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一生物下册教案全册

七年级生物下册(人教版)教案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

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教学过程:

课题: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 观察与思考:四种现代类人猿

2.讲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共同祖先—森林古猿

3.推测森林古猿当时的生活状况

引言、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观看、看图分析:展开想象并描述

课题:人类的进化:

1.森林古猿下地生活的原因

2.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

3.人类进化过程中逐渐变化的几个方面

先让在这方面有准备的同学讲:展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并展开讨论:

展示人类起源与发展的示意图;强调人类进化过程中几个方面的重要变化,语言产生及运用语言的重要作用。

有专长的同学讲;看资料

分析讨论,得出初步结论。

观察早期古人类化石图片,发现并提出问题,根据提示分析“露西”、“东非人”所生活的时期及进化状况。

观察描述;表达与交流。分组游戏(依据练习题第3题)

人与自然应当和谐发展:教育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渗透保护类人猿及濒危动物的情感教育。

小组讨论:

1.明确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斗争中逐渐进化来的,人类的一切活动必须尊重生态规律。

2.人猿同祖,人猿应友好相处,我们有责任保护好他们。

教学反思:

第二节人的生殖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教学过程:课题: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

二、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受精卵发育——胎儿分娩

引言:作为物种的人是怎么来的?作为个体的人又是怎么来的?你知道父母生养你的过程吗?

新课:这节课同学们和我一起探讨个体的人究竟是怎么来的。请看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挂图。(父母生的)

竞赛:黑板上有4幅男女生殖系统结构模式图,讲台上有写好的结构名称及功能的纸条,有胶条,请男女生代表组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纸条贴到相应的位置。

生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现在同学们都能正确地认识其结构与功能,但我们知道人类在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布的时候,都知道用树叶、兽皮包住露在体外的生殖器官,为此,生殖系统是一个隐秘的器官。

认定了新的学习目标:看图、识记结构与功能

按规则活动(活动过程略)

聆听、思考树立正确的伦理观

认真观看:精子怎样进入卵细胞;受精卵在母体中发育;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发生联系;胎儿的分娩。

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在思想上有何启发?

课后作业:1.阅读P13科学技术社会内容,可继续关注这方面的信息。2.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进行知识总结;谈感受(略)

练习巩固:

一、选择题:

1.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是( )

A.卵巢B.子宫C.输卵管D.阴道

2.新的生命是从何时开始的

A卵细胞和精子B.受精卵C.胚胎D.婴儿出生时

3.胚胎发育初期所需要的养料来源于:()A母体 B.胎盘 C.精子内的物质 D.卵细胞内的黄

4.胎儿是指()

A受精卵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 B.受精卵分裂开始到婴儿出生以前的胚胎

C.胚胎发育的第一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D.胚胎发育的第二个月末,到出生以前的胚胎.

5.下列属于生殖细胞的是()①精子②卵细胞③精液④卵巢⑤睾丸

A.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二、判断题:

1.受精卵的形成是一个新生命的开始。

2.人们常说的“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就是说胎儿必须在母体内怀孕十个月。

3.子宫是分泌雌性激素的生殖器官。

4.双胞胎就是由两个精子和一个卵细胞结合产生的。

5.胎儿的血型与母体可以不相同,在一般情况下不发生血液凝集是因为母体与胎儿的血液不直接相通。

参考答案:一、1.B 2.B 3.D 4.D 5.C二、1.√2.×3.×4.×5.√

课题:第三节青春期

第 3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知道青春期的特点。

2.能正确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

3.知道青春期的卫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观察、思考能力;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展示表演的能力。

情感态度:1.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习惯。

2.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3.形成健康的心理和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重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难点:青春期身体变化及青春期心理卫生

教学用具:1.实物投影仪

2.投影片

教学过程:第二节青春期

一、青春期的生理变化

身高、体重突增;卵巢、睾丸迅速发育;神经系统、心脏和肺功能明显增强

二、青春期的心理变化及健康度过青春期

课堂小结

如果你想一年受益,你就种花;如果你想十年受益,你就种树;如果你想终生受益,你就种理想。

引言:投影展示并真情地朗诵:青春期是人生关键时期,是人生过渡时期,走好青春期,是未来成功的基石。在座的同学们有的已经步入了青春期,有的即将步入青春期。

人来到世界上,要走过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把握好每个时期是你一生的成功。怎样才知道自己到了青春期呢?投影展示图片资料并出示讨论题(见课本P14)身体其它方面的变化由老师讲在青春期会有那些疑惑?应该怎么办?演小品;每个小品演后适时请同学讨论解答,教师补充(过程略)

同学们的观察、思考、讨论都很好,尤其是表演小品的同学更为出色。青春期会有很多疑惑或诱惑,你怎样把握好青春期呢?我建议同学们要与家长、老师、好朋友及时沟通;认真倾听并进入新课,观察思考。

小组交流

1.男孩和女孩开始身高突增的年龄有差别:一般地说,女孩早于男孩。

2.图中数据只是某地区的男女平均值,因此会与自己有区别。

3 通过观察卵巢睾丸发育趋势的曲线图可以发现,随着睾丸卵巢的发育,男孩和女孩的身高依次明显增加,体重也增加,所以,体形也会放发生变化。

《小品一》请假(大意是女生向体育老师请假被批准,男生有意见)

《小品二》上课走神(大意是男生第一次遗精,女生初潮不知如何应对,致使上课好朋友之间传纸条,影响上课)

《小品三》赴约吗?(大意是一女生接到同班一帅气男生的纸条,约她晚上去看电影,去还是不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第四节计划生育

第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人口剧增给地球造成的压力,说出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有效措施,说出我国计划生育的目标和具体要求。

能力目标: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调查、探究能力情感、

价值观目标:认同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重点: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难点:初步学会运用数学分析和推算的科学探究方法;认同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

教学用具:准备“世界与人口”栏目的资料;一个人一生大约需要从环境交换多少物质的数据;实物投影仪。

调查自己家族几十年来人口增长的情况并详细记录

教学过程:第四节计划生育

一、一个家庭人口的数量变化

二、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

三、探究晚育的意义、小结

引言:一个新生命的诞生,带给家庭的是喜悦,可带给社会、生物圈的全是喜悦吗?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观看“世界与人口”栏目的录象。

请同学们展示课前调查的结果:个家庭尚且如此,那么一个国家呢?甚至全球呢?看一个人一生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资料)

今天全世界人口已突破60亿,我国已超过13亿,这么多的人口需要从外界获取多少物质才能生存?更何况人类的生存还需要其它的条件,生物圈的范围是有限的,这就与人口的过快增长出现了矛盾,怎么解决?

提问:我国计划生育的政策是什么?请看书回答?

请根据上节课学过的内容分析:为什么提倡比法定结婚年龄晚2—3年结婚?能用数学的方法探究晚育的意义吗?

指导探究,检查探究的结果。展示图片,请根据图片围绕本节课内容展开想象并表达?

观看录象并思考感受人口急剧膨胀,给社会、生物圈造成的压力。

实物投影展示一个家庭自四十年代至今人口的数量变化情况。

看资料:按60岁计算:蛋白质:克,糖类:克,脂类:克,水:克

A夫妇及子孙都是20岁生孩子,100年后,A的后代有5代。B夫妇及子孙都是25岁生孩子,100年后,B的后代有4代。

假设我国现在16岁、17岁、18岁、19岁、20岁的女性各有1千万人,第一种情况是没有晚育要求,这些妇女每人生一个孩子,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5千万;第二种情况是有晚育要求,她们要到25岁时才生孩子,也是每人生一个,那么5年后因她们的生育而增加的人口是1千万。

少生的关键是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习题精选

1.下列哪项不属于青春期的发育特点()A身高突增B性器官迅速发育C身体迅速发胖D神经系统的功能明显增强

2.男女生处在青春期的年龄约为() A.6、7岁~11、12岁B.9岁~25岁 C.10岁~20岁 D.18岁~25岁

3.月经是女孩进入青春期后,什么结构每月一次的出血现象() A.子宫内膜 B.阴道内膜 C.卵巢 D.输卵管内膜

4.女性在月经期必须注意的卫生保健是()

A.要做到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适当运动

B.要注意外阴部的清洁卫生,月经用品要干净、专用

C.要注意饮食、不受寒着凉,睡眠休息要足够

D.上述三点都要做到

5.人在青春期,使体重增加的因素是()

A.骨骼的迅速增长

B.肌肉的迅速增长

C.其它组织、器官的生长

D.上述三点共同起作用

参考答案:1.C 2.C 3.A 4.D 5.D

典型例题:

大明和梅梅在班里平时接触得比较多。班里就有同学说“梅梅喜欢大明”,“大明护着梅梅”什么的。你觉得同学们的话有没有不妥当的地方?如果你是大明或梅梅,应该怎样对待同学的起哄?如果你是班里的同学,你认为什么样的交往属于男生和女生正常交往的范围,什么样的交往又是不适宜的?【答案】中学时代的友谊是纯洁而珍贵的,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同学情谊是完全正常的。随意歪曲、起哄,不仅玷污了同学们美好的友谊,更反映出自己的无聊和浅薄。同学间交往搞搞恶作剧,开个玩笑是很常见的,但是应该有一定的规范。有些恶作剧或言语,你认为合适,可别人无法接受,就是不适宜的。

课题: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一)

第1课时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观点。

重难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

1.(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

(3)预习与无机盐、维生素相关的知识;自编自演与之相关的小品在课堂上表演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实际,导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吃过哪些食物?它们都来自哪些生物?

