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银行简介及破产原因

巴林银行简介及破产原因
巴林银行简介及破产原因

一、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Barings Bank

(1) Barings Bank is one of Britain's oldest bank, opened in London in 1762, Sir Francis founded the human Bahrain (法兰西斯·巴林爵士). Bahrain bank has engaged in international trade finance and wealth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United Kingdom, Queen Elizabeth II has had one of its customers. Barings never been listed on the London Stock Exchange, the full ownership of the assets in the hands of senior management and charitable foundations. On February 26, 1995 collapse.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在伦敦开业,创办人为法兰西斯·巴林爵士(Sir Francis Baring)。巴林银行因从事国际贸易融资而致富,在英国担当一个重要的角色,英女皇伊利莎伯二世亦曾经为其客户之一。巴林银行从来未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资产所有权全在高级管理层及慈善基金会的手上。于1995年2月26日倒闭。

(2) Bahrain group includes four parts:

(A) Bahrain Brothers, mainly engaged in corporate finance, banking and capital market

activities.

(B) Bahrain securities companies to engage in securities brokerage business objectives.

(C) Bahrain Asset Management Ltd., mainly in asset management and hosting personal

assets as the goal.

(D) The Group has a 40% stake in US-based investment bank.

巴林集团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一)巴林兄弟公司,主要从事企业融资、银行业务及资本市场活动。

(二)巴林证券公司,以从事证券经纪为经营目标。

(三)巴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主要以资产管理及代管个人资产为目标。

(四)该集团在美国一家投资银行拥有40%的股份。

(3) Key Features

Barings Bank Group's business expertise is in corpor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management. Despite being a veteran of the bank, but Bahrain has been aggressive in the early 1900s to further expand the company's financial operations, lucrative. 90s to overseas development, to carry out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activities in emerging markets, 1994 will only have to open offices in China, India, Pakistan, South Africa and other places, business networks in Asia and Latin America, the main point emerg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As of the end of 1993, total assets of all banks in Bahrain for £ 5.9 billion, in 1994 pre-tax profit of up to $ 1.5 billion. Its core capital ranked 489 in the world's largest bank in 1000.

巴林银行集团的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尽管是一家老牌银行,但巴林一直积极进取,在20世纪初进一步拓展公司财务业务,获利甚丰。90年代开始向海外发展,在新兴市场开展广泛的投资活动,仅1994年就先后在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南非等地开设办事处,业务网络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截止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其核心资本在全球1000家大银行中排名第489位。

二、The Introduction of Nick Leeson尼克·李森的简介

Before analyzing the reasons for the bankruptcy of Barings Bank, let's look at a simple plays a vital task in the bankruptcy of Barings Bank --Nick Leeson

June 16, 1989 evening, Nick Leeson ? officially became a member of Barings Bank, Nick Leeson ? Continue for liquidation in the futures and options department. ? Sen to win nine Hou Nike opportunity to work in Indonesia, but Barings Bank in Jakarta business is very confusing, there are plenty of tickets did not receive due process, no office staff and ticket random stacking to the basement, shortfall of up to one hundred million pounds. ? Nick Leeson will be in here to clean up ticket for Barings Bank eliminating one hundred million pounds of debt, and this became acquainted with his wife Lisa.

March 1991, Nick Leeson ? back to London. The success obtained in Jakarta, as well as Morgan Stanley Bank (Nick Leeson ? Before working places) on his training so t hat Nick Leeson was considered an expert ? Futures and Options Clearing respect.

1991, Nick Leeson ? full year are inspected Bahrain banking business in Europe and the Far East, he accompanied the bank responsible for t he development of Tony ? Dick made a trip around the world, looking for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Barings Bank. In the second half, they arrived in Singapore. Barings Bank decided to set up a branch in Singapore, Nick Leeson became general manager of the Singapore branch ? futures and options trading sector.

the location of Nick Leeson is quite peculiar, on the one hand, the trading floor, responsible for the yen to do with options trading; on the other hand, I was in charge of the logistics department, can freely request to London. He could look at only one person at the same time on both sides of the global income on the balance sheet are responsible. In additi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mpany to his hand, aspects of the London headquarters of his fine remittance requirements responsive and never asked outside; on the other hand, according to regulations, he has to report to three different people. Singapore's boss Simon, but he is no shape but futures options trading. Nominal boss Mike, his business in Tokyo, but little contact with him, but he only cared about me to earn profits. Because of this, he can handle their business freely, without any human intervention.

