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车间管道设计

第五章车间管道设计
第五章车间管道设计

1.1管道布置依据

表8-1 管道布置标准表

1.1管路设计一般原则

(1)管道应成列平行敷设,尽量定直线、少拐弯(除自然补偿或方便安装、检修操作需要之外),少交叉以减少管架的数量,节省管架材料,便于施工。

(2)设备间的管道连接,应尽可能地短而直,尤其用合金钢的管道和工艺要求压降较小的管道。

(3)当管道改变标高或走向时,应避免管道形成积聚气体的“气袋”或液体的“口袋”和盲肠。如不可避免时应于高点设放空阀,低点设放净阀。

(4)输送有毒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得在人行通道上设置阀件、伸缩器、法兰等,以免法兰渗漏时介质落入人身上而发生工伤事故。

(5)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不得敷设在生活间、楼梯间和走廊等处。

(6)管道布置不应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动机、配电盘、仪表盘的上空;在有吊车的情况下,管道布置不应妨害吊车工作。

(7)气体或蒸汽管道应从主管上部引出支管,以减少冷凝液的携带;管线要有坡度、以免管内或设备内积液。

(8)由于管法兰处易泄露,生产管道除与设备接口和法兰阀门、特殊管件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他均应采用对焊连接。

不保温、不保冷的常温管道除有坡度要求外,一般不设管托。

1.2管道的敷设

管道敷设分为架空敷设以及地面敷设

1.2.1架空敷设

(1)管道成排地集中敷设在管廊、管架或管墩上。

这些管道主要是连接两个或多个距离较远的设备之间的管道,进出装置的工艺管道以及公用工程管道。管廊规模大,联系的设备数量多,管架则较小和较少。因此管廊宽度可以达到10m甚至10m以上,可以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和其他设备,上方布置空气冷却器。管廊可以有各种平面形状及分支。管墩敷设是一种低的管架敷设,其特点是在管道的下方不考虑通行。这种管架可以是混凝土构架或混凝土和钢的混合构架,也可以是枕式的混凝土墩,但应用较少。

(2)管道敷设在支吊架上。

这些支吊架通常生根于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外壁和设备平台上。所以这些管道总是沿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墙、柱、梁、基础、楼板、平台,以及设备(如各种容器)外壁敷设。沿地面敷设的管道,其支架则生根于小混凝土墩子上或放置在铺砌面上。

(3)某些特殊管道,如有色金属、玻璃、搪瓷、塑料等管道,由于其低的强度和高的脆性,因此在支撑上要给予特别的考虑。例如将其敷设在以型钢组合成的槽架上,必要时应加以软质材料存衬垫等。

1.2.2地面以下敷设

地下敷设分为直接埋地敷设和管沟敷设两种。

(1)埋地敷设。

埋地敷设的优点是利用了地下的空间,但是也有缺点,如腐蚀,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处理以承受大的载荷,低点排液不便以及易凝物料凝固在管内时处理困难等。因此只有在不可能架空敷设时,才予以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的管道最好是输送无腐蚀性或腐蚀性轻微的介质,常温或温度不高的、不易凝固的、不含固体、不易自聚的介质。无隔热层的液体和气体介质管道。例如设备或管道的低点自流排液管或排液汇集管;无法架空的泵吸入管;安装在地面的冷却器的冷却水管,泵的冷却水、封油、冲洗油管等架空敷设困难时,也可埋地敷设。

(2)管沟敷设。

管沟可以分为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前者整个沟体包括沟盖都在地面以下,后面的沟壁和沟盖有一部分露出在地面以上。管沟内通常设有支架和排水地漏,除阀井外,一般管沟不考虑人的通行。与埋地敷设相比,管沟敷设提供了较方便的检查维修条件,同时可以辐射有隔热层、温度高的、输送易凝介质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这是比埋地敷设更优越的地方。

1.3重要物料管线布置

(1)输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物料管道不得铺设在生活间、楼梯、走廊和门等处,这些管道上还应设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和水封等防火防爆装置,并应将放空管引至指定地点或高过层面2m以上。

(2)有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得铺设在通道上空和并列管线上方或内侧。管道铺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方向一般是沿物流的方向。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和阀门,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3)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4)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需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气体支管宜从主管的顶部接出。

(5)有毒介质管道应采用焊接连接,除有特殊需要外不得采用法兰或螺纹连接。有毒介质管道应有明显标志以区别于其他管道,有毒介质管道不应埋地撤设。

(6)布置固体物料或含固体物料的管道时,应使管道尽可能短。少拐弯和不出现死角;需要热补偿的管道,应从管道的起点至终点则整个管系进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热补偿方案。

(7)敷设在管廊上要求有坡度的管道,可采用调整管托高度。在管托上加型钢或钢板垫枕的办法来实现。对于放空气体总管(或去火炬总管)宜布置在管廊立柱的项部,以便于调整标高。

1.4管道支架布置原则

(1)管道固定点的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于复杂管系可用固定点将其划分成几个形状较简单的管段,如L形、Z形管段等进行计算;

2)固定点应设在能充分利用管道自然补偿处;

3)固定点应设置在需要承受管道振动、冲击载荷或需限制管道多方向位移处;

4)作用于管道固定点的荷载应考虑其两侧各滑动支架的摩擦反力;

5)进出装置的工艺管道和非常温的公用物料管道宜在装置分界处设固定点。

(2)管道支承点在垂直方向无位移时可采用刚性支吊架;有位移时可采用可变弹簧支吊架。位移量大时应采用恒力弹簧支吊架;需要限制管道位移量时,应设置限位支架。允许管道有轴向位移,而对横向位移加以限制时,在下列情况应设置导向支架:1)安全阀出口高速放空管道和可能产生振动的两相流管道;

2)横向位移过大可能影响邻近管道时,固定支架之间的距离过长,可能产生横向不稳定时;

3)为防止法兰和活接头泄露要求管道不宜有有过大的横向位移时;

4)“II”型补偿器两侧管道上应设导向支架,其位移距补偿器弯头宜为管道公称直径40倍;

5)导向支架不宜设在弯头和支管连接处。

(3)直接与设备管口相接或靠近设备管口的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50mm的水平安装阀门应考虑支撑。沿直立设备布置的立管应设置承重支架和导向支架。承重支架应设在靠近设备管口处。

1.5单元设备管道布置

1.5.1泵的管道布置

(1)泵体不宜承受进出口管道和阀门的重量,故进泵前和出泵后的管道必须设置支持装置,尽可能做到泵移走时不设临时支架。

(2)吸入管道应尽可能短,少拐弯,并避免突然缩小管径。

(3)吸入管道的直径不应小于泵的吸入口。当泵的吸入口为水平方向时,应配置偏心异径管,采用的泵的吸入口为垂直方向,可配置同心异径管。

(4)为防止泵停时物料倒冲,泵的排出管上应设止回阀。止回阀应设在切断阀之前,停车后将切断阀关闭,以免止回阀的阀板长期受压损坏。

1.5.2换热器管道布置

配管应使换热器内气相空间无积液,液相空间无气阻。

换热器的配管要满足工艺和操作的要求。同时还应便于检修和安装。管道应避免妨碍管箱端抽出管束和拆卸换热器端盖法兰,并留出足够空间。

对于几台并联的换热器,为了使流量分配均匀,管道宜对称布置。

换热器一般应布置使管箱对着道路,顶盖对着管廊,便于抽出管箱,配管时,首先留出换热器的两端和法兰周围的安装与维修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不能有任何障碍物。