生:肉、蛋、奶、白面……我们吃的粮食、蔬菜和水果等来自植物、肉、奶等来自动物。

师:为什么我们每天都要进食呢?

生:食物为我们提供营养物质。

二.新授

1.师:那么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这些营养物质对人体各有什么作用?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师:每个同学写出两种常吃的食物,并通过查阅教科书第41-42页“常见的食物成分表”,把这两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填入P21资料分析的表格中。

生:(学生写出两种食物,查阅教科书第41-42“常见的食物成分表”,并填写资料分析中的表格)

师:这两种食物中各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它们所占比例相同吗?请同学们讨论。

生:这两种食物中都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无机盐等六类营养物质。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多少不同。

师:糖类、蛋白质、脂肪对人体有什么作用呢?它们又是靠哪些食物提供的呢?请同学们阅读第22页的课文,在书上划出来。也可小组讨论。

生:小组讨论,划出重点,举出例子,写在书上。

师:巡视、指导学生看书和完成讨论,并给予表扬。

2.师:细胞的生活离不开物质和能量,那么,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与人体细胞中的物质和能量有什么关系?启发学生进行讨论。生: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是人体细胞所含物质的来源。

师:食物中含有能量,这一结论是仅仅靠推测得出的吗?能不能通过实验来测定呢?下面我们就分小组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3.请同学们看教材P23页中的插图,你们小组想知道什么呢?

生:小组同学通过看插图并讨论后,提出探究的问题。各个小组的探究问题可能不一样。

生:食物中是否确实含有能量?

生:花生种子中含有多少能量?

生:核桃仁和花生仁含的哪个能量多?

师:(让学生明确探究过程中,问题不同,假设也就不同,实验的方法步骤也会有不同)。

生:各小组针对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能否作出假设。如能,则各小组积极讨论,作出假设。

师:巡视、指导,纠错。

师:请将课前准备的实验装置向同学们展示,并说出它的优点。

生:(有的用白塑料筒,有的用倒置漏斗,有的用透明的玻璃管,并外套一层铝箔。)

师:肯定学生的制作及丰富的想象力。

师:请各组同学讨论、交流各自设计的探究方案,并按方案进行操作。

生:各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利用谭前自制的装置和教师提供的材料用具,按照课前的分工进行探究。

师:巡视并对探究过程予产适当的点拔指导。教师留下15分钟左右给各小组学生进行实验和对数据的处理。

生: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汇报交流,说出实验结论。

师:引导同学从各组的报告中发现问题,吸取经验,或改进方案中的一些步骤。指导学生分析误差的原因和对探究过程的反思。生: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分析出现误差的原因。

三.习题精选

1.下列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

①糖类②脂肪③蛋白质④水⑤无机盐 A.①⑧⑥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⑤

2.下列哪种食物中含糖较高( ) A.鸡蛋B.豆腐C.肥肉D.馒头

3.患佝偻病的儿童主要是由于食物缺乏( ) A.含钙的无机盐B.含磷的无机盐C.含铁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4.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易患( ) A.坏血病B.夜盲症C.脚气病D.佝偻病

5.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是()A.水 B.糖类 C.蛋白质 D.脂肪

课题: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二)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知道主要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营养物质的食物来源。

2.了解无机盐和维生素的来源和缺乏症状。

3.加深对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处理数据和分析探究结果的能力。

4.关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认识人类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生物圈中其他生物

重点、难点:

1.营养物质类别;探究的一般过程及对探究数据的处理

2.探究活动的组织及如何减少实验误差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用具

1.(1)将学生分成4至5人的小组,选出组长,并分工负责操作、记录、处理数据和发言。

(2)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的各种材料、用具。

2.(1)调查当地人们都常吃哪些食物。

(2)利用废弃物制作实验装置。

一. 复习引入

师:上一节课主要了解了营养物质中富含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食物中还有哪些并不含有能量,但对健康也很重要的物质呢?生:有,如水……

二.新授

1.题:为什么水分对我们的生命这么重呢?

生:因为水分是人体细胞的一种主要成分,约占体重的60-70%。

生: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离开水都无法进行,废物也只有溶角在水中才能运送出动。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不管是从含量,还是作用来看,水都是我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所产,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白开水。

师:要保持健康,只多补充水分可不够。有两类营养物质,在我们身体内含量虽不多,但如果缺少了它们,我们就会患各种各样的疾病。同学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吗?

生:无机盐和维生素。

师:完全正确。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都非常多。如果同学们有挑食的赞美,就很容易因缺少某种维生素或某种无机盐而营养良或患病。大家看,有一位同学就患病了。

2.生:(课前挑选了一名学生以角色形式,自说自演一位缺碘的病人。)

师:看来这位同学病得不轻。同学们都是“小医生”能帮这位病人下他得了什么病吗?

生:缺钙。

生:我觉得不对,缺钙只影响骨骼发育,不会影响智力。而且他的脖子也很大,应该是缺碘。

师:这位同学分析得非常好。但当医生不能只看病不开药呀!你觉得要治好他的病,应该多补充哪些食物呢?

生:海白菜。海带。

生:海中的鱼虾。

师:对,如果病人缺碘,可多食用海带等海产品。我们内陆地区食海产品的机会相对较少,为了补充足够的碘,我们吃的盐都是“加碘盐”。

师:还有“小患者”愿意上同学们帮助诊断的吗?

生:气氛活动,台上的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台下的学生发言踊跃,热烈,查食物成分表

师:(注意引导学生做诊断,同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写板书)

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老师的板书,填写表一和表二。

师:除同学们说到的一些症状,还有一位同学,经常出现排便困难的症状,大家觉得应鑫补充哪类食物呢?

生:我也曾经出现过这种情况,后来我妈妈让我多吃水果和笋子,这种情况就消失了。

生:多吃新鲜蔬菜也可以。

师:为何多吃水果、蔬菜,就能帮助排便呢?

生:因为它们含有丰富的纤维素。

师:纤维素除了能帮助排便外,对身体还有许多好处,所以一些科学家将它称为“和七类营养素”。(引导学生看书P28-29)

3.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有的同学表演能力非常强,有的同学自学能力也很好,而有的同学简直就是小辩论家,让老师刮目相看。在这一节的学习中,同学们觉得自己有哪睦收获呢?

生:原来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这么多,这么重要。

师:现在你能说出它们的种类吗?

生:(回忆无机盐和维生素的种类)

生:我们应该改掉偏食的毛病。

生:我觉得我的胆子比以前大了。

师:只要大家有收获,我们就成功了。希望大家了解了各类营养物质后,能自觉地合理饮食,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练习巩固

6.防止夜盲症的最佳食物是()

A.胡萝卜

B.动物肝脏

C.新鲜蔬菜

D.标准面粉

7.牙龈经常出血的人,体内可能缺乏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8.有的幼儿吃了很多钙片,但仍患佝偻病,其主要原因是缺乏() A.维生素B B.维生素D C.维生素A D.维生素C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C 6.B 7.C 8.B

课题: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教学用具: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教学过程: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观看、思考:

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分组实验: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2、淀粉的消化

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3、消化的概念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启发、诱导。

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

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倾听----讲授

典型例题

1.血液中没有()

A.氨基酸

B.脂肪酸

C.麦芽糖

D.维生素【答案】C。

【分析】而麦芽糖则不能被吸收,必需再消化成葡萄糖才能被吸收,所以血液中没有麦芽糖。

2.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腹泻严重,这时进行治疗的方案有以下几种,请选择()

A.口服葡萄糖B.口服生理盐水

C.静脉注射生理盐水D.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答案】C

【分析】由于小明患了急性肠胃炎,所以体内丢失了大量的水和无机盐,但由于胃肠功能失调,所以不能口服,应该通过注射生理盐水来补充体内的水和无机盐。

3.试管中有一些植物油,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一小时后植物油不见了。配制的消化液可能是()A.唾液、胃液、肠液B,胃液、唾液、胆汁C,胰液、肠液、胆汁D,肠液、胰液、唾液【答案】C

【分析】植物油的成分是脂肪,该题实际上是考查脂肪的消化。乳化脂肪的消化液是胆汁,只起乳化作用(物理变化,将大分子脂肪变为脂肪微粒),胰液中有胰脂肪酶,肠液中有肠脂肪酶。

4.三个试管内有相同量的鲜牛肉,加入配制的消化液,充分振荡置于37℃温水中,分别加入不同的消化液,消化最快的一组是()wwW. x kB 1.c Om

A.胃液、肠液B,胰液、胃液C,胰液、肠液D,唾液、胰液【答案】C

【分析】鲜牛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此题实际上是考查学生蛋白质的消化,唾液内无蛋白酶,胃液内有胃蛋白酶,但要注意胃液呈酸性,只有胰液和肠液的生存环境相同,而且,胰液中有胰蛋白酶,肠液中有肠肽酶,能将蛋白质完全消化成氨基酸。习题精选一、选择题1.细嚼馒头,口腔内感觉有甜味,这是由于()

A.牙齿咀嚼的缘故B.舌搅拌的缘故C.口腔分泌消化酶的缘故D.与以上三条都有关

2.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

A.唾

B.胃液C胆汁 D.肠液0

4.在消化道中能消化蛋白质的消化酶来自()

①唾液腺②胃腺③肝脏④肠腺⑤胰腺A.①②③ B.②④⑤ C. ③④⑤D.①③⑤

5.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消化道内开始被消化的顺序是:()①蛋白质②淀粉③脂类④无机盐⑤纤维素

A.①②③ B.①③⑤ C. ③②①D.②①③

二、判断题

1.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

2.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

3.小肠是食物最主要的消化场所,大肠是营养物质最主要的吸收场所()

