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五柳先生传》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洛城中学赵磊

点评:山东省寿光市教研室刘湘玉、首都师大文学院刘占泉

《五柳先生传》教学实录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很多的文言文,下面,我说一段文字,请想一想:以前在哪一篇文章中见到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生:《桃花源记》。

师:对,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我们以前还学过陶渊明的什么文章?

生:《归园田居》。

师:咱们一起背诵一下好吗?记不起来的同学可以看一下屏幕。

(师生齐背: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为。)

师:诗中描绘了诗人在优美的田园中劳动,那种情景,充满了诗情画意。那么,陶渊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走近陶渊明,走近“五柳先生”。(板书课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你的课本108页,听老师把课文诵读一遍。听的同时注意看一看,从字、词、句到内容,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师配乐背诵课文,电脑映示)

师:通过听读文章,大家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呢?要善于发现,古人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有时发现一个问

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生:从文章内容来看,五柳先生就是陶渊明本人,那为什么还要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生:他是隐士,写上了名字就不是隐士了。

生:怕写上自己的名字给自己带来麻烦。可能是怕文字狱。

师:那个时候可能还没有文字狱吧。孟子曾经提出过“知人论世”的读书方法,就是在读一篇文章时,要深入的

了解诗人的生平、思想、品德、遭遇以及诗人所处的时代状况,否则就不能真正把握文章的主旨。那么陶渊

明所处的时代是什么样的呢?

生:他生活在东晋末年。社会黑暗,政治腐败,名门望族世袭高位,而有志之士却不能做官。师:你的学识可真渊博!晋末反动的门阀制度已发展到了极端,可以说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那陶渊

明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其目的是什么呢?谁来为刚才的那位同学解答

一下?

生:这样说的目的是把自己排除在了名门望族行列之外,这与当时的社会风气背道而驰,以此来反抗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这句话好像有些矛盾?喜欢读书,为什么又说读得不认真呢?师:“不求甚解”的“甚”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过分。

师:这句话的意思是——

生:不过分注重细枝末节的东西。

师:那他注重是什么呢?

生:“每有会意”,注重的是文章的意旨。

师:这可算得上是上乘读书法哩,我们为它注册个商标吧,就叫——

生:就叫“不求甚解读书法”吧。

师:那你能不能为同学介绍一下这种读书方法呢?

生:拿过一篇文章,先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抓住主要的意思,暂时绕过不明白的地方,以后再逐步解决。

师:你的悟性可真高啊!课下可别忘了注册哟。(生笑)

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性嗜酒”的“嗜”是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愿为他解释一下?

生:“嗜”就是爱好。

师:是爱好吗?有一个词是叫——

生:嗜好。

生:过分爱好才叫“嗜”。

师:据说,陶渊明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去谋官。他在当彭泽县令的时候,一到任,就下令部下把自己的属地全

部种上糯米,知道为什么吗?对,糯米是用来酿酒。他说:只要有酒喝,我就心满意足了。可是他的妻子却

不同意,两个人争执不下。最后,陶渊明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五十亩地种上了大米,而把剩下的全种上了

糯米。可见,在他老人家那儿,喝酒可比吃饭重要的多呢。(众生笑)

生:“造饮辄尽”是什么意思?

(师介绍猜读法:结合上下文,联系已有经验,请学生组词并解释。造:造访,到。辄:浅尝辄止,就)

生:“曾不吝情去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师适时讲授翻译方法,“信、达、雅”,信,即为忠实可信,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达,即为通达,语句要通顺流畅;雅,文笔要优美,典雅。引导学生直译一遍,再意译一遍。生直译为:不曾挂心离开或是离下。生意译为: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无牵挂。)

(运用所学的翻译方法,生通译一篇课文。一生读,一生译,同桌、前后桌合作)

师:这篇文章的内容大家都能了解了,那么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内容说一说呢?(一生复述)

师:有人说,陶渊明的文章都达到了“入画”的效果,如果说我们刚才背过的《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中分别描绘了一幅风景画,那么,你觉得《五柳先生传》中描绘的是一幅怎

样的图画呢?

生:风格画、人物画、肖像画、自画像……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有见地,我们还是叫它“人物画像”或“自画像”吧。你们看,不经意的几笔点染,就把“五柳先生”的音容笑貌全给勾画出来了。这篇文章是按照史传体例写的。这种文体最早见于《史记》,它一般分为“传文”和“赞”两部分。前者用来叙述人物的生平行事,后者用来评价人物品格。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你看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自己的?又是怎样写的?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讨论后,指名回答。)

生:写了自已的生活。“环堵萧然……箪瓢屡空,晏如也。”

生:写了自己爱好。“好读书,不求甚解……吝情去留。”

生:写了自己的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生:写文章。“常著文章自娱……以此自终。”

生: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因以为号焉。”

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在第一部分中,作者分别写了自己名字的由来、性格、爱好(读书、饮酒、写文章)和生活,如果你能把这几个方面的句子连起来,第一部分的内容你就能背诵下来了。这就个线索就好比是一条藤,再加上几个可以帮助你记忆的词语,就是瓜了,就叫做顺藤摸瓜背诵法吧。同学们能不能找几个可以

帮助你记忆的词语?

