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学生社工个案管理申请及评估表

特殊教育学生社工个案管理申请及评估表
特殊教育学生社工个案管理申请及评估表

親愛的老師:

台北市教育局特殊教育學生專業團隊中,除了有語言治療、職能治療……,還有一群專業而又有經驗的社工師,能協助你輔導家庭功能不佳的學生,如果你有這個需要,請填妥下表,我們將儘速與你聯絡並展開對個案及案家的評估。

為了提供較佳品質的服務,審慎的評估是有必要的,我們將盡可能的協助你,而不是干擾你的教學,期待與你攜手合作。

台北市特教學生社工個案管理中心敬上臺北市(校名)

提報特殊教育學生社工個案管理申請及評估表

校長:輔導主任:特教組長:

填表日期:年月日填表人:

?備註:本表一份送各區社工個案管理中心、一份送教育局,一份學校留存。

残疾人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分析题一 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女士在为客户擦玻璃窗时,不胜从窗台上跌落,从此失去了双腿。家政服务公司给了她一笔数额不多的赔偿金。杜女士的丈夫对她和关心,为了多挣钱养家,又去做兼职。杜女士的女儿刚上小学四年级,但非常懂事,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邻居也经常关照和帮助他们家。杜女士觉得丈夫和女儿很辛苦,内心十分愧疚,觉得自己是家人的负担。一天,她趁着家里只有她一个人,便割脉自杀,幸好丈夫及时发现救了过来。 问题: 1.请简要说明残疾人的特点和需要。 2.请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各有哪些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答案要点: 1.在我国,根据《残疾人保障法》的界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丧失或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分) (1)残疾人的特点包括:(4分) ①部分残疾人对外部世界的知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②部分残疾人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渠道受到限制,能力严重缺损。 ③部分残疾人在自理生活和参与社会活动方面寻在较大障碍。 ④部分残疾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正常人有很大差异。 (2)残疾人的需要主要包括十种: ①社会福利政策落实;②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③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④ 就业政策倾斜;⑤康复与医疗救助;⑥伤残抚恤;⑦社会保险;⑧特殊教育;⑨文化生活照顾;⑩改善社会环境。 2.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分析杜女士的情况,其面临的优势和困难分别如下: (1)杜女士的优势。

①环境优势。杜女士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亲密,女儿与丈夫都很关心她,邻居与他们的关系也不错,平日很关照他,能及时帮助她。 ②个人的优势。杜女士虽然失去了双腿,但上半身功能完好,精神正常,是一个为家庭着想的人。 (2)杜女士面临的主要困难 ①环境的缺失。杜女士的丈夫工作很忙,为了多挣钱养家,还在外面做兼职,陪伴杜女士的时间较少,不能很好地照顾她,也不了解杜女士内心的想法;杜女士的女儿尚且年幼,尽管上学前后都细心地照顾妈妈,非常懂事,但其他时间无法照顾妈妈的生活。杜女士所在社区没有为杜女士一家提供必要的帮助。 ②个人的缺失。个人层面是杜女士自己悲观、消极,觉得自己给家人增添负担。 3.针对杜女士目前的困境,社会工作者可采用的介入策略如下: (1)采取增能模式 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增能模式帮助杜女士,增能模式是把增能理论运用于社会工作实践。残疾人常被视为弱势群体,被贴上许多负面的标签,并受到压制、排斥和歧视。因而,增能模式对残疾人特别有帮助。杜女士目前自认为自己没有用,是家庭的拖累,对自身有较多负面的性的评价与看法,增能模式有助于她提升自信、自尊,激发潜能,从而改变其悲观、消极的态度,解决其问题。 在运用增能模式时,要注意运用充权技巧,通过确保杜女士的基本需求(衣食等)得到满足来增强杜女士改变的动机。对于杜女士谈到自己异于他人的经历给予富有同感的回应也能增强其改变的动机。 (2)运用优势视角 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也能起到激发动机的作用。对于杜女士,运用优势视角的评估可以激发她的改变动机,鼓励他人反思,学习正面看待问题,并努力提升问题的能力。社会工作者要注意让杜女士看到自己的优势,增强其信心,鼓励她战胜自我。 (3)为杜女士申请医疗援助,联系其所在社区为其家庭提供必要的帮助。 (4)让杜女士和其丈夫倾心交谈,各自敞开心扉,使杜女士明白家人的关爱和担忧,消除其愧疚心理。

企业社工案例

案例 个案背景 企业基本情况 哈尔滨国有企业(A企业)经过50多年岁月的洗礼,在不断地创新与发展中前进。在2009年初根据省市下发的《关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需求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工作中若干问题的意见》、《关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改制企业职工劳动关系处理和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的意见》等文件精神,A企业积极响应这些政策,对停薪留职、待岗、内退以及环境安全保卫部管理的长期病休人员这四类人员进行并轨改制。 小组活动背景 A企业对停薪离职、内退等四类人员进行一次性买断,以此适应市场经济的竞争。由于这次并轨工作涉及多方的利益,并轨工作在执行过程中难度很大,特别是有些并轨人员的情绪激动,厂方和并轨人员多次就后续问题争论。A企业综合管理部共有员工近30人,负责整个企业的劳资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社会保障工作以及老干部管理,在这次并轨过程中,负责并轨人员的买断金发放、养老保障的办理等工作,每天和情绪激动的并轨人员直接面对。 这段时间里,综合管理部门的员工感觉到空前的压力:一方面,要完成企业交代的任务;另一方面,面对并轨人员,还要安抚他们的情绪,有委屈也要承受,同时,常规工作以及家庭孩子的压力仍然存在。通过工作人员在企业的观察,本部门有员工由于压力过大在情绪上已有明显表现,工作中也出现消极怠工、烦躁、争吵等,与并轨人员的沟通也出现紧张的状态。 如何使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 (1)需求评估 (2)小组工作目标