在分析巴林银行破产原因之前,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在巴林银行破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任务——Nick Leeson

1989年6月16日晚上,尼克·李森正式成为巴林银行的一员,尼克·李森继续在期货与期权部门作清算工作。九个月后尼克·李森争取到了到印尼工作的机会,但巴林银行在雅加达的业务非常混乱,有大量的票证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理,工作人员没有办公室,并将票证

随意堆放到地下室,亏空高达一亿英镑。尼克·李森便在这里开始清理票证,为巴林银行消除了一亿英镑的负债,并在此结识了妻子莉萨。

1991年3月,尼克·李森回到伦敦。在雅加达获得的成功,以及摩根斯坦利银行(尼克·李森之前的工作地)对他的培训使尼克·李森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

1991年,尼克·李森整整一年都在视察巴林银行在欧洲和远东的业务,他陪着银行负责发展的托尼·狄克作了一次环球旅行,四处寻找巴林银行发展的新机会。下半年,他们抵达新加坡。巴林银行决定在新加坡成立分行,尼克·李森成为新加坡分行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的总经理。

尼克·李森所处的位置是相当奇特的,一方面,在交易场地工作,负责用日元做期权交易;另一方面,我又是后勤部门的主管,可以向伦敦方面随意的提出要求。他可以纵观全局同时对收入平衡表上的两边都负责的唯一一个人。此外,公司对他的管理方面,一方面,伦敦总部方面对他的汇款要求有求必应且从不细问之外;另一方面,按规定,他要向三个不同的人汇报工作。新加坡的顶头上司西蒙,但他对期货期权交易毫无形却。名义上司麦克,他的业务在东京,但和他联系少,而且他只关心我赚取的利润。正因为如此,他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理自己的业务,而不受任何人的干涉。

三、The reasons for bankruptcy

(一)Internal reasons companies公司内部原因

(1)The direct cause of the bankruptcy of Barings Futures Singapore Bahrain company manager Nick Leeson misjudged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s direction.

January 1995, Leeson optimistic about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respectively, in Tokyo and Osaka and other places to buy a large number of futures contracts, expect to earn large profits when the Nikkei Index rose. Who would have thought a bolt, Hanshin earthquake hit Japan picked up momentum in the Japanese stock market, stock prices continued to fall. Barings final amount of up to $ 1.4 billion loss is huge, but only several hundred million dollars of its own assets, difficult to offset huge losses, this was so brilliant financial building collapsed. So, Nick Leeson manipulated by this financial derivatives transactions in the short term why they destroyed the entire Bahrain banks?

巴林银行破产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错误地判断了日本股市的走向。

1995年1月份,里森看好日本股市,分别在东京和大坂等地买了大量期货合同,指望在日经指数上升时赚取大额利润。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日本坂神地震打击了日本股市的回升势头,股价持续下跌。巴林银行最后损失金额高达14亿美元之巨,而其自有资产只有几亿美元,亏损巨额难以抵补,这座曾经辉煌的金融大厦就这样倒塌了。那么,由尼克·里森操纵的这笔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为何在短期内便摧毁了整个巴林银行呢?我们待会再向大家分析一下金融衍生产品

(2)Barings collapse for many reasons, the root cause is the lack of Barings Bank's internal control.

Bahrain bank's internal management, control ineffective, lack of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Barings management can be described at various levels, each step there is dereliction of duty phenomenon, external auditors and regulators have also not shirk responsibility. In Singapore Branch, Leeson is both head of liquidation, and is Head of the transaction, a second level, indicating that the internal management of Barings extremely rigorous. Meanwhile, Barings Bank nor its trading risk control inspection agency audit. Leeson of Barings management know as, but ignored, fully illustrated Barings management risk awareness is weak.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根本原因在于巴林银行内部控制的缺失。

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加坡分行,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管理层知道里森的作为,却置之不理,充分说明巴林银行管理层风险意识薄弱。

(3) excessive speculation in futures trading. Sound operation of the institution, should strictly control the scale of investment in derivative products, improve internal control and restraint mechanisms. Many investment derivatives suffer disaster, have exceeded their financial affordability and excessive speculation in the relevant.

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稳健经营的机构,都应严格控制衍生产品的投资规模,完善内部监控制约机制。许多投资衍生产品遭受灭顶之灾的,都与超出自身财务承受能力从事过度投机有关.

(4)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does not require banks futures. Bank of principal invested overseas more than 25 percent of its quota regulations. Ignoring the audit and tax department sent a letter to the Singapore futures exchange tips, continued following the injection required to maintain "88888" was the account funds.

管理层不执行银行期货交易的内部规定。对海外银行投入其本金超过25%的限额规定。无视新加坡期货交易所的审计与税务部发函提示,续继维持“88888”号账户所需资金的注入。

(5) confuse valet trading and proprietary trading. If the transaction on behalf of clients, the company will charge a commission or transaction fee to the customer. For example, the familiar stock transaction, companies generally do business according to customer requirements, and of course sometimes offer some suggestions. Leeson with a company's capital to do business, as customers advance deposit, still insists is valet transact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nfusion proprietary trading and valet transaction, resulting in failure of the bank's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混淆代客交易和自营交易。如果代客户交易,公司会向客户收取一定的佣金或交易费。比如说大家熟悉的股票交易一样,公司一般根据客户的要求做交易,当然有时也提供一些建议。里森以一个公司的资本做交易,为客户垫付保证金,却还坚称是代客交易。由此可以看出其

混淆自营交易和代客交易,导致银行的风险管理机制失效,

(6) traders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power. Leeson As general manager, he was responsible for trading in addition, it also sets the following four powers in one: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personnel; issuing checks; 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Exchange trading activities reconciliation adjustment;, and is responsible for checking with the bank reconciliation adjustment. 交易员权力过于集中。里森作为总经理,他除了负责交易外,还集以下四种权力于一身:监督行政财务管理人员;签发支票;负责把关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交易活动的对账调节;以及负责把关与银行的对账调节。

(7)British regulators problems: first, oversees Bahrain investment bank department has given a verbal waiver, Bahrain remitted large sums of money when the speculative Nikkei Index, no referrals to the Bank of England. Second, the Bank of England to allow Bahrain Group securities department within the bank to give unlimited financial support.