生:课文中有很多个“不”。

生:一共有九个“不”。

师:大家看着黑板上的提示,试着背一下。

(师生共同背诵。)

师:大部分同学都能够背诵下来。从文章中我们可以看出,五柳先生平日不把功名利禄放在心上。其实,陶渊明也并非天生的隐士,他从小便有“大济苍生”之志,满怀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美好幻想,寒窗苦读,遍访名士,三十岁几经周折才谋得一个彭泽令的小芝麻官,不仅经世济民的远大抱负难以实现,而且还要降志辱身,和官场里的那些人逢迎周旋。其间因为他不向权贵屈膝献媚,“不为五斗折腰”,因此弃官归隐田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个故事的?

生:陶渊明在做彭泽县县令的时候,郡官派督邮来视察工作,县史就叫他穿好衣冠迎接,他叹息说: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当天,就辞官归不干了。

师:一纸痛快淋漓的《归去来兮辞》,使官场里少了一个畏琐的小人物,而诗坛上却擎起了一支如椽大笔,一扫

六朝浮华的陋习,开一代田园诗风。陶渊明一生著作颇丰,仅《饮酒诗》便有20多首,其中一首中这样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下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电脑映示)那种恬谈的、与世无争的态度和安然自乐的心境囊括其中。不仅如此,陶渊明对待生死也非常看得开,他甚至在死前两个月还为自己写了《拘歌》呢:“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崔侥。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电脑映示)诗中描绘了自己死亡的时间、出殡的季节、坟地的环境有以及入葬后亲人的反映和自己灵魂的归所。面对死亡,他能如此超脱。那么,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课文呢?

生:恬谈的、与世无争的、心无杂念的、心情坦然、放松。

师:对。你可以在心中想像着陶渊明是如何安然自乐,心无杂念,读的时候,心情恬淡,放松,达到忘我的境界,就像于漪笔下的国文老师“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甚至可以摇头晃脑,得意忘形。你能不能试着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课文。指名读,学生自评。)

师:看来,同学们都能理解五柳先生的风格,那么他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呢?你能不能找出有关的句子。

生:说自己是黔娄一类的人,“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

师:你能明白这两句话的意思吗?

(生讲解意思。)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

生:看注释知道的。(生笑)

师:我们读书的时候,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要看注释,如果注释上没有,就要查资料或者是查工具书,这就是人

们所说的“立体读书法。”希望同学们都要学会运用这种好的读书方法。

师:我们以前也学过陶渊明的不少作品,对于陶渊明我们也有所了解,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陶渊明生活简朴,不慕荣利。

生:他态度随和,性情平静,与世无争,就像是出家人一样。

生:我觉得陶渊明不敢面对现实,不敢与现实作斗争,而是选择了逃避,他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

师:这个同学的回答非常有见地,“我觉得”这种回答很好,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没有同学想反驳他?

生:我觉得陶渊明归隐后,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可以让整天为功名而奔波的人感到羞耻。生:可是他面对贫困的生活却不去改变,还是安然自乐,我觉得他没有上进心。

生:他虽然归隐了田园,却不能真正的脱离社会,他只是在精神上自欺欺人罢了。

生:你们为什么总是看到别人的不足,而不去看他的闪光点呢?如果他不归于田园,如果他不与世无争,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文学作品流传下来,那么你们还读什么?还欣赏什么呢?还评价什么呢?

师:真是“口锋如刀”啊,刚才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侧面评价了五柳先生。我们不能苛求古人,陶渊明不满于当时的政治和当时的社会,他要逃避的是官场,但他不可能逃避生活。……我们学习文言文,不仅要记诵、品评、领会要旨,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会积累。积累文中好的句子和四字短语。你看一看,本文中值得你积累的内容有哪些?

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师:为什么要积累它?

生:我要把读书当成是一种乐事,读书可以使我精神愉悦。

生: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我要像陶渊明那样淡泊明志,不为名利所累,活得渊洒一点。

生:不慕荣利。我要用这种话勉励自己,不去追求名利,多做些有益于他人的事情。

生:闲静少言,我很欣赏他的这种气质。

生:我想积累黔娄之妻、不为五斗米折腰、箪瓢屡空。这些典故,我想写作文的时候可能会用得着。

师:在这里,我介绍一种积累的方法给大家,叫卡片读书法。(电脑映示)鲁迅写作《中国

小说史略》,分类摘抄的卡片有5000多张。我们可以用此法对所学课文的内容进行梳理,从而形成知识板块。大家在课下把自己想要积累的内容做成读书卡片,注意卡片的体例要一致,在固定的位置注明项目、编号、类别、题目、作者、出版社、摘抄的时间等。大小要适当,便于收藏。下面让老师来小结一下:乡村的夜,分外沉寂,劳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已酣然入睡,月华如水,洒满冷冷清清

