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

黑龙江省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
黑龙江省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上)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大豆的成份及作用以及营养价值。

2、过程与方法:以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豆腐及豆芽的营养价值。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及家乡的物产的思想品格。

教学重点大豆的营养价值。

教学难点大豆的家庭成员主要包括哪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1、上网查找有关豆制品的资料。

2、了解有关日本的豆腐文化。

3、查找大豆的营养价值。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问题导入

我国的国宝是什么?那么,我国的国豆是什么?

展示课题:第一单元大豆的故事

二、阅读赏析,了解国内大豆的情况

现在:1、大豆的成分;蛋白质

2、大豆的作用:延年益寿、强身健体、美容养颜

3、以大豆腐、豆芽菜为例说明大豆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

4、小组讨论你认为大豆还能做成什么食品?

过去:1、大豆的故乡:中国

2、大豆的历史:五、六千年

3、解释“艺五种,抚万民”中的“五种”的含义:黍、稷、菽、麦、稻

4、“奇迹豆“问世的时间:1873年

三、小组讨论,了解日本的豆腐文化

1、豆腐的故乡:安徽省淮南市

2、日本的豆腐文化:豆腐唱片、豆腐玩偶……

四、巩固拓展

1、把下列大豆成员填在适当的家族里:

豆浆、豆饼、豆芽、豆粕、豆腐、大豆蛋白粉、沅秀大豆纤维服饰、六味地

黄丸、异黄酮

2、说出下列有关豆腐的歇后语、谚语、谜语:

1)小葱拌豆腐……

2)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3)豆田年年调,豆子年年好

……

五、小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

六、作业

收集有关大豆的故事、歇后语、谜语、谚语

附:板书设计

不断扩大的大豆家庭

食物类:豆腐豆牙豆浆

保健类:大豆蛋白粉六味地黄丸异黄酮

大豆科技类:沅秀大豆纤维服务

饲料类:豆饼豆粕

其他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我省是大豆的主产区,品质优良。我省还生产水稻、马铃薯、亚麻等经济作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用探究的学习方法学习我省大豆享有盛誉。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家乡荣誉感。

教学重点我省大豆为何享有盛誉

教学难点我省现在主要的经济作物是什么?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1、查找我省大豆的品质为何与众不同?

2、我省还有哪些新的经济作物?为何会有这些经济作物?

3、中国的“马铃薯之乡”是哪里,形成了怎样的特色/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巩固

1、大豆的故乡?豆腐的故乡?

2、大豆的营养成分及作用?

3、展示收集的有关大豆的故事、歇后语、谚语、谜语。

二、新课导入

在我国,大豆的种植十分广泛,但是,最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松辽平原和华

北的黄淮平原,其中以黑龙江大豆品质为最高。那么,黑龙江大豆与众有什么

不同?

展示课题:享有盛誉的黑龙江大豆

三、知识梳理

1、观察中国大豆产区分布图,了解黑龙江大豆种植面积及产量

2、黑龙江大豆特点及盛产大豆的原因:

外观:皮黄、粒大、脐颜色较浅

品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高油大豆的含油率可达到20﹪

原因:气候、温度适宜

水资源丰富

土地肥沃

3、黑龙江独特的地方经济作物:

水稻:籼米、粳米、糯米

马铃薯:讷河市是马铃薯和脱毒种薯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

亚麻:我国的特色经济作物,兰西县被誉为“亚麻之乡”

四、知识拓展

介绍本省特色经济作物:

葵花:甘南1号甘葵2号

马铃薯:望奎东郊乡“黄麻子”

亚麻:黑飒立服装有限公司、兰西亚麻制品“丫丫牌”是典型的亚麻制品,在哈

洽会上成为热卖产品

五、小结

六、作业

小组讨论,本省还有那些特色经济作物

教学反思:

备课单元第一单元教学课题畅想大豆的未来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转基因大豆的认识;大豆深加工产品的开发;打绿色牌、健康牌

2、通过对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通过对家乡特产大豆未来的畅想与思索,培养作为家乡小主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如何才能保证我省大豆的品质永远处在先进的水平

教学难点了解黑龙江省大豆在国际竞争机制中面临的机遇的挑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1、上网查找大豆的深加工产品都有哪些?我省有哪些?

2、我省大豆的含油率与国外大豆含油率为何存在差别。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巩固

1、我省有哪些经济作物?

2、我省的大豆为何品质优良?

3、大豆有哪些加工产品?

二、新课导入

通过访问,我们了解了很多身边的变化,让人大家感到意外的是,人们还要为

“金豆子”的未来担心呀!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大豆的开发越来

越深入,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大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于

是国产大豆要面对的挑战也在增强。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转基因大豆不是也

到了我们面前了吗?

三、知道梳理

1、什么是转基因大豆呢?

转基因就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性状、营

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2、如果是你,会选择转基因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呢?为什么?

3、在国际大豆产业迅猛发展的今天,黑龙江大豆怎样才能保持金豆子的地位不

变,为家乡增添更夺目的光彩呢?

我觉得要保持“金豆子”的地位不变,首先要种出更好的大豆,并科学选

种,使我们的大豆先天优质。

4、为了保持“金豆子”的优良品质,使它更好地造福人们,并跟上发达国家大

豆深加工的水平,请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为黑龙江省大豆的未来描绘出一幅

发展的蓝图吧!