三、填空题

1.肝脏有病的人怕吃油腻食物,这主要是因为分泌不足。

2.能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这三种有机物的消化液是

3.消化系统是由和组成的。

4.牙齿的咀嚼能将大块食物磨碎成小块,这样有利于消化的主要道理是。

课题: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一)

第4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用具

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

教学过程:

1.学生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分小组讨论资料后的相关问题。新课标第一网

2.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的交流和总结。

3.学生分别在组内和班内交流自己所搜集的有关合理膳食和食品安全的资料和信息。

4.各小组同学制定适合青春期学生的营养食谱。

5.各小组的发言人在全班宣布本小组的营养食谱。

教学过程:

教师:现在许多学校中午为同学们配送营养午餐,但是一些同学少吃或不吃学校配送的午餐,而吃方便面或是汉堡包,更有部分同学到校外的肯德基、麦当劳去吃洋快餐。这种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对同学们的生长发育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让我们一起来阅读几个资料。学生:阅读资料,小组讨论思考题。

资料:

1. 汉堡包造就了美国严重超重超肥的一代,美国政府试图将国民脂肪摄入量从40%降至30%,却非常困难。而目前,洋快餐正在向我国青少年大举进攻。部分青少年偏食洋快餐,那只是摄入了高脂肪、高糖、高热量,而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极少。一旦形成饮食习惯,将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身体素质。

2. 世界银行的统计表明,仅微量营养素缺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失,至少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据介绍,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将1790年至1980年间经济的增长,归功于营养和健康状况的改善。而消除碘、维生素A和铁的缺乏,能提高人群平均智商10至15分。

3. 我国自1985年到1995年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进行了10年动态调查,结果显示7—18岁青少年中,男生体重超重和肥胖者比例从2.75%升至8.65%,女生从3.38%升至7.18%;与体质密切相关的肺功能、耐力素质和柔韧性素质水平下降。而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青少年肥胖者激增的趋势更加明显。那么,肥胖是营养过剩?不是。肥胖不仅不等于营养过剩,而且是营养缺乏的主要表现。

4. 对正在旺盛生长的儿童青少年来说,身高是生长发育中最显而易见、最有代表性的指标。在通常情况下,身高顺利增长,说明孩子的营养良好,也没有受到慢性消耗性疾病的干扰。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个民族在遗传营养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男女7—18岁青少年身高和日本青少年全国平均身高的比较结果清晰显示,中国青少年整体上身高较日本处于劣势。大体上,7—9岁比日本矮1—3厘米,10—12岁矮3—4 .5 厘米。青春中期后男、女出现分化,男生的劣势更明显,13—15岁矮3.5

质疏松症可达40%左右。奶中维生素B2含量丰富,喝一杯可达到每天需要量的23.3%;还含有少量的维生素E、B1和C,且奶是碱性食品,可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奶的营养价值及生物利用率高,因此,男女老幼都适宜喝牛奶。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人均牛奶摄取量非常高。因消化牛奶的速度比肉、鱼、蛋快,欧美人把牛奶当水喝。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人积极改善食物结构,号召天天喝牛奶。到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人的身高比大战前平均增长了10厘米,国际上评价道“一杯牛奶改变了一个民族”。

6. 营养配餐在国外十分普遍,但在国内却尚未引起人们重视。什么是营养配餐呢?营养配餐:就是按人们身体的需要,根据食品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设计一天、一周或一个月的食谱,使人体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大营养素比例合理,既达到均衡膳食。简单讲,就是要求膳食结构多种多样,谷、肉、果、菜无所不备。

思考讨论题:

1.中国和日本青少年身高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青少年普遍营养失衡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和日本目前在饮食结构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

4.你认为当今青少年学生的饮食结构特点是什么?

5.青少年必需的营养以及合理的营养结构是什么?

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阐述小组意见。

教师:1、请你对目前学生的不良饮食结构和习惯提出自己的合理建议;

2、请你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相关资料告诉大家,应该从哪些方面关注食品安全。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请你运用自己所了解的有关营养和饮食的知识,作为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制定一个适合你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

学生:小组讨论,制定食谱,全班交流。

课题: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二)

第5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合理食谱。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与喜悦

重点:认识合理营养及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难点: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食谱

教学用具:搜集关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现状问题、中日青少年身高比较结果、牛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什么是营养配餐等资料。练习巩固

1.下列属于细菌性中毒的是:() A.吃了有毒蘑菇 B.误食了亚硝酸钠 C.吃了腐烂的食物 D.吃了发芽的马铃薯【答案】C。【分析】细菌性中毒指吃了被病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中毒,容易混淆的是A。吃有毒的蘑茹是真菌性食物中毒,细菌和真菌不是一类物质,亚硝酸是有毒的化学物质,马铃薯的芽是含有有毒成分,它们都是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2.合理膳食是指() A.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应该多吃 B.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应多吃

C.应以肉类、蔬菜、水果为主

D.各种营养物质的比例合适,互相搭配

【答案】D 【分析】由于不同的食物中含有营养物质不同,所以一餐的食物,既要满足人体生长发育和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又要注意营养的种类和比例。挑食、偏食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发育。食物一般分为谷类、肉类、蔬菜水果类、奶和奶制品类,谷类含淀粉多一些,肉类含蛋白质和脂肪多些,蔬菜水果含维生素和无机盐多一些,奶和奶制品含脂肪、部分维生素和钙等。

3.小明昨天刚参加完学校的运动会,取得了优异成绩,为了庆祝,父母带他到一家饭店饱餐一顿,有虾、有蟹、有小明最爱吃的土豆丝,结果史上小明往厕所跑了7—8趟,父母身体也有不适。请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这是一道联系实际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从食物方面找,可能是土豆丝发了芽而引起的非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可能是吃了被污染了的虾、蟹造成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也有可能是餐具有卫生问题造成的。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有些同学只爱吃肉,不爱吃水果和蔬菜,常此以往会造成身体缺乏()

A.蛋白质和维生素

B.脂肪和无机盐

C.维生素和无机盐

D.蛋白质和脂肪

2.绿色食品是指()A.绝对没有一点污染的食品B.绿颜色的食品

C.产自良好环境、无污染、安全、优质的食品D.定为AA级的食品

二、填空题:

1.为保障青少年学生每天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保持身体分健康,一日三餐的合理膳食是:早、中、晚餐摄人的能量应当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二、填空题: 1. 30 40 30 2.清水浸泡、冲洗、削去外皮等

小结:本节课以资料分析为引子,提出合理营养、合理营养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作用与影响、食品安全、青少年营养配餐等问题;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认真而细致的分析了相关问题;最后通过做自己的青春期营养师,运用所学知识和了解的信息,制定合适的、合理的营养配餐食谱,解决了问题。既实现了知识目标又培养了学习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快乐。

建议:教师应事先给学生提供一些网站和相关链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的资料。并且要求学生对获得的资料在课前就要熟悉,还要会区分哪些是有用信息。

课题: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一)

第6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自编小品《三心二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导入

如果你捏鼻子,闭嘴,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憋气,不能呼吸。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气体交换。从空气中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也就是呼吸。(板书:第三章人体的呼吸)人的呼吸是由呼吸系统来完成的。首先,我们来了解呼吸系统的组成。(板书:一、呼吸系统的组成)

二.新授

1.请看书43页图Ⅳ-25,思考: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演示课件:呼吸系统的组成。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一个通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叫呼吸道。

2.请学生谈谈捏鼻子,张嘴;不捏鼻子,闭嘴;捏鼻子,闭嘴的感受。根据不同的感觉来推测呼吸道的作用。(板书:二、呼吸道的作用)

3.请阅读44页资料分析,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寻找答案。

(1).呼吸道有什么结构能保证气流通畅?演示图片:气管呈C型的软骨、喉部的软骨、鼻骨与软骨。学生讨论得出:骨与软骨作支架,使整个呼吸道畅通。

(2).呼吸道除了保证气流的通畅外,还有哪些作用?

情景:在冬天张大嘴巴呼吸和用鼻呼吸感觉有什么不同?

演示图片:鼻黏膜(用鼻呼吸,黏液能湿润空气,鼻毛能清洁空气。鼻黏膜内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温暖的血液流经鼻腔时,散发出许多热量,可以温暖吸入的空气。) 可见,呼吸道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演示图片:北欧人和赤道人的鼻子。提问:北欧人鼻子的特点与他的生活环境有关吗?(人类在长期的计划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适应环境的特点。)

(3).有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人体就能完全避免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危害吗?为什么?谁来谈谈你所查阅到的有关呼吸系统的疾病?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汇报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尘肺、肺炎等。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作用是有限的,如果生活在空气污染较严重的环境,就可能患呼吸系统疾病,如尘肺等。因此,我们要保护好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尤其是不要随地吐痰。

(4).痰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不要随地吐痰?演示:气管壁纵切图痰中含大量的病原体,如流行性感冒、肺结核、肺炎、麻疹、百日咳以及白喉等都可以通过痰来传播。痰干燥后,其中的细菌就会随灰尘漂浮到空气中。结合SARS对学生进行卫生教育。通过资料分析,你能概括出呼吸道有什么功能?

学生讨论得出呼吸道的功能:气体进出的通道,并对进入体内的空气具有温暖、湿润、清洁的作用。

4.咽、喉有什么作用?

妈妈:不要看球了,吃饭了。(端菜放到桌子上)

孩子:哇!土豆丝、纸包鸡翅这些都是我爱吃的。一边吃饭一边看球。手舞足蹈,好球!加油!射门!(沮丧状)真臭!