的小茅屋。主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屈指算来已有数载,那南山下的豆苗已复茂盛,那东篱边的菊花正在怒放,檐后的榆柳已蔚然成阴,堂前的桃李已下自成蹊……这时月光移上宅边的五柳树,树影婆娑,婀娜可爱。老人不禁思绪如潮,浮想联翩,铺纸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五柳先生传》。

(师生在配乐背诵中下课。)

[刘湘玉评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可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塞给学生知识更重要。赵磊老师的这堂课,不求句句串讲、字字落实,而是贯之以文言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读的方法(知人论世读书法,入情入境读书法,立体读书法)、译的方法(信达雅的翻译原则,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猜读法)、背的方法(重点词语背诵法,线索背诵法)、积累的方法(卡片读书法),在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的前提下,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地参与学习,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实现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探究发现,在读读背背中积累语言,在各抒己见中升华认识。

在赵老师的课堂上,始终洋溢着一种亲和力,散发着一种感染力,师生在积极、友好的交流中,质疑、探讨、辩论、创建。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老师由课堂的主角变为平等交流中的首席,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热情的鼓励学生说出了不同的声音,发表了自己独待的看法。

从学生“口锋如刀”的争辩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表情中,从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精神状态是生机勃勃,学生的思维在交锋中已迸射出闪亮的火花。师生在对文本进行二度解读的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学习的方法,我想,更重要的是一种批叛的思维,一种人格的影响,这才是最可珍贵的。

[课后谈]

也说说“方法”

刘占泉

过程与方法,无疑应该特别重视,使这个维度发挥出应有的制约作用。但是,“方法”不能与“过程”脱节,——我们是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和运用“方法”,形象地讲,即:授之以渔的目的是逮住鱼,不是逮住一堆“方法”。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赵磊老师执教的文言阅读课,我觉得特色是鲜明的,其中,查找文字疑点并妥善解决、指导背诵、利用卡片来积累语句等,尤其做得扎实、漂亮。读的是文言文,所运用的学习方法也应该合乎文言阅读的特点,满足相关的教学需要,这方面赵老师把握得准确,具有比较强的教学自觉性。

但也有可以商量的地方。比如,翻译方面的“信达雅”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知人论世”的要求是不是一定要提出来?(思想内容之“睛”点明即可,深究是否有必要,能不能“深”得下去?)如果旁生的枝节适当删刈一些,集中力量顾及课文本身的文字,诵读美读,含英咀华,或许可以更从容,更细致,更扎实。

由此我想到,学习“方法”与运用“方法”的有机联结,其背后还有一个要害问题,即如何在文言教学领域里有的放矢和因地制宜。文言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若是算笔大帐,不能不叫人触目惊心:现在上中学的学生,小学六年几乎没有怎么接触文言语料(极个别的实验学校除外),这当然不合理,甚至是一种战略上的失误。木已成舟,我们一时还管不了。但看到矛盾,尽力弥补,还是应该做的。也就是说,中学六年,在语文课时锐减的情况下,要为文言教学设置“特区”,想方设法针对其特殊需要来调整战略安排。具体讲,就是充分照顾到文言阅读与白话阅读的差别,在咀嚼文字、积累语料、增强语感方面多下功夫,花足气力。准此,文言教学的主要方法,最好切合文言教学的主要目标。有些可以挪到白话文里做的事情,能否不搅和在文言教学的极其有限的课时里恣意延伸扩展?

因此,我非常赞赏赵老师采取诵(美)读课文的作法,他叫学生体会陶潜作文时的心境,读的时候,模仿于漪老师笔下那位国文先生“头与肩膀左右摇摆”,鲁迅笔下寿镜吾老先生读到高兴时摇头晃脑,——这实质上是在强调用读文言的腔调来读文言。当今,这样教文言,属于另类吧,我却赞赏这样的“另类”,以为如果在文言方面尚未入门的时候,把文言语料和白话语料用同一种读法来读,朗读和教读,都是不对的。赵老师还用其他方法帮助学生熟悉课文语句,掌握背诵的“诀窍”,积累文言语感。这些,都是文言教学本身所特别需要做的事情。联想到近些年经常接触到横生枝节的文言阅读课,不好好学“文言”,却在其他方面装点得花团锦簇,的确有喧宾夺主的弊病,浪费了文言学习的宝贵时光。

总之,首先要算大帐,叫“方法”种种有所附属,有自己的依归。我认为,“方法”永远是第二位的东西,是为养成能力而服务的。就像游泳的方法、捕鱼的方法一样,一是要真正于学习方法的人有用,二是要在运用中真正掌握住,三是要将方法变为习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必须学会游泳,必须捕到鱼,否则“授之以渔”就成了一句空话。鉴于今天的母语教学现状,这层道理,在文言学习领域里,尤其有必要广为宣讲。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一

