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科学概论重点

计算机科学概论重点
计算机科学概论重点

《计算机科学概论》知识梳理

1.1 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5个方面的能力

–自学能力

–自控能力

–创新能力

–表达能力

–组织能力

1.1 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专业基本能力”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是计算思维能力;二是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三是程序设计与实现能力;四是计算系统的认知、开发及应用能力。

其中,科学型人才以第一、第二种能力为主,以第三、第四种能力为辅;工程型和应用型人才则以第三、第四种能力为主,以第一、第二种能力为辅。

在计算机专业背景中

知识、能力与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和培养素质,为事业的成功及个人才智的展现做好充分准备。

?能力主要包括自学能力、自控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素质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

?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比较扎实的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先进的软硬件开发环境的基础上,要具备较好的程序设计能力、较强的系统开发及维护能力、较强的网络组建及维护能力,了解计算机领域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实践知识的学习,注重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计算机专业知识体系

?公共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开设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法制观念等方面的课程,大学语文、大学英语、大学体育等课程也属于该模块。

?学科基础知识模块主要开设数学和电子学方面的课程等主要学科基础课程的知识点。

专业知识模块主要开设硬件类课程和软件类课程。

1.3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的形式

–课程实验

–课程设计

–科研训练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1.3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3·1 课程实验

–与理论教学课程配合的实验课程,主要是以单元实验为主,辅以适当的综合性实验。

–单元实验是为理解某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是为综合理解多个知识点而设计的实验项目。

?1·3·2 课程设计

–独立于理论教学课程而单独设立的实验课程。

–以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主,需要综合几门课程的知识来完成实验题目。

1.3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1·3·3 科研训练

–鼓励和支持学有余力的高年级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或独立承担科研项目(在教师的指导下)。

–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面向大学生的课外科技活动。

–研训练项目是一种研究性实验、一种探索性实验。

?1·3·4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

–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巨型化

–功能特别强大,用于解决一些特别复杂的攻关难题,如国防安全、中长期天气预报、地质勘探等。

?微型化

–在保持计算机功能的前提下,使其体积越来越小。

?网络化

–实现网络化,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计算机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人们的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

?智能化

–在智能性工作方面,计算机还远远不如人脑。

–如何让计算机具有人脑的智能,模拟人的推理、联想、思维等

功能,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2·2 第五代计算机的即期目标

?研究目标

–使计算机能够具有像人一样的思维、推理和判断能力,向智能化发展,实现接近人的思维方式。

第五代计算机系统要达到的目标是:

?(1)用自然语言、图形、图像和文件进行输入/输出。

?(2)用自然语言进行对话方式的信息处理,为非专业人员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

?(3)能处理和保存知识,以供使用;配备各种知识数据库,起顾问作用。

?(4)能够自学习和推理,帮助人类扩展自己的才能。

2·3 著名的计算机公司

?Intel公司

?IBM公司

?微软公司

?联想集团公司

2·4计算机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图灵

?1936年,图灵发表的论文论可计算数及其在判定问题中的应用奠定了计算机理论基础。?图灵提出的计算模型被称作图灵机。

?1950年10月,发表了论文计算机器和智能,并提出了图灵测试。

?美国计算机学会设有图灵奖。

2·4计算机领域著名的科学家-冯·诺依曼

?1944年夏天,戈尔斯坦偶遇冯·诺依曼,后者了解了正在研制中的ENIAC。

?1945年6月30日,莫尔学院发布了冯·诺依曼总结的EDV AC方案。

?EDV AC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

–明确了计算机的5个组成部分。

–采用二进制计数和计算。

–采用存储程序方式。

2·5 计算机学术组织

?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计算机协会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Computer Society

–简记IEEE-CS

?美国计算机学会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

–简记ACM

?中国计算机学会

–China Computer Federation

–简记CCF

2·6 计算机奖项

–图灵奖(T uring Award)

–IEEE-CS计算机先驱奖(Computer Pioneer Award)

–中国计算机学会的王选奖

?国内以下奖项中也包括了计算机方面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国家自然科学奖

–国家技术发明奖

–国家科技进步奖

3.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3.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运算器用来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存储器用来存放数据和程序。

–控制器用来控制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

–输入设备用来将数据和程序输入计算机。

–输出设备用来将运算结果输出。

3.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 3.1.6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完成某一计算,或解决某一特定任务,必须事先编制程序。它告诉计算机需要做哪些

事,按什么步骤去做,并提供所要处理的原始数据。一件事往往要分步去做,每一步要求计算机执行的操作命令称为一条指令。计算机最终执行的程序包含指令序列和相关的原始数据。3.2 计算机中的数制

?不同数制的表示

–在计算机内部用二进制形式表示和存储数据。

–人们习惯于用十进制记数。

–为了书写简单方便也使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

–用加后缀或角标的形式区别不同进制数据。

?B—表示二进制数。

?O或Q—表示八进制数。

?D—表示十进制数(D可省略)。

?H—表示十六进制数。

3.3 字符型数据的编码表示

?基本含义

–对于字符型数据,没有相应的转换规则可以使用。需要人们规定出每个字符对应的二进制编码形式。

?常用的字符型数据编码

–ASCII码(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的简称)

?使用一个字节表示一个ASCII码字符。

?主要用于小型机和微型机。

–EBCDIC码(扩展BCD码)

?BCD 码又称二—十进制编码,用二进制编码形式表示十进制数。

?在BCD码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些符号和英文字母的表示。

?主要用于超级计算机和大型计算机。

4.1 操作系统概念

–(1)操作系统定义: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一种管理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为用户提供方便的、有效的、友善的服务界面。?管理计算机资源。

?控制程序执行。

?提供多种服务。

?方便用户使用。

–(2)操作系统的目标

?方便性/有效性/开放性。

?可靠性/可扩充性/可移植性。

4.2 操作系统的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

–(1)并发性

?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段内发生。

?在一段时间内,可以让多个进程交替地使用CPU。

?操作系统负责多个进程之间的执行切换。

–(2)共享性

?系统中的资源可供多个并发执行的进程共同使用。

–互斥共享方式:对单处理器的访问。

–同时共享方式:对同一磁盘中的访问。

4.2 操作系统的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

–(3)虚拟性

?把一个物理实体变成若干个逻辑上的对应物。

?通过分时使用的方式实现。

–(4)异步性

?进程通常是以断断续续的方式运行的。

?功能上相互独立的进程执行进度也互不相关。

4.3 操作系统的功能

?处理器管理

?存储器管理

?设备管理

?文件管理

?网络与通信管理

?用户接口

4.4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两部分构成。

?资源子网

–由互连的主机或提供共享资源的其他设备组成。

–提供可供共享的软硬件和信息资源。

?通信子网

–由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组成。

–负责计算机间的数据传输。

4.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1)星形结构

–1)连接方式

?各工作站点都通过单独的通信线路与中心结点直接连接。

?工作站点之间的信息传输需要通过中心结点的转发才能实现。

?处于中心结点的设备一般是集线器或交换机。

–2)星形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易于维护和扩充

?某个工作站点出现故障不会影响其他结点和全网的工作

?用双绞线连接的简单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

–3)星形结构的缺点

?需要的连接线较多/连接成本较高。

?一旦中心结点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4.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2)总线结构