英国监管部门出现的问题是:第一,负责监管巴林等投资银行的部门曾口头上给与宽免,巴林将巨额款项汇出炒卖日经指数时,无需请示英格兰银行。第二,英格兰银行允许巴林集团内部银行给予证券部门无限制资金的支持。

(8)Singapore financial authorities problem is: First, the 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Exchange face of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in control positions are too loose, not strictly enforced limit positions, allowing a single trading account accumulation Japan refers to menstruation and Japanese bonds futures positions, the number of member companies may be held without a contract and pay the deposit timely supervision. Second, Morrison frequently engaged in trading down, and the unusually large amount of business, and did not concern the exchange. If the Bank of England, to strengthen exchanges between Singapore and Osaka exchanges, sharing of sufficient information, you will discover a huge positions held by Barings Bank in the two exchanges, and perhaps the collapse of Barings Bank will not.

新加坡金融监管当局存在的问题是:首先,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促进业务的发展,在持仓量的控制方面过于宽松,没有严格执行持仓上限,允许单一交易账户大量积累日经期指和日债期货仓位,对会员公司可持有合约数量和缴纳保证金情况没有进行及时监督。其次,里森频繁地从事对倒交易,且交易数额异常庞大,竟没有引起交易所的关注。如果英格兰银行、新加坡和大阪交易所之间能够加强交流,共享充分的信息,就会及时发现巴林银行在两个交易所持有的巨额头寸,或许巴林银行不会倒闭.

(二) the leverage effect of financial derivatives

The collapse of Barings Bank, but also in Leeson bet is not an ordinary financial products,In theory, financial derivatives market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if properly used, such as using it to hedge, can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to reduce the risk hedge for investors.

But while it has a positive effect, but also has its deadly danger that in a particular transaction, investors purely for the purpose of trading profit, advance a small margin speculations large contracts to obtain huge profits, and often ignoring transaction risks, if not properly controlled, then this will lead to speculation immeasurable loss.

Singapore Bahrain's Leeson, is excessive for derivatives operations group was destroyed in Bahrain. Leeson throughout the transaction process blindly hoping to make money, has suffered a major loss when still desperate to increase the purchase amount, the potential risk for the transaction turn a blind eye, resulting in the Barings Bank to become a victim of financial derivative products. Leeson mistakes from personal judgment to the collapse of the Barings Bank, along with financial derivatives multiplied ROI is equally multiplied investment risk. This is a financial derivative itself "leverage" feature decision.

巴林银行的倒闭,还在于利森下注的不是一般的金融产品,而是金融衍生产品,从理论上讲,金融衍生产品并不会增加市场风险,若能恰当地运用,比如利用它套期保值,可为投资者提供一个有效的降低风险的对冲方法。但在其具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其致命的危险,即在特定的交易过程中,投资者纯粹以买卖图利为目的,垫付少量的保证金炒买炒卖大额合约来获得丰厚的利润,而往往无视交易潜在的风险,如果控制不当,那么这种投机行为就会招致不可估量的损失。

新加坡巴林公司的里森,正是对衍生产品操作无度才毁灭了巴林集团。里森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一味盼望赚钱,在已遭受重大亏损时仍孤注一掷,增加购买量,对于交易中潜在的风险熟视无睹,结果使巴林银行成为衍生金融产品的牺牲品。从里森个人的判断失误到整个巴林银行的倒闭,伴随着金融衍生工具成倍放大的投资回报率的是同样成倍放大的投资风险。这是金融衍生工具本身的“杠杆”特性决定的.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回顾 1995年2月27日,一个全世界震惊的日子,英国经营了233年的皇家银行---巴林银行突然宣布倒闭。它给金融界造成的恐慌是前所未有的。 巴林银行:英国老牌银行,伊丽莎白女王也信赖它的理财水准,是它的长期客户。 尼克李森:国际金融界“天才交易员”,曾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总经理、首席交易员。 1994年下半年,李森认为,日本经济已开始走出衰退,股市会有大涨趋势。于是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期货合约和看涨期权。然而“人算不如天算”,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损失高达2.1亿英镑。 这时的情况虽糟糕,但不至于能撼动巴林银行。只是对李森来说影响其光荣的地位。李森凭其经验,为了反败为胜,再次大量补仓日经225期货合约和利率期货合约,头寸总量已达十多万手。 要知道这是以“杠杆效应”放大了几十倍的期货合约。当日经225指数跌至18500点以下时,每跌一点,李森的头寸就要损失两百多万美元。 “事情往往朝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这是强势理论的总结。 2月24日,当日经指数再次加速暴跌后,李森所在的巴林期货公司的头寸损失,已接近其整个巴林银行集团资本和储备之和。融资已