《五柳先生传》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3、熟练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积累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2、“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串讲课文,弄懂大意 2、背诵课文教学重点:掌握“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重点词语。 教学难点:1、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 2、翻译“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教学步骤: 一、简介作者,导入新课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人,著名诗人。他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许多人不择手段,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辞去官职,躬耕僻野,过着简朴的生活。本文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与志趣。作者正是通过五柳先生“颇示己志”,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熟读课文,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嗜shi 辄zhe 吝lin 褐he 箪dan 汲ji 俦chou 觞shang 三、串讲课文,疏通大意 四、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1、完成p131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检查背诵 2、体会本文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3、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学习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理解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是一种读书方法,即读书不死抠字句,而要求真谛。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博厚中学吴芬 一、说教材。 《五柳先生传》是作者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这是一篇文言文,篇幅精短,但内涵深刻。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二、说目标。 根据教材编排,文言文的学习在本册书中所占比重较大。课标要求,对文言文的教学要在多层次诵读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为此我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是:①通过初读,达到读准的目标,并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②在品读中了解人物志趣、性格,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特点,并通过分析人物的精神风貌,学习他精神、性格的进步方面;③背诵课文。教学重点:①疏通文意,背诵课文;②了解陶渊明的志趣性格。教学难点:

理解陶渊明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四个层次的诵读:第一层次,初读,疏通文意;第二层次,品读,探究文理;第三层次,诵读,加深理解。在此过程中,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运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说教学流程 第一环节,由谈话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回忆陶渊明,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温故而知新。并思考:在陶渊明眼中,陶渊明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环节,采用分层三步读书法,全面学习课文内容,并从深度、广度两方面拓展文本内容,力求让学生达到由文及人、由人推己的读书境界。 第一层次:初读,正音,疏通文意。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语音正确,语句通顺,并让学生找出文中生字,然后正音,力求达到读准的目标。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主备人:学科审核人: 教研组长:年级主任: 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积累“晏如、汲汲、戚戚、不求甚解”等词语。 2、感受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不慕荣利、旷达乐观的品格和情趣,培养高洁的志趣。 3、学习本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2、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学习难点:体会本文用简洁的语言描写人物的写法。 学法指导:熟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了解五柳先生的品格和情趣,理解五柳先生的读书态度和方法,体会本文人物描写的方法,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少年时代由于受家庭和儒经的影响,曾有大志。二十九岁出仕,但一直做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三十九岁时,思想有了很大变化,又一度为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不久解职而归。终年63岁。 预习案:1、给下列字注音:戚()觞()汲()嗜()辄()吝()箪()黔()俦()晏()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 ..号焉()() ..其姓字()因以为 不慕.荣利()不求甚解 ..()性嗜.酒() ....()每有会意 亲旧 ..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 期.在必醉()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也() ..()箪瓢屡.空()晏如 颇.示己志()以此自终.()不戚戚 ..于富贵() ..于贫贱()不汲汲 极其言兹若人之俦.乎()酣觞.赋诗()以乐.其志() 3、解释下列句子: ①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③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④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4、五柳先生有哪些爱好? 5、五柳先生性格有什么特点? 6、你觉得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训练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①亦不祥.其姓字()②性嗜.酒()③辄.尽() ④亲旧.知其如此()⑤每有会意 ..()⑥或置.酒而招之()⑦颇示己志.()2、用原文内容填空:①写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是:。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第22课《五柳先生传》

语文八年级下册教案 22.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投影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ì) 辄(zhé) 吝(lìn) 褐(hè) 箪(d n) 汲(jí) 俦(chóu)觞(sh ng)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 一、学生朗读课文 二、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 归园田居说课稿(精选4篇) 归园田居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归园田居》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它是陶渊明归隐后的作品。写的是田园之乐,实际表明的是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心声。学习该诗,有助于学生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感受者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因此,它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学生通过小学、初中的系统学习和本册古诗部分的集中学习,初步掌握了读诗的基本方法,有了一定的古诗鉴赏能力,但是还未能形成成熟的稳定的学习方式。同时,本单元学习是高中第一次接触古代诗歌,诗歌语言上的障碍和时间上的跨度对他们来说都是学习上的困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他们设置学习情境,提供合作探究的机会。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感悟内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