(3)小组活动准备 (4)小组结构与内容 (5)成效 1、需求评估: ——方法:小组工作 ——服务对象:与其他社会工作手法的案主对象不一样,企业社会工作的对象不是环境各不相同的单一个体,而是相同环境,面临问题相似的一个群体—企业职工。所以企业社会工作的案主就是案主体系,包括,企业员工、企业员工家属和企业管理部门。他们是企业的主体,也是企业社会工作开展的主要对象。 ——问题: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对其的需求进行评估,从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2、小组工作目标 ——总目标:利用直接工作方法助人自助, 维持企业组织内部关系和谐有序。增强A企业的凝聚力, 培养职工的归属感, 从而创建出一种和谐有序的工作氛围。 (1)为A企业管理部门的员工提供心理疏导,帮助他们适当减压,因而更好 地完成企业交代的工作。 (2)为那些并轨人员提供帮助,不仅在精神上要安抚他们的情绪,并要帮助 他们得到相应的福利保障。 ——分目标:第一阶段:使组员间能够互相熟悉,与工作者形成良好的关系,并了解到自 己的需求和问题,积极投入到小组中。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企业社会工作案例 案例一:小亚,女,12 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家庭成员有父母亲,一个姐姐.姐姐读高二,寄宿在学校.小亚的父亲是私营企业家,母亲是全职太太,姐姐从小在农村长大,由奶奶照顾,很懂事,学习成绩好.生小亚时,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母亲在家做了专职主妇.因为这样,父母亲对小亚的要求更高了,从小时候起每天为其排满了学习课程,小亚的自由活动时间很少,买文具,衣服鞋子等都有妈妈或姐姐全程监督.小亚看到身边的同学都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心里很难受,在和同学逛街时买了东西她都不敢对家里人说,害怕挨批评.马上要升学考试了,小亚很害怕,不敢回家.在家长看来,小亚经常说谎,学习不主动.问题:1.小亚面临的困境主要是哪些2.针对小亚的困境,谈谈你的介入策略中可能运用到的相关理论. 答题要点:考试大论坛1.小亚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家庭环境太压抑,升学压力太大,不敢和家里人说心里话.2.针对小亚的困境,可运用的相关理论是:(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把小亚的行为放到她的家庭环境和社会中去考察,分析,理解小亚的处境;(2)结构家庭治疗法:分析小亚的家庭结构和特点,以改变小亚与家人的交往模式;(3)行为修正模式:鼓励小亚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得到父母的认可. 案例二:2005 年,王某与丈夫离婚,闹上法庭,夫妻俩谁也不愿放弃儿子的抚养权,最后法院将儿子唐峰判给王某.离婚后.王某与前夫争着错爱儿子,经常发生两人同时在校门口争着接唐峰的情形.唐峰跟母亲回家了,父亲很失落,他只能回家给父亲打电话弥补,但电话打多了,母亲又不高兴.他的一个生日要隆重过两次.每次放学回家父母的车经常同时来接,与同伴玩的机会也没有,经常是坐母亲的车,父亲的车跟在后面.唐峰小小年龄无法承受如此沉重的父爱和母爱,他开始从心里厌恶亲情,厌恶关心,开始报复:拼命花父母的钱,并逃离到外地,被父母追回后整日把自己关在家里.沉默不语.一个人发呆. 问题:1.案例中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作为社会工作者如何介入 答题要点:1.唐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1)家庭关系问题:父母的过分溺爱;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报告(范例) 一、基本资料 案主姓名:吴某 性别:男 年龄:73 岁 二、个案来源 个案是院舍照顾机构管理人员转介,社工经过与案主面谈,确定初步问题后接案。 三、个案背景资料 (一)重要引发事件 近日案主因心脏病住进深圳某医院,这次在检查、护理、用药过程中处处抱怨其儿子,还经常无故对儿子发脾气,跟病房的医生、护士甚至病房的其它病人家属说他儿子的坏话。案主的父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他的儿子也在一气之下说了要放弃案主,在医院案主的儿子要和案主脱离父子关系,案主父子关系面临一个大挑战。案主需要心脏搭桥,手术费最少要用 6 万块,手术费用如果筹不够,案主将无法顺利进行手术。最坏的打算就是案主“有钱看病,没钱等死”。 (二)曾做出的调试和成效 1.自我调试。 案主入住老人颐养院之后,因与子女关系都不好,感情上面缺乏沟通,得不到家人的温暖和关爱,案主有被遗弃的

感觉,时刻认为自己没有依靠,没有归属感,对生活非常消极、自卑。 案主曾经意识到自己的心理状况,也想通过一些日常活动来摆脱这种困境,比如通过给希望小学的学生定期捐款,给有需要的人编织毛衣送温暖等,但是由于得不到大家的认同和理解,案主变得更加自卑敏感。 2.院舍照顾层面。 老人颐养院的领导曾经与案主儿子多次面谈,与其共同探讨案主目前的状况,希望改善案主与儿子之间的关系,并尽量通过安排文娱活动让案主融入院舍生活。 (三)行为表现。 案主住院后,由于对疾病的害怕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上的紧张和敏感,容易对身边的人产生种种误会。只要身边的人说了一句不当的话,或者一个不合适的行为,就会引起案主的猜疑和否定。 (四)人际关系。 案主在入住养老机构后,案主失去自身的角色而与他人交往,使案主在与工作人员交往和满足工作人员的期望时常常感到羞辱和没有自尊,这引起个人认知出现误区,在他的眼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优点,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的性格,喜欢挑别人毛病,导致了案主与家人、与院舍照顾机构的工作人员和其它老人之间缺乏稳定的沟通,案主人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_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2019初级社会工作实务考点: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1.个案管理 (1)残疾人需求评估的特殊性:理解并评估残疾人及其家庭的内心感知(心理状态六阶段);消除社会对残疾人的误解。 (2)残疾人专业关系建立的特殊性:信任是专业关系的基础;专业关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3)个案管理的主要步骤。 2.社区康复方法 (1)社区康复的文化背景。 (2)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 (3)开展社区康复的原则与内容。 ①原则: 一是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二是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 三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四是因陋就简的原则。 五是因势利导的原则。 六是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②内容:一是开展残疾的预防。二是开展康复评定。三是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3.社会康复方法