换热器的接管应有合适的支架,能让管道重量都压在换热器管口上,热应力也要妥善解决。

1.5.3塔的管道布置

塔的配管比较复杂,它涉及的设备多,空间范围大,管道数量多,而且管径大,要求严格,所以在配管前应对流程图作一个总体规划。要考虑主要管道走向及布置要求,仪表和调节阀的位置,平台的设置和设备布置要求等。

人孔应设在安全、方便的操作区,常将一个塔的几个人孔设在一条垂线上,并对着道路。人孔吊柱的方位,与梯子的设置应统一布置。

再沸器返回管或塔底蒸汽进口中流体都是高速进入的,为保持液封板的密封,气体不能对着液封板,最好与它平行。

沿塔布置的主管应尽量靠近塔,穿过平台处管道保温层不得与平台内圈构件相碰,也不应与其他平台的梁相碰。

管道应避免交叉与绕走,排出气体通入大气的安全阀安装在排放总管上面的最低的那层平台上,使安全阀排出管道最短。

1.5.4压缩机的管道布置

(1)压缩机的进出口管道布置,在满足热补偿和压缩机管嘴容许压力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弯头数量,以减少压降。

(2)进出口均应设置切断阀,出口管道上设置止回阀,以防止压缩机切换或事故停机时物流倒回机体内。

(3)压缩机应尽量靠近上游设备,使压缩机入口管道短而直;入口管道应从总管顶部接出,并设置人孔或可拆卸短节;当吸入介质为饱和气体时,入口管道应保温或伴热。

1.5.5其他管道布置

凡管道上的最高点应设置放气阀,最低点应设排空阀,在操作停止时可能产生积液的管道也应设排空阀。

取样口应设在操作方便、取样有代表性的地方。气体取样在水平敷设的管道时,取样口应从管顶引出,在垂直敷设的管道时,可设任意侧引出。

在某些间歇的化工生产中,当反应进行时如果漏进某种介质有可能引起爆炸、着火或严重的质量事故,则应在该介质的管道上设置双阀,并在两阀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放空阀。

1.5.6管廊管道布置

敷设在管廊上的管道种类有:公用管道、公用工程管道、仪表管道及电缆。

(1)一般设备的平面布置都是在管廊的两侧按工艺流程顺序布置的,因而与管廊左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左侧而与右侧设备联系的管道布置在管廊的右侧。管廊的中部宜布置公用工程管道。

(2)大直径输送液体的重管道应布置在靠近管架柱子的位置或布置在管架柱子的上方,以使管架的梁承受较小的弯矩。小直径的轻管道,宜布置在管架的中央部位。

(3)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的管道宜布置在上层,液体、冷物流、及其他有腐蚀介质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因此公用工程管道中的蒸汽、压缩空气、瓦斯及其他工艺气体管道布置在上层,其余的公用工程管道的布置可视情况而定。

(4)在支管根部设有切断阀的蒸汽、热载体油等公用工程管道,其位置应便于设置阀门操作平台。

(5)低温冷冻管道,液化石油气管道和其他应避免受热的管道不宜布置在热管道上方或紧靠不保稳的热管道。

(6)个别大直径管道进入管廊改变标高有困难时可以平拐进入,此时该管道应布置在管廊的边缘。

(7)管廊在进出装置处通常集中有较多的阀门,应设置操作平台,平台宜位于管道的上方。必要时沿管廊走向也应设操作检修通道。

(8)沿管廊两侧柱子的外侧,通常布置调节阀组、伴热蒸汽分配站、凝结水收集站及取样冷却器、过滤器等小型设备。

(9)在布置管廊的管道时,要同仪表专业协商为仪表槽架留好位置。当装置内的电缆槽架架空敷设时,也要同电气专业协商并为电缆槽架留好位置。

1.6车间布置

1.6.1整体布置

混合C4制取MMA系统主要由两大车间组建而成,采用半露天方式布置车间框架。车间总占地面积140×157=21980m2,其中,混合C4制取异丁烯车间占地面积140×81=11340m2,异丁烯制取MMA车间占地面积10640m2。根据工艺流程将两车间之间通过T型管廊连接,管廊设置为长度、高度均为6m,管廊柱间间距为6m。

1.6.2框架布置

(1)混合C4制取异丁烯车间主体框架分为三层,除楼梯通道外,框架柱间横向跨度设为6m,纵向跨度为9m。主体框架的二层高8m,三层高14m,主要摆放换热器和回流罐,一层地面主要摆放泵以及塔底再沸器,本着节省占地面积原则,框架两侧地面放置高塔以及反应所用的反应器及储罐。车间一侧设置楼梯,方面人员上下及检修设备。

(2)异丁烯制取MMA车间与混合C4制取异丁烯车间通过T型管廊连接,即异丁烯制取MMA车间主要由两部分框架组成,分别布置在管廊两侧,根据工艺流程以及设备大小将外框架设为0m,8m,14m三层,分别在车间同侧设置楼梯方便人员上下及检修设备。

1.6.3设备布置

(1)塔布置

1)考虑整齐美观,塔布置以塔中心线为标准,成排布置,塔与塔及框架之间间距大于3m,塔上人孔以塔中心轴交替布置,人孔平台为半圆围绕塔体,人孔间距5m,人孔平台间以直爬梯连接方便人员上下检修。塔的配管侧靠近框架,便于与其他设备相连减少管路长度。

2)大直径搭用群座式立式安装,对于直径较小的塔体,用支耳固定在框架内楼板间。(2)塔顶换热器以回流罐布置

塔顶换热器为卧式换热器,是与塔体相关的设备,故布置在塔顶楼板,方便与塔相连,通过重力与回流罐相连返回塔体。布置换热器时,留有空余空间6m以便于检修、清洗、更换换热管。换热器与回流罐距平台护栏大于0.6m,以管嘴中心为标准对齐成排布置,两换热器间距不小于0.75m。

(3)塔底再沸器布置

塔底再沸器放于一层地板与塔底联合布置,靠近相应的塔,管嘴中心与塔体下出口中心对齐,便于管路连接,减少管路。两再沸器间距不小于0.75m。

(4)泵及压缩机布置

泵和压缩机均为振动较大的设备,故以管嘴对齐方式,呈“一”字型成排布置在一层楼板上,减少管道铺设难度,并留有维修通道,方便人员的操作与维修。

1.6.4车间布置图

(1)混合C4制取异丁烯平面图包括:

1)0m,8m,14m俯视图各一张,标注设备外形尺寸、编号及摆放位置2)前视图一张,标注操作平台主要尺寸

(2)异丁烯制取MMA平面图包括:

1)0m,8m,14m俯视图各一张,标注设备外形尺寸、编号及摆放位置2)前视图一张,标注操作平台主要尺寸

第五章 车间布置设计

第五章车间布置设计 化工设计 郝红勋 1 了解车间布置的主要内容则 本章要求 掌握车间布置图的基本内容 掌握车间平立面布置图画法 2 车间布置设计车间厂房布置设计 重点在车间厂 房建筑及结构 的形式与尺寸车间设备布置设计 重点在车间厂房 内确定化工设备 的具体位置 二者之间的关系:1、一般先有车间厂房结果,再在规定的厂房内布置设备; 2、但在设计阶段,设备布置的一些特殊要求,反过来对 厂房设计提出设计要求。 3 化工厂的车间布置 生产部分 原料工段 生产工段 成品工段 回收工段 控制室 变配电室 通风空调室 辅助部分车间化验室 机电仪修室 各类中转室 生活部分 车间办公室 工人休息室化工厂的一个车间 车间布置的任务: 在化工厂总图布置的框架下,按车间生产流程的工艺要求,同时考虑安全、操作方便、设备维修、经济合理等因素,将车间内生产部分、辅助部分、生活部分的所有硬件(主要是生产流程中的所有设备),在车间厂房的三维空间内进行合理的布局。 车间布置(车间平立面布置)车间各层平面布置图 车间的立面布置图(各种剖面) 56

车间平立面布置样图 75.1、车间布置设计的依据 1、有厂区总平面布置图(厂区布置图、总图),明确本 车间在厂区的具体位置区划(地理坐标位置); 2、掌握本车间与其它车间的关系; 原料仓库本生产车间下游车间 本车间生产流程设备 的布置走向 8 3、有车间所有设备的设备一览表; 本车间所有设备的尺寸、 重量、安装要求等4、车间定员表及倒班情况; 5、有PID图及PFD图,掌握流程物性数据、原料及产品 的储存运输情况等; 按主物料流的走向, 明确设备的前后、6、熟悉本车间主要设备的安装、生产操作、检修等方面 的特点,合理利用车间的空间; 7、工艺专业与工艺系统专业的自控、配电、通风、给排 水等专业协商,确定车间辅助部分需要的车间空间; 上下关系 10 5.2、车间布置的方法和步骤 由于车间布置属于化工工艺设计的内容,所以,车间布置设计由工艺专业人员牵头,征询设备、自控、仪表、电力、通风、给排水、建筑、结构多专业人员意见和建议,按以下步 骤进行: 1、准备齐全所有车间布置设计的资料; 2、确定车间布置的总体形式; 车间布置的 总体形式 室内布置的总体形式 室外布置的总体形式 11室外 布置 全露天布置 半露天的框架式布置 敞开式的多层 框架形式部分设备布置在 室内或设置顶棚 12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规范 一石油化工管道布置设计一般规定 1.管道布置设计应符合管道及仪表流程图的要求; 2.管道布置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满足施工、操作、维修等 方面的要求,并力求整齐美观; 3.对于需要分期施工的工程,其管道的布置设计应统一规划,力求做到施工、 生产、维修互不影响; 4.永久性的工艺、热力管道不得穿越工厂的发展用地; 5.在确定进出装置(单元)的管道的方位与敷设方式时,应做到内外协调; 6.厂区内的全厂性管道的敷设,应与厂区的装置(单元)、道路、建筑物、构筑 物等协调,避免管道包围装置(单元),减少管道与铁路、道路的交叉; 7.管道应架空或地上敷设;如确有需要,可埋地或敷设在管沟内; 8.管道宜集中成排布置,地上管道应敷设在管架或者管墩上; 9.在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10.全厂性管架或者管墩上(包含穿越涵洞)应留有10%~30%的空位,并考虑其 荷重;装置主管廊架宜留有10%~20%的空位,并考虑其荷重; 11.输送介质对距离、角度、高差等有特殊要求的管道以及大直径管道的布置, 应符合设备布置设计的要求; 12.管道布置设计应满足现行《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J39 的要求; 13.管道布置不应妨碍设备、机泵及其内部结构的安装、检修和消防车辆的通行; 14.管道布置应使管道系统具有必要的柔性;在保证管道柔性及管道对设备、机 泵管口作用力和力矩不超出过允许值的情况下,应使管道最短,组成件最少;

15.应在管道规划的同时考虑其支撑点设置;宜利用管道的自然形状达到自行补 偿; 16.管道系统应有正确和可靠地支撑,不应发生管道与其支撑件脱离、管道扭曲、 下垂或立管不垂直的现象; 17.管道布置宜做到“步步高”或“步步低”,减少气袋或液袋;否则应根据操 作、检修要求设置放空、放净;管道布置应减少“盲肠”; 18.气液两相流的管道由一路分为两路或多路时,管道布置应考虑对称性或满足 管道及仪表流出图要求; 19.管道除与阀门、仪表、设备等要用法兰或螺纹连接者外,应采用焊接连接; 下列情况应考虑法兰、螺纹或者其他可拆卸的场合; 1)因检修、清洗、吹哨需拆卸的场合; 2)衬里管道或者夹套管道; 3)管道由两段异种材料组成且不宜用焊接连接者; 4)焊缝现场热处理有困难的管道连接点; 5)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0的镀锌管道; 6)设置盲板或“8”字盲板的位置。 20.管道布置时管道焊缝位置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道对接焊口的中心与弯管起弯点的距离不应小于管子外径,且不小于 100mm; 2)管道上两相邻对接焊口的中心间距: A.对于公称直径小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外径,且不得小于50mm; B.对于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150mm的管道,不应小于150mm。

管道设计及管道布置

管道布置设计 1设计依据 《压力管道安全技术检测规程》TSG-D001-2009 《化工装置设备布置设计规定》HG/T 20546-2009 《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1-2003 《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253-2003 《石油化工企业管道布置设计通则》SH 3012-2000 《石油化工配管工程设计图例》SH 3052-2004 《石油化工企业非埋地管道抗震设计通则》SH 3039-2003 《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 12158-2006 2管道直径的计算 管道直径采用以下计算式: 式中:d—管道内径,mm; V—流体流量,m3 /h; u—平均流速,m/s; 流速常用范围为液体0.5-2.0m/s ;气体8—15m/s,水蒸汽40-60 m/s。 3 管道分级 在石油化工装置中,不同操作参数和输送介质性质的的管道差别很大,其重要程度和危险性也不同,为更好的保证管道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对重要程度不同的管道提出不同的设计、制造和施工要求。所以对管道分级是必要的。 按《石油化工管道器材选用通则》(SH3059-2001)把管道分成5级