无渠道,亏损已无法挽回,李森畏罪潜逃。 巴林银行面临覆灭之灾,银行董事长不得不求助于英格兰银行,希望挽救局面。然而这时的损失已达14亿美元,并且随着日经225指数的继续下挫,损失还将进一步扩大。因此,各方金融机构竟无人敢伸手救助,巴林银行从此倒闭。 一个职员竟能短期内毁灭一家老牌银行,究其各种复杂原因,其中,不恰当的利用期货“杠杆效应”,并知错不改,以赌博的方式对待期货,是造成这一“奇迹”的关键。 虽然最后抓住了逃跑的李森,但如果不能抓住期货风险控制的要害,更多的“巴林事件”还会发生,包括我们个人投资者中的小“巴林事件”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一,公司内部原因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控制不力,缺乏风险防范机制。在新加坡分行,李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一身二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管理层知道李森在关西大地震后仍在增加仓位,却继续在1995年1月至2月间将10亿美元以上资金调拨给新加坡分行,充分说明巴林银行风险意识薄弱。巴林银行设立新加坡分行,在组织形式上也欠周详考虑,如果注册为全资子公司而不是分公司,也就不会招致巴林银行全军覆没的后果。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英国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年2月26日,英国银行业的泰斗,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9.16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案情:巴林银行创立于1762年,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100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1993年的资产有59亿英镑,负债56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4.5亿英镑,海内外职员4000人,盈利1.05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1.5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亿英镑的基金资产,15亿英镑的非银行存款和10亿英镑的银行存款。但却因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岁的尼克·里森1992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入误为卖出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入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号”以代码“88888”为名设立。 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以差错记录仍经由“99905”账户向伦敦报告。“88888”差错帐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帐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帐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20口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入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40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巴林总部。但在种种考虑之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帐户“88888”承接了40口卖出合约,以使帐面平衡。由此,一笔代理业务便衍生出了一笔自营业务,并形成了空头敞口头寸。数天之后,日经指数上升了200点,这笔空头头寸的损失也由2万英镑增加到6万英镑。里森当时的年薪还不足5万英镑,且先前已有隐瞒不报的违规之举,因而此时他更不敢向总部报告了。

案例1巴林银行破产案

案例二巴林银行破产案 1.背景介绍 巴林银行是由弗朗西斯·巴林爵士于1763在伦敦创建的。它在英国历史上地位显赫,曾经为拿破仑战争提供资金支持,客户包括众多的达官显要,其中就有伊丽莎白女皇二世。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1995年2月的一个星期,巴林银行被迫宣布破产,原因是损失了大约12亿美元,几乎相当于其资本额的两倍。这笔损失应当归咎于其新加坡分行的28岁的前任期货交易员尼克·里森。 里森于1989年7月加入该银行,之前曾经在伦敦为美国银行摩根斯坦利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作为一个掌管交易结算的职员,里森过去的业绩证明他具有过人的条理性,他在巴林银行后台的工作也给上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1992年,巴林总部决定派他到新加坡分行成立期货与期权交易部门,并出任总经理。这家分行非常积极地参与日本东京和大阪交易所以及新加坡国际货币交易所(Singapor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Exchange, SIMEX)的期货交易。 里森于1992年在新加坡任期货交易员时,巴林银行原本有一账号为“99905”的错误账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所造成的错误。1992年夏天,伦敦总部全面负责清算工作的哥顿·鲍塞给里森打了一个电话,要求里森另设立一个错误账户,记录较小的错误,并自行在新加坡处理,以免麻烦伦敦的工作,于是里森便设立了账号为“88888”的错误账户。但是几周之后,伦敦总部又要求新加坡分行按老规矩行事,所有的错误记录仍由“99905”账户直接向伦敦报告。“88888”错误账户刚刚建立就被搁置不用了,但它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存于电脑之中。“88888”这个被人忽略的账户,提供了里森日后制造假账的机会,如果当时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的历史可能会重写了。 1992年7月17日,里森手下一名加入巴林仅一星期的交易员King犯了一个错误:当客户(富士银行)要求买进20份日经指数期货合约时,此交易员误为卖出20份,这个错误在里森当天晚上进行清算工作时被发现。欲纠正此项错误,须买回40份合约,表示按当日的收盘价计算,其损失为2万英镑,并应报告伦敦总公司。但在种种考虑下,里森决定利用错误账户“88888”,承接了40份日经指数期货空头合约,以掩盖这个失误。如此一来,里森所进行的交易使这个账户暴露为风险头寸。数天之后,由于日经指数上升200点,此空头部位的损失便由2万英镑增为6万英镑了,里森当时年薪还不到5万英镑。此时里森更不敢将此失误向上呈报。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_内部控制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从内部控制角度的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 ——从内部控制角度的分析 (一)巴林银行倒闭案简介 英国巴林银行是英国伦敦城内历史最悠久,名声显赫的商业银行集团,其业务专长是企业融资和投资管理,业务往来点主要在亚洲及拉美新兴国家和地区。到1993年底,巴林银行的全部资产总额为59亿英镑,1994年税前利润高达1.5亿美元。但到了1995年2月26日,巴林银行因其新加坡支行(Barings.Futures.Singapore,BFS)交易员里森(Nick.W.Leeson)违规从事衍生品业务而遭受巨额损失,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一个有着233年经营史的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自此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 里森1989年开始到巴林工作,由于其业绩突出,1992年,里森被巴林管理层派到新加坡建立期货部,并任总经理,拥有雇佣交易员和后台清算的权利。里森建立了一个秘密账户“88888”,并多次用以隐藏员工的操作失误和未经授权的交易,从而使大量的交易损失未能在账户上得到反映而是进入秘密账户。1994年12月,BFS未在账户中确认的累计损失超过2亿英镑,其中仅1994年就达1.85亿英镑。但如果此时采取有效措施,巴林也许就不会倒闭。1995年1月18日,日本神户发生大地震,其后数日,东京日经指数大幅度下跌,里森一方面遭受更大的损失,另一方面从伦敦获得大量资金购买更大数量的日经指数期货合约并卖空日本政府债券,希望日经指数会上涨到理想的价格范围。但事与愿违,日经指数并未如里森预期的那样上涨。1995年的前两个月中,BFS累计未报告损失翻了三番,2月27日,达到了8.27英镑,加上相关成本,BFS未经授权的交易损失累计达到9.27亿英镑,是整个巴林银行全部资本和储备金的1.2倍。尽管英格兰银行采取了一系列的拯救措施,但这个闻名于世的银行最终还是破产了。(二)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分析——内部控制问题 巴林银行之所以倒闭,从表面上看,是因为里森个人的越权行为所导致,而实际上这反映出现代银行内部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在很多方面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总体上来看其主要有人事问题、监管任务的执行问题。 1、人事问题