(1)社会康复内容。 ①概念:从社会的角度,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残疾人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并使残疾人享受与健全人同等的权利,达到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目的。 ②目标(6个)。 ③针对残疾人的社会康复方案内容。(5项) (2)社会康复的措施。 4.职业康复方法 (1)咨询:其目的是在接案后针对残疾人的特殊情况与就业相关的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帮助残疾人解决职业中出现的问题。 (2)评估:职业评定是一个综合的过程,涉及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3个方面。 (3)培训:包括就业培训和上岗培训。 (4)就业指导:根据残疾人的实际情况,提供劳动市场、就业方向等信息以及具体就业指导意见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针对残疾人进行职业工作领域中出现的问题提供跟踪服务。 5.教育康复方法 (1)特殊教育。 (2)如何配合社会康复的措施。 6.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 (1)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残疾人社会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社区各类志愿者服务。 (2)残疾人就业场所:福利企业和庇护工场。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

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报告 一、个案基本资料∶ 钟天桥,男,14岁,是一名初二学生。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一年回家一两次,两个姐姐都出嫁,家中只剩案主与奶奶,父母每年外出之前会留下一小部分钱由奶奶支配,两人靠田里种的的庄稼维持日常生活。奶奶年纪已大,除了忙地里的活,还要做饭烧菜,加上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管教案主,两人代沟严重,很少交流互动。父母外出打工从不打电话回家,不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用他的话来说家就是个吃饭睡觉的房子。案主性格较为外向,但脾气暴躁,轻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冲突。学习兴趣不高,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科任老师反映经常扰乱课堂,近段时间三天两头旷课。找案主谈话时了解到,他觉得上学没意思,最近认识了村子里的社会青年,想辍学跟他们“混”,反正自己没人管没人关心,问到家庭情况时他总是自卑地低头不说话或说不知道。学校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后,想给他申请贫困补助,但他不愿意接受 二、问题分析∶ 案主正处于青春逆反期,其的生活环境给他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家庭生活里很少有父母的身影,很少得到家人的关爱,心理逐渐冷漠,开始厌倦生活和学习,潜意识觉得自己是没人关心没人爱的的;案主与不良人群交往,别人买瓶水或零食给他,他就很满足,他觉得这样就是关心,在精神上找到了依托,想要跟随这群社会青年一起玩,加上在校表现不佳,学业困难,与同学相处的不融洽,又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同龄人面前有自卑的心理,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更是不闻不问,于是产生了辍学的想法。学校老师问到他的家庭情况时,他表现出的冷漠又自卑可见留守儿童心理的极大创伤;而他拒绝学校的帮助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在他看来这是同情和可怜,这样的心理需要纠正。 三、个案目标与服务计划 目标∶改变案主现在颓废的生活状态,避免其跟着社会不良青年做出违法犯罪的事;帮助其发现自己生活的温馨,让他感受到父母家人、老师、同学的关怀和爱;帮助他认识到校园生活以及家庭的美好,认识自己的偏差,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 计划∶(1)收集资料,了解案主的基本情况 (2)约定时间上门走访、与案主父母取得联系 (3)整理所得资料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 (4)与案主接触,得到其信任,并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5)对案主实施心理、思想上的工作 (6)注意案主心理及表现情况,并积极给予鼓励、关心和引导 (7)积极帮助案主与父母家人以及老师同学的互动和沟通 (8)注意案主可能存在的情绪波动,跟进服务 (9)若各项目标基本达成,即可结案并共同制定未来计划 四、计划开展过程及实施成效 过程∶(1)通过学校的资料了解钟天桥的个人信息,并向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同学了解他的在校生活、学习习惯以及性格、为人处事的特点。从老师同学口中得知,他不爱学习,上课经常睡觉,跟周围同学讲话,基本上不交作业,老师教育他时,他总是一脸的无所谓。(2)找到钟天桥的家庭地址,并跟他奶奶约好将会在周末去拜访。钟天桥的奶奶是个农村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杭州市社区社会工作个案研究评审表

规范小区管理,搭好组织机构,架起沟通桥梁 ——助理社会工作师一一爸爸 一、背景介绍 HW小区于2010年交付,房价在当地属于中上水平。小区原定计划分一期、二期,一期主要是商住房的建设,二期主要是开发建设五星级酒店。开发过程中,一期开发商HW因故将所有产权转让销售给了另一个开发商公司YT。四年多来,因房屋质量、设计原因、居民入住情况等原因,小区矛盾逐渐凸显,亟需业主团结起来共同解决,成立业委会的呼声越来越高。 二、案例分析 1、HW小区属于商住小区,因销售期间更换了开发商,中途衔接不够完善,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新接手的开放商因初涉房地产,政策不熟悉,加上已有业主拉横幅抗议开发商,导致开发商对业主态度也不尽友好。 2、业主构成。HW小区建设之初起点高,宣传阵势十分庞大,房价在周边小区中是最高的,但实际入住之后发现周边配套奇缺,业主自购入住比例不足50%,每幢每单元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群租、淘宝人群,令业主苦不堪言。 3、该小区物业未更换,且不是开放商物业,所以得不到开放商的大力支持,但小区地下车库扬尘大、污水倒灌、墙体脱落、车辆管理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区居民生活,物业的无能为力更令业主怒火中烧。 4、HW小区建在排灌站旁,船只进出每次鸣笛噪音大。小区开

