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基础巩固

1、下列金属中,既可用热分解法又可用电解法制备的是()

A.Fe B.Cu C.Al D.Ag

2、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通常化学还原剂制得的金属组是()

A.Na、Ba、Mg、Al B.Na、K、Zn、Fe

C.Zn、Fe、Cu、Ag D.Mg、Al、Zn、Fe

3、用铅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取1ml金属,消耗铅最少的是()

A.MnO2B.W O2C.CO3O4D.Cr2O3

4、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回收其中石墨电极及金属铜

5、热还原法冶炼金属的反应一定是()

A.氧化还原反应B.置换反应C.分解反应D.复分解反应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些活泼金属如铝可作还原法的还原剂

B.用电解NaCl溶液的方法来冶炼金属钠

C.可用焦炭或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的方法来冶炼铝

D.回收废旧金属,可以重新制成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

7、用3.2g氧化铁完全还原,事先应准备的CO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

A.1344mL B.672 mL C.大于1344 mL D.小于672 mL

8、下列化工厂:①炼铁、炼铜;②生产硫酸;③石油化工;④加工煤炭。如不加防护,可能导致大气污染的是()

A.②B.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

9.自然界中的多数金属以___态存在,少数不活泼金属能以____态存在.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钾、钠、铝等金属一般常用____法提炼;位于氢以后的金属可用___法提炼;位于氢中部的金属一般可用____法提炼.金属冶炼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是___对于废旧金属的最好处理方法是____.

10.世博园地区改造规划的实施将提升上海的环境质量。位于规划区的一座大型钢铁厂搬迁后,附近居民将不再受到该厂产生的棕红色烟雾的困扰。你估计这一空气污染物可能含有A.FeO粉尘B.P2O5粉尘C.Fe2O3粉尘D.SiO2粉尘

11.钛(Ti)被称为继铁、铝之后的第三金属,以TiO2制取Ti的主要反应有:

①TiO2+2C+2Cl2高温TiCl4+2CO

②TiCl4+2Mg高温2MgCl2+ Ti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 反应②是复分解反应

C 反应①中TiO2是氧化剂

D 反应②中金属镁是还原剂

1.医生建议患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多食海带,这是由于海带中富含()

A 钾元素

B 碘元素

C 铁元素

D 锌元素

2.从原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下列方法由单质镁制取Mg(NO3)2最佳的是()A

B

C

D

3.下列有关海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海上石油泄露会造成海洋污染

B.海洋中频发的赤潮与含氮、磷物质的排放有关

C.潮汐使海水的盐度发生变化

D.工业上大量废水,废渣任意排放,会造成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4.向盛有KI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和CCl4,振荡后静置,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A.上层为紫色液体,下层为无色液体

B.上层为无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

C.均为紫色液体

D.上层为橙色液体,下层为紫色液体

5.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生产步骤有

①浓缩结晶②加熟石灰③加盐酸④过滤⑤熔融电解

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①②

C.②④③①⑤D.④②③①⑤

6.溴的氧化性介与氯和碘的氧化性之间,利用这一性质解决下面的问题.

(1)你认为:将下面那种试剂加入到含有Br-的溶液中,可以将Br-氧化为Br2?

A.I2B.I-C.Cl2D.Cl-

(2)如果把氯气缓慢地通入含有相同的量浓度的Br-、I-的混合溶液里,那种离子先被氧化?为什么?

(3)把滤纸用淀粉和碘化钾的溶液浸泡,晾干后就是实验室常用的淀粉碘化钾试纸。这种试纸润湿后遇到氯气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7.想NaBr和KI的混合溶液中通入足量Cl2后,将溶液蒸干并灼烧,最后得到的物质是()A.NaBr和KI B.NaBr和KIC.NaCl和KClD.NaCl、KCl和I2

8.我国有丰富的海水资源,开发利用海水资源是当前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图是海水综合利用的一个方面

根据上述流程图,请回答:

(1)①②两步加入的试剂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③④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河道两旁有甲乙两厂,他们排放的工业废水中,共含K+、Ag+、Fe3+、Cl-、OH-、NO3-六种离子。

(1)甲厂的废水明显呈现碱性,故甲厂废水中所含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厂的废水中含有三种离子。如果加一定量__________(选填:活性碳、硫酸亚铁、铁粉),可以回收其中的金属_________________。(填写金属元素符号)。

(3)另一种设想是将甲厂和乙厂的废水按适当的比例混合,可以使废水中的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主要含__________,可用来浇灌农田。

10.海带中含有丰富的碘。为了从海带中提取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填写下列空白

(1)步骤①灼烧海带时,除需要三脚架外,还要用到的实验仪器是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仪器中选出需要的仪器,用标号字母填写在空白处)。

A、烧杯B、坩埚C、表面皿D、泥三角E、酒精灯F、干燥器

(2)步骤③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步骤⑥的目的是从含碘苯溶液中分离出单质碘和回收苯,该步骤的实验操作名称是________。

(3)步骤④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设计一种检验提取碘后的水溶液中是否还含有单质碘的简单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节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石油中含有C5~C11的烷烃,可以通过石油的分馏得到汽油

B、含C18以上烷烃的重油经历催化裂化可以得到汽油

C、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D、某中含有苯和甲苯,可以用先干馏后分馏的方法把它们分离出来

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某的干馏

B、裂解

C、从煤焦油中得到苯、甲苯。二甲苯等

D、古代植物变成煤

3.工业上要获得大量的乙烯、丙稀、丁二稀,采用的方法是 ( ) A、减压分馏 B、高温干馏 C、石油裂化 D、石油裂解

4.下列石油分馏产物中,沸点范围最高的是 ( )