四、知识拓展

1、加大科研投入,推进大豆科技创新

2、倡导绿色牌、健康牌

3、如今国产大豆已经在国内外市场上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大荒的由来,近现代的北大荒是什么样子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录像的手段了解现在和过去北大荒的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家乡荣誉感,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建设家乡

教学重点近现代的北大荒的开发教学难点近现代的北大荒的开发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北京往北是北大荒》电视剧片段

学生预习

1、上网查找古代北大荒的由来相关信息

2、搜集现代北大荒状况的信息

3、请老一辈人给我们讲北大荒的故事。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看过电视剧《北京往北是北大荒》吗?你知道北大荒是什么地方

吗?

二、知识梳理

1、北大荒广义上讲,那就是我们黑龙江省

2、古代北大荒的文化

金源文化

渤海文化

3、古代北大荒的荒凉

“北大荒呀真荒凉,蓬草高呀大苇塘,又有句子又有狼呀,就是缺少村和庄。”

课件播放北大荒荒凉的照片,让学生感受一望无垠的草原。

4、北大荒的开发

清代,政府为了充实边疆的人口,加强军事防御,曾分布招民开垦令,鼓励内

地人出关。

5、近现代的北大荒

(1)范围:黑龙江省东北部那一片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合的地区,又

称三江平原。这片地哉北起黑龙江省,南抵兴凯湖,西宙,东至乌苏里江,包

括了黑龙江省的佳木斯、鹤岗、双鸭山、茅台酒和鸡西等市(县),总面积10.89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862.5万。

(2)北大荒如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米粮仓,成为国家的商品粮基地

播放北大荒如今繁荣的录像资料

(3)播放北大荒“棒打狂饮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荒凉

四、知识拓展

北大荒的黑土地是北大荒的宝,北大荒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附:板书设计

昔日北大荒

广义的北大荒

近现代的北大荒

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录像,讨论等方式使同学们认识北大荒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要具有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准备开垦北大荒的录像资料,和以前北大荒荒凉的录像学生预习

1、向老一辈打听北大荒的过去的样子。

2、向老一辈了解北大荒精神的具体含义。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1、广义的北大荒指的是什么?

2、近现代的北大荒指的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为了建设北大荒,新中国建立前后,党和政府便派人来到这里。经过几代人的

辛勤劳动,北大荒终于变成了闻名全国的大粮仓。

三、知识梳理

1、向荒原进军

播放《英雄解甲上战场》和《北大荒的知青们》的录像。

新中国建立后,党中央号召人们去开发边疆,经一批拓荒者是14万人民解放军

转业官兵。

2、北大荒精神

(1)播放开拓者们来到北大荒开垦时的录像。

劳动工具简陋,生活条件艰苦

(2)当时在北大荒舍弃着这样一首诗:

“早起三点半,归来星满天。

啃着冰冻馍,雪花汤就饭。

走着创业路,不怕万重难。

吃苦为人民,乐在苦中间。”

(3)北大荒当时有“三件宝”

“蚊子、小咬、泥黏脚”

(4)北大荒精神

小组讨论什么是北大荒精神?

教师总结:北大荒精神是指一种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知识拓展

在如今幸福的生活下,我们当代的小学生应该如何发扬北大荒的精神,把它应

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呢?

附:板书设计

2 青春献给北大荒

向荒原进军

北大荒精神

教学反思:

备课单元第二单元教学课题北大荒不会忘记教学课

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为北大荒建设做出贡献的先辈们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了解北大荒的英雄人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向先辈学习,努力工作。

教学重点北大荒的英雄人物故事教学难点北大荒的英雄人物故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北大荒英雄人物故事

学生预习

1、向老一辈打听北大荒英雄人物故事

2、打听老一辈在开发北大荒过程的故事。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激情导入

播放铁人王进喜的故事录像

北大荒人正是凭着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汗水和生命浇灌着这片土地。

真正把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二、知识梳理

(1)教师讲解北大荒英雄的故事

张志生:长期以身作则,带病坚持劳动,终因病情恶化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陈越玖:战斗在三江平原上的女英雄,因带病坚持劳动,种玉米,种水稻,背

饲料,因病情恶化而牺牲。

梁军:北大荒著名的女拖拉机手,劳动模范,并作为北大荒的代表受到毛泽东

主席的亲切接见

课件播放英雄人物的相关资料。

请同学们上台讲解准备好的故事。

(2)北大荒的垦荒高潮

第一次垦荒高潮1955年

建立23个农场

开荒67000公顷

第二次垦荒高潮1956年

建立12个农场

开荒210000公顷

第三次垦荒高潮1958年

开荒230000公顷

第四次垦荒高潮1970-1976年

共开荒470000公顷

教学反思:

备课单元第二单元教学课题今日北大仓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北大仓的含义,全国的商品粮基地,我省粮食商品率达到70%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学习,使学习了解我省现在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我省是全国的粮食主产区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北大荒是中华大粮仓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

1、上网查找我省黑土地的知识。

2、向农村的亲戚询问关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知识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想知道北大荒现在变成了什么样子了吗?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昔日的北大荒早已成为现代化

的农业垦区。

二、知识梳理

1、沃土藏金

(1)黑土主要分布在四季分明的寒温带地区,由于植被茂盛,冬季寒冷,大量

枯枝落叶难以腐化,分解,历经千百年形成了厚厚的腐殖质层,也就是肥活的

黑土层。黑龙江省是黑土集中分布区,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黑土

已忧为黑龙江省最主要的耕地资源。、

(2)黑土地世界上仅有三大块,除了东北黑土地外,还有两块分布在欧洲的乌

克兰大平原和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由于土质肥沃,世界三大黑土区先后被形

成成重要的粮食基础,我省拥有大片的黑土地是我们的骄傲。

讨论:农民伯伯在春耕时要犁松土壤,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农业生产除了要

考虑土地条件外,还需要考虑哪些条件?