发商未在小区外围建商铺,无配套,居民十分不便,经营性收入也十分少。同时,开发商正在建造二期酒店项目,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了不便。 三、服务计划 1、服务目标 业主委员会,是指由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代表组成,代表业主的利益,向社会各方反映业主意愿和要求,并监督物业管理公司管理运作的一个民间性组织。本社区辖区有八个小区,3个小区居住规模近1000户,3个小区超1500户,全体社工不足14人,范围广不足以服务好每个小区。所以成立业主委员会,选出全体业主的代表,制定规范,让小区管理有法可依,有制可循势在必行。 2、服务策略 (1)理论依据: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 (2)理论实践:对于小区来说,环境友好、小区安全、生活便利是居民的基本需求,挖掘一批热心的居民,学习了解法律,参与到业主委员会这一公益民间组织,代表全体业主共同为小区发展无私奉献,就是更高级的、社会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自我实现的需要。 (3)社工角色:本案例中,各方对业委会概念只停留在听说的层面,法律定位、工作方向都十分不明朗,社工需要担任使能者、资

社会工作融入特殊教育

社会工作融入特殊教育 作者:江秀娜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 对特殊儿童而言,在一所对象来源单一,且以隔离、分类为特征的特殊学校里,对他们的社会融合是不利的。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推行的“随班就读”是一种实用主义的特殊教育模式,但在我国教育界却并未得到较好的推广。在一些人心目中,教师的主要时间和精力应在普通学生身上,普通学校里随班就读的特殊儿童常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主动或被动地受到隔离和排斥等不公平的教育待遇。文章研究的问题:当前我国教育体制、社会文化与社会网络三个维度如何排斥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特殊儿童、普通学校、主流社会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来降低特殊儿童教育过程中的社会排斥? 二、研究方法与分析框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以半结构式深度访谈、参与式观察为主,以文献法为辅,进行质化分析和研究。笔者选取X机构6名社会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深入了解儿童在学校的具体情况,以及寄养家长、学校老师的评价。笔者查阅与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排斥理论、增能理论、社会融合理论等相关文献,对本文的研究设计与内容富有启发性。 (二)研究分析框架 基于社会排斥视角,本文认为教育体制、社会文化与社会网络三

个排斥维度是导致特殊儿童教育被排斥、被边缘化的机制和过程。当教育体制不健全时,社会建构起一种忽视特殊儿童教育需求的文化,许多特殊儿童被排斥于社会普通教育计划之外。特殊儿童受到主流社会的排挤,日益成为孤独、无援的弱势群体,他们受教育的权利被排斥与剥夺。随着这种文化内化在社会大众的意识形态里,从而产生更加持久与深远的影响(见图1)。从图1可知,特殊儿童教育被排斥和普通学校排斥、主流社会排斥三者之间构成研究的互动框架,其中教育体制、社会文化与社会网络三个排斥维度是特殊儿童教育社会排斥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排斥系统中,普通学校、主流社会是主体,特殊儿童是客体,他们之间社会需求的出发点不同,在彼此互动关系中产生排斥与被排斥,与影响因素一起形成一个复杂的循环怪圈,共同影响着特殊儿童接受教育。 三、特殊儿童的基本情况暨三个排斥维度的分析 (一)个案基本介绍 儿童A:男,9岁,两性畸形术后,被遗弃时约18天大,入院至今由X机构监护抚养。儿童B:男,8岁,地中海贫血,被遗弃时约10个月大,入院后由X机构监护抚养。6岁时家庭寄养,目前就读小学二年级。儿童C:女,8岁,精神发育迟滞,被遗弃时约5个月大,入院后由X机构监护抚养。6岁时家庭寄养,目前就读小学二年级。儿童D:男,9岁,语言障碍,被遗弃时约5岁大,入院后由X机构监护抚养。5岁时家庭寄养,目前就读小学三年级。儿童E:男,8岁,先天性唇腭裂术后、先天性指趾畸形术后,被遗弃时约12天大,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来访者一般资料 来访者姓名:F(为了保护来访者隐私,故在此隐去真实姓名)。 来访者性别:女。 来访者年龄:21岁。 来访者职业:在校大学生,大二在读。 来访者主要症状:白天昏昏欲睡,晚上睡眠不好。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兴趣,不愿意与同学、老师、家人交往,对学习也失去兴趣。自我评价低。 二、个人陈述 “我和我男朋友L是高中同学,高三的时候我们不顾老师和双方家长的反对恋爱了。高中毕业以後,虽然没有考进同一所学校,但都在这座城市,我们俩都很高兴。我们的父母也基本上默许我们之间的来往了。” “虽然我们学校之间距离很远,但刚上大一的时候L每个星期都会来我的学校找我两、三次。每天晚上都会通电话。但是这种状况并没有持续很久,後来他来找我的次数慢慢变少,到大一下学期的时候,他半个月才来找我一次,基本上都是我去找他,但是我找他的时候他显得很不耐烦,於是我们就经常开始争吵。” “随著吵架的次数越来越多,我就越来越觉得累。很多时候想到了分手,但是又真的舍不得这段将近两年的感情。”