–1)连接方式

?所有站点共享同一条通信线路。

?任何一个结点发送的数据都会通过总线传送到每一个结点上。

?每个站点接收到数据后,分析该数据是否为发给本站点的,若是,接收此数据,否则拒绝接收。–2)总线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布线容易/可靠性高/易于扩充。

?节省连接线/连接成本较低。

?早期的同轴电缆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

–3)总线结构的缺点

?故障诊断相对困难。

?总线故障会引起整个网络的瘫痪。

?同一时刻只能有一个结点发送数据,存在总线的使用权争用。

4.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3)环形结构

–1)连接方式

?所有站点连接在一个封闭的环路中。

?一个站点发出的数据要通过所有的站点,最后回到起始站点。

?某个站点接收到数据,要把此数据的目标地址与本站点地址进行比较,相同时才接收该数据。–2)环形结构的优点

?结构简单/数据在网络中沿环单向传送。

?不存在对中心结点的依赖。

?令牌环网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

–3)环形结构的缺点

?可靠性差/故障检测困难。

?需要一种控制方法来决定每个结点何时能够发出数据。

4.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4)树形结构

–1)连接方式

?从星形结构演变而来。

?各结点按一定的层次连接起来。

–2)树形结构的优点

?可靠性高/易于扩充网络结点和分支。

?复杂一点的局域网多采用这种结构。

–3)树形结构的缺点

?使用的连接线较多。

?整个网络对根结点的依赖性大。

4.5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5)网状结构

–1)连接方式

?每个结点通过多条链路与其他结点相连。

?数据从一个结点传输到另一个结点有多条路径可选。

–2)网状结构的优点

?可靠性高。

?数据传输速度快。

?广域网多采用网状结构。

–3)网状结构的缺点

?结构复杂/连接成本比较高。

?不易管理和维护。

4.6 开放系统互连OSI 参考模型

?OSI模型的层次组成

–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表示层:用于处理在两个通信系统中交换信息的表示方式。

–会话层:允许不同主机上各进程之间的会话。

–传输层:在通信子网的环境中实现端到端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把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

从源站点传输到目的站点。

–数据链路层:将原始的物理连接改造成无差错的、

可靠的数据传输链路。

–物理层:在传输介质上传输原始的

由0和1组成的比特流。

4.7 TCP/IP 参考模型

?TCP/IP模型的层次组成

–应用层:对应于OSI/RM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提供用户所需要的各种服务。

–传输层:相当于OSI/RM的传输层,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间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

–互联层:与OSI/RM中的网络层对应,负责将报文独立地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

–网络接口层:与OSI/RM的物理

层、数据链路层对应,负责将相

邻高层提交的IP报文封装成适合

在物理网络上传输的帧格式并传

输,或将从物理网络接收到的帧

解封,从中取出IP报文并提交给

相邻高层。

4.8 IP 地址和域名

?(1)IP地址

–连接在Internet上的每台计算机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IP地址。

–IP地址由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

?网络标识确定主机所在的物理网络。

?主机标识确定某一物理网络上的一台主机。

–每个IP地址是一个32位的二进制数,可以表示为用小数点分开的的4个10进制整数。10100110 01101111 00011001 00101001是一个有效的IP地址,可以表示成166.111.25.41。

–IP地址有3种常用格式

?A类地址:用于特大规模网络。

?B类地址:用于较大规模网络。

?C类地址:用于较小规模网络。

4.8 IP地址和域名

?(3)域名

–字符串形式的计算机名,便于记忆。

–域名的层次结构

?主机名.组织名.组织类型名.国家或地区名。

?https://www.360docs.net/doc/a75341420.html,就是一个域名。

–(4)域名系统

?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

?域名服务器用于存放域名及对应的IP地址。

4.8 IP地址和域名

?(5)域名结构

5.1 算法设计与分析

?程序与算法

–算法是指为解决某一问题而采取的方法和步骤。

–程序是程序设计人员编写的、计算机能够理解并执行的命令集合,是算法在计算机中的实现。–算法的特点

?有穷性/确定性/有效性/输入及输出。

–算法的表示

?自然语言/流程图/伪码。

–算法的评价标准

?正确性/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可理解性。

5.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

–信息的载体,能够被计算机识别、存储和加工处理。

?数据项

–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数据元素

–数据的基本单位,具有完整、确定的实际意义。一般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数据对象

–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

?数据结构

指互相之间存在着一种或多种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5.3数据元素之间结构特性

?在任何问题中,数据元素之间都不会是孤立的,在它们之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这种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称为结构。根据数据元素间关系的不同特性,通常有下列四类基本

⑴集合结构。在集合结构中,数据元素间的关系是“属于同一个集合”。集合是元素关系极为松散的一种结构。

⑵线性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

⑶树形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关系。

⑷图形结构。该结构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着多对多的关系,图形结构也称作网状结构。

5.2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数据的逻辑结构

–描述的是数据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

?数据的物理结构

–数据在计算机中的表示,包括数据元素的表示及数据元素间关系的表示。

?顺序存储

–逻辑上相邻的元素存储在物理位置也相邻的存储单元中。

?链式存储

–逻辑上相邻的元素不要求其物理位置相邻,元素间的逻辑关系通过附设的指针字段来表示。

5.4 编译程序

不同的编译程序都有自己的组织和工作方式,它们都是根据源语言的具体持点

和对目标程序的具体要求设计出来的,因此很难得出编译程序的标准结构,也不好说哪种结构好,哪种结构不好。但就编译程序所做的工作来看是基本相同的,主要包括:词法分析、语法分析、中间代码生成、中间代码优化、目标代码生成等工作。

6.1 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软件是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现代管理相结合的产物,开发高质量的应用软件,已经成为现代企业、政府部门等各类组织提高自身素质、实现组织目标的战略措施,但软件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软件开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开发环境的复杂性

现代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组织一般说来结构复杂。软件开发通常涉及到组织内部各级机构、管理人员及组织面临的外部环境。软件开发者必须十分重视、深刻理解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发展趋势,考虑到管理体制、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相互匹配,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软件。

6.1 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2)用户需求的多样性

软件的最终用户是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满足这些用户的信息需求,支持他们的日常管理及决策工作,是系统开发的直接目的。然而,一个组织内部各类机构和管理人员的信息需求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一些用户提出的信息需求往往十分模糊。用户需求在系统开发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开发出的系统必须能够满足不同用户的信息需求。

6.1 软件开发的复杂性

(3)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软件是当代利用先进技术解决社会经济问题的范例之一。当代的先进技术成果,如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数据采集与存储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都是进行软件开发、实现各种功能的技术手段。如何有效地掌握和综合使用这些技术,是软件开发者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6.2 软件开发方法

一、生命周期法

生命周期法就是将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分解成若干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方法作出规定,使整个软件的开发过程具有合理的组织和科学的秩序。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分成四个主要阶段: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运行与维护。

6.2 软件开发方法

二、快速原型法

生命周期法强调自顶向下分阶段开发,在进入实际的开发期之前必须预先对需求严格定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系统开发的成功率,与不重视需求分析的早期方法相比是一个重大进步,并在实际系统开发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实践也表明,有些系统在开发出来之前很难仅仅依靠分析就能确定出一套完整、一致、有效的应用需求,这种预先定义的方式更不能适应用户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快速原型(Rapid Prototyping)法改变了这种自顶向下的开发模式。