会作者的人生志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真确看待归隐行为,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背诵并默写四首诗。 2、体会诗词的意境美、语言美。 难点:激发学生想象,再现诗歌画面,深刻体会景物描写中蕴含着的深厚的情思。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诵读法; 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 4、点拨法。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研讨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归园田居》是略读课文,但它又是属于高中阶段学习古诗文的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导语:本文中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虚心;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你能对这两层含义谈谈你个人的见解或看法吗?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不求甚解公开课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举例论证所用论据需具备典型、全面的特点 教学难点:掌握驳论文的论证结构及其内在逻辑 教学流程: 一、导 1、“不求甚解”的字面含义是什么?对于中学生来说这种读书态度是否可取? 2、世人对于“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怎样的?作者邓拓又对“不求甚解”发表了什么语出惊人的观点?正确的态度又是怎样的? 二、定 1、阅读课文,划出每段中最能反映该段中心观点的句

子。 (尤其注意从正面表观点的判断句) 2、本文属于何种实用文体?依据论证思路划分属于哪一小类 (驳论文) 3、驳论文是用文字和别人在思想上打仗。驳论分文“破”和“立”两个环节。前者是攻取别人的阵地,后者是牢牢守住已经占领的阵地。 本文哪些段落为“破”、哪些段落为“立”? (第一段到第四段为“破”第五到第六段为“立”) 三、破 1、世人眼中的“不求甚解”与“求甚解” 思考:(1)世人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世人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如何? (3)世人用怎样的行动“求甚解”? 2、作者眼中的“不求甚解” 思考:(1)作者怎样理解“不求甚解”? (2)作者认为该怎样“不求甚解”? 3、作者是怎样反驳世人的理解从而证明自己的观点的? 梳理第二、三段 (引经据典,正本清源,补全缺失要素,把握核心价值) 4、先破后立的议论思路有何益处?

《五柳先生传》说课稿

《五柳先生传》讲课稿 《五柳先生传》讲课稿 今天我为大伙儿讲课的课题目是《五柳先生传》。选这一篇课文作为讲课内容是因为我想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解题—-背景介绍-—串讲翻译——字句深析——背诵记忆”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探究。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五柳先生传》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这个单元所选的古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无不渗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深刻感悟与深入考虑,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与理想人格的追求、《五柳先生传》全文173字,在如此简短的篇幅里,却从思想性格、喜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她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柳先生传》虽讲是作者自况,却不等于全面纪实,而是创作、它着重刻画的是一种人物精神,一种“陶渊明精神",是陶渊明千百年来给人印象最深、影响最大的精神、全文语言简约凝练,多用否定句,值得品味、 二、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的确立 《新课程标准》对中学时期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与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

的熏陶”因此,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2、通过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掌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整体感知文言文的能力;2、品味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德育目标: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知识目标也是这节课的重点。《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一辈子的有益启发”。我设想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这一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阅读体验来掌握人物性格及精神。这是这节课的难点。另外,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也是一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取朗读探究法与讨论点拨法。“读”是文言文学习不变的主题,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在略读、精读、品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探究问题。课堂上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讨论,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 学原则。此外还利用多媒体展示辅助教学。 三、教学过程及教学安排 1、导入新课 学生课前预习课文,搜集有关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资料。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题目解说】 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清高不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道德品质与节操。 【走进作者】 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背景链接】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日。他所处的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是精神上的大解放,人格上思想上的大自由的时代。这种精神上的大解放、大自由,造就了魏晋时代特有的一种人格魅力,他们潇洒、浪漫、旷达、真率,这就是魏晋风度,也叫魏晋风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就是魏晋风流的代表人物,是让许多人仰视的高士。 【字词全解】 ⒈生难字词 嗜(shì)吝(lìn)赋(fù)瓢(piáo)蔽(bì)屡(lǚ)晏(yàn)戚(qī)兹(zī)欤(yú)汲(jí)颇(pō) ⒉虚词 以:①因以为号焉【介词,把、用】②以此自终【凭借或连词,不翻译】 .之:①或置酒而招之【代词,他】②葛天氏之民欤【助词,的】 其:①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句首语气词,表推测】②亲旧知其如此【代词,他】 ⒊古今异义: ①每有会.意(古: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今:指领会别人没有明白的意思)②好读书, 不求甚解 ....(古: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今:只求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含贬义)③造.饮辄尽(古:到,往;今:制造 ) ④赞.曰:黔(qián)娄之妻有言(古:常用于传记体文章的结尾处,表示作传人对传主的评论。今:夸奖,夸赞 ) ⒋一词多义: 言:①闲静少言【说,说话】②黔娄之妻有言【言语,话】 如:①晏如也【......的样子】②亲旧知其如此【像】 许: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②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表示约数,左右】 志:①以乐其志【志趣,志向】②处处志之【做标记】 ⒌词类活用: ①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②亲旧 ..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③以乐.其志:为动用法,为……感到快乐.④性嗜酒:名词用作动词,喝酒 ⒍特殊句式: ⑴省略句: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教案

