧;这种磷酸化的酶对Na+的亲和力低,对K+的亲和力高,因而在膜外侧释放Na+、而与K+结合。K+与磷酸化酶结合后促使酶去磷酸化,酶的构象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K+与酶的亲和力降低,使K+在膜内被释放,而又与Na+结合。总的结果是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3个Na+,转进2个K+。 四、试述胞间通信的主要类型 1)、细胞间隙连接 细胞间隙连接:是一种细胞间的直接通讯方式。两个相邻的细胞以连接子相联系。连接子中央为直径1.5nm的亲水性孔道。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信号分子(受体)与另一细胞表面的信号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最终产生细胞应答的过程,即细胞识别。 3)、化学通讯 细胞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如激素)至细胞外,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靶细胞,调节其功能,这种通讯方式称为化学通讯。根据化学信号分子可以作用的距离范围,可分为以下3类:内分泌、旁分泌、自分泌

(整理)填空题名词解释及答案.

第一部分填空一、蛋白质化学 1、天然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是()。 2、当氨基酸溶液的pH=pI时,氨基酸以()离子形式存在,在pH>pI时,氨基酸以 ()离子形式存在,在pH

6、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 7、环状DNA的存在状态主要有()和()。 8、DNA二级结构的维持力有()、()和(),其中主要维持力是 ()。 9、tRNA的三叶草结构主要含有()、()、()和()环,还有 ()臂。 答案: 1 2 ′; 2 胸腺尿; 3 三叶草倒L ; 4 碱基磷酸戊糖; 5 9 1 糖苷糖苷嘌呤核苷; 6 核苷酸 7 松弛环超螺旋 8 氢键碱基堆积力离子键碱基堆积力 9 D环反密码子环 TψC环可变环氨基酸臂 三、酶 1、使酶具有高催化效应的因素是()、()、()、()和()。 2、同工酶是指(),但()不同的一类酶。 3、磺胺类药物能抑制细菌生长,因为它是()的结构类似物,()性的抑制( )酶的活性。 4、欲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反应速度的90%,此时底物浓度应是此酶Km值的()倍。 5、依酶促反应类型,酶可分为六大类,它们是()、()、()、()、()和()。 6、对于某些调节酶来说,v对[S]作图呈S型曲线是因为底物结合到酶分子上产生的一种 ()效应而引起的。 7、目前认为酶促反应的机理是()。 8、如果一个酶对A、B、C三种底物的米氏常数分别是Kma、Kmb、Kmc ,且Kma>Kmb>Kmc, 则此酶的最适底物是(),与酶的亲和力最小的底物是()。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1受体,配体:受体(receptor):存在于细胞膜上细胞内、能接受外界的信号,并将这一信号转化为细胞内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从而对细胞的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的蛋白质分子。 配体(ligand):受体所接受的外界信号,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生长因子、光子、某些化学物质及其他细胞外信号。受体是细胞膜上的特殊蛋白分子,可以识别和选择性地与某些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与之结合的相应的信息分子叫配体。 2. 细胞通讯,信号传导,信号转导,细胞识别: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别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 信号传导:相当于是将上面细胞的刺激冲动传向下一个细胞,起着一种传递承接的作用,生化性质上没有什么改变。信号转导:指细胞通过胞膜或胞内受体感受信息分子的刺激,经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转换,从而影响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过程。 细胞识别:是指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从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是细胞通讯的一个重要环节。

3. 分子伴侣:一类在序列上没有相关性但有共同功能的蛋白质,它们在细胞内帮助其他含多肽的结构完成正确的组装,而且在组装完毕后与之分离,不构成这些蛋白质结构执行功能时的组份。 4. 核孔复合体:在内外膜的融合处形成环状开口,直径为50~100nm,核孔构造复杂,含100种以上蛋白质,并与核纤层紧密结合。是选择性双向通道。功能是选择性的大分子出入(主动运输),酶、组蛋白、mRNA、tRNA等存在电位差,对离子的出入有一定的调节控制作用。 5. 常染色质,异染色质 : 在细胞核的大部分区域,染色质结构的折叠压缩程度比较小,即密度较低,进行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浅,这部分染色质称常染色质.着丝点部位的染色质丝,在细胞间期就折叠压缩的非常紧密,和细胞分裂时的染色体情况差不多,即密度较高,细胞染色时着色较深,这部分染色质称异染色质. 6. 核仁组织区:即rRNA序列区,它与细胞间期核仁形成有关,构成核仁的某一个或几个特定染色体片断。这一片段的DNA转录为rRNA, rRNA所在处。 7. 多聚核糖体: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同一条mRNA分子能够同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若干条蛋白质多肽链,结合在同一条mRNA上的核糖体就称为多聚核糖体。 8. 紧密连接,粘着带,桥粒,间隙连接:

行政组织学章节答案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行政组织学导论 1、组织:组织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之中,由一定要素组成的,为了达成一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并随着内部要素和外部环境不断变化而自求适应和调整,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一个开放系统。 2、行政组织:行政组织就是指为推行国家公共行政事务而依法建立起来的各种行政机关的统称。 3、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4、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5、团体意识:团体意识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在思想上、认识上、感情上和行为上拥有共同一致的价值观。团体意识是维系组织存在与发展的灵魂。第二章组织理论的发展 1、霍桑实验: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乔治·梅奥、罗斯利斯伯格。他们的学说是从20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初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的,因而得名霍桑试验。霍桑试验从1924年开始到1932年结束,历时8年,经过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群体行为、员工态度、工作士气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实验,他们发现并证明,人们的生产效率不仅仅取决于人的生理方面、物理方面的因素,而且更受到社会环境、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影响。 2、“需要层次论”:马斯洛创立的。他在其代表性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和《激励与个人》中,对人的行为和动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人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这些需要按照人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可以划分为5个基本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只有满足了人低层次的需求后,人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在管理中,应从满足员工不同的需求入手,以激励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3、帕森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社会系统组织理论的创始者。帕森斯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有其独特的研究,他认为,所有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个社会系统,每个大的社会系统下面又分有若干小的社会系统,整个社会则是一个最大的社会系统。社会系统在本质上是由组织成员的行为或行为关系所构成,因此,在研究组织时,应重点研究这些行为活动及角色关系。帕森斯认为,各种社会组织都面临适应、目标达成、内部整合和模式维持等四个基本的问题,组织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可通过决策阶层、管理阶层和技术阶层去完成。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及参考答案