在本项目中大多是SHB压力管道。 3设计条件的确定 3.1设计压力 石油化工管道及其组成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操作过程中有由内压与温度组合的最苛刻条件下的压力。 1、所有与设备或者压力容器连接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设备或容 器的设计压力,并满足一下要求: (1)设置安全泄压装置的管道,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安全泄放压力 与液柱静压力之和。 (2)没有设置安全泄压装置时,其设计压力不应低于压力源可能达 到的最高压力和静液柱压力之和。 2、无安全泄压装置的离心泵出口管道设计压力,应取以下两项较大值 (1)离心泵正常吸入压力加泵的出具偶额定压差的1.2倍。 (2)离心泵的最大吸入压力加泵的出口压差 3、真空管道压力取0.098MPa。 3.2 设计温度 化工管道及其组成件的设计温度不应低于操作过程中,由压力和温度构成的

第六章 管道设计与布置

第六章 管道设计与布置 教学目的:了解管道布置的任务与要求,掌握管架、管道的安装 布置,熟悉设备的管道布置、管道布置图的画法。 教学重点:管架、管道、设备管道布置 教学难点:设备管道布置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教学时数:4学时 第一节 概述 一、管道设计与布置的意义 管道设计布置工作量约占工厂工艺设计工作总量的40%; 管道安装工作量约占工程安装工作总量的35%; 管道的费用约占工程总投资的20%。 二、管道设计与布置的内容 具体内容如下: 1、选择管道材料 输送介质的化学性质、流动状态、温度、压力等因素。 2、选择介质的流速 介质的性质、输送的状态,及相接的设备、流量等。 3、确定管径 流量和流速。 4、确定管壁厚度 介质的压力及所选择的管道材料 5、确定管道连接方式 管道---管道,管道--设备,管道---阀门,设备---阀门。 6、选阀门和管件 有分、有合、转弯、变速等。 弯头、三通、异径管、法兰等管件和各种阀门。 7、选管道的热补偿器 采用转弯、支管、固定等方式自然补偿; 选择合适的热补偿器。 8、绝热形式、绝热层厚度及保温材料的选择 9、管道布置 确定管道的敷设方式——明装或暗设。 在垂直面和水平面的排布。 管道设计计算 管道布置设计 管径计算、管壁厚计算、管道压降计算、管道保温绝热工程、管道应力分析、热补偿计算、管件选择、管道支吊架计算等。 设计绘制表示管道在空间位置连接,阀件、管件及控制仪表安装情况的图样。

10、计算管道的阻力损失 校核检查选泵、选设备、选管道等前述各步骤是否正确合理。11、选择管架及固定方式、确定管架跨度、选定管道固定用具 第二节工艺管道的设计计算 一、管道、管件及阀门的选用 (一)基本概念 公称直径——将管子和管道用的零部件的直径加以标准化以后的标准直径。公称压力——管道、管件、阀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公称直径与公称压力 公称直径用符号DN或DN表示 它与管子的实际内径相近,但不一定相等。 凡是同一DN的管子,外径必定相同,但内径因壁厚不同而异。例如φ57×3.5mm和φ57×4.5mm的无缝钢管,DN均为50mm,但内径却分别为50mm 和48mm; 目前水煤气钢管的DN用英寸表示,如2“表示DN2英寸; 公称压力符号为PN或PN,是管道、管件、阀门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 (二)管道 1、管道材料的选择 (1)选择依据 输送介质的温度、压力以及腐蚀情况、货源、价格等。 (2)分类 金属类——耐温高、耐压高,易加工、安装。 非金属类——耐腐蚀性能好,品种多,但耐热、耐压不高。\ a.铸铁管 常用作埋于地下的给水总管及污水管; 化工厂用来输送碱液及浓硫酸; 铸铁管不能用来输送蒸汽及在压力下输送爆炸性与有毒的气体。 b.钢管 无缝钢管 品质均匀且强度大,可用来输送有压力的物料、水蒸汽、高压水、过热水以及可燃性和有爆炸危险的及有毒性的物料。 水煤气钢管 常用作给水、煤气、暖气、压缩空气、真空、低压蒸汽和冷凝液以及无腐蚀性物料的管道。 不锈钢 输送有腐蚀性介质、氨水、酸、碱等,且有温压的或食品卫生要求高的管道,可耐800-950℃高温。 c.有色金属管 铜、铅、铝或铝合金管。 铜管与黄铜管 多用作低温管道(冷冻系统)、仪表的测压管线。

压力管道设计(工业管道,公用管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0道题】 1.管道穿过建筑物的楼板、房顶或墙面时,应加套管,套管内的空隙应密封。套管的直径应大于管道隔热层的外径,并不得影响管道的热位移,管道上的焊缝不应在套管内,距离管端部应不小于150mm。套管应高出楼板、房顶面()mm。 A.200 B.150 C.100 D.50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2.工业管道是指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用于输送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及其他辅助管道。包括延伸出工厂边界线,但归属企业、事业单位所管辖的管道。在TSG R1001-2008《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简称设计规则)中,工业管道分为()。 A.GA1、GA2 二级 B.GB1、GB2二级 C.GC1、GC2、GC3三级 D.GD1、GD2二级 正确答案:[C] 用户答案:[C] 得分:2.50 3.在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版)中,规定A1类流体管道的泄压装置的最大泄放压力不得超过()。 A.设计压力 B.设计压力的1.1倍 C.工作压力 D.工作压力的1.1倍

正确答案:[B] 用户答案:[B] 得分:2.50 4.工业管道设计时,为减少管道的热应力,常常需要对管道设置人工π形补偿器,为了对管道进行有效保护,如果受地形条件限制,不能将Π型补偿器布置在补偿段的中间位置上时,就应在补偿器两端对称布置两个导向支座,这样,就可以使管线伸缩均衡,不致弯曲。导向支座与Π补偿器管端的距离,一般取管径的()倍,以防止管道发生弯曲和径向偏移造成补偿器的破坏 A.5倍 B.10倍 C.20倍 D.30~40倍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5.当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额定流量的()以上时,就会产生垂直于轴方向的径向推力,而且由于泵在低效率下运转,使入口部位的液温升高,蒸汽压增高,容易出现汽蚀。为了预防发生这种情况,要设置确保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运转的最小流量管线。 A.5% B.10% C.15% D.20% 正确答案:[D] 用户答案:[D] 得分:2.50 6.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规定, 对有生活热水负荷的热水供热系统,在按采暖热负荷进行中央调节时,应保证闭式供热系统在任何时候热力网供水温度不低于()℃。 A.50 B.60