22 五柳先生传 鄞州区横街镇中学许鹏浩 教学目标 1、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2、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态度。 3、了解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 4、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重点 积累文言词语,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五柳先生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入: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2、作者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生于东晋末期,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年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从少年起就经历了很多政治上的纷扰,后来出仕(当参军和县令这样的小官)到归隐,更遇到了晋宋易代的变迁,他对社会的动乱和官场的丑恶是很不满的。他归隐时四十一岁,虽然有不少复出机会,但直到晚年也“不肯复仕”。六十三岁去世,后人称他为靖节先生。著有《陶渊明集》。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 二、初读感知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划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质质疑问难,翻译全文。 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全文写了五柳先生哪些方面内容? 三、细读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请找出。 2、从他的性格和志趣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性格:闲静少言,不慕名利。 安安静静的很少说话,不羡慕荣华利禄。——一个宁静淡泊的人 生活:家贫;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一个安贫乐道的人 志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一个志趣高雅的人 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一个率真放达的人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一个自得其乐的人 通过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

人教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 第4单元 13. 短文两篇 不求甚解 说课稿

《不求甚解》说课稿 1教学目标 1.以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为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 2.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简单的议论文,在此基础上学习驳论文,大部分分学生没有任何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 (2)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论述的语言十分简练,在学习时体会其作用。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活动一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十年寒窗,伴着馥郁的书香,我们一天天长大了。请你坦诚地告诉大家:你喜欢书吗?读书的过程你有哪些感悟? 活动2【讲授】活动二

资料助读 1.“不求甚解”的出处。 出自陶潜的《五柳先生传》:“好读书,不求甚解。”原意是读书只领会要旨,不过于在字句上花功夫,属褒义。 2.作者简介。 活动3【讲授】活动三 1.让一个学生朗读全文,其余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 ①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②这位同学读得好在哪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快速阅读《不求甚解》,边读边思考: 找出“不求甚解”在本文中的含义。 活动4【讲授】活动四 学生自主提出有关的问题,分小组研讨。 ①“好读书” 和“不求甚解” 有什么关系? ②肯定“不求甚解” 的方法为什么要反对马马虎虎的态度? ③本文主要讨论了什么问题,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活动5【活动】活动五 拓展训练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22《五柳先生传》导学案第2课时

第二课时 组名:姓名:学习评价: 一、导入新课:以抽问作答的方式复习课文重点文言词汇和句意 二、合作探究★步骤一【整体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初步理解,请用课文语句作答(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 (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 (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 (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 (6)、读“”,我们看到一个自别于名门望族、不慕荣利或淡泊宁静的五柳先生。(7)、读“”,我们看到一个恬淡自足的五柳先生。 (8)、读“”,我们看到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或胸襟开阔,意存高远五柳(9)、读“”,我们看到一个率真放达的或开朗乐观的五柳先生。(10)、读“”,我们看到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11)、读“”,我们看到一个卓尔不群、不随世俗的五柳先生。 2、本文主要从哪些方面来写五柳先生的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来 主要方面相关内容 籍贯姓字 思想性格 乐趣爱好 生活状况 人物形象 ★步骤二【重点把握】:请各小组长指导各组同学再次感情朗读课文,并做好展示准备 1、文章的结构模式有什么特点本文第1、2段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 2、第1段第一句话讲了什么 3、为什么自号“五柳先生”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风貌 4、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5.“嗜酒”说明了什么喝酒为什么要“期在必醉” 6、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7.作者常写文章,目的是什么 8.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晏如也”这种精 神值得提倡吗 9、怎样理解“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的含义 10.何为“赞”赞语中的那一句话和“传”中的语句照应对作者的这种性格,该怎样看待 赞: “不戚戚于贫贱”照应;“不汲汲于富贵”照应 “衔觞赋诗,以乐其志”照应 11、“赞”与前文有何关系这种仿史传的写法有何好处 1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作评价)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下)5doc初中语文

第22课《五柳先生传》教案(人教新课标初二 下)5doc初中语文 ------深圳市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孙家祥知识与能力: 1.明白得五柳先生的形象确实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把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过程与方法: 以点拨为主,多练习朗读,注重明白得重要语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亮的写人方法。另外把握与明白得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明白得: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时刻: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闻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专门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形。。 (幻灯片显示。)

