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多年考试真题

认知心理学多年考试真题
认知心理学多年考试真题

20XX年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

1.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研究是

A 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B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

C 由艾宾浩斯完成

D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2.按照特征整合理论()

A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特征登记和整合都需要注意D特征登记和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3.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A事件相关电位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眼动记录技术D双耳分听技术

4.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A过滤器理论B衰减作用理论C晚期选择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

5.自我参照效应支持A多重存储模型B加工水平途径CTulving 的(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6.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B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C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D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最先发展,接着是情节记忆,最好才是语义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分,共10 分)

1.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 )

A.PET 扫描技术B.fMRI 技术C.ERP 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

2.在成分识别理论中,简单的三维形状被称作( )

A.模板B.原型C.局部特征D.几何离子

3.Welford 将短SOA 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 )

A.心理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

4.右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

A.只划左边的一半B.只划右边的一半C.只划上边的一半D.只划下边的一半5.Atkinson 和Shiffrin 的多重存储模型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言语信息( )

A.以视觉形式编码B.以听觉形式编码C.以语义形式编码D.以命题形式存储

6. 下面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

A.猫能捉老鼠B.后天晚上开会C 关于如何打网球的知识D.两天前在动物园看见过大象

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D.句子核证技术

8.对于普通人的语义记忆来说,具有特殊地位的是( )

A.基本范畴B.上位范畴C.下位范畴D.原型

9.“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 A.Broca 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10.在Posner 和Raichle(1994)的PET 扫描实验中,要求说出所看到或所听到的词,这属于( )

A.一级水平任务B.二级水平任务C.三级水平任务D.四级水平任务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每小题1 分,共10 分)

1.有关what 和where 通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hat 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征。B.what 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加工视觉刺激的颜色、形状和特性。c.vhere 通路从枕叶中的初级视皮层向颞叶下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D.where 通路从枕叶向顶叶上行,主要负责位置和运动信息的加工

2.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容易时,人倾向于使用( )

A.平行加工B.系列加工C.自动加工D.控制加工

3.关于多重存储模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分开存储B.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c.多重存储模型特别强调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分开存储D.多重存储模型有时也称作双重记忆模型

4.下面属于内隐记忆测验的是( )

A.人自由回忆B。词干补全启动C。再认D.偏爱测验

5.每个问题都包含( )

A.穷尽搜索算法B.初始状态C.目标状态D.障碍

6.下列课题中,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是( )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C.前瞻性记忆D.自传记忆7.下面的物体中,属于上位范畴的有( )

A.椅子B.家具C.动物D.猫

8.按照空间框架模型( )

A.最突出的维度是上下维度B.最突出的维度是前后维度C.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前后维度D.最不突出的维度是左右维度

9.能为直接通达假设提供证据的有( )

A.同规则词相比,人们对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更短B.规则词与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没有差异C.对同音异义词的分析D 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

10.关于问题解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关公共汽车司机名字问题的研究,说明了记忆在理解问题中的重要性B.同差生相比,好学生会花更多的时间考虑如何解决一个问题,然后,他们花更少的时间实际解决一个问题c.如果问题解决者没有意识到某些解决方法,那么,这些解决方法将不被包括在问题空间里D.当要求人们比较两个具有不同表层结构的问题时,人们更可能有效地使用手段—目的分析策略来解决问题

三、填空题(每空1 空,共8 分)

1.——有时也叫做数据驱动或刺激驱动加工.

2.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加工,而练习得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加工,

3.特性抑制主要是在—————————任务中发现的,而位置抑制主要是在定位任务中发现的。

4.认知地图不仅能够表征空间环境中的距离和——,还能表征空间环境中的——·

5.理解问题需要两个重要的步骤。第一个是——————————————,第二个是——————————·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 4 分,共20 分) l.整体优先效应2.负启动反转3.工作记忆4.范畴特异性损伤5.心理词典

五、简答题(每小题7 分,共28 分) 1.在Posner 和Cohen(1984)看来,视觉注意应该包含几个成分?各是什么?

2.哪些因素影响目击者证词的可可信度?

3.多重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

4.花园路径模型提出了哪些句法分析原则?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六、论述题(每小题12 分,共24 分)

1.Driver 和Halligan(1991)在视觉忽视病人身上所进行的无意义图形判断实验,是如何进行的?有何理论价值?

2.Wason(1968)的字母数字任务实验是如何做的?能说明什么问题?

20XX年4 月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10 分,每题1 分)

1.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2.通常,有效提示会促进加工,然而,外周提示之后延迟300ms 或更长时间,那一位置的目标觉察,不仅没有受到促进,反而变慢,这种效应称作()

A.心里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

3.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A.顶叶B.额叶C.颞叶D.枕叶

4.左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只画左边的一半B.只画右边的一半C.只画上边的一半D.只画下边的一半5.产生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B.加工水平途径C.TuLving(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6.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有()

A.头脑中存储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B.记得后天晚上开会C.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D.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A.事件相关电位(ERP)测量技术B.跨通道启动技术C.双耳分听技术D.句子核证技术

8.在绝大多数发表的语义记忆损伤个案中,选择性地受损的通常是()

A.有生命物体的识别B.人造物体的识别C.具体词的理解D.抽象词的理解

9.在对字母“R”进行正反判断的试验中,反应时最长的顺时针倾斜角度为()

A.60 B.120 C.180 D.270

10.“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 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二.多选(8 分,每题1 分)

11.可以安全的用于人类研究的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有()

A.PET 扫描技术B.fMRI 技术C.ERP 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

12.在选择性注意任务中,当任务较难时,人倾向于使用()

A.平行加工B.系列加工C.自动加工D.控制加工

13.关于选择性注意,正确的说法是()

A.声音之间物理的声学差异和位置的物理分离均有助于信息选择。其中,最有效的线索

是位置的物理分离B.按照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遵循全或无的操作原则C.按照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过滤器仅仅在输入的物理特征水平上操作D.Broadbent 的过滤器理论属于晚期选择模型

14.语义记忆可以储存()

A.过去发生的事件B.将来发生的事件C.关于“大象”的知识D.关于“pint”一次如何拼写的知识

15.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B.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C.前瞻性记忆D.自传记忆16.属于上位范畴的物体有()

A.椅子B.家具C.动物D.猫

17.心里词典中存储着词汇的()

A.正字法信息B.语音信息C.语义信息D.句法信息

18.能为直接通达假设提供证据的有()

A.同规则词相比,人们对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更短B.规则词与不规则词阅读的潜伏期没有差异C.对同音异义词的分析D.临床上对深层诵读困难的观察

三.填空(10 分,每空1 分)

19.)是指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

20.按照区别性特征模型,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要花更()的时间。

21.在特征整合理论中,)是相对低层次的加工。

22.Posner 和Cohen(1984)提出,视觉注意包括()()与()三个成分。

23.有研究者提出,深加工之所以能导致更好的记忆,是因为两个因素。其中,一个是(),一个是()。

24.新手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特征,而专家在对问题进行表征时,强调问题的()特征。

四.名解(20 分,每题 4 分)25.Stroop 效应26.负启动27.内隐记忆28.心里旋转29.直接通达假设

五、简答(28 分,每题7 分)

30.在词干补全任务中,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的指导语有什么区别?