细胞生物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作业一 ●一切活细胞都从一个共同的祖先细胞进化而来,证据是什么想像地球上生命进化的很早时期。可否假设那个原始的祖先细胞是所形成的第一个仅有的细胞 1、关于一个共同祖先的假说有许多方面的证据。对活细胞的分析显示出其基本组分有着令人惊异的相似程度,例如,各种细胞的许多新陈代谢途径是保守的,在一切活细胞中组成核酸与蛋白质的化合物是一样的。同样,在原核与真核细胞中发现的一些重要蛋白质有很相似的精细结构。最重要的过程仅被“发明”了一次,然后在进化中加以精细调整去配合特化细胞的特定需要。●人脑质量约1kg并约含1011个细胞。试计算一个脑细胞的平均大小(虽然我们知道它们的大小变化很大),假定每个细胞完全充满着水(1cm3的水的质量为1g)。如果脑细胞是简单的正方体,那么这个平均大小的脑细胞每边长度为多少 2、一个典型脑细胞重10-8g (1000g/1011)。因为1g水体积为1 cm3,一个细胞的体积为10-14m3。开立方得每个细胞边长2.1 × 10-5m即21 μm。 ●假定有一个边长为100μm,近似立方体的细胞 (1)计算它的表面积/体积比; (2)假设一个细胞的表面积/体积比至少为3才能生存。那么将边长为100μm,总体积为1 000 000μm3的细胞能在分割成125个细胞后生存吗 3、(1) 如图1所示,该细胞的表面积(SA)为每一面的面积(长×宽)乘以细胞的面数,即SA=100 μm ×100 μm ×6 = 60 000 μm2。细胞的体积是长×宽×高,即(100 μm)3=1 000 000 μm3因而SA/体积的比率=SA/体积=60 000μm/ 1 000 000μm= 0. 06 μm-1。 (2) 分割后的细胞将不能存活。125个立方体细胞应有表面积300 000μm2, SA/体积的比率为0.3。如果要使总表面积/体积达到3,可以假设将立方体边长分割成n份,每个小方块的表面积为SA l,总面积为SA t则有: 分割后的小方块表面积为SA l = 6 × (100/n) 2(1) 总面积为SA t = 6 × (100/n) 2 × n3(2) 根据细胞存活要求SA t/V = 3 (3) 即: 6 × (100/n) 2 × n3 / 1003 = 3 (4) 由(4)可知n=50,即细胞若要存活必须将其分割成125000个小方块。 ●构成细胞最基本的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 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4、基因组,细胞质膜和完整的代谢系统 图1 边长为100μm的立方体与分割成125块后的立方体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实用文体写作》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97)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9704-1999)《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将公文的构成要素划分为眉首、主体、版记三个部分。 2.经济新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真、新、精三个方面。 3.合同主要应当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合法性、合意性、平等性和规范性。 4.作为程式化程度最高的文种,公文具有以下特点:法定性、政策性、实用性、时效性、规范性。 5.调查报告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真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6.产品说明书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消费、传播知识、宣传企业。 7.具体地说,计划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见作用、指导作用、约束作用。 8.目的明确、格式规范、用语得体是公关文书应当具备的最为突出的特点。 9.新闻标题在行列格式上主要有三行标题、双行标题、单行标题三种。‘ 10.经济活动分析报告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建议功能、反馈功能和预测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 1.工作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工作或某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帮助和借鉴的一种文书材料。 2.条例是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或某一重大事项的处理方式及某一组织的宗旨、任务极其成员的职责权限等作出规定的指令性文书。 3.民事诉讼文书是指司法机关为处理各类民事诉讼案件以及当事人、律师为解决诉讼纠纷和处理非诉讼问题,依法制作或使用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4.计划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5.可行性研究是在某一项经济活动实施之前,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和对有关信息的分析以及必要的测算等工作,对项目进行技术论证和经济评价,以确定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的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行为。反映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结果的书面报告,就是“可行性研究报告”。 6.刑事自诉状是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制作并使用的法律文书。 7.调查报告是就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8.经济活动分析报告是企业和经济管理部门常用的一种专业文书,是以科学的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为依据,根据计划指标、会计核算、统计工作的报表和调查研究掌握的情况与资料,对本部门或有关单位一定时期内的经济活动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作出正确的评估,找出成绩和问题,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行政组织学名词解释形成性作业2答案

形成性作业2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功利组织:功利性组织是以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基础,即以功利或物质报偿的方式作为管理和控制部属的主要手段。 2、棱柱模式理论:所谓“棱柱子模式理论”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 3、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指的是组织界限以内与组织的个体决策行为直接相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 4、权力性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又称强制性影响力,它主要源于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权力性影响力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它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的。 形成性作业4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单向沟通 P190 单向沟通是指在沟通时,一方只发送信息,另一方只接受信息,双方无论在语言和情感上都不要信息的反馈。如作报告、发指示、下命令等都属于单向沟通。 2.主文化 P228 主文化是行政组织中上层管理人员或者领导人员所主导和支持的,与组织中正式的规章制度、组织战略和政策有较为紧密的联系的文化。它体现的是一种核心价值观,它为组织中绝大多数成员所认可和共享,在组织中占据着主导地位。组织中的主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代表,通常展现了一个组织特有的精神气质和风格心态. 3.单环学习 P212 单环学习是将组织动作的结果与组织的策略和行为联系起来,并对策略和行为进行修正,以使组织绩效保持在组织规范与目标规定的范围内。而组织规范与目标本身则保持不变。显然,单环学习只有单一的反馈环,它是在当前的系统和文化框架下提高组织能力,完成已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种学习的目标是适应环境,取得最大效率,学会如何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完成组织任务。 4.敏感性训练 P281 敏感性训练,又称敏感度训练或“T组训练”(T-group training),是一种在实验室进行的训练方式。所谓的敏感性训练就是通过群体间相互作用的体验,提高受训者的社会敏感性和行为的灵活性,帮助提高受训者对自己、他人、群体和组织的认知能力和理解力,并掌握如何处理这些社会关系的技能。