妈妈: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

孩子:哇!好球!射门!进!(欢呼,起立、鼓掌)猛烈咳嗽。

妈妈:呛着了?吃饭时,不要大声说笑。看完小品后,学生讨论:为什么吃饭时不要大声谈笑?

学生回答:吃饭时大声说笑,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咳嗽。

因为呼吸时,空气通过咽进入喉,再进入气管。吃饭时,食物通过咽进入食道。演示课件:呼吸与吞咽的关系,示会厌软骨的作用。

演示课件:声带的发音,示喉的作用。

三.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掌握了哪些知识?对呼吸道的作用有哪些新的认识?引导学生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二)

第7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 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

2.了解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

(二)能力通过资料分析,说出呼吸道的作用,并认识到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的能力是有限的。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同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应自觉地维护环境中空气的清新、清洁。

2.关注自身呼吸系统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重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难点:通过资料分析,掌握呼吸道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查阅有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资料

练习巩固

1.不能随地吐痰的原因是()A.以免污染地面B.痰里含有大量的细菌 C.痰里含有大量病菌D.气管内分泌的粘液脏【答案】C。【分析】气管和支气管的内表面分布的是上皮组织,粘膜上有纤毛,所以称为纤毛上皮。粘膜能分泌粘液,这些粘液能粘着吸入的灰尘和细菌,再通过纤毛的摆动将其推向喉部,而形成痰,所以痰中含有大量的病菌,因此不能随地吐痰。

2.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

A.鼻粘膜能分泌粘液

B.鼻粘膜内有嗅细胞

C.鼻腔内有鼻毛

D.鼻腔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答案】B 【分析】鼻腔的人口处丛生鼻毛,鼻腔内表面的鼻粘膜能分泌粘液,且鼻粘液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使鼻腔对吸入的气体有过滤、湿润和温暖的作用,可减少不洁空气对呼吸道的肺的刺激,而嗅细胞则与此功能无关。

3.一般来说,鼻涕和痰液的主要成分是()

A.唾液腺和气管的分泌物B.肺泡的代谢废物和气管的分泌物C.唾液腺和鼻腔黏膜的分泌物

D呼吸道粘膜的分泌物和它粘住的灰尘细菌

【答案】D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按顺序排列应当是()

A.鼻咽喉支气管气管肺B.鼻喉咽气管支气管肺

C. 鼻口腔咽喉气管支气管D.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2.下例各项试图论述用鼻呼吸的优点,但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

A.鼻粘膜内的嗅细胞可以感受气味的刺激B.鼻粘膜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吸入的冷空气

C.鼻毛能阻挡吸人的空气里的尘埃D.鼻粘膜分泌粘液可以清洁湿润吸人的气体

3.边说笑边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 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 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人口 D.环状软骨扩大

4.人在感冒时,呼吸不畅的原因是()

A.鼻腔粘膜分泌粘液过多,堵塞了鼻腔B.鼻腔粘膜充血肿胀,堵塞了鼻腔

A.二氧化碳浓度太高,缺氧 B.温度太高 C.氧的浓度太高 D.病毒和细菌太多

6.痰生成的部位是( )

A.鼻腔黏膜 B.喉腔侧壁C.气管和支气管黏膜 D.食道黏膜

二、填空题

哮喘是的一种疾病,常由于吸入花粉、灰尘、兽毛等物质引起。患病时,由于气体进入肺的通道边窄,使病人困难。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D 2.A 3.C 4.B 5.A 6.C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一)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模拟隔肌运动的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言:

复习呼吸系统的组成。演示猪肺的通气,提出问题:肺是怎样实现与外界的气体交换的?

(板书: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教师:组织学生感受自己在吸气和呼气时胸廓的变化。

学生:用双手轻触自己胸侧的肋骨,做深呼吸。

提问:用双手按在胸部两侧,深深地吸气,再深深地呼气,你有什么感觉?学生推测胸腔体积的变化:吸气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胸廓扩大。吸气时肋骨向下向内运动,胸廓缩小。

教师:这样的感觉准确吗?呼吸运动中胸廓容积是否发生了变化,还要进行准确的测量。

二、新授

1.学生实验:测量胸围差,用数据证明胸廓容积的变化。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

2.使学生明确: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教师:请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该同学的胸围差。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教师: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3.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径有何变化。

提问: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升,“胸骨”上移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

学生观察后回答:“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缩小了。

4.演示膈运动的模型,说明模型中所代表的胸廓,气管,肺和膈肌。教师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提醒学生观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提问: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后回答:当“膈肌”收缩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也扩大;当“膈肌”舒张时,“胸廓”上下径缩小,“肺”

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缩小,这时候胸廓缩小。

6.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气筒给气球打气的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气筒相当于肺)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7.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节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二)

第9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二)能力通过探究外界气体是怎样进出肺的,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测量胸围差等活动,培养学生实践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分析同学之间胸围差的差异,认同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教学用具:澄清的石灰水,干净的玻璃管,烧杯,香水,广口瓶。

教学过程:授课者

一.引言:

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1.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

2.学生实验、观察: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4.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气体成分:

5.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6.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7.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8.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9.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10.教师: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

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11.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12.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13.学生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

14.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一.肺内气体交换肺泡-----血液----细胞

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二.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教学后记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三)

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概述肺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2.通过测量胸围差,阐述膈肌的运动,感知呼吸时胸廓容积有变化。通过演示实验说明胸廓容积变化与气体进出的关系。通过吸入和呼出的气体成分的变化,分析呼吸与细胞生命活动的关系。

重点:外界气体如何进出肺,肺内的二氧化碳如何排出。

难点: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典型例题:

1.肺泡内的气体进入血液,需要经过几层细胞() A.一层 B.二层 C.三层 D.四层

【答案】B 【分析】肺泡内的气体要进入血液,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肺泡壁是由单层扁平上皮细胞组成的,毛细血管壁也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所以只要穿过两层细胞,肺内的气体就可以进入血液。

2.法医判断死婴是否产前死亡的方法之一是将死婴的肺剪下一块,投入水中,下沉者为产前死婴,因为()

A.肺泡内充满了痰液 B.肺泡被血块堵塞 C.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态 D.婴儿肺的质量大

【答案】C 【分析】蜷缩于子宫中的胎儿,胸腔的容积很小,肺内不含有空气而仅有少量的液体,出生后,躯体伸展,胸廓由于扩张,同时吸气肌开始收缩,使胸腔容积增大,肺也被动扩张,空气才入肺,由于产前婴儿未进行呼吸,所以肺未吸入空气呈实体状态,因此投入水中时下沉,如果是产后死婴,就浮于水面。

3.某人重复三次测定的肺活量及平均值如下各项,他的肺活量是()

A.3800亳升B.4100亳升C.3500毫升D.3800毫升(平均值)

【答案】B 【分析】肺活量是人在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因此应取三次中的最大值为受测者的肺活量值。

4.为了增加肺的通气量,最有效的方法是()

A.增加心率B,增加心输出量C,增加呼吸频率D,加深呼吸

【答案】D 【分析】肺的通气量是指外界气体进入到肺的含量,呼吸加深,气体进入的多,肺的通气量增加。

习题精选

一、选择题。

1.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2.用玻璃管向澄清的石灰水里吹气,将出现的变化()

A.变蓝B.变浑浊C.无变化D.变红

3.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这()

A.有利于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B.有利于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C. 有利于气体在血液里的运输 D.不利于气体交换4.某人平静时的胸围长度是85cm,尽力吸气时的胸围长度是95cm,尽力呼气时的胸围长度是83cm,这个人的胸围差()A.2 cm B.8 cm C.10 cm D.12 cm

5.肺的结构与呼吸功能相适应,与此无直接关系的叙述是()

A.肺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B.肺泡外包着毛细血管网

C.毛细血管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D.肺是内脏器官中位置最高的器官

6.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大大增加呼吸功能,其根本原因是()

A.胸廓扩张的范围加大B.呼吸深度增加 C.胸围差加大D.呼吸肌收缩力增加

7.呼吸的意义是()

A.完成组织里的气体交换B.吸进氧,呼出二氧化碳 C.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D.合成有机物,净化血液

8.人体内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 ) A.肺泡B.血液 C.细胞D.组织液

9.肺泡中的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中,至少要经过几层细跑( ) A.2层 B.3层 C.4层 D.5层

二、简答题: 利用课本里表中的信息,回答下面的问题:新| 课|标| 第| 一|网

在这些活动中,在相同的时间内,哪类活动需要的能量最少?哪类活动需要的能量最多?你的依据是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一)

第1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

1.描述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

3.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二)能力

1.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资料分析以及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学生明白自己的健康就与周围的空气质量有密切的关系,爱护环境就等于爱护自己。

重点: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教学过程:授课者

引言:

2003年12月重庆开县天然气井喷事故中造成198人死亡,你们知道造成198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吗?学生回答:大量有毒气体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教师:演示事故中受有害气体侵害死去的民众。使学生受到触动,认同空气质量直接影响人类的健康,引入新课。(板书: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教师组织学生查找资料进行交流,启发学生分析有关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的信息。学生认同大气污染对人类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大气污染直接危害人体健康,使人发生急慢性中毒和致畸致癌作用等。大气污染也使植物生长受阻、发育不良等,在一些化工厂附近,大片的森林植被枯焦死亡。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学生交流“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的调查结果:

1.工厂排放的浓烟

2.汽车排放的大量有害气体和粉尘

3.燃烧含硫的燃料

4.焚烧生活垃圾、树叶、废旧塑料

5.焚烧工业废弃物

6.吸烟

7.炒菜做饭时厨房的烟气

8.垃圾的腐烂释放出有害气体

9.工厂有毒气体的泄漏

10.居室装修材料缓慢释放出的有毒气体

11.路面扬尘

12.农业上喷洒有毒农药

13.使用喷发胶等使用化学稀释剂的的产品

14.复印机、电视等电器产生的有害气体等

三.教师以“造成大气污染的原因分析”为主题。

组织学生讨论: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最大?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交流讨论示例:

1、硫的氧化物与氮的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所以要调整能源结构、减少直接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石化燃料。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才能向大气排放。

2、臭氧层受到氟氯烃,氮的氧化物等气体的破坏。二氧化碳、臭氧、甲烷、氟氯烃等气体能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对人类正常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要防止臭氧层继续遭到破坏,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

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节约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更多地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洁净能源。限制并逐步停止氟氯烃的生

所以要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在厨房安装抽油烟机。新盖及新装修的居室也会有大量的有害气体,

4、吸烟危害健康,同时也污染环境。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师生讨论交流大气污染的防治的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采取综合措施;调整能源结构,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布局;综合运用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和措施;制定大气污染标准、加强大气质量监测;采用生物技术,改善生态环境,植树造林,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演示全国部分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启发学生思考看到这组数据有和感想?