31.为什么同上位范畴和下位范畴相比,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

32.重排序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异词意义通达过程?

33.最小附加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六.论述(24 分,每题12 分)

34.哪三个试验能够证明注意选择发生在相对靠后的阶段?

35.哪些试验能够说明具体的推理问题与抽象的推理问题之间的区别?

20XX 年上半年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 单项选择题

1. 最早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的是( )。

A. 亚里斯多德

B. 冯特

C. 柏拉图

D. 詹姆斯

2. 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

A. PET 扫描技术

B. fMRI 技术

C. ERP 技术

D. 单细胞记录技术

3. 早期的注意研究所采用的流行实验范式是( )。

A. 双耳分听

B. 追随程序

C. Stroop 范式

D. 线索提示范式

4. 负启动是在1985 年由下列哪位心理雪家命名的? ( )。

A. Neill

B. Navon

C. Treisman

D. Tipper

5. “ 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是哪个理论的观点?( )。

A. 特征比较模型

B. 网络模型

C. 原型途径

D. 激活扩散模型

6.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婴儿气最先发展的是( )

A. 语义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情节记忆。

D. 有组织的知识

7. 根据Craik 的加工水平说,下列哪种加工记忆效果最好? ( )

A. 对单词的物理特征加工

B. 对单词的意义进行加工

C. 将单词和自己联系起来

D. 对单词的语音进行加工

8. 注意的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争论的焦点是( )。

A. 过滤器的位置

B. 注意的资源分配

C. 信息的加工方式

D. 刺激本身的特点

9. 特性抑制主要在什么任务中发现的? ( )

A. 定位任务

B. 觉察任务

C. 识别任务

D. 追随任务

10. 日常记忆研究所关心的问题是( )

A.记忆编码的特征

B.记忆的类型

C.记忆提取的机制。

D.记忆有多精确

二、多项选择题

11. 下列哪些实验研究证据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 ( )。

A. Gibson(1969) 的研究发现, 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 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需要更多的时间。

B. David Hubel 和Torsten Wiesel 的生物学研究发现每个动物的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映特别强烈。

C. 成分识别理论中将一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做几何离子。

D. Garner(1979) 的研究将进一步发现,判断字母是否相同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12. 自下而上加工又被称为( )。

A. 概念驱动加工

B. 数据驱动加工

C. 材料驱动加工

D. 刺激驱动加工

13. 以下属于早期选择范围的是( )。

A. Boradbent 的过滤器模型

B. Deutsch 的反应选择模型

C. Treisman 的衰减模型

D. Lewis 发现非追随耳中的词得到了无意识的语义加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roca 区靠近大脑额叶

B. Wernicke 区位于皮层后部

C. Broca 区主要负责语言理解

D. Wernicke 区主要负责语言产生

15.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出现不精确的记忆? ( )。

A. 倒摄抑制

B. 前摄抑制

C. 事后的误导性信息

D. 面孔识别本身的精确性受很多因素影响

16. 下列属于外显记忆的有( )。

A. 词汇判断

B. 自由回忆

C. 再认

D. 线索回忆

17. 下列关于推理情境阐述正确的是( )。

A. 肯定前件会导致正确的结论

B. 肯定后件会导致不的结论

C. 否定前件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D. 否定后件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18. 面孔失认可以分为哪几个亚类? ( )。

A. 知觉的面孔失认

B. 记忆的面孔失认

C. 联想的面孔失认

D. 表正的面孔失认

19. 属于花园路径模型的句法分析原则是( )。

A. 排除原则

B. 包含原则

C. 最小附加原则

D. 迟关闭原则

20. 支持加工水平说的效应有( )。

A. 纯粹暴露效应

B. 产生效应

C. 自我参照效应

D. 词优效应

三、填空题

21. 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特征整合论认为, 尽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注意, 但特征_______________ 需要注意。

23. 在研究意识和无意识的过程中, 过程分离程序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区分作为理论基础。

24. 根据模拟码存储的观点, 表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近亲。

25.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特征, 即初始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26. 心理不应期27. 返回抑制28. 词干补全启动29. 认知地图30. 选择通达模型

五、简答题

31. 什么是错觉性结合现象? 它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32. 加工水平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举出一个支持它的实验证据。

33. 什么是原型?它有哪些特点? 34. 空间框架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有什么样的实验证据? 六、论述题

35. 请阐述Navon(1977 年) 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36.Neill(1977 年) 的实验是如何做的?有何发现?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20XX 年4 月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单选(1*10=10)

1。下面四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技术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

A PET 扫描技术

B fMRI 技术

C ERP 技术

D 单细胞记录技术

2。虽然处于非注意状态但与当前的预期相一致的信息,容易突破Broadbent 最初所假设的过滤器,这支持了

A 过滤器理论

B 衰减作用理论

C 晚期选择理论

D 特征整合理论

3。一般认为,中介抑制加工的主要脑区是

A 顶叶

B 额叶

C 颞叶

D 枕叶

4。左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A 只划左边的一半

B 只划右边的一半

C 只划上边的一半

D 只划下边的一半

5。双重记忆模型中的双重记忆是指A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B 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C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D 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

6。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A 头脑中储存的关于猫能捉老鼠的知识 B 记得后天晚上开会C 关于如何使用传真机的知识D 记得两天前在商场看见过一位老同学

7。特征比较模型的证据,主要来自

A ERP 技术

B 跨通道启动技术

C 双耳分听技术

D 句子核证技术

8。在对数字“7”进行正反判断的实验中,反应时最长的顺时针倾斜角度为

A60 度B120 度C180 度D270 度

9。Posner 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 枕皮层

B 额皮层

C 顶皮层

D 颞皮层

10。在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时,多重通达模型与整合模型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A 是否考虑到相对频率的作用