(金融保险)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巴林银行倒闭案的启示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对于期货交易市场还不成熟的中国来说,吸取巴林银行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是非常必要的。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doc 12页)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doc 12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当银行对其组织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时,尤其是当将几个业务性质完全不同合并时,应注意防范利益冲突和权责不清所造成的风险。巴林银行在倒闭前俩年就进行了类似的业务结构调整,巴林银行总部允许尼克.里森同时负责交易和清算,前台办公和后台稽核等性质完全不同的业务,最终使得新加坡分行的业务完全操控在李森一人手里,为其舞弊交易提供了便利,最终酿成无可收拾的局面。因此,报告要求银行在对其组织结构和业务结构进行调整时,应注意保持核心业务和监控业务的有效隔离,在交易的各个阶段必须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独立性,避免“一言堂”式的管理模式。 3、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巴林银行最惨痛的教训在于没有实现“前台职务”(front office)和“后台职务”(back office)的有效分离。所谓前台职务,主要指交易业务,所谓后台职务,包括清算、稽核和业务准入。尽管后台业务与前台业务往往是并行发生,一一对应,如一笔交易必然伴随着相应的清算交割和业务稽核,但并不等于说,后台业务是从属于前台业务的,巴林银行显然就混淆了前台业务和后台业务之间的关系,将后台业务作为前台业务的附属品,这种以交易盈利作为重心的作法必然导致对风险因素和稽查工作的忽视,造成严重的危机隐患。实际上,二者之间应当是互相制约、互为犄角的一种协作关系,一般情况下二者应当严格分离,甚至后台职务不同性质的业务也应实现有效隔离(如清算与稽核应当分离),如此才能实现内控机制的“牵制”作用。就业务性质和地位而言,前台与后台业务没有主次之分,只有业务分工的区别,前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盈利性,后台主要服务于银行的安全稳健性,当清算或稽核部门发现前台业务的不正常征兆时,应及时报告银行的高级管理层,以便其及时采取处置措施。 4、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是巴林银行的里森能够顺利从事越权交易的主要原因。巴林银行案件的一个关键线索是巴林银行伦敦总部向其新加坡分行提供的巨额资金的去向,巴林总部的官员相信这笔钱是应客户要求的付款,而实际上该资金转移是里森用来拆东墙补西墙的伎俩。由于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琐事缠身的总部官员根本没有对这笔资金的去向和用途作审慎审查,不仅没能查出本应查出的错漏,反而加重了巴林银行的损失,导致该银行百年基业的最终坍塌。 英格兰银行的报告认为,风险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对银行的各项业务设定限定风险值。限定风险值反映了各个业务部门所能承担的风险极限。同时,风险管理部门还负责监督业务部门是否遵守限定风险的相关政策,审查收益和损失的帐实相符情况,根据不同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策略等。与传统财务风险部门关注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的作法不同,报告强调风险管理部门应关注所有类型的风险,除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外,还应关注流动性风险、集中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名誉风险。风险管理部门是专事风险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解析分析

!- 巴林银行倒闭案 家大银行中按核 1000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1995 年 2 月26 亿 9.16 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荷兰日月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5 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国际集团 (1NG) 以一、案情介绍年由1762Bank巴林银行(Barings ),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 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年,刚刚诞生的美国1803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 但巴林银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 年,巴林银行发行“吉银行。1886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行还是各国政府、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

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该行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 !-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与教训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更多资料请访问.(.....)