小结:大气污染的治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在我国,先后有几十个城市开始定期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为人们提供环境质量信息。

板书设计

一、空气质量影响人类的健康

二、调查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三、讨论大气污染的防治

教学后记

第三节空气质量与健康(二)

第1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去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

2.尝试通过网络收集并整理有关当地空气质量的信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五点取样法,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重点

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了解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有哪些影响。

难点

通过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探究周围的空气质量,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教学用具:

实验用具:

教学过程:授课者

一.探究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学生查找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并进行交流。了解到目前北京市发布的空气污染物指数有5项: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和可吸入颗粒物。其中二氧化硫主要是燃煤的排放物,氮氧化物主要是汽车尾气排放物,一氧化碳既由燃煤排放也由汽车尾气排放,臭氧是氮氧化物的二次化合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则是扬尘和其他几种污染物的混合生成物。这几种污染物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它们对人体的危害有一个共同之处:影响人的呼吸系统。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的影响是长期渐变的,在这两种污染物浓度高的地区,较长时期后会出现某些疾病的高发生率。而氮氧化物的影响却会在短时间内迅速表现出来,交通高峰时人们如果正好在污染浓度高的要道边及路口,会很快感觉到眼、口、鼻难受。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臭氧。大气中的臭氧本来很稀少,而且起到过滤紫外线、保护人类和植物的有益作用,因此“保护臭氧层”已成为全球共同努力的目标。但如果地面的臭氧浓度超标,却会迅速而强烈地刺激人体呼吸系统,引起易感人群(老人、小孩及心、肺功能不强者)疾病发作,甚至造成死亡。地面的臭氧浓度怎么会超标呢?这是因为氮氧化物在阳光下与其他气体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臭氧和其他氧化物。而这些物质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就形成光化学烟雾。世界第一例光化学烟雾于1952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矶,当时城内人们普遍感到眼睛流泪、口鼻难受、胸闷,老人及心肺疾病患者的发病率直线上升,几天内死亡人数就达数百人。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1)教师演示五点取样法:先确定对角线的中点作为中心抽样点,再在对角线上选择四个与中心样点距离相等的点作为样点。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确定要探究的问题,制订探究计划,进行分工。在采集和测量空气中的尘埃粒子的探究活动中,为了排除偶然性因素造成的误差,应该设置重复组。学生课下进行采样。

(3)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学生根据上节课小组讨论,确定采集地点、时间、方法和组员间的分工,按照计划利用课下时间去采样。及时收回样本,本节课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教师指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空气中的尘埃粒子。介绍抽样记数的方法:尘埃数以小方格边线以内的记数为准,正好在边线上的只记两条边线的,即记上不记下,记左不记右。

(4)表达与交流

学生探究部分示例:

1、探究问题:楼层越高尘埃粒子越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2、探究问题:教室内与教室外尘埃粒子数一样多。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室内室外

3、探究问题:树林中的尘埃粒子数比马路边少

样本1 样本2 样本3 平均值

树林中马路边

教师组织学生就每组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测算结果展开讨论。

课后实践活动:学生会环保组在校园设空气质量播报牌。

板书设计

一.了解当地的空气污染

1.调查交流本地区空气污染情况

2.采集和测算空气中的尘埃粒子

二. 1.采集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和记数。

2.表达与交流

教学后记

第四章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第13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组成部分的主要功能。

2、使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3、能够简单分析血液常规指标,提高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对血液成分及各部分功能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血液观。

重点

描述血液的组成成分和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难点

显微镜下分辨各种血细胞,理解血液属于组织。

教学用具

1、课前准备新鲜的血液,放入抗凝剂,静置数小时,留待上课观察

2、准备显微镜及人血永久涂片。

3、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4、收集整理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供学生分析

教学过程:授课

导言:

繁忙的运输线,穿梭的陆路运输,航运、航空运输,保障了人员往来的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货物的往来提供了便利。人员、货物的往来运输,有赖于运输线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师:现实生活中需要交通运输,满足人员及货物往来的需要。人体作为一个统一的生命体,是否也需要有这样的运输线来完成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呢?生:需要。

师:如何推断在人体内存在这样的运输线呢?

生:人属于生物,生物在生活过程中需要营养,同时还需要排出废物。如果没有正常的运输,营养物质的进入和废物的排出就不能完成。

生:前面我们学习了人体的消化和吸收,吸收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被吸收后,只有通过运输系统转运走,送到身体其他部位。

生:在学习人体结构层次时,知道人体内有八大系统,其中的循环系统就是负责人体内物质运输的。

师:很好!同学们能够运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推断,形成新认识。在人体内确实存在着这样的运输线——循环系统,其中的血液循环担负着人体内主要的物质运输任务。历史上,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还是经历了一定波折的。

生:资料介绍,关于血液循环理论的创始人威廉·哈维及血液循环理论。

液的同时,更惧怕血液中所包含着的“死”的阴影,是由于对血液缺乏科学全面的认识。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在人体内物质运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的血液。

一. 流动的组织——血液。

问题:

1、为什么失血过多会导致死亡?

2、为什么通过化验血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健康的状况或诊断疾病?

3.鲜红的血液里面有什么?

4.血液对人有什么作用。

(一).血液的组成。(出示经抗凝处理并出现分层现象的血液,提供收集的数份血液常规化验单,组织学生分组分析讨论。)

生:观察分层的血样,结合化验单的项目,了解血液的成分及各组分所处的层次。组成血液的各部分重量(密度)不同,重一些的沉在下面,颜色鲜红,是红细胞,上面的为淡黄色的较为透明的液体,是血浆。

生:我们看到化验单上有WBC、RBC、PLT等它们是血液中的细胞结构,分别是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其中白细胞和血小板在血浆和红细胞分层的部位,含量较少

师:其中HGB(课本为Hb)是血红蛋白的英文缩写,其它各项分别代表不同的指标,在诊断不同病变时参考。初中阶段我们不作进一步研究,如感兴趣可以下去查阅相关的医学书籍了解。那么,为什么称血液为流动的组织呢?

生:人体的基本组织有四种,其中结缔组织具有营养等作用。血浆中含有血红蛋白、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可以起到营养人体的作用,所以血液属于结缔组织。

生:由于血浆里含有大量水分,约90%,就象小河流水一样,随着水的流动,使血液中的各种物质和结构都随水而动,血液成为一种可以流动的组织。

(二)血液各组成成分作用

师:在血液的组成成分中血浆起什么作用呢?

生:可以运载血细胞,运输里面溶解的各种物质:营养物质和废物。

师:血液的其他组成部分分别起什么作用?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看到了什么?你们想否想看一看。

师:给出讨论提纲,有目的地进行观察和讨论。

实验: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

生:结合提纲展开讨论:如何在镜下分辨血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形态、数量有何特点?各种血细胞的作用?

师:将显微镜的物象转换到电视屏幕(或出示血细胞图片)。学生代表发表各组观点。

生:数量最多的是红细胞,颜色是红色,形状像两面凹的圆饼。还有一些个头比红细胞大些,但形状不是很规则的,数量没有红细胞多,这是白细胞。

生:为什么找不到血小板?血小板太小了,数量也不多,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很难分辨。

师:对。血液中的各中血细胞的形态和数量,都有不同的,依次可以帮助我们在镜下分辨它们。同时也只有它们的形态、数量保持正常,人体才能保证健康,否则,人就会患病。结合提供的相关资料,分析各组手中的血常规化验结果,作出简单诊断,并说明各种组分的作用。(大屏幕出示有关RBC、WBC、HB和PLT的正常参考值和说明)生:各组结合提供的参考,分析、充分讨论,达成共识。

生:我们拿到的这份化验单,送检人是女性,各项目对应比较,发现红细胞数量偏低,而且血红蛋白含量也低于正常值。我们通过讨论初步认为此人患有贫血。

生:老师,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特点有些象小说里的侠客,“劫富济贫”:氧气多的地方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氧气少的地方和氧气分离,随着血液的流动,把氧气从多的地方运送到少的地方。

师:这个比喻很恰当,这样可帮助我们记忆血红蛋白结合氧的特点。

生:我们是同组的,我补充一点,红细胞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主要功能是运输氧气的。我前一段时间,被诊断是轻度缺铁性贫血,有时偶尔头晕,医生当时建议我注意加强营养,同时要适当补铁。