6.2 软件开发方法

三、面向对象法

面向对象(Object Oriented,简称OO)法是针对面向过程提出的,是区别于传统的结构化方法的一种新方法、新思路。它将客观世界看成由许多不同种类的对象构成,每一个对

象都有自己的内部状态和内在运行规律,不同对象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构成了完整的客观世界。

面向对象法从分析组成系统的对象开始,是一种基于数据抽象的类的组合的自底向上的开发方法,由四个基本步骤组成:

7.1 计算机安全概述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的实质就是要保护信息系统或信息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免受各种类型的威胁、干扰和破坏,即保证信息的安全性。

?改革开放带来了各方面信息量的急剧增加,并要求大容量、高效率地传输这些信息。

7.2信息安全策略

信息安全策略是指为保证提供一定级别的安全保护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实现信息安全,不但靠先进的技术,而且也得靠严格的安全管理,法律约束和安全教育。

1.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

2.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

3.制订严格的法律、法规

4.启用安全操作系统

7.3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念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三个层面

–技术安全

?从技术层面保证计算机系统中硬件/软件和数据的安全。

?根据系统对安全性的要求,选购符合相应安全标准的软硬件产品。

–TCSEC 标准:D、C1、C2、B1、B2、B3、A1。

–CC:EAL1、EAL2、EAL3、EAL4、EAL5、EAL6、EAL7。

?采取有效的反病毒技术、反黑客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数据加密技术、认证技术等技术措施。

7.3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念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三个层面

–管理安全

?通过提高相关人员安全意识和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来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主要包括软硬件产品的采购、机房的安全保卫、系统运行的审计与跟踪、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用户权限的分配、账号密码的设定与更改等方面。

7.3 计算机系统安全概念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三个层面

–法律安全

?有完善的法律、规章体系以保证对危害计算机系统安全的犯罪和违规行为进行有效的打击和惩治。

?没有法律制裁的威慑,只靠管理措施和安全技术是很难遏制恶作剧者或犯罪分子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的。

7.4 计算机病毒及特征

?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编制或者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毁坏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能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

–可以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能把自身准确复制或有修改的复制到其他程序体内的一段具有破坏性的程序。

7.4 计算机病毒及特征

?传染性

–计算机病毒能使自身的代码强行传染到一切符合其传染条件的程序内,通过这些程序的拷贝与网上传输等途径进一步感染其他计算机。

?寄生性

–有一类计算机病毒不是一个完整的程序,需要寄生在其他程序中才能存在,当被寄生的程序运行时,病毒就通过自我复制而得到繁衍和传播。

7.4 计算机病毒及特征

?隐蔽性

–大多数计算机病毒都会把自己隐藏起来,如附加在正常程序中、复制到一般用户不会打开的目录下等,其存在、传染和破坏行为不易为计算机操作人员发现。

?触发性

–很多计算机病毒都有一个发作条件,这个发作条件可以是时间、特定程序的运行、某类系统事件的发生或程序的运行次数等。

?破坏性

–计算机病毒发作时,对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都会有一些干扰和破坏作用。

7.5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破坏系统资源

–大部分病毒在发作时直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改写主板上BIOS中的数据、改写文件分配表和目录区、格式化磁盘、删除文件、改写文件等,导致程序或数据丢失,甚至于整个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的瘫痪。

?占用系统资源

–有的病毒虽然没有直接的破坏作用,但通过自身的复制占用大量的存储空间,甚至于占满存储介质的剩余空间,因此影响正常程序及相应数据的运行和存储。

7.6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

–通过软盘、移动硬盘、光盘和U盘等外存设备传染。

–通过计算机网络传染。

?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普及病毒知识/严格管理措施/强化技术手段。

?计算机病毒的查杀

–瑞星杀毒软件、江民杀毒软件、金山毒霸、卡巴斯基杀毒软件、诺顿杀毒软件、360安全卫士等。

7.7 防火墙概念及功能

?防火墙定义

–建立在内、外网络边界上的过滤封锁机制,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结合,其作用是保护内部的计算机或网络免受外部非法用户的侵入。

–内部网络被认为是安全和可信赖的,而外部网络(一般是指互联网)被认为是不安全和不可信赖的。

–防火墙的作用,就是防止不希望的、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通过边界控制来保证内部网络的安全。

7.7 防火墙概念及功能

?访问控制

–通过禁止或允许特定用户访问特定资源,保护内部网络的数据和软件等资源。

?内容控制

–根据数据内容进行控制,如可以根据电子邮件的内容识别出垃圾邮件并过滤掉垃圾邮件。

?日志记录

–记录下经过防火墙的访问行为,同时能够提供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

7.7 防火墙概念及功能

?安全管理

–通过以防火墙为中心的安全方案配置,能将所有安全措施配置在防火墙上。

?内部信息保护

–利用防火墙对内部网络的划分,可实现内部网重点网段的隔离,从而防止局部重点或敏感网络安全问题对全局网络安全的影响。

7.8 数据加密技术

?加密的含义

–把明文通过混拆、替换和重组等方式变换成对应的密文。密文需要按加密的逆过程解密成明文后,才能理解其含义。

7.8.1 古典加密方法

?恺撒密码

–含义:通过移位的方式实现对原始信息的加密,对不同位置的字符采用相同的移位方式。

–示例:用恺撒密码对computer进行加密。

设置26个英文字母与数字的对应关系如下:

a b c d e f …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20 21 22 23 24 25

7.8.2 古典加密方法

?多字符替换

–含义:不同位置的字符采用不同的替换方式。

–示例:采用(+1,-1,+2)的替换方式对computer加密。

对明文中的第一个字符右移1位,第二个字符左移1位,第三个字符右移2位,第四个字符又是右移1位,如此进行下去,完成明文中所有字符的替换。

7.8.3 现代加密方法

?私钥加密

–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个密钥。

7.8.4 现代加密方法

?公钥加密

–加密密钥与解密密钥使用不同的密钥。

7.9 数字签名

?数字签名的定义

–在电子文档中附加的数字认证信息称为数字签名,也称为电子签名。

–数据电文中以电子形式所含、所附用于识别签名人身份并表明签名人认可其中内容的数据。–数字签名就是只有信息的发送者才能产生的,与发送信息密切相关的、他人无法伪造的一个数字串,它同时也是对发送者发送的信息的真实性的一个证明。

7.10 计算机道德伦理

2. 信息伦理的概念

1)信息伦理的定义

?所谓伦理是指通过社会舆论、个人内心信念和价值观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调节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同时也是个人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一种目标。

?信息伦理指在信息开发、信息传播、信息加工分析、信息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伦理要求、伦理准则、伦理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型的伦理关系。

7.11 法律规章与职业道德

?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责任意识

–不要盗窃和蓄意破坏他人的软硬件资源及数据资源。

–不要编制计算机病毒程序,不要故意传播计算机病毒给其他计算机系统。

–要严格管理因工作需要而掌握的他人个人信息或单位的内部数据,不要泄露他人的个人信息和单位的内部数据。

–不要蓄意攻击他人的计算机系统或网络系统;