2、收获的季节

(1)讨论:如果没有农业机械设备参与生产,会影响收成吗?

因为我省田地十分平坦,所以便于农业机械作业。这里几乎家家都有插秧机、

收割机。每个农场还有专门负责喷洒农药和化肥的农用飞机!

(2)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丰收的粮食最后的去向吗?

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年产粮食1500万吨,人均耕地面积、人均粮食产量均为全

国平均水平的四倍以上,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这里农业生产规模巨大,

农业机械化程度全国第一。同时,区域内环境优美,污染很小。

3、商品粮基地

今天的黑龙江已忧为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被誉为“北大仓”

讨论:1、说北大荒是中华大粮仓有什么根据吗?

2、什么叫商品粮呢?

实践活动:做一个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统计表

黑龙江省粮食产量统计(万吨)

1952年804万吨

1965年837万吨

1966年977万吨

1974年1243万吨

1975年1359万吨

1984年1758万吨

1985年1400万吨

2004年3135万吨

2005年3600万吨

三、知识拓展

从环保的角度讨论一下,改变湿地为耕地,给人类究竟带来了些什么?

附:板书设计

4 今日北大仓

沃土藏金

收获的季节

商品粮基地

教学反思:

备课单元第三单元教学课题黑河游记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黑河是我省的边贸城市,黑河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了解黑河的风土人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自主学习了解黑河作为边贸城市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努力学习建设家乡的边贸城市。

教学重点通过以物易物实践活动,体验身边自由贸易来的好处,知道贸易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引发思考、感受贸易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歌曲磁带

学生预习

1、收集有关黑河的相关资料(图片或文字)

2、学生带闲置物品,为“贸易交流会”做准备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一、联系生活,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谁去过黑河吗?

(如果有去过的,请该名学生谈一谈他眼中的黑河,初步了解黑河。如果

没有去过的,结合课文中的学生日记,初步了解黑河。)

二、活动感悟,学习生成

活动一走近黑河

师:课前老师已经让大家收集有关黑河的知识,下面以小组为单位,汇报

你们收集到的黑河相关资料,看看那个小组的收获最多。

学生结合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报及时点评。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使学生对现在的黑河有进一步的了解,感受边贸给黑河

市的城市面貌、日常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等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

用自己的话简洁概括出自己的资料内容。切不可让学生一字不漏的宣读收集到

的材料。】

活动二贸易交流会

师:你有过贸易体验吗?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你们的闲置物品带来,现在我

们举办一次“贸易交流会”,体验一下贸易的乐趣吧!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结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

自由贸易中谁“获利”?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体验身边自由贸易来的好处,通过直观的商品交流,知

道贸易的重要性。通过讨论,知道贸易是一种“双赢活动”,对双方都有好处,

同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集体意识。】

三总结延伸,拓展学习

师:同学们,中俄两国经济近几年保持了快速增长,可是,在发展的过程

中,也出现了一些令我们担心的问题。作为黑龙江的小主人,发挥你的聪明才

智,把你的建议填写在书中的相应位置,让我们一起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

力量吧!

教学反思:

1、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做到师生交融,生生

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

和领悟。

2、多层面展示了“以学定教”,开发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资源,让学生在

探究新知的特定情境中,师生平等对话、参与、理解、反思、分享、体验、提

升。

3、灵活使用多媒体手段,课堂信息量大、素材库因材施教,超越教材文本,

突显教师个性化的理解、感悟!

有些不足的是:

1、不同学生由于知识水平的差别,在教学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也有所不同。

2、教师对本学科不是很熟悉,知识储备不够丰厚;在教学过程中有些过度

语言,运用的不够好;教学设计也可能存在不足。

一节好课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而是要经历反复的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

年龄特征和地域环境、课前的效果预设、教师的知识储备、课堂的生成、教师

的教育机智等结合起来,才能将其变得完美,今后我将继续努力。

备课单元第三单元教学课题开发边贸教学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学生预习

1、

2、

3、

教学过程个性化设计教学反思:

教科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有困难,我不怕 主题一这点困难算什么 教学内容: 1、困难是什么; 2、我也失败过。 教学目标: 1、知道生活和学习中会有困难,只有勇敢地迎难而上,才能克服困难,战胜自我。 2、懂得从挫折和失败中汲取教训,帮助自己不断进步。 3、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初步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教学重难点: 对学生进行健康情感和积极生活态度的诱导和便是价值观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关键在于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态度。 教学准备: 类似战胜困难的故事,写有名言的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困难是什么 一、谈话导入。 二、看图讲故事,认识困难

1、学生自学:仔细观察图画,想一想每图讲什么 2、和同桌讲讲图片,互相补充。 3、全班交流每幅图片,说说困难是什么。 4、引发学生思考:?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的的含义。 5、教师小结。 三、讲故事,悟道理 1、请学生观看第二组图片,并讲故事。 2、学生听完故事,请学生谈谈对于?勇士?战胜?困难?的办法很简单的看法。 3、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我们应该怎样面对困难? 4、交流看法。 5、教师小结学生的发言。 6、学生填写课文的空白框。 7、教师讲类似的故事,进一步帮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四、开展活动,启发学生 1、观看课文的最下面的图片。 2、帮那个小姑娘想想其它的办法。 3、联系自己,启发学生找出自己?可以做又最怕做的事?来尝试。 4、小组讨论怎样克服困难。 五、布置作业