“後来有一次我偷偷查了L的手机通话清单,发现他跟一个女生来往很密切,我给那个女生打电话,骂了她。我当时真的控制不住自己,我完全想象不出来自己会像个泼妇一样骂人!他知道这件事情以後,说我是无理取闹,跟我提出了分手。我追问他和那个女生的关系,他说是学校社团的事情才联系的。我不相信,继续追问,他就根本不解释了。我去找他,他也总是找藉口不想见我。” “到现在,我们已经半年多没有联系过了。但是我心裏面还是放不下他。我知道这样不好,可我控制不住自己啊!分手之後,他并没交其他的女朋友,所以我想那件事情是我误会他了,我很後悔。如果当初我能冷静些,就不会和他分手了。每天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这样想,越想越放不下他,越想越难受。每天心情都很不好,睡觉也睡不好,总是会梦见与L重归于好。什麽都没有心情做:也不想上课,也不想和同学交往。我觉得自己很失败,什麽都做不好。我已经变得完全不象自己了!这真的很恐怖,我不想这样。” 三、诊断 根据来访者敍述,以及了解其既往病史、家族病史。诊断为:一般情绪障碍。 四、咨询方案与策略

老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案主赵某,女,年龄68岁,高中文化,年轻时是单位会计,性格内向。有一儿一女,儿子在上海某外资企业工作,女儿在本市从事教育工作。儿子和女儿都很孝敬,时常回家探望父母。赵某退休后与丈夫每天早晨到社区附近的广场打太极拳,晚上老两口到社区散步,老两口还经常到全国各地旅游,邻居和亲戚都十分羡慕张某老两口,赵某也十分满意这种生活。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一天老两口去散步回来,赵某的丈夫突然胸口不舒服,案主扶丈夫上床休息,没有想到过了一会案主的丈夫就快要不行了,案主急忙拨打了急救电话,120救护车将案主丈夫送到医院以后已晚,赵某亲眼目睹了丈夫的猝死,后来得知丈夫死于心肌梗塞,案主后悔不已,极端自责,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以泪洗面,吃的少睡得少,身体日益虚弱。儿子要接赵某去上海居住也被拒绝,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不愿意去;女儿和外孙女有时来陪伴和劝说母亲也未能让母亲的情况有所好转。赵某每天思念和丈夫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觉得生活没意思,在亲友面前经常流露出随丈夫而去的想法,经常拒绝进食。赵某的儿子和女儿担心母亲的状况,求助社区服务中心,服务中心在了解赵某的情况后,决定让社工小李负责处理该个案。 问题: 1.案主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以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如何对案主进行危机干预? 3.除了危机介入,社工小李还应从哪些方面介入? 答题要点: 1.案主的主要问题如下: (1)案主的自杀危机:案主目前有自杀倾向,经常拒绝进食。 (2)案主的身体问题:目前案主进食差,加上每天睡眠不足,身体虚弱,对身体已经造成危害。 (3)案主的自我认知:案主认为丈夫的病逝与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自我封闭,极端自责,对未来生活缺少自信,觉得活着没意思。 (4)案主的家庭沟通问题:家人的沟通和交流状况不佳,案主认为去子女家居住会给子女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5)案主的人际交往问题:性格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每天将自己关在家中,与平时交往

社会工作个案

社区戒毒(康复)人员社会工作个案 瑞安市华夏之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李频蕾 一、个案基本资料: (一)案主:木军(化名) (二)性别:男 (三)年龄:41岁 (四)婚姻状态:未婚 (五)接案社工:李频蕾 二、个案来源: (一)接案日期:2012年9月12日 结案日期:2013年7月7日 (二)接案原因:案主想改善母子关系,重新寻找工作。 (三)途径:社区禁毒工作人员转介。 三、个案背景资料 案主是社区戒毒(康复)人员,隶属于瑞安市玉海街道某社区。今年41岁,至今未婚,父亲已病故多年,家中现在只有母亲与案主2人,母亲为了维持生计,把家里的房子卖掉了,现居住腾退房。案主1995年10月开始吸毒,1996年1月由于吸毒被抓进戒毒所。戒毒所出来以后,无业,一直在社区戒毒(康复)中,平时在家经常昼夜颠倒,由于怨恨母亲卖掉房子,与母亲关系也不融洽,自身很想出去找工作,但又没有勇气去找,怕找不到。 四、问题及资源分析: (一)案主问题和需要: 1、案主与母亲的关系问题。案主的母亲在为了维持生计卖掉老房子,母子二人只能居住在腾退房,案主不理解母亲经常跟母亲吵架,说自己连个居住的地方都没有,所以到现在还找不到老婆,而产生了不良的怨恨情绪,母子沟通不好。据我们了解到案主母子俩都想改善母子关系,但苦于没有找到合适的方式。 2、没有勇气去找工作。案主由于长期在戒毒所里,社会功能有所欠缺,再加上,长期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同,所以自身生活态度消极,认为没有能力去改变一些现实。 (二)案主的优势: 1、案主改变的意愿强烈; 2、社会支持系统较好(母亲和社区工作人员)。 (三)案主的劣势: 1、是特殊人群,非理性信念比较强; 2、自尊心强,改变的勇气欠缺; 3、对再社会化的认知有偏差,认为自身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五、介入目标 (一)介入目标的计划与理论: 第一步,对案主进行理性情绪治疗。此理论认为人的很多不适当的行为和情绪皆来自个人不理性的理念,人在很多情况下是非理性的。它使人逃避现实,自怨自艾,不敢面对现实中的挑战。当人们长期坚持某些不合理信念时,他会导致不良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大数据”是指以多元形式,自许多来源搜集而来的庞大数据组,往往具有实时性。而在这些大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分析和研究的技术即为大数据技术。社会工作作为一种助人的专业和职业,具有服务对象多和服务场域广等特点,顺应大数据这个时代潮流进行自我拓展,有助于社会工作行业更好地挖掘自身潜力,实现集成式和高效化发展,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数字化助人服务的内容 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于很多行业,在进入社会工作领域时,也需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工作行业的特点及发展现状,在打磨两者之间的契合度中实现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革。大数据的核心功能在于为客户挖掘数据中蕴藏的价值,同样地,应用于社会工作行业,其核心也是想通过数据的搜集整理和统一分析来实现助人自助的过程。因此,数字化助人服务具体来说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社会工作接案方式的数字化运营 当前社会工作的接案方式主要是通过案主自发地寻找机构帮助、社工主动发展服务对象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实现的。我们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建社工机构接案软件或者官方平台等方式,列出可提供的服务类型,案主只需通过手动线上操作即可完成预约,既照顾到了案主的时间和保密性,也更有利于社工档案数据的操作和管理。同时,将这一运营平台在社区或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宣传,也可增强机构的影响力。