师: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较为迅速的时期,有时营养供应不足或不均衡,容易出现发育期的营养不良,如缺铁性贫血。大家正处在青春期,一定要注意营养均衡,保证身体健康。

生:我们这份单子,白细胞数量比参考值偏高。白细胞是负责吞噬侵入身体的各种病菌的。我们认为这个人身体有炎症或者是患有白血病。

生:我不赞同,白血病是造血机能不正常引起的,不能单纯从白细胞多就下结论。

师:人体中白细胞的种类是比较多的,相关的检测项目也很多,对某种病下结论一般需作许多相关检查,不能单凭一项检测就下结论。我们只是参照常规,作出简单常规推断。

生:血小板数量偏低,容易出现受伤不容易止血的现象。因为血小板可以聚集在伤口处,并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

生:归纳图表。

师: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请同学们谈谈各自对血液的认识。

生:血液在人体内不仅担负着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吞噬病菌的防御功能以及止血和凝血作用,所以血液对人体的健康和相关生理功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以前我很害怕血,通过今天学习,感觉血液作为人体内的可以流动的组织,分布范围较广,在了解了它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后,感觉也没有太多的神秘。

生: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寿命长短还不一样。

师:随着技术的进步,人们对血液的认识不断深入,例如造血干细胞和干细胞的研究等,这方面同学们应当关注。

板书设计

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一节流动的组织——血液

一、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1.血浆:成分作用

2.血细胞:红细胞

3.白细胞

4.血小板

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主要围绕着血常规化验单展开,结合实验观察,使学生对血液这一既熟悉又神秘的结构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消除了以往的一些疑虑。通过对化验单的分析,令同学感觉到学为所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感到欠缺之处,学生对血液从哪里产生的?以及与血液有关的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在课堂上未能涉及,感到不满足,考虑通过印发一些补充资料,丰富学生认识。

第二节血流的管道——血管

第14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描述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与功能特点。

2尝试区分这三种血管以及血液在这三种血管内流动的情况。

3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能够分辨血管的种类及血液在不同血管内的流动情况,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4通过制作血管模型,提高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

重点

能够分辨三种血管,了解血管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关系。

难点

1、组织好实验,达到理想效果。

2、能够在镜下分辨静脉和动脉血管。

教学用具

准备实验的材料用具、有关血管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 情境导入

师:平日里,当我们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让我们验血,必要时需要输液治疗。是否注意到验血或输液时,针刺的部位一般在哪里?

生:我化验过血,是在手指尖上取血,好象是无名指。输液是在手背上扎针。生:我见过在耳垂上取血化验的。有的小孩子输液扎针是在脚上或头上。

师:想过为什么要在这些部位取血或输液吗?

生:疑惑

师:同学们不妨抬起手,看看手背以及手臂内侧的“青筋”,这些被人们称为“青筋”的结构是什么?

生:这是血管。

师:对,这是我们人体内的血管——血液流动的管道,本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认识它。

二.新授

师:刚才提到化验取血和输液,为什么要选择不同的部位?这与我们人体内的血管有没有关系?

而是放在手腕处(示意位置),这里用肉眼看并没有清晰的血管;输液或抽血时用橡皮筋扎紧针刺部位上方,管内有回血立即松开橡皮筋,并且输液时针总是朝向上臂等等。

生:血管的搏动情况不一样,有动脉、静脉之分。

生:血管里面的血液流动有方向性,手背上隐约能看见的这些血管(称为“青筋”的)里的血液是从手向肩膀方向流动的。

师:同学们根据提供的事例和各自的经验,对人体内血管的情况进行了推测,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

生:实验操作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结合进行小组讨论师:请介绍显微镜下看到的血管的情况,注意血管里面的血流情况。

生:有许多细小的血管,有些比较粗。特别细小的是毛细血管,里面的血流速度很慢。

师:你是怎样区别毛细血管与周围其它血管的?试着总结毛细血管有哪些特点?(播放微观摄影拍摄的人体内各类血管及血流情况录象)

生:可以看到红细胞单个通过,就象它的名称细如毛发。

生:小鱼尾鳍毛细血管比较多。毛细血管的血管壁非常薄,只有一层细胞。

生:毛细血管具有:管细、壁薄、量多的特点。

师:同学观察的很细致,而且归纳的也很好。

毛细血管的特点可以再加一点:面广——毛细血管在身体内分布广泛,除指甲、毛发等处外,毛细血管几乎无处不在。毛细血管的这些特点,有什么意义?

生:毛细血管周围就是人体组织细胞,这样有利于血液与周围的组织细胞充分地进行物质交换,血液里运输着营养物质,同时可以把组织细胞产生的废物带走。

师:课件展示,发生在毛细血管处的物质交换动画演示。

师:与毛细血管两端连接的较为粗大一些的血管分别是什么血管?判断依据是什么(小组简短交流)

生:与毛细血管相连的一端是动脉,一端是静脉。来血的一端是动脉,因为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输送过来的血管,另一端是静脉。

生:(手持自制的血管模型)还可以根据血管壁的厚薄来区分:我们用报纸卷的纸筒来说明,两个纸筒外观直径一样,其中一个纸筒的层数较多——管壁厚,代表动脉,弹性大;另一个纸筒纸的层数比较少——管壁薄,代表静脉,弹性小。另外我们还用一层纸卷粘合,代表毛细血管。

师:这个创意很好,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血管的结构特点。出示动脉、静脉的横切面图(另有其他类似制作,用厚度不同的塑料管及口服液的吸管分别代表动、静脉血管和毛细血管;也有用橡皮泥搓的厚度不同的管代表的各种血管的等等。)师:还有没有其它的区分方法?

生:可以根据动、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速度区分:动脉血管内血流速度快,静脉里血流速度慢,和消防水管有些相似,管内水流速度快时,管壁比较硬,管内水流速度慢时,管壁按上去比较软。

师:血管内血液流速不同,血管壁受到的压力就不同,这就是平时人们所说的血压。由于心脏向血管供血是间断的,和消防水管略有区别,动脉表现的是搏动明显,相比较静脉搏动较弱,根据搏动情况不同可以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

生:明白了,难怪中医诊脉要在手腕位置,这里的血管是动脉血管,搏动比较明显。我们手背和手臂上的这些血管,搏动较弱,都是静脉血管。

生:一些粗大的动脉血管一般在身体比较深的位置,分布较浅的多是静脉。生:在人体四肢,还可以根据血管中是否有静脉瓣区分动脉和静脉血管,静脉血管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动脉则没有。

师:很好,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认识比较了人体内的各种血管,动脉、毛细血管、静脉三种类型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请同学们试着设计表格对三种血管的结构、功能总结归纳。

师:在人体内,血液循环需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那么,三种类型血管以及与心脏是怎样的通连关系?

生:(上黑板图示)

师:那么,能否解释输液或抽血时,为什么要在针刺位置的上方用胶皮管捆扎起来?

生:输液或输血时选择的是静脉血管,在针刺位置上方用胶皮管捆扎可以阻碍管内血液回流,使血管胀粗,容易辨认。

生:选择静脉血管还与这种血管分布较浅、管壁薄、血流速度慢有关。

师: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心脏和全身各类血管的连通,形成了封闭的管道系统,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从而保证了人体内的物质运输,所以管道系统畅通与否,直接影响着物质的运输。有没有管道阻塞或流通不畅的情况呢?

生:有些人血管硬化,对血液循环会有影响。

生:看到有些人,一般老年人多见,小腿部位出现静脉曲张,影响下肢血液回流。

师:对于各种由于血管管道不畅引起的各种病变,请你设想,如果治疗需要用人造血管替换局部血管时,用作替换材料的人

新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教案 学科:生物 班级:七年级(上) 教师 2017—2018年第一学期

《致同学们》 一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二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三课前准备: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教学反思: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教案

七年级生物人教版教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生物教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 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 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 的重点。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生物的录像、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放录像,让学生仔细观察录像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 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 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

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 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补充 (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 论和研究)。 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补充: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能力训练:可用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设计调查方案、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会做调查记录,同时培养学生的分工合作能力。 教学难点: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

初一生物上册教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 (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 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

2020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全册)

2020年最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精 品教案(全册) 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特点,构建突出人与生物圈的知识体系,设计了许多系列化、多样化、可行性高的探究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的科研精神。删除了部分死记硬背的内容,以灵活应用的知识点为主。在时代性上,增加与科技社会相结合的知识,注重反映生物科学的新进展,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加体会到生物与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获得生物学的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2)学生初步具有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 (3)学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4)初步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刚步入初中,面对繁多复杂的学科,在学习方法和应对上不免有些不适应,甚至出现不知所措的情况。所以,要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从总体上看,大多数学生学习态度端正,积极性高,能主动自觉地学习;但普遍学生基础差,并有个别极差的学生。 四、方法与措施 1、备课标、备教材 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明确教学要求,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明确本单元本节课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弄清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全面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2、备学生 (1)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能力水平,充分估计学生接受新知识可能遇到的问题。 (2)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和教学方法。 (3)教师能在每一堂课上找到与学生能产生共鸣的。 3、备教法、备学法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学生实际、突出设计重点、突破难点,解决关键的最优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的方法。 4、备作业 要精选习题,以消化、巩固当堂所学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人教版初中生物总复习教案