B 语境起作用的时间点

C 注意选择所发生的阶段

D 非句法信息在句法分析早期是否起作用

二、多选(1*5=5)

11。当我们说知识和期望能够帮助我们识别客体时,我们所强调的主要是

A 自上而下加工

B 自下而上加工

C 概念驱动加工

D 数据驱动加工

12。关于Stroop 效应,正确的说法是

A 一般来说,老年人在早晨的Stroop 效应要比晚上的大

B 同年青人相比,老年人有较大的Stroop 干扰效应

C 神经心理学家和临床医师经常用Stroop 任务来评估病人顶叶的机能

D Stroop 干扰量已经被用作估计抑制系统效能的一种指标

13。属于内隐记忆测验的有

A 线索回忆

B 再认

C 词汇判断

D 知觉辨认

14。属于日常记忆研究关心对象的课题是

A 短时记忆中材料的编码方式

B 目击者证词的可信度

C 前瞻性记忆

D 自传记忆

15。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有A Broca 区靠近大脑额叶,Wernicke 区位于皮层后部B Broca 失语的主要特点是语言表达受到损伤 C Wernicke 失语病人语量较多,但不能表达意义 D Wernicke 区也某种程度地参与语言产生过程

三、填空题(1*12)

16。经过大量练习的任务倾向于主要要求____________加工,而练习的不够的任务主要要求____________加工。

17 编码刺激的空间关系和特性的皮层视觉系统分别称作__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__ 。系统。

18。提取条件与编码条件相匹配时回忆成绩更好意味着,当提取任务强调表面信息时,____________加工比____________加工记忆效果更好。

19。经典心里旋转实验说明表象以____________形式存储,这样,表象是____________的近亲。

20。双通路假设认为,词的意义既可以通过____________通路直接达到,也可以通过____________通路间接达到。

21 有关词汇歧义消解,____________观点认为句子语境不能立即阻止歧义词不合适意义的通达,而____________观点则认为语境能够引导歧义词合适意义的通达。

四、名词解释(5*5)

22。范畴特异性损伤23。认知地图24。心理词典25。问题空间26。信仰偏向效应

五、简答题(4*7)

27。什么样的生物学证据能够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

28。什么是记忆的产生效应?它是如何通过实验证明的?

29。为什么基本范畴具有特殊地位?

30。选择通达模型如何解释歧义词意义通达过程?

六、论述题(2*10)

31。什么样的证据支持负启动可以在范畴水平发生?

32。有关句法歧义消解,研究者提出了那些理论?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20XX 年4 月认知心理学

一. 单项选择题

1. 最早把人的记忆比喻成鸟舍的是( )

A. 亚里斯多德

B. 冯特

C. 柏拉图

D. 詹姆斯

2. 下列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中空间分辨率最高的是

A. PET 扫描技术

B. fMRI 技术

C. ERP 技术

D. 单细胞记录技术

3. 早期的注意研究所采用的流行实验范式是

A. 双耳分听

B. 追随程序

C. Stroop 范式

D. 线索提示范式

4. 负启动是在1985 年由下列哪位心理雪家命名的?

A. Neill

B. Navon

C. Treisman

D. Tipper

5. “ 不是范畴的所有成员都平等” 是哪个理论的观点?

A. 特征比较模型

B. 网络模型

C. 原型途径

D. 激活扩散模型

6.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 婴儿气最先发展的是

A. 语义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情节记忆

D. 有组织的知识

7. 根据Craik 的加工水平说,下列哪种加工记忆效果最好?

A. 对单词的物理特征加工

B. 对单词的意义进行加工

C. 将单词和自己联系起来

D. 对单词的语音进行加工

8. 注意的早期选择和晚期选择模型争论的焦点是

A. 过滤器的位置

B. 注意的资源分配

C. 信息的加工方式

D. 刺激本身的特点

9. 特性抑制主要在什么任务中发现的? ( )

A. 定位任务

B. 觉察任务

C. 识别任务

D. 追随任务

10. 日常记忆研究所关心的问题是( ) A. 记忆编码的特征B. 记忆的类型C. 记忆提取的机制D. 记忆有多精确

二、多项选择题

11. 下列哪些实验研究证据支持区别性特征模型? ( )

A. Gibson(1969) 的研究发现, 当一些字母共用很多关键特征时, 人们判断这些字母是否相同需要更多的时间。

B. David Hubel 和Torsten Wiesel 的生物学研究发现每个动物的每个神经元都只对特定方向的光栅反映特别强烈。

C. 成分识别理论中将一些简单的三维形状称做几何离子。

D. Garner(1979) 的研究将进一步发现,判断字母是否相同的速度快慢依赖于共用的区别性特征的数目。

12. 自下而上加工又被称为( )

A. 概念驱动加工

B. 数据驱动加工

C. 材料驱动加工

D. 刺激驱动加工

13. 以下属于早期选择范围的是( )

A. Boradbent 的过滤器模型

B. Deutsch 的反应选择模型

C. Treisman 的衰减模型

D. Lewis 发现非追随耳中的词得到了无意识的语义加工

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roca 区*近大脑额叶

B. Wernicke 区位于皮层后部

C. Broca 区主要负责语言理解

D. Wernicke 区主要负责语言产生

15. 以下哪些因素会导致出现不精确的记忆? ( )

A. 倒摄抑制

B. 前摄抑制

C. 事后的误导性信息

D. 面孔识别本身的精确性受很多因素影响

16. 下列属于外显记忆的有( )

A. 词汇判断

B. 自由回忆

C. 再认

D. 线索回忆

17. 下列关于推理情境阐述正确的是( )

A. 肯定前件会导致正确的结论

B. 肯定后件会导致不的结论

C. 否定前件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D. 否定后件会导致不正确的结论

18. 面孔失认可以分为哪几个亚类? ( )

A. 知觉的面孔失认

B. 记忆的面孔失认

C. 联想的面孔失认

D. 表正的面孔失认

19. 属于花园路径模型的句法分析原则是( )

A. 排除原则

B. 包含原则

C. 最小附加原则

D. 迟关闭原则

20. 支持加工水平说的效应有( )

A. 纯粹暴露效应

B. 产生效应

C. 自我参照效应

D. 词优效应

三、填空题

21. 格式塔心理学著名的论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特征整合论认为, 尽管特征__________________不需要注意, 但特征_______________ 需要注意。

23. 在研究意识和无意识的过程中, 过程分离程序以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区分作为理论基础。

24. 根据模拟码存储的观点, 表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近亲。

25.每个问题都包含三个特征, 即初始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词解释

26. 心理不应期

27. 返回抑制

28. 词干补全启动

29. 认知地图

30. 选择通达模型

五、简答题

31. 什么是错觉性结合现象? 它的理论意义是什么?