二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数字化分析 在接案之后,需要对服务对象的情况有一定了解,搜集一定的资料,而搜集到的资料往往是杂乱的,涉及服务对象的各个方面,这个时候就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对这些数据进行统一的整理和分析。在大量数据的比较之下可以发现一些隐藏的现象的因果关系,从而制订出更加合理、有效的工作方案,例如在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案例当中,通过对青少年上网次数和时间的分析可以了解青少年在哪一时间段内上网的次数最多,其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原因合理安排针对这一时间段内的治疗方案。 三是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预测 社会工作者要对介入案件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记录,而在大数据时代对于记录的要求则是将其转化为数据化的内容以方便查看分析,通过过程中记录的数据可以总结出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而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结果。例如通过记录发现青少年厌学案例中服务对象的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在不断增加,则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某一次考试当中服务对象的考试成绩将会上升。预测的结果可用于检验是否达到社会工作的服务目标,也可作为制订下一阶段方案的参考。 四是服务过程的记录与经验的总结 传承与教育永远是一个行业发展的根基,对一个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言,再没什么比实际的经验更具有启发性。因此,将社会工作的过程记录下来,既可以定期进行学习分享,传授经验,也能够让社会工作者在遇到困境时寻找真实案例的启发。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社会工作个案记录表 会谈纲要 一.确立会谈目的 1、尽快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以便更容易进行下一步计划。更好服务于案主 2、由于案主有重的的轻生念头,把此案按照紧急情况进行处理,迅速介入 3、避免问题的产生,案主有自杀倾向。在会谈中要防止案主自杀情况的产生。 4、恢付案主社会行动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使其自力更生。 二.介绍自己及机构 工作者向案主介绍自己就是什么类型机构,以及来这里的目的,能够为案主提供哪些服务,可以帮助到案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最核心所在介绍一下本机构的服务范围。

三、了解案主问题 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 4、使用技巧 1.建立关系技巧 积极倾听技巧:认真倾听案主的话语,并给予语言、肢体,表情的回应。 同理沟通技巧:工作者要处在案主的背景中去考虑问题。 真诚沟通技巧:让案主感受到您的真诚,给她以亲切感。 2.面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专注、倾听、同理心、鼓励 引领性技巧:澄清、对焦、摘要、面质 影响性技巧: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对质 5、评估 案主就是由家人介绍过来的,就是在赵某同意的前提下做完此次咨询,所以应该就是主动地而非被迫。案主的主要问题案主赵女士在面对丈夫死亡的事情时,心里有许多愧疚。健康状况发生改变,伴有轻微抑郁,且有轻生念头。案主的家人社会工作者帮助案主尽快从伤心、自抑郁中走出来,以避免出现自杀的行为,此刻由于求助者已有自杀倾向,情况危急。机构应利用社区资源来保证求助者的安全,并由社会工作者介入,但前提就是社会工作者必须愿意接受这个案件。社会工作者通过利用专业知识与技巧,帮助案主。 6、干预 最终达到消除案主心里的顾虑,同时解决按住轻声的行为。 7、与案主约定下次见面的时间