中考生物总复习教案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复习要点: 一.生物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生物的特征: 1.生活需要营养 ①植物吸收外界的H2O、CO2、无机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②动物以植物或别的动物为食获得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①动物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 ②植物通过落叶的形式 4.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具有应激性) 5.能生长和繁殖 ①蘑菇等真菌——孢子 ②植物(高等—种子,低等—孢子) ③动物(卵生、胎生)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 生态因素分为两大类: ①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捕食、竞争、寄生、共生、 合作等) ②非生物因素:光、空气、温度、水等。 (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1.适应:生物对环境表现出的相适合的现象。反映了生物与环境的统一。 2.适应的特征 ①普遍性: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如骆驼刺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②相对性:生物适应它所生存的环境是在一定程度、一定时间上的适应, 并不是永久的,长期不变的。 3.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蚯蚓增加土壤肥力等。) 三.探究的一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关键:设计对照试验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即对照试验1.实验组和对照组2.只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一样) 四、生态系统 定义: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生态系统。 组成:分为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

冀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冀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冀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篇一:冀教版七年级生物第一章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 3.举例说出观察的基本方法。 4.描述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的基本方法。 5.描述制作昆虫标本的方法。 6.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技能性目标 1.使用显微镜。 2.尝试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 3.尝试制作植物标本和昆虫标本。 4.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3.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认同科学探究需要 与人交流,合作,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生物实验中常用的实验器具; 2.说明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技能性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情感性目标 1.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2.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教学重难点 重点:清楚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难点:清楚显微镜主要部件的结构及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实验常用器具(镊子、滴管、烧杯、解剖针、滴瓶、酒精灯、培养皿、载玻片和

盖玻片等)、显微镜 学生:搜集有关显微镜发展史、显微镜用途以及电子显微镜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部分: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五彩缤纷、充满神秘色彩的家园,绿荫丛丛的树林,美丽芬芳的鲜 花,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令人畏惧的猛兽??面对大千世界,你一定产生或许许多多的疑问: 鲜花为什么有各种颜色?一粒种子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鸟儿为 什么能在天上飞?鱼儿为什么会在水中游?观察和实验时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现在让我们拿起观察、实验这把“钥匙”,开启生物科学之门,探究生命的奥秘,解开心中的一个个疑团。下面我们学习《第一节走进生物实验室》。(板书) 在小学自然课上,同学们就非常喜欢学习与生物有关的知识,升入中学后我们就要在生物实验室中学习了,老师看到同学们非常兴奋,可是你知道在生物实验室里我们都能做些什么呢? 讲授新课 1.熟悉本校生物实验室的设施,了解实验室规则。 实验室是我们学习生物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来探索生命活动规律。 俗话说:固有国法,家有家规。实验室也有其使用规则。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实验室的规则。 ①学生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前必须进行认真预习。 ②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在实验室做实验。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人教版初一生物教案 【篇一: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 载)】 初中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册教案(免费下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 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 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 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 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 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 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 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 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 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 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 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 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 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 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 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 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 料。 教学过程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

初中生物教学设计反思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生物新教材学生课堂实验共30多个,这充分体现了生物教学大纲指出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努力创造条件,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克服困难,完成大纲、教材规定的课堂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我们生物教师的责任。通过反思自己的教学,我在实验教学方面有以下收获: (一)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习动机 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级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难的问题。 (二)掌握实验步骤,规范学生操作 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这样学生就达到了实验的目的要求,兴奋不已,终生难忘。 (三)教师精心引领,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而对实验现象的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的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但学生在实验中往往重视操作,忽视观察、分析。如在解剖鲫鱼的实验过程中,学生认为解剖完了,实验就做完了。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前编好实验指导,要求学生预习实验时准备好硬纸板,在一定的位置写上鲫鱼各器官、系统的名称。做解剖鲫鱼实验时,先让学生观察鱼的各种鳍在游泳中所起的作用。然后,按步骤规范操作解剖,将观察后的器官,系统解剖放在硬纸板写好的相应位置上,并在实验指导的空白处填上相应的结构及功能,教师检查评分并给予全班表彰。 (四)把握教材要求,反复考查实验 教师要深钻大纲和教材,明确考试重难点和学情。通过反复实验考查,促使学生认真预习、复习、动手操作。对实验操作差的学生及时发现,加强个别辅导,做到人人过关。这样克服实验仪器少、学生多、难于动手的矛盾,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生物课的兴趣。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和国培专家团理论引领,我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自己决心将实验课的改革,继续深入进行下去,继续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和认真的科学态度,发展智力,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册)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用具: 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教学过程: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

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课前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教学后记:课堂上学生气氛还算活跃,对很多新的生物学知识都很好奇,要注意调节学生的积极性,因为生物课大多安排在下午,下午的时间学生精神状态不是很好,多举些有趣的事例来激发他们的兴趣。教学反思: 个别班学生气氛很沉闷,因为对书本上,老师介绍的热门话题不感兴趣,他们没有接触过,要注意调动不同班级的积极性,对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方法。第一章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案教学目标: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

初中生物实验教案(总1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观察人体的基本组织实验目的 观察人体基本组织的切片,认识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材料用具 人体四种基本组织的永久切片,显微镜。 方法步骤 用显微镜分别观察四种基本组织的切片。观察时,可对照课本上的插图,辨认四种基本组织。 讨论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分别具有什么功能? 答: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能够使机体产生运动。 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在体内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实验目的 在满足种子萌发的条件下,测定种子发芽率。

实验材料 绿豆50粒,培养皿1个、吸水纸若干 实验步骤 1.在培养皿内垫上4—5层吸水纸,洒上水让纸充分浸湿。在培养皿中均匀的放入50粒种子,再盖上两层吸水纸,放在通风阳光处。 2.每天要检查培养皿内纸的湿度,经常保持湿润,不能有干燥或水淹现象。 3.每天都在同一时间内将观察到萌发的种子数记录在表中,连续观察七天左右。 实验结果 发芽率计算:50÷50×100%=100% 实验结论 本组实验结果发芽率为100%。 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 实验目的 观察根尖,认识根尖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材料用具 已经长出根毛的幼苗,根尖的永久切片,放大镜,显微镜,镊子。方法步骤 1、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 这就是根毛。通过放大镜仔细观察根毛。 2、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看看构成根尖的不同部位的 细胞有什么特点。 讨论 比较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说说幼根的伸长主要由哪些部位的细胞起作用。 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 比较玉米幼苗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生长状况 实验目的 证明土壤中有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多种无机盐 材料用具 两株生长状况基本相同的玉米幼苗、蒸馏水、土壤浸出液、两个相同的玻璃器皿 方法步骤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 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课前准备: 生物的图片、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教学课件。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讲授: 引入:展示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中出现的生物与非生物。 引导学生根据书上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已有的生物学知识,说明生物的特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抽题讨论(如果学生人多可两组一题)小组选出组长、记录员、发言人。小组研究讨论结束后,可研究讨论其他组的题。待各组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可以安排本小组同学补充发言,而后其他小组同学再发言

补充(教师除了组织学生的活动,可以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参与他们的讨论和研究)。总结:除了书本上列出的生物的特征外,还有其他别的生物特征吗?(根据生物的特征说) 补充: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生物体能进行新陈代谢; 3、生物体能遗传变异; 4、生物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二)课堂作业:书上练习P6 (1)分析图片弹钢琴的机器人、慢慢生长着的钟乳石为什么不是生物? (2)珊瑚和珊瑚虫都是生物吗?详细说明。 (三)板书设计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一、生物的特征(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 废物。[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气体等。];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二、应用:珊瑚机器人钟乳石不是生物,因为它们不具备生物的特征。 第二节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

人教版初一生物上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致同学们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为以后的生物教学打下基础。 2、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课的教学流程,以适应以后的教学。 重点和难点: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的兴趣。 用具:动物彩图,病例资料,书本彩图,课件 教学过程: 好,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生物课)这是同学们上初中后新开的课程之一,相信你们都对这新的科目很好奇。你们喜欢生物吗?生物无处不在,首先,告诉我,在你们的理解中,生物包括哪些方面呢?(动物,植物,菌类)我们先来看一些图片。(出示生物发展史)我们生活的家园地球的历史已经有46亿年了,但我们人类的历史只有一小段,那么在我们人类出现之前的那段时期地球上有些什么生物呢?而这些动物现在还存在吗?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简单介绍)这些动物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吗?为什么呢?大家想一下。那生物除了动物之外还有其他吗?像我们漂亮的校园里面都种满了各种各样的树,为什么有的树能长成几十米高,有的却长在地上当地毯来观赏呢?除了动物,植物,还有一些我们看不见的生物在我们身边。大家说一下?刚才我们所说的动物,植物,微生物那都是一些生命的现象,我们书本上《致同学们》那一页中说到,生物学除了研究这些不同生命的现象之外,还要研究生命活动规律。我们生命活动的规律有哪些呢?像我们常说多喝牛奶会长高,这就是因为牛奶中含有钙,钙是我们骨骼中重要的组成成分。我们生物学是农学,医学,林学,环境科学等等学科的基础,书本上也举了好多生物学用在其他方面的例子,我们看看图3中的幼儿预防接种,同学们都有接过种吧?我们为什么要接种呢?接进去我们体内的其实也是一种病毒,只是它的毒性很小,对我们人体无害,但是注入这种病毒之后我们人体就会产生相应的抵抗能力,以后遇到毒性大的病毒也不怕了。(还有书本上的其他例子逐步介绍。) (学生提出问题再讨论解决) 我们生物课是一门新课程,很多同学对生物课的课堂要求不是很明白,现在我提出几点要求,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 课前十分钟预习,课堂积极发言(占总分10%) 课外作业按时单独完成(占总分10%) 课堂上的实验课,讨论课可互相讨论问题,但要保持课堂纪律 实验课,探究课布置的准备工作要做好 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1.学会科学观察的一般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教学活动,逐渐培养学生观察、口头表达、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学生成为既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的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观察生命活动的现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现象的分析和归类是本节教学的难点。 课前准备: 1.生物的录像。 2.有关生物与非生物的图片。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七年级人教版生物上册全部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实验课程的第一课,本节教材符合课标的要求,在教材编排上,文字优美,行云流水;安插了先进的科学知识以及许多精美的图片,并就先进的生物科学技术提出了很多问题,设置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 教学目标: 本节的教学目标侧重放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80%),体现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目标占15%,知识目标占5%。 课时准备: 1.了解初一新生的基本情况。 2.收集关于生物方面尖端先进的科学技术方面的资料,图片、光盘,如DNA侦破技术,人工智能,基因芯片以及目前受社会关注的与生物学有关的问题方面的图片、光盘。 3.磁带(如《校园的早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放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或其它如《校园的早晨》磁带)使学生进入情境,感受到课堂氛围的和谐、轻松、愉快、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尽量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关系。 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阅读全文。 二、分组:选定小组长(组织教学:制定课堂纪律规则及评价条例)进行小组讨论,再作记录,小组讨论内容。 1.学校的垃圾问题(特别是食品包装袋、快餐盒等)用哪些方法解 决,哪种方法最好?分析原因。 2.学校伙食房周围树干与其它区域的树干比较,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3.校园内麻雀数量比前几年有所增加,为什么? 4.今年暑期发生的洪涝灾害说明了什么问题? 5.关注自我:有的同学长得健康结实,而有的同学长得瘦弱,你知道原因吗?你能简单回答你是怎样由小到大的吗?你希望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长得列健壮吗?更聪明吗? 6.你是从什么途径了解克隆和转基因的?你了解哪些。