32. 加工水平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请举出一个支持它的实验证据。

33. 什么是原型?它有哪些特点?

34. 空间框架模型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它有什么样的实验证据?

六、论述题

35. 请阐述Navon(1977 年) 的整体优先效应实验的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结论。

36.Neill(1977 年) 的实验是如何做的?有何发现?其理论意义是什么?

2007.4 认知心理学名词解释:stroop 效应错觉性整合范畴性特异损伤负启动简答:注意包括哪几个成分?分别是什么?最小附加原则是什么?视觉词汇识别有几个假设?分别是哪些?基本范畴为什么具有特殊的地位?论述注意的位置精确的理论有哪些?分别论述?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1.模式识别:将刺激模式与头脑中已有的表征相匹配,从而达到一个确认的模式的过程,或者说运用记忆中已经贮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 解释的过程。 2.自下而上加工:从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即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的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直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也称数据驱动加工或资料驱动加工。 3.自上而下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是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和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的水平。也成概 念驱动加工。 4.认知心理学: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可称作信息加工心理学,主要研究认知或认知过程,研究范围包括感知觉,注意,表象,学习记忆,思 维和言语等心理过程或认知过程。 5.控制加工:需要注意资源才能进行的加工。其容量有限,受人意识控制,但能灵活用于变化的环境。又称注意性加工。 6.自动加工:不需要注意资源就能进行的活动,因而无需注意,没有容量限制,不受人控制,且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7.材料限制加工:指材料的性质需要较低的心理加工时,如感觉辨别等,则是否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对材料的加工影响不大。 8.资源限制加工:当材料的性质需要更高水平的心理加工时,如语义分析等,则增加分配给他的注意资源,材料就能得到很好的加工,否则就要受到影响。9.鸡尾酒会效应:自己对与他人聊天时听到其他人在谈论自己。 10.开窗技术:不需要推理和两种作业的比较,而能够直接测量每个加工阶段 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看出这些加工阶段。 11.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 同一字母。 12.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部分。 13.双作业操作:让被试同时完成两种不同的作业,是一种研究信息加工容量 和注意分配能力的方法。 14.类比表征:知识不仅是对事物的反应,可能还存在着与外部客体相类似的 形象的反应。 15.本意表征:(广)指一种符号或信号能代表一个特定事件,物体或信息等,也指这种代表性关系或过程。 16.范畴大小效应:当谓语范畴变大判断句子所需时间也少。 17.熟悉效应:判断一个包含X接得上级概念的句子有时要慢于一个包含更高 的上级句子。

自考认知心理学试题01~07

认知心理学试题(01-07) 2001年认知心理学 一、单选 1.大部分早期的有关问题解决研究是() A 有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B 由格式塔心理学家完成 C 由艾宾浩斯完成 D 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完成 2.按照特征整合理论() A特征登记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 B特征登记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特征登记和整合都需要注意 D特征登记和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 3.早期的关于注意的实验,所采用的流行的实验范式A事件相关电位测量技术 B跨通道启动技术

C眼动记录技术 D双耳分听技术 4.大量研究表明,非追随耳中的信息能够加工到语义水平,这方面的证据支持A过滤器理论 B衰减作用理论 C晚期选择理论 D特征整合理论 5.自我参照效应支持 A多重存储模型 B加工水平途径 CTulving的(1972)的情节和语义记忆模型 D平行分布加工途径 6.从发展的角度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B语义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程序性知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C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期最先发展,接着是语义记忆,最后才是情节记忆 D程序性知识在婴儿最先发展,接着是情节记忆,最好才是语义知识

二OO二年上半年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认知心理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 题1分分,共10分) 1.下面的四种认知神经科学技术研究中,不能安全地用于人类研究的是( ) A.PET扫描技术B.fMRI技术C.ERP技术D.单细胞记录技术 2.在成分识别理论中,简单的三维形状被称作( ) A.模板B.原型C.局部特征D.几何离子 3.Welford将短SOA条件下,被试对第二个刺激反应的延迟,称作( ) A.心理不应期B.负启动C.负启动反转D.返回抑制 4.右半球顶叶受损的视觉忽视病人,在划线测验中( ) A.只划左边的一半B.只划右边的一半 C.只划上边的一半D.只划下边的一半 5.Atkinson和Shiffrin的多重存储模型假定,短时记忆中的言语信息( ) A.以视觉形式编码B.以听觉形式编码 C.以语义形式编码D.以命题形式存储 6. 下面属于程序性记忆的是( )

认知心理学考试重点+笔记整理2017.01

第一章绪论 一、信息加工的一般原理 感受器→加工器→记忆系统→加工器→效应器 二、对认知心理学的实质的理解: 实质:研究认知活动本身的结构和过程,并且把这些心理过程看作信息加工的过程。 认知心理学关心的是人脑的心理功能、而不考虑它的物质基础。 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是: 以信息加工的观点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即信息是如何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的。 三、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实验法:快速的信息加工 观察法:“出声思考”形式的观察法: 较慢的加工 计算机模拟:两者皆宜(适用于快速/慢速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反应时实验: 1、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的生理学家唐德斯(Donders,1868) 实验逻辑:安排两种反应时作业,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应用:确定某个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可以从两种反应时的差数来判断某个心理过程的存在。复杂任务-简单任务=复杂部分的认知过程 减法反应时小结: 1. 前提:认知过程是系列加工的。 2. 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广泛。 3. 对于一些复杂的认知过程,要明确区分出不同的加工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 2、相加因素法实验 该方法是减法反应时实验的延伸,最初由斯腾伯格(Sternberg,1966-1969)发展出来。 斯腾伯格认为: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总和, 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时间的因素,那么单独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 实验逻辑: 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各自作用某一个特定的加工阶段。 相反,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存在交互作用),那么这两个因素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 应用: 通过对影响因素的相互关系的分析,分离出不同的加工阶段。 相加因素法实验小结: 1. 如减法反应时的前提,认知过程必须是系列加工的。 2. 能否应用可相加的和相互作用的效应来确认加工阶段的不同,有研究者对此持怀疑态度。 3、开窗实验 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 字母转换实验: 一种比较典型的“开窗”实验方法。它可以较清晰地反应在进行字母转换的信息加工过程中,信息加工所经历的各个阶段,而且计算出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开窗实验的特点: 1)当前的认知活动包含了不同的认知阶段,这些阶段是系列进行的。 2)每一阶段的开始和结束都可以通过外显的指标显示出来。