–不经对方许可,不要发送商业广告等宣传类邮件。

7.11 法律规章与职业道德

?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应有的责任意识

–不要蓄意破译他人的账号和口令。

–要严密保护自己的账号和密码,不得泄露给他人。

–不要通过网络欺骗等手段,窃取金钱和机密信息。

–不要滥用个人的计算机系统权限以谋取个人的不法利益。

–不要使用超越自己合法权限的功能。

8.1 哈密顿回路问题

?哈密顿回路与欧拉回路的区别

–哈密顿回路问题是访问每个顶点一次,而欧拉回路问题是访问每条边一次。

–对于一个图是否存在欧拉回路,已给出充要条件;而对于一个图是否存在哈密顿回路至今仍未找到充要条件。

8.2 汉诺塔问题-计算机求解实际问题的思路

?用计算机求解一个实际问题,首先要从这个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最后根据算法编写程序,经过调试和运行,从而完成该问题的求解。从实际问题抽象出一个数学模型的实质,其实就是要用数学的方法抽取问题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最终实现对该问题的正确认识。

?人工智能的含义

–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

–使机器能够胜任一些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复杂工作。

8.4 计算机典型问题的应用小结

?歌尼斯堡七桥问题、哈密顿回路问题、中国邮路问题等问题促进了图论的产生和发展。

?旅行商问题、汉诺塔问题有助于对算法复杂性的研究,并促使人们设计出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实用算法。

?图灵测试问题、西尔勒中文小屋问题、博弈问题能促进对人工智能的深入理解和研究。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哲学家共餐问题对于深入理解并实现并发控制是非常有益的。

9.1 计算机学科的分支

?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计算机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系统4大分支,也有人把扩充之后的计算机学科称为计算学科。

9.2 计算机学科的三个过程

?理论总结过程

–科学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由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以及对这

些概念、原理的理论论证所组成的体系。

–计算机学科的理论与数学所用的方法类似,主要要素为定义和公理、定理、证明、结果的解释。

–用这一过程来建立和理解计算机学科所依据的数学原理。其研究内容的基本特征是构造性数学特征。

9.2 计算机学科的三个过程

?抽象过程

–抽象是指在思维中对同类事物去除其现象的、次要的方面,抽取其共同的、主要的方面,从而做到从个别中把握一般,从现象中把握本质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法。

?抽象源于现实世界, 是对现实原型的理想化。

9.2 计算机学科的三个过程

?设计过程

–用来开发求解给定问题的系统和设备。

–包括需求分析、建立规格说明、设计并实现系统、对系统进行测试分析、修改完善等内容。?三个过程贯穿计算机学科各个分支领域

–图论中体现的是抽象与理论过程。

–软件工程中综合体现了设计、抽象与理论三个过程。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资料.doc

写给同学们的几点说明: 1>关于教材 由于《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任何一本教材均无法完全覆盖所有知识点。所以同学们在复习时应该以教学课件为主,指定教材仅供辅助参考使用。本复习资料提供的例题将全部指明其所考知识点在教学课件中的章节和页码。 2.关于考试题型和试卷结构 单项选择(10道题、每题2分、共20分); 判断题(5道题、每题2分、共10分); 名词解释(6道题、每题5分、共30分); 简答题(3道题、每题10分、共30分); 分析设计题(1道题、每题10分、共10分)。 3.关于考试范围 全部试题涉及的知识点在教学课件中均有体现,在本复习资料中也有示例。 一、客观部分:(单项选择、判断) (一)、选择部分 1、17世纪,(A )发明了第一个数字计算器 A、Pascal B、Leibniz C> Jacquard D、Babbage ★考核知识点:计算硬件的发展历程(第1章PPt第21页) 2、内存的概念首次出现在(B )当中 A、算盘 B、分析机 C、织布机 D、数字计算器 ★考核知识点:计算硬件的发展历程(第1章PPt第22页)

3、第一代计算机使用(A )存储信息 A、真空管 B、品体管 C、集成电路 D、光纤 ★考核知识点:计算硬件的发展历程(第1章PPt第25页) 4、下列哪种语言是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D ) A、Pascal B、BASIC C、C D、C++ ★考核知识点:计算软件的发展历程(第1章ppt第35-36页) 5、满足个人应用要求,体积小、价格便宜的计算机属于(A ) A、个人计算机 B、小型计算机 C、大型计算机 D、超级计算机 ★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的类型(第1章PPt第80页)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存储设备的是(C ) A、内存 B、光盘 C、磁盘驱动器 D、U盘 ★考核知识点:计算机硬件设备(第1章ppt第83页) 7、在计算机软件层次结构小,位于汇编语言内层的是(D ) A、应用软件 B、操作系统 C、高级语言 D、机器语言 ★考核知识点:计算机软件层次(第1章PPt第89页) 8、数字836的基数可能是(D ) A、2 B、5 C、7 D、10 ★考核知识点:位置计数法(第2章ppt第5页)

计算机科学导论试卷A

黄河科技学院2010 - 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试题(A卷) 适用类别普招层次专科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年级 10级试 卷代码: 注意事项: 1、本卷采用了分卷制,已将试题纸与答题纸分开。请考生将答案按原题号顺序,写在答题纸上。在试题纸上书写答案,一律无效。交卷时,应分别交验试题纸、答题纸和草稿纸。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书写姓名、座号、学号等信息。 3、请自觉遵守考场纪律。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组成计算机主机的主要是_____。 A 运算器和控制器 B 中央处理器和主存储器 C 运算器和外设 D 运算器和存储器 2.下面各组设备中,同时包括了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的是_____。 A CRT、CPU、ROM B 绘图仪、鼠标器、键盘 C 鼠标器、绘图仪、光盘 D 磁带、打印机、激光印字机3.计算机中,运算器的主要功能是完成_____。 A 代数和逻辑运算 B 代数和四则运算 C 算术和逻辑运算 D 算术和代数运算 4.在微机中,I/O的中文意思是_____。 A 读写存储器 B 操作系统 C 输入输出 D 接口电路 5.若要将数字作为文字输入到单元格,需先输入一个_____。 A 单引号 B 双引号 C 0 D 半角空格 6.为解决某一特定的问题而设计的指令序列称为_____。 A 文档 B 语言 C 系统 D 程序 7.通常所说的“裸机”是指计算机仅有_____。 A 硬件系统 B 软件 C 指令系统 D CPU 8.某单位的人事管理程序属于_____。 A 系统程序 B 系统软件 C 应用软件 D 目标软件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 有--------------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计算机导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计算机系统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部分。 2.计算机中常用的字符编码有______和EBCDIC码。 3.一个比特(bit)由____个二进制位组成,一个字节由____个二进制位组成,每个ASCII 码由____个字节表示。 4.二叉树的每个结点至少包括三个域:_____、_____和_____。 5.堆栈是指用作数据暂存的一组寄存器或一片存储区,它的工作方式称为______。 6.用编译方法在计算机上执行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可分为两个阶段: _____和_____。 7.根据模型的设计方法不同,数据库系统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 8.将___________、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9.提高计算机系统处理速度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增加处理的并行性,其途径是采用______、 ______和______等三种方法。 10.BASIC语言的赋值语句中,赋值号的左边必须是一个_____,而不应该是常量、函数或 表达式。 二、判断题(每题1.5分,共15分): 1.一般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分为主机与外设两大部分。() 2.目前计算机中的运算器中不只有加法器,还有减法器。() 3.门电路用来寄存参与运算的二进制数,而触发器用来实现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4.并行性是指在同一时刻或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完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相同或不同的工作,只要在时间上互相重叠都存在并行性。() 5.计算机的硬、软件之间有固定不变的分界面。() 6.如果编译过程是多遍的,则其工作过程中除第一遍外,前一遍的工作结果将作为后一遍的输入信息。() 7.任何操作系统都必须设法预防死锁的发生,而当死锁一旦发生,必须能够检测到死锁并设法解除死锁。() 8.通常,文件系统允许一个逻辑记录占用几个物理块,但不允许一个物理块内存放多个逻辑记录。() 9.目前计算机中有加法器和减法器。() 10.单一连续分区法支持多道程序的运行。() 三、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一台完整的微型机系统应包括()和软件系统。 A.微型机 B. 硬件系统 C. 存储器 D.主板 2. 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17)10=(_______)2 A. 10000001 B. 00010001 C. 01000001 D. 10001000 3. 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和()。 A.控制器 B. RAM C. 主板 D. CPU 4. 软件系统由系统软件和()组成。