回家去尝试找一件自己可以做又怕做的事来尝试。 [教学后记]: 第二课我也失败过 一、谈话导入 二、结合名人档案理解第一段主题文字。 1、事先布置学生了解这些名人的故事。 2、引导思考:这些人都曾经历过挫折和失败,为什么还能取得成功呢? 3、对比自己的行为讨论: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挫折和失败吗?当时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不愿意当众说,也可以用小纸条的形式告诉老师,让大家来帮他分析,应该是用怎样的态度来面对。 三、看图听故事,探讨问题 1、学生看图,听老师讲故事。 2、学生分析小雪的心理,探讨她该如何面对一进的失意。 3、学生续编故事:小雪会成功吗? 4、教师小结。 四、读名人名言,学道理 1、读爱迪生的名言,想爱迪生的故事,并交流。 2、学生在讲其他名人类似的故事 3、交流:有人说:?‘胜败乃兵家常事’,所以,失败了无所谓,根本不要放在心上。?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2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源远流长的中外交流》 设计思路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的探究性学习理念,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获得。学生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其前提是学习的兴趣。因此本课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多媒体教学,即以视频、图片等形式将历史在课堂中再现,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历史事件及人物;阅读法,即让学生联系文字和图片资料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阅读教材,为探究性学习奠定基础;合作学习法,即以小组为学习单位,围绕某一个问题开展学习,使问题得到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智能,以此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及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 第一课时: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古今丝绸路,同为交流桥。 第二课时:相似文化背后的思考、郑和下西洋,海上交流的巅峰。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代中外交流带来的共同发展,为古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具有的独特魅力而骄傲。 知识与技能:知道中外交流的历史,知道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对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在探究、合作学习过程中,主动收集整理资料,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和同伴交流看法,努力达成共识的习惯。。 教学重点 了解古代中外交往悠久的历史,感受中外交流促进世界发展的历程,带来的共同发展。 教学难点 认识丝绸之路是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交汇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世界地图,标明丝绸之路线路;《丝绸之路》视频;《郑和下西洋航线图》以及 《郑和与哥伦布远洋航行对照表》 学生准备:收集古代中外物品、文化交流的资料;网上查找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资料, 共同准备:课前收集体现日本和韩国文化特征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郑和下西洋的相关材料。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2-P5页内容,话题为“丝路驼铃”。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6-P7页内容,话题为“海上交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考古发现带来的思考 1.(课件:出示教材P2《考古发现带来的惊喜》)师:同学们,老师带来两则关于考古发现的报道,大家读一读,看看从这两则报道中,你有什么惊喜的发现?又有怎样的思考? 2.教师从以下方面相机点评:(中外交往时间久远、传播距离远、中国古代文化灿烂,优秀的纺织工艺得到世人的珍爱) 3.师:是啊,精美的蚕丝纺织制品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让我们为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而骄傲。同时也不禁思考:中国的丝绸为什么会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外国?它们是怎样到国外去的呢? 4.学生猜测,教师把握学生认知起点,对了解张骞出使西域或丝绸之路的学生给予肯定。 5.小结: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形成了路。2000多年前的古代中国,有一个人开辟了这样一条路,沟通了中国与欧亚的交往。这就是——中国古丝绸之路。这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古代,探访丝绸之路,去看看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出示课题:源远流长的中外交往——丝路驼铃。) 活动二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交流 1.(课件:出示古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师:看,这2000多年前的古代“丝

人文与社会教案四年级下册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 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 黑龙江的概况 教具准备: 地图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 1、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 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黑龙江的物产:

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内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黑龙江的入海口。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急剧减少;青鱼、鲂鱼、细鳞斜颌鲴、花羔红点鲑等22种已处于濒危状态。 与史氏鲟、鳇鱼一样,大麻哈鱼是我国渔业当中的珍稀种和特有种。每年秋季,大麻哈鱼由北太平洋溯河洄游至我国水域内产卵。9月上旬,农历秋分前后,在乌苏里江群体数量逐日增多;9月下旬,群体数量达到高峰。至10月上旬群体数量显著减少,直到江河封冻前回归结束。黑龙江上游支流呼玛河、嘉荫河曾是我省境内传统的大麻哈鱼洄游产卵场,过去这里河水清澈见底,风景秀丽,平坦的沙底河道上布满适合大麻哈鱼产卵的鹅卵石。 遗憾的是由于过度捕捞,现在已见不到那样丰富的鱼类了。 三、小资料黑龙江两岸资源及风土人情: 1、森林资源:黑龙江省西北部为大兴安岭北段,北部是沿黑龙江右岸自西北向东南延展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则是由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和完达山等构成的东部山地。山脉的延伸方向主要是由北北东向南南西。是我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 2、黑龙江人生活习惯:过去的东北农村,几乎家家养狗,可以就地取材;二是轻便保暖,戴在头上,帽耳朵一系,又长又厚的绒毛把头脸遮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任你风吹雪打,我自岿然不“冻”;三是方便耐用,一顶狗皮帽子戴个十年八载的没问题,而且还可以随时随地坐在屁股底下当座垫…… 狗皮帽子大都是自家做的,将狗皮熟好后,照帽胎的样子剪裁好,就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粤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1课蓝色的星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 让学生从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成功的事例中,感知国家的强大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探索宇宙的无限向往,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积极性。 教学准备: 1.请学生在课前收集有关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相关报道和资料。 2.让学生收集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有关材料。 3.地球的图片,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看看说说,认识地球 1.出示杨利伟的图片资料。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神州五号飞船首次载人飞行的有关报道和资料。 2.从卫星上看,地球是什么样子的?