认知心理学资料(超强完整版,重点整理突出)

认知心理学复习指导 一、认知心理学及其发展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2、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3、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点是反应时方法的运用 1、认知心理学广义与狭义理解。 广义:是指以认知为研究取向的心理学。主张人的心理因素如认知、价值、选择等在人的行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并重视对高级认知过程如思维、智力等的研究。 狭义:是指信息加工心理学。信息加工心理学把人的认知系统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系统,并和计算机进行类比,认为人对知识的获得就是人对信息的输入、转换、存储、提取的过程。 2、认知心理学的两取向(物理符号系统假设与平行分布处理模型) 物理符号系统假设是由纽维尔和西蒙提出的,认为无论是人还是计算机的信息加工都是操纵符号的。符号的功能是代表、标志或指明外部世界的事物。一些符号通过一定联系形成符号结构。信息加工系统得到某个符号就可以得到该符号所代表的事物,或该符号所标志的操作。因此将信息加工系统也叫不好操作系统。 平行分布处理模型: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使用数量众多且独立的处理单元或处理器,在同一时间内实现众多的信息处理。,它要求更多的考虑认知系统的神经基础,希望能在跟接近大脑的神经结构的基础上来建构人知的理论与计算模型。研究范式的这种转变称为大脑比喻。 3、人的信息加工的类型(三对) 1.自下而上的加工与自上而下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直接依赖于刺激的特性或外部输入的感觉信息时,叫自下而上的加工。当人脑对信息的加工处理依赖于人的已有的知识结构时,叫自上而下的加工。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的加工更为明显,后期反之。 2.系列加工与平行加工。人对输入的信息是依次一个一个的加以处理——系列加工。同时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平行加工。 3.控制性加工和自动化加工。各种要求意识努力的认知加工——控制性加工。它是由主意来发动,并由注意来维持的。在没有注意的条件下,人也能进行信息加工——自动化加工。不受人的目的与意图的控制,而且往往是不自觉的。 4、能够举例陈述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反应时记录法、口语记录、计算机模拟 1.反应是记录法。(相减法、因素相加法)反应时记录法:是指从刺激到反应之间的时间,即反应的潜伏时间。它不仅能推测人的信息加工(或讯息处理)的过程,而且能推测认知的内部结构,即知识的表征。 (1)相减法——唐德斯基本方法:计算复杂反应时间与简单反应时间的差别,或者说,用复杂时间减去简单反应时间。相减法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信息加工的一种基本方法。当一种作业由一系列加工阶段组成时,应用这种方法是较好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一加工阶段所需的时间可以用完成作业第一段所需时间与完成作业第二段所需时间相比较来量度,或者说,完成两段作业的时间差就是这一加工阶段所需要的时间。 (2)因素相加法——斯滕伯格完成一项作业所需要的全部时间,是每个加工阶段所需时间的总和。斯滕伯格还假定,如果两个不同的实验因素对作业完成的时间具有独立的或相加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答案:D D.自上而下加工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答案:A 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答案: C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A.假设检验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D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答案:C C.A.1879 B.19561967 D.1970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答案: D A.枕皮层B.额皮层C.顶皮层 D.颞皮层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360C.180A.60 B.90 D.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 锐敏度实验法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A.减法反应时实验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14 布鲁纳(Bruner)等人关于人工概念形成的研究发现,被试在形成概念时,多数人采用总体假设,应用()策略居多。 答案:A D.继时性扫描博奕性聚焦 A.保守性聚焦 B.同时性扫描 C. 15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组块。A. 3 B. 4-5C. 7±2 D. 9-20答案:C 16当读者知觉一个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单词的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字母,再将字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这样一种知觉的加工方式叫做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A ,感觉各输入通道的信息均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得到全部的知觉加工。( )根据17 知觉选择模型答案:C D.反应选择模型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 ),只有一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可以进入高级分析水平。根据(18 知觉选择模型D. 反应选择模型C. 过滤器模型B. 衰减模型A. B 答案:)等信息。模型19根据ELINOR,长时记忆中贮存着( A.样例集和特征集 C.定义性特征和特异性特征概念、事件和背景B.

认知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部分答案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答案:B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3“Brown-Peterson 答案:C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注意A.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答案:A .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答案:A 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 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 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A.枕皮层 B.额皮层 C. 顶皮层 D.颞皮层答案:D 10 R 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 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答案:A 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范式叫做A 答案: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B.A.减法反应时实验开窗实验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C.与特征整合均需要注意D.与特征整合均不需要注意答案:B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

2018年10月自考《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真题(完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胬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则中,强调研究要符合教育的要求,要有利于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指的是 A.教育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根据实验研究的创新程度,可将实验法分为 A.自然实验法和教育心理实验法 B.探索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 C.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 D.单因素实验和多因素实验 3.被世人公认为弗洛伊德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是 A.《梦的解析》 B.《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 C.《精神分析引论》 D.《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4.维果茨基认为,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A.随意机能的发展 B.个性的形成 C.社会文化历史制药性的发展 D.抽象一概括机能的发展 5.遗传学之父”是 A.斯波丁 B.孟德尔 C.高尔顿 D.格塞尔 6.在发展心理学的历史上,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皮亚杰总结出有6种观点,其中只讲内因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代表人物或代表学派是 A.联想主义心理学 B.桑代克 C.皮亚杰 D.格式塔学派 7.婴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A.吸吮 B.睡眠

C.游戏 D.学习 8.婴幼儿怕黑、怕狼、怕坏人等,属于 A.本能的恐惧 B.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 C.怕生 D.预测性恐惧 9.托马斯-切斯在对婴幼儿进行大量追踪研究的基础上,将婴幼儿的气质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突出特点为经常大声哭闹,容易烦躁和发怒,爱发脾气,不容易接受爱抚,这类婴幼儿的气质类型属于 A.容易型 B.困难型 C.延缓型 D.狂躁型 10.学生对学习所做出的评价和学习行为倾向,指的是 A.学习动机 B.学习兴趣 C.学习态度 D.学习情感 11.以下关于小学生注意广度发展特点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 B.随知识经验的丰富而逐渐发展 C.存在性别差异 D.男生的注意广度优于女生 12.研究发现,性意识发展的关键期是在 A.小学六年级 B.初中一年级 C.初中二年级 D.初中三年级 13.美国心理学家派瑞通过对青少年思维过程的研究,提出青少年思维发展要经过 四个阶段才能逐渐成熟。其中思维特点表现出认为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表明学生思维发展处于