吉首大学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吉首大学工学院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阶段。 A.数据库系统 B.文件系统 C.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答案:A 2.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 A.具体的机器和DBMS B.E-R图 C.信息世界 D.现实世界答案:A 3.数据库的基本特点是。 A.(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大,易移植 (4)统一管理和控制 B.(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C.(1)数据可以共享(或数据结构化) (2)数据互换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 D.(1)数据非结构化 (2)数据独立性 (3)数据冗余小,易扩充 (4)统一管理和控制答案:B 4. 是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结构的数据的集合。 A.数据库系统 B.数据库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数据结构答案:B 5.数据库中存储的是。 A.数据 B.数据模型 C.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信息答案:C 6. 数据库中,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

A.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相互独立 B.用户程序与DBMS的相互独立 C.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D.应用程序 与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 7.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 指。 A.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 享数据 C.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 使用数据集合答案:D 8.据库系统的核心是。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 C.数据模型 D.软件工具 答案:B 9. 下述关于数据库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数据库系统减少了数据冗余 B.数据库系统避免了一切冗余 C.数据库系 统中数据的一致性是指数据类型一致 D.数据库系统比文件系统能管理更多的数据答案:A 10. 数将数据库的结构划分成多个层次,是为了提高数据库的①和 ②。 ①A.数据独立性 B.逻辑独立性 C.管理规范性 D.数据的共享 ②A.数据独立性 B.物理独立性 C.逻辑独立性 D.管理规范性 答案:①B ②B 11.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 是。 A.DBS包括DB和DBMS B.DD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答案:A 12. 在数据库中,产生数据不一致的根本原因是。 A.数据存储量太大 B.没有严格保护数据 C.未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D.数据冗余答案:D 1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计算机科学概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数据存储 1、熟悉布尔运算,能分析触发器、门电路 基本的布尔运算:AND 、OR 、XOR 、NOT AND : 输入只有都为真时,结果才为真; OR:输入有一个为真,结果就为真; XOR:输入不同时,结果就为真; NOT:输出为输出的相反值。 2、了解存储容量的度量单位 存储单元:存储数据的单元,典型的存储单元的容量是8位(即:1字节) 地址:表示存储单元的编号。 主存储器(RAM):即随机存取存储器。 存储容量的度量:bit 、byte、KB 3、熟悉不同进制的转换(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 十六进制的表示:使用一个符号来表示位模式的4位。 4、不同的海量存储器(硬盘、软盘、光盘、磁带、U盘等)的存储原理及相关术语(磁道、 柱面、扇区、缓冲区) 5、衡量磁盘系统性能的指标的含义(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存取时间、传输速率),并考虑可 通过何种措施提高磁盘系统的性能 寻道时间:磁头从一个磁道移到另一磁道所需的时间; 旋转延迟(等待时间):盘片旋转一周所需时间的一半; 存取时间:寻道时间+旋转延迟; 传输速率:在磁盘上读出或写入数据的速度; 随机存取设备(主存、硬盘、光盘)、顺序存取设备(磁带) 物理记录(符合存储设备特性的数据块,即扇区)、逻辑记录(自然产生的数据块,即:文件) 缓冲区:不同的设备间数据传输过程中,临时存放数据的区域。 6、不同的数据类型(文本、数值、图像、声音)的表示方式,并能够计算其存储容量 文本的表示:采用ASCII、UNICODE 。 数值的表示:使用二进制编码,不使用符号编码; 用十六进制表示二进制位模式 图像的表示:位图、矢量图 ★会计算位图的存储容量(黑白、彩色等) 声音的表示采样采样频率 ★会计算音乐的存储容量(CD、立体声) 第二章数据操控 1、CPU的构成及其部件的功能 CPU的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执行数据运算的电路) 控制单元(协调机器活动的电路) 寄存器单元(用做CPU内部信息的临时存储) 寄存器的分类:通用寄存器、专用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 通用寄存器:临时保存CPU正在操作的数据

17春学期《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 - 作业1A

17春学期《计算机科学导论》在线作业 一、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10 分。) 1. 操作系统的特性包括 A. 并发性 B. 共享性 C. 虚拟性 D. 不确定性 满分:2 分 2. 布尔函数最小化的作用有 A. 降低成本 B. 提高电路可靠性 C. 在一块芯片上设计更合适的电路 D. 减少电路计算时间 满分:2 分 3. ROM的主要类型包括 A. ROM B. PROM C. EPROM D. CDROM 满分:2 分 4. 10可以表示哪个计数系统中的基数值 A. 二进制 B. 八进制 C. 十进制 D. 十六进制 满分:2 分

5. 鼠标的主要部件有 A. 位置采样机构 B. 传感器 C. 专用处理芯片 D. 电荷耦合器件 满分:2 分 二、判断题(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 编译器是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码的程序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2. 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用助记码表示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3. 硬件是指计算机系统中有形设备和装置的总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4. 稳定排序算法是指占用有限额外空间的算法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5. 同步是一种进程相互合作的思想描述进程间相互制约的问题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6. 摩尔定律是指一个集成电路板上能够容纳的电路数量每年增长一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7. 实体是指某种抽象事物的集合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8. 硬件是计算机系统中有形的装置和设备的总称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9. 不同数形的两个数字可能表示同等数量的实体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0. 网络协议就是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1. 门是对电信号执行基础运算的设备,用于接受一个输入信号,生成一个输出信号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2. 布尔代数提供的是在集合{0,1}上的运算和规则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2 分 13. 关系是元组的集合而不是元组的列表因此元组的出现顺序无关紧要 A. 错误 B. 正确