细胞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八章细胞信号转导 1、名词解释 细胞通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与其受体相互作用,产生特异性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受体:指能够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配体(信号分子)的大分子。多数为糖蛋白,少数为糖脂或二者复合物。 第一信使:由信息细胞释放的,经细胞外液影响和作用其它信息接收细胞的细胞外信号分子 第二信使:第一信使与受体作用后在胞内最早产生的信号分子称为第二信使。 2、细胞信号分子分为哪两类?受体分为哪两类? 细胞信号分子:亲脂性信号分子和亲水性信号分子; 受体:细胞内受体:位于细胞质基质或核基质,主要识别和结合脂溶性信号分子; 细胞表面受体:主要识别和结合亲水性信号分子(三大家族;G蛋白耦联受体,酶联受体,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3、两类分子开关蛋白的开关机制。 GTPase开关蛋白:结合GTP活化,结合GDP失活。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引起GDP从开关蛋白释放,继而结合GTP并引起G蛋白构象改变使其活化;随着结合GTP水解形成GDP和Pi,开关蛋白又恢复成失活的关闭状态。GTP水解速率被GTPase促进蛋白GAP和G蛋白信号调节子RGS所促进,被鸟苷酸解离抑制物GDI所抑制。 普遍的分子开关蛋白:通过蛋白激酶使靶蛋白磷酸化和蛋白磷酸酶使靶蛋白去磷酸化活性调节蛋白质活性。 4、三类细胞表面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各有何特点? (1)离子通道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自身为离子通道的受体,有组织分布特异性,主要存在与神经、肌肉 等可兴奋细胞,对配体具有特异性选择,其跨膜信号转导无需中间步骤,其信号分子是神经递质。 (2)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特点:信号需与G蛋白偶联,其受体在膜上具有相同的取向,G蛋白耦联受体一 般为7次跨膜蛋白,会产生第二信使,G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 (3)酶连受体信号转导特点:a.不需G蛋白,而是通过受体自身的蛋白酶的活性来完成信号跨膜转换;b.对信号的 反应较慢,且需要许多细胞内的转换步骤;c.通常与细胞生长、分裂、分化、生存相关。 5、试述cAMP信号通路。 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Rs)→G蛋白(Gs)→腺苷酸环化酶(C)→ cAMP →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PKA)→细胞质中靶蛋白→细胞反应 →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表达 6、试述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胞外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q蛋白→磷脂酶C(PLC )→PIP2 →IP3→胞内Ca2+浓度升高→Ca2+结合蛋白(如钙调蛋白CaM)→靶酶(如CaM蛋白激酶)→细胞反应 →靶蛋白→细胞反应 →DAG→激活PKC →抑制蛋白(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MAPK(磷酸化)→基因调控蛋白→调控基因表达 7、试述RTK-Ras信号通路及其主要功能。 细胞外信号→RTK二聚体化和自身磷酸化→接头蛋白(如GRB2)→GEF(如Sos)→Ras与GTP结合并活化→ MAPKKK(即Raf)活化→MAPKK(即MEK)磷酸化并活化→MAPK(即ERK)磷酸化并活化,进入细胞核→其他激酶或转录因子磷酸化修饰→基因表达→细胞应答和效应 8、比较cAMP信号通路和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的异同点。 相同点:都由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和效应器三部分构成 不同点:产生的第二信使不同,CAMP信号通路主要通过蛋白激酶A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种胞内信使,分别启动IP3/Ca2+和DAG/PKC两个信号传递途径。 第九章细胞骨架 1.名词解释 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架结构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丝。 分子发动机:是一类利用ATP供能产生推动力,进行细胞内物质运输或运动的蛋白。 2.细胞质骨架由哪几种结构组成?各结构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支架作用、细胞内物质运输的轨道、鞭毛和纤毛的运动、参与细 胞分裂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护理学基础》填空题名词解释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2) 一、填空题 1. 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敬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 奥瑞姆(Orem)的自理理论包括自理理论、自理缺陷理论和护理系统理论三部分。 3. 机体散热的主要方式包括辐射、对流、蒸发及传导。 4. 超声波雾化吸入法是应用超声波声能将药液变成细微的气雾,随病人吸气进入呼吸道。 5. 使用绷带进行伤口包扎时,应从远心端向近心端进行。 6. 治疗性沟通是以病人为中心,是有目的的为病人健康服务。 7. 护理学的4个基本概念是人、环境、健康、护理。 8. 健康成人的脉率为60~100次/分的范围内,脉率超过10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速。 9. 弹性运动在促进平衡和整体美感的同时也增加肌肉的长度,延伸性和弹性。 10. 急性大出血时,呕吐物呈鲜红色,出血时间相对缓慢者呕吐物呈咖啡色。 11. 临终病人常见的心理反应依次为震惊与否认期、愤怒期,抑郁期,商讨期和接受期。 12. 沟通的形式包括语言性沟通和非语言性沟通两种。 13. 臀大肌体表定位联线法,取髂前上棘与尾骨联线的外上1/3为注射区。 14. 肝胆疾患的病人适用低脂肪饮食,急性肾炎患者适用低盐饮食。 15.颅脑手术的患者应取头高脚低位或平卧位,翻身时头部不可剧烈翻动,以防引起脑疝,而导致猝死。 