三、全班分小组交流、讨论 四、教师作补充,修正和总结,并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积极性的评价。 因为是第一节课,学生第一次分组完成不同的讨论项目,然后进行表达和交流,所以无论对和错,应首先给予充分的鼓励,通过交流,辨清正误,这样可以使学生保持积极的思考,积极发言的高昂激情,否则,参与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打击,以致影响以后的教学。 五、师生共同朗诵课文《致同学们》的第一、二段欣赏这两段话,提高文学修养,讨论:生活离得开生物吗? 六、教师启发,通过平常看报、看电视、看书、听广播或在网上查询的资料,谁能说说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问题以外,你还知道关于生物学的其它方面知识吗?(最后教师补充) 七、结束语: 同学们,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作为一个21世纪的现代公民,是否应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呢?是否应该具备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呢?自主、合作、探究已成为新时代的学习方式。生命的世界真精彩,生物的世界真奇妙,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同破译生命的密码吧!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全部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生物 2.区别生物和非生物 3.了解生物特征 4.通过学习使学生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1.生物和非生物区别 2.生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生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节认识生物 课前准备:教师制作单元页和课本第3至第第6页的图片,学生查找与生物的特征相关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什么是生物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异常美丽的星球上,你们知道是什么将我们的环境点缀得如此绚丽多彩吗? 生:花、草、树、山石、河流等等。 师:同学们回答得很好,我们的环境就是因为有这些花、虫、鸟、兽和它们栖息的环境,才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今天我们就来关注一下生物及其生存的环境,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共同特征。请同学们观看大屏幕单元页的照片和图I-6,I-10。 生:欣赏屏幕上所呈现出的绚丽多彩的大自然。 师:请同学描绘大屏幕中的图像。 师:这些形态各异的物体各自具有不同的形态,但是又都具有共同的特征,它们有的具有生命,有的没有生命。请同学们想一想哪些物体是非生物,为什么? 生:同学1说:“蓝天、白云、房屋、太阳、山石、车辆等是非生物,因为它们没有生命”。同学2补充说:“还有、流水、土地”。 2.生物的特征 师:出示图I-6,I-1,I-10图片中的狮在追辅斑马,植物光合作用,小鸡觅食等等都是生命现象,到底什么是生物呢?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回答:“活着的,具有生命的物体是生物。” 学生2回答:“有感情的物体。” 学生3回答:“生物的存活需要养料,要吃东西。” 师:你们列举一下所知道的生物,看看他(它)都需要什么才能存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全套教案

《致同学们》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听、看,然后分析找出具有生命的物体,进而知道生物学研究的范围。 2、通过分析身边的具体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养成关注生物学的良好习惯。 4、在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的基础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2、了解有关生物学的信息。 教学难点:学生思维、表达能力训练。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 2、学生课前查找相关的生物技术。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讨论分析法和启发法以及多媒体配合完成。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步骤

板书设计: 致同学们 1、有生命的:小树、小动物等 无生命的:太阳、雨露等 2、生物学生命现象 生命活动规律 教学反思: 本节亮点:1、本节课是一门学科的亮相课。为了调动学生以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所以我营造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放点音乐缩短师生间的距离。 2、为探究性学习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及学校的课程资源开展教学,并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创设问题情境,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去主动学习。另外,引入媒体中有关生物科技发民展方向及我国领先的生物技术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感受到祖国的强大。 3、本节课在课前把学生分成六组,暂定一个人为小组长,以后根据学生素质的个体差异,再作调整,并说明小组长轮流当。课前布置内

容让学生调查,然后让每一个小组成员记录,汇总,组长汇报。这样有利于学生按表行事,避免课上盲目回答。 本节不足:授课的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在某些问题处理上,教师对有些问题解决不够彻底,对学生思维的拓展的引导还不够深入,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不能急于将答案直接给出,这样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教学,这些还有待与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需要特别注意。 调查表 1、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生物产品有哪些?(提示:可从衣食住行、农林牧渔、医疗卫生、环境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等方面考虑) 我们小组调查的结果是: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最新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地球上的植物大约有50多万种,动物约有150多万种。多种多样的生物不仅维持了自然界的持续发展,而且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1:种子植物 第一章第二节种子植物 教学目标 1.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3.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重点和难点 1.运用观察的方法识别种子的结构。 2.识别当地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课前准备 教师:观察种子的结构所需的各种材料用具: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图片; 学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如花生、苹果、桃、梨的果实,松的球果、种子等。 教学过程 一、观察种子 ①菜豆种子的结构; ③玉米种子的结构; ③菜豆、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 方案一、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法,4人小组合作实验,通过观察和讨论,说出菜豆种子、王米种子的结构。 方案二:对照老师出示的菜豆种子结构挂图、玉米种子结构剪贴图(自制)看书,同学间讨论交流知道两种种子结构。 二、产生种子的主要意义 方案一:观察课前收集的种子、果实,感受种子植物能够产生种子。然后在

看书自学的基础上就讨论提纲,实验小组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方案二:观察藻类、苔藓、蕨类三类植物(突出放大孢子)以及种子植物(突出放大果实、种子)的CAI课件,实验小组就讨论提纲讨论、比较得、出结论。 出示讨论提纲如下: 1.孢子和种子哪一个生命力更强?为什么? 2.种子植物更适应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什么? 三、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1.二者异同 方案一:将苹果、桃等果实切开,观察其种子的着生位置。再观察松的种子在球果中的位置,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桃的果实、种子”、“松的球果和种子”挂图,在老师启发下思考讨论,得出答案。 1以_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共同点是“_”“被”为启发点,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答案。出示补充的图片。 2.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一:观察书上的图以及老师补充的图片,认识常见的_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方案二:观察CAI课件,识别常见的_子植物、被子植物。 3.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 方案一:在看书自学基础上,与实际相联系,结合常见的被子植物,如梨、杏、蒲公英、苍耳、柳、榆等,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方案二:观察“当地几种被子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和途径”的CAI课件,小组讨论,得出答案。 出示讨论提纲: 1.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和种子成熟后,果皮各起什么作用? 2.种子的传播与环境相适应,如借动物、风力、水力传播等,请联系实际举例说明。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2:种子的萌发 第二章第一节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一章认识生物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 教学 1、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能够准确地辨别生物与非生物。 目标 2、理解并记住生物的共同特征,学会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重点 举例说明生物的共同特征。 难点 教学 多媒体教室、课件PPT演示文稿、珊瑚视频 媒体 课题生物的特征授课时间第2课时 教学教程与内容 一、引课 播放《珊瑚是生物吗?》的视频,引入新课:什么是生物?生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如何区分生物与非生物。 二、新课学习 (一)生物与非生物 1、回忆视频内容:珊瑚是生物吗?是生物的是什么? 2、师讲解:生物是有生命的个体,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能进行新陈代谢和遗传。新陈代谢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本质的区别。 3、相应练习。 (二)生物的共同特征 1、组织学生讨论 人本身就是一生物,我们先来总结一下人的一些特征: (1)我们每天都要吃饭——需要营养 (2)我们离不开氧气——呼吸 (3)要去厕所、出汗——排出体内废物 (4)面对危险要躲避——对刺激作出反应

(5)能从小长大并生儿育女——生长和繁殖 (6)像父辈又和父辈不一样——遗传和变异 2、由此讨论生物的共同特征 (1)展示施肥、动物捕食、发霉的食物的图片,根据图片说明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然后让学生举例说明。 (2)引导学生分析:动物要呼吸,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植物是不是也要呼吸呢?当然也会,但是这不是我们能看到的,以后我们会做一个实验来证明一下。 (3)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总会要产生自己所不需要的东西,这个就是废物。 (4)植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向光性、向地性、向肥性等。 (5)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种子萌发、生长过程的视频) (6)生物都能遗传和变异: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3、教师讲解: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生物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核酸(DNA/RNA),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4、完成书后的练习 (三)总练习。 三、目标检测及总结 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课题第二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目标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3、初步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以及和同学分工合 作的能力。 课型新授 教学重点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