复习用(1)_计算机概论总复习练习题

计算机概论总复习 练习题 2010年12月

《计算机概论九讲》课程考核说明: 考核形式采用全部选择题,其中单选题80个,双选题20个。考试中用标准答题卡,用2B铅笔涂写。 《计算机概论九讲》复习知识点 第一讲知识点(25%) 计算机定义、冯诺依曼结构系统、存储程序原理、计算机硬件构成、计算机特点、计算机分类; 信息和数据、信息技术; 计算机发展历程、微处理器发展、我国计算机发展; 计算思维的概念 第二讲知识点(10%) 进制数的概念、十,二,八和十六进制数的表示和互相转换; 原码,反码和补码的概念、ASCII码的概念和ASCII表的内容; 汉字编码,标准,输入法和汉字字形表示; 常用图像文件格式、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常用音频文件格式; BMP图像文件容量计算、WAV音频文件容量计算; 声音数字化的过程、声卡还原MIDI声音的方法; 第三讲知识点(10%) 计算机基本结构、指令和指令的组成、指令的执行过程; 中央处理器及性能指标; 存储器系统、分类、容量表示、性能指标和常用存储设备; 常用输入输出设备、设备驱动程序;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配置; 常用术语:CPU,RAM,ROM,IDE,SCSI,USB等; 第四讲知识点(10%) 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操作系统的分类; 操作系统的层次结构,操作系统的载入和启动; 常见的操作系统; 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文件的表示,文件的类型和文件目录结构; 常见的文件类型:.exe .com .txt .doc .xls .ppt .pps .dot .pot .htm等; 第五讲知识点(5%) 软件的概念,软件的组成,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信息数字化和可计算概念; 常用软件开发技术,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常用应用软件; 软件的价值和版权概念; 第六讲知识点(5%)

数据库系统概论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数据库(DB):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数据库中的数据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存储,具有娇小的冗余度、交稿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和操作系统间的数据管理系统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包括数据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数据库的事物管理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其他功能。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目的:存储信息并支持用户检索和更新所需的信息。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概念模型实体,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码,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必然具有的共同的特征和性质。 实体集,同一类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联系 两个实体型之间的联系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关系模型关系,元组,属性,码,域,分量,关系模型 关系数据模型的操纵与完整性约束关系数据模型的操作主要包括查询,插入,删除和更新数据。这些操作必须满足关系完整性约束条件。关系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包括三大类: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 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模式:(逻辑模式)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计算机科学导论考试重点

名词解释 数据总线,地址控制总线 答:(1)数据总线:用于微处理器与内存、微处理器与输入输出借口之间传送信息。 数据总线的宽度(根数)决定着每次能传输信息的位数,因此数据总线的宽度是决定 计算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微型计算机的数据总线大多是32位或64位。 (2)地址总线:从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中读出数据或写入数据, 首先要知道内存单元或输入输出端口的地址,地址总线就是用来传送这些地址信息的。 地址总线的宽度决定了微处理器能访问的内存空间的大小,若某款微处理器有32位根地址线,则最多能访问4GB的内存空间。 (3)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息,进而控制对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的访问。 无损压缩和有损压缩 1.无损压缩:是指压缩后不损失任何信息,解压缩后的信息与压缩之前的信息完全相同。无损压缩的压缩比较小,一般在2:1到5:1之间,主要用于文本文件,指纹图像,医学图像的压缩等。 2,有损压缩是指压缩后有信息的损失,但解压缩后的信息使用户感觉不出有信息的损失,或虽有感觉但不影响信息的使用,有损压缩的压缩比较高,可以达到几十比一甚至上百比一。主要用于蚃,视频和音频的压缩 网格计算,云计算 网格计算: 网格的三要素:动态的资源共享;协调的利用在不同地点的资源;对于不同地点,不同单位的资源、人员等等按需要动态地组成“虚拟机构” 网格式一种技术为了达到多种类型的分布资源共享和协作,网格计算技术必须解决多个层次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技术,制定网格的标准,将internet从 通信和信息交互的平台提升到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 云计算: 是网格计算、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计算(Parallel Computing)、效用计算(Utility Computing)、网络存储 (Network Storage Technologies)、虚拟化(Virtualization)、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等传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发展融合的产物。 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及服务(Iaas)、平台及服务(Paas)和软件及服务(Saas)。 数字鸿沟 又称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它既存在于信息技术的开发领域,也存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特别是由网络技术产生的差距 2.5虚拟内存虚拟设备 虚拟内存:虚拟内存是计算机系统内存管理的一种技术。它使得应用程序认为它拥有连续的可用内存(一个连续完整的地址空间), 而实际上,它通常是被分割成多个物理内存的碎片,还有部分暂时存储在挖补磁盘存储器上,在需要时进行数据交换。 虚拟设备:指通过某种方法把一台独占物理设备改造成能提供多个用户共享使用的逻辑设备,这种逻辑设备称为虚拟设备。 通常虚拟技术将一台独占设备虚拟成多台逻辑设备,供多个用户进程同时使用,通常把