智慧树知到 《认知心理学》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Neisser于年发表了心理学史上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956 B:1967 C:1966 D:1879 正确答案:1967 2、Newell和Simon(1972)认为:信息加工就是操纵的过程。 A:符号 B:表象 C:语言 D:命题 正确答案:符号 3、任何一种心理现象同时也是认知现象或认知活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很多认知活动都是快速的、简单的。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信息加工取向的认知心理学注重人脑与计算机的类比,能够很好地解释人类对复杂认知任务的完成。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组块设计的缺点之一是由于刺激不能随机化,可能会引起被试的期待反应。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而大脑皮层的神经元为___,这些神经元的特点是顶树突较粗且排列整齐,神经元活动产生的电位形成开放电场。 A:锥体神经元 B:单极神经元 C:双极神经元 D:星状神经元 正确答案:锥体神经元 3、两个半球结构对称,功能各自独立,不进行沟通联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过记录脑电波并叠加形成的ERP发现,注意的效应在70-150ms就可以产生影响,这是晚期注意存在的证据。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5、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功能性磁共振的突出优点是高空间分辨率。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三章 1、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Bruner B:Biederman C:Gibson D:Gregory 正确答案:Gibson 2、ERP研究发现,与物体相比,对面孔加工比较敏感的成份是N170。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间接知觉理论的代表人物有() A:Bruner B:Gregory C:Biederman D:Gibson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学习指导: 第一章:绪论 1、认知心理学的定义 认知心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广义的认知心理学主要探讨人类内部心理活动过程、个体认知的发生与发展,以及对人的心理事件、心理表征和信念、意向等心理活动的研究。 狭义的认知心理学,是以信息加工理论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被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本书中的内容以狭义为 主。 认知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及重要事件 : 1956 年是认知心理学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一年。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出版了《认知心理学》的专著标志着认知心理学的建立。 1、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一次会议上,乔姆斯基提交了他关于语言学理论的论文。 2、米勒报告了短时记忆容量为 7 这一重要结果。 3、纽维尔和西蒙讨论了后来极富影响的”通用问题解决者”模型。 4、布鲁纳等从认知加工的观点考察了概念形成的规律。 5、人工智能也在 Dartmouth 会议上创立 3、认知心理学的两种研究取向 : 认知心理学的两大范式 1、符号操作系统范式(信息加工学说):1968 年 S.Paert 的专著《感知器》出版成为符号操作系统范式诞生的标志。 完整符号操作系统的六个功能: 符号(模式)具有双重属性:一是具有表征外部事物的功能;二是其自身具有物理或形式上的特征,可以标志信息加工的操作。 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应该具有以下六种功能: 第一种功能,输入符号(输入)。 第二种功能,存储符号(存储)。 第三种功能,建立符号结构。 第四种功能,条件性迁移(条件传递)。 第五种功能,复制符号(复制)。 第六种功能,输出符号(输出)。 由符号操作系统范式得出三点推论 第一个推论,既然人具有智能,它就一定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第二个推论,既然计算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它就能够表现出某种智能。第三个推论,既然人是一个完整的符号操作系统,计算机也是一个符号操作系统,那么,就能够用计算机来模拟人的认知活动过程。 2、联结主义范式(联结主义学说):20世纪80年代,联结主义范式逐渐形成,并对信息加工的认知心理学理论及其相关的元理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看法。 联结主义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的本质在于神经元之间的联结强度,以及它们之间不断发生的动态变化,即对信息进行的是并行分布的加工处理,这种联结与处理是连续变化的模拟计算,它不同于对物理符号的模拟计算。 联结主义理论模型有以下部分组成: 一组单元。亦称节点、认知单元、处理单元。激活状态。联结模式。节点激活规则。节点输出功能。学习规则。根 据以上联结主义理论的假设,可以概括出它所具有的四个明显的特点:内在并行性、分布式处理、容错性和自适应 性。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反应时法在认知心理学研究中的地位: 一、涵义 反应时是指刺激作用于有机体后到其作出明显反应所需要的时间,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又称为有机体反应潜伏期,

认知心理学~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自考《认知心理学》复习材料 各章概念、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回答方法:和简答题一样,如实验应回答实验者,实验设计,实验结论,实验说明问题) 第一章绪论 1. 认知:是一种心理活动,它包括知识的获得、贮存、转化和使用。P2 2. 认知心理学:代表心理学研究的一种特定的理论定向、角度和途径。这种途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3. 认知路径:强调心理结构和过程。P2 4. 内省:指被训练过的观察者仔细的、小心地注意他们自己的感觉,精确的辨别这些感觉,并尽可能客观地报 告这些感觉。p4 5. 信息加工途径:来自计算机科学和通讯科学。由两部分组成;p9 第一是心理过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的操作相比较,而得到最好的理解。 第二是心理过程可以解释为,系统从刺激到反应的一系列阶段中,所完成的信息加工。 6. 生态学效度:研究所获得的结果也应该能够适用于现实世界中自然发生的行为。P11 7. 认知科学:当今试图回答有关心的问题的一个领域,它考察知识的性质、组成、发展和运用。P12 8. 认知神经学:着重考察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如何解释认知过程。P12 9. 脑损伤:涉及到组织的破坏,通常由中风、肿瘤或事故引起。P13 10. PET扫描:是指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术;这种扫描技术能够通过测量血流模式,得到脑活动图。PET扫描能 够用来研究象注意、表象和阅读这样的认知过程。P13 11. MRI:磁共振成像;让无害的强磁场穿过头部,采集来自集结在不同组织的不同部位中的分子的射线,来为 脑解剖学提供详细的图像。P14 1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只需5秒便能做出一个血流改变图像,而MRI需要90秒,相比PET,其产生的 图像更加精确,费用低。P14 13. ERP:事件相关电位;此技术能够记录被试在对刺激进行反应时,脑电活动的微小变动(持续时间不到1秒)。 这种技术又称诱发反应电位技术。P14 14. 单细胞记录技术:此技术不能安全用于人类;研究者通过将微电极插在单个神经元旁边或者甚至插进单个神 经元,来研究动物和神经系统的特征。这个研究对视觉模式识别有重要意义。P14 15.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的分支,这种计算机科学关心如何通过创建计算机程序,来让计算机显示出典型地 只和人类相联系的智能行为。纯粹的人工知能是一种探索尽可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的途径。P15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认知心理学试题库 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 1()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态度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A.自下而上加工 B.局部加工 C.整体加工 D.自上而下加工 答案:D 2()注意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鸡尾酒会效应”。 A.衰减模型 B.过滤器模型 C.反应选择模型 D.知觉选择模型 答案:B 3“Brown-Peterson 方法”是研究()的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C 4“爬…电杆…修…电灯…电…工,供电局”,这样的句子更可能是 A.Broca失语病人产生的B.Wernicke失语病人产生的C.注意性失读病人产生的D.深层诵读困难病人产生的 . .