16.膀胱高度膨胀时首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否则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粘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17.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反应,也是护理人员最常遇到的问题。 18.连续使用超声雾化吸入器,应间隔_30分钟。 19.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20.判断病人是否发生心脏骤停的两项最主要的表现是意识丧失和大动脉搏动消失。 21.整体护理的宗旨是以整体人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手段,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整体护理。 22. 影响成长和发展的两个最基本因素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23. 隔离的目的是要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24. 对1605、1509、乐果等中毒病人禁用高锰酸钾溶液洗胃,敌百虫中毒者禁用碱性药物溶液洗胃。 25.休克者应采取休克卧位,抬高胸部有利于呼吸,抬高下肢有利于静脉血回流。 26.大量输入保存期长的库存血易发生酸中毒和高钾血症。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Cell Biology:广泛采用现代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手段,应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将细胞的整体活动水平,亚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三方面的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动态的观点观察细胞和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以期最终阐明生命的基本规律。 脂筏(lipid raft)是质膜上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大小约70nm 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叶。 质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组成,另外还有少量糖,主要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 膜骨架membrane associated skeleton 细胞膜下与膜蛋白相连的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架结构,它参与维持细胞膜的形状并协助质膜完成多种生理功能。 被动运输(passive transport):通过简单扩散或协助扩散实现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的跨膜转运。动力来自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代谢能量。 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疏水的小分子或小的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的热运动可以使分子从膜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到另一侧,其结果是分子沿着浓度梯度降低的方向转运。因无需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故名。 协助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小分子物质沿其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减小方向的跨膜运动,是由膜转运蛋白“协助”完成的。 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由载体蛋白所介导的物质逆着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侧到高浓度侧转运,需要供给能量。ATP直接供能、间接供能、光能。 协同运输(cotransport):由离子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利用跨膜的离子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使特定离子的顺梯度运动与被转运分子或离子的逆梯度运输相偶联。直接动力是膜两侧的离子浓度梯度。 胞吞作用:质膜内陷形成囊泡将外界大分子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 胞吐作用:与胞吞作用的顺序相反,将细胞内的分泌泡或其它某些膜泡中的物质通过细胞膜运出细胞的过程。 外膜(outer membrane):单位膜结构,厚约6nm。含40%的脂类和60%的蛋白质,具有孔蛋白(porin)构成的直径2-3nm的亲水通道,10KD以下的分子包括小型蛋白质可自由通过。内膜(inner membrane):厚约6-8nm。含100种以上的多肽,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高于3:1。心磷脂含量高(达20%)、缺乏胆固醇,类似于细菌。 膜间隙(intermembrane space):内外膜之间的腔隙,延伸到嵴的轴心部。宽约6-8nm。其中含有许多可溶性酶类,底物和辅助因子。标志酶为腺苷酸激酶。 基质(matrix):内膜之内侧,类似胶状物,含有很多Pr.和脂类。三羧酸循环,脂肪酸和丙酮酸氧化的酶类都在其中。另外还有线粒体DNA、核糖体、tRNA、rRNA、DNA聚合酶、AA活化酶等。其标志酶为苹果酸脱氢酶。 外被(outerenvelop):双层膜,每层厚6~8nm,膜间隙为10~20nm。外膜通透性大,细胞质中大多数营养分子可自由进入膜间隙。内膜对物质透过的选择性比外膜强,其上有特殊载体称为转运体,可运载物质过膜。 类囊体(Thylakoid):在叶绿体基质中由单位膜所形成的封闭扁平小囊。 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 TP的过程,称为photophosphorylation 细胞质膜系统(cytoplasmic membrane system):是指细胞内那些在生物发生上与质膜相关的细