第六章管道布置设计资料讲解

第六章管道布置设计 第一节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和要求 一、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的任务 (1)确定车间中各个设备的管口方位和与之相连接的管段的接口位置。 (2)确定管道的安装连接和铺设、支承方式。 (3)确定各管段(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及控制仪表)在空间的位置。 (4)画出管道布置图,表示出车间中所有管道在平面、立面的空间位置,作为管道安装的依据。 (5)编制管道综合材料表,包括管道、管件、阀门、型钢等的材质、规格和数量。 二、化工车间管道布置设计的要求 化工车间管道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并能满足生产要求; (2)便于操作管理,并能保证安全生产; (3)便于管道的安装和维护; (4)要求整齐美观,并尽量节约材料和投资。 化工车间管道布置除了符合上述要求外,还应仔细考虑下列问题。 1.物料因素 (1)输送易燃、易爆、有毒及有腐蚀性的物料管道不得铺设在生活间、楼梯、走廊和门等处,这些管道上还应设置安全阀、防爆膜、阻火器和水封等防火防爆装置,并应将放空管引至指定地点或高过屋面2m以上。 (2)有腐蚀性物料的管道,不得铺设在通道上空和并列管线的上方或内侧。 (3)管道铺设时应有一定的坡度,坡度方向一般是沿物流的方向,坡度一般为1/100 - 5/1000。粘度小的液体物料管道可取5/1000左右,含固体的物料管道可取1/100左右。 (4)真空管线应尽量短,尽量减少弯头和阀门,以降低阻力,达到更高的真空度。 2.考虑施工、操作及维修 (1)管道应尽量集中布置在公用管架上,平行走直线,少拐弯,少交叉,不妨碍门窗开启和设备、阀门及管件的安装维修,并列管道的阀门应尽量错开排列。 (2)支管多的管道应布置在并行管线的外侧,引出支管时,气体管道应从上方引出,液体管道应从下方引出,管道应尽量避免出现“气袋”、“口袋”和“盲肠”。

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目次1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2 单体设备的管道布置要点 2.1管廊上的管道设计 2.2塔和容器的管道设计 2.3反应器的管道设计 2.4冷换设备的管道设计 2.5加热炉的管道设计 2.6泵的管道设计 2.7压缩机的管道设计 3 几种特殊管道的设计要点(略) 3.1高压管道 3.2真空管道 3.3低温管道 3.4气力输送管道 3.5高压氧气管道 3.6食品级物流输送管道 4 管道的其它设计要求 4.1管道的放空与排液 4.2采样系统管道设计 4.3伴热系统管道设计 4.4阀门的安装要求 4.5仪表的安装要求 5 管道支吊架设计(略) 5.1管道支吊架的型式选用 5.2管道支吊架的位置选择 5.3管道支吊架的结构要点 5.4可变弹簧支吊架和恒力弹簧支吊架6 管道的防腐保温 6.1 管道的隔热设计 6.2 管道的防腐设计 1管道布置原则 1)符合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的要求。应特别注意诸如汽蚀、液封、采样、对称布置、隔热范围等要求。举例:压力脉动工况下的管道系统,减压塔抽真空系统,减压塔塔底泵管道系统。 等等; 2)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要求。例如,反应器催化剂的装卸,空冷器的吊装,人孔的打开,就地仪表盘的打开,换热器的抽芯,过滤器的过滤网抽芯,热电偶的抽出空间,液位计 的观察,高架阀门的操作,机泵部件的维修,等等; 3)通过良好的空间走向和合理的支撑,满足自身的力学要求,同时满足相连设备的附加力/和弯矩的要求。这里的力学要求包括一次应力、位移应力、疲劳、振动等可能出现的所有持续 载荷和瞬时载荷引起的力学要求;

4)应符合有关的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包括消防要求、安全要求等。举例:软管站设置,密闭建筑的灭火蒸汽设置,洗眼器和事故淋浴器的设置,围堰的设置,火灾安全间距的要 求,消防通道的要求。等等; 5)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举例:集中布置便于支撑和操作,纵向和横向分层布置,充分利用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可调支架、弹簧支架, 6)应同时考虑经济性。举例:反应流出物的管道布置,高压空冷的管道布置 2 单体设备的管道布置 2.1管廊上的管道设计 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中间,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管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举例:火炬管道,循环水管道, 2)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宜布置在下 层,与泵连接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低温管道和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应靠近热管道布置; 3)需设置“二”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二”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附图2.1-1),固定支架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结构专业设置十字撑。举例:“二型补偿 器的典型结构; 4 )进出装置的管道,应设操作平台,热管道应设固定支架。举例:典型的进出装置的管道布置 (附图2.1-2); 5)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宜设检修平台,管道布置应不妨碍槽架的检修; 6)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予留10?20%余量。 7)管件应用注意事项举例:变径采用偏小大小头,小直径管道应用管箍,尽量不布置法兰、阀门、孔板等。 8)支吊架应用注意事项举例:管托垫板长度,光管的垫板应用,高度调节功能; 9)其它(举例):钢结构的防火要求,软管站的覆盖要求,调节阀、仪表箱及人行通道。

项目施工图管道设计的依据和内容

施工图工艺管道设计 一、施工图管道设计的依据和容 二、车间管道布置 三、管道材料 四、管道的施工及验收 1、施工图管道设计的依据和容 1.1依据 化工装置管道布置设计规定 HG/20549-1998 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20519-1992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 GB50316-2000 1.2 容(工艺施工图) 1)图纸目录 2)设计说明 3)工艺管道及仪表流程图 4)设备布置图 5)设备一览表 6)工艺管道平面布置图 7)工艺管道立面(剖面图) 8)管架图(包括管架表) 9)工艺管道安装材料一览表 10)设备、管道保温、保冷表 11)工艺管道安装综合材料表

2、车间管道布置 2.1、车间管道布置布置的基础条件 1)工艺流程图及其参数 2)车间设备布置图(包括厂房建筑图的柱距、跨距、层高)3)设备的管口方位 2.2、车间管道的平面布置 2.2.1、原则(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1)、首先考虑大管径,有热力补偿的主要管道的布置, 2)、一般管网沿柱侧或板顶布置,尽量减少沿地面或楼面敷设。3)、穿楼板的管道应尽量集中,(如蒸汽、冷冻、循环水压缩空气等总管) 4)管道布置要考虑相关专业的管路布置。(电气、仪表地桥架和电缆管,车间的照明,通风管道,排水及消防管道) 5)要考虑设备的检修位置、吊装位置、车间的吊车、行车等(如换热器的抽芯、反应釜顶盖的起吊和搅拌桨的检修)6)要考虑操作的方便,(如阀门的高度,现场指示仪表的观察,物料口的加料) 7)要考虑安全通道,特别是有放火、防爆的厂房。 8)多层管道布置原则 (1)热介质管道应布置上层,气体管道宜在上层。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分析