A、汽油 B、煤油 C、柴油 D、燃料油

5.石油炼制过程中,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的方法是 ( ) A、常压分馏 B、减压分馏 C、裂解 D、催化裂化

6.下列对乙烯和聚乙烯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乙烯是纯洁物,常温下为气态,聚乙烯为固态,是混合物

B、乙烯性质比聚乙烯活泼

C、取等质量的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质量分别相等 D、取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完全燃烧后,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分别相等 7.下列产品的使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 ( )

A、含磷洗衣粉 B、酒精 C、氟里昂 D、含汞电池

8.你认为可以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料脱硫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⑤

D 、①③④⑤

9.2004年4月22日是第35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主题是“善待地球——科学发展”。下列行为中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

A 、采用“绿色化学”工艺,使原料尽可能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B 、大量开采地下水,以满足社会对水的需求

C 、减少直至不使用对大气臭氧层起破坏作用的氟氯烃

D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

10.当前我国环保有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所指的的是 ( )

A 、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 、石灰窑的白色粉末

C 、聚乙烯等塑料垃圾

D 、白色建筑废料

11、下列环境问题于化石燃料无关的是 ( )

A 、酸雨

B 、光化学污染

C 、水华

D 、温室效应

12.工业上合成氨的原料之一为氢气,其来源之一是利用石油气的有关成分如丙烷制取。以下途径,假设反应都进行,则从经济效益角度考虑最合理的反应是 ( )

A 、C 3H 8 3C+4H 2

B 、

C 3H 8 C 3H 6+H 2

C 、C 3H 8+6H 2O 3CO 2+10H 2

D 、2H 2O 电解

2H 2+O 2

13.下列生产乙酸的方法中,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 ( )

A 、乙酸乙酯水解: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极高温 高温 高温

B、乙醛氧化:2CH3CHO+O22CH3COOH

C、淀粉发酵: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酸

D、丁烷氧化:2CH3CH2CH2CH3+5O24CH3COOH+2H2O

14.石油的主要成分是()

A、烷烃、环烷烃与芳香烃

B、烷烃和烯烃

C、烷烃、芳香烃与烯烃

D、烷烃与环烷烃

15.下列物质有固定沸点的是()

A、汽油

B、萘

C、石蜡

D、煤

16.从石油分馏得到的固体石蜡,用氯气漂白后,燃烧时会产生含氯元素的气体,这是由于石蜡在漂白时与氯气发生()

A、加成反应

B、取代反应

C、聚合反应

D、催化裂化反应

17.引起下列环境污染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A、重金属、农药和男分解有机物等会造成水体污染

B、装饰材料中的甲醛、芳香烃及氡等会造成居室污染

C、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D、CO2和氟氯烃等物质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都是可再生资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

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

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都是可回收在利用的资源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

中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决策

一、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分为可耗竭或不可再生(如矿产)和不可耗竭或可再生资源(如森林和草原)两大类。随着工业化和人口的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巨大需求和大规模的开采消耗已导致资源基础的削弱、退化、枯竭。如何以最低的环境成本确保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将成为当代所有国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大难题。处于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中国,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底子薄、资源相对不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以单纯的消耗资源和追求经济数量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正在严重地威胁着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因此,以较低的资源代价和社会代价取得高于世界经济发展平均水平,并保持持续增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目前,中国在一些重要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方面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的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对较小,1989年人均淡水、耕地、森林和草地资源分别只占世界平均水平的28.1%、32.3%、14.3%和32.3%,而且人均资源数量和生态质量仍在继续下降或恶化;二是随着人口的大量增长和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的过分依赖,自然资源的日益短缺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尤其是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短缺与全国性的耕地资源不足和退化问题。据统计,全国缺水城市达300多个,日缺水量1600万吨以上,农业每年因灌溉水不足减产粮食250多万吨,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因此,相对来说,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是所有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的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中,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a)缺乏有效的资源综合管理及把自然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机制,传统的自然资源管理模式和法规体系将面临市场经济的挑战; (b)经济发展在传统上过分依赖于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同时伴随大量的资源浪费和污染产出,忽视资源过度开发利用与自然环境退化的关系; (c)采用不适当行政干预的方式分配自然资源,严重阻碍了资源的有效配置和资源产权制度的建立以及资源市场的培育; (d)不合理的资源定价方法导致了资源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表现为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以及资源需求的过度膨胀; (e)缺乏有效的自然资源政策分析机制以及决策的信息支持,尤其是跨部门的政策分析和信息共享,从而经常出现部门间政策目标相互摩擦的不利影响; (f)资源管理体制上分散,缺乏协调一致的管理机制和机构。 二、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对策

2019高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

资料正文内容下拉开始>>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九)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与利用[课时跟踪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读我国能源保障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3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 ) A.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 B.西部高、东部低、北部低、南部高 C.西部低、东部高、北部高、南部低 D.西部低、东部高、北部低、南部高 2.影响我国能源保障水平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生产总量 B.能源消费总量 C.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总量 D.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M地区能源保障水平高,主要原因是( ) ①天然气资源丰富②水能资源丰富③核能资源丰富④太阳能资源丰富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A 2.C 3.A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位于中西部 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 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第2题,能源产量越大,消费量越小,能源的保障水平就 越高。第3题,M地区为四川盆地,水能资源和天然气资源丰富,核能发展较慢,太阳能资 源较少。