个案社会工作考试参考资料

1、个案工作的定义 个案工作是专业工作者遵循基本的价值理念、运用科学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以个别化的方式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与服务,以帮助个人或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生命的潜能,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2、个案工作的含义: 1.是个别化的社会工作方法 2基本价值理念是尊重个性,承认人的价值和独特性 3个案工作融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于一身 4服务对象是感受困难的个人或家庭 5个案工作需要动用资源 6个案工作能够同时提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水平 3、个案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问题的范围:是否局限在心理问题 2对心理问题的探究深度:浅、深(个案工作理论模式中不强调精神分析理论) 3关注点:问题成因与服务方案--个人还是环境 4工作方式:咨询室、走出个案工作室 5是否关注到社会政策、制度是否公平、合理 4、个案工作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差异: 1理念:助人与服务;教育与改造;价值是否中立 2关系是否平等:平等;不平等 3关注问题的层面:心理;意识形态、政治态度 5、个案工作的目标层次:三个 1.解决案主面对的现实问题,排除情绪困扰(短期\具体目标) 2.帮助案主恢复自助能力(中期) 3.发挥潜能、完善人格、趋向自我实现(终极) 6、玛丽·里士满:1917年《社会诊断》与1922年《何谓社会个案工作》 《社会诊断》:总结、概括个案工作的个别化、案主自决原则,并强调社会环境的重要性。第一次将社会个案工作作为一种独立的方法和技巧进行理论发热概括和总结,使之成为独立,可以指导实践并作为学校教育内容的知识体系。 7个案工作的哲学基础 西方哲学基础 1.人道主义2.实证主义3.乌托邦思想4.新教伦理5社会福利思想 中国传统哲学思想1儒家:强调道德、三纲五常2道家:和谐、自由3佛家:博爱 8、个案工作的价值是一套有关人类福利、公平、公正、尊严等发面的理念思想。 9、个案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 1.人的价值与尊严是与生俱来的。 2.每个人的独特性与个别性都应该被尊重。 3.人有获得资源以解决问题并发展潜能的权利。 4.人在适当的资源状况下,均有改变和成长的能力。 10、伦理守则关键性伦理 1、保密:个案工作者对案主所告知的私事或资料有保守秘密的职责与义务。 2、案主自决:案主有自己选择和决定的权利。 3、知后同意:某些服务需案主同意后才能提供。 4、保有专业界限: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不能有双重或多重的关系。 11.、伦理困境 1保密与泄密2自我决定与父权主义3专业界线与利益冲突4专业价值与个人价值 伦理抉择原则1 预防对生命及健康的伤害优先于揭露保密资料的伤害

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第三章特殊教育的法律法规 本章要掌握的基本内容: 1、我国特殊教育相关法规、政策及解读 2、国际相关重要法规及文献解读一、特殊教育相关法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立法权。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982年12月4日通过。第45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 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二)教育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 年3月18 日颁发第10条: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第38条:国家、社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根据残疾人身心特性和需要实施教育,并为其提供帮助和便利。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1986 年4月12日通过,第2、6、11、19、31、43、57条有相应规定。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第十九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第三十一条:特殊教育教师享有特殊岗位补助津贴。第四十三条: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应当高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第五十七条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一)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

社会工作典型案例

学校社会工作案例 一、案主基本资料 (1)、案主于某,男,十八岁,系吉安某高校大二学生。因来自农村,自我感觉在服饰,能力,口才,语言以及风度上都不能和城里的同学相比,而产生了处处不如人的消极心理特征,但是自尊心又极强,不满足于现状,想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展现自己的才能,而且案主是一个在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十足的考试狂,在种种不同的压力和环境下,唯分数是从,忽视了别的方面的学习,培养和锻炼。自从上了大学之后,由于过度的学习和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案主开始出现注意力难以集中,很难像以前一样安安静静的静下心来学习,上课听讲的效率比较低,自我感觉各方面的状态已经滑坡了。在临近期末考试的一段时间里,案主感觉到压力比较大,情绪和心态不够平稳,并且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眠现象。 案主家里共有五口人,有一位70多岁的奶奶,身体比较健康;父亲44岁,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母亲也是44岁,患有慢性肾炎,原先是一名乡镇企业职工,后来因为单位的经济效益不好,下岗在家务农;哥哥也是一名高校大三学生。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父亲的工资,同时因为母亲患病在床,医药费的开支,家庭的日常开支,再加上自己和哥哥高额的学费,这样的开支使得原本已经拮据的家境更加捉襟见肘,总的来说,案主家庭的经济状况比较差。 (2)、案主基本状况 1.健康状况:一般,但是缺乏体育锻炼 2.情绪状况:一般,有时低落,会觉得很孤单

3.精神病纪录:无 4.自毁行为/自杀行为倾向纪录:无 5. 经济状况:目前无经济收入,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给予和奖学金 二、案例分析 1.通过与案主的几次接触后,发现案主主要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信心不足和自卑心理案主家庭的状况是导致他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由于家庭的经济情况比较差且来自于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使得案主感觉到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会有地位和等级的差别,他没有足够的自信心来与同学和朋友保持较好的交流和沟通,人际交往能力不是很好,交往所涉及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案主对自己的品质和能力做出过底的评价,又对自己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导致了自我否定的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表现为消极的自我评价。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评价较低,应该是导致案主其他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独心理孤独是一种感到与世隔绝,无人与之尽行情感或思想交流,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孤独者往往表现出萎靡不振,并且产生出不合群的悲哀,从而影响正常的学习,交际和生活。而且案主不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在课余时也仅仅和自己宿舍的同学走的近一些,和班级里的其他同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缺乏沟通的勇气。这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过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正如前面所讲的一样,由于案主缺乏与别人交往的足够的自信心和一定程度的自卑心理的存在,这是导致案主出现孤独心理的主要原因。同时,案主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因为