给以下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 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如何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表达,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颂扬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什么缘故〝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因此〝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管?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管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能够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管,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亮。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归园田居__其一 说课稿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归园田居其一》。接下来,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归园田居其一》是编排在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四单元第四个课题《汉魏晋诗三首》中的其中一首。“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诗歌是诗人真情实感的咏唱,是心灵对现实的应答。《归园田居》组诗共有五首,写于陶渊明辞官归隐后的第二年,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代表作,描述了作者由官场回归农村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通过学习本文,将使学生进一步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培养人文素养。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诗经》两首、《离骚(节选)》、《孔雀东南飞》,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因此,学好本课为学好以后的诗歌可以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包含的一些重要的知识点和思想,为以后学生在学习理解类似的诗歌并为简单地鉴赏诗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人及诗歌创作背景 能力目标:2.赏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运用的艺术手法。 情感目标 3.体会诗人淡泊宁静的人生志趣和返璞归真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对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层层分析诗歌内容,赏析诗歌的艺术手法。 一、教学方法 根据以上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和层层分析法。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诗歌 首先让学生做一个选择题:如果大家走入社会,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做大官,有名有利:二是做农民,平平淡淡。由学生自由发言之后引出陶渊明的选择。这样既扣准了陶渊明田园诗中所寄托的人生理想,又能体现语文教学“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精神,引发学生兴趣,从而导入诗歌。 (二)、作者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 所谓知人论事,要赏析一首诗歌,也应先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写作背景,这样才更能准确把握作者诗里面的“心志”。由于在初中,学生已经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饮酒》《陶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文章,学生对陶渊明及其隐逸思想都已有了解,这个环节,我决定让学生自己说,我摘取重要信息特别是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节课思想内容的信息作简单板书再作引导即可。当然为了达到良好的课堂气氛,我事先布置学生自己动手查找资料并整理,并监督其落实完成。 (三)解题。通过以上环节,学生自然对陶渊明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接着,我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五柳先生传》导学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作者托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体悟主人公性格志趣和安贫乐道的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3、学习抓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的写人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体会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2、积累字词,理解内容。 学习难点: 1、陶渊明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 2、“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的理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李白诗云“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同学们可知诗句中写的人是谁? 是陶渊明。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桃花源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景色怡人,远离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世外桃源。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五柳先生传》,进一步了解陶渊明的生活状态、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二、作者简介 陶渊明,名潜,别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人称“靖节先生”。曾经做过彭泽令,东晋文学家。代表作:《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共五首,《桃花源记》 三、检查预习情况 1、读音 辄zhé尽短褐hè黔qián娄曾zēng不箪dān瓢俦chóu衔觞shāng 2、朗读检查。齐声读,老师正音。 四、朗读训练。 1、自读,从节奏,语速,语调,读音等方面训练,读出感情。 2、指名读书,其他人听后评议。 3、老师范读,听并用\ 划出节奏。师教读。 4、齐声读。 五、解读志趣

先生无名无姓,不知哪里人,得号缘由:“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以柳树为号,柳之扶风正如隐士的高洁飘逸,先生又有哪些志趣呢? 1、找出文中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说说你是否喜欢五柳先生,理由是什么? 2、性格: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3、志趣(三大志趣) 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 饮酒---------“性嗜酒,造饮辄尽,期在必醉”---------率真放达 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自得其乐 4、生活状况:“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箪瓢屡空,”但是他“晏如也” ---------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 5、“赞”语中哪句与传文中“不慕荣利”相照应?并谈谈你的看法。 不慕荣利------“不汲汲于富贵” 6、写作特点:多用否定句,“不”字为一篇眼目(共九个) 六、作业设计 1、读注释,自主翻译。 2、背诵课文。

五柳先生传课时教案

精品
课时教案
课题
第 22 课《五柳先生传》第一课时
课型
年月日 新授
教学
1、 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 2、 背诵课文,增加对文言文的语感。
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扫除生字词,准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掌握文言文朗读的基本方法。
教具及实验
仪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
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
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
教 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
亲身从事耕种,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
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
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
学 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
先生传》。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课件呈现,见上)
1、 学生小组内轮读
二、 第一次先学后教(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词)
过 2、教师检查。请学生轮读课文,要求读音准确,声音洪亮,
课文,给读错的字 词订正字音。教师
吐字清楚。节奏恰当。 注意下面生字的读音:
巡视,解答学生疑 问。
程 嗜 辄 吝褐 箪 汲 俦 觞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继续巩固文言文朗读的 基本方法) 刚才同学们的朗读读音准确,声音洪亮,但是在朗读的速度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 文。师生评价。
和节奏方面还有不足,那么,文言文在这方面有什么要求呢 ——教师就朗读速度节奏提出明确要求。 朗读,总的说来,速度宜慢,慢一些才有时间去品味文中的
3、学生小组内反复朗 读,各小组推荐一人 参加朗读竞赛。
可编辑

完整版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6.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 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分) 《五柳先生传》复习学案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 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 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精要笔记: 文章托五柳先生为名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独立与世俗之外 的隐士形象,赞扬了他 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一、 解释下列词语 1何许人也 ______ 2不详_ ___________ 6期 __ 7吝情 11 汲汲 ________ 二、 翻译句子 1好读书,不求甚解 _______ 2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 而退,曾不吝情去留。_ 4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5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理解 1.根据课文内容填写。 ① 表现五柳先生喜爱读书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五柳先生名号的由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全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柳先生有哪三大志趣(用文中原句或词语回答)?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 .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二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 5.文章 结尾提到“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愿望 我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亲旧 _____ _9晏如也 13觞 3会意_ 去留 12俦 5造饮辄尽造 _______ __________ 10戚戚 3既醉 ,达到了 ,达到了 ?(2 分). ?(2 分)