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与技术分析 发表时间:2020-03-26T08:42:16.581Z 来源:《建筑细部》2019年第16期作者:汪明 [导读] 在当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中,前期规划及设计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规划设计人员需要详细分析明确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需求,进而逐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根据设计成果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手段,并保证施工的规范性标准性,最终确保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其应有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 杭州中邦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310000 摘要:在当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中,前期规划及设计阶段是必不可少的,规划设计人员需要详细分析明确市政给排水系统运行需求,进而逐步优化规划设计方案,确保规划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根据设计成果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手段,并保证施工的规范性标准性,最终确保市政给排水系统的稳定运行,实现其应有作用,更好地服务于城市。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技术分析 1 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主要内容 我国市政排水的设计主要结合了市政方面的规划方案来进行实施,科学地对城市规划和建设,对于给排水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我们给排水的设计当中,我们要注意市政的工程范围以及地表和排水系统的积水量,然后需要给予排水的设计明确的方案。在排水的设计当中我们需要重视各个区域总体的规划,需要做到设计方案和排水专项的相互结合。我们在设计排水方案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任务工作,例如:对工业和生活当中所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还有排水的管道以及建设设备处理等多项工作,都是我们给市政工程设计排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市政给排水管道布置设计 2.1给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给水管道是市政给排水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给水管道的有效运行可以保障城市居民的正常用水。在当前城市发展中,市政给排水系统越来越复杂,相应给水管道的布置也面临着巨大考验,需结合新形势下的高要求进行分析,确保其能够在满足各项要求指标的基础上,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效益。给水管道的基本布置形式有环状管网和枝状管网两类,环状管网的供水可靠性较为突出,保障供水稳定性的效果较强,但是同样也导致其管线长度较长,成本较高;枝状管网较简单,整体管道长度较短,投资较省,但是安全性不高,尤其是容易受到水锤的威胁,应在具体应用中详细分析比较确定。 在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中,规划设计人员需重点关注给水管道的定线工作,管道的布置位置应合理可靠,并选择适宜的管材和管件,以满足实际供水对水量的要求。基于此,设计人员还需围绕各个不同区域的具体用水要求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合理布置给水管道,确保干管及相关支管的布置有合理序。当然,具体给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还需考虑合理控制供水压力,保证不同用户的用水压力的同时避免因水压过高导致的用水浪费。具体区域供水管网的设计应依托于该区域的完善的供水规划成果进行,以保证整个供水区域内所有用户的用水水量及水压要求。 2.2排水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排水管道的布置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城市的排水需求,使得各个区域的雨水及各类污水可通过干道及支道有效排出,保障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行和居民的正常生活。市政排水系统总体布置常见的基本形式有平行式、正交式、截流式、分区式、分散式及环绕式等六种。具体到排水管网的布置和设计中,需结合不同布置形式的特点综合运用,针对不同区域的地形特点及排水需求适当选择布置形式,最大限度地提升排水效率。比如在有一定坡度的区域,可采用平行式布置,可较好利用地形优势,确保排水更为顺畅高效;而对于排水需求较高,尤其是雨水较多的城市区域且地市向水体有一定程度倾斜的地区,为了提高排水效果,可运用正交式进行布置,此布置形式干管管径小且长度短,更为经济,可保证雨水的迅速排放。但是正交式布置仅能在雨水排放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未经处理的污水不允许直接排放水体。 结合道路边沟布置排水管道,可提升整体排水高效性,在雨水排放中更是表现出更强的实际效益。当然,为了实现雨水的流畅排放,还需要关注排洪沟以及雨水出水口的合理设置,应与雨水管道相互协调,避免发生因出口运行不畅造成的城市内涝问题。另外,对于污水管道的布置设计还需考虑到现状及规划污水处理厂的位置,确保污水管网的布置有更强的目的性。针对一些特殊性质污水,还应该依据相关排放标准进行严格把关,避免不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直接排放管网,影响周围环境及整个排水体系。 2.3设计成果审查及施工期准备工作 在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完成后,还应选择专业的审查机构对设计成果进行详细核查和审查,了解施工图纸具体要求,结合施工图纸和施工现场状况的匹配度进行详细分析,对施工图纸中存在的不适宜、违规及遗漏问题或者是难以落实到位的问题予以明确指出,要求设计人员依次解决,切实提高施工图纸的可行性。设计人员应结合审查意见对设计图纸进行完善修整,使得施工设计图纸更为规范及可行。

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管道布置设计要点 目次 1 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 2 单体设备的管道布置要点 2.1 管廊上的管道设计 2.2 塔和容器的管道设计 2.3 反应器的管道设计 2.4 冷换设备的管道设计 2.5 加热炉的管道设计 2.6 泵的管道设计 2.7 压缩机的管道设计 3 几种特殊管道的设计要点(略) 3.1 高压管道 3.2 真空管道 3.3 低温管道 3.4 气力输送管道 3.5 高压氧气管道 3.6 食品级物流输送管道 4 管道的其它设计要求 4.1 管道的放空与排液 4.2 采样系统管道设计 4.3 伴热系统管道设计 4.4 阀门的安装要求 4.5 仪表的安装要求 5 管道支吊架设计(略) 5.1 管道支吊架的型式选用 5.2 管道支吊架的位置选择 5.3 管道支吊架的结构要点 5.4 可变弹簧支吊架和恒力弹簧支吊架 6 管道的防腐保温 6.1 管道的隔热设计 6.2 管道的防腐设计 1 管道布置原则 1)符合管道及仪表控制流程的要求。应特别注意诸如汽蚀、液封、采样、对称布置、隔热范围等要求。举例:压力脉动工况下的管道系统,减压塔抽真空系统,减压塔 塔底泵管道系统。等等; 2)满足施工、操作和维修等方面要求。例如,反应器催化剂的装卸,空冷器的吊装,人孔的打开,就地仪表盘的打开,换热器的抽芯,过滤器的过滤网抽芯,热电偶的

抽出空间,液位计的观察,高架阀门的操作,机泵部件的维修,等等; 3)通过良好的空间走向和合理的支撑,满足自身的力学要求,同时满足相连设备的附加力/和弯矩的要求。这里的力学要求包括一次应力、位移应力、疲劳、振动等可能 出现的所有持续载荷和瞬时载荷引起的力学要求; 4)应符合有关的法规、规范、标准的要求。包括消防要求、安全要求等。举例:软管站设置,密闭建筑的灭火蒸汽设置,洗眼器和事故淋浴器的设置,围堰的设置,火 灾安全间距的要求,消防通道的要求。等等; 5)应统筹规划,做到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整齐美观。举例:集中布置便于支撑和操作,纵向和横向分层布置,充分利用固定支架、导向支架、可调支架、弹簧支架, 等等; 6)应同时考虑经济性。举例:反应流出物的管道布置,高压空冷的管道布置。 2 单体设备的管道布置 2.1 管廊上的管道设计 1)大直径管道应靠近管廊柱子布置,小直径、气体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宜布置在管廊中间,工艺管道宜布置在与管廊相连接的设备一侧。举例:火炬管道,循环水管道, 等等; 2)对于双层管廊,气体管道、热管道、公用工程管道、泄压总管、火炬干管、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等宜布置在上层,一般工艺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低温管道等宜布 置在下层,与泵连接的管道宜布置在下层。低温管道和液化石油气管道,不应靠近 热管道布置; 3)需设置“∏”型补偿器的高温管道,应布置在靠近柱子处,且“∏”型补偿器宜集中设置(附图2.1-1),固定支架也应相对集中,以便于结构专业设置十字撑。举例:“∏” 型补偿器的典型结构; 4)进出装置的管道,应设操作平台,热管道应设固定支架。举例:典型的进出装置的管道布置(附图2.1-2); 5)仪表和电气电缆槽架宜设检修平台,管道布置应不妨碍槽架的检修; 6)管廊上管道设计时,应予留10~20%余量。 7)管件应用注意事项举例:变径采用偏小大小头,小直径管道应用管箍,尽量不布置法兰、阀门、孔板等。 8)支吊架应用注意事项举例:管托垫板长度,光管的垫板应用,高度调节功能; 9)其它(举例):钢结构的防火要求,软管站的覆盖要求,调节阀、仪表箱及人行通道。