3.提出疑问:杨利伟从神州五号飞船上看到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组织小组讨论,得出地球形状的初步结论。 (二)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 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 2.学生交流。 小组讨论,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3.出示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观察总结,教师补充。 4.引导学生说说地球仪的主要构成。 学生发言后,简单介绍地球仪上的地轴、经线、纬线、赤道、北极、南极。 5.地球表面真实的原貌是怎样的呢? 读新闻链接,加加林的描述,讨论。 6.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三)知识拓展——复习与巩固 活动:《科学畅想,遨游太空》 分若干小组,每小组模拟乘坐一架飞船,飞船名称由各组自定。要求将本课学习的只是进行串联,模拟宇宙飞行,说说看到的情况。必须反映的内容是:地球形状特点,宇宙中的星球。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

人文与社会教案(六年级下册)

《人文与社会》第一单元曾经的辉煌 1、东北的解放 教学目标: 1、知道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解放的地方。 2、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 3、了解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东北是什么时候解放的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课东北的解放。 二、授新课 (一)1、请同学们打开书,你们熟悉这张照片吗?这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天安门前人民群众欢庆的场面。 2、提问:为什么东北的解放会早于全国其他地方呢? (二)调查活动 1、通过搜集资料,进一步了解为什么黑龙江是全国解放最早的地区。 2、东北的解放早于全国其他地方有三个原因:A、因为有苏联红军的支援。B、这里的人民已经和日本法西斯斗争了14年。C、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3、黑龙江是中国最北的省份,又与前苏联相邻,1945年8月15日黑龙江解放。 (三)我的调查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全国解放故事? (四)拓展学习 1953年,哈尔滨改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

为新的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改为黑龙江省省辖市,也就是省会。 三、总结:东北的解放早于其他地方是因为与前苏联相邻,以及苏联红军的支援。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再加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东北在1945年8月15日终于解放了。 教学反思:

《人文与社会》2、前辈们的贡献 教学目标: 1、知道哈尔滨是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后方的中心城市。 2、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3、老百姓为解放的胜利做了哪些工作? 4、广大的工人负担着部队的武器的维修工作。 教学重点、难点: 2、3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放后的黑龙江成了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的大后方,前辈们为人民的解放战争作出了哪些贡献呢? 二、授新课 (一)、我们的研究 通过资料学生知道: 1、哈尔滨铁路工人抢修铁路支援解放作战。 2、黑龙江作为大后方,在人力和物力两方面有利地支持了东北和全国的解放。 通过网上收集: 1、妇女会组织广大妇女为子弟兵缝制鞋子。 2、在物资方面,哈尔滨市向前线提供了大量的棉衣、布鞋等军需物资。 通过到图书馆查阅相关书籍 1、知道东北军工部的兵工厂承担了为前线部队生产武器弹药的任务。 2、老百姓冒着炮火,勇敢地运送伤员,输送军需物资,保证了战斗的胜利。 三、总结:同学门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材料,了解了前辈们为共和国成立作出的巨大的贡献的同时也获得很大的启发和鼓舞。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激烈,对人的自身素质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数学,还要学好人文与社会知识。人文社会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新开设的一门地方课程。为了更好地理解教材,上好人文与社会课,特拟定如下计划; 一、教材分析 《人文与社会》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已知经验和学习积极性。重视实践活动,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以优化教学效果。与学校的班队活动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有机地整合,拓展地方课程的时空领域。提高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对学生进行细致耐心地说服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自觉完成老师交给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觉得人文与社会在学习生

活中必不可少,为了今后的学习生活,我们必须学好人文与社会。通过教学,懂得许多做人的道理,初步了解我省的自然资源,人情风貌。并初步学会正确地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初步能力,他们也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公民。 三、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读课本,弄清课本上的重难点。能透彻地了解教材,准确地把握教材,从纵向、横向看透教材。活用教材,能灵活、合理、科学地使用好每个板快,注重早渗透,不断积累。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用好教材。 2、教师认真研读课标,学习新课改。 3、教师认真备课,找准突破重难点的方法,认真研究每堂课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教学。 4、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不能千篇一律。 5、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好培优辅差工作认真进行教研教改,搞好校本教研。 6、教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共203人,本地农村学生,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与品行表现较好,对教材知识的学生有兴趣,但少数学生学习相对困难,个别学生上课纪律也较差,平时表现不很乐观。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六年级上册教材内容十分丰富,包含了品德、科学、历史、地理、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学习内容。 (二)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由于六年级教材内容涉及的面广,教材采用了一定的主题将相关知识进行了高度综合,打破了学科之间的界限。如第一单元以文明为主线,将科学、不迷信、社会文明、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等内容统整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和认识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完善着自己的物质生活,一步步走向文明。 (三)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史地内容在六年级上册教材中所占的比例为四分之三。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阶段历史内容学习与初中的历史、地理学习的价值观不同之处是: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史地内容是以“散点”式的方式呈现,重点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四)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六上教材在史地内容编写时,重视历史与现实、乃至未来之间的关系;历史内容在现实生活中的沉淀、浮现;儿童在生活中能发现、理解和感受到的一些社会现象、社会事实,引导儿童走进历史中,去感悟,去认识,去理解。 (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 教材注重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让他们懂得看待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问题,都应当联系地看、历史地看、辩证地看。如第二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如两次洛杉矶奥运会;两个世纪开端的不同性质的两个事件;中国在世界上国际地位不断增强的事实和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历史地、发展地、联系地看待祖国的发展。如第三单元教材通过新旧中国的纵向事实比较,引导学生从餐桌上的变化,即农产品的变化,以及日常工业用品从无到有的变化,体会祖国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体会和思考日常生活与工农业生产之间的联系,学会综合地、联系地看待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如第四单元,教材引导学生认识周边国家人们的生活习俗与该国地域环境、气候特点、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让学生学会联系地看问题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执教时间年 11 月 16 日星期二 版本北师大出版社学科品德与社会 册数四年级上册单元第三单元 课题主题一从家乡看祖国 课时 教学目标一课时 1、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2、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3、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知道家乡的发展是家乡人辛勤劳动和奋斗的结果。 教学难点学会调查,并能在调查中知道怎样收集、记录、整理及运用资料 教学准备调查家乡的历史与文化。 教学板块教与学预设 (师生活动)教学重构 (修改意见) 第一课时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自己的家乡名称的来历,也了解了家乡的水的故事……除了以前大家了解到的家乡的情况,同学们还想知道些什么?让我们大家一起来探究吧。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历史人物、风土人情……。 (如1、我们的家乡还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家乡有哪些名人? 2、东山的传说是真的吗? 3、为什么我们的皮衣世界闻名? 4、我们家乡能成为闻名的旅游区吗?) 二、教师组织小组进行讨论。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都非常想了解家乡的历史与文化、风土人情及家乡发展的现状。请同学们想一想,要想知道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完成这一任务呢?在完成这一任务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呢?如何获得有用的资料呢? 2、组织小组进行讨论,每个小组分别确定好小组长和记录员,分别是组织讨论和记录讲座的内容。教师进行巡视,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个别指导。 三、进行全班交流。 1、各小组由推选出来的组员代表自己小组介绍讨论的结果,教师黑板上做必要的记录。(板书:参观、访问、调查、制定、设计调查内容……) 2、阅读教科书上第54——57页的课文及图画,让学生说说还有什么方法有利于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 四、尝试:制定一份“调查家乡历史文化发展的”。 1、如果要去调查我们广州的六榕寺,那么,我们主要调查哪些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调查时间、地点、建造年代……。 2、出示教师设计的表格: 3、学生提意见:

小学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指导总结归纳

小学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指导总结归纳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四年级人文与社会教学总结 2015—2016第一学期 在这一学期我承担了四年级人文与社会课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本学期我带领学生学习寻访民族家庭,从满族老屋说起了解满族文化,风俗,习惯,加深对家乡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加深对家乡历史的了解。了解达斡尔是一个特殊的民族,以及达斡尔族的生习俗和民族文化。了解鄂温克族的生活习俗和传统文化,了解鄂温克独特的驯鹿文化等。现总结如下: 一、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向爱迪生学习。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结合教学内容在班上搞了一次“优秀作业评比”活动,对被选到优秀作业的同学给予奖励,对没有选上的同学教育他们今后要努力,争取下次被选上。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少数民族特点,引导学生和少数民族是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意识。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尊重民族习惯的社会公德。 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 2、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过程与方法 2、学会理解、欣赏异性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征,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面对男女生交往中的困惑,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能够通过生活实例,感受男女生的和谐相处会给双方带来乐趣。 教学难点了解男女生既有共性,又有差异。 教学法:启发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课时:2 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教学同学们,我们男生和女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和生活,朝夕相处,有着无数的欢乐,可是有时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男生和女生有什么共性和差异。(板书课题)

二、教学活动活动一:小测验 1、参照教材表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比着填写男生和女生在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和行为举止方面有哪些不同。(学生自主填表) 2、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小结:男女生无论是在外在表现,还是内在性格方面,既有差异,又有很多共性。 活动二:各抒己见 1、学生自由学习课本 P3 的案例,然后结合自己的切身经历,想一想: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男孩和女孩在要求或态度上有什么不同,产生这些不同态度的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交流)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将人们对异性的不同要求和态度进行归纳总结,选择具有典型性的事例,引导学生进一步讨论其是否合理。 活动三:男女生擂台赛 1、全班学生组成一个男生队和一个女生队,举行一次擂台赛。内容包括:看谁手最巧、谁的力量最大、谁的歌声最动听、谁的舞姿最优美等。 2、结合以往班里和学校的各项活动,让学生夸夸班里的“功臣”,找找男生和女生在这些活动中的功劳。 3、学生自主讲一讲男女生在一起有趣的故事。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字、名字的(演变)来历, 2、学会使用图例、方向标、比例尺等工具在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及相邻省份。 3、通过访问、调查家乡的来历等活动,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兴趣和热爱家乡的情感。教学重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1、看地图,找家乡。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年后的我。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我的家乡风光好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人文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沿江说风物 第1课中国第三大江-黑龙江 教学目标: 1、了解黑龙江概况,资源。 2、黑龙江对家乡的意义。 教学重点:黑龙江的概况 学习难点:了解黑龙江的物产 具准备:地图及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黑龙江是我国的第三大江,是我们省最大的一条江,它环绕在我们的省内,是我们的母亲河,今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二、了解黑龙江概况 1、黑龙江地理位置及水系: 上游有两源:北源石勒喀河(上源鄂嫩河)出蒙古国北部肯特山东麓;南源额尔古纳河,上源又分 3 支,其中一支海拉尔河发源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西侧古利牙山麓。南、北两源在漠河以西洛古河村汇合后始称黑龙江。蜿蜒东流沿途接纳结雅河、布列亚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大支流,最后在俄罗斯境内注入鄂霍次克海。全长4370千米(从上源至河口),流域面积 184.3万平方千米。在中国境内河长3474千米,流域面积约88.7 万平方千米,占流域的 48.1%。从黑龙江南北源汇合点起,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伯力)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点止,为中、俄界江。自洛古河村至黑河市为上游,长900千米;黑河市至乌苏里江口为中游,长950千米;乌苏里江口以下为下游,长970千米。黑龙江流域水量丰富。流域年径流量3465亿立方米。 2黑龙江的物产: 棒打狍子,瓢舀鱼,山鸡飞进饭锅里。”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当年人烟稀少而生物资源丰富的北大荒。与野生动物资源一样,自然水域资源也经历了一个由物产丰富到趋于枯竭的过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鲟、鳇鱼主要产区为黑龙江萝北江段以下。此后,资源量逐年衰减,同江、勤得利、萝北等地资源逐渐枯竭,内陆渔港沿流域逐步下移,直至上世纪九十年代下移到抚远江段,逼近黑龙江的入海口。哲罗鱼、细鳞、茴鱼、江鳕等的种群数量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配套名师课堂教学视频播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科任教师: 二〇一三年九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1.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活动一:走进时光隧道 1、引导学生想象刀耕火种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 师: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那时侯人们生活在没有电灯、电话、电视、汽车、轮船、飞机的时代,他们用什么照明?用什么做交通工具?怎样传递信息?吃什么东西?(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科技成果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 2、让学生分小组分别模拟那时候人们的生活情景(进一步体会在缺少科学技术的时期,人们生活上的种种不便) 活动二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1、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2、课前,老师布臵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积极发言;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1)表格展示式 科技成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 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 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 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上节回顾 二、新授 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 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五、小结 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走向文明 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 教学目标: ⒈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⒉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⒊学会用科学思想认识、分析事物,树立用科学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的意识,培养自觉抵制封建迷信、伪科学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并体会到科学技术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数不清的好处,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难点:认识科技是把双刃剑,学会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两个方面的方法。 第一课时 活动一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变化 ⒈师:科技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科技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课件:视频资料) ⒉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开展“科技在我家”采访调查活动,现在请同学们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⒊小组交流。首先,要对小组交流提出要求,如:小组的每个同学应