大庆油田的发现,结束了中国的油荒历史,也让大庆成为中国工业史上最知名的地点之一。读大庆市地图,回答4~6题。 4.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特点是( ) ①带状分布②分散分布③居采油区④靠近铁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 ) A.石油储量丰富B.国内市场庞大 C.铁路交通便利D.科技力量雄厚 6.由于石油资源趋近枯竭,大庆开始了资源城市转型的历程,下列措施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是( ) ①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②利用技术积累发展石油装备等制造业 ③组织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发展农业 ④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丰富的地区搬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C 5.A 6.A 第4题,读图可以看到,大庆市所辖城区的分布比较分散,图示城区分布在采油区且都靠近铁路。第5题,大庆建成我国重要石油基地的首要条件是丰富的石油资源。第6题,面临石油枯竭的形势,大庆市应利用技术优势延长工业链,发展相关石油装备等制造业;并且利用其广阔的地理区域,建设特色化中小城镇。 (2018·江西五校联考)下图为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比较图。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两河年径流总量差异大,因为B河( )

高二化学人教版选修2课时训练:第二单元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过关检测 (2)

第二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商品“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作为日常饮用水,因缺少某些成分而不利于儿童身体健康发育。你认为制备上述商品饮用水时还需要添加的化学物质是() A.钙、镁的碳酸氢盐 B.含碘酸钾的食盐 C.漂白粉、消毒剂 D.小苏打 解析:人体必需的元素钙的来源之一就是饮用水,长期饮用“纯净水”“太空水”“蒸馏水”等会缺少某些无机盐,对身体无益。 答案:A 2.某些化学试剂可用于净水。水处理中使用的一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X的化学式可表示为[Al2(OH)n Cl m·y H2O],式中m等于() A.3-n B.6-n C.6+n D.3+n 解析: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6=m+n。 答案:B 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蒸馏法淡化海水是将水加热至105 ℃蒸发汽化,然后将蒸气冷凝而得到蒸馏水的方法 B.天然水里一般溶有Ca2+、Mg2+等金属阳离子,我们把溶有较多量Ca2+、Mg2+的水称为硬水 C.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H+可与水中的金属阳离子M n+交换 D.阴离子交换树脂中既含有阳离子,又含有阴离子,因此既能与水中的阳离子交换,又能与水中的阴离子交换 解析:在进行水处理时,阳离子交换树脂中的H+只能和水中的金属阳离子M n+交换,阴离子交换树脂中的OH-只能和水中的阴离子Y m-交换。 答案:D 4.下列与处理方法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用Na2S去除废水中的Hg2+:Hg2++S2-HgS↓ B.用催化法处理汽车尾气中的CO和NO:CO+NO C+NO2 C.向污水中投放明矾,生成能凝聚悬浮物的胶体:Al3++3H2O Al(OH)3(胶体)+3H+ D.用高温催化氧化法去除烃类废气(C x H y):C x H y+(x+)O2x CO2+H2O 解析:B中生成的NO2仍为大气污染物,反应产物应为N2和CO2,故B错。 答案:B 5.自来水加工处理流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 历史经验和教训 翻开人类的文明史册,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就像一根红线贯穿始终。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不断前进。当自然界创造人类的时候,自然界于人类来说是神秘而可敬畏的,但那早已是远古的历史了;人类凭着自身无穷的创造力,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在促进科技发展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自身的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断改变着人与自然的关系。特别是近代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手段也日新月异,使得人类干预大自然的能力和规模空前膨胀。但是,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它在创造了辉煌的物质文明、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福祉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锐减、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的严重后果,使人类陷入了重重困境。回顾20世纪人类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地球上发生了3种影响深远的变化: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经济规模的空前扩大,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二是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世界人口翻了两番,已达60多亿,并且仍以每年8000多万的速度在增长;三是人类长期片面追求经济的畸形发展,不但导致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与破坏,而且大量有毒、有害污染物肆意排入自然而污染着环境,最终形成了全球性的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进而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当人类与自然处

于破坏、对抗关系,以改造和征服自然为目标的时候,自然总会以特殊的方式威胁人类;当人类与自然处于平等、互利、和谐关系的时候,自然也能为人类提供祥和、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上世纪末,人与自然的矛盾日趋尖锐,人类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挑战,迫使人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和发展观进行深刻的反思。经过反思,人们才逐渐开始意识到,必须从经济、社会、环境、科技、文化等更广泛和更系统的高度去审视人类的前途,并就社会、经济发展应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以达成共识。 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它赋予人们的是物质的精华,而人们回赠的却是物质的垃圾。回首过去的岁月,世界各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才智和创造力,利用大自然赋予的丰富资源,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现代物质文明,谱写出了人类社会新的篇章。但是,人类的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给承载生命的绿洲——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损害。为此,人们付了重大的代价。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目前的环境状况: 据有关报道表示,由于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已使地球上每年有上千种生物灭绝,从公元1600年至今,仅地球上生存的高等动物就灭绝了1090种。在今后20至30年内,地球生物总量的四分之一仍处于濒临灭绝的状态之中。同时,地球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出现荒漠化并呈现继续扩大之势,全球森林面积每年消失数百万公顷,淡水资源日见匮乏,海洋污染日趋严重,凡此种,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衡已使众多生物的生存岌岌要危。大自然的警告正使人类逐渐清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编者按:最近发生的两件事情(印花税上调、厦门暂停PX项目)再次引起公众对政府发布信息的关注。无论这两件事情关注的是信息的公开、传播和相关制度,还是关注信息的管理、服务对象等,其性质都可以纳入到信息资源的这个范畴。总体来说,信息化的本质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涉及到信息的形成、消费和各种机制等结构化的框架。该从哪一个角度看待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总体框架?这些 框架包含哪些具体内容,将对日常工作有何指导作用?本报邀请专家,从机制、经济、工程、工作框架四个角度梳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框架。 信息资源目录与定位体系的建设仍然是薄弱的环节,应该加强各类信息资源的目录建设,努力在信息搜索定位技术及相关服务上有较大突破。 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其他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相比 具有更大的复杂性,这是因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渗透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涉及政府部门、企业单位、公益机构、社会公众等多方面的主体。 信息技术的进步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先进的手段。但是,实践证明,单纯的技术驱动思路不能完全做好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我们必须从更广阔的视角进行梳