第八章管道布置设计及配管图

第八章管道布置设计及配管图 化工厂中,设备之间的连接,物料、蒸汽、水气体的输送都要用到各种管径材质不同的管道,管在道纵横、交叉重叠排列,长途管路几公里以上,管道费用占总投资的15%~20%。 因此化工管路安装设计是化工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是管道安装文件。是根据流程图和设备布置图进行设计的。 8.1 管路设计包含的内容: (1)管子管间和阀门的选择 (2)管路布置设计 (3)管路保温设计 (4)管路支架配置(热管路要计算) (5)管路的热补偿设计 (6)编制管道安装材料表 (7)图纸文件(施工图阶段) a.管道布置平立面图,单向视图 b.管段图:也叫三维图视图或单线图,它是一段管道的立体 图样。 c.管架和非标管件图。 d.管段表:按管子序号列出管子的规格、材质、长度、管件、 阀门的名称型号、规格和数量,管道的试压、涂色和保温 防腐要求。 e.管架安装示意图。 f.综合材料表(包括工艺的所有材料)。 g.设备管口方位图。 8.1.1 管道、管件及管架 8.1.1.1管道确定 (1)压力等级:比操作压大1~2个压力等级。 (2)材质:介质的腐蚀性、毒性、温度、压力等。

B-碳钢 E-不锈钢、D-合金、 F-有色金属 A-铸铁、 G- 非金属 (3) 法兰的密封面 平面:一般性质 FF---全平面 RF —突面 凹凸面:易燃易爆 M FM 榫槽面:剧毒 T G (4) 管道壁厚:p pd t d += σ20 t---壁厚 mm p---管内压力 Mpa d---管外径 mm d σ----操作温度下的设计压力 Mpa 1)铸铁管:给水总管、埋地水管、煤气管、污水管道 2)硅铁管:0.25Mpa 腐蚀介质 3)水煤气管:镀锌钢管:水、煤气、PA 、真空、LS 等低压无腐 蚀物料。 (镀锌的称为白铁管,不镀锌的称为黑铁管。) 1/8 ″, 1/4 ″, 3/8 ″ ,1/4 ″, 3/4 ″, 1″, 2″, 3″等 4)无缝钢管:应用广泛,输送易燃易爆、有压力的物料,强度好、 质地均匀。 5)有色金属管:a.铜管:换热器、低温管道、仪表管道。 b.铝管:浓硝酸、醋酸等。 6)非金属管:(耐腐蚀管) a.陶瓷管:0.2Mpa T≤150℃ 腐蚀介质(氢氟酸除外) b.玻璃管:T :-30℃~150℃ △T <80℃ (防止骤变) c.PVC 管(聚氯乙烯)0.25 Mpa T≤60℃ d.ABS 管:P <1.0 Mpa T ≤120℃ e.橡胶管:耐酸碱、抗腐蚀性好、有弹性、可任意弯曲,一般 用作临时性管道。(铠装软管 6.4 Mpa)

第五章 车间管道设计

1.1管道布置依据 表8-1 管道布置标准表 1.1管路设计一般原则 (1)管道应成列平行敷设,尽量定直线、少拐弯(除自然补偿或方便安装、检修操作需要之外),少交叉以减少管架的数量,节省管架材料,便于施工。 (2)设备间的管道连接,应尽可能地短而直,尤其用合金钢的管道和工艺要求压降较小的管道。 (3)当管道改变标高或走向时,应避免管道形成积聚气体的“气袋”或液体的“口袋”和盲肠。如不可避免时应于高点设放空阀,低点设放净阀。 (4)输送有毒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不得在人行通道上设置阀件、伸缩器、法兰等,以免法兰渗漏时介质落入人身上而发生工伤事故。 (5)易燃、易爆介质的管道,不得敷设在生活间、楼梯间和走廊等处。 (6)管道布置不应挡门、窗,应避免通过电动机、配电盘、仪表盘的上空;在有吊车的情况下,管道布置不应妨害吊车工作。 (7)气体或蒸汽管道应从主管上部引出支管,以减少冷凝液的携带;管线要有坡度、以免管内或设备内积液。 (8)由于管法兰处易泄露,生产管道除与设备接口和法兰阀门、特殊管件连接处采用法兰连接外,其他均应采用对焊连接。 不保温、不保冷的常温管道除有坡度要求外,一般不设管托。

1.2管道的敷设 管道敷设分为架空敷设以及地面敷设 1.2.1架空敷设 (1)管道成排地集中敷设在管廊、管架或管墩上。 这些管道主要是连接两个或多个距离较远的设备之间的管道,进出装置的工艺管道以及公用工程管道。管廊规模大,联系的设备数量多,管架则较小和较少。因此管廊宽度可以达到10m甚至10m以上,可以在管廊下方布置泵和其他设备,上方布置空气冷却器。管廊可以有各种平面形状及分支。管墩敷设是一种低的管架敷设,其特点是在管道的下方不考虑通行。这种管架可以是混凝土构架或混凝土和钢的混合构架,也可以是枕式的混凝土墩,但应用较少。 (2)管道敷设在支吊架上。 这些支吊架通常生根于建筑物、构筑物,设备外壁和设备平台上。所以这些管道总是沿着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墙、柱、梁、基础、楼板、平台,以及设备(如各种容器)外壁敷设。沿地面敷设的管道,其支架则生根于小混凝土墩子上或放置在铺砌面上。 (3)某些特殊管道,如有色金属、玻璃、搪瓷、塑料等管道,由于其低的强度和高的脆性,因此在支撑上要给予特别的考虑。例如将其敷设在以型钢组合成的槽架上,必要时应加以软质材料存衬垫等。 1.2.2地面以下敷设 地下敷设分为直接埋地敷设和管沟敷设两种。 (1)埋地敷设。 埋地敷设的优点是利用了地下的空间,但是也有缺点,如腐蚀,检查和维修困难,在车行道处有时需特别处理以承受大的载荷,低点排液不便以及易凝物料凝固在管内时处理困难等。因此只有在不可能架空敷设时,才予以采用。直接埋地敷设的管道最好是输送无腐蚀性或腐蚀性轻微的介质,常温或温度不高的、不易凝固的、不含固体、不易自聚的介质。无隔热层的液体和气体介质管道。例如设备或管道的低点自流排液管或排液汇集管;无法架空的泵吸入管;安装在地面的冷却器的冷却水管,泵的冷却水、封油、冲洗油管等架空敷设困难时,也可埋地敷设。 (2)管沟敷设。 管沟可以分为地下式和半地下式两种。前者整个沟体包括沟盖都在地面以下,后面的沟壁和沟盖有一部分露出在地面以上。管沟内通常设有支架和排水地漏,除阀井外,一般管沟不考虑人的通行。与埋地敷设相比,管沟敷设提供了较方便的检查维修条件,同时可以辐射有隔热层、温度高的、输送易凝介质或有腐蚀性介质的管道,这是比埋地敷设更优越的地方。