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教训[论文宝] 巴林银行事件发生后,英国监管当局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形成了一份300余页的研究报告《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Lessons Arising From the Collapse of Barings),对改善跨国银行的内部控制,提高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要求。 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巴林银行事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存在失职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事件的原因并不在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外部审计师的行为准则在英国审计业务委员会的相关规则中有明确规定,其中包括了对银行审计师的特殊要求。但其中缺乏内部审计师与外部审计师工作关系的标准和要求,造成实践中内外审计的脱节,内外审计师之间无法实现重大审计信息的有效沟通。为此,英国银行监管部门总结了如下五条重要的经验教训: 1、管理层必须对其所经营管理的业务有充分的认识。 现今跨国银行的业务正日益复杂和多元化:(1)以前在同一国家内以同一实体经营的业务现在可以在多个金融中心以不同法律实体的形式经营,这意味着以前仅受一国监管机构管辖的业务现在必须由多个监管当局联合管辖。(2)银行交易业务的不断拓展使银行的利润来源日益多元化,同时也改变了银行业务的性质,使银行的风险来源日益多元化。(3)金融产品创新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银行内舞弊和欺诈行为变得更加隐蔽和快捷,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在巴林银行中,最高管理层和日常管理层都没有充分理解新加坡分行所从事的衍生业务的性质,他们只注意到新加坡分行每年账面上的盈利,却没有发现这些巨额盈利背后的风险。因此,管理层对业务风险的清醒认识是内控机制建立和完善的前提。这种认识必须是对银行内每种业务的盈利和风险有客观的分析,必须分清各种业务之间的关系,以及每种业务所要求的内控程序有何不同,以减少发生业务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对于风险较大的业务,不能因为其收入和盈利较高就回避其面临的风险,而应对其适用更严格的避险和内控措施,因为金融业的多次危机证明,盈利收入越高,尤其是收入增长最快的业务,往往也是风险最为集中的领域。巴林银行的教训在于高级管理层与业务操作人员的信息沟通渠道严重脱节,高级管理层对巴林银行所从事的业务缺乏足够的了解,即使是在一些危险的信号出现时,管理层也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建议相关管理人员定期巡视从事相关交易的海外分支机构。巡视包括向交易员、风险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了解情况,进入交易所进行实地调查,对分支机构和交易员的具体业务情况有所了解。 2、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确立并明示。 无论银行的分支机构采取何种组织形式,都必须建立起明确的责任机制。所有的管理人员和雇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各个职责之间必须作到不疏不漏。报告特别指出,对于“矩阵”(matrix)组织结构的银行,即由一名业务人员负责多项业务的部分或全部的情况下,必须特别注意管理职责的明晰。巴林银行无疑就是采取“矩阵”模式的典型,它的主要教训有三个:(1)在跨国银行组织系统内,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必须承担一线监管责任。尽管业务人员可能不直接对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层负责并报告,但当地分支机构的管理人员必须对其所从事的业务情况及其后果有清醒的认识。(2)对于银行的非主流业务(activities out of mainstream),即所谓的创新或表外业务,银行管理层必须有足够的并表和监控措施;(3)在“矩阵”模式下,可能存在着“多头汇报”的信息沟通体系,即业务人员可能既向当地管理层汇报,又向总部业务管理部门汇报,因此在接纳信息的管理层之间必须要有充分的信息沟通渠道。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摘要: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向世人敲响了金融业内部控制的警钟。反思巴林银行倒闭的成因,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巴林银行倒闭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是企业发现、纠正错误行为, 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建议企业要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外部审计界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环境压力迫使审计界必须探寻新的审计理论和寻找新的审计方法。这样为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风险,开始提出内部控制概念,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来确定审计师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和需要执行的审计业务量。 内部控制自提出后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其核心思想是一项经济业务通过分工由不同的人共同完成,从而形成相互制约和牵制,并通过账目核对确保经济业务得到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个时期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管理控制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确保企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第三,内部结构控制。20世纪80年代外部审计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将内部控制界定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以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这一阶段,内部控制不仅包含了与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目标实现有关的内容,而且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与资产安全完整。这从内部控制结构的定义看出,即“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与程序。”这更突出了控制环境

巴林银行倒闭案例分析

巴林银行倒闭案 1995 年 2 月 26 日,英国银行业的巨头,在世界 1000 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 489 位的巴林银行,因进行巨额金融期货投机交易,造成 9.16 亿英镑的巨额亏损,被迫宣布破产。后经英格兰银行的斡旋, 3 月 5 日,荷兰国际集团 (1NG) 以 1 英镑的象征价格,宣布完全收购巴林银行。 一、案情介绍 巴林银行(Barings Bank),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之一,于1762年由法兰西斯·巴林爵士所创立。初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过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有别于普通的商业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需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一家犹太人开办的罗斯柴尔德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巴林银行最初从事贸易活动,后涉足证券业, 19 世纪初,成为英国政府证券的首席发行商。此后 100 多年来,该银行在证券、基金、投资、商业银行业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成为伦敦金融中心位居前列的集团化证券商,连英国女皇的资产都委托其管理,素有“女皇的银行”的美称。该行