理,形成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构化思路框架。 机制框架:重要推动力 合理的机制是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动力。理顺机制对推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至关重要,特别是对宏观政策的制定和顶层政策的设计来说,理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机制关系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所谓机制是指一个系统内部各部分之间或这个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也即指事物之间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原理或机理。 从方法论的角度讲,理清机制需要从研究有关行为主体以及相关的行为过程入手。从全社会看,从事信息资源开发的主体主要有三类:政务部门、公益性信息机构和信息企业。相应的信息资源开发主要过程包括:政务部门从事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的信息资源的公益性开发和服务,信息企业从事信息资源的市场化开发和服务。 政务部门开发信息资源主要依靠行政机制。公益性信息机构从事信息服务主要依靠公益机制。信息企业从事信息开发活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这三种机制构成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见图1)。 图1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框架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1.5′×40) 1.内蒙古东部地区和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基地的共同点是() A、都有铁路干线与主要工业区相通,市场广阔 B、都位于我国的中部地区,发挥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C、煤炭储量都在2000亿吨以上 D、区域内有丰富的铝土矿,发展金属冶炼工业条件优越 读山西省能源转换图回答下列2-3题。 2.图中反映山西省煤炭加工工业的发展特点是: A.能源转化率不断提高 B.发电量的增长速度一直快于煤炭焦化的发展速度 C.2000年前发电量和煤炭焦化量不断增长,2000年后出现小幅下降。 D.2000年后原煤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快于能源转换的增长速度 3.山西省能源工业的发展,对山西省的影响有:①促进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②提高山西省经济效益③改善山西省生态环境④避免煤炭资源过渡开采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②③ D.①②③④ (2008年上海卷)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作为清洁能源的风能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完成4-6题 4.下列与风能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风能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 B.风能是一种非可再生资源 C.撒哈拉沙漠是风能开发最好的地区 D.风能发电投入少,效益好 5.我国内蒙古高原和东部沿海都是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两地利用风能最佳季节分别是: A.秋季、春季 B.冬季、夏季 C.冬季、春季 D.夏季、秋季6.塔里木盆地内部是我国风能资源相对贫乏的地区,其主要原因是: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B.岩石裸露,下垫面摩擦力大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D.海拔较高,气温日较差较小 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河段,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沿黔桂边境东流,后又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黔江。红水河流域图,回答下列7-10题。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考点35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考点35化学与资 源开发利用 考点35 化学与资源开发利用 1.了解石油综合利用的目的、方法〔常压分馏、减压分馏、催化裂化和裂解〕、原理与产品。 2.了解煤综合利用的目的、方法〔干馏、气化和液化〕、原理与产品。 3.了解海水综合利用的常见项目的差不多原理和流程。 4.了解废旧塑料再生利用的几种途径、方法和意义。 一、石油 1.石油的组成:要紧含C、H两种元素。由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所组成的混合物, 2.石油的炼制 (1)分馏: 原理:利用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将复杂混合物分离的过程。 方法:常压分馏得到汽油、煤油、柴油、重油等产品。 减压分馏 〔2〕石油的加工 裂化:一定条件下,使长链烃断裂成短链烃的过程。目的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和质量裂解:深度的裂化。目的是获得短链的不饱和气态烃。 二、煤 1.煤的组成:要紧含C元素。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复杂的混合物。 2.煤的综合利用: 煤的干馏: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得到焦炭、粗氨水、煤焦油、焦炉煤气等 煤的气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气体(CO、H2)的过程 煤的液化:把煤中的有机物转化成可燃性液体(如CH3OH)的过程 三、天然气的综合利用 天然气既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作为化工原料,它要紧用于合