计算机概论九讲复习资料

IP地址202.197.108.89属于C类网络,它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在IP地址A类的网络数为27,主机数为224。A类: 10.0.0.0~10.255.255.255 B类:172.16.0.0~172.31.255.255 C类:192.168.0.0~192.168.255.255在IP地址分类中C类的IP地址表示范围192.0.0.0—223.255.255.255。专业术语PPP的中文名称点对点协议。网络接口卡简称网卡,每个网卡都有唯一、固定的物理地址(48个二进位制,或12个十六进位制)通常称为MAC(介质访问控制)地址。1.数据结构答:数据结构是指具有一定结构(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区分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存储) 结构——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储结构。2.计算机病毒答:一种对系统运行产生危害(破坏数据和文件、耗用系统资源等)的计算机程序,这种程序具有传染(自我复制)能力。3.操作系统答:用于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资源和程序的运行,提高资源利用率,方便用户操作使用计算机的一组程序的集合。4.计算机网络答:用传输介质连接起来的具有自主运行能力的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其主要用途是实现数据传输(交换)与资源共享。5.剪贴板答:由操作系统负责管理的一部分内存区域,用于在一个应用内部或不同的应用之间交换数据(相当于数据的中转站)。1、简要叙述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答:(1) 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2) 确定求解问题的算法(3) 编程(4)调试程序(5) 运行程序得到问题的结果。1第一台计算机ENIAC淡生于1946年,是电子管计算机;第二代是晶体管计算机;第三代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第四代是大规模集成电路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主要有:科学计算;信息管理;实时控制;办公、生产自动化;人工智能,网络通信;电子商务;辅助制造(CAm);辅助设计(CAD)4二进制换算法则:将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时除二取佘;二进制转化为八进制时以三位为一组6计算机的系统的组成由软件系统和硬件 系统两部分组成7 硬件系统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控制器和运算器合成为中央处理器即CPU ,存储器主要有内存和外内之分;内存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断电内容丢失的是RAM,外存主要有硬盘,软盘,光盘,移动存储器优盘8软件指在硬件设备上运行的各种程序及其有关的 资料。主要有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程序软件即实用程序(如WPS,OFFICE,PHOTOSHOP等)。10计算机语言的发展经历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计算机能识别的语言是计算机语言11显示器的分辩率是显示器一屏能显示的像素数目,是品价一台计算机好坏的主要指标。12打印机主要有针式打印机,喷墨式,激光打印机14计算机病毒是指:一种人为编制的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非授权入侵而隐藏在可执行程序和数据文件中,影响和破坏计算机的安全的程序;复制性,破坏性,隐藏性,传染性15常见的感染病毒特征:计算机启动比平时过慢,运行异常;有规律的发生异常信息;访问设备时长时间不响应或异常,如打印机不能联机,乱码等;磁盘空间突然变小,或不识别磁盘设备;程序及数据神秘丢失,文件名不能识别;显示莫名信息及异常显示;经常死机,重启,不能正常启动;可执行文件大小变化及不明来源的隐藏文件出现17上网必须的设备是调制解调器(MODEM),即将计算机识别的数字信号和电话线传输识别的模拟信号进行转化19计算机网络是指利用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将分布在不同的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互相连接起来,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实现彼此之间的数据通信和资源共享;所以利用网络的最大目的是资源共享同时方便数据传输20按地理位置不同一般将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一般分为:总线型、星型、环型和树型结构;硬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大部分构成1. 运算器: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的主要部件2. 控制器:从存储器中逐条取出指令控制计算机各部件协调工作,其是计算机的指挥中心●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外存储器(辅助存储器)两种:PC的内存主要有ROM、RAM和Cache三种●ROM[只读存储器]只能读不能写,用来固化一些重要的系统程序●RAM[随机读写存储器]是PC的主存储器,做成内存条插在插座上。计算机一旦掉电,RAM中的信息全部丢失。目前配置一般有64MB、128MB、512MB或更高●Cache[高速缓冲存储器]A. 为解决CPU速度[提高很越来越快]和内存速度[提高较慢]不匹配的瓶颈问题B. Cache是一种速度较高造价也较高的随机存储器,配在内存和CPU之间或两者分别配有C. 内存中的部分数据放在Cache中,CPU读写数据时,先访问Cache,不能满足时才访问内存,这样既可提高数据的存取速度,又有较好的性能价格比。其他。软件是所有程序和文档的总和。指令是指示计算机执行某种操作的命令。基本指令的集合构成了计算机的指令系统。指令由两部分构成:操作码和操作数地址码。操作码规定计算机做何种操作;地址码指出参与操作的数据及操作结果所存放的位置(简单的地址码只有一个,复杂的可有两到三个)指令的种类:运算指令、传送指令、控制指令、输入输出指令、特殊指令。2.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3.程序设计语言(1)机器语言●以二进制代码表示的机器指令的集合。其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直接识别的语言。运行速度快,但难以记忆(2)汇编语言●用助记符号表示的语言。也是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低级语言)●要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3)高级语言●接近人类自然语言的程序设计语言,其是面向过程的通用性很强的语言●也要将其翻译成机器语言才能执行。常用的有VisualC、VisualFoxPro、VisualBASIC、JAVA等(1)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控制与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及提供人机界面的程序的集合。操作系统主要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2)语言处理程序:用汇编语言或高级语言书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源程序必须经过翻译处理才能转换成计算机可直接执行的机器语言程序,称为目标程序。语言处理(翻译)程序有三种:●汇编程序:将汇编语言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后执行的翻译程序●解释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逐句翻译、逐句执行的翻译程序●编译程序:将高级语言源程序整个翻译成目标程序并连接再后执行的翻译程序(3)实用程序:也称为支撑软件,是机器维护、软件开发所必须6 、什么是网络操作系统?7.1 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建立和使用是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发展相结合的产物,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7.1.1 计算机网络的类型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1)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相互联接的、其目的在于实现资源共享的、独立自主的计算机的集合(2)网络的基本功能●合理分配和调剂系统资源●集中处理系统中数据信息●均衡负载,协同工作,分布式处理●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中央处理系统:运算器+控制器 硬件存贮器:主存储器、辅助存储器 外设: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软,硬,U,光)计算机系统系统软件: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系 统、网络通信管理程序 软件系统 应用软件:应用软件包、用户程序 计算机的特点: 1、运算速度快 2、计算精度高 3、具有记忆、存储的功能 4、具有 逻辑判断的功能、5、具有自动处理的能力6、具有网络与通信的能力7、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电子管时代特点:在运行时产生的热量太多,元器件磨损率高,可靠性较差,运算速度不快,价格昂贵,体积庞大。晶体管时代特点: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点。集成电路时代:重量只有原来的1/100,体积与功耗减少到原来的1/300。计算机体积、质量、功耗大大减少,但运算精度和可靠性等指标大为改善。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计算机在存储容量、运算速度、可靠性及性能、价格比方面均比上一代有较大的突破。3、CPU主要由运算器与控制器组成,运算器主要完成对数据的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4、硬盘虽然装在主机箱内,但它属于外存 5、将数字信号变换成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6、磁盘处于写保护状态,那么磁盘中的数据可以读出,不能删改,也不能写入新数据 7、CD-ROM属于存储媒体 8、BBS是电子公告板 9、CPU处理的数据基本单位为字,一个字的字长为8个二进制位10、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两大组成部分是多媒体计算机硬件系统和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系统11、各种网络传输介质具有不同的传输速率和不同的传输距离 1、冯·诺依曼计算机基本思想:计算机的基本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和输出设备;采用二进制;存储程序。 2、衡量cpu的主要技术指标有主频、字长、外频与倍频、缓存等 3、存储系统的分层结构:高速缓冲存储器—主存储器—外存储器 4、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系统的软件 5、shell是外壳,通常是借助图形用户界面来实现与用户通信的。Kernel是内核,是操作系统的核心程序,包括文件管理程序,设备驱动程序,内存管理程序。 6、BIOS是基本输入/输出系统,CMOS设置与BIOS设置的区别是在BIOS ROM芯片中有一个程序称为“系统设置程序”,通过BIOS设置程序对CMOS参数进行设置 7、操作系统的功能: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7、常见的操作系统:MS-DOS、windows、Unix、Linux、Mac OS 1、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 软件 程序数据文档 源程序目标程序输入数据输出数据设计文档使用文档5、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总称。概念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章 数据库系统概述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DB、DBMS、DBS、DBA 数据管理的发展:人工管理、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数据库定义功能;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操纵功能。 据库事务和运行管理;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数据库系统的结构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结构 模式(逻辑模式) 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所有用户的公共数据视图,综合了所有用户的需求;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 内模式(存储模式):是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外模式(子模式或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 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是与某一应用有关的数据的逻辑表示 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外模式。 数据库系统的二级映象 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三个抽象级别,二级映象在DBMS内部实现这三个抽象层次的联系和转换 外模式/模式映象 1. 定义外模式与模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2. 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模式/内模式映象 1. 定义了数据全局逻辑结构与存储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 2. 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数据独立性高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数据模型的分两类: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三种主要数据模型: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 第二章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关系数据结构 关系二维表,属性是列,元组是行 关系模式对关系的描述R(U,F) 关系数据库关系的集合 关系的码 候选码(CK)关系中能唯一标识一个元组的属性组,称为该关系的候选码 简单情况: 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 极端情况: 关系的所有属性是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All-key) 主码(Pk)若一个关系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 候选码的诸属性称为主属性。 不包含在任何侯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外码(FK)设F是关系R的一个或一组属性,但不是关系R的码。如果F与关系S的主码Ks相对应,则称F是关系R的外码 关系R称为参照关系关系S称为被参照关系 选修关系的“学号” 与学生关系的主码“学号”相对应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题(考前必看)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TRUE? 选择一项: A. When representing very small fractions, the problem of overflow ma y occur. B. When using floating-point notation, we usually use a bit to store the radix point. C. When two’s complement notation is used to represent numeric value s, a circuit for addition combined with a circuit for negating a valu e is sufficient for solving both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problems. D. All decimal numbers can be represented exactly using binary notati on. 37 21:56:28 An imaginary computer has four data registers (R0 to R3), 1024 words in memory, and 16 different instructions (add, subtract, etc.). What is the minimum size of an instruction in bits if a typical instructio n uses the following format: add 565 R2. 选择一项: A. 15 B. 14 C. 12 D. 16 37 21:56:52 Show the result of the following operation: (x99 AND x33) OR (x00 AND xFF) 选择一项: A. x33 B. xFF C. x00 D. x11 37 21:57:07 A computer has 64M B of memory. Each word is 4 bytes. How many bits ar e needed to address each single word in memory? 选择一项: A. 13 B. 24 C. 14 37 21:57:21 An audio signal is sampled 8000 times per second. Each sample is repr