举例说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方便;小组长要在大家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大家进行小结,并引导大家选择好方式在全班汇报。其次,教师可提供一些汇报方式供学生参考。如: 表格展示式。将“科技成果名称”、“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对生活的影响程度”“我们的理由”等栏目用表格的形式列出来,然后在每个栏目中填写内容。 图文并茂式。与教材第2页呈现的方式一样,将科技成果画成简单的图,在图的旁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表述。 拟人表演式。将某种科技成果拟人化,配上演讲词,进行交流。……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加以指导,尽量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汇报,为班级高质量的交流打下基础。 ⒋在小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组织全班交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引导学生交流的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如“假如没有这些科技,我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们的社会是什么样?”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科技给我们的生活,给我们的社会带来的好处。 ⒌在班级交流的基础上,请每个人用一句话总结,科技给我们带来了 活动二从“双刃剑”说起 ⒈师:科学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你知道吗?有人说,科技是把双刃剑,我们要警惕它对我们的伤害。

人文与社会二年级上册教案

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 年级:二年级 主要容:和睦的群体、智慧的群体、爱国的群体 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 和睦的群体的主体容是的民族和人口。目的是从民族和人口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的组成以及在互相交往中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不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世居民族,还是后来迁移到这里的其他民族或地区的人们,都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亲如兄弟。智慧的群体主体容是的生产和生活。目的是从生产和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人在发展生产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省是一个勤劳的群体,一个智慧的群体,具有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良好品质。爱国的群体主体容是人民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感人行为。目的是从上述容入手,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人在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和保卫家乡、建设家乡的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为国捐躯死而无憾的爱国境界。中心观点是省人们不但一个团结的群体、勤劳的群体,智慧的群体,更是一个具有强烈爱国胸怀的群体。 教材重点及难点: 1、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和睦大家族; 2、人在与不力的自然环境不懈抗争,利用自然条件和科学技术创造美好生活中呈现的良好精神品质。 3、人具有高尚的爱国情操。

学生情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年龄小,入学时间短,识字量小,阅读能力有限,认知能力较差,所知甚少。但喜欢听故事。为此,教学时主要以给学生讲故事为主,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与启迪。 第一单元教教材分析 单元主题和睦的群体