成和生产。 四、海水的综合利用 1.海水水资源的利用:〔1〕海水的淡化:海水淡化的方法要紧有, 。〔2〕直截了当利用海水进行循环冷却。 2.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1〕海盐的生产:海水制盐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海水中制取,,是在传统海水制盐工业上的进展。(2)Cl、Br、I的提取 五、环境爱护和绿色化学 1.环境污染:包括,,和食品污染。 2.绿色化学: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排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阻碍。 原子利用率为期望产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之比。关于具体的化学反应,原子利用率等于期望生成物的摩尔质量与生成物的总摩尔质量之比。 原子利用率= 。 例1石油炼制过程中,既能提高汽油产量又能提高汽油质量的方法是〔〕 A 常压分馏B减压分馏 C 裂解 D 催化裂化 [解析]选项中的四种方法差不多上石油炼制加工的方法,其目的不一样,A项只能对石油进行初步加工,各类烃的质量仅占石油总量的25%左右。B项操作可不能得到汽油,C项中所得产物要紧是乙烯、丙烯等小分子短链化合物。只有D项能得到质量更高、产量更多的汽油。 答案:D 例2〝绿色化学〝要求从技术、经济上设计出可行的化学反应,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副作用。以下化学反应中,你认为最不符合绿色化学概念的是〔〕 A.除硫酸厂尾气:SO2+2NH3+H2O=(NH4)2SO4 B.排除硝酸工业尾气氮氧化物的污染:NO+NO2+2NaOH=2NaNO2+H2O C.制硫酸铜: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D.制硫酸铜:2Cu+O2? 2CuO; CuO+H2SO4(稀)=CuSO4+H2O 解析:A 、B的化学反应是对有害气体的吸取,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C、D的目的是制硫酸铜,C中产生有毒的气体SO2,会造成大气污染,对比分析会发觉D比C要节约原料,又可不能产生有害气体。 答案:C 例3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单质溴,其中有一种工艺采纳如下方法: (1)向海水中通入氯气将海水中的溴化物氧化,其离子方程式为:

(精校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教案的全部内容。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一、金属矿物的开发利用 1.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金、铂等极少数金属以 形式存在;绝大多数金属以 形式存在。金属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都显 化合价。 2。金属的冶炼 金属冶炼是工业上将金属从含有金属元素的矿石中还原出来的生产过程.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总的说来,金属的性质越稳定,越容易将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金属冶炼的方法主要有: ⑴热分解法:对于 金属,可以直接用 方法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HgO Ag 2O ⑵热还原法: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处于 位置的金属,通常是用还原剂( 、 、 、 等)将金属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例如: Fe 2O 3 + CO WO 3 + H 2 ZnO + C MgO + C ⑶电解法:活泼金属较难用还原剂还原,通常采用电解熔融的金属化合物的方法冶炼活泼金属,例如: 2NaCl (熔融) 2Na+Cl 2↑ MgCl 2(熔融) 2Al 2O 3(熔融) ⑷其他方法:湿法炼铜:CuO+H 2SO 4=CuSO 4+H 2O ; CuSO 4+Fe=Cu+FeSO 4 火法炼铜: 2Cu 2S+3O 2=2Cu 2O+2SO 2 ; Cu 2S+2Cu 2O=6Cu+SO 2 【练习1】冶炼金属一般有下列四种方法:①焦炭法,②水煤气(或H 2或CO)法,③活泼金属置换法,④电解法,四种方法在工业上均有应用。古代有(Ⅰ)火烧孔雀石〔Cu 2(OH )2CO 3〕法炼铜,(Ⅱ)湿法炼铜,现代有(Ⅲ)铝热法炼铬,(Ⅳ)从光卤石(KCl ?MgCl 2?6H 2O )中炼镁。对它们的冶炼方法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Ⅰ)用① B.(Ⅱ)用② C .(Ⅲ)用③ D .(Ⅳ)用④ 知能检测: 1。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先应用湿法冶金术冶炼的金属是 A 。Fe B.Cu C 。Ag D 。Hg 2.在冶金工业上,均不能用化学还原剂制得的一组金属是( ) A.Na Mg Al B.Na K Zn Fe C 。Zn Fe Cu Ag D.Mg Al Zn Fe 3。下列冶炼方法中,可将化合物中的金属元素还原为金属单质的是( ) A 。加热Al 2O 3 B.加热CaCO 3 C.电解熔融NaCl D.氯化钠与铝粉高温共热 4.铝能用于冶炼难熔的金属(如:钒、铬、锰等),这是因为铝具有什么性质 ( ) A.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B.导电性 C.熔点低 D 。还原性,在冶炼反应中放出大量热 5.下列金属冶炼的反应原理,错误的是 ( ) 2 Na+Cl 2↑ B 。MgO+H 2 高温 Mg+H 2O A.2NaCl(熔融) 3Fe+4CO 2 D.2HgO 高温 2Hg+O 2↑ C 。Fe 3O 4+4CO 6.镁及其合金是一种用途很广的金属材料,目前世界上60%的镁是从海水中提取的。主要步骤如下: ⑴为了使MgSO 4转化为Mg(OH )2,试剂①可以选用 ,要使MgSO 4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量应 ; 电解 冰晶石 电解 高温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高二地理知识点讲解: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 发利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中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是: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少;山地多,平原少,耕地与林地所占的比例小;各类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和盆地地区,林地多集中在东北、西南的边远山区,草地多分布在内陆高原、山区。中国幅员辽阔,自然资源非常丰富。中国各类型土地资源都有分布;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 两类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 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②市场广阔③位置适中,交通比较便利 能源基地建设 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建设坑口电站;发展炼焦业 三条产业链 煤—电—铝煤—焦—化煤—铁—钢 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①提高煤的利用技术;②调整产业结构;③“三废”的治理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尼罗河文明两河文明黄河——长江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 田纳西河 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条流程最长、水量最大的分支; 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 不同地段的保护 山地:河流的发源地,保护好植被生态 河谷平原: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 河流:流域中开发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 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陆路交通不便,河流航运作用十分突出。 气候:亚热带地区,冬末春初降水多。 水系: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过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国大部分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气候影响,水量很不稳定。 矿产资源:非常丰富。 流域的早期开发及其后果