答案:A 5“气氛效应”是指()的性质所造成的气氛引导人们得出一定的结论。 A.前提 B.结论 C.心理模型 D.问题表征 答案:A 6 Gholson等人研究发现,二年级小学生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常采用的策略是 A.假设检验 B.刺激偏好 C.维量检验 D.位置交替 答案:C 7 Levine所设计的“空白实验法”是研究的( )方法。 A.注意 B.命题检验 C.短时记忆 D.概念形成 答案:D 8 Neisser于( )年出版了第一部以《认知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1879 B.1956 C.1967 D.1970 答案:C 9 Posner和Raichle(1994)发现,当人们被动地听词时,大脑最活跃的区域是 . .

A.枕皮层 B.额皮层 C.顶皮层 D.颞皮层 答案:D 10 R字符心理旋转的实验研究表明,当两个被比较对象之间的旋转角度为( )时,其反应时最短。 A.60 B.90 C.180 D.360 答案:D 11 Sperling在发现感觉记忆存在的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方法是 A.部分报告法 B.全部报告法 C.双向分离法 D.锐敏度实验法 答案:A 12 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任务),其中一种作业包含了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一个因素,而在其他方面均相同,从这两个作业的反应时之差来判定与之相应的加工过程,这种研究式叫做 A.减法反应时实验 B.开窗实验 C.加法反应时实验 D.扫描实验 答案:A 13 按照特征整合理论,特征登记 A.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不需要注意B.不需要注意,但特征整合需要注意 . .

认知心理学复习重点(北京大学出版社)

1.绪论认知也叫认识,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 信息加工观点将计算机作为人的心理的模型,企图对人的心理和计算机的行为作出某种统一的解释,发现一般的信息加工原理。 包括人和计算机在内,信息加工系统都是由感受器、效应器、记忆和加工器组成的。 减法反应时实验:荷兰生理学家Donders(1868)提出的目的是测量包含在复杂反应中的辨别、选择等心理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在这种实验里,通常需要安排两种不同的反应时作业,其中一种作业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心理过程,即所在测量的过程,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该过程所需的时间。 相加因素法实验: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需要的时间的总和,如果发现可以影响完成作业所需的时间的一些因素,那么单独地或成对地应用这些因素进行实验,就可以观察到完成作业时间的变化。使用相加因素法实验可以证实信息加工过程是否包含一个假定的环节。 “开窗”实验:能够直接地测量每个加工阶段的时间,从而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加工阶段。出声思考:当个人在进行思维时,让他利用外部言语进行思考,即进行出声思考,使他的思维过程外部言语化。 2.知觉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说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 自上而下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 模式是指由若干元素或成分按一定关系形成的某种刺激结构,也可以说模式是刺激的组合。模式识别当人能够确认他所知觉的某个模式是什么时,将它与其他模式区分开来,这就是模式识别。 模板说认为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许多各式各样的过去在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即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由于每个模板都与一定的意义及其他信息相联系,受到识别的模式便得到解释或其他的加工。 原型说认为在记忆中贮存的不是与外部模式有一对一关系的模板,而是原型。原型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比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当刺激与某一原型有最近似的匹配,即可将刺激纳入此原型所代表的范畴,从而得到识别。 特征说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 字词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字词中的字母的正确率要高于识别一个单独的同一字母。 客体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客体”图形中的线段要优于识别结构不严的图形中的同一线段或单独的该线段。 构型优势效应识别一个完整的图形要优于识别图形的一个部分。 3.注意过滤器模型布罗德本特(1958)原理:人的神经系统容量是有限的,当外界大量信息通过神经通道时,由于其超过高级中枢神经系统的容量,所以需要一个过滤机制,这在信息传递中起了个关卡的作用,使某些信息得到选择和保证,到达皮层中枢作出反应。 衰减模型特雷斯曼(1960)原理:信息不仅仅是通过一个通道,而是通过两个通道,但其中一个通道被加强,另一个通道的信号则逐渐减弱,从而难以激活其最低感觉阈限值而不被

最新教育心理学试卷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 《教育心理学》 满分100分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由加涅等人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型包括哪些成分? 答: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为了便于理解和说明人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的研究结果,提出了有关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的一些模型。由加涅等人提出的一个信息加工模型代表着认知心理学家们对信息加工过程的一般观点。 该模型包括三个主要成分: 第一个成分是信息贮存库,这是一些资料库,用来保存信息,相当于用来贮存信息的计算机磁盘。信息加工模型中的信息贮存库包括感觉记忆、工作记忆和长时记忆。第二个成分是认知加工过程,即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换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内部的智力活动,相当于计算机中用来发布指令、转换信息的各种程序。在信息加工模型中的认知加工包括注意、知觉、复述、组织和检索等。 第三个成分是元认知(meta cognition),是对认知过程的认知,包括个体拥有的有关认知过程的知识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元认知控制并协调着将信息从一个贮存库转移到另一个贮存库的各种认知加工过程。 2、问题解决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答:不管是常规性问题解决,还是创造性问题解决,大多都经历相同的过程,心理学家将这一过程分为四步:理解与表征问题、选择方法、执行方案、评估结果。创造性问题解决与常规性问题解决的差别在于前两个步骤。 (1)理解与表征问题。学生在课堂中不能解决问题往往就因为没有理解问题。 (2)选择方法。当问题明确后,就要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它了。在这里,清楚规定的问题和含糊规定的问题就存在差别了。清楚规定的问题往往通过“算法”来解决。算法就是具有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系列特定步骤,或可对问题进行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含糊规定的问题(也包括一部分清楚规定的问题)需要用“启发法”来解决。启发法就是凭借经验尽快找出一条或多条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而不管是否还有其它途径。无论是简便的公式,还是穷尽一切可能的尝试,算法总能保证问题一定得到解决,而启发法做不到这一点。但算法又不能取代启发法,因为一是有些问题没有算法或尚未发现算法;二是一些问题虽有算法,但不如启发法迅速简捷。