22.五柳先生传(优秀教案)

《五柳先生传》 知识与能力: 1.透过作品初步了解自传的特点。 2.感受作品自然平淡而又形象鲜明的语言风格。 3.通过诵读,理解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感知文意。 2.反复诵读,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陶渊明的相关资料,培养探究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作者“不慕荣利”“守志安贫”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1.结合背景、材料,体悟作者情感。 2.鉴赏文章语言,学习用简明语言展示人物精神品质的写法。 引导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 二课时 一、导入 今天上课有两条要求:第一,身心放松,平等相处,无拘无束,谈论自如;第二,沉下心来,读出自我,开动大脑,读出困惑。那怎样才叫读出了自我呢?就是要读得感同身受,入情入境。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提出过读

书的四个步骤。曰:“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我们不妨照此方法读读今天要学的课文《五柳先生传》。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范读、自由读、重点读、齐读结合。 易读错的字: 2.指定学生逐句翻译全文,师生共同点评。 (1)补充注释: 亦不详其姓字详:详细地知道。 或置酒而招之置:置办。招:招来。 曾不(zēnɡ)曾: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竟”“却”“简直”。 吝情(lìn)吝:舍不得。 晏如晏:安逸,闲适。如: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 自娱娱:使欢乐。 颇示己志颇:稍微,略微。 以此以:依靠。此:这些。 以乐其志以:用来。 (2)一词多义 (3)词类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形容词用作名词,亲戚朋友 以乐其志: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乐 (4)文言句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说课稿

一、对教材的理解 1.先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 中国的传统文学博大精深,诗歌犹如其中的一泓清泉,常常能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清凉的慰藉。陶渊明更是我国诗歌史上一个重要诗人。他,不仅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的诗歌更对晋以后的唐宋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饮酒》则是他“田园诗”中的一首很有代表性的诗作。 这首诗表达了陶渊明归隐之后的思想,赞美田园生活的无限美好,流露出诗人融入自然的那种闲适自得的感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与憎恨。虽然八年级的学生对陶渊明并不陌生,但对其思想的高度,对其历史地位并不十分了解,所以利用这首古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加深对作者的理解。将作品与作者进行有效的整合,让学生不仅学到学习鉴赏诗歌的常见方法,而且在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的同时,体会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的确定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要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联系”;而对诗词的学习,新课标指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于是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为以下几点: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韵律节奏,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 2.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3.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能力和初步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真意”“悠然”等词句的含义以及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不少古代诗词,对古诗词的格式、朗读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对本诗的作者陶渊明并不陌生,前面已经学过了陶渊明的多篇古诗文,其中有古诗《归园田居》,古文《桃花源记》,传记《五柳先生传》,对其人其诗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也积累了很多名句。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学生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只要教师引导得法,学生领会诗歌的内涵,达到“以诗解诗,以文解文”的目的是可以实现的。 三、教学理念:出于对教材以及作者陶渊明这样的理解以及学生实际,加之诗歌这种文学体裁能启发思维,开拓视野,陶冶情操。为了将这首诗讲出味道来,让学生能从多方面收获。在教学理念上我遵循以下两点: 1.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2.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说教法学法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及手段实施教学。 1.朗读欣赏法 2.讨论探究法 3.情境设置法 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五、说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_《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五柳先生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诵读,识记重要文言字词,扫清文字障碍,从而疏通文意,把握内容;(2)使学生了解相关传记知识,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并形成分析文章、把握主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层读书法,即通过初读—译读—研读—品读—悟读—醉读的程序; (2)采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文言现象;同时教师巧加点拨,让学生了解人物志趣、生活状况、性格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学习陶渊明“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精神风貌; (2)教会学生辨证认识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分析作者的性格志趣,理解作者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正是春暖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说起柳树,一直是中国文学所歌咏的对象,早至《诗经》就有“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的诗句,唐代的贺知章的《咏柳》更是耳熟能详,历代的许多作家喜柳、咏柳,那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你知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柳树为号的诗人是谁吗?他就是东晋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板书) 二、作者简介 下面咱们先一起回顾一下陶渊明,(课件展示) 1、陶渊明,名____,字_____,____时代的著名诗人。 2、陶渊明少年时期,怀揣“大济苍生”的儒家之志,但因为社会黑暗,加上出身庶族,受人轻视,抱负难施,最后以自辞彭泽县令结束了十三年的仕宦生活,开始了“归园田居”的道家生活,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成为隐逸诗人之宗。我们学过他的什么文章? 3、诗人喜欢陶醉自然,归隐田园,因为他屋前种了五颗柳树,便自号五柳先生,并写下了《五柳先生传》,用以自况,将自己化身为文中的五柳先生以赞美淡泊超然的田园生活。在陶渊明眼中,他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一下他的《五柳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