1993 年的资产有 59 亿英镑,负债 56 亿英镑,资本金加储备 4.5 亿英镑,海内外职员 4000 人,盈利 1.05 亿英镑; 1994 年税前利润高达 1.5 亿英镑。该行当时管理 300 亿英镑的基金资产。 就是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声名显赫的银行,竟因年轻职员尼克·里森进行期货投机失败而陷入绝境。 28 岁的尼克·里森 1992 年被巴林银行总部任命为新加坡巴林期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兼首席交易员,负责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交易并实际从事期货交易。 1992 年巴林银行有一个账号为“ 99905 ” 的“错误账号”,专门处理交易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差错,如将买人误为卖出等等。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差错记录均进人这一账号,并发往伦敦总部。 1992 年夏天,伦敦总部的清算负责人乔丹·鲍塞 (Gordon· Bowser) 要求里森另外开设一个“错误账户”,以记录小额差错,并自行处理,以省却伦敦的麻烦。由于受新加坡华人文化的影响,此“错误账户”以代以“88888”为名设立。数周之后,巴林总部换了一套新的电脑系统,重新决定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所有差错记录仍经由“ 99905' '账户向伦敦报告。“ 88888' '差错账户因此搁置不用,但却成为一个真正的错误账户留存在电脑之中。这个被人疏忽的账户后来就成为里森造假的工具。倘若当时能取消这一账户,则巴林银行的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1992 年 7 月 17 日,里森手下一名刚加盟巴林的王姓交易员手头出了一笔差错:将客户的 20 手日经指数期货合约的买人委托误为卖出。里森在当晚清算时发现了这笔差错。要矫正这笔差错就须买回 40 口合约,按当日收盘价计算,

会计与控制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修订版

会计与控制案例巴林银行的倒闭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会计与控制巴林银行的倒闭 1763年,弗朗西斯·巴林爵士在伦敦创建了巴林银行,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自己也做买卖。当然它也得象其他商人一样承担买卖股票、土地或咖啡的风险。由于经营灵活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业务范围也相当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铜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但巴林银行,它不开发普通客户存款业务,故其资金来源比较有限,只能靠自身的力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在1803年,刚刚诞生的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南部的路易斯安纳州时,所有资金就出自巴林银行。尽管当时巴林银行有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家犹大人开办的罗斯切尔特银行,但巴林银行还是各国政府、各大公司和许多客户的首选银行。1886年,巴林银行发行“吉尼士”证券,购买者手持申请表如潮水一样涌进银行,后来不得不动用警力来维持,很多人排上几个小时后,买下少量股票,然后伺机抛出。等到第二天抛出时,股票价格已涨了一倍。? 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由于巴林银行的卓越贡献,巴林家族先后获得了五个世袭的爵位。这可算得上一个世界记录,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 里森于1989年月10日正式到巴林银行工作。这之前,他是摩根·斯但利银行清算部的一名职员。进入巴林银行后,他很快争取到了到印尼分部工作的机会。由于他富有耐心和毅力,善于逻辑推理,能很快地解决以前未能解决的许多问题,使工作有了起色。因此,他被视为期货与期权结算方面的专家,伦敦总部对里森在印尼的工作相当满意,并允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的倒闭事件

从内部控制浅谈巴林银行倒闭事件 摘要: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向世人敲响了金融业内部控制的警钟。反思巴林银行倒闭的成因,以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成为了每一个企业管理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本文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巴林银行倒闭案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提出建立、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运行是企业发现、纠正错误行为, 防止财务造假的重要措施。建议企业要从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和信息披露制度, 加强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内部控制建设。 关键词:内部控制,风险控制,控制环境 一内部控制理论的历史发展 内部控制概念最早由外部审计界提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以账为基础的审计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变化了的经济环境,环境压力迫使审计界必须探寻新的审计理论和寻找新的审计方法。这样为了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提高审计效率控制审计风险,开始提出内部控制概念,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来确定审计师可能承担的审计风险和需要执行的审计业务量。 内部控制自提出后一般认为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内部牵制阶段。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的最初形式,其核心思想是一项经济业务通过分工由不同的人共同完成,从而形成相互制约和牵制,并通过账目核对确保经济业务得到正确记录,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第二,内部控制制度阶段。这个时期将内部控制划分为两个部分: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其中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是确保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企业资产安全完整;内部管理控制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出发确保企业的方针政策得到贯彻实施,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实现企业整体经营目标。 第三,内部结构控制。20世纪80年代外部审计界提出了内部控制结构,将内部控制界定为控制环境、会计制度以及控制程序三个部分。这一阶段,内部控制不仅包含了与企业经营效率和经营目标实现有关的内容,而且还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与资产安全完整。这从内部控制结构的定义看出,即“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与程序。”这更突出了控制环境的作用,这时人们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置身于特定的