第五章 注塑成型车间设计

第五章注塑成型车间设计 5.1 概述 一个车间从开始设计到施工设计的完成,这阶段中有一系列的问题需要我们对其深入考虑,比如一系列的工艺、工艺设备的选用、工艺路线的组织、机械化运输、厂房和特构的土建、动力供应、暖通、环保、总图运输等问题以及技术经济问题等等。但这么多的问题中核心问题是工艺问题。 塑料厂的车间设计包括车间各工段、各设备在车间场地范围内的平面和设备在车间中的布置两部分。车间布置的目的是对厂房的配置和设备的排列做出合理的安排,从而有助于在之后的基建过程中工人的施工。今后的生产的进行中车间布置设计对其影响极大,对拟建项目特别是占地面积和基建费用的经济效益,有着重要的意义。整个工厂的生产状况与车间布置设计的好坏有着必要的联系。车间布置的不合理会给整个生产管理造成困难和混乱,诸如:给设备的管理和检修带来困难;造成人流、货流的紊乱;增加输送物料所用能量的消耗;使车间动力介质造成不正当的损失;容易发生事故,增加建筑和安装费用等。 车间布置设计阶段最终是以车间布置图作为说明。它是以图纸的形式将车间的内部设备的排列、生产厂房、生产附房的布置表现出来。 5.2 车间的整体布置 塑料制品生产厂房的整体布置基本上可以归纳为综合性集中厂房和按车间划分的分散性厂房两种。 综合性厂房是指把一种塑料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的几个车间,甚至把几种塑料制品的几个生车间及辅助房间按照生产流程的合理性,集中合并布置在一个大厂房内。这种形式的优点是:生产车间集中、厂房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各生产车间连在一起便于组织连续的生产流水线;半成品可避免露天搬运,运输路线也近;还可保障半成品在贮运过程中不变形;并易于采取措施,不受温、湿度变化的影响,得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某些设备尚可就近公用或互为备用。另外,工艺动力介质管路也相应缩短,减少了能量的损失。而按车间划分的分散厂房,是指把几个主要生产车间按不同产品划分为生产车间及辅助房间,按照生产工艺总的流向,分别布置在毗连的几个厂房内。其优点是:各生产车间相互干扰小;自然通风条件好;需要除尘和冬季保暖的车间,便于在较小范围内个别处理,比较容易解决,也可节省采暖通风设备和投资。各车间扩建的周围余地较大,比较灵活。相比集中型厂房,分散性厂房比较分散,占地较多;半成品搬运路线较远;某些设备难于共

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规定

目录 1 总则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和管道布置 2.3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 2.4 材料选用 2.5 管道应力设计 2.6 管道和设备隔热 2.7 管道和设备涂漆 2.8 压力管道支吊架设计规定 2.9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规定 2.10 聚乙烯管道设计规定 3 压力管道设计遵循的标准和规范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统一压力管道设计技术要求,提高压力管道设计水平,确保压力管道设计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1.2 遵守的原则:优化设计方案,确定经济合理的工艺及最佳工艺参数;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1.3 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输油、输气管道工程、给排水及消防工程、热力工程、城市燃气工程及石油化工工程。 2 一般规定 2.1 工艺计算 2.1.1 输油、输气管道需要进行管道的水力计算、温降计算。其计算公式按《输油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3-2014)、《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15)《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2006)执行。 2.1.2 对于特殊的管道穿跨越工程按《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23-2007)和《油气输送管道跨越工程设计规范》(GB 50459-2009)执行。 2.2 站、场、库及石油化工装置设备及管道的布置 2.2.1 设备布置 2.2.1.1 装置的总体布置应根据装置在工厂总平面上的位置以及与有关装置、罐区、主管廊、道路等相对位置确定,并与相邻装置的布置相协调。 2.2.1.2 装置的竖向布置应根据装置生产特点,充分考虑操作、检修要求,满足交通运输要求;考虑装置内外地坪标高的协调及其内外道路、排水的合理衔接,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装置场地应采用平坡式布置,并采用有组织排水,所有的雨水经过暗管排入地下排水管网。 2.2.1.3 设备布置应满足工艺流程、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的要求,并应便于操作、维护、检修、防爆及消防,并注意节约用。 2.2.1.4 设备布置应按工艺流程顺序和同类设备适当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风向条件确定设备、建筑物与其它设施的相对位置。 2.2.1.5 设备布置应根据气温、降水量等气候条件和工艺与设备特殊要求,决定是否采用室内布置。 2.2.1.6 装置的控制室、变配电室、化验室布置在装置的一侧,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以外,并位于甲类设备全年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 2.2.1.7 设备、建筑物和构筑物应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和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区布置,其间距符合现行的有关防火规范的要求。

给排水设计和管线【综合】布置

给排水设计要点和管线综合布置 1.建筑给排水的系统组成 建筑给排水一般由给水系统、热水系统、消火栓灭火系统、自动喷淋灭火系统、排水系统、雨水系统等系统组成,复杂建筑还可能包括中水系统、游泳池循环水系统、冷却水循环水系统、景观循环水系统、气体灭火系统、消防炮灭火系统等。以下分系统对其中的给排水设计要点进行一些简单介绍。 2.给水系统 给水系统的设计要素是水质、水量及水压,任务是安全、经济、充足地为用水部门提供符合使用要求的用水。 先谈下给水水质:对于一般民用建筑而言,给水水质大多由所在地的自来水水厂及市政管网保证,设计一般不作过多考虑,仅当对水质要求较高或当地水质不够理想时,才会通过一系列附加工艺对水质进行适当提升,比如简单砂滤、活性炭吸附、纳滤或反渗透处理、二次消毒等。我国现行的水质标准是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基本等同于世界卫生组织(WHO)2004年发布的第三版《饮用水水质准则》的相关标准。 充足的水量的保证是给水设计的一个重点。理想的供水模式是需要多少水量就瞬时提供多少水量,而现实中用水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都是很不均匀的,这就给设计水量的确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般用水量根据不同的用水部门的不同用水定额(包括器具定额、人员定额、面积定额等,一般由统计得来)及变化系数来综合确定,由生产工艺的还要包括生产工艺用水。这些水量不能简单叠加,而应根据实际的水量变化情况合理确定。设计要保证供水系统随时提高充足的水量并不意味着设计水量的简单放大,因为水量的加大会导致给水设备选型、管网投资偏大,同时能耗也会无谓增多。 稳定的水压则是给水设计的一个难点,因为不同的用水点所在的位置及标高可能不同,不同的用水器具所需要的工作水压范围也不同。水压一般由管网最远端或标高最高处的用水点处所需水压来确定,这里包括了此点所需的用水水压、与供水处的标高差、沿程及局部损失。对于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竖向分区的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