自然资源学复习资料

1、名词解释 ①自然资源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资源生成、演化和分布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保护的学科。 ②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包括收集、整理和分析已有的考察成果及进行野外考察,其目的是摸清资源的数量、质量和区域组合类型。自然资源的综合考察目的性很强,既是基础研究,又是应用科学,是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 ③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是指在技术经济基础上,对自然资源从整体上、宏观上论证起开发合理性。 2、问答题 1、试述自然资源学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形成的特点 ①自然资源的原始利用时期:积累了一些积累了极为原始的经验,谈不上总结记载 ②自然资源研究的萌芽时期:以记载描述为特色谈不上系统性、科学性 [ ③有关学科的单项自然资源研究时期:多门学科分别独立地开展了本领域内的自然资源研究 ④自然资源的形成和发展时期:作为一门独立科学形成,并得以迅速发展 2、自然资源的研究内容 ①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和综合评价 ②编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计划 ③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④积极开辟新资源 3、自然学的特点 ; ①综合性②区域性③交叉性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问答题 1、试论自然资源的概念 自然资源必须是形成和存在与自然界中的自然物质或自然过程及自然资源具有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必须为人类所利用具有社会属性。故下定义为:自然资源是可为人类所开发利用,并能给人类带来利益的自然物质和自然过程。 2、试论自然资源的特点 ` 形成与分布的不均性: 1、关系的整体性: 2、演化与存在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3、空间结构的层次性: 数量的有限性: 1、使用价值的多用性 2、认识的可变性与虚化性 3、管理保护上的国际性 | 3、试论自然资源按循环周期长短的分类问题 按照自然资源在自然地理环境中循环周期的长短可将自然资源分为两类:1、一类是循环周期漫长的不可再生资源亦称不可更新资源,主要指各种岩石矿产资源;2、一类是循环周期较短的可再生资源,亦称可更新资源,包括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及气候资源。 4、试论自然资源按构成要素的分类问题 第二章 1.名词解释 ①矿产资源:是指地壳中在地质成矿作用下所形成,可供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岩石和矿物。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堪忧 作者:崔昊 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已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当我们在谈论这个数据爆炸年代如何去存储信息的时候,往往我们忽略了一个更加严峻的问题,那就是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毕竟在这些正处在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中,蕴含着人类赖以持续发展的智慧,同时,在这些数据中,也并不都是精华,也有糟粕。于是,这就对我们如何良好地开发信息、利用信息资源,提出了一个严峻的问题。 近日,作为国内较早关心信息化建设,关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大型综合性媒体集团,《光明日报》举办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专题研讨会”,组织了业内许多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有着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参加,包括中国社科院计算机网络中心主任、社科院信息办主任解延德、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陈传夫等知名人士,同时,作为国际上的权威调查机构,IDC中国公司副总裁万宁先生也出席了此次会议。另外,在信息数据存储领域有着领先地位的EMC,作为本次研讨会的厂商代表,EMC公司客户解决方案总监马隽也发表了其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看法。 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作为国际上权威的调查机构,IDC一直非常关心数据存储产业的发展,在研讨会上,IDC中国副总经理万宁引述IDC最新研究报告《数字宇宙膨胀:到2010年全球信息增长预测》数据指出,2006年全球每年制造、复制出的数字信息量共计1610亿GB,中国数字信息量为127.1亿GB ,占全球信息量的7.9%;受“富媒体”、用户创建内容和16亿网民三大因素推动,到2010年,全球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880亿GB,而中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900.5亿多GB,占全球信息量的9.1%。由此看出,中国的信息增长速度还要高于全球,2006-2010,全球信息量增幅为6倍,而中国则高达7倍。相比之下,印度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72亿GB,韩国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157亿GB,日本的数字信息量预计为520亿GB。 这就说明,我国信息资源不仅整体规模十分庞大,而且仍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于如此众多的信息的存储、利用是全社会,尤其是以国家主体的政府政务系统和以商业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商务系统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情。 对于电子政务与政府机构领域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解延德主任表示,目前在实际工作中,他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他表示,10年来我们国家信息化建设是急速发展,但真正的信息共享、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没有做到,特别是在信息开发和信息应用过程中,我们确实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需要解决。现在网络是基础、信息是关键、应用是问题、管理是保障,必须要融合到一起才能健康地发展,最难的是数字化办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我们还处在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办公流程简单结合的层面上。 他认为,对信息资源的保护、分析和利用对于提高执政能力、加强自身建设、推动社会进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当前我们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当前只有以应用为目推进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质的进展。 而对于目前我国存储设备的购买、管理和利用,很多业内人士都表示还非常的不健全,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地理】“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能源分类 1.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2.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二、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1.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 3.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 4.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日线。 三、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 (1)人均资源量少; (2)人均能源消耗量低; (3)单位产值能耗高; (4)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 (5)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 (1)扩大煤炭开采量; (2)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3)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四、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 (1)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 (2)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3)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五、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 (1)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3)“三废”的治理: ①废渣:回收再利用; 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 ③废水:沉淀净化。 六、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1.重要性: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2.河流概况: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发源阿巴拉契亚山西坡,在肯塔基市注入俄亥俄河。 3.开发注意:

自然资源学 第四章 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讲义

第四章资源评价原理与方法 第一节资源评价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资源评价的概念 1.资源评价:是根据资源类别、属性、形成原理和形成条件以及时空分布规律,从科学角度对其存在、数量、质量和可使用情况进行客观评述和估价。 2.自然资源评价:就是按照一定的评价原则或依据,对一个国家或地域的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地域组合、空间分布、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等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定和估价。 二、资源评价的分类 (一)资源评价分类方法 1.根据评价对象,自然资源评价可以区分为单项自然资源评价和自然资源综合评价。 2.根据评价侧重,自然资源又可以区分为以自然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质量评价和以经济属性评价为主的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3.根据评价的特定目的,可分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评价、自然资源保护改造评价等。 (二)资源评价分类实例 1.土地资源评价分类:潜力评价、适宜性评价、经济评价 1)土地潜力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或称土地利用能力)评价,是指土地在用于农林牧业生产或其他用途方面的潜在生产能力。它主要是依据土地的自然特性及其对某种持久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或限制程度,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潜在生产力所进行的土地质量等级之评定与划分,故它又被称为土地潜力分级。 由于土地潜在生产能力与光、温、水、土及其他自然因素有关,尤其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

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是气候与土壤两者乃是影响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养分循环的主要环境因子,所以有以气候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和以土壤要素为主的潜力评价以及将气候、土壤两者结合的潜力评价等三种。 2)土地适宜性评价 土地适宜性评价则针对一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方式的分类有不同的层次,高层类型如农业、林业、牧业、工业、交通、国防、城市、旅游等用地,底层类型如小麦、杉木、茶叶、果园、居住与机场等用地。土地适宜性评价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确定土地对一定用途适宜与否以及适宜程度高低。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分类中是否用量化的标准可将土地适宜性分为两类。 ①定性土地适宜性分类。 ②定量土地适宜性分类。 3)土地经济评价 土地经济评价是运用经济指标对土地质量进行评定,即对土地进行投入和产出分析,并由此来决定土地的适宜程度性类型及其适宜程度。其实质在于表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下,不同质量土地的生产耗费量与提供产品量的对比关系,或在相同投入量下取得不同产出量的经济指标。这种评价强调土地的经济属性,从土地利用的经济学方面来评价土地的质量。常用的土地经济评价方法有毛利分析与现金流量贴现分析等方法。 它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的差别是,既考虑土地的自然属性之差异,更着重研究在等量劳动耗费条件下,土地的产出效果。 第二节国土资源评价的目的与内容 一、评价目的 1、国土资源评价:针对特定的国土区域,根据资源类别,属性、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知识归纳 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 1、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 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2、山西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条件 ①煤炭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储量丰富、分布范围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②市场广阔:一是我国对能源的需求进一步增加;二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③位置适中:输煤输电距离近。④交通比较便利:北中南三条运煤铁路分别是大秦线、神黄线、焦作—兖州—日照线。 3、能源基地建设: (1)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2)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 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4、能源的综合利用 (1)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2)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煤—铁—钢、? 煤—焦—化。 (3)能源综合利用的结果:①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以煤炭开采业为主的单一结构转变为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为主的多元结构,②原料工业逐步超过采掘工业而占到主体地位, ③实现了产业结构的升级。 5、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1)开展矿区土地复垦:通过工程和生物措施,充分利用厂矿的人力、财力和科技优势,建立集约经营的高效蔬菜、水果及肉蛋奶生产基地。 (2)提高煤的利用技术:推动以洁净煤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3)调整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是生态环境问题根源所在,①对原有重化工业进行调整,使产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②大力发展农业、轻纺工业、高技术产业和旅游业。 (4)“三废”的治理:①废渣:回收再利用;②废气:消烟除尘,营造防风林带;③废水:沉淀净化。 【拓展知识】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1、原因: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加迅速;高能耗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用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开发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川气东送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的发展。 【答题思路】分析原因——紧扣供需关系说矛盾 解决措施——从开源节流展开述要点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电子商务论文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政府职能 文/黄炜 摘要:现今社会中,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性财富,在推动科技不断进步,促进科技成果不断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过程当中更有着无法代替的决定性作用。信息资源的公共资源属性以及外扩性较强等特点,决定了市场在信息资源利用及开发的工作中必定会有局限性。所以,信息资源的利用、开发以及相关产品的供应、社会作用的体现等方面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介入。下文矿主要对信息资源利用及开发过程当中的相关规则以及政府部门相应职能进行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政府职能 政府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够体现政府部门的执行能力和对信息化社会的建设力度,已经与物质及能量等核心资源处于相同的地位,而且大有赶超两者的趋势,政府的信息资源更是成为了一个国家的战略性保密资源。在调查与分析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利用体现了一个强国的基本素质,也是许多国家的发展目标。比如日本,虽然它国土面积狭小且资源严重稀缺,但是由于日本政府对于信息资源的巧妙利用和政府职能的充分发挥,使得日本从战败以后迅速成长为一个经济强大、信息资源丰富的世界强国。所以,每个国家的政府相关部门都应该将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及合理配置作为自身战略发展的首要任务,这也是信息互联时代中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 1、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 概述