巴林银行倒闭启示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及教训期货市场经常发生投资者因抱侥幸心理而由小输演变成大亏的例子。表面上看,巴林银行事件与我们国内投资者似乎相去较远,其实不然。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风险是如何由小变大,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带来的巨大危害,最终导致不可收拾的惨重教训。首先,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回顾1995年2月,具有230多年历史、在世界1000家大银行中按核心资本排名第489位的英国巴林银行宣布倒闭,这一消息在国际金融界引起了强烈震动。巴林银行1763年创建于伦敦,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它既为投资者提供资金和有关建议,又像一个商人一样自己做买卖,也像其他商人一样承担风险。由于善于变通,富于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巨大的成功。它的业务范围也非常广泛:无论是到刚果提炼铁矿,从澳大利亚贩运羊毛,还是开掘巴拿马运河的项目,巴林银行都可以为之提供贷款。由于巴林银行在银行业中的卓越贡献,巴林银行的经营者先后获得了五个爵位。 巴林银行的倒闭是由于该行在新加坡的期货公司交易形成巨额亏损引发的。1992年新加坡巴林银行期货公司开始进行金融期货交易不久,前台首期交易员里森,同时也是后台结算主管即开立了“88888”账户。开户表格上注明此账户是新加坡巴林期货公司的误差账户,只能用于冲销错帐,但这个账户却被用来进行交易,甚至成了里森赔钱的隐藏所。里森通过指使后台结算操作人员在每天交易结束后和第二天交易开始前,在“88888”账户与巴林银行的其他交易帐户之间做假账进行调整,里森反映在总行其他交易账户上的交易始终是盈利的,而把亏损掩盖在“88888”账户上。里森作为一个交易负责人,曾经通过大阪股票交易所,东京股票交易所和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买卖日经225股票指数期货和日本政府债券期货,从中赚取微薄的差价。由于差价有限因此交易量很大,通过这种风险较低的差价交易,也一度为巴林银行赚取了巨额的利润,在1994年头7个月获利3000万美元。其次,我们对巴林银行事件分析巴林银行倒闭是由于其子公司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因持有大量未经保值的期货和选择权头寸而导致巨额亏损,经调查发现,巴林期货新加坡公司1995年 tob_id_3427 交易的期货合约是日经225指数期货,日本政府债券期货和欧洲日元期货,实际上所有的亏损都是前两种合约引起的。自1994年下半年起,里森认为日经指数将上涨,逐渐买入日经225指数期货,不料1995年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日本股市反复下跌,里森的投资损失惨重。里森当时认为股票市场对神户地震反映过激,股价将会回升,为弥补亏损,里森一再加大投资,在1月16日至26日再次大规模建多仓,以期翻本。其策略是继续买入日经225期货,其日经225期货头寸从1995年1月1日的1080张9503合约多头增加到2月26日的61039张多头(其中9503合约多头55399张,9506合约5640张)。据估计其9503合约多头平均买入价为18130点,经过2月23日,日经指数急剧下挫,9503合约收盘跌至17473点以下,导致无法弥补损失,累计亏损达到480亿日元。里森认为日本股票市场股价将会回升,而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将会下跌,因此在1995年1月16日至24日大规模建日经225指数期货多仓同时,又卖出大量日本政府债券期货。里森在“88888”账户中未套期保值合约数从1月16日2050手多头合约转为1月24日的26379手空头合约,但1月17日关西大地震后,在日经225指数出现大跌同时,日本政府债券价格出现了普遍上升,使里森日本政府债券的空头期货合约也出现了较大亏损,在1月1日到2月27日期间就亏损1.9亿英镑。里森在进行以上期货交易时,还同时进行日经225期货期权交易,大量卖出鞍马式选择权,即在相同的执行价格下卖出一张看涨期权,同时卖出一张看跌期权,以获取期权权利金。里森通过卖出选择权获得了很多权利金来支付大量追加保证金,里森希望在一段时间同市场能够保持足够稳定,让选择权能够以接近执行价到期作废,从而使该政策获利。采取这样性质的策略的内存风险在于市场的突然和未预计到的波动。鞍马式期权获利的机会是建立在日经225指数小幅波动上,波动损失维持在收到的权利金范围内假设基础上,由于日经225指数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

《巴林银行倒闭事件观后感》 巴林银行倒闭的背后原因何在?表表外业务究竟是好还是坏?表外业务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防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进行了较为宏观的了解和分析。 巴林银行的倒闭直观上是操作员的操作失误带来的巨额负债造成的,但是操作的失误为什么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呢?关于这个我们就不得不提到表外业务和金融衍生产品了,银行的表外业务是一种有风险的经营活动,形成银行的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其中一部分还可能转换成银行的实有资产和实有负债,巴林银行在新加坡分公司的负债就最终转化为了实有负债,体现在了资产负债表中,然而负债数额如此巨大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造成的,金融衍生产品是以保证金进行交易的,交易所用的资金只需满足基础资产价值的某个百分比即可进行交易,起初里森(致使巴林倒闭的交易员)作为期货的经纪人本应只赚取佣金收入,风险由客户承担,而最终由于盲目自信和对错误的掩盖导致其利用巴林银行的88888账户进行期货买卖,将风险有自身承担,一方面成功将带来巨大收益因为减少了中间的经纪人环节,另一方面,一旦亏损将自负盈亏(例如:里森看涨日本期货市场,如果与里森预期一致,那么巴林银行将赚取巨大的差价,然而天不遂人愿,日本神户大地震是日经指数狂跌,巴林银行就要在到期时按原来交易价格进行交易,损失无疑也是巨大的)并且里森没有及时止损这也是巴林银行倒闭的重要因素。由此我们看到,包括承诺类业务、担保类业务、委托代理类业务、衍生金融工具类业务等业务的表外业务,既有为银行赚取利润的巨大潜力,同时当监管不严,或操作不当时导致的损失也是不可估量的灾难性影响,因此我们不能完全界定表外业务的优劣,但是如果注意以下几点,那么表外业务将与传统业务相得益彰: 1.将交易和清算等有利害关系的基本工作进行有效的隔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