计算机概论考核知识点归纳

计算机概论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需计算的有:存储容量,进制数转换,源码反码补码,ASCII表,IP地址, 子网IP地址,图像和音频存储容量。 第一部分计算机概述 1.计算机的发展史: 乔治.布尔----英国数学家。完善了二进制理论,创立了逻辑代数理论(布尔代数); 冯.诺依曼----美国数学家,是一位科学天才。明确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思想,确立了近代计算机的逻辑结构(称为计算机之父); 克劳德.香农----美国著名数学家、计算机学家、信息理论的先驱。创立了信息论、通讯数学理论和开头电路理论。 莱布尼兹----德国数学、物理和哲学家,是一位科学天才。提出了二进制运算思想,用0和1两个数字来描述现实世界的状态; 图灵----美国数学家,是一位伟大的计算机科学家。提出了近代数字计算机的数学模型(图灵机),最早提出了“存储程序”概念,设计了“图灵测验”,来验证计算机是否能思考。第一台计算机诞生1946.2(“埃尼阿克”) 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46年至58年电子真空管 第二代58年至64年电子晶体管 第三代65年至71年集成电路块 第四代72年至目前大规模集成电路块 计算机工作原理:由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 2.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硬件系统: 中央处理单元(CPU)=控制器+运算器 存储器(内存)RAM+ROM RAM----随机读写存储器 ROM----只读存储器 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 外存储器 磁盘(软盘A:(母盘)B:硬盘C:…Z:) 光盘CD-ROM CDW CDRW DVD 移动硬盘, 优盘 磁带 存储容量:字节B KB MB GB TB 8个二进制位(bit)为一个字节B(Byte) 1KB=210 B=1024B 1MB=210 KB=1024KB 1GB=210 MB=1024MB 1TB=210 GB=1024GB 请计算一下: 一个容量为250GB的硬盘可存放50万字的书多少本?(一个汉字占二个字节 B) (2)软件系统: 软件的含义:由人事先编制好的一组指令(程序),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外 存储器上,使用时先装入后运行,一个程序或若干个程序形成一个软件。

数据库系统概论部分知识点总结

1、表中的一条记录就是一个实例,反映数据库某一时刻的状态。 2、数据库整体结构 3、数据(Data)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 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 数据的特点: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4、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 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5、数据库的基本特征: a)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 b)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c)冗余度较小 d)数据独立性较高 e)易扩展 6、什么是DBMS: 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是基础软件,是一个大型复杂的软件系统 7、DBMS的用途: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8、DBMS的主要功能: ?数据定义功能 提供数据定义语言(DDL) 定义数据库中的数据对象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 分类组织、存储和管理各种数据 确定组织数据的文件结构和存取方式 实现数据之间的联系 提供多种存取方法提高存取效率 ?数据操纵功能 提供数据操纵语言(DML) 实现对数据库的基本操作 (查询、插入、删除和修改)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 数据库在建立、运行和维护时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 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实用程序) 数据库初始数据装载转换、数据库转储 介质故障恢复、数据库的重组织 性能监视分析等 ?其它功能 DBMS与网络中其它软件系统的通信 两个DBMS系统的数据转换

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互访和互操作 9、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简称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构成 10、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a)数据库 b)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 c)应用系统 d)数据库管理员 11、数据库中实现的是数据的真正结构化 a)数据的结构用数据模型描述,无需程序定义和解释 b)数据可以变长 c)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12、整体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 13、文件系统阶段: a)记录内有结构。 b)数据的结构是靠程序定义和解释的。 c)数据只能是定长的。 d)可以间接实现数据变长要求,但访问相应数据的应用程序复杂了。 e)文件间是独立的,因此数据整体无结构。 f)可以间接实现数据整体的有结构,但必须在应用程序中对描述数据间的联系。 g)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记录。 14、数据库管理阶段的特点: a)共享性:数据库系统从整个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面向整个系统,可以被 多个用户、多个应用所共享。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避免了数据之间 的不相容性和不一致性;使系统易于扩充。 b)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 的。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 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 也可以不变。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 c)统一管理: (1)数据的安全性(Security)保护 保护数据,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造成的数据的泄密和破坏。 (2)数据的完整性(Integrity)检查 将数据控制在有效的范围内,或保证数据之间满足一定的关系。 (3)并发(Concurrency)控制 对多用户的并发操作加以控制和协调,防止相互干扰而得到错误的结果。 (4)数据库恢复(Recovery) 将数据库从错误状态恢复到某一已知的正确状态。 15、在数据库中用数据模型这个工具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 息。 16、通俗地讲数据模型就是现实世界的模拟 17、数据模型分为两类(分属两个不同的层次): (1) 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理

计算机科学导论复习整 理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计算机科学导论》课程考试重点知识 考试说明: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名词解释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简答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综合题(共5小题,选做3小题。其中强化班同学必作1、2、3小题,普通班同学任选3小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30分)。 一、考试范围:1~10、15章,每章都有一定量的题目。 二、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全部要求。 三、重点掌握的知识点: 1.计算机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就是合理管理并控制计算机系统内软、硬件资源,并能够合理组织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的集合。 通常我们将操作系统的功能概括为两大功能:扩展的虚拟机功能、资源管理功能。 其中,资源管理功能包括了处理机管理、内存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四大功能。而扩展的虚拟机提供友好的人机交互以及程序级接口,使得计算机看上去像是功能扩展了的机器。 2.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装置,用于存放原始数据、中间数据、最终结果和处理程序。为了对存储的信息进行管理,把存储器划分成存储单元,每个单元的编号称为该单元的地址。各种存储器基本上都是以1个字节作为一个存储单元。存储器内的信息是按地址存取的,如要访问存储器中的某个信息,就必须知道它的地址。向存储器里存入信息也称为“写入”,写入新的内容将覆盖原来的内容。从存储器里取出信息也称为“读出”,信息读出后并不破坏原来存储的内容,因此信息可以重复读出,多次利用。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