社会工作个案案例

一、填空题: 1、文书立卷归档是文书部门的任务,它是文书工作的终结,又是档案工作的起点。 2、档案管理学中的档案整理指狭义的整理。 3、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主要有:区分全宗、全宗内档案分类、立卷、案卷排列和编制案卷目录。 4、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主要表现在来源,时间、内容和形式等几个方面。 5、我国档案全宗的类型,按形成全宗的单位和全宗内容的性质,分为机关组织全宗和个人全宗;按全宗的范围和构成方式,分为独立全宗、联合全宗、全宗汇集和档案汇集四种。 6、全宗从其形成者角度看有组织和个人两大类,组织全宗是全宗的主体部分,在现实中占绝大多数。 7、全宗编号的方法主要有大流水编号法、体系分类编号法和分类流水编号法。一般情况下,采用大流水编号法的档案馆居多,总体效果也较好。 8、全宗内档案的分类方法,按其构成方式,分为单式结构分类法和复式结构分类法两种。 9、立卷改革的推行以“简化整理、深化检索”为宗旨。 10、档案库房建筑应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 11、档案全宗介绍是整个全宗指南的主题,介绍方法可分为逐个介绍和综合介绍。 12、人事档案就是国家在用人治事,以及处理与人有关的事情时所形成的文件材料。 13、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根据其特点分为永久和定期两种。 14、电子文件是内容、结构和背景这三个要素的统一体。 15、电子文件的信息存储密度大大高于以往各种人工可识读的信息介质。 16、电子文件的四个最基本的质量目标:真实性、完整性、可读性和可用性。 17、电子文件的形成是对电子文件从无到有的过程的统称,一般包括创建、流转和传输三类活动。 18、电子文件的分类有实体分类和信息分类两种。 19、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有两种:物理归档和逻辑归档。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归档前后电子文件的存储位置是否改变。 20、电子文件的归档时间分实时归档和定期归档两种。 21、电子文件的移交进馆主要有介质移交和网络移交两种,目前以介质移交为主。 二、选择题: 1、在统计分析中,运用较多的是 B 方法。 A、静态分析 B、动态分析 C、逻辑分析 D、历史分析 2、档案检索语言是一种专用的 D 语言。 A、智能 B、计算机 C、功能性 D、人工 3、《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由主表(字顺表)、 A 、范畴索引、首字笔画检字表和附表、附录组成。 A、词族索引 B、主题词索引 C、关键词索引 D、标题索引 4、《中国档案主题词表》的范畴索引,是将主表中的全部主题词分为 A 个一级类目,103个二级类目,37个三级类目。 A、20 B、30 C、40 D、45 5、档案部门一般采用 C 著录格式。 A、文本式 B、古典式 C、表格式 D、现代式 6、标引工作按照检索体系区分为分类标引和 D 。 A、人工标引 B、机器标引 C、浅度标引 D、主题标引 7、档案标引的质量指标,有 A 、专指度和一致度。 A、网罗度 B、网络度 C、全面度 D、准确度 8、按照国家标准《文献主题标引规则》的规定,主题因素分为五种,主体因素、 A 、位置因素、时间因素和文件类型因素。 A、通用因素 B、客体因素 C、关联因素 D、内容因素 9、档案检索工具在档案管理中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D 、交流作用和管理作用。 A、分类作用 B、综合作用 C、对比作用 D、桥梁作用 10、以纸张为载体的检索工具有两种形式, A 和书本式。 A、卡片式 B、账簿式 C、机读式 D、表格式 11、会计档案和其他类型的档案相比较,有广泛性、 A 、稳定性的特点。 A、严密性 B、严肃性 C、保密性 D、开放性 12、会计档案保管期限中的永久保存为 D 年以上。 A、30 B、40 C、45 D、50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第一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概述 一、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涵 1.概念 残疾人社会工作是针对残疾人和其他身心障碍者开展的社会工作。它不同于一般的残疾人服务,而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各种环境障碍,重新回归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在医疗、就业、教育、文化体育、维权、社会救助、辅助用品用具等方面都需要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性服务。 2.特点 (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 (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 (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 ①家庭 ②亲友与邻里 ③民间非营利组织 ④城市社区服务体系 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 ⑥政府 ⑦志愿者 (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 (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 二、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城镇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经济困难 (2)住房困难 (3)婚姻难 (4)就医难 (5)社会交往难 (6)心理障碍 2.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交通不便 (2)体力劳动困难 (3)医疗困难 (4)社会服务难 三、残疾人的基本需求 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的落实,主要是通过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推动,也需要大量基层的残疾人工作者去努力实践。 2.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 4.就业政策倾斜 5.康复与医疗救助 在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同时,中国政府还积极建立和健全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社会工作者要不断推动医疗救助工作的开展,使残疾人真正得到政策的照顾。

6.伤残抚恤 7.社会保险 8.特殊教育 9.文化生活照顾 尊重残疾人对自己生活选择的权利,需要全社会平等地对待残疾人,使他们有机会平等地获得资源,从而有机会施展能力,对自己的生活作出选择。社会工作者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残疾人提供良好的服务,以满足他们文化生活和相应的需要。 10.改善社会环境 第二节 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 (一)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 1.学习《残疾人保障法》 2.了解残疾人社会组织 (二)开展政策咨询工作 1.掌握有关政策 (1)意外伤害赔偿问题 (2)劳动就业问题 (3)求学问题 2.如何接待咨询 (1)要向残疾人解释社会工作的性质和能够提供的服务范畴。 (2)虽然接待咨询并非专业性质的“接案”,很多情况下仅仅是一般性咨询,但也要认真做好接待记录。 (3)熟悉有关残疾人的法律法规及社会政策,给予尽可能详细的解释。 (4)适当地将当事人的问题转介到其他政府部门、机构、社会组织或社区。 (5)残疾的病人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在接待工伤、交通事故伤残或其他意外事故致残者时,要强调依法处理。 (6)解决各种问题都需要残疾人及家属的积极参与,对智力和精神残疾者的照料需要监护人参与。 (7)在接待咨询时,要认真查阅和收集求助者的各种信息以及必要的文字、影像等资料,并尽可能加以核实。 (三)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 1.残疾人合法权益保障 (1)法律援助的对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符合一定条件的外国公民。 (2)法律援助的条件 ①法律援助的一般条件 b.确因经济困难,无能力或无完全能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公民经济困难标准由各地参照当地政府部门的规定执行)。 ②法律援助的特殊条件 ①盲、聋、哑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或犯罪嫌疑人,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应当获得法律援助。 ②可能被判处死刑的刑事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援助。 ③刑事案件中外国籍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指定律师辩护的,可以获得法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