单元目标:1、感受人的民族构成,知道是一个多民族组成; 2、了解、等地的人们迁移的典型事例; 3、了解居住在地域的人们互相帮助的典型事例。 容分析:本单元的主体容是的民族和人口。目的是从民族和人口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的组成以及在互相交往中呈现的精神品质。中心观点是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不论是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的世居民族,还是后来迁移到这里的其他民族或地区的人们,都能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亲如兄弟。 教学重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和睦大家族,在这里居住的人们亲如兄弟。 教学难点:民族和人口的概念。 方法策略:以故事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展开教学 教学方法:实物教学法、讲解法相结合 课题辨民族 教学目标:在居住的民族的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大家庭。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美丽的生命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小懂得动植物和人一样都是生命的。 2、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3、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重点:初步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植物,知道它们有感觉,会交流 教学难点:感受体验动植物的生命的美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喜欢春天,春天小草发芽了, 小动物苏醒了生:我喜欢夏天,可以在河里游泳, 夏天花红柳绿,百花盛开,师:你知道哪些花开了?生:我喜欢秋天,秋天可以吃到许多水果。 师: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举例有哪些水果,有哪些蔬菜,有哪些粮食。 2、你们喜欢四季的原因是什么?小结:四季之所以这样美丽,是因为有美丽的生命,美丽的生命使四季生机勃勃。也正因为有了美丽的生命,我们的世界也变得如此美丽多资。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这些美丽的生命。 二、调查汇报: 1、每天我们走在街道、公园、小河边、校园里的时候,总会有些发现,你发现了哪些美丽的生命呢?为什么说它们美丽? (蝴蝶是美丽的生命,它能帮助花传播花粉色;啄木鸟是美丽的生命,它能帮助大树捉害虫,让大树长得枝繁叶茂的,为世界释放氧气,人类才能生存) 小结:是啊,我们可以感到植物与植物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动物、植物与人类之间也是有联系的。 3、说一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区别它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板书:生命的特征:1、能生长; 2、能繁殖后代; 3、能新陈代谢; 4、有应激反应等现象; 4、你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生命的吗?读文 5、你是怎么理解这几句话的?在很久以前就有了生命,那么生命是怎样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呢?(繁殖后代)除了地球还有哪个星球有生命呢?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呢?要爱护地球,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那就应该保护地球上的所有的生命,保持生态平衡。 6、为什么说生命是美丽的? 7、假如世界上没有了生命会怎样? 三、总结: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活得那么快乐,想想都好开心;看着一个个的生命在我们的关怀下生长得那么美丽,想想都好幸福。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我们来种下一颗种子,让它和我们一起成长。老师希望小朋友们播下的种子,在你们的关心、爱护下早点生根、发芽,早日开出艳丽的花朵,接出果实,展现出它美丽的生命。 第一课美丽的生命第二课时 一、导入:同学们,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我们的身边,生 命无处不在。或许她就在我们的房间里、阳台上、小区里、校园里、街道两旁、公园里、山村里、郊外的树林里、田野里……现在我们将资料分类汇总为“动物”、“植物”两个大组相互进行交流介绍!(随机穿插补充教师资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鄂) 1 生命是宝贵的 教学目标: 1 知道生命孕育、诞生、哺育、成长的艰辛,生命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等等,感悟生命是一个珍宝,来之不易。 2 体验社会对生命的关爱,初步知道生命属于自己,也属于社会,珍爱生命是一种责任。 3 知道生命只有一次,初步理解生命的意义,并产生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的愿望。 教学重点: 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并热爱生命。 教学难点: 初步树立珍爱生命就是对自己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教学准备: 与本课相关的图片、《摇篮曲》、《爱的奉献》磁带等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准备: 生准备:婴幼儿时照片;询问父母哺育、牵挂孩子的故事以及对孩子生命的希望 师准备:歌曲《摇篮曲》

二活动要求: 1 营造一种气氛,避免让学生产生生命的诞生好笑好玩的感觉; 2 注意帮助学生感悟。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你们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怎么来的吗? 2 集体交流:说一说生命是怎么来的? 3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指导读教材提示语。 4 集体活动,看教材照片说感受:分别看一看书中四张照片和下面相应的感悟语,请同学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感受? 5 讲述交流:请同学上台把婴幼儿时期的照片展示给大家看,把听爸爸妈妈讲的那时怀孕、分娩、喂奶、照顾的事讲给大家听,同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与想法。 6 集体感悟:请同学概括地说一说对生命的孕育、诞生、成长有什么感受? 7 过渡语:生命从孕育到长大,很不容易,父母不仅为我们的生命付出了心血与艰辛,而且他们时时把我们牵挂在心中。 8 图片分析:请同学们讲讲教材图片表达的意思,再说一说还可以从哪里体会到父母对我们的牵挂? 9 讲一讲:读《一位妈妈的讲述》,请同学讲“爸爸妈妈牵挂我”的故事。 10 唱一唱:《摇篮曲》

三年级上人文与社会教案

备课笔记 科目:地方 年级:三年级 教师:邹继春

朗乡林业局第一小学校 地方教学进度表

地方教学进度表

课程表

小学地方课程目标 《人文与社会》课程标准:本课程的实施希望实现四个平台的要求,即:知识理解应用构建平台、能力素质迁移发展的平台、个性潜能发展的平台、人文素养提升的平台。这样一个定位就决定了这门课程笔试以往意义的乡土知识的普及性教材,而且了更多的课程目标。 在知识上,它不局限于关注学生掌握了多少课本上的县城的知识,更关注学生获得了多少体验性知识。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获得不局限于一个学科领域,而是在现实生活背景下更为有用的综合技能。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本课程从引领学生感受龙江起步,通过对社会的“感受”认识到“热爱”到立志“贡献”环节,加速学生对社会由“亲近”到“关注”到“融入”到“发展”的这种系列化的由浅入深的情感和行为的转变。 《技术》课程目标:学生对技术世界具有初步和认识,他们通过技术活动体验到解决技术问题和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和操作过程,在初步具有技术技能的基础上,学会应用各种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

活中的现实问题,有效促进他们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发展,让他们了解技术与生活之间密切关系的同时,获得能力的发展。 《生命教育》课程目标:面向全体学生;树立科学生命观;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建立和谐关系;领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关爱环境保护自然。 三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 教材主要容:介绍家乡的位置,及几条江、几个城镇名字的由来以及省风土人情。包括:1.我的家乡2.地名中的秘密3.省的骄傲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本册教材分三个单元,以自然状况为基础分为:第一单元我的家乡,是从地图开始认识。第二单元地名中的秘密,是从地名开始深入认识。第三单元的骄傲,是从人开始进一步认识。 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活动是自主的,是在宽松、宽容、、友善的环境里进行的,教师只在活动中起“导”与“托”的辅助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制作手抄报这一形式,初步认识的版图位置及形状,知道它的形状像天鹅。知道省简称“黑”,省会城市是,知道的省鸟是天鹅等等。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一个地区来讲,自然状况是基础,人则是关键因素,因此,人文与社会的学习关键是对人这个群体的认识,对人身上所凝聚的精神的理解。本册教材只是带领学生初步聚焦人,对其外在的鲜明的特点进行感受,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册教材教学重点及难点 1.让学生知道,的版图形状和地理位置。的省鸟和省会。2.让学生了解地名的秘密和季节变化方面的情况。 3.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的版图形状和地理位置。的省鸟和省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