信息产品,是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共特性的无形产品,信息产品都没有排斥性与竞争性。因为在对某产品的消费边际成本几乎为0时,就证明了它是不具备任何竞争性的。信息资源也同样如此,即便是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其产生的边际成本也依然是基本趋于零的,也就是说,即使用户再增加,也不会使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有所升高或降低,特别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更是有着这样的特征。在带宽未受限制的范围之内,即使浏览的人数再增加,也不会产生消费上的变动或对替他人获取信息的影响。为了避免市场失灵以及市场配置率下降,信息资源产品需要通过公共部门来提供,在社会中绝大部分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及信息服务机构就是这样的一种生存模式,靠政府进行投资支持。但是信息资源的提供可能来自政府也可能来自市场,这就是由于信息资源没有竞争性和排斥性而造成的,即信息资源来自于哪里完全看市场和政府对信息资源的配置与提供方向。所以对于社会上所有公共机构来说,如何分清这些资源信息来自哪里尤其重要。 1.2 信息资源的外部性 对于银行、海关、税务这种高保密部门来说,他们通过自身能力会创造开发一些专业性强且价值高的信息资源产品,这些产品的用户群体、用户规模都因由市场来决定和提供。我们常见的信息资源产品包括ERP系统、办公软件、海关巡检系统、银行的各种客户服务端等等。相对的,一些低价值、用户群体规模大的、具有社会普遍价值的信息资源产品,则由政府等公共部门进行提供,例如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机构、交通信息中心等等公共场所,所以可以看出,信息资源的外部性非常明显。外部性就是一方的生产消费变成另一方的生产效用函数的一个变量。也就是说政府部门提供的信息资源成为大众的消费产品这样一种转化过程,就叫做外部性。

【2021高考地理最新习题】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含解析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1·福建泉州质检)钾盐是农业增产的主要肥料成分和重要化工原料。老挝拥有大型内陆埋藏型钾盐矿。中国企业在老挝投资建设的某钾盐项目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推动的矿产资源项目。该项目突破了矿石开采、选矿加工、井下回填、尾矿利用等技术难关,实现了采矿、选矿、充填一体化生产。下图示意该项目矿区位置。据此完成1~2题。 1.老挝未能独自实现钾盐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需求小 B. 科技水平低 C. 交通条件差 D. 劳动力不足 2.该项目实现一体化生产对当地的主要有利影响是() A. 提升企业的知名度 B. 避免矿区环境污染 C. 加强企业分工协作 D. 提高资源的利用率(2021·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亚马尔半岛及其近海是俄罗斯极地能源开发的主要地区,目前中国参建的亚马尔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已成为该地最重要的能源开发项目。下图为我国该能源项目LNG运输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3~5题。 3.推测亚马尔半岛周边海域海底地形() A.以海沟为主B.以大陆架为主C.以海岭为主D.以洋盆为主 4.当地油气资源开采最佳时段在冬季,主要是因为该地此时段() A.气温低,有利于天然气液化B.能耗少,节约开采成本 C.冻土稳定,有利于户外作业D.风速小,开采安全性高

5.我国LNG运输船回国,航线选择及其理由应是() A.夏季甲航线,便于补给B.冬季甲航线,节约航程 C.夏季乙航线,节约航程D.冬季乙航线,便于补给 (2021·广东综合能力测试)2020 年5月,海港城市哥德堡郊外竖立了一座30 米高的瑞典首座木制风力发电塔,具有"与钢一样坚固"的结构。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在胶合木工厂内完成加工,然后通过公共道路轻松运输到现场进行拼装。读哥德堡位置示意图,回答6~8 题。 6.哥德堡风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得益于() A.极地东风 B.盛行西风 C. 东南信风 D.西北季风 7.木制风力发电塔的构件采用模块化生产的主要目的是成本() A.减少生产成本 B.方便回收利用 C.增强塔体坚固 D. 降低运输限制 (2021·浙江北斗星盟联考)良诸古城位于杭州市北部山麓的低洼平原上,考古人员在其外围发现了保存较完整的大型水利系统遗址,其核心工程是具有不同功能的梯级水坝,充分体现了先民们的聪明才智。下图为良诸古城水利工程示意图。完成8~9题。 8. 此水利系统中高、低两级梯级水坝的主要功能分别是() A. 分蓄山洪,防治水患 B. 增加落差,利用水能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自然资源学课本提纲 第一讲绪论:自然资源学范式 ●第一节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发展P2 ?一、自然资源学的前科学时期P2 ◆史前时期的人与资源(狩猎社会和原始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的零星记载(农业社会) ◆自然资源学的萌芽(工业社会) ?二、自然资源学的发展与前沿P4 ◆自然资源学的形成和蓬勃发展 ◆当代自然资源学研究前沿 ◆世界资源研究所的研究指向 ●第二节自然资源学的学科体系 ?一、自然资源问题的关联域P11 ◆表象:人口过剩 ◆更深层次的原因 ?二、自然资源学的学科结构与时空尺度P13 ◆自然资源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结构 ◆空间维和时间维 ?三、与相关学科的关联 ◆环境科学 ◆国土经济学 ◆人类生态学 第一章自然资源的性质 ●第一节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P23 ?一、自然资源的概念P23 ◆何谓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概念的含义 ?二、自然资源的类型P25 ◆自然资源分类的多样性不可更新资源&可更新资源 ◆“可更新”与“不可更新”的相对性P27

●第二节自然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29 ?一、不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0 ◆资源基础(矿产资源的潜在最大数量) ◆探明储量P31 ◆条件储量P34 ◆远景资源 ◆理论资源 ◆最终可采资源P36 ?二、可更新资源可得性的度量P36 ◆最大资源潜力 ◆持续能力 ◆吸收能力 ◆承载能力P39 ●第三节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P40 ?一、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P40 ◆稀缺性 ◆整体性 ◆地域性 ◆多用性 ◆动态性 ◆社会性 ?二、自然资源的本质特征P44 ◆资源价值随人类需要和能力的发展而变化 ◆不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 ◆可更新资源的本质特征P46 第二章自然资源的稀缺与冲突●第一节中国态势P49 ?一、自然资源基本特点P49 ◆总量大,类型多 ◆人均资源量少 ◆空间分布不均 ◆资源禀赋欠佳 ?二、自然资源稀缺的挑战P5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