行政组织学作业答案

《行政组织学》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为_____D______。 A.非正式组织 B.企业组织 C.行政组织 D.正式组织 2、行政组织是追求_______A________。 A.公共利益的组织 B.利润最大化的组织 C. 公共价值的组织 D. 行政权力的组织 3、行政管理学派的代表人物____B_____被誉为“管理理论之父”。 A.泰勒 B.法约尔 C.卡斯特 D.梅奥 4、存在于组织边界之外,对组织的总体或局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诸要素为_____C___。 A.组织气候 D.组织文化 C.组织环境 D.组织战略 5、领导机关或管理人员能够直接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下属人员或单位的数目称之为_______A________。 A.管理幅度 B.管理层次 C. 管理级别 D.管理范围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两个和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按组织内部是否有正式的分工关系,人们把组织分为___BD____。 A.营利组织 B.正式组织 C.非营利组织 D.非正式组织 2、韦伯对行政组织理论的建构是从权力分析开始的,认为存在着三种纯粹形态的合法权力,它们是____BCD_____。 A.行政的权力 B. 理性——法律的权力 C.传统的权力 D.超凡的权力 3、行政组织环境的基本特点为_____ABCD_____。 A. 环境构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B. 环境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动性 C. 行政组织环境的差异性 D. 行政组织环境的相互作用性 4、组织的环境大致可以分为___A___和____B___,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对组织的管理带来影响。 A.一般环境 B.社会环境 C.政治环境 D.工作环境

细胞生物学习题(有答案)

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 A、Robert Hooke B、Leeuwen Hoek C、Grew D、Virchow 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 A、Robert Hooke和Leeuwen 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 A、80S B、70S C、 60S D、50S 2、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 A、支原体 B、细菌 C、蓝藻 D、植物细胞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高尔基体 D、核糖体 4、蓝藻的遗传物质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 A、中心体 B、中心质 C、中体 D、中心球 5、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 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D、都不对 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 A、细胞核 B、线粒体 C、中心粒 D、质体 7、目前认为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其直径约为() A、0.01μm B、0.1~0.3μm C、1~3μm D、10μm 8、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 A、中心粒 B、叶绿体 C、溶酶体 D、核糖体 9、SARS病毒是()。 A、DNA病毒 B、RNA病毒 C、类病毒 D、朊病毒 10、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 A、细胞质中 B、质膜上 C、线粒体内膜上 D、类核区内 1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 A、朊病毒(prion) B、病毒(Virus) C、立克次体 D、支原体 12、逆转录病毒是一种()。 A、双链DNA病毒 B、单链DNA病毒 C、双链RNA病毒 D、单链RNA病毒 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 A、单克隆抗体 B、多克隆抗体 C、单链抗体 D、嵌合抗体 2、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3、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 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 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 C、用荧光抗体示踪 D、将标本染色 4、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 A、荧光显微镜 B、相差显微镜 C、倒置显微镜 D、扫描电镜 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 A、滴片 B、切片 C、涂片 D、印片 6、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 A、电子显微镜 B、光学显微镜 C、微分干涉显微镜 D、扫描隧道显微镜 7、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

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1.《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 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呐喊》 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1923年8月首次出版。收1918年4月至1922年10月期间的作品共14篇。包括《狂人日记》、《孔乙己》、《故乡》、《阿Q正传》等著名作品。《呐喊》显示了鲁迅对传统文学和外来文艺的有机结合,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典型形象,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代表了鲁迅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它的出版,改变了文学革命初期仅有理论建树而创作不丰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