最新7月浙江自考认知心理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7月自考认知心理试题 课程代码:0047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的认知来源于( ) A.客观现实 B.自然环境 C.人的头脑 D.理性思维 2.我们聚精会神读书时,对周围发生的事情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了。这是由于神经系统活动的( ) A.兴奋 B.抑制 C.正诱导 D.负诱导 3.当我们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时,我们就会自觉地把注意集中在外语学习中,遇到困难也能够通过意 志努力进行克服,这体现的是( ) A.随意注意 B.随意后注意 C.不随意注意 D.无意注意 4.在课堂上,学生一会儿听老师讲课,一会儿看书,一会儿记笔记,一会儿思考老师的问题,但始终跟随 着老师的思维,这是( ) A.注意分配性的表现 B.注意选择性的表现 C.注意稳定性的表现 D.注意起伏性的表现 5.注意衰减理论的代表性人物是( ) A.布罗德本特 B.德尤奇 C.克莱曼 D.特瑞斯曼 6.100克物体只有增加3克才能觉察出它重量的变化,能觉察出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 ( ) A.绝对感受性 B.差别感受性 C.绝对感觉阈限 D.差别感觉阈限 7.从暗处走向光亮较强的明处,最初一瞬间觉得眼花,看不见东西,但过一小会儿就可以恢复正常了,这 种现象称为( ) A.明适应 B.暗适应 C.光适应 D.黑适应 8.人在知觉对象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对象,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或把知觉对象归为某一 类,这种知觉特征称为(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理解性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单选5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2个简答3个论述1个综合1个 认知心理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 认知心理学是什么,主要研究的内容 认知心理学第二次革命 表征的概念,知道表征在大脑里的形式是怎样的 pp.4 Defini'on of Cogni've Psychology What is CP?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thinkingmind and is concerned with: –?How we attend to and gain informationabout the world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ored andprocessed by the brain –?How we solve the problems, think, and formulate language ?How did Neisser (1967) regard cognition? CogniKon means all processes by which the sensory input is transformed, reduced, elaborated, stored, recovered, and used It is concerned with the internal processes involved in making sense of the environment, and decide what actionmight be appropriate (Eysenck, 2005) 认知心理学是对经由感知觉系统输入的刺激所进行的六种心理过程。包括:转换、缩减、精细化(添加)、存储、提取和运用 Cognitive psychology is the psychologicalscience which studies cognition, the mental processes that are hypothesized to underlie behavior. This covers a broad range of researchdomains, examining questions about the workings of memory, attention, perception, knowledge representation, reasoning, creativityand problem solving。 George Miller引发认知革命(心理学上的第二次革命) The scope of CP(认知心理学的范围P13) ??Cognitive neuroscience ??Sensation/Perception ??Pattern recognition ??Attention ??Consciousness ??Memory/learning ??Imagery ??Cognitive development ??Representation of knowledge ??Language use ??Thinking and concept formation ??Decision making ??Problem solving ??Human and AI Representation表征 A representation is nothing more than someway of organizing, manipulating(操纵), and storing information. ?Because of the overlap between cognitive science and computer science, a cognitive representation is often discussed in the same terms as a computational data structure, or a set of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

教育心理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有意义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的联系的过程。(所谓实质性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观念能与学习者已有认知结构中的表象、概念、命题建立内在联系;非人为联系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表象建立的符合逻辑关系的联系。) 2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主要用于区别和辨别事物. 它是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一种经过学习自动化了的关于行为步骤的知识。 4连续接近技术:将目标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小步子,每完成一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 5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并努力达到完美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6内部动机:是指诱因来自于学习者本身的内在因素,即学生因对活动本身发生兴趣而产生的动机。 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教师在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指在他人尤其是成人指导的情况下可以达到的较高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就叫做最近发展区。 8普雷马克原则:又称祖母法则,即指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有效强化物。 9图式:图式是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它表征着行动和经验的某种固定的形式,以帮助我们适应外在的环境。 10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 11概念同化:用下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让他们利用已掌握概念来理解。 12观察学习:也叫“替代学习”,就是指通过观察环境中他人的行为及其后果而发生的行为。 1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14正迁移:在学习的迁移中,一种学习可能对另一种学习起到促进,助长的作用。 15特殊学习迁移:是某一领域或课题的学习对学习另一领域或课题所产生的影响。 16高路学习迁移:有意识的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17替代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强化。此外还有直接强化和自我强化。 18符号学习:又称“表征学习”,是指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19发现学习:指给学生提供有关的学习材料,让学生通过探索、操作和思考,自行发现知识,理解概念和原理的教学方法。(发现学习的首创者是美国当代认知派心理学家布鲁纳) 20先行组织者: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他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1智慧技能学习:指运用符号或概念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能力的学习。 22上位学习:又称总括学习,是在学生掌握一个比认知结构中原有概念的概括和包容程度更高的概念或命题时产生的。 23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认知心理学假定,人的认知结构是在观念的抽象、概括和包容程度上按层次组织的。当学生原有的观念在概括和抽象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观念时,新学习的观念归属于旧知识而得到理解,新旧知识所构成的从属关系。 24认知地图:根据一个典型的实验即训练小白鼠走迷宫到达食物箱,托尔曼认为:白鼠之所以能选择最接近于食物的路线,是因为白鼠学会的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反应动作,而是学习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所代表的意义,建立一个完整的“符号—完形”模式。 25相关研究:主要用于探讨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根据这种关系就研究对象的特征和行为做出解释和预测。 26学习的顿悟说:这一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是苛勒,所谓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和情境,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首先,学习不是简单的形成由此到彼的神经路的联结活动,而是头脑里主动积极地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其次学习过程这种直觉的重新组织,不是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而是突然的顿悟。 二、简答 1. 简述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1.斯金纳认为,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前者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后者是由其结果控制的。而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在一定情境中自然产生并由于结果的强化而固定下来的行为。 2.强化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正强化:有机体行为的结果(刺激)提高了该行为以后发生概率的过程。 负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 惩罚: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一直此类反应的过程。 消退: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运用 行为塑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可以通过塑造而获得。塑造是指通过小步就给以强化,直到获得最终的目标行为,这种方法也叫做连续接近。 程序教学所谓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在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逐渐加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